《种田助秦始皇稳定天下》 1. 小孩 《种田助秦始皇稳定天下》全本免费阅读 早春干燥,邯郸城西北郊,原本的大片耕地布满枯草,枯草下面冒出点点绿,田野上零星飘着烟。 徐兰蹲在一处田埂边,两手各拿一块火石在枯草里磨擦生火,试几回后没有生出火花。 旁边的唐启阳右手微动,枯草起火后向外燃烧,枯草烧成灰后里面烧不掉的骷髅头和白骨裸露出来。 “唉。” 徐兰和唐启阳齐声叹气,他们在原主夫妻身上醒来同时接受了他们的记忆,原男主人叫唐阳,二十三岁,三代前是小贵族,所以有姓,原女主人叫兰,同样二十三岁,无姓,现在只剩下原主夫妻俩个,名下有二十亩宅基,一百亩耕地。 这时的一亩和后世一亩不一样,他们目测这块地约三十亩大小。 原主夫妻十四五岁就结为夫妻,生了两个孩子,都没养过三岁,秦军围城前原女主人和乡邻们躲进城里,男主人在军队。 两人从邯郸之战活下来,男主人失去左掌,回到家徒四壁的家,挖草根裹腹,十来天前染上风寒,五天前双双离世,希望他们投胎在和平年代。 他们的身体被透支磨损很厉害,像活的骷髅,活下来的底层人都一样。 这五天徐兰和唐启阳都在养病养身体和修炼异能,按着记忆练习对讲赵国话,今天才出来管属于原主夫妻的土地。 徐兰和唐启阳看着火势不断扩大,又有骷髅头露出,心情沉重,这里是奴隶社会的战国末期。 还好他们的异能还在,虽然又回到零级,徐兰十立方大小的空间也还在,里面的东西也都在。 夫妻俩不知道为什么又能活过来,但没有纠结太久,上辈子他们富足安稳幸福过了一生,没有任何遗憾,这辈子就且走且看吧。 唐启阳沿着田埂点火,火势向中间快速扩大,三十亩地没多久就烧完,露出几具白骨。 四旁无人,唐启阳用火异能把白骨烧成灰,和草木灰混在一起,成为肥料。 夫妻俩没有多加交谈,烧地后去城里,两人离开北玖里的地界后加快脚步,如果不是修养了五天,他们没法快走,一个多小时后走进赵国时期的邯郸城门,在城门口检验竹片传后进城,主街道挺宽,但不仅是土路还有浅坑,房子矮。 原男主在军队呆过,知道有官方换钱的地方,唐启阳带徐兰直接到换钱的地方,进去前徐兰给他小块金子,小块金子是从金提条上割下,弄成扁平状,还用土来回擦许久,让小金块不那么亮。 徐兰会往空间里放金条首饰和各种种子还是因为孙女棠棠上大学后看了很多穿越电视剧和小说,每次和他们相聚总喜欢和他们谈论穿越话题,她说最喜欢秦始皇,但绝不想穿越到大秦。 外孙松儿如果也在场,总会反驳棠棠没有穿越这种事,当时她和唐启阳心想,你外公外婆就是,棠棠说几次后他们就上心,想尽办法往空间里塞东西。 夫妻俩进店里,唐启阳把金块递给负责人员,很自然地说:“换刀币。” 负责换钱的人看他们身上穿着眼神一闪,接过金块时发现对面的男人虽然穿着破旧,瘦得像骷髅,但脸上透出威严,眼神清亮,眼睛余光描到他左掌没了,按下小心思,手惦一惦金块后说:“换九百五十钱。” “可。”唐启阳同意,一金换一万钱,这个时代一金是多少克他们不清楚,这金块是四十多克,对方就算是少算也没办法,随即问:“有装刀币的袋卖吗?” 对方回应:“有。” “买个袋装刀币。” 稍晚,唐启阳和徐兰走在街上,向打铁铺走去,碰到的人很少像他们这么瘦,因为像他们这么瘦的人可以说身无分文,没有能力买东西。 现在兵器还是用青铜做为主,不够的时候用铁做,冶铁技术差,铁做的兵器比青铜做的还差,在战场上耗损也大。 可能一个多月前战场上遗留的废铁比较多,所以徐兰和唐启阳在打铁铺轻易买到现成的铁刀和铁锄,和铁锹差不多功用的铁块,就叫铁锹吧,这些铁制工具贵族们不缺,平民买不起,不算很贵,他们各买两个。 随后夫妻俩进交易东西的市,他们问价格不买,卖东西的商人们都是战后从别的城池运来商品,还有可能是从魏国运来,毕竟邯郸离魏国很近。 交易市人多,他们听到的谈话也多,大家谈最多的崇赞信陵君,信陵君因为窃符救赵不能回魏国,在邯郸居住,言语间都是崇拜。 徐兰和唐启阳则从另一方面考虑,信陵君拿虎符杀将军夺兵权,那个忠君的将军死得挺冤。 但是信陵君救了赵国,避免赵国被秦吞并,威胁另五国。 唉……,以前松儿和棠棠争辩的时候曾经说得不错,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就是杀来杀去,谁也不比谁正义,谁也不比谁高贵。 唐启阳和徐兰在市里问一遍价格后买两块麻布,三十斤麦(袋子一起买下),十斤菽(黄豆),两个陶罐,一大一小,一个杵臼,一对水桶,一根扁担,麻布和陶罐黄豆杵臼放进水桶,徐兰挑着水桶,唐启阳提着麦子。 回去的时候走慢一些,他们快要进北玖里地界时前面有四个人,一个老太…不对,现在称呼老媪,老媪抱着一个孩子,一个年青女子挽着包裹,一个老翁挑着一担东西。 年青女子和小孩的衣着整洁干净,老翁和老媪穿着没有破洞,是条件比较好的人家。 小孩被抱着脸朝后面,徐兰和唐启阳看孩子的脸第一眼反应是这孩子很瘦,身体不太健康,和他们的外孙孙女们小时候差太多,随即回神这孩子已经不错,乡下活下来的孩子和他们一样像骷髅。 徐兰和唐启阳走得慢也比一般人快,两人很快赶上前面的人,从旁边越过他们。 小孩转过头看越过他们的两人,年青女子开口问:“政儿,是饿了吗?” 年青女子说话声音软绵,前面的徐兰和唐启阳相视一眼,他们对这个社会了解太少,不能从说话声分析人的身份和哪里人。 小孩清脆的声音传到前面:“无。”

'');(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公子这个消息做铺垫,但心里并没有不舒服。 他们的阿父是姑姑的大兄二兄,姑姑心里想必也是难受的。 何况,政儿这么小,他们刚见他时只是个小小的小孩。 山闷闷说:“先生说过,大人的事跟小孩无关。” 芹点头。 徐兰伸手挨个揉一揉他们的头发后说:“是跟小孩无关,但你们也不用勉强自己的心里感受,去上课吧,下课后去找陈菽来,我和他说说,晚上你们回家也和家里人说说,跟你们大兄说他心里要是有疑问,就来找我们。” 山和芹齐声应:“好。” 稍早前,政儿待兰从母叫走山和芹后跟李先生说:“先生,我是秦国质子的孩子。” 李先生和他说:“我去年刚来没多久就知道。” 政儿问:“先生为何不讨厌我?” 李先生看他稚嫩的脸反问:“我为何要讨厌一个稚儿?” 政儿努力想以前:“有很多大人讨厌我。” 李先生说:“把失败和过失的怒火发泄在幼儿身上,那不是君子所为,亦是无能表现。” 政儿又问:“先生,为什么有人骂秦蛮夷?” 九年前李方曾跟着老师入秦,回答:“因为秦不施仁政。” 政儿:“那秦国黔首是不是比赵国黔首惨?” 李方被这个问题问住,哪国的黔首都一样活得艰难,他垂眸说:“我入秦是九年前的事,具体不知道,你问问卫松他们再做对比。” 政儿:“好。” 两人不再说话,看着书,政儿听到脚步声抬头看山和芹从后面走出来,他瞟他们两眼低头,又抬头瞟两眼低头,来来回回,看着挺可怜。 山和芹看政儿这样突然心软,两人走近跟先生施礼后在桌子旁边坐下,山握住政儿的手捏了捏放开。 政儿脸上惊喜,露出笑,李方看他们一眼说:“好了,开始上课……” 陈菽背一捆芦苇跟兄姐回到家听兰从母找自己马上去唐家。 徐兰给陈菽倒一碗温水让他喝后再进屋里谈话,陈菽人聪慧,天生会思考,虽然入学晚但功课学得快,快跟上石他们了。 徐兰没有多做铺垫,寒暄两句后和他说:“政儿是秦国公子,我和你唐阿叔待他不会改变,我们不会勉强你们接受政儿,待他如故,可以疏远但不要骂他难听的话,也不要和他打架。” 陈菽听政儿是秦国公子后很惊讶,清楚兰从母和唐阿叔有多喜欢政儿,兰从母和唐阿叔帮了他们很多,自己也因为他们才有机会拜老师为师。 稍想后说:“兰从母,老师教我知识和道理令我明白很多事,我会跟政儿相处好。” 24.说出 徐兰见陈菽说话没有一点勉强,心里欣慰,伸手揉一揉他的头发,这孩子悟性好,心胸开阔。 陈菽稍愣后高兴,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他每次看到兰从母和唐阿叔揉政儿和石他们的头顶表示肯定和鼓励都会羡慕,也渴望被他们揉一揉头顶。 徐兰留意陈菽脸上的表情心里有点内疚,这孩子再聪明懂事也需要大人的肯定和鼓励,这点是自己和唐启阳忽略了,温和问他:“家里的柴火准备得怎么样?” 陈菽回答:“大兄说再准备三天就差不多。”现在有兰从母给的竹镰刀,他们割芦苇很容易。 徐兰和他说:“有难事就来找我们。” 陈菽知道兰从母不是说客气话,点头应:“好。” 陈菽从后面出来,走到平时读书的地方停下脚步向右看,只见政儿在他家门口巴巴地看向自己。 陈菽不由心软,大兄说他们的阿父在廉颇将军做主将时已经阵亡,他们心里对秦人的仇恨不算深,加上跟老师读书后知道的事多了,心里有一股很无力的感觉:黔首的命太卑贱了! 陈菽提脚转向右边,走到政儿五六尺前面停下喊:“政儿。” 政儿听陈菽喊自己的声音跟平时一样,脸上露出笑,问他:“你不憎恶我?” 陈菽摇头:“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你走路还不太稳,那些又跟你有何干系?” 政儿听他说自己以前走路不稳急眼,大声说:“胡说,我走路一直很稳!” 陈菽笑说:“你刚来的时候瘦瘦小小,走路是不太稳。” 揭人短的坏人,政儿气呼呼瞪陈菽一眼后转身进屋里,脚步却雀跃。 陈菽笑笑离开,他走出一段路被五六个同龄人拦住,刘里长的大孙刘江问他:“菽,听说赵政是秦国是公子,是不是真的?” 陈菽点头承认:“是。” 有个小孩着急问:“那兰从母和唐阿叔还照顾他吗?” 陈菽:“是。” 有小孩气愤问:“为什么?他是秦人!”难道唐阿叔和兰从母忘记他们赵军被秦军杀了很多吗? 陈菽只和他们说:“老师和兰从母说大人的事跟小孩无关,赵政不到五岁,比我们都小,我回去了,你们有疑问自己去问兰从母和唐阿叔。” 小孩们心里矛盾,为难看向唐家方向,唐阿叔和兰从母都很好,大母和阿母去跟兰从母学会做馒头和饺子,兰从母有时会分给他们吃好吃的饼干和绿豆糕。 夏日他们去河边游水碰到唐阿叔,唐阿叔会教他们游水,嘱咐他们注意安全,还教他们如果有人溺水该怎么施救。 只是赵政再小也是秦国公子! 徐兰跟陈菽谈话后去厨房做饭,陆续有妇女上门跟她确认:赵政是不是秦国公子? 徐兰回答是,并且表示国与国之间打仗跟小孩子没有关系,自己和唐启阳待政儿和之前一样,希望大家不要有过激行为,妇女们听了不满,但没有跟她争吵。 陈菽回家后跟阿兄阿姐说兰从母找自己谈话的内容,陈粟听后和弟弟说:“唐阿叔帮我们盖房顶和砌暖坑,兰从母也帮了我们不少,他们是我们的恩人,你就按他们说的做。” 陈菽应:“嗯,大兄,我听兰从母说政儿是秦国公子后心里并没有讨厌他。” 陈粟声音低沉:“打仗没有不死人。”自己长大后也许会和阿父一样死在战场上,希望弟弟读书后能避开征兵。 陈韭语气失望:“政儿可爱有礼貌,他怎么会是秦国公子呢?” 陈菽低声说:“不算奇怪,信陵君有大功尚不能回魏国。” “也是。” …… 山和芹回家跟大母阿母(伯娘)大兄说政儿是秦国公子,三人的反应不一样,木去服徭役没有在家。 红失神说:“怎么会?怎么会?”阳和兰很喜欢那个孩子,可是,那是仇人啊! 梨稍愣后回神低头,心里没有多少感觉,她和东成亲时也过了一阵甜蜜的日子,石出生后就一直忙,芹还在肚子里的时候东和南被征兵,没有再回来。 她的眼泪早就流干,过重的生活负担令她麻木,和东的那点感情早被消磨干净,这一年多有兰和阳的帮助,他们才能过得像个人。 石听后的反应不大,他是老大,比弟弟妹妹大几岁,性格比较沉稳,跟先生读书后眼界开阔,已经会自主思考问题,心里对秦人的恨意减轻。 山担忧看大母,把姑姑跟他们说的话大致说一遍,漏掉的地方芹给他填补,他们默契不提有一天有一国统一天下这句话。 红听后心里的恨意并没有减少,她的两个儿子啊!听后面石和山长大后上战场可能死在战场上不由悲痛,感到绝望,她活到现在已经有很多亲人死在战场上,或在服徭役的时候死去。 红无声悲愤呐喊:老天爷,什么时候是个头? 梨听到后抓住石的手,不能,不能,石不能和他阿父一样早死。 石反握阿母的手安慰她:“阿母,不用担心,我跟姑丈好好练剑,姑丈说在农场弄个射箭场地,明年教我们射箭!” 芹握着大母的手安慰:“大母,大兄和二兄跟姑丈学剑和读书,说不定将来不用上战场。” 梨和红听两个孩子安慰心里好受一些,是啊,石和山跟他姑丈练剑射箭,这一年多三个孩子因为兰和阳时不时叫他们留下吃饭,还常常给家里送吃的,三个孩子长高结实不少,他们三个大人身体也在变好,力气大很多。 石和山就算被征兵上战场,也很有可能没事。 赵政是秦国公子的消息传得很快,唐启阳傍晚和帮手短工们从农场回来进北玖里就被不少大人拦住质问:“赵政是秦国公子,你们还护着他?” 在农场做短工的人听罢惊讶看向唐启阳,问他:“阳,这是真的吗?” 唐启阳承认政儿的身份并表示:国与国之间打仗跟小孩无关,自己和妻子喜欢政儿,会护着他。 大家虽然不满,但毕竟都在唐启阳身上受益不少,有人在他那里干活拿钱,加上他身上的气场大,不敢大骂他,只软和劝他不要忘记仇恨。 唐启阳把跟刘里长说的话跟大家说一遍,一些人听了若有所思,一些人坚持劝说秦人是仇人。 唐启阳见不少人继续劝说,脸上变严肃,身上气场突然增大向外扩散,说话语气也变严肃:“你们想过没有?上一代青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壮年被征兵,我们这一代依然是,下一代长大后继续被征兵上战场,每一代都有人上战场,有时一家的青壮全被征走,在战场上侥幸活下来还可能被征第二次,世代被征兵上战场,为什么?我们被征兵得到什么?” 大家被唐启阳强大的气场镇住,听他的话后脸上迷茫,是哦,为什么他们每一代都被征兵? 被征兵后得到什么?只有免一年徭役! 卫松和姜弦试做纸的树皮在河里泡着,所以他们暂时跟唐启阳去农场干活,此时也在唐启阳旁边,墨家几人惊讶他身上的气场突然大增扩散,像是身经百战的将军,这不可能啊,莫非他是什么隐世高人的传人? 唐启阳继续肃着脸说:“打仗是国家的事,征兵是国家的事,谁都阻止不了,为难一个无知幼儿算什么本事?” 他停下后看向卫松几个,语气缓和:“走吧。” 大家被唐启阳严肃的脸和严肃的语气愣住,怔怔目送他们离开,有些人心里循环问: 他们为什么世世代代要被征兵去打仗? 唐启阳一行人回到家,卫松问唐启阳:“阳,你是什么隐世高人的传人吗?” 唐启阳心念一转说:“我隐约记得小时候有个比我家更落魄的亲戚在我家住了一段时间,教我剑术,应该不是高人吧,要是高人不会如此落魄。” 陆径嘴快说:“不好说,孔子和孟子晚年过得不好。” 李方坐在棚子下听见,走出来不满向陆径瞪眼:“墨子晚年也同样不好!” 姜弦几个向李方怒目,卫松开口:“行了,以多压少胜之不武。” 双方罢休。 唐启阳难得看热闹不嫌事大,笑说:“听说儒家和墨家一见面就争辩,有时候还动手打起来,我还以为你们要打起来。” 李方瞥唐启阳:“幸灾乐祸非君子所为,不给你看笑话。” 卫松几个点头。 唐启阳脸上得意:“我又不是君子,你们可别用君子的行为准则套在我身上。” 旁边的人看他得意的样子颇无语,多少人约束自己想做君子,君子怎么就令你不耻? 你居然是这样的唐启阳。 这时徐兰在厨房里喊:“准备开饭了。” 吃饭最大,唐启阳说过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大家赶紧去洗手。 次日,山和芹待政儿如故,村里的小孩只在外面不满盯着政儿,没有骂他和向他扔东西。 徐兰在厨房里边磨面边留意外面,见村里孩子们的行为心里稍安。 上午唐启阳在农场带短工们割隔离火墙的时候告诉他们:“我在石山旁边划一块地方建两间教室,明年开春免费给北伍里到北拾里六岁以上的孩子启蒙,男女皆可,教他们读书认字,卫松他们现在正在准备石料和烧石灰,以后再建起教室,将收整个柏溪亭的孩子。” 他和徐兰原本等两个教室建好再向外透露这个消息,但现在政儿身份被大家知道,干脆现在就说出去,普通人最关注的是切身利益,这个消息会盖住政儿是秦国公子的消息。 短工们呆住,回神后纷纷问唐启阳是否是真的? 唐启阳回答肯定:真的! 25.他想效仿孔子? 《种田助秦始皇稳定天下》全本免费阅读 昨天夜里人心躁动,大多数人睡下后回想唐启阳说的话,也觉得为难一个无知小孩不像样,但赵政是秦国公子,这让他们怎么能看开? 现在被唐启阳说免费教孩子读书认字的消息振得脑子嗡嗡地。 读书认字?他们黔首也能读书认字!大家激动好一会后才稍稍冷静,然后想:孩子读书后能做什么? 落魄的士族们去做门客,运气好才被推荐去当官。 不少人想来想去读书认字没什么用,被泼一瓢冷水,瞬间清醒,比起读书认字,学剑术更有用,他们之前见石几个孩子能学剑术很羡慕,如果自家的孩子也能学,将来有机会从战场上活下来。 于是有人问唐启阳:“阳,也教孩子们剑术吗?” 唐启阳当然能猜出大家的想法,他有些为难,免费教孩子读书认字是给下一代启蒙开智,传授生活常识,给像陈菽一样聪明且自律或有野心的人一个读书的机会,也许将来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心正的人学剑还好,心术不正的人能力变强后是坏事,那么多孩子,他们不可能每个都能仔细留心,再说人心会变。 当然聪明的读书人坏起来破坏力也很强,这种事没有办法预测,不能因为将来有这个可能就什么不做。 他念头快速一转后回应:“我可以教基础的剑法,但孩子们每天不能练剑太长时间,也不能练动作大的剑招,因为练剑很消耗体力,孩子体力消耗过多不仅长不高,身体还会落下暗伤,于寿命有碍,除非一日三餐能吃饱并有足够的油吃。” 有碍长高和影响寿命的事相信绝大多数人会谨慎对待,执于让孩子全心全力练剑的人不会多。 大家听了沉默,他们现在一日两餐都吃不饱,油几乎没有,怪不得石几个练剑的时候慢悠悠,原来是在省体力。 一辆马车在唐家门口停下,赵姬急忙下马车,见政儿在棚子下读书松一口气。 徐兰听到马蹄声便从厨房出来,见来人是赵姬,客气打招呼:“赵夫人,政儿没事。” 赵姬脸上感激:“谢谢。” 徐兰笑笑:“不客气,我们很喜欢政儿。” 这点赵姬清楚,要不然她不能放心把政儿长时间放在这里。 政儿禀报先生后从棚子下出来跟阿母施礼,高兴喊:“阿母。” 赵姬高兴搂着结实的儿子。 徐兰笑说:“你们回去好好聚。” 赵姬向她点头,政儿高兴和兰从母施礼后跟阿母回家。 晚一些,照顾政儿的老媪给徐兰送来一些礼,徐兰客气两句后收下。 虽然很多人觉得读书没用,但读书是高尚的事,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唐启阳传出的消息还是在附近几个里引起轰动。 刘里长听说后心情沉重,不满唐启阳夫妻俩公然护着秦国公子,对唐启阳说教人练剑又很心动,小儿子刘青快十六岁,下一次征兵十成避免不了,如果能跟唐启阳学剑,将来能从战场活下来的机会大增,还有孙子们。 他自从懂事起便知道自己是赵人,赵国打胜仗时会高兴,打败仗时痛苦,现在发现国家打仗胜败都跟自己没有关系,交的税不变,同样服徭役,儿子被征兵,将来孙子也是… 如唐启阳所料,大家的注意力被转移,关注政儿的身份的人少了。 邯郸城里关注唐启阳家的人得知消息后嗤笑:他想效仿孔子? 哈,哈,可笑! 别人什么反应跟徐兰和唐启阳无关,他们专心做自己的事,开春时他们在后院种了差不多一亩姜。 徐兰把姜都挖出来,将一半姜洗干净切成片后放在三个大竹席上晒着,晚上收起第二天继续晒。 晒姜片的时候她把紫薯蓣都挖起来,她只在催芽时用异能,后来再没有用过,每窝薯蓣收获约十三四斤,比去年在山上挖的小许多,不过这个产量也很可以了,她挑出更合适做种子的另放,吃的另放。 徐兰用紫薯蓣和面粉蜂蜜做一些饼,大家吃后都喜欢,暂时留下来的赵姬尝饼子后觉得很好吃,她来找徐兰和她说:“兰,你做的饭菜都很好吃,若在城里开店,生意肯定很好,为什么把方子传出?”他们弄出来的方子随便一个都能挣大财。 徐兰浅浅和她说:“我们地位低,手里有方子将生意做红火不是好事。” 赵姬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叹气:“也是。” 紫薯蓣单纯的蒸煮也好吃,春天时跟徐兰种的人家喜气洋洋,没有种的人家拿麦子跟人换种子,也有人来找徐兰换,徐兰各换给他们几个。 在一次吃鱼时李先生问他们为什么不吃鱼脍,唐启阳回答他生鱼脍里可能有寄生虫。 这事提醒徐兰和唐启阳:孩子们肚子里很可能有蛔虫,这事他们真的没有想起。 于徐兰用花椒研成粉末,煮好疙瘩汤后放适量的花椒末进去搅一搅,给政儿和山、芹,陈菽连吃三天,令他们排出蛔虫,四个孩子上茅厕见排出的蛔虫吓坏,之后勤洗手,以后不敢在外面喝生水,不敢吃鱼脍。 李方和卫松几人见状吃惊,恶心不已,打定主意以后绝不吃鱼脍,也让徐兰给他们驱蛔虫。 徐兰给他们下的花椒末剂量大一些,但不知道大人效果不好还是他们肚子里没有蛔虫,只排出少量。 唐启阳带人干活的时候把这个简单的驱蛔虫的方子传出去,有人信有人不信,他不在意。 他带短工们将隔离火墙隔离出来后点火烧荒,他沿着隔离火墙查看的时候暗中用火系异能加持,将大部分草根烧掉。 烧荒后开始建房子。 卫松和姜弦用五六种树皮试做出纸,对比后发现构树皮做出的纸最好,他们兴奋寄出几份纸和用纸写的几封信。 李方放假的时候带两本纸订书和几个做菜方子回城,跟信陵君见面施礼后将书和菜方子一起给他:“我抄书订成两本,还有唐启阳托我给你的菜方子,烤鸭尤其美味。” 信陵君接过,翻看一本书后可惜说:“唐启阳有大才,且心胸广阔,我将他荐给平原君,平原君因他身份低微并没有放在心上。” 李方:“我观他生性自由,不喜拘束,并没有进入仕途的想法。”< 26.赢稷:将人虏来 《种田助秦始皇稳定天下》全本免费阅读 木没有怀疑徐兰的话,石三个回去说他们姑姑跟姑丈读书认字,学得比他们快,还常听他们说兰经常上山采药回来晾晒。 他问徐兰:“去服徭役的很多人跟我生一样的病,你给不给外人治病?”他和一些人关系好,在服徭役的时候相互帮忙,不希望他们有事。 徐兰知道生病的人不会去找大夫看病,便说:“治,只是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有些人可能本身就有其他病,不一定都能治好,家里的药也不多。” 木说:“我会和他们说,那我现在就去找他们,药贵不贵?”他没有找医者买过药,旁边的人也没有,不知道药是什么价。 徐兰思索一下说:“行吧,不贵,每人带几两麦子就行,他们也都咳得厉害?”她本想免费给人抓药,随即又觉得不好,便改口要几两麦子,这很便宜了。 “跟我一样咳。”木再不懂也知道兰收费很便宜,迟疑问:“几两麦子就可以了?” 徐兰说:“可以,你叫他们带干净的竹筒来装一点秋梨膏。” 木脸上肉疼:“你阿母说五大筐梨才做出一点秋梨膏,这东西贵。” 秋梨膏拿去邯郸城卖肯定很贵,徐兰不在意说:“自己做的,你让他们多抓两把麦子来就行。” 木见兰脸上坚定,说:“成吧。” 木出去半个多小时后带五个人回来,徐兰拿纸笔记下他们的名字和病情,并问他们以前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五人都说没有。 五个人病情和木几乎差不多,是风寒咳嗽。 徐兰给他们每人抓同样的六剂药,把药给他们的时候交待他们怎么熬药,并嘱咐他们吃药不能吃芦菔,不然吃的药没有效。 五人认真答应,每人给一竹筒麦拿药后离去。 李方将兰娘子给人看病从头看到尾,觉得奇怪,阳买回来的几卷医卷自己大略看过,医卷上记载的内容不多,之前兰娘子采药回来并处理药他就有点奇怪。 她给木治病好转,现在又给其他人看病抓药,她给人看病时显生疏,但感觉很懂的样子。 李方虽然觉得兰给人看病违和但没有去探究,阳和兰跟平常人不同,也许他们都有过奇遇。 五个人提着药包从徐兰家离开比较引人注目,不免被人询问,五人如实回答,于是徐兰会给人看病,并且有药,只要一竹筒麦的事很快传开。 没有多久便陆续有人来找徐兰问询并看病拿药,第二天来的人更多。 第三天上午徐兰准备的药材好几种没有了,秋梨膏也用完,她只好跟后面来看病、同是患风寒咳嗽的人说:“很多药没了,现在只有干姜和生姜,姜和连须葱白一起煮水喝有效果,但具体效果不清楚,你们要吗?” 病人:“咳咳,咳,要,我家没有种葱,你有葱白吗?” 徐兰:“有。” 姜和葱白一起煮后喝,治风寒咳嗽是有一些效果。 于是,三四天后徐兰家里只剩下一些生姜,后院种的葱只留一点做种子,做菜没有葱放了。 什么药都没有,徐兰便进山把去年的炭窑扩长一倍,将前段时间砍的树枝搬运进去烧炭,烧炭的时候采挖一些时令药材,并在山里用两颗山茶树种子催生长大并结果,将山茶果采摘回来晾晒,收集种子。 还在山里种一些姜挖出来悄悄带回家放进菜窖,菜窖是徐兰管着,里面有多少东西别人不会知道。 离北玖里比较远的人闻声前来找徐兰看病,找不到她后失望,又听几个小孩说徐兰没有药材了,姜和葱白一起煮可治风寒咳嗽,回去后自去找姜和葱白来熬煮后喝,不少人喝后咳嗽变轻,轻咳一段时间后自愈。 当然也有个别人喝姜葱白水后咳嗽变轻一点但没有治愈,咳到寒冬生重病逝去。 徐兰进山忙七八天后天气更冷了,在一天大早上,夫妻俩和卫松几个一起将二百四五十斤的肥猪杀了。 这只猪能养这么肥是因为阉了并且常用榨过油的豆渣喂养。 母猪和种猪同样喂养就小了一圈,说明阉后的猪养着容易长肉。 肥猪杀出来的肥肉很肥,唐启阳给北玖里的每户用麦子来换半斤(也就是八两)肥肉,多的不给换,板油和余下肥肉自家用。 唐启阳留近两天吃的肉和骨头,其他肉和排骨,猪脚都用盐腌后码在缸里。 徐兰早早炖一锅骨头汤,她把娘家人都叫来,中午吃饭的人多,但她只做简单的五花白切肉和白菜炖肉,唐启阳做蘸料。 薄薄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片蘸着有辣椒的酱料,入嘴嚼一嚼肉香纯正,没有一丝异味,口感丰富的蘸料和白肉相配刚刚好。 李方和卫松几个吃白切肉后眼睛一亮,阉后养的豕肉竟然这么好吃! 菘菜炖肉也很好吃。 卫松问唐启阳:“阳,你怎会想要阉豕?” 唐启阳微笑说:“我家猪圈都是用竹子建的,担心三只豕把猪圈撞坏,我曾听说去势的男人没有男子气概,便将一只豕去势,果然去势的豕变温顺,吃了就睡,后来我也把不用打鸣的小公鸡阉了。”他的语气变兴奋:“阉后的公鸡肉吃起来比较嫩,现在豕肉吃起来也很好吃,明年家里的母猪产崽,崽子我全阉了再养!” 这个理由很好很强大,卫松几个面面相觑,只是这种联想…这是正常人会联想的吗? 他们看向唐启阳的眼神微妙,明白了,这是个狠人! 其他人自不必说,也觉得豕肉很好吃,五个孩子围在炕尾的桌边,吃得美滋滋,边听大人们讲话。 杀猪两天后李方跟唐启阳和徐兰道别,他要和同乡们回老家,明年开春再来。 李方刚来唐家时原本只打算呆半载,在目睹唐启阳夫妻俩折腾出很多东西后对他们充满好奇,得知他们开书院招学生教书后决定短时间内不走了,想亲看他们能发展到何种程度。 徐兰收拾不少东西送给他,唐启阳驾马车送李先生到信陵君府上,顺便送些特产给信陵君,并跟信陵君谈话一个多小时后道别,信陵君给他回礼十几匹麻布和一罐盐。 天气冷几乎没有人出门了,唐启阳和卫松几个壮年不怕冷,继续去农场盖房子。 五个孩子每天还都来唐家,在后面堂屋的炕上练写字,自觉背书和温习功课,当然也有打打闹闹的时候。 这一天上午约十点,信陵君的一个门客给唐家送来一张刚剥不久的生牛皮和五张生羊皮。 徐兰道谢收下,给客人倒热水并付了钱,送走客人后泡两缸草木灰水,用生石灰抹在牛毛上撒点水后将牛皮卷起来用石头压着,午后有空时用小刀将羊皮上的脂肪剔除干净。 第二天徐兰将五张羊皮泡在过滤后的草木灰水和盐水混合液里。 牛皮用石灰捂了三天,徐兰用刀轻松将 27.狼群 《种田助秦始皇稳定天下》全本免费阅读 唐启阳不知道被后世人称战国大魔王的赢稷惦记自己,想虏自己去秦国,正和卫松他们建牛圈,天气更冷时他便不再招短工,现在只有八个人在干活。 之前已经建好两间教室和三大间住房,一间厨房,房顶全用竹子铺设,住房里已经砌好大炕,窗户已经打好,卫松他们明年开春就搬过来。 唐启阳和卫松几个上身都是穿两件短褐,中间夹穿兔皮毛马甲,下身里面穿裤子,外面穿徐兰找人来帮忙做方便干活的马面裙,他们穿这些衣物加上干活活动,又有姜汤,都不觉得冷。 徐兰这边,她和石四个孩子目送一辆马车离开,赵姬来接走了政儿。 下午,徐兰给石和山芹陈菽四个每人一套笔墨纸砚,交待他们明天不用顶着寒风来了,在家练字。 陈菽知道这一套东西贵重,拒绝:“兰从母,我不用,我在家用沙盘练字就可以。” 徐兰把东西塞给他:“在沙盘上练字和在纸上练完全不一样,这些都是自己做的,你也不用多想,墨条还没有干透,你们拿回去不要放在炕头,也不要捂着。” 陈菽见兰从母语气坚定,恭敬给她施礼,低沉应:“好。”兰从母和唐阿叔的恩情他永远记着。 石和山芹也恭敬给姑姑施礼应声:“好。” 之后徐兰上山锯三棵松树,山里树林茂密,砍树后她没有催生树苗补种树,顺便把没运回来的炭都搬运回来。 唐启阳负责做他们的午饭。 徐兰搬运完炭后在家忙,把没有用完的松烟做成墨条放在他们卧室里阴干,几天后上山烧松烟,连烧些天后收集十一二斤松烟,拿回家处理后置放。 天气更冷,唐启阳停工,休息一天后赶马车送原本在邯郸城里的三人进城,同时送他们一些东西让他们带回家。 这三个人一个姓方,两个姓李,唐家的饭菜极好,他们都很喜欢在唐家干活,只是唐启阳和兰娘子太讲究…卫生,令他们很不习惯。 唐启阳去铁匠铺定做两把曲辕犁的犁刀和三把割麦掠子的刀,三十个锄头,去木匠那里买一些木头木板拉回家。 不去农场干活,唐启阳和卫松四人也不闲着,唐启阳画出现在用的直辕犁,跟卫松他们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改成曲辕犁,并做竹弓和钝竹箭。 徐兰有空时做羊毫笔,信陵君门客送来的羊皮是白山羊,刚好各适做羊毫笔,她把做兔毛笔的方法已经教给阿父阿母阿嫂,并给他们兔毛和鱼鳔胶、竹条让他们在冬天里做笔。 她和唐启阳会做羊毫笔是因为棠棠有一段时间对做毛笔很有兴趣,央着他们从白山羊身上剪毛,一起照着视频学做,并做得很成功,有些想念孩子们了。 一张羊皮上能做毛笔的毛不多,饶是徐兰还用了比较短的毛做,做的还是细毛笔,一张羊皮只做出三十六支毛笔,送给卫松四人每人一支,他们很高兴,真诚道谢。 夜晚地窖里,徐兰用细羊毫笔和自制的墨写本草集,第一个写的是生姜,先写根茎叶的形状,然后写栽培方法,味辛性温,功能主治,简单的方子,第二个写艾草。 她用白话文写,句子之间用黑点分开,读的人不用费心断句,写得很详细,通俗易懂。 唐启阳在旁边写养豕养鸡方法,阉豕阉鸡的详细方法,还画出图片。 卫松四人在做曲辕犁的时候,唐启阳进城找另外的商人卖出五个玻璃珠,从木匠那里买一车木头木板拉回家,晚上用细羊毫笔在纸上画出谷风车的轮廓,第二天早上拿图画给卫松四人看,跟他们提自己的设想。 卫松四人越听眼神越亮,有了这个,吹去粮食里的杂叶和尘土太方便了! 唐启阳说到最后问他们:“能做出来吗?” 卫松肯定说:“当然能,这个不难做。”这比做弩车容易多了。 姜弦和孙炎陆径点头,不难做,只是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五个男人热情投入创作中,唐启阳偶尔赶马车进城买东西买麦子买粟米,取回定做的东西。 徐兰继续做羊毫笔,过些天后下了一场大雪,又十来天后下第二场雪,雪化后不久气温有所回升,离春天不远了。 这天夜里,徐兰和唐启阳从地窖里上来准备休息,隐隐听到狼嚎声,两人相视一眼,山里有狼了。 原主记忆中以前山里有狼,之前可能是被秦军灭了,这两年山下的村庄安稳。 紫山是太行山余脉,山里重新有狼出没不奇怪, 他们家离山脚有一大段距离,后面是庄稼地和起伏不平的小块荒地参差错落,直到山脚,没有人家,政儿家过去还有两户并排。 在家里能隐隐听到狼嚎说明狼就在山边! 第二天一早卫松和唐启阳说:“昨夜我好像听到山里有狼嚎。” 孙炎说:“我也听到了。” 唐启阳说:“我起夜也听到了,等会我去跟里长说一声。” 姜弦和陆径睡得沉没有听到,脸上不好意思。 卫松叹气:“若是大的狼群不好对付。” 唐启阳说:“马上就开春,动物出没,狼群应该不会下山觅食。” 卫松摇头:“不好说,狼群是迁来的,说明它们原本在的地方没有食物了,若是狼群大,食物不够,还会下山,后院有两只豕和马,很危险。” 唐启阳语气轻松:“它们下来就灭了。” 卫松四人无语看他,你说得真轻松,那是狼群不是兔子群! 唐启阳吃过早饭后去跟刘里长说自己和卫松昨夜听到山里有狼嚎。 刘里长没有理由不相信,脸上担忧,当场便叫小儿子去通知各家。 唐启阳去丈人家跟他们说一声,也跟北拾里的里长说一声,还去附近靠近山脚的几个里找里长告知一声。 昨夜不止唐启阳他们听到狼嚎,也有个别浅眠的人听到,消息传出人心惶惶,五六年前曾有狼大白天下山,在山脚叼走在玩的小孩。 唐启阳通知人回来后和卫松四人去山边查看,几人在山边轻易找到清晰的狼足印,细数狼群估计二十只之上。 卫松脸色凝重。 随后他们沿着竹林边向东北方向细查,发现有两三个狼脚印,农场和农场过去的山脚边也发现有两三个狼脚印。 这极可能是侦察狼留下的脚印。 卫松思索后跟唐启阳分析:“阳,这群狼的目标极可能是你家的豕和马,它们可能已经迁来一段时间,现在在山里找不到足够的食物,转向山下。” 唐启阳认同卫松的判断,附近的村民平时只在山脚活动,天冷后几乎不出门,自己媳妇进山在固定的地方活动,且来去匆匆,顾不上留意山里的动静。 这群狼什么时候来这边还真是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迁来不重要,重要的是狼很记仇,该怎么一次性灭掉? 这有些难。 唐启阳后悔没有跟人定制两把剑,媳妇的空间里有长剑短剑和弓.弩,但都是精钢锻造,不能光明正大地拿出来用。 他和卫松四人说:“夜里我和兰在后院守着,姜弦,夜里借你的剑一用。”回去就让媳妇做 28.不舍得杀他 《种田助秦始皇稳定天下》全本免费阅读 唐启阳真诚跟大家道谢,请他们帮忙把狼尸抬到前院,跟他们说狼肉太多,明天每家分一块,叫刘平几个明早过来帮忙杀狼分肉。 大家高兴离去。 唐启阳等人都走后和卫松四人说:“明天一早我和兰进山追击逃走的狼,你们帮我们喂猪,把狼杀了,每户分一块,跟他们说狼肉粗糙,煮半个时辰以上。” 卫松说:“我和你进山追击狼群。” 唐启阳语气坚定:“我和兰去。” 卫松听他语气坚定,又想刚才兰娘子的箭术,应声:“好。” 徐兰和唐启阳收拾干净后打坐休息一个多小时,出来厨房蒸馒头煮咸鸭蛋,天刚亮便带馒头进山。 大家过来已经见不到他们。 木一家听人说昨夜狼群攻击唐家赶过来,听卫松说阳和兰进山追击逃走狼群不禁担心。 卫松见他们担心说:“阳很厉害,兰娘子射箭很准,他们不会有事。” 事后他回想杀狼时的情景,感觉阳和兰没有尽全力,那还不是他们真正的本事,心里不禁疑惑:他们从未出门拜师,是谁在暗中收他们为徒? 木一家只奇怪兰什么时候跟阳学射箭,没有想太多,边帮忙处理狼尸边担心徐兰两人。 逃走的狼中有受伤,徐兰和唐启阳轻易找到狼逃走的路线踪迹,沿着踪迹追赶,翻过紫山进入后面的小群山,快中午在一处比较湿的土地上发现狼脚印只有三只,昨晚逃走的不只三只。 两人回想沿路追踪来的路上情况,有几处经过石头片区,他们竟然没有发现狼群什么分开。 徐兰说:“那个狼王也太聪明了。”居然能瞒得过他们。 唐启阳:“我们是大意了,没有想到它们会分开,如果想到再细心些还是能发现蛛丝马迹。”他笑问她:“追哪边?” 徐兰笑说:“我们就学一回老子顺应自然,继续追这条线。” 唐启阳笑应:“好。” 夫妻俩干脆吃点东西再继续沿着踪迹往下追,下午约三点在一处山谷追到受伤的三只狼,轻松杀掉剥出狼皮,埋了狼肉。 两人不急着回去,发现这处朝南的山谷地上是肥沃的黑土,唐启阳用火异能烧出一分多地,然后用土异能松土。 徐兰用一些种子在地里种出更多种子,催生最多的是苜蓿和粟米种子,他们还是习惯叫小米。 她最后催生出一些草莓和两个西瓜,他们吃这些只能偷偷吃。 夫妻俩露营一晚,第二天大清早徐兰用一粒人参种子催生出一棵五十多年参,挖出来收进空间,唐启阳弄点东西吃后两人赶路返回,中午回到家,大家见他们安全回来都很高兴,听说没有全追到狼也不在意。 徐兰和大家打招呼后去看马和两只猪,三只动物都受点惊吓,影响不大。 村里的人因为唐启阳夫妻和卫松四人杀狼的事走出门,热闹了好几天。 唐启阳和卫松他们把谷风车做完成,虽然还比较冷,但开始招一些壮年短工建房子和筑田埂,在邯郸的三个人墨家人也从城里来了。 唐启阳在一块能自然灌水的地方开二十亩水田,在水田最前面建一个八十平方大小的水池,水池深约六十公分,底下和四面用石头砌成,此处用来泡制纸的竹子。 计划种麦子的地方也筑小田埂,隔成一小块地,每块约六七百平方大小。 徐兰用石灰水泡狼皮硝狼皮,兼做后勤。 时间转过,气温逐渐回升,中午有了暖意。 这天上午,一辆马车在隔壁门前停下,政儿下马车马上跑到隔壁厨房前,语气带高兴喊:“兰从母!” 徐兰转头看政儿,他脸上白一些,笑说:“政儿回来了,变白了,在外母家开心吗?” “还行。”政儿跟兰从母坦白:“我和人打架了。” 徐兰关切问他:“政儿吃亏了没?” 政儿脸上露出笑:“没有。”自己跟人打架被外父外母阿母教训,兰从母真好,关心自己有没有吃亏。 徐兰:“没有吃亏就好。” 政儿眼睛布灵看兰从母问:“兰从母,你不觉得我打架不好吗?” 徐兰笑说:“小孩打架很正常,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如果小时候没有打过架,没有爬过树,童年多无趣。” 政儿眼里疑惑:“是这样吗?”他还没爬过树,不知道爬树好不好玩。 徐兰和他说:“是,你是个小孩,快快乐乐地学习玩耍,遇到不开心的事甩一边去,别人说你不好听的话,你一边耳朵进一边耳朵出。” 政儿受教点头:“好!” 徐兰擦干净手弯腰笑问:“政儿还给兰从母抱吗?” 政儿认真说:“可以,但不能亲了,我过五岁了。” 徐兰笑着抱起他:“哎呀,咱们政儿长大一岁了,我给你做一把小木剑,走,我们去看看。” 政儿早羡慕石几个有小木剑,听兰从母说给自己做了木剑笑得开心,点头:“好!” 徐兰给政儿做的木剑是用深褐色香楠木制作,长五寸,打磨得很光滑,还有用羊皮做的剑绡。 政儿看后很喜欢,高兴看着兰从母道谢:“谢谢兰从母!” 徐兰喜爱摸摸他的头,小会赵姬提着礼过来,徐兰招待她并和她闲聊一会。 三天后上午李先生回来,有七个中青年男人随李先生同来,他们声称是从魏国来的墨家,为首的人叫宋秉,说他们仰慕唐启阳许久,前来请教。 唐启阳跟他们聊一会后发现他们跟卫松他们不太一样,改变主意跟他们详谈后和他们约定:宋秉他们住在农场,每天替自己干活半天抵住宿费和一日三餐,半天随他们自个折腾,他们若想挣工钱就做全天工。 下午,唐启阳带宋秉七人去农场安置,卫松七人干脆一起搬过去。 徐兰去找阿母阿嫂商谈,请两人去农场给卫松十四人做饭,她们从家里到农场走路只用五六分钟。 红和梨爽快同意。 徐兰回到家拿两个长方形木盒和三本书找李先生,双方打招呼坐下后徐兰先把一个木盒推到李先生面前说:“我在冬月里制做的墨和毛笔,这些给先生用。” 李先生接过打开盒子微笑说:“我一来就听卫松说你制出好笔好墨,正不知如何问你。” 盒子里是六支羊毫笔和四个二十克的墨锭,李方一眼看就喜欢。 徐兰微笑说:“我和阳是爽快人,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