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1976!》 第1章 我回到了1976? 《你好,1976!》全本免费阅读 “该醒了啊!” 郑卫民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阳光不是太好,但也足够亮堂。 麻蛋,又要996了!宿舍这帮货怎么就这么不珍惜睡眠呢?睡个安生觉容易么?老子今儿就要多睡会!谁来都不好使!迟到怎么了?年假那么多都没时间休,睡个觉不也挺好的么? 不过好像声音有点耳生,不像是室友,甚至都不是个男的!握草!什么状况?谁的女朋友还敢溜进男生宿舍了? 郑卫民努力睁开眼睛,还没来得及用手揉一下,就感觉到了不对劲。 好像有些冷,这不是夏天的感觉! “三哥,你就别装了!爸妈可都等你好半天了!” 郑卫民再次揉了揉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半大姑娘,扎着两个麻花辫,眼睛也水灵灵的,但脸上却略带一丝丝不耐烦的刻薄。 大量的记忆涌入脑海,让郑卫民头疼欲裂,他不禁抱着脑袋痛苦地呻吟:“哎哟……” 小姑娘不耐烦地给了郑卫民两下子,别说,这小丫头片子打人还真疼。 “三哥,别装了啊!躲得了初一你躲不了十五!” 看着郑卫民还在抱着头叫唤,小姑娘更生气了,手上的力度也加大了不少:“三哥!赶紧的了!” “谁是你三哥?”郑卫民嘴里很自然地就飘出了这句话,他是个孤儿,从小在福利院长大,好容易长大考上了一个二流大学,直到现在都身世未名,哪来的妹妹? 小姑娘愣了一下,不吱声了。 过了好一阵子,郑卫民的脑袋不疼了,他接收到了新的信息。 名字还是那个名字,郑卫民,但躯壳却换了一个,准确地说,他中了传说中的大奖,穿越了,还是一个只有十六岁的年轻人。 我尼玛……郑卫民有些傻了,但首先冒出来的念头是自己不用996了。 但是,郑卫民马上又想到了这个但是,他想到了四妹郑卫红来找自己的目的,心里不禁又叹了口气。 新来的人还没有适应,就要面临全新的环境了,他好像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好像还不如回去996,毕竟环境不是陌生的。 这是一个军人家庭,父亲郑刚是一名正团级干部,在四九城里根本就排不上号,但能量也确实有一些;母亲袁秋,是一名医生。 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大哥郑卫国,前些年参军走了;二哥郑卫东,也参军走了;家里就剩下他和小妹郑卫红了。 家里的孩子不能都去参军或者留在城市里,总要有人去插队。 大哥二哥已经去参军了,那就肯定不能去插队了,小妹……郑卫民觉得自己但凡是个男人,就不能让小妹去插队,他还得想尽办法把小妹留在城里。 这也没什么,前世的时候他本也就是个孤儿,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暖;现在总算是有了一个家了,那么为家人付出一点也没什么关系。 涌入的记忆告诉他,好像小妹也是这么觉得的,并且理所当然——不单单是小妹,周围的邻居都是这么觉得的。 家里的人更是觉得理所当然,并没有人考虑过他的想法,或者他的想法根本也就不重要。 “今儿几号了?” “初三了!” 初三?郑卫民拼命回想着这个日期,但又没有概念,便爬了起来看了一下挂历,好家伙,1976年一月三号,腊月也是初三了! “你起来了?”房间外面响起了威严的男中音,郑卫民不自觉地就打了个寒颤,看来对这个便宜老爸的畏惧还是根深蒂固的。 “嗯!”郑卫民也觉得自己的回答没有什么底气。 “坐吧!正好你妈也在,你妹妹也在,咱们就讨论一下你将来的事情。” 还能有什么事,就是下乡插队呗!郑卫民觉得这一关只能自己去走了,大哥二哥都当兵去了,他再想去当兵,基本不可能。 屋子里毛主席的挂像目光深邃长远,注视着房间里的四个人。 袁秋也开口了:“你高中也毕业了,按理说是个大人了,对自己的将来,有没有什么想法?” “大哥二哥都去当兵了……”郑卫民决定先理一下语言,但话一出口,就被小妹打断了:“三哥,你也想去当兵?” 郑卫民抬头一看,面前的三个人脸色都不好看。 “我要是去当兵了,那将来不就得你去插队了?” “你还知道!”郑刚没好气地哼了一声。 离开也好……自己的小身板估计是扛不住军营里的训练,想想之前大学里跑个一千米都要丢掉半条命,郑卫民觉得去当兵会要了自己一整条命的。 插队嘛……好像也不是不行。 就像后世的电视剧和小说里经常出现的那句台词:“风雨能吹打得了别人,也能吹打得了你!”用阿Q精神自我催眠了一下,好像舒服了一些。 “插队的地方能选么?” 听到郑卫民的这句话,面前的三个人脸色都好了很多。 袁秋和蔼地说道:“你愿意去插队,我和你爸爸是很欣慰的。你大哥二哥赶上好时候了,那个时候你爸爸说话还管用,要知道,咱们家你们兄妹四个,并不是只有一个插队的名额的,就算你大哥二哥都去插队了,也难保你和你妹妹能一定去当兵。所以啊,就能送到部队一个是一个了!但现在,我和你爸是真没办法了,你得谅解一下。” 郑卫民没有说话,他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之前的记忆加上自己的理解,怕是他要被“放弃”了,还是那种比较彻底的。 果然,袁秋的话锋开始转了:“你刚刚说要选个地方,其实我和你爸爸希望你能去艰苦一点的地方,这样可以给你更好的锻炼。” 郑卫民有些不解:“去江苏行么……”我都要去插队了,能不能选个像样点的地方? 郑刚说道:“你还想去享福啊?”声音平静,但郑卫民能听出里面的不快;好吧,挑江苏确实有点过分,两个哥哥都去当兵了,他再去江苏,估计要被口水淹死。 “湖南行么?”他想到了《巴尔扎克和小裁缝》里面的凤凰山,那边山清水秀,好像也不错。 袁秋说道:“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省份,咱们这次没有那边的插队名额。” “那有哪些?” “陕北、山西、甘肃、新疆,这些地方比较缺人。” “那就陕北吧……毕竟是革命老区。”郑卫民觉得去老区应该不错,毕竟是老区。 郑刚点头道:“你能有这个觉悟,爸爸很高兴!”他看了一眼郑卫民,接着说道:“你老子我就是从农村走出来了,你不能忘本!到了陕北,要好好劳动,不要给我们家丢脸!” “哥,那你还不赶快去报名!”郑卫红嘴很快:“现在过去报名还能捞一个表现,要是等到别人来动员的时候,那就丢脸了。” “你妹妹说的对,先去报名吧。主动被动,里面的差别你懂的。”袁秋也很 第2章 要去陕北 《你好,1976!》全本免费阅读 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但没有鞭炮齐鸣,只有大喇叭在发出巨大的声响。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大喇叭里播放着振奋人心的歌曲,插队报名点周围很是热闹,虽然在过来之前都有了主意,但真的到了这里,遇到相熟的人也会再商量一番,看看要去哪里,相互之间还能有个照应。 墙上贴着大大的标语: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一人插队,全家光荣。 …… 郑卫民被小妹拉着去了报名点,他内心有些抗拒,有些向往,还有些忐忑。 前途是未知的,多少让他无法安心,这么多年以来,他所求的不过是片瓦遮身 一个戴着厚厚的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坐在桌子后面,看着过来的两个小年轻,便抬头问道:“小同学,是要去插队?” “是!”郑卫红抢先回答道。 “小姑娘你想去哪里啊?”后面的工作人员准备登记了。 郑卫红忙把郑卫民给推到了前面:“是我哥要去。” “哦!”中年男人又推了一下眼镜,看了一下眼前的小男生,语气和蔼地问道:“小同学叫什么名字啊?” “郑卫民!” 中年男人上下打量了一下郑卫民,好像是个大院子弟,这种人竟然也出来插队了?家里是发生什么变故了?但看着也不像,旁边的小姑娘就完全没有这个担忧。 “不错!”中年男人点点头,用一丝欣赏的眼光看了一下郑卫民:“说说看,你为什么要去插队?” 郑卫民愣了一下,什么时候去插队也要理由了?我给不出理由难道还能不去啊? “我想去陕北,走一走革命先辈的路,像他们一样艰苦奋斗,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说的好啊!走一走革命先辈的路!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小同学你的觉悟非常高啊!陕北,黄原怎么样?到了黄原,你会成为一个男子汉的!” 黄原?也不是不行啊!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啊呸呸呸!黄原种出来的小麦一样能做成烧饼! “卫民!你也去插队啊!”一个女声响起来了,郑卫民很不喜欢这种感觉,这是一种举目无亲但又遍地熟人,还怎么都搭不上话的感觉。 他读了不少书,当然知道在这个时期不能胡乱开口,可能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被上纲上线,这也刚好符合了他木讷内向的一面。 大脑急速运转了一下,郑卫民认出来是江菡,也是育英中学毕业的。 小姑娘脸儿白白的,不知道是不是被冻的,她不停地搓着双手,还哈着气。 “你也去?” 江菡无奈一笑:“是啊!不过我就在咱们北京,去顺义。你怎么走那么远啊?我听着好像是陕北?” “陕北就陕北呗,到哪儿都一样!”郑卫民假装洒脱地说了一句。 江菡诧异道:“这怎么能一样呢?你就不知道选个离家近一点的地方啊?过年也好回来!这下好了,选了陕北,你能不在半路上过年就不错了。” 但她歪头想了一下,又说道:“陕北也好,没啥问题。”她也看到了郑卫红,这个小姑娘眼睛滴溜溜地乱转,让江菡读出来了很多信息。 “就去陕北吧!过两年让你爸给你运作回城就好了,又不是一辈子就留在那里了。” “去陕北两年,说不定真能学到点不一样的东西。”郑卫民应付了一句。 大院子弟几乎都是这种想法,谁要说真的一辈子扎根农村,那真的是觉悟非常高了,起码在郑卫民所在的大院里没这个状况,最多也就多留一两年。 看着郑卫民报完名,郑卫红终于放心了。 “三哥,回家了!” “你先回去吧,我走一走。” 郑卫红觉得三哥可能是要再看一看北京,她觉得这是人之常情,马上就要离开了,肯定有很多怀念的地方——课本上不都是这么说的么? 寒冬腊月,即便是午后也颇冷,郑卫民把手揣进兜里,在路上慢慢走着,看着这个时代的风景。 几乎没有高层的建筑,一眼到头不是瓦房就是平房,只有工厂和学校算是比较高的了——好像还有几幢小楼,据说是级别高的人才能住在里面。 墙上贴满了标语,红色的耀眼;他沿着墙,漫无目的地走着,拼命融合着两个人的记忆,路上不时有熟人打招呼,郑卫民嗯嗯啊啊地应付了过去。 “三儿还真可怜,这就要去插队了!” “他不去咋行?还很能让他妹妹去啊?” “倒也是……” “你哥呢?”袁秋看着闺女一个人回来了,有些意外。 郑卫红回到家里便凑到了蜂窝煤炉子边,这边的温度就高了不少,让她身体都放松了不少。 “他想在外面走走,说等下回来。”烤火真舒服,郑卫红不想往外走了。 “报上名了?” “报上了!去陕北的黄原!” 郑刚点头道:“还可以!说什么时候走了?” “还没!等通知吧,三哥估计还得找几个人一起走。” “嗯。”郑刚对袁秋说道:“给老三多带点粮票和钱。” 袁秋却说道:“哪有多的了?不是说那边也给口粮么?只能给他挤出来五十斤的粮票了。” “也行!五十斤不少了!他又不是去享福的,到了陕北还是要靠劳动吃饭。” 袁秋叹道:“没想到啊,咱们家也出了个农民了!” “什么话!”郑刚不满地说道。 郑卫红也插嘴道:“那过几年,三哥不是要带个陕北的婆姨回来了?穿着破羊皮袄,戴着脏的白毛巾,脸上也都是灰,指甲缝里都是黑泥;黄鼻涕冻在嘴唇上,胡乱一抹就到了鞋底。” “行了!别说了!”袁秋立马就让她打住了,三儿子的这个形象她实在不愿意去想象,但闺女嘴里说出来的话可能都用不了多久,可能明年就会变成现实;当然了,婆姨估计是没有的。 “看看给三儿的东西,有没有什么还能再添一点的?”郑刚也觉得有些对不住三儿子了。 夫妻两个又回了屋子,丢下郑卫红一个人在炉子旁,小姑娘嘴里嘀嘀咕咕:“三哥你可别变成那样啊,要是真变成那样,我指定不带认你的……”但她脑子里已经开始把郑卫民的形象往那个方面去想了。 里面的主卧,袁秋低声说道:“老郑,三儿这回去了陕北,过阵子再给你打晋升应该没问题了吧?” 郑刚不愿意提这个事情:“再给三儿添点钱!”他把钱包拿出来,看了一下,把里面的“大团结”都给拿出 第3章 接受身份 《你好,1976!》全本免费阅读 郑卫民不用枪逼着走。 既然中了穿越大奖,那就不能只享受福利不承担义务,插队是一定要去的。 他躺在床上,还没有盖被子,只是看着天花板思索之后的路。 真是没想到啊,自己竟然也能穿越成二代了!再过几年就要改革开放了,好日子不就来了么?第一桶金就在眼前,先苦后甜也是他一贯追求的。 到时候一家人在一起,那小日子岂不是能过到飞起?先去插队几年,往后在爸妈和大哥二哥四妹面前说话也会硬气很多。 郑卫民的想法很好,但他也不是鬼神,不知道所有的事情,更无法预料之后的事情发展。 房门被推开,袁秋进来了:“三儿,早些睡吧!” “嗯!”郑卫民答应了一声,看了一下床头的闹钟,好像才刚过九点,他什么时候在九点睡过觉?好像只有小学的时候才有这个待遇,自打上了初中就睡眠不足了。 他还没想好要怎么面对家人,出去待个几年也好,免得性情大变说不过去。 穿越回来的第一夜,郑卫民睡得并不安稳,他还挺紧张的,在另外一个平行时空的自己,是不是还没睡?是不是还在公司加班? 神经错乱的一夜,郑卫民觉得是不是一觉醒来自己又可以回去了? 天蒙蒙亮了,郑卫民醒了,好像没有反转,头顶没有天花板,只是普通的白色房顶,好吧,这次的大奖坐实了。 早饭还是馒头咸菜稀粥,吃完之后郑卫民就出去转圈,看老北京的风貌。 回来的时候遇到一群小屁孩在玩跳房子,大冬天一个个也都是脑袋上冒着热气,见到他都热情地打了招呼:“卫民哥!” 打完招呼,他们就接着投身到游戏中,忙碌极了。 郑卫民在旁边找了块稍微干净的石头,看着这群小孩子玩乐,脑子里在想着要带哪些东西去陕北。 袁秋整理了一个大包袱,里面有生活的必需品和换洗的衣服——好像家里的衣服除了身上穿的都在里面了。 但郑卫民有着先知的福利,那就是在明年就要恢复高考了,除了生活的必需品之外,他需要带几本书一起走。 不管是文理,他都有把握考一个比较高的分;但考完高分之后怎么办?要是真的学了理科,难道还真的要进入全国的一流学府准备和人家真正的学霸一起待着?这早晚会露馅的! 所以这辈子只能选择文科,因为这需要博闻强记,只要肯下功夫,总不至于被人吊打。 那要带的书就很清楚了,就数学课本便好;像语文和政治,他不打算带了;历史和地理方面的书籍他倒是打算带上几本,就当是兴趣爱好了。 回家之后,他便把这些书翻了出来,塞到了大包里,用手试了一下,快拎不起来了。 门外又有了动静,赵军进来了。 “三儿!什么时候走?” “后天吧!你呢?”郑卫民看到赵军已经换了一身军绿色的新兵服,整个人都喜气洋洋的。 他很想过来和郑卫民道个别,但王秀霞不让他来,怕这身衣服刺激到郑卫民。 但俩人打小一起长大,不过来道个别实在说不过去,衣服不换就不换吧,赵军觉得小伙伴不会计较他的。 郑卫民哪里会计较这个,他能感觉到面对赵军的时候整个人的情绪都会有明显的上升。 “我比你晚,过来看看你!”赵军扭扭捏捏的,忽然从兜里摸出一个信封,递给了郑卫民。 “那个啥,可千万记得给哥们来信啊!”赵军说完就跑了,郑卫民打开信封一看,里面有二十块钱,还有二十斤的全国粮票。 这小子,怕不是把家里给他的准备给自己了吧? “哎,这是做什么?”郑卫民赶紧把信封还给了赵军。 “你拿着!”赵军把信封硬塞给了郑卫民,叮嘱道:“卫民,到了地方上,可一定要硬起来!那边人生地不熟的,你要是不硬起来就容易被人欺负。” “我知道。” “你知道个屁!”赵军一下子就打断了他:“你要是能硬起来,也不用去插队了!”赵军顿了一下,收住了话头:“给你的你就拿着!可记得给哥们写信啊!” 说完,赵军就跑了,他不能再和郑卫民聊了,再聊下去就得聊出火来了!把东西留下来就行了。 郑卫民很是感动,他没想到赵军能这么大方地支援到自己。信封里的钱和粮票怕不是赵家人给赵军准备的吧?不行,得还回去! 对二十块钱和二十斤的粮票,郑卫民还没有概念,但他知道这不是个小数目。 出了门,到了赵家这边,他就看到了赵军在门口站着,右手夹着香烟,红色的烟头一闪一闪。 “孙子,我就知道你会过来!麻溜滚回去!”赵军朝郑卫民亮了亮拳头:“三儿,你可打不过我!别让哥们在家里挨骂!” “这太多了!” “多个屁!”赵军骂道:“你知道你要去哪里么?陕北啊!省着点吧!要是哥们在部队里提了干,还能多支援你一点,但前提是哥们提了个之后不谈恋爱,要是谈了恋爱,你丫就等着喝西北风吧!滚滚滚!” 赵军把郑卫民给撵回去了,到了陕北那边的状况是什么样子他也没把握,能让郑卫民多一点保障总是好事,他可不想让小伙伴过得太凄惨。 在家里又留了两天,郑卫民便出发去了火车站,准备去陕北插队了。 他带走了所有属于他的东西——带不走的东西,等他回来也不会再看到了。 郑刚袁秋和郑卫红都来送他,赵军也来了。 “哥们,记得给我写信啊!” 郑卫民忽然感到眼睛有些酸涩,这是赵军第几次和自己说写信的事儿了?这炽烈的友情啊! 郑刚则在反复叮嘱着郑卫民:“三儿,到了陕北要好好表现!不要给家里丢脸!” 郑卫民只是点点头,又朝赵军挥挥手,便被人群给挤到了车厢里。 赵军的眼睛也涩涩的,却听到了郑刚说道:“三脚踹不出来个屁!” 三儿是闷了一些,不知道到了陕北会不会受欺负,赵军尤其担心这个。 郑刚在招呼大家回去了,赵军不舍地望了一眼火车,火车的汽笛声拉响,开始慢慢驶出车站了。 郑卫民这几天说的话加起来还不到二十句,到了火车上总算能稍微放松一些了。 正如王秀霞所说,北京就没几个人去陕北的,他就算遇到了也肯定是生面孔,不怕。 北方的冬天没有什么颜色,灰蒙蒙的一大片,往西走,灰色中会渐渐出现土黄色,还有没有融化的积雪在,让人看着就感觉到冷。 火车上的人普遍谈兴不高,大家都在闭目小憩,每到一站就会有人下车,带着他们那重重的行李四下张望,寻找着接站的人。 郑卫民看着有人过来热情地和他们握手,又把他们带上了驴车,再然后火车就开走了,前往下一站,进行重复的故事。 火车到了西安,已经快半夜了,又有好几个人下了车;有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匆匆离开,剩下的就是他们这群知青了,郑卫民数了一下,加上他也才五个人,三男两女。 火车站外人很多,但郑卫民一样两眼一抹黑。 他不是宅男,但大西北还真没来过。 几个人知青很自然地就聚在了一起。 “你们也插队啊?” “是啊!” “我是去黄原的,你们呢?”郑卫民先打开了话匣子。 “我去榆林。” “我也去榆林!” “我去延安!” “巧 第4章 吃饭是个大问题 《你好,1976!》全本免费阅读 我为什么选择这里?郑卫民这几天也没闲着,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重生这段时间,虽然条件不如后世996的时候好,但他觉得有家人才是最好的。 等到过几年,就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了,到时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多美好! “我家里还有个小妹。”郑卫民喜滋滋地说道,重生还是有好处的,起码有家了,还有亲人呢。 “哦!”王云芳懂了,这肯定是哥哥照顾妹妹了,毕竟是男子汉,胸脯一拍就得上啊! 郑卫民问道:“你为啥要来陕北?” “我?我为了走一走先辈的革命道路!” 郑卫民愣了愣,这话怎么那么耳熟呢?好像自己也说过吧? 徐老汉赶着牛车,咧着满是黄牙的嘴,忽然扯着嗓子来了一段信天游:“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一马马平川亲妹子不见人,你在你家里得病我在我家里闷,称上梨儿亲妹子送不上门,想亲亲想的我直愣愣神,你身上那个得病呀,亲妹子,我心上疼……” 王云芳歪着头认真地听了:“徐大爷,您唱得真好……”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徐老汉笑道:“娃娃,毛主席惦记着你们呢!你们看啊,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就是要你们扎根在咱们黄原嘞……” 王云芳觉得脸上发热了,她把围巾又围得紧了一些,不满地给了郑卫民一个大白眼。 郑卫民满是委屈,这干我什么事情? 驴车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吱呀呀的声响,慢慢地往前走着,徐老汉不时来个几嗓子,让赶路的人也不那么无聊。 沉闷了一会儿,王云芳把围巾又松了松,重新开启了话题。 “徐大爷,咱们村怎么样啊?” 徐老汉咧着嘴说道:“咱们村啊……还行吧!大家都一样,反正是肯定比不了城里好嘛!” 郑卫民又想到了《平凡的世界》,便开口问道:“徐大爷,光景可还行?能吃饱饭?” “吃不饱!”徐老汉甩了个鞭花,但没有抽到毛驴身上:“娃呀,今年老天爷还不知道赏不赏饭吃!” 王云芳眉毛一挑,郑卫民就猜到她想说什么了。 “徐大爷恐怕名字都不会写,你还计较这些?” 王云芳的眉毛便不再挑了,她又把围巾围了围,问道:“不会真的不够吃吧?” 郑卫民笑道:“不够吃咱们就去要饭啊!” 王云芳的眉毛又跳起来了:“别胡扯!” 但前面的徐老汉却说道:“要饭?我想想啊,老汉我活了一辈子,也是出去要过几次饭的!可怜啊!好几次差点就没过去……” 握草!还真要饭啊?郑卫民也傻眼了,他原本就是下意识地说了一句,没想到还真有要饭的事情发生! “云芳同志,形势很严峻啊!”郑卫民不敢开玩笑了,在福利院长大的经历告诉他,饿肚子可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那怎么办?”王云芳也有些慌,吃苦是可以的,但不能真的去要饭吧?这要是传回四九城,她还怎么见人? 郑卫民想了又想,说道:“那就只能出个下策了。” “什么下策?” “白面馍换成黑面馍!” 郑卫民的话一出来,徐老汉就说道:“黑面馍也吃不饱啊……” 郑卫民和王云芳面面相觑,这都不行啊! “见招拆招吧,总不至于一点路子都没有!” 太阳偏西,驴车终于到了徐家村,土黄色的村庄,土崖上都是窑洞,窑洞的木门都是灰色,人们衣服的颜色也都是灰色,并没有出挑的颜色。 “怎么没有欢迎仪式?”王云芳觉得气氛有些太冷清了,她跳下驴车,使劲跺了跺脚,很是有些发麻了。 郑卫民说道:“估计第一批过来的知青才能有这个仪式吧?” “来咧?”迎面走来了四十多岁的汉子,徐老汉连忙说道:“支书,人带来咧!” 郑卫民赶忙和这个汉子握了一下手,感到了对方手掌的温热。 “你好,我叫郑卫民!” “你好,我是徐家村的支书徐志全。”徐志全和郑卫民握了手之后,又转向了王云芳:“那你一定就是王云芳同志了!我代表徐家村欢迎你们来插队!” “谢谢徐支书……”王云芳话没说完,就听到了一声类似于狼嚎的声音,这让她吓了一跳。 “陈东来,你个龟孙!又来现眼了!”徐志全转身破口大骂。 一个知青模样的年轻人飞快地蹿了过来,先和郑卫民握了手,马上就转向了王云芳,握着人家的手就不撒开了。 “哎呀,欢迎欢迎!早就听说会有两个北京知青来插队了,我们知青点天天盼着你们呢!徐支书,咱们的欢迎仪式算结束了吧?我带着他们去知青点!” “你小子手撒开!注意点影响!”徐志全毫不客气地拆穿了陈东来的那点小心思。 陈东来做出恍然状,他扶了扶头上的帽子,又扶了扶眼镜,才舍得把手撒开。 “走吧,我带你们去瞧瞧咱们知青点去。为了迎接你们,今晚咱们吃饺子!” “羊肉馅的?”郑卫民好奇地问道。 陈东来马上就叫道:“啥就羊肉馅的了?白菜馅的!”他在郑卫民和王云芳身边转了好几个圈,啧啧地说道:“这到底是首都过来的,就是不一样,羊肉馅的……” 徐志全作势要打,陈东来赶紧换了个表情:“走走走,咱们先回去!卫民老弟,以后你就和我们一个屋了……”但手却抓住了王云芳的行李。 行李的重量明显超出陈东来的预计,他没拎起来,但依旧面不改色地摸到了另外一个包上面,嘴里也没闲着:“成功,成功!赶紧出来了!” 另外一个男知青也蹿了出来,他看着郑卫民和王云芳,惊喜地说道:“来了啊?” “帮忙拿东西!”陈东来先把轻一点的包拎走了,成功的力气也不大,但还是硬撑着把王云芳的东西给搬进了隔壁的窑洞里。 路上闲聊的时候,郑卫民和王云芳知道了他姓范。 窑洞有两个,分男女宿舍。 这会儿还没有知青在这里成家,村民们也没有留下他们的意识,在他们看来,这群知青早晚都要回去——这就不是村里的人嘛。 女生住的窑洞里也有了动静,好几个女知青面带笑容地出来了。 “先坐一会儿啊,饺子马上就得!” “我也来帮个忙吧。”郑卫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王云芳更是过意不去,毕竟女知青就她一个闲着的人,不好看。 “不用不用!你们刚过来,先歇歇!”一个女知青手上沾着面粉,笑着说道。 范成功打了一盆水,对郑卫民说道:“先洗洗,趁着还没开饭,可以给家里写封信报个平安。” 郑卫民觉得很有道理,就先给家里写了信。 王云芳也给家里写了信。 很快,热腾腾 第5章 高帽儿 《你好,1976!》全本免费阅读 只一个晚上,郑卫民就发现了更为严峻的问题。 村里是真的穷,一到天黑就没了动静,许多村民点不起灯,整个村里只有村委会那边才有点光亮;至于电,那就更不可能有了。 躺在炕上,郑卫民觉得这里的西北风可比北京城要冷多了,木门板被刮得哗哗响。 陈东来一躺在炕上话匣子就打开了。 “卫民,家里是做什么的啊?” “卫民,将来有什么打算没?” “卫民,看上咱们知青点的哪个女知青了?” “卫民,你猜明年咱们徐家村能造出来几个娃?” 范成功受不了了:“我说东来啊,你就不能省省力气?多睡一会儿,不容易饿!熬到大半夜,又该叫饿了!” 陈东来说道:“我睡不着啊!要不我给你们唱一段《沙家浜》吧。” “哎哟!东来,你可打住吧!你那破锣嗓子,别把村里的老母猪给引过来了!”范成功挖苦道。 陈东来哈哈一笑:“来了那就别走了!咱们不说吃点肉,起码也得弄点油下来!” 郑卫民也乐了:“咱们有那么缺油水么?” 陈东来说道:“非常缺!明儿早饭你就能见识到了。” 范成功说道:“卫民,你别搭理他,越搭理他,他就越来劲!你不知道吧,他惦记着你们的口粮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陈东来不满地说道:“哥们也不小气啊!咱们啊,这就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隔壁的女知青窑洞也在夜谈,相比较男知青的没心没肺,这几个女知青对未来就比较惦念了。 “云芳,你打算在这里留多久?” “你们呢?”王云芳没有先回答,而是问了其他两个人。 柳娟先开口了:“每年都会有招工……我的年限马上就满足了,明年招工我就要去报名。” 周玉秀也说道:“我的年限也够了,云芳,你要想好了,要是我和柳娟都走了,这边可就你一个女知青了。” “那范成功和陈东来也会走么?” 周玉秀和柳娟都没说话,答案是非常明显的。 “我可能会多留几年吧……估计是最后一个离开的。”王云芳说了这么一句话,其他两个人就都明白了,跟她们一个窑洞的王云芳还是个有理想的青年。 第二天一早,郑卫民刚要起床,就被范成功给叫住了。 “不要起来!等周玉秀喊人的时候再起来。” “为啥?” 陈东来没好气地说道:“省粮食!”他翻了个身,回笼觉还是很舒服的。 日上三竿,周玉秀喊人了,几个男知青才磨磨蹭蹭地出来。 棒子面粥加腌咸菜,很简单粗糙。 喝了一碗之后,几个人便聚在一起晒太阳。 冬天没有什么农活,用陈东来的话说,那就是郑卫民和王云芳赶上了好时候,等到来年开春化冻才能下地干活。 “到时候你们可要好好出把子力气了!”陈东来满是恶趣味地说道。 郑卫民活动了一下,对王云芳道:“你的信呢?我去公社给寄出去吧。” 范成功赶忙说道:“别忙!” “咋了?”王云芳有些不解。 范成功解释道:“我们几个可都是黄原本地人,就你俩是外来户!过年的时候我们都要回家的,你们俩肯定要留在村里过。信里面再加点内容,找家里要点钱粮什么的,过个好年先。” 王云芳把信交给了郑卫民:“我就先这样吧,能给我们俩留点面包顿包饺子就行了。” 郑卫民也说道:“好钢用在刀刃上;等到真正困难的时候再找家里要吧。” 打听好公社的方向,郑卫民便出发了。 黄土高原的路不是很好走,看着很近,但中间往往有道沟,需要绕行很远,郑卫民一路走一路看,他在努力观察这一代人的生活场景。 他想到了《血色浪漫》里面的钟跃民,哪怕是来陕北农村插队挨饿,人家也一样有着乐观的精神,就当是生活体验了。 再说了,还有两年多就能吃饱饭了,再加上改革的春风,郑卫民不信自己会一直在土里刨食儿。 看了一下双手,依旧很细嫩,这要是攥上锄头把儿,不得多来几个血泡? 郑卫民把两封信丢进邮筒,便回来了。 现在他可是一个真正的无产者,一分钱都要碾成末儿来花,可不能乱买东西。 但幻想还是有的,等到家里收到信,说不定会主动寄东西过来呢? 这场面他见过,当年在福利院的时候,就有小伙伴收到过家里寄来的东西——虽然很少,但也足够让别人羡慕了。 家,就是一个精神寄托,郑卫民这辈子终于有了个“家”,他一直想寄出去的“信”也有了收件地址。 写什么不重要,他回来的路上心情激荡,玉米面粥又怎么了?咱也有家人了!哼!只要有家人,老子顿顿玉米面粥都行! 回村之后,郑卫民也加入了晒太阳的集体中。 “哟,卫民,怎么那么高兴呐?”陈东来爱说话,一张嘴就把郑卫民脸上的那点东西给抓出来了。 郑卫民笑道:“给家里报个平安。”他开始想念智能手机了,那里面可什么都有,联系起来非常方便,不像现在,车马很慢,信件也很慢。 王云芳也笑了,但又想起来了过年的事情,好像没几天了。 提起这个事情王云芳就有些懊恼。 “你说北京的那群居委会老太太可真闲,没事净去动员别人来插队,连个年都不让在家里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