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玉翠》 第一章 平静 宁为玉翠 秋李子 本书由咪咕阅读(保底)(得间)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今年的春天来得很晚,都快谷雨了,才看到草略微绿了一点点,那些树木就更不用说了,还没有发芽呢。丫鬟小春坐在台阶上,托腮看着外面的竹子。 小春的脑门上挨了一巴掌,小春抬头,看到是奶娘张婶婶,急忙站起身笑着叫了一声。张婶婶已经拍她一下“你啊,姑娘在屋内写了那么长时候的字,你不晓得送杯茶进去?” “姑娘说,让我在外面等着,不要进去打扰她。”小春理直气壮地说着,翠玉的声音已经从屋内传来“这会儿,我倒是真有些渴了。” 小春吐一下舌,掀起帘子走进屋内,翠玉刚把笔放下,小春已经给她端上一杯茶“姑娘喝口茶润一润。” “爹爹也该回来了吧?”翠玉喝了一口茶,这茶是今年的春茶,从江南送来的,这地气还真不一样,这边的草都还没有绿,江南却已经草木茂盛,都可以采茶了。 “先生总还有半个钟点才回来呢。”小春说话时候,翠玉听到厅内传来当当当的声音,这是钟敲五下,还有两刻时候,父亲就该从商号回来了,也该预备晚饭了。 翠玉站起身往厨房走去,宁先生在商号做账房先生,翠玉的母亲三年前去世了,那时候翠玉正在议亲,因着要守孝,就耽搁下来。家里除了从小带翠玉长大的奶娘张婶婶,丫鬟小春,还有个厨娘刘妈,刘妈的丈夫老刘在外采买,就没有别人了。 宁先生喜欢喝一杯,翠玉也会给父亲做点下酒菜,父女二人谈天说地,日子过得十分自在,翠玉刚走出屋子,张婶婶就笑着说“今儿有新到的鹿肉,我和刘妈说了,让她留着给你做,你定然是要炸了给先生下酒。” 翠玉听得勾唇微笑,笑着道“还是张妈妈晓得我的心。”说话时候,二人已经走进厨房,正在忙碌的刘妈就笑着迎上前“姑娘您怎么这会儿就来了,我还想着把这鹿肉收拾好了,再去请您呢。”翠玉已经扫了一眼厨房,见各种菜蔬都已经准备妥当,鹿肉放在砧板上了,刘妈手中拿着刀正准备切,于是翠玉笑着道“这鹿肉,就我来切,刘妈你去做别的菜。” “哎呀姑娘,这可使不得。”刘妈急忙阻止,毕竟翠玉平常要做菜,都是刘妈把菜蔬收拾好了,翠玉只用炒一下或者煮一下就好,谁晓得翠玉已经拿起刀来,仔细瞧了瞧,就把这鹿肉分成几块。 “姑娘今儿这是要炸成什么样?”张婶婶已经在灶下烧火,还在含笑问着。 “爹爹说那年去草原,他们做的鹿肉干滋味很好,我想着试着给爹爹做一个。”翠玉说话时候,已经在那飞快地把鹿肉切好,又拿过佐料腌制,刘妈在一边打着下手,主仆们说说笑笑,把饭菜整治好了,小春侧耳听着厅上的声音,对翠玉笑着道“过了半点了,只怕先生要回来了。” “这酒啊,也要烫好了。”张婶婶在边上烫酒,小春服侍翠玉洗手换衣衫,翠玉算着时候,只怕下一刻宁先生就要推开门走了进来,但门外还是十分平静,什么声音都没有。 第二章 等候 眼见得钟敲过了六点,太阳已经落山,翠玉吩咐老刘去商号里看看,老刘答应着去了,张婶婶给翠玉端了一碗汤“姑娘,先喝口汤垫垫吧。” “我还是等爹爹回来。”翠玉觉得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不然宁先生不会这会儿都没回来。商号离宁家不过三里地,按说半个时辰足够老刘打个来回了,但钟敲了七下,却还是不见老刘回来,这下连刘妈都十分担心,来到饭堂和翠玉她们坐在一起,难道说是宁先生出事了,还是说商号出事了? “不行,我还是去商号看看。”翠玉站起身就要往外走,张婶婶立即拦住翠玉“姑娘,这可不成,还是我去吧。” “商号离这里不过两三里地,我小时候也常常去的。”翠玉说着就让小春去取披风来,小春答应着却没有动。 “你连我的话都不听了。”翠玉皱眉,小春看向张婶婶,此时门上传来声音,听到声音传来,张婶婶松了口气,而翠玉已经顾不得许多,就要去开大门。 好在刘妈抢先一步,赶在翠玉前面绕过照壁,开了大门。 “姑娘,您就算再着急,也不能忘了规矩。”张婶婶抱怨了一句,翠玉的手紧紧地按在小春肩头,张婶婶的抱怨翠玉并没有听到。 “姑娘!”外面传来的是老刘的声音,这让翠玉有些失望,接着老刘就继续道“姑娘,先生说,今儿夜里不回来了,还请姑娘自己用饭。” “可是商号出什么事儿了?”翠玉虽然晓得不会得到答案,但还是连声追问,老刘迟疑了下,就继续道“姑娘,先生说,让姑娘不用担心。” 不用担心,那必定就是商号出事了,翠玉的眉皱得很紧,张婶婶已经扶着翠玉坐下“姑娘,先用饭吧。” “这酒都烫好了,姑娘不如也喝一口。”去而复返的刘妈也在那劝着,翠玉晓得刘妈和张婶婶都是为了自己好,于是翠玉勉强吃了几口菜,又喝了一口酒,就让刘妈把饭菜都撤下去。 翠玉在那闷闷地坐了会儿,也晓得这件事自己担心也没有帮助,于是就转身回房。 “姑娘,夜深了。”小春把床铺整理好,在那劝翠玉梳洗,翠玉嗯了一声就道“小春,把算盘和账本拿来。” “姑娘,这会儿你算账做什么?”张婶婶想来瞧瞧翠玉睡了没有,进屋听到这话就皱眉。 翠玉已经笑着道“这叫未雨绸缪,我要算算我们家这些年有多少产业,若商号出事了,爹爹手上这些产业,能不能让我们一家子过下去。” 说着翠玉就打开账本,手已经放到算盘上,在那噼里啪啦打起算盘来,翠玉这一手算盘是宁先生亲手教的,宁先生常说,若翠玉是个儿子,光靠这手算账的本事,这辈子吃穿都不用担心。只可惜翠玉是个女儿家,这手算账的本事,也只能算算家里还有多少银子。 张婶婶叹口气,拿起烛剪把那蜡烛又剪了剪,屋内越发明亮了, 第三章 算账 翠玉对家里的账目是清清楚楚的,宁先生一年连年下分红,也有五百银子的进账,家里吃穿用度各种应酬,一年也要花三百银子左右,翠玉的娘在世的时候,是个会过日子的人,每次攒的银子够买一百亩田地了,就拿去买上一百亩田地,这么多年下来,家里已经有了一个两千亩田地的庄子,这庄子每年也有两百银子的进项。翠玉的娘就把这些银子攒下来,说留给翠玉做嫁妆,这么多年,也攒了上千银子。 诸般算下来,就算丢了商号的差使,家里还有这个庄子,还有两三千银子的积蓄,一家子不会落到吃穿无着的地步。 翠玉算完账,深吸了一口气,把账本往边上一推,张婶婶已经端上一杯茶,抱怨地道“小春就是爱躲懒,这会儿就在那睡着了。” “婶婶,您就先去歇着吧。”翠玉接过茶喝了一口就打了个哈欠,张婶婶看着翠玉“快些睡吧,这些事儿,原本就不该是你操心的。” “娘没了,我不操心这些事儿,谁来操心呢?”翠玉反问,张婶婶的唇张了张,过了好一会儿,张婶婶才轻叹一声“您要是个儿子,先生也就不用这样操劳了。” 如果是个儿子,从小到大,翠玉听过最多的叹息就是这句,自己的父亲说,如果翠玉是个儿子,那父亲就能早早离开商号,不用这样辛劳,娘生前也叹气,说为什么自己不是个儿子呢,如果是个儿子,娘就不用对父亲有愧疚心,这种愧疚,是因为娘没有为父亲生下一个儿子。 “姑娘,您不要伤心,我这也不过是顺口说说,要我说,您虽然是个姑娘家,但做事比男人强多了。”张婶婶看到了翠玉眼中的黯然,于是急忙解释,翠玉笑了“我不伤心,总有一天,我要让爹爹知道,我就算只是个女儿,也不会……” 翠玉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外面传来拍门的声音,张婶婶愣住,接着外面就传来一个急促的声音“宁姑娘在家吗?” 这让张婶婶越发慌乱了,伸手扯住翠玉“姑娘,这人的声口不好,您还是不要出去了。” 小春已经被惊醒了,揉着眼睛就在那含糊地“到底发生什么事儿了?” “姑娘,外面有人叫,我们要不要开门?”刘妈两口子是睡在门房的,也被惊醒了,刘妈急忙披了衣衫来问翠玉。 所有的人都看着翠玉,翠玉已经笑了“刘妈,你去厨房取把大菜刀来,让老刘把门打开个缝,问问清楚。” “这,菜刀也砍不了人啊。”刘妈嘀咕一句,但还是从厨房里拿了大菜刀来,这菜刀是刘妈每顿饭都要用的,磨得十分亮,在灯光下闪着寒光。 “姑娘,您要菜刀做什么?”小春看到菜刀,瞌睡都不见了,好奇地问翠玉,翠玉已经笑了“以防万一。” 这要防什么万一?张婶婶的唇紧紧抿着,这座院子和城内所有的院子一样,用的是青砖砌墙,墙足有两三个人高,墙最上面修的很锋利,让人在墙上也没法站立。 第四章 请 老刘已经打开了一点点门栓,张婶婶似乎看到了外面火把的光,接着老刘就叫刘妈过去,张婶婶不由握紧翠玉的手,刘妈很快回来了,对翠玉道“是郑家的人,说,请姑娘赶紧往郑家去。” 宁先生所在的商号为永盛号,东家姓郑,翠玉娘还在世的时候,翠玉也曾跟着自己的娘去过郑家,自从翠玉娘去世后,一来翠玉要守孝不好出门,二来也没有长辈陪着进内院,翠玉自然没有往郑家去。 这会儿听到刘妈这样说,翠玉不由愣了一下。 “这好端端的,也没有下帖子,怎么就让我们姑娘往别人家去?”张婶婶抱怨了一句,这也确实不合礼仪,翠玉的眉微微皱起,刚想让刘妈出去细问问,就听到门外传来一个声音“张嫂子说的有理,按说不该这样匆促来请姑娘的。” 翠玉抬头,看到一个妇人站在门外,这是郑太太最贴心的身边人,陈嬷嬷。原本陈嬷嬷是郑太太的陪嫁丫鬟,跟过来二十几年,从丫鬟成了管家娘子,丈夫去世之后,陈嬷嬷更是把郑家当做自己的家,这么多年,她说的话,在外人看来就跟郑太太说的一样。 翠玉娘还在世的时候,去郑家时候,陈嬷嬷对翠玉的娘很客气,但也不是现在这样客气恳切。况且,翠玉看着陈嬷嬷身上的衣衫,陈嬷嬷衣着向来素净,今儿却是在袖子之上,还缠了白布,这是在戴孝。 “到底发生什么事儿了?”翠玉晓得必定是出了极大的事儿,可郑家出了丧事,自己父亲前去帮忙是应有之义,把自己叫去是为什么?不说郑家聚族而居,就说郑家有十几房下人,丫鬟婆子不少,办个丧事哪里就要自己去帮忙了。 “我们老爷没了。”这件事迟早瞒不住,陈嬷嬷说了出来,张婶婶啊了一声,就对陈嬷嬷道“这么说,我们姑娘是要去吊唁的,但这也太晚了。” “还请姑娘跟我前去,发生了什么,路上会和姑娘说。”陈嬷嬷说着就要给翠玉跪下,一副翠玉今儿一定要去的架势。 “张婶婶,你跟我一起去吧,小春,你跟刘妈他们在家,要守好了门。”陈嬷嬷今儿和往常不一样,翠玉思索了会儿,决定跟着陈嬷嬷前去,在那吩咐着。 “多谢姑娘。”陈嬷嬷上前搀扶翠玉,这让翠玉越发疑惑了,张婶婶给翠玉搭上一件斗篷,众人出了大门,门外停着的是郑家的马车,那马车还和平常一样,想来郑老爷去世的太快,这些装饰都还来不及去掉。 “姑娘请!”尽管十分焦躁,但陈嬷嬷还是礼仪周全,扶了翠玉上车,上车后马车就往郑家的方向行去。 翠玉此时满心疑惑,但横竖很快就到郑家,想来那时候就什么都晓得了,车内一片安静,只有马蹄声传来。 “到了。”张婶婶掀起车帘对翠玉说,翠玉往外看了一眼,这是郑家常常出入的角门。 第五章 灵堂 门口已经有人等着了,看到翠玉,等着的人就上前“太太已经着人来问过好几次了。” “还请姑娘下车。”陈嬷嬷掀起车帘,做出扶的样子,翠玉突然觉得,这一下车,也许有什么事情就会改变,而自己的人生也将变得不受控制。 “爹爹在哪里?”翠玉并没下车,而是问了一句,陈嬷嬷有些惊讶地看向翠玉,接着陈嬷嬷笑了“宁先生就在里面,姑娘放心,您来这里,宁先生是知道的。”说着陈嬷嬷再次搀扶翠玉,翠玉的手搭上陈嬷嬷的手,迟疑一下走了下去。 “姑娘请!”陈嬷嬷这一路都扶着翠玉,不敢有半分懈怠,张婶婶跟着翠玉往里面走,平常她和陈嬷嬷也是熟识的,二人见了面必定要说上几句话,但现在张婶婶一心只在翠玉身上,一行人沉默地往里面走。 穿过几重庭院,翠玉不由回头看去,来时的路已经看不清楚了,而面前的路,会是自己的路吗? “姑娘。”陈嬷嬷很是着急,但却不敢真得催促,只在那轻声唤着。 “既然爹爹也晓得,那就往里面走吧。”翠玉轻声说着,张婶婶上前扶住了翠玉,能感到翠玉的手心在出汗,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要让翠玉在夜深时候,匆匆来到郑家?张婶婶和翠玉一样,有无数疑问,但却不能问出来。越往前面走,灯光越多,越来越亮,大厅外面,戳灯都点亮了,在路边立了两排,而人声也从大厅那边传了过来。 “像是,有许多人呢。”翠玉轻声说着,陈嬷嬷长叹一声“老爷突然没了,许多事情,也就被翻了出来。” “宁姑娘来了。”不等翠玉接话,一个丫鬟从大厅里面跑了出来,看到翠玉,她面色一喜,上前对翠玉道“您总算来了,我们在这担了好长时间的心,担心您不来呢。” “按说,我们姑娘确实是不该来的。”张婶婶抢先说话,翠玉只对丫鬟道“爹爹在哪里,我是寻爹爹的。” “姑娘稍安勿躁,宁先生就在里面。”丫鬟这句话像是安慰,而陈嬷嬷已经道“到了这会儿,哪能再叫宁先生了?” 哪能再叫宁先生?翠玉的心开始砰砰乱跳起来,张婶婶比翠玉还要吃惊,少东家已经定亲了,难道说要纳翠玉为妾,可是翠玉的出身,做郑家的妾有些羞辱了。 陈嬷嬷已经带着翠玉和张婶婶从后面走进厅内,厅内有扇屏风,屏风背后有两张椅子,这是家里来了男客,女主人不好往前面去的时候坐的地方。 陈嬷嬷把翠玉扶在这里坐下,才对翠玉道“姑娘还请稍待。” “姑娘,先生他不会真得把您……”张婶婶心里焦急得很,等陈嬷嬷往前面去,就轻声问出,翠玉摆了摆手,示意张婶婶不要说话,而是侧耳倾听。 此刻厅上的灯光都能射到翠玉眼中,也不晓得点了几多蜡烛,才能让这厅内亮如白昼,而外面的声音越来越高,似乎有无数人在那争吵。 第六章 争吵 厅内已经布置成灵堂模样,郑太太坐在灵边,身后丫鬟婆子围着她,旁边是她的独子,也是商号少东家郑义明,郑义明今年不过十八岁,面色白净,宁先生站在郑义明身边,其余站在郑家母子身边的,该是郑家族内的人,还有一群人站在郑家母子对面,郑义明双手紧握成拳,紧紧地盯着站在对面的人,却无法开口说话。 “太太,东家没了,少东家年轻还轻,照我们瞧来,李老爷说得在理,太太何不让少东家安心读书,商号就交给李老爷打理,毕竟李老爷是少东家的岳父,这一家子不说两家话。”说话的人声音有些耳熟,翠玉偷偷从屏风缝隙里看出去,竟然是商号的总掌柜,跟了郑东家几十年的老人了,这会儿,怎么站在什么李老爷这边? 翠玉晓得郑义明的岳父家就姓李,是城内另一个商号的东家,难道说,这是要趁郑家孤儿寡母的时候,把郑家的商号吞了。 “三嫂,李亲家这话说得也有道理,商号全仗着三哥,这会儿三哥没了,侄儿子还小,交给李亲家这边代管着,三嫂和侄儿也好安心过日子。”一个站在郑太太身边的人劝说着,另一个人已经眼睛一瞪“五弟你说什么话,这商号,是郑家的心血,这会儿三弟没有了,我们郑家人就该帮着三弟妹和侄儿把商号好好地做起来,而不是交给外人。” 翠玉听到这里怎么不明白,这是两边,郑家族人和李家,为了怎么才能吃下这对孤儿寡母,争起来了。翠玉虽然明白了,却还是狐疑,这样的事儿怎么要叫自己来呢?自己来了,也毫无作用。 “这么说,郑太太,你是不愿意答应我的好意了?”李东家这才开口,郑太太只是坐在那里,眼里面似乎没有了光,对这样的后院妇人,李东家和郑家的族人,都晓得是很好拿捏的,于是李东家往前一步“既然郑太太不愿意答应我家的好意,那这门亲事,也就做罢。” “岳父!”郑义明唤了一声,李东家还是含笑看着郑义明“女婿,我方才已经把话说得清清楚楚了。” 娶了自己女儿过门,就把商号交给李家,郑义明在家安心读书,别的事儿一概不问,而李东家呢,会替郑义明挡下郑家的族人。 若不答应呢,这门婚事做罢,李东家袖手旁观,任凭郑家族人对郑义明母子吞噬殆尽,一边是迎豺狼进门,另一边有虎豹盘踞,两边都把郑家母子视为盘中餐,毫不掩饰他们的贪婪。 郑义明看向自己的母亲,而方才说话的郑大老爷再次开口“不成亲就不成亲,侄儿,天下多的是好女子。” “好,好,那列位就做个见证,今儿是郑家人不愿意这门婚事继续,而不是我李家人先背约。”李东家高声说着,还对郑大老爷道“我晓得,你家多的是没有成亲的外甥女。” 第七章 决定 郑大老爷被说中心事,也一点都不在意,他只是盯着李东家“一笔写不出两个郑字,我也是为了侄儿好。” “好,好,好,好一个一笔写不出两个郑字!”李东家说完,就对自己身后的人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走吧,我倒要看看,这剩下的几个人,还怎么把永盛号撑起来。” “还请留步。”一直没说话的郑太太这才开口,李东家回头看着她“怎么,你还有什么话说?” “这是两家的婚书,还请收好,今儿,这门婚事就退了。”郑太太说话时候,身后的丫鬟已经上前,托盘上放桌昔日两家结亲时候的婚书。 李东家笑了“果真不让须眉。”说完李东家伸手拿起婚书,在众人目光之下,缓缓地把婚书撕碎,接着李东家手一挥,纸屑在整个厅内飞舞,有一些还飞到了灵堂之上。 “我就在这等着,等着郑太太,和郑公子,怎样把这商号接下来。”李东家说完就要带着众人往外走,郑太太站起身“还请留步。” 李东家回头,唇边带着一丝嘲讽的笑。郑太太已经对众人道“请诸位来此,是想请诸位做个见证,今日,既是亡夫成灵的日子,也是小儿成亲的日子。” 郑太太这句话一说出口,众人都震惊了,郑大老爷率先开口“三弟妹,这于理不合。” “怎么就于理不合了?”郑太太反问,郑大老爷皱眉“三弟刚没了,这会儿就在灵前成亲,传出去,那成了什么?” “这世上娶荒亲的多了去了。”郑太太轻描淡写,这句话说得也对,李东家已经冷笑一声“那娶荒亲的,要不就是百日之内,要不就是小祥之后,哪里有你这样的,今儿刚守孝,就要成亲。”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会儿他父亲没了,那我就能做主。”郑太太寸步不让,郑大老爷的眉皱得更紧“三弟妹,你若有什么想说的,那以后我们再好好商量,这会儿就要当堂成亲,到时候……” “你们一个个地,来这逼问我们孤儿寡母,倒没觉得过意不去,我不过是想为我儿成亲,就成了大逆不道的事儿。你们这吃绝户的心,也太急了些。”郑太太这句话让郑大老爷的脸色有些挂不住了“我们只是前来帮忙,并没有什么吃绝户的心。” “是啊是啊,还有大侄子在呢,这个世上,哪有有儿子的人家被人吃了。”另一个人也在那找补。郑太太冷笑一声,看向说话的人,这人有些心虚,往后退了一步。 “你们这些话,也只用去哄哄那三岁孩子,我见过的世面多了。”郑太太的话让李东家冷笑一声“好,好,好一个见过的世面多了,郑太太,那我就直接说了吧,你这个儿子,虽然已经十八了,却还没有经过历练,你真的以为,他能担负起你郑家的产业?” 郑义明听出这句话含有的不屑,往前走了一步,就要和李东家对峙,郑太太对儿子摆了摆手,对李东家笑着道“是人都要历练。” 第八章 愿意 “好,好。好!”李东家连说三个好字,看着郑太太“那我就要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子,要跳你们郑家这个火坑。” 这会儿李东家直接说郑家是个火坑,就算是郑大老爷,脸色也有些挂不住了,他看向李东家“我们郑家在这城内,也是有名气的人家,这会儿三弟没了,但……” “这话,你还是去哄哄别人,不要放在我跟前说。”李东家瞧着郑大老爷“你做的那些事儿,难道还要我说出来嘛?” 郑大老爷的手已经紧握成拳,想要反驳却无力反驳。 “把新娘子请出来吧。”郑太太不去看他们二人,只对身边的陈嬷嬷吩咐,陈嬷嬷应是,就往后面走去。 “姑娘,这,这是要您嫁给少东家啊。”一直没说话的张婶婶握紧了翠玉的手,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而宁先生一直站在那里没有说话,想来,这个主意,宁先生也知道。 于是翠玉只是拍了拍张婶婶的手,示意她不要着急。陈嬷嬷已经走了进来,看到翠玉陈嬷嬷就对翠玉跪下“还请姑娘救一救郑家。” “陈嬷嬷请起。”翠玉扶起陈嬷嬷,就对陈嬷嬷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母亲已经去世了,总要问过父亲。” “姑娘,我也不怕告诉您,这件事,就是宁先生的意思。”陈嬷嬷的话让翠玉的眉微微一皱,接着翠玉笑了“纵然是父亲的意思,那也要父亲亲口对我说。” 翠玉这样慎重,陈嬷嬷也点了点头,转出去对郑太太轻声说了,郑太太点头,看向一边的宁先生,宁先生已经明白,跟着陈嬷嬷往后面去。 “我儿,委屈你了。”宁先生见到翠玉,开口就是这么一句。翠玉眼角已经有泪闪现,但翠玉还是对宁先生道“爹爹,这种大事自然是爹爹做主,女儿说不上什么委屈不委屈的。” “少东家虽缺少历练,郑家这会儿也风雨飘摇,但郑家……”宁先生话没说完,翠玉就伸手阻止宁先生说下去“爹爹,这些事儿我都晓得。” “那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宁先生不确定地问了女儿一句,翠玉看着宁先生,突然笑了“爹爹这话问的,有些可笑。” 宁先生的脸不由微微一红,有些可笑,自然是因为,这件事已经成了定局,再在这个时候问女儿愿意不愿意,确实可笑。 “你的嫁妆,还有别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翠玉,女大当嫁,虽说你嫁得匆促,但爹爹相信,你以后会过得很好。”宁先生伸手拍一下翠玉的肩膀,对翠玉轻声说着,翠玉点头,陈嬷嬷站在一边,看到翠玉点头,这才松了一口气,于是陈嬷嬷拿出一张盖头,盖在翠玉发上,也就和张婶婶二人一边一个,搀着翠玉出去。 翠玉被二人搀着出来,李东家打量一下翠玉,眉不由皱紧,郑大老爷面上也露出疑惑之色。 第九章 仓促 有人已经对郑太太道“三嫂,你这,不会是从家里寻了个丫鬟,然后让她嫁给侄子吧?我们郑家的少奶奶,哪里就是一个丫鬟能当的?” “我的儿媳妇,不管是人品相貌,家世,都足以匹配得上我家。”郑太太看到翠玉出来,心里松了一口气,自然要维护翠玉。 “那就掀开盖头看看,到底是什么样人。”李东家沉声说着,宁先生已经看向李东家“我虽只是个账房,平日里也是和你平辈相处,怎么今日,你就要掀开我女儿的盖头看看,这等羞辱,若我对你女儿说,你可愿意?” 宁先生的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灵堂之内顿时安静下来,郑大老爷往后退了一步,宁先生是商号的账房,在郑家几十年了,出身良民,知根知底,这样的人家,说一句足以和郑家相配,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娶一个账房先生的女儿做妻子,郑家还要不要脸了。”李东家被气狠了,说出这么一句。 “我宁家清白人家,我的侄女嫁给举人,什么时候,门第不相配了?”宁先生反问,李东家被这句话问住,接着李东家就冷笑“好,好,我倒要看看,郑家在你们这些人手上,会闹出什么样的笑话。” “今日匆促行礼,你魂灵去得不远,就等一等,喝一杯你儿子的喜酒吧。”郑太太见众人不再争执,也就往灵前烧了一柱香,语带悲愤地说着。 郑大老爷还想再安抚郑太太一句,但话没说出口,就顿在那里。翠玉盖着盖头在那里站着,众人的议论争吵翠玉都听得清清楚楚,但翠玉还是一动不动,从现在起,自己就嫁入郑家,是郑家的儿媳妇了。 陈嬷嬷做了司仪,张婶婶就充了喜娘,在郑东家的灵前,翠玉和郑义明匆匆行礼,成了夫妻。 礼毕,郑太太也就让人把他们夫妻送到后面,这喜房也是临时布置的,翠玉被扶了坐在床上,郑义明上前揭开盖头,二人四目相视,他们二人也是认得的人,这会儿匆促之间成了夫妻,二人也不晓得该说什么,只是在那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这回,委屈你了。”还是郑义明先开口,翠玉笑了“也没有什么可委屈的。” “给大爷大奶奶道喜。”尽管事出仓促,张婶婶陈嬷嬷还是上前来给二人道喜,郑义明笑了笑,想拿出什么东西打赏,但都没预备。 “大爷也不用想打赏不打赏的事儿了。”陈嬷嬷这会儿一块石头落了地,笑着对郑义明说,郑义明不由轻声道“按说,不该是这样仓促的。”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长辈做了主,也就没有什么仓促不仓促的说法了。”翠玉轻声说着,郑义明不由看向她,接着郑义明就笑了“几年没见,宁家妹妹越发出息了。” 宁家妹妹这句话,让翠玉不由想起了小时候,跟着自己娘来郑家时候的情形。 第十章 委屈 那时候二人都很年幼,郑太太常常让郑义明带着自己玩耍,翠玉不由笑着道“是,没想到多年再见,竟是这等……” 这等什么呢?翠玉一时不晓得该说什么,郑义明知觉得今日遇到的事儿,是自己活了这么多年都没遇到的,早上还好好的,吃过了午饭,就传来父亲没了的消息,接着就是穿上孝服布置灵堂,等到族内的长辈们来的时候,那些人语气都很不好,好不容易盼到自己的岳父来了,谁晓得也是咄咄逼人,而不是为自己撑腰。 再到现在,灵堂之上拜堂成亲,为的只是稳住那些人,现在坐在洞房之中,郑义明觉得,这都是一场梦,梦醒了,自己还是父母双全的人。但耳边传来的烛火爆裂的声音让郑义明知道,这不是一场梦。 “大爷,大奶奶,太太请你们出去。”一个丫鬟走了进来,对二人恭敬行礼,说话时候,丫鬟还送上一套孝服,这是要让翠玉以郑大奶奶的身份,出去见众人了。 翠玉站起身,张婶婶拿过孝服要为翠玉换上,郑义明已经站起身往外走“我在外面等你。” “姑娘,这可……”虽然知道这件事是宁先生赞成的,但张婶婶还是为翠玉委屈。 “等会儿天亮了,你去把小春叫来,婶婶就在家里,不用跟来了。”翠玉想了想又道“等过几日,再给爹爹挑个人跟着他。” “姑娘,都到这会儿了,您还操心这些。”张婶婶抹了把眼泪,给翠玉换上孝服,连身嫁衣都没有,只盖了个红盖头就成亲了,更不用说成亲当天就换上孝服为公公守孝,这都是些什么事儿啊?自己从小奶大的姑娘,本该是锣鼓喧天八抬大轿地嫁出去,而不是这样仓促地就嫁了进来。 尽管郑家的门第比宁家要高,但张嬷嬷还是为翠玉委屈。翠玉只伸手把头发解开,飞快地梳了个妇人发式,就对张嬷嬷小酌道“我们出去吧。” 二人走出房门,此时东边已经有鱼肚白出现,原来已经过了足足一夜了,郑义明站在那里,看向翠玉“宁家妹妹,我们走吧。” “你我已经是夫妻,不用如此生疏。”原先,翠玉叫郑义明也是郑家哥哥,但现在听在外人耳中,怎么听怎么古怪。郑义明笑了“我记得你闺名翠玉,那就叫你翠玉吧。至于我……” “明哥哥。”翠玉已经抢先叫出,郑义明笑了“好,这样就好。”二人说话时候已经走出了院子,翠玉晓得这个院子前面就是郑太太的上房,而从郑太太的上房出去,就是二门,二门再往旁边走一点,就是昨晚的的灵堂。 一夜之间,白布幔白灯笼白对联,目之所及都是一片素白,灵堂内众人都身着重孝,郑太太和宁先生看起来都一夜没有睡,两人的眼睛都是肿的,桌上放着一把算盘,边上,还堆着许多账本,看来是这一夜,人人都很辛苦。 第十一章 管家 “见过母亲,见过岳父!”郑义明上前行礼,翠玉也走上前行礼,宁先生已经摆了摆手“也不用这样客气了,商号的情形,大不……” “亲家,这会儿就别说这样的话了,先把丧事办完。”郑太太声音沙哑,她平常也是养尊处优的富太太,昨夜这样的事儿,她撑到这会儿,已经有些撑不住了。 “您说的是,这会儿最要紧的是办丧事。”宁先生迟疑一下才这样说,这迟疑看在郑义明眼中,让他的眉不由微皱,这么说,家里的生意,有了许多问题? “大奶奶,你先过来,给你公公行礼。”郑太太对翠玉说,翠玉点头应是,走上前和郑义明双双对着郑东家的牌位行礼下去。 “虽说事情仓促,可该有的礼也不能免。”郑太太说着就拿起一张单子,送到宁先生跟前“这是聘礼,等会儿我让人送到你家里去。” “我还有几样嫁妆,和着聘礼一起,都送过来吧。”宁先生倒没有拒绝,接过单子轻声说。 “好,好,这回,多谢亲家伸出援手。”郑太太声音带着颤抖,翠玉又重新行礼,郑太太也就让陈嬷嬷把家里的下人都叫来拜见翠玉。 等下人们来了,郑太太就把账本和对牌交给翠玉“我晓得你是能干人,你公公的丧事,你也要帮我操心操心。” “娘,这,只怕……”郑义明的眉微微皱了皱,提醒郑太太,郑太太已经笑了“我晓得你要说什么,这会儿这个家里,只有我们三个人了,都要操心。” 说着,郑太太语气之中带着一些伤心“若你哥哥还在,那我们也就没有这样,这样的……”郑太太已经哽咽了,郑义明之前,郑太太还有一个儿子,比郑义明大五岁,郑东家那年纳了一个妾,那妾很得宠爱,那年郑太太还怀着郑义明,疏忽了他兄长,谁知有一天他兄长就掉在井里,等捞起来的时候,已经救治不及。 郑太太哭得死去活来,郑东家也十分伤心,等追问出去,都说是那妾看着孩子掉进井里也不去救,于是郑东家就把那妾卖了,发誓再也不纳妾。 等郑义明出生,郑太太看得他如一颗明珠相似,虽说商户人家,孩子们读书读到十三四岁,也就让他们到商号帮忙,因郑太太十分爱惜儿子,就舍不得让儿子去商号帮忙,郑东家晓得妻子为何如此怜惜孩子,也就和郑太太商量了,约定好等郑义明成亲之后,再去商号帮忙。 谁知不等郑义明成亲,郑东家突然没了,郑义明对商号的生意,那是一个抓瞎,这会儿听到母亲这样说,郑义明也轻叹一声。 翠玉已经对郑义明道“家母去世之后,我也曾管过几年家,虽说大家小家是不一样的当法,但有些地方总还是相通的,况且还有婆婆在一边指点。” “真是个好孩子。”郑太太这才露出欣慰神色,翠玉不由握一握郑太太的手。 第十二章 改变 而陈嬷嬷已经听到了郑太太的话,也就带着下人们对翠玉行礼,这在众人面前,也坐实了翠玉的身份。 翠玉拿过账本名册,也就一一问过那些下人们,谁负责哪些事情,郑家的下人不到二十来房,有四房是专门在外面管着商号的事儿的。翠玉把这四房的名录都放到一边,剩下的那些,谁该管接待客人,茶饭等等,也都一一分派好了。 至于那些丫鬟婆子们,该在屋内服侍的,还是照常在屋内服侍,剩下那些,也就分做两班,有日夜看着火烛,办丧事时候,火烛是昼夜不息的,有入夜时候,在家里那些甬道巡逻的,办丧事的时候人多眼杂,保不齐有人会混进来趁机偷些东西走。 一一都分派好了,郑太太不由点头“果真是个能干孩子,亏得,让我捡了这个便宜。” “亲家太太太夸赞她了。”宁先生虽然晓得女儿能干,但这次的变化着实太大,宁先生这心里也打着鼓呢,这会儿听到郑太太夸赞,宁先生这才放心下来。 下人们拜见过了翠玉,也就按了翠玉分派的,各自去忙碌了。郑太太这才打了个哈欠,翠玉也就请郑太太和宁先生各自回去歇息。 “原本也该让你回去歇歇的,真要算起来,你也是一夜没有睡。”宁先生看着女儿的脸色,感慨地说。 “父亲和郑,父亲和公公,宾主相得这么多年,还想出了这样一个法子,只为保住郑家的商号,女儿既然点头应了,自然不会让父亲的期望落空。”翠玉淡淡地说着,宁先生长叹一声“我也晓得,这件事委屈你了,但女婿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人呢,虽弱了些,但品行很好,还有……” “父亲放心,女儿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翠玉说着就对宁先生行礼下去,宁先生想要再说什么,终究没有说出口,只点了点头“好,好,你能这样想就好。只是商号那边,事儿只怕,不如你愿。” “再怎么说,也该把丧事办完,难道还有人要专门趁这个时候生事?”宁先生听着女儿的话,露出一丝古怪的笑容,接着宁先生才道“你年轻,不晓得有人专门趁别人家有事儿的时候,前来打劫。” “那我也不怕。”翠玉张口就是这么一句,宁先生看着女儿,有些欣慰又有些心酸,但宁先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转身往外走。 此时天光已经大亮,隐约间似乎能听到外面的声音,这会儿,想来街上有卖早食的,整个城市看起来都和原来没有任何不同,但翠玉晓得,自己的人生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而这改变,是好还是坏,翠玉一时也不明白,所知道的,只有一步步往前走。 “哎呦,我还说早点过来帮忙,谁晓得只这一夜,这四处都井井有条了。”一个妇人的声音响起,翠玉放下手中的茶,抬头看着说话的人,认出这人是郑大老爷的妻子郑大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