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元春封妃,新郎朱元璋》 第一章 谁赞成谁反对 大婚之夜,红纱幔帐,身穿凤冠霞帔的新娘子端坐在白玉床上,宛如含苞待放的滴水嫩莲。 有道是,‘乘风采芙蓉,夜夜得莲子’,能嫁给朱元璋,这是她贾元春三生三世修来的福气! 然而新郎官迟迟未动,掀开大红盖头的一处边角,偷偷瞄去,眼前并没什么驱逐胡虏的盖世英雄,有的,只是位风烛残年的垂暮老者! “陛下,该歇息了。”贾元春鼓起勇气,抿动红唇催促一句。 新郎官并未说话,甚至没有看她一眼,当他站起来朝寝宫外走去的那一刻。 借助烛光,贾元春看到这张布满了岁月痕迹的褶皱脸上,却仿佛划过一丝年少轻狂神色。 “是我看错了?”贾元春喉咙滚动,干咽几口唾沫。 感受到这寝宫内迅速冰冷下去的温度,低头沉思,良久后才发出一声叹息“难道我真的无法引起陛下的兴趣吗?” …… 奉天殿外,冷月淡云,为这幽深的金陵皇宫添上一抹华彩。 朱元璋凝视着这轮弯月,感受到体内磅礴的气数,宛如睡龙苏醒,隐隐有腾飞之象,嘴角终于勾起一丝笑意弧度。 “看来这贾府之人的气数果然有点意思。” 这一日各种礼仪的折腾,让他这个六十六岁的老家伙吃不消,甚至感受到了死亡气息,就好像一块腐朽至极的木头,随时都要垮掉! 思索前世今生。 如果是八千年前,这屁大点岁数自然不算什么,自己可是一名大修啊,什么生生死死没见过? 可现在屁的法术都没了,只能在这具苍老的身体里苟活了! 说来倒也有趣。 这处红楼和大明相融合的世界,和真实的历史有九成相似。 区别在于,老朱已经是太上皇,朱允炆成了少帝,搞笑的是,凭借着红楼世界加成,这贾府竟然成为气数之源。 也就是说只有让贾府之人过的好,才能获得足够的气数。 当然,驱逐胡虏,为大明开疆拓土也可以获得气数。 而这些气数最终都会汇聚到朱元璋体内,剩下的残渣则是流向朱允炆。 没办法,这便是开创者和继承者的差距! 这人间的富贵对他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 女人,也是如此! 在老死之前,他必须要吞噬足够的气数,才能够逆天改命增加寿元,并获得一丝重启修行之路的机缘。 …… 夜半三更,奉天殿里头的群臣却丝毫感受不到困意,当然也没什么沾喜气的体会。 这洞房花烛夜,老朱却召集群臣来议事,君心难测啊,出门前已经和妻儿老小交代清楚了。 免得突然被砍,手忙脚乱。 至于少帝嘛,屁都不是。 老朱办事,叫不叫他全看心情,臣子们早已经习以为常。 左军都督府大都督李景隆,双手插在衣袖之中,打了个哈欠。 “老三,你可听到些风吹草动了么?” 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徐增寿,双眼有着几根醒目的红血丝,揉着太阳穴道“还能有啥,肯定是山海关那边又出事了!” “前些日子燕王不是上奏折说和倭寇打了一架,斩了几十个浪人,估摸着这些倭寇来报复了。” 他可是龙禁尉都统出身,常能接触到朱元璋,又是燕王朱棣的三舅哥,消息自然比一般人要灵通些。 如今世界格局大变样,欧洲人组建了联盟,以东罗马皇帝曼努埃尔二世以及神罗皇帝瓦茨拉夫为首,提前完成了地理大发现,并占领了印度地区。 北元和突厥人合作,将北亚全境纳入了版图,并在贝加尔湖筑城屯田,招兵买马。 就连小小的倭寇如今也是混的风生水起,鲸吞了东南亚,并在朝鲜驻军,意图染指辽东,与明军在山海关附近常有摩擦。 而在这几家之中,就属倭寇跳得最欢,李景隆觉得这话倒也靠谱。 “文官们怎么说?”徐增寿有点好奇。 李景隆有着太子太傅的头衔,和少帝朱允炆关系极为密切,早在东宫时期就结交广泛。 如今在文臣之中有着崇高威望。 “和咱想的差不多。”李景隆笑了笑。 徐增寿释然点头,惊讶发现一道苍老身影,出现在那高高在上的宝座前。 烛光映衬下,那双苍老眼眸闪烁着猎鹰般的锐利光芒。 朱元璋! “微臣拜见万岁、万岁、万万岁!” 徐增寿慌忙行礼,纳拜! 也伴随他的举动,奉天殿内的臣子们,纷纷口呼‘万岁’。 伴随朱元璋的出现,殿内气氛顿时冰冷肃杀下去。 哪怕是徐增寿这种将门虎子也觉得不寒而栗,不敢抬头去看这位老者。 朱元璋好奇的朝着众人脸庞扫动,每个人都很熟悉,但其实这是他第一次与之接触。 而从这些人的反应可以得知,这具苍老身体,蕴含着怎样夸张的影响力! 朱元璋缓缓坐在龙椅上,尽量和群臣保持着这微妙的平衡感。 事实上,他并不是闲出屁来了,好好的洞房花烛夜不过,大半夜的折腾群臣过来开会玩。 只因为贾元春虽说给他带来了一些气数,却还远远不够! 苍老的目光在李景隆和徐增寿处掠过,呵,这两个废物! “辽东倭寇入侵,战事危急,咱想灭了倭寇,列为臣工以为如何?” 朱元璋的声音在大殿深处响起。 闻言,李景隆和徐增寿面露出得意神色。 身后的群臣一阵骚动。 “不可,倭寇已占了朝鲜,年初又攻取宁远,辽东大半尽已落入敌手。” 兵部尚书沈溍脸色肃然,“如今燕王和宁王统兵二十万,与倭寇僵持在山海关外,如无底洞般消耗钱粮,兵部兵员日益吃紧,钱粮军器亦是难以筹措。” “若再举天兵灭倭,怕是有点难啊。” “倭寇有多少兵马?”朱元璋淡淡问了句。 “其盘踞在宁远之兵十万有余,朝鲜还有三万多,倭寇国本土亦有数十万之众!” 沈溍苦笑道。 “二十万打十三万还打不过?真是一群废物!” 朱元璋冷哼一声,“咱再说一遍,咱要灭倭寇!” “谁赞成,谁反对?” 第二章 女兵 群臣哗然,沈溍无奈的摇了摇脑袋。 如今天下局势比明末更离谱。 老朱到处屠杀功臣宿将的这十几年来,倭寇、北元和罗马,却都好像是吃了激素般发育起来。 纷纷将边境线推到了大明边疆,和大明做了邻居。 使得大明王朝从一个举世无双的壮汉,被动变成了小卡拉米。 形势艰难啊,如今要银子没银子,要猛将没猛将,军心士气又不高。 想出兵抗击倭寇,怕这大明三年五载就得被折腾没了! 偷偷看了眼这皇位上的苍老男人,无奈摇起了脑袋,如果是三十年前,洪武帝正值壮年之时。 尚可以凭借其文治武功,聚拢天下之心,吊民伐罪,再度创造不世战功。 只可惜韶华已逝,恐怕也只能有心无力了。 “臣沈溍不敢苟同!” “臣赵勉附议!” “臣詹辉附议!” “臣任亨泰附议!” “臣杨靖附议!” “臣严子敏附议!” “老臣刘三吾附议!” “臣李景隆请陛下三思!” “臣徐增寿附议!” 林林总总,差不多有数十个文官表示反对。 勋贵、武将也有十来个。 殿内鸦雀无声,真就将‘文官无能,武将怕死’写在了脸上!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是从六部尚书到勋贵宿将,都反对灭倭啊?” “行,既然不想为朝廷效力,就都给咱回家种地去!” “都滚出去,今夜就离开神京回原籍!” 包括李景隆和徐增寿在内,全傻了! 老朱这是疯了? 一次赶走这么多文武大员,朝廷玩得转? 眼看老朱杀气腾腾,谁还敢多说半个不字,纷纷无奈退了下去。 “贾政、茹瑺、杨荣、王钝、解缙、郑赐、李守忠入部任职!” “叫贾赦、贾珍、贾琮、贾琏、贾宝玉等男丁进入五军都督府任职。”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活人不有的是? 一句话将朝臣大换血后,朱元璋苍老的目光深处泛起豪迈神色“朕给诸位臣工三个月时间。” “整军备战,荡平倭寇!” “是,陛下!”被提拔的群臣激动迎合! ………… 乾清宫。 李景隆满脸沮丧神色。 “九江,为何深夜来此?” 朱允炆打了个哈欠,如今他政务繁忙,常常与文官交谈到深夜才散去。 今日太上皇纳妃,普天同庆。 他作为少帝,自然免不得要跟着一番忙活。 现在是又累、又乏、还有些难以明说的郁闷压在心头。 “特来辞行。” 李景隆叹了口气“不瞒陛下,臣已被太上皇削去职务,撵回原籍了。” “何时之事?”朱允炆有些疲惫的眼眸,拂过异色。 “方才啊。” 李景隆将奉天殿内发生的一幕说了。 “太上皇突然要灭倭,为此大量清除异己,陛下千万别在这个节骨眼上触霉头。” 他可是堂堂曹国公啊,说撵走就撵走,就老朱那脾气,估计废掉皇帝,也就一句话的事! “恩,朕会谨言慎行。” “告辞了。” “保重,他日必有重逢之时!” “我等你。” …… 翌日。 贾府众人兵分两路,女眷如贾母携王夫人、邢夫人、尤氏、李绔、王熙凤等女眷,整整齐齐的跪在坤飒宫外,神色肃穆。 而贾府男丁,如贾赦、贾政、贾珍、贾琮、贾琏、贾宝玉、贾环等人,则是标枪般的跪在大明宫外。 虽说烈日炎炎却是不敢妄动,宛如一尊尊塑像相似。 贾元春刚刚提拔为贵妃,全家就跟着沾光! 而且是一番大调动! 对外戚如此恩宠,自汉唐以来已是绝无仅有! 若不来谢恩一番,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此时大明宫内,朱允炆神色恭谨,满脸孝子贤孙模样。 但他并不高兴。 昨夜老朱命群臣议事,并未叫他参与,他可是当朝少帝啊,也太没存在感了。 关键是现在群臣只知晓有太上皇,却不知晓有他这个少帝,内心滋味不问可知。 他看着那坐在朱元璋身边的贾元春,想到昨夜可能发生的一些事情,心里仿佛在滴血。 或许当年贾元春入宫,是有着政治因素,但她毕竟是许给东宫的才人,而不是大明宫。 就好像是一件心爱的玩物,先送给你玩嗨了,再从你手中夺走,你什么感觉? 但他不敢抗议,甚至不敢有一丝不快表情,在皇爷爷面前,他必须永远是一只温顺小绵羊。 朱元璋将一本奏折仍在御案上,提起茶杯来抿了一口。 “昨夜咱召集群臣议事,你没想法吧?” “皇爷爷为孙儿分忧,孙儿岂敢不知好歹?”朱允炆忙拱手道。 “现在咱大明就是块肥肉,外面的豺狼都想进来把咱吞了。”朱元璋抿了口茶“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这些豺狼。” “可你对文官太仁慈了,对武官勋贵又太苛刻,这大明江山再这么下去,非被祸害没了不可。” “还怎么对付这些豺狼?” 朱允炆吓得不轻。 自从继位以来,他已经尽量在老朱面前表现出温顺一面了,基本上延续的都是老朱的政策,一点都不敢改变。 虽说针对老朱的身后事有一些隐秘安排,可参与者都是心腹,怎么可能泄密出去? “皇爷爷教训的是,孙儿,孙儿知道错了!” 朱允炆双膝一软跪在地上,唯唯诺诺,满脸诚惶诚恐。 “知错有个屁用。” “从今日开始,你就给咱看好国家,这灭倭打仗的事不用你管,相关情报奏折以后就都送大明宫来。” “下去吧,好好反省。”朱元璋挥了挥手。 朱允炆恭敬离去。 注视着这个缺乏武略的家伙,失望的摇了摇头。 这种人能驱逐胡虏?恐怕连那群小小的文官也压不住! “元春。” 在旁侍驾的贾元春,忙起身行了一礼,颔首轻点。 “臣妾在。” “咱有心让你管一管后宫。” 贾元春吃了一惊,忙道“我刚刚封妃,怎么敢管后宫?” 大脑嗡嗡乱响! 昨夜并未被临幸,本来还觉得是朱元璋后悔了呢。 正焦虑着自己的命运,哪想到现在竟然被如此抬举,这简直离了大谱。 “咱说你行,你就行。” 贾元春思忖着,不会是考验吧? “那,那臣妾能管些什么呢?” 朱元璋“练兵,女兵!” 第三章 军国化 “咱让你打造一支巾帼女兵,给咱大明开疆拓土去。” 朱元璋的话让贾元春瞠目结舌。 这自古以来的帝王们,可曾对后宫妃嫔提出过这样离谱的要求么? 贾元春沉默了好一会。 “陛下,您是认真的么?” 朱元璋鼓励的看了看她。 “敢不敢,就一句话的事。” 贾元春发现这并不是考验,心态真是有点复杂。 “敢。” “不过。” 贾元春想了想。 “我初来乍到,在后宫没有威信,若得罪了娘娘们恐怕吃罪不起。” “陛下若不给我个承诺,臣妾可是万万不敢领命的。” 朱元璋眯了眯眼“你和咱谈条件?” “臣妾不敢!”贾元春顽皮一笑,欠了欠身,乖巧的如小绵羊一样。 “你去见见族人吧。” “另外,你府上有个贾芸,让他过来一趟。” “臣妾遵旨。” 贾元春颔首,躬身退去。 朱元璋当即给后宫众多嫔妃下了一道旨,要求她们配合贾元春练兵! ……… 贾芸原本正在为生计发愁。 作为神京八房之一,虽说和荣国府仅有一墙之隔。 但生活质量却天壤之别,人家是天,他连烂泥都不算! 本想着去找个营生干干呢,没想到却被老朱叫来了。 这可是皇宫啊! 贾府虽为豪门,可和这皇宫怎么比? “是个精神小伙。” “不错。” 朱元璋坐在御案里头,看了他几眼“喜欢带兵打仗吗?” “小的。。” “叫臣吧!” “臣,臣虽为武勋之后,却,却从未带过兵啊,不敢说喜欢不喜欢!” “那你就去试试。” “咱给你个前军都督佥事干干,表现的好,封你个都督。” 贾芸大脑嗡嗡的。 别看家贫,但卜氏对他的教育还是颇为上心的。 对这朝堂官制倒也了解。 这都督府佥事可是堂堂正二品大员! 都督更是正一品! 他不过就是个贾府即将出五服了的没落子弟啊! 如果不是来之已经狠狠掐了自己几下,他一定会觉得这是做梦! “还不谢陛下。”老太监黄狗儿无奈提醒道。 “谢主隆恩!” 贾芸叩首,那年轻的脸庞,尽是压不住的激动! “去吧。” 朱元璋大手一挥,将人打发了。 此刻。 被提拔后,贾芸生活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那四面八方的滚滚气数,纷纷涌入体内! 再加上贾府众人的上位,那条蛰伏在体内的巨龙已然强壮了几分,并长出了鳞片,腾飞之象更胜从前。 未来伴随这个家伙的成长,气数也会越来越多。 “要不把林黛玉她们几个都封妃?” 他要的是气数! 至于提拔谁到什么位置,根本无关紧要。 感受到这条气数之龙隐隐有着几分浮躁,若不沉淀沉淀,怕是不利于修行。 “罢了,先等等再说。” “把贾政他们都叫来。” 黄狗儿“是,陛下。” …… 户部尚书王钝、工部尚书贾政、兵部尚书茹瑺,垂首站着。 朱元璋并未和贾政寒暄什么,“工部这边军备如何,产能怎样?” 贾政很明显还是干实事的,道“我部在册兵器之中,刀牌一百万副余、弓一百万余、弩二十万余、箭五百万支以上。” “盔五十万余、甲八万余、火箭十二万余、火枪六万余、火铳三千余、大将军炮百余、火药一万余捅。” “若说产量,刀牌、弓弩、箭容易一些,可以月产数千以上。” “盔、甲等则月产数百件。” “至于火器,则全凭枪械师傅手艺,自我朝立国以来,方才打造了这些家底而已。” 朱元璋眯缝着眼睛,“这军器打造的太慢了。” “以后要加快速度。” “全凭陛下吩咐!”贾政垂首道。 朱元璋想了想,“你回去让各局分作三班,日夜不停生产军备,尤其要以火器为主,大将军炮是重点。” “总之越多越好。” 贾政有点惊讶,自从他入部以来,还从未如此辛苦过,但不敢诉苦,拱手,“臣遵旨!” “茹瑺、王钝,说说兵部和户部的情况。” 两人当即详细报告了一番。 如今大明共有着三百二十九个卫所,兵力约莫一百九十一万! 但国库存粮不足一亿石,现银不足两千万。 一亿石也就是一百五十亿斤,对于一个人口接近七千万的帝国来说,这点国库存粮简直在开玩笑啊。 银子也捉襟见肘。 朱元璋听完两人报上来的库存数目,陷入沉思。 就这点家底,维持内部的统治都成问题,打仗?灭倭?荡平胡虏? 难啊! 总的来说就是缺人、缺钱粮、缺军备、缺战船、缺技术...啥啥都缺! 但他并没有治理国家的欲望,提拔贾府上位、短期内实现军国化,灭倭平虏收割掉气数,就可以拍屁股走人了! 至于这烂摊子,就是些蝼蚁之事罢了,在修士眼中,无非过眼云烟而已。 一念及此。 老朱冰冷的声音再度响起。 “户部要在三个月内,筹集十亿两银子以上,粮食足够全民五年之用。” “兵部三个月内,扩军到五百万,兵员战力也要提升,这个回头再说。” “工部,盔甲刀牌、长枪、弓弩、箭、火枪、火铳、火药人手一件,战马两匹。每营保证大将军一门,炮子管够。” “其余各军备随时按需填补。” “若办不到,诸位提头来见。” 面对这种惊人的要求,饶是几个人来时已有所准备,还是吓了一跳。 如此武力,就是当年强如大秦、北元,恐怕也是难以相提并论了! 想法是不错,但要想实现却不容易啊。 朱元璋并没有为难他们,“户部尚书,你去江南抄土豪劣绅的家,土地分给农户,钱粮充公。” “兵部尚书,你无需顾及户籍不户籍的,只要是青壮年,都可以征兵入伍。” “工部尚书和兵部一致,人手不足就在老百姓里头招人,无需在意户籍限制。” 让黄狗儿取来三把剑交给几人。 “这是尚方宝剑,你们拿着,谁敢拦着你们就砍了他!” 三人各自捧着这沉甸甸的权利之剑,都有点恍恍惚惚。 真不愧是开国之主啊,办事就是随心所欲! 若不是老朱,谁敢干这开天辟地的大事? “臣贾政领旨!” “臣茹瑺附议!” “臣王钝附议!” 几人退去后,朱元璋取来一封信。 “二虎,去趟北平。” “将信给燕王。” “另外,将辽东地区的倭寇实力调查清楚,三个月内必须回来禀报。” 毛镶从阴影处走来,接过信,如毒蛇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