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1章 池小难养吞天巨鲸 1980年,港岛! “嘉禾电影《师弟出马》票房突破1102万,成为港岛第一部票房过千万的电影,程龙再次创造票房奇迹。” “《上海滩》收视率持续走高,引起了万人空巷,周闰发与赵雅之成为港岛最红明星。” “继长江实业董事长李家城拿下和记黄埔之后,鲍玉港鲸吞怡和九龙仓,持续两年的争夺战落下帷幕,华资走上前台之势势不可挡。” “港岛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利孝和因心脏病逝世,邵毅府先生收购利孝和家族所有股份,成功入主tvb成为最大股东。” ....... 邵维鼎拿着一份文件走进门的时候,广播里依次传来过去半年的的新闻总结。 “取代利孝和,成为tvb的主人,或许就是眼前自己这位便宜父亲近来最得意的事情了。” 他气质沉稳,不动声色走到了邵毅府的书桌前。 “维鼎,你来了?” 邵毅府年纪已过七旬,身姿却依然硬朗,耳不聋眼不花,听到动静慢条斯理的关掉了广播,抬起头恍惚道“不知觉,昔日在我书房看闲书的孩童就已经长大了。”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追忆和关切。 “今年你的学业已经完成,你母亲一直在催促让我给你安排一个差事,你的两个哥哥现如今也都去了南洋。” 说到这里,邵毅府脸上闪过一丝落寞“如今我的年纪大了,精力不济,没有人帮我也不行,这样......邵氏和tvb你想进哪一家?” 邵氏指的是邵氏电影公司,而tvb指的就是无线台,也就是后世常说的翡翠台。 “老豆,不管是邵氏还是tvb我都没什么兴趣。” 邵维鼎落座,神态懒散,想都没想,直接就拒绝了。 他是个穿越者,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年。 刚开始时,他知道自己魂穿的这具身体是邵毅府的儿子,还震惊了一会儿。 毕竟邵毅府这个名字,他可是一点都不陌生。 毕竟所谓的港岛四大天王,完全就是此人的一句玩笑,却成为整个九十年代港岛记忆最深的印象。 不提他在娱乐圈谁主沉浮。 就是全国各地的逸夫楼,也在一遍一遍的将这个人的名字铭刻在无数学子的心中。 他高中读书的时候,就是在逸夫楼上的课。 所以在知道自己穿越港岛八十年代,还成为了邵毅府小儿子的时候,邵维鼎可是足足过了好几天才接受了这个事实。 只不过那时候他还远在伦敦留学,对于港岛属实是鞭长莫及。 不过也借这三年,邵维鼎算是彻底融入到了这个世界。 前世他浪荡一生,在横店跑过龙套、在古董店跑过堂当过学徒。 走街串巷收古董修名牌钟表,卖过化妆品,当过海外代购,入职过顶级奢侈品公司。 后来甚至还成了迪奥在中华区的小代理。 人生履历不可谓不丰富,唯一可惜的就是受限于身眼界和背景,没办法更进一步。 所以这辈子,有着邵毅府之子这个身份背景在这里,再加上不缺钱花,邵维鼎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增长见闻当中。 在欧洲留学的这三年间,他不是在学习,就是游历欧洲各个城市。 穿梭于王公贵族之间,品味异域风土人情。 这三年间,学习玩乐,他的钱反而越来越多。 “没兴趣?” 邵毅府正起了身子,诧异的望向面前这个自己最年幼的儿子。 “难道你不想有一天执掌tvb,掌控邵氏吗?” “这不是我想不想的问题!” 邵维鼎耸了耸肩,淡淡道“老豆,我妈跟着你到现在都没名没分,我接班?哪轮得到上啊!再说你这身子骨再活个三四十年不成问题。” 听见这话,绍毅府脸色也有些尴尬。 方艺华跟了他几十年,又给他生了个儿子。 按道理他应该给方艺华一个正式名分。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 从78年开始,就彻底废除了三妻四妾。 而他的正妻虽然在南洋,两人没多少感情,但是毕竟给他生下了二子二女。 所以对于邵维鼎这个小儿子,他只能在经济上进行补偿了。 想到这里,绍毅府语重心长道 “你大哥二哥从小不在我身边,对我不亲近,对于这些又都没什么兴趣,这么大的家业以后不交给你我还能交给谁。” “你放心,我顶多再干几年也就退休了。” 邵维鼎不为所动,摆摆手道“老豆,这班我接不了,再说还有我妈呢,我可不敢和她抢。” 他可知道自己这老子命是有多长。 1907生人,2014年才寿终。 足足活了107岁,横跨了一整个世纪。 见证了清末民国的乱世、新中国成立、伟人改革开放,中国民族复兴一整个阶段的长寿者啊! 这在全世界上都是寥寥无几的存在。 上辈子去世的时候,还登上了两岸三地的头版头条。 毕竟在内地捐献建造了三万多栋"逸夫楼"的大慈善家,上面也是很给面子的。 再加上自家这老子还有他那便宜老妈,都是掌控欲十分旺盛的人。 等到自己掌权,岂不是直接到了二十一世纪。 那可真就什么都晚了。 “我记得你小时候对娱乐圈一直都很好奇,是在国外的经历让你有了转变?” 邵毅府皱了皱眉头,眼中闪过不解。 他不是没有考虑过长子和次子接班的事情。 前几年长子邵维铭和次子邵维钟也确实从南洋来到了港岛,帮他打理生意。 他也有过将长子作为继承人培养的心思。 可是他这两个儿子一直与方艺华关系不睦。 前段时间更因为方艺华进入邵氏掌管制作部,再加上邵维鼎回港原因。 两人愤而出走。 在南洋还有妻家的生意和家族的生意交给他们打理,再加上那边有他二哥和三哥一家人照顾,所以他并不担心。 只不过港岛这么一大摊的生意,必须要找人来接手了。 毫无疑问,他这个小儿子,就是目前最合适的对象。 邵维鼎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聪明伶俐,思维敏捷。 行为有时候浪荡不羁,但从小在他身边耳濡目染,他身上一半本事都被这小子学去了。 可现在,邵维鼎竟然说对邵氏不感兴趣。 他的眉头皱起,思绪如潮。 “和国外的经历无关!” 邵维鼎收起懒散的样子,淡淡道 “我是觉得港岛娱乐圈,这个池子太小了。” 第2章 这个班我接不了 “太小了?” 邵毅府盯着邵维鼎看了一会儿,突然笑出了声“维鼎,你知道咱们港岛每年产出多少片子吗?” “你知道每年多少片商,为了买我们的片子而打破头吗?” 邵毅府谈到影视这块内容,明显谈兴大起。 “咱们港岛的电影,放映市场可不仅仅局限在港岛这一块土地上。”邵毅府侃侃而谈道“先不说同根同源的台湾市场,遍地华人的南洋也有着一块庞大的市场需求,甚至于韩国、越南、日本这些地方每年都会引进几部甚至十几部港片。” “可以这样说,港岛虽然只有五百万人口,但是不夸张的说整个东亚东南亚几亿人口,都是属于我们港片的电影市场,他们都争抢着看我们的片源。” 邵毅府的语气中尽是自信,手臂轻轻一挥淡笑道 “在全世界范围内,除了好莱坞,还有哪一个地方的文娱产业可以和我们港岛相提并论的。” “我们港片的池子,可是深不见底!” 作为港岛数一数二的电影大亨,这句话他发自肺腑。 如今虽然只是八十年代,还没有来到港片鼎盛的八十年代中后期。 但是整个东亚东南亚的文化中心,三四十年代是在上海。 四五十年代至今,可一直都在港岛。 “那要是失去了这些市场呢?” 邵维鼎语出惊人道“那要是有一天、日本、韩国、南洋这些地区的人都不看港岛电影了呢?” “这怎么可能。”绍毅府心中一颤,但随即摇头失笑道“儿子,电影是文化产业,这些地区上的人也都和我们港岛人一样。老百姓累了一天,总是要消遣娱乐一下子的,电影就是最廉价的娱乐方式。” 他做电影做了大半辈子,从上海走到南洋,从南洋又走到港岛。 他比谁都知道电影在底层百姓中受欢迎程度。 不可能? 邵维鼎翻翻白眼,也不争辩。 他倚靠在沙发上淡淡道“老豆,今年票房最高的电影《师弟出马》,程龙出演,顶尖配置。” “在港岛拿下了1100万港币票房,全球所有市场的票房加起来也就1300万美元,嘉禾能拿到三百万美元就顶天了。” “一年下来,嘉禾能产出几部这样的电影?” “我们邵氏又能产出几部这样的电影?” “全部加在一起,邵氏在港岛内可能也就有个三四千万的票房总收入,加上海外市场,再翻个倍。但是剔除成本,剔除各方分成,又能剩下多少?” “有个两三千万进账就阿弥陀佛了。” 一年下来,辛辛苦苦两三千万。 邵维鼎直摇头。 他想的很清楚,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前期,都是港岛娱乐圈站上巅峰的时候。 而在八十年代初,也就是现在。 不管是干实业,还是金融房地产,哪里都是机会,遍地都是黄金。 等手上有了资本,再入局娱乐圈,那不是随便乱杀。 现在莽进去,投入全部的精力完全是费力不太好。 就为了那一年几千万? 所以现如今最好的出路,就是他抓住时代的机会,邵氏还是让他这位便宜老豆再顶个几年。 想到这里,他看了看邵毅府的脸色。 “你这几点说服不了我。” 邵毅府见他看来,淡淡道“一年几千万旱涝保收,你去哪找这么稳定的行业,儿子,港岛没你想的那么好混。” 创业? 天真啊! 听到这话,邵维鼎心中摇头,他知道今天他要是说服不了绍毅府,那他别想实行自己的计划了。 “小子,怎么没话说了?”绍毅府见邵维鼎一直不说话,还以为他词穷了,立刻得意道。 邵维鼎抬起头,认真道 “老豆,我不看好邵氏,但我更不看好港片的未来。” 好了,我不装了,摊牌了。 话音一落。 书房瞬间静了下来,邵毅府的脸色也终于有了变化,凝声道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他此刻是真正想听一听邵维鼎的言论了。 “不过事先说明,如果你没有说服我。你就立马给我去邵氏上班。” 邵毅府语气认。 邵氏内部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个他清楚。 不然嘉禾都不会出现。 但是邵氏存在了将近四十年的时间,依照着过往的制度走到了巅峰。 要从中找到病症,又如何是一句简单的话。 何况是去改! 这就是医者难自医。 “老豆,不是我不想接你的班,而是你这个班太费心费力了。” 如何费心费力呢? 首先就是邵氏是大片场制度,演员,影院,拍摄一手抓。 上到导演演员下到灯光化妆编剧,全都是领死工资的。 高额片酬? 就算是顶尖导演,顶尖演员都没资格提,一样拿工资干活。 顶多票房大卖给你包个红包,提一下薪水待遇。 相比于几百万的票房,只有几千块的薪水。 那明星出名了,怎么可能还愿意在邵氏干。 人才留不住,又怎么产出好的电影。 邵毅府穷极一生,都在追求建立这种电影生产制度。 而随着港片的日益繁荣,各种资本的进入,挥舞着钞票开始抢人。 这个恨不得掌控一切的大片场制度只能破产。 所以,接班? 接个毛线班! 要接邵氏的班,必须得拿到邵氏所有权限,手上有个几千万流动资金。 将邵氏整个推翻进行改革。 他真要这样做,第二天就得下马。 邵氏电影因为大片场制度兴盛,也因为大片场制度而破产歇业。 要想改,四个字不破不立。 绍毅府听完邵维鼎对于邵氏内里病灶的分析,面色不变,伸出手让邵维鼎继续往下说。 都说到这里了,邵维鼎怎么可能还会客气。 “老豆,你之前说东亚东南亚几亿人口都是我们的市场,他们都喜欢看港片是吧?”邵维鼎出声问道。 邵毅府点了点头“没错。” “那要是港片有一天粗制滥造,他们看厌烦了,而这个时候一艘巨轮驶来了,和港片抢夺市场呢?” “你说的是好莱坞电影?”邵毅府一愣,随后笑道“维鼎,你还是不懂电影啊!” “好莱坞电影都是英语片,这就注定不会被我们华人和东亚文化圈的百姓接受。” “而且电影受众大部分都是平头百姓,他们没有多少文化知识,英语电影他们根本就不会看。就是我们的片子去湾岛东南亚,都需要重新配国语配音。” 这个年代会英语的都是高知,就算是看得懂文字的都是少数。 看不懂又听不懂,哪里可能会有庞大的群体喜欢看外语片。 看字幕?那是不可能的。 邵毅府年轻的时候为了开拓南洋市场,都是走街串巷深入乡村,扛着一台放映机,一步一步开出了自己的戏院,建立起一条属于邵氏的南洋院线渠道的。 所以他太清楚,在这个识字率都要打个折扣的年代,好莱坞电影根本没办法和同文同种的港片进行竞争。 不过邵维鼎却是仍然镇定,语气平淡道“老豆,大白鲨这部电影你看过吗?” 第3章 都2024了,还有人停留在港片天下无敌 “大白鲨?史提芬·史匹堡拍的那部电影?”绍毅府询问道。 邵维鼎点了点头,他清楚斯皮尔伯格,在港岛的译名就是史提芬·史匹堡。 “《大白鲨》这部电影在我们港岛的票房成绩,我专门查了一下是551万,位列当年年度第二的位置。全球票房近五亿美元的水准。” 作为影史第一部商业大片,《大白鲨》在1975年一上映就斩获一系列票房记录。 邵维鼎抬起眸子,缓缓道“老豆,如果好莱坞电影以后都是《大白鲨》这个水准,你说我们能挡得住好莱坞吗?” 邵毅府可没有被他吓到,轻笑道“儿子,这是不可能的!” “没错,《大白鲨》即便是五年前的电影,但是要求每一部好莱坞电影的品质都和它一样,可以说几乎不可能。” 邵维鼎缓缓道“但是,如果好莱坞每年都有十部这样品质的商业大片呢?” “我们港岛能挡得住吗?” “我们港岛能挡得住,其他电影市场的观众会拒绝吗?” “他们看多了这些商业大片,又还会看还停留在民国题材的港片吗?” 今年最卖座的《师弟出马》,可就是这样一部民国武打片。 邵维鼎再次凝声道“说到底,我们港片的基本盘只有港岛这五百万人口以及弯岛的那两千五百万人口,所谓的南洋市场不过是隐形市场,能不能吃下要看当地政府脸色的。” “而除了这些,日本有他们自己的日本电影,韩国的电影产业也在慢慢发展。” “真正支撑港片生存的稳定市场,真没有多大。” 邵毅府听到这不由得深思。 见到他的这副样子,邵维鼎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老豆,你知道我们港岛为什么能成为东亚东南亚的文化中心,我们产出的影视剧能受到这么多国家的欢迎吗?” 邵毅府抬起了头,眉头皱起道“自然是因为我们拍的片子好看。” “那为什么就我们拍出的片子好看呢?” 毅府有点发愣,这个问题他还真没仔细想过。 “因为文化优势,因为人才优势。”邵维鼎直接道。 “东亚,乃至于东南亚的大部分人口群体,都属于儒家文化圈。而我们拥有这个文化的最高解释权,也是最懂这个文化的群体,这是我们的文化优势。” “第二,现如今在港的影视从业者,大部分都是从内地过来的精英人才,是我们中国几亿人口当中影视从业者的精华所在。” “从二三十年代起,我们的影视产业就领先于亚洲,这些人来到了港岛,自然让港岛的电影一样领先于亚洲。” “所以老豆你明白了吗?”邵维鼎摊开双手问道。 邵毅府点点头“就像你说的,我们拥有这两大优势,自然能保证港片对于东亚市场的统治力,可你为什么说最后我们会丢失这些市场?” “因为生命力,因为人口,因为港岛就是一个只有五百万人口的小岛。”邵维鼎摇头“一切的一切,都因为港岛电影人口太少,经济上限有限,它没有办法支撑港岛电影的更新换代。” “老一辈人终究要老去,等这些从大陆移民过来的人都老了干不动了,所谓的港片也就凋零没落了。” 这番话说的冷漠,却字字带血。 后世内地有一大批人,对港岛流行文化有着很深的情怀滤镜。 这无可厚非,毕竟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知道八九十年代的港岛文化有多风靡。 它们是一代人的时代回忆。 但是这些人当中,因为这个滤镜,仍然追捧港台文娱的生产模式,甚至动不动反思和刻意贬低内地文化产业。 这就有些可笑了。 乃至于还产生了一个流传多年的谣言那就是港岛电影衰落是因为内地。 什么官方不给港岛电影自由? 什么内地市场不行? 再到什么内地和港岛签署的协议,导致香港电影培养不了新人等等。 都2024了,还有人说这些鬼话。 简直就是扯淡。 港岛娱乐产业巅峰时期,内地市场的影子都没有。 内地市场放开后,港片反而衰落下去了? 这不是说笑吗? 港片的衰落是亚洲金融危机,是没有资本给港岛电影投资了。 是人才的青黄不接。 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突飞猛进,凭借着视觉特效克服了语言问题,一个个攻克了原本港岛所占据的市场。 失去了南洋市场,失去了日本韩国市场。 甚至……失去了弯岛市场。 乃至于港岛本土都被巨轮给攻陷了。 这才导致港岛影视从业者纷纷出走。 一些人去好莱坞,一些人去内地。 港片衰落和内地又有什么关系? 要不是因为内地市场的开放,让港岛的一些从业者有了饭吃,他们早就饿死了。 “原来你竟然想的这么深。”邵毅府的瞳孔微微颤动着,深深地盯着自己这个小儿子,更是仿佛重新认识了一般。 他没有想到邵维鼎的目光,竟然如此长远。 长远到他甚至看到了了十年之后,甚至是二十年之后港片的命运结局。 这些年,因为嘉禾的出现,邵氏电影虽然仍然占据着霸主的地位。 但是先是错失李小龙,而后又是现在的程龙。 嘉禾那边的人才越来越多。 洪金保、许冠文一个个名字逐渐响彻港岛影视圈。 可这些人,原先都是从邵氏走出来的啊! 他知道邵氏存在很多问题,可是他根本就是有心无力。 只能看着邵氏一天比一天衰落下去。 现在仔细想想,邵氏的衰落终究逃不过一个“人”字。 而港片的衰落,又如何能逃过这个字呢! “维鼎,你让我很意外,非常意外!” 邵毅府深吸一口气,恍惚间,他在自己这个儿子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 同样的眼光独到,同样的心比天高。 “我听你妈说这三年你在欧洲四处游历,和各类人物都有接触,看样子真的学到了很多.......” “就像你说的,港岛这个池子对于你们年轻一辈来说,可能真的有点小了......” 沉默了一会儿,绍毅府仿佛接受了现状一般“我不强求你现在加入邵氏或者tvb,但是我还是希望有一天,等我干不动了,你能接我的班,守住我们家的祖业。” “邵氏......”提到这个词,邵维鼎也是百味杂陈,上辈子看了那么多港片,甚至可以说港片就是他整个童年。 如果可以,他当然想要在这个行业中插一脚。 但绝不是现在。 他现如今还有自己的事业要做。 思考了一会儿,邵维鼎缓缓道“邵氏我暂时不会接手,但是抽出空来,我会帮你做一些改变。” “至于现在......我有自己的事业要做。” 说着,邵维鼎将手中的文件递了过去。 邵毅府顺势将目光投注而去,只见文件的最上方赫然有着一行大字 《奢侈品帝国缔造计划》 第4章 品牌的价值,惊人的机遇 邵毅府的目光微微颤动,手指不断地敲击着桌面。 再次抬头看向邵维鼎,另一只手不断揉着眉心“所以你不想接我的班,就是因为你自己想创业?” 邵毅府头有点痛。 他三个儿子,前两个儿子早早表现出了对影视行业不感兴趣,跑去了南洋。 现在这个小儿子明明对影视行业知之甚深,结果竟然想要自己创业另起炉灶。 合着最后就没有一个人,想要接他身上的担子是吧? 而且他现在也想明白了,今天这场谈话,明面上是自己在主导,可实际上呢,每一步都在小儿子的节奏当中。 自己从头到尾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老豆,不是创业,而是扩大我的事业版图。” 邵维鼎也不决定隐瞒了,他在欧洲三年,是时候透露一些自己在那边的情况。 “事业版图?” 听见这四个字,绍毅府深吸一口气,缓缓道“你老实和我说,现在你的事业到底有多大?” “很大。”邵维鼎认真道“现如今在欧洲我有两家高奢腕表品牌和两家瑞仕高精尖机芯制造厂。” “回到港岛后,我准备收购一家钟表工厂。” 嘶! 饶是心里已经有了准备,邵毅府仍然被惊到了。 竟然已经做的这么大了。 在瑞仕就收购了两家高端钟表品牌,而且回到港岛之后悄无声息的在他眼皮子底下把框架都搭了起来。 钟表、奢侈品....... 瞬间他就想到了什么,目光立刻投注到了刚刚邵维鼎投递过来的计划书。 奢侈品......这个概念他听说过,但是港岛有玩奢侈品概念的公司吗? 没有! 港岛虽然遍地钟表店、金店。 但是不管是手表还是黄金,对于港人来说从来都不是什么奢侈品,反而是生活必需品。 港岛几乎人人一块手表,上到名流绅士,下到贩夫走卒,手表不仅意味着身份的象征,更意味着对于时间观念的看重。 分秒必争在港岛这块小地方代表着——生存。 而黄金则更简单了,港人大多是战后移民,最欠缺的就是安全感。 储存黄金就是他们最好的安全感。 以奢侈品为概念进行创业,这是要走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啊! 邵毅府带着好奇,从抽屉中拿出了老花镜,翻开计划书,认真观看了起来。 当他翻开第一页,【实业】【品牌】【工厂化】【上市金融】【投资并购】【对垒日本】【决战欧洲】等等一系列字眼赫然映入他的眼帘。 还没详细去看,光是这些目录介绍就已经让他的瞳孔剧烈收缩。 野心,从这些文字中毫无遮拦地倾泻而出。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怀有野心,可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野心竟然这么大。 对垒日本,决战欧洲...... 再联想到这份计划书的名字——缔造奢侈品帝国。 这.....有实现的可能吗? 他抬头,忍不住仔细的打量着,这个似乎有些陌生的儿子。 英俊的面孔,剑眉星目。 高耸的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更显出斯文优雅气质。 零碎的细发洒下,让五官显得更加立体。 目光平静,不再是那副懒散样子,身姿显得是那般沉稳。 从对方镜片下的目光中,他更是读出了灼灼野心。 “为什么是手表?为什么要建厂收购品牌?”邵毅府问出了心中最大的疑问。 他虽然从事娱乐传媒行业,但也因为如此,他比怕某个人对于港岛的风云变幻知道的更深一些。 如果有滔天的野心。 在港岛,最应该学习的对象其实是李家城,是鲍玉港。 在如今的港岛,想要做大做强,就得需要学习他们,投身房地产,去买码头,收购英资洋行的资产,去炒作金融股市。 这样来钱才能更快,更容易实现胸中的抱负。 另外现在对岸改革开放,港岛内的厂商老板为了压缩成本,纷纷将工厂搬到对岸。 舍去重资产,增加轻资产。 将钱大部分都投入了房市股市,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可邵维鼎现在要做什么? 邵毅府虽然没有继续看下去,但是仅仅从这份计划书的目录摘要上判断。 他就知道,自己这儿子是要逆势而行。 邵维鼎回答道“在港岛几乎人人戴表,钟表店的密集程度堪称全球之最。手表甚至可以说是男人的第二张脸,除了衣食住行之外,它有着最为广阔的市场。” “所以,我选择它作为叩开奢侈品这道大门,最合适的敲门砖!” 迎着邵毅府的目光,邵维鼎继续道“据我观察,港岛拥有不 逊色于瑞仕、日本的钟表产业链,它的钟表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排名甚至超过瑞仕,仅次于日本。” “但是讽刺的是,老豆。”邵维鼎深吸一口气“我们港岛却没有一款被人所熟知的手表品牌。” “在欧洲,很多人都戴表,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表大部分都在港岛进行代工。” “所有人的刻板印象是机械表看瑞仕,石英表看日本。” “唯独港岛这个全球第二大手表出口城市,仅仅只是沦为代工者和销售者的地位。” “这里钟表门店遍地,卖的全是日本表瑞士表,却没有一款属于港岛自己的手表品牌。” “何不令人讽刺,何不令人扼腕叹息!” 刚开始邵毅府还不以为然,邵维鼎说的仅仅是大家所公认的事实。 但是到了后面...... 邵毅府的脸色彻底变了“品牌有这么重要吗?” “当然!” 邵维鼎目光灼灼,语气坚定“一款产品,品牌占有几乎80%的价值。” “这也就意味着,握有品牌者能从中拿走80%的利润。” “而代工者,和销售者,也仅仅是从这剩下的20%利润中分成而已。” “如此,老豆你还不觉得品牌的重要性吗?” 这个时代,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品牌的价值了。 而港岛没有自己的手表品牌,仅仅只是港岛在这个时代的缩影罢了。 说的好听港岛是亚洲金融中心。 但是曾经,港岛也是百业俱兴,拥有众多工厂产业的。 只是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始终处于下游地位。 从始至终没有拥有自己的核心品牌、核心价值。 最后大陆改革开放发展起来之后,它代工者的价值也都没有了。 而等到对岸不再需要港岛成为金融中心时,它也就再次失去了这个桂冠。 再加上一群眼里只有利益的商人。 将港岛推向了只有地产和金融的深渊。 可是,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甚至是二十一世纪,港岛拥有不知道多少次改变一切的机会! 这些机会,那些顶尖富豪,那些政客学者都看不到吗? 不,只是他们视而不见罢了! 而这些都是邵毅府从来没有想过的角度。 直到此时,他才有点理解,邵维鼎要做的究竟是什么。 目光再次打量到眼前的这份计划书上,他竟然从中感受到了沉甸甸的重量。 “老豆,房地产、金融股市固然都是获取金钱最快最有效的途径。” “但是,房价高了对于普通港人又有什么意义?” “股市也不过是操盘手和资本背后的博弈战场罢了。” “除了增加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存难度之外,就是在为那些富豪金主的银行数字后面多加几个零罢了。” “港岛只有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拥有了真正的核心资产,拥有了不可剥夺的核心价值。” “它,才算是真正站起来了!” 邵维鼎比如今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清楚,奢侈品这个行业会在后世被推到怎样的高度。 那简直已经不是买卖了,而是抢钱。 一座座手工奢侈品制造企业就是一座座印刷纸币的工厂。 一只名牌高端手表几万几十万不等,一只香奈儿全手工定制版的包包就能达到260万美元的恐怖价格。 一瓶迪奥香水能够让万千女性为之争抢。 奢侈品在被众人追捧的同时,它们背后集团的股价更是疯狂上涨。 君不见,世界奢侈品教父、lvmh集团缔造者、精品界的拿破仑——阿尔诺,他原本只是一个地产商的儿子,通过庞大的奢侈品阵营,在2022年一跃成为世界首富的奇迹神话? 不提lvmh,就是历峰集团、开云集团这些奢侈品帝国,他们的发家起步点都是在八十年代,通过资本运作,逐步将那些拥有着长远的历史传承的奢侈品品牌纳入自己的阵营。 步入二十一世纪后,更是直接杀入国内市场,攻城掠地,从国人的钱包中掏出数之不尽的金钱。 现如今他来到这个时代,怎么可能不眼馋这份惊人的机遇。 邵毅府虽然不知道这些,但是光是邵维鼎所描述的画面就足以让他心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