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从1987年开局》 第1章 回到了1987年的上海 1987年1月28日,农历除夕。 今天的上海,难得飘起了一阵洋洋洒洒的雪花,让年味更加浓了几分。 一贯热闹的南京路上,现在更是处处人挤人的情景。 第一食品店里的各个熟食柜台,已经完全被堵得水泄不通。 在今天,所有人都恨不得把手里的钞票花光。 也要把平时舍不得买的各种熟菜,都摆在年夜饭的餐桌上。 今天可是除夕夜,自然是要阖家团圆,好好的吃一顿年夜饭。 “呐勿要挤了呀! 要出人性命了啊!” 叶平安喘着粗气,满头大汗,脚上的皮鞋差点被挤掉一只。 他好不容易,才从这一堆烫着菜花卷,叽叽喳喳的大妈们的围堵之下挤了出来。 今天总算是运气不差,抢到了一根大红肠,也算能好好的过年了。 终于从这人山人海的第一食品店里,拼了老命挤了出来。 站在南京路上被冷风一吹,雪花飘在脸上,把刚才的那点激情全部都扑灭了。 叶平安看着,自己手里那根花着巨款买下的大红肠,忍不住叹了口气。 “真是世事无常! 现在吃点红肠都这么辛苦! 老天爷,你是不是在玩我啊!” 叶平安本来是上海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正宗的上海小开。 他家境殷实,从来没有吃过半点苦,是个在蜜罐子里泡大的零零后。 他这两天,被排骨年糕给勾的肚子里馋虫大作。 这天下课,他兴冲冲的想去鲜客来打卡。 谁知道,一不当心,在他过马路的时候,被不知道从哪里窜出的一辆电瓶车,给撞得人仰马翻。 等他再次醒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来到了1987年的上海。 原主碰巧是和他同名同姓的叶平安,只是日子过得就比较苦逼了。 他是阿亮的隔壁邻居,既没有金手指,也没有主角光环。 估计也就是个,镜头扫过的一个路人甲罢了。 这里的叶平安,父母都是从上海出去的知青,现在都留在了外地,没有回来。 他是去年刚刚回了上海,和外婆一起住在阿亮家隔壁的亭子间里。 如今外婆过世了,叶平安就变成孤家寡人,一个人留在上海。 他从小身体就不太好,有哮喘,所以一直也没有去找工作。 平日里的开销,都是靠着父母从外地给他寄来的生活费,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好在阿亮是个讲义气的,看在他们是开裆裤兄弟的份上,隔三差五会给他送些卖剩的水产,让他的日子也算过得去。 叶平安到这里已经有三天了,前面两天他都在家里摆烂。 他一直试图找到回去的法子,或者能够发现隐藏的系统。 可是无论他怎么折腾,都改变不了现况,最后只好认命。 今天是除夕,他打算吃顿好的安慰自己。 就算开副本,也不能饿着肚子。 等他好不容易杀到了第一食品店,才发现自己口袋的这点钱,只能买得起一根大红肠,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一阵寒风吹来,叶平安赶忙裹紧了身上的军大衣,拎着红肠就往家里走去。 好在这时的上海,不像后来,马路上车比人多,路上还算清静。 他就一路沿着外白渡桥,走回了平安里。 才到弄堂口,就听见家家户户都在热热闹闹,准备过年的动静,让叶平安的心里越发的失落了。 正走着,忽然被人从后面拍了一记,扭头一看,竟然是阿亮。 他精神抖擞,笑嘻嘻的望着自己。 他手里拎着两只湿漉漉的网兜,里面装着不少海货,看样子应该是刚刚从市场回来。 叶平安还来不及说话,阿亮就噼里啪啦的对着他,问了起来。 “平安,这两天没看见侬, 我还以为,侬买火车票回去过年了。 侬哪能没有回去, 和爸妈一起过年? 侬戆伐! 一个人在这里冷清清的,搞啥名堂!” 面对热情的阿亮,叶平安顿了顿,拿出之前就想好的借口搪塞道 “回去的车票太贵了, 一来一去, 都抵得上我爸一个月的工资了。 反正他们也忙, 我回去没时间管我。 所以我就干脆一个人过年, 反倒清静!” 阿亮一听,不认同的啧了一声。 “瞎七搭八! 侬只戆人! 过年就是要热闹, 侬又不是老和尚, 要什么清静!” 他二话不说,立刻热情地拉着叶平安就往自己家走。 “侬个人就是死要面子! 老早晓得你要一个人过年, 就到阿拉屋里厢搭双筷子好啦! 反正侬额胃口跟猫一样小, 也吃不了多少!” 说着阿亮便扬起手上的网兜给他看,自豪的介绍着。 “侬看看,这是我刚刚从码头拿来的,不要太新鲜哦! 这些青蟹一个个壮的不得了。 不是我夸口, 除了我阿亮, 谁能拿到这么好的货色! 我和那些船老大的交情不要太好。” 阿亮说完,发现了叶平安手上拎着的红肠,笑了起来。 “侬不会打算,就靠这根红肠过年吧! 侬帮帮忙, 不要把自己搞得这么寒酸好伐啦! 就这么说定了, 今朝年夜饭到阿拉屋里厢来吃。 阿拉姆妈的手艺,侬是晓得的。 米道勿要忒嗲哦! 侬要是不来,就是戆独! 就这么说定了!” 阿亮嘻嘻笑笑的说完,就在叶平安的肩膀上重重的拍了一记,算是敲了印章,说话一定要作数的。 他不等叶平安答复,就直接转身往自己家走去。 叶平安还没来得及拒绝,这家伙就已经走进门,大声嚷起来。 “姆妈,平安今朝夜里过来吃年夜饭! 侬要多烧两个小菜哦! 侬快来看看, 我拿来的这个蟹,灵不灵, 一个个不要太生猛哦!” “侬这小鬼头, 出了门就不晓得回来! 等侬额蟹,我额头颈都长了! 去小卖部帮我拷一瓶酱油回来! 我等歇要烧熏鱼。” “哎呦!姆妈,熏鱼灵额! 我顶喜欢这一口了!” 住在弄堂里就是这样,在自己家大声说一句话,整条弄堂都听得清清楚楚。 好在今天是除夕,家家户户都忙得很,自然没有人出来八卦,拉着叶平安问东问西。 叶平安拿着红肠回了家,看着这冷冷清清的屋子。 他也实在不想一个人过除夕,想想还是厚着脸皮去阿亮家蹭顿饭算了。 至于这根红肠就拿过去当个上门礼,总不能空手去别人家吃饭吧! 其实他刚才和阿亮的那番说辞,是半真半假。 不回去并不是因为车票,而是现在的叶平安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他了。 他怕回去和家里人说多了露馅,就索性待在上海不回去了。 想起等会儿要去阿亮家吃饭,叶平安便把自己好好的收拾收拾。 他从衣柜里拿出了一件,外婆亲手给他织的藏蓝色毛衣。 新毛衣换上以后,人看上去精神了不少。 叶平安看着镜子里,自己这张清瘦,五官隽秀,带着书卷气的脸,还算满意。 只是这瘦巴巴的身材,让他无奈的摇摇头,从前的铁都白撸了。 这个开局真是无语至极,一穷二白,还病殃殃。 不过好歹,有阿亮这个大腿可以抱一抱。 离主角团的距离也不算太远,努努力,应该能够活到大结局吧! 叶平安正想着,就听见阿亮的大嗓门在外面响了起来, “平安,侬窝在家里干嘛? 快出来! 我介绍个朋友给侬认识! 我的好兄弟,阿泰!” 第2章 侬好,我叫叶平安 阿泰! 泰总! 叶平安的心瞬间活络了起来! 没想到运气这么好,这么快就能和主角团王炸见面。 这可是个千载难得的好机会,一定要牢牢的把握住。 他收拾好了心情,毕竟这可是第一次见面,不能让他们看出破绽来。 叶平安深呼吸了一口气,这才将门打开。 一开门,就看见阿亮两眼放光,拉着一名年轻的男子站在门口,连珠炮般的对他抱怨着。 “平安,侬的动作哪能介慢! 喏,这就是我之前跟侬讲过的阿泰。 他今天刚刚从香港回来, 总算有机会介绍你们两个认识了。” 现在的阿泰虽然不像电视里衣着精致,一副英伦绅士的打扮。 但他却穿着眼下最时髦的,黑色呢子长风衣,整个人看起来干净清爽,尤其是那双眼睛格外的明亮。 他的笑容带着温度,大大方方的主动伸出手向叶平安,自我介绍起来。 “侬好,我叫阿泰。 老早就听阿亮一直跟我讲侬的事情, 今天终于见面了!” 阿亮一脸自豪,伸手拉住叶平安,欢喜地说道 “今朝阿拉三个人, 终于碰头了! 从前不是你在西安, 就是他在香港, 总是在上海见不着面。 今朝好了, 阿拉好一道坐下来吃一杯老酒了!” 在阿亮的心里,他这两位朋友都是了不得的人物。 虽然叶平安从小身体不好,可是架不住他脑子灵光,没有他不会做的题目。 只是这家伙运气不好,在高考前一天生了一场大病,这才和大学失之交臂。 阿泰就更不用讲了,脑子活络,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情。 阿亮觉得,自己这种黄鱼脑袋能够认识两个这么聪明的朋友,也算是老天待他不薄。 叶平安对着阿泰客气的笑了笑, “久仰大名! 我也一直听阿亮提起侬, 我叫叶平安。” 阿泰笑得很是爽朗,牢牢的握着叶平安的手。 他掌心很温暖,让叶平安莫名的对他多了几分好感。 阿泰收回了手,有些抱歉的解释着。 “我不知道今天会遇上侬, 所以也没有准备礼物, 不过下次一定补上。 侬是阿亮的兄弟, 那也就是我的兄弟! 以后有机会, 阿拉一起发大财!” 阿泰果然是个天生的商人,张口闭口就把发财挂在嘴上。 这一点,倒是让叶平安觉得和他的人设很贴切。 只是眼下,看他的情况,他应该还没有成为那个在上海滩响当当的人物。 阿亮一手挽着一个,欢天喜地的就打算把他们两个一起拉回家。 “阿泰,侬这个大忙人, 今朝不管怎么样, 也要留下来吃个饭再走。 正好和平安一起好好的聊聊, 讲真的, 侬要是有什么好差事, 拉伊一把。 除了体力活, 只要是动脑筋的事情, 就没有平安做不来的。” 阿泰闻言,笑嘻嘻的打量了一眼叶平安,他对他也十分好奇。 他当场一口答应下来。 “好额呀! 以后有发财的机会, 我一定带上伊。” 说着他努力从阿亮的手中,用力抽回自己的手臂,和他解释道 “阿亮,今朝我是不能留下来吃晚饭的。 我答应了姆妈要早点回去。 这次从香港赶回来, 也就是为了陪他们过年。 要是年夜饭不回家吃, 伊肯定要光火, 要敲我毛栗子的。 我过完年,再来找你们。 过年这几天, 我还要走亲戚, 就不过来了。” 阿亮听了一脸惋惜的感叹道 “我就讲,侬是个大忙人, 想见侬一面真是比登天都要难。 那阿拉讲好了, 过完年,侬记得来!” “好! 要是我勿来,就是赤佬!” 阿泰答应的很干脆,眼里浓浓的笑意,让阿亮觉得这个兄弟就是靠谱。 阿泰这时走到了阿亮家门口,对着正在厨房里忙碌的阿亮妈,笑着大声的说道 “阿姨,新年快乐! 我在这里给你拜个早年, 我就先回去了。 等元宵节, 我来侬屋里厢家吃汤团!” 阿亮妈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迎了出来,用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拉着阿泰笑眯眯的说道 “谢谢侬,送了这么多东西来。 今朝是除夕,我就勿留侬了。 那讲好了,元宵来吃汤团。 我准备好黑洋酥的汤团等着侬。” 阿泰和阿亮他们家,也认识不少年头了,所以他的口味,阿亮妈自然是清楚的。 “晓得了!” 阿泰笑着答应下来。 阿亮拉着叶平安,一路送阿泰走出了巷子口,等他背影都消失不见了,这才撸了撸飘落在头发上的雪花,惋惜的说道 “见这家伙一面,不要太难哦!” 说着,阿亮就扭过脸来,难得认真的对着叶平安叮嘱着。 “平安,看伊的样子, 过完年应该会留在上海, 不回香港了。 侬多跟伊搭搭话, 让伊帮侬介绍份好工作。 要不然,侬这样天天在家里呆着,也不是办法。 我晓得,侬的口袋里没有几张分了。 总归要先找点事情做, 最起码能养活自己吧!” 阿亮的这番话,让叶平安很是汗颜。 的确他的口袋里,今天买完红肠就剩下十块钱了。 这么一个半大小子,总不能天天等着父母来救济吧。 看样子,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要找一条赚钱的门路。 阿亮看着他面露难色,便真心实意的替他计划着。 “实在不行,过完年,侬先去我的档口上帮几天忙。 搬搬抬抬的事情, 我就不要侬做了。 侬脑子好,就负责替我算账, 这总是你的强项吧!” 叶平安听完觉得这倒是一个办法,可以解了燃眉之急。 阿亮这家伙还真是热心,为朋友还真是两肋插刀。 他想都不想就答应了下来。 “好啊! 那以后我就要靠侬这个大老板了!” 阿亮见他还有心情开玩笑,顿时笑嘻嘻的和他打闹起来,拉着他的胳膊笑道 “侬个人就像算盘珠子一样, 拨一下,才肯动一下。 不过放心, 到了市场上有我罩着。 侬先混几天, 到时候再托托阿泰, 看看伊有什么好门路让侬去。” 弄堂口已经有不少小孩,拿了压岁钱买了各种烟火,二踢脚。 三五一伙蹲在那里热闹的放了起来,乒乒砰砰动静不小。 阿亮这时忽然童心大起,从隔壁家阿毛的手里抢了了一个二踢脚来。 还不等阿毛哭唧唧,他就一脸傲娇的对着阿毛教育道 “侬看好! 二踢脚要拿在手上放,才最正宗! 侬摆在地上放, 像个娘娘腔一样, 一点腔调都没有!” 他直接拿在手上,用线香点燃,一脸淡定的举直了手臂。 只见引线燃尽,二踢脚从他手中一飞冲天,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乒乓两声在空中炸开。 他这样的举动,引得弄堂里的孩子们,看他的眼神就像看英雄一样。 一群小屁孩,像跟屁虫一样跟在他后面,举着自己手里的二踢脚要给他,欢呼道 “亮亮阿哥,顶顶结棍啦! 侬再放一个, 再放一个…” 阿亮对他们的崇拜很是受用,自然是和他们笑闹成了一团。 叶平安就在一旁,看着孩子王一样的阿亮。 他没想到,来到这里遇见的第一个贵人竟然是阿亮,这让他对后面的剧情多了几分期待。 阿亮妈这时手里拿着锅铲走到门口,对正玩得不亦乐乎的阿亮,大声训道 “阿亮,侬几岁啦! 还和这些小鬼头一起闹! 快回来,准备吃年夜饭了!” 说完,她转头看向叶平安,立刻变了脸,无缝切换到亲切的隔壁阿姨模式,语气温柔的招呼道 “平安,来吃年夜饭了!” “好额!谢谢阿亮姆妈!” 叶平安刚刚答应下来,还想着回家去拿上红肠再去蹭饭。 下一刻,他就听见弄堂口,负责守公用电话亭的王奶奶,中气十足的声音朝这里吼了过来。 “21号,叶平安, 侬额长途电话来了。 快点过来接电话!” 第3章 今朝是除夕 “来了!” 叶平安赶忙大声答应下来,忙不迭的朝电话间快步走去。 一九八七年的上海,并没有家家户户装电话。 尤其是像他们这样的弄堂,大家用的都是公用电话。 王奶奶见着叶平安过来,便把小窗口关上了,电话的听筒就留在了外面。 叶平安接起电话喂了一声,一个女人关切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了过来。 “平安,今朝是除夕, 侬一个人还好吧? 有没有给自己买点好小菜? 上海今朝好像落雪了, 侬千万要注意保暖, 不要冷到了!” 打电话来的正是原主的母亲刘慧娟。 对于这个独生儿子,她总是牵肠挂肚的。 他们夫妻两个,都是从上海出去的知青,如今在西安落了户。 西北的天气特别的干燥,南方人很难适应。 她不忍心孩子跟着受苦,所以在高考后,夫妻俩一商量就让叶平安独自回了上海。 原想让他在外婆身边做个伴,谁曾想造化弄人,如今只剩平安一个人,孤家寡人的,让他们夫妻俩很不放心。 想让他回西安来,又怕这里的气候不适合他的身体,所以只好留他在上海一个人。 对于这些记忆,叶平安在来到这里的时候,就已经完全的接受了。 所以在面对刘慧娟的关心时,虽然有些陌生,但还是能表现得很正常,应对自如。 “姆妈,我这里一切都好! 晚上我要去阿亮家年夜饭, 他妈妈很热情的, 你就不用担心我了! 你们今朝怎么过?” 电话那头的刘慧娟听了他有着落,总算是安心了不少。 阿亮妈是泰的手帕交,两人向来关系亲近,有她帮忙照顾着平安,她也能放心。 “今朝夜里,我要在医院值班, 你爸爸单位上事业忙, 也回不了家。 所以我们两个的年夜饭都各自安排。 我打电话就是来问问侬, 怕侬一个人孤单。” 刘慧娟总觉得很抱歉,不能陪在儿子身边。 可她和丈夫的工作实在太忙了,平常也顾不得他。 叶平安想着父母大年夜也还在忙工作,有些心疼,发自内心的关心道 “你们要自己照顾好身体! 不要担心我, 我会安排好的。” 刘慧娟不放心的问道 “侬身上的钱和粮票还有伐? 要是不够, 一定要跟爸爸妈妈讲!” “够了!够了!” 叶平安有些不自在,直接婉拒了她的好意。 他实在不想再像从前那样,让父母替自己操心了。 此刻他更加打定了主意,过完年无论如何都要找份事情做。 刘慧娟在电话那头听着儿子的声音,眼眶都红了,声音有些哽咽的叮咛道 “侬要照顾好自己, 三餐要按时吃。 要是不舒服了, 就让阿亮妈陪侬去医院, 有什么事情多和家里联系。” 听着刘慧娟细细的叮嘱,叶平安的心也变得温暖了起来。 他现在总归在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份亲人的牵绊。 刘慧娟虽然还有很多话想说,但想着儿子冰天雪地里打着电话,终究是不忍心。 又交待了几句后,她便依依不舍的挂上了电话。 电话这头的叶平安听着咔嚓一声,心里也有些不舍。 他敲了敲小窗子,让王奶奶把话筒收了进去。 王奶奶一脸慈祥的望着他,关心的问道 “平安,侬一个人过年啊! 要不要到阿拉屋里厢来吃年夜饭?” 叶平安笑着摇摇头。 “谢谢王奶奶! 今朝我去阿亮屋里厢吃饭。” 说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了五分钱,递了过去,王奶奶大方的摆了摆手, “算了,今朝就不收侬的钞票了。 外头冷, 快回去吃年夜饭吧!” 叶平安朝着王奶奶感激的笑了笑,把钱收了回去。 现在的弄堂里的公用电话,不管是接电话,还是打电话都是要给钱的。 接电话每次五分钱,打电话就是要另算了。 看来王奶奶今天心情不错,这才给他免单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凛冽的北风吹得叶平安禁不住打了一个喷嚏。 他觉得自己的耳朵都快掉了,赶忙拉了拉大衣的领子,把自己裹了个严实。 他双手插在口袋里,快步回了家,拿上红肠就直接去了阿亮家。 一敲门,就被阿亮热情的拉了进去,笑骂道 “侬再不来, 我就要去上门抓侬了!” 他们这个三口之家,其乐融融的氛围,让叶平安一走进去,就感觉有一股家里的味道,热气腾腾,扑面而来。 这让叶平安觉得,他好像找到了过年应该有的味道。 叶平安把手里的那根红肠递了过去,让阿亮拿着。 “喏,加个菜!” 阿亮还没来得及开口,阿亮妈过来直接把红肠还给了叶平安,嗔怪道 “侬来吃饭,还要自带小菜的啊! 帮我介客气做啥! 拿回去,自己吃。 阿拉屋里小菜都备好了, 侬看看, 四喜烤麸,熏鱼,白斩鸡,八宝鸭子, 侬欢喜的菜全部都有。 侬赶快去洗洗手, 要吃饭了!” 叶平安被她的热情打败了,也不好多说什么,便把红肠放在了一旁的灶台上,转身在水龙头上洗着手。 阿亮妈在一旁关心的问道 “刚刚的电话, 是不是侬姆妈打来的? 伊拉在西安还好伐?” 她说着,便把毛巾递了过去,让叶平安擦手。 叶平安就着毛巾把手擦干,和阿亮妈聊了起来。 “阿拉姆妈今朝夜里在医院值班, 爸爸又去做实验了, 伊拉也没有准备年夜饭。” 阿亮妈听了直摇头。 “侬看看, 侬姆妈就是事业心忒强! 我老早就劝伊早点回上海, 伊偏不听! 留在那西北, 那里空气干么干的要命。 医院的工作这么辛苦, 侬就算回去了, 伊也不能好好照顾侬! 真是作孽啊!” 阿亮妈越说越上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还有侬爸爸也是, 两个人都只知道拼事业, 小孩也不管的。 下次我见到伊拉两个, 一定要好好的讲一讲他们。” 阿亮看着自家老妈又要开始念经,赶忙过来打岔。 “姆妈,今朝是除夕。 侬少讲两句了! 我肚皮都饿了, 快开饭了啦!” 阿亮妈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侬这嘴巴就晓得吃! 多学学平安, 做事要动脑子。” 阿亮妈从小就喜欢叶平安,说他斯文聪明,没有少拿他和阿亮来比。 换做旁人早就满心不甘,可是阿亮脾气好,也乐得他妈妈夸叶平安。 他一脸无所谓,毫不在意的说道 “侬讲我是黄鱼脑袋,也没有关系! 谁让我运道好, 有平安这样的好兄弟呢! 走!好兄弟! 阿拉放开肚皮吃, 吃饱了才有力气过年嘛!” 阿亮妈看着阿亮一如既往的摆烂,也早已见怪不怪了。 不过他们小哥俩,感情好的模样,让她心里总归是高兴的。 她始终觉得,平安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的,到时也好帮衬一下阿亮。 比起阿亮妈来,阿亮爸就是地道的上海男人的性格。 他平常都不大声说话,脾气好得来。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是弄堂里公认的老好人。 他现在已经拿出了珍藏的黄酒,给每个人的杯子倒上,对叶平安客气的招呼着。 “平安,今朝过年,喝杯黄酒暖暖身子。 我这个可是十五年的陈酿, 米道香得了不得了!” 阿亮妈平常是最看不惯她男人喝酒的,想着今天过年,话到嘴边又忍了下去,也对着叶平安热情的招呼着。 “平安,黄酒喝两杯没有关系的。 天气冷,喝黄酒,身体都会暖起来的。” “好的!” 叶平安很快就融入了,阿亮家这温馨的氛围里。 他吃着这些美味的家常菜,让他的心情也变得愉悦了起来。 这两天,他就只有泡饭,萝卜干,让他嘴巴里都淡出鸟味了。 阿亮妈的这一手厨艺的确是名不虚传,地道的本帮菜,浓油赤酱,每一道的味道都妙不可言。 一杯黄酒下肚后,阿亮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话变得越来越多。 他放下酒杯,用手直接抹了嘴一把,对着他妈笑嘻嘻的宣布道 “姆妈,我和平安讲好了。 等过完年,就让他去摊子上帮我的忙。 你以后就不用担心, 我会算错账了!” 第4章 一个崭新人生的开始 “侬讲啥?” 阿亮妈听了他的话,顿时睁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相信的和阿亮爸对视了一眼,交换了一个眼神。 她毫不犹豫,对着阿亮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训。 “侬吃了一杯黄汤, 就开始讲醉话了! 平安怎么可能跟侬去摊头上卖鱼, 要是被伊姆妈晓道了, 肯定要跳脚的!” 阿亮妈说完,不放心的看了一眼叶平安,继续对着阿亮训了起来。 “平安的身子骨弱, 和侬又不一样。 他从小娇生惯养的, 哪里像侬一身的牛劲。 侬勿要瞎胡搞!” 阿亮妈对于阿亮让叶平安去市场,是坚决反对的。 要知道叶平安外婆在世的时候,把叶平安宝贝得比眼珠子都要紧,家里的大小事都舍不得他动手。 要是让他外婆知道,她的宝贝外孙要去市场卖鱼,保证老人家要从棺材板里跳出来骂山门的。 叶平安根本没想到,阿亮妈的反应竟然这么大。 他抱歉的看了一眼阿亮,一脸尴尬的对着她解释着。 “阿姨,侬勿要怪阿亮。 是我想和伊一起去的。 我这么大个人, 总不能天天待在家里, 靠爷娘养活, 终归要找事情做,养活自己。” 阿亮妈见叶平安主动开了口,也不好多说什么,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侬个小孩就是有志气, 晓得帮爷娘分忧。 不过鱼摊上的事情很辛苦的, 我怕侬身体吃不消。” 阿亮赶忙胸脯拍得通通响,和她打着保票, “姆妈,侬放心。 重活累活,我都不会让平安沾手的。 伊只要帮我算算账, 当个师爷就可以了!” 阿亮妈忍不住伸手,在自己的傻儿子脑门上不轻不重的点了一记。 “侬勿要在这里和我捣浆糊! 侬就一个破鱼摊, 还要请平安去当师爷, 真是发侬的大头梦!” 阿亮不敢回嘴,只好不甘心的对着他妈撇了撇嘴。 反正他和平安已经说好了,这会子不管她说什么,他们都不会听的。 阿亮爸听得明白,这两个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一时半会劝不好,要让他们自己去试过就知道味道了。 他不想把气氛弄得太僵,便拉着阿亮妈的手,温声劝道 “美英,侬先不要急嘛! 让他们去试几天, 说不定到时候平安就会发现, 自己不习惯的。 小孩子都是没有长性的, 侬就不要光火了。 今朝是除夕, 阿拉好好的吃个团圆饭。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阿亮爸的脾气就是好,话说得不急不慢,让人听了心里也舒服。 阿亮妈自觉说不过他,就压着脾气,瞪了他一眼。 “侬这个人,就是会和稀泥…” 她想着今天是除夕夜,不好骂人的,干脆把后面的话都吞了下去。 阿亮妈收了脾气,夹了一块白斩鸡,放到叶平安的碗里,妥协了。 “侬去看看就好。 反正我觉得, 侬不是吃这碗饭的人。” 阿亮见他妈不再多说什么,就嘿嘿的笑了起来。 他也夹了一块熏鱼,放在叶平安的碗里,冲他眨了眨眼睛,压低声音说道 “侬不要管阿拉姆妈讲啥! 让伊去,伊讲过就忘记了! 侬快吃,等会看中央台的春晚。 我等了一年了,就为了看马季!” 看着阿亮这乐呵呵的样子,叶平安这才反应过来,今天还有春晚可以看。 他瞥了一眼,五斗橱上那台黑白电视,不由得在心里感叹着。 这个年代的快乐,还真是简单。 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就能让阿亮格外的满足。 还有他对春晚的热情,也是叶平安无法理解的。 毕竟在他的时代,大伙对春晚只剩下各种花式吐槽了,真心想看的人并没有多少。 吃完年夜饭,他们早早的就守在了电视机前,一起等着一九八七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看着电视里人们朴实的笑脸,让叶平安也被感染了。 那时候晚会的背景,虽然不像现在的声光电科技术那么发达,甚至有些简陋,可是人们脸上的笑却是格外的耀眼。 还有那些,虽然已经听过不知道多少遍的相声小品。 在今晚,看着实况转播,却依旧充满了艺术的魅力,让叶平安不得不为老一辈艺术家的实力所折服。 随着时间的推进,晚会已经到达了高潮。 现在正在上面唱跳着的,就是后来红遍了全中国的费翔。 他的那一把火,成功的把一九八七年给点燃了。 阿亮妈一脸陶醉,看着电视里帅气的费翔,感叹道 “这个小伙子看着真扎紧! 这大长腿, 还有这张混血面孔, 不要太帅哦!” 阿亮看着电视里,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跳得很是洋气。 他看得很是激动,最后摒不住了,站起身来,有样学样的扭了起来,五音不全的跟着唱。 “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 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 他自认为潇洒帅气的表演,却让他亲妈一脸嫌弃的吐槽着。 “侬这个粗手粗脚的武松, 就勿要在这里扭了, 夜里厢看见, 吓人的哦! 勿要影响我看电视的心情!” 阿亮吃醋了,撇了撇嘴,对着他妈哼了一声。 “伊有啥了不起额! 就不过是长得比我高了一点, 其他还不如我!” 叶平安被阿亮的厚颜无耻所折服,他还真敢舔着脸说,自己和费翔不相上下。 要知道,这个男人从今天起,可是在中国大江南北风靡万千少女,是神级别存在的偶像。 人们为了看他,万人空巷的场景,比比皆是。 伴随着零点的倒计时,叶平安就这样迎来了新年。 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崭新人生的开始。 新年里,他除了大年初一去给周边的邻居拜了拜年,剩下的时间就窝在家里。 天气太冷,他也没有出门的欲望。 最多就是去阿亮家蹭个饭就回来,剩下的时间,他都在绞尽脑汁想着自己能做些什么。 毕竟现在,赚钱才是王道。 他要在阿泰起飞之前,挖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这样他才能给自己准备一张,和阿泰一起飞黄腾达的入场券。 依照往年的惯例,大年初五迎过财神之后,年初六所有的铺子都要开张,阿亮的鱼市场摊头也不例外。 所以他吃好晚饭,就过来和叶平安商量起来。 “平安,明天一早,侬就和我一起去十六铺码头。 我带侬去看看, 上海最大的海鲜市场。 侬晓得伐, 在十六铺码头进货是要有门路的, 不然没有人会搭理侬额。” 叶平安的确不知道,在这个年代,去十六铺批发市场竟然会有这样规矩。 他好奇的问道 “侬在十六铺很吃得开吗?” 阿亮得意的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扬起下巴,一脸骄傲的自夸起来。 “勿是我阿亮吹牛皮哦! 我在十六铺码头就像是如鱼得水。 什么样的新鲜货都拿得到, 牯岭路海鲜小王子的名头, 不是瞎叫的!” 叶平安对他的话自然不会全信,他有几斤几两他是清楚的。 他在心里笑着,给阿亮打了个折扣。 这家伙就是这样,哪怕只有半桶水,也要晃荡得叮当响。 不过眼下他有求于人,自然不会点破。 他对着阿亮轻笑道 “那以后就要拜托阿亮老板, 多多关照了!” 阿亮一听顿时乐开了花,对他事无巨细的指点道 “平安,阿拉两个是开裆裤朋友, 我肯定会罩着侬额! 明朝早上四点, 我就来叫侬。 侬记得多穿点衣服, 不要感冒了。 不然阿拉姆妈要把我的耳朵给拧掉的!” “四点?!” 叶平安瞬间瞳孔地震! 他觉得实在是太夸张了,这么冷的天,竟然还要四点起床。 这钱还真是赚得辛苦,可为了生活他还是忍下来了。 从明天开始,叶平安已经准备好了,当一个合格的社会打工人。 阿亮见叶平安一张痛苦的便秘脸,就哈哈笑着安慰道 “侬勿要怕,不是天天都这么早。 因为明天是新年第一天开市, 所以阿拉要早点去, 这样才能拿到新鲜的货色。 我先带侬去熟悉熟悉门路, 以后习惯了就好。” 第5章 一个发财的好机会 今天雪虽然已经停了,可是融雪的日子,温度比平常更加低了不少。 叶平安穿着厚厚的军大衣,缩着脑袋,怀里揣着阿亮妈给的热水袋,坐在阿亮二八大杠的后座。 他们在寒风中,伴着夜色,朝十六浦码头出发。 现在是凌晨四点十分,整个城市都还是一片安静。 只有街边的路灯,为他们带来一片光明。 阿亮对这样的生活,早已习以为常。 他不像叶平安裹得严严实实,只穿了件厚外套,精神满满的踩着自行车,身上好像有着用不完的劲。 一路骑来,在他们快到外滩的时候,阿亮已经热得,头上开始冒白烟了。 他笑嘻嘻的回头朝着叶平问道 “平安,侬还好伐? 等阿拉从十六铺出来, 我请侬去菜市场吃一碗阳春面, 再加两根油条。” 叶平安现在根本没有胃口,他还有些不太适应早起。 对于阿亮这精力充沛的模样,他打从心底里羡慕不已。 他有些好笑的朝阿亮打趣道 “侬是不是麦乳精吃多了? 我看侬一点都不怕冷, 真是结棍!” 阿亮扭过头来冲他直乐, “要不阿拉两个调一调, 侬来骑一段。 侬动起来, 保证马上就不冷了。” 叶平安觉得听上去是这个道理,总让阿亮骑,自己像少爷一样坐在后面,终归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他一口答应下来。 “好,我帮侬换!” 叶平安跳下车,把热水袋塞到阿亮的怀里,扶好自行车龙头,就长腿一伸跨了上去。 阿亮眉开眼笑的蹦了上来,坐在后座舒服的笑道 “真是适宜啊!” “为阿亮老板服务, 肯定是要让侬满意的。” 两个人心情都不错,一路笑着往前骑。 当叶平安第一次来到,他原本十分熟悉的外滩。 那一刻,他忽然发现,这个地方变得既陌生又熟悉。 原本璀璨繁华的浦东,现在不过还是一片星星点点,就像是水墨画里的远景。 这里没有东方明珠,没有金茂大厦,也没有延安西路高架,一切都是那么的朴实无华。 唯一不变的,就是那条依旧川流不息的黄浦江。 叶平安下意识的停了下来,看着浦东的方向,远远的那片星光点点,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谁能想到, 将来这里才是上海的中心!” 阿亮跳了下来,好奇的顺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 见他说的是浦东的方向,忍不住伸手在他的后脑勺拍了一记,笑骂道 “侬是不是没有睡醒! 发什么大头梦。 浦东怎么可能会是上海的中心? 阿拉姆妈天天吊在嘴巴上讲, 宁要浦西一张床, 不要浦东一套房。 谁会吃饱了去浦东, 侬真是昏头了!” 阿亮说完,忍不住伸手在叶平安的额头上探了探。 看看这家伙,是不是发烧,脑子不清醒了。 叶平安也知道,要不是自己见证过那样的繁华。 现在突然有人告诉他,将来这里会变成什么样,他也是不相信的。 他也不和阿亮多解释,只是笑着和他打了个赌。 “阿亮,侬相信伐? 再过五年, 这里就会有一个上海的地标建筑。 而且浦东也会有着空前的繁荣, 是人人都想来的黄金地带。” 阿亮咧着嘴笑了起来。 “好呀!我帮侬赌! 要是真有这么一天, 我阿亮从今以后, 就做侬的小跟班,帮侬拎包。 侬讲往东, 我绝对不会往西!” 阿亮弄不明白,叶平安大清早的发什么大头梦,净说些有的没的。 不过他向来脾气好,和他爸爸一样,也不和叶平安杠,便哄着他。 “侬讲啥就是啥! 叶少爷,阿拉现在好走了伐? 再不走, 码头上的货都要被人给拿完了。” 阿亮想了想,还是把热水袋塞给叶平安,把他拉到后座,不偷懒自己骑。 “我吃侬不消! 侬还是老老实实在后面坐着吧!” 叶平安也不和他争辩,将来的事情,等到将来阿亮自然就会知道。 眼下,他还是先努力解决,这一日三餐再说。 阿亮发了蛮力,用最快的速度踩着自行车,没过多久他们就到了十六铺码头。 这里也和叶平安印象中的大不相同,是另外一番景象。 他都不知道,原来早年间的十六铺码头竟然有这么大的阵仗。 这里灯火通明,一盏盏白炽灯把现场照的就像是白日一样。 码头边上,停满了各色的渔船。 这个露天的市场,一片人声鼎沸,竟然在这大冬天里,给人一种热气腾腾的感觉。 阿亮锁好了车,看着叶平安一脸震惊的模样,便得意的笑道 “平安,侬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吧! 我带侬进去看看, 里厢还要闹忙。” 走进市场,一股浓浓的海货味道扑面而来。 忙碌的电瓶车在人群中穿行,车厢后面放的满满当当的,都是刚刚捕获的海货。 乌贼鱼,青蟹,还有三个手指粗的带鱼,银光闪闪的,让叶平安觉得看得眼花缭乱。 阿亮拉着他,在拥挤的人流里穿行起来。 边走边和他交待着。 “等会你见着伊, 就和我一样喊郑阿伯。 伊很好讲话的, 侬嘴巴甜一点。” 说话间,他们就在港口找到了一艘看着有些年代感的渔船。 有个穿着黑胶围裙和套鞋的男子,正背对着他们,在那里蹲着收拾着筐里的海鲜。 阿亮见着他,就快步走上前,冲着他热情地喊了声。 “郑阿伯,新年好呀!” 男子听见动静,站起身,回头看着是阿亮,哈哈的笑了起来。 “阿亮,侬终于来了! 我还以为侬今天睡过头, 不过来了!” “哪能会呢! 今朝可是开市的第一天! 阿拉姆妈都要把我从床上打起来!” 阿亮说着,就把叶平安拉了过来,和他介绍起来。 “郑阿伯,这是我的好兄弟,叶平安。 以后伊就和我一道来十六铺进货, 麻烦侬多照顾着点。” 郑金根上下打量了叶平安一番,觉得这小子就是个白面书生,是个中看不中用的,应该吃不透这个苦。 不过当着阿亮的面,他也没说什么,只是笑着点头。 “好好好… 侬阿亮的兄弟,总归是不会错的!” 刚才阿亮已经和叶平安介绍过了,这位郑阿伯他叫郑金根,是金山渔村的经验丰富的老渔民。 今年也不过五十多岁,只是因为经常在海上劳作,海风让他的脸上写满了沧桑,是地道的海上渔民的长相。 他的一口上海话带着浓浓的郊县口音,让叶平安听起来有些吃力,但还是听得明白。 不过阿亮这个社牛就厉害了,毫无障碍的和他拉着家常。 正说着,阿亮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包全是外文的万宝路,直接塞到了郑金根的手中。 “郑阿伯,这是我朋友从香港带来的。我有好东西, 肯定第一个就想到了侬。 今年还要继续麻烦侬多多照顾了。” 郑金根看着手中的万宝路,眼睛都亮了起来。 他平常抽的,不过就是最普通的大前门,哪里见过这样的好东西。 当即对着阿亮竖起大拇指,热情的夸了起来。 “阿亮,侬路子粗的很啊! 这种洋货,侬都能弄得到。 小小年纪,这么大的本事, 我是顶顶服气侬的!” 阿亮谦虚的笑道 “不过都是朋友送的! 他才是真正的门路多。” 郑金根满心欢喜的摩挲着手里的万宝路,脑子里突然闪过了一个念头。 眼前的阿亮,现在在他看起来就像是善财童子一样,头上都有金色光环了。 他走上前一步,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的对阿亮说了起来。 “阿亮,我这里有一个发财的好机会! 侬路子粗, 认识的朋友都很有门路, 侬要不要试一试?” 第6章 寸日立大彩电 阿亮是个急性子,听见郑金根这么说,顿时眼睛瞪得像牛铃一样,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他急吼吼的催促道 “郑阿伯,侬就勿要卖关子了! 快点讲呀! 赚钞票的事情, 一分钟都耽误不得的!” 郑金根看着他这毛焦火辣的样子,也不逗他了,直接说起来。 “我和侬讲, 现在我手里有一批日立牌电视机, 就是日本进口的那种大彩电。 上海滩现在最抢手的, 就是这种大彩电了, 足足18寸哦!” 阿亮一听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激动的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侬讲啥! 18寸的日立牌大彩电! 侬介个就是手里拿着金元宝啊! 有这么好的门路, 侬哪能不自己闷声发大财, 告诉我做啥啊!” 阿亮也不傻,立刻就反应了过来。 要是郑金根手里,真的有这样一批电视的话,那他还卖什么小黄鱼,直接去卖电视好了! 郑金根没想到,阿亮也是个不好糊弄的。 他看上去是个直肠子,肚皮里却还是有些弯弯绕的心思的。 郑金根假装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喉咙,掩饰住了心中的尴尬,这才不紧不慢的和阿亮解释起来。 “过年的时候我堂兄和我打牌, 输了我五千块。 他没有钱,就拿了一批电视机顶给我。 我拿在手里又卖不掉, 所以就想问问侬要不要。” 阿亮听了,眼珠子一转,觉得越来越不对劲,干脆对他当面质问道 “郑阿伯,侬这样讲就不对了! 这种日立彩电销路不要忒好哦! 侬随便放在马路上吆喝一声, 立马就有人拿着钞票来买, 怎么还会卖不掉呢? 我之前在华侨商店看到过, 这种日立大彩电, 凭特效券都要四千块钱一台! 侬卖给黄牛, 价钱好翻好几倍了!” 阿亮说着脸上露出了一丝嘲讽,他觉得郑金根把自己当猴耍,害得他白高兴一场。 郑金根听着阿亮的话,当面被他戳穿,也很汗颜。 他心里也是门清的,日立牌大彩电现在在上海的行情,那就是奇货可居。 可是他这批货并不是什么正品,而是废品,说白了就是洋垃圾。 他的这个亲戚,是专门跑日本的国际航路的。 现在日本人生活条件好了,电视机坏了也不修,直接就扔掉。 在日本,处理这种垃圾是要收费的。 所以专门有人,在日本收这种废旧电器,再拿回国内来卖。 他的这位亲戚,也学着别人的样,淘了一批电视回来。 却没想到,年还没过完就全部输在牌桌上了。 郑金根也不是没有想过把这批货出手,可是他们那里没有人会修理,也找不到买家接手。 他正愁没办法脱手,正巧今天碰见阿亮,就想着他有路子,打算把这批货让他吃进。 却没想到,这小子是个精明的不上钩,让他懊恼不已。 阿亮听完前因后,一脸了然的看向郑金根。 这老菜梆子还真是小看了他! 要不是想着,以后还要从他这里进货,阿亮真想好好的嘲他一番。 他也是脾气好,不往心里去,语气轻快的笑道 “郑阿伯,侬就别拿我来寻开心了! 侬都说了是废品, 我拿在手里还不是一样要赔个精光! 我还是老老实实卖我的带鱼好了, 发财的机会就留给侬了!” 郑金根一脸失望,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有了一丝希望,如今又破灭了。 这五千块钱的废品电视,恐怕真是要砸在手里了。 当时就不该贪小便宜,吃了这副老鼠药,现在悔不当初。 一直在旁边沉默不语的叶平安,此刻心中倒是激动了起来。 这简直就像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这批在他们手里看上去毫无价值的处理电视,到了叶平安手里,那就可以重新焕发生机。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叶平安和原主都是狂热的电子爱好者,平常对各种电器十分着迷。 叶平安在大学的时候,还参加了电子维修的社团。 经常在节假日,去养老院替老人家修理家用电器。 所以这批报废的日立彩电,对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他看着阿亮正要开口,赶忙扯了扯他的衣服拉他到一边,眼里满是兴奋的光芒,压低声音说道 “阿亮,这笔生意可以做! 阿拉把这批货吃下来, 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要是错过了, 可就要后悔一辈子了。” 阿亮瞪大眼睛,像是看外星人一样,看着叶平安。 要不是考虑到郑金根在旁边,他都要大叫一声。 “妖怪,把平安还给我!” 阿亮语速极快的说着。 “平安,侬是不是起太早,脑子坏了! 阿拉要这种废物有什么用?” 叶平安冲他眨了眨眼,凑在他耳旁小声的嘀咕道 “侬忘记了,修理家电是我的强项! 这批日立牌大彩电修一修, 除掉材料和损耗, 阿拉倒手只要卖出去一台, 就能把本钱赚回来! 这种好事情, 侬还算不明白么!” 被叶平安这么一提醒,阿亮也想起来,平安从小就喜欢鼓捣各种电器,都是跟他爸爸学的。 平安的爸爸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能够造飞机的工程师。 那么平安来修电视机,应该就是毛毛雨的事情了。 阿亮刚想笑出声,就被叶平安给拉住了,对他叮嘱道 “侬管好自己的表情, 不要让伊觉得, 这笔买卖阿拉能赚大钱, 不然他要加价的。” 阿亮想了想,还是平安这家伙精明,当即转过脸来,对着郑金根一本正经商量道 “郑阿伯,阿拉相识一场,交情好。 也不想看侬血本无归。 要不这样, 我先找个朋友去问一问, 看看伊能不能想办法。 要是行的话, 明天我给侬答复。” 郑金根瞬间觉得天都亮了,他就知道阿亮是个有办法的,当即笑开了花,对着阿亮又是一顿猛夸。 “阿亮,我看侬就是个做大事情的! 将来侬要是发财, 做了大老板, 不要忘记我。” 郑金根人老,自然是一肚子心眼。 见阿亮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还装作说要去问一问。 看他这神情,这件事已经八九不离十。 郑金根十分笃定,这批货这个小鬼头绝对吃得下。 还有刚才那个白面书生,和他一起嘀咕了那么长的时间。 看来他的本事也不小,阿亮好像很听他的话。 想到这,郑金根更是细细的打量了叶平安两眼,想看出些什么来。 叶平安淡定的对着郑金根确认道 “郑阿伯,这批货是不是五千块钱就够了? 价格不会再变了吧? 做生意是要讲究言而有信的。” 郑金根想都不想,一口咬定, “对!就是五千块! 多一分钱,我都不会收阿亮的。 我是真心想让阿亮赚一笔!” “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 明天给你答复。” 呵呵,这种话听在叶平安耳朵里,纯粹是哄小孩的。 这个烫手山芋,郑金根当然希望越快出手越好。 阿亮现在已经开始,在脑子里疯狂的打着算盘。 要真的像平安说的那样,一台电视机赚四千,那么五十台… 他顿时觉得脑子不够用了,数目太大,零太多,他算不过来这笔账了。 他冲着叶平安嘿嘿一笑,毫不掩饰对他的崇拜之情,小声念叨着。 “平安,侬真是我的福星! 阿拉姆妈经常讲, 要跟脑子好的人交朋友! 真是有道理啊!” 阿亮现在满心满眼,都是进口的日立大彩电。 要不是为了开摊子,他今天都不想去市场。 在和郑金根谈好条件后,阿亮便胡乱地从他那里拿了一批海货。 郑金根今天格外的大方,竟然只收了他半价。 这倒是让阿亮又一次,在心里把平安好好的夸了一遍。 当他和叶平安两个人,合力把海鲜拿出市场。 阿亮觉得,自己好像魂还没有回来,就像是黄酒喝多了,整个人都觉得晕乎乎的。 他有些不敢相信的对着叶平安要求道 “平安,侬狠狠的掐我一下, 让我看看是不是在做梦。 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 阿拉要发大财了!” 叶平安好笑的看着阿亮,这咋咋呼呼的样子。 “朋友,侬清醒一点! 这才刚刚开始, 后面还有好多事情要准备。 首先这批货物的本金从哪里来? 我刚刚算了算, 这批货就要五千块钱。 另外我还要买材料, 所以还要备一千。 这样子里外里就需要六千块钱!” 阿亮一听,也面露难色。 现在一般人家,哪里能够随随便便能拿出六千块钱。 他的黄金梦好像忽然清醒了过来,对着叶平安一脸为难的说起来。 “平安,这六千块钱实在是难搞! 我最多只能拿出三千, 还要从阁楼上, 阿拉姆妈的樟木箱里偷出来。 那是她给我存的老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