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嫡女:阆苑王妃倾城爱》 第1章 如是前因 大周朝十九年,工部尚书甘哲思因连续几月下雨,造成黄河流域水灾严重,流民失所,伤亡惨重。而遭到众多官员的上折弹劾,虽已查明,整个治理黄河工程无渎职贪污行为。但如此天灾,景帝大为震怒,下旨工部尚书停职一个月,黄河受灾沿线的太守罚俸一年。 景帝的处罚,甘大人是心服的,自己一介书生寒窗苦读,出人头地。老百姓却颗粒无收、家破人亡,他心里是不安的,有百姓的。然而朝堂上的风云诡异,政敌参奏的折子、皇上要平息天灾后的人怨,甘哲思还是被拿下。这顶重罪帽子扣下来,不查清楚得以陈冤重则砍头,轻则丢职罢官。这样的苦果实在是既心痛又后怕,一想到自己深陷泥潭,全家也是会遭牵连,不禁冷汗淋漓,忧心忡忡。在停职期间,反复思考,终于踏出书房门去找自己的妻子商量。妻宣荣郡主周氏,景帝堂兄宸王之女,宸王早年颇有战功,后逐渐交出兵权,过富贵闲云不问政事的生活。 在听到丈夫的想法后,宣荣郡主掩面而泣,悲伤难抑。家遭大难,不然叫她是如何舍得自己的一双儿女离开自己身边独自生活。是的,甘大人要把小儿子小女儿送到外地去,远离京城避难保命。宣荣郡主是皇家之人,见过宫廷朝廷的跌宕起伏。帝王之家的政治敏锐是与生俱来的。见自己的夫君决心已定,也想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的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与丈夫商定之后,回到自己的娘家宸王府,与自己的父王商议此事。宸王听到女儿的陈述之后,长久的沉默。后递给了宣荣郡主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蜀地”。 原来宸王年轻轻的时候与西边的蒙古交战时,曾身受重伤,昏迷多日。回程经过蜀地的时候,一位颇通医理的年青师傅给他扎了七日针,他得以痊愈。“既然要远离是非之地,就送离京城远远的。”宸王说着,“本王即刻书信一封给蜀地师傅,你们让柳滔和芙锦去朝云山跟君山师傅生活。” 落脚之地安排好之后,甘大人和宣荣郡主想着给兄妹俩带些陪侍的人丫头,嬷嬷,和书童。没有双亲的陪伴,好歹也有个知心的人陪着,不至于孤单无助。至于学业、女红、礼仪等大些再议。家逢大难、骨肉分离。宣荣郡主不住的心酸苦楚。孩子都还小,生生离别,哪个母亲受得了。宣荣郡主放生大哭,甘大人闻讯只好强压着心中的酸楚,转身劝慰夫人“君山师父文武双全、医术精湛、品德高尚,锦儿和裕儿能拜他为师,是我们孩儿的幸运。这样的一个世外高人抚育我们的儿女,我们开心来不及呢,哪有比他们性命、前途重要的。将来他们悬壶济世,报国报民,也是一番大事业,我们也会心有所慰。再说,我们不是还有絮儿在身边吗?” 宣荣郡主听着夫君如是说,想着夫君心里的牵挂和担心不比她这个做母亲的少,眼下生死、前途未卜。还要反过来安慰她。便拥抱着夫君,彼此安慰着彼此。 甘柳絮,甘芙锦大哥,彼时10岁,性格沉稳。有其父亲甘大人的玉树临风、聪明好学。又有母亲的沉稳多思,柔韧不拔。相比甘芙锦二哥,柳絮老练成熟多了。到底是10岁的孩子,弟弟妹妹离家远赴蜀地避难,虽没有母亲的哭哭啼啼,心中亦是不好受,不舍得。纵使父母大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弟弟妹妹,心中亦是不舍。10岁了,也知道家逢大难,眼下没有什么比保住性命最重要的。 甘柳滔,甘夫锦二哥,彼时8岁。一听说要离开京城,别提多开心。恨不得立马插上翅膀飞到蜀地,开始他那自由自在、好远离父亲母亲大人天天盯着他学习、练功的生活。可能小的缘故,想不到那么深的伤感和离别。更多的是兴奋,如脱缰的野马。再说也不孤单,还有妹妹陪着。 甘芙锦,甘大人与宣荣郡主嫡女,彼时6岁。懵懵懂懂的,刚识字启蒙中。听从父母安排,要远离父母身边去往外地。对外地没有多少概念,只是舍不得母亲温暖的怀抱、舍不得离开母亲、舍不得父亲抱她的亲昵、温馨。小小年纪,也不知道家里怎么了,父亲愁容满面,母亲伤心哭泣。也许她觉得她和二哥离开家,父母亲就会变好。 甘大人夫妻俩恨不得把家里能带的人和物都给他们兄妹俩带上。以拳拳拳父母之心。哪知宸王府派人来说“君山师父说一切从简,勿在安排其他人上山。”甘大人和宣荣郡主听了此消息后,难免心疼。岳丈大人已说,亦是无可奈何。 第2章 驶离京城 六岁的甘芙锦跟着二哥甘柳滔告别了父母和大哥,在宸王府兵的护卫下,朝朝云山出发。一路上如诗如画的风景,吸引着两个稚嫩孩童的好奇心,冲淡了刚刚离开父母忧伤、惆怅的心。尤其是柳滔,一副闯荡江湖的兴奋。让这个才八岁的小少年如脱缰的野马,勇猛的向前冲。反而衬托出了芙锦的文静。芙锦常常看着哥哥那兴奋傻笑的模样,不由的心情也好起来了,那种朦胧的、未知的恐惧也按下了暂停。是啊,父母亲临出门都交代了常写信。以后想父亲母亲就写信,且跟着二哥游荡江湖吧。 经过二十多天的赶路,芙锦和柳滔及随行人员到达了朝云山,见到了君山师父。宸王副将与师父简单寒暄之后,师父安排人带甘芙锦、甘柳滔、亲兵们安顿下来。饱餐之后,他们带着芙锦、柳滔、亲兵们来到各自的房间。 君山师父是师从天重派陆理门下,武医兼修,悬壶济世。常年居住在朝云山,远离红尘的是是非非。除柳滔和芙锦外,还有一位大师兄和大师姐。大师兄是君山师父的孙子,母早逝,父常年在山下的墨水山庄经营医馆。今年不过9岁,名唤万林。大师姐则是师父在行走江湖时救下的一名孤儿。8岁,比柳滔大一个月,名唤芩霞。又有两名药工随侍师父沈伯和沈婶。朝云山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芙锦跟师姐芩霞住在一个房间,两个小姑娘彼此都怯怯的,不知道两人要怎么相处,很无措。好在小孩都有一种天生的自来熟。拘谨小半天之后,两人都放松自然些了。问了简单的名字、年龄之后,后面就是家里情况、个人喜好的聊起来了。“芙锦,你平时玩什么啊?” 芙锦开心的说着,“找家里姊妹玩毽子、捉小鸟、捉迷藏呢,好玩的挺多的。” “你呢?”芙锦问着 “上山找草药、养小鸟和救治一些受伤的小动物,有时候帮着沈伯沈婶烧火做饭,帮着师父熬药和每天雷打不动的练功。” 芙锦听着这些之前在家里都没有做过的事情,很是向往。忙说,“我也想做这些,师姐可以带着我吗?” 芩霞师姐说“嗯,以后啥事咱俩一起。” 两个男孩熟络起来很快,年龄相仿,一到一起住的房间,就聊起来了“你京城过来的?京城人多吗?好玩的多吗?”万林一下子问了好多,感觉京城稀奇无比。柳滔禁不住的翻了白眼,心想,这小子是多向往京城,还是羡慕在京城待过的?本公子我在京城哪个热闹的街没去过?哪个好吃的没吃过?一下子我能回答得完嘛?“京城好玩的太多了,繁华之地,富人商贩聚集之地,人当然多了。改明儿我爹来接我和妹妹,你跟着我们回京城,到时候让你见识见识京城。”柳滔说着,一脸的得意骄傲之色。“你还没有告诉我,这山上有哪些好玩的?” “山上好玩的也挺多的,之前就我跟芩霞师妹,她又小,好多玩的都不能带上她,后面我俩去玩。我告诉你哦,我在山上有很多秘密据点哦。” 属于孩子们的聊天方式打开了这扇友谊之门,四人彼此的熟络就此开始。童真、两小无猜、渴望童伴,在芙锦和柳滔的到来后,芩霞和万林的稍显冷清的生活丰富活跃起来了。 第二天黎明,芩霞就带着芙锦起床、洗漱。万林带着柳滔梳洗。之后四人来到君山师父的大厅。在宸王副将的见证下,正式行拜师礼。 君山师父,复姓轩辕,因感悟生命无常,荣华富贵过眼云烟。遂放下过往,在深山中立志苦修,参悟生命真谛。学医悬壶济世,学武强身健体。不问江湖事,不与朝廷来往。 小小年纪的芙锦,内心里想着自己师父是什么样子的?跟外公一样,垂垂老矣吗?鹤发童颜吗?还是仙风道骨,拒人千里之外呢?内心好奇心的驱使,认真打量着君山师父。 只见眼前是一位穿着白色袍子的修长俊美男士。不知道年龄,似乎比自己的父亲还要年轻,眼睛炯炯有神、国字脸、肤色白皙。声音却宏厚有力,中气十足”吾徒柳滔、芙锦今后你们就跟着万林、芩霞一起修炼我们天重派武学、扎根我师门下医学,勤修身心,治病救人。” 万林、芩霞、柳滔、芙锦齐声道“是。” 师父接着又说,“柳滔、芙锦你们以后就只是我们朝云山的徒儿,与京城相隔千里,切勿多思多想。” 二人齐声道“是。” 随后君山师父问了芙锦兄妹二人的启蒙情况,柳滔说“目前在学的是《诗经》、《论语》,家里也安排了武学师父每天进行拳脚的练习。” 芙锦接着道“家里安排我识字和画画。”君山点头赞许。简单的拜师礼之后,万林带着师弟师妹们退出来。宸王副将跟君山师父闭门聊天。不多久。副将及众护卫启程回京。 第3章 山中光阴 朝云山的生活简单而充实,芩霞带芙锦在山上认识草药,每天围着草药辨别,采挖,清洗,晒干。这种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每天拥抱着大自然,与山林相伴,像是芙锦快乐的源泉。连芩霞都很吃惊,京城的小姐,也能这么快就喜欢上挖草药?忙碌和学习,让芙锦思家的心情缓解不少。山上清新的空气,山洞里面的别有洞天,一湾深潭幽静的山水,这样的景色也只有娘亲的母家宸王府假山内才有,也是花费巨大才造出来的,而这里是大自然馈赠。药草每天都在挖,屋前门后随手就来的草药,山顶悬崖边各种奇珍异宝,对于在学医启蒙阶段的两孩子,那是两眼放光的金宝贝,喜不自胜、爱不释手。师父每天安排的武术,是在大师兄带领下,一同练功、一起切磋。芙锦和柳滔除了刚开始的拘谨之外。练功、学医都是不甘人后的,刻苦、勤奋,一点世家子弟的娇气和懒惰都没有。君山师父看到二人如此优秀,甚是喜爱。 万林大师兄识字是师父一点点启蒙的,芙锦他们三人识字和文化学习重担都落到万林身上,大师兄总是前面自己刚刚消化了的知识马上要告诉师弟师妹们。大师兄给师弟师妹们打下基础后,师父又在日常开了文化课,主要讲解医书和武功秘籍,文武医三修。师父的很多武术秘籍,医书大师兄也是边学边跟我们三个讲解,他自己万分的刻苦,柳滔在睡觉的时候,他已经起来练剑了,柳滔上树找鸟蛋的时候,他已经在看书了。师父常常罚柳滔的调皮,若得芙锦和芩霞轻嘲,他也一副全不在意的样子。我们要是大笑不已,柳滔就会装作很生气,会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给我们一颗石子砸我们,或者拿弹弓射我们。大师兄看到会及时相救,芙锦和芩霞也会还给柳滔一顿拳打脚踢。师父对此总是乐乐的笑笑,并不多加责备。 芩霞作为大师姐,性格沉稳、聪明好学。山上的生活清苦,有时还有些单调,物质上也并没有多丰富,一切都差不多是自给自足。这对于来自京城官宦人家的兄妹,刚开始的自理能力很差。芩霞就像大姐姐一样照顾帮助芙锦兄妹俩,如果说大师兄更多的是学习的榜样,那大师姐就是生活的榜样。 孩童的年纪,天真而浪漫。他们四人没有什么门第之观,没有因是京官儿女而自视甚高,也没有因是师父孙子而高人一等,更没有因为自己的家世而冷漠自闭。而是都在君山师父的带领下有序的进行着自己的生活和学医、练武。 柳滔是四个孩子中,最活泼好动的。一心想着成为武林大师,练武的积极性特别的高,一般都不用师兄师姐催促,自己就完成师父的武学动作,闲暇时就和师兄切磋,一起看武功秘籍而废寝忘食。武学天赋又高,也是他们中武功进步最快的。当然了,在医学上,尤其是草药、针灸这块与芩霞、芙锦而言相对弱一些。 芙锦的轻功与芩霞不相上下,加上师父平时的特殊照顾,内力是非常深厚的,剑术与芩霞持平,暗器与轻功一绝。就武术而言,他们四人也算武林高手,在他们四个人中,万林和柳滔武术更胜一筹。芙锦的武功能与芩霞持平。 转眼六年过去了,这六年中,他们四人都是有所成,也各有特色,万林武术差不多达到师父的八成功力,内力强大无比,医术造诣更是不亚于师父。芩霞轻功出神入化,师父的武功秘籍烂熟于心,一手手到病除的医术更是让师父惊喜连连。柳滔还是一如以往,对武术的痴迷不改。师父的传授的拳法、内力、剑术、暗器、领悟最快,融会贯通最快,有时候还会创造出新的招式,令师父欣慰不已,医术相对他们三人。逊色不少,医学造诣甩寻常大夫一大截。 芙锦的天赋大概都是在解毒用毒之上,一手漂亮梅花针能杀人,更能救人。能解世间难解之毒,能治世间难治之病。酷爱草药,跟芩霞师姐上山采药、制药是令她非常开心的事情。解各种奇毒是令她着迷的事情。采药制药时的专注,灵感也会在专注的时候迸发,似是一本百科医书在她的眼前晃动,把眼前的每棵药草的药性都告诉她。好似无字天书,出现在自己面前。此时此刻,芙锦的鼻子是异常的灵敏,药草的清香都进入她的鼻尖,然后一下子精神抖擞似的。这个时候,芙锦的外面似无一物,天地之间,这方寸之间,只有她和药草,然后她们又似是一物一样融于一体。 芙锦常想,这大概就是她能够解难毒制难毒的原因吧,与药草万物融为一体,这种自我的笃定、自信,并不仅仅是认识草药,而是一种参悟和领悟。那种从内心发出来的喜爱,那些草药是她身体的一部分,如果说柳滔是痴迷武学。那毫无疑问,芙锦就是痴迷医学。芙锦想,在自己喜欢的事情里如痴如醉,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他们四个人是全面发展,然后又各有所长,六年的时光,仿佛白光过膝,他们也从纯真少年,到了青春青年。六年里,师父逐渐把很多对外的事务过渡给了大师兄,柳滔则常跟着万林师兄处理这些事务。万林和柳滔还督促着两位师妹练武,日常的切磋没有停过。四个高手的过招,成了朝云山一道特色的风景。 六年来,那个从京城避祸而来的兄妹,已经完全适应并喜欢上了朝云山的生活。柳滔和芙锦后面一次也没有回京城,父母亲的书信从没有断过,他们的母亲宣荣郡主更是借着调理身体因由,曾来朝云山小住了三个月。 第4章 家人探访 那是芙锦10岁的时候,山上开遍了杜鹃花,满山满山的红。母亲来信说不日到山上。接到信后,兄妹俩开心坏了,好多年不曾回去,内心很想很想父母亲,父母亲的样子在自己脑海里都快要模糊了。要说对京城有多留恋倒也没有,山上的日子轻松,快乐,惬意。倒也想不起京城的繁华。朝云山才是兄妹俩有认知时候的家。对京城,那是对父母亲,大哥亲人般的思念、想念。 因宣荣郡主要来,兄妹俩连带着他们的师兄师姐都开心。大家在一起生活四年了,经年累月的山上没有人来过。对于京城来的师妹师弟的亲人,那是发自内心的欢迎。我们的父母亲也是师兄师姐的父母亲。芙锦想,这四年多没有见,母亲的相貌变化了没有,身体如何了。家里是不是特别操劳?母亲看到我,还能认出我吗?还记得自己以前的样子吗?二哥变化很大,个人长高那么多,母亲一定不认识二哥了,二哥现在是个快成年的大人了。 芙锦在想着跟母亲见面的种种,和母亲到来后的安排,力求面面俱到,若有想得不周到的,还得多问问二哥。一个月后,母亲宣荣郡主和大哥柳絮来到了朝云山。芙锦柳滔和万林师兄在山下迎接他们。一行十人,母亲带着她的贴身丫鬟绿珠,大哥及七个护卫轻装简从二十多天到达朝云山。 看到眼前韵容华贵的妇人,芙锦一下子扑了过去,母亲还是这么美丽、温柔、睿智。宣荣郡主看着朝自己扑过来的女儿,一把搂住了她。柳滔跟着抱着柳絮,四人又紧紧相拥在一起。亲人间多年未见的思念、心疼,母女两人都流着泪,摸着彼此的脸。无声的热烈的望着彼此。宣荣郡主一直搂着芙锦和柳滔,沉浸在这团圆的温情里。后柳滔向母亲及大哥介绍“母亲,这是我们大师兄万林,奉师父之命,特来迎接您和大哥。”母亲看向万林师兄,万林向母亲见礼,“小侄万林见过宣荣郡主、见过柳絮兄。”母亲看到万林“好一个玉树临风翩翩少年郎,举止得体、一表人才。实在难能可贵啊!” “快请起,君山师父太客气了,本郡主感谢君山师父照料犬子和小女之情。” 万林师兄随即说“郡主客气,请。” 在母亲与万林师兄寒暄的间隙,芙锦和柳滔对绿珠姑姑见礼。随行护卫则带着马和马车回到城里的客栈。宣荣郡主和芙锦他们步行上山,芙锦和二哥一路搀扶着母亲,大哥跟着万林师兄一路边走边聊。走走歇歇,在日落之前到了山上。 到了君山师父小院门口,只见师父、芩霞师姐、沈伯、沈婶都在门口迎接母亲,师父率先给母亲行礼 “拜见宣荣郡主” “快快请起,师父是化外人士,不必行这些虚礼。何况您教导我的儿女实在辛苦,我是铭记在心。”宣荣郡主真挚的说着, 君山师父说“柳滔与芙锦徒儿,勤奋聪颖,悟性颇高,郡主切莫客气了。” “想到滔儿和锦儿幼小之龄来到山上,是师父含辛茹苦教养大,并给予修身立足之本领,本郡主和夫君感激不尽。”宣荣郡主又和君山师父聊了自己父亲宸王的近况,并带来了宸王的问候信。大哥也上前与师父见礼。简单闲聊之后,母亲便在沈婶的安排引领下,到厢房休息。柳滔带着大哥到自己与万林师兄房间休息。 吃过晚饭,柳滔便拉着芙锦、母亲、大哥在院内小径上散步,一家人虽有四年分开,可在一起聊天时似有聊不完的话,母亲说 “我会在这边住二个月,你大哥会留在朝云山,等你外公那边安排妥善,就去吴将军麾下参军。”听母亲这样安排,芙锦和他二哥顿时开心不已。母亲和大哥能陪我们这么长时间真是太好了,以前所有的思念都在心里,现在家人都在身边。芙锦开心说 “太好了,母亲,正好我跟二哥给您调理调理身体,让您更年轻美丽,正好检验一下二哥在山上有没有偷懒。” “你为什么不说你有木有偷懒,就只说我偷懒。”柳滔笑说着,还用手准备敲打敲打芙锦一番。母亲和大哥赶忙护住芙锦 “锦儿乖巧玲珑,怎会偷懒。”母亲打趣着说。 “切,切,切,母亲和大哥偏心,太偏心了。” “好好说话,我又没有说话,还把我带上。”柳絮说着,敲打了柳滔头一下。柳滔看着大哥这段操作,一顿小白眼不停地翻着,偏心也不能偏成这样,非要把我刚才敲妹妹的头敲回来。心里面无限的叹息“甘柳絮,有你这样做大哥吗?母亲帮妹妹就算了,你好歹中立一下啊。” “中立是啥,锦儿不享受中立待遇。”柳滔听到这话气结。 芙锦说“好了,好了,小气鬼,谁让你挑起来的,怎么着,不服的话,跟大哥比试比试。” “比试就比试,正好拳头技痒。”柳滔说着。 “哼,口气不小。”柳絮冷哼着,一脚垫地,飞向离芙锦和母亲三丈远的地方,等着柳滔上招。 看着二个哥哥开始切磋拳脚了,芙锦便带着母亲坐在旁边的石凳上,看着他们二个过招。只见柳滔与柳絮已经过了30来个招式,都没有吃力的样子,柳滔更是得意的挑衅地看着柳絮,似乎在说 “小子,你只是比我大,打架还不见得你赢呢。”看着柳滔得意的嘴脸,柳絮也就不跟他客气了,一个内力上来,一个虚招幻出,便把柳滔踢倒在地。 “让你,你还得意起来了,骄兵蛋子一个。”柳絮收起招式,走向了妹妹和母亲。 柳滔是没有想到哥哥的武功有这么高,自己也算是武术有天赋的,在山上苦学这些年,跟大师兄万林武术上也是不相上下了,怎么到大哥这边,过不了几招,就败下来了。要么是爹爹给他找的师父太厉害了。要么是大哥武术天赋太过于优秀。不行,不能放过大哥,一定要大哥好好教教我。想到此,柳滔也开心跑到母亲边上。心里已经想好了,要找大哥学技了。 宣华郡主看着两个儿子的切磋,非常的欣慰。这些年兄弟二人不生活在一块,感情没有变。大儿子承担家族太多的责任和前途,一直都非常的刻苦用功,文武发展都不错。性格也是沉稳、懂事,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和使命,他一直是太子的伴读,身在朝廷内,无论是家族还是他自己,已经走上仕途政治这条路了。二儿子从小就是调皮捣蛋,聪明好动。倒是没有想到他对武学有这么大的兴趣,领悟得也非常不错,还能接住大儿子这么多招。江湖气派倒是有了,活着更自我一点。小儿子嘛,肩上承担的没有那么重,肆意潇洒一点也无妨。 芙锦笑着看向二哥“不是老说我打不过你嘛,现在打不过大哥了吧。” 柳絮随意说着“我打不过大哥不是很正常吗?大哥那是人吗?妥妥的一个武学大异类啊!”。话还没有说完,就受到一个刀一样的眼神,柳滔赶紧闭嘴。惹得芙锦和母亲忍不住哈哈大笑。 宣荣郡主对柳滔和芙锦说了父亲甘大人的近况,这四年来,甘大人度过了四年前大难,官复原职,后面官升了些。从工部尚书到户部尚书,也没有出大错,朝中虽然有些小波折。倒是没太大的责难。 芙锦遂问道“父亲这些年来身体怎么样?” “身体还不错,前年身体不适之后,配了懂药理的小厮跟着,他自己日常的晨起锻炼也没有间断过。” 宣华郡主聊着“这次来,一是为了看看你们兄妹二人,那么小就把你们送到这。别看你父亲不说,心里很想念你们,你父亲对你大哥严厉,只有你大哥时常陪伴在我们身边,哪有做父母的不想自己的儿女。他就是太爱你们了。。。。。”母亲一说到这里,忍不住又哭起来,抱着芙锦和柳滔。芙锦看到母亲哭泣着,心里也不好受,眼泪哗一下就流了下来了,无声的哭泣。两个哥哥也是深思沉默着,大家心里都不好受,都是深深的思念围绕着。亲情的爱,此刻缠绕在他们身边,也似是一道飘逸的彩带,飘向了京城父亲那边。 母亲平复了情绪后说“裕儿和锦儿也大了些,该随身有小厮和教习嬷嬷了,我这次来,就是想跟君山师父商量一下裕儿后面的安排,锦儿也要学习些琴琪书画,女工,女红这些了。” 柳滔和芙锦赶紧站起来施礼“听凭母亲和师父安排。” 宣荣郡主拉着一双儿女的手,笑着看向他们。心里很甜。她的三个儿女都长大了,健康伶俐、聪明好学。 四人又聊了些琐事,一直欢声笑语。转眼,月上枝头,深夜了。柳絮和柳滔送母亲和妹妹回房休息后便也回房了。芙锦到了母亲房间后,就不走了。母女俩窝在一起,笑嘻嘻说着话,芙锦跟母亲说“母亲,如果师父同意您这边派人上山的话,可不可以也教一下芩霞大师姐,从女儿来到这边。生活的一应照料都是芩霞师姐帮助我的。” 母亲笑着说“当然可以。”芙锦达成了自己心里的小心愿。不久就进入梦乡了。 经过芙锦和芩霞二人给宣荣郡主调理身体之后,郡主每天精气神都非常足,儿女都在身边,心情也非常好,笑口常开,一下子年轻不少。两个小姑娘在给她调理后,还研制了一款养颜丸,母亲吃过之后,肤色白里透红,容光焕发,似一下子年轻了十来岁。这让宣荣郡主太高兴了,也越发的喜欢芩霞了。 柳絮最近特别忙,时间也非常的紧凑,君山师父受母亲委托,传授一些招式和暗器给他。柳絮学的非常刻苦,每天都在勤学苦练。也会跟万林师兄,柳滔一起切磋。平时的话,就抱着书看,他看的书,种类很多,杂记、兵法、武功秘籍。基本上除了练功、吃饭,都泡在师父的藏书楼了。这点跟万林大师兄很像,性格都非常的沉稳,老成。对自己的要求和目标也非常明确,加上二人年纪只差一岁,大哥柳絮只比万林师兄大4个月。万林师兄也非常乐意跟大哥交流,时间不长,他们三人凡事同频,同吃同住同练武。 母亲住在山上,并没有因为山上简单的生活而不习惯或者挑剔,宸王也不允许子女这样骄纵,自然她自己的儿女也不存在骄纵。日常给丈夫写信,询问一下丈夫生活近况,京城状况。叙述着孩子们的情况、山上美景。也着重介绍了万林大师兄和芩霞大师姐。 宣荣郡主在给甘大人的信里面是这样说万林师兄的“貌若藩安,为人处事练达。内外兼修,武术造诣不差于絮儿,难得的一表人才。”可见宣荣郡主是非常欣赏大师兄的。 在说到大师姐“小姑娘乖巧懂事,医学造诣很深,勤奋刻苦,与锦儿心心相惜,情同姐妹。我们锦儿相比较而言活泼一点,泼辣一点,都是乖巧玲珑的好姑娘。” 母亲是真的很喜欢万林师兄和芩霞师姐,给父亲介绍两位的时候,也是满满的欣赏和提携之意。在未来甘大人安排芙锦兄妹三人的时候,也要带上万林和芩霞。在宣荣郡主心里,陪伴自己儿女四年的孩子,那就跟她自己孩子是一样的。再加上都优秀的不得了,伟大母性光辉也照到芩霞万林二人身上。 在与君山师父商议,并取得师父同意后,母亲写信给京城的父亲,着手安排嬷嬷、丫鬟、老师到山上。并认芩霞师姐为义女,芩霞姐姐随即改后换宣荣郡主“母亲。” 在与师父商议认芩霞师姐为义女的时候,母亲就说了“君山师父,我本不想多弄这一遭的,芩霞与锦儿、裕儿一同长大,那就是我的孩子,师兄弟就是兄弟姐妹。想着这孩子孤身一人,将来长大了,婚姻之事,我作为义母,也要尽份力,备一份嫁妆。”君山师父听母亲如是说,欣慰的点头答应。 第5章 相伴时光 父亲那边挑选送到朝云山是两位嬷嬷,两位丫鬟。教女红的秦嬷嬷、教琴棋书画的史嬷嬷。丫鬟杏莲、秀琪。宣荣郡主安排好她们之后,三个多月时间也飞快的过去了。在甘大人的催促下,启程回京。 秦嬷嬷和史嬷嬷日常轮流授课,秦嬷嬷、杏莲跟着芙锦,史嬷嬷、秀琪跟着芩霞。 君山师父在她们到来后,单独劈了一个院子给芙锦和芩霞,与万林师兄、柳滔不在一个院子里。吃饭也与他们分开了,偶尔师父叫芙锦、芩霞过去。我们便聚在一起吃饭。 秦嬷嬷温婉、善良、庄重。技艺精湛,耐心很足,有时我们太调皮些,嬷嬷会说教我们。其他的时候,更像母亲般的温暖。史嬷嬷性格活跃些,爱说爱笑、偏思考多些。日常时间看书消遣,是我们的先生,我们跟着她在琴棋书画中畅游。连柳滔和万林也经常过来向嬷嬷请教一二。杏莲和秀琪除了照应芙锦和芩霞日常生活外,武术和医学也在安排她们学习。 柳絮、柳滔兄弟俩时常过来看望芙锦,芙锦和芩霞也经常找他们切磋拳脚。芙锦一般找柳絮,选择找大哥打,是柳絮平时刻苦用功,武艺高超,能看出芙锦的短板。偶尔也会跟柳滔对练。他们俩芙锦都打不过。芩霞跟柳滔对练的比较多,也是打不过他。不过她们私下商议,二哥跟芩霞姐切磋的时候,趁着二哥不备的时候,放点痒药给他。起初芩霞姐不同意。芙锦说“我又打不过大哥,也没有胆给大哥下毒。二哥不一样,反正你打不过他,不能次次都被他打,总得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他自己也会解毒的。”。 那次柳滔一招都没有让芩霞姐,芩霞姐打急了眼了,就给他下了痒药,二个时辰后发作,回去之后,痒得不得了。气柳滔要过来打芩霞和芙锦,又被万林师兄、大哥打回去了。后面痒得实在受不了,自己配药去了。。。。。。 本来给他们下毒就不容易,他们又都深通医理。只有不断升级制毒方法,二哥他们才短时间发现不了。想要下次再下毒,难如登天,只能不断加强我们的制毒小技能。 有时候大哥跟万林师兄、或者二哥切磋对打的时候,我们也会在旁边吹笛、弹琴。师父偶尔也会过来,看他们对打,自己则在旁边品茗。这一段时间师父给柳絮传授了新的剑法,他练习的越发精进,进步很快。师父也会跟他、万林、柳滔他们一起修炼内功。秦嬷嬷时常说“君山师父最欣慰了,咱们那三个哥儿都是练武的好哥儿,都让师父一人碰到了,又得了二位如花似玉,医术精湛的姐们,毕生所学都有了传承。” 可能是自己跟妹妹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也可能是妹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还是最小的。柳絮格外珍惜跟妹妹同山学艺的时光,家里虽然对自己这个嫡长子有很多要求,柳絮也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多半时间都会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弟弟妹妹则是希望他们快乐些,不要严苛他们。对芙锦,那是有求必应,照顾得细腻而细致。 看着妹妹在武学上相比万林和滔儿差了些。柳絮便会叫妹妹出来,单独的教些剑法和招式,陪她练习,指导纠正招式。 这也是非常难得的兄妹相处时光,柳絮虽不严酷要求妹妹,却也保留着大哥的威严。教学的时候一丝不苟,芙锦自己也学的认真。大哥难得有几个月在自己身边,武艺又好,抽出时间教自己,机会难能可贵。练完之后,兄妹二人会沿着山径,散步聊天,感受大自然和时光的美好。 柳絮今年十四岁,父亲安排大哥上山待上半年,等吴将军那边安排好,就让其入伍,到军中去。父亲自己科举进仕,想让大哥从武,立志军中报国。这段时间也是难得的兄妹三人相聚,在亲人面前,大哥也很随性、感性。有时候也会在芙锦练武时,拿出竹笛伴奏。有时候芩霞也在,会加入进来,一起练武。有时候大哥二哥万林师兄他们也似在密谋什么,边练武边商谈。 时间转眼很快,柳絮准备启程到吴将军麾下。芙锦和芩霞在大哥快出发的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一些刀伤、剑伤的药材。还准备了些毒药粉,药丸等,整整半大箱子。两位嬷嬷更是给大哥准备了日常衣物。大哥说不用准备这些。“此去入伍,出生入死,尽量轻车简从。”嬷嬷们这减那减的,还是有3大包裹。二哥一直在旁边摇头, “你们这些人,还真以为大哥是去当公子哥啊,人家是杀敌报国的。”,芙锦嗔怪着二哥“军中自然比不上家里和山上,那多备些,总是有备无患,用不上,也可以给其他的士兵,衣服可以减些。药材一丁点都不能少,关键时刻能帮到大哥。一旦上战场,药材就是急需品了。” 听着芙锦说完,大家也就不再争执了。大哥昨晚与师父谈了半宿,今日向师父辞行之后,便出发了。万林师兄和二哥一路送大哥到官道上,大哥飞速上马急奔军营。 大哥入伍,芙锦舍不得。想到战场上的凶险,芙锦不禁替大哥担心。好不容易大哥来看自己,大家相聚半年,又各自在一方了。芩霞姐姐看出自己的担忧,劝着自己“放心好了,大哥武艺那么强,各方面都优秀,一定会平安的,一句话叫什么来着,吉人自有天相,他得空也会写信给我们的,我们把武术和医术学扎实了,以后说不定能帮到大哥呢。”芙锦听着,也感觉到自己太杞人忧天了。自己扎实学好本领,等待着和大哥再会。 柳絮离开后,大家都为大哥的凌云壮志钦佩不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嬉闹少了些,都在专注、勤奋的练习武术和医术,谁都没有松懈下来。似乎都想着有一天自己的所长能够帮到大哥,柳絮在去军营4个月后,来信说到他自己近况,信中说他到军营报到后从小卒开始的,此刻来信的时候是刚刚安顿好,每天训练也非常多。敌族经常在边境挑衅,也许不过多长时间,朝廷就会开战,到时候定会拼命杀敌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