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在洪武当国师》 第1章 大明,我来了 洪武三年,应天府。 陈久看着面前的摊子,心中是无限的感慨。 自己就是一个新时代的社畜而已,却不想来到了这个世界这个时代,实在是很悲惨的。 当年他还记得,差一点就饿死了,幸好有一家凤阳的道观收留,之前的记忆就很模糊,不清楚。 即使如此,在道观中生活了七年之后,道观也是困难,他只能独自出来云游。 通俗点,就是自己找事情,养活自己。 本来以为要死了,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在道观之中,只是超度念经,简述经文而已。 哪里有什么可以活命的本事,这不是让他自寻死路嘛? 可惜,世道如此,总不能赖着不走吧。 在他踏出道观大门之时,脑中就响起了迟到七年的声音,也就是外挂金手指来了。 超级国师系统,驾到。 但这不是最可恨的,最可恨的是明明给了一线希望,又给了一个绝望。 因为只有成为国师时,系统才会正式启动,现在不过是给了他一个试运行的机会罢了。 当然也不是全然没有一点点的好处,就给了一个生存大礼包。 新手嘛,就是这么简单。 在他认为不抱希望时,希望又来了。 天生神力、基础医术、基础卜算之术。 三项生存能力,这倒是让他振作起来了,应该可以求活了吧。 天生神力,依旧是没有表露分毫,还是瘦不拉几的样子,但力气却是可以随意拎起数百斤的东西,毫不费力。 基础医术和基础卜算之术就是顾名思义了,看病和看卦。 这两样倒是和道门有些关系,看来还是不用担心活下去了。 至于这辈子去当国师,简直玩笑,想来这一辈子可以衣食无忧地过去,算是很好了。 也是他一边研究着三项生存能力,一边朝着应天府而来。 自然是打听到了现在大明立国了,就在应天府,皇帝自然就是朱元璋,洪武年间。 “这个杀胚,要是真的做了国师,说不定就被杀了,还不如稳健一点,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吧,系统想要认可,这辈子就难了。” 回想这一段路程,陈久是心中无奈。 “小先生,你帮我看看,为什么腹痛如此?” 一个百姓一脸痛苦地走到他摊子前,急忙问诊。 为什么愿意来找他看病,其实也是他在这里几个月的成果。 医者仁心不说了,但看不好不要钱,这是很多人的心态了。 至于看卦嘛,人就更少了,毕竟卦灵不灵,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找他看卦的人,自然不多,也是明摆着,小年轻一个。 陈久急忙为他诊治。 “没事,就是闹虫子了,去吃点杀虫子的药就好了。” 这时代,蛔虫依旧是根深蒂固,因为喝生水的人大有人在,如何没有蛔虫出现呢? 病人一听,急忙感谢道“多谢,多谢。” 说着,病人就放下一文钱,然后就走了。 陈久看了一眼,就小心地收起来,他只要一文钱就够了,不贪图多,只要够用就好。 毕竟他身单力薄,何必去惹麻烦,不是嘛? “上位,你看现在城中百姓安详太平,实在是你的功劳啊。” “就是,这些百姓现在总算是可以过上安稳日子了。” 朱元璋听着,也是心中还是很开心的,这辈子就是希望自己的子民可以过上安康日子。 “咦,那边还有一个小道士,走,咱去看看。” 一旁的李善长和刘基刘伯温,那也是一脸的好奇。 竟然上位要去看看,他们自然不会阻止了。 朱元璋走到陈久的摊位前,就坐了下来,看着就说道“你会卜算?” 陈久看着,就点头道“一些小事可以,大的就不太会了。” 朱元璋一听,不由得哈哈一笑道“有趣,实话,不错,那算算现在的咱怎样?” 陈久粗略一观,却是眉头一皱,虽然不是很厉害,但基础还是会的,卜算之术,就有望气之法,虽然是基础,停留在气质这一块,但也是了不得。 “先生出身贫寒,现在是位居高位,铁血之气澎湃无比,眼神寒光,很快就会有一场杀戮到来,小道也就是感觉出这些,其他的就不知了,不过小心行事,也是正道。” 这一番话,落在朱元璋三人耳中,不由得心中一震。 其他的不说,但杀戮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眉头一皱,眼神锐光闪动道“小道士,咱怎么会有杀戮一事,不可能吧。” 陈久老实说道“欺上瞒下,让先生很不爽,必然会有一场杀戮,从先生的面相和气相看,应该是出自先生的府上才对。” 朱元璋一愣,欺上瞒下? 李善长和刘伯温骤然眼神紧缩,袍子中的双手都是忍不住一颤,心中可能不要说了。 陈久看着,就直接说道“先生,要是不信,不用给钱,小道也就是按照其中意思说的,当不当真,都看先生。” 朱元璋听着,不由得笑容收敛了不少,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陈久,随后拿出十个铜板放下了。 “好,咱相信你,小道士,你可要记住哦,不然咱可不是好欺负的。” 陈久直接点头道“那是,先生放心,小道也是实情说话,要是先生不满,可以砸了小道的摊子。” 朱元璋听着,就心中有些明白了,此人有些本事,卜算之上,看来有些造诣。 “那么就多谢了,咱就先回去了。” 陈久看着他们离开后,也是松了口气,这些达官贵人也真是的,被人欺骗,不是很正常,要不然谁给他们当值呀,以后这样的人,少遇上几个就好了。 自己还想过着安安稳稳地日子,提心吊胆地可不好。 收起十个铜板,今天就差不多了,先去吃顿饭,压压惊,以后小心一些就是了。 不过说谎,可不是卜算的要义,他也不屑于说谎。 陈久带着东西离开了摊位,朝着自己寄宿的客栈而去。 实在是买不住也租不起房子,只能寄宿在一间小破旧的客栈之中,赚点小钱养活自己而已,确实是不容易的。 谁能容易啊。 第2章 杨宪事发 “毛骧,替咱好好查查吧,顺便查一下这个小道士的来历,似乎有些不简单。” “是,陛下,臣马上就去查办。” 毛骧赶紧去查办了,可不敢大意,免得让陛下不爽,可不是自己的小事情,要掉脑袋的。 至于李善长和刘伯温嘛,自然是不敢多说一句了,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 是不是真的有不忠的人,很快就会知道。 朱元璋看着两人,若无其事着说道“咱也就是随便说说而已,你们就不要去乱传了。” “是,上位。” 两人可是明白人,自然是知道上位的意思了,警告得十分明显,要是泄露出去,他们的下场可不会很好。 现在是君臣有别,自然是要端正自己的态度。 朱元璋知道他们明白自己的意思,那就是最好不过。 其实最大的疑惑就是这个小道士了,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虽说看相有个别能耐的,就好比刘伯温,就是如此,一想到这里,他就看向刘伯温。 “伯温呀,你说这个小道士如何?” 刘伯温一听,不由得沉思起来,好一会儿才摇头道“上位,臣看不透,一开始不觉得什么,似乎平平无奇,再看之时,却是雾里看花,难以看透。” 李善长却是笑着说道“我说刘伯温,你也不要抬着别人嘛,没有意思的。” 刘伯温此刻苦笑道“非是我愿意这么说,而是确实是有这种感觉,似是而非之感,很强烈,所以我也不清楚到底是怎么样的人。” 李善长听着,很无语,这话,真的是真的假的? 朱元璋摆手道“如此一说,倒是确实是有几分能耐的,就是不知道谁会欺上瞒下呢?” 李善长和刘伯温也是疑惑,按理说现在大明可以说才开始不久,就有人这么做了嘛? 似乎也等得不长,毛骧回来了,带着一卷卷宗而来。 “参见陛下。” “如何?” 毛骧看着,却是欲言又止,不知道该怎么说,唯有将手中的卷宗递上。 朱元璋看着,也是好奇着接过,刚打开没多久,神色就变了。 第4章 这就有房有票了 这天午时,陈久还在摆摊,等着生意上门,就看到熟人来了。 没错,就是朱元璋带着毛骧来了。 此刻的朱元璋是心中感慨,一脸笑容着坐了下来。 陈久看着虽然觉得奇怪,但对于客人,自然还要有对待上帝一般的态度。 “先生,你这是?” “咱是来感谢你的,这是给你的报酬。” 说着,毛骧就拿出一个锦盒放在陈久面前。 陈久看着,眼中带着疑惑了,这是闹的哪一出呀,看着对方示意的眼神,他就拿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张房契,还有几张宝钞。 “这...” 他是吓了一跳,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就是看了一次相,也不用这么丰厚的回报吧。 朱元璋看着他的样子,心中好笑,随后就说道“咱知道你生活不易,何况咱可是有身份的人,帮咱解决这么大的事情,不好好地感谢一些,那是不行的。” 陈久听着,指了指盒子,一脸为难道“可是,这也太贵重了,小道...” 朱元璋摆手道“不算什么,收下就是了,对了,咱还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一问,不知可不行呀?” 陈久看着对方不在意的样子,就知道这礼是要收下的,直接应道“先生请说。” 朱元璋听着,就盯着他说道“咱想要问问,你最大的理想是什么?” 陈久一愣,就开玩笑着说道“自然是当国师了,小道的最大梦想,就是当国师,哎,那是做梦而已。” 朱元璋一愣,没想到这小子志气不错呀,竟然想要当国师。 不过转眼一想,他是道观出来的人,自然熟读与道家有点的典籍,似乎做国师也可以呀。 反正又没规定必须限定什么,国师不过是虚职而已。 “这样呀,咱知道了,对了,这房子都安排好了,你住进去就好了,有什么需要可以和他说,他会安排的。” 说完,朱元璋就直接走了。 毛骧看着,急忙一挥手,留下两个仆从后,就跟着走了。 陈久看不懂了,这什么情况? 送房子似乎还不够,还要送人做仆从,这人真是奇怪,难道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可是又不像呀,脑中一片的浆糊,有些想不清楚了。 或许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那么复杂,别人比他都清楚,实在是无言。 “公子,不如先回去看看,客栈的东西,我们已经让人去安排了。” 陈久是真的不知该说什么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安排住入了新的房子,还真的不小的。 三进三出的房子,以前是想都没想过,现在竟然有了。 此刻朱元璋一脸笑容着回到了皇宫,看着他一脸傻乐的样子,不由得可爱起来了。 怎么说也是三哥的子嗣,一定要关照的,至于国师嘛? 想了想,他就到了马皇后那里商量一下。 “哦,咱们侄儿想要做国师?” 马皇后再次确认了一下,也是在惊讶后,变得理应如此。 朱元璋点点头“确实如此,虽然这小子异想天开,不过谁让他是咱侄儿呢,不能让他失望呀,妹子,你说是吧。” 马皇后点点头道“这倒是,国师虽然有不少的更变,但对于宗教上的价值,也就是高人,他似乎有些年轻,这个是硬伤。” 朱元璋才不在意呢“咱说起来,也有这一面的支持,何况道家也有很多的分支,既然他想要做国师,就让他做好了,一个小小的天心观,作为正统,多好呀。” 马皇后听后,不由得白了他一眼,不就是出自凤阳嘛,自然要向着自家人了。 “随你吧,反正虚职的话,倒也是没有关系,但重八呀,一旦这个职位下去,朝中那些人会怎么想,可就不知道了,我也怕这孩子受不受得了他们的诱惑。” 朱元璋听着,也是不由的点头,十分的认可道“妹子,你说不错,就拿这个杨宪说吧,能力有的,但就是有了权力之后,就变了,让咱好生的失望,先让他享受一下吧,要是不行,就让他回天心观去,就是了。” 总的来说,不会杀的,顶多就让他闭门思过。 马皇后听后,也是点点头,这是好事。 “也罢,且看他的行动再说,但让他上朝的话,怕是很快就会知道你的身份。” 朱元璋摆手道“身份迟早会清楚的,晚知道不如早知道,怎么说也是咱的侄儿,不能不照顾着,至于上朝的事情,他想要上就上,不想就随意好了。” 马皇后一愣,就点点头“也对,但重八呀,他现在是出家人,那他这一脉可要娶妻生子嘛,不然不就断了香火。” 朱元璋听着就是一拍大腿,急忙喊道“毛骧,快速查查,他是道家哪一脉的,能不能娶妻生子?” 毛骧没有退下,就接着回答道“陛下,公子一脉属于正一派,是可以娶妻生子的。” 朱元璋听着,讶异道“你都查清楚了。” 毛骧狠狠点头道“是,陛下,天心观就是属于正一派,没错的。” 朱元璋和马皇后听后,不由得松口气,只要可以娶妻生子就好,这样就能延续,两家血脉了,何尝不是一桩好事。 “嗯,好,那就好,非常好,咱马上下旨。” 他是二话不说,直接下旨。 毛骧看着,不说话,就这么等着。 “对了,毛骧,你将这卷宗也带过去,他自然就知道了,咱也想要看看他的为人如何。” “是,陛下。” 毛骧不敢多说,这是皇家的事情,他可不敢多说一句的,免得让陛下不悦了,这可不是臣子该做的事情。 看着毛骧走后,朱元璋和马皇后是放心了,一个亲人找到了,真心的不容易。 那个时代中走过来的人,更加珍惜亲人的安危,现在也算是好了,一切都有了安顿。 “妹子,要是他有能力,咱还想要让他好好地出力,你说好不好?” “好,自然是好的,都是朱家人,能不向着自家人嘛。” “还是妹子看得深,咱有妹子在,实在是很放心。” “你呀。” 第5章 认亲 成为国师 系统激活 当天晚上,毛骧再次来到陈久的新住处,脸色恭敬无比。 陈久一脸茫然地从卷宗上抬起来,木然着说道“也就是说,我是皇帝三哥的儿子?” “是的,公子,只不过因为公子过继到了陛下母族,就无法继承你父亲的爵位了。” 毛骧解释了一下。 对于爵不爵位的无所谓,但他知道,朱元璋对于亲族很不错的,很重视亲族,只要不是十恶不赦,大多不会有事,顶多就是幽禁而已。 这一下好了,相信衣食住行都不会差,一下子放平了自己,哪里还有什么忧愁可言。 看着公子似乎放下了什么,一副放松的样子,毛骧就将圣旨拿了出来。 “陛下旨意,封公子为大明国师。” 陈久还未反应过来,系统先跳出来了。 “恭喜宿主成为大明国师,本系统正式认主,认主成功。” 他是没得言说,这样的感觉,好像有些不妙呀,但又不知该怎么想法,不过现在都既成事实了,还能怎么样? “这就成为国师?” 离谱,真是离谱他妈的离谱开门了。 曾经遥不可及,现在垂手可得,不,已经身在其位,转变太快了。 “国师,国师。” 听到毛骧的声音,陈久才反应过来“真的?” 毛骧急忙递交了圣旨道“国师,是真的,真的不能再真了。” 陈久才真正地明白过来,一切都是真的,自己成为国师。 即使虚名,也是可以了,系统激活了,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其他的倒也是不在乎了。 “多谢,有劳毛大人走一趟了。” 毛骧可不敢接着一礼,急忙让开道“国师大人客气,小的就先告退了。” 陈久看着,就点头道“好,毛大人慢走。” 看着毛骧走后,陈久看了看手中的卷宗和圣旨,仿佛是活在梦里一般。 之前十八年,似乎白过了,不过也不算吧,总之日子有盼头了,活着有爽利的味道了。 他是高兴地睡下了。 但这个消息,确实平静的应天府,瞬间就沸腾起来了。 “什么,你说的是真的?” “是,老爷,确实是真的,陛下封了国师,是一个之前街头的小道士。” 李善长听后,不由得一愣,随后才问道“为何?” 下人急忙说道“听说是陛下的侄儿。” 李善长一愣,竟然是陛下的侄儿,相信这不是乱想的,必然是早已查实过了,这一点他心中清楚,上位是怎么样的人,太清楚了。 显然已经派人查过了,上一次的事情,何尝不是其中的意图。 “原来如此,看来有些意外吧,不过咱们就不要去掺和了,不过礼品不能少。” “是,老爷,我马上就去办。” 看着自家仆人去准备了,李善长也是压下心中惊讶,不过想想也是,否则就不是上位了。 其他的大臣都是心中清楚,二话不说纷纷送礼。 陈久第二天一早上,就知道了这件事,那是不二话,直接收下送礼,是光明正大的收,有什么不可思议的,这是传统礼节了。 相信他那位皇帝叔叔,也不会介意的。 其实朱元璋早就知道了,他麾下的人可不是吃素的。 知道他侄子让人光明正大地收,还登记造册,显然是不虚那一套。 “你看这小子是一大福利上门了,现在开心坏了。” “可不,应该可以好好过日子了。” 马皇后也是知道他过去过得很艰苦的,倒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们却不知,陈久这么做的原因为啥。 自然是为了功德值。 没错,超级国师系统激活之后,想要更多的好处,或者能力,就需要功德值兑换。 当然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以获得系统奖励。 至于功德值怎么来,陈久已经有想法了。 “老爷,已经全部登记好了。” 陈久就马上问道“一共折换成银两多少?” 管家就赶紧算了一下说道“老爷,折合成为银两,统计下来不下于一万两。” 陈久一愣,这么多呀,好家伙,真的是好家伙。 “这么多钱,那么现在现银有多少?” 管家一看就说道“老爷,是六千两白银。” 陈久点点头,随后就说道“按照现在的米价,可以购买多少的粮食?” 管家马上就算起来“老爷,可以购买一万两千石米。” 陈久就继续说道“拿去买,顺便将这些古玩字画都折算成银子,都购买粮食。” 管家虽然不知道,但还是去做了。 陈久虽然对于历史不是很精通,但对于明朝是什么时候,还是知道的,那是小冰河时代呀,年年天灾不说,灾民更多得数不胜数,即使在盛世都是如此,岂能不准备起来。 如此一来,说不定可以得到不少的功德值。 看着系统商城,他也是垂涎欲滴。 “罢了,现在一点功德都没有,还是白瞎眼,诱惑人呀,算了,一步步来,急不得。” 很快应天府中的各个粮铺中的米粮都被他收购了。 不断地增加购入的粮食。 只剩下府中的开支外,全数都换成了粮食,储备起来了。 这事朱元璋也是也听说过了,反而是心中有点共鸣,感伤起来。 显然以为是他饿怕了,全部换成了粮食,多几年都没有关系。 “哎,这侄儿...” 朱元璋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心中也是理解的,更是明白他的心思。 饿怕了的人,更相信粮食在手,而不是银子,因为银子解不了饿。 一度让他再次陷入思忆之中,那段经历,让他是苦不堪言,不过总算是过去了。 他也没有让人去管,反正钱货两清的事情,又不犯法,管什么管。 反正米粮多了,不算什么,可以保存一些年头的。 “苦了侄儿,苦了天下的子民。” 朱元璋心中感慨,连他侄儿都这么想,何况是那些吃不上饭的人,一个个都是他的子民。 一时间有些神不守舍,就算是马皇后来了,都没发现。 “重八,你又怎么了?” “没事,就是咱那侄儿饿怕了,将银子都换成了米粮了,咱内心苦呀。” 第6章 提炼精盐 马皇后听着,也是明白了,又陷入思忆之中。 “好了,现在都过去了,他买了,就买了嘛,米粮又不会马上坏掉,相信等一段时间,就能适应下来了,不用担心。” 朱元璋也是点点头“也是,希望吧。” 这种心理的矛盾,也是没办法,总不能什么都不在意吧。 现在只能先让他适应一下,免得心中有顾虑。 不管别人怎么想,陈久就这么做了,他知道功德是需要做的踏实,而不是幸灾乐祸。 何况现在处于这个时代下,也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对于朝堂之上的倾轧,他不感兴趣,也是他不愿意上朝的原因,反正自己不需要,那就不去了,还是做一些实事的好。 “老爷,已经全部买好了,一共买了两万一千石大米,都是新米。” 陈久点点头“好,都要安放好,可不要受潮发霉。” 管家急忙说道“老爷放心吧,都安排好了,绝不会受潮发霉的。” 陈久相信他们会做好的,倒也是不在意。 对了,自己一个小道士,住在这里,似乎也不太好,想着什么时候建造一座道观就好了。 但又想到钱粮,一下子没头绪,还是再等等看看吧。 直到他看到下人们用的盐巴问题,才想起这个时代的盐,都是用粗盐的,其中不少有害的物质,运用海盐的话,就是运输成本过大,这也是盐价居高不下的原因。 想着,他眼珠子一转,就让下人们准备一些粗盐,随后他开始提炼精盐。 经过几次木炭法过滤之后,呈现出来的盐巴,变得雪白无比,绝对是上好的精盐。 正想着怎么卖盐之时,朱元璋来了。 “咱的好侄儿,你在做什么?” 陈久就赶紧说道“陛下...” 他还没有问说,朱元璋就打断道“没有人的时候,就喊咱叔叔就好了。” 陈久心中还是很激动的,应声道“叔叔,侄儿在提炼盐巴,这是侄儿在观看炼丹时,无意中注意到的东西,此刻用粗盐或者盐矿提炼出来的盐巴,就是这种精盐。” 朱元璋顺着他的手指向外看去,就是看到雪白的一片盐巴,就上前忍不住沾了一点尝了一下,果然是盐巴,而且非常的不错。 朱元璋眼神一亮,就说道“咱的好侄儿,你可是帮了咱的大忙了,不愧为咱的国师,名副其实,这个本事不错,不错。” 他真的是太高兴了,作为皇帝,很清楚盐巴的重要性,没有人可以不吃盐,一旦不吃盐,就会让人变得无力感,甚至还会大脖子病,所以不能少了盐。 但盐价的高涨,一时间无法平息的,实在是运输太过耗损巨大,要是当地可以直接制盐,自然是可以成本急剧下降,百姓可以吃得上廉价的精盐。 这可是大功德之事。 陈久看着,就老实说道“叔叔,侄儿毕竟是道士,想要自己修建一个道观,就需要钱,所以想要筹钱,就想到这个办法。” 朱元璋听后,也是点头,这倒是对的,道士确实是应该居住在道观之中,而他想要自己筹钱做买卖,也是让他高看一眼,没有直接找自己,或者用自己身份去做事,实属难得。 自己找钱,自己找人,自己建造道观,心思很正。 “侄儿,你的想法不错,让咱很是安心,只不过想要用盐赚钱,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不如这样,你将这办法卖给咱,咱每年给你分成怎么样?” 陈久听后,直接就点头道“好,就按照叔叔的办,相信叔叔不会让侄儿吃亏的。” 朱元璋一听,那是乐得笑出来了,这个小滑头,也是现在等着自己开口分成的份额呢。 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俗话说得好,亲兄弟都要明算账了,何况叔侄之间不是吗? 他沉吟一声“这样,就每年给你全国总收益三成利润怎么可好?” 陈久心道大气呀,他也是没有讨价还价,直接应声下来“就按照叔叔的意思,侄儿放心得很,有了第一笔钱,侄儿就想要开始建造侄儿的道观。” 朱元璋听后,就笑哈哈道“好,你志气不错。” 很快陈久将提炼精盐的办法一说,也是写下来了,还亲自操作了一遍。 这过程,也让朱元璋啧啧称奇,没想到还有如此简单却没人知道的方法。 果然是有些炼丹过程的,也是他自己心中这么想。 知道再次提炼出精盐时,朱元璋是更加开心了。 “毛骧,马上去召集各大臣,准备上朝。” “是,陛下。” 毛骧心中早就惊愕无比了,国师还真不愧为国师呀,陛下的侄儿,还真的不是一般人。 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说国库可以充盈多少的份额,但至少绝对是之前的数倍。 “侄儿,那咱就先回去了,有需要尽管进宫找咱,记住了。” “叔叔,侄儿记下了。” 朱元璋一脸轻松且带着自己提炼出来的一包精盐,那是乐呵呵的离开了。 陈久也是松口气,这一下建造道观的经费有了,多好。 接下来就是要选址,需要一个大大的地盘,绝不能小家子气,毕竟一年总数三成利润,那是多么巨大的财富,地方小了,可不是自己想要的。 于是他马上派人去查看,前提是没有人居住的,最好的荒山荒地之类的。 管家马上就让人去查查,自然那是不敢怠慢。 当然让朝廷出资建造道观,也是合情合理,毕竟他现在是国师嘛,可他又不想劳民伤财,自食其力岂不是更好。 他更喜欢这种模式,而不是不劳而获,那不是可以心安的。 现在就可以等一等了,没有钱,什么都做不了,不是吗? 脑中,他是想着未来的道观样子,心中是非常的高兴和期待,不时地闪现出笑容,也是可以理解。 说不定自己可以建造出一座规模宏大的道观群,就像是皇宫一样,那才是华丽的标准。 不,自己想太多了,需要这么多做什么,简单朴实就够了。 思维不断地碰撞着,想法也多起来。 第7章 为了份额 互不相让 皇宫大殿之上,朱元璋是一脸兴奋着拿着手中的布包。 众臣一个个都是不知所以,一脸的茫然之色。 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回事? “诸位爱卿,咱今天非常的高兴,咱的国师可算是名副其实了,你们知道这是什么?” 听到朱元璋的话,众人都是下意识地向着丹药一面去想。 其实很正常,道门炼丹自古有之,不算是什么稀奇大事。 稀奇的是,他竟然可以炼丹了? 朱元璋看着他们都神色古怪的样子,他就猜到了,二话不说,直接让内侍拿下去,让他们看看,尝尝。 这一下是吓坏了众臣,还以为是什么丹药。 直到徐达第一个看到后,直接沾了一点尝起来,毫不犹豫的作风,更是让朱元璋满意。 其他的大臣都是一惊一乍的,显然是比不上徐达了。 徐达尝过之后,眼神就是一亮,这... 朱元璋看着就说道“来,都尝尝,免得说咱小家子气。” 徐达就不再多说了。 其他大臣看到他品尝了,也没有问题,就一个个品尝起来,才知道是什么,可是这.. 朱元璋将众人的眼光都是看在眼里,也是名义在心中,确实是感慨。 “咱之前不知道,所以很多封赏有误,所有盐矿都将收回,当然补偿也是有的,每年可以获得该盐矿的一成利润,相信也是足够补偿了,诸位爱卿,你们说呢?” 现在皇帝都自己说做错了,他们这些臣子能有什么办法。 自然是归还朝廷了,否则岂不是跟老朱作对,找死。 “陛下英明,应该如此。” 徐达和李善长等人率先应声,即使不舍,也是不能不应声下来。 朱元璋是非常高兴,如此一来,就是顺势将盐矿都掌控在朝廷手中。 “对了,咱和国师说好了,国师可以分得全国盐巴三层的利润,诸位爱卿,有什么意见?” 一个个大臣你看我我看你,一开始就说了,这事,他们或许会觉得无理取闹,可是现在都提炼出来了,还能说什么? “陛下,三成是不是太多了?” 对,不少大臣就集中在份额上,三成的话,是不是太多了? 朱元璋摆手道“要不是国师献上此法,压根什么钱都没有,何况有了此法,以后内陆就不需要太遥远的运输了,可以就地取材,在咱大明,盐矿极多,数之不尽,还怕没钱。” 听到朱元璋这么一说,众人心中这么一算,确实可以省下很大一笔钱,还能得到巨大的财力,可以说相当不错了。 “接下来七成中,咱占四成,剩下的三成入国库。” 这话一说完,马上就有户部尚书杨思义站出来反对了。 “陛下,这钱应该是归国库所有,当然陛下引得如此宝术,也有功绩,得一成足矣。” 此话一出,一个个大臣都是十分赞同,似乎应该的,给一成都赚了的意思。 顿时让朱元璋不干了,眼红了“这是咱侄儿的功劳,咱这个当叔叔的,可是皇帝,咱说四成就四成。” 杨思义毫不客气着说道“陛下,这天下都是你的,国库也是你的,为什么要分得那么清呢,难道陛下今后要修建皇宫,自己出钱?” 朱元璋顿时被膈应了,那是又气又急,但也是大臣以理据争,不影响大局。 他这个做皇帝,也不能太独断专行了吧。 “那就三成,不能少了。” “陛下,臣也不能为了天下百姓让陛下为难,两成,不少了,陛下,真的不少了。” 这时候,很多大臣都是纷纷赞成。 朱元璋是气的,竟然只支持两成的份额,实在气人。 可是现在一个个大臣都是分毫不让了,还站在了大明百姓的角度上,他能怎么办? 不由得心中郁闷了,这些个家伙,就是见不得让自己赚钱。 被众臣压到了两成,少了两成的结果,让他真的很不开心。 可最后只能无奈地答应了,毕竟自己的把柄被拿捏着。 自己想要修建皇宫乃至扩建,都是已经有想法了,不想迁都了,自然那要建一个大大的皇宫,不然岂不是小家子气。 但建造皇宫所需的钱财甚多,光靠他自己一人的内库,怕是远远不够的。 最后无奈的败下来了,只能认栽。 于是朝廷国库获得其中五成利润收益。 至于国师方面,已经没有人再去说了,毕竟皇帝都是金口玉言,加上叔侄关系,朝中哪一位大臣敢乱说的,再说这个办法,可是国师提供的,不然不要说赚钱了,不贴钱就不错了。 所以诸多大臣也认了。 很快,工部就开始派人到各自开始提炼精盐,开采盐矿。 显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同时可以稳定各地的盐价,还能增加各自百姓的收入。 开盐矿自然那是需要工人的,朝廷出钱,招募工人开矿和提炼精盐。 采取的措施,就是陈久提供的流水线做法。 一个工人只负责一个工序,这样不仅仅是速度快,而且还能让属于他们的工序熟练起来,不断地提升提炼产量,对于整个大明的推动力,还是很不错的。 雷厉风行,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也是自然可以看到的精神。 “重八,那就不要再吃味了,两成也不错了,相信未来会赚不少钱的。” “妹子,这群人,你不知道,一听到钱,就是跟着疯了似的,寸步不让。” “重八呀,让给他们了,也是朝廷,国库丰厚了,你的想法也可以实现了,你不是一直想要北征嘛,有钱了,才能做得到嘛?” 马皇后的安慰,这话也是起到了作用,让他不由得点头道“确实是,确实是需要钱,罢了,两成就两成吧,咱们也不再去多想了。” 马皇后听着,才是安心下来,这才对嘛,免得出岔子,那就不好了。 “重八,看来你侄子似乎真的学到了不少本事,可以学以致用,天资不错呀。” 朱元璋一听,那是自得起来“那是,咱老朱的种,自然是不一样的,在哪一面都是值得称赞,相信他会是一位好国师的。” 第8章 道观建造前的准备工作 陈久现在是衣食无忧,开始为建造道观的事情忙碌起来了。 “老爷,你看那边怎么样,无人居住,正好在城外三里之地,依山傍水,建造道观最为合适。” 在管家的带路下,他就看到最新选址的地点。 他望气之法一看,确实是钟灵秀气之地,不错的地方。 “可以是可以,但这个距离,需要的人力物力可不低呀。” 他自然看出一二,也是可以看得明白,自然那是无可否认,好地方。 管家点头道“是呀,这里虽然好,但想要修建道观的话,就需要不少的人力物力。” 要是之前,陈久还是头疼的,但现在不头疼了,因为他马上就可以有钱了。 “不管这些,先让人在附近制作窑炉,制作砖瓦。” “是,老爷,小的知道了,马上让人办理。” “对了,府上的钱还够吗?” “够了,先制作窑炉不需要太多钱,不过后续的话...” 陈久点点头“先让人做起来吧。” 管家也不再多说,急忙让人去处理,自然是尽快地处理好。 “对了,让人先修路,记得要坚固牢固的,可不要乱了手脚。” “是,老爷。” 陈久看着这个地方,也是喜欢上了,反正就是钱,相信不用太久的。 对于国师选址完成,就要开始开工的消息,也是让不少人惊讶。 “听说了吧,当朝国师,已经选定了道观位置,要开工了。” “你现在才知道呀,已经开始招工了。” “什么,不会吧,赶紧地说说工钱怎么样?” “按天数的话,那是一天结是二十文钱,要是按月结,就是八百文。” “不会,这么多?” “是的,确实是这么多,而且已经贴出来了,但只需要力气大的,干劲足的,偷懒耍滑的一个不要,发现一个清理一个。” 众人听后,都是纷纷点头,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需要很多人做事,自然是不能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可以,咱们去报名吧,我还是有个把力气的。” 很快国师府外就排起了长队,一个个都想要做工,这工钱可是很厚道的。 管家看到后,急忙喊道“诸位,现在只需要一百名工人,等到正式开工后,才需要更多工人,日清月结都可以,自己报上就好,当然也可以留下姓名,等到需要时,会上门通知。” 众人才知道,现在才需要一百名工人,但即使如此,也是想要挤进去。 这一幕,也被来这里的朱元璋看到了。 “这是怎么回事呀?” “陛下,是国师准备建造道观,选址已经确定下来了,在衙门登记确认,属于无主之地,所以开始准备开建,现在估计准备着瓦砖等东西,需要建造窑炉吧。” 朱元璋听后,才是明白了,这倒是不错。 他对于亲族一向是厚待,自然知道其中的用意了。 “工钱怎么样?” “陛下,工钱有两种选择,日结是一天二十文,月结是一月八百文。” 朱元璋听后,就说道“还算是公道,也不吃亏。” 这一点,朱元璋还是知道的,都有活干,还有不错的工钱拿,自然是好事。 管家此刻看到了皇帝几人了,急忙让人看护着,自己带人接着他们进入国师府。 “叔叔。” “侄儿,你在设计道观?” 此刻看到陈久在房中设计道观,那是典型传统道观,只不过就是大了不少。 陈久直接点头道“是的,虽然传统一些,但也是符合侄儿道人的身份,就是大了一点。” 朱元璋对此不在意了“大一点好,大气,你可是咱大明国师,自然要有大气澎湃的效果,不错,不错。” 看着,连他都是点头不已,很是大气。 陈久看着听着,心中就是放心下来了,他可是听说了,之前自家叔叔吃亏了,只拿到了两成的利润收益,心中肯定是不舒服的。 “叔叔,你看,这是什么?” 心中一思,随后走入房间,将东西拿了出来。 朱元璋一看,不由得惊住了,这是什么? “这是上好的琉璃,看得这么清晰嘛?” 陈久也不反驳,直接说道“叔叔,这琉璃如何?” 朱元璋直接伸出大拇指,自然是好货色了。 陈久再问“叔叔,你认为这样的琉璃,可以卖出多少的价钱?” 朱元璋听后,摸了摸下巴就说道“一千两。” 说着,他就看向毛骧说道“毛爱卿,你说多少?” 毛骧看着,就咽了咽口水道“陛下,国师,光是此物,不会少于万两。” 朱元璋一愣,重新问了一遍“真的假的?” 毛骧急忙点头道“陛下,确实是真的,这么稀罕的物件,不要说是这个数的,要是有人争抢的话,翻上几番都可能。” 朱元璋才知道这东西,竟然如此珍贵,实在是难得呀。 陈久听后,就放下手中的镜子,就笑呵呵着说道“叔叔,这边请。” 朱元璋就走入另一个房间之中,顿时目瞪口呆了。 “这这这...” 只见这里有十面一人高的镜子,都是非常清晰,实属难得。 就算是毛骧看到后,也是惊呆了。 “陈久侄儿,这是?” 陈久听着,就笑着说道“叔叔,不用惊讶,这也是其中一份,这一次因为时间短,做工好还是有些欠缺的,不然的话,就更完美一些,暂时用用还是可以的。” 听听这话,像是人话嘛,让朱元璋是一脸的无语,这可是琉璃呀。 “咳咳,侄儿,这些东西?” 陈久有些为难情,但还是咬牙说道“就是希望叔叔帮忙卖了,现在道观开工需要不少钱,小侄与那些达官贵人不熟,对了,这个是给婶婶的。” 朱元璋看向送礼的那一份,不由得连连点头,装饰得很不错,上前比画一下这才满意着说道“好,咱可是沾光了,这是侄儿放心,咱给你办妥了。” 连忙让毛骧带人运出去,需要万分小心,一旦碎了,那是至少白银十万两。 这是他们心中的数,哪一个敢冒大不韪的。 尤其是送给马皇后的那件,更是珍贵了。 第9章 赚百万两白银 陈久看着他们走了,心中是乐呵呵的,相信很快就有钱了。 事实上和他想得差不多。 马皇后看到这礼物时,都是惊呆了,这么大的琉璃宝镜,实在是难得,太清晰,太清晰。 “妹子,怎样,不错吧。” 朱元璋一脸高兴且得意着说道。 马皇后看着,就笑着说道“高兴,真是不错,这小子有本事,重八,那你可要为他办好,人家的道观开工,没钱,那就不好了。” 朱元璋听着,那是心中甜蜜蜜着,直接拍胸说道“妹子你就放心吧,咱自然要全部办好的,你就放心吧。” 马皇后也不管他,看着这个大宝镜,那是乐在其中。 很快翌日早朝之上,诸位大臣就发现了不对劲了。 “这是什么,好大的琉璃宝镜,这么大呀。” “可不,你们看,多清晰呀,好威风,好威武。” 一个个都是争相着去观看,似乎有些场面不受控制了。 对于这些达官贵人而言,钱财是身外之物,但面子不能没有,尤其是这样的好东西。 直到朱元璋来了,才勉强稳定了局面,没有再闹出什么笑话来。 朱元璋看着也不在意,开口就说道“诸位爱卿,这是国师专门炼制出来的琉璃宝镜,就希望咱可以为他卖一个好价钱,作为道观的开工钱,诸位爱卿,有需要可以早朝后再议。” 众臣听后,马上精神一振,原来如此,看来国师确实是有本事的人,想想也是,这么好的琉璃宝镜,其实一般人可以炼制出来的,做梦的吧。 这天的早朝事宜,结束格外地快,而且毫无停滞的意思。 很快早朝结束后,众人都看向那十面琉璃宝镜。 朱元璋也不废话“数量就这么十块,下一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了,所以想要的话,现在可以出价,咱为他监督就是。” 诸臣听后,就看向十面琉璃宝镜,一个个都是价值连城,但只有十个,意味着最多十人可以拥有。 “陛下,臣虽然家产不丰,但这样宝物愿意倾家荡产,臣出五万两。” “陛下,臣也愿意,八万两。” 一个个大臣为了宝物都疯了。 朱元璋看着,不由得长见识了,原来他们有这么多钱呀,好家伙,真的是好家伙。 这时候的老朱也没有多说,毕竟他也知道这样的宝镜,价值斐然,这一点已经先入为主。 很快这十面镜子卖出去了,共计一百二十八万两白银。 仅仅十面琉璃宝镜而已,就有如此之多了。 这还是只有十面而已,要是多的话,说不定就更多了。 不过这也是他异想天开,压根就是不太可能的。 这一笔钱,确实是很多,足够他开工建造道观了。 虽然老朱羡慕,但没有去截留一分钱,全数送到了陈久府上。 陈久看着这么多钱,就吩咐下去,开始全面开工,应该是足够了。 管家自然那是不用多说了,还有多的嘛,自然不需要。 “对了,管家,顺便再拿出三十万两来购置米粮,一定要快。” “是,老爷。” 虽然不知道老爷为什么对于米粮会这么情有独钟,但老爷的吩咐,自然要办好的。 不久之后,再次购进了六十万八千石米粮,全数都是放好,可以说非常的丰厚。 这一下是不用担心粮食不够用了。 可以说这一次总计达到六十三万石粮食,足够很多人吃喝之用,所以是让陈久彻底安心了,看了看天象,今年怕是更加寒冷。 卜算之术确实是厉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空气中的温度变化,也是十分地清楚。 “现在才十月不到,温度就比往年要低,看来今年的温度将更低了。” 一旦温度低了,很多意外都会发生,粮食减产之类的,更是常见,更可怕的是绝收,那才是要命的事。 随着进入小冰河时代,这种事情怕是会常发生,洪水旱涝等等,也会不断地发生。 “希望我的预测出错,这样就是放着也没有关系。” 反正都要吃的,不会缺少了用途。 这个消息,也是让朱元璋摇头不已,这小子依旧是喜欢储存粮食,算了,随他去吧。 正当他这么想的时候,毛骧一脸紧张地进来了。 “怎么了?” “陛下,不好了,湖南突发大水,淹没田地无数,很多地方绝收了。” “什么?” 朱元璋顿时头晕目眩,一屁股就坐到了椅子上,有些晃神。 “陛下,陛下,你没事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道“咱没事,现在灾情如何?” 毛骧不由得咽了咽口水道“陛下,灾情已经无法控制,河堤不断地决口,水势凶猛无比,不少百姓流离失所,更有不少人都逃荒出来了。” “其中涌现应天府的,不下于二十万人。” 朱元璋听着,更是头疼,同时怒火直冒道“河堤是不是出现问题了,都是豆腐渣工程?” 毛骧这一次倒是没有赞同“陛下,河堤都是很稳固的,大问题没有,只因为暴雨连连,才导致这一次的大洪水,冲击力太大,加上按照传统修建,以往是没问题,但这次不够了。” 言下之意,就是指工程是合格的,但攻击力超出了河堤的承受范围,就自然防不住了。 朱元璋听后,更是苦涩,暗道自己的子民怎么这么苦,太苦了,真的是太苦了。 “让地方先赈灾,稳定民情,朝廷调拨二十万两白银送去。” “是,陛下。” 毛骧自然不敢多言,领了旨意,急忙去找户部,让他们去安排。 “哎,这么多的灾民,天灾啊人祸,可恨。” 朱元璋很恼怒,为什么他这么努力了,还是有这么多灾情,而且这两年很是频繁。 这与他没有多少关系,只因为天灾是无法避开了,他并不知道现在即将进入小冰河时代,即使才一个开头而已,也是非常不同寻常的。 后期越来越危险。 这些都是很多年后的事情了,光是现在就让朱元璋很无奈,终究是人力有限。 其次就是财力也是有限的,以往拿不出那么多钱出来修缮水利。 第10章 感同身受 以工代赈 应天府外,陈久看着正在建造的窑炉,他是很期待。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毕竟再怎么说,建造道观,也是需要时间的,没有这么容易。 同时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暂时还是别想了,慢慢来吧。 他心中感慨,今生才有这么大的想法,当然也是需要建造相当现代的建筑才行,各种设施也要够先进,是现在的工艺可以做到的,这才是他想要的结果。 这样一来,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幸好现在的大明朝廷,工艺能人不少,加上他还是国师借用一些,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工部早已知道此事,自然是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谁敢不答应? 皇帝的侄子,就是这么有能耐,他们能比得上嘛? 陈久想着再次感慨一下,好不容易积攒的几点功德值,都被他兑换成了玻璃镜子,也就是别人说的琉璃宝镜,至少这个时代下,那是无法研制出这么明亮清澈的玻璃。 最奇怪的是,系统商城中的东西,和他的国师身份不符呀。 什么火药技术,什么船只建造技术,还有道路施工方案,以及各种材料的混合技术,这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玩笑。 唯一一个有价值的,就是道家符箓基础篇一份。 但需要的功德值,需要上百点,之前自己才积攒了几点,根本无法兑换。 看来系统这几个月在应天府看病治疗的功德也算上了,不然还真的找不到那几点功德是怎么来的。 头疼,真的是头疼不已。 其实他不知道,国师有不少身份的,不单单是宗教信仰上的地位,更有治理国家一面的身份在,只不过不同职责就有不同的时段地位和职能。 当然每一个时代都是不一样的,想要一样,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最高位还是皇帝统辖。 摇了摇头,他默默地走下山头,已经查看过了,这里没问题,接下来就是可以建造道观。 “老爷,前方有难民出现。” “难民?” 陈久一听,不由得就回想起之前自身颠沛流离的日子,确实是令人唏嘘,难民的日子更加不好过。 “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里可是皇城脚下,怎么会有难民?” 管家急忙派人去查看,很久就得到了消息。 “老爷,湖南发大水,无数田地被淹没,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现在有大批的难民涌向皇城来了。” 陈久听后,才知道原因。 天灾无情,水火更是难以控制,现在洪水涌入,破坏力更是惊人,相信无法否认其中的危险,这一点还是可以看得出来。 “现在大概有多少人到应天府了?” “老爷,大概不下于十数万人。” 陈久点点头,随后看向应天府大门那一边说道“去看看,官府有没有开始安排?” “是,老爷。” 管家急忙带人去查看。 陈久就默默地看着难民的悲惨情形,确实是很悲剧。 这一场悲哀,从不是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的,再怎么防备,该来的,依旧会来,只能是全力防备而已,最后看天意吧。 河道加固,非常的传统,还有就是各自的钱粮不足,难以施工,也是一个方面。 大明百废待兴,钱财上有所缺失,本就是情有可原,只不过天灾无情之下,再怎么样,在难民眼中,都是绝望,看不到希望。 苦难,无论是在盛世还是乱世,最大的灾祸,还是天灾,人祸就是加剧了天灾的影响力。 “希望,可以安然地度过吧,又会有多少人死在这一场天灾之下。” 即使他有系统,一样无能为力。 毕竟他就是平常的小道士而已,可不是通天之能的道士,不一样的。 “老爷,虽然官府已经在做准备了,不过数量不够。” 管家急跑过来为他解答。 陈久就直接说道“正好招一些人,修路吧,一天三顿饭,早上一碗粥,中午和晚上各自一顿大米饭,对了,肉食加一些,就算是放一些汤在米饭中也可以。” 管家听后,急忙说道“老爷,可这需要不少钱?” 陈久摆手,面色同情着说道“我也是过来人,知道其中的苦难,道观不急,救命先行。” 管家听后,知道自家老爷的意思了,急忙去准备起来。 很快在修建道观的山下,开始招人修路。 “什么,真的假的?” “自然是真的,是当朝国师亲自下令,要修建一条平坦大道,接着来还能参与道观修建,一天可以三顿饭,早晚一碗粥,中午晚上各自一顿大米饭,听说还有肉。” 说着,不少人是流口水了,随后一股脑儿冲向山下的招募点。 不管是谁,身体强壮者自然优先,有家庭的更是优先。 这两个暌别办法下去,让不少偷奸耍滑之辈是没有办法得手了。 加上这里可是国师的地盘,当朝皇帝的侄子,皇亲国戚,谁敢捣乱的。 于是招募得还算顺利,随后就开始建造平坦大道。 同时陈久也看到了功德值在提升,虽说不快,但也是让他很高兴了,至少有希望就好。 这一准备,此刻也是可以拿出来用了。 朱元璋一边头疼,一边让人加快救治措施,一定要安顿好难民,不能饿死一个人。 但显然是强人所难,只不过皇帝下旨了,作为臣子,自然只能是照办了。 随后不久得知,国师主动参与赈灾,不过国师的方法是不错的,一边让人做工,一边让人吃饭吃肉,如此就让大部分青壮平静下来了,有家人的,还能得到补助。 即使吃不饱,但绝对是饿不死的。 处理越多,自然得到的补助就越多,这样一家有几个壮年的家,那是日子好过不少。 当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是不少的,毕竟逃难,自己都顾不上,哪里顾得上别人。 千里迢迢而来,一路之上悲剧绝不少,可以逃到这里的,也是很有毅力了。 朱元璋知道后,也是格外地高兴,他能主动参与救济难民,心中还是很开心的。 不愧是老朱家的种,一点都不吝啬,为国为民。 第11章 没对比就没伤害 “陛下,国师如此之法,确实是不错,臣等建议可以学习一番。” “哦,不知爱卿怎么说,咱也想要听一听?” “陛下,应天府的城墙多年未修缮了,正好趁此机会,修缮一下城墙,难民们也能安稳地过日子,不会争吵,更不会闹事,至于那些个偷奸耍滑的,就不用理会。” 听到大臣的建议,朱元璋直接点头道“可以,那就这么办,但一定要确保百姓们吃饱,这样才有力气做事,明白吗?” “是,陛下。” 诸位大臣听后,急忙应声,知道陛下允许,自然是可以开始做事了。 很快整个应天府开始学习国师的办法,以工代赈。 不仅仅是稳定了民情,又可以借着这个机会,修缮城墙,这可是好事呀。 至于米粮是足够了。 那些个米粮商人不是不想抬价,而是之前卖的太多了,自己一方抬不起这样的价。 何况皇帝亲自下旨,他们哪里敢,顶多就是不运进粮食而已。 暗中做作,明面上这么做,绝对是死路一条。 民不与官斗,自古以来的事实。 何况现在的大明,可是兵锋犀利,皇帝更是马上皇帝,他们一旦敢这么做,就是走黄泉。 陈久不在意,他有足够的粮食,所以才会这么放心地去救济。 即使后来来了更多的灾民,一样被他化解,米粮即使用上很多,都没有关系。 一天用上一千石,也能用上六百多天的时间,那是两年呀,完全不需要的,只要坚持几个月就可以了。 所以他不在意,不断地收下难民,可以说他救下的难民,都比朝廷官方的多。 即使如此,也是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没有任何的曲折。 灾民们的心绪稳定下来了,一个个都按照着国师的吩咐,划分各自区域。 卫生有专门的公厕,集中处理。 帐篷都是新的,一家人的,一个大的帐篷,要是只有一个人的,几人凑凑就可以了,当然男女分区的。 确保有序进行。 同时还安排了大夫郎中巡视,任何一个有发病的人,都要第一时间诊断,不能拖延。 更是强调,喝水,只能喝烧开的水,绝对不能直接喝河水,这是禁令。 最后营地中,每天要洒一些石灰粉,消毒。 这些个措施,让官方的人,都是听都没听说过,实在是不可思议。 这一天,朱元璋就亲自到了城外巡视,这里都是他的子民呀。 一开始看着朝廷的安顿还算可以,至少有吃的有住的,即使乱一些,也是正常。 可是一到陈久安排和督促的营地时,不由得愣了。 整个营地,井然有序,帐篷更是划分得非常清楚,一点都没有乱糟糟的样子。 而且空气中的味道都毫无臭味,地面上很是整洁干净,排队领饭,亦是安静无声。 看这短短时间就如此安排,不由得让他惊讶。 好奇之下,他也是到了排队后头,想要亲眼看看他的饭食如何。 等轮到他时,就知道为什么这么安静? 米饭,一大碗,纯纯的大米饭。 这还不算是全部,还能浇上一勺子肉汤在米饭上,然后各自一碟菜还有一个肉丸子。 更让朱元璋是大开眼界。 后来才知道,肉丸子只有中午有,分量也不小,加上一勺子肉汤,可以说让灾民们很是安心,至少以前的他们都吃不到肉。 朱元璋看着,又看了看其他百姓狼吞虎咽的样子,他也是跟着吃起来。 吃得香,吃得落泪。 因为比起官方的好多了。 朝廷有什么,就是一碗碗米粥,顶多就是浓一点,可是和大米饭相比,差得太远,更不要说还有肉丸子,更有肉汤。 但他心中知道,这一顿下来可要不少钱的。 “这小子不错,不错。” 对于自己的侄儿,他是更加满意了,做事低调,也不告诉自己,也不向自己要功劳的人呀,一般的亲族做了这事,还不大书特书,为自己请功来着。 可他不,就是这么默默地做着,要是天下的人都这样,大明何愁不兴旺呀。 毛骧等人看着,都是默默地不语,反正知道有人要倒霉了。 毕竟一个朝廷和一个国师对比而已,差得也是太大了。 不说其他,光是这饭食上的对比,就了不得。 再看井然有序的营地,和朝廷乱糟糟的营地,更是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如此强烈,岂能不为那些人祈祷了。 不是他们做得不好,而是有人做得比他们更好,这就是理由。 对于皇帝来说,这就够了。 果不其然,那些大臣听到皇帝去了城外的难民营时,一个个都是面色如同死了爹娘一般。 可以说明天的早朝上,一定会更加严厉了。 “咦,叔叔,你怎么来了?” 陈久此刻来这里巡查,就是确保灾民们住好吃好,才能更好地干活。 朱元璋听后,就伸手示意了自己手中的碗说道“这一天下来,需要不少钱财吧。” 陈久看着,就明白了,伸手接过后,就说道“道观不急,救命最急,何况也不是一点都不做事,等到这路修建好了,上山就更方便了,以后修建道观就更容易不少。” 朱元璋听着,感慨一声“你呀你,做了这么大的事,也不说一声,让咱这个当叔叔很难相信呀,现在是不得不相信。” 陈久就笑了笑道“叔叔,这些并不值得彰显,我是出家之人,道门就讲究救世济民,本身就是宗旨,我让他们以工代赈,也是没办法,只能让道门担待一些了。” 朱元璋听后,就无奈一笑道“你还是你,一样是这么善良。” 说到这里,他就看到很多人在烧水,就问道“为何一定要烧水,才能喝水?” 陈久听后,就说道“叔叔,这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有相生相克之原理,水生万物,自然其中有很多益处,同样也是有不少的害处,吾等都是凡人,害处多了,累积成病。” “唯有以火克之,才能安心,或许减少了益处,但同样减少了害处,才能活得更好。” 朱元璋听着,不由得赞叹。 第12章 朱元璋赞赏不已 “说得好,原来还是咱孤陋寡闻了。” 朱元璋也是赞同的,实在是太相信自家侄儿的话了,毕竟到现在为止,出现病患的并不多,有了也有大夫郎中救治,并无性命之忧。 可看到朝廷一方,一个个不说太好吧,但面色苍白,手扶腹部,无疑是痛苦的征兆。 加上连大夫都没有,让他是很气恼。 堂堂朝廷,还不如国师的救济良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咦,那这些石灰粉是?” 陈久就继续解释着“叔叔,石灰粉有灼烧的能力,在大地上洒落一些,可以消毒之用,要知道这里是难民营,同时日常做工,难免出现交叉感染,有了这是石灰粉,就能最大限度地杀伤这些毒素,确保营地的安稳。” 朱元璋好奇道“这还有什么依据嘛?” 陈久顿时严肃起来“叔叔,你是从战场上走过来的人,应该知道一旦受伤,那想要恢复,可不是容易的,大多战士不是死在战场,而是死在伤兵营中。” 朱元璋听后,那时脸色也是凝重起来,这一点他十分的清楚,直接点头赞同。 陈久依旧严肃道“叔叔,这就是空气中的气味杀伤力,还有人体唾液的传播效果,都是需要注意的,卫生是一个伤兵营还是难民营极大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处理好这个问题,才能解决其他的问题,否则历史悲剧不会消失的。” 朱元璋听着,原来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在其中。 “卫生如此重要?” 陈久狠狠点头道“叔叔,你看我将公厕统一安排,就是防止脏污四处散播,到时候更加难以治理,生病者甚至无法救治,因为这种环境下,还会复发的。” 朱元璋听着,心中沉重起来了,以往都没有重视的一点,竟然是最为致命的一点。 难怪了他会看得这么重,甚至需要有人专门监督,让他们养成这个习惯。 “好,你做得很好,叔叔在这一点上,不如你呀。” 陈久急忙说道“叔叔,您一心为了大事上,有所不为,也是正常的,再说了这些本就应该是早已察觉的事,只不过很多人是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才马虎了。” 朱元璋听着,心中很是高兴了,但同时对那些马虎的人,更是痛恨。 “说得好,你继续做你认为对的,咱十分的支持,对了,上月的买盐利润已经到了,之后咱会让人送到你的府上。” 陈久顿时大喜道“多谢叔叔。” 朱元璋不在意着摆手,看向这些难民道“咱有你这样的一个侄子,咱是心中高兴啊,咱老朱家就没有一个是孬种的,好好做事,救助咱的子民。” 陈久郑重其事道“叔叔,你就放心吧,我会做好的。” 朱元璋对他现在是很放心了,就带人先回去了。 顺便看了一下朝廷一方的营地,就看到了那些官员,一个个颤抖着样子,不由得冷哼一声,很直接地离开了。 “好了,这下上位生气了,想想也是,一表堂堂朝廷,竟然输给了国师自家的招工和安排,真的是有多大对比就有多大伤害。” 刘伯温这话,就是最大的讽刺。 李善长看着,也是一脸的难看,脸色铁青,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这就是让你们办得事,愚蠢。” 说完后,他就气冲冲地走了。 等到他一走,自然是没有人留下了,顶多就是刘伯温留下看向陈久的营地。 可真的是叹为观止。 实在是没想到,国师竟然会有如此本事,将这一事,安排得如此井然有序,实在是了不得,也是令人惊讶。 “走吧。” 不管如何,现在的朝堂,那是已经是不同了,自然是不能大意。 国师虽然是虚职,但此刻做事都是做得实在,而且碾压了朝廷的能力,这是多么大的功绩,救活了多少人。 逃到应天府的数十万人,其中大半都是在国师的营地下活下来。 这就是实打实的功绩。 尽管是以工代赈,但效果却是出奇地好,加上各种准备,尤其是吃食卫生上的重点投入,让他的效果,是无限放大。 整洁干净,吃饱穿暖,干活有干劲,还有什么不能对比的。 这就是他的功绩。 活人无数,自己要是他们,一旦一回去,一定会大肆宣传的,国师之名将会名副其实。 如此一来,怕是朝堂都要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这些自己想想而已,做不到任何的阻碍,也不敢去做,因为他知道,这年轻的国师可不是一般的能人。 别忘了,他还是皇亲国戚。 光是这一点,就是不可动摇的基石,他们是无法将他彻底打败的。 现在不要说彻底了,能不能过得明儿的早朝都是不知道呢,这些人呀,实在是无话可说。 刘伯温心中太清楚了,心中压力也是很重,非常地明白。 大明或许会有一个新的不同之处了,后果会如何,还真的不知道。 这些事情,他并不在意了,还是想想自己的事为主吧。 陈久不在意,这些人在眼中,都是插标卖首之辈,血脉不同了,地位自然不一样了。 才不管他们怎么想,他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了。 “老爷,地面上的路已经差不多了,上山的路很快就要动工了。” “嗯,很好,但要让人注意点,切记,不能急躁,上山的路,艰难,不要乱来,尤其是搬运杂物上,一定要谨慎,重的,多跑几趟,不要紧。” “是,老爷,小的知道了。” 管家知道自家老爷爱护百姓,不愧为大明国师,这一份心胸,就不是什么人都能得到的。 相信这一点上,更是值得拥有。 陈久也是感慨生活不易,他现在有点能力了,自然可以做一做心中该做的事情。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现在还做不到兼济天下,那么从眼下慢慢地开始,一步步来,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 他心中牢记着,同时不想有任何的麻烦事,省得出现诸多的意外,也是可以了解的部分,倒也是不用太多的无知来掩饰。 第13章 朱元璋独自生气 道家基础符箓篇 翌日,皇宫金銮殿上,早朝到来。 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看着诸多大臣,脸色却是很不好看,显露无遗,就是有种要杀人的感觉。 这种气氛下的诸臣,一个个都是胆战心惊。 “你们现在可以说说了,为什么连照抄照搬都做不好,这么多日子过去了,国师的营地这么好,朝廷的营地,竟然这般差,你们还有脸说,已经安排妥当了。” 越说,朱元璋是越来气,一群人,竟然抵不过人家一个人。 底下的众臣都是一脸的无奈,谁让国师考虑得如此之多,而且财力如此丰厚呢? 事后,他们也是知道了,原来国师将打算建造道观的钱拿出来了。 这是让他们很无奈的事实。 这么多的财力,可比朝廷丰厚多了,但他们敢说吗? 不敢,一个个都是不敢的。 只能说国师心胸宽广,不为一己之私呀,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这么多难民救下了,同时也不耽搁工程,即使无法建造好道观,但属于国师的名望,那是少不了了,毕竟一己之力救下了几十万人,这是何等功业。 看看陈久系统上的功德值就知道了。 现在都已经打破三位数了,达到四位数了。 不管其中是不是有问题,但知道绝不简单。 多少人可以做到,多少人可以坚持,都是一个无法考证的对比。 “你们一个个身为朝廷重臣,现在连一个小年轻都比不上了,人家还是虚职的,你们自己扪心自问,为什么会败得这么惨。” 朱元璋是恼火不已,对于自家是骄傲的,对于这些下属是气急败坏了。 一个个都是让他不省心。 这些大臣是有口无心,实在是事实放在那里,他们怎么狡辩,怎么去狡辩呀。 沉默是唯一的办法。 “哼,找不到办法,咱让你们去照抄照搬总会吧,难道过了这么多天,都学不会吗?” 沉默,还是一阵沉默。 朱元璋是更加气恼了,实在是坐不下去了,直接冷着脸,离开了金銮殿。 留下的诸多大臣,那是一个个苦涩不已。 有一点说的不错,想不到,难道不能抄作业吗? 这一点都做不到,怎么样皇帝安心。 朱元璋是气得去自己御书房了,想着就是来气,气死他了。 一群愚蠢无能的家伙。 这时候马皇后来了,看着他气恼的样子,那是赶紧相劝,不想自己的气疾发作,顿时咳嗽不已,根本停不下来,脸色更是苍白。 吓得朱元璋赶紧反向安慰了,同时让太医过来。 “妹子,是咱的错,不要急,一定好的。” “重八,我没事,就是有些急喘了,咳咳...” “妹子,你别说话,休息,休息一下。” 朱元璋此刻不敢大气说话了,同时急呀,太医怎么还没来。 太医疾跑而来,差一点喘不过气来,急忙给皇后看病,却是眉头紧锁,只能先抚平一下皇后的气喘为上。 急忙开方子抓药,煎煮。 不多时,马皇后喝下汤药后,才轻松一些,但还是一脸让朱元璋心痛的样子。 此刻毛骧就上前说道“陛下,你忘了,国师也会医术,要不让他来看看。” 朱元璋一听,有道理,急忙让毛骧过去请人,现在暂时不要紧了。 毛骧领命之后,急忙出了皇宫。 此刻的陈久正一脸高兴地兑换了基础符箓篇,这是道家入门符箓的手段。 也是正一派的典范。 “宿主获得道家基础符箓篇,是否学习融合?” 陈久听后,还有这样的好事,急忙应声“是,学习并融合。” 随着手中的基础符箓篇一闪,化作玄光融入他的眉心识海之中。 顿时如同开天辟地一般,开辟了识海天地。 意识融合之下,自动知道怎么去学习和使用,同时自动诞生了法力。 没错,随着学习融合道家基础符箓篇后,法力自然诞生,流转于体内百骸,让他的体质更进一步,天生神力,更是惊人无比的提升。 “不可思议,这就是法力,难道真的可以走上长生之路。” 陈久睁开双眼之时,不由得内心激动地,长生,自古无数人追求,无论是帝皇还是百姓,都想要,可是多少人获得了? 眼下,他才入门而已,但也是了不得了,基础符箓篇中,有不少的符箓可以使用。 现在能够用的就不多,需要日后强大了才能用。 比如祛病符、求雨符、祈晴符等等都有,但受到法力的影响,能够做到的,并不多。 简单来说吧,法力不足,使用范围不大,效果可能不明显。 这一点是很明确的。 陈久如何不知道,不过系统商场中,并无其他的灵丹妙药可以提升法力的,现在有的都是与民生科技有关的东西,这算是什么? 他是一脸的头大,只能是默默的等待。 果然看到系统商城的空格处,就出现一个时间更新倒计时。 只要时间到了,就会更新,和上一次一样,希望这一次可以更新出自己需要的东西。 大概是一天的时间,不由得松了口气。 “也好,一天而已,应该是问题不大了,希望刷出自己需要的东西。” 但他知道,只会在基础符箓篇的空位置上查出来,其他的地方,不可能的。 之前买了玻璃,刷新出来的还是玻璃,或者其他的一些民生科技上的东西。 这让他是很无奈,这还是一个国师系统吗? 还超级国师系统呢,整个民生科技系统才对,总觉得是不是整错了名字。 可惜,系统就是不给任何回应,整个是沉默的,压根不知道的情况,真的是无奈。 这样的结果,又能怎么样,什么都很可惜,真不知道这系统到底怎么整的。 头疼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还不如多看看吧,免得自己无知。 “算了,还是先研究一下基础符箓篇吧,这样也算是真正的道门入门了。” 可以说之前都是不入流的小道士而已,学习了这些基础符箓篇才算是有望成为真正的道家高人,基础打开了,且打好了,那么一切都不算什么,期待长生之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