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再嫁小狼狗》 第1章 新婚第一天 天刚破晓,屋里就传来了窸窸窣窣穿衣的声音。 今天是苏研新婚的第二天,小夫妻要去老宅敬茶。 何安听到动静睁开眼,就隐约看到正在往身上套衣服的妻子。 想到昨夜的新婚夜,脸颊一红,立即转身坐起。 “要起了?” 苏研也有点尴尬,毕竟她现在名义上是有一段婚姻,但那是她没穿越的时候原主经历的。 想当初刚穿越来就发现原主已经成婚两年,夫家还金玉在外败絮其中的时候,她不是不崩溃的。 毕竟在现代连男生的手都还没拉过,结果一穿越就要面临恶婆婆,绿茶表妹,刻薄小姑以及自私薄情丈夫的地狱模式。 这下好了,还没尝过恋爱的甜呢,要先体会生活的苦了。 特别这还不是一般的苦,那真是深陷泥潭,看不到一点希望的那种。 饶是苏研一个现代人自有手段,心理承受能力也强大。 但也被那一家恶心的够呛,好在现在一切都过去了。 苏研三两下穿好衣服,从床里面出来穿好鞋,“起吧,今天要去给祖父祖母和公婆敬茶,得早点过去。” 穿是穿不回去了,那就好好过日子吧。 两人都不是拖沓的人,你打水洗脸我梳头打扮。 不一会儿就收拾妥当,然后披着凌晨的微光出门了。 他们现在住在一条老街,这里大部分的房子都是前坊后居的格局。 街坊邻居基本都开着个小店维持生计,有些小店甚至都开了几十年了。 房子和街道,都很有年代的气息。 这时候天还早,那些做早食的却已经早早起来忙活,但路上还是冷清。 苏研两辈子第一次结婚,本在想路上见了街坊邻居会尴尬。 出来看到街上没人也松了一口气,就安心跟在何安旁边往前走。 他们家与老宅在一条街上,不过他们家在街西头,何家老宅在街东头。 说起来苏研绝对算的上是高嫁,而且还是以二嫁之身高嫁。 这时候大家都是聚族而居,何氏宗族在县里也小有名气。 族里虽没出过什么正儿八经的官儿,但是这么多年在县里经营,族里不说家家都有钱,起码是温饱都不成问题的。 甚至有几家经营的生意,在府城都小有名气。 何祖父这一脉在族里虽说不上数一数二,但也是排的着的,住的也是三进的大房子。 这年头虽讲究什么父母在不分家,但是何家子嗣兴旺,何祖父又素有决断,早早给三个儿子分了家,自己单独居住在老宅里。 哪个儿孙想回来住了就回来住一段,平时大家也是各过各的。 何祖父当年给三个儿子分家的时候,族里还派人来劝过。 三个儿子也不算多,三进的房子怎么也住得下的,怎么就要早早分家呢? 但何祖父谁的话也没听,坚持给三个儿子分了家。 甚至把养老的大儿子也一并分出去了,这在当时不是没人说嘴的。 但是最后看到何祖父三个儿子分了家后,各自一心一意经营攒家业。 且兄弟关系不仅没有淡薄,竟比住在一起还要亲香。 妯娌之间也不拌嘴了,谁家有事儿更是不用招呼就来帮忙。 底下的孩子们也亲近扶持,就啥话也说不出来了。 只能道还是何成(何祖父)是个能人,心里早有成算。 这样家庭出来的子孙,天生就有一份产业。 何安虽然因为家庭原因产业少,但也不是苏研一个乡下姑娘能攀的着的。 只能说时也命也,缘分二字妙不可言。 两人到老宅的时候,何祖父何祖母已经起了,两人赶紧进去赔罪见礼。 何祖母把苏研拉到旁边的椅子坐下,拍拍她的手道,“有什么好怪罪的,是我和你祖父年纪大了睡不着,这才早早起了。与你们无关,你们来的早了,老二两口子都还没到呢。” 何祖母口中的老二两口子就是苏研今世的公婆,也就是何安的父母。 说起来何安父母并不同意何安与苏研的婚事,但是何安坚持。 二老拗不过,直接把何安分出去了。 这也是何安与苏研单独住在老街的原因。 对于单独住,苏研很满意。 现代很少有儿媳和公婆住一起的,都是结婚成立小家庭就和父母分开了。 不过对于何安,苏研是愧疚的。 她能接受分开住是因为在现代太多这样的情况,没什么奇怪的。 但是对于一直生活在古代的何安来说,婚前被父母分家是一件很大且会被质疑品性的事情。 虽然何安从来没说过什么,但苏研还是感觉压力很大。 因此今天来老宅,苏研是抱着好好与何祖父何祖母相处的心态来的。 想着即使两位老人说些什么难听的她也当没听到,没想到何祖父与何祖母与何父何母对她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很是热情。 这样一来她也松下一口气,当下也真诚的与两位老人继续聊天。 苏研这边暗暗观察着何祖父何祖母,殊不知两位老人也在暗地里默默的打量她。 对于这个孙子一心要娶的孙媳妇儿,他们老两口还是第一次正式接触,当然要看看这个孙媳妇儿是什么人。 不过这一看,两位老人就放心了。 排除那些外在条件,只从人品上看,起码孙子的眼光还是可以的。 这个孙媳妇儿不骄不躁,说话什么的也大方,提起老二两口子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不满。 何祖父素来明事理,何祖母一辈子跟着他也心宽慈爱。 她老人家知道二儿子二儿媳不满意苏研是再嫁之身,但是他们这么大岁数什么没见过。 不聋不哑不做富家翁,儿孙的路自有儿孙自己走。 退一步说,这又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几十年前王朝新立那会儿,女人少。 那时候能娶到媳妇儿就是天大的喜事儿,谁还去说什么再嫁不再嫁的。 也就是这些年日子好过了,大家就又开始讲究起来。 何祖母在这边拉着苏研的手聊天,那边何祖父也叮嘱何安好好过日子。 祖孙几个正聊得开心,何父何母携带大儿子一家过来了。 苏研何安立刻站起身来,向他们行礼。 何父看着年纪不大,下巴上留着一把精致修剪的胡须,可能是因为做生意的原因,一张脸有一种内敛的精明。 他先是带着妻子儿女给何祖父何祖母见了礼,随后坐到了何祖父下首,才回头看苏研何安两人。 “起来吧,今天是你们的好日子,别的话我就不多说了,你们好生过日子就是。” 两人连忙应是。 何母坐在对面,脸上面无表情。 苏研知道她不满意自己,在婚前也三番两次明里暗里的表示过。 当初苏研也因为她的态度而犹豫过要不要嫁给何安。 毕竟在古代一个婆婆能做的事情太多了,还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 苏研虽然不怕,但是也不想以后的日子像是在前夫一家一样,勾心斗角互相防备。 何安知道了她的心思,连夜从县里赶到她家,把家里的关系以及父母跟着大哥住的事情仔仔细细的跟苏研解释了一遍,苏研才打消念头。 说起来何祖父虽然给三个儿子分家分的早,但是也都是在给三个儿子娶了亲又一起住了几年后才分家的。 像何安这种没成亲的大小伙子,就算是父母要分家也该是成亲了后分。 但是因为何安执意要娶苏研,何父何母劝了几次但是何安都不听,就动了气直接给自己小儿子分出去了。 何安苏研的婚礼一应事务什么都没管,全是何安自己全程张罗的,何父何母就在昨天两人成婚的时候出席了婚礼,再就是今天来老宅喝媳妇茶了。 苏研其实也挺无奈的,丈夫未婚被分家,公婆大哥形同陌路。 外面不知道多少人说嘴自己是狐狸精,把人家儿子拐跑了什么的。 她在现代的时候不说多优秀,但自我感觉还算良好。 没想到来了古代先是被前夫一家嫌弃,新婚了公婆也不满意她,她也挺尴尬的。 这件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站在何父何母的立场,自己的儿子找了一个大自己三岁还和离过的女人成婚。 这件事在现代都有父母接受不了,更何况是古代了。 但是站在她的立场上,一穿越来就遇到糟心的前夫一家。 好不容易和离摆脱了,结果找的二婚对象家里还看不上自己。 她也很无奈,她一个妙龄少女穿越来就是地狱模式,能走到现在她也顶住了很多流言蜚语和异样的眼光。 只能说是命运捉弄人,谁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苦衷。 好在现在何安被分出来了,以后不住在一起。 第2章 敬茶 两人给何祖父何祖母以及何父何母敬了茶,又跟何大哥何大嫂以及两人的一子一女互相赠了礼。 何大哥何大嫂脸上倒是没表现出什么明显的拒绝,但也没有表现出热情。 普普通通的见了礼认了人,就不再多说了。 何祖父何祖母看着茶敬完了,人也认完了,就张罗人摆饭。 苏研知道这里大部分人不待见自己也就什么都没说,老老实实的吃饭。 吃完饭没多久,何祖父的大儿子和三儿子就携带全家过来了,苏研跟着何安一一认了人。 一大家子又热热闹闹吃了一顿午饭,直到半下午了才散场。 何父何母一家是最后走的,何安苏研站在门口送他们。 何父照例不痛不痒的说了两句就上马车了,何母倒是拉着何安在旁边说了几句。 不过何大哥家两个小孩子不耐烦,闹着要走。 何母匆匆跟何安说了句“自己选的路自己好好走”,就上车了。 全程没搭理苏研。 苏研何安目送马车走远,才转身步行回去。 这一天认识了太多人,苏研又并不擅长处理亲戚关系,作为新妇还难免是今天大家的重点关照对象。 所以一回来就感觉累的想躺下。 其实不太会和亲戚相处或许是现代年轻人的通病了,以前苏研在现代的时候并不是什么内向的人,和朋友同学甚至陌生人都相处的挺好,落落大方。 大学的时候还自己摆过夜市,跟顾客介绍东西聊天什么的也从来不带怕的。 但是只要一到过年走亲戚,那就是跟打仗一样。 每次走完亲戚回去都觉得像是经历了一场大战,身心俱疲。 今天一下子见了那么多亲戚,其中还都是何安的至亲。 不说相处的要多好,但是起码自己的礼节不能错,也不能表现出怯场。 不能出风头但是也不能沉默寡言,要把握这其中的度还是挺累人的。 到家的时候太阳已经偏西了,周围的邻居家都已经冒起了炊烟。 苏研洗了下手想去厨房做饭,被何安拦住了,“你今天看着挺累,就歇着吧,我来做饭。” 苏研有点惊讶,古代男人不是讲究什么君子远庖厨的吗? 就像她那个前夫就是,连进一下厨房门都不愿意,还说那是女人该进的地方。 何安虽然不像她那个前夫一样是个读书人,讲究的多。 但是在县里长大,也是去过学堂读书的,只是没走科举的路子而已。 这些何安以前都跟苏研说过。 按理说一般接受过儒家教育的人好像都是这一套,认为做饭是女人该干的。 当然男人也有男人的责任,但这不妨碍他们认为厨房是属于女人的,就像他们认为战场属于男人一样。 何安看着苏研不敢置信的眼神,一下子不好意思了,“你这是什么表情?做个饭不是很正常的吗?不然你以为我这些天自己一个人在这边住是怎么吃饭的?” 苏研不解,“你们不都是讲究君子远庖厨的吗?” 何安熟练的去橱柜里拿出米,从水缸里舀水淘洗,“大户人家才讲究这些,我们小门小户谁会讲那个。谁有时间谁做呗,也不是规定必须要女人做的。” 苏研大为震惊,满眼欣赏的看着何安,好像重新认识他了一样,“没想到你竟然想的那么通透!我要重新认识你了。” 何安不好意思的继续低头洗米,低声嘀咕了一句,“你没想到的还多呢。” 何安淘好米就回到厨房,利落的添好水,把昨天酒席上留下的菜一起放进锅里热上。 苏研想过去烧火,被何安一把拦住了。 他拉过来一个小凳子,让苏研坐着。 自己则去院子里搬回来一些劈好的柴火,回到厨房熟练的点上火烧起来。 其实古代烧火也是一项技能来着,不然大家族里也不会配置烧火丫头。 起码苏研到现在还不太熟练怎样用干柴烧出自己想要的火候。 “你烧火还挺熟练的啊,以前经常烧火?” 何安往灶里添一根柴,点头道,“我经常去祖母家里,她以前喜欢自己做点吃的,我就给她烧火,时间长了就熟练了。” 苏研用手捧脸,一脸若有所思。 何安扭头看看苏研,又转回头,火光映照在他脸上,照出了他一脸的犹豫。 苏研就这么捧着脸看他,没有询问也没有催促,最后还是何安忍不住了,小声询问道,“你今天是不是不开心?” 苏研没有正面回答他,反问他道,“为什么这么说?” 何安像是鼓起勇气一样回头正视苏研,“你今天在老宅的时候不开心,我能感觉到。” 苏研别开眼,不再看他,“我只是第一次认识你家里人有些紧张,怕说错话罢了。” 说着还自我打趣,“毕竟我这样,你家里本就对我有意见。万一我今天再表现不好,他们不是对我意见就更大了吗?我一想到这里当然就紧张了啊。” 何安一听苏研说这样的话,也顾不得刚才的询问了,连忙安慰她,“你今天表现的很好,我看祖父祖母他们对你很满意!” 苏研却没表现出特别高兴的样子,只是微微笑了笑,道,“那就好。” 苏研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何安,明天三朝回门,回门礼你准备了吗?” 何父何母是绝对不会管这事儿的,何安如果没准备那他们等会儿就要去街上买好。 何安,“祖父前几天给我拿了两坛酒和几包烟丝,祖母前段时间给我一匹布,家里还有腊肠,给岳父岳母拿几节过去,明天一早我去猪头蒋那里割十斤肉,再去十里香那里拿两封点心,再称两斤糖块。”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你们那边回门有啥说法必须要带的吗?我明天一并买了” 苏研摸着下巴仔细思考了一下。 嗯···什么也没想到 她到这边也没见过谁回门,她成亲的时候她娘也没说什么。 不过她倒是见过她弟媳和她堂妹堂姐回娘家,一般都是拿自己家产的东西。 蔬菜啊,鸡蛋啊,树上的水果什么的,能拿半包点心就已经很难得了。 何安这准备的已经挺多了。 “就这样吧,已经很多了。” 两人又聊了些其他的,主要是何安在向苏研介绍族里的一些事情,待吃过饭收拾妥当,两人就歇息了。 毕竟也精神紧绷了一天,苏研基本上一挨着床就睡熟了。 倒是何安,听到苏研熟睡了,又慢慢睁开眼,借着月光打量了苏研一会儿。 然后轻轻地往苏研那边挪了挪,让两人挨的更近些。 然后小心的攥住苏研的手,又闭上了眼睛。 第3章 回门 第二天一大早,苏研与何安早早的就起了。 苏研娘家离县城距离不近,走路要一个多时辰,赶牛车也差不多要半个时辰。 苏研起来先去收拾,何安就去何祖父家牵牛车。 回来后两人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赶着城门开启出发了。 这时候四月初,路上的田地一片绿油油的。 道路旁边的小草冒出了头,远处的山看着云雾缭绕的,空气也清新。 开始的时候两人还说说笑笑,但是没多久苏研就撑不住了。 牛车晃晃悠悠,真的像是在现代坐三蹦子。 越坐越困,后来苏研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睡着的。 反正等她再睁眼,已经到了前山村了。 苏研的娘家在前山村,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个村在一个山头的前面。 苏研的姥姥家就在山后面的后山村,两家别看就隔着一个山的距离,每次去姥姥家走亲戚要走起码三四个时辰的山路。 这里的大部分人还停留在去哪儿全靠走,通讯全靠吼的阶段。 村里的一些人甚至一辈子都没去过县城,就在这附近几个村打转。 每每想到这里,苏研就觉得有些说不出的恐惧感。 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苏研想去各地转转。 既然来了古代回不去了,那就替史学家看看这个时代是什么样子的吧。 如果有可能,苏研还想把她见到的听到的看到的这个时代记录下来。 说不定几千年后,自己也能成为教科书上的名人! 但是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了,苏研连这个时代的字还没认几个,可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文盲。 四月正是百草复生的季节,村里很多人都去地里拔草去了。 他们一年的口粮都在地里,要是不精心侍弄,可是真的会没饭吃。 所以村里的人不多,多是一些年纪大的老太太和老大爷凑在一起闲聊。 苏研一路走,一路打招呼。 村里娱乐少,当时苏研一个再嫁还能嫁到县里头婚男人的事情还引起了村里的震动。 从两人定亲到成亲整整半年,一直是村里人的口头谈资。 “这不是苏老二家的苏研嘛,回门了啊,哟,这是姑爷吧,长得真俊。” 苏研何安从牛车上下来,跟拉着她说话的奶奶大娘们招呼。 “二奶奶,五大娘在这玩呢?” “对,我们回来看看。” “这是何安。” 就这么一路走一路打招呼,整整一刻钟才走到家门口。 苏研终于松了口气,回头看看也长舒一口气的何安,两人相视一笑。 苏研推开门,往屋里喊了声,“爷奶,爹娘,我们回来了。” 苏母从早上起来就开始心神不宁一直盼着女儿回来,一上午不知道去门口转悠了多少次。 才被苏奶奶说了几句进屋了,就听见女儿的声音,立马惊喜的从床上坐起大步走出来。 在院子里拉住苏研的手,上下打量了一遍。 看她的气色很好,满脸笑意,这才放下心来招呼人进屋。 “姑爷,研研,一路上累了吧,快进来喝口水。” 那边苏大伯母听见声音,一溜烟儿的跑出来,热情非常的跟何安说话,“姑爷啊,可算到了,咱家从早上就开始盼着了,我到门口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可算把你们盼来了。” 一边说着还一边不动声色的把苏母挤到一边去,拉着何安的手就往屋里走。 苏母看着大嫂一心拉住何安说话,一个眼神都没分给自己的女儿,脸色有些不好。 苏研拍拍苏母的手宽慰她。 大伯母是什么性子她早就知道了,无利不起早。 只有看别人有用的时候才会热情,对待苏研这个她从小就看不上的侄女,能给个好脸色都是难得的。 她刚开始和离回家的时候,不知道听过她多少难听话。 后来何安找媒婆来说亲,见到人家那叫一个热情,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她失散多年的亲人。 当然在知道何安是来向苏研求亲而不是她女儿的时候,她的态度立马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苏研现在想起那场面还觉得好笑。 如今又突然对何安热情起来,肯定是有求于他。 不过她也不担心何安被骗,毕竟在知道何安向她求婚后苏大伯母就单方面跟何安翻了脸。 那半年,何安可没少挨苏大伯母的冷嘲热讽和白眼。 堂屋里,苏爷爷苏奶奶以及苏大伯和苏父都在,苏研一一打招呼,何安也跟着叫了人。 那边他们刚打招呼过,苏大伯母就夸张的拍着手道,“你看看,你看看,咱们城里的姑爷就是不一样,你看多会说话,多有教养。” 苏研无语,喊个人就是有教养了,大伯母想求人的时候真的是能把人捧到天上。 也难怪苏母这么多年了,还是比不上苏大伯母讨苏奶奶喜欢。 这能屈能伸的架势,再加上完全不在意脸面只在乎能拿到手的实惠的性子,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前提是你得能让人家苏大伯母占到便宜,不然这时候多热情到时候就会有多冷酷。 苏研给了何安一个你加油的表情,跟着苏母去她房间说私房话。 出来的时候在院子里见到了抱着儿子的苏二郎,他是苏研的亲弟弟,看到苏研,开心的迎过来,“姐,你回来了。” 后面苏二郎的媳妇儿陈桂花也跟着打招呼。 苏研:“回来了,对了,何安买了饴糖,上次小松不是闹着要吃吗?让他姑父给他拿去。” 苏松是苏二郎的儿子,今年两岁正是贪嘴的时候。 一听到有糖吃立马闹着要去,苏二郎没办法只能带他去堂屋,陈桂花打个招呼也跟着进去了。 苏母这才拉着苏研进到她房间坐下,在房间里又仔细的看了一圈苏研,才问道,“你嫁过去你公婆没有为难你吧?” 没成婚之前,两位亲家极力反对婚事的事情苏母也知道的. 何安她也看了半年,对女儿的用心她是不怀疑的,就是担心两位亲家为难女儿。 这时候公婆想为难儿媳妇儿那可太简单了。 就像她,苏奶奶一辈子高看大儿媳妇儿,对她时不时的就要找点事儿。 有时候大家明知道是苏奶奶不对,可那又怎么样呢? 人家是长辈,一个孝字就压得人翻不了身。 不过苏母也不是站着干挨骂的傻人,她也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所以这些年虽然婆婆看她不顺眼,妯娌还掐尖要强的占便宜,但是也没真把她怎么样。 苏研也知道母亲的心结,连忙安慰道,“没事儿,放心吧,公婆跟着大哥住在城东,离我们远,以后估计也不怎么见面。何安也说了,逢年过节的去老宅聚聚会见到人,平时他自己去大哥家见父母。” 苏母听到这终于放下心来,“那就好那就好,远香近臭,离得远了说不定关系还好些。” 又叮嘱道,“姑爷为你想的周到,你也要为了姑爷忍一忍,平时家里有什么好的多让姑爷多往那边送送,不看别的也要看姑爷为你着想的这份心。” 苏研点头应是。 第4章 母女谈心,极品找茬 苏母解决了心里压着的一桩大事,这才有心力为女儿开心。 她摸摸女儿的头发,不无感慨的道“我一辈子就你跟二郎两个孩子,哪个都是我的心头肉。你啊,前事不顺我不知道操了多少心,现在可算是苦尽甘来了。” 然后他又是警告又是提醒道“姑爷是个好的,你好好跟他过,好日子还在后头呢。那些不相干的人再不要想一点,不然叫我知道,姑爷不说什么我也要打你的。” 苏研听着直想翻白眼,但是想到苏母若不是真心为她也不会说这些才忍住,“娘,你想什么呢?就那一家蛇鼠一窝的,我恨不得他们一家遭雷劈。” 想了想还是气不过,又道,“今年的好日子那么多,我们早就提前定了成婚的日子,他们就故意恶心我选了同一天,我现在想着都觉着膈应。” 苏母也来气“可不是,不就是儿子读了几天书吗?屁都没考出来一个,还一天天的当自己是老封君,在村里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 说着想起来了这几天发生的事儿又解气的笑起来,忙和女儿八卦。 “你不知道,他们家新婚第二天就闹了一场。那个老虔婆,年轻时候就是个懒货,她那一儿一女仿她一样一样的,油瓶倒了都不带扶的。家里的活儿没人干,竟然新婚第二天就让新媳妇儿洗衣挑水做饭。” 苏母说到这就不懈的呸了一声,“没成亲的时候外甥女表妹的亲香的不行,成婚了还不是一家子欺负一个,不过那女人也不是善茬,上午让她洗衣做饭的,下午她就在河边摔了,现在还在家躺着呢。也不知道怎么跟杨临说的,杨临转头跟那老虔婆吵了一架。那老虔婆气的在门口破口大骂,她女儿还出来让她别在门口撒泼,说嫌她丢人呢。” 苏母越说越解气,幸灾乐祸的大笑起来“一大家子闹得哟,整个村都知道她家那点破事儿了。哈哈哈,活该,老不修的婆婆,懒虫一样的女儿,没心肝的儿子,再来一个心眼多的儿媳妇儿,她家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苏研听到这种现世报也跟着开心起来,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主打就是看你过得不好我就放心了。 苏母看到苏研脸上没有一点儿留恋,全是看好戏的表情,不动声色的收回自己暗中观察的目光,心情更好了。 老虔婆,当初求着娶我女儿的时候话说的那叫一个好听,结果我女儿嫁过去不到两年就被磋磨的投了河。 她又孝顺又听话什么话都不往家里传生怕她担心的女儿,奄奄一息的被人从河里救上来。 杨家不说来看看,竟还暗搓搓的要休了她。 苏母想到这里就恨得不行,她花一样的漂亮的女儿,刚及笄时家里的门槛都被踏破了。 嫁到她家里却被呼来唤去如牛一般使唤,最后把女儿逼上了绝路。 要不是老虔婆平时在村里奴役媳妇儿从来不掩饰,苏家族里人多心齐一起去讨回公道逼着他们家写了和离书。 不然还不知道会怎么往她女儿身上泼脏水呢。 现在好了,她女儿嫁到县里,日子过得顺心,她也就放心了。 剩下的她有的是时间去看这老虔婆的报应。 不过她自己不放过杨家那一家就算了,女儿日子刚刚好过,现在新婚看着女婿是不介意,但是难保以后有人在他耳边说得多了他心理不舒服,绝不能让女儿跟那家有丁点牵扯。 苏母“好了,看着那家过得不好咱心里就痛快了,这一家以后有的闹呢,你不要管他们,过好自己的日子比啥都强。” 苏研“放心吧娘,我才不想和这家人再有任何牵扯,我只要好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他们看我过得好就比杀了他们还让他们难受呢!” 苏母听着连连点头赞同“你能这么想就对了。” 这边母女俩又说了些私房话,没多久就听到外面陈桂花喊他们两个出来吃饭。 苏研跟着苏母到堂屋果然看到大伯母脸色非常难看,又看了看何安一副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样子继续在和苏父说话,忍不住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眼神。 然后一句话没说,在他下首落座吃饭。 苏大伯母看苏研全程就当没看见她脸色似的只顾着吃饭气坏了,阴阳怪气的道“哎呦,城里人就是城里人那,人家那天天吃香喝辣的,二丫头,你以后也是城里人了,别光顾着自己在城里吃香喝辣,忘了还有爷奶还在家吃糠咽菜的。” 苏研慢条斯理的吃完嘴里的菜,抬起头看着对面脸色阴沉的大伯母,疑惑道“大伯母,咱们家已经到没粮吃饭的地步了?” 苏大伯母一看有戏,立马放下筷子,两手一拍,唱作俱佳的嚷嚷“二丫头你是不知道啊,大郎上个月又添了个小子,三郎三丫头马上要成婚又是一笔钱,爹娘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哪哪不需要钱呢?” 又道“咱们也知道你新婚为难,也没想着让你给银子,就让女婿帮着给大郎在县里找个活儿,每个月挣个一两半两的,也是个收入啊,到时候挣了钱也好替你孝顺爷奶。” 苏研都听乐了,什么叫没想着让她直接给银子,怎么,她欠他们的啊? 养大原主的是原主的爹娘,她穿越过来后想不开,想跳河自杀穿越回去的时候,是原主爹娘求着大夫把她救回来,她明白回不到现代想和离过自己的日子时还是苏父苏母一力支持并打上杨家的门让她不至于以后顶着污名讨生活。 就算报答,原主和她要报答的是原主的父母,如今也是她的父母,给银子也是给他们。 一个她住在娘家恨不得见天赶她走的人,她凭什么给她银子?还给她儿子介绍一两半两银钱的工作,可想的美吧。 有这活儿她不能让亲弟弟干吗?一个堂弟再亲能有亲弟弟亲? 不过她知道这话不能说,爷奶一向偏心大伯一家,就算是再正常不过的人伦常理在他们面前都说不通。 他们只会说都是一家人应该互相帮助,现在帮了大伯一家,以后你们有事儿了你大伯一家也会帮你们什么什么的。 这话她和离在家住的那一年已经听了太多太多了,同样的事情到大伯这里就是一家人应该帮忙,到她爹娘这里就是自己做的自己承担。 也幸亏自己爹娘还算有成算,不然早就被大伯一家啃得骨头都不剩了。 第6章 要债 没一会儿村里听到消息的年轻人拿棍子的拿棍子,拿锄头的拿锄头,前面还跟着村里能说会道的婶子,直冲冲的就来了。 苏爷爷看着这一大帮子聚在门口,站起来把烟杆交给苏奶奶,上前对大家道“事情估计大家也都知道了,出了这样的事情是我们家家门不幸娶了这样的儿媳妇儿,这回就麻烦大家去给我们家助个阵,我倒是要问问林家到底什么意思,嫁个闺女到我家是来偷钱的吗?” 人群里的最能说会道的二大娘开口接话“就是,我们过去了不光要去林家问问,还要去问问林家村的村长,他们村里是怎么把姑娘教成这样的,不给我们个说法今天绝对没完。” 旁边二大娘的儿子立马附和道“对,欺负我们族里没人吗?要是人人都像他们村里这样教闺女,我们以后可不敢再跟林家村的人结亲了。” “对,去问问。” “这样的谁还敢和他们村结亲。” “对啊,不怕再娶个小偷回来吗?这年头谁家攒钱容易?这一下子估计半辈子都出去了。” “就是。” “欺负我们村里没人,走。” “走走走···” 苏研在旁边看的直咂舌,可不能小看古代人民的智慧啊,看这三言两语就把两家人的事情变成了两个村子的事情,这下林家村要是敢包庇,以后整个村的名声都要臭。 在古代名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个好名声别说婚丧嫁娶了,去码头扛包人家都不要你。 苏研眼睁睁看着苏大伯压着苏大伯母跟着苏爷爷苏奶奶走了,她本来也想跟着去,被苏母拦住了,“大郎二郎三郎,研研姑爷你们都不要去,就在家里等着,亲家老太太还在呢,她辈分高,我们过去要钱肯定是要撕破脸闹得。” “你们一起去讨债现在大家都在气头上没什么,到都冷静下来传起八卦来一定会讲究你们这些小辈,还不如不去,我们这些人够了。” 说完还特地悄悄跟苏研说“你回门就遇到这样的事情,到时候你好好跟姑爷解释解释,咱家不是不知礼的人家,这是没办法了,别让姑爷跟你有隔阂了。” 苏研点头表示知道了。 苏母说完转身紧跑几步到人群前端苏奶奶的身边,随着大部队气势汹汹的往前走。 剩下的人面面相觑,一时没有什么想说话的欲望。 最后还是大郎开口道“都回去该干嘛干嘛吧,别在这里干等着了。” 说完他自己带着媳妇儿先回房了,路过苏研时什么话都没说。 然后三郎和三妹左右看看也跟着大哥回去了。 一时间院子里就剩下了苏二郎夫妻和苏研夫妻了,四个人对视了几眼也没心情继续吃饭,苏研就安排着把桌子收拾了,桌上的菜都收拾好放进橱柜里,又把地扫了一遍,最后看实在没活干了,苏研就让苏二郎夫妻去照顾小松,他一个人在屋里没人看着不放心。 陈桂花看看苏二郎,回头说了句“哎”就回房了。 倒是苏二郎搬了三个凳子跟苏研何安一起坐在院子里等。 苏爷爷苏奶奶带着人回来已经是两个时辰后了,苏研远远看他们脸色虽算不上太好,但是也不算特别差,就稍微放了一下心。 在答谢完 并送走来帮忙的族人后苏母告诉了苏研实情。 林家果然耍赖说没借钱,任凭苏大伯母如何下跪恳求都不改口。 还是苏家一哄而上从林家搜出来苏大伯家的红布包才哑口无言。 但是林家还是绝口不提还钱,一味的说钱是苏大伯母资助侄子成亲的。 这事儿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只有苏大伯母和林家舅舅两人知道,现在他耍无赖不承认钱是借来的可把大家都气的够呛。 最后还是苏家人多势众,并请来了林家村的村长和林氏族长才勉强让林家承认还钱。 但是今天苏家还是只从林家拿回来了八两银子,这已经是大家能挤出来的最多的了。 再要跟林家要,林家的老太太一头撞树上,当时就出了一滩血。 苏家不想闹出人命,看林家这样实在是拿不出钱,就找族里识字的人立了借据,并让林家村的村长和林氏族长一起做见证人才回来。 但是据苏研的猜测,剩下的钱估计是拿不回来了。 林家老太太一向是个吝啬人,林家舅舅这么混的人都很难从她手里抠出钱来。 她相信当时的氛围下大家都不可能轻易的放过林家,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家还是没有完全把钱拿回来。 可见当时林老太太是真的要钱不要命,撞树撞得肯定不轻。 不过一个老太太,年纪那么大了,这一撞再加上抠门不舍得买药,说不好以后身体就垮了。 苏研真不知道该说林老太太是精明还是愚蠢了。 “你大伯把你大伯母留在林家,说要是改不好以后就不让回来了。” 苏母说着还有点唏嘘,“就她娘家那个样子,你大伯母这次可要受大罪了。” 苏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一番,就让苏研和何安回去。 这事情虽然是苏大伯母自己作孽,但是到底是被苏研揭破的,现在钱没完全要回来,苏大伯母还被扔在娘家了,一大家子这一天鸡飞狗跳的,苏研要是继续留在这儿,难免被人迁怒。 苏母才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做这样的事,想看女儿啥时候不行,就是女儿不来她去县里也是一样的,何必非得赶在今天。 于是苏研就和家里人道别,和何安赶着牛车回县里。 两人到家的时候天已经擦黑,简单收拾了一下吃了点东西就休息了。 第二天苏研起的时候太阳已经挂了老高了,今天是新婚的第四天,若是和公婆住在一起,苏研是不好睡到现在的。 但是前天在老宅何父何母已经跟何安说过没事不用去何大哥家里,原话就是,“人什么的你们都认过了,以后逢年过节你们来看看,平时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就行。” 苏研也知道何父何母不待见自己,既然人家都这么说了,她也没想上赶着过去。 以后让何安多去去就行了,人家亲爸亲妈想的是自己儿子,也不是她这不受待见的儿媳妇儿,她就不过去添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