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短视频后,嬴政决定一统天下》 第1章 苏瑾并不知晓,自己刷的短视频会被选中一部分定时定期的投放到历史的万界。 许多万朝观众将其当做是摄取知识的来源、晚间无事的娱乐,或是上天的教诲等等。 …… 明末。 崇祯听到了站在他身侧王承恩的提醒 “皇爷,天幕亮了。” “嗯,朕知道了。” 尚没有抬头的朱由检只轻嗯了声,继续看完眼前的奏折。 即便是不抬头,他也明显感受到周围环境为之一亮,毕竟这天幕每当亮起的时候,可比月亮要亮的多。 与此同时。 大唐。 “诸位爱卿都看仔细了!” 早就形成了定期观看天幕的大唐群臣,在李世民的带领下,早早的准备好。 李世民并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名曰——天幕司,机构由皇帝亲自掌管,不归属于六部,但是六部官员同样参与天幕的观看和记录、讨论。 里面有精挑细选了上百位记忆出众,书法优秀,下笔速度快的记录文官以及画师,分工合作,争取每一次都最大程度将天幕带来的所有信息全部收集起来,用以后期的资料整理。 大秦。 早早的准备好的嬴政,正襟危坐起来,他的身前摆着一排排竹简和一杆毛笔。 “让科技部的人都认真看,天幕上有什么重要的东西,都记下来。” ——科技部,是嬴政从天幕上学到的名字,因为天幕上出现过一些他实在是难以理解的东西,让他奉之为瑰宝,所以每天戌时的天幕,他都不会缺席的。 与此同时、上古、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隋唐、两宋、元明清等无数个正处在不同历史节点时期的中国朝代地区的皇帝、勋贵、文官、武将、读书人、普通人,都不约而同的抬起了头,看向那不知播放的是后世,还是仙界的天幕。 天幕出现已经有一个月了,从一开始的许多人或欣喜或惊慌,到现在不说习惯,起码已经知晓了他出现的规律。 每天约莫是晚上戌时又四刻之时,天幕会出现,直到进入亥时结束。(八点到九点) 这个时间段基本没有什么工作,一些无所事事的农民们在休息之余,也会乐意观看这么一项‘娱乐活动’。 而皇帝官员们则增加了工作量,毕竟他们想要看看能否从中获取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认为这天幕播放的,无疑是仙界的事情。 而对于有文化的世家大族和皇家而言,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这天幕显示的是后世之事。 “《每天一遍,肥肉再见》” 只见天幕缓缓划开,里面出现了一个精壮的男人,男人赤裸着上身,精壮的肌肉浮现出优美的弧线。 宋明时期许多读了几十年书的老秀才、老酸儒们一个个吹胡子瞪眼。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可毁伤?!” “把头发剪的那么短,像个胡人一样,难道这天幕上的后世之人也是胡人?” 明显,天幕上的男人不是脱发,而是自己将头发剪短的,和北方的胡人发型倒是有几分相似,实在是让他们无法接受。而且还穿着一件短裤,更是像胡人装扮,即便是男人,那也有辱斯文! 大秦。 秦始皇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并不关注后世之人穿什么,是否束发,只看这天幕之中的人的身材体格,他就多了一个想法。 “这后人倒是比之前看到的后世之人壮实的多,若是能多拉来一些给朕修长城,想来一定能够加快不少工期。” 大汉,如刘邦、刘彻、刘病已、刘秀等人对这个视频的兴趣都是缺缺。 大唐,早就准备好了的记录重要信息的群臣们停了下来。 李世民并不气馁,天幕本就是有营养的东西不多,大多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甚至有可能影响大唐的稳定统治。 不过正因如此,他才要更加注意,将天幕中出现的一切有利于天下的东西记录下来,用以日后研究、推广。 大明。 “哎……” 崇祯皇帝朱由检不由得叹了口气。 又是这些无意义的事情。 “大伴,你说这天幕还会再提及我大明的历史吗?” “朕想知道一些之后发生的事情,朕究竟做的如何……” 之前,天幕倒是出现过一段明朝历史,可惜……只是寥寥两三句。 讲的是戚继光,短短只有十几秒钟,就仿佛直接断掉般的跳了过去,换成了其他视频。 不过,天幕倒是还讲过其他朝代的历史,这让朱由检对于这种事情很是上心,十分想多听听关于明朝的历史,他想知道,如今已经享国二百多年的大明,还有多长时间,后世时期是否还在。 “这……” 朱由检的话让王承恩有些不知道怎么接, 第2章 “皇、皇爷……” 即便是不怎么懂这些,但王承恩也知晓这个视频可能会有重要信息,赶紧提醒早已经沉浸在批阅奏折之中的朱由检。 “何以华夏?” 清朝的康熙、乾隆不由得微微皱眉,不会是要讲一些华夷之辩的东西吧?要是讲这个的话对他们可没有什么好处啊。 天幕出现的这段时间,他们可是喜少忧多,毕竟这天幕说的东西,可不是他们想要宣扬的。 特别是天幕上出现的人,全都没有辫子,这让他们不知所措不知晓自家大清是不是在后世亡了的满清皇帝们,对天幕抱有极大的警惕心。 同时,在清朝的康熙朝和乾隆朝,还出现了一些打着天幕的旗号反清复明的,实在是让他们头痛不已。 不过,这天幕上的人的发型,也不像汉人王朝啊,难道是蒙古人或者其他外来族群建立的朝代,导致他们剪了辫子也没有恢复汉族的衣冠? “何以华夏?” “这是在教朕什么是华夏吗?” 秦始皇目视着和他一起观看天幕的群臣,问道。 汉代,分封了诸王的刘邦,在宫殿外看着这几个字,问道 “萧何,夏朕倒是知晓,可这华夏是何意啊?” “陛下,《尚书》有云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肆予东征,绥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周王。” “华夏指的是周时臣服于周天子的臣民,依臣之见,如今是我大汉子民即为华夏,非我大汉子民,则为四夷。” “如此,华夏自然指的是陛下的臣民。” 在刘邦身旁的萧何恭敬的拱手说出自己的想法,刘邦听了不由满意的点点头,十分赞同这个说法。 众多时空,因为《尚书》出现的较早,所以许多封建王朝的臣子或者皇帝们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大同小异,只是还需要根据自己朝代的zz正确来解释。 不然类似清朝的你把他说成 狄,那你可就完蛋了。 “何以华夏?华夷之辩?” 从春秋到明清,华夷之辩从未结束过。 唐宋元明的文人看到这四个字,不由得就会想起这些。 他们不仅眼前一亮,连忙集中注意,想要看看后世之人如何看待‘华夏’。 ——距今约莫5000年,古国时代 【五氏开化,炎黄共启华夏】 【尧舜让德,四海通达】 ——夏,公元前2070年 【禹划九州,世袭天下为家】 ——商,公元前1600年 【殷商盛卜,字起骨甲】 …… 原本还以为要开始扯一些没有营养的华夷之辩的朱由检精神一振,打了个激灵,连忙集中起十二分的精神开始观看。 这说的是历史啊! 历史! 会不会说到大明? 悠扬的歌声从天幕中传来,许多百姓并不懂什么历史,也不知道什么夏商周,只觉得这声音挺动听,歌唱的挺好。 许多朝代的歌女、舞女们不由眼前一亮。 她们虽然大多也不怎么关注历史,但是这音律实在是不错,或许可以在日后的出行时弹唱给那些心仪自己的公子或者大人们听。 大唐,不用李世民提醒,天幕司的官员们各司其职,已经记疯了。 这歌曲节奏太快,他们完全顾不得去理解其意,赶紧记录下来。 而画师们更疯,这画面闪的一个比一个快,他们根本无从记录。 【牧野行天罚,封侯建国号令诸夏】 【礼乐佐于宗法,诗书彰于风雅】 【幽厉失国家,平王迁都周权困乏】 【诸侯兴,齐晋宋秦楚称霸】 …… 宋朝,和自己弟弟相隔千里的苏东坡一边啖着荔枝一边看着天幕,他记性好,又乐得清闲不想让自己这么累,也就没有去记录。 随性的就当看看好了。 不过,这歌的形式倒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是叫歌是吗?百代成诗?” “后人的娱乐方式?倒是有意思,好懂是好懂,音律也不错,就是这填词太过直白了。” 对于苏轼这个全才大家来说,天幕讲述的这些历史他再清楚不过,只略微一瞥,就能知晓讲述的是什么事。 “五千年?……” 他已经开始算了,从天幕所说的第一个时间,到目前为止……有多少年了? 通过这样的方式,想来就能算出天幕中后世的时间。 【晋末分三家 战国势七雄割划】 【强盛当变法 揽贤才厉兵秣马】 【列国皆征伐 征伐 征伐 征伐】 【大争之世谁可止杀】 【改新法 耕战东出筹码】 【横破纵 王名始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