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昭帝姬》 第171章 迎接太子(一) 空空的河阳城,因为守备的逃离,有点权力和财力的人一看形势不妙,也纷纷离开。 剩余的穷苦老百姓,只能白天躲在家里,晚上偷偷出来找生路,也有许多青壮年去了姜明蓁的军队,成了神策军的一员。 河阳城的府衙已经被清理打扫干净,重新回来的衙役把灰尘蛛网角角落落又检查一遍。 大周国的太子要来河阳城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蛰伏起来的众人,就像埋在地里的种子,春风细雨滋润,一夜之间,蹿出新苗,好不热闹! 民宅里面,一个男人先是偷偷将门打开一个缝,见府衙门口有衙役走动,有点冲动想出去看看,可是,他还是有点犹豫,有点怕。 听说,金人杀起人来,丝毫不手软,不管老人妇女儿童,所过之处,只要出气的,都要变成没气的,嗜血又凶狠。 再说,他们也不想出去,守备逃走的时候,纵容手下抢走了他们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一些财物,他们不仅怕金人,更怕大周穿铠甲的官兵! 当然,在他们眼里,大周的官兵是不包括姜大都督的,他们晚上出去找的零散活,就是去姜大都督的军营附近,一个个子不高,红扑扑的圆脸士兵,送去其他士兵的衣服鞋袜,让她们洗洗补补! 接触的多了,也就熟悉起来,他们也就不怕姜明蓁军队里面的官兵了,反而,还很喜欢那里,不仅有吃有喝,还有铜钱可以挣! “爹,外面又有强盗了吗?他们不是跑了吗?”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从后面挤过来,好奇得也想看看外面。 男人慌忙松开扶门的手,一手搭在孩子的肩膀上,一手捂着孩子的嘴巴,紧张的向衙役们看去。 强盗,是他们私底下,情绪激动时,用来骂河阳城府衙官兵的! “是丁湘哥哥!”男人抱着小男孩,没成想,孩子的后面还有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 她人小又机灵,男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小女孩已经冲了出去。 “丁湘哥哥,丁湘哥哥!”小女孩清脆的声音,像黄鹂鸟儿一样好听,也惊动了其他的人。 大家听见动静,也偷偷打开门,向外看。 一群衙役里面,有一个个子不高,脸蛋圆圆的青年抱起了向她跑过去的小女孩。 这不是给他们送衣服送铜钱的丁湘吗? 姜大都督说了,他们驻扎的军队,就是阻挡金兵来犯,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他们不敢,除非,姜明蓁的军队可以驻扎在河阳城,他们就敢出来! 姜大都督开玩笑的说,很快,你们只要见了丁湘,你们就可以出来了,可以正大光明的出来了,再不用怕什么了! 这么说,危险真的没有了? 门哗啦哗啦,接二连三的被推开,先是跑出来许多的小孩子,接着,有胆子稍微大一点的男人,半信半疑的也跟着出来了,更多的人走向了街头! “太子要来了,大家放心,河阳城,不会被放弃的……”丁湘红扑扑的脸蛋更红了! 众人围着他,有不可置信,有情绪激动,有想抱开孩子,自己过去抱着丁湘的…… 无论如何,每个人都是开心的,压抑的时间太长,笑容,都变得奢侈! 第172章 迎接太子(二) “丁湘哥哥,你白天比晚上要好看!” 一群孩子围着丁湘,欢呼雀跃,叽叽喳喳,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安静的盯着丁湘,仔细的打量,看了又看。 然后笑哈哈的大喊一声,然后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扑到丁湘身前,丁湘抱着的小女孩,伸出白嫩嫩的小手,双手覆在丁湘的额头上,奶声奶气的的声音,重复着刚才那个大孩子的话语! “好看,好看,丁湘哥哥好看!” 他们只见过夜晚月色下或者火把下的丁湘,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白天的丁湘。 丁湘红扑扑的脸上都是笑意,孩子们喜欢他,是因为,每次见到孩子们,他都会带点吃的,烤熟的野鸡蛋,军营里面的窝窝头…… 孩子们与其说是夸他好看,不如说夸他好看之后,能拿到零嘴儿! 真是一群可爱调皮又聪明的小孩子,当然小孩子见了丁湘,不管丁湘有没有拿零食过来,他们都很开心。 小孩子的开心很简单! 好像,见到白天的丁湘比见到太子来河阳城,还让人开心那。 一个男人猛的晃了晃头,好像被什么可怕的东西惊醒,他怎么会有这种想法那,太子来了,他们就不会惧怕金人的杀戮和逃兵的抢掠了。 可是,为什么,他的心底里面,还是觉得丁湘更可靠,姜大都督更可靠那? “丁湘小哥!”一个佝偻着腰的老人,靠在墙边,用很小的声音叫着丁湘。 丁湘寻声转头看,然后又点头示意听到了,轻轻放下抱着的孩子,等孩子站稳了,才独自向老人走去。 “小哥!”老人谨慎的看了看丁湘的后面,其他衙役早都走了,孩子们像被大人们关久了的小兽,好不容易放出来,上蹿下跳的四散奔走玩闹。 老人把腰弯的更低了“小哥,我怎么听说,太子也是个逃兵,他有本事,护的住这一城百姓吗?如果真有本事,还用得着别人拿命救他吗?” 河阳城的守备当了逃兵,放弃了他们,河阳城的老百姓,从心底里面不喜欢当逃兵的人! 丁湘也前后左右打量了一番,弯腰低头状若去扶老人,然后伏在老人跟前,压低声音说,“大都督有令,全力以赴配合太子,若是太子有异样,大家就和从前一样,闭门不出,做好自己的事情,到时候,我会联络大家!” 以前闭门不出,是为了活命,以后闭门不出,是为了什么? 有危险吗? “冯叔,不用担心,大都督都安排好了,大都督的军队没有入驻河阳城,是因为没有天家的旨意,太子要来河阳城,以后大都督就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入河阳城了!” 毕竟,姜明蓁还是大周的节度使,他可以用游玩的理由,驻扎在黄河岸边,当然前提也是需要天家同意的。 若是没有天家的旨意,他连黄河岸边都无法停留,更不能接手河阳城的内务。 西道总管王贵襄跑了,城空了,却没有乱! 姜明蓁这几年,把黄河附近所有的大小城池摸了个遍,那里都有他的人。 谁走了,跑了,不见了,这里都不会乱。 第173章 太子当大任(一) 太子登上河阳城的城楼,高墙之上向远处眺望,平原与山峦层叠,分不清山峦是从平原冒出,还是平原藏在山峦之中,大地的土褐色与墨色的山石树木泾渭分明。 快入冬了,太子的视线所过之处,一片萧条,太子索然无趣,转过身,走到另一边。 黄河之水前赴后继翻涌不断,张牙舞爪咆哮着冲刷着岸边的黄土。 太子猛的向后退了一步,黄河怒吼的声音仿佛扑面而来,带着一点点黄土味和水腥味。 河阳城的几个大人,手忙脚乱争先恐后又捎带怀疑的想去扶住太子。 黄河虽然靠近河阳城,看着近,其实离得还挺远,一个成年人从河阳城出发,走到黄河岸边,至少要两个时辰以上。 太子,怎么感觉,好像要被黄河的浪扑翻跌倒一样? 太子好像也慢慢的反应过来,眼前哪有什么黄河之水扑面而来,只是他的错觉而已。 太子微微脸红,有点尴尬的推开众人搀扶他的手和胳膊,抬回来的手,顺便又整理了一下衣襟,咳嗽了几声。 “请,太子移步到内衙!……” “太子,请移步!……” “太子,这城门之上,有风沙黄土,请太子……” 太子一摆袖子,在衙役的引领下向府衙走去! 太子双手叉腰,站在案前仔细端详,笔墨纸砚并不陌生,父皇龙案上的文书,他也经常看,只不过是偷偷看。 “虽然父皇还没有任何消息,而王贵襄作为西部负责人,竟然放弃城池,跑了,这个罪人,难辞其咎!” 太子看向大厅里面的各位大人们,面色凝重! 河阳城的大人们面露愧疚,拿起袖子擦起冷汗,伴君如伴虎,虽然这只是一只成长中的虎,杀起人来,估计也不会眨眼。 大人们齐声大喊,“请太子管理河阳城!” 丁湘从后面的库房里面抱出来一摞摞文书,有旧的,还有新的,以及未拆封的文书! “太子,当然是由您来掌管河阳城啊…”丁湘将手里的公文放到案子上,又拿出西部总管的印章,摆置在公案上面。 几个大人,看着丁湘熟悉的拿出文书和印章,心里还很庆幸,这个小吏幸好没有跟着王贵襄跑了,否则,即使他们跟着太子进入到府衙,也是晕头转向。 他们的级别,还不足以和以前的王贵襄平起平坐,根本就不知道府衙里的文书,印章放在哪里。 当初,就是这个小吏找到他们,拿出王贵襄的印章,给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联系太子,帮助和配合太子来到河阳城。 还跟他们说,若是太子日后登基了,他们可是有从龙之功啊! 这个小吏很有眼色,不抢功劳,不显摆,不在太子前面多话,所以太子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小吏一眼。 几个大人,得意洋洋的互相看了看,一个乡巴佬出身的小吏,真好用! 等他们以后当了大官,就把这个小吏买到青楼里面,当个象姑,小吏心善,一定不会咒骂和责怪他们的。 看,他们也心善,早早的就为小吏想好了退路,他们可不想,太子知道他们几个人的过去,而无视他们的存在。 绝对不允许! 第174章 太子当大任(二) 丁湘只是轻轻又快速的看了一眼太子下首的大人们,不言不语,垂首站立。 太子拿起公文,顺便坐下,“各位大人们,请安心,这里有本宫坐镇,有什么事,本宫来处理。” 大人们忠诚乖巧的应是。 太子翻开公文,瞧了瞧公案上面,丁湘往前一步,双手递上蘸着黑墨的笔。 太子侧头看了一眼丁湘,是个有眼力的下人! 太子提笔,看着公文,面露难色,这公文上写的是什么?说的什么事?怎么和父皇龙案上面的公文不一样? 父皇的公文,只需要父皇批示,好或者不好,同意或者不同意,都是由臣子们深思熟虑后呈上去的东西。 一目了然,毫不费力。 眼前的公文,为什么写这么多事,这些人是做什么的,要什么东西?东西又在哪里?找那个部门? 太子皱着眉头,笔尖上的墨汁慢慢凝聚,滴在公案上。 其他大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太子遇见了什么难题? 以前,他们做事只是执行上级的安排,公文自然而然也是在上级的手里,他们也没有机会阅读公文。 丁湘手指伸过来,指了指公文上面的一行字,“太子殿下,这是请示防御敌人来犯,需要的兵器,原来有多少?现在要增加多少?每个地方怎么分配?损毁了多少?……” “这属于兵部的职责,是需要上报朝廷,不过……” 不过,朝廷同不同意,太子现在说了不算,京都,如今是丞相和了无僧人把持,是女帝的天下! 丞相放出消息,天下人皆知,太子被金兵俘虏,虽然逃跑了,至今下落不明,有人传言太子已经被金人杀害,有人传言太子已经出家为和尚。 了无僧人,如今的了无天师,开坛做法,神游九天,求神问仙,后得太上老君指示。 太子是亢金龙下凡,属于天上的亢星,天上的二十八位星宿神将,要守护四灵神君,太子是位列仙班的二十八位神将之一! 太子是天兵神将! 如今,太子只是被天君召回到天庭,守护神君,也是保佑大周! 大周的老百姓知道后,痛哭流涕,感念太子,每日焚香,祈求太子的佑护。 太子能不能佑护到大周的百姓很难说,但是老百姓祈求佑护他们的太子,那时候,天天被金人追杀,被黑衣人追杀,若不是李毅的兵马和姜明德的舍身相救,现在的太子,恐怕,真的上了西天! 丁湘只是一停顿,下面的大人们就开始心慌,关于太子的事情,他们也是早有耳闻。 若不是,太子是出现在姜明蓁的军营里面,他们也不会相信太子还活着。 虽然他们不太喜欢姜明蓁,但是姜明蓁的能力,他们还是比较清楚的。 姜明蓁都没有质疑太子,那就代表这个太子是真的。 太子是真的,没有错,可是天下人不知道,朝廷到底知道不知道,他们现在也搞不清楚! 若是朝廷知道太子活着,还明目张胆的说太子失踪,就说明了一件事,女帝或者丞相了无天师等人,根本不想要一个活着的太子! 第175章 选择抱太子的大腿 几位大人睁大惊恐的眼睛,冷汗湿了他们鬓角的发丝,腿部的肌肉开始一跳一跳,跳的他们,都快无法站立了。 为什么之前没有想到这层关系? 如果女帝和丞相天师联手要除去太子,那么他们岂不是死路一条? 当初,到底是谁怂恿他们偷偷联系太子的?给他们描述,太子登基以后,他们就是朝廷重臣了,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美女香车。 好像是一个自称王贵襄的贴身小厮,那个小厮那?为什么,说完以后,就人间蒸发了,小厮是遇害了?还是去找他原来的主人? 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滑落…… 丁湘低着头,专心的给太子解释,仿佛根本没有看出来,各位大人们的恐慌。 “太子,不过,这样的事情,节度使就可以帮您安排了,您只需要批复,让各大节度使配合就可以!” 节度使! 对,节度使根本不用朝廷同意! 他们拥有自己的军队,负责地方的军事防御,可以自行任免官员,甚至拥有军事专杀的权力。 而且节度使不仅管理军事,还涉及地方行政,成为地方上的行政首脑。 其次节度使还掌握了部分地方的财政大权,通过屯田、盐税等手段管理地方经济。 太子怎么忘记了,他不用回到京都,眼前就有一个节度使,供他调兵遣将! 军事权,行政权,财政权! 太子忽然觉得,当个节度使比他这个太子还了不起! 什么时候才能把姜明蓁的兵马夺过来那? 太子状若安好,嗯了一声,提笔依言写了批复,丁湘捧起公文旁边的官印,太子啪一声扣上。 丁湘又拿出来一个印章,递给太子,“太子,如果需要大都督发放武器粮草,还需要盖上大都督的印章。” 太子拿着姜明蓁的印章,印章上面的红色字体清晰无比,“你是如何取得姜大都督的印章?”太子脸色阴沉,“大胆,你是何人?为何偷盗?” 印章出现在一个下人手里,是下人太狡猾偷盗骗取来的?还是姜明蓁太贪玩大意丢了? 不管什么原因,一个节度使的印章不在自己的手里,而在下人手里。 那么,这个节度使也就当的到头了! 丁湘好似慌忙,弯腰禀报,“印章并不是小人盗取所得,是王大人临走之前,借大都督的印章一用……” 借还是偷?不用明说。 “王大人想去河北道,而大都督是幽州节度使,幽州才是姜大都督的地盘……” 太子半信半疑,看向下面的几位大人,几位大人,还沉浸在恐惧之中,看太子看过来,想也不想,就点头回答,是,是,是…… “太子,王大人走的匆忙,听说,他们是想去幽州,若是没有大都督的印信,他们是进不了幽州的!”先前那个面黑微壮的大人急急开口! 不管王贵襄是去哪里,总之是逃跑了,还舍弃了他们,随意编排一下,也不过分吧! 他总要抱个大腿吧,女帝靠不上,京都,他也去不了,不管眼前的太子是真是假,姜明蓁总不会不管的,只要姜大都督管,肯定就有希望。 所以,他选择抱紧太子的大腿! 第176章 最佳人选 太子也明白,他们口中的王大人,就是河阳城的西道总管王贵襄,王贵襄胆小怕事,害怕金人来袭,早就当了逃兵。 这么说,姜明蓁也是被王贵襄骗了,看来,姜明蓁也不是个太聪明的大都督啊! 太子的笑意重新回到脸上。 若是把那个黄毛小儿弄到河阳城,岂不是太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是要继承大统的,是需要有人去拥护,拥护他的这个人,职位一定要高,最好,还能受他控制,姜明蓁是最佳人选。 离得近,又缺心眼,还有个对太子不仅愚忠而且还死心塌地的大哥,再说了,两兄弟其实都是一样的货色。 姜明德出生入死的护他性命,保他周全,不就因为他是太子,以后登基成了皇帝,太子准备给姜明德数不尽的荣华富贵。 京都的那个名不正言不顺,从民间来的野丫头,他迟早要收拾了她! 只要回到京都登上皇位,这天下都是他的,什么王权富贵,什么奇珍异宝,连父皇的艮园都是他的。 他要把那个野丫头打的头破血流,然后再用铁链锁住,锁在大臣们觐见的路上,安排太监天天去掌嘴,让她像狗一样跪地求饶。 让路过的大臣和百姓们看一看,和他作对,得罪他的人,下场都是什么样的。 谁不听话,就灭他九族,挖他祖坟,把那些娇滴滴的小姐夫人扔到军营…… “呵呵呵”是谁在笑?还笑的如此猥琐和阴险? 太子迅速看了一圈,慌忙放下手中的印章,捂住自己张得大大的嘴巴。 其他的大人们也张大嘴巴,忘记了合拢,他们还没有见过如此平易近人哈哈大笑的太子。 一时忘记了恐惧,跟着太子笑起来。太子看到大人们笑起来,继续大笑。 哈哈哈哈,府衙厅堂,一时欢乐无限。 丁湘轻轻叹了一口气,冷眼收好姜明蓁的印章,准备取下一个公文。 “快,快去请姜大都督进城,本宫有要事相商,还有本宫的老师,一起请来。”太子手舞足蹈,安排身边的护卫。 护卫微微侧头眼神轻扫,丁湘微乎其微的点点头,护卫朝着太子的方向,答了一声是,向门外走去。 丁湘又拿出几本公文,放在太子面前,太子粗略瞧一眼,用的都是姜明蓁的东西,若没事,是太子英明,所有事,这些公文上面不还有姜明蓁的印章吗? “叶大人,这文书,你看还有什么问题么?”太子将文书递到最近的叶大人手里! “这……”叶大人迟疑一下接过公文,作为一个守城的小头目,他今天还是第一次站在这府衙的高堂之上。 当然,今天也是他第一次看到守备的文书,原来是这样的。 他一个守城的小头目,自小不喜欢读书,其实好多字,他都认得不太全。 叶大人只是心慌了一下,多年的守城经验告诉他,有些事,就算不知道,按常理回答,总不会出错,这种事,他也能说道两句。 公文上有定额有明细,写公文的人自会斟酌遣词,需要的只是批复加盖官印而已。 何况,这些公文上面不仅有官印,还有姜明蓁的印章,他怕什么。 叶大人看着公文,恭敬的对太子回复,“回太子,确实如此!” 第177章 就这么简单 啊!就这么简单啊! 太子腰杆挺直,春风拂面,又翻开一本文书,突然呆愣,面色开始茫然,丁湘再次附身看来,低声解释指点,太子状若顿悟,提笔批复。 批复印信盖官印,在扣上姜明蓁的印章,如此反复操作,公文已经处理了一大半。 太子放下手中的印章,搓了搓手,又揉了揉白皙的手腕,做出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 “这种事还真辛苦啊,父皇的头疼原来不是装的啊……”太子猛然闭嘴,自知失言。 不管天家如何,皇家无小事,在细微的事情,也不能拿出来,茶余饭后去消遣。 叶大人赶紧向前两步,仿佛他们都没有听到太子说天家装头疼的事,反而一副心疼的模样。 “太子受累了,快休息休息吧!” “太子,这么多公文,也不是一天就能批复完的……” “太子,如此勤政爱民,真是我大周的福气啊……” 官员们围过来七嘴八舌,纷纷表达对太子的关心。 太子来了,他们这些原来都上不了台面的官职,现在被太子称为大人,那简直是祖上有光,长脸了! 就为了太子能叫他们一声大人,他们也要拿出浑身解数,哄太子开心,仿佛,他们现在已经成了三品以上的大官了。 军事民事天天有,并不是事事都需要解决。 公案后面坐着的太子,面前摆放了很多公文和两枚印章,守备出逃,民众闭门不出,公文没有批复,该跑的还是跑了,该躲得还是躲着,并没有多大变化。 太子坐镇河阳城,如同庙里的菩萨,显不显灵不知道,只要能让民众有希望,就可以了。 当然,太子能顺利的到河阳城坐镇,除了姜明德按照姜明华的书信,要帮助太子登上大典以外,其实还能让姜明蓁名正言顺的驻军河阳城。 几个大人恨不得跑上前去,帮太子按按肩膀,趴在太子的大腿边,帮太子捶一捶腿。 一个官员都准备将自己未满十四的女儿送过来…… 姜明蓁和姜明德跨入府衙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个情景。 丁湘站直了身子,说了一声,姜大都督和先生来了。 几个大人慌忙回头,转过身子垂首行礼,太子起初想站起来,想了想,又四平八稳的等着,姜氏俩兄弟过来行礼。 “大都督,见了太子要行礼!”桂婶紧跟着姜明蓁,姜明蓁好奇的看着府衙的桌椅板凳。 “哇,这么大的府衙,怎么比我还要穷?”天真的声音传到太子的耳朵里。 大胆!没有教养的野孩子,太子扫了一眼姜明蓁,没有说话。 守备跑的时候,除了家里的金银珠宝,府衙的好多东西都被守备提前买了,所以整个府衙空荡荡的。 “明蓁,不得无礼,来,见过太子,太子见笑了,童言无状!”姜明德有气无力虚虚的教训姜明蓁。 称呼的是明蓁,不是大都督! 那就好,只要他们兄弟情深,彼此有牵挂,随便忽悠一个,就可以拿捏另外一个了! “先生,勿要责怪大都督,他现在是节度使,你可不能端起兄长的架子,让大都督颜面扫地啊!”太子贴心的安抚。 看吧,姜明蓁这个节度使,和一个孩童或者傻子又有什么区别?姜明德又自持是大都督的兄长,一副管天管地的样子。 如此二人,没有太子,也难成大事! 第178章 一臂之力 姜明德的胳膊上,腰上,小腿上,还裹着厚厚的纱布,他是几个士兵搀扶着过来的。 刚才说话的时候,还有两个士兵站在身后,准备搀扶随时跌倒的姜明德。 “大都督,姜先生。”先前的叶大人喊了一句,又快步走过来,准备扶着姜明德。 他算是看出来了,受伤的姜明德,既是太子的先生,又是姜明蓁的兄长,太子和大都督,他们一个都惹不起…… “姜先生,您来了啊,您的伤还没有养好……”一个大人从叶大人的身后过来。 姜明德咳嗽两声,说,“我没事,我没事!” 叶大人心疼的差一点流泪,“那太好了,太子,太好了,姜先生没有事!” 又俯身向姜明蓁行礼,“大都督,您来了,河阳城有您,太子如虎添翼啊!” “太子,有大都督助阵,您一定所向披靡,万事无忧啊!” 对,还需要他们为自己开疆拓土,想到这里,太子站了起来,抓住走近的姜明德的胳膊,“先生,你和大都督来了啊!真好啊!” 太子似乎忘记了,姜明蓁和姜明德还没有给他跪拜行礼。 姜明德神情痛苦,太子又抓到了他受伤的胳膊。 “太子,你小心一点,我大哥,胳膊都断了,才接好,你在别弄出血了!”姜明蓁气呼呼的瞪着太子。 像极了山中的小老虎,不过是个爪牙都没长齐的小老虎。 “大都督,不能无礼”桂婶严肃冰冷的提醒。 不能无礼,不是不得无礼! 这是在教育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不是呵斥姜明蓁的行为有错! 太子松开手,神情有点不安,“先生,你的伤还未好,到了这里,一定要好好养伤!” 姜明德摇头安抚,“无妨,伤是小事,只要太子能平安,其他的都不重要!” 是啊,一路的拼命厮杀,只为救太子的性命,护太子安稳。 多日提心吊胆的逃亡,没有让太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独当一面,反而,太子的小性子和小聪明,一览无余的暴露在姜明德眼前! 这个曾经敦厚温润有礼又博学多才聪明睿智的太子,被金人吓破了胆。 如今,除了急切的想要得到权利以外,其他的礼义廉耻,装都不愿意装了! 太子,未来的一国之君! 姜明德神情黯然! 太子仿佛并没有感觉到姜明德的疏远,轻轻握住姜明德没有受伤的手,“以后有劳先生了,河阳城,不,整个大周就靠先生和大都督了!” 大都督年纪小,没主意,只要姜明德愿意辅佐他,姜明蓁可以忽略不计。 姜明德道,“太子言重了,分内之事,臣,理应如此!” 姜明德此时更像一个教书先生,辅佐太子读书,至于太子说的其他的,那就不是他的分内之事了! 河阳城的几个大人看向姜明德,眼神明明灭灭。 前面貌似心疼姜明德的叶大人拱起双手,弯腰低首,“还请姜先生助太子继承大统!” “请先生助太子一臂之力……” 河阳城的几个大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第179章 责任 整个府衙其乐融融,一团和气。 以后大家齐心协力,就要辅佐太子管理河阳城了,不久的将来,还要帮助太子登上大典。 他们要辅佐太子,就像辅佐天家一样。 太子挺直了脊梁,神情诚恳郑重,“请先生和各位大人们,助我!” 姜明德垂目应声是,眼角却飘向走到公案附近的姜明蓁。 其他的大人又是捶胸顿足大呼太子万岁,又是感激涕零太子拯救河阳城,还有人开始歌功颂德太子的仁义。 全然忘了之前的恐惧和对太子的疑惑埋怨。 仿佛之前的恐惧,不曾发生一样。 良禽择木而栖,太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这不是我的印章吗?大哥,这是我的印章,大哥,桂婶说的对,是我的,迟早要回来!” 姜明蓁站在公案前面,手里拿着太子刚才使用的印章,翻来覆去看了一遍,语气惊讶又开心。 “啊,我记得,就是你这个小厮,弄丢了我的印章,当时,我还打了你二十大板那?”姜明蓁跳起来,指着丁湘喊道。 太子本来雄心壮志一腔热血,听到姜明蓁孩子气的指责别人,面有不屑之色。 “大都督,能不能不要像个市井泼妇一样,大呼小叫,你,好歹也是我大周的官员……”太子口气不悦。 姜明德和姜明蓁快速对视一眼,然后姜明蓁睁圆眼睛,倔强又委屈,仿佛是被太子的威严所惊,有点呆愣,不敢说话又不服气的样子。 姜明德叹口气,“太子,大都督还小!印章也许另有隐情!” 姜明蓁听到哥哥为他辩护,大大的眼睛里充满委屈。 “大哥,印章丢了,如果有人拿着我的印章,把兵马粮草都带走了,我该怎么办啊?为了找印章,我三天都没有吃糖了!”桂婶拉了拉姜明蓁! 河阳城的大人们,一头雾水,不是说,姜明蓁小小年纪,手段颇多,难道都是军中之人有心造谣,就是为了震慑他们? 几个人对看了一下,露出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 “太子,大都督虽然年幼,说的也没有错,印章丢了,如果有心人使坏,伤了兵马抢了粮草,大都督就成了我大周的罪人!” 姜明德解释道! 太子还没有来得及斥责姜明蓁,手里拿着公文的丁湘开口,“太子,其他的文书不太重要但是这个文书,太子您先看一看吧?” 太子示意,丁湘将公文递给太子,太子粗略一看,字体写的一点也不秀美,有几个字的起笔,还有一点别扭。 字写的一点都不好看! “太子,快到冬天了,河阳城的各项开支需要汇总,包括军务,军队,刀剑器械,官兵的俸禄,各大城乡的供给,以及府衙的各项开支,冬天的碳火棉服,百姓的税收,这些都需要您过目,然后批复!” 太子听到丁湘一连串的声音,才反应过来,现在,他关注的不再是字体美不美,写的好不好,而是公文的内容,他需要解决的问题,他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了! 第180章 开什么玩笑 太子盯着眼前的文书,听到一半的时候,他已经觉得头大,处理了一大半,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真是烦人的东西! 开什么玩笑,父皇从来都不会去认真的阅读奏章,之前有太傅,之后有丞相,再到后来,丞相和皇后做主,父皇只是批阅而已。 再到后面,看都不看,心情好的时候,听元宵公公读一读,心情不好的时候,便束之高阁了! 笑话啊!当皇帝,还需要自己亲力亲为吗?还需要做这些事情吗? 不应该去吃喝玩乐,享受一切吗? 当皇帝自然要知天下事,也需要做很多事,就算很多事不用自己做,但臣子们做的许多事,自己必须要知道,甚至是精通。 天家虽然沉迷于笔墨丹青,但也是事事精通,至少在金人来袭之前,大周国内并没有出现什么大乱子! 太子看向丁湘,丁湘一头汗水,他不是河阳城的守备,也不是皇帝,他能解释的已经解释清楚,至于怎么做,就是太子需要定夺的。 丁湘努力使自己看起来很紧张,肩膀发硬,脸色浮现红晕,额头上有了细细的汗珠。 太子看丁湘确实有点为难,冷哼一声,眼光转向姜明德。 姜明德确实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件事,却不能交给姜明德,就是因为他有能力解决。 万一,姜明德就像他的母后一样,事事插手,他这个太子或者皇帝,做的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太子又把眼光投到河阳城,几个大人的身上,一个个土包子,也不知道怎么就混成了大周不入流的官员,大字都不识几个吧,拉出来都嫌丢人,还是算了吧! “大都督,您的印章,小的没有拿,是王大人借用,王大人……”耳边响起丁湘胆怯的声音。 大都督,印章? 一个连自己印章都管不好的半大小子,有权无脑,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如果让姜明蓁负责文书批阅这一块,姜明德必然全力以赴的帮助。 如果用姜明蓁的权力,再加上姜明德的谋略,太子还需要做什么,什么都不用做啊!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太子脸色红润,一想到,若是有事了,因为是姜明蓁的印章,肯定就有姜明蓁负责。 如果治理的好,那自然就是太子的功劳。 还有,若是做的不好,那是姜明蓁失职,实在不行,还有一个姜明德去垫背。 太子的眼睛在姜明德和姜明蓁身上转来转去,不知如何开口。 “大都督,确实不是小的故意的,王大人要出去,需要您的印章,没有您的印章,他出不去啊!”丁湘继续狡辩! “休得胡言,王贵襄乃是河阳城守备,和大都督职级相同,你不要觉得大都督年龄小,就糊弄大都督!”姜明德怒气冲冲。 “这,先生稍安勿躁,也许是这小厮也被骗了那,哎呀,哎呀,本宫好像有一点头疼,你们吵的本宫头疼!” 太子扔下手中文书,捂住脑袋,仿佛头真的开始疼了! “快来人,传军医!”河阳城没有御医,只能传唤军医。 “先生,稍等,本宫的头好像也不是太疼了!”太子放下一只手去拉姜明德。 “先生,本宫许是今天看的文书过多,有点劳累,不如,不如,让大都督帮本宫,看一看吧,反正,文书上面还有大都督的印章!先生,你看,如何?” 第181章 孰真孰假? 官员们匍匐跪了一地,女孩子坐在龙椅上,若有所思,并没有开口说话。 昨天了无僧人秘密派人来报,说是太子出现了,就在河阳城。 今天早朝,就有大人禀报,河阳城有人坑蒙拐骗欺压老百姓,居然胆大包天到什么地步那? 打着太子的名号,招兵买马,听说,还要登基为帝。 女孩子漂亮的眼珠转了转,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摩挲。 看了看刚才说话的官员,是爹爹安排的,还是丞相安排的? 不过,谁安排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大家知道,河阳城的假太子,终于现身了。 “太好了,终于找到太子哥哥了,若是迎回太子哥哥,吾也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大殿之上,女孩子欢快的说道。 刚才禀报的大人脸色不太好看,他明明都说的清清楚楚,河阳城的,是个假太子,他收到的命令也是如此说。 女孩子的心思确实难猜,他有一点想念天家了! “帝姬,太子是真是假,兹事体大,老臣愿意前去一探!”杨太尉的白胡子抖啊抖。 这样啊,在场的官员们明白了,杨太尉对于帝姬登基为帝,一点也不情愿。 听到太子的消息,杨太尉这是按捺不住的想去迎回太子吧! “杨太尉,果然是我大周的名臣,刚正不阿,赤胆忠心,以后可要是青史留名啊!” 蔡丞相身侧的大人黑着脸,皱着眉头,不屑一顾又阴阳怪气的开口。 有大臣低低冷笑一声。 一介武夫还想青史留名,大周国的国策就是崇文抑武,天下文臣担任主帅、武将充当副将。 天家若是真的重视杨太尉,怎么会收了兵权,给一个虚虚的头衔,而没有任何实权? 天家上任以后,更是自欺欺人的称:“兵革不用,乃圣人本心”。 天家还说,“与士大夫共天下”,“不杀文人”,文人的地位啊,在大周完全可以横行天下,享受着一系列的政策。 杨太尉挺直身子,一改往日迷迷糊糊笑呵呵的样子,面色威严,握紧手里的玉色笏板,“老臣愚钝,不敢说史书留名,但老臣在大事上决不糊涂!” 女孩子眼皮一跳,手指猛的抓紧龙座的金扶手。 了无僧人的笑声在大殿之内响起,微微仰头,爽朗大笑,放声大笑,已经站立的百官抬头看他,不少人眼里露出惊怕…… 天师啊,知天地,通鬼神,一笑生死难测。 “杨太尉文人风骨,让贫僧钦佩,不如,就有杨太尉去河阳城迎回太子?”天师停下笑声,转头看向杨太尉。 杨太尉文人风骨?一个大半辈子镇守边关,沙砾硬石一样的武将,如今被称赞为文人风骨。 骂人?挂羊头卖狗肉?天师这是在骂杨太尉吗? 如此赤裸裸的,明目张胆的辱骂,百官们简直是闻所未闻,他们想不通看不明,天师可是一个云淡风轻,高风亮节,不食人间烟火的得道仙人啊! 他们是不是听错了,一定是听错了! 第182章 天家托梦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了无天师停下笑声,抬眼向百官扫去。 官员品阶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排列有序,深浅花印的官服颜色分明。 看起来整整齐齐,在细看,百官有意无意组成了自己的小方阵,张弛有度又紧密相连。 唯独杨太尉孤零零的站着,就像要与百官保持着距离,泾渭分明,又像百官不敢靠近太尉。 了无天师抖了抖手中拂尘,很好,朝堂之上,除了杨太尉这个老骨头,还以为自己很聪明? 上一次的那个聪明人,质疑帝姬,一天时间不到,连屋带人都消失了,仿佛这个世界上就不曾出现过一样。 百官心里,谁不清楚,太子是真是假,只是,若迎回了太子,帝姬又该如何登基? 这不是公然反对帝姬登基,杨太尉这是摆明了要和了无天师蔡丞相等人为敌了? 那是与整个朝廷为敌啊,这,杨太尉是不是老糊涂了?怎么能与朝廷为敌呢? 武夫啊!武夫!就你聪明! 就算是要迎回太子,也要有人愿意,才行。 有些话,也不能明着说出来啊! “帝姬啊!”李太傅一动,打乱了原来的方阵,突然就变得不再井然有序,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老臣,昨夜梦见天家和皇后,还有皇贵妃等人……” 女孩子看向太傅的眼神充满冰冷又好奇,是又来了一个聪明人吗? 了无天师冷哼一声,瞧都不瞧李太傅,仿佛这个老头根本不曾存在。 “ 天家在梦中嘱托老臣许多事,今天,老臣是来替天家传话的……” 李太傅心中掂量掂量,大周的血脉自然不能乱,皇贵妃自然可信,黄大都督的为人,在大周也是赫赫有名,若不是天家…… 唉,把满朝武将弄的无权无势,比家养的鹌鹑还乖巧! 只是,这帝姬吗?虽然是天家与皇贵妃的女儿。 若是天家和皇后真的有不测,太子爷也发生风险,这帝姬,还说的过去。 现在嘛,太子有了信息,不管真假,帝姬登基就变得名不正言不顺了! 再说,民间传的沸沸扬扬,了无天师是金国三皇子,只是被丞相和天师控制了舆论。 这帝姬,是真是假,还很难说,说不定有更大的阴谋那? 李太傅明亮的眼睛看向女孩子,深色罗裙很长,下面一双大脚。 女孩子有点不悦,其他的大人也垂下头,不敢听,仿佛李太傅接下来会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一样。 杨太尉摇摇头,李太傅虽然是帝师,也曾大权独揽,可惜,自从蔡丞相深得帝心以后,李太傅的人已经被蔡丞相的人除去了一大半。 如今,天家梦中传话,多么蹩脚的一出戏,亏他说的出口。 大殿顿时无声,是百官们还未反应过来,还是等着看李太傅的笑话。 李太傅热情未减,仿佛不曾看到其他人的态度。 “天家拉着我的手,说,他若是没有回来,一定辅导好太子,若是太子也没有回来,要从皇室宗亲里面寻找赵家子孙来护佑我大周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