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我的二叔是赵云》 第478章 不安分的夏侯兄弟 听着赵云的车轱辘话,曹操额头上满是黑线,好家伙,赵云什么时候嘴皮子这么溜了? 他就说了一句,赵云一大串话等着他,而且还是哭穷卖惨。这话也忒假了,十句话里,九句半都是假的。 看着曹操满脸黑线的样子,赵云心里有些窃喜,还给我戴高帽,“捧杀”是什么意思,大侄子可是说过的。 接下来的说话就没什么营养了,两路兵马齐头并进,一齐赶往盟军大营。 赵云和曹操在队伍前面并排走着,后面则是双方的武将,此时赵霖注意到了曹操身后的几名武将。 想来,这就是曹家和夏侯家给曹老板凑的家底了,八虎将啊,以后曹老板集团的中流砥柱。 只可惜曹老板的虎夯双雄,典韦和许褚,全都被赵霖提前挖走了,这就很不错。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军距离联军大营越来越近。 此时的联军门口,正上演着一幕似曾相识的场景。 一个酷似刘大耳的家伙,正在被门卫刁难。 没错,就是刘备。 五年前诸侯讨董,刘备跟着官军,多少混了点功劳,最后朝廷给他封了个青州的平原相。 这五年时间,刘备就是在平原县内,好好做他的平原县。 经营几年下来,平原县还真被他搞出了点名堂,百姓安居乐业,颇有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 从董卓霍乱天下开始,刘备心里就有了气,他好歹是个皇叔,算是皇亲国戚,现在董卓的所做所为,无异于在给大汉朝抹黑,说不定还会让大汉进入灭亡。 所以从袁绍曹操发布讨董檄文开始,刘备也开始了招兵买马,将平原县这几年攒的那点银子,全都用上了。 可是杯水车薪,刘备又是个正直的清官,即便把平原县这几年的钱全都砸进去,最后也只招募了一千兵马。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别的不说,兵器铠甲总是要有的,否则还能让下边士兵拿着木棍对战敌人吧? 除了装备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粮草。 粮草不足,士卒吃不饱,那军营可是会哗变的。 当兵吃粮,吃粮当兵。饭都吃不饱,还当什么兵? 汉朝士卒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卖命可以,前提就是要吃饱饭。 正是因为刘备只募集了一千兵马,所以才受到了门卫的刁难。 其实这已经不错了,要知道历史上刘备参加会盟只有三人三骑,要不是曹操把他们带进了军营,他们三人能不能进门还两说呢! 这次虽然与历史上不同,但又大同小异。 三人三骑和这一千人的性质是一样的,就是人太少。 要知道现在来的诸侯已经将近二十路了,最少也带来了一万兵马。 像刘备这种千人诸侯,到目前还真就这一个。 在门口被再三刁难,此时刘备的怒火已经直冲天灵盖了,他刘备为了汉室江山前来会盟,没想到在联军门口受到这样的待遇。 刘备反复交涉,可是门卫总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始终不让其进门。 第479章 就喜欢这桀骜不驯的 什么情况,好端端的,怎么就吐血了呢? 回过头来的曹操,就看到身后六人震惊的看着赵云身后的那个少年,一脸见鬼的表情。 “妙才,元让,你们这是?”曹操说话的同时,仔细观察着双方的表情。 赵霖没有说话,只是冲他们挑了下眉头,随后继续观察起了众诸侯的兵马。 夏侯兄弟站定以后,用袖口擦掉嘴角的血迹,一脸凝重的对曹操说道:“主公勿忧,只是和幽州的将军简单切磋了一下气势,略输一筹,并无大碍。” 话音落下,曹操一脸懵逼的看了一眼夏侯兄弟,然后脑袋一转,目光落在到处乱看的赵霖身上。 卧槽,你俩都喷血了,还说并无大碍,这话不违心吗? 浑身上下就这张嘴,最硬。 还真是真人不露相,这个少年竟然是一个绝顶高手,从夏侯几人见鬼似的表情就能看出,这几个货被秒杀了。 这不是没事找事嘛,好不容易见面熟悉了点,这几个家伙就想搞事情。 找事的先认怂,真尴尬。 “哈哈哈,习武之人心气高,见到高手想切磋一下也属正常,不过你们现在还是消停点,咱们先去见见众位诸侯。”。 曹操硬着头皮打了个圆场儿,赵云也简单的回应了两句,丝毫没有在意的意思,反正没吃亏,爱咋咋地。 此时的曹操也不好意思在这干站着了,所以招呼着赵云向联军大帐那边走去。 后边的人也跟着过去,只不过曹操后边的六人全都离赵霖这边远远的,丝毫没有之前的桀骜不驯。 曹操这边也知道这个少年的身份,毕竟五年前平定黄巾之乱时,这个少年一直跟在赵云身边。 赵云的亲侄子,赵霖。 没听说这小子会武啊,隐藏的真深。 现在想想,恐怕五年前这个少年就是头角峥嵘之辈啦,跟在赵云身边,只不过是增加历练经验罢了。 曹操不会武,感知不到赵霖的恐怖,但身后的武将可不一样,他们十分确信,这个赵霖,比赵云这个童渊的关门弟子,更加厉害。 现在这个场合,什么都说不了,只能离赵霖远远的。 走了一段路以后,拐了个弯,远远地就看到中军大帐的门前,有一大波人,在那三五成群的站着。 在他们几米外,刘备带着两个三流武将,静静地站在那里,时不时说几句话,看来是众诸侯在了解刘备的情况。 见到曹操和赵云过来,众诸侯连忙笑着拱手问好,最先上来的就是袁术:“孟德兄,子龙兄,好久不见啊” ...... 随后便是一阵无聊的寒暄,这兄那兄的,不断的拱手,假笑。 赵霖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幕,无奈的叹了口气,小声说道:“二爷、三叔,看见了没?我之前的决定多么明智,否则现在上去的就是我啦。” 关羽没什么反应,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卧蚕眉抖了一下。 至于张飞,咧了咧嘴,脸上也是无奈。 这场面,看着就糟心。 此时,之前桀骜不驯的夏侯兄弟凑了过来,装出一副没事的样子,嘴巴轻动,小声说道:“赵霖是吧,刚才我们兄弟多有得罪,希望你能多多包涵。” 赵霖看了一眼这俩人,淡淡说道:“无妨,我又不是小心眼的人,不会揪着此事不放的。不过你们最好商量一下,不要把我的实力告诉你们主公,免得影响他讨董的积极性,就说我比你们稍微厉害亿点就行了。” 听到赵霖这么说,夏侯兄弟脸上的肌肉抽动了几下,最后从嘴里挤出来一个“好”字。 这种要求,夏侯兄弟这辈子都没听过,不过这个赵霖实力深不可测,要是把这个消息告诉曹操,说不打击老曹,那是不可能的。 反正曹操武功又不高,比他厉害的一抓一大把,想来也不知道赵霖的恐怖。 考虑了一下,夏侯兄弟决定暂时就按赵霖说的办。 反正大家现在是同一阵营,谁强谁弱,并没有影响。 “那个,我想问,你是不是突破了那个境界?”几人沉默了一会之后,夏侯惇突然问道。 “你觉得呢?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你们只要知道,我现在比你们强就行了,知道的越多,烦恼越多,只会给自己多套上一层枷锁。心境,是你们突破下一境界的关键。” 赵霖说完,夏侯兄弟沉默了好一会,随后转身,在众人看不见的角度,对赵霖拱了拱手:“多谢阁下指点,我们兄弟在这谢过了。” 赵霖笑着摇了摇头:“无妨,咱们也算不打不相识,看你们两个还算顺眼,这般向武之心,也算难得,所以多说了两句,不用放在心上。” 很快,赵云和曹操就和众诸侯寒暄了一圈,袁绍此时又看向了刘备:“孟德、子龙,听说这位刘玄德,是你们两个带进来的?” 赵云看了一眼曹操,示意让他说,曹操点了点头,随后便将门口偶遇的事情说了一遍,随后强调了一下诸侯讨董的初衷,意思很明显,希望众诸侯可以留下刘备。 袁绍等人自然不会驳了曹操和赵云的面子,毕竟这一千人,可有可无,大不了安排在联军后方。 随后简单走了下流程,刘备也成为了联军中的一路诸侯,可以入大帐,商量要事。 寒暄完毕,众人就招呼着曹操赵云进入了中军大帐,。 大帐中已经摆好了桌案,两边各有一排。 赵云的位置还算靠前,左手点第二个桌,赵云坐下以后,关羽张飞四人在后面站着。虽然人不多,但压迫感十足,单单关羽张飞往那一杵,就有不怒自威的意思,其他诸侯的武将看向赵云这边,眼里满是忌惮。 至于曹操,则被安排在了右边第三张桌,前边是袁绍和袁术。 别看赵云坐在诸侯位置上,但众人心里清楚,赵云的武力值绝对爆表,枪神童渊的关门弟子,谁敢说稳赢他? 有权又能打,怪不得是寒门出身的将军,战绩辉煌的吓人。 第480章 十八路诸侯齐聚,赵云的反常举动 赵云和曹操,已经算是最后一批诸侯了。 所以,现在诸侯讨董的阵容和兵力,也已经定了。 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统兵二万。 一、冀州刺史韩馥,统兵一万。 二、豫州刺史孔伷,统兵一万。 三、兖州刺史刘岱,统兵一万五千。 四、河内郡太守王匡,统兵一万。 五、东郡太守乔瑁,统兵一万。 六、山阳太守袁遗,统兵一万。 七、济北郡相鲍信,统兵一万。 八、北海太守孔融,统兵一万五千。 九、广陵太守张超,统兵一万。 十、徐州刺史陶谦,统兵一万。 十一、西凉太守马腾,统一万五千西凉兵。 十二、上党太守张杨,统兵一万。 十三、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率兵一万五千。 十四、袁绍。统兵三万。 十五、曹操。统兵一万。 十六、赵云,统兵两万。 十七、刘备,统兵一千。 这就是诸侯讨董目前的诸侯数量和兵力,本来还有个右北平太守公孙瓒,但谁让公孙瓒已经被赵霖收了呢,所以赵云就给他顶了。 除此以外,陈留太守张邈,也算是一路诸侯,张邈的兵马与曹操合兵一处,所以曹操这一路兵马,算是顶两个诸侯。 这么一算,依旧是十八路诸侯讨董,二十多万兵马,对战董卓的三十万西凉军。 单从数量来看,联军这边是不占优势的。 不过众人心里都清楚,董卓虽然号称三十万西凉军,但数量绝对没有这么多,里边的水分太大了。 要是董卓真调来了三十万兵马,那他的老巢凉州,不出两月就得易主。 三十万西凉军,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不过董卓那边占据着地利,想要强攻还是很难的,联军这边不付出足够数量的兵力,休想打进洛阳。 现在还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要选一个盟主出来。 十八路诸侯闹哄哄的,不选出一个主事之人,根本没法组织有效的进攻。 至于盟主人选,众人口中,呼声最高的就是袁绍、曹操、袁术,赵云四人。 袁绍就不用说了,出自四世三公的袁家,虽然是庶子,但能力在这摆着呢,又是诸侯讨董的组织人之一,影响力足够。 袁术就更简单了,袁家长子,优势没有袁绍大,但好歹占着袁家的便宜,看他那意思,是想争一争的。 至于曹操,那就是最近的风云人物了。刺杀董卓这一件事,让其声望大涨,影响力水涨船高,又是讨董的主事人之一,所以有人提议曹操可以做盟主。 最后一个,就是赵云。虽然赵家不是什么大家族,但影响力堪称顶尖。就赵云做的那些事,生生的把名声打到了大汉声望榜单的前几名。 还有一点,幽州兵马的强悍战力,在众多诸侯中,排名第一,这一点,没有人会质疑。 哪怕赵云只带来了两万人,袁绍和袁术这俩带三万兵马过来的诸侯,也得往后排。 经过一阵讨论,赵云当盟主的呼声渐渐高了起来。 毕竟这是双方大战,拼的就是硬实力。 但赵云直接站起来拒绝了,理由也很简单,经验不足,在场的无论是曹操还是袁氏兄弟,都比他赵云要年长,袁家更是四世三公,当联军盟主会更加合适。 赵云退出,曹操立即跟上。 当这个联军盟主,百害而无一利,袁家兄弟更是对这个位置势在必得,根本没必要因为这个盟主之位,与袁家生了嫌隙。 这一点,曹操比赵云看的更明白。 最后就只剩袁术和袁绍争这个盟主之位,很显然,袁术只仗着袁家长子这个优势,是当不了盟主的。 而人家袁绍又是组织者之一,少数服从多数之下,袁绍正式当选十八路诸侯的盟主。 还真别说,这个袁绍挺有意思的,还给自己准备了一件红色披风,穿上以后,往主位上的盟主之位一坐,别提多得意了。 选完盟主以后,袁绍就开始了调兵遣将。 命令孙坚为先锋,命令袁术掌管大军粮草。 想起之前赵霖的交代,赵云站起来拱手道:“盟主,幽州贫瘠苦寒,吃喝之物与中原大不相同,所以我们那两万兵马的粮草,就由自己看管吧。” 说完以后,没等袁绍回答,赵云就坐了下来。 此言一出,大帐中静了几个呼吸,所有人都一脸诧异的看着赵云。 好家伙,赵云有点嚣张了。 袁绍当盟主下的第一条命令,赵云就敢唱反调,啥意思啊? 此时的袁绍和袁术大脸漆黑,不知道赵云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不满意袁绍这个盟主,还是不满意袁术掌管联军粮草。 无论哪个原因吧,反正袁家兄弟的面子算是扔在这啦。 赵云说的这番话,让对面坐着的曹操相当意外。 说实话,凭他曹操对赵云的了解,不相信赵云是那种不知轻重的人。 知道轻重依然这么做了,只能说明赵云是故意的,但为什么要故意做这件事呢? 所有人心里都在猜测,但跟赵霖过了一招的夏侯兄弟,却一直盯着赵云后边的赵霖。 直觉告诉他们,拒绝盟军统一管理粮草,跟这小子绝对脱离不了关系。 很快,夏侯兄弟就发现了一点不一样的地方,赵霖虽然一直在打量右边的诸侯,但目光更多停留在了孙坚的身上。 很快,孙坚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毕竟孙坚也是一流武将,赵霖看他的眼神又这么毫不掩饰,很难不让人发现。 孙坚从赵霖的眼神中,看出了很多复杂的东西,有欣赏,有同情、有可惜,又有一丝幸灾乐祸。 这让孙坚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赵云身后的这个少年,为什么一直盯着他看。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那就是曹操。 虽然之前没有见到夏侯兄弟和赵霖是怎么出手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双方只拼了一招,也可以说一下。 就是这一下,让夏侯兄弟齐齐吐了一口老血。 虽然曹操的武功不高,自保都费劲,但道理还是懂的。 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赵霖的实力,远远超过夏侯兄弟。 细思极恐,夏侯兄弟的本事曹操还是很清楚的,是曹操手里最顶级的武将,现在连这小子的一招都接不住,很难不让曹操多想。 第481章 人情世故,和稀泥的曹操 毫无疑问,赵霖这个少年,是赵云手里的最强底牌。那么现在赵云的这个不合群举动,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场的众诸侯面面相觑,无形脑补最致命,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之前的热烈气氛消失不见。 要知道袁绍是个好面儿的人,之前成功当上盟主以后,就带着十八路诸侯在大帐外歃血为盟、拜天祭旗,在高台上装的跟个战神一样。 现在热情劲儿还没过呢,赵云就给他降温了。 此时袁绍大脸漆黑,拿出了盟主的派头,看向了赵云:“征北将军,对于本盟主的命令,可有异议?” 赵云笑了一下,轻轻摇了摇头:“只不过是两万兵马的粮草,盟主不必计较。我们幽州远道而来,自己带了粮草,不用联军这边给予支援。” 袁绍还没决定呢,袁术这个粮草官就说话了:“刚才赵将军说,幽州吃喝之物与中原不同,不知可否详细说说?” 赵云瞥了一眼袁术,暗道这家伙果然跟大侄子说的一样,小肚鸡肠的样子,真令人生厌。 “袁术将军说笑了,幽州人吃喝与中原大同小异,只不过幽州多草原,牛羊居多,所以百姓和士兵多喜牛羊肉。 中原物富民丰,饮食多清淡,想必不愿与我们这些茹毛饮血的家伙混为一谈,所以大家各吃各的,最为合适。 袁盟主,粮草都是小事,如何破董卓才是大事,还是不要在这种细节上浪费诸位的时间了。” 袁绍...... 袁术...... 众人...... 赵云说完,就不搭理二人啦。 老老实实当你的盟主得了,老子吃啥你也管,屁事真多。 怪不得大侄子之前三令五申要自己保管粮草呢,真要是把粮草交给袁术这样的家伙,之后能不能吃上饭,还两说呢。 虽然说行军打仗带着粮草不方便,但幽州军的战力非凡,分出一部分兵马运送粮草,还是不会影响大局的。 饭碗,就要端在自己手里。 至于袁术那家伙,一边凉快去。 众诸侯听着几人言辞上的交锋,心里别提多痛快了。 有意思,太有意思啦。 暗地里勾心斗角没意思,就喜欢看这种正面刚的。 别看十八路诸侯现在士气满满的样子,但心里的小算盘,一个比一个打得响。 在大多数诸侯眼中,讨董成功与否,朝廷和皇帝能不能活下来,这些他们都无所谓。只要成功会盟,这次的目的就达到了。 至于讨伐董卓,根本不是他们这些小诸侯该操心的。 见到场面有些尴尬,曹操连忙出来打圆场儿:“袁盟主,大家都是从各地前来会盟,风俗习惯肯定各有不同。正如赵将军所顾虑的那样,大家应该同舟共济,共破董卓。 幽州军战力强悍,些许粮草,并不会影响战力,不如大家各自决定。需要的,就由联军统一调度;不需要的,就自己顾好自己,也不会给联军添麻烦。盟主,你看这样处理如何?” 听到曹操这么说,袁家兄弟俩的脸色好了不少,这下面子总算是保住了。 曹操不愧是在朝廷混了这么多年的老油条,和稀泥绝对是一把好手,三言两语就把当下的尴尬情况给解决了,而且还保住了双方的面子。 砰的一声,袁绍拍了下桌子:“好,那就按孟德所说,待会结束以后,需要联军调度粮草的,来袁术进军这边记录一下。 按照咱们之前商量的,由孙坚将军为先锋,明日一早,兵发汜水关。” 随后又商量了一些细节,袁绍宣布散会。 商议结束,安静的大帐顿时变得喧闹起来,赵云不想在这边久留,挥了挥手,招呼着关羽张飞几人往大帐外走去。 此时,众诸侯已经开始去袁术那里去登记了,赵霖落后两步,想看看孙坚的选择。 不过结果还是一样,孙坚好像和袁术的关系还不错的样子,所以孙坚也朝袁术走了过去。 见到这一幕,赵霖撇了撇嘴角,随后跟上了赵云的脚步。 孙坚啊孙坚,看来挨饿这一关,你还是没躲过啊! 明天过了以后,希望你和袁术的关系,还能这么好。 “子龙兄,子龙兄,等等我呀”,几人走出大帐没多远,后边就传来了有些熟悉的喊声。 赵云停下脚步,往后看去,原来是曹操带人追了上来:“孟德兄,你怎么出来了,现在不是在登记粮草吗?” 嘿嘿嘿! 曹操笑的跟老狐狸似的,小跑两步跟了上来,不过在赵霖旁边经过时,还特意打了个招呼。 “子龙兄两万兵马都敢自己负担粮草,我才带来了一万人,自然敢舍命陪君子”,说话的同时,曹操靠近赵云小声说道:“子龙放心,陈留郡是我的老家,缺少粮草只管跟我说,筹措个千八百石的,还是不难的。” 赵云嘴角一勾,这曹操还真是个人精,便宜话张口就来。 自从路上遇到以后,曹操就把幽州军的情况打量的差不多了,双马拉的物资车,足足几百辆。 而且这两万人,每人至少一匹战马,马背上都装着至少十天的口粮,真是壕无人性。 这些物资,幽州军至少能坚持两三个月。 怪不得赵云要自己负责粮草呢,就算换成其他人,也不会跟联军掺和的。 “子龙兄,粮草充足恐怕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吧,你说句实话,是不是对袁家兄弟有什么意见?”两拨人一边往驻地走,一边小声聊天。 赵云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曹操,这家伙挺会脑补啊。 “孟德不要多想,袁家四世三公,在诸侯中众望所归,我这纯属是为了省事……”,赵云说话滴水不漏,丝毫没有表现对袁氏兄弟的不满。 现在诸侯讨董,不利于团结的话,还是不要说了。 不过曹操也不是单纯的人,要是真单纯,也不会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虽然现在曹操的政治细胞还没觉醒,但有种直觉告诉他,赵云没说实话。 不过曹操还真冤枉赵云了,因为袁术不给孙坚发粮那件事,赵霖还没跟几人细说,赵云现在说的也是实话。 第482章 董卓的驭人之术 听着两人说话,赵霖现在越来越佩服曹老板了,怪不得他能混起来呢,人情世故这方面,玩的是真溜。 曹操已经下定了决心,这次诸侯讨董,尽量靠向赵云这边。 别看十八路诸侯人多势众,但里边没几个靠谱的,孙坚算一个,赵云算一个,或许那个刘备也算一个。 至于身居高位的袁家兄弟,还是算了吧。 别看现在会盟刚开始,这盟主什么样,众人心里已经有了个初步判断,不太靠谱。 谁家靠谱的盟主,连点粮草的矛盾也处理不了啊。 很快众人就回到了联军安排的驻地当中,此时驻地中的各种东西已经安置好了,士兵们也开始轮流休息。 一进大帐,赵云就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看向了赵霖:“大侄子,粮草这件事,到底是因为袁绍,还是袁术?” 赵霖摊了摊手,指了下戏仲,便走到桌旁,拿了几个碗,给众人挨个倒水:“还是让军师给你们讲讲吧,这方面他是专业的。” 戏志才端过一碗水,喝了一口后才说道:“这个怎么说呢,袁家这两兄弟,没一个省油的灯,但也没一个能够干大事的人。 袁绍虽然当上了盟主,但我观此人有些好大喜功的意思,下令还有些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处理事情还不如曹操果断。有这样的盟主,诸侯讨董,恐怕不会太顺利。 粮草之后若真出了问题,袁绍这个盟主,还是有责任的。任人唯亲,将粮草这么关键的环节,安排给他们袁家人,出了问题袁绍肯定免不了责。 至于袁术,掌管联军粮草,若是出问题,他肯定是主责。 袁公路的问题,比袁绍还要大。 世家出身的他,优越感太强,而且还有些狂妄,不把众诸侯放在眼中。 根据袁术对咱们的态度来看,好像还有些嫉贤妒能的意思。 如此看来,公子不让袁术经手咱们的粮草,是很明智的决定。 我敢断定,此次讨董,袁术的粮草环节,大概率会出问题,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公子,我说的对吗?” “对与不对,明天就知道了”,赵霖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几人心里咯噔一下,这么快吗? 听了戏仲的分析,赵霖很满意,怪不得好谋士难得,拥有一个好的谋士,可以省很多心思,什么事情都可以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董卓这边,很快就得知了十八路诸侯即将来袭的消息。 不得不说,董卓不愧是老油条,说话办事一点毛病没有,根本不是袁绍那个新手盟主能比的。 董卓得知诸侯来袭的消息后,立即召集手下文武议事。 在人来齐以后,董卓表现的很着急,袁绍领着十八路诸侯要打过来了,咋整啊? 当然这个着急肯定是装的,这就是当领导的艺术啦,因为董卓要观察下边人的反应。 董卓很清楚,要是他这个领头之人都不当回事,那下边人也不会放在心上。 董卓要是把这个头带好了,下边文武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事实果然如董卓预料的那般,说明情况后,武将们纷纷表示要出战,谁来,就收拾谁。 第483章 孙坚断粮,战败而回 吕布当即毛遂自荐,要领兵出征,决战十八路诸侯。 但华雄又跳出来了,说话也很好听,杀鸡焉用牛刀,他华雄就够收拾这十八路诸侯啦。 气氛一下子就热烈起来了,董卓看着眼前一幕,心里也很满意,这个团队氛围就对了。 至于董卓手下这帮人,有人是真积极,有人确实是装的。 没办法,不装不行啊。 董卓这么着急,别人又说的那么来劲儿,你一句话说不出来,以后还想不想混了? 这都是满满的人情世故,活到老,学到老。 华雄乃是董卓麾下第四猛将,对付袁绍带领的草台班子,想来是够了。 于是董卓就命华雄带领兵马前往汜水关,迎战十八路诸侯。 联军会盟第二日,孙坚按照盟主袁绍的安排,率领兵马向汜水关挺进。剩下的诸侯各自占领险要之地,准备随时接应。 孙坚号称江东猛虎,战力也是很强的,一路上势如破竹,直奔汜水关而去。 消息传回联军大营,这就让有的诸侯起了小心思。 济北相鲍信,十八路之一。 这家伙立功心切,不想让孙坚把头功抢了,思前想后,决定让人抢先攻破汜水关,把这头功给抢了。 鲍信是鲍忠的兄弟,被怂恿以后,抄小路直奔汜水关,抢先孙坚一步,攻打起了汜水关。 可是鲍信的运气不是太好,他率兵攻打关卡时,华雄正好到来,鲍信还没介绍自己是谁呢,就被华雄一刀斩首,当场去世。 很快,孙坚就来到了汜水关前,华雄的副将出关迎战,可是被孙坚手下四大将之一的程普斩杀。 孙坚也没耽误时间,率领兵马杀至关前,直接开始进攻。 汜水关上,箭矢巨石如雨滴般落下,孙坚最后只能领兵后退。 可是孙坚此时着急的很,因为他们的粮草已经不足一天,出来打仗,讲究的就是轻装简从,粮草必然不会带太多。 孙坚已经率兵出来六天了,粮草本来已经要耗尽,最近这几顿,下边人只是吃了个半饱,战力已经大打折扣。 孙坚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袁术为什么还不送粮草过来? 孙坚前前后后一共派了两拨人回去催粮草,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粮草送过来。 这时候董卓的大将华雄又来到了汜水关,目前双方只能在关前僵持。 一天时间过去,孙坚这边已经彻底断粮了,下边士兵饿的没力气,战力不足三成。 也不知道华雄是怎么知道的这个消息,夜里率兵出关偷袭。 毫无疑问,孙坚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毫无还手之力,被西凉军围攻。 为了让孙坚逃出去,祖茂戴上孙坚的头盔,上面的红色头巾很显眼,直接引开了追兵,给孙坚创造了一线生机。 天亮后,孙坚手里就剩下几十骑哥骑兵,狼狈的返回了联军大营。 此时的孙坚,成了一只受伤的江东猛虎,浑身上下都弥漫着生人勿近的气息。 孙坚好像已经被怒火淹没,手提出鞘利剑,直奔中军大帐,今天一定要当面问问袁术,为什么不发粮。 第484章 悲催的运粮官,袁术的如意算盘 孙坚战败而回,狼狈的样子,一路上的回头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见到他杀气腾腾的样子,没人敢上去触霉头。 就这样,孙坚带着几十个溃兵,骑马冲到了中军大帐外,一个咕噜跳下马,三步合两步的向大帐而去。 门口守卫看情况不对,便想阻拦,可是被怒火上涌的孙坚一脚给踹了出去。 “滚一边去,袁公路,给老子说清楚,为什么不给我们送粮草?让我的士兵饿着肚子打仗,你是干什么吃的?……” 这次孙坚作为先锋,本来打的顺风顺水,可就是因为粮草的问题,被华雄偷袭,导致兵马损失殆尽。 最让孙坚心痛的,还是祖茂。 要不是祖茂假扮他引开追兵,现在孙坚早就没命了。 程普、??黄盖、??韩当和、祖茂四人,可是孙坚手下最重要的将领,现在只是因为粮草问题就折了一个,孙坚接受不了。 祖茂还是孙坚的同乡,哥俩最早出来打天下,打仗时更是猛的一批,以前多次帮助孙坚逃脱险境,但没想到会栽到粮草上。 大帐中,袁绍这个盟主高坐主位,正在和袁术说着什么,谁知道一个守卫像滚地葫芦一样,直接骨碌了进来,随后便是孙坚的大嗓门。 这一嗓子,把大帐内的众诸侯吓了一跳。现在这里也就八九个诸侯,其他的都在各自的营帐中休息。毕竟现在也没什么大事,用不着天天在中军大帐待着。 孙坚手提长剑,指着袁术就过来了,嘴里更是口吐芬芳,一点都没留情面。 袁绍此时很尴尬,孙坚这是一点都没把他这个盟主放在眼里啊。 “文台将军,文台将军,暂且息怒,有什么话,咱们好好说”,袁绍连忙打圆场儿,然后狠狠瞪了一眼旁边的袁术。 作为亲兄弟,袁绍一眼就能看出袁术心里有鬼,虽然表面淡定,但那乱转的眼珠子,绝对没憋什么好屁。 袁绍将孙坚的长剑按下,说了几句好话,这才让孙坚的火气小了一些。 随后孙坚就把袁术没发粮草的事情说了一遍,粮草原因加上华雄夜袭,导致兵马十不存一,还把祖茂折了进去。 说完以后,孙坚愤恨的看向袁术:“袁公路,你别再那装缩头乌龟,敢做还不敢当吗?” 谁知道袁术并不惊慌,而是一脸无辜的辩解起来:“孙将军,你可不能血口喷人,你要的粮草,我早就让下边运粮官送过去了。” 孙坚眉头一皱,看出了袁术在装傻充愣,火气又上来了:“你放屁,我派骑兵催了两遍,什么都见到。” “不可能啊,我明明吩咐下去了,盟主让我掌管粮草,我怎么可能这么疏忽”,说着袁术冲外边喊道:“来人,负责给孙将军送粮的运粮官,立刻给本将军押过来。” 随后袁术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对孙坚说道:“孙将军别生气,这件事一定会给你一个交代。” 中军大帐这边的动静很大,很快其他的诸侯也听到动静赶了过来,其中就包括赵云和曹操。 此时的曹操虽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传消息的士兵提到可能是因为粮草。 一听是因为粮草,曹操下意识就想到了赵云。 之前赵云顶着压力也要自管粮草,难道那时候就预料到了什么? 想到这里,曹操看向赵云的眼神都有些不一样了,细思极恐,不简单啊。 赵霖也一块跟了过来,这可是一个名场面,正好看看袁术到底无耻到了什么程度。 赵霖来到大帐这边时,正好看到一个士兵被五花大绑押进大帐。看装扮,应该是袁术的兵。 这不会就是那个倒霉鬼,替罪羊吧? 此时的赵霖,看向那个士兵的眼神,都多了一抹同情。 来到大帐以后,正好见到袁术锻炼演技。 运粮官刚跪到地上,袁术就劈头盖脸的问道:“我问你,之前让你安排人给孙坚将军送粮草,按时送过去没有?” 运粮官脸上满是苦涩,张了张嘴,什么都没说出来,最后只是摇了摇头。 在运粮官摇头的时候,袁术立即愤怒的大喊:“大胆运粮官,竟敢阳奉阴违,致使联军先锋受挫,其罪当诛。来人,把他推到帐外,立即斩首示众。” 也不知道是不是商量好的,刚才押运粮官过来的两个士兵,应了一声就推着运粮官往外走,孙坚出言阻拦,想再问问情况,可是那两个士兵就像没听到似的,脚步都快了几分。 几个呼吸后,帐外传来一声惨叫,很快运粮官死不瞑目的头颅,就被提了进来,吓得袁绍连忙让人退了出去。 “袁公路,你……”,孙坚眉头紧皱,瞬间就明白了刚才的运粮官只是个替死鬼,说白了就是用这一条命,来堵孙坚的嘴。 见到运粮官已死,袁术瞬间来了底气,又恢复了大义凛然的样子:“孙将军,此事你也看到了,是下边的运粮官耽误了时间,没能给将军按时送粮,现在已经将他斩首示众。此事我实在是不知情,否则一定亲自给将军送粮过去,可是联军这边实在走不开啊,二十多万兵马,每天都要调度粮草……” 随后袁术又开始了演戏,将自己置于道德的制高点,至于责任,全都推给了斩首的运粮官,来了一出死无对证。 众人心里直呼好家伙,袁术这是把十八路诸侯当傻子糊弄啊! 能混到这个位置的,哪个不是人精啊,一眼就能看出袁术是装的。 那拙劣的演技,一眼假。 最后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毕竟袁术已经计划好了所有环节,就等着孙坚来了。 眼见孙坚拿自己一点办法没有,袁术心里别提多得意啦。 没错,不发粮草这件事,就是他一手策划的。 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功劳。 孙坚在前边打得火热,功劳都被这些能征善战的将领拿走了,他袁术这个掌管粮草的,就更没有露脸的机会了。 最好就是谁也别立大功,那么掌管粮草的袁术,就成了功劳最大的一个。起码任劳任怨、调度有方是跑不了的。 第485章 大军拔营,兵压汜水关 孙坚这边,火还没发出来呢,所以就把矛头对向了鲍忠。 鲍忠为了抢功,让他兄弟鲍信抢先一步攻打汜水关,这才打草惊蛇,让华雄有了准备。 其他诸侯知道这件事后,对着鲍忠就是一段埋怨。 人家孙坚是先锋,你偷偷派人过去算怎么回事啊? 替人死,人家还得骂你,这就是鲍忠的下场。 抢功劳,也得掂掂自己的斤两,否则最后只能适得其反。 大帐内闹哄哄的一片,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士气满满,十八路诸侯组成的联盟,各种问题也慢慢显露了出来。 此时的袁绍,真是一个头两个大,这个草台班子太难管了,天天的净事儿,哪哪都是问题。 心里暗骂的同时,袁绍见到诸侯都来的差不多了,立即招呼众人坐下。好歹也是个联军盟主,也该找找存在感啦。 “诸位也看到了,孙将军不愧江东猛虎之名,一路打到汜水关下,要不是粮草不济,说不定汜水关已经拿下来了。 这其中,有联军运粮官的失误,也有华雄不讲武德,夜里偷袭的原因。 总之,孙坚将军打出了咱们联军的威势,接下来咱们就该一鼓作气,拿下华雄。 本盟主下令,明日一早,大军拔营,兵压汜水关。” 盟主都下令了,其他诸侯只能照做,各自回去让人收拾东西,准备拔营。 曹操也和赵云一块回到了兵马驻地,现在曹老板很庆幸,多亏之前英明神武,跟着赵云自管粮草,否则孙坚的悲剧,说不定就会在他曹操身上重演。 袁术真是太没下限啦,为了功劳,克扣粮草这种缺德事都能干出来,真是给老袁家“长脸”。 第二天一早,大军埋锅造饭,收拾东西,随后朝着汜水关进发。 二十多万人的联军,动起来还真有种铺天盖地的感觉,兵马长龙一眼望不到头,队伍长度绵延数里。 曹操的一万兵马,就跟在幽州军后边,着实把他震撼了一把。 之前在联军门口没仔细观察,现在一行军,立马就看出了幽州军的不同。 整齐,太整齐了。 队列之中,无论是横行,还是竖列,看过去都是笔直的一条线。 就连他们迈步的左右脚,都整齐的像一个人,步伐频率、步子长短,甚至摆臂的幅度,都TM的一模一样。 这样的情况,引来很多联军士兵的关注,其他诸侯见到这一幕,都不得不感叹赵云的治军有方。 这才是真正的精兵,行止坐卧皆有标准,看的其他诸侯羡慕不已。 这样的兵马,用起来绝对随心应手,战力成倍提高。 曹操这几天已经跟赵云混熟了,见到幽州军这么精锐,便驾马向前,来到了赵云旁边:“子龙兄,幽州军这么整齐划一,着实令人羡慕。说实话,曹某也想学习一下,不知可否赐教一二?” “赐教不敢当,孟德兄若有兴趣,随便看随便学,至于能学多少,就看你自己啦”,赵云很痛快的答应了,痛快的让曹操有些不敢相信。 第486章 好学的曹老板,汜水关前 这种兵马训练方面的事情,赵云竟然也敢对他们敞开? 当然这件事不是赵云私自决定,肯定提前得到了赵霖的同意。 大军开拔前一晚,赵霖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提前交代了赵云,谁想学都行,不限制。 幽州军众目睽睽下行军,只要不是诸侯不是瞎子,肯定会发现什么。不过只学这些表面动作,提升不了多少战力。 兵马的训练,讲究方式方法,还得兼顾各方面的因素。不懂其中道理,只学动作,最后只会变得不伦不类。 训练兵马这一套,赵霖可是把前世华夏的方法搬过来不少,哪怕照葫芦画瓢,也能在东汉这时候,训练出最精锐的兵马。 听到赵云这么说,曹操大喜,立即围着幽州军前后转悠了起来。 同时,曹操还把手下的大将全都叫了过来,让他们一起学。 人多力量大,每人学一招,加起来就能学的差不多。 “一二一,一二一……”,靠近幽州军,曹操最先听到的,就是这样的声音,每隔百人,就有一个士兵负责喊这样的拍子。 观察了一会,曹操就明白了,这样的喊话,似乎是为了控制步伐。 意识到这一点后,曹操将注意力放在了幽州军的腿上,观察了一会,曹操就发现了其中的窍门。喊一的时候,永远是落在左脚上;喊二的时候,是落在右脚上。 节奏的快慢,控制着队伍的行进速度,这太妙了。 要知道现在汉朝的兵马,能把军阵练明白就不错了,平时赶路,就跟放羊一样,勉强凑成一队一队的,就已经达到标准了。 汉朝还没有现代训练士兵这么严格,最看重的还是单兵作战能力,也就是冷兵器拼杀,其他的都不看重。 让曹操没想到的是,幽州训练兵马,已经到了这个程度。 要学的还很多啊。 随着曹操和手下将领的不断观察,表情越来越精彩。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拿自己的兵马跟幽州军一比,瞬间就没信心啦。 自己这边这是啥呀,乱哄哄的,一个个士兵弯腰驼背,连点精气神都没有。 你看看人家幽州军,昂首挺胸,整齐划一,再加上统一的兵器铠甲,气势锋芒毕露,让人望而生畏。 之后赶路途中,曹操就带着人,细细观察幽州军的各种细节,时间一长,还真让他学到点真东西。 至于以后曹老板能将这些表面动作发挥出多大的作用,就不知道了。 从酸枣的联军大营到汜水关下,差不多四十里,联军晃晃悠悠的赶了三天,这才到达汜水关。 此时的汜水关,大门紧闭,城头上的董字大旗,十分显眼。 联军在一里外安营扎寨,二十多万兵马,足足延伸出好几里,这种气势,绝对吓人。 要知道,汜水关内的西凉军,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五万人,要是跟十八路诸侯硬碰硬,覆灭是迟早的事情。 好在华雄这边占据着地利,汜水关易守难攻,只要牢牢占据着这道关口,诸侯联军短时间内绝对攻不下来。 哪怕十八路诸侯兵马众多,也发挥不出人数优势。想攻下这里,就得拿命填。 第487章 华雄关前骂阵,俞涉被斩 汜水关内,华雄已经得知了十八路诸侯到来的消息。 虽然关内只有不到五万兵马,但华雄之前刚败孙坚,信心大涨,士气正盛,对于人多势众的联军,并不放在心上。 草台班子而已,没什么好怕的。 猛兽总是独行,只有牛羊才会成群结队。 至于十八路诸侯的战力,之前华雄已经在孙坚那里领教到了,先锋的实力尚且如此,恐怕其他人就更废柴了。 所以华雄一点都不怯场,明日就挑了十八路诸侯,好好宣扬一下他华雄的威名。 自从董卓收了吕布这个义子,华雄在西凉军中的武力排名又靠后了,继郭汜、李傕后,华雄排到了第四名。 这都掉出前三名了,要是再不干点事情,以后在董卓麾下,就混不开了。 天色暗了又明,第二天很快到来。 在太阳升起之时,汜水关的关门缓缓打开,身披黑甲的华雄,手持一把长柄大刀,驾马而出,身后则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西凉骑兵。 四万西凉骑兵,跟在华雄身后缓缓推进,带着凶悍的气势,压向一里之外的诸侯联军。 咚咚咚! 战鼓声隆隆响起,同时响起的,还有还有西凉军的大喊,这么大的动静,十八路之后就算是聋子,也知道华雄打过来了。 十八路诸侯驻守的地方有一座小关隘,虽然比不上汜水关,但用来拒敌,还是没问题的。关隘城头之上,挂着一杆绣着“袁”字的大旗,相当显眼。 此时华雄驾马向前,眼里满是狂傲,对着前方关隘喊道:“呔...,城头的守军听好了,我是朝廷亲封的前将军,华雄。奉董太师之令,前来讨伐你们这帮叛乱的逆贼. 听说你们选了袁绍那个家伙当盟主,真是贻笑大方。当初面对我们董太师,灰溜溜的就跑了。还有那个胆敢行刺太师的曹操,听说也在你们之中。 谁要是能交出袁绍和曹操的人头,免死,否则我西凉铁蹄之下,不留活口......” 华雄此时可谓是意气风发,对着关隘就是一顿喷,什么难听说什么。 这就是古代的骂阵,叫门,挑衅,目的就是为了激怒敌人让其不要做缩头乌龟,出门与他们单挑。所以这种情况,也是斗将的前兆。 十八路诸侯这边,中军大帐之中,一个传令兵惊慌的跑了进来,直接喊道:“报......启禀盟主,董卓麾下的华雄,率领四万西凉骑兵,正在关前骂阵,说要奉朝廷之命,讨伐逆贼。” 说完以后,传令兵就退了下去,这就是他的职责,把话传到,至于怎么做,就是里边的人说了算了。 听说是冲着自己来的,曹操没说话,只是呵呵的笑。 袁绍也有些不屑,反而带着一丝莫名其妙:“诸位,咱们十八路诸侯刚刚昨日才到达汜水关前,今日一早华雄就来关前骂阵。 呵呵,这次是我们与西凉军的首次交锋,首战就要斩将退敌,打出咱们盟军的气势。 诸位,不知哪位将军,愿意迎战华雄?” 话音落下,在座的十八路诸侯相互看了看,面面相觑,一时间大帐竟然安静了下来。 此时的袁术脸上闪过一丝欣喜,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露脸的时候到了。 之前为了防止孙坚抢功劳,可是把断人粮草这样的损招都用了。 自从那件事过后,袁术感觉众诸侯看他的眼神都带着一种莫名的意味,有的眼神甚至让他有种后背发凉的感觉。 现在华雄来关前骂阵,若是能将其斩于马下,那这诸侯讨董的头功,可就算拿到手了。 对于袁术来说,参加这次诸侯讨董,就是为了扬名天下,增加他袁术的声望,至于那个破败不堪的朝廷,爱死不死,没了才好呢。 向来征战,头功都是最出名的。 这就跟高山一样,哪座山最高,人们总是娓娓道来。 但问到第二高的山,第三高的山,全都沉默了,一问一个不吱声。 功劳也是一样。 这个头功,孙坚把握不住,还得他袁术来。 想到这里,袁术对着不远处的一个将领使了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三两步走到大帐中央,拱手行礼道:“盟主,末将愿出战,一定将华雄斩于马下。” 袁术此时也伸手介绍道:“此人是我手下大将,俞涉。” 见到终于有人愿意出战,袁绍大喜,随即一招手:“好,来人,上上酒,给俞将军壮行。满饮此杯,定能将华雄斩于马下。” 随后一个士兵端着托盘走了上来,俞涉将酒水一饮而尽,随后一甩披风,转身而去,只留给众人一个潇洒的背影。 此时站在后边的赵霖,恰好对上赵云看过来的眼神,立马读懂了其中的意思。 赵云想问,大侄子,你怎么看? 赵霖的更简单,只是咧了下嘴。 这个俞涉算个啥呀,赔钱货!一刀就被华雄秒了,别提多丢人啦。 看到赵霖的回应,赵云的眉毛跳了下,这么拉胯吗? 仿佛在验证赵霖所说,战鼓声响起后不到十个呼吸,传令兵便跑了进来,只不过脸上更惊慌了:“报....,禀盟主,俞将军出关与华雄交战,不到一个回合就被斩落马下。” “啊......,一个回合,这怎么可能?”此消息一出,众诸侯传来不少惊呼。 尤其是袁术,心疼的直咬后槽牙,这就没了? 那可是他的大将啊,谁知道不到一个回合就被华雄杀了,这回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赔大发了。 其他诸侯也是倒吸一口凉气,俞涉好歹也是袁术的大将,战力在联军中绝对不算弱。 可现在一个回合都没扛住,这么算的话,他们手下的武将,估计胜算也不大。 当然,真正武艺高强之人除外。 袁绍这个盟主,听到这个消息,非但不心疼,反而有些幸灾乐祸,略带好奇的笑了一声:“呵呵,敢来联军阵前叫骂,这个华雄果然有点东西。诸位将军切记,不可轻敌。接下来,谁还敢出战华雄?” 第488章 我的大斧,已经饥渴难耐啦 袁绍看向其他诸侯,把盟主的权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众诸侯又陷入了大眼瞪小眼的环节,袁绍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没人出战可不行,左看右看,最后目光落在了冀州刺史,韩馥身上。 袁绍的渤海郡就在冀州,所以两人的关系处的还不错。 这么尴尬的时候,韩馥这个冀州刺史,也该站出来了。 此时韩馥也注意到了袁绍的目光,低头沉思了一下,一咬牙,决定搏一搏。 “盟主,我有上将军潘凤,兵器乃是一把百斤重的开山大斧,勇猛无双,定可斩杀华雄。” 袁绍闻言,上下打量了一下韩馥,心里腹诽,小样,藏的挺深啊! 随后袁绍喊道:“潘凤将军何在?” 此时一个比俞涉雄壮一圈的家伙从大帐边缘起身,来到前面拱手喊道:“末将在!” “好,本盟主问你,可敢迎战华雄?” 听到这话,潘凤的心里涌起一些怒气,这话说的,我家主公韩馥都说我勇猛无双了,你还问我敢不敢出战? 这不是骂人吗? “这有何不敢,大家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我潘凤倒是要看看,华雄的脑袋结不结实。盟主,末将请求出战,我的大斧,早就饥渴难耐了。” 看到潘凤这个态度,袁绍的眼睛眯了眯,这就对了。 不过为了保险点,袁绍又加了点猛料:“若是潘将军能将华雄斩落马下,赏金百两。” 听到还有赏钱拿,潘凤心头一喜,一举两得啊,随即兴奋的回道:“末将领命。” 袁绍满意的点了点头,一招手,熟悉的环节又来了:“来人,上酒,给潘将军壮行。” 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体现盟主的礼贤下士,这次的壮行酒,是袁绍亲手递给潘凤的。 潘凤也不含糊,一口就给闷了,随后转身而去。 见到这一幕,赵霖抱着膀子,转了转脖子,嘴里用只有赵云能听到的声音喃喃道:“得,又送走一个。” 这话听得赵云一愣,随即不解的看了赵霖一眼,话里有话呀! 不过赵霖什么都没说,开始闭目养神起来。 此时的关门外,潘凤手持一把大斧,看着不远处的华雄,眼中多了一抹凝重。 武将对战,往往拼杀之前,就能大致估摸出对方的水准。 比自己厉害,还是不如自己,心里已经有数了。 距离越近,估算的越准确。 此时的潘凤,心里已经有些没底了,尤其是华雄大刀上不断滴落的血迹,让潘凤心里升起一抹惧意。 可是大话都说出去了,此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啊......”潘凤给自己做了几秒的心理建设,随后一夹马腹,向着华雄冲去。 看着大叫而来的潘凤,华雄还是那副不屑的样子,傲气十足。 傲气来自于实力,说实话,虽然这个家伙比刚才那个强了一点,但也只是强了一点而已。 华雄都没动马缰绳,就这么静静地看着潘凤持斧而来,刀刃一翻,一刀捅了出去。 第489章 潘凤被斩,诸侯又沉默了 潘凤没有躲避,挥动大斧迎击,斧刃与刀锋相撞,发出清脆的金属碰撞声,还有几粒火花蹦出。 潘凤大斧双臂用力,将大刀震开,然后一斜劈向华雄的脖子。 华雄双腿在马背上一借力,上身往后一退,躲开了锋利的斧刃,同时右手挥刀,反手挑向潘凤的面门。 潘凤收斧回挡,两人就这么过了一招。 驾马而过,转身,再次朝对方冲来。 可是这次华雄的刀势更猛,双方接触的第二下,潘凤握斧的双手就开始了颤抖,脸也憋的通红。 华雄抓住机会,大刀在背后转了一圈,一个左手斜挥刀,就将潘凤封喉。 “哎呀……”,城头上的联军士兵看见这一幕,可惜的摇了摇头。 “坏了,坏了......”这次传令兵的动作更快,连滚带爬的就窜进了中军大帐。 “禀盟主,潘将军与华雄交战不到两个回合,就被斩于马下”,传令兵快速说完以后,连忙转身跑了出去,生怕被袁绍当成出气筒。 “什么,又被斩了?”此时的袁绍也有些不淡定了,华雄这么猛吗? 其余诸侯也在小声议论,纷纷表示无法应对。 也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听说这华雄,在董卓麾下排名第四,前面还有郭汜李傕,以及那个董卓义子吕布。区区一个华雄,联军已经束手无策,那以后吕布来了,该怎么应对呢?” 众人听后,全都沉默不语。 站在赵云左手边的曹操,一点都不着急,饶有兴趣的看着袁绍,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袁绍扫视一圈,见到众人都沉默是金,也没办法了。 华雄都打到联军门口了,出战一个死了,出战两个又死了,士气都快死没了。 现在不是能不能斩杀华雄的问题啦,而是没人出战华雄了。 两个活生生的例子在外边躺着呢,谁会在这时候冒出来啊? 看到这里,袁绍无奈的叹了口气,最后只剩下一招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谁敢出战华雄,赏金千两!” 这次袁绍将“出战”两字咬的很重,意思也很明白,打不打得赢,都无所谓,只要敢迎战就行。 可即使袁绍重金许诺,还是没人说话。 曹操身边的曹仁有些耐不住性子,小声问道:“大哥,我们……” 曹仁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曹操挥手打断,拍了拍他的肩膀,让其稍安勿躁。 此时曹操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坐在一边的赵云身上,曹操很清楚,不说赵霖,赵关张的武力,斩杀华雄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幽州那么多年也不是白待的。 可是曹操不明白的是,赵云这边为什么不出手? 这可是露脸的大好机会,斩杀华雄,一战扬名,多好的事啊! 曹操注意到站在赵云身后的赵霖,此时抱着膀子,闭着眼,一条腿还在有节奏的抖着,别提多惬意了。 曹操也明白了,幽州这边主打一个看热闹不嫌事大,袁绍不低头服软,赵云不会让人动手的。 不过曹操有种感觉,这个决定,像是赵霖的风格。 霸道又不失稚气,这种矛盾的感觉,也就这个少年能够符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