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绝尘》 第1章 重生1996,设计一架战斗机!(新书求追读) 一骑绝尘第1章重生1996,设计一架战斗机!(新书求追读) 京城航空航天大学的一间教室里,常浩南正坐在一张椅子上,有些茫然地看着面前铺开的一摞飞机设计图,以及穿着打扮很有年代感、正一脸关切地看着自己的两男一女三个学生模样的人。 “我不是正在29基地里面测试马上就要投入使用的jf-22超高速风洞么?”常浩南心里暗暗想到“这又是哪?” 四周的墙壁稍显破旧,最下面靠近地面一米左右的高度被刷成绿色,尤其是经常被太阳晒到的位置已经起了一些墙皮。 头顶两个巨大的吊扇嗡嗡地转着,没见到有空调的踪影。 旁边的黑板竟然还是那种黑色的水泥板,而不是常见的环氧树脂和高分子合金压制成的绿色板,因为长期的使用和磨损已经有些发白,甚至坐在常浩南现在的位置都看不清边上写着的内容。 他十分确定,29基地里面并没有这样一个地方。 常浩南的视线很快聚焦到黑板前面的那张木质讲桌上,讲桌前面挂着一个校徽,那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图案。 京城航空航天大学,自己的母校。 他抬起手掐了一下自己的右脸,然后确定这并不是在做梦。 “浩南,浩南?”其中一个一头自来卷、身材微胖的男生探过身子,轻轻拍了拍常浩南的肩膀。 “没事吧?你这脸色怎么突然白的跟什么似的,而且从刚才开始都愣了有五六分钟了,要是你也觉得太难就说出来,兄弟们不会笑你的。” 常浩南转过头看向对方,又用了几秒钟时间才从遥远的回忆中找出了这张面孔。 “老吴?”常浩南试探着问道“你怎么……” 刚刚说话这个人是他上大学时候的室友,叫吴懿范,二人之间志向不同但关系很好,后者毕业之后闯荡商界并获得了不菲的身家。 只是…… 出现在常浩南面前的是吴懿范年轻时候的形象,那个时候他的头发还十分浓密,眼角也没有后来因为被竞争对手报复而砍出来的一道伤疤。 “喂,浩南,就算真觉得难也不用装作不认识老吴啊,咱们就算设计不出一架超音速战斗机,去设计一个滑翔机还是没问题的,不丢人啊。”另一个瘦高个男生露出有些无奈的微笑“而且我觉得你应该歇一歇,这几天没少熬夜吧?” 这句话终于完全唤醒了常浩南关于眼前一幕场景的记忆。 “放心吧,我没事。”他深吸一口气,然后重新低头看向面前桌子上的图纸——正是一架歼7,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歼7的仿制原型米格21的设计图。 这是发生在他大三下学期,也就是1996年上半年的事情,由于年初华夏和美国之间的争端让他大受刺激,因此决定要在这门占了足足10个学分的航空器设计课程上以歼7为原型设计一款改进型战斗机。 面前的三个人就是和他同一个课程小组的同学。 除了对本专业并不感兴趣而是立志从商的吴懿范之外,那个瘦高个叫周书万,是本组除了自己之外的另一个大腿,并且他的父亲是601所的高级研究员,这件事情只有很少几个人知道。 周书万毕业之后也进入了601所,后来还担任过某型舰载机子系统的设计师。 至于一直没开口说话的女生叫张漫,是个体型娇小、甜美可爱的美女,学习成绩中等偏上。 由于周书万一直很喜欢她,所以决定让她加入小组,只是张漫对于周书万其实没什么感情,只是一直抱着后者的大腿,所有实验课程以及小组作业都拿到了高分,不过常浩南和她并不熟,毕业之后也就没了联系。 这样一个小组本质上其实只有2.5个人,不过眼下组队阶段早就结束,再想随便换人已经不太可能了。 对于常浩南设计一架超音速战斗机的想法,三个人自然觉得这完全没可能。 他们倒是也没直接反对,只是找到了歼7原型米格21的设计图,表示既然要改进,那至少应该充分理解设计原型。 如果常浩南能够计算出米格21的气动性能,那么他们就同意陪着他冒险继续下去,如果不能,那就按照周书万的想法,去设计一架大展弦比的滑翔机。 只是结果么……人毕竟是有极限的,对于原本时间线上天赋一般只是比较努力的常浩南来说,这件事情确实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最终只好按照约定,和其他三人一起设计了一架滑翔机,虽然这门课最后也拿了个不低的分数,但成为了常浩南一直以来的遗憾。 而眼下的情况,他应该就是回到了近30年前自己的大学时代,并且正好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 计算米格21的性能,对于现在的常浩南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因为除了来自后世的工作经验之外,就在常浩南看到设计图纸全貌的那一瞬间,他的脑中还突然出现了一个【科研指导系统】 在他提出一个合理且闭环的项目构想之后,系统可以耗费一定的【科研点数】确定接下来每一步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并给予他相应的能力。 简单地说,这个系统相当于一个有求必应且包教包会的导师。 在看到这个系统的一瞬间,常浩南差点兴奋地直接晕过去——毕竟每个读过研究生的人,都会希望有这样一个导师。 当然,如果消耗10倍的科研点数,系统也可以直接给出正确,或者是最优的结果,但作为一个真正带过项目的过来人,常浩南非常清楚,这绝不是效率最高的用法。 把脑子里的结果转化到现实中也是需要耗费时间精力的,就算他自己不眠不休,也根本没办法输出多少具体的科研成果,况且系统的科研点数大概也不支持如此挥霍。 更重要的是,华夏不只有他一个科研人员。 如果能在系统这样一个超级导师的帮助下,通过解决关键问题或者给出方法论带动整个华夏科研体系的效率,那么爆发出的力量将会千百倍于孤身一人。 不过以常浩南现在的状态谈这些都还太远,因此他决定先挽回自己过去的遗憾。 【科研点数10 理论水平(满级lv5)lv2(0/10000) 工程经验(满级lv5)lv1(0/1000) 管理能力(满级lv5)lv0(0/100) 综合能力lv1 正在进展的项目0 可以开展的项目1】 能力值等级不高。 但这反而是好事。 说明对于系统来说,常浩南重生之前掌握的那些知识都是非常初级的东西。 未来可期! …… 看着系统面板,他的脑中出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尽管他自己也知道不太靠谱。 但既然有了系统,那终究要试一试…… “给我设计一架歼20!” 先别管华夏在1996年这个当口能不能造出来歼20,你就说帅不帅吧! 隐身、鸭翼、双发重战、dsi进气道、有源相控阵雷达…… 要知道这时候yf22都还没完成试飞呢! 然而常浩南的yy才开始不久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能力等级不足,且不存在关于该项目的可用构想】 …… 显然,他关于歼20的想法最多只算个念头,完全达不到系统要求的“合理且闭环的项目构想”。 想想也合理,就好像一个刚读研的学生让导师教他设计一架第五代战斗机,显然在能力和经验方面都还是稍有欠缺。 “还是得立足现有装备,去改米格21啊……”常浩南只好再次把注意力放回面前的米格21设计图上。 系统现在只有10点科研点数,绝对不能乱用,后世确实有不少关于米格21的深度改进型,但其中一些设计需要很大计算量的仿真模拟工作,常浩南也不知道以1996年的科研条件以及他目前的能力,到底能落实出哪一种方案。 所以周书万三个人的想法其实是没错的,还是先把米格21给搞明白,顺便检查一下20世纪90年代中叶京城航空航天大学的硬件水平如何。 “利用catia对米格21进行建模,再利用有限体积法对飞机的气动特性进行模拟。”常浩南在心中默念道。 【完善项目消耗科技点数1点,直接给出项目结果消耗点数10点,是否确认开展米格21建模与仿真模拟项目?】 常浩南深吸一口气,猛地握紧了双拳。 成了! “确认!完善项目!” 大量的信息迅速涌入他的脑海,尽管目前仍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结果是什么,但至少已经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了。 原来如此,我已经完全懂了.jpg 又沉默了大概半分钟之后,常浩南再次开口“我想到办法了,相信我,就算是战斗机,我们也能设计出来。” “浩南,你……真的有思路了?” 张漫把一个装着热水的搪瓷杯子放到常浩南面前的桌子上,带着些许怀疑的语气问道。 搪瓷杯侧面是一个空军的军徽,以及教员的题词“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保卫祖国,准备战胜侵略者。” 这是常浩南特地拜托父亲弄到的,自从那件事之后就一直带在身上,一直用了很多年。 作为一个主要目的只是想拿个高分的人,张漫自然从一开始就觉得设计战斗机的想法是天方夜谭,但毕竟常浩南平时的成绩也算名列前茅,课程设计工作少不了后者的出力,她也不太想直接反对把关系弄得太僵。 因此才想出了那个让常浩南去分析米格21气动特性的主意,希望借此让对方知难而退。 这门课是没有考试的,课程设计大作业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最终成绩,她可不想陪着一起疯。 “谢谢……”常浩南端起杯子把里面的水一饮而尽,然后直接抓起那张米格21的设计图,叠好之后放到旁边的包里。 “走,我们去机房!” 第2章 计算流体力学仿真 一骑绝尘第2章计算流体力学仿真 1996年,那是一个进机房还要穿鞋套的年代,计算机可是个新鲜玩意,学生的私人电脑当然是几乎不存在的,就连学校的机房,除非获得学院或者更高级的审批,否则也只能靠着学生证每天用最多一个小时而已。 此时常浩南就坐在一台不知道什么品牌的电脑前面,看着显示器上面熟悉而又陌生的画面。 经典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并且相对于1996年来说算是比较新的版本。 最古老的fluent只是个偏微分方程求解器,本身甚至没有网格划分功能,那样的话工作量还要再多上几倍不止。 虽然常浩南有了系统buff可以做到行云流水的操作,但是1996年的电脑本身实在是做不到行云流水的反应,而他目前最缺的就是时间。 不过即便如此,三维建模过程也还是需要额外的软件来完成,比如达索公司的catia。 “这下真的是爷青回了,双重意义上的。” 常浩南看着眼前的crt显示器、轨迹球鼠标和win95界面暗想道。 “浩南,你什么时候学会的这些东西?”站在常浩南身后的吴懿范眼神中带着好奇。 他关心的当然不是常浩南正在进行的仿真建模工作本身,而是后者对于电脑极为娴熟的使用。他认识一个华夏人民大学的大佬,在大二的时候就通过电脑编程赚了二十多万元,一度成为他心中的偶像。 “当然是在你去校外联络生意的时候。”常浩南头也不回地说道。 而同样在站在常浩南身后的张漫和周书万则是已经几乎惊掉了下巴,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相比于几乎不怎么对学业上心的吴懿范,他们两个人可是知道对飞机这种复杂结构进行建模有多么困难,哪怕只是把图纸上早就画好的东西给原样转移到电脑上面,对于一个生手来说也是天文数字般的工作量。 然而这一切在常浩南的手中却是如此的举重若轻,随着他操作着键盘和鼠标的手指翻飞,一架大三角翼常规布局的战斗机模型逐渐出现在了电脑屏幕上。 等效机翼模型,完成 全机气动模型,完成 中途机房管理老师过来提醒他们时间到了,害怕常浩南受到打扰的吴懿范果断把自己的一个小时加在了这台电脑上,随后周书万和张漫也陆续贡献出了自己的学生证。 进气道建模…… 发动机建模…… “呼……” 在系统的“指导”下,常浩南几乎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工作状态,当他终于完成了所需要的建模工作时,才发现竟然已经过去几个小时了。 “这就……结束了?”张漫有些目瞪口呆地看着面前的屏幕,虽然刚刚全程观看了整个建模过程,但用四个小时的时间做出一个精细度如此之高的三维模型还是让她有一种不真实感。 “严格来说当然没有。”常浩南伸了个懒腰,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但是我们课程只要求进行气动设计,所以机载设备、内部结构之类的就不去管它了,反正我们知道这架飞机肯定是能飞起来的。” “厉害啊,南哥,我觉得就算是咱们学院的教授,也没几个能比你更熟练的吧?”张漫丝毫没有吝惜对于常浩南的赞美,而且对他的称呼也已经出现了变化。 本来以为组里面的大腿是周书万,结果这个之前看上去有些疯疯癫癫的常浩南才是真正的隐藏大佬! 不,学神! 学神的疯疯癫癫怎么能叫疯疯癫癫呢?那是常人不懂得神的想法罢了。 “如果只论仿真模拟这方面的话,那还真差不多。” 常浩南伸手摸了摸自己茂密的头发,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露出一个自信的微笑。他也不是吹着唠,在这方面全世界都未必能找出比他更熟练的人。 “但我们之前说的是要算出这架飞机的性能?”吴懿范挠了挠头,他虽然也看出了常浩南厉害,但实在是不想自己给自己上强度。 “当然,不过计算过程会比较耗费时间,所以我这次只算进气道部分的性能,接下来只要对机体外流场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欧拉方程,进气道内流场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n-s方程,就可以获得比较典型的进气道性能数据了。” 常浩南一边把模型文件保存起来,一边打开fluent准备进行下一步操作。 对于复杂外形的网格生成,可采用分区结构网格或整体非结构网格,分区结构网格计算效率高,但是网格生成自动化程度低,非结构网格的的特点则与之相反。 系统作为一个“科研导师”,自然是把这两种技术全都教给了常浩南,但后者需要选择其中一种输出到面前的电脑上。 虽然96年的新版本软件已经可以划分网格,但功能还不是很完善,考虑到这个年代计算机的性能跟二十多年后相比还是小有差距,常浩南最终选择了计算效率更高的前者。 “27号机,你们的上机时间又要到了,这次……”就在这个关键时候,机房老师的声音再次从门口传来,而这次他们已经没有另一个学生证可以拿来用了。 “用我的吧。” 清冷的女声从常浩南身后的一排响起,几人回过头,看到一个长发披肩、身穿淡蓝色连衣裙、戴着圆框眼镜的高挑女生站了起来,把一张红色封面的证件递给了机房老师“我这边下机了,之后算他们的。” 那个证件显然不一般,机房老师只是扫了一眼,甚至没有再往手中的本子上记什么就转身走出了机房。 “谢谢……” 人家毕竟是帮了个大忙,因此在机房老师离开之后,常浩南连忙出言感谢,但开口之后却又拿不太准对方到底是老师还是学生。 “姚梦娜,博士二年级,应该算是你们的学姐。” 姚梦娜一边做了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一边离开自己刚刚使用的电脑来到了常浩南几人旁边“只要你们不下机,这台电脑就能一直用下去,不用担心再有人来打扰了。” “实在太感谢学姐了,我们……” 吴懿范也堆着笑脸连忙感谢道,然而话才说到一半就被打断了“没关系,正好我也想接着看你们准备怎么继续做下去,是要对整机进行流体力学模拟么?” 显然姚梦娜同样对于常浩南正在进行的建模很感兴趣,但由于刚才四个人说话的声音很小,她并没能听清具体的内容。 常浩南点点头“是的,准备用fluent进行全粘性奈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数值求解。” 听到这个答案之后的姚梦娜微微瞪圆了眼睛。 她确实没想过这几个,或者说这个看上去还是本科生的准备玩这么大——她从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前面一排的这几个人,自然知道全部工作都是由正坐在电脑前面的这一个人完成的。 实际上即便是已经读到博士二年级的姚梦娜,也只是才开始逐渐接触航空器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而已。 “应该不介意我在旁边看一下吧?”姚梦娜虽然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没等常浩南回答就已经坐到了旁边的一张椅子上“或许我还能帮上一些忙。” 话虽然这么说,但姚梦娜自己其实也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思路,她主要还是想通过常浩南的做法寻找一些灵感。在眼下这个时间当口,数字化设计和计算机模拟对于整个华夏的航空设计人员来说都还是个新鲜东西。 就在二人说话的功夫,常浩南已经把刚刚完成的建模导入到了fluent里面,并且开始进行有限体积法的网格化处理。 “呵……” 接下来才是他表演的时刻。 这个年代的fluent还没有漂亮的图形化界面和大量可以直接调用的预设模型,尤其是对于超音速流体动力学这样的复杂模拟,更是只能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不过这些并不能难倒已经知道了接下来所有步骤的常浩南。 既然现有软件只能完成一部分工作,那就用fortran语言写一个求偏微分方程组数值解的算法出来。 然后通过调用外部程序的方式来操作fluent完成可以偷懒的那部分,再利用脚本实现自动化运算。 旁边看着的姚梦娜刚开始还抱着相对轻松的心态,但仅仅闭眼打个哈欠之后她就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跟不上思路。 尤其常浩南的代码输入速度几乎要起飞,让她根本来不及看清楚每一段代码的作用,更别提把整个过程记下来了。 “那个……” 姚梦娜有些迟疑地开口,想要问问常浩南具体的数值模拟思路,但是一时间还有点拉不下脸来直接向本科生请教问题,只好换了个委婉一些的说法。 “我们能对一下思路么,我的想法好像和你有点不太一样?” “好啊,先说一下你的思路,我看看有什么问题。” 常浩南再次完全沉浸在了工作中,加上才刚刚重生几个小时而已,因此下意识地以为自己还是在研究所里面带实习生。 “啊?” 一句话让姚梦娜差点破防。 不是,什么叫你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啊? 真把自己当标准答案了? 这么自信的嘛? 而且最重要的是…… 她根本想不出一个完整思路啊! 姚梦娜连续做了几个深呼吸,又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才缓过这口气来。 “不……不用了,你说一下你的想法,我自己对比一下就好。” 第3章 现在的本科生都这么厉害了? 一骑绝尘第3章现在的本科生都这么厉害了? “也行,那你记一下。”常浩南倒也没多想,继续噼里啪啦地敲着键盘,头也不回地说道,正好此时他的工作也进入了最尾声的部分。 姚梦娜此时也顾不上其它,赶紧掏出笔和本子出来准备记录,但常浩南这个老子天下最吊的态度却看得另外三个人目瞪口呆—— 这就是真正的大佬吗? 直接把博士二年级的学姐当本科二年级的学妹教? 吴懿范突然有些后悔自己过去三年没能好好学习。 把最后一行代码写完之后,常浩南按下鼠标中键,把编程界面拖回了最上面,他的编程格式非常规范,只是为了节约时间没有写注释而已,再加上代码并不算多,因此讲起来也很简单。 “考虑到电脑性能的限制以及模型的对称性,取半模进行计算以节省资源。” “壁面附近网格可以局部增加密度……” “无黏通量采用2阶up-wind的roe-fds格式……” “湍流模型采用k-wsst两方程模型,考虑到气体的高温效应,计算中采用考虑变比热的热完全气体模型……” “分子黏度采用sutherland公式计算,对壁面取绝热无滑移、固体边界条件,对进出口分别采取压力远场和压力出口边界条件。” “当各残差指标下降至少两个数量级,且出口流量基本维持不变时,即可认为计算收敛……” “……” 花费不少口舌解释完自己的模拟思路之后,常浩南直接调动程序对刚刚的建模开始了计算,并且几乎是习惯性地对还在奋笔疾书的姚梦娜说道“具体的编程语句和网格划分操作就不讲了,都是读过研究生的人,应该会的。” “???” 姚梦娜有些茫然地抬起头。 常浩南这句话直接给她整不会了。 什么叫‘读过研究生的人应该会的’?这种东西现在哪有人能手把手地教啊,几乎都是自己摸索的好吗? 而且到底我是研究生还是你是研究生啊? 好吧,姚梦娜承认面前这个本科生在仿真模拟这方面确实比自己强那么亿点点…… 好气啊,但又没有办法。 不过……这真的是本科生能做到的吗? 她的视线瞟向了常浩南放在键盘边上的那本学生证。 是本科生的颜色没错。 她甚至悄悄翻开了学生证的外页确认了一眼。 常浩南,京城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飞机系9302班,今年大三。 但是……这怎么可能的啊?先不说计算流体力学的事情,就算是写代码这件事本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上了大一之后才开始了解到“电脑”这个东西,再考虑到每天最多一小时的操作时间,能进行简单编程的都是寥寥无几。 除非…… 除非他在上大学以前就已经接触过这些东西了。 而有着这样想法的显然不止姚梦娜一个人,另外一边的张漫看向常浩南的眼神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要知道在90年代中期,能在家里买电脑的那都是什么人? 不说非富即贵吧,反正至少也得有点东西。 实际上常浩南这个时候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刚刚的态度好像有点不对,但看着身后不远处的姚梦娜,他实在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件事。 所以只好沉默不语,让这件事尽快就这么过去吧。 好在尴尬的气氛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已经到晚饭时间了,我去帮你们买饭。”张漫看了看墙上的表,主动提出帮忙跑腿的要求“学姐你也要一份么?” 还没等姚梦娜回答,旁边的周书万也站了起来“还是我去好了,这里离食堂挺远的,我的脚程更快。” 这句话让已经完成了程序设计,只等着计算机运行出结果的常浩南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周书万确实对张漫一片真情,但后者么…… 既不答应也不拒绝,就这样一直吊了他四年。 再后来的事情常浩南不太清楚,但这两个人肯定是没走到一起,因为周书万跟他自己一样直到二十多年后仍然没结婚。 总之舔狗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不要误会,常浩南并没有当过舔狗,只是刚毕业的时候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后来工作有点成绩了,年纪又大了,再加上成天出差,就…… 当然他也不会蠢到直接去阻止对方做什么,沉浸在爱情中的人是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被人当猴耍的,反而他这个劝阻的人很可能两头不落好。 等到什么时候有机会旁敲侧击一下吧,要是还不开窍,那就只能尊重并祝福了。 最终周书万还是拗不过张漫,让后者小跑着去食堂买饭了。 “奇怪……她平常都是让我去的啊,今天是怎么了……”周书万看着张漫离开的背影有些不解地嘟哝道。 “呃……”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类似情况的吴懿范手扶额头叹了口气。 “怎么了吗?” 周书万听到了吴懿范的叹息,还以为是常浩南的模拟出了什么问题,连忙凑过来,但屏幕上似乎和刚才差不多,仍然是一堆他并看不太懂的代码和数据。 这下就连原本一脸吃瓜的姚梦娜都忍不住抬起头用无可救药的眼神看了一眼周书万,然后露出一副孺子不可教的表情。 实际上这一次模拟的工作量并不算大,常浩南的目的只是计算一下米格21原本的性能,尤其是进气道在几个典型工况下的总压恢复系数、机翼在不同高度和攻角下的升力系数以及几个舵面的操控效率,顺便再把机体模型做出来。 毕竟按照他的计划,不会对飞机的后机身进行什么改动,到时候直接拿来用就好。 而且考虑到硬件性能的限制,他只是让系统输出了几个设计点的性能参数而已,并没有像重生之前习惯的那样直接跑流场曲线出来。 然而尽管如此,等到张漫把饭买回来的时候,计算仍然只是完成了一部分而已。 “这些……都是什么参数啊?” 张漫一边从手中的袋子里给每个人发了一个泡沫餐盒和一次性餐具,一边睁着大眼睛看向常浩南面前的屏幕。 作为京航王牌专业的学生,虽然刚才完全没跟上常浩南进行仿真模拟的思路,但这些结果大概代表什么张漫还是能看懂的,不过她还是用好奇中带着敬佩的语气问道。 “嗯,不同空速和迎角下进气道壁面特定点位的静压分布、轴向界面各典型位置的马赫数分布,还有不同来流马赫数下的阻力系数,这样就可以算出进气道的平均总压恢复系数,还有总压畸变。 另外如果把这些数据做成图表,还可以绘制出设计点的流场结构,当然现在计算才进行了一半多,还得等一等。” 常浩南说完之后,端着手中的饭盒站起身,准备到旁边的空教室去吃饭——能让张漫把饭盒带进这栋楼大概已经是管理老师的极限,如果让后者看到五个人围坐在电脑前面吃饭,恐怕要直接血压爆表晕过去。 第4章 下一步工作(求追读) 一骑绝尘第4章下一步工作(求追读) 不过或许是因为在他重生过来之前这个身体确实严重缺乏休息,再加上一个下午的久坐和饥饿,突然站起来的常浩南突然感觉一阵头重脚轻,然后视线的边缘逐渐变黑…… 好在眼疾手快的吴懿范伸手从后面撑住了他“浩南,你这几天估计都没怎么睡吧,也别太着急了,课程设计还有不少时间呢,不急这一天两天。” “南哥,你吃完饭回去休息一下吧,把数据作图还有性能分析之类的事情,可以交给我们来做。” 张漫关心的表情不似作假,四个人作为同一个课程设计小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她自然会担心这位刚刚才抱到的新大腿。 况且后面这些工作虽然也很繁琐,但技术含量不大,在已经有了数据的情况下对于大三学生而言没有什么难度。 作为一个抱大腿经验丰富的人,张漫深刻地明白,跟大佬一个小组绝对不意味着自己可以什么都不干,那样虽然当时很轻松,但大概率就没有下次了。 相反如果主动提出分担一些任务,大概率可以获得学霸们的好感。 “不需要,这是人家米格21的原始设计数据,我现在只是先把计算程序编好再验证一下能不能跑通,这样等我们的设计出来之后,只要稍微修改一下模型和网格化模式就能进行计算了。” 说话的功夫几人已经走到隔壁教室,常浩南打开手中的饭盒,头也不抬地回答道。 两荤一素配白米饭,在90年代已经算是不错的伙食条件了。 先不说张漫这个人性格怎么样,这种白幼瘦类型的女生其实不太符合他的审美,非要说的话…… 常浩南看了一眼正在对面安静吃饭的姚梦娜。 于是他发现原来只有自己这一盒才有两个荤菜。 这个张漫,只能说有点心机,但不多。 “这样啊……那算了,先吃饭。”自知刚刚表现错地方的张漫脸上露出有些尴尬的表情,不过转瞬间就恢复了原样。 “你们后面还准备修改飞机的设计?”姚梦娜也听到了刚才常浩南的话,抬起头询问道。 “对,这是我们航空器设计课程的大作业,浩南一开始说要设计一架超音速战斗机的时候我们还觉得不现实,结果没想到他真这么厉害。” 周书万绝对是个老实人,甚至当着自己女神的面称赞起了常浩南。 在看到后者行云流水的操作之后,另外三个人已经完全不再有质疑常浩南思路的念头了。 “蛮有想法的嘛,我当初上这门课的时候,是设计了一架下单翼的运输机,最后也拿了满分。” 姚梦娜微微抬起头,似乎是在怀念自己过去的本科时光“其实根据我的经验,只要能把设计流程走完不出错,几乎就都能拿到满分” 当然,姚梦娜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完全没有自吹自擂的意思。 在她看来对于常浩南这种学生而言,课程设计满分这种事只不过是信手拈来而已,根本不值一提。 不过无形装逼,最为致命,这句话还是让周书万和吴懿范面面相觑。 毕竟如果不是有常浩南的话,他们还真不敢说自己能拿出个不出错的设计,哪怕如同周书万说的那样设计一架最简单的飞机。 “对了,学校的机房是不能保存东西的,浩南这个程序准备怎么带回去?”十几秒钟的沉默之后,周书万重新把话题带回了他们的设计项目上。 一直低头扒饭的常浩南此时正在脑海中整理下一步的工作,由于他并没有让系统直接给出设计结果,因此在确定了大体方向之后,具体细节还是要手动进行优化的。 其实也就是做出几个不同的设计,然后分别测试它们在设计点上的关键性能,看能否从中找到一些规律,然后再慢慢进行微调,都是一些很吃经验的操作。 所以在听到周书万的问题之后,常浩南几乎没过脑子就开口回答道“你们谁带了u……” 话说到这里他才意识到不对劲,1996年的时候哪来的u盘这种东西,于是连忙改口“你们谁带了软盘,我们的程序不大,把模型的工程文件和cfd模拟的代码分开保存到两张软盘里就行了。” “……” 四人相顾无言。 这年头大家连自己的电脑都没有,很少有人会花钱去买软盘这种储存媒介。 “我这里有两张空软盘,先借给你们用好了。”最后还是姚梦娜开了口“不过等到你们用完之后记得还给我。” 常浩南从对方手中接过软盘,盘面上写着姚梦娜的名字,以及所在的学院和办公室。 “姚学姐是杜义山院士课题组的?”旁边的张漫凑过来看了一眼。然后震惊地问道。 “是的,杜院士是我的导师。”姚梦娜把几缕垂到额前的头发撩到肩上淡淡地回答道,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张漫和周书万几乎同时瞪大了眼睛。 杜义山院士作为空气动力学领域国内泰山北斗级别的人物,虽然目前已经不再负责具体的飞机设计项目,但背后的人脉和资源仍然不容小觑。 在眼下这个科研经费紧张的年代,有这样一个导师就意味着能接触到更多的课题,也就意味着比别人多得多的机会。 而且姚梦娜还是杜义山的学生。 要知道,院士的学生和院士课题组的学生,听上去差不多但实际可是天差地别。 由于家庭原因已经立志深造的周书万内心中顿时对这位学姐充满了敬佩,并且开始犹豫要不要问一下对方课题组招收学生的标准。 而旁边的张漫则已经开始思考要如何跟这位学姐搞好关系了。 只有常浩南和吴懿范对此完全无动于衷。 前者仍然在考虑要如何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毕竟每个新设计都要对机头模块重新进行一次建模和计算,虽然大多数代码不需要重写,但也是很耗时间的工作,而他总不可能每一次都好运地在机房碰到姚梦娜。 至于后者则是对于本专业完全没兴趣,此时正在思考之后两天要出去谈的一笔生意,甚至完全没听到另外几人刚才的对话。 吃过晚饭之后,常浩南又等了一会,让电脑把所有的运算结果都跑了出来,在收到系统【项目成功结束】的提示之后,又把文件分别拷贝到两张软盘里,然后揉了揉有些酸胀的眼睛,长舒一口气。 一方面是先期工作终于算是完成了,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这个系统…… 是真的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