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70开局要分家》 第324章 采访 这边刚刚开工,得到消息的新闻记者就来到了赵毅家这边。 赵毅看到记者的到来直接就朝着店铺跑了过去。 “当家的你这是咋了,让狗撵了?” 张静看着气喘吁吁的赵毅问道。 “记者过来采访了。” 赵毅喘匀了气后说道。 “又来采访?” 张静顿时一喜,拿出了包里的镜子照了照自己,随后归拢了一下头发,挎着包就朝家里走了过去。 “这是赵毅同志家安装的电话,刚刚人还在呢?” 一群街坊面对新闻记者的提问连忙抢着说道。 “肯定是不好意思躲了。” “不过我知道他家店铺在哪里我可以带你过去。” 一群热心的街坊就要带着记者往店铺赶去,没想到这时张静走了过来。 “同志这位是赵毅的爱人,也是她们家安装的电话采访她也是一样的。” 一群人看见张静走了过来赶忙让开了位置让记者采访。 张静不是第一次被采访了,当初在银行存了一万块钱就被采访过一次,七九年的万元户还是很少见的,所以还给张静登报了。 “同志你好,我们是平阳市新闻处的记者,请问是你们家安装的电话吗?” 一名漂亮的记者看向张静问道。 “是的。” 张静礼貌的点了点头,学着工厂广播员的普通话说道。 “请问你们是因为什么原因需要安装电话呢?” 记者提问道。 “因为家里是个体户经营,需要联系的顾客比较远,写信时间比较长,拍电报麻烦,这不是组织为了方便我们群众吗,这就去申请了电话安装。 没想到服务那么好第二天就来上门安装了。” 张静笑着回应道。 又采访了一些问题,张静都熟练的回应着,记者就离开了百货大楼这边。 “张同志你是不知道,赵同志看见记者来就跑了,一点也没有你那么从容。” “是啊是啊,张同志不管面对什么事都很从容,处理也十分的得当。” 一群街坊恭维这张静,当初张静被登报她们还过来恭喜过,看来明天平阳市的报纸上又能看见张静的讲话了,说不定还有照片。 “以后这边有了电话,大家接电话也方便了,我家准备在这里建一间小房子,到时候就把电话放在里面,街坊可以推荐一两人过来守着电话,也方便通知大家接电话或者打电话。” 张静看向众人说道。 “这话我举双手赞成,修建电话房的费用就我们街道所有邻居平摊,不能什么都是张同志出钱。” 众人连忙附和道。 没多久一众街坊邻居就开始在赵毅家的房子旁边开始动工了,几乎所有劳动力都过来帮忙,以后不用跑那么远就能接电话打电话可都是沾了赵毅家的光。 张静安排完自然不会在这边久待,电话这玩意在自己家这里完全不值钱,现在又免费得了一间房。 彭总管看向众人指挥着现场的施工。 “记者走了?” 赵毅看见张静回来连忙问道。 “就是采访几个问题,早就走了,我跟街坊商量一点事,让他们在旁边修建一间屋子,这样方便以后接打电话,接电话我的意思是免费,打电话的话一个人打一次三分钱就行。” 张静看向赵毅说道。 一部电话肯定是不够的,既然要让街坊使用那么肯定不能按自己家里,这样很不方便。 按在外面又怕别人使坏,不如就建一间屋子出来,反正不会让自己家花这个钱。 张静这话让赵毅想起了一件事。 榕城一处电话亭五部电话机一年的收入是5000千块,当然现在的收入不会那么高,那是八十年代末出门打工的人多,为了联系家里面就会经常打电话回家。 而在九十年代时湾沟村小卖部靠着一部电话让人接电话打电话一个月的收入都是好几百块,那时候出门打工一个月也只有几百块的收入。 “那咱们还得去写申请,赵毅看向张静说道。” “不用咱们写,这事我跟彭总管说过了,他们组织街坊写,钱由咱们家出,房产那边也去街道办登记在咱们名下。” 张静看向赵毅说道。 记得苏红说过,以后的房子会很贵,这样方便街坊又能得一间房的事,张静自然是想做的,但电话安装过后需要月租,接电话可以免费,打电话肯定多少得收一点钱。 电话亭那边是三分钱,自己这边也收三分钱打一次好了。 “行,还是我媳妇机灵。” 赵毅夸赞道。 “那是肯定的,你也不看看我是谁。” 张静得意的说道。 傍晚。 等赵毅回到家的时候,旁边的屋子都起了两米高了,明天一天已经就能支磨搅拌水泥了。 不少人看见赵毅与张静回家都笑着打着招呼,他们只是出一点力,而赵毅家却要出好几百块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赵同志有什么活我们能干的可不能见外呀。” “对,咱们都是邻居可不能见外。” 众人看向赵毅说道。 “这是肯定的,以后有啥大事小情的还指望大家搭把手。” 赵毅笑着说道。 没想到电话亭的事让邻居更热情了。 这时施工队的人已经离开,电话也被安装好了,现在就可以使用。 赵毅拿起电话就给张志远拨了过去。 “喂,你好我是张志远。” “张同志是我,赵毅,这是我家的电话号码,以后联系打这个电话就行。” 赵毅开心的说道。 “知道了毅哥,这样可方便咱们以后联系了。” 张志远笑道。 随后赵毅又给郑洪涛,唐文杰打了电话,知道赵毅安装了电话对方都很开心。 “安装了一部电话瞧你那开心的样。” 张静调侃道。 她是去过苏红家的,知道苏红家里就有两部电话,家里安装了电话倒是没表现得多开心,还不如听到有记者采访时那么开心。 “那可不,你看咱们家可是这市里为数不多家里有电话的,我跟你说的跟着我享不完的福现在知道了吧。” 赵毅看向张静得意道。 “是是是你最厉害行了吧。” 张静连忙竖起大拇指夸奖道。 第325章 电话亭 如今接听电话都是免费的,不管是公共电话亭,还是单位的电话,接电话都是免费的,不过在拨打电话的时候,尤其是拨打家属楼最近的公共电话亭时是需要说清楚门牌号的。 县城那边也就是百货大楼附近会有公共电话亭,他们的工作人员不会走太远帮你去叫人接电话,但胡同口,或者家属楼这些地方就会帮你上门去叫人接电话。 现在打电话的费用是一分钟三分钱,算是比较实惠的。 为了早点使用上电话,街坊都很卖力,三天时间已经封了顶,木匠此时也在加班加点的赶制门窗。 “咱们都是街坊邻居,小毅家什么情况大家也知道,那是非常热心肠的邻居,就是整个平阳市也找不到第二家,人家舍得花那么多钱给咱们安装电话。 值班人员也答应给工资,一个月十八块钱,这相当于是给咱们这些邻居解决了生活上闺女没有工作的苦恼,打电话三分钱一分钟这大家没有什么问题吧?” 彭总管看向所有人问道。 张静在提出打电话要收费这个问题,赵毅就想到了解决办法,既然要收费,那就需要人去叫街坊接电话,时间长了他们需要联系亲戚也需要打电话。 那么谁会不上班整天守着,这完全就是一个义务工,不如给工资让大家心里好受一些。 “赵同志家我是没话说,把该考虑的都给咱们考虑到了,你看那个胡同有咱们这厨房,谁家办个大事小情的多方便,别的胡同都羡慕咱们这边,不用借桌椅板凳,不用麻烦街坊邻居藤屋子就把事办了。 现在又给咱们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事我们家没任何的意见。” 一人开口众人也是纷纷附和。 虽然只有十八块的工资,可啥活都不用干,就是来胡同叫一声某某某有你的电话。 “只有两个名额,为了公平起见,咱们家里闺女满十六,没有临时工的家庭出来,咱们抽签。” 彭总管刚刚说完,只有三户人家走了出来,在市里待着不管怎么说多少都有些人情在外面,不管怎么说临时工的工作还是给家里弄了一份,没弄到的实在是没有门路。 还有的人则是闺女十八九已经嫁人了,不属于自己家一份子了,自然是不会厚着脸皮去抽签。 彭总管家孩子有了工作,自然是不会上前凑这个热闹。 没一会三人就抽完了签,有人开心自然就有人失望。 没想到这时赵毅来到了这边。 “怎么样彭总管,事情都安排好了没有?” 赵毅进来众人站起身笑着打招呼,赵毅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坐下说话。 “胡同里就三个没有工作的丫头了,已经抽完签了。” 彭总管笑道。 “就三人还抽什么签,就一起去上班呗,两人上白天八点到下午六点,一人值班到晚上十二点,想调班三人商量着来,万一亲戚晚上有个急事打电话来也没有人帮忙喊。” 赵毅笑道。 众人听见赵毅这样说心里更是五味杂陈,这多一个人上班就得多开一份工资。 “赵同志这。” “不用担心我,电话亭只要开业收入应该是能保证她们的工资的。” 赵毅笑道。 说完赵毅就离开了这边,去了李超家,李超在村里带来了两只田园犬,家里有些养不下,赵毅准备去领养一只。 正好养在电话亭这边。 清晨。 木匠就走进电话亭开始按照赵毅的要求打五间独立只能容纳一人的小木匣了,这样也算是给打电话的一点私人空间,有些话人多了反而不好意思开口。 比如向亲戚借钱。 虽然隔音效果可能不好,但给人的感觉会好一些。 家店铺。 林芝开心的拿着一份报纸跑了过来。 “张同志你快看你登上报纸了。” 林芝边说还边挥动着手里的报纸。 听见这话张静倒是没觉得有什么惊喜,第一次登报的时候那激动劲已经过了。 那份报纸现在还被张静保存着,等着以后拿出来当做谈资。 “我还以为前天就会出现,没想到今天才登上报。” 张静接过报纸看了看说道。 个体户经营登报在平阳市还是第一次,当初登报张静可是工人,当然得在第一时间宣传,这份报纸还是经过几次审核才批复的。 所以没在第一时间登报。 “张同志安装电话要什么标准,写申请的时候需要写什么?” 林芝看向张静问道,她是真的想安装一部电话,这样比较方便。 虽然胡同口就有电话亭可这样始终有些不方便,而且她们家马上就要搬家,汽车站那边的电话亭离建的房子可不近。 接电话虽然不要钱,可始终觉得有些欠人情,每次都需要人家过来喊。 “安装申请没你想象的麻烦,只要去电话局那边登记就行。” 张静笑着说道。 “那行,明天我去问问。” 林芝一听这话顿时有些开心,如今她男人去了新市跟着小弟一起在那边卖家电,平均每次的利润都是好几百块钱,家里不差那二十块的月租。 要是给自己儿子再娶了一个媳妇,自己闺女也就可以谈对象嫁人了,不用一直待在家里。 “张同志我想麻烦你个事,就是你有没有认识的优秀青年,你也知道我那闺女都快二十了,现在还没有个对象可把我给操心坏了。” 林芝看向张静小声的说道。 什么样的圈子出什么样的人,张静当初不管是工厂,还是如今卖家电,认识的人都比她那边稍微好一些,当然是拖张静比较靠谱。 张静与赵毅两人的人品林芝完全信得过。 “这个。” “怎么了是不是有些为难。” 林芝看见张静欲言又止连忙问道。 “农村的能不能看得上?” 张静看向林芝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 “这有什么看得上看不上的,只要小伙子勤快就行。” 林芝笑道。 他们家如今这情况压根就不在乎是什么家庭,只要人品好,踏实肯干就行。 “我就是开个玩笑,现在认识的小伙子们单身的比较少,既然你跟我说了这事我帮你留意一下。” 张静笑道。 “那这事可就拜托给张同志你了。” 林芝拉着张静的手拍了拍说道。 第326章 电话亭开业 第326章 电话亭开业电话亭雇佣的三名姑娘也不算是雇佣给赵毅家的,这是为街道服务的,赵毅家目前没有真正属于自己家雇佣的工人。 此时的赵毅在电话亭看着木匠在里面忙活,而街坊抽签出来的三名小姑娘此时正忙活着打扫卫生,木匠弄出来的木花是点火比较方便的东西。 收集起来拿回家点灶台。 以前弄厨房的时候,那时候每家都会过来收集一些木花,可现在没人过来,三名小姑娘虽然在收拾,但都是给赵毅家收拾。 “这些你们拿回去吧,我家里还有不少。” 赵毅笑道。 前段时间弄店铺的衣架这些东西,家里还攒了不少。 小姑娘害羞的点了点头。 这边木工还没有彻底弄完,那边施工队又已经过来了,这次的申请是一条街道的社员集体署名申请的,电话局那边批复很快。 五部电话很快就已经安装完成。 木匠也是加班加点的工作,很快就把电话亭的隔断全部弄完,每间还弄了一条板凳。 彭总管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一炉子,给电话亭工作的几位姑娘取暖,到了冬天没有炉子可在这样的房间里待不住。 至于取暖的煤炭就由街道这近百户人家一家出一点,反正是为了所有人服务而不是单独给某一个人服务,对于这样的提议众人都举手表示赞同。 电话亭这边刚刚完工,还来不及放鞭炮庆祝一下,街坊就迫不及待排队在这边打电话了,给亲戚报备以后打这个电话方便联系,说话期间眉宇间还透着一丝的得意。 一分钟三分钱,一上午时间,就收到了三块钱,这还是只是刚开始,以后这边的消息传出去,慢慢的收入会更多。 傍晚。 负责交班的两位姑娘拿着三块钱来到了赵毅家,将钱递给了张静。 “婶子这是今天的钱。” 两名小姑娘脸上笑得比较开心,她们这也算是有了一份工作,以后出门买点啥根本不需要向家里开口要钱。 “好。” 张静点了点头。 守夜班的小姑娘刚接班,就由两名小年轻跑来打电话,坐在包间里一聊就是十几分钟。 没怎么接触外界的她还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说个事能聊这么久。 香江那边把这种行为称呼为煲电话粥。 赵毅家。 “当家的你身边有没有认识的年轻人,没结过婚人品不错的。” 张静看向赵毅问道。 “我怎么知道?” 赵毅满头的问号,现在自己认识的人只有郑洪涛他们那一群小年轻,那行人一看就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赵毅也没有问过他们那些没结婚。 “人家经常过来你不问。” “我是招待所接待员?人家过来还要结婚证才给人家开房间?” 赵毅白了张静一眼说道。 “我自己出去打听。” 张静挎上包朝着街道胡同就走了过去,赵毅还不知道自己媳妇这是闹得哪一出。 躺在客厅里听着收音机打发时间。 “毅哥。” 院门被推开张志远走进房间,身后还跟了三四名看上去比较冷的汉子,几名汉子一眼看上去就是那种生人勿近的样子。 “给你准备好了。” 赵毅笑着走进房间,将一个皮箱提了出来,张志远把空的皮箱放在了赵毅这里,一皮箱能装下差不多六十万的钱,现在还没有一百块一张的。 几十万就可以装得满满当当。 张志远点了点头,随后跟着赵毅在客厅里面清点起了钱,而院门被几名汉子别上就守在门后。 没多久张志远就清点完了。 “毅哥货已经在来的路上了,我就先回去了,等你来深市咱们好好喝几杯。” 张志远说完就将皮箱锁了起来,递给了带过来的一名汉子,几人匆匆忙忙的来,又匆匆忙忙的离开。 刚打开院门就看见张静走了回来。 “嫂子。” “小张啊,怎么不多坐一会儿,我好给你们弄点下酒菜。” 张静看见是张志远连忙笑道。 “下次吧,嫂子我还有事就先离开了。” 张志远回应一声后就朝机场赶了过去。 “当家的你也真是的人家小张好不容易来一次,你也不留人家吃顿饭再走。” 张静看向赵毅嗔怪道。 “那你倒是留啊,那么多钱丢了是你负责还是我负责,你还准备叫人家喝酒。” 赵毅看了张静一眼随后躺在椅子上听着收音机。 现在京都比较好的一套四合院顶多不过五六万块钱,这一下就是几十万的货款,谁不得小心翼翼的对待,也不管张志远不知道在哪弄来的保镖,换做赵毅都得请保镖。 就像如今唐文杰一个月过来结一次货款,身边都带着好几名保镖,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货款丢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只有郑洪涛胆子比较大,自己骑着摩托车后座绑着一个麻布袋就来了。 不过马上天气就要转凉相信他也骑不起摩托车了。 “客套话你不会说一句,也不知道送送人家,整天就知道躺摇椅上。” 张静说完坐在了赵毅的旁边,提了提茶壶感觉没有开水了又忙活着给赵毅加开水。 “用你教,他哪次来在这边多待过,咱们别给自己找麻烦。” 赵毅摇了摇头。 张志远很谨慎,这么多钱带着总觉得不放心,必须到了深市还有京都才会放心,像平阳市他毫无根基,万一出事就抓瞎了,虽然现在几十万对他不能伤筋动骨,但也够肉疼很久。 “我听苏红说她最近在香江跟人合作拍电影,拍电影挣钱吗?” 张静看向赵毅问道。 “我怎么知道?” 赵毅摇了摇头,苏红家里好像很有钱,也很有背景,很多事她都不需要亲自出面就能办好,至于苏红现在做的那些事,赵毅又不懂。 电影挣不挣钱赵毅是真的不清楚,也不懂怎么拍电影,只记得前世报纸上说《少林寺》一毛钱一张的门票最后达到了一个亿的票房。 “我还以为你经常去深市能知道。” “深市也没有看见谁在那边拍电影啊。” 赵毅一摊手说道。 “不是就隔不远吗?” “隔得是不远,可没有证件你也过不去呀,我的姑奶奶。” 赵毅都服了张静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了。 第327章 红包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年底。 又是到了家人团聚的日子,赵毅家的这些店铺也到了要关门休息的日子了。 餐馆提前关了门,至于那些订了年夜饭的顾客,除夕当天中午自己过来取餐就行,那一天的饭菜都是包给刘文涛一家人做的。 两名厨师已经放了假,拿着这个月的工资还有十块钱的大红包开心的回了家。 赵毅家此时众人正聚在一起吃年底的团圆饭。 “宝玉宝琴,陈娇陈敏,今年你们辛苦了,这是给你们的红包,嫂子包的不多你们别嫌弃。” 张静给餐馆四名小丫头一人包了一个十块的红包。 “谢谢嫂子。” 几名丫头哪敢嫌弃,不管是多少都是一份心意。 “大丫,小慧,还有巧姐,玉梅,虽然你们来的晚,但为了工作也是勤勤恳恳的,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红包。” 张静一视同仁都是十块的红包,不管来得早晚,大家都是老老实实的上班,没有区别对待谁。 “谢谢嫂子,谢谢婶娘。” 四个在杂货铺成衣铺上班的小姑娘顿时一喜,连忙站起身感谢道。 “吃过了团圆饭,明天你们就回家去了,明年初六再过来,好了这些事就不多说了,祝你们回去玩得开心,干杯。” 张静举起小香槟看向众人说道。 至于小叔一家在自己家吃着团圆饭,二哥张祥,二嫂陈芬早就想回去看孩子了,一放假就回县城去了。 所以家里就剩下这些小丫头。 “你们对外不要说自己的衣服是多少多少钱买的,就说是一年到头的奖励。” 张静像是想起什么又交代道。 众人赶忙点头。 她们在成衣店里面买衣服全是进货价,一件呢子大衣在深市拿过来的价格也就十块钱这样子,这要是传出去对店铺的名声不好。 “知道了。” 几个小丫头开心的喝着杯子里的小香槟,吃着今天大家一起动手做出来的团圆饭。 赵毅倒是全程一句话也没说,不知道跟这些丫头说什么好。 清晨。 众人穿着呢子大衣,女士的皮鞋,就带了两件换洗的衣服,在赵毅的护送下一起去了车站。 一群丫头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让赵毅有些头疼,尤其是昨晚回去睡觉一拆开红包发现都是十块钱,那心情别提有多开心了。 李宝玉的对象邓明早就等在了汽车站门口,他们的婚期已经定了下来,今年因为家里办过一起婚事,所以她们的婚事被定在了明年开年。 现在去李家村相当于去给老丈人家拜年。 王庄。 “哥你这是要去哪?” 陈伟看见罗光友套着牛车像是要出门顿时问道。 “哎呦,忘记跟你说了,小慧玉梅她们是今天放假,我得去车站接人,你过来正好跟我一起去。” 罗光友看见是自己妹夫赶忙说道。 “今天放假?” 陈伟家的闺女陈玉梅去了市里上班,第一个月就寄了十五块钱回来,第二个月寄了十八,家里因为有了这份收入生活富裕了不少。 短短半年的时间刘玉梅就寄了差不多七十块钱回来,如今一家人都能穿上新衣服还得感谢自己这闺女。 听说闺女回来自然是特别的开心。 只是他家每次送口粮去市里都是罗光友帮忙,不是不想去看闺女,而是没出过远门,怕跟着去出洋相让闺女丢人。 两人赶着牛车就朝县城赶去。 刚到县城,就碰见了林巧的父亲林队长,林队长与罗光友几乎每个月都会碰见,两人都要去给闺女送口粮。 “罗队长早啊。” “林队长你也早,过来接闺女?” 两人相互寒暄了几句。 如今天气寒冷,一天只有一班车,市里发下来的是早上,山阳县发去市里的也是中午,几人的早到只能在车站吹冷风。 “哥这是?” 陈伟看向林队长有些好奇。 “这是小慧他们一起上班工友的父亲,林口公社这边的队长。” 罗队长解释道。 陈伟点了点头,上前打了一个招呼,几人也就没再闲聊。 等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看见了平阳市发下来的车,几人赶忙小跑跟着汽车一起进了车站,等汽车停稳后站在车门不远处张望。 “丫头。” 几人看见自己闺女从车上走了下来,顿时开心的喊道。 罗光友看见罗慧穿着呢子大衣倒是没什么吃惊,毕竟这个月才去过市里,看见过罗慧穿着这衣服,当时还打听了一下,最便宜的三十多一件。 也有五十多七十多的这种差不多的大衣。 倒是陈伟发现自己闺女这变化有些吃惊。 “林队长我们先走了。” 罗光友上前帮着闺女接过手里的东西,笑着跟林队长打了个招呼,领着家里闺女朝牛车走了过去。 而林队长一颗心都在自己闺女身上哪有时间跟他寒暄,看见自己闺女也是快步上前帮忙提着行李,他请了公社的拖拉机过来接人,顺带接王大丫一起回去。 李大林也是包了一辆拖拉机赶了过来,只是赶到的几人已经走出了车站。 看见自己老爹李宝玉与李宝琴两人顿时笑着跑上前。 只有陈敏与陈娇脸上挂着一丝苦笑。 她们从来没有这个待遇,送粮食的不是父母,而是每个月过来要钱的大哥,至于来接她们似乎不太可能,只有发工资的时候或许会想起她们吧。 两人倒是没有多大的失望,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两人没有准备回家,而是往张家村赶去,准备去二姐家里过年,反正这个月的工资家里已经过来拿走了,她们回不回去好像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本来想去三哥陈岩那边过年的,可制衣厂家属楼分给赵燕的房子只有两间,她们去了没地方住,又不想一直待在出租屋好像没有家的孩子。 刚目送李宝玉她们离开。 “陈娇姐,我们都是一个公社的,不如跟着我们先去公社那边吧,到时候让拖拉机送你们。” 林巧看向两人热情的招呼道。 她们出来没有第一时间离开。 “那就太感谢了。” “太客气了。” 林巧笑道。几人经常在一起看电视,几乎每天晚上都一起玩,自然是十分熟络的。 第328章 衣锦还乡 林口公社。 小河村。 王大丫与林巧乘坐着拖拉机回到了村子。 刚跳下拖拉机,众人脸上就露出羡慕的神情,身穿呢子大衣,脚上还是皮鞋,而且王大丫这一年时间在市里吃的好,营养也跟得上,不用在村里出工。 小丫头已经是大变模样了,曾经穿得破破烂烂还有些黑的小丫头,现在变得身材高挑长得十分的好看,脸上微微有些婴儿肥,一双大眼睛格外有神。 一年的时间王大丫都已经有张静那么高了。 王大丫倒是没理会村口这些人,当初村里对她们家最好的就是林家,其余人都怕她们家,一位不知道能不能看见明天太阳的老太婆,带着两个小不点,这样的组合在村里谁家也不敢亲近。 关系相处太好万一哪天老太太临终托孤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要不是王大丫去了市里,每个月都会寄一些罐头麦乳精这些营养品回来,张老太太的身体早就累垮了。 自从王大丫拜师后她的担子轻了很多,不用那么劳累还能吃得饱吃上营养品,身体慢慢的养好了不少。 王大丫不理会众人,众人也没有舔着脸上前找不自在,现在人家是市里的工人,他们可惹不起。 “巧姐,你这变化也太大了吧,我们都差点没认出来。” 不能去跟王大丫攀谈,可以跟林巧交谈呀,她们一直跟林队长家关系都不错。 “那里,我感觉没什么变化,就是衣服比较新。” 林巧倒是不害羞了。 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顾客当面咨询,男女老少都有,一天生意好的时候要跟上百人说话,自然面对相熟的人更不会害羞了。 “巧姐,你们在市里上班现在多少钱一个月?” 一名年纪差不多的姑娘心里十分羡慕的上前说道。 她穿着一件棉袄,但面对呢子大衣皮鞋两者看上去差距就很大。 “我们现在的工资是三十六块钱一个月,每个月有五块钱的全勤奖,年底有十块钱的红包。” 林巧倒是没有隐瞒。 赵毅家的福利不要太好,每个月每人都有一罐罐头,还有五块钱的奖金,年底的确给了十块钱的红包。 刚开始适应的第一个月只有十八,可工资上涨的速度很快,一个月一加,现在都赶上了罗慧姐的大哥在钢厂的工资了。 钢厂现在的工资是42,他们算上奖金也有41块。 这话一说出来众人顿时满脸的不可思议,这样的小丫头能干啥,还出四十块的工资请她们去干活,要是她们这些人去岂不是比林巧更厉害。 在村里干活林巧跟她们比可差远了。 “巧姐那你们还需要人吗?” “暂时不需要了。” 林巧摇头,现在杂货铺,成衣店都是两个售货员,杂货铺有赵叔的帮忙显得不是很忙,成衣店也只是年底这段时间比较忙。 她们跟电话亭的三位姑娘就不熟了,那位姑娘好像没怎么涨工资,现在还是只有20块钱一个月,过年也没有收到红包。 不过听嫂子说电话亭每个月的收入与开销刚好持平,没有利润也没有亏欠,一个月电话的月租就是100块加上三人的工资60,开销就是160块钱。 林巧可不会跟村里人说这些,搞不好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电话是个什么玩意。 众人顿时一脸的失望,回头一想林巧好像是王大丫过来叫过去上班的,要是求王大丫的话会不会好一些。 王大丫比林巧去市里早,说不定有林巧不知道的工作还在招人。 不过想起张老头那张脸众人还是没有去王家,当初不待见人家,现在人家也不待见他们。 “巧儿回家吃饭了。” 林巧的母亲走了出来喊道,跟这些妇人聊天能聊出什么花来。 还不是眼红人家王大丫现在过的日子,想问问自己闺女能不能帮忙找份工作,也不想想那工作是那么好找的吗?要不是当初自己家真的没有嫌弃张老太太,说不定王大丫压根就不会回村提这个话茬。 不用过来林巧的母亲都知道这些人在想什么。 林巧穿着皮鞋踩在雪地上,开心的朝着自己母亲走了过去。 看见自己闺女那么大的变化,林巧的母亲还是非常的开心。 如今闺女这一身打扮比当初那些下乡的知青还要体面三分,尤其是这长相一点不输那些在城里上班的售货员。 “丫头,在市里上班有没有给你介绍对象的,妈不是嫌贫爱富,只是希望你能嫁个好人家,以后的日子过得轻松些。” 这话一出口,林巧脸顿时红了,支支吾吾的不知道怎么回答自己老妈。 “是不是谈对象不敢让家里知道?你这傻妮子,你还年轻看人看不准,请你张静嫂子把把关,别稀里糊涂让人给骗了。” 林巧的母亲嘀嘀咕咕的说道。 “妈,我上哪谈对象,每天忙得只有上班下班,回到家里就得去看电视。” 林巧憋了半天后说道。 她跟王大丫两人都才十六岁,张静她们说过不准谈对象,要想谈对象了张静会帮忙物色,不说是嫁给工人最起码男方得是踏实肯干的小伙子。 两人对张静那是无条件的相信,在市里压根就没有那方面的心思。 听到闺女这样说,林巧的母亲放心了很多,她去过市里送粮食,见过张静几次,一看张静就像是公社的领导一样,说话有板有眼,非常让人信服。 林巧这时跟母亲说起李宝玉的事,就是张静做的媒,可把林巧的母亲羡慕得不行。 “丫头你去请张奶奶过来,咱们今年在一起过,你们在市里上班吃住都是一起也习惯了。” 林巧的母亲像是想起什么赶忙说道。 林巧点头就朝王大丫家里走了过去,她跟王大丫算是玩得最好的朋友了,去了市里两人都是一个村的又是从小一起长大。 刚到王家,就看见王大丫正准备做饭。 “大丫,我妈让我过来请你们过去吃饭,张奶奶您老就别忙活了。” 林巧一进门就挽住了王大丫的胳膊,说着看向张老太太。 第329章 衣锦还乡2 清晨。 天空飘起了朵朵雪花,整个大地都涂上了一层银白色的妆。 王大丫一家三口都穿着新衣服出了门。 “张奶奶,这是要去哪呀?” 村里的社员比以前热情了很多,应了那句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 当初老太太带着孙子孙女孤苦无依,村里众人都不敢太热情,怕老太太万一哪一天快没了找上她们,现在王大丫有了出息,哪怕老太太现在没了也能风光大葬。 王家也能在王大丫的带领下活得很滋润。 四十多块一个月的工资,又没有其他什么开销比起公社那些干部家庭都不差了,听林队长说王大丫还准备给自己弟弟还有奶奶建红砖瓦房了。 谁也没想到当初那个唯唯诺诺的小丫头成为了村里最羡慕的对象了,也不知道谁家能有这个福气娶到王大丫。 现在想娶王大丫的人家可不少,四十多的工资不说其他,每个月给老太太与弟弟拿二十块,自己家都是赚的,更何况王大丫现在长得那叫一个水灵。 “去赵家拜年。” 老太太笑呵呵的说道,并没有因为当初众人的冷落,现在家里日子好过而冷落众人。 只要不向家里借钱,老太太对谁都是一副笑脸。 提到这事众人才想起来王大丫有个师父,公社裁缝店的赵燕,只是赵燕也很久没有回到公社这边了,这边已经交给赵老实夫妻俩打理了。 三人走出了村口。 “这十斤肉给你师父的爸妈拿过去,家里今年杀了猪,等你们回去上班给你婶娘家也拿十斤,咱们家里现在日子好过了,这人情世故也得明白。 没有谁无缘无故的可以对你好,人家只要对你好,心里就要一直记着这份情,人情都是相互的丫头。” 张老太看向自己孙女笑着说道。 “知道的奶奶。” 王大丫点了点头。 在市里她们几人发了工资都会去买点好吃的做了一起吃,买礼物张静没有一次收下的,反而会给她们上课,大家一起买吃的一起做张静倒是没有说什么,还会指挥她们怎么弄。 没几分钟就来到了赵家的裁缝店。 过年这段时间裁缝店的生意是最好的,很多人家都会过来做新衣服。 看见张老太上门,赵老实顿时笑着将三人迎进了屋。 “赵爷爷,刘奶奶。” 王大丫一进门跟着自己弟弟就开口喊道。 “嘴真甜。” 赵老实媳妇刘芬顿时夸奖道,说着把准备好的红包拿了出来一人发了一个。 “你师父怎么样了?” 赵老实与刘芬都很忙,这边压根就走不开,满月酒都没来得及去吃,都是让家里的孩子去的,这边每天的收入都是好几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自然是想要多挣钱。 让赵虎送过去的礼物都有十多块,比当初娶儿媳妇花的还要多,儿媳去参加了满月酒回来还埋怨了他们几句。 “师父出了月子就去厂里上班了,厂里有育婴室,有人专门看孩子。” 王大丫时不时会去制衣厂家属楼那边看望赵燕,所以对赵燕的情况比较了解。 “本来我跟你赵爷爷是准备一起过去的,可这边太忙了,每天我都得忙到很晚才休息。” 刘芬觉得有些对不住闺女,这么大的事他们当父母的却没有到场,虽然礼物买的多,可还是有些过意不去。 聊了一会儿三人就离开了裁缝店,刘芬还有好几件衣服没有忙活完,在打扰下去可能今天都做不出来了。 没想到王大丫她们刚走,赵燕与陈岩抱着孩子就赶了过来,手里大包小包的提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赵燕知道自己爸妈是什么性格,也知道裁缝店是个什么情况,一天收入两块多近三块钱,换做谁都舍不得关门几天,又不是很重要的事,还特意准备了那么多礼物,赵燕可没有什么怪罪的心思。 当初娶自己大嫂,准备的礼物都没有这次满月席的多,可见自己爸妈是在乎自己的。 此时的张家村。 赵毅与张静带着两个小不点已经来到了这边。 “爸你们怎么不自己买台电视机在家里看。” 张祥看着自己老爹问道。 “在家看有什么意思,家里就我跟你妈,去放映室看电视才得劲,人多还有人聊天。” 张福生摆了摆手,老人最怕的就是生病与孤独。 孩子都在外拼搏,家里就她们两老,晚上要是没有地方打发时间,那样更无聊。 其他家都有孙子孙女会坐旁边听爷爷奶奶讲故事,他们家的孙子孙女外孙不是在市里就是县城,他们又不习惯市里以及县城,每天不干点活都觉得不对劲。 “家里有了电视也可以请人来家里看一起解闷打发时间嘛。” 陈芬说道。 如今家里有钱,给老人置办点什么东西她们倒是不在意甚至很乐意,现在张福生与王开会身体还不错,要是生病了需要人长期伺候那样才麻烦。 所以对于能花钱使老人开心陈芬不在乎,两人现在在餐馆是分红,一个月能分好几百块钱,一点不在乎这点钱。 赵毅与张静倒是没接这话茬,张家村刚弄放映室的时候张静带了一台电视机回来,可张福生说什么都不要,王开会也说张静败家。 没办法的张静只能把电视机搬去了李大菊那边,可把李大菊开心得炫耀了好几个月。 在这边吃过了饭,将礼物拿了一半出来,赵毅与张静这才又朝湾沟村赶了过去。 “大宝,萱丫头。” 刚到院门口就看见李大菊小跑出来的身影,看见赵鹏与赵萱萱李大菊脸上的笑容怎么也止不住。 “奶奶。” 两个小家伙看见自己奶奶也是特别的开心。 “怎么又买了这么多东西,上个月拿回来的那些都还没吃完呢,有这些钱还不如给我萱丫头买两件好看的衣服。” 李大菊看见赵毅手里的东西嗔怪道。 “吃不完的就留着慢慢吃,是小静的一点心意。” 赵毅一笑说道。 “这丫头就是有孝心。” 李大菊拉着张静牵着赵萱萱就朝院子里走了进去。 第330章 衣锦还乡3 王庄。 赵大江带着一家人都回到了这里,此时村里一片喜气洋洋。 都围坐在罗光头家门口听着收录机。 这是罗光友在赵毅家买的收录机。 看见赵大江一家朝村里走来,众人都是一脸的希冀,当初差点以为王春燕点燃牛棚一家人快活不下去,现在儿子考上了大学,闺女已经上了高中。 两口子还在市里有了工作,听说王春燕这种傻子都有三十块钱一个月。 真是风水流转啊。 要是当初赵家出了困难的时候自己伸一把援手自己现在是不是也能在城里上班了,当初罗光友可没有伸手,只是给赵大江多准备的时间。 现在儿子是正式工人,闺女也不比正式工差多少。 “大江回来啦,这是准备回来陪陪老人?” 众人笑着跟赵大江打起了招呼,赵大江一一回应。 心里忍不住的想笑,现在回来以后再也不会回来了,这次就是准备把两位老人接走去市里,听赵毅说今年土地就要下户了,粮食虽然还是街道工粮食局这些地方管控。 可土地下户后土地肥沃的社员家里就会有富足的粮食,到时候直接跟社员买粮食就行,不用村里发口粮了。 赵大江回应完众人又散了一圈的烟,这次走了回来。 “大江,你跟那些人有什么好聊的,咱们家当初出了事那些人那个不是想落井下石,要不是罗光友拦着,咱们家指不定被霍霍成什么样。” “爹,娘,我这不过是做表面功夫,我听小毅说马上土地就要下户了,我这次过来就是接你们去市里的,以后咱们就住在一起不分开。 我在市里买了房,家具这些也请周师傅弄好,只要口粮不用限制在村里,咱们去了市里享不完的福。” 赵大江欣喜的说道。 当初是王老爷子给了自己一个家,虽然王老爷子的成分不好,但自己媳妇是真的很漂亮,两位老人对自己也跟亲生的孩子一样关心。 赵大江也一直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爹妈一样的照顾。 “大江,你听小毅说的?” 王家两位老人对赵毅还是比较相信的,赵毅给他们带来的不止是财富,还有幸福与希望。 “小毅也是听他姐夫方书记说的,说是开春就要实行,不能耽误春耕。” 赵大江想起赵毅说的话复述道。 “爸是不是报纸上说的大包干?” 赵有福在学校看过这样的报纸,看向自己老爹问道。 “差不多吧,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土地肥沃地广人稀,那样一户人家的粮食就多,像咱们这边能有余粮就不错了。” 赵大江点了点头说道。 相比起自己老丈人,市里那些成分不好的人最少人家都是一套不错的四合院,几间临街的门面,城边上最少也有上百亩的旱地。 而自己老丈人家在王庄的这点土地给人家都不带正眼看一眼的。 听见外公外婆要去市里,赵有福与赵梅脸上都是挂满了笑容。 市里不管什么都方便,尤其是医院也近,加上去了市里不用干什么活,自己外公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每天都可以去公园看别人遛鸟下象棋。 “大江。” 罗光友笑着走进了院子。 “罗队长。” 一家人起身看向罗光友笑着招呼道。 “王伯,大娘你们就别跟我客气了,大江你们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晚上就去家里吃饭,人多了也热闹。” 罗光友笑着邀请道。 “行,我就不跟罗队长客气了。” 赵大江笑着应承下来,罗光友去市里赵大江也没有亏待他,去了都是拉到自己家里吃饭。 “那咱们就说好了,你们肯定还有好多话要说,我就不打扰了,晚上记得一家人都过来就行。” 罗光友说着开心的往家里走了回去。 如今来家里玩耍的人可不少,都是奔着那台收音机过来的。 “大江,你领着咱们去市里这事要不要跟罗队长说一声?” 王老爷子看向赵大江问道。 赵大江虽然是上门姑爷,可也是王家的主心骨,什么大事都是赵大江说了算。 “这是肯定是瞒不住的,一旦到了分地的时候,咱们家不要他们也能猜出来是什么意思,所以这事等过完年我会跟罗队长说的。” 赵大江知道这事压根瞒不住,不如直接跟罗光友通知一声,现在是罗光友离不开赵家,不是赵家需要求着罗光友的时候了。 不过这份人情一直还在。 不会因为赵大江带着一家人搬出王庄而断绝,赵大江也不是那种过河拆桥的人,恩就是恩,仇就算仇,不管怎么说罗光友以前没有亏待过自己家。 虽然知道了赵毅的事以后确实有些上赶子巴结,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人之常情,谁不想自己儿子闺女有一条好的出路。 自己不在家的这近一年时间里,家里的两位老人是罗光友夫妻俩照顾的,家里的这两头猪也是人家帮忙养大的,所以这份情不会断。 “爸,我去找小慧姐玩去了。” 赵梅如今活泼开朗了很多,不再是那个整天愁眉苦脸的小丫头了。 “带点糖果在身上,她们人多,你一人分一颗。” 赵大江抓了一把糖果给赵梅装了起来。 “爸,我跟小妹一起去。” 赵有福也有些想去玩,毕竟年纪也才十九岁的少年,现在家里不会因为钱而发愁,他们也没有以前那种忧虑了。 “等会再你罗大伯家里集合,别玩得太晚了。” 赵大江看着两人准备离开的背影交代道。 “知道了。” 两人回应了一声瞬间没有了身影。 湾沟村。 赵毅看着突然走进院子的人群顿时垮下脸,赵大海看见赵毅的表情就知道赵毅事到如今还耿耿于怀,他也劝不了这样的事。 看见赵毅脸色不好,张静拉着两个小不点就跟着赵毅朝门口走去。 “大哥,嫂子。” 赵晓晓笑着看向赵毅喊道。 赵毅没有说话,径直离开了院子。 张静也没有回话,只是静静的跟在赵毅的身后离开,两个小家伙也很懂事的没有吵闹,知道自己老爹这样的表情可不好惹。 第331章 赵老五的养殖厂 “你看他都拽成什么样了,你还叫他做什么,咱们跟他十几年不来往不也越过越好了。” 赵勇看了一眼赵毅离去的背影,随后对赵晓晓说道。 “妈让我喊的,说见到大哥最起码的礼貌要有。” 赵晓晓无所谓的摊摊手,对于赵毅理不理自己无所谓,反正李大菊交代她的事她是做到了。 她倒是没有巴结赵毅的想法,她好歹也是第一批大学生,而且还有半年就要毕业分配工作了,她都打听过了毕业之后就是回到山阳县去农机局上班当文员,一个月五十多块的工资,巴结赵毅有什么用,自己未来与赵毅就不是一条道路上的人。 “现世报。” 李大菊看了一眼赵刚与赵勇嘀咕了一句。 她不止一次的劝过赵勇与赵刚,两人可能当时还好,可过了当时还是一副看不上老大的样子,后来老大当上了工人两人的态度稍微好了一些,可赵毅已经完全不领情了。 虽然赵毅不喜欢他们,可也没再背后嘀咕过他们什么事,这两现世报老是在背后拱火。 “老三别以为考上大学分了工作就高枕无忧了,太跳脱搞不好工作都会自己给作没了。” 赵大海看了一眼自己这两个儿子说道。 对于其他人他可能不了解,可赵毅他可是太清楚了,现在的赵毅在煤矿这边都很有人脉,有些事一旦跳人家的汤锅里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话他也不想说太多,毕竟儿子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不会听他的劝,可该提醒的话还是要提醒,你可以不跟兄弟来往,可你也别做什么出格的事。 人的路是不同的,赵大海没有资格非得让谁去帮谁,毕竟他就起了一个不好的头。 赵毅领着一家人来到了赵老五家。 “毅哥,稀客稀客。” 赵老五看见赵毅顿时笑着跑上前,说着话把兜里的香烟拿了一支出来递给赵毅。 赵老五家的养殖厂就在自己家房子旁边,养殖厂也是红砖砌起来的,看上去初具规模,此时猪圈里还能听见猪的哼哼声。 赵毅接过香烟给赵老五的胸口来了一拳,随后在前面朝猪舍走了进去,地上都是水泥抹上的地皮,每间猪圈砌得也不高,差不多一米五的样子。 现在是冬天猪圈里都是铺上了稻草,大猪小猪都有不少。 “你小子可以呀,都变成养殖大户了。” 赵毅开口笑道。 “毅哥说的哪里话,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这里面我跟刘哥占大头,我哥他们也有份至少少,今年也就先这样,明年再弄一间比这个大一些的。 现在你们家餐馆的消耗我们这边都差点供应不上了,不扩大规模让张家村的那些人把生意抢了去咋办。” 赵老五开玩笑般的说道,变相的也在捧赵毅家的餐馆。 如今餐馆在平阳市的名头早就传了出去,婚姻酒席很多都会在这边摆,赵老五家的养殖厂的确供应不上,有时候还是去媳妇娘家那边想办法去供应。 黄丽娘家也跟着学养起了猪,虽然前期是赵老五帮忙买的猪仔,可赚了钱人家就把本给还了。 “都是互惠互利,大家共同致富,不是你小子的鼎力支持餐馆早就维持不下去了。” 赵毅笑着说道,相当于是商业互吹。 赵老五知道赵毅这话有一半是真的,那就是互惠互利共同致富这话是真的,至于没有自己的支持餐馆就开不下去这话听听就行了。 没有自己还有刘琦,没有刘琦还有张家村,赵毅具体有多少钱赵老五不清楚,可要是想扶持一两家像这样规模的养猪场那是一点压力也没有。 养猪场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只要保持好猪舍的卫生,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用石灰清扫一下猪舍,根本就不需要求销路。 无论是屠宰场那边,还是赵毅家的餐馆都是销路,猪肉现在价格一直都很平稳,没有什么波动。 在赵老五的心里只有一件事,只要赵毅还需要他,他就不会轻易的说离开单干。 自己能有现在的财富,都是因为赵毅的提携,不是他自己现在可能跟村里人一样。 “毅哥,你们回来过年?” 赵老五岔开了商业互吹的话题。 “本来打算是回来陪陪老人,可看见了几个糟心玩意就打算回去了,正好现在不好赶车就想起你了,不会拒绝送我回去吧。” 赵毅开玩笑般的语气说道。 “怎么会,吃过饭我就开车送你们回去。” 赵老五点了点头。 对于赵毅原来为什么不理自己弟弟妹妹赵老五还是有些想不通,当初都是一个村子长大的,赵毅也没大赵老五多少,自然是看见赵毅对自己弟弟妹妹的态度。 那是相当的护犊子,就是去山里采了野果都会拿回去分给他们,只是好像一切变化在赵毅结婚后,至于什么原因赵老五自然是不好去打听。 可后来发现自己错的离谱。 就拿为人处世这一块来说,当初赵刚结婚他们村的大部分人家都是亲自去了城里参加的,可村里有事请他家的时候就看不见人了,后来遇到问是不是带信的人没带到,人家怎么说的。 我以后又不住在村里送了也是白送,当初你们来送礼那点东西都还不够一顿饭钱,以后这样的来往就不要来往了。 可把村里人气得半死。 从此村里就不想跟赵刚家有任何的来往,你是工人怎么了,又不去你家灶台做饭吃,更不用去家门口讨饭,你在有那是你的,自己又享受不到何必去讨好你。 可赵毅夫妻村里人是竖起大拇指的夸,只要去请了一定来,哪怕不能亲自来都会让张福生带礼物过来解释一句。 所以听见赵毅说糟心玩意,赵老五就知道是赵毅的弟弟妹妹回来过年了,自从去了市里他们几个也好像是第一次回来过年。 赵老五催促媳妇快点做饭,要跟赵毅好好喝两杯。 大白天除了是赵毅与刘琦过来黄丽会笑着做饭,并且弄下酒菜,要是其他人非得给赵老五几杵子(拳头),大白天的喝什么酒。 第332章 罗光友2 张静走进厨房准备帮黄丽一起忙活。 “嫂子你就坐着就行,哪能让客人做这些事。” 黄丽笑着说道。 “在家我也经常做饭,以前也是在村里生活,那时候我们家的环境还赶不上你们现在。” 张静笑着说完就走进厨房帮忙。 黄丽心里一暖,跟张静相处了那么久,一直都跟张静关系不错,只是从来没有一起在厨房忙活过,去赵毅家吃饭都是张静或者赵毅在厨房忙活。 那时候家里不如赵毅家也有些害羞不好意思上前帮忙,怕自己笨手笨脚的把那些不知道的佐料弄错。 可去过赵刚家里吃了一次席之后才发现人跟人之间区别其实挺大的。 一家人在赵老五家里吃过了饭,这才跟着赵老五一起来到了拖拉机这边,黄丽一路送着几人出了村这才跳下拖拉机挥手看着拖拉机远去。 王庄。 在罗光友家里吃过了饭,赵大江与罗光友两人还在饭桌上喝着酒聊天。 “罗队长有件事得跟你商量一下。” 赵大江喝得差不多后看向罗光友说道。 “大江咱们这关系还说什么商量,你有什么事说就行,要是办得到绝不推辞。” 罗光友笑着说道。 “是这样的,我在市里买了房,准备接两位老人去市里生活,以后恐怕都不会回来了,这地也不打算要了。” 赵大江看向罗光友说道。 “糊涂啊大江,你怎么这么糊涂。” 罗光友顿时就不乐意了。 “你先别说话听我说,我知道你们现在在市里收入不错,以后吃的喝的可以全靠钱来解决,可你想过没有万一那一天叫停了这事你们怎么办。 你们在城里又不是正式工,也不属于那个单位,这口粮以后怎么解决。” 罗光友看向赵大江说道。 赵大江一呆看向罗光友,这些事他确实没有想过。 “这事我早就帮你考虑到了,你看虽然有福去了大学,可他还是咱们王庄的人这话说到哪里都能说得过去,分地这事你别管我来安排,抽签这事就在这几天。 公社已经开会通知了,不能耽误春耕,更不能耽误上交供应粮,所以分地应该就在年初,到时候你上去抽签就行了,至于地怎么安排你听我说。 咱们就把地分人种,交完供应粮粮食一家一半,你们可以花点钱帮忙买化肥这些就行了。 到时候时不时不用花多少钱就有粮食,哪怕万一叫停了生意你们还能有一条退路,虽然有福他是板上钉钉的以后有工作,可四位老人以后结婚养孩子还要养你们压力可不小。” 罗光友不提赵梅,赵梅不管考不得上大学,以后那也是嫁出去的闺女,现在老人的观念就是女儿长大了那就相当于是外人了,虽然能享到一点福,但也不可能跟着女儿去过活。 人家也有自己的家庭要承担。 听见罗光友这样说赵大江顿时点了点头,相信了赵毅那句你给别人铺路,只要别人稍微有点良心,当你走投无路的时候也会想办法给你搭桥。 与罗光友的关系当初不过是互惠互利,没想到现在人家是真的为他以后后路做打算。 “那罗队长这事就麻烦你了。” 赵大江心里稍微有些后怕,怕真的事情像罗光友说的一样,那真的自己一条退路都没有了,也许赵有福毕业家里能过得下去,可那样生活反而不如村里。 四位没有粮食关系的住在城里,那就是无尽的负担。 “这就对了,我都帮你想好了,到时候你的地就让我兄弟种,每年到了秋收就把粮食给你送过去。” 罗光友开心的说道。 罗光友并没有想得那么长远,只是想把这份情留下,赵大江敢离开就一定是赵毅提醒过,那自己说的这些事肯定不会发生。 毕竟赵毅的关系在市里他望尘莫及。 只是有了这层关系在里面,以后两家人能相处得像亲戚一样的愉快。 赵大江还会再心里记住这份情,这才是罗光友想要的,虽然儿子闺女都有了出息,可人嘛谁不想越过越好。 赵大江与罗光友一阵交谈下来,心情十分的愉快,同时心里也觉得欠了罗光友一个人情。 离开了罗光友家,赵大江开心的朝家里走了回去。 这时在外面玩够了的罗慧也走了回来。 “你回到村里就跟一个疯丫头一样,以后可怎么嫁人哦。” 罗慧的母亲戳了戳罗慧的额头嗔怪道。 提到这事罗慧突然脸红。 “咋了这是?” 罗慧的母亲看出了闺女的变化,这一看就是像当初第一次与罗光友相亲后的状态。 罗慧的脸更红了。 “你这是看上谁家的小伙子了,跟妈说说,你年纪也到了,只要人勤快妈不挑。” 罗慧的母亲看向罗慧循循善诱道。 “哪有,就是在市里,林婶子想见你们一面问我什么时候有空。” 罗慧红着脸说道。 “咋回事说清楚一些。” 罗光友顿时心里一喜,市里的青年肯定是有工作的,当然这事得去问问赵毅家,这家人可不可靠,闺女嫁过去会不会受委屈。 嫁给村里还是市里罗光友其实不是很在意,但能嫁工人当然是最好的,这样以后生活要轻松一些。 “就是张静嫂子帮忙谈的。” 一听这话罗慧的父母那是顿时开心不已,张静牵的头那肯定是见过小伙子的,张静那人他们相处过。 罗慧倒是没有这方面的打算,可看见自己爹妈那么开心心里也有些微动,对还没见过面的相亲对象也有了一丝的好奇。 林芝不是没有分寸的人,自然不会悄悄带着自己儿子去看望罗慧,这得媒人做这事,张静还没说这事说明不能太着急。 “你有没有见过那小伙子?” 罗慧摇头。 “只是听嫂子说是工人,等过完年以后有时间会安排见面。” 罗慧一开始没有答应,她还有些不想结婚,想在玩一年时间。 “在市里上班好好听你嫂子的话,你嫂子是有见识的人不会害你的。” 罗慧的母亲此时心里说不出的开心,以后儿子定居在市里是百分百的了,闺女嫁去市里那也算是相互有个照应了。 第333章 承包 湾沟村一阵敲锣的声音将众人吸引到了操场。 锣声一般只有上工的时候才会敲响,现在是过年期间自然是不会敲锣的,但众人还是朝操场走了过去,知道没事队里的干部不会无缘无故敲锣。 来到操场就看见李德全站在讲台上,手里好像还拿着一份文件。 众人多少都已经打听到了一点消息,可没想到会是真的。 “大家安静一下。” 李德全压了压手。 众人这才停止了议论声看向李德全。 “我相信大家多少知道一点今天开会的内容,没错就是土地承包到户的消息,公社领导已经接到了县里的文件了,让咱们在春耕之前把土地承包到社员手里,不能耽误粮食的生产。 口粮这事咱们今天就把仓库里的存粮先发放完,以后就不用每个月来队里分粮了。 大家别拿到粮食大吃二喝的不当回事,村里暂时是不会有救济粮一说了,还有那些喜欢耍牌的可千万别给我沾赌,如今生活是比以前好了不少,可也别自己把好日子给作没了。 咱们队出去了几户人,这些人家就不在承包土地的范围了,比如赵毅一家,还有赵刚这些人户口不在咱们队里。 当然还有李芳,李超他们户口也不再咱们队里是不能参与分地的。” 李德全说完看向众人,他当然不会把户口已经迁出去的人在迁回来分地,但户口虽然迁了出去但还没有单位接受的还是能参与承包土地的。 比如赵晓晓赵勇两人,以及湾沟村其他家刚考上大学不久的孩子。 “还有一件事要通知大家,那就是已经被建成养殖场的地皮就不在这次抽签的范围,以后属于集体,需要承包费,一年多少钱,然后按户头分给大家。” 李德全又看向了赵老五,现在让赵老五把养殖厂搬走显然不可能,养殖厂已经建好了也经营了一年多了,这些花费算谁的。 两人一阵商量过后只能想出这个办法,在李德全还是大队支书兼任队长这个时间先把合同签下来,先给赵老五签十年的时间。 以后李德全不再担任这个位置新上来的也不能因为眼红养殖厂勒令赵老五搬走。 听到这话众人没有意见,毕竟养猪厂他们以后能分租金,万一赵老五再来一个运气爆棚,抽签抽到了那块地他们连租金都没有。 毕竟当初三人出工的机会,赵老五就抽到了一个,谁也不敢保证他能不能维持这样的运气,这些年赵老五家越过越好,如今更是买上了拖拉机这种大家伙。 不管是以后自己送粮去公社,还是需要干点什么都需要赵老五帮忙,可不能跳出来得罪了人家。 很快在村干部的努力下,众人就开始排队上前抽签了。 王庄与这边的情况差不多,几乎是整个山阳县都是开始承包土地到户了。 众人的热情明显很高,比当初上工可积极多了。 “罗大伯,李超那边能不能找到我家孩子干的活,他都在市里一年的时间了,这次回去上班能带着去见见世面吗?” 罗光友家分完土地后,不少人跑来希望能去市里找一份活做着。 家里这些土地他们这些当老人的完全能忙活下来,要是孩子在有了收入这日子肯定能过红火起来。 “我哪有什么办法,这都是人家赵大江家帮忙弄的,你们以前怎么对人家的,现在有好处人家都不会带你们了。” 罗光友摇头拒绝,他不可能因为外人去浪费自己的人情,更何况这份人情现在还不是很稳定,自己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罗虎以后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难道还能一直待在村里种地不成,哪怕就是去城里干临时工,也比在家守着地强。 这份人情他得留着,如今只需要慢慢的走动,等以后自己孩子真的没有读书那个天赋的时候再用。 众人可不知道罗光友是怎么想的,只是叹息当初没有好好对待赵大江,觉得他是一个上门姑爷,又娶的是一个傻子,压根就没瞧得上。 现在人家儿子是大学生,闺女也是高中生,在市里还有稳当的工作,现在是想巴结都晚了。 现在上门人家才不会搭理他们。 无奈只得不舍的离开罗光友家。 “他爹,涂会计都亲自上门了,你就不能去市里帮忙想想办法?” 罗慧的母亲看向罗光友说道。 “你当工作是大白菜,要是有那么多工作当初那些年轻娃子就不会来咱们队里支援建设了,就是玉梅那工作不是人家大江看在咱们帮忙照看牲口服侍老人的情况都不会给小慧带回来这个消息。 人情要用在关键处,只要开口求了人家,就代表这个人情到此为止了,以后只能当普通朋友相互走动,你小儿子现在什么情况你又不是看不到。 指望他考上大学,你还不如指望我当上公社书记。” 罗光友没好气的说道。 “你怎么可能当的上公社书记,那都是有文化的人。” “所以就他那成绩烤火都费劲还想考大学。” 罗光友不忿的怼道。 看见赵有福考上大学,罗光友当然也希望自己家出一个大学生,费力巴拉的送儿子去了县城读书,结果没有一次考试是及格的。 现在都初中了,这考上高中都没指望,更别提什么大学了。 不求什么正式工,只求能找到市里跟有手艺的师傅当个学徒就行了,学个三四年出了师也算一个手艺人,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手艺人勤快都饿不着。 听到罗光友这样说,罗慧的母亲顿时明白过来了,什么好事都得紧着自己家来。 赵大江家门口,有几人在门口徘徊,有些不好意思去敲门。 徘徊了很久才鼓起勇气去敲门。 “大江呀,你们这从市里回来过年,我家里也没有什么好东西能送过来,这老母鸡给春燕补补身体。” 一名中年男子笑着看向刚开门的赵大江说道。 “这怎么好意思,家里不缺啥吃的,这马上又要过年了你们拿回去吃就行。” 赵大江知道这些人现在过来有什么目的,可自己压根不会搭这一茬。 第334章 赵有福 看着今天过来走动的人比以往十几年加起来还要多,赵有福也想通了这些人不是单纯来自己家送礼的。 “爸,要不以后咱就别回来过年了。” 赵有福看向赵大江说道。 “咱们以后可得回来过年啊,你罗大伯对咱们家是真心不错,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断了来往。” 赵大江小声的说道。 听见这话赵有福点了点头,今天分完地,自己家的地以后就交给罗光友家打理了,以后家里一年的粮食都是人家帮忙的,这份情的确是需要维持的。 现在赵有福终于明白自己外公经常捣鼓的话是什么意思了,当初还小的时候总是想着有理走遍天下。可长大了之后才发现当时有多天真。 人穷衣服破说啥都是错,人穷言就轻有理说不清,为人没有钱说话别上前。 不管走到哪都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村里人不是真的接纳了他们家,而是看他们家往后有了发展,想要过来沾光罢了。 一家人在王庄过了年之后收拾了一些东西就赶往了市里。 赵有福没有第一时间跟着爸妈帮外公外婆搬东西去新家,而是提着家里的十斤腊肉来到了赵毅家。 “大哥,嫂子新年快乐。” 赵有福一进客厅就看见赵毅躺在摇椅上,而张静正坐在缝纫机后面忙活,侄子侄女却没有在家。 “有福来啦,快进来坐。” 张静连忙起身招呼,今天才大年初一,不知道什么原因小叔怎么把赵有福给派市里来了。 “有福来啦,过来喝杯热水。” 赵毅也坐直了身子拍了拍身旁的椅子笑道。 “嗯。” 赵有福没有拒绝,将腊肉放好后来到了赵毅的身旁坐下。 “怎么那么快就从家里赶了回来了?” 张静给赵有福泡了一杯茶水后就坐回了缝纫机后面,忙活着给几位老人做夏季的衣服,她只有这段时间才有时间,平常都比较忙。 “家里来送礼的人比较多,我爸又没什么本事,也不好答应什么只好回到这边躲一躲了。” 赵有福倒是没有隐瞒,直接把家里的事说了出来。 小叔在市里买了一套四合院,这也是按照王家两老的心愿,当初虽然他们家是在王庄,可也有小户型的四合院,当初买房子还是赵毅跟着一起去谈的价格,一套四合院才一千八百多块。 “是不是都想托小叔的关系想办法来市里找份活干?” 赵毅笑道。 这样的事赵毅都不用猜,现在土地下户承包到个人,家里不用像当初集体上工挣工分,家里多余的劳动力完全可以解放开来,去做一点零活贴补家用。 而整个王庄除了赵大江,就是罗光友,罗光友可没有这本事,也没在市里待过,自然是没有什么办法帮忙的,那就只有找赵大江帮忙解决这个问题了。 可小叔只会做点小生意,没有接触过其他事,怎么可能帮他们找活干。 今年或许不行,可明年之后附近的村子那些人就会主动到县城或者市里找活干,一开始只有胆子大一些的干出来找事做,一人出去有了活干,自然就会有人上门求带着一起。 “我爸哪有哪有的本事,要是答应了还不是过来麻烦大哥你,不想给你添麻烦他就回来了。” 赵有福笑道。 “王庄离市里太远了,就是有门道他们也干不了。” 赵毅摇了摇头。 现在想要挣钱街道管理宽松了很多,很多小摊位只要不太占道都允许摆摊了,有些地方甚至都没收什么摊位费。 家里弄点小吃,来城里摆摊不说多一天几毛钱还是能挣的,现在的瓦匠工资一天都才一块钱,几毛钱的收入也不算太低了。 就像广场门口那卖瓜子的老太太一天不也只是挣几毛钱的利润。 “大哥说的是摆摊卖吃的?” 赵有福不傻,赵毅说有门道去干不了第一时间就想到这事。 榕城大学门口就有不少的小贩在门口卖吃的,大学生大部分都在学校解决吃住,可也有家里稍微富裕一些,或者家里不需要大学生津贴寄回去的家庭。 大学生每个月都有津贴。 很多大学的生活津贴一天是六毛二,一个月的津贴是十八块六,比起临时工的工资都要高一些,而毕业不管是工农兵大学,还是他们这些大学生的工资都是56的最低标准。 专科那边每月多少津贴赵毅就不清楚了。 这些家庭过来上学的学生就能节约出一些钱买点其他东西,学校门口的小摊就是他们偶尔去光顾的地方,所以赵毅一说赵有福就知道指的是什么。 不过该说不说自己大哥这头脑转得可真快。 聊了一会家常赵有福就要起身离开。 张静赶忙抓起一个准备好的红包就跟了出去。 “我跟你大哥都没时间准备什么回礼,这个你拿着去买点零嘴吃。” 张静说着就要把红包递过去。 “嫂子我经常过来,哪能这样客套。” “拿着,再犟嫂子可要生气了,你都说了新年快乐了,哪能不发红包。” 张静假装生气说道。 赵有福一看这样子只得收下了红包离去。 王庄。 谁也没有想到赵大江能天不亮就找了车过来接他们离开,这边刚吃过中午饭就来赵大江家里串门,敲了半天却没有人出来。 顿时使劲的推了推,一推才发现门居然没锁。 走进屋才发现家里一个人没有,家里乱七八糟的好像招了贼一样。 走进里屋发现家里的被子也不见了。 众人赶忙去罗光友家。 “罗队长,大江家里好像招贼了。” 众人来到罗光友就就忙不迭的说道,赵大江家有钱这事肯定是让贼惦记上了,没想到居然大过年的对他们家动手。 “人家一家人回市里去了,不是什么招贼了,还是我用牛车送到县城的。” 罗光友摆了摆手,本来想劝赵大江多待两天,可看村里人这架势谁都禁不住,当初看不上现在又努力想巴结上,人家不想搭理自然就躲出去了。 众人听见是走了顿时心里一阵空落落的。 第335章 郑洪涛3 榕城。 郑家。 如今是过年期间,郑洪涛也回到了自己家老宅,如今郑洪涛正正经经的做生意,虽然没按自己老爹的预想去走体制,但也算是走上了正道。 郑洪涛这一年时间挣了十多万,对郑国旗的心理冲击还是很大的。 万元户都是稀缺品种自己家出了个十万元户,而且还只是一年的时间。 “洪涛。” 郑国旗看向自己儿子笑着招了招手,示意坐到自己对面的沙发上聊聊天。 “什么事爸?” 郑洪涛还是很畏惧自己老爹的,乖乖的坐好在对面。 “你们做的这个生意,虽然你在榕城算是你说的什么总代理,但始终货源不在你手里,这样你始终授人以柄,人家想什么时候断了你的货源就断了,你没有想过自己重新走一条道?” 郑国旗第一次跟自己儿子谈生意上的事。 能把位置坐到他们这个份上,做生意其实也简单了,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与平常的人就不一样。 郑洪涛只看到了榕城这一块的市场,而郑国旗看到的是生意的命脉。 “我虽然还是在毅哥那边拿货,可现在也是跟深市的张同志直接对接了,货源方面不会有什么问题。” 郑洪涛也觉得有些奇怪自己老爹怎么好好谈这个话题了。 郑洪涛不知道的是,如今内地已经引进了生产电视机的先进技术了,就连榕城在今年年底都要开办无线电工厂了,电视机自然也在其中。 现在的大环境就是努力与世界接轨,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电视机货源问题不是郑洪涛说的跟谁拿,而是你没有工厂。 工厂才是你的底气。 一旦榕城无线电工厂开办起来,加上引进的先进生产线,那么电视机就会被冲击到。 你只是从别人手里拿货,而这里是生产厂家,这完全没有竞争力。 供销社里所有的货物基本上都是全国统一,工厂要想维持运转,难道不知道郑洪涛他们现在卖的电视机不要票?工厂以后生产出来的电视机滞销了谁负责。 那么想要打破这个僵局只能迎合市场需求,那就是取消电视机凭票购买,拿回榕城君山这些市场。 或者就是多发电视机票给工厂工人这两条路,可如今城市的家电开始有些滞销了,工人在全国的比例也不过是少部分,所以取消电视机票是必然的。 剩下的竞争就是价格了,只需要价格下压一百块,郑洪涛他们的电视机就得砸在手里。 “你爹说的话,跟你想的事就不在一个思路上,你爹的意思是你没有底气那什么去竞争,现在咱们已经引进了岛国的先进生产技术。 而且榕城也要开办无线电工厂了,生产的家电主要有电视机,收录机。 你们不是源头批发商,一旦工厂想要拿回市场进行降价取消凭票购买你们毫无优势。” 郑老爷子看见自己这孙子没转过弯来出声提醒道。 虽然他已经退休了,但好多事还是知道的,孙子正正经经的赚钱,只要不去做仗势欺人,强买强卖,他当然是愿意提醒一二的。 虽然他不喜欢做生意,但谁让自己孙子走上这条路了呢。 听见这话郑洪涛顿时有些发懵,他知道自己爷爷跟老爹不会撒谎,那么这事很有可能就是真的,一旦工厂真的想要抢回市场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打击。 这打击还不小,一旦大量进货过来,市场突然来这么一下子那就得亏本大甩卖了。 “爸,那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做?” 郑洪涛看向自己老爹问道。 “电视机这事可以放下了,适当的转给手底下的人做,现在离工厂办起来最少还有半年时间,你适当的将利润分一些给手底下的人,重心转到别的地方去。 不管干什么你得掌握源头。” 郑国旗笑道。 “跟儿子说话都不说完整,你呀你。” 郑老爷子摇了摇头。 “什么意思?” 郑洪涛有些不明白。 “不管你做什么生意,起码这生意你得有定价权,一旦市场出现波动,那么你最起码有能力有话语权去做出相应的应对,就像我刚刚说的电视机这事。 虽然现在你的进货价格是五百块了,但如果无线电厂生产出来的电视卖三百二一台你怎么办?” 郑国旗听了老爷子的话觉得自己儿子还是太嫩了。 “但如果你手里有生产线,你就有底气把价格同样压下来进行争抢市场,同时内部进行新一轮的研发,新产品只要提前问世,你就又能重新制定新一轮的价格。” 郑国旗微笑说道。 “可我在哪去弄电视机生产线?” 郑洪涛无奈的看向自己老爹。 “老子就打个比喻,你还想弄电视机生产线。” 郑国旗被自己儿子气得只想说骂人,电视机生产线不管是魔都,津市这些城市那都是厂里的宝贝,就算来了榕城,那也是厂里的宝贝不可能对外出售,自己不过打个比喻这傻子完全听不懂自己说什么。 “你不会去把这些消息分享带你做生意的人?你想不通有人能想到。” 郑国旗实在有些无奈,不过想起赵毅他又放心了不少,能在经济特区刚刚开始就有人脉过去做生意的人不会听不懂这些话。 “还有赶紧走,老子看见你就觉得烦。” 郑国旗白了一眼自己儿子。 郑洪涛有些委屈的看向自己爷爷,只见郑老爷爷微微一笑随后摇了摇头,看来自己爷爷也不看好自己。 “爷爷,奶奶,爸妈,新年快乐,我就不在这里碍眼了,媳妇咱们走。” “你走就行了,娟留下陪我们聊天解闷。” 郑洪涛老妈摆了摆手,示意自己儿子走就行了。 看着家里其乐融融的氛围,郑洪涛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有些多余,只好迈步离开了郑家老宅,去了自己仓库,准备了不少礼物就要去平阳市。 平阳市。 赵毅正躺在家里看报纸,听见敲门声就起身朝院门走去,一打开院门就看见郑洪涛的笑脸。 赵毅还是有些意外。 “郑同志。” 赵毅吃惊道。 “嘿嘿。” 郑洪涛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