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外星人的幕后老板》 第1章 延长的寒假 某平行宇宙,一个叫蓝星的星球。 蓝星华国境内浙省湖市德县山区一个叫仙潭的小山村。 仙潭村有个叫李向东的青年,出生于蓝星纪年2000年。 2019年,李向东以全县高考第一的成绩幸运地被华国名校帝都水木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 从小学到高中,李向东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到了大学,尽管比在高中时期学习还努力,李向东发现自己和全国各地精英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这时候,李向东最大的愿望就是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毕业后能在华国帝都、魔都、羊城这样的一线城市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过上有房有车的中产生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向东课余时间都泡在学校图书馆,是全班最勤奋的学生之一。 2020年初,大一第一个学期放寒假了。 李向东和大多数学子一样回家乡过春节。没想到这时候就发生了一件影响蓝星世界的大事。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型肺炎病毒在蓝星世界各地爆发出来。这种肺炎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极快,年老体弱患者死亡率比一般的流感要高得多。 经过了初期的慌乱,华国各个省份在发现病患后都实施了最高级别的隔离防疫措施,最早对人员流动进行严格管控,对发现的患者实施严密的流调和隔离。 春节后,全国各地学校纷纷延长寒假假期,李向东也接到了学校暂停回校上课的通知,学习也改为网络教学。通知强调要等疫情好转后再决定什么时候开学。 华国是最早对疫情采取封闭隔离、交通管制等严格防控措施的国家。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到3月初,华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人们的生活秩序慢慢恢复正常。 仙潭村是李向东一家世代居住的地方,因村中的一口水潭得名。水潭面积大约两三百亩,由山泉水汇聚成潭,水质优良,清可见底。水潭四周茂林修竹,山水相依,风光秀美,宛如仙境。 仙潭村位于号称“华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莫干山风景区西麓。村里开办了不少民宿——俗称“农家乐”。往日春节期间生意十分火爆,现如今由于疫情却不见一个游客的身影。 据传说,李家是华国历史上大医李时珍的后人,早年因为躲避战乱,从北湖省辗转迁徙到仙潭村。可惜在迁徙过程中把家谱都遗失了,传到李向东爷爷李友祥这一代,家族的荣耀只能在传说中寻找。只有家传的医术,和李姓的姓氏勉强能够和李时珍牵扯上一点关系。华国成立后,李向东的老祖就担任了村子里的“赤脚医生”,然后是爷爷李友祥、爸爸李国庆,都顺理成章担任村里的赤脚医生。到爸爸李国庆手里,便在家里开了一个卫生室。除了治疗感冒、肚子痛一类的常见病,李家人还擅长利用偏方治疗中风后遗症、毒蛇咬伤两类疑难病症。因为疗效明显,在当地小有名气,经常有外省病人慕名前来求医。 李家虽然世代行医,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西医占据主导,人们身体有病首先会选择到大医院治疗,只有周边乡村或熟人介绍才会到卫生室看病。加上李家为人友善,本身收费很低,卫生室的收入并不高,但胜在细水长流,家境比村里大部分人家都好一点。 李爷爷今年已经七十五岁,但身体一直很健朗,坐家能开医方为人诊病,下地还能干各式农活。 李向东的奶奶也已经七十一岁了,身体一直很好,家务全都由奶奶操持。 李向东还有一个小姑叫李建萍,是村里最早走出的大学生,现在华国大都市魔都市政府工作,还是魔都市下属区政府的一位副区长。姑父王青松是魔都交通大学的副教授,两人只有一个女儿王依琳,在读初中三年级。 李向东的爸爸李国庆二十年前就接了爷爷的班。李爸虽然没有考上大学,却也继承了祖传的医术,还自费到医学院进修,考取了临床医师的资格,早就代替爷爷成了卫生室的主治医师。 李向东的妈妈何梅原来是镇中心小学的民办老师,二十年前顺应当地刚刚兴起的乡村旅游的大潮,辞职开办民宿,为李家迈进小康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多年的生意历练,何梅俨然是一个精明能干的老板娘。 妹妹李茵比李向东小3岁,今年正好上高一,成绩在县重点高中一直排在年级前十,放寒假后也一直在家。 李家一贯秉承耕读传家的传统。李向东兄妹从小耳濡目染,很早就在爷爷的指导下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增广贤文》等,学习华医经典,背诵《汤头歌诀》,手把手学“望闻问切”基本诊断方法。有时候也有模有样为来看病的人诊断一番,村里人戏称兄妹两人为“李家小郎中”。 可以这样说,李向东就是不读大学,也能继承祖业,过上小康生活。但是,农村的人都向往外面的世界,李向东之所以努力学习,一方面是因为确实对学习感兴趣,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到大城市开阔眼界。 一条横贯村子南北的沥青公路沿着山势穿村而过。因为家在山区,村里人每家每户都有承包山地,山上大多种的是毛竹。 李向东一家的承包山是一个范围150多亩的小山头。正好在村子东南端,李向东家的院子就在承包山朝南的山麓边。一块平整的停车场后面,就是一个占地5亩多的大院子。院子东西南三面简单用山石垒起半圈一米高的矮墙,紧靠南面的入口盖了三间平房,两间作为车库,一间是卫生室。 院子北边,紧靠承包山的脚下,相隔二十多米并排建了两栋建筑。靠西面一边是一幢漂亮的三层小别墅,一楼是大客厅和餐厅,爷爷奶奶和老爸老妈住二楼,李向东和妹妹住三楼,卧室都有独立的卫生间。 第2章 挖笋 东面半山坡竹林边就是家里经营的民宿——“隐竹小筑”。民宿的整体建筑是仿照四合院的布局,占了整个大院院子大约三分之二的面积。一幢三层主楼坐北朝南,一楼是层高四米的架空层,完全通透设计,面积有两百多平方米,依次分布着一个简洁的小酒吧、休闲茶座和运动健身区。二楼和三楼加起来共有10间客房,其中八个是标准间,两个是套房。 东西厢房各有四个开间,都是一层的平顶房。西厢房是仓库,东厢房是厨房和餐厅,分设有大厅和包厢。厢房房顶平台与主楼二楼平台相连,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风格的大露台,摆放着几个造型别致的盆景,还撑着太阳伞,摆上了藤椅、茶几等,以方便客人观景休息。 民宿四合院周边是幽静的小路,一直通向后山的竹林。路边种了樱桃、李子、桔、橙、柚等果树,为客人营造出一片农家田园风光。当然,也有各种提供游客观赏的四季花卉,其造型都是老妈请人精心设计过的。 院子里剩下的面积开辟出一半作为菜园子,种上了各种蔬菜,既为为民宿供应新鲜的蔬菜,也满足了一些大都市客人田园采摘的乐趣。 民宿的员工,从厨师到服务员都是本村村民,除了固定的几个长工,生意红火的时候也请有空的村民临时帮忙。 学校虽然推迟开学,但是自三月份开始,李向东兄妹都要上网络课程学习。也是当地经济发展比较好,村里家家户户都通了宽带网络,全家手机电脑齐上阵,日子倒也过得很充实。 因为疫情,今年春节少了走亲访友,上门看病的人也很少,民宿的客人更是一个没有,一家人也基本在家里待着。 李向东是个典型的农村娃,打小就在村里村外到处野,从早到晚一身泥。和村子里所有的孩子一样,到了六七岁就帮助家里干农活了。唯一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受爷爷的影响喜欢看书,李向东小学没毕业就把家里爷爷和老爸的几百本藏书全看完了。 也是受长辈的影响,李向东每天都练书法,到高中毕业的时候,魏碑、秦篆、汉隶、唐楷都写得有模有样。每年春节,不少村民家里的春联都是李向东的手笔。因为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好,脑子灵活,自然也就成了村里五六个同龄男孩的老大。 因为大学扩招,李向东的几个村里的发小虽然成绩一般,却都考上了不同的大学。 春节期间,虽然村里的喇叭天天喊着为了防疫的需要尽量待家里,但是谁也不可能去管李向东和几个发小经常到山林里溜达溜达。 除了和几个发小打打闹闹,李向东兄妹学习之余就是帮助料理一下承包地里的庄稼,在院子里种种菜,有空也经常上山转转,有时候是挖笋,有时候是锻炼身体或纯粹是无聊。 这天下午,李向东独自一人扛着一把锄头来到后山,像往常一样,准备挖几颗春笋给晚餐加个菜。 踩着松软的泥土,走进密密麻麻的竹林,地上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嫩笋,有的已经有成人膝盖高,有的才顶破泥土冒出一个笋壳的尖尖。斑驳的阳光透过竹叶,照射到地面,竹林显得分外静谧。 李向东找了一处竹笋长得比较密的地方,挑了两颗最大的挖出来,用塑料袋装上,慢慢走下山。 走到竹林边,发现小路中间好大一块泥土被顶了起来,一棵竹笋已经有小半尺高了。为了防止长成竹子阻路,长在路中的笋一般都不留。 放下塑料袋,李向东抡起锄头,对准竹笋根部用力挖了下去。 “咔……” 好像挖到了什么硬东西。 拔出锄头看看,刃口都有点卷了。山里人家挖山的铁锄刃口小,锄身厚长,挖一般的山石都不在话下,今天挖颗毛笋竟然卷刃了,莫非碰到了硬铁块。 李向东换了个部位,挖得更深一点。几锄下去,竹笋被挖起来,一堆泥土碎石也被翻了上来。 对着土堆扒拉几下,终于找到了让锄头受阻的罪魁祸首——一个黑乎乎的圆环形戒指状的小东西。捡起来掂掂感觉还有点分量,可见密度不小。 用手擦掉上面的泥巴,一点锈迹都没有,看样子就是一枚乌黑的戒指,可惜看不出什么材质。虽然被锄头挖了一下,却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把戒指往右手中指戴上试试,大小正合适。仔细看戒面部分的花纹,好像是大篆“秦”字,字体古朴,散发着一股沧桑意蕴。 挖笋竟然挖到一件文物,李向东满心欢喜“没准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董。” 把玩着手中的戒指,无意中按到了戒面上的文字。戒面竟然亮了起来,“卧槽——”李向东被这突如其来的光亮吓了一跳,不过很快镇定下来,仔细一看,在戒面上方显示出10寸平板电脑一般大小的一个光幕。 光幕上显示几行白亮的简体汉字,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显示的简体汉字,李向东疑惑之余还是把继续探索作为当下的主要任务。 只见屏幕上显示 第一行是“请输入密码” 第二行是一连八个空着的小 第3章 “时空戒指” 光幕上马上显示出一行汉字“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抱着侥幸心理,李向东按照平时的习惯,很快又尝试输入八个6、八个8……,结果都是“密码错误”。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李向东一阵沮丧再高级的宝贝,不能使用就等于是废物。 这一阵子,又是激动,又是紧张,再加上多次失败的尝试,李向东不免感到头晕脑胀。对着空白光幕,只顾着猜密码碰运气,不经意间一屁股在路边坐了下来。没成想,竟坐到一块尖尖的小石头上,屁股被扎了一下。 “哎吆……”痛得李向东双手捂着屁股蹦起来。 万幸!屁屁没有被扎破。 李向东一边揉着受伤的屁屁,一边抬起左手……,光幕上这时候却有了变化。 “刚才好像不小心直接碰到确认键了,原来根本没有设密码,这下发大财了。” 李向东感觉屁股也不痛了,连忙仔细阅读起来“时空戒储物功能已经启动,是否存取物品?”下一行显示两个按键,左边是“存”,右边是“取”。 “竟然是传说中的储物戒指,还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时空戒’。”李向东欣喜若狂,作为一个网文爱好者,李向东自然了解储物戒这种修真小说中烂大街的装备。 “没想到世界上竟然真有储物戒指,还是高科技产品,可以像触摸屏手机一样操作。” “传说中的储物戒指不是都用意念或者说神识操控的吗?似乎还要滴血认主之类的。” “不过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根本没有所谓神识,还好竟然可以像手机一样操作。” “让我看看里面有什么宝贝。” …… 各种杂乱的想法飞快在头脑中闪现,李向东深呼吸几次,拍拍胸口,极力平复极度兴奋的心绪,轻轻点了一下“取”,光幕上很快显示出一行行文字。 第一行和华国千度网首页差不多的格式,一行空格,最右边是一个“搜”按键。 第二行写着“请直接选择下列物品” 第三行开始,每一行都是一种分类名称。如,第三行是“电子类”;第四行是“机械类”;第五行是“运输类”;第六行是“药物类”……可以说各种物品门类齐全,每个类别后面都有下拉箭头,明显告诉你里边东西不少。 李向东看的眼都花了,不敢相信,难道这小小的戒指可以存放这么多东西,那空间得有多大。 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李向东点了一下“药物类”后的箭头。 光幕上又是一阵变幻,显示出一行行文字 “初级基因药剂1亿盒” “中级基因药剂1亿盒” “高级基因药剂1亿盒” “能量恢复药剂1亿盒” “常用解毒剂1亿盒” …… 不但数量是用亿做单位,而且种类多得明显一个屏幕都排不下。 极力忍着剧烈的心跳,李向东选择点了一下“初级基因药剂”,光幕上马上显示“请输入要取出的数量 盒”。李向东在空格中小心输入“1”,然后按“确定”。 只见,光幕马上合成一束,在四周扫了一圈,指向地面,然后光束一暗就消失了,地面上突然出现一个普通行李箱一半大小的长方体箱子。 “里面真有基因药剂这种科幻的东西!还有这样的1亿盒,这得需要多大的空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李向东顾不上其他,连忙研究起这突兀变出来的箱子。箱子的材质似乎是一种类似塑料的材质,摸上去凉凉的,箱盖前有两个拉手扣子,轻轻用手一拉,扣子就松开了。掀开盖子一看,里面一排排软质凹槽中都是小玻璃瓶全密封的药剂,瓶子的大小和我们常见的营养口服液差不离。 轻轻拿起一支,入手冰凉,淡蓝的颜色,晶莹剔透。 玻璃瓶上印着一行深蓝的文字,可惜李向东眼睛有点近视,加上毛竹林遮住了阳光,看不清楚,模模糊糊好像是一串数字。 数一数,一箱药剂正好100支。经过一番查看,在塑料箱子的箱盖上发现了一个好像5寸手机一般大小的液晶平板,李向东并没有仔细翻看。看看天色不早了,就小心把药剂放回去,盖上。再次按了一下戒面上的“秦”字,光幕亮起来之后,跳过密码,直接选择“确定”,然后选择“存”。 只见,光幕边上分出一道细小的光束,李向东试着把光束对准地上的箱子。光束接触到箱子后马上扩展开将整个箱子笼罩起来,同时光幕上出现一个问句,“是否收取?”后面有“是”、“否”两个选择。 李向东点了一下“是”,随着光束一闪,药剂箱马上消失了。 看来这是个了不得的东西!李向东强压着内心的激动,看来这个世界很不简单,竟然有这样神奇的宝贝,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流入的,竟然被我侥幸捡到,这下发了。 李向东从小就是一个爱幻想的孩子,在蓝天上飞翔、在大海中遨游、在深山里探险,都曾经是幼年时的愿望。随着渐渐长大,这些美好的憧憬慢慢都被埋在思维深处,但是今天的奇幻遭遇,让这些童年的梦幻仿佛野草一般再次生机勃发。 抬头看看天空,眼看天都快黑了,李向东连忙收拾好竹笋,扛起锄头兴冲冲下山回家。 回到家,三下两下清洗了锄头,清理干净鞋底,把挖来的竹笋剥壳、清洗简单处理一下,送到厨房交给奶奶做菜,李向东就迫不及待回到三楼的卧室,小心拿起戒指研究起来。 端详着左手上的戒指,今天的事情太过匪夷所思,完全打破了自己一直以来对世界的认知。 “这个戒指是谁遗失的?埋在这里多久了?” “这样小小的玩意儿,里面到底有多大的空间。” 这些问题,都是李向东想搞清楚却无法搞清楚的。 他又突然想到,戒指不知道在地里埋了多久,会不会没能量了,到时候什么东西都取不出来,岂不空欢喜一场,还是先取出一些实用的东西来为好。 于是李向东重复之前的操作,取出十箱初级基因药剂,又各取出一箱中级和高级的基因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