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强锦衣卫屠戮百官周楚沈青小说免费阅读全文最新》 第1章 把自己卖了的周楚 周楚穿越到了大明。 成为了大明最底层的一员。 一家七口,兄弟妹五人。 这还是和爷爷奶奶分家后的结果。 实际上周楚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 虽然这一家子也都姓周。 但穷苦人家的孩子,多半是没什么正经名字。 一家七口人,只分到三亩地不到。 还不是什么肥地。 其中一半,都是很贫瘠的土地。 却要交着七口人的税。 这么多年,周楚终于弄明白了一件事。 自已大概率是在正德年间。 明朝的农业税机制本身就有问题。 或者说不只是明朝,华夏数千年来,一直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土地兼并。 就像现在周楚家。 一家老小吃了这顿没下顿。 周楚的几个弟弟甚至没力气哭。 农业税按人头收。 不管你有多少地。 大部分底层家族的出路就是把自已的地主动献给那些世家大族。 这些家族一般都有人入朝为官。 不用交税。 把地献给他们之后,他们再把这些地租给这些地原本的主人。 收取的租子要比按人头交税少上不少。 如此一来,才能勉强糊口。 周楚的父亲此时满脸愁容,正在考虑要不要将自已家的地献给王家。 王家是附近数得着的大户。 拥有土地上万亩。 周围很多人都成了他们家的佃户。 周楚虽然是穿越者,但只有穿越之后,才感到深深地无力。 在后世那个开放清明,阶级不森严的环境,大多数人是有出头的机会的。 只要你有足够的本事。 没人能阻止你出头。 但现在这个年月不同。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多大的锅,吃多少饭。 拿了不属于你这个阶层的资源,只会是取祸之道。 这个年代,当官得靠关系,靠逢迎拍马。 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出不了头。 诸如后世的大奸臣严嵩,此时还身怀治国理想,被打压的抬不起头来。 并不是说正德皇帝朱厚照是昏君。 只是经年累积,积重难返罢了。 正德皇帝也有心从文官手中收权。 也正是因此,最后落水而亡。 不过这又关周楚什么事呢? 周楚现在连饭都吃不上了。 周楚有赚钱的法子,甚至有不少。 但周楚此时才八九岁。 况且出身在这样一个家庭。 倘若贸然赚了很多钱。 他们一家子恐怕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阶级是无法逾越的大山。 在他们这个阶级,赚的钱,原本就不属于他们自已。 “把我卖给人牙子吧。” 周楚最终做了这个决定。 这个问题,周楚想了很久了。 继续在这里,周楚什么都做不了。 一家人只会继续忍饥挨饿。 最后能活下来几个都不好说。 自已如果被卖到大户人家,运气好能遇到一个好点的人家。 也能赚些钱接济一下家里。 运气不好卖到不好的人家,忍忍也就过去了。 总比饿死的强。 更何况周楚的一个表叔就是在牙行干活的。 有这层关系,进入好点的人家的概率会大一些。 周父周母虽然不舍。 可现在的情况不允许他们做选择。 最终,周楚被卖了五两银子。 周楚的母亲将一块碎银子塞到来买周楚的人牙子手中。 “三哥,你一定要给我家老大寻一户好人家。” 她说完还忍不住抹眼泪。 人牙子接过银子,叹了口气。 “说那外话,放心吧,我有法子。” 说完就带着周楚走了。 坐上了牙行的马车。 和周楚以前看过的电视剧不同。 这马车没有顶棚。 前面是一匹老马。 后面是一辆平车。 一路上颠簸的周楚骨头疼。 不过最起码能吃上饭了。 在自已这位表叔的额外照顾下。 周楚每顿饭勉强能吃个七八成饱。 其他一起被买来的小孩,能吃个半饱就不错了。 对于牙行而言,周楚这些人,都是要出手的。 要不是怕饿的太狠了,没了精气神,卖不上价格,恐怕半饱都没有。 人牙子拉着这么一车人,一路颠簸,两三天的时间,到了京城。 实际上,周楚的家离京城只有两百多公里。 但这马车太慢了。 很快,周楚就来到了京城的牙行之中。 此时的牙行,除了周楚这一行人,还有无数等着被卖的男男女女。 其中大部分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也有些是犯官家发卖出来的家眷。 这一点从穿着就能轻易区分。 对牙行而言,像周楚这样的,身世清白年龄小的,才能卖上去价格。 那些犯官的家眷,很多人家都不会买。 哪怕是一些犯官家里发卖出来的仆人,也比不过周楚这种。 毕竟从小养在家里的仆人,才是最忠诚的,用的也最放心。 很多被卖了好几次的仆人,自身多半有问题。 很快,就有人上门来买仆人了。 这是一个穿着极为华丽的女人,眉眼之间带着妖娆和妩媚。 嘴角还有一颗痣。 刚走进牙行,这个女人就忍不住皱眉,用手帕捂住鼻子。 似乎很不习惯牙行的味道。 “听说你们今天来了批新的?” 女人看了一眼周楚的表叔,说道。 “还是贵人消息灵通,这才刚到。” 周楚的表叔卑躬屈膝道。 他说完在前面带路,来到了周楚等人面前。 女人一只手拿着手帕,另外一只手拿着一把仕女扇。 用仕女扇挑起一个又一个小孩的下巴。 主要以男的为主。 就这么挑选着。 很快就轮到了周楚。 周楚的脸庞被挑起的时候,虽说脸上不太干净。 但俊俏的脸庞还是让这个女人一愣。 “这个多少钱?” 女人看上周楚的表叔问道。 表叔一看是周楚,也是一愣。 “贵人,这个倒是不贵,很便宜,不过他身体不好。” 说着向周楚不着痕迹的使了个眼色。 周楚顿时会意,当即咳嗽了起来。 女人当即收回扇子,满脸嫌弃。 “原来是个痨病鬼,真晦气。” 女人很快选好了要买的人离开了。 她离开后,周楚的表叔顿时放松了下来。 “这位是沈家的姨太太,沈家情况复杂,这个女人出了名的刻薄。” 表叔看着周楚,似乎在解释刚才不想让女人买走周楚的原因。 原本他是不需要解释的。 毕竟跟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解释这些也显得多余。 但刚才周楚表现的极有眼力劲。 他干了这么多年的牙行,很清楚,周楚这种眼皮子活的人,很容易混出头。 也算是留个善缘吧。 “沈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下人被打死。” 表叔正说着呢,牙行门口又走进来一个贵妇人。 他急忙去招呼。 第2章 陆家,书童 很快,新的客人又出现在了周楚等人面前。 这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年轻妇人。 身上的衣服还有头上样式繁杂的配饰,都在说明着她的身份远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最起码不是刚才那个妖娆的女人能比的。 当然,或许也只是自已没见过更厉害的贵妇人。 周楚在心里这么对自已说着。 贵妇人身边还跟着两个孩童,一个男孩,看上去八九岁,和周楚年龄差不多。 另一个则是小女孩,看上去只有四五岁。 却长的像个瓷娃娃一般,十足的美人胚子。 周楚甚至不敢多看,急忙低头。 “有没有识字的?” 贵妇人看着周楚的表叔,问道。 她的声音如同水滴落在石头上一般,让人听着极为舒服。 “有的,贵人。” 表叔说着来到周楚面前,把周楚提溜起来。 “贵人,他倒是认识一些字。” 说着看向周楚。 “给贵人备一下千字文。” 千字文是在来的路上,表叔临时教给周楚的。 周楚生的俊俏。 而且是他的表侄子。 如果识字的话,极有可能会被贵人买回去当书童。 书童虽说也是下人。 却不需要干什么重活。 给的例钱也比一般的下人多不少。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 周楚张口就背。 很快,一篇完整的千字文就被周楚背了出来。 周楚的表叔都愣住了。 原本他想着周楚能背上那么三五句也算是不错了。 很多人买书童的标准,也仅限于识字罢了。 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已只是教了这孩子一两遍,他就能记全了。 即便是他,想背全千字文,都磕磕巴巴的。 贵妇人看着周楚俊俏的长相,又听他背完了千字文,显得极为满意。 “就这孩子吧,多少钱。” 最终,周楚以二十两的价格被卖了出去。 临走前,周楚的表叔把他叫到了一边,单独聊了几句。 “这位是陆府的当家主母,陆家的情况很简单,也没有姨太太,家宅安宁,而且是高门大院,这位主母宅心仁厚,是个难得的好人家。” “我也算是对得起你娘的嘱托了。” “贵人买你回去,多半是给那位小公子当伴读书童的,你眼皮子活,我倒也不怎么担心。” 周楚听到这话,顿时明白了这位表叔的良苦用心。 “多亏了表叔,我是知道的。” 表叔听到这话,顿时露出了笑容。 “去吧,以后要给家里捎信的话,就来找我。” 表叔料想的不错。 陆家买了自已,确实是给那个男孩当伴读书童的。 男孩是陆家的二公子,陆炜,子文心。 陆家一共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大公子不在家。 据说是在外地当差。 也就十三四岁的样子,居然开始当差了。 女儿就是之前跟着去牙行的那个小女孩,叫陆婉儿。 陆婉儿的父亲,陆家家主,是锦衣卫的一个总旗。 陆婉儿的爷爷,死之前也是锦衣卫的一个总旗。 据说祖上更阔。 只是周楚不知道家主的名讳,也不知道大公子叫什么。 没人提起,周楚自然也不会瞎问。 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周楚是知道的。 自已的身份,不过是个书童。 陆家人不多,下人也就五六十个。 各房的嬷嬷,粗使丫鬟,二等丫鬟等等。 表叔说的没错。 这家人没那么复杂。 刚到陆家的时候,周楚被管家带去好好洗了个澡。 随后管家拿来了一身青色的衣服,让周楚换上。 这衣服的料子,比周楚之前穿的粗麻衣服好了不知道多少。 “以后你就跟在二少爷身旁,陪着他读书就行了。” 管家叫刘成,祖上三辈都是陆家的管家。 管家该做的事,该说的话,从小就开始学。 从未犯过错。 “夫人,人带来了。” 刘成带着周楚,来到了当家主母杨氏面前。 “过来。” 杨氏看着周楚,温柔道。 杨氏身旁的陆婉儿,看到周楚此时的模样,眼睛都挪不开了。 没办法,周楚卖相本身就好。 现在又换了一身书童的衣服。 气质一下子就出来了。 “你也没个正经名字,我想给你取个名字,你有想要的名字吗?” 杨氏看着周楚,问道。 “夫人,我想叫周楚。” 周楚恭敬道。 “周楚。。。这个名字还不错,那就叫周楚吧,回头我让人去官府走一趟,给你正式改了。” 杨氏念叨了一下,就同意了。 原本也只是想给周楚随便取个名字。 既然周楚都想好了,她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 周楚听到这话,松了口气。 他还真怕夫人给自已安排个其他名字。 看来表叔说的没错。 夫人是个好说话的。 “以后你就跟着文心吧,做他的书童。” 杨氏看了一眼身旁的儿子说道。 “是,夫人。” 周楚恭敬道。 从这天起,周楚再没饿过肚子。 陆家哪怕是下人吃的饭菜,也远不是以前的周家能比的。 这是周楚来到大明之后,第一次吃到如此美味的东西。 与之相比,以前的那些饭菜似乎难以下咽。 至于上一世的那些美食,如同一场虚幻的梦境。 遥不可及。 “楚哥儿,这是我特地给你留的吃食,你带上,省的一会饿了。” 周楚正要去找二少爷,和他一起去书院念书。 银翘脸色微红的带着用她的手帕包好的吃食,来到周楚面前。 银翘是夫人跟前伺候的丫鬟之一。 十二三岁。 也被周楚的美色迷了眼。 周楚吃的好了之后,自然也就长开了。 身高蹿的也快。 虽然只有九岁,但看上去和十一二岁的也差不多。 原本就俊俏的面容,愈发勾人了。 府上的丫鬟,有不少都给周楚偷偷送过吃的,或者其他的。 就连大小姐陆婉儿,也没少往周楚身边凑。 不过周楚一直都很有分寸。 从未有所逾越。 周楚很清楚,自已不过是个下人。 如果因为自已引得家宅不宁的话,哪怕夫人再宽宏大量,也是容不得自已的。 “谢谢银翘姐姐。” 周楚接过手帕,将里面吃的东西取了出来,放进自已早就准备好的食盒之中。 随后把手帕递交给了银翘。 银翘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失望。 她很希望周楚把自已的帕子留在身边。 不过对于周楚的进退有度,却是愈发喜欢。 这一个月的时间,周楚都在跟着管家学规矩。 如今规矩学好了,周楚才算是正式跟着二公子了。 这一个月的时间,周楚也了解到了很多信息。 比如大太监刘瑾,此时居然还活着。 按照周楚学的历史,此时是正德十年,刘瑾应该早就死了。 不知道是历史记录有误,还是说自已穿越到了平行世界。 但无论是哪种,周楚都清楚,自已记忆之中的历史,不再完全可靠。 今天是二公子陆炜第一天去书院读书的日子。 夫人杨氏祖上正是三杨之首的杨士奇。 且不论杨士奇是忠是奸,杨家可以算得上是书香门第,很多大儒都是出自杨家。 陆家这几代基本都是粗人,要么在军中当值,要么是锦衣卫。 锦衣卫在文人之中可谓是臭名昭著。 当年陆炜的祖父,为了改变家中现状,让自已家里多一些文气,想尽办法才和杨家成了姻亲。 杨家虽然没落了,但再怎么说也是书香世家,杨氏嫁到陆家,也算是下嫁了。 陆家的大儿子刚满十三岁,就成了锦衣卫,去了外地当差。 二儿子陆炜一向顽劣,让杨氏头疼不已。 不得已,杨氏只好厚着脸皮,求到了自已的族叔杨顺之那里。 杨顺之是当世有名的大儒。 教出的学生在朝为官的不在少数。 能拜在杨顺之门下的话,将来的仕途要好走很多。 这就是当世的现状。 大儒门生故吏遍布朝堂,盘根错节。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没有个好的老师,即便是再有才华,也难以出头。 陆炜顽劣不堪,杨顺之自然早有耳闻,原本这样的学生根本就入不了他的法眼。 不过碍于杨氏是自已的侄女,也不好直接驳了她的面子。 于是提出了让陆炜跟着自已先学一个月,如果这一个月自已尚还满意,就让他留下。 如果陆炜自已受不了,或者达不到自已的要求,就只能让杨氏另寻名师了。 对此,杨氏也只能应下,却忍不住一脸愁容。 陆炜是个什么德行,她这个做母亲的,怎么能不清楚? 于是这一天,陆炜和周楚临出门前,杨氏让人将周楚单独叫到了跟前。 “见过夫人。” 周楚行礼道。 杨氏打量了一下周楚,越看越满意。 “这一个月可曾读书?” 杨氏问道。 “回夫人,不敢怠慢,一直在读书。” 周楚回道。 杨氏听到这话,点了点头。 “文心顽劣,单靠他自已,恐怕学业会跟不上,你跟着他,我那族叔讲了什么,你也用心记下,回到家中再反复讲给文心听。” 实际上,这一个月,杨氏一直让管家留意周楚读书的进度。 发现周楚和自已的儿子不一样,不说是天纵之才,但也算得上过目不忘。 如此一来,有周楚在身边帮衬着,杨氏能放心不少。 “夫人放心,我省得。” 周楚说道。 “去吧。” 杨氏点了点头道。 第3章 二少爷的求学之旅 为了陆炜读书,杨氏可谓是煞费苦心。 家里的书房之中,各种书籍层出不穷。 不过现在需要周楚带着的,都是一些基础的。 比如三字经,比如千字文,亦或是出师表。 书童干的就是这个活,替少爷背着书,带上笔墨纸砚。 那砚台,一看就不便宜。 至于墨,周楚道不是很懂。 不过想来,杨氏也不会给自已儿子买便宜的。 差生文具多。 周楚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了一句。 陆炜此时也是满心忐忑。 毕竟他早就听说过这位夫子的大名。 出了名的严厉古板。 他生怕自已惹得夫子不开心,最后被赶回家。 到时候丢的可就不只是他自已的人,而是整个陆家的人。 他虽然顽劣不堪。 却也知道要脸面。 “楚哥儿,你说我要是惹夫子不高兴该怎么办?” 陆炜来到书院前,有些忐忑的看着周楚。 “少爷放心,夫人说了,夫子会给你一个月的时间,我会努力记下夫子教的内容,回家帮你。” 周楚给了陆炜一个放心的眼神。 听到这话,陆炜顿时放松了许多,没有了刚才的紧张。 “那你可得记清楚些。” 很快,两人就见到了杨顺之。 一个四十多岁的夫子。 倒也没有显得多老。 留着很长的胡须,言行举止之间倒也不见得有多古板。 “你就是陆家那小子?” 杨顺之看着陆炜,问道。 “是的,夫子。” 此时的陆炜无比的乖巧,哪有平日里在家的顽劣模样。 “从今天起,我开始教你,一个月之后,你若能让我满意,我便收你为弟子。” 杨夫子捋了捋胡须说道。 “谨遵夫子教诲。” 陆炜行了个弟子礼道。 “千字文三字经这些开蒙的我就不教了,你应该早就开蒙过了,今日老夫便教你出师表,要读书,先做人,学会忠君爱国。” 杨夫子说着也不搭理陆炜,就开始朗读出师表。 不愧是名师。 一篇出师表,愣是让他读的声情并茂。 于周楚而言,哪怕是前世见过的最厉害的朗诵比赛的人,也远不如眼前的杨夫子朗读的好。 杨夫子朗读完之后,看向陆炜。 “现在,你来读一遍,让老夫听听。” 陆炜听到这话,顿时无比紧张的站了起来。 站起来的同时,还有些无助的看向周楚。 周楚给了一个你可以的眼神,让陆炜心神稍安。 周楚拿起书,开始朗读。 全程磕磕巴巴的,甚至有些字都不怎么认得,还读错了。 这让杨夫子皱紧了眉头。 “好了,不用读了。” 最终,杨夫子受不了这种折磨了,说道。 陆炜则羞愧的低下了头。 “你今日的功课,先把这篇出师表熟读,把上面的所有字都会默写,先把出师表抄个二十遍吧。” 杨夫子算是看出来了,陆炜的基础很差,比一般孩童都要差很多。 如此一来,就只能用笨方法打基础。 取不得巧。 陆炜听到这话,脸色一垮。 他最怕的就是被罚抄书。 抄书是极其枯燥的,也是最磨人的。 以他的性格,平日里根本就坐不住。 抄五遍都难,更不用说二十遍了。 不过杨夫子却不管这些,说完这话就起身离开了。 显然不想继续留在这里受折磨。 “楚哥儿,你能不能帮我抄?” 陆炜一脸求助的看着周楚说道。 周楚听到这话摇了摇头。 “少爷,我们两人的字迹不同,我若是帮你抄了,夫子恐怕一眼就能看出来,以杨夫子的性格,最恨偷奸耍滑之辈,那样的话,恐怕用不了一个月,明天就来不了了。” 周楚自然不会帮陆炜抄书。 且不说字迹的问题。 如果真的抄了,陆炜的学业将会一塌糊涂。 这件事终究是瞒不过夫人的。 到了那个时候,自已这个书童也就干到头了。 听到这话,陆炜直挠头。 “也是哦,那该怎么办呢?” 此时这间书房之中,只有陆炜和周楚两人。 周楚很清楚,死读书,硬读书对陆炜这个年纪的小孩子而言,是最痛苦的。 要讲出师表,就不能只讲出师表。 还要讲诸葛丞相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还要讲诸葛丞相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还要讲诸葛丞相的遗憾。 要讲季汉的浪漫。 这些,才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听的。 只有了解了其中的故事,对诸葛丞相产生了崇拜之情。 出师表自然也就不用背了。 读一遍就记住了。 原本这些应该是杨夫子讲的。 周楚相信,杨夫子虽然不会讲的那么浪漫,那么英雄主义。 却也会大致的讲一遍。 现在之所以没讲。 不过是还没有把陆炜当成自已的弟子。 没那个耐心罢了。 “少爷,前些天我读了三国志,不如让我先给你讲一讲这出师表背后的故事吧。” 周楚说道。 “好啊,我最喜欢听故事了。” 陆炜毕竟是小孩心性。 和抄书相比,听故事显然更受他喜欢。 周楚开始讲刘备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 开始讲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开始讲诸葛亮为了北伐,开始不断学习兵法,用兵的能力在五次北伐的过程中不断增强。 讲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之前,写了一篇出师表给刘禅。 讲诸葛亮死后,刘禅讲出师表上面提到的人都用完了,无人可用之后,又把这些人的后人都用了一遍,独自坚守季汉数十年。 讲刘禅和诸葛亮之间的感情。 讲诸葛丞相的遗憾。 讲如今蜀中还在为诸葛丞相披麻戴孝。 陆炜越听越上头。 听到最后,眼睛都红了。 心中更是对诸葛亮充满了崇敬之情。 之前看出师表,如同天书,此时再看,豁然开朗,仿佛父亲离家之前对儿子的嘱托。 周楚讲的很快,而且也不是详细讲的,只用了两个时辰就讲完了。 “少爷再读两遍试试。” 周楚想着趁热打铁,让陆炜趁着这个状态将出师表背熟。 陆炜哪里会反对,当即开始朗读出师表。 再没了之前的磕磕巴巴。 读的异常顺畅。 此时俨然到了饭点。 周楚从带来的饭盒之中,取出夫人早就让人准备好的吃食,摆在桌子上。 陆炜一边吃着东西,一边默读出师表。 这一幕要是让杨氏看到,估计会惊的嘴巴都合不上。 这还是她那个顽劣成性的儿子吗? 很快,周楚将陆炜吃剩的吃食收了起来。 “少爷可能背诵这出师表了?” 周楚问道。 “那是自然。” 此时的陆炜从未觉得读书如此简单。 原本看都看不懂的出师表,此时不止能完全读懂,而且全文了然于胸。 “那少爷就尝试把这出师表默写出来吧。” 周楚说着开始为陆炜研墨铺纸。 “楚哥儿,我觉得你比夫子讲的好多了。” 陆炜一边用毛笔蘸了蘸墨汁,一边说道。 “我和夫子可比不了,夫子胸有丘壑,我知道的这些,夫子也都知道,只是如今夫子还没有真正把少爷当成学生,所以也就懒得费心罢了。” 周楚低眉顺目道。 “是这个道理。” 陆炜点了点头,随后便开始默写出师表。 陆炜背诵出师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只是其中有些字,偶尔会想不起来该怎么写。 每到卡壳的时候,周楚就会把这个字用手在桌面上写出来。 陆炜顿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如此默写两遍之后,陆炜再也没有一个字不会写的,异常顺畅。 第4章 杨氏的奖励 眼看就到傍晚了,离开了一天的杨夫子再次回到书房。 “抄写的如何了?” “回夫子,抄写完了。” 陆炜急忙回答道。 他并没有说自已是默写的。 原本他还想以此邀功。 毕竟少年心性,有点成绩都是想要炫耀的。 却被周楚拦住了。 “杨夫子乃当世大儒,少爷即使是默写下来的,于他而言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反而会让夫子觉得少爷沉不住气。” 陆炜一听这话,顿时放弃了邀功的想法。 杨夫子接过陆炜抄写的纸,漫不经心的查看了起来。 越看越满意。 虽说陆炜的字写的像狗爬的一般。 却写的很认真。 每个字都是一笔一划的。 没有任何一遍是潦草的。 这种心性,难能可贵。 字是可以练的。 少年人想要拴住心猿却难如登天。 “写的不错。” 杨夫子难能可贵的给了陆炜肯定。 这让陆炜内心有些高兴。 “会背了吗?” 杨夫子将手中的纸随手放下,问道。 “回夫子,会背了。” 陆炜说完就开始背诵起了出师表。 原本杨夫子听到陆炜说会背倒也没感到意外。 毕竟抄了二十遍了,如果还不会背,那就真的蠢笨如猪了。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孩子背诵起出师表来,没有一点磕磕巴巴,异常流畅。 而且背诵的极有感情。 这让杨夫子很是意外。 莫非这孩子真是个读书的料? 等陆炜背诵完之后,满脸期待的看着杨夫子。 “不错,以前只听说你顽劣,没想到还真是个读书的料子。” 听到了杨夫子的夸奖,陆炜愈发高兴了。 少年人就是这样。 做一件事,如果一直能得到别人的夸奖和鼓励,那么他就会做的越来越好。 根本不需要其他人的督促。 两人回到陆府之后,陆炜被杨氏叫了过去,考校功课。 “文心,今日夫子教了你什么?” 杨氏看到自已的儿子,问道。 “夫子今日教了我出师表,这是我抄写的。” 陆炜说着将自已抄写的二十遍出师表递给了杨氏。 杨氏接过来看了又看。 “这真是你抄写的?” 倒不是杨氏不信任陆炜。 她的儿子她最了解。 之前那般顽劣,这出师表抄写的虽说字像狗爬的一般,却极为工整。 没有丝毫不耐烦之处。 杨氏觉得,自已的二儿子,多半是做不到这般的。 陆炜听到这话,挠了挠头。 “是我抄的呀,我还嫌抄的不够呢,楚哥儿给我讲了诸葛丞相的故事,儿子以后也想成为诸葛丞相那样的人。” 陆炜说道。 杨氏听到这话很是意外。 “楚哥儿都跟你讲了什么?” “楚哥儿讲了很多,夫子只是让我读了一遍出师表就不管我了,楚哥儿跟我讲了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还将了诸葛丞相五次北伐,以及为何留下出师表,我觉得做人就应该像诸葛丞相这般。” 陆炜此时内心仍然被打满了鸡血。 “出师表我都能倒背如流了,夫子都夸我是读书的料。” 陆炜骄傲道。 杨氏听到这话,眼睛一亮,当即让陆炜背诵起了出师表。 等陆炜背诵完,杨氏让人端来了冰镇酸梅汤。 “我儿辛苦了。” 随即看了一眼银翘。 “你去把楚哥儿叫过来。” 银翘听到这话,顿时满心欢喜。 “是,夫人。” 很快,银翘就找到了周楚。 “楚哥儿,夫人叫你呢。” “夫人叫我什么事?” 周楚一边说着,一边跟银翘往杨氏的院子走去。 “少爷的功课很好,夫人很满意,多半是要赏你些玩意。” 周楚听到这话,顿时心中了然。 自已之所以这么帮陆炜。 就是因为这一个月在陆家,感受到了陆家的氛围很轻松。 杨氏对下人向来温婉,从不苛待。 在这个不把下人的命当命的年代,难能可贵。 怪不得表叔非要自已进入陆家呢。 周楚还记得表叔当初对自已说过的话。 “卖身进去大户人家当下人,相当于二次投胎,投的好了,什么都会有,投的不好,生不如死。” 周楚脑子里面胡乱想着,很快就来到了杨氏面前。 “夫人。” 周楚行礼道。 “楚哥儿,过来。” 杨氏摆了摆手道。 周楚从善如流,来到了杨氏跟前。 杨氏拉住了周楚的手。 “你是个好孩子,文心顽劣,多亏了你,才能让我那族叔夸赞他。” “以后你多读读书,然后多教一下文心,等过些年,我就把你的身契还给你,到时候你也可以参加科考了。” 说着不知从哪里拿出一块银子,放到周楚手中。 “这银子你拿着,平日里想买些什么,不要不舍得。” 杨氏说话总是能让人如沐春风。 一般的人家,赏给下人钱的时候,总是要拿捏一番主人的姿态。 会说这钱是赏给你的。 但杨氏不会如此。 就像是给自已家后辈的零花钱一般。 就连周楚这个从后世而来的人,心里都没有觉得有任何不舒服。 “多谢夫人,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杨氏的赏赐,周楚没有推辞。 也没必要推辞。 “好孩子,回头我让小张多买些书,只要是市面上能买到的,都给你们买过来。” 小张指的是陆家的管家。 张管家如今不过二十出头。 为人却极为老成。 做事一板一眼的。 从未出过错。 “楚哥儿,你接着给我讲讲诸葛丞相的故事呗。” 此时一旁的陆炜坐不住了,说道。 杨氏听到这话,满脸高兴。 以前想让自已这个儿子读书难上加难。 现在居然主动要求了。 这是极好的转变。 这个转变不是别人带来的,正是眼前的书童。 “小张,给楚哥儿每个月的月钱加三成。” 周楚原本的月钱是三百文。 不多,远不如外面做活赚的多。 不过毕竟是奴籍,而且在陆家基本上花不到钱。 横向对比的话,陆家给下人的例钱算是多的了。 加三成的话,相当于每个月多了近一百文。 在下人之中都算是顶尖的。 不过也没人会有异议。 毕竟周楚是书童,干的活是其他人干不了的。 而且谁都看得出来,楚哥儿是个有本事的。 “我也要听。” 陆婉儿一听周楚要给自已哥哥讲课,顿时来了兴致。 她现在这个年纪,还不懂什么情情爱爱,只是会不自觉的被周楚吸引。 “去吧。” 杨氏自然不会反对,如果自已家未来再出一个才女的话,对陆家的名声而言,都会有极大的提升。 毕竟现在很多人都看不起陆家。 觉得陆家过于粗鄙。 而且还是锦衣卫出身。 和那些文官天然对立。 晚饭过后,周楚和陆炜兄妹两人来到书房之中。 周楚继续讲三国的故事,并且还是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混着讲。 中间会讲明演义和史实的区别。 三国演义如今是非常流行的话本。 兄妹两人听的津津有味。 听到诸葛亮草船借箭还有空城计的时候,陆炜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少爷得区分清楚演义和三国志的区别,这其中很多听着很厉害,却经不起推敲,而且真正打仗的时候,并不具备操作性。” 周楚侃侃而谈道。 是夜,周楚一直讲到亥时,也就是晚上十点多,杨氏才下人来叫几人回去睡觉。 和陆炜对诸葛亮的崇拜不同,陆婉儿则抓着周楚的胳膊。 “楚哥儿,明天你再好好给我讲一讲那些兵法好不好。” 陆婉儿这话,让原本有些困顿的周楚瞬间清醒了。 看着满脸兴奋的陆婉儿,心想哪有女孩子对兵法感兴趣的? 第5章 陆家家主陆松,开始习武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周楚就被叫了起来。 严重缺觉的周楚只感觉头重脚轻。 “这就是楚哥儿吧。” 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让周楚瞬间精神了。 “是的,爹。” 陆炜此时完全没睡醒,打了个哈欠道。 “见过老爷。” 周楚瞬间明白了眼前这个男人的身份。 陆家家主陆松。 之前的一个月,周楚一直在跟着管家学规矩。 陆松又是锦衣卫,公务繁忙。 所以周楚还是第一次见自已家老爷。 陆松看着周楚,满意地点了点头。 “老二的事他娘都和我说了,多亏了你,以后你就跟着老二跟我一起习武吧。” 陆家世代锦衣卫,每一位的功夫都非同一般。 陆家一直以来都有家传武学。 之所以决定传给周楚,一来是因为陆松夫妇没拿周楚当外人。 二来,周楚作为陆炜的书童,会武的话,遇到危险还可以保护自已的儿子。 一举两得。 周楚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 锦衣卫的武学,每个都不一般。 更不用说陆家这种世代的锦衣卫。 “多谢老爷提点。” 周楚说道。 陆松看着周楚年纪轻轻,进退有度,满意地点了点头。 “老二毛手毛脚的,以后你跟着他,多替他担待着点。” “这都是我该做的,老爷。” 周楚低眉顺目道。 “想练功,先练基础,从今天开始站桩,今日争取一刻钟。” 说完这话,陆松开始指点两人的站桩姿势。 陆松教的是大开大合的桩功。 “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再往下一点。” 这种桩功,极为困难。 别说一刻钟了,仅仅三分钟不到,周楚就感觉双腿直哆嗦。 不过桩功和其他体力活不一样。 桩功你觉得坚持不下去了,但咬咬牙还是可以坚持。 撑过去了这几分钟,突然就觉得没那么累了。 甚至会感觉豁然开朗。 第一次跟着陆松练功,周楚自然不想让他失望。 只能咬着牙坚持。 坚持到十分钟的时候,周楚的双腿不哆嗦了。 也没有刚开始那样难以坚持了。 周楚按照陆松教的呼吸法门,身体跟随着呼吸的节奏轻微摆动。 如此一来,反而一点都不觉得累了。 甚至愈发轻松。 只是周楚身上不断流出的汗,说明着周楚站桩并不轻松。 周楚此时想起上一世有人说过关于站桩的事。 说站桩要站活桩。 原来如此。 一刻钟结束之后,周楚和陆炜两人都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 旁边等着的杨氏以及银翘等人纷纷端着茶水走了过来。 杨氏拿着手帕为陆松擦汗。 陆炜身边伺候的奴婢为他擦汗。 陆炜和周楚此时顾不得别的,纷纷拿起茶水,如同牛饮一般,一人一壶,眨眼的功夫就喝干了。 好在茶水不烫。 想来是沏茶的下人有了经验。 练武之后,周楚的早饭规格大幅度提高。 原本虽然也有些肉,但很少。 现在在陆松的授意之下,早饭都是炖羊肉,甚至还有一些鹿肉。 这两种都是大补气血的东西。 特别是鹿肉。 不过鹿肉脂肪少,光吃鹿肉是吃不饱的。 所以大部分都是羊肉。 在明朝,猪肉还不是主流肉类。 因为养猪的话,会消耗大量粮食。 这个年月,大部分人家的粮食自已都未必够吃。 哪里能挪出来养猪。 牛羊就不一样了。 散养吃草就行。 不会抢人的口粮。 不过基本没人吃牛肉。 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 朝廷都有相关的律法。 不得吃牛肉。 羊肉就成了大户人家的主要肉食。 偶尔会有鹿肉。 羊肉配上南洋来的香料。 基本上没什么膻味。 十分美味。 周楚吃的肉,是杨氏特地让银翘送过来的。 再怎么说周楚也是个下人。 不可能和主人家同桌吃饭。 周楚饿了。 很饿。 抓起羊肉就开始大快朵颐。 一顿肉下肚,周楚感觉浑身发暖。 周楚很清楚,这就是羊肉和鹿肉的作用。 正所谓穷文富武。 想要练武,没有足够的肉补充气血,根本练不出来。 甚至练到后面还要配合秘制的小药,才能保证身体不受伤。 这些都是要花钱的。 好在现在陆家给自已花了这个钱。 陆家对下人,特别是对周楚,算得上是顶好的了。 这一点周楚清楚。 一直都清楚。 接下来的日子枯燥且扎实。 每天早上起床和陆炜一起练桩功,然后吃饭之后去书院。 在周楚的帮助下,杨夫子越来越认可陆炜了。 每天教授陆炜的时间从原本的一个时辰不到增加到了大半天。 教授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学习这东西,一旦学进去之后,可谓是一日千里。 学不进入就如雾里观花,难如登天。 很显然,陆炜学进去了。 每当一篇文章晦涩难懂之时,周楚就会向陆炜讲明这篇文章的典故以及出处。 比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讲这篇文章就不能单讲文章。 要讲韩愈和韩湘子以及韩十二的叔侄之情。 要讲韩愈被贬潮州,悲壮之下写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讲韩愈被贬潮州之后,并没有自怨自艾,并没有怨天尤人,和韩湘子一起,教化万民,发展民生。 潮州的一条江因此被百姓改名韩江,一座山被改名为韩山。 潮州百姓奉韩愈叔侄若神明,不敢直呼其名。 东坡先生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百姓称他功不在禹之下,潮州的第一所祠堂就是为他而建。 哪怕到如今,潮州都一直有无数韩公祠。 顺带着,周楚还把师说以及韩愈的其他著作一起讲解了。 听的陆炜再次热血上头。 心中暗暗发誓,未来自已一定要成为像韩愈这等为民请命的好官。 名留青史。 “小娃娃讲的不错,没想到你一个小小的娃娃,还有这等见识。” 书院的书房都是不关门的。 门口一个喝的醉醺醺,浑身像个乞丐的老头,醉眼惺忪的看着周楚。 “老先生谬赞了。” 周楚虽然不清楚这个老头是谁,但听他的谈吐,也是个有学问的,急忙回礼道。 不过老头却没怎么搭理周楚,躺在门口,处于半梦半醒之间。 周楚眼见如此,就继续给陆炜讲学了。 很快就到了饭点。 周楚眼看着老头还躺在那里,偶尔喝一口酒,半天时间没吃什么东西,就把自已带的羊肉吃的还剩三分之一,拿着自已的食盒放在老头面前。 “老先生,这是我的吃食,要是不嫌弃的话,就当个下酒菜吧。” 周楚清楚,此人以前定是读书人,如今这副模样,不过是梦想幻灭了。 这种人不多,但也不是没有。 最起码在书院之中,就有好几个。 不过就数这个老头年纪最大,最邋遢。 既然遇上了,周楚想着能帮一把就帮帮吧。 老头倒也不客气,右手在衣服上蹭了蹭,就去抓食盒里的羊肉。 一边吃肉,一边喝酒。 周楚自然没时间管他,回到书房内继续帮助陆炜读书。 第6章 奇怪的老头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着。 陆婉儿对兵法愈发痴迷。 每天都要缠着周楚给她讲韩信如何用兵,李靖如何用兵。 特别是对李靖如同鬼神一般的用兵之法,极为感兴趣。 为此,周楚和陆炜还特地做了个沙盘。 三人没事就玩沙盘模拟。 而且周楚还经常让陆炜代入各朝各代文官的角度,让他模拟如何治国。 并且找出历朝历代存在的问题。 对于这种游戏,陆炜一向乐此不疲。 在书院之中,那酒鬼老头似乎是住在了陆炜所在的书房附近。 每天都来。 周楚倒也不吝啬,每日都会分给他一些吃食。 后来陆炜干脆也把自已的吃食匀出来一些,如此一来,周楚倒也不用分出去多少了。 用陆炜的话说,达则兼济天下。 自已虽然不能像诸葛丞相或者韩公那般,但帮助一个老头还是能做到的。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周楚来陆家已经两个月了。 眼看就要入冬了。 今年的冬天似乎格外的冷。 这才十一月,就冷的人直打哆嗦。 周楚清楚,大明处在小冰河期,往后的冬天,只怕会越来越冷。 周楚终于领到了自已第一个月的月钱。 四百文。 月钱不多。 但这一个月,杨氏断断续续赏给周楚的,加起来得有二十两银子了,都快赶上杨氏用来买周楚花的钱了。 毕竟陆炜在周楚的帮助下,正式被杨夫子收入门下。 算是拜得名师了。 陆炜的改变和进步,陆松夫妻两人都看在眼里。 无比欣慰。 更何况自已的女儿每日还要跟着周楚读书。 杨氏甚至觉得自已给的少了。 “夫人不必如此,我每日的吃食都要花不少钱,我知道的。” 周楚的话,让杨氏深感欣慰,觉得楚哥儿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这一日,周楚请了半天假,买了个羊腿,带着自已的钱来到了牙行,找到了族叔。 “楚哥儿,在陆府过的怎么样?” 表叔看到周楚也很高兴。 “夫人和老爷对我都极好,我都长高了许多。” 周楚说着将羊腿递给表叔。 “多亏了表叔的关照,这眼看着就要入冬了,这羊腿表叔拿去熬汤喝,暖身子。” “你这孩子,怎么瞎花钱,这羊腿得不少钱吧?你一个月才多少钱啊,把羊腿退了吧。” 表叔没有接羊腿。 他知道周楚不容易,毕竟还有那么一大家子要顾着。 “没多少钱,夫人赏了我很多钱,拿到月钱之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表叔,这就来看你来了。” 周楚满脸不在意道。 表叔听到这话,感动的双眼通红,拍了拍周楚的肩膀。 “好孩子,你以后肯定会有大出息。” 在周楚的坚持下,表叔也没有继续推辞。 “一会你留下,我把这羊腿炖了,咱爷俩一起吃。” 表叔满脸高兴道。 周楚却摇了摇头。 “我是请假出来的,待不了那么久,这是我写给我娘的信,她也不识字,还要劳烦表叔念给她听。” 周楚说着拿出自已早就写好的信。 随后又拿出了十两银子。 “这些银子也请表叔一起带回去,让他们买些过冬的炭火。” “这么多?” 表叔看着周楚手中的银子,满脸震惊。 随后他左右看了看,发现没人注意之后,这才压低声音。 “你不会偷了主家的钱吧?要是偷了就赶紧还回去,可不能一时糊涂啊。” 周楚听到这话,笑了笑。 “表叔放心吧,我帮助我家少爷拜得名师,这是夫人赏我的。” 表叔听到这话顿时松了口气。 “那就好,正好我这两天要回去一趟,到时候顺道去你家走一趟。” 最终周楚还是没有留下来吃炖羊腿。 而是急匆匆的往书院去了。 刚到书院,却看到一个看上去有三十多岁却风韵犹存的美人,正在搀扶着之前的醉酒老头。 她也不嫌老头身上臭。 甚至还贴心递给了老头一壶酒。 老头却是视若无睹,接过酒壶,挥了挥手就踉跄着向书院内走去。 女人看着老头的背影,一脸的落寞。 “嘿,这老头年纪这么大了,还有美人喜欢。” 周楚笑了笑,快步追上了老头。 “你小子今天怎么来这么晚?” 老头迷迷瞪瞪地看着周楚问道。 “这不快入冬了吗,让我表叔给家里捎点钱,好买些过冬的炭火。” 周楚如实相告道。 老头听到这话,也不知道想起了什么,不再言语。 两人很快就来到了书房,老头一屁股坐在书房门口,开始醉生梦死。 杨夫子也不知道认不认识这老头。 反正每次看到老头的时候,都忍不住叹口气。 至于老头的身份,老头不说,杨夫子不说,周楚两人自然不会问。 陆炜倒是好奇,想要问,被周楚拦住了。 “书院之中不少老先生都有不堪回首的过往,何必揭人伤疤。” 陆炜这才作罢。 “你个老家伙,每天吃这两个小家伙的东西,也得卖卖力气吧。” 杨夫子看着醉生梦死的老头,不满道。 杨夫子之所以这么说,一来是想让老头教周楚和陆炜东西。 二来也是想让这个昔日的好友借此重新振作起来。 他算是看出来了,这个老家伙每日都来这里,雷打不动,定是起了爱才之心。 定是看上了那个小书童。 周楚每日给陆炜讲课,讲了这么久,自然是不可能瞒过杨夫子的。 杨夫子也早就起了爱才之心。 收陆炜的时候,也顺便收了周楚。 “真是麻烦。” 老头嘴上说着麻烦,却没有拒绝。 “你们两个的字写的跟狗爬一般,我早就看不下去了,从今日起,每天跟着我学写字吧,每天一个时辰,多了不教。” 杨夫子听到这话,顿时大喜,看向两人 “还不快过来拜师。” “拜师就不必了,书法非我所长。” 老头醉眼惺忪道。 杨夫子倒也不强求。 “从今日起,你们两个每日跟着这个老家伙学一个时辰的书法。” “是,老师。” 周楚两人恭敬道。 老头来到书案跟前,拿起毛笔,整个人气势一变。 这是周楚第一次在一个人身上直观的感受到气势。 随后老头提笔写下了一篇小楷。 周楚不懂书法。 却也看出来了这老头的书法非同一般。 最起码杨夫子的书法是比不上的。 连周楚这种不懂书法的都能直观的看出来。 可想而知,两人书法的差距有多大。 周楚可还记得,老头刚才说他不擅长书法。 这老头,到底是什么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