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说书人,蛊惑李二玄武门》 第1章 上辈子养猪,这辈子说书 人生的烦恼和精彩,总是吃饱了以后才会出现。 ——柳书辰 武德九年的寒风似乎没有往年那么凛冽,昨天还感觉四处漏风的衣服,今天上元节,居然有些暖和了。 米缸里面没有米,也没有糠,只有半个葫芦瓢孤零零的躺着,像一个脑满肠肥的贵人,被抄家流放…… 柳书辰轻轻拍着缸沿“家徒四壁,米缸见底,有个成语叫一贫如洗。小雅!” “哥,怎么了?”六岁的小雅从被窝里伸出乱糟糟的头,双眼空洞的望着前面。 望着瞎眼的妹妹,柳书辰上前给她穿好衣服。 “今天上元节……” “今天是哥的生辰呀,祝哥哥生辰快乐,喜乐平安。” 柳书辰笑道“谢谢小雅,咱们要穿的暖和一些,哥带你出去要饭。” 十六岁的柳书辰背着六岁的妹妹柳书雅从一条胡同里走了出来,看着朱雀大街上的人熙熙攘攘,不由露出了笑意。 最近民间传闻树木比往年要绿了一些,据说升发之气过于强烈,大唐要换新君了。 谣言,无稽之谈,陛下李渊虽然年迈,却英明神武。但柳书辰不得不承认,谣言真他妈准。 妹妹侧耳倾听“哥,今年的人好多啊。” “是啊!人很多。” “你给我讲讲什么样子呗。” 妹妹柳书雅自小双盲,生下来就看不见东西,娘亲在生她难产的时候就去世了,是十岁的柳书辰一把屎一把尿把妹妹养大。一直到了现在。 自己那个爹,是苏杭柳家的旁系子弟,用钱在老家谋了一个衙役的差事,全家三口人过的也算幸福。 可是在一起抓捕江洋大盗的时候,那个爹奋勇当先,结果第一个被杀…… 官府给了五贯钱安葬费,娘亲又怕被贼人报复,就挺着肚子带着柳书辰从江南道的钱塘来到长安。 花三贯钱在膳德坊买下了一座小房子后,就难产去世了,临死的时候抓着柳书辰的手一个劲喊着“儿啊,儿啊~娘舍不得你啊。” 现在想起那个瞬间,柳书辰依旧泪流满面。 十年的父母双全,一辈子的孤苦无依。 “哥,你哭了?” “哪有,天凉,冻出眼泪了。” “哥,今天是你的生辰,咱们今天能吃上肉吗?” “肯定能啊,哥什么时候骗过你。走,咱们往里走走。” 有句话说的非常好,此身不是玉堂仙,字夹风雷不值钱。 作为上辈子一个养殖户的高材生,按理说柳书辰不应该过的这么差。 可是当他来到大唐的时候,真的是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娘亲没了,总得活下去才行。亲自动手岂不是分分钟暴富? 自己加工点精盐想卖出去,直接惊动了官府,掌柜长几个脑袋也不敢收比宫里还好的精盐。最后在官府的询问下,柳书辰说是过世的娘亲给留下的,这才算躲过一劫。 府尹王忠大人非常好,看见柳书辰抱着襁褓里的妹妹不容易,拿出两贯钱把盐收走了。也算成了京城的一段佳话。 可是紧随而来的就是各种试探,从几个掌柜的嘴脸就能看得出来,他们不相信是娘亲的精盐方子,甚至有一次在夜里,柳书辰看见有人跳墙过来,在屋子里翻找。 从这次以后,柳书辰再也不敢动用自己的本事,只能老老实实抱着妹妹求活。 自己才十岁啊,哪个十岁的孩子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可以混起来的?弄不好就被人家一脚踢死了。 嫌你穷,怕你富,十岁的孩子还能翻了天? 平时遇到谁家有喜事,柳书辰就背着妹妹去道喜,说上几句喜庆话,东家高兴总能给上几文钱,有时候还见他可怜,还给点糕点和肉。 就这样,算是要饭也好,吃百家饭也罢,磕磕绊绊的活到了十六岁,当初娘亲留下的两贯钱和卖盐得到的两贯钱,终于花光了。 要知道,四贯钱在武德年间的购买力还是很强悍的,平常人家一年也就花两贯钱,像他们兄妹这样的,更省钱。 有时候柳书辰也在反思,其实,还可以再节省一些的,怎奈照顾孩子这种事情实在太难了。 没有奶,只能喂粟米糊糊上面的那层米油,小家伙一拉肚子,连尿芥子都洗不过来,一有病就花钱,这点钱真的不好干嘛的。 好在昨夜刚刚过了子时,自己的金手指终于来了…… 【叮~恭喜宿主绑定说书系统……】 【叮~绑定完毕,奖励如下!】 【手绢*1,折扇*1,醒木*1,储物空间100米*100米。】 【叮~新人大礼包发送中~】 【叮~恭喜宿主获得书声入耳技能,此技能无论在多么嘈杂的情况下,书声都会清晰送入到对方耳中。】 【叮~奖励快板一副,获得快板精通技能。】 【叮~奖励口技精通~】 【叮~太平歌词精通。】 【叮~《西游记》传输中,另外书籍可以到商城用积分兑换】 柳书辰激动的从床上跳了起来,挥动的拳头都带着风。 兑换商城中,吃穿用度一概不缺,找了一会,居然发现了治好小雅眼睛的药剂。虽然需要五十万积分,但柳书辰觉着并不是多难的事情。 不过这个积分并不是用铜钱兑换的,而是需要在说书或者说快板的场景下,客人叫好或者发出赞叹才能获得。 现在想想自己的金手指,柳书辰都能高兴的笑出了猪叫。 “哥,你怎么又笑了。” “哥今天生辰嘛,当然高兴了。” “哥,去年猜灯谜你还得了好多奖品呢,今年会不会再得啊,还有,去年有个高小姐办生辰,给了咱们好大一块肉呢,今年还能给吗?” 柳书辰摇摇头“谁知道呢,去年不过是运气好罢了。不过别怕,哥一会就去赚钱,给你买肉吃。” 柳书雅趴在哥哥的背上拍手“好呀好呀~小雅可以少吃点,哥今天生辰,要多吃点。” “呵呵,哥看着你吃哥就高兴。走。” 正月十五上元节,出来游玩的人特别多,说是摩肩擦踵也不为过。 每年这个时候各大世家,或者一些有钱的门阀商人都会摆出各种台子来表演来吸引客人。让柳书辰这样的穷苦人可以得到一些意外之喜。 武德年间的长安不过六十万人,跟后世的城市相比简直差的远去了,可是有人的地方就意味着有钱。而自己正好缺钱。 在这条街上也是有明显的等级划分,穿着锦缎的贵人在中间走,普通的百姓要走两边。 如果不懂规矩冲撞了贵人,轻则一顿臭骂,重则拳脚相加。 柳书辰可不想去触碰那个霉头,他是穿越过来的底层人不假,但没穿越成傻子。 指望那种虎躯一震,百将相随的情景出现,最好的办法就是洗洗睡下。梦里啥都有。 柳书雅趴在肩膀上倾听“哥,前面怎么那么热闹啊。一股子姜茶味。” “哦,是白伯伯的平安堂。门口摆放的姜药茶,随便喝,哥去给你拿一碗驱寒。” “不好喝!” “不好喝也比生病强。” 柳书辰和妹妹俩人穿的都是一块块碎皮拼凑而成的皮毛,都穿了几年了,袖子都短的不像话,稍微用点力,皮子就断开,可不敢再冻着了。 来到平安堂,柳书辰施礼笑道“白伯伯好,小子兄妹恭祝白伯伯康宁喜乐。” 这个时候开药店可不敢说财源广进,会被人打死的。 白大夫笑道“是书辰啊,带妹妹出来玩了?快,喝碗茶去去寒。”说完,拿出五文钱放在柳书辰手上“上元节,给你们兄妹买点好吃的。” 白大夫从小就给柳书雅看病,真是看着他们长起来的。 记得有一次小雅半夜发烧,柳书辰跑过来敲门,白大夫直接就给煎药,一句怨言都没有,临走的时候还给拿了两副药。 逢年过节见到了总会给拿几文钱,柳书辰不要人家还不高兴。现在算起来,自己欠了人家好些人情啊。 人家说,德不近佛者不能为医,或许就是这样吧。 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柳书辰言道“白伯伯,您这个摊子冷清啊。” “药铺嘛,冷清些也好。” “小子给您扬扬名如何?” 白伯伯笑道“知道你小子心眼多,可这是药铺啊,咱们扬名,不就是希望人家得病吗?大过年的,遭人嫌弃。” 柳书辰笑道“我们兄妹一直得您照顾,无以为报,今天来往的人多,今天小子卖卖力气,给您说一段!” 看着柳书辰从怀里掏出一副快板,白大夫一愣“这是何物?” “这叫快板,打起来清脆好听。” “干嘛用的?” “要饭用的,不过小子倒是愿意叫它‘画地抠饼’。” “你这东西倒是新奇,但你用它能抠出面饼?” “怎么不行?”柳书辰在地上画个圈笑道“瞧好吧您呢~” 第2章 平安堂,开的本是老药铺~ 说书,也叫评词,在江南则称为评话。 它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说书。算是我国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学。 战国时,诸子百家游说诸侯,经常旁征博引,用故事做比喻,后来形成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 “怒发冲冠”、“刻舟求剑”、“滥竽充数”等,实际上这就是早期的评书。 真正的说书人,嘴上的功夫惟妙惟肖,几句话就能把人带入到场景当中。让人欲罢不能。 而快板,则是从宋朝的‘莲花落’里出来的一个分支,大唐现在并没有,所以当柳书辰拿出快板的时候,一旁的白大夫则是非常惊奇。 柳书辰对着白伯伯笑了笑,一抬手,清脆响亮的快板在人群中响了起来…… 富有节奏的快板一响,周围的百姓便停了下来。 “这是何物啊,听着如此脆生。” “这不就是两块竹板吗?” “谁还不知道是竹板,可这小子打的如此新奇。” “这节奏甚为明快啊,倒是一个好手艺。” “你看这小子背着一个女娃子,莫不是出来要饭的?” “要是这样,还真就能要着……” “这小子要是能找人给写点词,怕是真能吃上一口饱饭。” 柳书辰见到人都停了下来,柳书辰也清了清嗓子,打算先来上一段看看大家的反应。 “元宵节,众人游,我祝大家不发愁!” “打竹板,往前来,我祝大家都发财~~!” 众人听闻,不由的往前靠了靠,每个人眼里都露出了惊喜的样子,这种表演形式还真没见过,倒是想听听眼前这小子说些什么。 足足打了几分钟,各种花活让柳书辰打了一个遍,见到众人围拢,不由扯上嗓子说道 “打竹板,响叮当,平安堂里有妙方。 风寒表里不足惧,专治跌打和损伤。 如今正是上元节,小子不敢乱嚷嚷。 借着竹板讲一讲,长安药铺平安堂!” “嚯,这小子有本事啊……” “你别说,这听着还真是欢快。” “怕是药铺请来扬名的吧。” “哪请的啊,还没见过有这种手艺的。” 此时的白伯伯乐的脸色通红,万万想不到这小子还有这等手艺。用这一副竹板,就把人给聚过来了。 柳书辰轻咳一声 “平安堂,开的本是老药铺, 先生这个好比甩手自在王。 药王爷就在上边坐, 十大名医列在两旁。 白郎中,妙法高, 悬壶济世艺高超, 三指能瞧天下病, 阎王胡子也敢薅。” 白伯伯哈哈大笑,看着柳书辰嘴都合不上了,左右看了看,腰板也挺直了。这种吆喝扬名,老夫是长安第一份。 “哈哈,白郎中,这小子你哪找来的?” “这有点意思啊,夸奖你手艺高超,连阎王胡子都敢薅啊。” “这小子说的真不错,白郎中,这唱一次多少钱啊。” 白郎中摆摆手,刚想说不花钱,但看着柳书辰脑门都出汗了,连忙喊道“这是我请来的,一次一吊钱。” 一吊钱,也就是一百文,十吊钱就是一贯,这个价钱绝对不低,要是换成长安的一般的大米,能买四斗,够兄妹俩吃好久了。 听到白伯伯给自己喊出价钱,柳书辰也明白这是给自己做宣传,不由唱的更卖力气。 “平安堂里有栏柜, 那栏柜三尺三寸三分高。 一边撂着轧药碾,一边供着铡药刀。 铡药刀,亮堂堂,几味草药您老先尝。 先铡这个牛黄与狗宝,后铡槟榔与麝香。 桃仁陪着杏仁睡,二仁躺在了沉香床。 睡到三更茭白叶,胆大的木贼跳进墙。 盗走了水银五十两,金毛的狗儿叫汪汪。 有丁香,去送信,人参这才坐大堂。 佛手抄起甘草棍,棍棍打在了陈皮上。 打得这个陈皮流鲜血,鲜血甩在了木瓜上。 大风丸,小风丸,胖大海,滴溜圆, 狗皮膏药贴伤寒啊。 我有心接着药名往下唱, 可药材太多我认不全……” 快板书终于停止了,所有人都沉寂在柳书辰的节奏之中不能自拔,柳书辰见到这个场景,不由加了一句“药材我认的也不少,诸位给我叫声好~” “好~~” “好~~” “好~~” 【叮~积分+1】 【叮~积分+1】 【叮~积分+1】 听着耳边传来的提示音,柳书辰心里大为高兴,听着叫好声不断,一会的功夫就涨到了一百多。 “小子,你这手艺哪里学来的?” “是啊,你可以啊。” “还会说别的嘛?” “对,会说再说两段。” 柳书辰笑道“列位,小子姓柳名书辰,是说书的,这快板是喊客扬名的手艺,自己研究出来的。 大家也看见了,我这妹妹自幼双盲,爹娘走的早,我俩身体有个病疼,都是白郎中给拿方子开药。 白郎中看我们兄妹凄苦,很少收药钱,还时不时的接济我们兄妹,这份恩情小子无法报答。 趁着今天上元节,小子就卖弄一下手艺,给白郎中的平安堂扬扬名,说的不好,大家担待!” “小子,你这手快板可以啊。” “是啊,这京城卖艺多了去,你这本事能讨上一口饱饭了。” 听着众人这么说,柳书辰连忙接上言道“这位大哥说的是,兄妹俩也算从此卖艺求活吧,到了这里眼望生人,也没别的办法,只能瞧着诸位了。 各位叔叔婶子,老爷小姐,小子不是要饭的,是靠手艺活命。 您要觉着说的好,就往袖子里摸一摸,三瓜俩枣几个铜板,不是高头大马您有我没有。 您往地上一扔,小子兄妹将来端起一碗粥,也记得诸位的恩情。” 人群之中,有两个男子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人笑道“这小子不简单啊,几句话说到人的心坎里了。” 另一个男子言道“跑江湖卖艺,总是有些手段,就是带着瞎眼的妹子,当真是不容易。” 说完,从袖子里拿出几文钱扔到了地上,打算接着听。 他是人群里第一个扔钱的,柳书辰自然看见了。有了他的带头,众人也纷纷给出一文两文,就当过年听个乐呵…… 柳书辰连忙起身捡起铜钱,居然有三十多文,赚钱嘛,不丢人。 拿起快板笑道“多谢各位帮衬,俗话说,大英雄手中枪翻江倒海,也架不住饥、寒、穷。各位之恩,我们兄妹铭记在心。我这就给大家卖卖力气,再来一段。” 听着叫好声,柳书辰看着积分蹭蹭涨,顿时来了精神,打算唱段大的。 而在一旁的男子言道“二爷,大爷宴请咱们呢,别晚了。” “唉,也罢,走吧!”说完,还留恋的看了柳书辰一眼走出了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