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第 378 章 笑谈渴饮匈奴血 安定郡 岳飞与王平一路疾驰,所经之处,众多村庄皆已残破不堪,大小县城亦是城门紧闭。 途中,他们还顺带歼灭了数批流窜在外的匈奴散兵。 二人在李铁的带领下,行至姜维与邓艾所在的城池附近。 发现,周围确有大批服饰各异的人群徘徊,目测应有五千左右。 更让众人无法忍受的是,这群人的四周竟是堆积如山的白骨。 听李铁的描述是一回事,亲眼见到又是另一回事。 而且这些畜生好像是故意的一般,将白骨在显眼的地方垒成山的样子。 蜀汉士兵们目睹此景,皆义愤填膺,恨不能即刻将这些禽兽碎尸万段。 岳飞亦是如此,但是他知道还有比他更想要动手的人。 “子均兄,让老七去城中与伯约及士载联系。就说可以行动了。” “全军听令,除领头的那个匈奴贵族之外,一个不留!” 老七领命离开之后,岳飞与王平带领麾下将士们,在那群匈奴人活动的外围树林中,设下埋伏圈。 半日后,城门开启,姜维与邓艾,带兵而出,杀声震天。 而这群蛮夷竟然真的如描述一般,与正常的寻常的匈奴士兵不同,他们望着城内冲出来的大军,竟然全然没有害怕、恐惧之情,反而是眼中透着嗜血之色,兴奋的冲杀上去。 不过,半个时辰过后,这群蛮夷发现,这次碰上的这群中原士兵,与以往遇见的,有所不同。 这群中原士兵在看到他们之后,眼神之中并没有惧战的感觉,而且全部都训练有素。 加上人数上的差异,战场上逐渐形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岳飞远远望去,见出城迎战者,除却姜维、邓艾及其所率蜀汉士卒外,尚有少许魏国将士,另有一队人,观其模样,绝非军士。 这队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身上穿着不怎么合身的护具,跟在将士们的后面。 在与这群蛮夷交战之时,见到未被一刀致命的蛮夷就冲上去疯狂砍杀。 那样子真的像是要将其挫骨扬灰一般。 令岳飞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女子,她手中拿着一把菜刀,在面对比她身形大很多倍的蛮夷时,并未见退缩,反而口中一边喊着畜生,一边举着刀向其砍去。 她的动作没有任何章法,若是没有将士们护在她的身边,可能连人都砍不到。 但是,她还是不要命的挥着刀,一边挥砍着一边大叫:杀了你们这群畜生!杀了你们这群畜生! 岳飞知道那些人是谁。 曾几何时,他见过同样的场景。 一边发疯似的砍杀,一边留着眼泪撕心裂肺。 只因那深入骨髓的恨意,只因对方是使他们失去亲人,失去家园,令他们变得一无所有的仇敌。 很快匈奴贵族就见势不对,指挥着存活下来的手下往身后的树林逃。 待他们刚进树林,瞬间万箭齐发。 匈奴贵族大惊失色,连忙呵斥周围的手下护在左右,替他挡箭。 但慌乱之中哪里抵挡得住。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匈奴贵族的手下一个个的倒地。 岳飞抬手示意停止射击。 “清扫战场。记住除了那名匈奴贵族,一个活口都不要留。” “子均兄,我们一起去见伯约和士载。” 说话间,岳飞抽出腰间的宝剑。狠狠的插向一名倒在地上,尚有气息的匈奴手下,那名匈奴手下,睁着眼睛,一脸不甘的没了气息。 这场持续了整整一日的战争,终于在夕阳西下时落下了帷幕。 城门之外五里内,遍布着外族人以及刚刚在那场战争中牺牲掉的蜀汉及魏国士兵的尸体,鲜血将土地染成了红色。 然而即便战争已然结束,仍有人仿若浑然不觉般紧握着刀,木然地朝着地上的外族尸首,一刀刀地刺着,似乎觉得当初若是如此,就能拯救已逝的亲友;有人则对着死去仇敌的尸体嚎啕大哭,仿佛要倾尽心中的悲怆。 姜维与邓艾走向岳飞等人,互相抱拳行礼。 众人身处这片战场之上,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内心却满是悲凉。 第 379 章 合适人选 这一日,安定郡治下的一座县城 岳飞、王平、姜维、邓艾,四位蜀汉的将领齐聚于此,以匈奴之尸骸,祭奠亡故的百姓以及在战争中捐躯的将士。 祭礼结束,四人静立城头,望着城外那片数日前曾被鲜血浸染的土地,而如今,那血色已经渐渐褪去。 岳飞沉声道:“伯约,那名匈奴贵族所说的话,你觉得是否可信?” 姜维面色凝重,沉声道:“不管可不可信,若那些外族胆敢侵犯我大汉,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邓艾叹了口气:“匈奴虽灭,然此地历经战乱,民生凋敝,百废待兴。那些受损的房屋需要修缮,被糟蹋的良田也急需要复原。” 王平也点头称是,道:“我已经叫士兵们协助百姓修缮房屋,开垦农田了。不过,我们几人马上就要动身去郡城,之后的事情,应交予何人之手?” 短暂的沉默之后,姜维开口道:“有一人,我觉得最为合适。” 岳飞与王平皆望向姜维,不知道他所说何人。 邓艾却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他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 见邓艾也如此说,岳飞与王平更是疑惑了。 姜维也不打哑谜了,直接说道:“我说的这人,是这座城池原本的守将,胡莱。” 王平:“... ...伯约啊,这名字听起来似乎并不可靠... ... " 岳飞也在脑中回忆,历史上是否有这么一号人物。 邓艾解释道:“二位有所不知。这名字虽然听起来不怎么靠谱,但是人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与伯约彻夜长谈几次之后。” 姜维摆了摆手:“这胡莱与吾等志向确有契合之处。但,最为重要的是,此人是真心关爱百姓及麾下将士。而且,他也是安定郡最大世家,胡家之人。” 岳飞点了点头,能得到姜维与邓艾的认可,又与姜维彻夜长谈过,那应该就可以信任了。 岳飞:“既然,伯约与士载都觉得对方可以胜任,那此人定是有些过人之处。” 王平也附和道:“你们都说没问题,那此人应是合适的。” 姜维见其他人都表示赞同,说道:“既然几位都没有意见,我这就上报给丞相与陛下。” ... ... 胡莱本都吩咐家里人与手上收拾好行囊,做好了,被遣出安定的准备。 谁料听到让他继续在此管理城池的消息。 胡莱先是一惊,随后抱拳正色道:“承蒙诸位将军厚爱,末将定当尽心守护此城,不负所托。” 姜维拍了拍胡莱的肩膀:“本来你这种情况应当先去军情司述职一段时间,才能被分配回来。” “但战乱刚过,需要一个熟悉的此地,又尽责的好官员来领导百姓重建家园。” “胡将军,此城百姓经历诸多磨难,还望你用心对待。” 胡莱恭敬应诺。 言谈间胡莱忽忆起一事:“诸位,有一事需向诸位言明。” “日前,治下被那些蛮夷祸乱,我曾给族兄写过一封信求援。” “族兄有回信给我说会派一队精骑兵前来助我平乱。算算时间应是快到了。” “然如今此地战乱已平,安定郡又被划给了蜀... ... 大汉。我这就速速通知下去,若有见到一队骑兵赶来,让其速速撤出安定郡。免得引起误会。” 岳飞忽然想到了什么 :“你姓胡,家中族兄可是司马懿麾下将领?” 姜维闻言,笑着说道:“幼常,你猜的没错,这胡将军的族兄,是我的老相识,司马懿麾下最得力的干将,胡遵。” 五年前,胡遵曾经带人刺杀过姜维。被抓后,在和谈时被司马懿领了回去。说起来确实算是姜维的老相识。 但岳飞的关注点却在另一个地方:“你说胡遵派了一队精骑兵过来?” 胡莱不明所以的点了点头。 岳飞继续说道:“胡将军,若是那队精骑兵到了,可否让我见见?” 第 380章 乌珠的疑惑 雍州边境 匈奴大军的推进速度愈发缓慢,如今,已在一处僵持半月之久,再难前进。 在曹休的大军抵达之前,张虎与乐綝所率的先锋军浴血奋战,以命相搏,竭力抵御十倍于己的匈奴兵。 待到曹休率大军赶来之际,原本一万之众的先锋军,所余者已不足千人。 匈奴单于的营帐之中 “乌珠,我军与魏军在此对峙已半月有余,若继续僵持不下,魏国若再增派数万援兵,我军只怕难以抵御!那岂不是功亏一篑!” 匈奴单于明显有些急躁了。 对于魏国的实力,他心中有数,之所以同意对魏军出兵,实乃是看吴蜀同时攻魏,他想趁火打个劫。 现今得知魏蜀已达成和谈,他内心顿生退意。他本就是来打秋风的,没必要拼命。 乌珠又怎会不明白单于的意图,他不动声色的举起酒杯,缓声道:“单于莫急,现下乃是关键时刻,倘若我们此时撤军,您认为魏国就会轻易罢休吗?” “您想一想,这一路上您手下的士兵杀了多少魏国的子民,又有多少魏国将士丧了性命?” “依您对魏帝曹叡的认知,您退兵,他难道就会停止派兵不成?” 匈奴单于面色阴沉:“乌珠!你这是何意?” 乌珠神色泰然:“单于,您心里清楚,如今这个形势,不是您说抽身就能抽身的。” “您只能前进,因为一旦退缩,必将承受魏国的无休报复。而胡族,亦将在草原之上永无出头之日。” 单于将手中金杯狠狠掷于地上,勃然大怒:“放肆!乌珠你是在威胁本单于?” 周围的匈奴贵族也全部握住腰间的刀,紧盯着乌珠。他们早就看这个挹娄人不顺眼了,只等单于一声令下将其砍杀。 场面一瞬间,剑拔弩张。 乌珠却全无惧色,缓缓站起身来:“单于,我是真心想要帮助胡族的。您是单于,应该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说完便无视身边对他怒目而视的匈奴贵族,气定神闲的走出了营帐。 他走出营帐之后,身后传来了一声声的斥骂声。 营帐之外,乌珠培养的亲兵一直等候在外。 刚刚若是那些匈奴贵族真的动手,他们定会冲杀进去。 “乌珠,你看起来脸色不大好,是不是担心那单于会迁怒于你?” 乌珠的一名亲卫,也是他从挹娄出来后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兄弟,有些担心的问道。 乌珠眉头紧皱,摇了摇头:“我只是没想到,这群汉人,竟然有如此战力。” 乌珠这些时日很是疑惑。 之前他帮司马懿练兵的时候,就隐约发现,司马懿给他的那些士兵,身体素质都很好。 他那时以为是因为要训练秘密骑兵,所以司马懿给他派的都是资质最强的士兵。 后面,他发现司马家的门客,基本都会武。 因为知道司马家是最后的赢家,所以他以为,只有司马府中是这样的。 再加上司马懿和司马师,对他很是防范,对他的行动多有限制,使得他没有太多时间去探查魏国内部的其他情报。 真的是有些失策了,没想到这个时候的汉人,竟然人人尚武,而且各个争强好胜啊... ... 乌珠:“氐族和羌族那边有回复吗?” 亲卫:“老羌王那边直接拒绝了我们的联系。氐族那边虽然未直接拒绝,但是说他们不需要金银财宝,他们需要更先进的农耕与织布技术。” 乌珠眉头紧锁:“告诉氐族,蜀国有最先进的农耕与织布技术。” “还有羌族... ... 老羌王年纪大了,该给年轻人让让位了... ...” 第 381 章 组建何种骑兵 岳飞、王平、姜维、邓艾四人正率军前往安定郡边境的路上。 王平越想越觉的亏的慌:“幼常啊,我觉得我们有点太讲道理了。照我看,司马懿那队骑兵我们就应该给他扣下。伯约、士载,你俩是不是也觉得应该扣下来?” 姜维摆了摆手:“子均兄,汉魏如今已经议和,若此时无端扣下了他们的骑兵,岂不落人口实?” 王平还是有些不死心:“怎么叫做无端呢?安定郡已经划分给了我们,他们入了安定郡,等于入了我们大汉的地界,我们扣下来合情合理啊!” “人不扣下,马扣下来也行啊!” 邓艾倒是没有反对:“他们骑得马确实不错,品相不错,训练的也不错。” 岳飞看着一旁的两位同僚,颇为无奈的摇头说道:“子均兄,士载,现今我大汉可自西域购得良驹,针对不同地域的马匹,匹配相适之御马技艺,方可发挥出最大的战力。” 王平一下来了精神:“幼常贤弟啊!我听说你麾下有位叫黄袭的将军,养马颇有心得。” “我这无当飞军吧,最善骑射了,御马倒是很有一手,但是这养马吧,还差了点。不如你让黄将军到我军营里待个几年,交流交流心得。” 邓艾也紧跟着说道:“幼常兄,我邓家军最近也在组建骑兵队,小弟对于西域马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幼常兄可否指点一下相关骑术啊?” 王平:“唉?士载,你小子凑什么热闹,你自己就会养马,你儿子还给你那么多骑兵装备。” 邓艾如今嘴上功夫渐长,除非自觉理亏,轻易不会结巴:“所... ... 所以,我这不就... ... 就差骑术了嘛!” 姜维也跟着凑着热闹:“幼常,我其实也想培养一队精骑兵... ... ” 岳飞赶紧冲姜维拱手道:“伯约,你就莫要再掺和了。” “子均兄的无当飞军擅长山地作战,又善骑射,确实可以培养一队特殊作战的骑兵。” 王平得意道:“幼常说的对啊!” 岳飞继续说道:“但是我建议,以轻骑兵为主。灵活性强,再辅以弓箭,必能于远距离克敌制胜,从而减少伤亡。” 王平听了岳飞的话,眼前一亮:“幼常说的非常对啊,这轻骑兵正适合我无当飞军。” “幼常啊,等有时间同我讲讲这轻骑兵的事情。” 岳飞又看向邓艾说道:“士载,你善于奇袭。我同样建议培养轻骑兵。可以用于探路,骚扰和突袭对方。” “但是士载常走险路,队伍构成还是以步兵为主会比较好。” 邓艾点了点头:“确实如此,有些路线,并不适合骑兵行进。” 岳飞看向等在一旁的姜维,思考片刻说道:“伯约,或许可以试一下重骑兵与轻骑兵的配合战术。” “西域马适合轻骑兵,我们一年前在南安城俘获了一队魏国的骑兵队,他们战马我一直养在天水,如今数量应是有所增加。到时候,给你送去一批。” 姜维有些惊喜的冲岳飞抱拳道:“幼常兄真乃我大汉脊梁。那维就却之不恭了!” 一行人又在一起商讨了一会,姜维见岳飞一直眉头微皱,问道:“幼常,可是在为那匈奴贵族所说之话担心?” 岳飞点了点头。 据之前抓到的那个匈奴贵族所说,这次可能不仅是匈奴和鲜卑军对魏国用兵,他们还联络了氐族和羌族对大汉用兵。 可能是为先让大汉分散兵力,或者其他的原因,氐族和羌族目前未有动作。不过仍是一个隐患,要通知丞相防患于未然。 岳飞已然确定,此前那批人,便是历史所记载的羯族。此时的他们,尚处于匈奴奴役之下,然其残暴本性,已然初露端倪。 有了乌珠这个导火索,若五胡乱华果真提前,在中原尚未统一之际,百姓必将历经一场浩劫。 本来打算徐徐图之,但是目前的情况看,要加快进程了... ... 第 382 章 再不离开,我就做成高官了! 吴国与魏国边境 孙权得知蜀国与魏国和谈一事,大发雷霆。 “没想到那诸葛亮是如此奸诈之人,竟然背弃盟约,做出如此背信弃义之事。” 本来这些时日,攻打合肥的进展就不是很理想。 几日前,孙权眼看着合肥城守军寡不敌众,信心满满的发动了全面攻城。 谁知道那满宠,募集了数十的壮士,用折断的松枝作为火炬,灌了麻油,在上风的位置上顺风放火。 那天的风也大,火势在风的助力下不断蔓延,一直烧到攻城的器械上。导致攻城器械大半被烧毁,无法使用。 他的侄子孙泰赶过来救火,满宠又命人不断地放箭。由于是顺风,那些箭矢被风力增大了射程和力度,前来救火的孙泰就这样被射杀了。 真的是赔了攻城器械,又折了亲侄子。 孙权气得在营帐内来回踱步,众将皆低头不敢言语。 全琮连忙安抚道:“陛下息怒,此次蜀国与魏和谈,也许只是权宜之计。” 孙权哼了一声:“权宜之计?我看不见得。” “目前魏国四面受敌,明明是全力进攻之时,有什么需要和谈的权宜之计?” 孙权又踱了两步,忽然说道。 “朕忽然想到,那诸葛亮之前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就借过东风。前几日多半是诸葛亮帮那满宠借了风,所以那满宠才用那火攻放箭之策。” “对!应该就是这样!” “我从未见过如此背信弃义之人!” 全琮听到孙权的分析,脸色变得有些古怪,心中大为震惊:自己的这个妇翁近些年的思路是越发的清奇了。 “陛下,如今形势不明,听说北方蛮夷又趁机作乱。我们要不先按兵不动,在与大都督与大将军商议之后,再做打算。” 孙权听了全琮的话后,权衡了片刻:“也罢,那就先看看局势再说。” “子璜,传书给伯言,让他加强边境防御,并且随时准备增兵。同时通知子瑜,让他去探查魏蜀和谈之事的。” ... ... 雍州边境,魏军军营 刚刚结束了一场与匈奴的激战。 魏军再一次成功抵挡住了倍数于己的匈奴军。 当晚,为了鼓舞军心,开起了庆功宴。 “李风,你不愧是魏国的好儿郎。” “好好干,等将匈奴击退之后,本大司马亲自去向陛下请旨,给你封个裨将军!” 曹休举起酒杯冲着一名青年说道。 张虎在一旁恭维道:“李风兄弟虽然勇猛,但是也要大司马这个伯乐提携啊!” 乐綝显然也对青年青睐有加,乐见其被提拔,跟着附和道:“大司马果然慧眼识珠!李风,还不快谢过大司马!” 这名叫李风的青年... ...是的,就是脱离队伍很久的背嵬军小队成员,沐风。 沐风最刚开始是为了攻占南安城,探查曹休所率援军的动向的。 结果,曹休大军忽然转道,他为了探明情报继续跟着。 然后,发现匈奴入侵边境,然后假冒魏军小兵混入了魏军先锋军... ... 然后,组织了一队幸存者,队伍人数由十几个,变成几百个... ... 然后,救了被围困的张虎与乐綝... ... 然后,就杀匈奴... ...杀匈奴... ...杀匈奴... ... 他由一个小兵,变成队长,变成官长,变成曲侯,如今做了校尉。 沐风勉强维持着面上的笑容,跪地谢恩:“多谢大司马厚爱,末将定当奋勇杀敌。” 曹休笑着扶起他,眼中满是欣赏。 张虎与乐綝则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脸的信任。 周围众魏军士兵一阵的欢呼。 沐风在心中大喊:马将军,我该怎么办?再不离开,我就要在魏军之中成高官了! 第 383 章 贪功冒进 魏国北部边境,由于蜀汉的加入,分担下了一部分匈奴的兵力。 司马懿的军队也与曹休的军队汇合,匈奴军开始呈现败退之相。 至于轲比能的五万鲜卑军,也被魏将田豫率领的三万青州兵堵在幽州边境,未能前进一步。 魏国北部局势瞬间逆转,而魏国南部淮河边,曹真正率领着刚刚组建完成的五万大军前往对吴战场... ... “大将军,末将愿率一万先锋军,先去会会那孙权老儿。” 一名中年将领向曹真请命道。 曹真看了看他面前抱拳请命的将领,微微点头道:“昭伯时常与我提及,文将军英勇果决,今日一见,果真是威猛非常。” 中年将领眼中浮现出一丝得意之色:“大将军谬赞了,大公子才是惊才绝艳,才智出众。” “钦,对大将军素来尊崇至极,此次得以在大将军帐下效力,实乃人生大幸。大将军若不嫌弃,唤我仲若就好。” 曹真有些受用的摆了摆手,朗声道:“仲若勇气可嘉,然那孙权狡诈多谋,又有十万精兵。此去,定要小心谨慎,不可轻敌。” “我准你率八千人马先行探路,若逢敌军,切不可鲁莽硬战。” 中年将领抱拳应道:“大将军放心,末将定会全力以赴。若遇敌军,必挫其锐气。” 这名中年将领就是庐州太守文钦。 魏国名将文稷之子,年少因为魏讽谋反被牵连,差点丢了性命。 后面又因为为人刚暴无礼、傲慢犯上,常常被朝中大臣弹劾,一直受到曹叡的压制,不得升迁。 此次,趁曹真南征抵御吴军之机,他通过同乡之谊与曹真长子曹爽搭上了关系。 积极参与进了此次对吴行动之中,憋着一口气,想要一举成名。 ... ... 合肥新城内 年逾古稀的魏国宿将满宠,正沉稳地进行着城内的布防事宜。 “将军,这孙权近日一直未见有所动作。是否是准备退兵了?” 合肥新城的守将张颖凝视着城外那超乎寻常的平静,开口问道。 满宠摇了摇头,“孙权不会这么轻易退兵的,恐怕是因为我们与蜀国议和,让其有了些许的忌惮。又或者是在暗中谋划着什么。” 张颖冲满宠抱拳,感谢道:“还好有老将军在这,为我等稳定军心。否则,我等定保不住这合肥新城。” 满宠冲张颖摆了摆手,对于这位在这次合肥之战中当居首功的后辈将领很是欣赏。 他年事已高,孙权对于合肥甚是执着。 这张颖正值壮年,性情稳重,此次以几千的守军力拒孙权十万大军,足可以见得其能力出众。 将来这镇守合肥的重任,或可交托于他的身上。 满宠正想着,就见斥候来报:“将军,大将军传信,文钦将军所率先锋军已出发半日。” 满宠皱起眉头,“文钦?他也在此次援军之中?” 张颖见满宠这反应,疑惑的问道:“老将军,可是有何不妥?” 满宠叹了口气道:“文钦此人虽勇猛但太过急功近利,只盼他莫要冒进,让那吴军有了可趁之机。” ... ... 而此时,文钦正带着八千人马朝着淮河方向疾驰。 行了半日,斥候来报,发现吴国一小股部队正在河边扎营。 “你可探查清楚了,确定对方不足千人?” 斥候肯定的回道:“属下在其周围并未见到其他吴军,想来是吴国派出来打探信息的斥候小队。” 文钦心中大喜,心想这可是立功的好机会。 “兄弟们,前方有近万吴国军队在向合肥新城逼近。” “随我一起将他们斩杀殆尽,到时候上报军功人人有份!” 第 384 章 活下去的动力 魏蜀议和之后,各方势力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吴国既没有退兵,也没有再次发起大举的进攻。 而是在合肥新城与淝水之间的位置驻兵。 并且派出数支斥候小队,来打探魏国援兵情况。 几日前,其中一支斥候小队被魏国曹真的先锋军所歼灭。 小队中几百人尽数被斩杀,孙权大怒,扬言要再次对合肥新城发起进攻。 而魏国先锋军统帅文钦则上报斩杀俘虏数近万,以此邀功求赏。 魏国征东将军满宠识破其虚报邀功之事,将其先锋军收入麾下,并将其训斥一番。 ... ... 安定郡边境 蜀汉将士们,已经将入侵边境的匈奴全部清理干净。 进攻安定边境的匈奴兵退到距安定边境五十里外的地方安营扎寨。 现今,蜀汉的将士们正带领着边境的百姓们,进行战后重建工作。 “姜将军,那些人又跟来了,站在我们的营地外不肯走。” 岳飞正与姜维、邓艾、王平三人,共商御敌之策及战后重建之事,一名士兵入帐禀报道。 岳飞猜到了士兵口中的那些人是谁,正是他与姜维以及邓艾会合之时,那些冲入战场砍杀匈奴的百姓。 这些人因为匈奴的入侵,家园被毁,失去了家人,心中充满了对于匈奴的仇恨。 他们将县城外的匈奴奴隶斩杀干净之后,姜维本是要托付胡莱将这群人在县城附近安顿下来的。 然而这群人却并不愿意,他们请求姜维带着他们一同去边境,杀匈奴。 姜维自然是不同意的。 以前带着这些人,是因为那时安定郡里有那群匈奴奴隶到处流窜。 为了保证这群人的安全,姜维与邓艾才带着他们一同行军的。 现今,安定郡内匈奴余孽已被肃清,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并不适宜在留在军中。 姜维看向岳飞等人说道:“这些百姓也是可怜之人,只是战场上太过凶险,我实在不忍再将他们牵扯进来。” 邓艾微微皱眉:“我们已经拒绝他们多次了,他们这些人并非经过训练的行伍之身,没想到竟然能一路跟到这里。” 王平思考片刻后道:“要不将他们编入军中,加以训练,也好让他们有报仇的机会。” 岳飞摇头:“不妥,他们内心中充满了对匈奴的仇恨,又没有经过军队的历练,若到了战场之上,不服从一心只想着杀匈奴,不服从指挥调度,反而会影响我军的作战。” 姜维与邓艾与这群人相处的时间久一些,可以说这群人大部分都是被他们俩所救,他们也亲眼见证了这群人的仇恨。 所以,他二人对这群人有一种本能的责任感。 姜维站起身来踱步:“我亲自出去劝说。如今匈奴虽已暂时退兵,然而毕竟进攻安定郡的并非匈奴主力部队。” “谁都难保匈奴不会向安定边境调兵,若是匈奴调大军前来,我们根本无暇去顾及他们,这些人的存在反而成了负累。” 姜维说完便准备向营帐外走去。 邓艾也起身说道:“伯约我同你一起去,告知他们留在城中参与重建,同样是为抗击外敌出一份力。” 岳飞与王平也跟着他们一起来到了营地外。 四人行至营地之外,放眼望去,只见密密麻麻的一群人,他们大多衣衫残破,满面尘灰,显然是经过了长途奔波。 这群人粗略看下来,大概有近万人。 姜维有些疑惑的压低声音向邓艾问道:“士载,我记得在县城分开时,原本仅有五千余人。如今人数怎会如此之多?” 邓艾与姜维对视后,摇了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 那些百姓一见姜维等人出来,便大声喊道:“姜将军,邓将军,我们不怕死,只求能够杀匈奴!” 姜维与邓艾上前去安抚这些百姓。 岳飞站在后面,望着那群被战乱所苦,眼中充满了仇恨的百姓,心中有所触动。 如此情形,他前世亦曾历经多次,于这些人而言,现今支撑他们活下去的,便是复仇。 或许,有什么办法可以两全其美... ... 第 385 章 全民皆兵 姜维与邓艾仍在努力劝众人离开。 这近万余人的百姓,不仅仅是当初姜维他们在胡莱县城附近被救下来的那些。 还有一半是安定边境受到匈奴迫害的百姓。 他们聚在一起只有一个目的,可以亲手杀匈奴,为死去的亲朋报仇。 纵使姜维与邓艾耐心或者严肃的劝说,他们仍然不肯离开。 王平在一旁叹了口气说道:“唉... ... 其实换做是我,也会同他们一样。” “家没了,亲人也没了,如果不能手刃仇人,苟活于世又有何意义?” 岳飞闻言,转头看了一眼对方,发现王平正望着那群百姓,一脸的感慨。 岳飞沉思片刻后,走上前拍了拍姜维和邓艾的肩膀。 “伯约、士载,或许我们可以在安定边境给他们建一个村落。然后派一队士兵一边帮助他们建村,一边指导他们训练。” 姜维、邓艾心中一动,立刻明白了岳飞的用意。 邓艾想了一会,有些激动的说道:“幼常此法可行。若是可以实施,到时候这安定边境,就会多出来一条防御线。” 然后又来回的开始踱步:“要先安排人去绘制舆图,看看可以在哪里建村。” “要找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还要可以在周围开垦农田。” “农忙时耕种,农闲时练兵。到时候,全民皆兵。此法甚好!甚好啊!” 邓艾越想越觉得可行,已经开始思考具体实施细节了。 姜维在一边看着邓艾的样子,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士载如今说话时越来越溜了,这一连串的话说下来,不仅一点都没有结巴,而且还相当的流畅。 还有,这些百姓们都还没同意,怎么就开始做规划了? 姜维望向岳飞说道:“幼常,此事虽然对我大汉有利。但是这些百姓们将一直生活在危险之中。” “因为一旦匈奴有所动作,他们将会是第一个承受危险的。” 岳飞还未开口,那群百姓中一位年长的老者率先开口说道:“姜将军,我等无惧。” 老人接着道:“我们这些人都是死过一次的人了,活在这世上唯一的念想,就是要杀匈奴,以慰那些逝去的亲人。” “若真能如岳将军所言,在此建村练兵,吾等求之不得。” 众百姓纷纷附和。 岳飞冲着姜维说道:“伯约,我知道你是不想让这些好不容易在乱世中活下来的百姓,能够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安稳度日。” “但是,匈奴之患一日未除,这安定的地界,哪里有安定之地?” “我们所要做的是,让外族永无可能再度侵犯这片土地,让这些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即便身处边陲,亦能安居乐业。让这安定郡真的可以安定。” 姜维闻此,缓缓转头,望向他面前的一众百姓们。 抱拳行礼道:“既如此,那我等定当竭力护诸位周全。” ... ... 于是,岳飞等人迅速安排起来。 邓艾带着一队士兵前去勘测地形绘图,姜维则组织剩余将士教百姓们一些简单的防身武艺。 岳飞与王平在制定与匈奴的作战计划,排兵布阵。 数日后,邓艾归来,选定一处山谷之地。此地三面环山,仅有一条小路进出,谷内却有大片平坦土地可供开垦。众人齐心协力开始建村。 数月后,村庄建成。村民们白日辛勤耕种,夜晚刻苦练兵。 多年之后,草原之上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大汉边境,有一处所在,居住着一群人,人人皆是勇士,其居所附近有着坚固的防御工事,处处皆是陷阱,不可轻犯。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回到当下,之前退居百里之外的匈奴大军,突然出现了异动的消息... ... 第 386 章 匈奴骑兵队 不仅是安定郡边境的匈奴军出现了异动。 魏国雍州与幽州边境之处,匈奴大军和鲜卑军皆出现异动。 两支骑兵队,如鬼魅般同时出现在与魏国对战的匈奴与鲜卑军中。 这两支骑兵队,人数并不多,每队仅千人上下。 然因这两支奇兵的介入,先前那微妙的平衡局势,瞬间被打破... ... ... ... 魏国,雍州边境 司马懿的军队加入之后,本来魏军已经占据了上风,稳稳的压制住了匈奴大军。 然而几日前,由于那支骑兵的加入,导致魏军接连吃了几次的败仗。 “匈奴人何时培养了一支这么厉害的骑兵?” “那支骑兵开道,再加以其他骑兵与步兵的配合,他们直接中间突破,直取主将。然后再将失去主将的队伍分而歼之。” “这样一支队伍,我们用数倍于他的人数,竟然都难以取胜。” 曹休在中军大营之中来回踱步。 本来之前以为马上就可以将这些蛮夷赶出大魏的地界,谁知道突然又冒出来这么一支鬼东西。 曹休踱步的时候,司马懿与司马师相互对视了一眼,都默默地没有说话。 “司马将军,你能看出那支骑兵的来路吗?” 曹休发现司马懿一直沉默着没说话,便点了他的名字。 司马懿做沉思状:“大司马,依我之见,这支骑兵,应是匈奴花重金秘密培养的。” “由此可见,其狼子野心。此次进攻我大魏,定是蓄谋已久的。” 曹休点了点头:“司马将军所言甚是。看来我们之前对于匈奴的管束还是太过仁慈了。” “对待这些蛮夷,就应该手段严苛一些。” 司马懿做出义愤填膺状,冲曹休拱手道:“大司马,末将愿请战,亲率大军,剿灭那支匈奴骑兵队。” 曹休凝对于司马懿的积极请战,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之色:“司马将军,当下我们对这支骑兵的了解尚浅。不妨先试探出他们的虚实,再由你亲自出马。” 司马懿道:“大司马放心,我身为大魏的骠骑将军,自当做好表率。末将愿意带上我的亲兵营,为大司马消灭敌寇!” 曹休听得有些感动:“那就辛苦司马将军了。有司马将军这样的忠臣良将,实乃我大魏之幸!” 一边,司马懿与曹休开启了感动模式。 而另一边,列坐在下方的诸魏将中,神色各异。其中,夏侯霸和新受重用的校尉李风,面色尤为凝重。 “仲权,我记得一年前在南安,司马师好像派过一队骑兵。你觉不觉得与匈奴的那队骑兵有些相似?” 许仪凑到夏侯霸身边低声说道。 夏侯霸自然是早就发现了。但是他并未声张。 一个是他们刚刚丢了南安城,到此是来戴罪立功的,不想要再多生事端。 另一个原因,司马懿父子向来做事滴水不漏,目前仅仅是觉得两队骑兵较为相像,若是将此事提出来,不仅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引起司马懿不满。 夏侯霸不由得想起了几年前,夏侯玄对自己说的话。 “仲权,要不我们也请命去会会那队骑兵。我总觉得这队匈奴骑兵与之前南安郡的那支有些关系。” 许仪低声向夏侯霸建议道。 夏侯霸闻言眉头微皱,这种场合,又不好直接与许仪解释其中复杂的关系。 只得给许仪斟满酒杯,让他好好喝酒。 许仪好酒,喝上酒便短暂的将刚刚的提议放到一旁,专心喝起酒来。 夏侯霸刚舒了口气,就听坐在他另一边的石苞开口说道:“仲权,我军近日一直在关注那队突然出现的骑兵,但我昨日率兵侦查匈奴大军的时候,发现其人数好像少了近一半。那这少了一半的匈奴军去了哪里?” 第 387 章 两倍兵力 蜀汉,安定郡边境 蜀汉军原本正协助百姓筑建村落,突闻百里外驻扎的匈奴军生变。 斥候传讯,匈奴军骤增一倍多兵力。从原来的两万余众,增至近五万人马。 而蜀汉军目前仅有两万人马,岳飞五千背嵬军,王平五千无当飞军,姜维与邓艾的一万兵马。 “这帮蛮虏,也太瞧不起人了。我还以为憋了这么久的坏,能搞出什么大动作呢。” 老三闻讯,一脸不屑的说道。 “就是啊,三哥,就现在这点人马,都不够咱背嵬军与无当飞军塞牙缝的。” 李球揽着老三的肩膀,哥俩好的应和道。 然而,蜀汉的其他将领却并未像他们二人如此的乐观,都神情颇为严肃的商量着应对策略。 目前,匈奴军虽增兵至近五万人马,却仍旧按兵不动。 蜀汉方面秉持着敌不动、我不动的原则,当下仅着重于强化防御工事的构筑,以及增强兵力的部署。 姜维与王平安排完今日的布防之后,见岳飞与邓艾正在桌案边写写画画,心下好奇,便走到二人身侧,想看看他们二人在做什么。 只见邓艾先拿笔在舆图上标记了几个记号,岳飞看了之后,沉思片刻将其中几处圈了起来。 王平这几年在诸葛亮的督促下,虽然做了不少学问,但是离摆脱真的文盲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不过看舆图他还是很擅长的。 他仔细看了看邓艾与岳飞在舆图上做的标记,有些疑惑的问道。 “幼常,士载,你俩在这干嘛呢?这几个地方我有印象,好像皆是险凿难走之地,鲜有人烟,你们莫不是觉得那匈奴会偷偷从这些地方过来偷袭我们?” 岳飞转头看到姜维和王平,将手中的笔放下,指着舆图的几处标记说道:“子均兄、伯约,你俩来的正好。” “刚刚我与士载在商量如今这状况应当如何用兵。依我之见,这匈奴恐不止增兵两万多这么简单,想必尚有后招。” “与其被动等待,不如,我们先一步行动,打破他们的布局。” 姜维看着桌案上的舆图,思索片刻问道:“幼常兄,按理讲匈奴人马大部分集中在对魏战线上。” “如今调来这安定郡边境近五万人马,应是他们的兵力上限了。若是继续向这边增兵,他们定抵挡不住魏国的攻击。” “匈奴与魏国接壤最多,他们此次主要就是对魏国用兵,若将大部分的兵力用来对抗我大汉,岂不是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姜维所说不无道理,若是站在匈奴的立场上,如今安定郡归了大汉,确实没有必要对安定郡边境用兵。 他们只需要聚拢兵力集中攻击属于魏国势力范围的雍州边境即可。 但是,岳飞做出如此判断是基于对金兀术的了解。 上辈子打了那么多场交道,他深知金兀术的狡诈。而且,这金兀术既然知道了他的存在,必然会想办法削弱蜀汉的力量。 就像是他了解金兀术一样,金兀术对于他也同样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他定不会仅仅只安排倍数的兵力。 “伯约,你可还记得,我曾与你提及,一年前在南安郡我们遇到过一队战力不俗的魏国骑兵。” 姜维点了点头,当时还俘获了百人。目前,还在军情司深造。 那队魏国骑兵心智坚毅,姜维耗费一年的时间,才使十人与大汉的理想志趣契合。 据那十人所言,他们是司马家所培养的骑兵。 组建并训练他们的是一名叫做乌珠的外族人。 那次南安之战,是那乌珠主动向司马师请缨,说要让骑兵队历练一番。 从他们的描述中,姜维可以看出那名外族培养骑兵颇有手段,为骑兵队打造的装备也有些特别。 尤其是想到双马蹬的应用,街亭之战过后,他见到王平马上的双马蹬,知道其作用后,还寻问过岳飞为何不全军推广。 那时岳飞对他说时机未到。 但一年前,南安之战后,库部便开始大规模生产双马蹬了... ... 第 388 章 有来无回 “幼常兄,你的意思是那个替司马懿培养训练骑兵的外族之人是匈奴奸细。匈奴很有可能也会有这样一支骑兵队。” 姜维猜测道。 王平闻言,有些惊讶:“这司马懿不是一向以老谋深算而闻名吗?怎的还会养着一个匈奴奸细在身边?” 邓艾则若有所思道:“倘若真如伯约所猜测的那样,那个外族之人定然非等闲之辈。不仅获得了司马家父子的信任,更让其为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培养训练骑兵。” 岳飞摇了摇头:“此人并非匈奴人,应是挹娄人。不过目前很可能投靠了匈奴。” “而且据我所知,这个乌珠擅长训练骑兵,而且统兵作战也颇有能耐。” “目前我们在匈奴军中并未看到像此前南安郡那样成规范的骑兵队,想来应该是被当作了后手,准备给我们一个出其不意。” 姜维听着岳飞的分析,隐约感觉到其与那乌珠之间,似乎有些渊源。 但是马谡(岳飞)并未言明,姜维也没有挑明。 姜维:“我相信幼常兄的判断。那幼常兄与士载在舆图上做这些记号,是为了奇袭?还是为了探查对方虚实?” 邓艾解释道:“幼常兄的意思是可以派几队脚程好的背嵬军与无当飞军从这几处偷偷潜入,奇袭匈奴大营。” “ 然后在一些地点事先设下埋伏,奇袭过后,将追兵引入埋伏地,以此来歼灭敌军。” 王平抚掌大笑:“此计甚妙,我无当飞军脚程皆属上乘,正适合这奇袭之策!” 然后又看着舆图问道:“可是从幼常圈出的这几处地点偷渡过去?” “嗯,这几处确实比士载做标记的其他几处稍微好走一些,至少路都是完整的。剩下的那几个我看有些路都是断的,根本不是人走的路。” 邓艾:“幼常兄圈出的这几处是埋伏地点,剩下的那些才是奇袭时要走的地方。” 王平:... ... ... ... 次日,匈奴大营深夜忽然起火 匈奴兵慌乱集结,几队人马前去追击,然而那几队人马进入一块山谷后,无一人出来。 天色黑暗,山谷地形隐秘,前面几队人马进去后发出了一阵厮杀声之后,便在无动静。 后续赶来的匈奴兵察觉出不对劲。在山谷外徘徊不敢上前。 一夜之间,斩杀匈奴兵千余人,蜀汉军受伤百人(皆为摔伤),失踪十人。 “张遵不是和你们一起离开的吗?怎的没一起回来?” 王平一边来回踱步,一边焦急的向老三询问道。 “我们几队确实是一起出发的,但是天色太暗,路又难走,我只顾着看路了,哪还能能注意到其他队的情况啊!” “赵广兄弟,还有李球兄弟,你们三队是挨着的,你们也没注意到?” 老三急忙甩锅。 李球挠着头,很是懊恼:“完了,张哥肯定是又迷路了。怪我,我应该一直盯着他的。” 赵广拍了拍李球的肩膀安慰道:“小球子,不怪你,那时候路太陡了,要是不仔细看路,很容易崴脚或者摔下去。” 姜维看向张遵队中回来的队员:“你们是什么时候发现你们张将军不见的?” 一名士兵有些慌张的回答道:“都赖我,当时那条路只够两人走,我被一个石头绊了一下,就有些掉队。” “后面我全部注意力都在路上,等走过那条陡路,再一抬头,就发现前面的张将军他们不见了。” “后面我们以为是因为我们掉队太多,张将军他们先一步去袭击匈奴了,就按照原定计划路线去袭击匈奴大营。等回来后,才发现张将军他们不见了。” 邓艾感觉这个锅很有可能要自己背,自己怎么就忘了张遵是个路痴,当初就是因为走错了路才遇到自己的。 这次行动,路况复杂,天黑又很容易迷失方向,就不应该让张遵这种方向感不强的人参与行动。 邓艾起身向门外走去:“我... ... 我去找... ... 找他们!” 赵广和李球也紧跟在后面:“我也去!” 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岳飞开口道:“莫急,张遵身为背嵬军一员,行动时失散已然犯错。若其不能自行归队,便无需再归。“ 第 389 章 梅开二度 此时的邓艾,与五年前的马岱感同身受了。 岳飞说的话没错是没错。 但若丢的是普通士兵还好,张遵是什么身份。他若是出事,陛下都要被皇后数落。 别说什么众生平等的话,若真是如此,就不会有夷陵之战了。 邓艾看向跟在张遵身后的士兵问道:“一... ...一共失踪了十名背嵬军,除... ...除了张遵,还... ... 还有谁?” 那名士兵还未开口,就看到一个士兵从外面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还有我大哥! 我大哥也跟着张将军一起失踪了!” 邓艾定睛一看,还是熟悉的面孔,跑进来的这名士兵,正是几年前蜀汉农耕教学之时,被抓走的村民的孩子,后面被董允收养为义子的王虎。 邓艾不敢相信的问道:“董... ... 董休也失... ... 失踪了?” 王虎擦了擦满脸的汗水,焦急的说道:“是的,邓先生。不止是大哥,还有傅佥大哥,以及沙元队长他们。” 邓艾感觉两眼一黑,怎么会一下子丢这么多人。 张遵就算了,沙元他们这种经常出去执行任务的,怎么也失踪了? 难道他定的那条路线真的那么难走吗? 岳飞叹了口气,上前拍了拍邓艾的肩膀:“士载,不要担心。沙元他们几个经常单独执行斥候任务。有他们跟着不会有事的。” “今日的行动很是成功。我们接下来商讨一下明日的行动。” 众人闻言,也都将失踪人口的事情暂时放在一边,开始专心商讨明日的进攻策略。 不过,在邓艾的坚持要求下,原来几处险凿难走的路线被换掉了。 邓艾又重新画了几处相对单一、好走的路线。并且表示这几条路线,也比较隐蔽,从这几条路线潜入,只要动作小心谨慎一些,应是也不会被匈奴人察觉的。 “对了,伯约,留了一个匈奴贵族的活口。你找人审审。” 在明日计划拟定完成,岳飞与姜维说道。 姜维点了点头,想到了那些山谷中的匈奴兵全部被斩杀殆尽,只留了一名匈奴贵族的性命。 幼常兄之前与魏国打仗的时候,能生擒尽量不会取人性命,如今对匈奴却如此狠绝。 “伯约,可是在担心张遵他们?” 岳飞见姜维盯着他有些出神,以为他在为张遵他们失踪而担心。 姜维摇了摇头:“战事要紧,我先去审审那匈奴贵族,看他们到底有什么阴谋。” ... ... 众人散去之后,岳飞单独留下了王虎,还有当时跟在张遵他们身后士兵。 “你们当时是否就是在此地发现张遵不在前方的?”” 当时跟在张遵身后的士兵回道:“对,我刚从陡坡上下来,抬眼一看,发现张将军他们就不在前面了。” 岳飞又看向了王虎:“你又是何时发现董休他们不见的?” “我... ...” 王虎有些迟疑。 见王虎吞吞吐吐的,岳飞沉凝道:“事已至此,你难道还不打算将所知道的事情,全部说出来吗?” “马将军,当时大哥看到张将军走的路和原定的路线不一样,以为是有什么单独任务,便自行跟了上去。” “傅佥大哥见大哥跟在张将军后面偏离了原定路线,担心会有危险,便也跟了过去。” “你为何没一起跟过去?” “因为大哥说张将军执行的任务定然险象环生,我若跟着恐会成为累赘,所以令我随大部队一同行动。” 岳飞心想董休那小子定然是知道擅自离队会违反军纪,所以才把王虎留在了队伍之中。 但是,沙元他们又为何会不见? 是与张遵一起,还是另有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