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季汉演义》 第234章 震惊的杜预 杜预看着马隆递过来的两本书,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接。 而是继续对面前的信使说道: “你到长安之后,立刻把我刚才交待给你的话告诉秦王殿下。” “让他速速派人前来,剿灭这伙蜀军。” “另外也要让秦王殿下传召各地,一定要严防死守,不能给这些蜀军可乘之机。” “最好是能把他们困死在这里。去吧!” 打发了信使之后,杜预的目光才再次放到马隆身上: “这是什么?” 马隆面色凝重的看着杜预: “还是将军自己看看吧!” 对于马隆的反应,杜预很是奇怪,不过是两本书而已,至于这么郑重其事吗? 书本确实很宝贵,但是对于出身京兆杜氏的杜预来说还算不上什么。 随手从马隆的手里接过那两本书。 只见第一本上面写着《百家姓》。 另一本则写着《汉语字典》。 杜预将《汉语字典》放在桌子上,开始翻看起那本《百家姓》。 当杜预看到排名第一的刘姓的时候,脸上露出一丝哂然之色。 简单的读了两句,便 开始随意的翻阅起来。 片刻之后,杜预便知道这不过是一本启蒙之物 ,而且还是刘谌为了宣扬刘姓正统故意 弄出来的东西。 要不然为何要把刘姓放在第一位。 “不过是一本不错的启蒙之物罢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这种书关中各家皆有编纂,没什么好稀奇的。” 马隆闻言摇了摇头说道: “将军,重点不是这一本,而是另一本《汉语字典》!” 杜预闻言将《百家姓》放下,紧接着又拿起《汉语字典》开始翻阅。 一开始,杜预的表情还显得很轻松,尤其是在看到扉页那些各个益州世家的名号的时候。 觉得这不过是刘谌收买人心的东西罢了。 但是看着看着,杜预就发现了不对劲儿的地方。 这些字自己全都认得,而且也一眼就看出来这些字是被人为的归类到一种里面。 不过这也算不上什么稀奇的东西,真正让杜预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同音字前面标注的奇怪符号。 这些符号自己从来都没有见过,而且每一种不同读音的字前面标注的符号也不尽相同。 霎那间,杜预就明白过来了,这本《汉语字典》正是靠着这些自己不认识的符号来编纂的。 想明白过来这一点之后,杜预的心中顿时一惊。 这岂不是意味着只要认得这些符号,就能轻而易举的读出这些字来? 一本《百家姓》,一本《汉语字典》。 此二者根本就是相辅相成的东西! 不行,这太可怕了! 杜预的脑海里第一个念头就是把这些书全都给焚烧掉,绝对不能让它流传出去。 否则世家引以为傲的知识垄断,将会立刻被打破。 “这两本书是从哪里弄来的!还有多少?” 杜预语气急切的问道。 “这是从那几个死去的蜀军俘虏身上搜出来的。” “总共有六本,三本《百家姓》,三本《汉语字典》!” 马隆赶紧说道。 马隆并非世家出身,也看不出来这两本书的厉害之处。 之所以会看重这两本书,完全是因为这两本书的材质。 鉴于这些书籍要被关彝他们随身携带,所以刘谌并没有采用那些劣质纸张来印刷。 而是选用造价高昂的桑皮纸和楮皮纸,反正数量也不多,这点钱刘谌还是花的起的。 但是桑皮纸这种东西并非大汉独有,出身东平郡的马隆也见过,自然明白它的价值。 能用这么昂贵的纸写就的书本,价值必然也不菲。 说不定其中就有什么重要情报,这才会呈送给杜预看。 杜预闻言心中顿时一松,当即就要把这几本书给烧了,免得流传出去。 旋即脸上却露出一丝苦笑,打消了这个念头。 因为这几本书来自蜀国,自己能搜出这几本,就说明在蜀国已经有比这多的多的数量。 “派人把这几本书送到......我家去!” 杜预对马隆吩咐道。 原本杜预是想把这几本书送到长安交给司马攸,但是话到嘴边却鬼使神差的变成了送到自己家里。 “这个消息一定要严格保密,不能走漏半点风声!” 马隆是自己一手带起来的,杜预对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听到杜预的话,马隆应了一声诺之后,便退了出去。 杜预则面色复杂的遥望着成都的方向,嘴里喃喃的说道: “刘谌,你到底打算干什么?!” 远在成都的刘谌还不知道千里之外有一个杜预在惦记着自己。 此时的刘谌面前摆着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前往南中的学子们还有汉军士兵大批的病倒了。 虽然当初在出发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南疆的瘴疠之气。 制作了不少防治瘴疠的药丸,并且也安排了医师随行。 没想到他们还是中招了。 而且从马奉传回来的消息来看,病的还挺严重的。 已经有一些体质稍弱的士兵虚脱而死。 刘谌知道,这八成是得了疟疾。 这种东西如果防治不得当的话,很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减员。 当年的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可不光是因为火烧的原因。 疟疾导致的非战斗减员也占了很大的因素。 “速速从成都运一批熟石灰到南疆去,另外筹备一些药材一并送去。” “还有,告诉马奉,从得到消息的那一刻开始。” “所有教授、学子以及士兵都不许再饮生水,所有饮水务必要用柴火煮开一刻钟以上才能饮用。” “同时所有人的便溺全都要远离水源,集中处理。” “伤员包扎的 布条等物,同样也要用沸水煮开才行!” 刘谌在脑海里迅速的搜索一些简单的医疗知识并告诉樊建。 这些东西刘谌早就已经打算做了,只不过条件不允许罢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第一位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 真要是把这个法子普及下去的话,用不了多久成都乃至周边郡县就会变的光秃秃的。 但是马奉他们并不需要担心这一点,因为南疆最不缺的就是木材。 喜欢三国之季汉演义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季汉演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35章 东吴异动 这个年代虽然也有煤炭的采用。 但是无论是开采数量还是开采速度,都无法和后世相提并论。 不过刘谌已经着手开始提高开采效率了。 蜀地可是有着好几个储量惊人的煤矿。 这么好的资源,不用白不用。 这个时代的人尚未意识到这些煤炭对于人类发展的意义。 只要刘谌能顺利找到,就能够将其据为己有,不需要和任何人发生冲突。 在此之前,主流的燃料还是以草木为主。 虽然供应不起整个川蜀的百姓,但是供应给军队所用还是能够保障的。 于是,在给南疆那些人送药品和物资的同时,这些政令一并被传达到各地。 同时由朝廷出面采购这些东西,也算是给一些无地的老弱一条活路。 樊建得到刘谌的旨意之后,心中自然疑惑无比。 别说是普通老百姓了,就算是底层的那些小吏,也不敢保证每天都能吃上热汤。 陛下却要给整个大汉的士兵全都供应 热汤。 不过一想到陛下这么做是要给那些老弱一条活路,倒也能解释得通。 自家这位陛下,哪哪都好,就是太过于仁爱了。 政令一经下达,整个大汉又是一番忙碌,之前朝廷从来没有这么做过。 骤然做这样的事,免不了一阵手忙脚乱。 好在现在大汉只有益州和汉中两地,而且士兵数量也不算多。 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之后,这件事算正式落实到各处。 同时刘谌也加派人手,争取早日把煤炭的开采量给提升上来,以取代草木。 在此期间,樊氏顺利诞下一女,这让许多眼巴巴盯着关家的人心中略显失望。 因为关彝是现在的关家独苗,所以关家的每一个子嗣都会吸引整个大汉的目光。 而儿子的重要性根本不是女儿能够相提并论的。 毕竟儿子可以娶妻纳妾,互相联姻。 但女儿却只能许给一家,相比之下机会就少了很多。 不过刘谌却没工夫搭理这些人的想法。 除了给樊氏赏赐一些滋补之物外,还给那个刚出生的小丫头赐了一个乳名叫关关。 并且把自己的一块随身玉佩也一并赏赐给了小丫头。 关氏一门为大汉尽忠,关彝更是连女儿出生都不在身边,一心为大汉奔波。 这点赏赐在刘谌看来根本算不得什么。 只不过刘谌无心,有人有意。 一些眼光不够的人,只觉得关彝嫡女将来必然会贵不可言,如果自家将来子侄或者孙辈能和关家联姻,必然能够飞黄腾达。 一些眼光足够的人,却看出来了这其中不寻常的地方,因为除了这些物质上的赏赐之外,刘谌没有任何其余的赏赐。 仿佛两家的交情到此为止罢了。 可果真如此吗?无论是昭烈皇帝和汉寿亭侯。 还是当今陛下和关彝,那都是过命的交情。 难道这种交情,还不值得钱财之外的赏赐? 还是说,这本身就代表着陛下的一种态度? 当初关彝没有挑选世家之女或者是官宦之女成婚,已经有不少人从中咂摸出来一些味道。 如今对待关彝嫡女的做法,更是印证了这些人的想法,陛下似乎不想让关家的权势更进一步! 面对这样的局面,自己就需要重新斟酌一番了。 只是这些水面下的蝇营狗苟,刘谌全都不知道,此时的刘谌正在和秘密返回成都的糜照议事。 “你是说,最近几个月吴国那边的粮草很明显有所收缩?” 刘谌皱着眉头说道。 虽说汉中土地已经开垦了很多,也成功的解决了大汉缺粮的危机。 但是在这个时代,谁会嫌粮食少? 更别说大汉还一直存着北伐的心思,自然更需要积蓄粮草。 所以那些通商城市悄悄贩卖过来的魏国和吴国的粮食,也占了很重要的比例。 但是糜照却告诉他,这段时间吴国已经不怎么朝大汉贩卖粮食了。 这当然引起了刘谌的注意。 “陛下,可不是有所收缩,而是吴国甚至都想问咱们买粮食。” “不光是粮食,还有之前一些能够悄悄走私过来的违禁品 ,也全都无法买卖了。” 从三个月之前,建平就没有怎么收到粮食了。 不过在魏国那些走私粮食的支撑下,糜照一时间倒也没有怎么在意。 直到一个月前,糜照收到了一个消息,说有一批原本和自己做违禁品生意的吴国商人被枭首示众。 糜照这才发现不对劲儿的地方。 一查之下,糜照大吃一惊,不光是粮食,就连原本还走私的火热的违禁品都已经快有两个月不见踪迹了。 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一般来说,没有大的战争动作的话,上面对这些东西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大汉之所以没有这种情况,一来是因为上行下效,从诸葛亮时期就已经廉洁奉公的风气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来则是因为大汉早就已经穷得叮当响,根本就没有多少能往外卖的东西。 那点物资和杀头的风险比起来,根本就不值当。 但是魏国和吴国不一样啊,贩卖军需物资,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种潜规则,毕竟他们可没有诸葛丞相给他们当榜样,而且魏国和吴国比大汉也富裕的多。 如今这种情况在吴国被禁绝,这怎么能不引起糜照的注意。 事关重大,糜照甚至都不敢假人之手,只敢悄悄返回成都,向刘谌汇报此事。 之前向条回来的时候,刘谌就已经觉得不对劲儿了。 哪有把还能服役好几年的战船往外卖的道理,可偏偏这个孙皓就这么干了。 如今又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谁敢保证这背后没有什么幺蛾子? “可是这个孙皓到底要干什么呢?” 刘谌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无论如何,刘谌都得提高警惕,这小子跟孙休可不一样,他可是个疯子。 一个疯子,谁也不敢保证他会做出来什么非常的举动。 “朕会给罗宪下令,让他盯着东边的动静,你也速速返回建平,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报来!” 糜照点了点头,便匆匆返回建平去了。 喜欢三国之季汉演义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季汉演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36章 洛阳 魏都洛阳。 司马昭府邸,现在的晋王府。 一间卧室里充满了浓浓的药味儿。 司马昭面如金纸的躺在榻上,若不是还微微起伏的胸膛证明着这位大魏晋王是一位活人。 任谁来看都会觉得这只是一具尸体。 司马炎闻着满屋令人作呕的药味儿,皱着眉头看着跪在床榻前的贾充等人。 “那人当真是这么说的?” 司马炎握着司马昭冰凉且无力的手,对贾充说道。 司马炎嘴里的那人,就是之前被刘谌割去耳朵并送到魏兴的司马攸使者。 一个月前,此人被送到洛阳,得知此事的司马炎勃然大怒。 当即便下令对此人严加审讯,一定要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都给弄清楚。 经过这一个月的刑讯逼供,这人该交代的东西也全都交代完了。 贾充前来,就是为了汇报这件事。 因为事关重大,即便是司马昭病重也不得不告诉他。 听到这个消息,司马昭的嘴唇微动。 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人听清楚司马昭到底在说什么。 司马炎赶紧附耳过去。 只听司马昭气若游丝的说道: “将此人...处死。” “你...你就当...不知道这件事。” “万不可...万不可因此和你二...二弟生出龌龊来。” “眼下...朝局不稳,司马氏当团结...团结一心,共...共克时艰!” 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却像是耗尽了司马昭的全部力气。 说完这两句话之后。司马昭的胸膛好一阵起伏。 司马炎听到司马昭的话,眼底深处闪过一丝不快。 嘴上却说道: “父王说的是,二弟年轻,做事冲动些也实属正常。” “儿臣一定谨记父王教诲,绝不会做出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说罢转过头来对贾充说道: “将那人处死吧,别走漏了风声!” 贾充点头称是,但是却跪在地上没有动。 司马炎接着说道: “父王,前些日子邺城山涛收到一封洛阳的密信。” “写信之人乃是向秀。” “信中向秀想要让山涛联络在邺城的曹氏宗亲,趁朝廷有变之时行谋逆之举。” “儿臣以为,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把向秀还有那些曹氏宗亲给杀了。” “至于陛下,事后若查明参与其中的话......” 司马炎虽然没有说,但在场的人都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躺在榻上的司马昭微微摇头,司马炎再次俯身过去。 “这些人...都不要动。” “那...那个向秀也不要动。” “眼下朝局宜静不...不宜动。” “不要妄起...争端。” “公...公闾,你...你来告诉安世。” 司马昭又是一阵急喘,眼角余光扫过贾充。 给司马昭卖命几十年的贾充,瞬间就明白了司马昭的意思。 赶紧对司马炎说道: “太子,晋王的意思是,山涛的那封信,不能成为确切的证据。” “向秀和邺城那帮人。” “手中并无兵权,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 “况且山涛手中有上千精兵,就算邺城那帮曹氏宗亲有所异动,也可以顷刻间将其覆灭。” “至于向秀就更不用说了,只需要两个武士就能将其擒杀。” “不过现在朝局不稳,尽量不要再做什么引起恐慌的事情。” 司马炎听到贾充的话,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要不是司马攸,局面何至于斯! 之前父亲称王就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但是彼时司马氏威望如日中天。 谁也不敢多说什么。 可是后来接连的几场大败,以及司马攸在长安称王。 对司马家的声望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等到伯母羊徽瑜逃出洛阳的时候。 司马炎就已经看出来,这大魏已经是人心浮动。 虽然司马炎及时派人追杀,并且在得知石苞有一个儿子被带走之后,秘密杀死了剩余的几个人。 但爷爷、大伯还有父王他们攒下的那点威势,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司马炎将这一切的原因,全都归结到司马攸和钟会的身上。 若不是这两个人,局面何至于斯! 就在司马炎对着司马攸生闷气的时候。 荀恺从外面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晋王殿下,太子!” “并州送来急报 ,说是羌胡人马正在入侵西河郡,局势危急,望朝廷速速发兵救援!” 听到荀恺的话,司马炎和贾充顿时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司马炎本就不是擅长国事之人,贾充同样对军事不甚了解。 肘腋生变,两人一时间都没了主张。 还是躺在榻上的司马昭说话了: “去...去叫卫侍中前来!” 没一会儿,卫瓘就来到了司马昭面前。 汉中一战,卫瓘死里逃生,从魏兴逃回洛阳。 把汉中发生的事情赶紧告诉了司马昭。 司马昭才能及时的做出反应,没有给魏国带来更大的损失。 此时卫瓘到司马昭榻前,立刻伏地拜曰: “不知大王相召,所为何事?” 司马昭缓缓说道: “卿可持节,前往...前往幽州,去找司马刺史。” “看到...孤的符节,他...他就什么都知道了!” 当初将司马孚贬往幽州做刺史,一来是为了掩人耳目,二来则是两头下注,万一事有不协,司马家还不至于彻底覆灭。 只是如今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万一让羌人杀入魏境,到时候司马氏的局面就会变得更加艰难。 所以司马昭也顾不得许多,提前把这颗暗棋给亮出来,想必三叔能理解自己的做法。 听到司马昭的话,卫瓘再一拜,然后便转身离开了。 就在卫瓘离开后没多久,又有一个侍卫从外面走进来。 手中捧着一封封着火漆的信件: “晋王殿下,太子。” “合肥羊将军送来急报!” 众人闻言心中顿时一沉,这个时候送来的消息,可不像是什么好消息。 就连司马昭都让人把自己搀起来,强行坐直了身体。 贾充从侍卫的手中接过急报拆开。 仅仅只是看了一眼,贾充就脸色大变。 喜欢三国之季汉演义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季汉演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37章 孙皓也要打合肥? “吴主孙皓,集结十万大军。” “从西陵和广陵兵分两路,进攻合肥!” “羊将军派人求援,请朝廷速发援兵!” 贾充语速飞快的把急报上面的东西念给在场的众人听。 司马炎等人的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吴国居然派兵攻打合肥? 司马昭闻言,神色一滞。 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屋漏偏逢连夜雨,羌人的事情才刚刚安置住,南边就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孙皓进攻合肥,是谁都没有料到的事情。 之前魏吴一战,差点打到建业。 虽然最终结果是魏军退守合肥,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魏国在这一战中是占了大便宜的。 只是后续发生的事情,让魏国没有及时的扩大战果。 等到钟会表露出反心的时候,司马昭不得已从合肥抽调杜预前往长安想控制住钟会。 为了能够顺利的接管长安,司马昭让杜预抽调了合肥十万兵马前往长安。 如此一来,羊祜手中就只剩下区区几万人了。 只是谁都没想到连同杜预都一起归顺了司马攸。 司马昭不光丢失了对长安及以西的掌控权,还瞬间失去了十万大军。 再加上上庸石苞军同样也被钟会裹挟。 一时间竟无法给羊祜增兵,面对吴国的十万大军。 羊祜只能积极防御的同时,赶紧向洛阳求援。 良久之后,司马昭才缓缓睁开眼睛,目光炯炯的盯着在场众人。 众人惊讶的发现,在司马昭的脸上竟然看不出丝毫病重的样子。 “着平虏护军文鸯,带青州兵马前往合肥救援。” “另外下旨给上庸胡奋,让他盯着永安和西陵一带。” “再让魏兴郡分出一部分兵马,驰援合肥!” “另外让水师袭扰长江,务必不能使孙皓安心进攻合肥!” 司马昭急促的下达着命令,荀恺等人一一记下后并向外传达。 做完这一切之后,司马昭神色骤然一松。 整个人再次委顿下去,额头上也一阵阵的冒冷汗。 刚才片刻功夫的强打精神,几乎已经耗尽了司马昭的全部精力。 此刻的他,再也没有任何力气处理任何事情。 司马昭的命令在各个信使的传达下,飞速的赶往四面八方。 与此同时,远在成都的刘谌。 也收到了孙皓攻打合肥的消息! 得到消息的刘谌,心中的震惊一点都不比司马昭来的小。 “这孙家人,对合肥就这么执着吗?” 之前糜照返回成都,告诉刘谌吴国异动的时候。 虽然刘谌猜到了孙皓会有所异动。 但却没想到孙皓居然对合肥起了心思! 这个消息是永安罗宪派他儿子罗袭送来的。 因为不光是建业的孙皓动了,就连镇守在西陵的陆抗,也一并跟着动了。 陆抗可是守护吴国西陵一线的定海神针。 和魏国打了一年多的仗,几乎没有踏足过魏国的国土。 却在这个时候朝着合肥进发,足以说明孙皓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怪不得这小子要积蓄粮草呢,原来是在打合肥的主意!” 于是刘谌立刻把宗预等人全都召集进宫。 并告诉了他们孙皓正在进攻合肥的消息。 得知此消息的宗预等人,脸上同样也是十分震惊。 这个孙皓,胆子也太大了吧? 吴国刚刚在魏国的手上吃了个大亏,又经历了和魏国交恶的事情。 这个时候不正是应该收缩力量,龟缩不出吗? 怎么居然还敢主动去招惹魏国? “众卿以为,孙皓此次所为为何?” 穿越过来之后,刘谌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早就不是之前那个什么都不懂的他了。 在宗预等人到来之前,刘谌就已经嗅出来这其中有阴谋的味道。 孙皓打合肥,绝不是单单打合肥这么简单! 宗预看着墙上挂着的大幅舆图,眉头皱成一个川字。 “合肥距离建业五百余里。” “已经是深入敌境了。” “孙皓以一国之君的身份,亲自带兵前往合肥,实属冒险之举。” “万一陷入敌境,岂不是群龙无首?” “此举属实不甚明智!” 李骧则看着地图说道: “陛下,臣之前出使吴国的时候。” “曾经和这个孙皓打过一些交道。” “此人颇有才能且行事果断。” “那伪使司马遂,就是孙皓斩杀。” “臣以为此人攻打合肥之举,绝不仅仅只是贪图合肥。” 刘谌点了点头: “是啊,之前向卿回来的时候,也说过孙皓的种种举动。” “此人颇有霸者气息,若说他只为合肥,朕是不信的!” 刘谌嘴上说着,目光在地图上来回的扫视。 想要从中看出一些端倪来,但最终却一无所获。 不过有一点刘谌倒是注意到了。 此次孙皓集结大军进攻合肥,合肥兵力必然不足。 因为之前杜预离开合肥的时候,可是带走了很大的一部分兵力。 司马昭想要守住合肥,必然要从其他地方调兵。 眼下长安已经事实上形成割据。 所以长安到洛阳一线的兵马,司马昭肯定不会调动。 那能够调动的也就只剩下幽州和青州附近的兵马。 但是幽州的兵马又需要防备北边的鲜卑人和羌人。 单靠青州兵马似乎并不能解合肥之困。 唉,打仗什么的,真是让人头疼! 毫无头绪的刘谌心中暗自吐槽。 不过虽然没有什么头绪,但刘谌却觉得自己应该给孙皓帮帮场子。 因为万一孙皓打下合肥,就能够直接威胁到徐州和南阳。 这两个地方对于魏国来说,重要性甚至要超过长安。 到时候司马昭的目光必然会集中在吴国的身上,自己这边面临的压力就会小上很多。 即便孙皓打不下合肥也没有关系,反正 损耗的也是魏吴两国的国力,自己何乐而不为! 别人退步,就等于自己在进步! 想到这里,刘谌便开口说道: “给罗宪传令,让他盯着上庸伪朝兵马的动向,决不能让他们威胁到西陵一线。” “另外,再给汉中姜维去信,让他盯着魏兴方面,适当的时候可以出兵骚扰!” 喜欢三国之季汉演义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季汉演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38章 苏珈 七月,永安传来消息。 上庸胡奋出动兵马,准备袭扰西陵一线。 但是被提前得到旨意的罗宪和吴国西陵守军协力杀退。 胡奋最终不敌,退守上庸并坚守不出。 同时,汉中姜维也传来消息。 魏兴郡的敌军也有所动作。 好在朝廷旨意来的及时。 姜维率领五万兵马抵达魏兴,硬是把魏兴守军压在城中不敢有所异动。 得到消息的刘谌心中松了一口气。 幸好自己提前做了准备。 要不然以上庸兵马的强度,没有陆抗留守的西陵很有可能会被胡奋攻破。 至于魏兴兵马,完全是搂草打兔子,瞎碰上的。 而和姜维奏报一同送来成都的,还有一个无常军的士兵。 听到有关彝的消息,刘谌立刻召见了这个士兵。 “你叫什么名字?” 刘谌看着这个伤痕未愈,满脸风尘的无常军士兵,关切的问道。 士兵听到刘谌的话,赶紧行礼道: “小人名叫苏珈,乃是关将军麾下一小校。” 刘谌点了点头: “苏珈,关彝只派了你一人回来吗?” 苏珈闻言脸色一黯,随后摇了摇头说道: “回陛下的话,和小人同行的总共有七人,但最终只有小人被水师兄弟救了上来,逃过一劫!” 刘谌闻言心中一叹,从这个名叫苏珈的士兵嘴里的三言两语,刘谌能察觉到这件事有多艰难。 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关彝呢?他们怎么样了?有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苏珈听到刘谌的话,赶紧把关彝让他带回来的话原原本本的交待出来。 在和杜预短暂的交手后,关彝便派了数人返回成都准备告知刘谌战况。 经过这次交手,关彝对杜预的本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知道杜预后续必然有所动作。 所以关彝立刻远遁而去,隐匿了自己的行踪。 然而让关彝没有想到的是,在自己进入关中的这段时间,长安的政令已经传达到了关中各地。 当初自己这些人从武都进入陇西的时候,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平平安安的到达安定郡。 但是苏珈他们返回成都的时候,却遇到了重重困难。 首先就是沿途百姓不再敢和这些人接触,别说是卖给这些无常军士兵吃喝了,不立刻向魏军报告他们的踪迹,就已经算是好的了。 苏珈他们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便选择昼伏夜出的行进方式。 一点一点的往武都的方向行进。 只可惜他们还是低估了司马攸和钟会的怒火。 得知自己派往成都的使者被送到魏兴之后,司马攸便绝了想要和刘谌交好的心思。 再加上杜预送到长安的消息,让司马攸意识到刘谌这是故意派人来破坏自己的统治。 于是司马攸立刻下旨一定要把关彝一行人全都斩杀在魏国境内。 旨意一下,各地纷纷出动兵马,开始对关彝等人围追堵截。 就连这几个着手返回成都的无常军也不例外。 尽管苏珈他们已经无比的小心,这几个无常军的士兵还是遭遇了十几次的追杀。 尤其是在路过陇西的时候,牵弘派出了大量的兵马追杀他们。 要不是仗着一人双马以及目标太小的缘故,恐怕早就已经全军覆没了。 就连返回的路线都不得不改变。 到最后这支七人小队,仅仅只剩下苏珈和另外一个士兵。 两人好不容易逃到抵近汉水的地方,却发现这里早就已经被魏军给把守了起来。 两个人一番商议之后,另一人决定主动引开这些魏军,给苏珈创造机会。 眼下正值七月,天气十分的炎热。 只要能跳入汉水中,就有机会游到河对岸。 在两人的一番谋划下,另一人得以顺利的引开魏军,苏珈则疯狂的往汉水冲去。 虽然魏军的反应很快,但终究还是慢了一步。 苏珈顺利的跳进了河水中。 并且被早就已经看到苏珈的陆晏等人给救了起来。 一开始苏珈还以为这是东吴的水师,直到被救上船才知道这是大汉自己的水师。 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大汉已经有了自己的水师。 苏珈在不可置信中还带着一点骄傲。 这就是他现在效忠的大汉! 而苏珈不知道的是,把他救上来的陆晏比他要震惊的多。 因为刘谌旨意在前,绝不允许汉军踏上汉水北岸一步。 所以无数次陆晏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魏国百姓被河边的魏兵驱逐,杀死。 苏珈还是他第一个成功救上船的人! 苏珈和另一人的行动,被陆晏清清楚楚的看在眼里。 他的生还,有运气成分在,有实力的成分在,但更多的还是有人愿意为他牺牲自己。 在汉中短暂的休整过后,苏珈便连同姜维的奏报,一同被送到成都。 听完苏珈的讲述之后,刘谌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没想到关彝居然又和杜预交上手了。 更让刘谌没想到的是,杜预竟然也在开垦荒地,囤积粮草。 自己能做到这些,完全是仗着身为穿越者多了一千多年的见识以及对历史脉络的大致了解。 而杜预身为这个时代的人,能做出这样的举动,基本上就是个人能力。 看来还是不能小觑天下人啊! 不过这个消息对于刘谌来说,也未必完全是坏消息。 首先可以肯定的就是,司马攸在长安的日子也不好过。 其次就是他和司马炎的关系已经势同水火。 要不然不至于让杜预亲自在关中垦荒。 眼下兄弟两个没有彻底反目,十有八九是因为司马昭的缘故。 司马昭虽然能力不如其父其兄,但是基本的政治水平还是有的。 知道兄弟阋墙的危害。 他活着,司马炎和司马攸都必不敢先动手。 知道一时半会儿司马炎和司马攸打不起来,刘谌倒也不着急。 反正这会儿是魏吴两国在交手,自己只管闷着头发育就行。 让苏珈退下歇息后,刘谌又命人去关府给秦氏报一个关彝平安的消息,以安秦氏之心。 而在距成都数千里的合肥,大魏征南将军羊祜的心中却一点都不平静。 喜欢三国之季汉演义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季汉演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39章 胶着 孙皓突然的来袭,打了羊祜一个猝不及防。 被杜预带走一大部分兵马之后,合肥的守备力量本就不足。 得知孙皓往合肥杀来的消息之后,羊祜第一时间放弃沿途所有城镇。 收缩所有兵力,勉强才凑出来五万多人守城。 只是羊祜心里很清楚,这五万多人里面,顶多有两万人是真正的可战之兵,其余人都是来凑数的。 同时,羊祜赶紧给洛阳的司马昭去信,让他速速发兵来援。 司马昭的复旨也很快,除了文鸯之外,还派了魏兴的兵马前来相助。 而且上庸的胡奋也会在后方对吴国进行骚扰。 然而直到文鸯带着两万多人赶到合肥的时候,羊祜依然没有看到另外两支兵马有所动作。 这让羊祜的心中极其上火,一边派人去打探消息,一边把文鸯迎进城中商议军事。 这段时间的围城,羊祜早就已经探明了。 孙皓这十万大军可不是什么虚数,而是实打实的十万战兵。 若是再加上一些辅兵和民夫之类的,人数都奔着四十万去了。 以自己手里的这点兵力和文鸯带来的那点青州兵,根本就守不住合肥! “再给洛阳去信,让晋王殿下再发援兵!” 另一边,城外的孙皓同样也不好受。 从当初孙皓在朱太后宫中杀了一个内侍之后。 几乎是一夜之间,整个江东世家的风向全都变了。 就连原本支持自己的张布和濮阳行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对自己颇有微词。 觉得不应该对太后不敬! 孙皓对于张布和濮阳兴的不满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在这件事之外,孙皓还看到了一个更加恐怖的 东西。 那就是江东的这些世家,如同一条条巨大的蚂蟥一样,趴在吴国的身上吸血。 之前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孙皓对于朝堂上的局势并不清楚,自然也看不到。 但是机缘巧合之下当了皇帝后,孙皓立刻就看清楚了这一点。 杀内侍并不是在针对那个内侍或者是朱太后,而是要试探江东那些世家的反应。 而他们的反应,也确实让孙皓感到一阵胆寒。 他决定要对江东的这些世家动手,决不能放任这些世家继续趴在大吴的身上吸血! 于是他把目光放到了合肥这座通往中原的重镇上。 战争, 只有战争才能够改变这个格局! 这才是孙皓决定卖船给蜀汉的真正原因。 得到蜀汉送来的第一笔钱之后,孙皓马不停蹄的就开始收购粮草。 并且开始严查所有军需物资,还以此为理由杀了不少世家之人。 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这些能够被放到明面上做生意的世家子都是边缘人物,根本伤不了他们的根基。 孙皓也因此更加的坚定了发动战争的决心。 终于在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后,孙皓开始向合肥进军。 同时,也把朱宣等世家主事之人全都封了将军之职,一并都带在身边。 就连西陵的陆抗都没有放过,也一起跟着自己出征。 连带着一起出征的,还有各个世家的部曲和私兵。 这也是为什么孙皓明明出动了三四十万人,但却只号称十万的主要原因。 里面有一大半都不是孙皓所能够完全掌控的力量。 但是孙皓不在乎,本来自己这么做就是要弄死这些世家之人。 是不是自己的兵马,又有什么关系! 所以从杀到合肥之后,孙皓便接连不停的开始指挥着这些世家之人攻城,以此来消耗他们的力量。 可是打着打着,孙皓就察觉出来不对劲儿的地方了。 自己固然是要消耗这些世家的实力,可同时也真是想要打下合肥, 对中原形成威胁之势。 杜预带兵马离开合肥的消息是早就已经探明的,知道合肥是没有多少守军的。 在孙皓看来,吴国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直扑合肥,合肥守军纵然发起反抗,也根本抵抗不了多长时间。 到时候既能拿下合肥,也能够消耗世家的实力,简直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可是合肥之战到现在为止,吴国大军却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虽然沿途的城镇早就已经被拿下,但合肥不到手,那些土地都是虚的。 而就在不久前,孙皓又得到了魏国援兵到来的消息。 这个消息对于孙皓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打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拿下合肥,眼下羊祜又添援兵,诸位以为如何是好?!” 孙皓脸上难掩戾色的看着在场的众人。 陆抗听到孙皓的话,心中不由得一阵叹息。 对于孙皓的想法,陆抗即便是没有完全猜到,也琢磨了个八九不离十。 当初自己儿子陆晏被派往蜀汉的时候,陆抗就察觉到这位大吴新君已经在提防江东世家。 自己在西陵和羊祜他们对线了一年多的时间,什么时候敢主动出击过? 即便是后来杜预离开了合肥,陆抗也只是试探性的发起过几次攻击。 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之后,陆抗便熄了这个心思。 因为陆抗知道 ,以吴国现在的国力,是打不了大规模的战争的。 可孙皓偏偏就敢带兵直接打合肥。 另一边的朱宣脸色更是十分的难看。 自己被孙皓强行带到这里,连通自己的部曲和家族累年积累的私兵。 这段时间接连不断的进攻,已经折损了不少。 可孙皓自己带出来的人马却丝毫未动。 这不是摆明了要消耗自己这些人的力量。 朱宣从一开始就反对立孙皓为皇帝。 真不知道太后她老人家当初是怎么被这个孙皓给灌的迷魂汤。 也不知道孙皓使了什么手段,居然能说动张布和濮阳兴两个人。 合肥久攻不下,每天光是粮草消耗就是个天文数字。 就算有卖船的第一笔五千万钱,也架不住这么消耗啊! “陛下,既然魏国发兵来援,说明对方已经有所防备。” “且很有可能还有援兵在路上。” “故臣以为不如暂时退兵,以待来日!” 良久之后,陆抗缓缓的开口说道。 喜欢三国之季汉演义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季汉演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40章 战端开启 听到陆抗的话,孙皓心底发出一声冷笑。 自己花了这么大的代价打到这里,可不是为了来合肥城下看风景的。 现在既没有拿下合肥,也没有消耗足够多世家的力量。 孙皓怎么可能退? “陆卿,你以为朕为何要攻打合肥?” “大吴虽然占据江东之地,但终究只是偏安一隅。” “当初若是钟会和邓艾灭了蜀国,那魏国必然会从北面和西面两面夹击大吴。” “朕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决定夺取合肥,替咱们找到一个通往中原的突破口。” ‘如今魏国东西分裂。” “国力被削减了将近一半,正是用兵的大好时机。” “况且之前魏使死在建业,这个责任无论如何都是推不脱的。” “所以吴魏之间,必然还有一战。” “要是让魏国缓过来这口气,咱们未必会再有机会兵临合肥城下。” 孙皓的话全都是真话,他知道假话诓不住陆抗等人。 否则他们怎么会心甘情愿的供自己驱使? 世家之间同样也不是铁板一块,其余几个小的世家对于孙皓的话十分认同。 江东四大世家压在他们头上的时间太长了。 人都是有上进心的,谁也不想永远的屈于人下。 他们想要借着战功来提升自己家族在吴国的话语权。 所以孙皓的话一出,这几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陛下说的没错。” “大吴和魏国之间必然还有一战。” “眼下已经是大吴能够抓住的最好的机会了。” “若不趁着这个机会夺取合肥,打通通往中原的道路,必会遗恨此生!” 陆抗听到这些人的话并没有多说什么,因为江东四大家族里,陆家虽然多从军旅,但却没有豢养多少私兵。 陆家稳居朝堂的根本是自己家传的兵法,而不是假借外物。 而朱宣在听到这些人的话后,肺都快要气炸了。 合着之前死伤的士兵不是你们家的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朱宣当即就要站出来反驳,就在朱宣准备站出来的时候。 一个低级将领从外面急匆匆走进来,对着行礼道: “陛下,外面有一敌将正在叫阵!” 听到这个将领的话,孙皓陡然精神一振。 围城这么多天,羊祜几乎没有主动出击过。 没想到今天居然有人主动前来叫阵! 看来是刚刚来了一批援军,让羊祜的信心开始膨胀起来! 不过孙皓同样不惧,大吴如此雄壮的兵马,要不是羊祜据城而守,自己早就拿下合肥了。 “走,随朕前去看看!” 说罢,孙皓便率先走出大帐,其余人紧随其后。 很快,孙皓就看到一个挑着“平虏将军文”的旗号正在吴军大营前飘荡。 孙皓立刻问道: “来人是谁?” “启禀陛下,来人名叫文鸯!” 听到文鸯这个名字,孙皓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屑。 策马来到阵前,看着一身散漫气息的文鸯说道: “文鸯,你这反复无常的小人,也敢来大吴军前逞能吗?!” 文鸯最早跟着其父文钦叛魏降吴,后来文钦死后,文鸯又再次投降魏国。 虽然是形势所迫,但是这种举动却为人不齿。 文鸯显然听明白了孙皓话里的意思。 原本散漫的气息顿时一收,脸上露出愠怒之色。 但闻言却又无从反驳,因为孙皓说的都是真话。 只是自己当初叛而复降,也是有原因的。 于是文鸯也不和孙皓搭话,指挥着麾下士兵便朝着孙皓所在的方向杀了过去。 文鸯此次前来叫阵,原本没有打算和吴军交战。 只不过是想替被围城几十日的羊祜出口气而已。 没想到竟然在阵前被孙皓揭了伤疤,是个正常人都不可能忍得住。 看到文鸯杀来,孙皓只是淡定的挥了挥手。 早有准备的弓兵顿时箭如雨下,硬生生的把文鸯给逼退了回去。 眼见对方有所防备,自己占不到什么便宜,文鸯只能悻悻而返。 孙皓同样一脸不屑的再次返回大帐。 自己也曾听闻魏将张辽八百破阵之事。 但自己不是大皇帝,文鸯也不是张辽。 孙皓为这件事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根本不可能让对面偷袭成功。 “魏军援兵已到,留给咱们的时间不多了。” “朕意,明日起全力攻城,务必要在魏国下一支援兵到达之前,拿下合肥!” 孙皓旨意一下,在场众人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激动之色。 在合肥城下迁延这么多时日,总算是要全力进攻了。 众人立刻应声道: “遵旨!” 朱宣虽然脸色不好看,却也没有再说什么。 毕竟孙皓的旨意就是军令,军令一旦下达就无法更改。 除非朱宣想要看看自己的脖子是否比屠刀还要坚固。 至于陆抗,在听到孙皓的旨意之后,立刻抛开所有的心思,专心应对即将要到来的战争。 虽然吴军的最高统帅是孙皓,但那只是名义上的罢了。 真正要 指挥战争的还是陆抗。 这么长时间的交手,陆抗早就已经意识到羊祜不是什么简单的对手。 他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才是。 得到消息的各营开始整军备战,整个吴军营地开始 忙碌起来。 城上的羊祜显然也看到了吴军这边的动向。 身边站着一脸阴沉的文鸯,身后则是同样在忙碌的魏军 。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当第一缕阳光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 吴军大营中一队队的兵马就像是蚂蚁一样,有条不紊的涌出军营。 等到所有人集结完毕之后,激昂的鼓点开始在战场上飘荡。 听到鼓点的吴军开始朝着合肥城下快速飞奔,一架架云梯和其他的攻城器械也一并朝着合肥城下进发。 战争瞬息而至! 因为孙皓还抱有消耗这些世家兵力的心思,所以在他的命令下。 战争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状态,无数士兵的性命陨落在战场上,还有无数士兵正在前赴后继的往上冲。 而在孙皓疯狂进攻合肥的时候,成都的刘谌却收到了一个令他十分意外的消息。 喜欢三国之季汉演义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季汉演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41章 检验成果 姜维居然再次上书,想要趁着这个机会把 魏兴给打下来! 之前刘谌给姜维下旨,让他盯着魏兴方面的动静。 谁知道姜维到达魏兴之后,不光把魏兴想要支援合肥的兵马拖住。 姜维还敏锐的察觉到,魏兴的防御力量并不是很强。 这一发现,顿时让姜维地心思活络了起来,经过一系列的侦查和试探之后。 得知魏兴守备力量不足以抵抗自己的进攻,这让姜维开始变得有点蠢蠢欲动起来。 消息传到成都的时候,刘谌一时间不知道到底是该高兴还是该生气。 开疆拓土,收复故地肯定是好事。 尤其在魏兴还是汉中东边门户的情况下。 拿下魏兴,只要永安方面能够完全牵制住上庸兵马。 再加上汉水的保护,整个汉中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可是刘谌都能想明白的道理,司马氏未必不能想明白。 魏兴一旦丢失,不仅仅代表着魏国进入汉中的最后一条通道彻底关闭。 还意味着大汉随时可以从魏兴进兵,威胁到魏国腹地。 这和孙皓进攻合肥是一个道理。 司马昭必然不可能放任魏兴丢失,也肯定会不顾一切的派兵前来争夺。 长安的割据,让洛阳方面元气大伤,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动辄抽调十万乃至数十万的兵马。 而且司马昭还要顾及合肥方面。 所以很有可能会让双方陷入到一种胶着的状态。 刘谌不怕这种局部战争,但是刘谌害怕把这个局部战争打成拉锯战。 拉锯战对国力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 无论对魏国还是对大汉都是一样。 眼下汉中之战才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国力才刚刚有恢复的迹象。 真要是陷入到拉锯战里,自己好不容易攒下来的这点 家底可不够怎么消耗的。 更别说还欠着吴国五千万钱呢。 另外刘谌还有一个担忧,那就是一旦魏兴这边陷入拉锯战的话。 说不定会让长安的钟会再起心思。 毕竟汉中之战,损失的大部分都是石苞的上庸军,而且长安还补充了杜预从合肥带来的大量兵力。 总体实力丝毫不弱。 一旦钟会得知消息,再次进兵汉中的话,刘谌可不觉得靠着刚刚组建的水师就能够拦下钟会。 即便钟会没有这个想法,长时间的拉锯战也会消耗汉中之战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士气。 对于整个大汉的舆论引导会很不利。 综合了好几方面的原因 ,刘谌觉得暂时不能对魏兴动手,因为拿下魏兴对眼下的大汉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可是刘谌也不想直接驳回姜维的意见,这位汉大将军一心想要北伐,恢复中原。 自己也不能寒了他的心。 也就是姜维脑子还足够的清醒,没有直接进攻魏兴,而是选择回来问问自己的意见。 否则真要是打下魏兴的话,刘谌不光得捏着鼻子认下这件事,还得对姜维他们进行嘉奖。 而且后续一旦魏兴再次易手,对于大汉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挫折! 不过虽然魏兴不能完全打下来,但不代表着魏兴不能打。 讲武堂招收第一批学子的时候,刘谌曾经以魏兴为模型,让学子们进行战争推演。 虽然第一批讲武堂学子大部分都赶赴南疆练兵。 可是战争推演却作为一个必修科目保留了下来,并且也让新招收的第二批学子同样进行推演。 如今距离第二批学子入学也过去了将近五个月的时间。 第一批讲武堂学子已经在南疆进行实地练兵。 那第二批的讲武堂 学子也不能只在纸上谈兵。 刘谌准备把第二批讲武堂学子调到魏兴,也进行实地练兵。 这样一来,既能够时刻对魏兴造成威胁,又不至于引起魏国朝堂太大的注意。 还能帮助孙皓牵制一部分魏国的力量,更能提升讲武堂学子们的实战经验。 简直就是一举数得的好机会! 于是刘谌立刻给姜维去了一封密信,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并且也安排人带着讲武堂第二期学子赶赴魏兴,进行实地练兵。 同时也开始着手招募第三期讲武堂学子。 大汉顶级将领除了姜维等人之外,几乎已经完全断档。 同样的,基层将领也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 若是这个模式能够顺利的延续下去,对于刘谌和大汉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 首先就是基层将领能够得到快速的补充。 因为讲武堂就是从基层开始培养的,这些学子们大多数都出身底层,甚至有不少原本就是大头兵。 同样的,这些人也是会慢慢成长的。 在这种大批量的培养模式下,总是会有人脱颖而出的。 而这些脱颖而出的人,会继续慢慢的成长为顶级统帅。 这种效率可比家传要高的多! 做完这一切之后,刘谌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如今的谯周已经不怎么管朝堂之事,而是专心教授这些学子们上课。 而早在第一批讲武堂学子接受文化教育的时候,刘谌就注意到了一件事。 那就是之前招收的那些宫中学堂的学子们,年纪都太小了。 几乎都派不上什么大用场,也就诸葛京等两三人勉强能给那些讲武堂学子们进行授课。 剩下的即便是能熟练掌握拼音和字典用法,在年龄这方面也无法让人信服。 于是刘谌很快就招收了第二批的学堂学子。 当初刘谌从那些上庸逃亡过来的孤儿里面挑选出一批看起来比较机灵的人。 帮着那些被召到成都的世家之人打打下手,整理出版字典。 字典校验完毕之后,这些孤儿们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起东西来也是事半功倍。 再加上父母亲人都死于魏兵之手,忠诚度也相当可靠。 所以刘谌便又从这些人里面挑选一批年纪在十五到二十岁的青少年们出来。 让谯周他们教他们读书识字,早点熟练掌握拼音如何使用以及字典的使用方法。 现在,第二批讲武堂学子也即将出发,正是刘谌检验这些少年学业如何的时候。 喜欢三国之季汉演义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季汉演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42章 考校 这个时代还没有分班一说。 而且大部分人的起步线都是一样的。 所以在学堂里,能看到年近二十的青年和只有五六岁的孩子坐在同一间屋子里的奇观。 可无论是稚子还是青年,全都在认认真真的听讲。 那些稚子自不必说,都是成都各个官宦家庭送来的。 目的就是为了和刘谌打好关系。 在临来之前家中长辈自然是 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能惹是生非,要好好遵守宫里的规矩。 至于那些青年,则是因为在那些世家之人身边待的时间长了。 也知道读书识字在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 明白这很有可能是自己唯一的能够改变命运,甚至为家人报仇的机会。 所以这些人要更加的努力和刻苦。 两个原本并不融洽的团体,就以这样一种稍显玩笑的姿态出现在同一间学堂里。 刘谌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能忍常人所不能,方可为大丈夫。 若是连这点异样的目光都不能忍受,即便将来学成了也不过只是识得点字罢了。 根本没法委以重任。 刘谌站在门外,阻止了身后侍卫的通报。 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学堂里的学子在谯周的指导下读书认字。 良久之后,等谯周宣布休息的时候,才注意到站在学堂外面的刘谌。 慌的谯周赶紧过来行礼。 “参见陛下,陛下 为何不派人前来通报一下,臣也好迎接陛下!” 看着谯周脸上的意外,刘谌笑着摆了摆手: “教育乃大汉根本之事,朕在学堂外面等上片刻也不妨事。” “何况朕来也是为了看看这些学子们学的如何了。” 听到刘谌的话,谯周心中瞬间会意。 赶紧把刘谌迎了进去,学堂里的学子们看到刘谌后,纷纷起身行礼。 刘谌再次摆手道: “不必多礼,朕不过是路过这里,顺道来看看你们。” 整个皇宫都是刘谌的地盘,而且刘谌起居议事的地方都在前面,根本不可能路过这里,更别说 顺道了。 刘谌这话不过是为了缓解学堂里的紧张气氛罢了,一国之君骤然出现在学堂里,这些人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皇家的威严需要保持,但却不是在这上面。 果然,听到刘谌的话,在场的学子们脸上表情稍稍放松。 紧接着刘谌又说道: “既然朕已经顺道过来了,那也就顺道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业。” “看看谯司空这段时间的辛苦忙碌,有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效果。” 谯周自然没有要反对的意思。 刘谌真正要考校的是后来挑选出来的这些青年。 他们才是刘谌看中的力量,不过刘谌却不想直接对他们进行考校。 因为他们学习的时间毕竟还短,刘谌也不想考核一开始就遇到坎坷。 所以刘谌打算从当初第一批跟着诸葛京他们进学堂的这群孩子开始。 这些人出身官宦家庭,多少都是见过些场面的,比后来的这些青年在见识上要强出很多。 而且他们已经在学堂里多接受了一年多的教育,基础早就已经夯实了。 于是刘谌先在那群年纪比较小的孩子里面扫视一圈,并且看到了一个稍微眼熟一点的孩子。 如果刘谌没有记错的话,这个孩子应该是张绍的孙子 张然。 是之前诸葛京和诸葛显两人进宫之后,张绍让他儿子张凯武前后脚送进宫的。 也正是从张然开始,刘谌才有了创办学堂的想法。 这会儿再次看到张然,当初的记忆也纷纷涌上心头。 让刘谌心中顿时发出一阵唏嘘,不过片刻之后,刘谌就把这种情绪从脑海里甩了出去。 “张然!” 听到刘谌叫自己,张然立刻躬身行礼道: “学生在!” “朕要是没记错的话,你进学堂已经快两年了吧?” 张然道: “回陛下的话,学生是景耀六年冬月份入的学堂,到现在已经有一年零七个月了。” 刘谌点头道: “既然入学堂这么长时间,想必对谯司空教授的东西已经有所掌握。” “那朕便考校一下你的功课如何。” 说罢,刘谌便以百家姓和拼音为切入点,对张然进行一番考核。 考核的结果让刘谌很满意,张然不光是对百家姓和拼音掌握的异常熟练,就连后来谯周教给他们的经义也算熟稔。 只是刘谌不知道的是,张然在这件事上下了比普通人多几倍的苦功夫。 因为自己祖父的原因,张家差点就跌出大汉权贵层,要不是陛下宅心仁厚,念着曾祖父曾经为大汉立下过汗马功劳,这会儿的张家恐怕都得搬出成都去谋生。 祖父这一辈自然是不用提了,犯了这么大的错,能全身而退已经是得天之幸。 接下来老老实实的安度晚年就行了。 至于父亲,同样也要为祖父犯下的错误埋单,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弥补张家犯下的错误,而且这辈子都不大可能再有寸进。 那么振兴家族的重任就落在了张然的头上。 这个道理,从进入学堂的第一天,张然就已经明白了。 所以进入学堂之后,张然的学习就比别人更加刻苦,只为了能早日学成,替张家洗去污点。 今日陛下突然驾临学堂,并且第一个挑自己进行考校,这对于张然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机会。 张然自然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应对。 而刘谌在听完张然的应对之后,心中果然十分的满意,若不是因为年纪太小。 以张然如今掌握的这些知识,拿来传播字典和拼音已经是绰绰有余。 在对张然进行一番勉励之后,刘谌又挑选了几个孩子进行考校。 除了极个别的因为紧张有些磕巴之外,大多数都能够做到对答如流。 有了这些人的铺垫后,整个学堂的气氛也渐渐的放松了下来。 刘谌也觉得时候差不多了,于是便把头一转,看向了那些后来挑选出的青年们。 然后随手从这些学子里面指了一人出来: “你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的话,草民名叫吴明!” 喜欢三国之季汉演义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季汉演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43章 南中 刘谌开口说道: “既然已经入了学堂,就要以学生自称,不用再自称草民。” 听到刘谌的话,吴明眼中闪过一丝明亮之色,脸上顿时也露出一丝激动。 自己本是魏国人,家在上庸郡附近的一座城镇,家境算不上特别好好,倒也衣食无忧。 上庸一战后,罗宪和陆抗把整个上庸郡劫掠一空,然后扬长而去。 等到石苞返回上庸后,发现城中已经没有供大军可用的粮草。 于是石苞便纵兵在上庸郡劫掠。 一开始的时候,石苞或许只是想补充一点粮草,但是这些士兵放出去之后,便彻底管控不住了。 这些士兵就像是过境的蝗虫一样,对周边的城镇进行疯狂的掠夺。 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无外乎如此。 家境还算不错的吴明家,自然就成了这些士兵们眼中的肥肉。 于是吴明的父母在反抗中毫不意外的被那些前来劫掠的魏兵给杀死了。 只剩下吴明兄弟三人,在父母的保护下躲过一劫。 或许在石苞看来些许百姓的伤亡和整个上庸的安危比起来根本算不上什么。 但是这件事落到吴明的头上,无异于天塌了。 自己父母被自己国家的士兵杀死,家中财物尽数被抢夺,就连自己也差点丧命于这些士兵手上。 原本这个年代的百姓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就不足,而魏兵的所作所为更是让吴家三兄弟对魏国恨之入骨。 汉魏乃敌国,这件事情不光是在大汉百姓心中早就已经根深蒂固,也早就已经成为魏国上下的共识。 在这种情况下,吴明当然对于收留自己的大汉心存感激。 “学生知道了!” 吴明重新给刘谌行了一礼。 刘谌又对其余人说道: “尔等皆是如此,以后皆以学生自称!” 其余人也纷纷行礼应是。 简短的小插曲之后,刘谌开始对吴明考校。 考校的东西自然也不会太复杂,因为这些青年学子不像之前的那些学子一样。 已经在学堂里面上了将近两年的课,他们仅仅入学几个月的时间而已。 然而考校的结果却意外的好,这大大的出乎了刘谌的意料。 但是稍加思索,刘谌就想明白了其中缘由。 之前的那些官宦之家的子弟进入学堂的目的是为了和自己拉近关系,进入学堂之后,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这而些人都和魏国有国仇家恨,心里在憋着一股劲儿要报仇,所以虽然进入学堂的时间短,但是学习进度却没怎么落下。 考校完毕之后,刘谌对这些人的结果非常满意。 不光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进度没有落下,更重要的是刘谌能够看出来这些人现在确实是忠心效忠大汉。 这一点,相比较于学习能力来说,更加重要! 等到刘谌离开学堂之后,心中便有了下一步的计划。 三天之后,刘谌从这些人里面挑出来十几个人,跟着讲武堂第二期学子一起前往魏兴城下的姜维营中。 其中便有刘谌之前第一个考校的吴明。 一开始的时候,刘谌是没打算让吴明去的,因为在刘谌看来,吴明自己还留有大用。 只是在得知要进攻魏兴的消息后,吴明便接二连三的请命想要前往魏兴。 刘谌简单的思考一番后,就同意了吴明的请求,既然吴明的心已经不在成都,那把他强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义。 或许魏兴更合适吴明也说不定! 这些学子离开成都之后,刘谌命人严密关注永安方向的动静,并且不停的打听合肥方面的消息。 想要看看合肥方向现在到底是个什么形势。 但是每次传回来的消息,都是没有消息。 孙皓在合肥城下寸功未立,双方直接把合肥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绞肉机。 刘谌得知这些消息之后,心中不由得感叹道,这个羊祜还真是个人才。 竟然以如此弱势的兵力,硬生生得挡住了孙皓的十万大军。 时间来到七月,南中霍弋传来消息,南中的一些部落已经在大汉的感召下,走出原始森林开始尝试在平原生活。 范长生也趁着这个机会,继续深入的开垦土地和砍伐巨木准备造船。 不过既然有归顺的,自然也就有叛乱的,这些走出原始森林的人里面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见识过汉民的生活后。 不愿意再接受自己部落首领的压榨才选择走出来的。 但是这样一来,可就触碰到了那些部落首领们的利益,因为在这些部落头领们看来,这些人全都是自己的私产,而且自己的所有好生活都是建立在剥削这些人的基础上的。 他们出去了倒是一身轻松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谁来保障呢? 于是这些人毫不犹豫的拿起武器,准备扞卫自己的幸福生活。 而早就得到旨意的霍弋,自然不会对他们留手,凭借着极其丰富的对付这些原始部落的人的经验。 霍弋轻而易举的就把他们打的落花流水,并且以比为理由反攻过去。 武器简陋的原始部落,如何能是铠甲武器齐备的汉军的对手,要不是有原始森林作为阻隔,这些人早就已经被霍弋连根拔起了。 痛定思痛之后,这些原始部落的首领便带着剩下的人远遁,准备去更加偏远的地方谋生。 这样一来,反而让朝廷政令的推行减少了许多阻碍。 开垦荒地得以顺利进行。 同时,霍弋也借着这个机会,招募了不少人进入大汉军队当中。 这些部落人本身就是原始森林里恶劣条件下筛选出来的,稍加训练就是一支精兵。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刘谌自然是喜的合不拢嘴,并立刻对霍弋他们进行嘉奖。 大汉现在就没有不缺的东西,尤其是在兵力方面。 魏兴那边牵制了数万兵马,汉中也需要留一支兵镇守。 至于南疆的董厥和马奉还有罗宪他们自不必说,同样也带走了很大一部分的兵力。 在益州那些被隐匿的人丁完全登记出来之前,这些士兵的补充缓解了大汉很大的压力。 喜欢三国之季汉演义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季汉演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44章 关彝的决定 八月,北方天气已经开始转冷。 一行人马正擦着魏羌边界行进。 为首之人正是长安司马攸苦寻不得的关彝。 安定郡下一战,关彝和杨稷的所作所为引来了杜预的疯狂报复。 因为杜预心里很清楚,若是不把关彝这帮子人给处理掉,自己就别想在关中心安理得的垦荒。 而以杜预的军事才能,真打起来关彝和杨稷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尤其是在杜预得到长安的旨意,补充了不少骑兵之后。 几乎是在追着关彝打。 也正是在这番追逐中,关彝彻底的领悟了刘谌之前教给他的十六字真言。 把游击战的精髓和自己麾下的骑兵行动融会贯通。 所以虽然没能继续在杜预的手上讨得好处,也没有在杜预的手里吃多大的亏。 麾下的两千多兵马,竟然没有真的折损多少。 甚至还抽冷子偷袭过几次魏军,缴获了一些铠甲之类的东西。 但是关彝一行人终究还是在敌境,在不占地利的前提下,关彝也不可避免的被杜预渐渐的往更北的方向驱逐。 “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咱们的补给所剩不多。” “若是继续被伪朝兵马追着跑的话,就算人吃得消,这些坐骑也吃不消!” 杨稷呼出一口气之后,对着关彝说道。 长时间的封锁和追击,让关彝等人的补给变的极其艰难。 人是杂食性动物,且有战马作为脚力,处境虽然艰难,但还算可以忍受。 但是战马不行,想要长途奔袭,绝对不可能只靠吃草来维持。 而是需要精细的草料,甚至是谷物来喂养。 早在数月之前,无常军士兵就已经开始用自己的口粮来补充战马的体力。 但是随着补给的进一步减少,这个法子也快要维持不下去了。 经过半年多的历练成长,关彝早就已经从之前那个只知道打仗的愣头青,成长为一个较为合格的将领。 之所以说是较为合格,是因为关彝眼下只擅长骑兵野战。 临行前姜维交给他的诸葛兵书虽然早就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但却没有能够实战的地方。 所以只能算是较为合格。 听到杨稷的话,关彝早就变的坚毅的眼神里也流露出一丝无奈。 大军面临的困境,关彝比杨稷更加的清楚。 “那杨兄的意思是?” 杨稷闻言立刻说出了自己早就已经想好的打算: “关将军,眼下贼将杜预正咬死我们不放,依我看不如咱们先到羌胡的地盘上躲两天风头。” “等时间长了,杜预找不到咱们,心气自然就泄了。” “到时候咱们再回来骚扰他们。” “说句不好听的,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除非杜预不想继续垦荒!” 跟着关彝这么长时间,杨稷对于游击战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反正就是变着法的恶心你就行了。 关彝听到杨稷的话,眼睛先是一亮,但随即又摇了摇头说道: “恐怕不行!” 杨稷疑惑道: “为何?” 关彝接着说道: “咱们这些日子一直游弋在魏朝和羌胡的边境上,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 “咱们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羌胡人马。” “哪怕有少量的羌胡人,看到咱们之后也是立刻就跑。” “完全没有跟咱们交手的意思。” “这可不光是因为咱们人数比他们多。”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伪朝并不惧羌胡,就像咱们不把南边的蛮族放在心上一样。” “若是咱们跑到羌胡的地盘上,杜预未必就不敢追进去,况且在敌人的地盘上作战,他就更加的无所顾忌了。” “此消彼长之下,最终吃亏的恐怕还是咱们!” 听到关彝的解释,杨稷立刻恍然大悟。 是了,以杜预的能力,未必就会害怕那些羌胡,更何况大汉虽然和羌胡并不相邻,但中原王朝和草原部落天生是敌非友。 到时候万一被两面夹击,恐怕大军会真的完蛋。 想到这里,杨稷的脸上便浮现出一抹愁色。 关中短时间内无法骚扰,大军再被逼到羌胡的地盘上,情况是真的不容乐观啊! “我倒是有个想法,杨兄不妨听听,如何?” 在杨稷感到发愁的时候,关彝开口了。 杨稷闻言立刻精神一振: “请关将军赐教!” 关彝继续说道: “眼下长安和洛阳虽然已经势同水火,但毕竟没有真正的撕破脸。” “所以双方很有可能保持一种微妙的默契,那就是互相不攻击对方的掌控地盘。” “然后抓紧时间积蓄力量。” “至于这种默契能够维持多久,咱们就不知道了。” “但是陛下给咱们的旨意是尽可能的骚扰关中,不让司马攸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发育。” “那若是咱们能够加速洛阳和长安的矛盾的话,是不是也算是骚扰关中了?” 杨稷被关彝的话绕的一头雾水: “关将军不妨说的详细一些?” 关彝停顿了一下说道: “我的意思是,不如咱们继续东进,去洛阳司马昭的地盘上搞事。” “之前咱们不是缴获了几十套贼兵铠甲,咱们就打扮成魏兵的模样。” “以司马攸麾下兵马的旗号摸到司马昭的地盘上去。” “我就不信他司马攸还能把咱们的消息告诉司马昭!” 听到关彝的话,杨稷脸上精神一震。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打扮成敌军来迷惑对方,以此来达成目的,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当初白水关不就是用广元魏将的印信赚开的吗? 现在无非就是再装一次魏兵罢了。 只是几十套铠甲对于自己这两千大军来说,确实是有点少。 但那也比被杜预慢慢围杀来的强。 “关将军此计可行!” 杨稷点头对关彝的想法表示肯定。 在定下计策之后,一行人便在关彝的带领下沿着魏羌边界开始一路往东进发。 与此同时, 远在幽州的司马孚,却笑意盎然的看着面前一脸坚毅的司马楙。 司马家果然是后继有人啊,司马家当兴!!! 喜欢三国之季汉演义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季汉演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45章 司马楙再出征 汉中一战,司马楙镇守的定军山是整个魏军战线的重中之重。 而且这个重中之重却并不危险,只需要司马楙居高临下站在那里,关彝就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尤其是汉中城援兵的到达,更是让冒险渡河想要绕过定军山的关彝身处险境。 这简直就是白送的功劳。 可偏偏司马楙立功心切,放弃自己的优势,去冲杀关彝。 结果就是被关彝抓住机会,大胜司马楙。 导致定军山丢失,进而引发整个汉中之战魏国的崩盘。 而自知闯下弥天大祸的司马楙根本就不敢在汉中城多做逗留,甚至连洛阳都不敢去。 马不蹄停的就往幽州方向赶,因为司马楙知道只有爷爷司马孚能够救他。 等到司马楙到达幽州的时候,也想好了忽悠自己爷爷的理由。 在司马楙的哄骗下,司马孚果然信了他的鬼话,不仅没有责罚他,还亲自上书到洛阳给司马楙求情。 并且安排司马楙留在自己身边。 等到司马攸割据洛阳的消息传到幽州之后,司马楙的心中更是无比庆幸。 幸亏自己当初选择直接来找爷爷,否则这会儿恐怕已经因为钟会叛变而被下狱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找的那个理由,司马孚连一个字都不信。 若不是司马楙是自己的亲孙子,司马孚肯定会亲手料理了他。 在司马孚看来,汉中本就不是魏国土地,得何足幸,失何足惜。 至于战死的那些士兵,又如何能够比得上自己的孙子重要。 而之所以要把司马楙留在身边,也是司马孚看出来钟会此人有野心。 兵败汉中后,十有八九会占据长安,自己的儿子司马望虽然守在长安,但却毫无实权。 若是这个时候让司马楙回洛阳,万一司马昭发火,恐怕司马楙会受到责罚。 于是司马楙就这么在司马孚的身边住下。 一住就是一年多。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司马楙的表现也很老实,这让司马孚很是满意。 觉得这个孙子是个可造之材。 失败嘛,谁都会经历的,没有失败哪里来的成长。 于是司马孚也开始着重培养这个孙子,希望他能够成为司马家下一代的中流砥柱。 洛阳旨意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到达幽州,司马昭让自己出兵抵御那些入侵并州的羌胡人。 司马孚从司马昭送来的符节上已经看出来司马昭此时的艰难处境。 也看出来了司马家的形势不容乐观。 于是司马孚立刻委派司马楙为统帅,想要让他借此机会立功,好洗刷之前战败的责任。 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重振一下司马家的声势。 在司马孚看来,那些羌胡人有什么好怕的,大魏当年一边和南边的吴蜀两国作战 ,一边都能打的这些草原部落抬不起头来。 光是京观都不知道筑了多少。 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功劳。 司马楙在得知自己爷爷准备委派自己为统帅的时候,同样也是把胸脯拍的震天响,决定要带兵出击,一雪前耻。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并州传来的越来越不好的消息。 司马楙的心里开始不由自主的打起了退堂鼓。 这些羌胡人这么厉害,自己是不是他们的对手啊? 上一次自己能从定军山生还,那是因为蜀军没有骑兵,可那些羌胡人可个个都是精锐骑兵。 万一要是被追上的话,自己岂不是没命了? 但是牛皮已经吹出去了,司马楙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等到司马孚把粮草和兵士全都准备好,便立刻让司马楙带兵出征。 如今洛阳司马昭病重,司马攸和司马炎兄弟二人又各自割据。 司马家已经要到风雨飘摇的地步了。 这个时候,正是需要一个司马家的人才站出来将局面挽回的时候。 那羌胡人不过是些草原蛮族,幽州兵马精良,几乎是白送上门的功劳。 是个人都能打的他们落花流水。 先前定军山的丢失,司马孚以司马楙初经战阵,军事经验不足的理由原谅他。 这次只要司马楙能够救下并州,不光司马楙能够一雪前耻,就连司马家的声誉也能够挽回不少。 所以司马孚对 这件事很是重视。 “此次出征, 我给你安排了不少强将。” “你只需要听他们的安排就行了。” “该交代的事情,爷爷已经提前给他们交代好了。” 临行前,司马孚将司马楙带到隐秘处,给司马楙说了一些宽心话。 因为还要防备北边的鲜卑人的缘故,所以此次司马孚给司马楙的兵马 并不算太多。 只有区区两万人。 不过此时的两万大魏士兵,完全不是那些羌胡人能够相提并论的。 在司马孚看来,这两万人打羌胡绰绰有余。 然而司马楙在听到人数只有两万的时候,心中却一阵发苦。 这么点兵力,够干什么的? 爷爷你就舍不得给孙子多来点兵马吗? 多多少少的凑个十万大军,也让孙子面对那些羌胡有点底气。 但是事已至此,司马楙一句别的话都不敢多说。 反而再次把胸脯拍的震天响: “爷爷放心,孙儿此去,必然打的那些羌人落花流水!” “使其终生不敢南顾!” 司马孚当然知道司马楙是在吹牛,但是司马孚不在乎。 而且司马楙这牛吹的越大,将来战胜羌人的效果也就越好。 反正真正打仗的另有其人,司马楙只需要坐着领功劳就行。 但是该说的话,还是要嘱咐的: “为帅者,怎能如此 轻浮?” “那羌人若是没有点本事,怎么能打的并州求援!” “我看你还是小心一些,若是你觉得不行,爷爷 也可以换一个人前往!” 司马楙听到这话,差一点就要 张嘴同意,但终究还是忍住了。 因为他知道,这只是爷爷的客气话,自己真要是把这话说出口,迎接自己的可不会是什么好事! “爷爷教训的是,孙儿记下了!” 随后,司马楙便在幽州城郊祭祀天地,率领大军朝着并州所在的方向奔去。 喜欢三国之季汉演义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季汉演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