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到楚汉之我是戚夫人》 第三十七章 潍水之战 从鸿沟回到大帐,众人纷纷面色凝重,愤愤不平。 “大王,这个项羽居然做出这等猪狗不如之事,看来以前我还真是高看他了。”樊哙道。 卢绾冷哼一声:“想不到啊,项羽会干这事,这还是楚霸王吗?” “他这分明是狗急跳墙,说明楚军的粮草储备不多了。”陈平道。 夏侯婴看向刘邦,道:“大王,我们怎么办?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项羽烹了老太公吗?他今天烹老太公,明天就会烹了夫人。” 一直未说话的刘邦瞥了眼夏侯婴,又环顾一圈,平静道:“不会的,你们不了解项羽,他这是虚张声势。他不会烹了老太公,项羽这个人有妇人之仁。不过今天他倒真让我大开眼界,这不是他的行事风格,看来确实是被逼急了。陈平说得对,楚军粮草告急。” 这时,一个士兵走进大帐,禀报道:“启禀汉王,项羽没有烹了老太公,把老太公带走了。” 果然如汉王所料!众人纷纷松了口气,敬佩地看向刘邦。 “汉王料事如神呐!”张良赞叹一声。 刘邦不以为然地笑了下,看向士兵,吩咐道:“去,时刻监视楚军动向,有任何风吹草动就来向我禀报。” “诺。” 晚上刘邦疲惫地走进戚无忧的大帐,坐在床榻上看着竹简的无忧瞥到刘邦来了,赶忙起身相迎。 “见过汉王。” “在看什么?”刘邦走近,拿过无忧手上的竹简,瞥到上面写着‘道德经’三个字。 “无忧,你这么有闲情逸致看道德经啊?” “闲来无事,就看看,修身养性嘛!” “你倒是清闲。”刘邦将竹简扔在床榻上,揽着无忧的肩膀坐了下来。 瞥到刘邦面色不佳,无忧试探道:“汉王,白天的事我听说了。” “这么大的事都传遍军营了。无忧,你说我是不是过于狠心?” 戚无忧皱了下眉,迟疑道:“事发突然,谁也没想到项羽会以老太公的性命相威胁。再说,咱们跟楚军对峙几年了,怎么能轻言投降呢,那么汉军士兵们会对汉王失望透顶的,军心就此涣散,会有很多士兵叛汉投楚,到时项羽再杀个回马枪,我们的处境更被动。” “说的是,我不能因为姑息父亲,就置数万将士的性命于不顾。” “汉王以前说过,项羽此人有妇人之仁,他根本就不会真的烹了老太公。” 刘邦笑了下,道:“是啊,我也是笃定这一点,才在鸿沟前说了那些话。也是赌一把,好在赌赢了。” “汉王,老太公还有夫人都在项羽手里,咱们还是很被动!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干脆咱们跟项羽议和吧?” 刘邦低头瞥了眼怀中的戚无忧,迟疑道:“议和?其实我也有此打算,之前也派人去楚军那边议和,但是没谈拢。”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形势逆转了,楚军那边肯定粮草短缺,要不然项羽也不会挟持老太公,做出这种下作之事。这个时候议和,对楚军有利,一旦达成协议,老太公和夫人就会被释放,也成全了汉王的孝道,士兵们会更加对汉王心悦诚服。所以,和谈对我军对楚军,都有利,项羽不会不同意的。” “有道理,毕竟我的家眷被项羽关押着,我打仗就放不开手脚,索性先议和。” 刘邦宠溺地亲了下戚无忧的额头,道:“无忧,你当真是善解人意啊!我是愈发地喜爱你了!” 戚无忧尴尬地笑了下,不作声。 十一月,大将军韩信在潍水大败龙且20万楚军,龙且被韩信所杀,齐王田广被汉军活捉,至此韩信彻底平定齐地。 汉军军帐 汉王刘邦与众文臣武将听说了韩信潍水之战大获全胜,纷纷饮酒庆祝。 “哈哈哈,这个韩信,果真厉害!我就说嘛,他会赢!”刘邦大笑一声,心中对韩信是又敬佩又忌惮。 “据前线消息,韩将军此次还是采用水淹战术,水淹龙且,跟当年水淹废丘如出一辙。”张良道。 谋士陈平道:“当初汉王就提过,龙且此人骄傲自大,容易轻敌冒进,果不其然。韩将军先是命人连夜做一万多个沙袋,装满沙土,投堵潍水的上游。之后韩将军率领一半部队渡河去袭击龙且,假装战败,往回奔跑。龙且果然高兴地认为韩信胆小,于是渡潍水追击。待龙且军队大部分过河,韩将军派人挖开沙袋,大水冲下,楚军被分割,大部分士兵无法渡河。这时,韩将军迅速组织反击,杀了龙且。” 陈平顿了顿,继续道:“潍水东岸楚军因主帅死而纷纷溃逃,至此潍水之战大获全胜。楚军精锐之师丧失殆尽。” “果然是韩大将军,各种奇计巧计,层出不穷!按理说之前水淹废丘,早已扬名天下,有此先例在前,可这个龙且就是狂妄自大,轻敌中计,死不足惜。”刘邦感叹道。 张良点点头,道:“现在楚军丧失二十万精锐之师,项羽恐怕心急如焚呐!三分之二天下尽归汉王。汉王,咱们应该趁机与项羽和谈,这样项羽势必会放回汉王的家眷。” 刘邦赞同地点点头,道:“子房,与楚军议和的事,你着手准备吧,看看派谁去!” “诺。” 第三十八章 假齐王? 这天下午,汉王刘邦与谋士张良、陈平在军帐内商讨与楚军议和之事。这时,士兵禀报,说是大将军韩信派人过来,有书信一封呈交汉王。刘邦便顺势召见韩信的使者。 只见汉王刘邦坐在军帐的主位上,谋士张良、陈平则立在一侧。 大将军的使者走进大帐,冲着刘邦恭敬地行礼,道:“小人见过汉王。” “你是大将军派来的?” “回汉王,正是。” “你带来了大将军的书信?” “是。”使者随即从衣袖中掏出一份缣帛,正欲上前呈交给刘邦,却被刘邦制止了。 “你来读吧。” “诺。”使者展开缣帛,读了起来。 “启汉王,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臣愿为假王便。” 话音刚落,刘邦的心中噌地窜上一股火,下意识地拿起桌上的酒爵朝着使者砰地扔了过去。使者吓了一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吓得瑟瑟发抖。 “我这正跟项羽焦灼对峙呢,还未见胜负,他倒好,跑我这儿要假齐王?我、、、、、、”气得刘邦破口大骂,可刚说一半,谋士陈平赶忙上前两步,来到刘邦身旁,抬脚狠狠地踩了下刘邦的脚背。 刘邦一怔,扭头看向陈平,道:“你踩我作甚?” 陈平定定地看了眼刘邦,便伸回脚,退回原位。刘邦瞬时恍然大悟,强制按下心中的怒火,重新看向使者,语气缓和道:“要什么假齐王啊?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传旨,册封韩信为齐王,处理齐国军政事宜,即刻册封!” “诺。”使者道,便战战兢兢地起身,退出了大帐。 待使者消失在视线内,刘邦长呼了口气,愤愤不平道:“这个韩信,这个时候找我讨封,怎么想的?就这么急不可耐吗?” 张良皱皱眉,道:“韩将军确实不智,不过刚才汉王随机应变,掩饰的很好!” 刘邦瞟了眼陈平,道:“这还得多亏陈平提醒我,刚才我一时没控制住,失态了。” 陈平笑了下,道:“韩将军接连打胜仗,军中威望愈甚,怕是心态也发生变化了。” 刘邦的眸中闪过一丝锐利,感叹一声:“可不是嘛,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不起眼的小兵卒了。野心大了!” “汉王,现在我们跟楚军博弈,已到了关键阶段,韩将军又平定了齐地,韩将军可是个关键人物。这两天臣得到消息,项羽派使者去了齐国。” 刘邦的心咯噔一下,看向张良,狐疑道:“子房,你是说项羽试图拉拢韩信?” “正是,如果说项羽试图说服韩将军归楚,这不可能,韩将军也不会同意。但是,如果项羽尝试说服韩将军拥兵自立,那么,韩将军会不会心动呢?” 刘邦眉头紧皱,沉思起来。 “汉王,子房兄所言极是,现在正是我们跟楚军博弈的关键时刻,如若韩将军自治,那么,形势将急转直下,会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到那时汉王要一统天下,可就遥遥无期了。”陈平忧心忡忡道。 刘邦赞同地点点头,道:“不错,不能让韩信自治,我现在要安抚,安抚韩信,还有彭越,我要给他们极大的封赏。韩信会顾念当初我对他的知遇之恩,料想暂时不会自立。” “可万一,项羽也用大量封赏封地拉拢韩将军和彭越呢?”陈平道。 刘邦想了下,摆摆手,道:“项羽不会。哼,项羽此人,刻薄寡恩,他没那么大方,他对手底下的将军都做不到大肆封赏,更何况是安抚韩信和彭越呢,这点你们大可放心!” 张良和陈平纷纷赞同地点点头。 晚上,刘邦来到戚无忧的大帐就寝,无忧照例跪坐在床榻边温柔地给刘邦洗脚。 见刘邦默不作声,无忧抬头一看,瞥到其面色凝重,狐疑道:“汉王,你想什么呢?” “唉,还能想什么,还不是想那个大将军韩信!” 戚无忧的心一紧,试探道:“我听说韩将军又打了个大胜仗,全歼楚军二十万,还杀了主将龙且。” “是,我一早就断定此战大将军必胜,果不其然。” “韩将军真是百年难遇的军事奇才!” “是,他还派人找我讨封,说要封他个‘假齐王’,哼!” 戚无忧面露尴尬,道:“汉王大方,直接封他个真齐王,对吧?” “是,既然要当王,那就当个真的。” 无忧心中的担忧越发浓重,按照历史走向韩信在一步步走向他的结局。 刘邦低头看向戚无忧,问:“无忧,你说这个韩信,他到底有没有分兵自立的心?” 额,戚无忧一怔,蹙着眉头,迟疑道:“这个嘛,我也说不好,但韩将军的一些行为确实惹人生疑。但我还是更倾向于他没有背叛汉王之心。” “但愿如此吧!”刘邦不以为然。 第三十九章 十大罪状 这天上午,汉王刘邦于张良、陈平在军帐内议事。这时,一个士兵走了进来。 “启禀汉王,楚军那边送来一封信,说是楚霸王项羽亲笔所写。”士兵双手递上一份缣帛。 张良从垫子上起身,上前几步,拿过缣帛,看了下,不禁哑然失笑。 “子房,上面说了什么?念念。”刘邦顿时来了兴趣,坐在座位上,拿起桌上的爵喝了口酒。 “诺。” 张良顿了顿,便大声读了起来。 “自秦末以来,群雄逐鹿,天下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我心痛之。推翻暴秦后,百姓的生活刚刚恢复平静,你我又再起兵戈,百姓又重新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你我的过错!我不愿再叨扰百姓,希望你我之间的仇怨能尽快解决!你我皆为楚人,楚人尚武,不如你我单独对决定胜负,败者向胜者俯首称臣!从此刀兵止息,还百姓一个安稳天下!” 刘邦眨巴一下眼睛,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张良和陈平也跟着笑了起来。 “哈哈哈,这个项羽还真是天真!他居然要跟我单打决斗?”刘邦一脸不可置信。 “这个楚霸王完全是个小孩子嘛!”陈平也摇头失笑,一副不可理喻的神色。 “我也没想到项羽会提出这么个建议!”张良附和一声。 “这个项羽简直在胡闹嘛!我数万大军陈兵鸿沟,我会去跟他单独对决定胜负?一旦我输了,就得向他俯首称臣,那我怎么跟这帮弟兄,跟汉军士兵们交代?这不是儿戏嘛!项羽想什么呢!”刘邦理解不了项羽的想法,十分无奈地摇摇头。 “就是嘛,楚军那边粮草告急,咱们汉军粮草充足,胜利在望,怎么可能答应他的提议!”陈平道。 张良敛去笑意,看向刘邦,道:“汉王,我们该怎么回复项羽?” 刘邦眯起双眸,思索片刻,道:“子房,我说,你记。” “诺。”张良立即吩咐士兵拿来缣帛和笔砚,开始记录。 刘邦顿了顿,娓娓道来:“项羽小儿,你乃暴虎冯河之徒,不配与我对决。我不跟你斗勇,我要跟你斗智!我要在战场上正面战胜你!你有十大罪状,为天理不容,我要替天行道。” “第一条罪状:负约之罪。我与你都接受楚怀王的命令,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但你违背约定,将我封于蜀汉。第二条罪状:矫杀之罪。你假托怀王之命,杀了卿子冠军宋义,然后自封上将军。第三条罪状:擅劫之罪。你救援赵国后,应当回军向怀王报告,却擅自劫持诸侯的军队入关。第四条罪状:暴掠之罪。怀王曾约定,入关后不得烧杀抢掠,你却烧毁秦朝宫室,还挖掘秦始皇的坟墓,私自收取其中之财务。第五条罪状:杀降之罪。你强行杀掉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第六条罪状:诈坑之罪。你在新安用欺骗的手段,活埋了二十万秦军降卒,却封秦军的将领为王。第七条罪状:不公之罪。你把各诸侯的将领都封在好地方,却驱逐原来的君主,致使臣下争相叛逆。第八条罪状:逐主之罪。你把义帝赶出彭城,自己在那里建都,还夺取韩王的土地,并吞并梁、楚之地。第九条罪状:弑主之罪。你派人在江南暗中杀害了义帝。第十条罪状:无道之罪。你作为臣子却杀害君主,屠杀已经投降的人,处理政务不公正,主持盟约却不守信,被认为是天下所不容的大逆无道之举。” 慷慨激昂的十大罪状,听得张良和陈平好一阵热血沸腾。 “汉王,这十条罪状,切中厉害,字字珠玑,咱们汉军士兵听了定会义愤填膺,同仇敌忾。”陈平激动道。 刘邦笑了下,道:“子房,这十大罪状,你再整理出一份,在咱们军营里张贴,让士兵们都好好瞧瞧,能整合军心。” “诺。” “把这封信送到楚军那边,哈哈,项羽看了,估计会气死!”刘邦大笑一声。 第四十章 中箭 这天下午,楚霸王项羽又约汉王刘邦在鸿沟碰面。刘邦如约前来。 时隔一个月,再次见到项羽,两个曾经结义兄弟隔沟对视,彼此心中五味杂陈。 “项羽,你又约我前来,意欲何为?这回你又要烹了我哪个亲人?”刘邦率先喊道。 项羽咬紧牙关,恨不得将对面的刘邦千刀万剐,但仍压下怒火,喊道:“刘邦,我的信你收到了,你敢不敢与我对决,一战定胜负?” 又来这套!刘邦冷笑一声:“项羽,我也给你回信了,我不与你斗勇,我要与你斗智。” “刘邦,你是怕了吧?你怕打不过我,不敢应战?” “项羽,你少给我来激将法,这招不好使!你西楚霸王,有谁争锋?谁不怕?我又不是小孩子,我才不跟你单打独斗。” “好,那你就率军与我楚军对战,别当个缩头乌龟。”不错,汉军长期与楚军隔沟对峙,也不出兵迎敌,楚军多次营前叫阵,可刘邦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据守营地,意在消耗楚军的粮草。 “项羽,你别急,我是一定要在战场上正面战胜你,但不是现在,还没到时候。” “我看你是怕了,只会当缩头乌龟。” 刘邦不以为然地冷哼一声,道:“项羽,随你怎么说,我才不跟你打嘴仗!对了,我给你回的信,你看了吧?上面罗列的你项羽十大罪状,你是不是气死了?哈哈哈哈!” 刘邦身后的众人也随着刘邦哈哈大笑起来。 一提到十大罪状,项羽面色铁青,心中的怒火直冲天灵盖。他背过身去,拿起早已准备好的弓箭,拉开弓,然后猛地一转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对面的刘邦噌地射出一箭。 正在仰头大笑的刘邦被这突如其来的飞箭正中左胸口,他踉跄地倒在地上。 “汉王!”众人一惊,疾呼一声。 瘫在地上的刘邦背靠人为垒起的土墙,一抬手,安抚众人,众人心领神会,不再作声,面露担忧。 胸口传来的巨大痛感使得刘邦大口喘着粗气,他强忍着疼痛掰断胸口的箭,强撑着站起身,扯了扯身上的披风遮住胸口的血迹,然后一手高举断箭,示意对面的项羽。 “项羽,都说你箭法了得,看来言过其实啊!” 项羽大惊失色,不可置信地望着依旧生龙活虎的刘邦,刚才他明明射中了刘邦,刘邦怎么没事?难道他真的射偏了? “项羽,你这臭箭法还是再回去练练吧!你知道你射中我哪儿了吗?你射中我大脚趾了!”刘邦说罢还抬脚示意给项羽看,嘲讽地大笑一声。 项羽面色铁青,一脸气急败坏,冷哼一声,便拂袖离去。 瞥到项羽离开了,刘邦暗自松了口气,赶忙翻身上马,返回军帐。 第四十一章 危在旦夕 话说刘邦被项羽射中一箭,正中胸口,刘邦强撑着回到军帐,一进大帐,他便再也挺不住,直接晕倒在地。军医紧急赶来给汉王救治。戚无忧也被叫来照料汉王。 此刻,刘邦躺在床榻上,已陷入昏迷状态,胸口还插着掰断的断箭。 戚无忧解开刘邦的衣服,露出其上半身,只见伤口血肉模糊,插着断箭,军医查探了伤势,眉头紧皱。文臣武将们都立在床榻不远处,面色凝重,忧心忡忡。 “军医,汉王怎么样了?”张良见军医直起身,便率先问道。 “实不相瞒,汉王伤势很重,得尽快拔箭,要不然伤口会溃烂,汉王已经在发烧了。” “那就拔吧,还等什么。”卢绾焦急道。 军医皱着眉,迟疑道:“伤口很深,拔箭会导致流血不止,一旦血止不住,汉王命休矣。” 额,此言一出,众人一惊,纷纷犹豫起来。 谋士陈平看向戚无忧,恭敬道:“戚夫人,您是汉王的家人,干脆就由您来决定吧,要不要拔箭,您说的算。” “额,对,您来决定。”张良附和一声,其他人也跟着期待地看向戚夫人。谁也不愿意冒风险做决定,一旦汉王生命垂危,这个责任谁也负担不起。 戚无忧面露诧异,怎么把矛头都对准她了。她环顾一圈,见大家都期盼地盯着她,倒让她无所适从起来。 戚无忧瞥了眼昏迷中的刘邦,又瞥了眼伤口,想了下,平静道:“中了箭,不拔箭也不行,伤口还是会溃烂的。拔箭是唯一的办法,至于会不会流血不止,这个也不一定。汉王乃是天命之人,他不会有事的。” 戚无忧扭头看向军医,坚定道:“军医,拔箭吧!” 戚无忧的话像是一颗定心丸,让众人都下了决心,张良应道:“对,拔箭。” “拔剑吧。”其他人也纷纷附和一声。 “诺。”军医不敢耽搁,开始动手,其他人纷纷退出营帐,只留下戚无忧从旁协助。 营帐外,文臣武将们纷纷面色凝重。 卢绾看向张良,道:“子房先生,你说万一,万一汉王救不过来,咱们怎么办?” 张良叹息一声,摇摇头,道:“我也不知。如果汉王一旦遭遇不测,就算咱们层层封锁消息,也难保不会走露风声。项羽一旦得知,必会发兵进攻我营地。军中无主帅,群龙无首,士兵将会如一盘散沙,咱们必败无疑。” 陈平点点头,道:“不错,到时韩大将军那里,估计也会自立为王,那么就不是楚汉相争了,而是项羽和韩信相争。” 卢绾赞同地点点头,道:“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汉王自己了,希望他当真是天命之人!” “放心吧,我相信汉王会度过难关。”张良道。 军医诊治了一晚上,直至凌晨破晓时分,才从军帐中走出,而文臣武将们就一直坐等在帐外。瞥到军医出来了,纷纷起身,面露急切。 “军医,怎么样了?”张良道。 军医长呼了口气,点头应道:“没事了,箭拔出来了,血也止住了。” 得知汉王无大碍,众人纷纷松了口气,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卢绾上前一步,握住军医的胳膊,激动道:“军医啊,你可是立了大功啊!” “不客气,分内之事。” “现在汉王怎么样?”陈平道。 “汉王的烧还没退,还在昏迷中,不过据我估计,用不了多久,汉王就会醒来了。你们可以放心了。” “我进去看看汉王。”卢绾道,作势要走进大帐,被张良拦下。 “先别去了,汉王还在昏迷中,有戚夫人照顾,没事的。” 也对!众人点点头。 “大家等了一晚上了,都累了,各自回帐睡一觉吧,等汉王醒了,咱们再过来。”张良道。 “好,听子房先生的,咱们走吧。”卢绾提议道,于是众人便纷纷散去。 第四十二章 苏醒 这天上午,忙活一晚上的戚无忧直接趴在刘邦的床榻边睡着了。 待刘邦醒来,胸口的疼痛使得他倒吸一口冷气,紧皱着眉头,他眨巴两下眼睛,环视一圈,才意识到自己身在营帐,瞥到左手旁趴着个女子,定睛一看,不正是他的宠妾戚无忧嘛! 刘邦心中一暖,抬手慢慢附上戚无忧的头,摩挲了两下,不由地惊醒了戚无忧。 “汉王,你醒了!”无忧抬头一看,瞥到刘邦不知何时睁开了双眸,眼神清亮,霎时开心起来,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我记得我中了箭。”刘邦仔细回想昏迷前的情景,在鸿沟前他被项羽的冷箭正中胸口。 “是,胸口中箭,伤势严重,不过好在军医医术高明,妙手回春,箭拔了出来,血也止住了,汉王如今性命无忧。” 刘邦也暗自松了口气,道:“我昏迷多久了?” “一个晚上,还不算太久。汉王,你现在觉得怎么样?胸口是不是很疼?” “是,不过,我还撑得住。” 戚无忧也松了口气,看来刘邦并无大碍。 刘邦抬高手,试图触碰无忧的脸颊,无忧见状,赶忙俯身抓住刘邦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 “无忧,昨天我中箭昏迷,把你吓坏了吧?” “可不是嘛,但我不担心。” “你不担心?” “汉王,你是天命之子,定会转危为安,所以我不担心,你一定会脱险。” 刘邦欣慰地笑了笑,道:“我是命大。项羽箭术高超,要是换了别人,怕是要一命呜呼了。” “这倒是。好了,汉王,你别说话了,休息吧。” “不,无忧,你去把张良、陈平他们叫来,我有事交代。” “诺。” 张良、陈平和卢绾等人听说刘邦醒了,纷纷赶来军帐探望。 “汉王,你现在觉得怎么样?”瞥到刘邦面色比昨日红润了一些,张良暗自松了口气。 “我好多了,你们不必担心,我死不了。” “大王,你可把我们担心坏了,我是真怕你有个三长两短。”卢绾心情激动,霎时热泪盈眶。 “项羽那一箭,还要不了我的命。”刘邦看向张良,道:“子房,军营里什么情况?” 张良皱了下眉,道:“才一天的时间,军营里就已经流言四起,军心有涣散的迹象。” 刘邦并不意外,他已然猜到了。 “要稳定军心,子房、陈平,你们有什么好的计策吗?” 张良与陈平对视一眼,张良迟疑道:“唯今之计,只能是汉王现身,让汉军的士兵们看看汉王的风采,他们只有亲眼目睹汉王身体康健,流言才会止息,军心才会稳定。” “大王都这个样子了,怎么现身呐!”卢绾不满道。 “可如果不这样,流言就会满天飞,会传到楚军那边,万一项羽趁机派军攻打,我们难以招架。” 张良的话不无道理,卢绾虽不满,可也无法反驳。 刘邦皱着眉头,想了下,道:“子房说的是,当下稳定军心是头等要事,不能给项羽任何可乘之机。”说罢,刘邦便一手捂着胸口,忍着剧痛试图坐起身,卢绾见状,赶忙上前搀扶。 呼,刘邦坐起身,长呼了口气,道:“卢绾,给我穿好衣服,我要巡视军营。” “诺。” —————— 不一会儿,汉王刘邦就穿戴整齐,披了件黑色披风,便走出军帐,步伐稳健,哪有一点病态。 一直待在帐外的戚无忧瞥到刘邦突然出来了,吓了一跳。 “汉王,你怎么出来了?”戚无忧上前两步,面露担忧。 刘邦抬手附上戚无忧的脸庞,安慰道:“我要去巡视军营,一会儿回来,不用担心我,我没事。” “额,哦。”戚无忧一脸懵懂,不明所以。目送刘邦和其他人离去。 汉王巡视军营,汉军士兵们个个兴奋,都睁大了双眸目不转睛地盯着刘邦走过。从昨天都在传,说汉王被项羽一箭射中胸口,命在旦夕,可今日一见,汉王明明虎虎生风,哪有一点生命垂危的迹象,看来是谣言。 刘邦还笑着冲士兵们招手示意,一脸春风和煦,实际上他每走一步胸口就剧烈疼痛。 “汉王,我们听说你中箭了?这是真的吗?”一个士卒大胆开口,上下打量着刘邦,一脸狐疑。 刘邦顿下脚步,笑了下,摊开双手,在士卒面前转了一圈,道:“你看呢?” “看来是谣传,汉王没中箭。”士卒开心道。 “哈哈,也中了,只不过项羽那个臭箭法射中我的大脚趾了。” 此言一出,士兵们霎时哄然大笑。 “汉王,项羽背后放冷箭,这算什么英雄!” “就是,汉王,我们要替你报仇!” “报仇,报仇,报仇。” 见士兵们个个义愤填膺,同仇敌忾,刘邦倍感欣慰,道:“弟兄们,你们这份心我刘邦心领了。咱们肯定要报仇的,但不是现在,还不到时候。之前我公布了项羽的十大罪状,你们也看到了,项羽倒行逆施,罄竹难书,他必败无疑。你们不要急,有你们冲锋陷阵,建功立业的时候。今日我刘邦就答应你们,咱们与楚军必有场恶战,咱们一定会战胜楚军,打败项羽!” “打败项羽,打败项羽,打败项羽!”士兵们举着戟高声呐喊,那洪亮的吼声响彻云霄。 刘邦和众文臣武将们纷纷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下不用担心军心涣散了。 第四十三章 鸿沟议和 十二月,在戚无忧的精心照料下,汉王刘邦的身体有所好转,伤口已渐渐愈合。但与楚军的和谈一直不顺利,这让刘邦很是焦虑,得尽快把老太公和吕雉等人接回军营。 这天上午,刘邦和谋士们一起在军帐议事。 刘邦坐在主位上,皱着眉,哀叹一声:“上次我派陆贾去项羽那儿游说,让他放过我的家眷,项羽不允。项羽迟迟不同意和谈,这可如何是好?得把老太公和夫人接回来,要不然我也放不开手脚与项羽决一死战。” 张良抬手摸了下颚下的胡须,道:“汉王,上次派陆贾去楚军议和,遭到拒绝,那会儿还没发生潍水之战,项羽那么高傲的人,自然不同意和谈。现在,形势逆转,情况已经大相径庭了,这个时候再派使者去楚军议和,晓以利弊,依我看,项羽十有八九会同意了。” “臣同意子房兄的意见,现在再派使者去,胜算更大。”陈平附和一声。 刘邦赞同地点点头,道:“却是如此,你们觉得派谁去呢?陆贾就算了吧,换个人。” “汉王,派侯公去吧,侯公口才了得,相信会说服项羽的。”张良提议道。 “好,那就派侯公去,还是按照原定的和谈内容,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归汉,以东归楚。如果项羽同意,就让他释放老太公他们。” “诺,我去安排。”张良应道。 楚军 项羽军帐 楚霸王项羽坐在主位上,其他武将立在一侧。汉军使者侯公走进军帐,冲着项羽双手抱拳,一行礼。 “在下侯公,是汉王的使者,见过项王。” “我记得上次刘邦派的使者不是你?” “回汉王,正是,上次和谈不顺利,所以今天汉王就派我来面见项王。” 项羽一挑眉,平静道:“那你到说说,你来想谈些什么?” 侯公定了定神,道:“在下快人快语,还望项王莫怪。” “请讲。” “当前天下形势大变,对项王很不利。” 项羽的眸中闪过一丝锐利,仍平静道:“怎么讲?” “自从韩信大将军平定北方诸国,三分之二国土尽归汉王,尤其是潍水之战楚军20万精锐部队全部被歼,项王损兵折将严重,实力已大不如前。如今楚军腹背受敌,粮草也已殆尽。可以说是形势危急。” 项羽眉头一皱,不作声,汉军使者说的是实情,他不承认也不行。 侯公顿了顿,继续道:“以楚军目前形势,如果要脱困,就只有一条路,那便是与汉军议和,这也是汉王的意思。” 项羽并不意外,他心里其实也有了议和的打算,只是迟迟下不了决心,议和就等于向刘邦那个老匹夫低头,他咽不下这口气。但不低头,大军困在这儿,迟早因为粮草短缺而发生哗变。 侯公瞥了眼项羽,看出其动心了,继续道:“汉王一直致力于与项王和谈,于汉军于楚军都有利。汉王顾念与项王昔日结义之情,提出愿意与项王化干戈为玉帛。以鸿沟为界,天下一分为二,鸿沟以西归汉,以东归楚。从此我们两国和平共处,友好往来,刀兵止息,让百姓休养生息。当然,一旦和谈成功,还请项王放回汉王家眷,以示诚意!” 天下一分为二?项羽彻底动心了,但又不好当下应承下来。 “这是刘邦的意思?” “正是,汉王是诚心诚意想与项王议和的,还望项王三思,顾念三军将士,楚军此次出征,时间过于漫长,相信楚军士兵们都想念家乡了。一旦和谈成功,项王便可领着士兵返回故土。” 提到家乡,项羽更加心动了。 “你的意思我清楚了,你下去吧,我得跟众将军商量一下。” “诺,在下告退。” 待侯公退出军帐,项羽看向身旁的将军们,道:“刘邦要和谈,你们的意见呢?” 将军们面面相觑,季布道:“项王,我认为应该和谈。” “我也同意和谈。”钟离昧道。 项羽瞥了眼两位将军,无奈地叹息一声:“刚才那个汉军使者说的很对,当前形势对我军很不利,和谈是唯一脱困的办法,但我真的不甘心。那个刘邦老儿就是龟缩不出,我真想痛痛快快地跟他打上一仗。” “项王,咱们跟刘邦之间迟早有一场恶战,当下还是先和谈,日后再图反攻也不迟。形势瞬息万变,现在我军腹背受敌,还是应该赶紧撤回彭城。未来形势也许会发生变化。” 项羽看向钟离昧,道:“钟离昧,你似乎话里有话,未来会有什么变化?” “汉军难道就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吗?不,我看未必。” 项羽一挑眉,若有所思。 “韩信平定了北方,在军中威望甚高,他难道就没有拥兵自立的打算?就算他没有,刘邦难道对他也不起疑吗?再有,彭越、英布二人就是墙头草,随风倒,刘邦也不可能信任他们。所以,汉军看似强大,实则并非坚不可摧,说不定有一天就会分崩离析。咱们可以等待时机,等到汉军祸起萧墙时,咱们再西进,到那时必定势如破竹。” 项羽眸子一亮,点头应道:“说的是,前阵子我派了使者去齐国,劝说韩信独立自治,遭到回绝,但是韩信难道真的没动心吗?哼,也未必!” “不错,就算韩信真的忠贞不二,刘邦也必然会对他起疑,毕竟韩信手握大权,谁能不忌惮呢!”钟离昧道。 季布双手抱拳,道:“项王,钟离昧所言极是,当下我们应该与汉军议和,这是缓兵之计。” 项羽叹了口气,点头应道:“也罢,那就暂且遂了刘邦的意,与汉军议和,放了刘邦的家眷。” “诺。” 第四十四章 释放人质 依据当前形势严峻,项羽决定与刘邦议和,达成了鸿沟协议,以鸿沟为界,天下一分为二,鸿沟以西归汉,以东归楚,并且项羽将释放刘邦家眷。刘邦大喜。 这天晚上,刘邦刚喝了汤药,躺在床榻上,戚无忧将空碗放到一旁的桌上,面露忧虑。 “无忧,你有什么心事吗?这两天我看你就不大对劲。” “汉王,被你看出来了。”戚无忧跪坐在床榻边,也不再掩饰。 刘邦拉过无忧的手,道:“无忧,你在愁什么?我的伤口愈合了,身体也在慢慢康复,你不必担心。” 戚无忧摇摇头,道:“我不担心汉王的身体。” “那你在担心什么?” 戚无忧暗自叹了口气,迟疑道:“我听说明天老太公还有大夫人就会回来了?” “是,明天项羽就会释放他们,我已安排好人手去接他们。” “汉王,大夫人,额,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不错,这几天无忧一直在忧虑,恐慌,明天就会见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吕雉了,她怎能不害怕,要知道未来吕雉成为太后,会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惨无人道啊!光想想就头皮发麻。 刘邦似乎明白了,试探道:“无忧,你是在担心大夫人?” “唉,我没见过大夫人,也不知她是否好相处,我还真有点害怕。” “怕什么?” “我怕,我言行处事,万一冲撞了大夫人。” 还以为什么呢!刘邦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安慰一声:“无忧,你多虑了。大夫人是个贤惠明理之人,为人大度,她不会为难你的。” 刘邦的话倒让戚无忧略微放下心,可仍有点恐慌。 “放心,就算大夫人想为难你,还有我呢,我怎么会允许别人欺负你呢,你可是我的宠妾!”刘邦抬手附上无忧的脸颊,安抚道。 戚无忧扯了扯僵硬的唇角,不作声。是啊,刘邦是她的保护伞,暂时能护她周全,可等刘邦过世呢,她可怎么办?不过她没有孩子,倒是能让吕雉对她放松警惕。她一直渴望能改变历史上戚夫人的结局,这些年来的苦心经营,也不知是否奏效。 第二日,刘老太公以及吕雉等人便被项羽释放,回到了汉军营地,与汉王刘邦重逢,刘邦至此去除了一块心病。 这天晚上,大夫人吕雉陪着刘邦在军帐叙旧。刘邦躺在床榻上,握着吕雉的手,仔细打量着吕雉,吕雉今年也不过30岁出头,可久经风霜,看样子像是老了十几岁,着实吓了刘邦一跳。 “娥姁,这些年你受苦了。” 吕雉心生委屈,鼻子一酸,一行情泪夺眶而出。 “自打我起兵起来,四处征战,你就替我照顾一家老小,劳苦功高,后来又被项羽抓到楚营,项羽有虐待你吗?” 吕雉抽了下鼻子,摇摇头,道:“这两年多我们虽然待在牢房,但项羽也没饿着我们,没毒打我们,一直礼遇有加。” 刘邦点点头,道:“我也猜到了,项羽虽然残暴,但从不针对老弱妇孺,料想也不会为难你们。” “汉王,我听说你中箭了,伤到大脚趾?”吕雉仔细打量着刘邦,一脸担忧。 “不是大脚趾,是胸口。” “胸口?这,都在传是大脚趾啊?”吕雉的心咯噔一下,担心更甚。 “那不过是我的障眼法,不想扰乱军心罢了。” “现在伤势怎么样?” “不用担心,伤口已经愈合了,我已经无碍了。” 吕雉不由地松了口气,放下担忧的心。 “对了,娥姁,曹氏怎么样了?”曹氏是刘邦婚前的情人,听说也被项羽抓到了楚营,与吕雉关在一起。 “汉王,我正要跟你说呢,曹氏她,她不想回汉营,已经和儿子刘肥回沛县了。” 刘邦的心一紧,不解道:“回沛县?她为何要回去?” 吕雉摇摇头,叹息一声:“我也不知,我劝她跟我一起回来,她不肯,执意要回沛县,我也不知她是怎么想的。” 刘邦皱了下眉,无奈道:“随她吧!对了,这两年多你们待在一起,看样子相处地不错?” “是,患难与共嘛,同病相怜,我们现在情同姐妹。” “对了,汉王,你跟项羽签订了鸿沟协议,难道真的打算就此罢兵?” 刘邦一挑眉,道:“这个嘛,目前是这么打算的,不过也得跟张良他们商讨一下。” 吕雉点点头,面露忧虑。 “好了,娥姁,我想睡了,你回帐也休息去吧。” “汉王,今晚我就在这儿陪你吧。” 刘邦皱了下眉,抽回握着吕雉的手,迟疑道:“你回去吧,我让戚夫人来照料我。” 额,吕雉一怔,心倏地一凉,她看得出刘邦有几分嫌弃她。 “戚夫人?” “她是我的妾室,你不认识她,等会儿她来了,你就知道了。” “诺。” 刘邦差人叫来戚夫人,当戚无忧怀着忐忑的心走进大帐时,就瞥到一位中年女子跪坐在刘邦的床榻边。 “戚无忧见过大夫人。”无忧赶忙冲着吕雉恭敬地一行礼。 吕雉缓缓起身,踱到无忧身前,上下打量着无忧,瞥到无忧那貌美如花的容貌,心中更加悲凉一片。 “你就是戚氏?” “正是。” “你好生照料汉王吧。” “诺。”吕雉定定地瞥了眼无忧,便抬脚离去了。 第四十五章 拜访吕雉 待吕雉离开大帐,戚无忧来到刘邦的床榻边跪坐下来。 与刚才不同,瞥到无忧的俏脸,刘邦立即眉开眼笑,一把亲昵地拉住无忧的手,道:“无忧,一天没看见你了,怪想你的。” 戚无忧尴尬地笑了下,忧虑道:“汉王,今天大夫人刚回来,今晚应该是大夫人服侍你的,我不该来。” 提到这个,刘邦皱了下眉,哀叹一声:“按理说是这样,但我与娥姁分别多年,彼此生疏了,她在身边,我反倒不自在,还是你好。” “汉王,你不该厚此薄彼,我担心大夫人会对我有怨言。” 刘邦想了下,道:“这样吧,这几天白天就让娥姁来照料我,晚上你再过来。” 额,戚无忧皱皱眉,仍旧忧虑。 刘邦大手一拉,直接让无忧拥入怀中,安抚一声:“不要想太多,没事的,娥姁不是小气之人,她不会为难你的。我累了,睡吧。” 无忧贴心地将被子给两人盖好,刘邦宠溺地搂着无忧,很快便安然入睡。而无忧则睁着大大的双眸,暗自叹息一声,想着明天应该去拜访一下吕雉,礼不可废。 第二日上午,戚无忧便来到吕雉所在的大帐。 “戚无忧拜见大夫人。”无忧冲着跪坐在席子上的吕雉恭敬地行礼,一脸谦卑。 吕雉上下打量着戚无忧,道:“戚氏,昨晚见你,烛光昏暗,还没有看清你的长相,今日一见,果然貌美如花。” “大夫人谬赞了。”戚无忧也不由地打量起吕雉,吕雉看起来得有四十几岁,容貌端庄威严,让人心生畏惧。 “你来找我何事?” “回夫人,我是特意来拜访夫人的,毕竟您是汉王的正妻。” 吕雉一挑眉,眸中闪过一丝欣赏,道:“坐下聊吧。” “诺。”戚无忧便来到席子上,跪坐在吕雉对面。 “戚氏,我看你年纪不大,你今年多大?” “回夫人,马上就过年了,过完年我就15岁了。” 吕雉皱了下眉,道:“15岁,太小了,那你是多大跟在汉王身边的?” “回夫人,12岁。那会儿汉王刚刚经历彭城兵败,正好逃亡至我的家乡定陶,我父亲便顺势把我许配给汉王。” 吕雉点点头,道:“原来如此!你父亲倒是慧眼识英才!” 戚无忧尴尬地笑了下,点点头。 “我父亲当年也是听汉王说他脚上有七颗痣,说这是脚踏七星,必为英雄豪杰,于是就做主把我许配给了汉王。”吕雉不由地陷入了回忆。 “夫人的父亲看来也是慧眼识珠,这相当于吕不韦的奇货可居。” “是,父亲当年确实没看走眼。”其实当年吕雉并不信父亲所言,只是依据父亲之命嫁给刘邦这个老男人,对此她也心存怨言,不过现在看来,父亲的确有先见之明,照此情形,刘邦大有一统天下的迹象,一旦刘邦称帝,那她便是皇后,想至此,她还得感谢父亲。 “夫人,您这些年着实受苦了,尤其被虏到楚营,想必项羽没有折磨夫人吧?” 吕雉心中一暖,道:“没有,项羽待我和老太公都还不错,虽然住在牢房,但吃喝不愁。” “那还好,现在夫人回来了,苦尽甘来,盈儿丽儿也会欣喜若狂。” 提到刘盈刘丽,吕雉的心一紧,道:“盈儿丽儿怎么样了?” “他们很好,都在洛阳府邸,待夫人返回洛阳,就会与他们重逢了。他们都很想念夫人,尤其是盈儿,时不时就提起夫人。” 提到两个孩子,吕雉满心思念,恨不得立即赶赴洛阳,去跟孩子重逢。 “戚氏,我不在这两年多,是你在照顾盈儿丽儿?” “是,这是汉王吩咐的,但我虽然尽心照料,总不如生母体贴入微,现在好了,夫人回来了,我也松了口气。” “戚氏,我得谢谢你替我照顾两个孩子。” “不敢当,我跟盈儿丽儿也投缘,他们倒是不讨厌我。” “戚氏,既然你我同为汉王的妻妾,那以后我们就和睦相处。” “夫人说的是。”无忧看得出吕雉似乎对她没有恶意,暗自放下心。 吕雉看出戚无忧虽然年纪不大,倒也通情达理,不像是奸诈之人,心中对其不免多了分欣赏。 第四十六章 撕毁盟约 公元前202年初,自打鸿沟议和,项羽便鸣金收兵,楚军拔寨退兵,东归欲返回彭城。汉军这边刘邦也欲收兵退回成皋。 这天上午,谋士张良和陈平来到军帐,找汉王刘邦有要事相商。 “汉王,刚得到消息,楚军已经撤走了,向彭城方向驶进。”张良跪坐在席子上,道。 坐在主位上的刘邦不意外,点头应道:“咱们这边也整顿一下,准备撤军,回成皋。” 张良一怔,与陈平对视一眼,陈平道:“汉王,难道我们就这么撤兵了?” 刘邦瞥了眼陈平和张良,狐疑道:“不撤兵,等什么?” “汉王,自打您中箭以来,咱们汉军就士气高涨,跃跃欲试,都扬言要为汉王报一箭之仇,而且我们粮草充裕,正是出击楚军的最佳时机。反观楚军那边,粮草殆尽,士气低迷,这个时候我们若出兵,对其穷追猛打,胜算更大。”张良道。 刘邦已经猜到了张良和陈平此番前来的意图,他皱着眉,迟疑道:“你这个提议我不是没想过,只是我们刚跟楚军签订鸿沟协议,然后我就主动撕毁协议,这不是背信弃义嘛!会让天下百姓耻笑我刘邦不信守诺言,枉为大丈夫!”不错,刘邦如今考虑问题,都很在意天下言论。 陈平双手抱拳,劝说道:“汉王,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派张仪出使楚国,欺骗楚怀王,称若楚国与齐国断交,秦国将割让商于之地六百里给楚。楚怀王轻信,与齐国断交。但张仪回秦后却称只愿献出自己的封地六里,楚怀王大怒,与秦国断交,秦楚大战爆发。最后楚国惨败,数万士兵战死,七十余位将领被俘。秦国行的就是背信弃义之举,被天下人所耻,但却达成了拆散齐楚联盟的战略意图,并且又大败楚军。” 陈平顿了顿,继续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最关键的目的是要达成战略目标。汉王的担忧不足为虑,只要汉王打败了项羽,歼灭楚军,天下百姓只会仰慕汉王的威名,谁还会在意背信弃义这种小事。” “陈平言之有理。而且汉王,咱们现在不趁机袭击东归的楚军,再过个一两年,项羽养精蓄锐之后,汉王就敢保证项羽不会再次西进攻打我们汉军吗?”张良附和一声。 额,刘邦一惊,心咯噔一下,是啊,他忌惮背信弃义,难道项羽就不会吗?谁能保证?项羽能坑杀秦军降孚,又杀了义帝,不也是忤逆天道,不仁不义嘛!而且他已经54岁了,而项羽年富力强,再过个一两年,他垂垂老矣,还能否对抗项羽的数万雄师? 刘邦赞同地点点头,道:“言之有理,不错,与其给项羽喘息机会,倒不如我们一鼓作气,直接趁其粮草空虚之际,荡平楚军。” 见刘邦同意了,张良和陈平纷纷松了口气。 “子房,你去给韩信和彭越写信,就说我要追击项羽,让他们出兵策应,这样三股势力合围项羽,东西夹击,将其歼灭之。” “诺。” 这天晚上,戚无忧躺在刘邦的怀中,两人躺在床榻上,都夜不能寐。 “汉王,我听说你派人送走了大夫人和老太公?” “对,我派人把他们送回了洛阳。” “我是不是也该回去?”戚无忧心存忌惮,大夫人不在刘邦身旁侍奉,而却留下她一个妾室,这处境有点尴尬。 “你不能回去,你要陪在我身边。” “汉王,楚军都撤兵了,咱们怎么还不走?” 刘邦长叹一声:“咱们也快离开了,过几天,大军开拔,东进。” “东进?咱们不回成皋或者洛阳了?”戚无忧微微诧异。 “不回了,我要追击楚军。” 额,戚无忧的心咯噔一下,她对楚汉历史不是很了解,但看情况离垓下之战,项羽乌江自刎不远了,心中不免替楚霸王唏嘘。 “无忧,你说这次我能赢项羽吗?”不错,与项羽对决,刘邦还一次没赢过,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尽管这次他的胜算很大。 “会的,人不可能总是输,再说项羽失尽民心,又腹背受敌,粮草短缺,这都是败亡之相。” 无忧的话令刘邦宽慰不少,他点头应道:“说的是,这一战不可能再重蹈彭城的覆辙。” “情况不一样,彭城之战那是诸侯联军,虽有五十几万兵马,可各个心怀鬼胎,无法团结一致,犹如乌合之众。这次不一样了,这次是汉军,众志成城,而且还有韩大将军、彭越的兵马做策应,汉王,这次你一定赢。” “嗯,有道理,这次定不会放过项羽小儿。”刘邦的眸中闪着丝丝锐利的光。人可以输十次百次,但总归要赢一次,赢就赢最后一次,一战定乾坤。 第四十七章 重逢 话说吕雉和刘老太公被送回洛阳府邸,吕雉与刘盈刘丽两个孩子久别重逢,这可让吕雉激动万分。 卧房内,吕雉左手抱着刘盈,右手抱着刘丽坐在席子上,时而亲亲儿子,时而亲亲女儿,泪眼婆娑。 “母亲,我好想你!你终于回来了。”刘盈紧紧地抱着吕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盈儿,我也想你。” 反倒是刘丽反应平平,对待吕雉没那么热情,对此吕雉也不怪女儿。 “盈儿,丽儿,我不在这几年,你们都还好吧?父亲待你们如何?” 提到父亲,刘盈刘丽两兄妹纷纷一怔,眸子不由地暗淡下去。 “母亲,你应该也听说了吧?彭城战败,父亲带着我跟姐姐乘马车逃亡,路上几次三番将我们踹下马车,好在是夏侯叔叔力劝,才没有舍弃我们。” 额,吕雉的心一沉,眸中闪过一丝阴霾,冷声道:“我自是听说了,是楚军的士卒告诉我的,我还一直不相信,看来确有其事。” “当时把我跟姐姐都吓坏了。” 吕雉心疼地默默刘盈的头,安抚道:“你父亲是一时糊涂,以后不会了。” 刘盈撇撇嘴,不以为然,他早已对父亲失望透顶。 “对了,我听说这两年都是那个戚夫人在照顾你们?” 提到戚夫人,刘盈和刘丽纷纷眸子一亮,刘盈道:“是,无忧姐姐对我们可好了,每天晚上都哄我们睡觉,给我们讲故事。” “是嘛!”吕雉一挑眉,略显诧异,瞥到两个孩子一提戚氏两眼冒光,不像是假话,顿时心中五味杂陈,既感激戚氏,又有些许妒忌。 “母亲,你从军营回来,应该碰到无忧姐姐了吧?她怎么样?我也好几个月没见她了,怪想她的。” “她很好,不过暂时还回不来,她要留在军营照顾你们父亲。”眼见丈夫、孩子都心向戚氏,吕雉顿时心生恐慌,仿佛自己心爱的宝物即将被人夺走似的。 刘盈不由地面露失望,道:“父亲当真宠爱无忧姐姐。” 吕雉一挑眉,突然想到什么,问:“盈儿,这个戚氏有孩子吗?” 刘盈摇摇头,道:“现在没有,以前有过。” “以前有过?这是何意?” “我记得是在荥阳的时候,那会儿无忧姐姐怀孕了,但是却私自服用打胎药,致使血崩流产,当时在府里传得沸沸扬扬的,父亲大怒,冷落了姐姐好久。” 额,吕雉一惊,以为自己听错了,不可置信道:“服用打胎药?” “母亲,你也吓到了?当时府里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好在郎中及时赶到,救下了姐姐一命,但以后也无法生育了。” 无法生育?吕雉的眸中闪过一丝欣然,暗自松了口气。 “盈儿,这个戚氏为何要服用打胎药?” “这个嘛,姐姐也说过,她说她不想生孩子。” “不想生孩子?哪个女子不产子!”吕雉一头雾水。 “说的是啊,我也理解不了无忧姐姐是怎么想的。她的想法与常人有异。” 刘盈顿了顿,继续道:“不过虽然这个事惹得父亲雷霆大怒,但父亲最后还是原谅了姐姐,对她宠爱不减。” “看来你父亲是真心喜欢她!”吕雉感叹一声,对这个戚氏又嫉妒又好奇。 第四十八章 薄氏拜访 这天下午,薄夫人来到吕雉的院落,特来拜见。 卧房内,吕雉正坐在席子上缝制衣物,打算给女儿刘丽做件新衣服。 “大夫人,薄氏求见。”侍女小兰走进屋子,道。 吕雉抬头看向小兰,道:“薄氏?她是谁?” “回夫人,这个薄氏如今是汉王的妾室,她之前是魏王豹的妾室,魏王被汉王打败后,就将薄氏纳入后宫了。” “嗯,原来如此!这个薄氏受宠吗?” 小兰摇摇头,道:“不受宠,汉王只宠幸过她一次,谁知她便怀孕了,还生了个男孩,叫刘恒。” 吕雉一挑眉,皱了下眉,道:“请她进来吧。” “诺。” 不一会儿,薄氏便走进屋子,冲着吕雉恭敬地一行礼。 “薄氏见过大夫人。” 吕雉停下手上的动作,抬头上下打量着薄氏,见其二十出头的年纪,容貌清丽,应道:“坐吧。” “诺。”薄氏来到席子上,跪坐在吕雉对面。 瞥到吕雉似乎在缝制新衣服,薄氏问道:“大夫人,您这是在缝新衣服吗?” “对,给刘丽做一件新衣服,她好几年没穿过我亲手做的衣服了。” “大夫人当真心灵手巧。” “薄氏,你今日来见我,是有事?” “额,不,听说大夫人回来了,我特来拜见。” “你有心了。” “大夫人这几年被抓入楚营,受苦了,汉王也一直担心不已,现在好了,合家团圆了,可喜可贺。” 吕雉苦笑一声:“我也是有惊无险,在楚营两年多,虽然行动受限,但也没有遭受虐待,项羽待我和老太公还算不错。” “那敢情好。” “薄氏,我听说你之前是魏豹的妾室?” 薄氏点点头,道:“实不相瞒,正是。” “这么说来,咱俩的命运倒也相似。如今你我同为汉王的妻妾,以后就共同服侍汉王。” “诺。” 吕雉瞥了眼薄氏,试探道:“薄氏,汉王待你如何?” 薄氏面露苦涩,道:“我在府里并不受宠,至今为止也只见过汉王两面,第一次是侍寝,第二次是产子那天,汉王看了我们母子一眼,之后再没见过。我到现在为止,也记不得汉王的长相。” 吕雉不着痕迹地勾勾唇,道:“府里最受宠的应该是戚夫人吧?” “是,戚妹妹聪明乖巧,又长得貌美,深得汉王宠爱。” 戚妹妹?吕雉试探道:“薄氏,听你的语气,你跟戚氏似乎很熟络?” “是,我自打进入府邸,还多亏了戚妹妹关照,她经常陪我聊天,倒让我不那么孤单。我唯一的一次侍寝,还是她提醒汉王的,要不然汉王早就把我抛之脑后了。后来我生产,稳婆、乳娘都是戚妹妹安排的,尽心尽力,我对她甚是感激。” 吕雉心中的嫉妒又重了几分,道:“这么说这府里的事都是戚氏在管?” “额,是,汉王忙着军政大事,府里的事自然就交给戚妹妹掌管了。不过,现在大夫人回来了,以后大夫人就要受累了。”薄氏也听出吕雉的语气中略有不满,赶忙替戚无忧开脱。 “那倒是,也不能总让戚氏受累。”吕雉没想到这个戚氏好会笼络人心,不仅汉王、她的两个孩子以及薄氏,都对戚氏有口皆碑,这让吕雉心中萌生一丝惧意,不过好在戚氏此生不能生育。 心明眼亮的薄氏自是看出吕雉对戚无忧生出一丝敌意,心中不觉替无忧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