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进城卖菜》 第257章 瞎传不瞎传的,这事儿过了没几天就消停了,因为确实没见着村里头有东西。 大家东说几句西说几句的也就过去了,没人会当真。 就没见过村里头发年货的,这不是笑话是什么? 是不是笑话的,石头一家子这会儿顾不上,家里头的六头猪得杀了。 “你说咱自己卖怎么样?” 于玲跟石头商量。 “咱们找人在家杀猪,完事儿让二哥拉到万福居,我心思着一头猪应该行吧?” 石头看了看于玲,“别心思这个了,咱家卖不了猪肉。” 啊? “为啥啊?咱家怎么就不能卖猪肉了?” 她就是开店的,卖个猪肉怎么不行了?她的猪都是自己养的,怎么不行了? “早前可以,这两年,杀猪的都得有什么检疫证,还有啥防疫证的,反正好几个证。咱这猪杀了自己吃,那没啥事儿,你在村里头杀了,人家来买点,没人管。” 石头跟媳妇细细说着这个话。 “但是你要是拿到店里头去卖,一准儿有工商局的下来查你。这要是真查,你就等着关门交罚款吧。” 真是草了个蛋了,她给这茬忘了。 “那咱村杀猪,不照样赶集卖肉吗?” 石头摇摇头,“乡下地方查的松,人家都干了多少年杀猪了? 他那在屠宰场都是挂了号的。 而且,这会儿查的确实严,听说有些地方,尤其是南方的,以后不让私下杀猪了。” 于玲有些郁闷,她还想着可以自己卖肉呢! 既然不能卖,那就算了吧。 家里的猪照旧卖给杀猪匠,今年留了两头猪,除了自己吃,基本上都分了送人。 剩下的猪直接卖给杀猪匠了。 猪肉这会儿六块多钱一斤,村里收毛猪价格上基本上是三块八一斤。 家里的猪吃麻襂麸皮菜叶子长大的,那一只猪饿了一顿,一般猪出栏都有二百七八十斤。 这四头猪都是煽过的大黑猪,一个个长得膘肥体壮的,可不止二百七八十斤。 老太太岁数大了,孩子又小,可禁不住家里头这猪的叫唤。 杀猪匠带着他儿子,到底是干这个的,没怎么费劲的给猪赶进笼子里,几个人绑着过了秤。 “嚯,好三百斤了,这猪喂得真不错。” 六头大猪不能一下子都拉走,先拉了两头走了,这两头猪处理完都是石头家的,剩下的才是他卖的。 于玲不管这个,猪卖了,钱她直接给了老太太。 家里头养猪养鸡挣得钱,她都给老太太留着。 怎么也得给老太太手里留点零花钱不是? 虽然自己卖不了猪肉,但是她还是想了想这个。 她是真觉得,在万福居开个肉店,买卖会很好。 晚上吃饭的时候,她就把这个话茬提了起来。 “真的,我觉得那地方开个肉铺子能行。咱就说谁家做饭不买点肉了?” 老太太心话:这菜摊子才摆弄来,这就又想着卖肉了?到底卖什么的是? “你啥想法?” 石头看着自己媳妇。 “我没啥想法啊?” 于玲看看那石头,她能有啥想法,这不就是话赶话说到这里么,能有啥想法的? 她一个店都忙,这会儿两个店都得雇人干一个,她还能有啥想法? 她就一说,也没啥想法。 石头琢磨着,于玲的话有道理,肉店开着肯定挣钱,但是家里头摊子都铺开了,他也没那精力去开肉铺子。 谁愿意开谁去开去吧! 过了小年就是年,各家各户的都在那忙活准备过年的东西。 今年家里头忙的不成,老太太反倒觉得轻松不少。 俩小丫头帮大忙了。 万福居的店特火爆,越到年根底下越火爆,不光万福居里的来买菜,这附近的几个小区,也有来的。 她自己根本忙不过来,没法子,给强子叫过去帮忙。 家里家外忙的脚打后脑勺。 这店开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从早上七点来钟开门,能开到半下午三四点才关门。 于玲想过从早开到晚,夏天倒还成 ,冬天天黑的早,过了四点下班回家,等到了家都要黑天了。 所以她提前贴上,开门到下午三点半。 等着腊月二十七上午,石头最后两车鱼拉回来,给村里送过去。 几个人下车集合:“咱晚上几点走?” 石头看看围着看的村里人,他摇摇头:“晚上不去了。” “不去了?咱明儿的二十八大集不卖了?” 那可是腊月最后一个赶山的大集,可是不少卖东西! “咱今年海鲜就这样吧。明儿后天的都收拾收拾自己,去洗洗澡,买件新衣裳新鞋的,忙活一年了,年底就歇歇吧。” 这倒是,忙活一年也该歇歇了。 这天中午村里大大喇叭通知村民拿着户口本上村委会大院领年货。 “唉呀妈呀,还真是要发年货。” 有那心急的,一听喊就跑去了,去了一看一车车的鱼箱子,还有那一袋袋的大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妈呀,真是白发的吗?” 老会计站在那,身板溜儿直。 “昂,拿着户口本来,户口本上有名儿的,一人五斤大米两条鱼。” “俺家五口人,这就二十五斤大米,给十条鱼?” “昂,”老会计提出来一袋大米。 这大米是特意上人厂子那定的,一袋就是五斤。 他看过了,一人一袋,按人头数就行。 “那,那,那谁,你快跑,家去推小铁车去,咱俩可拿不动这么些。” 小孩一听,撒腿儿就往家跑。 这样儿的孩子不止一个,没多会儿,都知道得推着车去领东西了。 有人白领年货乐呵的不行,还有那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领了鱼和米回家过称。 大米这东西没什么太大问题,基本上五斤稍多点。 这鱼,可是不一样的,一箱子鱼哪有那么匀称的? 有那计较的就回来找了:“会计,你望望!” “咋了?”老会计看着这鱼,没毛病啊? “一人两条鱼,你看看这鱼,我这分的还有小的呢!” …… 老会计忙都要忙死了,还有人来捣乱! “你有点正经事儿没有?” 他拉着个脸,这破活儿,一天天的真是干够了! “怎么就没有正经事儿了?” “这批发的鱼,哪能都一样大小。它哪一箱都有大的有小的。 老少爷们拿的基本上大差不差的。 都没有来找我的,就个东西!还回来找我?” 那人理直气壮的提要求:“你给我换换,换箱子大鱼。” 老会计才不管他, “爱要不要!你嫌弃小,可以不来领,我没空伺候你!” 喜欢九十年代进城卖菜请大家收藏:()九十年代进城卖菜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58章 “真的假的?还真有人回去找吗?” 于玲端着碗,咬着筷子,一脸好奇得看着石头。 苗苗也看着他。 她都知道今天发鱼,还是从自己家拉走的大鱼。 全是她家的。 她爸爸真的是个败家老爷们,不怨老奶总骂他! “可不是怎么滴,嫂子,真有回去找的。” 大发吸溜一口黏住,他也是挺服气:“你说这老蔫吧也真有意思,那村里头发年货,还能条条都一个大小?哪那么合适的东西?那都有大有小的,但是那一箱子肯定都是一个斤两的。” 哦,对,那都是论斤装的箱,人家肯定只保证重量够数,那大小估计不一定能保证。 这东西,就上哪里去也肯定不能一样啊! 只能是说,说啥,她也不知道该说啥。 “那,那这个事儿咋解决的?” 人家都找了,总得解决一下子吧? “我知道!” 苗苗大声喊着:“我知道!那个爷爷骂他!让他上一边去!不要就给他送回去!” 苗苗不乐意了:“妈妈,俺爷爷说他不要给送回来,他怎么还没给咱送来?” 这熊孩子,哪都有她! “吃你的饭。出去可不准说这个话,听见没有?”于玲怕她不懂事儿出去胡咧咧。 “咱家的鱼卖给人家了,那不是咱家的,人家不要也不能给咱送来,你听见没有?” 哦。 苗苗觉得大人真奇怪,她都看见了,就是她爸爸开车送进大院的,怎么就不是她家的了? “真是,让她一打岔,最后这事儿咋解决的?” “解决啥解决?没人管,老蔫吧他媳妇去给他提溜回去了,嫌他不够丢人的!” 啊,这也行? “今年这是真不错了,村里头还发年货,发鱼发米的,你看看这十里八村的,哪个村发这个?这可真是头一遭。” 可是,真的是头一遭。 “奶,你不知道,我晌午家去,我们门口那老婆子,没口子的夸村长是个好官,那好话说的。 我听门口的说,今年不光发鱼发米,就是村里头九十岁以上的老头老婆子,还给发钱,听说一家发五十块钱过年钱呢。” 还有这事儿? 老太太心里算了算,这满村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可是没几个。 可别说,这一点,咱这村长是比其他的要强些。 于玲心说:作秀,纯粹作秀的手段。 这村长是个人才啊,这要是搁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那自媒体时代,这得给他宣传成啥样? 一心为公好村长? 且。 不过管他呢,他这么干,得实惠的就是村里人,老百姓念他好,也是人家的本事。 这人这么看,确实有点政治头脑。 几个人就散了。 晚上也不出车了,都回去好好歇歇,万福居和小菜店那,明儿后儿的还得再卖两天。 晚上关了大门,老太太知道两口子得算账,她就领着苗苗去看电视,不叫孩子捣乱。 苗苗这会儿不是小孩子那阵儿了,她会学话了,出去人家问啥她说啥。 好在她知道的少,有些事儿都背着她。 村里头有那样不知礼的,冲孩子打听她爸爸天天拿钱回家不?拿多少钱? 孩子不知道,就叫着孩子回家找,你说这是人干的事儿? 这会儿她领着孩子上自己那屋看电视去。 “嫩俩自己算吧,我领孩子上那屋去。” “走,咱去看动画片了啊,海尔兄弟出来了没有?” 苗苗跑着进屋开电视,她可喜欢海尔兄弟了,就愿意看电视。 “关上门。” 一公一母俩人上炕,给被子卷起来推到炕梢上,于玲把炕墙顶上洞里的盒子拿出来,还有一个鞋盒子。 石头把今天收的钱从包里头掏出来。 账本子也拿出来,计算器和笔都拿出来。 “先把今天的钱数数。” 石头把钱汇拢了,数完报了个数。 “9722。” 于玲拿着笔,在最后一栏记上日期,记上利润。 俩人一个人报数一个人按计算器,配合着把这段时间批发海鲜的钱算了一把。 “一共十三万两千零七块钱,这是毛利,没去工钱的。” 于玲把账记上,然后开始算每天的本钱。 俩人就这么一样一样的算着,算完海鲜的钱,算小菜店的,算完小菜店的,算万福居的。 最后算二哥二嫂,强子的工资,算大发几个人的钱。 年货啥的前两天于玲就给几个人分了,本来打算也是发米面粮油的,但是农村人家,面自己的,油也是自己的。 她直接一家一箱子鱼,十斤猪肉,一家一箱子苹果和橘子。 这也差不多了吧? 这账算了两遍。 “呼,没错了,就这些。” 她确实没想到,所有的都扣除了,家里头还能剩下将近七万多块钱的纯利润。 万福居一开,小菜店的那点营业额不够看了。 “妈呀,这么多!” 于玲没想到这一年花的多,剩下的也不少。 “咱这一下子就能给窟窿填上了!” 石头也没想到能剩下这么多。 这确实是超出他的预期了。 “这比咱俩合计的多了不少啊。” 于玲翻了翻账本,“也还好,年前这一月,菜价格还是上涨的,咱们今年有个好处,就是自己家的菜,没算多少成本在里头,这剩下的可不就多了么?” 确实,看来起大棚,自己往外鼓捣,还是省钱的。 “明儿个就给钱都还了吧? 你明儿个开车给大姑送年货,顺带着给钱还了。然后下午让那个他们几个来,给账结了,后天就去陈成那,给他也送去。” 石头听安排。 第二天一早先把要卖的菜送到万福居和小菜店,这才收拾东西给大姑送年货,想了想,还是多搬了两箱子鱼虾放车上。 “哎呀,我都买了,你留着自己吃吧。” 大姑一看石头带来的鱼和虾,这个头,可是不小。 “有的是,咱自己家卖这个东西,还能缺了咱自己吃的?我准备了不少,这都是特意给嫩留出来的。” 石头看看家里没别人,这才从棉衣的里面口袋掏出来牛皮纸包。 “大姑,这是从您这拿的钱。” “这,你手里不宽裕,先不着急给我,我跟嫩大姑父也不缺钱花。 你有了先把旁人家饥荒打上,没有你就拿着花。” 喜欢九十年代进城卖菜请大家收藏:()九十年代进城卖菜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59章 “大姑,我有,不缺钱花。”石头笑了笑,大姑这人真的是好人。 比一般的丈母娘强多了! “真有?” 大姑父怕他不说实话,“可不用来虚的,真有钱?” “真的。” 石头扒着橘子,塞进嘴里一瓣儿,这橘子酸甜口,他不太喜欢,倒是孩子老人的爱吃。 “哎,有钱我就先拿着,你要是缺钱,就跟我说。我和你大姑,俺俩这个岁数也没那些花钱的地方。 嫩妹妹上校其实也花不几个,我跟你大姑都准备好了。 剩下的钱都是给你余富的。” 石头听着这话,心里熨帖的不行。 自己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其实不是不羡慕人家有爹妈的。 娶了玲儿,大姑一星期跑三趟的去,谁家的大姑能当到这个份上大姑父这人嘴硬心软,他知道。 “大姑父,我真不缺。” 石头看看没旁人,悄悄跟老两口透了点口风,“年底盘账,进了这个数,够用。” 石头跟他比了比,大姑父看看,“这还行,我就说年前这一遭,不能少了。” “嗯。” 石头也觉得这买卖做的值,累是累点,但是钱到手总比穷要好。 在大姑这吃了饭,他没多留 就回了家。 于玲也回来了,正好给哥几个叫了来,开始算账还钱。 “这是你们的分红和工资,这是还你们的钱。” “这么些?” 大晓看着这钱,“咱这回挣得这么多?” 石头笑了笑,“咱们累死累活的,不就为了这点钱嘛!这要是挣得少了,都对不起咱们受的罪吃的苦。” 石头看着几个人没动,“都看看,数数对不对。 我们跟你们说 出了这个门你再跟我说钱不对,我可不认了啊!” 大发拿着钱叭叭的数着。 “我可跟你们说啊,拿着钱,回去了,该存银行存银行,该给爹妈给爹妈。” 于玲怕过年了,有人勾搭着再去赌钱。 “少玩牌,少耍钱,黄赌毒的可不能沾。” 四人听着她的话,连连保证。 “不能,嫂子,我们不好这个!” “不是好不好的事儿,就怕你不好,有人勾搭你们去,这事儿社会上有的是,都不一的非得是赌钱。” 她听了老太太的话,想起来不少看过的那种诈骗的事儿。 “有了钱,出去少嘚瑟,听见没有?咱们这点钱比起人家,都不算多,前面加工厂人家也不少挣钱,比咱们多多了,别以为咱挣多少!” 大发点点头,“知道知道,嫂子,俺么知道。” 嫂子啥都好,就是老爱给他们上政治课。 她跟他们见过的女人都不一样。 嫂子没啥文化,但是她爱学习,听广播看新闻,还知道学习。 她骑车回回看灯,别管路上有没有车,都会等着那个傻灯亮了再走。 老早就嘱咐他们遵纪守法,遵纪守法。 大象说,嫂子是让石头哥整怕了,就在这事儿上有点絮叨,让大家都理解理解。 他们都懂,当然当着石头哥的面儿,他们都没提,谁也不会干当人面儿揭伤疤的事儿。 “行了,今儿没准备你们的饭,拿着钱回家去吧。” 无债一身轻,这下子是真的轻松了。 石头赶着年前给陈成家里头送了点东西,都是实在亲戚,他知道陈叔过年期间应酬多,也不打算年后去拜年,就想着年前去拜个早年。 于玲不在家,今天万福居那边收尾,老太太给他收拾东西。 “这些东西,你看够不够?” 石头看着东西,四箱子东西,老几样了。 “哎,这两天棚子里头高丽果熟没熟?陈叔家里头还有个孩子,要是有,摘一筐子带上。” “哎呦,这我还真没注意。”老太太这几天真没注意,不过那东西可是苗苗心头肉。 “你自己悄悄的去摘点去,可别叫苗苗看见。” 这会儿的苗苗,闹腾着呢! 石头看看自己宝贝闺女不在家,“她上哪去了?” “跟大曼二曼出去耍去了。 大曼家里今天弄炸货,我等等也去帮忙去,她先跟着俩孩子去了。” 行,趁着小丫头不在家,他提着小篮子进了棚子。 这才多久,这高丽果就长得一片了绿油油的叶子里一簇一簇的红果子,别说,比起苗席里头的,这一片长得还大。 “奶,这怎么比咱平时吃的大呢?” “强子跟喜子,给它喂了什么肥,就浇水的时候带的,这果长得大点。” 石头看着熟的差不多的,挑拣着摘了一篮子。 这一篮子怎么也得有个两三斤。 “这点能够?” “行了,多少算多?是个意思就得了。” 这东西这么放着怕挤烂了,他直接提上驾驶室,就这么开车去了陈成家。 “石头来了?” “叔,我怕您们年后忙,这不是提前来拜个年,初五六的我就不来了。” “你小子!” 陈成看着他进来,就看他搬着东西放门口,“橙子,帮我搭把手。” “不是,你这是拿多少?”说着就出来帮他上车厢里搬东西。 石头都要进门了,突然想起来还有驾驶室的高丽果,又折回去拿了一趟。 “呦,这东西可是新鲜。你这上哪弄得?” 陈婶一看这个,可是不便宜。 这会儿虽说有新鲜草莓,可是不容易买着,这小县城里头,她上超市啥的可是没看见。 “您说这个?” 石头提着篮子放桌上。 “婶,这你就不知道了,他那个棚子里头就有这东西,咱是不好买,他都不用买。” 陈成老羡慕石头的日子了,你说他想吃点什么新鲜玩意没有啊? 他一天天的上那个死班,一天的开不完的会,跑不完的市,他跟着领导天天东跑西颠的,一天天都要累死了。 “嗯,这次的甜。” 陈成上手就吃了一个。 “啧!”陈婶拍了他一下,“你少吃两个。” 陈婶背着石头悄声的,“这玩意儿你别动,我有用!” 陈成:他就知道,这玩意儿肯定又得走礼送人情。 他就知道! 不过不怕,他想好了,等着过两天,他就上石头家,他直接上大棚里头,现摘现吃! 喜欢九十年代进城卖菜请大家收藏:()九十年代进城卖菜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60章 大馋小子陈成真的来拜年了。 他大年初四一早上就跑来了,比一般的出门都早。 “奶,过年好!” “过年好过年好。” 陈成还是很上道的,他带着好几盒子高级礼盒,什么点心烟酒还有茶叶的,开着小车来,拜了年给苗苗塞了一个红包,然后就往苗席里头蹿。 “这怎么没有你送的那些大啊?” 这老小子就直接蹲地上,一边摘一边往嘴里头塞。 于玲觉得这人怎么这么不讲究,虽然不打农药,但是怎么也得冲冲泥土吧? “那一篮子还没给你吃够了?” “屁,你送去我就捞着一个,剩下的我婶子送人了。” “?” 就那么点送什么人? “别说你不知道,具体的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你前脚走,后脚他俩就提着送人了。” “我今儿摘的,你给我留着点,我还得带回家给孩子尝尝呢!” “没事,你吃就是,这些够不够?” 于玲觉得这东西虽然稀罕,但是自己家吃,还能吃不够?苗苗早就吃够了,她家就是把家精,吃够了但是没摘够。 每次摘了都是他们几个大人吃,她自己吃的反倒是少。 “石头,你给洗洗去,别让他这么吃,再吃的凉了肚子。” 兄弟俩出去了。 “真的,我走的时候你给我摘点啊,小的我也不嫌弃。” “知道,走的时候我上后面棚子里给你摘。” 这小子,居然爱吃这东西! 以前也没发现他愿意吃这酸唧唧甜嘻嘻的玩意儿。 “后面也有?” “昂,那不是孩子闹腾要高丽果 ,于玲就跑种子站去买的,回来他们种了点,这东西发根发的多,这都长了一小片地了。” 陈成一听这个,兴致上来了,“我瞧瞧去。” 石头把草莓筐子放屋里,等他进去,就看这小子蹲地上看那片草莓地。 这地方二哥跟强子管理的好,一垄一垄的,有那么四五条,边上还有于玲说的那种架子。 上面直接摆着那种栽了草莓的筐子,这一弄,那草莓直接就是吊着长。 这会儿看着红的红白的白,绿的绿,果子看着也大。 看着石头进来,陈成把咬了一半的草莓屁股塞嘴里。 “你这,这是打算弄了卖?” “这点东西不值当的,也就是家里人吃个零嘴。” 陈成:真是腚大腰粗,这一片还算小? “这看着可不算小,你那油菜地还没这么大呢。” “这东西吧,怎么卖?隔个三五天的上一盆?卖便宜了亏本钱,卖贵了还不知道有没有人要。 这不就一直没卖,自己吃,再就是给你送了点。” 他是没什么太大的打算,这玩意儿管理起来,也不好管理。 “我就得这东西能行,你想想,大冬天的 吃点这个也挺好,新鲜玩意儿么。咱这就是不发达,人家好些地方都有反季水果了,挺挣钱。” 石头看他感兴趣,“我也想来着,但是短时间的没什么空去鼓捣这个。” “为啥?” “啧,这玩意儿不能长途运,太容易烂了。” 石头拉着他出来,边走边说。 “这玩意儿只能在咱本地卖,这能卖上什么价?” 俩人一想这个,确实,水果这东西就是个鲜货 ,当天不吃第二天就得变味,确实不好弄。 “你愿意吃 有时间开车过来自己摘点得了,至于卖,没解决运输这个事儿,这大规模种就不太现实。” 石头自己也想了,草莓这东西其实能种 就是看好不好卖的问题。 但是还有个问题,就是本地草莓品种不太行,个头太小了,他觉得真要是想种草莓,得找找有没有新品种,最起码个头得大点吧? 之前他听人家说日本还是哪里的,有那个大草莓,咱们好像有地方想引进的,他就听人说了一嘴,还没去打问。 等着抽出时间,他上市里头跑跑,去问问看。 老太太看着俩人这一头晌就在那棚子里头转悠,也不知道有什么好转悠的。 “你说他俩在个棚里头弄什么?”于玲也不知道俩老爷们研究啥呢。 她坐在小马扎上,一边摘韭黄一边回话:“谁知道呢!他们城里人,一天的看什么都新鲜。看去吧,咱家那个棚,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这倒是。 “晌午还叫他们几个来吃饭不?” 于玲想想,“叫不叫?他们没出门走亲戚?” 老太太一拍大腿,“哎呀,你这一说我想起来,那个大晓得出门。” 她神神秘秘的跟于玲八卦:“这两年这不是挣钱了么,我听大晓她奶那个意思,这两天他妈领着他出门,其实就是去相亲。” “啊?这时候相亲?上亲戚家里去?” “我跟你说,这挣不挣钱,亲戚里道的都不是瞎子。” 回村里的人家,大差不差的都知道这几个孩子正干,那日子差不了。 “有人给他介绍对象,可不得去看看去?” 再说了,这岁数也不算小了 也该找了,苗苗这都虚岁五岁了。 “也是 ,不过大晓自己就没有个喜欢的?” “这事儿谁知道,没听着大晓说啊。” 于玲站起来,舀一瓢水,洗洗韭黄,“这相亲靠不靠谱啊?” “先看看人呗,要是能看中就访问访问,也不是一看就中的事儿。” 嗯,这倒是。 “这要是想看中了,这不今年就能结着婚?” 老太太收拾着菜,“大晓他奶奶早就想叫他结婚了。” 这也太快了吧?哦,看上了就走流程,完事儿这一年就结婚,俩人性格上合不合适,说不说得上话,都不管? 这不成盲婚哑嫁了? 于玲的心操得属实有点多了,大晓连着出了几天门,看了几个人,一个也没看上。 “不是,你就一个也相不中?儿啊,咱这就一般化的家庭,你到底想找个什么样的?” 大晓妈急得不行啊。 “你说这都二十四了,农村人过一年就长一岁,这都二十四了,还不结婚。” 你说这事儿,出去谁不笑话,再过两年,成老光棍了!你叫不叫人戳脊梁骨? “都长得不好看,我没看上。” “妈妈呀,你得找个什么样的!你还非得找个天仙?” 喜欢九十年代进城卖菜请大家收藏:()九十年代进城卖菜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6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