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9 章 第一次碰撞,大获全胜
作为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康熙的人,胤礽很快就察觉到了康熙的异样。
但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这样被怀疑被探究的时刻,他上辈子时常遭遇。
只不过那时,他还舍得花心思打消康熙的怀疑,现在嘛,他爱怎么怀疑就怎么怀疑。
康熙自我折磨了几日,眼瞅着都要跟准葛尔部开打了,他才先把注意力从胤礽身上转移到了战局上。
其实在开春之后,准葛尔汗王也曾下令,叫麾下将领率领精锐骑兵骚扰了几次喀尔喀边境,态度十分嚣张。
所以康熙这回是打定了主意要永绝后患,到了喀尔喀部边境之时,根本没有片刻停留,直接朝着准葛尔腹地逼近。
沿途遭遇到的那些小部落,康熙直接下令全部屠灭。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人残忍。
这些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也是准葛尔部骑兵的兵源,他们冲进大清的地界烧杀抢掠的时候可没有想到要放过大清的子民。
准葛尔汗王很快就收到了消息,连忙集结大批骑兵朝着边境奔袭而来,企图用重骑兵冲击右翼大军,给清军重创,以此来阻拦清军深入腹地的脚步。
然而他花重金培养出来的五千重骑兵,只跟右翼大军打了个照面,便溃不成军,四处逃窜。
到最后,五千重骑兵损失了两千出头。
右翼军主帅见状,也没有叫手底下的人强行追击溃兵的意思。
毕竟出发之前,皇上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此次出征就是要彻底将准葛尔部这个威胁彻底消灭掉。
大清与准葛尔重骑兵交锋,以大清完胜为结局。
消息传回康熙率领的主路大军,康熙阴郁了多日的心情总算放晴了些。
待他询问清楚右翼军的战损比之后,心中对于胤礽那点子防备彻底散去了。
无他,右翼军歼灭了准葛尔部两千重骑兵,但是己方士兵居然没有任何一个人员折损——
这都要得益于被他藏在城外搞火器研究的戴梓。
在敌方骑兵冲锋之初,右翼军就直接祭出了火炮,十门火炮齐发,炮弹落到敌军中间炸开,直接将敌军的阵型打击的四分五裂。
骑兵身上穿了厚重的盔甲,可马匹的蹄子和腹部是照顾不到的地方,炮弹炸裂开的碎片攻击的正是这些部位。
马匹受了伤的后果就是栽在地上没有了作战能力。
而最致命的伤害其实并不是来源于炮弹,而是来源于背后刹不住脚步的同袍。
重骑兵的马匹也都是宝马良驹,加上他们身上驮着身着盔甲的人,重量加起来最低都超过了五百公斤。
前方受到炮弹冲击的骑兵倒在地上之后,后头来不及反应的骑兵直接从同袍的身上踩踏了过去,结果马匹脚滑,直接重重地栽到了地上。
两军还没正式碰撞到一起,准葛尔部的重骑兵就折损了一部分。
清军右翼主帅见状,直接下令撤下火炮,更换连珠火铳再扫射一轮,火器营的火力太过密集,重骑兵的盔甲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于是又折损了不少兵马进去。
这直接导致了剩下那些,没有被炮弹波及的重骑兵吓破了胆,直接放弃了冲锋,开始四散奔逃。
就连敌军的统领布日固德见到这样的情形,都果断放弃了地上那些仍在哀嚎的下属们。
直接打马朝远处逃窜。
康熙了解了全过程之后,总算是直观地见识到了火器的强大之处。
那可是草原上的重骑兵,若是没有火炮,大清派遣最精锐的骑兵直面冲锋,两边也大概率是四六开的局面。
大清占六。
毕竟清军是举全国之力供养起来的,武器装备比草原上的重骑兵要好上不少。
以往对上准葛尔,清军的战损比居高不下,从来没有拿过这样亮眼的战绩。
康熙心中美的冒泡。
胤礽知道此事后也有些傻眼。
右翼军难不成是喝了八二年的红牛吗?这么猛?
上辈子的这个时候,清军跟准葛尔打的有来有回的,根本没有这单方面的碾压局啊。
哪怕老头子有上辈子的经验,也不能把清军的实力提高到这么离谱的地步吧?
待他仔细了解了战况之后,心中的疑惑才全部消减了下去。
看来老头子是借鉴了他上辈子研究火器的做法。
也是,没有哪个皇帝能拒绝杀伤力这么强大的热武器。
他年前年后都在忙活城郊的事,倒没怎么关注过户部和兵部筹措粮草辎重的事儿,出征了之后,康熙每次叫他议事,都是按照重骑兵冲锋,步兵打扫战场的方式来布置的战局。
想来康熙也没想到那火炮竟然有这等威力吧。
年后配合户部和兵部调集粮草辎重的差事,貌似是落到了胤禔的头上。
胤礽此时才有些恍然——老头子对他的防备一如既往的严实。
胤禔这几年神神秘秘的,说是驻守京郊大营,但每次都消失几个月见不到人影,想来这几年他都在忙活关于这方面的军务吧。
当天康熙将众人召集到他的营帐之中,兴冲冲地将战报给随军亲信传阅,胤礽是第一个拿到那战报的人。
只见战报上大剌剌的显着一行大字“碗口大将军显威,十发炮弹与连珠火铳相互配合歼敌八百,敌军所受牵累者,达两千之数 ”。
胤礽眼前一黑,
‘碗口大将军?这不会是那火炮的名字吧,这么土了吧唧的名字到底谁想出来的,可真没文化!’
康熙 脸上的笑容呆滞了片刻。
这名字倒不是他起的,但却是他点头同意的。
当时戴梓起名的时候,他觉得跟那火炮的形象倒也贴切,于是便点了头。
毕竟这几年戴梓造出来的东西不少,每个都绞尽脑汁儿想名字的话,太为难戴梓了。
胤礽这臭小子惯会在他高兴的时候煞风景。
好在其他人给了足够多的情绪价值,康熙在听了他们的马屁之后,很快又高兴的合不拢嘴了,甚至都在畅想自己开疆拓土后的盛况了。
喜欢清穿:摆烂后康熙听到了我的心声请大家收藏:()清穿:摆烂后康熙听到了我的心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30章 神器
第 230 章 神器
准葛尔王都,现任汗王正与麾下四个部落的大台吉议事。
布日固德率领的五千骑兵,是王都训练有素的军队。
可与清军开战,总不能只消耗王都的实力,所以这段时间准葛尔汗王也没闲着。
清军来势汹汹,他总得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行。
相比于四个依旧能笑得出来的大台吉,准葛尔汗王的心情就不是那么平稳了。
他于小半个月之前派出去的骑兵,按照时间的推算,如今这个时间节点,王军应该与清军交上手了。
但是还没有一点消息传回来。
等待的时光总是难熬的。
这回清军直接越过了边境线,直逼汗部王都,清军所过之地鲜少有子民逃出来汇报军情,这叫准葛尔汗王略有些不安。
但很快,他又将那丝不安强行压了下去。
大清与准葛尔相距甚远,要是长时间西征,对于清廷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消耗,这回大清皇帝肯定还是想要用战争的方式震慑一下他。
一定是这样。
虽然这般想着,可他心底的不安却没有半分削减的意思,反而更厚重了一些。
底下坐着的大台吉之中,有一个看出了他的焦躁,于是出言安慰道,
“大汗不必忧心,就算那五千骑兵战胜不了清军,也不至于被全歼才对。”
“说得不错,以前每回打仗,清军的粮草都支撑不了多久,这回恐怕也跟以前是一样的,就算他们深入腹地,咱们也是不怕的……”
草原上的儿郎,十三四岁就能拿起弓箭和弯刀,他们的兵源是可以随时补充的,大清的皇帝调兵还需要费时间,这就是他们的优势。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引以为傲的重骑兵没被全歼,却也各个都被吓破了胆,被首领布日固德带领着,正往王都赶。
准葛尔汗王闻言,脸上的表情轻松了一瞬,随即问道,
“清军的行进路线大概摸透了吗?”
他这段时间调集兵力,也是打算等斥候摸透了清军的底细,带兵亲自去迎战的。
可他并不想像他那愚蠢的叔父那样,家里都还没安排妥当,就脑子一热,带人冲出了王都——
若非如此,他也不能发动政变把汗位抢回来。
这汗位,本就是他父亲的,他只是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已!
“还没有,派出去的斥候只敢用海东青去探查。”
准葛尔汗王有些不大高兴,
“这些废物,办事的效率太低了!”
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出王都迎战,结果斥候还没把他想知道的信息摸清楚,时间拖得越久,他心里的不安就多上一分。
那五千重骑兵到现在还没有一点消息传回来,他平日里果然是太骄纵着那些废物了!
俗话说想什么来什么,在准葛尔汗王越发不满,想要骂两句的时候,外头急匆匆冲进来一个人,却是准葛尔汗王最宠爱的儿子,纳然,
“父汗,不好了!布日固德将军传来消息,前线溃了!”
准葛尔汗王一听,“腾”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脸上淡定的表情彻底消失不见,
“你说什么?怎么会溃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余四个大台吉也跟着站了起来,迅速朝纳然围拢过去。
纳然的脸上也同样好看不到哪里去,他将手里皱巴巴的羊皮纸递给了准葛尔汗王,道,
“孩儿也部清楚,这是布日固德将军用海东青传回来的消息。”
准葛尔汗王接过一看,上面就只有一句话,“清军有神器,刚碰上就溃败了,精锐折损近半,不可力敌!”
准葛尔汗王心中一个咯噔,他抬眼看向儿子,
“是什么样的神器,连重骑兵都不能抵挡?”
纳然摇了摇头,他也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神器,一个照面就叫五千重骑兵折损了近半,
“现在就只有布日固德和剩下的那些王军见过清军的神器,要想知道这神器的底细,还得等布日固德将军回来才行。”
他看着准葛尔汗王没有丝毫放松的神色,又出言安慰道,
“您现在着急也没用,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先将汗部的儿郎们全都召集起来,等布日固德将军回来,搞清楚了情况,咱们再制定迎敌策略。”
准葛尔汗王心中翻腾得厉害,闻言反驳,
“清军每天都在逼近,布日固德一日不回来,我们就一日不迎敌吗?”
纳然蹙眉,提议道,
“布日固德从清军右翼赶回王都的路线应是固定的,孩儿带上兵马去迎一迎他,商议一下如何应对清军的神器,若是有法子,孩儿就直接反攻清军!”
准葛尔汗王看了看儿子略有些稚嫩的脸庞,断然拒绝,
“不成!你又没上过战场,如何能判定那神器能不能应对?你留下调兵,务必叫汗部里的儿郎们清楚事情的严重性,你们几个赶紧回去点兵,随本汗尽快出兵迎敌!”
准葛尔汗王一声令下,王都各处都迅速动作了起来。
不消半日的功夫,王都附近的轻重骑兵都被召集了起来,兵分三路,朝着布日固德可能选择的路线进发。
作为草原上的土着,在没有跟清军交火之前,他们是不必忧心粮草的问题的,骑兵队伍走到哪里,就去附近的部落解决就好。
但若是长时间作战,就要先行筹措粮草了。
准葛尔汗王提早也筹措了一部分,只够一万人的军队吃上半个月的。
若是时间拖得更久,准葛尔汗王就要考虑如何从清军那里搞一些粮草了。
带兵出了王都之后,准葛尔汗王心中的忐忑反而消失殆尽了。
取而代之的,是快要溢出来的戾气。
打从年前他收到大清皇帝的传召之后,他便清楚大清是不会放过准葛尔部的。
居然还敢跟他提什么会盟……
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那不过是大清皇帝想要不废一兵一卒招安他的手段罢了。
瞧瞧漠南、漠北蒙古的那些地界就清楚了。
到最后都被大清皇帝吞的骨头渣子都不剩!
都是些没有骨头的软蛋!
准葛尔汗王心中唾弃着。
喜欢清穿:摆烂后康熙听到了我的心声请大家收藏:()清穿:摆烂后康熙听到了我的心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31章 实质性的认知
第 231 章 实质性的认知
在准葛尔汗王出王都的同时,中路大军中,康熙也下达了军令,要求三路大军加速前进,沿途分出数支百人小队,去清扫附近的蒙古包。
胤礽对此是没有什么想法的,他是太子,并不需要区挣军功来封爵,但胤禩却动了心思。
于是没过两天,他就主动向康熙请缨,要带领编队脱离大军。
康熙沉吟片刻之后,答应了下来。
除了将他的编队规格提升到了三百人之外,还叮嘱胤禩要以自己的安全为重,不要脱离斥候探察范围。
他这次将几个入朝办差的儿子都带出来了,毕竟作为他的儿子,不能空有一身武力而不会带兵打仗。
这大清日后还是要交到儿子们手中的,若是他们不会打仗,将来被周边小国给揍了,那就是在丢他的脸。
所以他是想着让手下能将教导一下儿子们,也顺带着叫他们蹭上一些军功,日后他好给他们封爵。
康熙已经做好了打算,等这次战争一结束,他就给这几个儿子封爵。
否则眼瞅着老大的女儿都好几岁了,他自己还是个光头阿哥,也忒不像话了些。
只是有一点他没计算在内,那就是胤禩的能力。
像胤禩这么大的时候,胤禔也上过战场,当时的胤禔与现在的胤禩还有一段差距。
他曾以为,胤禔已经是儿子们之中难得的将才了,没想到老八也给了他一个惊喜。
不过老八在其他方面也不弱,他在理藩院待了一年多,可没少给港口拉拢“客户”。
康熙想着,既然胤禩的能力不弱,放他出去见识一下也无妨。
胤礽知道此事时,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了。
不过他也没有什么好反对的。
在这种完全碾压的局里头不趁机捞些军功的,才是不折不扣的傻子。
胤禩离开大军之前的那晚,胤礽将他叫到了自己的营帐中,告诫他不要妇人之仁,他心软放跑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威胁到他性命的隐患。
不要小看那些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和小孩。
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再可怜的敌人都不值得同情。
胤禩认真的记了下来,翌日一早就带着人手离开了。
接下来的每一天,胤禩每日都会留记号给斥候,以此来传递他处境安全的信号。
可随着大军越深入,沿途之中空置的蒙古包也逐渐多了起来。
看来这些牧民也都收到了消息,拖家带口的逃往了大型部落。
大军深入一段时日之后,在哈密遭遇了深入准葛尔部之后最强烈的反抗。
在距离哈密还有几十里的时候,有个科尔里克山,哈密驻守的兵马在这将清军拦截了下来。
大型部落的经营本就不容易,这些草原上的贵族,并不想这么轻易的放弃自己的地盘。
他们凭借熟知地形的优势,藏在了山中,在大军经过了一半之后,所有人都一窝蜂的冲了出来,矛头直指被军队护在中间的康熙和胤礽。
为了避免清军的斥候发现,他们藏匿的地方,距离清军行进的大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他们冲下来的马蹄声很快就引起了清军注意。
胤礽听见马蹄声转头看过去的时候,前后的军队已经迅速围拢过去了。
胤礽见状,也把马匹上挂着的连珠火铳拿到了手中。
康熙的亲卫并没有无脑的冲出去,而是分工明确的将康熙和胤礽护在了中间。
重骑兵的冲锋是极为暴力,且极具观赏性的。
但胤礽这个时候哪有什么心思欣赏?他只顾着提防敌军有没有人要冲他放冷箭了。
康熙隐在盔甲后面的面容冷冽,观察着是否有机会试验“碗口大将军”的威力。
但叫他失望的是,清军和敌军已经交织在了一起,若是祭出火炮,误伤到清军是板上钉钉的事。
胤礽看到敌军射出来的弓箭很容易就被护卫挡下来之后,觉得自己的处境很安全,于是便将手中的连珠火铳换成了燧发枪。
专瞄敌军的战马打。
他的枪法准头还行,可这是在战场之上,目标晃动的太频繁,他怕放冷枪打到自己人身上,所以就瞄那些战马。
误伤的概率会小一点。
一场遭遇战只打了小半个时辰的样子,敌军在发现己方没有半分机会接近康熙之后,果断打马退走。
没办法,再不走他们就要被包饺子了。
敌军的将领显然也不是个没有脑子的傻子。
胤礽悻悻地收起了燧发枪,还有些意犹未尽。
敌军退走之后,康熙并没有下令追击,而是留下后勤部队打扫战场,大军则加快速度往哈密进发。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要是不想老巢被掀,肯定还会有后招的。
康熙预料的不错,大军在朝着哈密行进的路上,那伙骑兵果然又出来进攻了一次清军。
结果可想而知,清军是以碾压之态将他们击溃,残存的骑兵也很快就被轻骑兵追上,就地处决。
当日下午清军抵达哈密,康熙试验碗口大将军的机会来了。
试验完了之后,康熙瞧着那些大炮眼睛都在放光。
直到此刻,他才对在梦里看到的,战船之上火炮对轰的场面,有了实质性的认知。
有了威力这么强的火器,周边那些国家都应该对大清俯首称臣才对。
还有那些被满人长期以高压手段盯防的汉人……
他现在总算是能悄悄松口气了。
康熙自小学习汉人的文化,深知汉人的可怕之处。
汉人聪明又勤劳,这世界上大部分物品的用途都是汉人发掘出来的,要是不施以高压,他怕大清也会步大元的后尘。
但现在,只要将这火器牢牢握在满人手中,他根本不怕用汉民的反叛。
大军在哈密整顿了一夜,翌日继续朝着吐鲁番的方位行进。
没过几天,胤礽在康熙那里得知了,准葛尔汉王出现在天山外围的消息。
据康熙所说,这是胤禔带着一千人的骑兵,深入准葛尔腹地查探到的消息。
越过天山,便是伊犁河谷,而伊犁河谷的中心处,就是准葛尔部的王都。
准葛尔汗王既然在天山外围出现了,那便说明,他已经在迎战的路上了。
喜欢清穿:摆烂后康熙听到了我的心声请大家收藏:()清穿:摆烂后康熙听到了我的心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32章 他好像是个废物
第 232 章 他好像是个废物
胤礽真正惊讶的是,胤禔那家伙居然都已经闯到天山外围去了。
中路大军开拔了快三个月了,这才刚过哈密不久。
胤禔跟前锋营的士兵们,难不成每天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在马背上进行的?
他们的屁股不会是铁做的吧?
但凡有个得痔疮的……
啧,那画面太美,根本没眼看。
跟几个冲锋陷阵的兄弟一比,他这个只会整日骑着马跟随队伍前进的太子,好像是个废物一样。
胤礽琢磨了一瞬,很快又把这念头抛诸脑后了。
当“废物”有什么不好的?
那些嘲笑他废物的人,都是自己想当废物却当不了的,所以才会嫉妒的跳脚。
在收到胤禔的消息后没几天,主路大军抵达吐鲁番。
可叫康熙失望的是,此地大部分牧民早就收到了消息转移了,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
康熙下令叫人清理了部落,并在此地逗留一整日休整。
如今已经到了盛夏的季节,每日光是顶着碗口大的太阳赶路都是一种折磨。
虽然康熙已经调整了行军时间,可温度摆在那里,光是动一下都能出一身汗的地步。
这破地方又干燥,斥候每日要先确定前方水源的情况,才能确定要朝哪个方向走。
胤礽也总算能好好的洗个澡了。
这三个多月下来,胤礽能痛快洗澡的机会屈指可数,对于他这个有轻微洁癖的人可谓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他上次洗澡是在五日前,扎营之后找了附近的小河下去游了两圈。
他都不敢想象那些身着重甲的骑兵们,每日躺在地上之时,闻到到底是什么味道。
就这样,又折磨着赶了半个月的路之后,准葛尔汗王在南疆草湖地带动手了。
他选定的进攻时间,是左翼军行进了一夜之后,就地扎营快要收尾的时候。
因为应对不及时,左翼军直接损失了三千多人。
但准葛尔骑兵凭借自己灵活的优势,占到了便宜就立马往回跑。
即便清军拿火铳也留下了不少敌军,但跟前段时间的战绩相比,此次交锋称得上是巨大的失利。
收到这战报的时候,康熙气的直接骂了几句废物。
但有了这个教训,接下来的行军途中,清军就谨慎了许多。
准葛尔汗王没能寻到机会,于是带领大军转而朝着康熙所在的中路军而来。
哪怕准葛尔汗王已经知道了清军那神器的恐怖之处,但也直观的看出了火炮的局限性。
火炮只能打远程,近身肉搏的话,作用不是很大。
至于火铳,重甲骑兵顶在最前面,后头的轻甲骑兵受的影响很小。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熬过清军用火炮作战的那段时间。
准葛尔汗王以为自己摸透了破局之法。
两方大军在八月中旬,于靠近天山山脉的石河子爆发了大战。
清军主力两万,准葛尔总兵力达到了三万六千。
最终的结果仍是准葛尔汗王溃逃,清军损失了两千三百多重骑兵,以及其他兵种六百余人。
但歼敌的数量却达到了惊人的一万两千人马。
准葛尔汗王率领的轻骑兵可谓损失惨重。
胤礽见到这样的场面,不知不觉的就想起了后世那场打了十四年的战争。
‘这就是先进热武器的威力……要是那时,我军的武器炮弹碾压鬼子,怎么会有那么多国人死在他们的炮火下?’
‘一场战争打了十四年,屈辱了十四年,人被当做畜生对待,将近四千万人丧命,一寸山河一寸血……’
康熙本来还自得于今日的战果,可听到胤礽的心声之后,他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鬼子!
十四年的战争,死了将近四千万人!
这些字眼在康熙脑海中循环地播放着。
他将很早之前从胤礽心声里的那些话串联到了一起,再看看眼前惨烈无比的战场,就好似看到了日后,大清百姓被单方面屠杀的景象。
康熙眼中的血色一闪即逝。
看来这些洋鬼子,都是些不安分的!
他正想着要不要在有生之年将周边的国家收拾一遍,就又听到了胤礽的心声,
“唉,科技是第一生产要义,西方国家的百姓都坐上火车了,大清还在靠人力和牛马拉车呢,你不落后谁落后……”
康熙一愣,火车?那是什么玩意儿?
‘不然还是让老七和老九往蒸汽机的方面发展发展吧,但现在大清境内有橡胶吗?’
‘现在科举选拔上来的都是些文科生啊,数学好的少之又少,我要是公然在民间招收数学好的人才,恐怕又要惹得那群老东西不满了,要不……还是算了吧。’
胤礽心中重重叹了口气,他现在有事忙着,并不想跟康熙过多接触,不然又得被他怀疑。
虽然他已经习惯了被人盯着,但他并不喜欢被人盯着的感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在这边琢磨着放弃挣扎,那边康熙的眸子却眯了起来。
看来胤礽所说的“蒸汽机”,应该是个了不得的玩意儿。
他得想个法子,叫胤礽主动去研究“蒸汽机”。
至于数学好的人才,他直接就想到了戴梓。
康熙曾看过戴梓画的图纸。
上面密密麻麻的,全都是修改的数据。
戴梓应该是胤礽想要找的那种人。
可戴梓还要研究火器,他得另寻他人才行。
这日鏖战过后,康熙下令在此地驻扎了两天,用来休整和打扫战场。
两天过后,康熙联络了另外两路大军,形成三方合围之势,朝着天山里头的伊犁河谷进发。
准葛尔汗王见势不妙,直接派了使臣前来求和。
然而先锋军在见到准葛尔部使臣的时候,远远的就把他们射杀了。
准葛尔使臣根本没有机会见到康熙。
准葛尔汗王见此,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大清的皇帝这回是打定了主意要将他覆灭了。
准葛尔汗王最初还有些惊慌失措,但后来,他想到了周边还有其他的汗国,这些汗国就是他的退路。
于是他很快就平静了下来。
他的祖先在伊犁河谷这片肥美的土地上经营了许多年,如今却毁在了他的手上,要说不恨那是假的。
他是要退出伊犁河谷,但临走之前,他得给大清皇帝留下点教训才行!
喜欢清穿:摆烂后康熙听到了我的心声请大家收藏:()清穿:摆烂后康熙听到了我的心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