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西方来客
自从尚书令钱安越被罢职之后,整个尚书省的重任便暂时放在了萧何的肩上。
这段时间以来,随着西方列国的国使在交州港停船靠岸,一应接待事宜也不可避免的落在了萧何的身上。
本来应该是礼部的差事,可来的毕竟是多国使臣,还带了诸多奇珍异宝,对方如此重视,己方也不好马虎了,思来想去,扶苏还是觉得要有一位朝廷重臣亲自坐镇方才不失国礼。
思来想去,也就只有萧何最是合适了。
门下省衙门内,萧何端坐在正堂之上,看着交州港呈上来的国使拜帖,缓缓吩咐道:“按照行程,列国特使从交州港出发抵达咸阳城的时间应该是在本月初五,使臣抵达之后,一应吃住出行皆由礼部安排,千万不要怠慢,失了我大国礼节。”
“初六先由本官出面接待,带他们领略领略我朝国都,初七在鸿胪殿交换国礼,签订盟书,初八,陛下会亲自在两仪殿接见他们,交谈之后会一同出席演武场的兵备操演,届时很有可能会进行友好切磋,初九之后,各国使团离京,一切事毕。”
说罢,萧何抬起头来环视着案下的众臣,言语间加了几分威仪,“此次与列国会晤,关系到我朝西进发展的国策大计,万望诸位同僚予以重视,本官丑话说在前面,若是在谁那里出了差错,不用等陛下责罚,头上的那顶官帽子自己摘了去吏部交职。”
“萧大人放心,下官一定实心办差,绝不出纰漏。”
礼部尚书率先表了态,其余官员纷纷附和,萧何这才点了点头。
……
自秦皇十四年大秦收服孔雀帝国之后,大秦兵卒得以借道喜神山山脉,彻底打通了南边的西进路线,从此以后,西方列国都不得不直视大秦兵锋。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大秦与西方列国的交往便变得频繁起来。
诸如国使访问之类的事情几乎每年都有,礼部处理起来也算是轻车熟路,只是像这一次的大规模的朝访却几乎没有,所以扶苏的重视程度也更甚以往。
-------
春雨初霁的咸阳城西郊,二十里外接官亭前旌旗猎猎。
兴许是春雨刚停的缘故,空气中飘浮着淡淡的清香。
《诗》云: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昨日那一场细雨好似为到访之客接风洗尘一般,来去匆匆。
依大秦礼制,一国使臣到访,当由礼部尚书亲至接官亭相迎,以表达重视之意。
至于萧何,则可以省了这车马劳顿,只需要等在咸阳城外然后随各国使臣一同步入城内即可。
毕竟是大秦朝堂上仅有的几位紫袍重臣,能露面就已经给足了这些外藩的面子,若不是扶苏重视,他这位侍中令大可以在门下省衙门里就把这些人安置妥当了。
此次到访者,除了远在最西边的罗马和迦太基这一对冤家之外,还有昔日亚历山大帝国遗产最主要的继承者马其顿王国以及托勒密王朝,这四朝国使自然是觐见的领头者,其余诸国虽说来朝者众多,但就国力而言,相较于这四国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所以也不过是随行而已。
至于横跨欧、亚大陆的塞琉古和安息帝国,因为与大秦有旧怨,想来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派出使臣拜访,也是因为如此,这二国成了此次群国集会的门外客。
整个访问进程平淡如水,毕竟各国之间本就与大秦互通商旅,来来往往了十数年,有些事情早就心照不宣了,尤其是各个小国,此次来也不过是为了敲定一些通商细节,确定大秦宗主国的地位,好为日后寻个庇护而已。
领头的四国之中,罗马和迦太基隔着一条地中海打了百余年,双方之间互有胜负,几代人的积怨到了如今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若不是身处大秦的地盘,这两路使臣恐怕能现场来一段激情对砍。
至于马其顿王国以及托勒密王朝,更是不用说了,昔日的亚历山大帝国一分为三,马其顿更是自称正统,丝毫不把剩余两个小弟放在眼里,尤其是在与大秦通商尝到甜头之后,国力愈发强盛,大有先吞托勒密,再灭塞琉古,恢复往日荣光的雄心。
也是因为这样,托勒密王朝自然是不甘落后,虽晚了一些与大秦建交,但终归是没有落后太多,而且,托勒密王朝与塞琉古帝国接壤,昔日趁着大秦与塞琉古交战之时,托勒密王朝吞并了不少塞琉古的城池要塞,疆域扩展了不少,自然也是无惧马其顿王国。
能把这四家凑在一起心平气和的谈一谈,放眼全球,也就大秦能够做到了。
前三天的行程按部就班,倒也没什么出奇之处,国宴用毕之后,便是军备操演了。
毕竟是被奉为天朝之国,大秦军备一直以来都是其他列国羡慕不来的,所以不少国度都希望借着此次行程偷师个一招半式的,回去了好壮大己身。
点将台上,扶苏坐在居中而坐,其下方为首的,正是被奉为大秦大将军的蒙恬,之后才是侍中令萧何及各国使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偌大的演武场旗帜挥舞,兵卒行进停止之间井然有序,显然是受过严格的训练。
“秦知守这些年把禁军训练的不错啊,不失虎狼风范呐。”
听了蒙恬的赞扬,扶苏不禁笑着摇了摇头,“你蒙大将军可是指挥过百万边军将士的人,这等阵仗也能入得了你的眼?”一边打趣着,扶苏的眼神也缓缓看向了台下操演的将士们,甚是满意的笑了笑之后,继续说道:“兵是好兵啊,不过同边军将士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些”。
蒙恬听后亦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唯独差了一些杀伐之气。”
“不错!”
二人正闲聊着,下方罗马使臣突然站了起来,先是朝着扶苏作了一揖,然后开口道:“秦皇陛下,我朝国王托我带了一些本国武人,希望能与天朝切磋一二。”
“哦?还有这好事?”蒙恬坐了一天,本就有些耐不住寂寞,一听要切磋,当即来了兴趣,“陛下,不如末将陪他们过个几招助助兴?也算是两国友好切磋了......”
那料蒙恬话音未落,那罗马使臣赶忙摆了摆手,“大将军神威,我朝早有耳闻,单打独斗,我朝恐怕没有人敢与大将军较量,小使所说的切磋,另有其意。”
说罢,那人挥了挥手,只见演武场外,几个罗马随从抬着几只木箱子走了进来。
“天朝上国向来以雷霆之势威加海外,所过之处犹如天劫所至,贵国所用雷火弹更是让我国心驰神往已久,潜心专研数年也算是有了些不俗的收获,还请秦皇陛下及诸位共同见证。”
这话一出,蒙恬不免看了一眼扶苏,瞅见了那平静如常的脸色之后,这才放下心来。
倒是坐在下方的迦太基国使听后,脸色瞬间苍白如腊,满脸的不可置信。
喜欢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请大家收藏:()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02章 火药的秘密
第202章 火药的秘密
当罗马国使将准备已久的雷火弹投掷在空旷的演武场上之后,随着一声轰然而起的爆炸声响起,正前方夯土墙应声崩塌的那一刻,所有在场的大秦官员们这才反应了过来。
罗马此行,可不光光是奔着通商和朝拜来的,更多的,恐怕是示威来了。
也许他们从一开始打算的,就是要在列国面前展示一番自己隐藏的实力,好借此来增加自身在西方各国的威信力。
点将台上议论纷纷,就连蒙恬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可扶苏依旧端坐在玉阶龙椅之上,指尖轻轻叩击着玄鸟纹扶手。
他能清晰的看见迦太基使者颤抖的胡须以及其余随从攥紧的拳头,出乎扶苏预料的,倒是那位随行的迦太基老将军,一直都是古井无波的神情,不由得让扶苏高看了一眼。
其余的,还有马其顿帝国以及托勒密王朝的使者们,额角渗出的冷汗以及眼中的渴望都是藏不住的。
至于其他小国,则更像惊鹿般竖起耳朵,等待着御座上那位大秦天子的反应。
";这是我朝国王特意准备的礼物,恭祝天朝上国千秋鼎盛——";
罗马使者的声音缓缓响起,依旧是谦逊有礼,只不过那口气中,却多了一些有恃无恐的韵味。
“陛下.......”
蒙恬刚要说话,扶苏却是笑着摆了摆手,“贵国有心了,不过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贵使有此雅兴,刚好我朝天工院淘汰下来一批连珠火铳,虽是老旧武器,不过当下拿来助助兴,倒也应景。”
说罢,扶苏朝着一旁的秦知守挥了挥手。
“末将明白!”
秦知守领命之后迅速退去,不多时,十二名力士抬着鎏金铜架步入场中。
铜架上覆盖的玄色锦缎被揭开瞬间,几名小国使者顿时惊讶的打翻了盛酒的银杯——那是三具通体乌黑的精铁造物,管状结构泛着幽幽冷光,底座甚至雕刻着睚眦兽首。
“这些武器都曾经出现在希腊的战场上,也算是立下过赫赫战功,”扶苏笑着的同时,递给了秦知守一个眼神。
“十发装填!”
随着一声令下,机括转动的咔嗒声响彻整个演武场。
“放!”
“轰!”
仅一瞬间,十丈开外的土地突然炸开,硝烟尚未散尽,第二发、第三发、第四发......已连续落地,在远处激起阵阵尘埃,就连距离爆炸中心百步外的花岗岩假山都瞬间化作齑粉,甚至在连续的轰击之下,有余波未散,震得点将台都随之振动了起来。
就算是那位一直都面色平静的迦太基老将军也猛然站起,伸着脖子看着远处。
烟尘中闪烁的星火尚未熄灭,碎石仍在空中划出抛物线,而大秦的武士们已经从容地开始填装第二轮弹药。
很明显,大秦的武器更远、更持续,且威力更大!
这一幕不禁让整个点将台上爆发出阵阵惊呼。
";此等利器...";马其顿帝国使者喃喃自语,手中银壶倾倒都浑然不觉,葡萄酒在织金地毯上洇开暗红痕迹,";便是雷神降世也不过如此。";
......
扶苏的目光掠过面色惨白的罗马使团,停留在迦太基使臣席位。那位身披紫色托加袍的老者正死死盯着霹雳炮的炮口,布满刀疤的手背青筋暴起,仿佛要透过青铜看到其中的奥秘。
一场操演就此落下帷幕。
暮色降临时,章台宫东暖阁的青铜仙鹤灯亮起了烛光。
蒙恬解开犀甲绦带,开口问道:";陛下,今日是否......";
";是否太过张扬?";扶苏将幽州魏左呈递上来的密奏投入炭盆,火舌倏地吞没了帛书,随后缓缓转身看了一眼蒙恬,笑道:“放心吧,天工院对于新式武器的研究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些老古董,也该是时候淘汰了,临了再展现一次威风,也不枉这些年为我大秦打下的那些疆土。”
“至于罗马今日的举动嘛......”扶苏说着,冷笑了一声,“自秦皇十年火器问世之际,即便是做足了保密工作,可这火药的秘密迟早也是要被参透的,这不足为奇,咱们以前靠的是理念,现在靠的是技术,凭借着一步快步步快的发展和革新,那些西方国家想要追上来,只怕是难喽。”
十载光阴,足够聪明的敌人仿制出粗劣的赝品,可这十年的进步,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赶上来的。
可即便是如此,蒙恬依旧有些担忧:“就算是今日能暂时震慑住他们,可他们毕竟与我朝相距甚远,日子久了,难保不会有变故啊。”
“嗯,”扶苏缓缓点了点头,“是得再好好敲打一番才行。”
话音刚落,窗外传来更鼓声,惊飞了栖在宫墙上的鸟群。
蒙恬望着沙盘上标注的西方地形,忽然发现扶苏用朱砂在迦太基的位置画了个圈。
“倒是他们,怕是要睡不着觉了......”扶苏说着, 不由得轻声笑了出来,“既然秘密藏不住了,那不妨多些人知道,毕竟,欧洲那片地方,可不能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呐。”
“陛下这是要......以夷制夷?”
“不错!”
------
一日后,当其他使团的马车陆续驶出咸阳城门时,罗马使团却好巧不巧的在院落中捡到了大秦卫兵";无意";遗落的训练手册。
纸卷上用彩绘标注着不同气候下的火药配比调整,附录里甚至记载着应对阴雨天的桐油防潮法。这些罗马工程师耗费数年才摸索出的诀窍,在大秦竟然不过是基础教程。
而在同一时间,另一座院落中,迦太基那位随行的老将军正跪在密室中颤抖着接过锦盒。洁白的纸卷上,用秦篆与腓尼基文并排书写着火药的完整配方。
青铜灯树投下的光影里,蒙恬的身形显得格外的雄伟。
";告诉你们的元老院,";蒙恬的声音从光影交界处传来,更像是神庙中的神谕,";大秦愿意帮助朋友,至于敌人嘛,那就得看他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了,就像孔雀和希腊一样。";
喜欢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请大家收藏:()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03章 命乃在天
第203章 命乃在天
“论富莫过青徐扬,论强莫过甘胡建,秦兵秦民不分家,统一都得听咸阳。”
这是流传在徐州的一首民间歌谣。
大意是,论起富硕,大秦腹地内,当属青州、徐州、扬州三地钱粮最多,论起兵马强壮,自然是占了昔日匈奴大草原的甘州、胡州、建州最是强大,不过任你钱多粮多,兵强马壮,最终都得听从咸阳都城的调派。
虽不是全部实事,但也确实差不多。
甘、胡、建三州有天然的养马练兵之地,这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是无需多说什么。
至于青、徐、扬三州,东临大海,又有诸多朝廷政策的扶持,除了背靠南海的交州、闽州可以一比之外,还真没有其他州郡能在经济上压的过这三州一头了。
而这三州中,因为徐州是汉王故乡,上一任徐州刺史曹参又是汉王亲信中的亲信,自然是要比其他两州更为尊贵一些的。
不过自从曹参调任幽州之后,不少地方官员都在臆测,是不是朝廷要对徐州官场有了动作,想要削弱汉王羽翼?
有这想法倒也不奇怪,毕竟这十数年以来,汉王旧部把持着徐州各个地方,除了必要的领兵出征之外,大多数时间里徐州就像是铁板一块,除了当今圣上的圣旨之外,几乎没人能调得动这里的一兵一卒。
更何况远在东海的千里之外还有一座水师大本营也是那位汉王一手带出来的,这样堪称庞大的势力,搁在哪位君王的眼里不是一份威胁?
不过这种言论倒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随着周勃的走马上任当了新任徐州刺史,所有人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汉王在陛下心目中,依然是信任有加啊。
要不然也不会任由汉王旧部开枝散叶。
------
自上一次在西境战场上病倒之后,刘邦的身体便每况愈下,大有日薄西山的前兆。
实际上,早在秦皇十三年的时候,刘邦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为了给这位汉王续命,扶苏恨不得把整个太医院都搬到徐州去。
什么天材地宝、各种补药就更不要说了,扶苏还曾经特意下令,只要能够使其好转,什么代价都舍得,就连每逢大战,刘邦出征时身边跟随最多的都不是随行亲卫,而是太医院的太医。
也正是因此,刘邦才得以多活了这数年的时间,到了如今,也总算是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
整座汉王府今日格外的冷清.......
残阳透过雕花窗棂斜斜照进寝殿,将青砖上的枯叶影子拉得细长。
药炉腾起的白烟在光束中缭绕,却驱不散满室沉疴之气。刘邦半倚在织锦软枕上,枯瘦的手腕搭着素绢,泛青的皮肤下凸起嶙峋骨节,唯有那双曾叱咤沙场的眼睛依旧清明如炬。
";往参汤里再加三钱鹿茸...";
太医话音未落,刘邦忽地笑出声来,他抬手止住欲言的吕雉,斑白鬓角随着摇头轻颤:";老参吊着口气,倒让我想起当年被项羽追得三天三夜没合眼,那时灌两口井水就能活蹦乱跳。";
笑声牵动胸腔发出破风箱般的喘息,惊得一旁的四子刘恒慌忙捧起铜盂。
“不要麻烦了,”艰难的吐了口气,刘邦看着太医笑了笑,“这些年辛苦几位了,陛下恩重如山,奈何刘邦福薄,这段君臣之谊,只怕是到了缘尽的时候了。”
太医赶忙拱手道:“汉王不要这样说,你命数未尽,也不是没有延续的法子,只不过.......”
刘邦却是摇了摇头,“我与一众兄弟起于丰沛,蒙圣上不弃,遂定天下,纵观这一生何其壮哉!如今天下已定,也确实是有些累了!”
一边说着,刘邦苦笑着摇了摇头,“早在数年以前,我便曾上疏撤回诸位太医,实在是无须为了我这一个行将就木之人浪费国力,可奈何陛下不愿,我也只得残喘了这些年,如今到了大限,还有什么理由眷恋这世间呢?”
说罢,刘邦又忍不住的咳了起来,一旁的几人见状不由得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呼~”
缓了口气之后,刘邦这才抬头看了一眼病榻旁的诸多亲眷,缓缓说道:“大秦没有异姓封王的规矩,咱们家这一王尊之位,是陛下乾纲独断赏赐的,我死之后,你们万万不能贪恋王位,要上疏......要上疏给朝廷,收回汉王尊位,记着,即便是陛下有让你们承袭的意思,也一定要拒绝,切记切记!”
说罢,刘邦环视一周,最后目光落在了四子刘恒的身上,“我这一生育有八子,可这些孩子里,你是最得陛下恩宠的,我现在仍然记得,你诞生之时,陛下得到消息之后不远千里亲自来探望,你胸前的那把长生锁,便是陛下亲赐的,而且你性格宽容平和,低调内敛,从不与人争执,日后若是我刘家有人能撑起大旗,必然非你莫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父王......”
刘恒抽泣,刚要说些什么,却被刘邦挥了挥手制止了去,“朝廷收回王位之后,必然另有恩赐,如我所料不错,定是世袭侯爵,你,恒儿,可当此位。”
这话一出,一旁的吕雉顿时瞪大了眼睛,扶着刘盈肩膀的双手也不由得使了些力气。
刘盈则也是上前哭喊了几声“父王”,似乎想让刘邦记起来,自己才是这个家里的嫡长子。
刘邦却好似没有听到一般,长叹了口气,“刘家的一切都是陛下恩赐的,这杆大旗不是谁想扛就能扛的。”
也在这时,门外管家轻声走了进来,拱手道:“启禀汉王,府外樊将军、卢将军、周大人等求见,还有......还有......”
“这帮老东西们,这是看我将要撒手人寰,想着来蹭最后一顿酒来了,”笑着骂了一声,刘邦旋即开口问道:“还有谁?”
“还有萧何,萧大人。”
“萧何也来了?”刘邦不免有些意外。
自从萧何跻身庙堂之后,为了避免流言蜚语,他们二人这十数年里几乎很少来往,除了必要的公事之外,连基本的书信都不曾互有过。
不曾想,今日这位老友也能专程赶来见自己最后一面。
刘邦强撑着缓缓起身,整理了一番仪容。
自己在他们面前一向都是不拘小节的老大哥模样,如今这最后一面,自然得精精神神的。
“呼~”
刘邦坐在榻边,望着透过窗户的天色,不免有些感慨。
当萧何第一个迈过大门门槛的时候,正看见这位故友披着玄色大氅端坐榻上,一脸笑意盎然的看着他。
二十年朝堂相隔,此刻四目相对,两人几乎同时想起了昔日在沛县县衙上共饮的那坛杏花酒。
";命乃在天啊...";刘邦看了一眼檐角渐沉的落日轻声笑了出来。
晚风卷着丹桂花香掠过垂幔,带起刘邦袖口那一缕若有似无的叹息。
案头烛火忽明忽暗,在斑驳墙面投下摇晃的剪影,仿佛千军万马正踏着暮色驰向远方。
所有人都明白,今日以后,大秦,再无汉王!!!
喜欢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请大家收藏:()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04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第204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当刘邦薨逝的消息传到咸阳的时候,扶苏独自在勤政殿外站了许久,直到太阳西下,才重重的叹了口气。
恍惚之间,他又想起了水师初立,刘邦率领大秦战船荡平东夷的时候,那一句";愿为陛下守沧海";的承诺,竟然践行了十数年之久。
暮色如血,浸透了咸阳宫的鸱吻,许久之后,扶苏低沉的声音才缓缓响起。
“传旨,停朝三日,满朝文武着素服吊唁亡灵,徐州各级官员前去送葬,各州府设鲸脂长明灯,兵部取龙江宝船厂青铜舵陪葬,令东海水师战船列阵,白帆垂天以为灵幡。”
“是!”
这一日,三军缟素压得皇城发白。
这一日,八百面裂帛幡在风中撕扯出呜咽。
也是这一日,那位亲手缔造了大秦水师、在十数年里驰骋了海域数万里的大秦汉王彻底落下了帷幕。
咸阳宫阙外,东海水师的玄色帆樯正在暮色中沉没。
八十一艘蒙着素帛的楼船桅杆上,悬挂的不仅是劈碎的敌酋铁甲,还有当年随刘邦远航的将士们刻下的星图。
那是樊哙、周勃等人对昔日的那位老大哥特殊的悼念。
御阶上,扶苏低头看着手上刘邦生前上的最后一道奏疏,不由得露出了悲凉的神色。
刘邦的声音也好似在耳边徐徐响起。
“秦皇二十二年四月,臣稽首跪奏秦皇陛下,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二十余年,臣仰沐天恩,承蒙陛下不弃,以王尊自居,夙夜匪懈,不敢忘恩于万一........”
“今臣薨,然大秦江山万年不败,定光照华夏万古,威夷四海,于此,臣已足矣......”
“临终之言,唯恐陛下恩重深厚,得王尊以延续,此臣不愿见,亦百官不愿见,故,恳请陛下收回汉王尊号,以为后世天下之表率,至此以后,非嬴姓宗族不得为王,否则天下共击之......”
“泰山之巅,不及吾皇待臣之恩高,今臣去,唯盼陛下延年万千春秋,唯盼大秦繁荣昌盛......”
.......
曾几何时,他是扶苏最为忌惮的人,可这个当今世上唯一拥有天命的人,终究在后来的岁月里成为了大秦最为锋利的剑。
世事无常,不过尔尔。
“二十年了......”扶苏轻叹了口气。
是啊,从登基至今,二十年悠悠岁月一闪而过,这几乎是一代人的光景,可当初那些熟悉的身影,却都在一个一个的离自己远去。
扶苏知道,刘邦薨逝,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细细想来,朝中最早的一批得力干将如今都已经步入了暮年。
豫州刺史张良,早在秦皇十八年的时候便因病归乡,此后再无踪迹,此时若是还活着,也该年过花甲了。
御史台大夫冯劫,因为早年入过军伍的原因,身体倒还算是硬朗,但那老态却也是一日更甚一日了。
还有萧何,几年前尚且可以连日不休的处理公文,可如今身体每况日下,也是大不如从前了。
至于扶苏最为倚重的蒙恬、蒙毅两兄弟,年纪更是将近古稀,不知道还能伴在君侧多久。
还有不久前刚刚被罢官夺职的王离以及现如今还驻守在塞琉古边疆的镇南侯章邯等等,太多太多的人都在逐渐老去,也许用不了几年,这些人也都会相继逝去,带着那份君臣佳话成为千古绝唱。
更有那些已经逝去的故人们,天工院第一任掌院使李如归、曾经的右丞相冯去疾、曾经的御史大夫姚贾,以及......李斯,都已经离去很多年了。
岁月无痕斩天骄,古今往来皆如是。
扶苏回头,缓缓步入到了空荡荡的勤政殿里,角落处悬挂着的那张大秦舆图显得格外醒目。
扶苏的手指突然触到舆图某处凸起的褶皱。那是当年蒙恬北伐时用箭簇钉住的匈奴王庭方位,如今铜锈已爬满箭尾雕翎。
他想起三日前章邯从塞琉古边疆送来的战报,羊皮卷边角还沾着大宛马乳的腥膻气。
不知道这些能征善战的将军们还能驰骋沙场到几时?
殿外寒风骤起,感到一丝冷意的扶苏回过神来,环视了一周大殿,不免感到有些孤寂。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如今的大秦早已不是扶苏当初刚即位时的大秦了。
疆域之辽阔,国家之富硕,万民之安康,古来未有,堪称秦皇盛世。
可这盛世背后,却是一代又一代“修补匠”们努力缔造、拼凑出来的。
细细数来,初代干将当中还称得上是在壮年的,也就齐王韩信以及楚王项羽二人了。
至于新晋勋贵中,西州刺史杜京墨,西域都护府高新政,西南都护府嬴高以及西州将军赵西林、中卫军将军嬴将闾等人都是将来可以位列朝堂、独当一面的可塑之才,只不过现下还是需要多加历练,为日后登顶庙堂夯实基础。
殿外传来子时的更漏声......
扶苏在十二连盏灯下展开刘邦最后的奏疏。
微风徐来,将";非嬴姓不得为王";的字句吹得沙沙作响。
不知过了多久,一声长叹悠悠响起。
飘荡在整座大殿里。
“渭水长流淘旧骨,咸阳宫阙起新尘。”
“请君莫奏前朝曲,一代新人换旧人。”
喜欢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请大家收藏:()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