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 第292章 何时致仕 许老二赶回来的时候,太子刚从三房院子出来。 秦书也终于完成了任务,把接待工作交给了他。 两个男人,说起话来自是更加方便了些。 许老二此人又机灵会奉承,赶忙又带着太子逛起了自家园子,聊着一些工部,府里的事情。 “安和,你跑慢一些。” 太子二人刚要转弯去湖边,就听见不远处有人喊安和的名字。 太子神色微变。 许老二赶忙让人去把他们带过来,边解释着,“殿下恕罪,刚刚说话的应该是臣的五弟,六弟二人。” 太子脑中飞快思索,想到了兴安侯夫人老蚌生珠,诞下了一对双胞胎,年纪不大。 太子着重后面四个字,顿时不以为然了。 小孩子嘛,凑在一起玩闹很正常。 天空上,几只风筝随着微风悬在天空上,太子瞧了一眼,看着远处跑来的安和郡主,笑道:“慢一些,瞧你喘吁吁的样子。” 安和郡主指着天上风筝,“父王您瞧,我的螃蟹是不是飞的最高的。” 太子瞧了一眼宫女手中的长线,顺着看去,轻轻摇头。 许亭梧几个也赶了过来,在许老二的催促下,赶忙给太子行礼。 “许亭梧见过太子殿下。” “许亭杨见过太子殿下。” 许容嘉,“臣女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摆摆手,看着几个孩子,笑眯眯的,“免礼。” 众人齐齐起身,心中大松了口气。 太子从袖口抽出一块浅蓝色的帕子,轻轻的擦拭着安和郡主的额头。 “流了汗,再吹风,怕是要不舒服的。” 安和郡主嘟着嘴,没理会太子。 太子一噎,无奈道:“是,是,是,你的螃蟹飞的最高。”说着,还摸了摸她的脑袋。 安和郡主这才有了笑脸。 “儿臣也是这么觉得。” “父王你看他们两个,你知道他们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吗?” 安和郡主拉着太子看双胞胎。 太子看着兄弟俩,心里闪过一丝羡慕,他要是像兴安侯府这样子嗣茂盛就好了。 “父王哪里知道,莫非安和知道?” 安和郡主一脸自得,“那是。” 太子逗了逗她,见天色不晚了,随即道:“孤知道安和聪明,只是天色不早了,咱们得回去了。” 安和的笑脸立刻垮了下来,“现在就要回去啊。” 太子见她一脸不舍的样子,“等回东宫,父王让人给你做好多风筝,好不好?” 安和撇撇嘴,“又没人陪我一起玩。” 太子一噎。 想到府里的其他孩子们,两个庶子已经在读书,下面的小女儿刚刚出生。 “无妨,日后若是有机会,咱们再来兴安侯府。” 安和瞬间一喜,“真的吗!” 太子,“父王怎会骗安和。” 父女俩一说一和的,也不顾身边其他人,不过倒许老二震惊,太子果然如传言一般,最宠安和郡主这个嫡女。 深夜。 陈娇娘如往日给许老三擦拭身体,一侧许承瑞帮着整理衣服。 “这些娘来做就好了,你回屋歇着,读书最是辛苦了。”陈娇娘看着孝顺的长子,面上掩不住的欢喜。 许承瑞笑道:“儿子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 “而且,今儿个也没去读书,不累。” 陈娇娘,“今儿个太子问你话,你回答的很好。” “好孩子,咱们家已经不需要那么拼命拼搏富贵了,只要你能好好读书,日后像你祖父,伯父他们一样,考上进士,做个官,爹娘就放心了。” 许承瑞,“儿子明白,儿子一定不会让爹和娘失望。”说完,许承瑞看了眼许老三,轻摸了摸他的手。 手掌间传过一丝触动,许承瑞一愣,瞪大眼睛看着自己手边的大手。 “动了,动了。” 陈娇娘一愣,顺着看去,只见许老三的食指轻轻弯了弯,然后又恢复了平静。 房间里再次恢复了平静。 母子俩对视一眼,陈娇娘眼眶瞬间红了。 ";你瞧,你爹他听得见咱们说话了。"; 许承瑞也红了眼眶,哽咽点头。 “神医说的还真是,打明儿个起,我要天天来和爹说话。” 陈娇娘也连连点头,片刻后,母子俩这才反应过来,要请李神医过来看看。 得知三房院子请了李神医,一家子都惊动了。 秦书都急匆匆赶了过来,听到许老三有了反应,大家都欢喜不已。 秦书直接提议,让家里几个孩子没事同许老三说说话。 老五,老六最先举手,其次就是许承瑞几个。 “三哥他最喜欢我了,我来陪三哥。”许亭杨激动的说。 他可是许家的老儿子。 陈娇娘眼尾还有点红晕,闻言笑道:“多谢六弟了,你三哥若是听见,一定欢喜极了。” 老五许亭梧也不甘示弱,‘我也陪着三哥。’ “我给他读书,给他读话本。” 老六许亭杨,“我给三哥读兵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陈娇娘一噎,尴尬的扯了扯嘴角。 三哥最不喜欢的就是读书了。 秦书无奈不已,“这事明儿个在说吧,你们都赶紧回去睡觉,明儿个还要去前院读书了。” “啊!”老五两个脸色顿时变了,失落的看着秦书。 “娘,我们不想去学堂。” 秦书给了二人脑瓜子一人一个弹指,“赶紧的。” “不然,家法伺候。” 身边蓝氏等人忍不住发笑。 这两祖宗,也就老太太能收拾了。 旁边许承瑞也是难得看到两个叔叔吃瘪,努力憋笑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更灯火五更鸡......”秦书示意众人散了,然后带着兄弟俩边走边训着,往各自院子走去。 天气愈发炎热,府里已经用上了冰块。 许老三自那日后,有反应的次数也愈发的多,许家众人皆是欢喜不已。 这一年,于大瑜是难以忘记的一年,是值得骄傲的一年,可是对那些满朝官员却不是。 太极殿上,皇帝宣布,自此本朝文臣武将致仕年龄更改。 文官七十致仕,武将六十。 朝堂上,原本许多准备退休的官员,瞬间傻了眼。 左丞相却是一脸平淡,毕竟他已经六十九了。 陛下还算仁厚,没有指着他一个人霍霍。 如此也是公平了。 原本对左丞相一把年纪还要继续入朝的人同情之心瞬间转到了自己身上。 远在外地的诸多官员,收到这一条指令后,更是觉得天都塌了。 正在北方兢兢业业的许则川,“......” 没什么比延迟退休更加可恶了。 周汕更是抹了一把眼泪,照这样下去,他何时才能回京见到女儿,外孙啊。 喜欢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请大家收藏:()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93章 皇帝亲临 “许兄,许兄。” 府衙,许则川化悲痛为干劲,努力公干中。 周汕还未进门,声音就已经传了进来。 许则川放下笔,茫然片刻,“周兄,你怎的来了?” “你不是在城外检查吗?” 连着两句话,让周汕心中更加悲伤了。 “许兄。” “这都什么时候了。”周汕来到许则川身边,“京城送来的新条例你看了吧。” 许则川欲哭无泪,点头叹息。 周汕怅然,“你说照这么下去,我们这辈子还有机会回京吗?” 许则川,“......”他看了一眼桌上两侧堆着的文书,“应该能回去吧。” 周汕继续道:“你家两个幼子过两年也该去考童试了吧。” 许则川思绪不禁飘到了京城,皇帝如今明显就是逮着他和周汕薅。 想回京城,只有北方彻底安定,一切走上正途。 “唉,周兄,你的心思我何曾又不知道了。”许则川指着还有一堆未处理的文书。 “你瞧,我如今晚上睡觉的时间都减少了,一心扑在这。” 周汕内心惆怅,人生在世,无非就是功名利禄,可是这些他已经有了,他如今只想见见自己的孩子。 他都这个年纪了,若按着这个干法,估计都挺不到致仕的年纪。 “许兄,你我不能坐以待毙啊!” “莫非你真的想一辈子在北地如此吗?” “想想你的夫人,你的孩子。” “还有你家大郎,年纪轻轻的就同夫人分离多年。” 还有许家那个不纳妾的规矩,周汕都替许老大觉得冤。 许则川,“.......”他差点忘了,许老大正是年富力壮的年纪。 周汕见他抚摸胡须的动作越发慢了些,随即又道:“亭樟可是你的长子啊,你就忍心他跟咱们一样在北地多年?” “咱们一把老骨头了,可是孩子年轻啊。” 京城。 城外的一处庄子里。 凉亭里,范太傅躺在摇椅上,昏昏睡睡的。 范老夫人握着团扇走了进来,给他盖上了薄毯,瞬间惊醒了范太傅。 “什么时辰了,就叫我起身了。” 范老夫人没好气道:“什么时辰,这才刚过了未时。” “你啊,别睡了,不然到了晚上又睡不着,拉着我胡说八道的。”范老夫人走到一侧坐下,给自己倒了杯茶水。 范太傅咧嘴笑了笑,“夫人今儿个难得闲暇啊,怎的不去女学帮忙了。” 范老夫人瞪了他一眼,“今儿个休息的日子,你可真是老糊涂了。” 范太傅抚了抚稀疏发白的胡须,“你啊,年轻时候温和柔顺,如今上了年纪,怎的愈发暴躁了。”说着,范太傅轻轻摇头,一脸不赞同的样子。 范老夫人瞪他,如今和从前能一样吗! 以前人人都称她范夫人,如今都是叫她李夫人,李大家。 “我可不似你,日日在家中荣养,我如今可是有正事的。” 范太傅见自己的老妻一脸自得骄傲的样子,老脸上掩不住的笑意。 “从前倒是没看出来你喜欢这些,你年轻时候怎么不早说,我成全你,说不准现在,名扬天下的就是你了。” 范老夫人哼哼两声,摇着扇子的速度快了一些,“以前哪敢啊。” “也就这几年的世道好了不少。” 范太傅轻叹附和,“倒也是。” “从前倒是没看出来,陛下如此开明。” “比起先帝来,可是优秀不少啊。” “太傅今日终于说了一句实话。” 范太傅的话音刚落,园子里传来一句熟悉又带着三分威严的话音。 范老夫人后背一僵,赶忙要起来行礼 。 皇帝已经大步走了进来,伸手止住老两口。 “夫人不必多礼,身子要紧。” 至于范太傅也只是形式上装着要起来,实际上那屁股就没离开过摇椅。 “陛下今儿个怎么有空来看我这个糟老头子。” 皇帝笑道:“太傅哪里是糟老头子了。” 范太傅瞧了眼范老夫人,似笑非笑道:“自然是咱们李大家说的。” “唉,少来夫妻老来伴,如今老头子也是被嫌弃了。” 范老夫人,“......” “陛下面前,你胡说八道什么了。” 皇帝见此,也不恼,笑呵呵的给自己倒茶,边道:“太傅今儿个瞧着,身子好了不少。” 范老夫人笑了笑,“他呀,好的很了,今儿个中午,用了两碗饭了。” 皇帝一听这话,面上的笑容更深了。 “那感情好。” 范太傅咧咧嘴,“陛下新送来的米不错,吃起来香绵柔软,适合老头子的牙口。” “这是工部下面庄子里新送来的,朕尝了后觉得不错,第一个就给您老人家送来了。”皇帝放松了姿态,坐在软榻上,悠哉的喝起了茶。 范太傅微眯着眼,笑道:“如今百姓丰衣足食,陛下这个君王功不可没,老臣也放心了。” 皇帝见范太傅这么说,心里说不出的喜意。 能得到自己的先生亲口赞赏,皇帝觉得自己终于得到了肯定。 “太傅,您说,朕百年之后,史书上会如何记载朕?” 范太傅闻言,微掀开眼帘,不禁笑了起来。 “想当年,先帝也问过老头子这句话。” 皇帝一怔,先帝也问过。 范太傅笑了笑,“陛下自然是比先帝更优秀的,开疆拓土,收复失地,重用贤臣,百姓丰衣足食,哪样不是功绩了。” 皇帝哈哈大笑起来, 面上掩不住的自得,嘴里却是说着谦逊的话,“太傅,您言重了,朕哪里做的有那么好。” “只是在其位谋其政罢了。” 范太傅嘴角微抽,懒得理会皇帝了。 喜欢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请大家收藏:()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94章 北地稳固 亭中变得寂静了下来,不远处范家的下人送来了点心,陈公公接过小心的奉了进来。 范老夫人招呼皇帝,“陛下尝尝,臣妇亲手做的,都是家里的老方子。” 云片糕,绿豆百合糕,都是柔软好克化的。 皇帝也不客气,随即吃了起来。 “夫人的手艺还同当年一样。” 年幼之时,自己并不得先帝恩宠,有时心情郁闷时,范太傅会点他背书,背的好就会给他点心,以示奖励。 范老夫人轻笑道:“是吗,看来我手艺不减当年啊。” 范太傅已经坐了起来,拿起一片绿豆百合糕吃了起来。 “自从咱们李大家做了女学山长,这点心啊,是做的越发少了。” 范老夫人瞪着他道:“吃你的点心。” “以前你不都嫌我天天做这几样吗?” 范太傅低低嘟囔了几句,让人听不清楚。 皇帝见此笑了笑,心中有些羡慕范太傅二人夫妻情深。 “朕今日来,也是有一事想问问太傅的意见。” 范太傅正了正神色,聆听皇帝说话。 “朕想效仿前朝,让皇子出去就番。” 原本无精打采的范太傅瞬间坐直了身体,“什么!”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前朝灭亡,为根之乱便是因此啊。” 皇帝眉头轻蹙,“朕知道,可皇子们年纪都大了,若是都留在京城,日后对太子怕是。” 范太傅用脚指头想都知道,皇帝现在是心中的一丝慈父心肠作祟了,当然,也可能是他不想自己的几个儿子碌碌无为一辈子。 “太子殿下是个容得下的,陛下不用担心。” “如今,一心稳固北地,才是根本之策啊。”范太傅心中有些生气,也就是他年纪大了,不然非得跟他好好说道说道。 皇帝一噎,面上闪过一丝不自然之色,“北地有仲疏同周汕在,朕放心。” 范太傅顿时变了脸,“怎么着,你打算让他们两个在北地给你卖一辈子的命。” 一侧的范老夫人轻咳了两声,提醒范太傅注意语气,对面可是皇帝。 皇帝瞬间失神,仿佛回到了幼年时候,太傅也是这般口吻对自己,可是后来自己长大了,做了皇帝后,太傅就变了。 “太傅,您保重身体,不要这么大的火气。”皇帝小声提醒了两句。 范太傅哼了一声,别过头道:“自打仲疏去了北边,我都好些年没见到他了。” “可怜一家子的老幼妇孺,唉。” 皇帝摸了摸鼻子,眸中闪过一丝不自然,“朕已经在物色北方接手人选了。” “想让皇子去往北地就藩,也是为的这个。” 范太傅看着他,“那陛下想让哪位殿下去呢?” “宗室的几位王爷呢?” “他们没意见吗?” 皇帝脑中直接忽视了自己的几位叔叔,抱歉,没考虑到。 至于自己的兄弟,几乎已经被自己弄没了,剩下的两个,也是吉祥物,啥都干不了。 皇帝抚摸胡须的动作快了些,一不小心扯到了一根,顿时龇牙咧嘴了起来。 “太傅说的是,此事是真欠考虑了。” 范太傅这会脑袋也清醒了,有些话也不好说的太过,但还是小心提醒着,“陛下,先帝当年如何待您,你又如何待太子的,想来陛下心中也有分寸。” 皇帝一怔,他对太子很可以了吧。 当年他爹可不是这般对他的。 范太傅的语气软和了些,“陛下一片爱之心,老臣是看在眼里的,大瑜如今有今日,陛下功不可没,日后史书之上,陛下之名可媲秦皇汉武......” 皇帝!!! 他有这么高的成就??? “太傅,您说的是真的吗?” 范太傅历经三朝,当过帝师,坐过中书省头把交椅,他的话分量很足。 范太傅有些违心的点头。 虽然皇帝做的不错,但是比起那几位,还是差了不少。 唉! 若是皇帝能活到他这个年纪,保持这几年的作风,说不准也能跟那几位混个齐名。 等等,不成。 他们李家的皇帝不能长命,年轻的时候都挺正常的,一上了年纪就荒唐。 瞧瞧先帝,当初若不是自己提着脑袋要去撞太极殿,现在的皇帝还不一定是谁了。 还有皇帝,若不是自己经常提点,现在太子还不一定是谁了。 若是换成齐王那个缺心眼的,东昌侯府的那些人,大瑜本就呈下垂之势的情况只会更加严重。 不,不能这样。 “陛下,当年您登基之时,先帝曾留下臣同张老丞相几人辅佐,如今太子贤德已显,储君之位稳固,若陛下心中属意于他,不知日后如何打算?” 皇帝迟疑几息,心中对范太傅这样的话没有任何不快。 不管从前如何,若是他薨逝了,肯定要为继任之君安排好一切的。 “太傅提醒的是,是朕近日魔障了。” 他都五十五了,确实得注意一下,毕竟他家都不长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北地安稳,刻不容缓,陛下还需斟酌斟酌啊。” 皇帝思索许久,亭中气氛变得紧张了起来。 “镇北王回京已经休养多日了,朕打算让他继续回去,在原北凉都城大都修建镇北王府。” 范太傅缓缓点头,“岳家几代人都是忠心耿耿,岳冲此人近些年也算敦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陛下自己决策就是。” 皇帝本不想让镇北王继续回北方的,在他看来,还是留在京城荣养才好。 可是,北方重地,好不容易打回来的疆土,既不能交给齐王他们就番,那就只能任命将领驻扎了。 罢了,罢了,此事他确实得好生琢磨一下。 “宫中还有要务,朕先回去了。” “太傅您歇息吧,改日,朕再来看您。” 范太傅作势起身,皇帝已经将他按了下去。 “太傅,您就莫要同朕开玩笑了。” “朕走了。”皇帝说完,大步离开。 待到看不见来人背影,范老夫人气的将扇子丢在范太傅身上,“你说你,一把年纪了,都退下来了,还胡言什么。” 范太傅哼哼两声,“我受太宗皇帝之恩,点为榜眼,入仕为官,圣眷加身,先帝更甚,任中书省第一丞相之职兼户部尚书,太子太傅,何等器重,如今陛下更是我的学生,我怎能袖手旁观。” 范老夫人无奈叹息。 “老头子,你就不怕陛下不高兴吗?” 若是家里几个孩子都像范太傅一样能干也就罢了,偏偏几个孩子资质都一般,孙子入仕时间又不长,还需历练。 范太傅抚须道:“他是我教出来的学生,我了解他。” 喜欢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请大家收藏:()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95章 好婚事 次日。 皇帝在勤政殿召见了岳冲。 陈公公搬来椅子,面色惶恐的不敢落座。 “陈公公,这不可啊。” 陈公公躬身笑道:“王爷客气了,这是陛下的意思。” 岳冲连连摆手,绕过位置,站在一侧等候。 “臣受陛下恩典,封赏王爵,叩谢圣恩,但君臣有别,陈公公,你就莫要劝我了。” 后殿的皇帝,闻言面色稍缓。 岳冲此人若是真如他的祖先几代一般忠诚,放他去北地驻守,倒也不是不可。 “朕来迟了。”片刻后,皇帝理了理衣衫,笑着入内。 岳冲闻言,赶忙跪下行了大礼。 “臣岳冲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上前,笑着扶他起来。 “跟朕客气什么。” “你可是朕的功臣。” 岳冲惶恐道:“能为陛下尽忠,此乃臣之幸事。” 皇帝示意他坐下,“爱卿坐吧,臣今日召你,乃是为了家事。” 岳冲一愣,身侧的陈公公也扶着他让他坐下,岳冲心中疑惑,小心的只坐了一角。 本朝臣子,私底下被皇帝赐座也是常事,中书省的那些大相公们更是寻常,可他岳冲是什么人? 是武将,是镇北王,手底下有大军的人。 他敢随便坐吗! 想到自己离家前,母亲的叮嘱,岳冲后背微湿。 “还请陛下明言。” 皇帝笑了笑,抚着胡须道:“你家小女儿及笄了吧。” 岳冲面上微诧。 他总共三子一女,小儿子在这次大战中牺牲,如今就剩下三个孩子,哪个都是他的宝贝。 皇帝如今忽然提到他的小女儿,莫非是想让她入宫? 岳冲懵了,心中痛惜不已。 陛下都什么年纪了。 早前,他还担心女儿被许配给哪个皇子,好在如今成年皇子皆已成婚,太子后院,侧妃已满,倒是不用担心。 毕竟他家本就是侯爵,如今受封镇北王,皇帝再怎么过分也不会让自己女儿入王府为侧室。 “陛下。”岳冲起身,行礼道:“臣的幼女自幼在京长大,深受母亲疼爱,因此性子养的娇气,不似旁人家的闺秀,知书达理。”说到这,岳冲心中洒泪,快速盘点自己手下未成婚的将领,“臣打算给她找个普通殷实人家,年龄相近,家风简单,好好过日子的。” 皇帝嘴角微动,岳冲这是怕他让他女儿入宫? 他是想结亲,不是结仇。 他都多大年纪了。 皇帝皮笑肉不笑道:“爱卿多虑了。” “是朕知道一户不错的人家,家风清正,男儿优秀,是以想给爱卿的女儿保媒。” 不等岳冲说话,皇帝继续说话,“人你估计见过,就是皇后的侄子,承恩侯府的嫡幼子谨行,那孩子自幼读书,今年刚刚中了二甲进士,如今在翰林院任职。” 原本这几届的进士都被打散,分到各地做官,可是皇后的侄子,皇帝是不可能让他外出的,加上是幼子,皇帝便留了心眼,让他暂未寻婚事。 果然,如今用到了。 岳冲微怔,皇后的侄子。 皇后出自清流门第,皇帝登基后,便按着规矩给了皇后母家一个承恩侯的爵位。 谭家自打太子被立为储君后,家中男子大都退了下来,如今唯有跟着太子同辈的三个兄弟。 长子谨言在澜州做官,次子谨礼在沧州,唯有这个最小的幼子,留在了京城。 岳冲的眼睛越发亮了起来,谭家好啊。 皇后母家,脑子清醒,不惹事。 太子地位稳固。 当然,主要是谭谨行人不错。 “陛下,这,这。”岳冲一张布满风霜的老脸上变得不好意思的了起来,“小谭大人多好的儿郎啊,我家那个女儿,这是不是有点高攀了啊。” 皇帝一怔。 高攀。 皇帝若有所思的瞧了眼陈公公,似是询问岳冲幼女的情况。 陈公公眼神微动,这岳家可有老太君坐镇,寻常消息根本打探不出来,何况一个女儿家。 京城闺秀嘛,不都是一个样,知书达理,温柔贤惠。 武将家的 ,顶多泼辣了些。 皇帝没从陈公公那得到消息,自己心里这么想着。 那岳家小姐他见过,相貌清秀,像她母亲。 又被老太君教养,规矩想来不错。 “爱卿说笑了,老太君教养出来的姑娘哪里会差。” “这事朕给你说了,你回去问问老太君,若是成了,也让朕再坐一回月老。” 岳冲此时心里的忧虑扫去七成,几乎被此事的欢喜填满,但涉及儿女婚事,他还得回去问问婆娘同老娘。 若是自己私自定下了,回去指不定怎么闹腾了。 “臣遵旨,多谢陛下。”岳冲乐呵呵的行礼。 椒房殿。 承恩侯夫人又进宫了。 “谨行如今都及冠了,可是婚事还未有着落,娘娘,您要不帮着挑挑看?” 之前不让儿子娶媳妇是怕影响他科考,如今都做官了,还不找媳妇那就说不过去了。 可偏偏之前皇帝的意思是等等。 这好姑娘哪是能等的。 “母亲可有看上的人家?”皇后笑问。 提到这个,承恩侯夫人来了精神,“有两个。” “大理寺卿家的次女,那姑娘性子温和,聪慧灵秀,她家家风也不错。” “另一个,礼部尚书周大人的表侄女,如今就在他家夫人身边养着的,也不错,珠圆玉润的,好生养。” 皇后听完,轻轻点头。 家里一向谨慎,挑选的侄儿婚嫁人选都是如此妥帖。 “人选都不错。” “只是还得看谨行的,其次陛下那。”皇后眉头轻蹙,“这几日本宫再去问问。” 承恩侯夫人听了这话,心里悬着大石落下了大半。 有皇后的话,儿媳妇估计就没问题了。 其实以他家的门第,想找媳妇容易得很,那些高门贵女哪个不想入谭家啊,可是他们不敢啊。 太子如今入朝,谭家再娶高门贵女,这是要做什么? 陛下心里怎么想? 是以,儿媳妇这事,只要家风清正,姑娘性子好就行。 另一边,岳冲欢喜的出了宫,一到家就直奔正院荣徽堂。 “娘,娘。” 岳冲还未进院子,就大大咧咧的喊了起来。 喜欢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请大家收藏:()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96章 谭谨行 屋里,岳楚楚正趴在岳老太君身边学绣花。 “哎吆!” 正闭目养神的岳老太君麻木的睁开眼睛,再次看了她一眼。 “绣活跟习武不一样。” “得慢慢来。” 岳楚楚一脸崩溃,“祖母,我学这些做什么啊!” “不是有云芝她们在嘛。” 岳老太君轻叹一声,“女子嫁人后,就跟在家里不一样了。” “这些你必须要会。”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岳冲的声音。 岳老太君听到自家儿子的声音,眉头轻蹙。 岳楚楚倒是一喜,赶忙放下了手里的针线,“爹。” 岳冲乐呵呵的大步走了进来,瞧了眼岳楚楚,又见不远处的绣篮,“闺女今儿个绣花啦。” “绣花好,绣花好。” 岳老太君心中闪过一丝疑惑,岳冲上前,乖乖给自家老娘行礼。 “娘,儿子回来了。” 岳老太君示意屋里下人都出去,这才说话。 “陛下传你入宫有何事啊?” 一侧的岳楚楚也是竖着耳朵听着。 旁边院子的岳夫人这会也赶了过来,竖着耳朵听着。 岳冲喝了口茶,心里乐滋滋的,“陛下想给咱们楚楚做媒。” 话音落,屋里三人面色皆是一变。 岳老太君脸色顿时变得严肃了起来,“做媒?” 岳夫人急道:“那怎么能成,如今成年皇子都有王妃了。” 岳楚楚也是慌了。 她可没嫁入皇家的想法。 岳冲瞬间就知道了自己女眷的想法,“不是皇室众人。” “你们猜猜,是谁?” 屋里三人皆是一诧。 岳老太君指间摩挲,眉头紧蹙,静静想着京中未成婚的男儿。 岳夫人也是绞尽脑汁,轻轻摇头。 “老爷,是谁啊?” 岳冲虽然封王,但岳家众人还是习惯往日的叫法,岳冲对此,也是乐见其成。 父王哪有爹舒服,王爷哪有官人舒服。 “咳咳。”岳冲轻咳两声,瞧了眼岳老太君,“娘,是皇后娘娘的侄子。” 岳老太君向来不爱出去交际,岳家这些人情来往,都是岳夫人在打理,她瞬间反应了过来。 “皇后娘娘的侄子。” “小谭大人!” 岳老太君也是一怔,那位年少端方的小谭大人。 她不禁看了眼正在沉思的孙女,顿时觉得不自在了起来。 岳冲连连点头。 “谭家的家风,你们是知道的,这小谭大人,就连我这个没在京城的人都听说过。” “我觉得,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岳夫人附和,“可不是,那小谭大人可是京中择婿的热门人选,但不知怎的,承恩侯夫人就是还未定下。” “如今看,这是要花落咱家了。” 岳老太君,“圣旨未下,不可胡言。” “楚楚,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岳楚楚反应了过来,她怎么想的。 能怎么想。 长得好看,年少有为的读书人,谁不喜欢。 “祖母,我都听您的。” 岳老太君,“......” 岳夫人笑道:“娘,楚楚是我闺女,我还不了解她,谁不喜欢,年轻俊俏的读书人啊。”说着,岳夫人掩唇轻笑。 身侧的岳冲脸都黑了。 “.......” 夫人变了,当初不是说就喜欢他这样健壮有力的武将吗? 岳老太君颔首。 谭家不错,能结亲。 现在岳家正在风口浪尖上,楚楚的婚事得慎重,若是陛下下旨,那就没问题了。 至于谭家愿不愿意,那是陛下的事情。 至于谭谨行那,一个读书人,还怕楚楚被欺负。 “楚楚,若是你没意见,就让你爹回陛下了。” 岳楚楚重重点头。 谭谨行。 她明儿个得去瞧瞧。 岳冲见家里三个女眷都没意见了,立刻就起身要进宫。 “你慌张什么,明日早朝后再说就是。”岳老太君无奈说。 岳冲摇头,“那怎么成,这么好的人选,得赶紧定下,若是被被人抢了,那多可惜。”说着,大步出了门。 岳老太君,“......” 这个儿子 ,脑子全用在战场上了。 皇宫。 时辰未到,宫门未闭。 岳冲再次求见,皇帝不禁诧异。 “皇上,我娘他们都觉得小谭大人不错,臣小女的终生幸福,就交给您了。”岳冲一脸正色,恭敬行了大礼。 皇帝,“......” 他终于知道,为何北方战事这么快就结束了。 岳冲真是丝毫不耽搁啊。 “成。”岳冲道。 晚饭时分,皇帝一脸喜意的来了椒房殿。 “梓潼,朕有好消息告诉你。” 皇后微诧,心道,皇帝今日遇了什么开心事情,这么寻常。 “哦,是什么好消息啊,让陛下这么高兴。”皇后轻轻福身,被皇帝拉着来到一侧坐下。 “谨行的婚事。”皇帝笑道。 皇后脑中闪过一丝不妙,面上神色如常,“今儿个,臣妾的母亲还进宫说这事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谨行已经入朝了,想着他后院还无人为他打理,说想给他寻个知书达理的妻子。” 皇帝,“是吗,人选有吗?” 皇后,“一个是大理寺卿家的次女,另一个是礼部尚书周大人的侄女。” “臣妾正想着问问陛下的意思呢。” 皇帝心中稍慰,皇后向来懂事。 母家更是如此。 “人选是不错,只是,朕这里还有更好的人选。” 皇后一怔,更好的人选? 不会是丘兹要送来的和亲人选吧。 皇后心里顿时想骂人了,面上微颤,“何人啊?” 皇帝抚了抚胡须,“嘉和郡主。” 皇后??? 京城有这号人吗? “陛下,这嘉和郡主是何人啊。” 皇帝笑了笑,“岳冲的女儿,朕打算封她为郡主,赐婚谨行,你觉得如何?” 皇后!!! 这一刻,皇后心中对皇帝仅剩的一丝情谊一扫而空。 自己的父兄不能好好做官,连侄子的前程都要如此吗? 岳冲的女儿。 太子又如何自处。 “陛下,这,镇北王的女儿,身份太高了吧?” 皇帝摆手,“无妨。” 谭家是太子外家,娶郡主刚好。 皇后沉默了。 “那岳家那可有意见?” 皇帝哈哈笑道:“谨行多好的孩子,岳家哪会不同意。” “此事就这么定了。” 喜欢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请大家收藏:()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97章 联姻 皇帝的赐婚旨意第二天一大早就下达了,整个承恩侯府皆是一脸震惊。 承恩侯瞧了一眼身边的夫人,眼神中询问,昨儿个你去见皇后娘娘,到底说了些什么? 承恩侯夫人亦是茫然。 待到送走了陈公公,一家子聚在屋里开始总结。 “夫人,昨儿个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承恩侯谭老爷子急问。 谭夫人还有些茫然,脑中飞快思索着昨儿个的一举一动,最后得出结论,此事她真不清楚。 “我只跟娘娘提了大理寺卿家和周大人家的两个姑娘,娘娘说要问问陛下的意思。” 谭老爷子眸色微变,细细咀嚼道:“陛下的意思。” 屋里众人皆是一怔,互相看了看。 最后落在了谭谨行的身上。 “岳家家教不错,家风也好,想来也是一桩好姻缘。”谭家大嫂开了口,提醒众人嘉和郡主的情况。 谭老爷子抚了抚胡须,表示赞成,“镇北王同我是旧识,此人确实忠心勇武,人品端庄,家中家风更是清正。” “我见过郡主,自幼是在他家老太君膝下长大的。”谭夫人眼睛微亮,心中此时也接受了。 毕竟岳家的名声在这了,其次,这身份地位可比之前自己挑的两位强多了。 谁不想自己儿子娶个最好的。 谭老爷子颔首,“如此也好,陛下赐婚,何等荣耀。” 谭谨行,“......” “夫人啊,你跟老大家的去挑选一些礼物,明儿个,咱们俩带着谨行上门一趟。” 谭夫人笑的合不拢嘴,连连点头。 “知道了,老爷你放心吧。” 椒房殿。 太子已经得了消息,急匆匆的来了皇后这。 “母后,表弟同岳家姑娘的婚事是什么情况啊?” 皇后面色沉静,轻轻摇头。 “你父皇决定的。” 太子一愣,心里却是涌出一抹喜色。 “父皇英明。” “岳家好啊。” 皇后瞧了他一眼,哼了一声,心道:“果然是亲父子,一路货色。” 太子瞧出皇后的不喜,赶忙给皇后倒了茶水,一脸讨好道:“母后息怒。” “父皇也是为了朝政。” “你还不知道吧,父皇前些日子动了皇子就藩的心思。” 皇后面色微变,“什么?” 太子轻叹一声,“所以啊,儿子现在还不能松懈。” “好在去了趟范太傅老人家那,父皇就歇了这心思了,这不,给岳家的姑娘赐给了谨行。” 皇室勋亲,联姻实属常事。 可皇后还是希望自己的侄子能娶个喜欢的姑娘。 如今已成定局,皇后心中即便有些许怨气,也是没法子了。 侄子在重要,也比不过亲儿子。 “岳冲如今可是镇北王,他家姑娘也成了郡主,配表弟,也是一段良缘。” 太子怡然自得,嘴角掩不住的笑意。 若是他们两家成了亲家,那岳家可就同他绑在一条绳子上了。 皇后眼帘轻抬,没好气道:“你倒是高兴的很。” 太子嘿嘿咧嘴,“母后难道不高兴吗?” 皇后分析完利弊,心里自然欢喜,但面上不显,如常一般。 “我高兴什么,谨行成亲,我这个做姑母的肯定要有些表示的。” “还有郡主那。” 皇后觉得有些头疼,偏偏皇帝还下旨郡主的嫁妆由皇室出,虽说如今国库不缺钱,可皇后还是觉得肉痛。 掌管后宫节俭多年,皇后已经习惯了一个铜板掰成两个花,如今这么一大笔支出,皇后心里那是一个难受。 太子尴尬的喝茶,借口要离开。 “母后,儿臣去父皇那瞧瞧,有些政务还有不解之处。” 皇后轻哼一声,没理会他。 岳家。 府里一片喜气洋洋的。 岳夫人看着送来的郡主服饰,头冠,欢喜不已。 “陛下圣恩,咱们家楚楚如今都是郡主了。” 虽说岳冲已被封王,可是子女的爵位还是要请旨的,。 如今家里这个境况,岳冲恨不得能多低调多低调。 “谨行是个好的,楚楚啊,你以后可得把你的性子收一收了,人家是读书人。”岳冲咧着嘴教导岳楚楚,一侧的岳夫人不禁打趣,“如今不是小谭大人了?” 岳冲面色微红,有些自豪,“那是咱们家未来的女婿。” 岳夫人扬唇轻笑,心里说不出的喜意。 “老爷,咱们是不是得去谭家拜访一下?” 岳冲摇头,“那可不成,这得让谭家来。” “你且放心吧,承恩侯是个守规矩懂礼的。”话音刚落,外面管家已经带来了承恩侯府的帖子。 “老爷,承恩侯府送来了帖子,说明儿个要上门拜访。” 岳冲同夫人对视一眼,眸中尽是自得之意。 大街深处的丞相府。 左相坐在桌前,一脸沉思。 左相夫人轻轻上前,捏着扇子看着自家老爷绞尽脑汁的样子,不禁蹙眉。 “老爷,直接按着从前人的法子写就是,一封致仕折子,有那么难写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左相摇头,“你懂什么?” 左相夫人哼哼两声,走到一侧缓缓坐下,“是,是,我懂什么啊。” “行,那你自己慢慢写吧。” “一把老骨头,瞧你现在都成什么样子,你还真想累死在位置上啊。” 左相眉头皱的愈发厉害了,心道:“你以为我不想致仕,还不是陛下不同意。” 按他的年纪,早就该退下了。 可偏偏皇帝一直拦着。 这几年,真是他做官最辛苦的几年了。 “你若是无事,就回去听你的戏吧。”左相无奈说。 左相夫人面上顿时来了精神,“老爷是想让我走吗?” 左相抬头看她。 左相夫人轻笑两声,“老爷今儿个一直没出书房,怕是还不知道吧。” “陛下给承恩侯家的三公子赐婚了。” 左相面色淡定,“那孩子不错,赐婚也是正常。” 左相夫人上前,“你就不好奇是谁?” 左相眉头轻舒,“定是清流人家的姑娘。” 左相夫人,“老爷猜错了。” 左相一怔,“皇后娘娘的女学中那么多的好姑娘,陛下没选?” 左相夫人笑了笑,“是镇北王家的嘉和郡主。” 左相,“.......” 等等,让他缓缓。 就一天没上班,陛下就搞出了这么多的事情。 “嘉和郡主?” “岳冲的女儿?” 左相夫人点头,“老爷没想到吧。” “陛下竟然给岳家同谭家赐婚了。”左相呢喃,震惊不已。 左相夫人感慨,“谁能想到呢。” “我啊,又得准备一份厚礼了。”说完慢悠悠的出了书房。 留下左相独自风中凌乱,几息后,左相低头瞧了瞧自己写的致仕折子,伸手直接将它撕成了两半。 肝吧。 谭岳两家结亲的消息很快传的满城皆知。 皇后领了皇帝的旨意,开始为二人操办婚事。 喜欢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请大家收藏:()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98章 生死 兴安侯府。 西院花厅里。 许老三躺在摇椅上,如往日一般沉睡着。 许亭杨坐在边上慢悠悠的读书。 “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许亭杨换了口气,摇晃着脑袋继续。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坐在他对面的许亭维眉头轻蹙,“六叔,我爹会喜欢听这个吗?” 自打许老三有动静后,秦书就给家里孩子排了班,每天两人陪他说话。 今儿个轮到了许亭杨童许承维这叔侄俩。 许亭杨,“这可是孙子兵法,三哥是武将,一定喜欢这些。” 许承维挠了挠后脑勺,“我听二叔说,我爹打小就不爱读书。” 许亭杨一噎,“三哥在战场上这么多年,肯定已经喜欢读书了。” “你瞧咱们家,从大哥哥起,哪个不是文采斐然,就说四哥,还是状元郎了。”许亭杨一脸骄傲,抬着下巴道:“所以啊,三哥肯定也喜欢读书。” “等孙子兵法读完,我就给三哥换个口味,你说春秋怎么样?” 许承维轻轻摇头,“春秋我还没读过了。” 二人虽是叔侄,可实际年龄就差一岁。 许亭杨一听这话,一本正经了起来,“那你就听六叔我的。”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许老三只觉得自己身处一片黑暗之中。 周旁传来一阵阵少年的声音,又远又近,时长时短,仔细聆听才发现,似是兵书。 等等,兵书。 许老三脑中瞬间传来一阵刺痛。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啊!” 许亭杨吓得书都丢了下来。 本在摇椅上静静躺着的许老三忽然抽搐起来。 “三哥,三哥。” “爹,你怎么了。” 外头守着的下人听见动静,赶忙跑了进来。 “快去请神医。” 小厮赶忙往外跑去。 “三爷动了,三爷动了。” 小厮边跑边喊着,不一会儿,整个府里都收到了动静。 秦书听见消息,也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房间里。 李神医正在给许老三施针。 众人站在边上,大气不敢出,生怕影响到了李神医。 待到施针结束,秦书才敢开口,“李神医,我家老三这是怎么了?” 李神医将金针收好,“受到了些许刺激,这才变成这样。” “若是长期如此,只怕性命不保啊。” “小六,刚刚发生了什么?” 秦书赶忙问许亭杨。 许亭杨有些受惊,还是乖乖回答,“我在给三哥读孙子兵法。” 一侧的许承维也赶紧点头,“是的,一直在读。” 蓝氏站在老三媳妇陈娇娘的边上,说道:“六弟跟维哥儿最是懂事,他们啊,这是知道老三是武将,这才给他读了兵书。” 秦书上前一步,抚了抚许亭杨的脑袋,“娘知道了。” “别怕。” “只是你三哥忽然这样,大家都吓到了。” 许亭杨摇摇头,“娘,我没事,就是三哥。”他看向床上的许老三,眸中尽是担心之色。 “今儿个你们也累了,都下去吧。” “娘跟你嫂嫂们要和神医说些事情。” 许亭杨纠结几息,带着许承维出去了。 屋里很快就剩下了秦书,蓝氏,张氏,还有李神医同昏迷的许老三。 “神医,我家老三到底如何呢?” 陈娇娘已经红了眼眶,一脸担心的看着许老三。 李神医皱眉道:“三公子已经昏迷许久,若是继续这样下去,就得准备后事了。” 李神医心中感叹,也就是这许亭柏生在兴安侯府,若是换在寻常人家,如今怕是早就没命了。 即便日日良药吊着,许老三还是可见的瘦削了。 陈娇娘抑制不住的哭了出来。 “三哥。” 秦书示意蓝氏把她扶到一侧,随后道:“神医,您想想法子吧。” “总不能让我家老三就这么...“秦书的声音带着丝丝颤意。 李神医眸中闪过一丝迟疑之色,“这。” 看着几人期待的目光,李神医又道:“我这几日翻阅医书,又同太医院的几位太医商讨了一番,倒是想出了一个法子。” “三公子如今已经有了反应,只要用金针再加之刺激,辅之汤药,可能会有醒来的几率。” 张氏,“那不是好事。” “只是。”李神医继续开口,有些为难,“若是失败,恐立即毙命啊。” 喜欢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请大家收藏:()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99章 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