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在大明组建海军天团》 第379章 他们不时交头接耳,小声讨论着病情,眉头紧锁,似乎情况并不乐观。 朱允熥在屋外的回廊上来回踱步,眼神不时望向屋内,满是担忧与焦虑。 他深知朱元璋年事已高,此次病情来势汹汹,怕是凶多吉少。 思索片刻后,他停下脚步,对着一旁的赵谦说道:“赵谦,你即刻将我祖父假死的消息公布出去。” 赵谦微微一怔,脸上露出迟疑之色。 他深知此事干系重大,朱元璋“驾崩”的消息早已昭告天下,如今突然公布假死之事,必然会引起朝野震动。 “陛下……” 赵谦欲言又止,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和担忧。 朱允熥看出了赵谦的顾虑,他缓缓走到赵谦面前,神情严肃地解释道:“赵爱卿,朕明白你在担心什么。” “但朕不能让祖父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 “他一生为大明江山披荆斩棘,立下赫赫战功,理应得到皇帝应有的尊荣和风光大葬。” “若继续隐瞒下去,待祖父真的扛不过去,只能草草葬在此处。” “这不仅有违朕的孝心,也对不起祖父为大明做出的贡献。” 朱允熥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和决绝,继续说道: “况且,如今公布此事,也能让天下人知晓祖父之前假死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纷争。” “以更好地维护大明的稳定。” “现在将真相公之于众,既能彰显朕的孝道,哪怕是祖父去世,也能让他走得安心。” 赵谦听完朱允熥的一番解释,心中豁然开朗。 他意识到,陛下此举虽然冒险,但从长远来看,对于稳定人心、维护皇室尊严以及彰显孝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陛下圣明,臣明白了。” 赵谦连忙躬身说道,“臣这就去安排,确保消息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去。” 赵谦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 赵谦领命之后,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深知此事干系重大,必须召集朝中几位得力大臣共同商议。 于是,他迅速派人去传黄观、夏元吉、解缙、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前来。 不多时,几位大臣陆续赶到。 他们皆是一脸疑惑,不知赵谦如此急切地召集众人所为何事。 待众人坐定,赵谦站起身来,神情严肃地说道: “诸位大人,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奉陛下旨意,有一件极为重要且机密之事要与大家商议。” “其实先帝没有驾崩,而是假死!” 此言一出,黄观、夏元吉、解缙、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皆十分震惊,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屋内陷入了一片沉默。 黄观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皱着眉头,站起身来说道:“此事非同小可!” “先帝‘驾崩’的消息早已昭告天下,如今突然公布假死之事,必然会引起朝野上下的轩然大波。” “各方势力定会对此事议论纷纷,甚至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动荡。” 夏元吉也跟着站起身来,神情忧虑地说道:“黄大人所言极是。”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我们必须要慎重考虑。” “一旦消息公布出去,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可能会借此机会兴风作浪,对朝廷的稳定造成威胁。” 解缙摸着下巴,沉思片刻后说道:“虽然此事存在诸多风险,但陛下既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想必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先帝一生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将此事妥善处理,尽量减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380章 杨士奇点了点头,说道:“解大人说得对。” “我们不能只看到其中的风险,也要理解陛下的一片孝心。” “如今之计,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确保消息公布的时机方式都万无一失。” 杨荣接着说道:“我认为,在公布消息之前,我们要先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向天下百姓解释先帝假死的原因,让他们明白这是为了维护大明的稳定。” “同时,要加强对京城的治安管控,防止有人趁机闹事。” 几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他们认真地分析着每一个细节,权衡着其中的利弊。 赵谦在一旁认真地倾听着,不时地记录着大家的意见。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众人逐渐达成了共识。 他们决定先起草一份详细的诏书,解释朱元璋假死的原因,并向天下百姓说明后续的葬礼安排。 同时,加强京城的治安巡逻,安排专人负责舆论引导,确保消息公布后能够平稳过渡。 最后,赵谦总结道:“诸位大人的建议都非常宝贵。” “我们这就按照商议的结果去做,务必将此事办得圆满,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于是,几位大臣各自领命,开始为朱元璋假死消息的公布和葬礼的安排忙碌起来。 他们深知,这是一场考验,不仅关乎着皇室的尊严和孝道,也关乎着大明的稳定和民心所向。 在繁华热闹的金陵城街头巷尾,百姓们围聚在诏书前,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手颤抖着指着诏书,声音也跟着颤抖起来:“这……这怎么可能?先帝竟然是假死?” 他身旁的年轻人也是一脸惊愕,嘴巴张得老大,半晌才喃喃说道:“我一直以为先帝已经驾崩了,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隐情。” 消息迅速在市井之间传播开来,茶馆里原本热闹的谈笑声戛然而止,人们都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你们说,先帝为什么要假死啊?”一个中年汉子皱着眉头问道。 旁边一位读书人模样的人清了清嗓子说道:“这诏书里不是写得明白,先帝是为了大明的稳定。” “当时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先帝假死,或许是为了让某些心怀不轨之人放松警惕,从而更好地维护大明的江山社稷。”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脸上的震惊逐渐被理解和敬佩所取代。 一位老妇人双手合十,眼中满是感激地说道:“先帝真是用心良苦,为了咱们这些百姓,为了大明的安稳,竟然做出这样的牺牲。” 在偏远的乡村,村民们也都得知了这个消息。 他们放下手中的农活,聚集在村子的大槐树下,听着识字的人念诏书。 当听到先帝假死是为了大明的稳定时,一位憨厚的农夫挠了挠头,说道: “咱虽然不懂那些朝堂上的事儿,但咱知道先帝是为了咱好。” “这么多年来,咱能过上安稳的日子,都是托了先帝的福。” 孩子们也似懂非懂地围在大人身边,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一个小男孩拉着父亲的衣角,问道:“爹爹,先帝是不是像神仙一样,为了保护咱们才藏起来的?” 父亲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道:“是啊,先帝就像神仙一样,一直在默默地守护着咱们大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们对朱元璋假死一事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他们开始回忆起先帝在位时的种种功绩,那些为了百姓安居乐业而推行的政策,那些为了抵御外敌而进行的征战。 他们越发觉得,先帝的假死是一种伟大的谋略,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 在一些地方,百姓们自发地组织起来,焚香祷告,祈求先帝能够早日康复。 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对先帝的感激和敬意。 朱元璋假死的消息,虽然一开始让百姓们震惊不已,但随着对其中缘由的了解,他们心中更多的是对先帝的理解、敬佩和感激。 第381章 被捆在城头吊起来的朱允炆,听到皇爷爷病重的消息后十分担心。 这时候,朱允熥带着赵谦走到了朱允炆的面前。 朱允炆声音颤抖,带着一丝哀求,“皇爷爷他……他到底怎么样了?” 虽然他心中痛恨朱允熥抢走了自己的皇位。 但对于皇爷爷,朱允炆心中还是非常的挂念。 哪怕是皇爷爷瞒着他假死。 可,说到底,那也是将皇位传给他的皇爷爷。 是他自己没本事,没能力,没有保住皇位而已。 被吊了这么久,朱允炆现在已经多少有些把这些事情想明白,想通。 朱允熥看着狼狈不堪的朱允炆说道:“情况不乐观。” 朱允炆听到这个回答,身体猛地一颤。 他声音带着哭腔:“怎么会这样……皇爷爷他一生为大明操劳,不该落得如此下场……” “一定要救皇爷爷!皇爷爷他不能有事啊!” 朱允熥冷冷地看着朱允炆,沉声说道:“不用你提醒,我自然会竭尽全力救治皇爷爷。” “今日前来,不过是告知你一声,让你有个心理准备。” 说完,朱允熥转身便要离开。 朱允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最终只是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此时,同样被捆在城头吊起来的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也听到了先帝病重的消息。 他们原本麻木的脸上瞬间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此前他们已经知道了朱元璋假死的事情。 齐泰原本紧锁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 “先帝……先帝怎么会病重?这怎么可能?” 黄子澄则是身体微微一颤,嘴唇微微颤抖着,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慌乱。 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似乎想要抓住些什么来稳定自己的情绪。 “这……这可如何是好?”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充满了担忧。 方孝孺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悲痛和迷茫。 他缓缓闭上了眼睛,深吸一口气,似乎在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先帝一生为大明鞠躬尽瘁,如今病重,实乃我大明之不幸。” 他的声音低沉而沉重,充满了惋惜和哀伤。 他们三人只能在原地默默地承受着这个消息带来的冲击。 …… 西北边陲,狂风呼啸着席卷过广袤的沙漠与荒原,扬起漫天沙尘。 蒋忠率领的大明军队严阵以待,他们身着坚固的铠甲,手持先进的武器,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无畏。 而对面,帖木儿帝国的大军浩浩荡荡地涌来,旌旗蔽日,马蹄声震得大地都为之颤抖。 帖木儿帝国的将领们骑在高头大马上,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他们听闻过明军的威名,但内心深处却并不以为然。 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军队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 而大明不过是远在东方的国度,即便有些许先进武器,也难以抵挡他们的铁骑。 “冲啊!为了帖木儿帝国的荣耀!” 随着一声令下,帖木儿帝国的大军如潮水般朝着明军阵地涌来。 他们挥舞着长刀,呐喊声震破云霄,试图以强大的气势冲垮明军的防线。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噩梦。 当帖木儿帝国的大军接近明军阵地时,蒋忠一声令下:“开炮!” 炮弹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将帖木儿帝国的士兵们炸得血肉横飞,残肢断臂四处飞溅。 第382章 “这武器怎么如此厉害!” 帖木儿帝国的士兵们惊恐地呼喊着。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一时间阵脚大乱。 还未等他们从大炮的攻击中缓过神来,明军的火枪和机关枪又开始怒吼起来。 帖木儿帝国的士兵们纷纷倒地。 “快,找掩护!” 帖木儿帝国的将领们声嘶力竭地喊道。 但在这开阔的战场上,根本无处可躲。 蒋忠站在阵前,冷静地指挥着战斗。 他看着帖木儿帝国的大军在明军的火力攻击下死伤惨重,大声喊道: “继续攻击!” 明军的士兵们士气大振,他们熟练地装填弹药,不断地向敌群射击。 每一次射击,都伴随着敌人的惨叫和倒地声。 帖木儿帝国的大军在明军的猛烈攻击下,逐渐失去了抵抗的能力。 他们的阵型被彻底打乱,士兵们纷纷丢弃武器,转身逃跑。 但明军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乘胜追击。 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帖木儿帝国的大军原本的自信和骄傲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恐惧和绝望。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军队,竟然会被大明的先进武器打得如此狼狈。 蒋忠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这场胜利不仅仅是武器的胜利,更是大明国力和科技实力的体现。 他相信,在大明先进武器的支持下,他们一定能够保卫好西北边疆,彻底的打败来犯的帖木儿帝国,帮助大明开疆拓土。 “追击!务必将这一支帖木儿帝国的先锋尽数消灭,绝不能让一个漏网之鱼回去报信!” 随着蒋忠的命令下达。 原本严阵以待的大明军队朝着逃窜的敌军追去。 走在最前面的是火枪兵,他们端着火枪,眼神专注而锐利。 当接近敌军时,他们整齐地停下脚步,迅速举枪瞄准。 “砰!砰!砰!” 清脆的枪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一颗颗子弹准确地射向逃窜的敌军。 那些敌军士兵们听到枪声,吓得魂飞魄散,有的甚至直接瘫倒在地,成为了火枪下的亡魂。 而在火枪兵的两侧,是机关枪队。 机关枪那巨大的轰鸣声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士兵们紧紧握住机关枪的把手,手指不停地扣动扳机,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出。 在机关枪的扫射下,敌军成片成片地倒下。 一名年轻的机关枪士兵,看着眼前逃窜的敌军,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消灭他们,保卫大明的边疆。 他的双手因为长时间扣动扳机而微微颤抖,但他丝毫没有放松,依然持续地向敌军射击。 在他的面前,敌军的尸体堆积如山,而他的眼神却依然坚定如初。 在追击的过程中,大明军队始终保持着整齐的队形,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逃窜的敌军,一个接着一个地将他们击毙。 有的敌军试图躲在沙丘后面进行反抗,但在大明军队先进的武器面前,他们的抵抗显得那么无力。 一名敌军将领,看着自己的士兵们不断地倒下,心中充满了绝望。 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刀,试图组织起最后的抵抗,但他的声音被枪炮声所淹没,根本无人理会。 最终,他也被一颗子弹击中,倒在了黄沙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逃窜的敌军越来越少。 第383章 大明军队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将帖木儿帝国的先锋军一一消灭。 战场上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和血腥味,而大明军队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宣告着这场胜利的辉煌。 蒋忠骑着战马,缓缓地走在战场上。 他看着遍地的敌军尸体,心中并没有丝毫的喜悦。 他知道,这只是一场小小的胜利,帖木儿帝国的大军还在后面。 …… 帖木儿帝国的后方大军扎下了一座庞大的营寨。 营帐密密麻麻地排列着。 “报——” 斥候的声音在大营中回荡。 正在营帐中商议军情的将领们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转过头来。 斥候翻身下马,连滚带爬地跑到主帅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气喘吁吁地说道: “大帅,大事不好!” “我们的先锋部队已经被歼灭了!” 主帅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紧紧抓住斥候的肩膀,大声吼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斥候被吓得浑身一颤,结结巴巴地重复道:“大帅,先锋部队……已经被歼灭了。” “他们……他们遇到了大明军队。” “那些明军有着我们从未见过的先进武器,大炮、火枪还有机关枪,威力巨大无比。” “我们的士兵根本无法抵挡,死伤惨重……” 主帅的手无力地垂了下来,他的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恐惧。 周围的将领们也都面面相觑,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一时间,整个大营都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营帐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将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先开口说话。 他们心中都清楚,先锋部队的覆灭意味着什么。 那是一支精锐之师,是整个大军的前锋,如今却被明军轻易地消灭了,这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了担忧。 过了许久,一名将领打破了沉默,他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 “大帅,看来我们低估了大明军队的实力。” “这些先进的武器我们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火力,我们该如何应对?” 另一名将领也跟着说道:“是啊,大帅。” “先锋部队的失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们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轻敌了,必须重新制定作战计划。” 主帅坐在椅子上,双手抱头,陷入了沉思。 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一方面,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这次的征战,帖木儿帝国的荣耀不容许他退缩。 另一方面,他又对明军的先进武器感到恐惧,不知道该如何才能战胜他们。 “传令下去,全军戒备!” 主帅终于抬起头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 “同时,召集所有将领,立刻来此商议对策。”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想出一个办法来对付这些明军。” “另外,将详细的战报传到后方交给大汗皇帝!” 将领们纷纷领命而去,大营中顿时忙碌起来。 士兵们开始加固营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然而,每个人的心中都笼罩着一层阴影,他们不知道这场战争的结局将会如何。 在这紧张的气氛中,帖木儿帝国的大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他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在明军先进武器的威胁下。 “诸位,如今先锋部队全军覆没,我们必须想出应对之策,否则这场战争我们必败无疑。” 主帅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急。 第384章 一位身材魁梧的将领站起身来,皱着眉头说道:“大帅,依我看,我们可以利用我们骑兵的优势,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那些先进的武器在近距离作战中,未必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话音刚落,另一位将领立刻反驳道:“不可!明军既然能如此轻易地歼灭我们的先锋部队,想必他们早有防备。” “我们的骑兵一旦靠近,很可能会成为他们枪炮的活靶子。” 一时间,营帐内议论纷纷,将领们各抒己见,却始终无法达成共识。 有人提议采用游击战术,不断骚扰明军,消耗他们的弹药和精力。 有人则主张集中兵力,正面强攻,以数量优势压倒明军。 “我们不能再这样盲目地争论下去了,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主帅有些不耐烦地说道,他用力拍了拍桌子,试图让众人安静下来。 这时,一位年轻的将领站了起来,他犹豫了一下,说道:“大帅,我有一个想法。” “我们可以派人去侦察明军的营地,了解他们武器的部署和使用情况,然后再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 然而,这个提议很快就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对。 “侦察谈何容易?明军肯定会加强戒备,我们的侦察兵很难接近他们的营地。” “而且,就算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武器部署,又能怎样?” “我们根本没有应对这些先进武器的办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将领们的争论声越来越激烈,却始终没有商量出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 营帐内的气氛变得愈发压抑,每个人都感到无比的沮丧和无助。 主帅看着眼前争吵不休的将领们,心中充满了无奈。 他知道,这场战争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如果不能尽快想出应对之策,帖木儿帝国的大军必将遭受重创。 “都别吵了!” 主帅愤怒地大吼一声,营帐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如今我们陷入了如此困境,都是因为我们之前低估了明军的实力。” “现在不是互相指责和争吵的时候,我们必须冷静下来,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将领们听了主帅的话,都低下了头,陷入了沉思。 但过了许久,依然没有人能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营帐内再次陷入了沉默,只有外面呼啸的风声和士兵们的脚步声打破着这份寂静。 主帅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这场战争的局势已经变得十分严峻。 帖木儿帝国的主帅坐在主位上,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他心中明白,此刻必须当机立断,稳定军心。 “诸位。” 主帅缓缓站起身来。 “如今先锋部队惨败,我们对明军的先进武器了解甚少,贸然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 将领们纷纷抬起头,眼神中带着期待,等待着主帅的决策。 “我决定,先加固我们的营地。” 主帅走到营帐的地图前,手指用力点在营地的位置上。 “让士兵们收集木材、石块,在营地周围修筑起坚固的壁垒,挖掘壕沟,设置鹿角等障碍物,增强我们的防御能力。” 一名将领微微皱眉,开口说道:“大帅,加固营地需要不少时间和人力,若是明军趁机发动进攻……” 主帅摆了摆手,打断他的话:“所以,我们要同时派出大量的斥候。”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让他们时刻关注大明军队的动向,一旦明军有任何行动,立刻回来禀报。” 第385章 “我们要做到知己知彼,绝不能再像先锋部队那样,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营帐内一片寂静,将领们都在思索着主帅的话。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将领说道:“大帅,那我们就一直守在这里吗?总不能一直等下去啊。” 主帅深吸一口气,说道:“在大汗皇帝的命令重新到来之前,我们按兵不动。” “大汗皇帝英明神武,他定会根据当前的局势,给我们下达最合适的指令。” “在此期间,我们坚守营地,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主帅的话掷地有声,营帐内的将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他们知道,在目前这种不明朗的局势下,这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从现在起,各将领立刻回去安排加固营地和派出斥候的事宜。” 主帅大声说道。 “务必让每一个士兵都清楚自己的任务,不得有丝毫懈怠。” “是,大帅!” 将领们齐声回应,带着一丝重振士气的决心。 随后,将领们匆匆走出营帐,各自回到自己的部队传达命令。 营地内顿时忙碌起来,士兵们扛着木材、石块,开始修筑壁垒。 斥候们骑上骏马,朝着各个方向奔去。 帖木儿帝国的主帅站在营帐门口,望着忙碌的士兵们,心中默默祈祷着大汗皇帝的命令能够早日到来,让他们在这场与大明的战争中找到破局之道。 营地边缘,一群士兵正齐心协力地搬运着巨大的石块。 这些石块是他们从附近的山坡上费力开采而来的,每一块都沉重无比。 士兵们喊着号子,将石块一块块地垒起来,试图构建起一道坚固的壁垒。 在壁垒的顶部,有士兵负责将石块摆放整齐,并用泥土填充缝隙,使壁垒更加牢固。 他一个经验丰富的工匠模样的士兵,仔细地检查着每一块石头的摆放位置,不时地用工具进行调整。 他一边忙碌,一边对身边的士兵说道:“这壁垒可关系到我们的生死,一定要修得结实,不能有半点马虎。” 营地的外侧,另一群士兵正在挥舞着锄头和铲子,奋力挖掘壕沟。 他们排成一排,有节奏地挥动着工具,将泥土一锹一锹地翻出来。 壕沟里的泥土越堆越高,而壕沟也在不断地加深加宽。 还有一部分士兵在收集树枝,制作鹿角。 他们将树枝砍成合适的长度,然后用刀将一端削尖,再将这些树枝交叉摆放,固定在营地周围。 一个士兵拿着一把锋利的刀,熟练地削着树枝。 他的动作迅速而精准,不一会儿,一根尖锐的鹿角就制作完成了。 士兵们将制作好的鹿角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壕沟和壁垒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他们一边忙碌,一边互相交流着,气氛紧张而又充满了斗志。 整个营地在士兵们的努力下,防御设施逐渐完善起来。 虽然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他们知道,只有加固好营地,才能在与大明军队的对峙中多一份生存的希望。 …… 帖木儿帝国的斥候们在荒野中穿梭。 他们身着轻便却坚韧的皮甲,眼神警惕而锐利,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探查大明军队动向的重任。 与此同时,大明的斥候们也在这荒原上悄然潜行。 他们装备精良,手中紧握着先进的火枪和机关枪。 他们凭借着出色的侦察技巧和对地形的熟悉,在荒原中寻找着帖木儿帝国军队的踪迹。 终于,在一片起伏的沙丘之后,双方的斥候狭路相逢。 帖木儿帝国的斥候们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他们迅速拔出腰间的长刀,大声呼喊着,试图以气势压倒对方。 然而,他们面对的是装备了先进火器的大明斥候。 “开火!” 大明斥候的队长一声令下,瞬间,清脆的枪声和机关枪的轰鸣声打破了荒原的寂静。 帖木儿帝国的斥候们还没来得及做出有效的反击,就纷纷中枪落马。 一些帖木儿帝国的斥候试图调转马头逃跑,但在大明斥候密集的火力下,他们根本无处可逃。 战斗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大明的斥候们看着眼前横七竖八的尸体,没有丝毫的怜悯。 他们迅速清理了战场,然后顺着帖木儿帝国斥候来时的方向,小心翼翼地摸向帖木儿帝国的大营。 当他们接近大营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吃了一惊。 只见帖木儿帝国的士兵们正在忙碌地加固营地。 大明的斥候们隐藏在一处沙丘后面,仔细地观察着营地内的情况。 他们用随身携带的纸笔,记录下营地的布局、防御设施的分布以及士兵的数量和活动规律。 队长小声地对队员们说道:“看来帖木儿帝国已经意识到了我们的威胁,开始加强防御了。” “我们要把这些情况尽快汇报给将军,让他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 队员们纷纷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 他们知道,自己的侦察任务关系到整个战局的走向。 在确认没有遗漏重要信息后,大明的斥候们悄悄地离开了帖木儿帝国的大营。 第386章 大明军队的营帐。 士兵们进进出出,传递着各种军情消息。 此时,外出侦察的斥候们风尘仆仆地赶回。 “将军,这是帖木儿帝国大营的详细情况。” 蒋忠正坐在桌前,仔细研究着地图。 他接过情报,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 “哼,就他们这些所谓的加固和布置,也想阻挡我大明军队的步伐?” 蒋忠将情报递给旁边的将领们。 不一会儿,营帐内便响起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将军说得对,这些加固根本就是徒劳无功。” “他们以为垒几块石头、挖几条壕沟就能挡住我们了?简直是异想天开。” 另一位将领也笑着附和道:“是啊,如今我们大明的火炮都已经升级,威力比当初炮轰金陵的时候还要大。” “金陵可是天下坚城,在我们火炮的轰击下都不堪一击,更何况是他们这些临时搭建的防御工事。” 蒋忠站起身来,走到营帐中央。 “诸位,帖木儿帝国的这些布置确实不值一提。” “我们的火炮可以轻松地将他们的壁垒轰成齑粉,让他们所谓的防御化为乌有。” “而且,我们的火枪和机关枪也能在远距离对他们进行精准打击,让他们根本无法靠近我们的阵地。” 将领们纷纷点头。 大明军队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士兵,而帖木儿帝国的这些防御措施在他们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传令下去,让士兵们做好战斗准备。” “我们要让帖木儿帝国知道,与我大明为敌,只有死路一条。” “是,将军!” 将领们齐声回应,声音响彻整个营帐。 随后,将领们迅速走出营帐,传达蒋忠的命令。 经过一番精心休整的大明军队士气高昂。 蒋忠骑在一匹战马上,环顾着眼前整齐的队伍,大声下令:“出发!” 随着这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帖木儿帝国大营所在的方向进发。 队伍中,火炮部队走在前列,一门门崭新的火炮在阳光下散发着威严的气息。 炮手们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些威力巨大的武器,他们深知,这些火炮将是此次战斗中的制胜法宝。 步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紧跟其后。 骑兵们则在两侧护卫,马蹄声如鼓点般响亮,扬起阵阵沙尘。 大明军队没有丝毫的遮掩,他们堂堂正正地行进在荒原上。 向帖木儿帝国宣告:这是一场正面的对决,要以绝对的实力碾压对方。 与此同时,帖木儿帝国的大营内,气氛却紧张得如同绷紧的弓弦。 斥候们匆忙地跑进营帐,向主帅报告:“大帅,发现大明军队,他们正朝着我们的方向浩浩荡荡地开来,没有任何隐蔽行动。” 主帅猛地从座位上站起,眼中满是震惊和难以置信。 他原本以为,大明军队会采取偷袭或者迂回的战术,没想到他们竟然如此肆无忌惮地正面出击。 “他们怎么会这么快就找到我们?而且还如此明目张胆。” 主帅喃喃自语道。 将领们也都面面相觑,脸上露出惊恐的神情。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大胆的作战方式,一时间都有些不知所措。 “大帅,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位将领焦急地问道。 主帅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虽然大明军队来势汹汹,但我们也不能乱了阵脚。” “我们加固了营地,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第387章 “传令下去,让士兵们做好战斗准备,坚守营地,等待他们的到来。” 将领们领命而去,迅速传达主帅的命令。 营地内顿时忙碌起来,士兵们纷纷拿起武器,奔向各自的岗位。 他们的脸上虽然带着恐惧,但更多的是对主帅的信任和对战斗的决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军队越来越接近帖木儿帝国的大营。 远处,已经可以看到营地的轮廓。 蒋忠勒住缰绳,停下战马,看着前方的营地。 “帖木儿帝国,今日便是你们的末日。” 帖木儿帝国的大军在营地里严阵以待,士兵们手持武器,神情紧张而惶恐地望着远方。 当大明军队的身影清晰地出现在视野中时,帖木儿帝国的士兵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整齐、如此有气势的军队。 那一门门乌黑发亮的大炮,散发着令人恐惧的气息。 “准备战斗!” 帖木儿帝国的主帅声嘶力竭地喊道,声音在风中颤抖。 士兵们握紧手中的武器,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但他们的身体却不由自主地颤抖着。 “攻击!” 蒋忠一声令下,声音如同炸雷般在战场上回荡。 刹那间,大明军队的大炮开始齐射。 “轰!轰!轰!” 炮弹接二连三地在营地中爆炸。 帖木儿帝国的营地瞬间陷入了一片火海和混乱之中。 帖木儿帝国的士兵们惊恐地呼喊着,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 原本坚固的壁垒在大炮的轰击下,如同纸糊的一般,纷纷倒塌。 壕沟被炮弹填平,鹿角也被炸得七零八落。 帖木儿帝国的主帅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充满了绝望。 他试图组织士兵们进行抵抗,但在这铺天盖地的炮火攻击下,一切都是徒劳。 士兵们四处逃窜,完全失去了组织和纪律。 “不!这不可能!我们怎么会输得如此惨烈!” 主帅声嘶力竭地喊道,但他的声音被炮火声淹没。 随着一轮又一轮的炮击,帖木儿帝国的营地变成了一片废墟。 士兵们死伤惨重。 他们终于意识到,大明大炮的威力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在这样的火力攻击下,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帖木儿帝国的主帅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悔恨。 他知道,这场战争已经输了,帖木儿帝国的大军在大明军队的强大火力面前,彻底崩溃了。 在震耳欲聋的炮声渐渐平息之后,帖木儿帝国的营地已是一片狼藉,残垣断壁间弥漫着刺鼻的硝烟与血腥气息。 蒋忠的目光扫过眼前这惨状,紧接着,他高声喊道:“全军冲击!” 随着这一声令下。 首当其冲的是骑兵部队,他们个个身骑矫健的骏马,手中紧握着火枪与机关枪。 马蹄声如雷,踏破了战场的寂静。 他们朝着帖木儿帝国那混乱不堪的营地疾驰而去。 骑兵们在冲锋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着手中武器的角度。 当接近敌人时,他们扣动扳机,火枪发出清脆的响声。 那些原本就被炮火吓得惊慌失措的敌人,在这突如其来的火力打击下,纷纷倒地。 在骑兵的身后,步兵们迈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紧紧跟随。 他们同样手持先进的火枪和机枪。 步兵们分成几个方阵,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第388章 每一个方阵都像是一座移动的堡垒,火力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张严密的火力网。 当步兵们进入敌人的射程后,他们迅速停下脚步,整齐地举枪射击。 “砰砰砰”的枪声此起彼伏。 帖木儿帝国的士兵们在这密集的火力下,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他们四处逃窜,却始终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 随着骑兵和步兵的不断推进,帖木儿帝国的防线被彻底冲垮。 士兵们纷纷跪地投降,眼中满是恐惧和绝望。 但也有一些顽固的敌人,仍然负隅顽抗。 他们躲在废墟后面,试图进行最后的挣扎。 然而,在大明军队强大的火力面前,他们的抵抗显得那么渺小。 帖木儿帝国的大军已被尽数消灭。 蒋忠缓缓地巡视着战场。 “来人!” 几名士兵立刻上前,单膝跪地,等待着命令。 “打扫战场,将阵亡将士的遗体妥善安置,受伤的士兵尽快救治。” 士兵们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 与此同时,蒋忠又唤来一名亲信士兵,说道:“你立刻带着战报,快马加鞭赶回金陵,将此次战斗的详细情况汇报给陛下。” 安排好战报传递事宜后,蒋忠又召集了几位将领。 “我们不能因为这一次的胜利而掉以轻心。” “派人去打探更远处帖木儿帝国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兵力部署、后勤补给以及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我们要为下一次全面开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蒋忠的眼神中透露出警惕和果断。 将领们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其中一位将领说道:“将军,我们还应该趁机将西域各处要害拿下来占据,这样可以扩大我们的战略优势,也能更好地控制这片地区。” 蒋忠赞许地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没错。” “立刻派遣精锐部队,去将西域各处要害拿下。” “同时,加强对这些要害地区的防守,确保我们的控制稳固。” 将领们领命而去,各自安排手下的士兵执行任务。 一时间,大明军队又忙碌起来。 …… 西域大地上,曾经繁华的城邦与要塞,此时大多已被帖木儿帝国的旗帜所笼罩。 这些要害之地,掌控着西域的局势走向。 蒋忠深知,必须将这些地方重新纳入大明的掌控。 他派出的精锐部队,个个身经百战,装备着先进的热武器。 第一站,是一座位于交通要道的城堡。这座城堡高大坚固,城墙高耸入云,城墙上布满了瞭望塔和防御工事。 帖木儿帝国的将士们在城墙上严阵以待,他们手持长刀和弓箭,眼神中透露出警惕和恐惧。 当大明军队接近城堡时,城堡上的守军立刻发出了警报。 “敌人来了!准备战斗!” 喊声在城堡中回荡。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打击。 “开火!” 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大明军队的火枪和火炮同时发出了怒吼。 城堡上顿时硝烟弥漫,喊叫声和惨叫声此起彼伏。 帖木儿帝国的将士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 “冲啊!” 指挥官再次下令。 大明军队的士兵们如猛虎般冲向城堡。 他们手持火枪和刺刀,迅速地突破了城堡的防线。 在城堡内,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战斗。 在激烈的战斗中,帖木儿帝国的将士们逐渐失去了抵抗的能力。 第389章 最终,城堡被大明军队成功占领。 接着,大明军队又马不停蹄地朝着下一个目标进发。 他们来到了一座位于山谷中的要塞。这座要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帖木儿帝国的将士们在这里布置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试图阻止大明军队的进攻。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阻挡大明军队前进的步伐。 指挥官下令火炮部队对要塞进行轰击。 要塞的城墙被炸开了一个又一个缺口,防御工事也被摧毁得七零八落。 “跟我上!” 指挥官带领着士兵们冲进了要塞。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要塞也被大明军队成功拿下。 就这样,蒋忠派出去的人带着热武器,将西域的一个个要害之地一一拿下。 每一次战斗都异常激烈,但大明军队凭借着先进的武器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 金陵城的皇宫内,赵谦向朱允熥汇报太上皇朱元璋的病情。 自从公开朱元璋假死,朱允熥就下令将其奉为太上皇。 “陛下,太上皇的气色比之前好了许多,饮食也有所增加。” “原本昏迷不醒的他,如今也能偶尔清醒片刻,还能与身边的人说上几句话。” 朱允熥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轻轻点了点头,说道:“这是个好消息,看来御医们的诊治有了效果。” “朕一直悬着的心,也能稍微放下一些了。” 然而,赵谦的神情却依然有些凝重,他顿了顿,接着说道:“陛下,虽然太上皇的病情有了好转,但御医们说依然不容乐观。” “太上皇年事已高,身体机能本就衰退,此次病情来势汹汹,虽有好转,但根基未稳。” “而且,他体内的病症复杂,仍需长时间的调养和治疗。” 朱允熥的笑容瞬间消失,眉头再次紧紧皱起,眼神中又充满了忧虑。 他站起身来,在龙椅前缓缓踱步,沉思片刻后说道:“朕明白,太上皇的身体状况朕一直牵挂于心。” “你告诉御医们,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想尽办法治好太上皇。” 赵谦连忙叩首,说道:“臣定会传达您的旨意。” “御医们也都尽心尽力,日夜守在太上皇身边,不敢有丝毫懈怠。” 殿外的太监一路小跑进来,手中捧着一份加急战报,单膝跪地,高声道:“陛下,西北战报!” 朱允熥看完后,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这战报来的正好,当真是好事一桩!” 朱允熥一边笑着,一边将战报递给赵谦,眼中满是喜悦与兴奋。 赵谦看完战报,也是满脸的惊喜,他激动地说道:“陛下,此乃我大明之幸!” “蒋将军用兵如神,将士们英勇无畏,方能取得如此大捷。” “有这般喜事在,太上皇定然安然无恙。” 朱允熥点了点头,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说道:“不错,蒋忠不负朕的期望,带领将士们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西北一战的胜利,不仅打击了帖木儿帝国的嚣张气焰,也让周边各国看到了我大明的实力和威严。” 赵谦接着说道:“陛下,这胜利的消息若是传到太上皇耳中,定能让他龙颜大悦,心情舒畅。” “心情好了,病情自然也会好转得更快。” 朱允熥笑着说:“你说得极是。朕这就派人将这喜讯告知太上皇,让他也能为我大明的胜利感到欣慰。” 随后,朱允熥转身对一旁的太监说道:“速去准备一份详细的捷报,派人送往太上皇处,让他知晓西北战场的胜利。” 第390章 太监领命后,匆匆离去。 金銮殿内,朱允熥和赵谦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他们深知,这一场胜利对于大明来说意义重大。 它不仅巩固了大明在西北的边疆安全,也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场胜利固然值得欣喜,但朕绝不满足于此。” “帖木儿帝国野心勃勃,一直对我大明西北边境虎视眈眈,若不将其彻底消灭,始终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赵谦微微一怔,随即立刻躬身,恭敬地说道:“陛下圣明,帖木儿帝国确实不可小觑,若能将其一举歼灭,我大明西北边疆必将永保安宁。” 朱允熥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即刻传朕的旨意给蒋忠,让他继续对帖木儿帝国展开攻势。” “朕要他一鼓作气,彻底将帖木儿帝国消灭,让他们再也没有能力威胁我大明。” 赵谦领命后,心中既为朱允熥的果敢决策感到振奋,又隐隐有些担忧。 他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蒋将军此次能取得大捷,实乃我大明之幸。” “但帖木儿帝国地域辽阔,兵力也颇为雄厚,继续进攻恐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还望陛下能多调配些物资和兵力支援蒋将军。” 朱允熥目光坚定地看着赵谦,说道:“朕明白你的担忧。” “物资和兵力方面,朕自会安排。” “你即刻拟旨,告知蒋忠,朕会增派精兵良将和充足的粮草弹药前往西北。” “让他放手去打,不必有后顾之忧。” 赵谦连忙点头,说道:“陛下英明,臣这就去拟旨,确保旨意能尽快传达给蒋将军。” 朱允熥又补充道:“告诉蒋忠,在进攻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战术,充分发挥我大明军队的优势。” “既要勇猛作战,也要注意保护将士们的生命安全。” 赵谦认真地将朱允熥的话一一记下,说道:“陛下考虑周全,臣定会将旨意完整无误地传达给蒋将军。” “相信在陛下的英明领导和蒋将军的指挥下,我大明定能彻底消灭帖木儿帝国。” 朱允熥望向殿外,说道:“朕要让天下知道,我大明的威严不可侵犯,任何妄图挑战我大明的势力,都将被彻底粉碎。” 赵谦看着朱允熥坚定的神情,心中充满了敬佩。 他知道,朱允熥这一决策将决定着大明未来在西北的战略格局,也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哪怕是亲眼见识到了陛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赵谦依然心潮澎湃。 因为,他也是见证者,是参与者! …… 金陵城外,朱元璋养病的居所静谧而清幽。 当胜利的消息传入他的耳中时,他原本略显憔悴的面容瞬间焕发出光彩,干枯的嘴唇微微上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哈哈哈哈,好,好啊!” 朱元璋放声大笑,笑声虽不如往昔那般洪亮,但却饱含着无尽的喜悦和自豪。 他缓缓地靠在榻上,眼神中闪烁着光芒,说道:“这都是允熥的功劳!” “他年纪轻轻,便有如此的谋略和胆识,能指挥军队取得这般大捷,实乃我大明之幸,朱家之幸!” 身旁的侍从们看到朱元璋如此高兴,也都跟着露出了笑容,纷纷附和道: “太上皇说得极是,陛下英明神武,定能带领我大明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朱元璋点了点头,目光在屋内扫视了一圈,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他的眼神落在了身旁宋忠的身上,开口问道:“你说,能不能问问允熥,朕能不能和允炆见上一面,说上两句话?” 宋忠微微一怔,脸上露出了犹豫的神情。 但他看到朱元璋那期待的眼神,只好小心翼翼地说道:“太上皇,此事关系重大,容臣去问问陛下的意思。”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也好,你去问问允熥,就说朕只是想见见允炆,和他说几句话,并无其他意思。” 宋忠领命后,匆匆离开了居所。 朱元璋则靠在榻上,陷入了沉思。 “允炆啊允炆,你为何如此糊涂?” 朱元璋轻声叹息道。 他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日子可活。 临死前,他想和朱允炆好好的聊一聊。 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单纯的爷孙两人聊聊天。 他也不会干涉朱允熥的任何决定。 时间过得很慢,朱元璋在榻上焦急地等待着宋忠的回复。 他不时地望向门口,眼神中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