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堂妹一起重生,开局被换亲》 第406章 皇后派去尚书府的人刚离开,就有人来禀报:“启禀皇后娘娘,贵妃娘娘在馨宁宫外,吵着要见皇上。” “不见!” 不准任何人擅自出入馨宁宫,防的就是她,皇后这会儿不可能让贵妃进来。 馨宁宫里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即便做得如何小心,也不可能一点儿风声都没有。 尤其是薛贵妃,时刻派人观察着帝后的动向,馨宁宫内有异样,不可能瞒得住她。 听说皇后娘娘不准她进入,薛贵妃心中更是断定,皇上出了什么事情。 见自己被拒之门外,薛贵妃心中更是加重了自己的猜测。 她端着架子质问带人守门的冯嬷嬷。 “皇后娘娘这是何意?本宫身为贵妃,难道连见皇上一面的资格都没有吗?” 薛贵妃声音冷冽,语气中带着几分质问。 冯嬷嬷面色如常,恭敬且坚定地回禀:“贵妃娘娘恕罪,皇后娘娘有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馨宁宫,还请贵妃娘娘体谅。” 薛贵妃冷笑一声,目光如刀般扫过冯嬷嬷:“体谅?你们故意守着馨宁宫,不让本宫见到皇上,这其中不会是发生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事儿吧?” 她猜到是皇上身体出了问题,却不能直接说出,万一被有心人拿来当把柄,说她当众诅咒皇上,可就得不偿失了。 冯嬷嬷依旧不卑不亢:“贵妃娘娘言重了,皇后娘娘只是想皇上静养,不宜被打扰。” 薛贵妃的眼神愈发犀利:“哼!既然如此,本宫就带人在这里候着,本宫倒是要看看,你们馨宁宫在玩儿什么花样。” 冯嬷嬷见状,也不再与其辩解,继续规规矩矩的站在馨宁宫大门前。 你爱咋闹腾就咋闹腾,没有皇后娘娘发话,你永远也跨不进馨宁宫半步。 —————— 尚书府今日有喜事,一家人都很高兴,以至于所有人的睡眠都好了很多。 正在熟睡当中的许尚书,被敲门声惊醒。 “老爷,宫里来人了!” 许尚书正在做美梦,自己辞去了官职,带着老妻遨游夏华国。 美梦被切断,他心中多少有些不痛快。 可想到宫里这么晚来人,一定的发生了什么大事,他也顾不得气恼,连忙起身出去查看情况。 皇后派来尚书府的,是是董公公的干儿子,大家都称呼他为小董公公。 看到来人,许尚书连忙询问:“不知小董公公深夜来此,所为何事?” “许大人,能否借一步说话?”出宫以前,皇后娘娘特意叮嘱,此事重大,千万不要宣扬出去。 许尚书见小董公公如此严谨的模样,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咱们去书房里说。” 到了书房,小董公公就迫不及待的将自己深夜来此的目的说出。 “许大人,不好了,皇上那里带有聚魂草做药引的药,被皇后身边的宫女不小心打翻,皇上知晓后,怒急攻心,吐了口血,就晕倒了……” 小董公公知道许大人是皇上的亲信,没有任何隐瞒,将所有经过快速讲了一遍,然后说道: “皇后娘娘派奴才过来,就是要询问一下许大人的外孙媳,手中是否还有聚魂草。” 许尚书起初还有些气愤,痛恨那个小宫女为何会如此不小心。 紧接着就头疼起来。 那可是聚魂草啊! 他外孙媳妇能拿出来一株实属万幸,怎么可能还有第二株? 许尚书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回的小董公公。 第407章 小董公公不甘心:“许大人,既然奴才都来了,不如您去问问您外孙媳,若是真的没有,奴才也就是死心了,立刻回宫回禀皇后娘娘。” 许尚书想了想,小董公公说的也有道理。 “好,本官这就让人将我那外孙媳妇叫来。” 苏韵婉虽然是晚辈,但也是女眷,许尚书自然不方便亲自去她院子请人。 他朝着守夜的丫鬟摆了摆手:“你去隔壁院子,将表少夫人请来,就说皇后娘娘的人有事询问。” 苏韵婉在空间里早已睡饱,这会儿正抱着一本书阅读,听到房间外面有脚步声,她一个闪身,就出现在房间的床上。 很快,房门就被人从外面敲响。 苏韵婉装作从睡梦中刚刚醒来的样子,打开了房门。 “表少夫人,皇后娘娘派人来府上,说有事询问您。” 苏韵婉听得一脸懵逼。 这大半夜的,皇后这么晚派人找她做什么? 虽然心中有疑惑,但苏韵婉还是麻利的穿戴整齐,跟着丫鬟来到许尚书的书房内。 苏韵婉前脚刚迈进书房的门槛儿,就有一道尖细的嗓音传来。 “表少夫人,请问您那里可还有聚魂草?” 作为宫里混得不错的公公,平日里,小董公公做事说话都不会如此急切。 只是今日情况特殊,他担心皇上的情况,实在着急,讲话时候的语气就没有那么婉转。 许尚书见外孙媳妇还有些懵,连忙解释了一句:“今日我送去宫里的聚魂草,出现了些意外,所以,皇上还需要聚魂草救命!” 苏韵婉…… 这些人到底怎么如此不小心,当聚魂草是大白菜呢? 若不是今日空间里那些聚魂草幼苗突然疯长,她去哪里弄第二株聚魂草献给皇上? 虽然她有,但也要搞清楚状况再决定是否继续献给皇上。 苏韵婉见刚刚那位讲话直接的公公急得正在来回踱步,便趁机带着询问的眼神看向许尚书。 许尚书发现苏韵婉看自己的表情,带有询问的意味,他就大胆的猜测,兴许后者还真的能再拿出一株聚魂草也说不定。 会意后的许尚书,连忙朝着皇宫方向抱了抱拳。 “当今皇上是位明君,如今太子又不在京城,一旦皇上发生了什么事儿,朝中局势将陷入一片黑暗啊……” 苏韵婉何等聪明,一下子就明白了许尚书的意思。 在她没有说出自己还有聚魂草以前,许尚书要表达的意思也不能明着说。 “外祖父,其实,我这里还有一株聚魂草。” 许尚书震惊之余,还不忘配合苏韵婉演戏。 “如此珍贵的药草,你竟然还有?” 苏韵婉点头:“当时我和相公进山的时候,获得了两株聚魂草。 最近正好手头有些紧,我就打算在当地找个医馆换银子的,结果计划没有变化快,还不到等我将聚魂草卖掉,就跟着婆婆一起来京城了。 我就想着,京城的物价比我们那小地方要高,便决定将聚魂草带到这里来售卖。” 苏韵婉编造了一大堆理由,就是说给那个小董公公听的。 起码要让小董公公知道,她带着聚魂草来京城的,可没有任何阴谋诡计。 出宫的时候,小董公公根本没有抱任何希望,只是想着自己跑一趟,算是完成了皇后娘娘的命令。 哪成想,他竟然亲耳听到许尚书的外孙媳妇说,她和相公进山,获得了两株聚魂草。 第408章 我的老天爷呀!!! 小董公公不等许尚书做出反应,已经迫不及待的跪在苏韵婉面前。 “奴才先替皇上感谢表少夫人了!” 知道皇上情况危急,许尚书也不敢有任何含糊。 他看向苏韵婉:“孩子,你那株聚魂草何在?现在就交给外祖父,外公亲自送去宫里救皇上的性命。” 迟疑了一瞬,许尚书生怕外孙媳妇舍不得,连忙说道:“你放心,聚魂草的银子,外祖父给你。” 聚魂草价值千金,甚至万金,他做长辈的可不能让孩子吃亏。 苏韵婉倒是没想什么银子不银子的,她此刻脑子里在考虑其问题。 聚魂草虽好,但效果绝对没有她的灵泉水好。 万一聚魂草送去宫里,药煎到一半时候,皇上嘎了,那不是白白忙活一场? “外祖父,您能带着我一起进宫送聚魂草吗?” 许尚书以为苏韵婉是不甘心将最后一株聚魂草交给自己,为了让苏韵婉心里舒服些,只是考虑了一瞬就答应下来。 “好,你快回去取聚魂草,咱们立刻进宫。” 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苏韵婉想要换那件在空间挑选的衣裙是不可能了,聚魂草就在空间里,她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倒是没有什么需要准备的。 但当着许尚书和小董公公的面儿,她必须要把戏做足。 “好,我现在就回院子取聚魂草。” 苏韵婉风风火火的跑了,然后手里捧着聚魂草风风火火的跑回来。 跟着小董公公、许尚书一起去了皇宫。 现在也顾不得什么外男不能进入后宫的说法,进入皇宫后,一行人一路小跑,来到了皇后的馨宁宫。 薛贵妃仍旧没有离开,她看到小董公公出去一趟,带回来了许尚书,还有个年轻妇人,立刻上前阻拦。 “哟!皇后娘娘还真是胆大,竟然敢让一个外男进入自己的寝殿。” 小董公公反应极快:“贵妃娘娘,是皇上要召见许尚书的。” 薛贵妃明显就是不相信他的话。 刚刚已经有人跟她禀报了,皇后几乎将整个太医院的太医都叫到了馨宁宫,一定是皇上身子出了大问题,搞不好就是昏迷不醒那种。 在这种情况下,皇上还能有自主意识召见许尚书? 再说了,许尚书一个工部尚书,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一个搞大型手工制作的,这种重要时候,叫他来有什么用? “本宫不信是皇上召见许尚书,本宫必须面见皇上,得到验证才可以,否则,许尚书休想进入皇后的寝宫。” 小董公公心中知道事情紧急,但他一个做奴才的,哪里敢跟贵妃娘娘对着干? 不自觉的,他求助的目光投向守门的冯嬷嬷。 看到小董公公出去一趟,不光带来了许尚书,还有个陌生妇人,冯嬷嬷就想询问,是不是许尚书的外孙媳妇手里还有聚魂草。 可碍于薛贵妃在此,冯嬷嬷不想暴露这些事情,才忍住没问。 现在,薛贵妃又在这里故意阻拦许尚书,她也是急得不行。 “贵妃娘娘,您不让许尚书进入馨宁宫,难道您想违逆皇命不成?” 到了这个时候,冯嬷嬷也是拼了,只能将皇上搬出来作为震慑。 薛贵妃干脆就是一副油盐不进的状态,反正我不管你们如何说,我就抓住外男不能进入皇后寝宫这一点。 “皇上召见许尚书,可以去御书房,为何要到皇后的寝宫,这其中不会是有什么猫腻吧?” 苏韵婉虽然不了解这个薛贵妃,但从她此刻的言行就可以确定,这女人不是什么好东西。 眼看着小董公公和守门的老嬷嬷都败下阵来,若是再继续纠缠下去,皇上可能真的就要没命了。 就在许尚书想出言辩解几句的时候,苏韵婉轻轻扯了扯他的衣袖,然后轻轻摇了摇头。 许尚书立刻会意,没有再开口。 苏韵婉又在小董公公看向自己的时候,眼神瞟了一下怀中抱着的聚魂草。 小董公公聪明,一下就明白了苏韵婉的意思。 “既然贵妃娘娘执意要见到皇上才肯放许尚书进入馨宁宫,那奴才就先进去询问一下皇上的意见。” 薛贵妃本以为,自己一番阻拦过后,怎么着也能跟着许尚书一起混进馨宁宫,谁知,许尚书自己已经不争取了…… 冯嬷嬷连忙打开馨宁宫的小门,让小董公公带着苏韵婉进去。 苏韵婉跟着小董公公一路小跑,来到皇后的寝殿。 事态紧急,小董公公都没有让人的通禀,带着苏韵婉直接走了进去。 此刻,寝殿内的所有人,都沉着一张脸。 尤其是那一群太医,各个耷拉着脑袋,生怕皇上有个什么好歹,自己被迁怒。 “皇后娘娘,许尚书家的表少夫人来了,她手里还有一株聚魂草。” 听到这声音,寝殿内的所有人都朝着门口看过去。 苏韵婉麻利的取出聚魂草,低着头双手送到皇后面前。 “娘娘,这是一整株聚魂草。” 对于皇后来说,这惊喜来得太突然。 万幸的是,她高兴之余,并没有被兴奋冲昏头脑。 亲手接过聚魂草,将外面包裹着的绸布打开。 太医们一个个也不耷拉脑袋了,伸长脖子查看皇后手中的聚魂草。 皇后提醒那些太医:“还愣着作甚?聚魂草有了,你们还不快些去配药?” 第409章 一名年轻些的太医立刻朝着门口跑去:“下官这就回太医院准备药材。” 皇后…… 还要再准备一次药材,然后再煎药两个时辰,她真害怕皇上的身子熬不到药煎好。 “张勋,你现在立刻想办法,无论如何都要保住皇上的性命。” 张勋明白皇后的意思,但该说的还是要提前说好。 “皇后娘娘,皇上的情况十分不乐观,臣只能尽力而为。” 皇后闻言,心情再次沉入谷底。 “什么叫尽力而为,你一个太医院院判,难道连这点本事都没有吗?” 张勋抬手擦了擦额头上浸出来的冷汗,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辩解,只能硬着头皮,从药箱中取出银针,准备帮皇上施针。 施针以前,他叫来几个医术不错的太医一起,又帮皇上把了把脉。 然后……直接收起了银针。 以张勋为首的太医们,再次跪到了皇后面前。 张勋斟酌了一番说辞,才缓缓开口。 “皇后娘娘,皇上……皇上他……” 皇后见太医们纷纷跪下,就猜到了一些可能,但是她仍旧不愿意接受现实。 “皇上怎么了?他胸口明明就有起伏,你们为何不帮皇上治疗?” 被皇后如此逼问,张勋闭了闭眼,直接开口了。 “刚刚臣等帮皇上把脉,皇上的身子已经到了极限,无法承受针灸治疗。” “那该怎么办?”皇后双眼变得通红,显然不愿意相信这一切。 “这……” 张勋都想说,聚魂草拿来都没有用了,皇上的情况恐怕等不到药煎好,但是面对皇后的盛怒,他实在开不了这个口。 苏韵婉意识进入空间,取出一个装满灵泉水的白色小瓷瓶。 “皇后娘娘,民妇年幼时遇到过一位高人,高人送了我一些圣水,据说可以救命,如果太医们真的束手无策……” 不等苏韵婉的话说完,皇后就迫不及待的从她手中拿过小瓷瓶。 “你确定这圣水可以救命?” 皇后并不是无脑之人,压根儿就不相信有什么可以救命的圣水。 可皇上的情况,太医们都已经束手无策,那么,到了这个时候,也只能有病乱投医了。 皇后虽然这样想,但也不敢轻易就将这种来历不明的东西给皇上服下。 她将小瓷瓶送到张勋面前。 “张院判,你来看看这圣水?” 张勋连忙接过小瓷瓶,打开盖子,放在鼻子下嗅了嗅,然后又倒在手心一点舔了一下。 检查过后,张勋觉得,这就是带着一丝丝甘甜的泉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反正没有毒,皇上喝了也无妨,起码可以让皇后娘娘心中多一份寄托。 想好后,张勋回禀:“皇后娘娘,这水没有问题,但能否救命,臣就无法断定了。” 没有毒就行,皇后这会儿也考虑不了太多。 她亲自来到床前,将小瓷瓶里的水喂给皇上服下。 皇上情况特别不好,已经失去了吞咽功能。 皇后眼看着喂下去的一点儿水,全部顺着皇上唇角流下,皇后就有些慌了。 “这可如何是好?皇上根本咽不下。” 董公公在一旁看着也是急得不行,皇上以往发病的时候,也出现过短暂昏迷,但喂进去的药,还是多少能喝下一些的。 思来想去,董公公想到一个办法。 “皇后娘娘,奴才听说,可以嘴对嘴喂药,不知这样能不能行。” 都到了这个时候,什么大不敬的规矩,都被董公公抛到脑后,皇上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第410章 皇后听了董公公的提醒,同样顾不得许多,直接仰头喝了一口小瓷瓶里的灵泉水,然后再小心翼翼的渡给皇上。 万幸的是,这个办法很管用,一口灵泉水,皇上咽进去一半。 皇后想用这样方法继续喂的时候,发现,小瓷瓶里面的水已经没了。 她紧张的看向苏韵婉:“这圣水皇上只喝下一半,效果会如何?” 苏韵婉亲眼看到皇上咽下灵泉水,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皇后娘娘,圣水虽然珍贵,但只需少量便能发挥奇效,皇上已经服下一半,想必很快就能见到效果。” 苏韵婉对自己的灵泉水绝对有信心,今日许夫人的状况,比皇上还不如,服用灵泉水后,都能立刻得到缓解,皇上自然是不会有什么问题。 皇后闻言,稍稍安心了一些,但仍旧紧紧握着皇上的手,目光一刻不离地注视着他的面容,生怕错过任何一丝变化。 几位太医,对此不抱有任何希望。 尤其是张勋,他亲自测试过那所谓的圣水,明明就是普通的山泉水,怎么可能救命? 但看到皇后娘娘如此紧张的样子,他有几个胆子,敢在这会儿泼冷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寝宫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皇上身上,等待着奇迹的发生。 突然,皇上的手指微微颤动了一下。 皇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细微的变化,激动地喊道:“皇上……皇上您醒了吗?” 张勋见状立刻上前,仔细查看皇上的脉搏和呼吸。 片刻后,他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色:“皇后娘娘,皇上的脉象比之前平稳了许多,呼吸也渐渐有力了!” 皇后闻言,眼中顿时涌出了泪水,紧紧握住皇上的手,哽咽道:“太好了……太好了……” 就在这时,皇上的眼皮微微颤动,缓缓睁开了眼睛。 他的目光有些迷茫,但很快便聚焦在了皇后的脸上。 他张了张嘴,声音虽然微弱,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皇后……朕……” 不等皇上话说完,皇后激动的再次握住他的手。 “皇上,您有救了……真的有救了……”皇后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董公公和张勋等人也是喜极而泣,纷纷跪倒在地,高呼:“皇上万岁!皇上洪福齐天!” 苏韵婉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也充满了欣慰。 她知道,灵泉水已经发挥了作用,皇上的性命算是保住了。 皇后稍稍平复了情绪,转头看向苏韵婉,眼中满是感激:“这次多亏了你,若不是你的圣水,皇上恐怕……” 苏韵婉连忙行礼,谦逊地说道:“皇后娘娘言重了,民妇只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皇上洪福齐天,自有上天庇佑。” 苏韵婉回话滴水不漏,得体程度可以说绝不输京城这些权贵家的女眷。 然而,皇后注意到的重点却没有在她的言行举止上。 皇后正抬手,准备让苏韵婉起身,然后再说几句感谢的话,结果,瞬间被苏韵婉不小心露在胸前的玉坠吸引了视线。 苏韵婉进宫后,急着送聚魂草到皇后手中,一路都是小跑的状态。 结果,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隐藏在衣服里面的玉坠,不知何时蹿了出来。 “你这玉坠从何而来?”皇后眼睛直直盯着苏韵婉胸前的玉坠。 苏韵婉下意识的低头一看,才发现,她激活空间的那枚玉坠,竟然赤裸裸的落在外面。 第411章 这玉坠承载着空间的入口,苏韵婉一向都很谨慎。 被皇后问及,她本能的就伸出手,将玉坠收进衣襟里。 然后有些忐忑的回道:“回禀皇后娘娘,这玉坠是民妇的家传之物,从小就佩戴在身上。” 其实,这玉坠并不是苏韵婉从小佩戴的,一直是苏老太收着,直到她出嫁以前,才拿到手里。 但为了在皇后面前表现出这玉坠对自己的重要性,苏韵婉故意这样说的。 皇后看了看寝殿内的人,不止皇上,还有很多下人和太医在,尽管迫切的想要对这玉坠一探究竟,也生生忍住了。 反正苏韵婉就在这里,人也不会丢,晚些时候再询问也无妨。 虽然没有继续询问玉坠的事情,但皇后的视线却没有在苏韵婉的身上移开。 她一直盯着眼前这个穿着朴素甚至可以说普通的漂亮妇人打量,莫名的,就有种越看越是亲近的感觉。 苏韵婉仍旧低着头,出于规矩,她一个白身妇人,与皇后对视,就是对后者的藐视。 因此,即便皇后的视线如何在她身上打转,苏韵婉也只是有感觉,但并不敢去查看。 刚刚苏醒过来的皇上,听了皇后对苏韵婉说的话,也大致清楚了怎么回事。 他猜测不错的话,眼前这个普通百姓打扮的年轻妇人,救了自己的命。 想到这里,他也不自觉的看向低着头的苏韵婉。 苏韵婉站在斜对着皇上的位置,又是低头的姿势。 从皇上那个角度看过去,看得最清楚的,就是她的那只长得和皇后一模一样的耳朵。 皇后的耳朵长得非常好看,乍一看上去,是元宝形状的,但却比其他人的耳朵大一些,而且肉乎乎的,特别可爱。 因为皇后耳朵长得好看又特别,从小就受过很多人的称赞。 皇上也对皇后的这双好看又有特点的耳朵十分喜爱。 两人年轻的时候,皇上抱着皇后,常说,以后咱们有了儿女,其他地方像自己都可以,只希望,耳朵可以像妻子一样,看着就很可爱。 当年,还是太子时期的皇帝,奉旨带人去漳州府开采一个大铁矿。 那时候,他与太子妃新婚燕尔,不舍得分开,便带着她一同赶往漳州府。 谁知,两人刚刚抵达漳州府,太子妃就被查出有了身孕。 正好开采铁矿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太子便决定一直留在漳州府,待太子妃顺利生产以后,再回京复命。 谁知,还不等孩子出生,太子就接到京城来的消息,皇上病重,召他立即回京。 无奈之下,他只能让太子妃暂时留在漳州府内生产,待孩子满月后,再回京。 太子刚刚离开不久,太子妃就生了。 生了她与太子的第一个孩子。 那个孩子是女儿,长得特别漂亮,尤其是那一双元宝形的耳朵,和她长得一模一样。 还不等太子妃将这个消息送去京城,她们居住的别院就遭到了埋伏。 侍卫们拼尽全力阻挡刺客,将太子妃母女送出别院。 结果,太子妃在逃跑的路上,再次遇到截杀。 太子妃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逃过此劫,无奈之下,只能将刚出生几天的女儿交给心腹嬷嬷,自己打算乘坐马车引开追兵。 后来,太子妃成功脱险,再次回来寻找女儿的时候,只发现了心腹嬷嬷的尸体。 心腹嬷嬷身上伤痕累累,很明显已经断气多时。 人死了,无从对证,太子妃只能派出大量人手寻找孩子的下落。 只可惜,寻找了许久,都一无所获。 回到京城后的这么多年,成了皇后的她,仍旧没有放弃寻找自己的女儿。 可以说,整个漳州府都被她的人寻遍了…… 这也是帝后二人心中最大的痛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到现在都不知生死!!! 后来,皇后身子恢复后,她又顺利怀上二胎,就是如今的太子君昊然。 君昊然没有辜负父皇与母后的希望,同样长着一双特别的元宝形耳朵。 除了自己的皇后和大儿子,皇上还是第一次看到与他们母子一模一样的元宝形耳朵。 想到这些,皇上直接问了出来:“你叫什么名字?” 苏韵婉知道皇上是在询问自己,依旧低着头恭敬回答:“回皇上的话,民妇闺名苏韵婉。” “嗯,名字取的不错,你今年多大了?” 苏韵婉心中有些奇怪,皇上这会儿不关心自己的病情,反倒询问自己的情况。 尽管心中腹诽,苏韵婉仍旧不卑不亢的答道:“回皇上,民妇今年刚好十八岁。” 这话一出,皇上不问了,他直接看向皇后。 夫妻俩目光对视的那一刻,仿佛都看出了对方心中对苏韵婉的探究。 同时,他们也默契的什么都没有说。 皇后尽量让自己的神态放松下来:“张院判,你再帮皇上把把脉,查看一下情况。” 张勋本来就有这个打算,皇上喝过那所谓的圣水后醒来,虽说看上去没有什么大碍,可万一是回光返照怎么办? 万幸的是,好几个太医把脉过后的结果,都是令人欣喜的。 张勋甚至都有些怀疑自己的医术。 皇上的脉象,根本就不像久病多年之人,虽说还有些不足,但和一个时辰前对比,绝对是天壤之别。 题外话:明天就能看到你们希望的内容了(#^.^#)! 第412章 张勋甚至都想说,聚魂草的药都不需要服用了。 但作为一个伺候帝王的太医,行为还是比较严谨的。 他朝着皇上行礼,然后开口:“恭喜皇上,您的身子已然大好,服药过后,即可将这些年的旧疾全部治愈。” “张院判,你所言属实?”皇后眼中惊喜丝毫不作假。 张勋颔首:“臣所言属实。” 其他几个给皇上把过脉的太医也开口帮张勋作证。 这下,皇后的悬着的心算是彻底放下了。 她扫视了一圈儿,吩咐道:“张院判留下,其他太医都回去休息吧!” 眼看着一群太医如蒙大赦般的离开,皇后又提醒了一句:“今晚馨宁宫内发生的事情,不准对外透露出半句,否则,你们应该知道要承受什么后果。” 太医们纷纷保证:“请皇后娘娘放心。” 皇后摆了摆手,让太医们离开。 寝殿中,这会儿除了两位董公公,和张勋以外,还有苏韵婉。 皇后眼神征询过皇上的意见后,将除了苏韵婉以外的人,全部打发出去。 苏韵婉心中有些忐忑。 前世,她也不是没进过宫,但都是和那些命妇们一起,在皇后面前走一下形势后,就会退下去,她还是第一次单独与帝后在一起。 不由得,她开始猜测帝后如此做的目的。 很快,苏韵婉心中的狐疑就得到了答案。 皇后缓缓走到她面前,柔声说道:“你抬起头来,让本宫仔细看看。” 苏韵婉依言抬起头,但眼皮仍旧不敢全部抬起,恭敬的让皇后打量。 皇后越看,越觉得眼前女子的眉眼和自己与皇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同时,她也注意到了苏韵婉那对和自己如出一辙的元宝形耳朵。 “孩子,你的生辰是什么时候?” 苏韵婉心中愈发觉得奇怪的同时,也想到了自己来京城以前,奶奶将那个小包裹交给她时候说的那番话。 苏老太说她是在雨夜,被一个京城口音的妇人托付给他的。 苏韵婉不敢继续往下想,她不相信自己会和帝后有什么关系。 毕竟前世她也见过皇后,虽然没有近距离接触过,但……总之……她不相信。 可不管如何,皇后的问话,她还是要一五一十的回答。 “皇后娘娘,民妇的生辰是七月十九。” 皇后闻言,身子向后一个趔趄。 十八年前的七月十七,正是她别院遭到袭击那一日。 实际上,她的女儿是七月十六出生的。 如果,收养女儿的人,就将收养日定为她的生辰,这也能说得过去。 皇后已然顾不得什么一国之母的形象,紧紧拉住苏韵婉的手:“孩子,能把你的玉坠给本宫看一看吗?” 这个…… 苏韵婉想拒绝,但她还没有那个胆量。 无奈之下,她只能缓缓取出自己挂在脖子上的玉坠。 这下,皇后可以近距离看到那个玉坠。 苏韵婉再看皇后的时候,后者身子不停颤抖,眼泪就像不要钱一样大滴大滴往下流。 她也意识到了什么。 难道,自己真的和帝后有关系? 甚至就是他们的亲生女儿? 就在苏韵婉心中不停猜测的时候,皇后哽咽着转头对皇上说道:“皇上,这玉坠臣妾不会看错,就是当年放在咱们女儿襁褓中那一枚。” 皇上闻言,直接起身,走到苏韵婉面前。 眼睛一眨不眨盯着那枚看上去并不是很起眼儿的玉坠。 他不停点头:“不错,这玉坠是朕亲手在宫中库房挑选出来的,虽然外观看上去很普通,但却是一枚质地极好的暖玉。 第413章 那时候你总是畏寒,朕想着你佩戴这枚暖玉会有所缓解……” 说到这里,皇上再次看向苏韵婉,与皇后同样仔细打量起后者。 苏韵婉被两个高高在上之人如此打量,心中多少有些不自在,但她却面不改色,仍旧稳稳站在原处。 深吸一口气,皇后继续问:“孩子,你的家乡在何处?” “民妇的家在漳州府的昔阳县……” 听到漳州府,皇后的眼泪变得愈发汹涌起来。 她哽咽着继续追问:“那你的父母又是谁?” 苏韵婉脑中再次想到苏老太说的话,同时也打定了主意。 既然皇后已经怀疑到她的身份,不管是秉着对谁负责的态度,她都打算一五一十的回答,避免搞错了身份。 “离家以前,奶奶才告知我不是苏家亲生,民妇是奶奶在漳州府捡到的孩子……” 苏韵婉将从苏老太口中得知的情况,原原本本讲述了一遍。 皇后一边听一边哭,最后,一把抱住了苏韵婉。 “孩子……呜呜呜……你受苦了……是母后对不起你……呜呜呜……” 皇上虽然一言未发,但站在一旁,也红了眼眶。 苏韵婉怔愣的站在原地,她觉得皇后的认亲行为有些草率。 毕竟自己只是讲述了当年自己被奶奶捡到的事实,还有很多证据没有拿出来,她就这样认了自己…… “呃……那个……皇后娘娘,您这样就确定我是您的亲生女儿?” 这次,回答她的是皇上。 “朕不会看错人,你的眉眼和皇后与朕都有些相似,尤其是你的耳朵,整个夏华国,除了皇后和太子,你是朕看到的第三个人。” 夏华国这么大,若说面容一样的两个人不好遇,耳朵相似的人可是大有人在。 仅凭这一点,就认亲,着实太过草率。 况且,苏韵婉也有自己的担忧,万一不搞清楚,帝后二人最终发现他们认错了亲生女儿,尴尬事小,她岂不是要背上一个欺君的罪名? “皇上,耳朵长得一样的人,天下有很多,这也不能作为完全的证据。” 作为一国之君,自然不是处事草率之人。 他看到苏韵婉后,越打量越觉得亲近,这也是他没有考究太多,就愿意承认眼前之人是自己女儿的原因之一。 被苏韵婉这样一提醒,皇上觉得,这件事的确要仔细一些才是。 他提醒道:“皇后,当年你将大公主交给心腹嬷嬷的时候,除了这玉坠,可还有其他什么物件?” 皇后想的没有皇上那么多。 她发自内心的认为,眼前这个漂亮的妇人,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无疑。 但是面对皇上的询问,她还是一五一十的说道:“除了这玉坠,女儿脖子上海戴着一个金镶玉的长命锁。” 突然,皇后又想起了关键的东西:“我记得,咱们女儿左肩头处,有一个圆形的红色胎记。” 苏韵婉心中一紧,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左肩,那里确实有一个圆形的红色胎记,从小到大一直存在。 她从未想过,这个胎记还能证明自己的身份。 皇后说完这番话,眼睛就紧紧盯着苏韵婉,见她将手放在自己左肩上,眼中满是期许的问道:“孩子,你这里可否给本宫看一看。” 苏韵婉沉默了一瞬点头:“好。” 皇上自动回避,寝殿内只剩下皇后与苏韵婉两人。 苏韵婉缓缓落下自己的衣领,露出自己的左肩头。 上面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红色胎记清晰可见。 第414章 这下,皇后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悸动,一把抱住苏韵婉嚎啕大哭。 “孩子……真是本宫的孩子……呜呜呜……母后对不起你……让你一个人在外面受苦……呜呜呜……” 苏韵婉在验证胎记以前,就已经确定了自己与帝后的关系。 此刻,她心中更多的是,尘埃落定的释然。 她回抱住皇后,眼中默默流泪,口中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这个时候,躲出去避嫌的皇上也折回,看到皇后抱着苏韵婉痛哭失声的样子,他已经知道了答案。 他走近抱头痛哭的母女两人,红着眼眶安抚。 “好了好了,不要哭了,咱们的大公主失而复得是好事。” 皇后的哭声渐渐止住,她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苏韵婉,颤抖的手抚上她的脸颊,仿佛在确认这一切不是梦境。 然后缓缓点了点头:“嗯嗯嗯……我们的女儿失而复得是好事。” 皇上又说:“朕择日就拟旨,将大公主的身份昭告天下。” 苏韵婉想着,既然认亲,就来个全套的,趁着皇后不在抱自己的时候,借着袖口的遮掩,从空间将那个金镶玉的长命锁取了出来。 “皇后您看一下,这个就是奶奶捡到我时,我身上戴的长命锁。” 皇后小心翼翼接过长命锁,口中嗔怪道:“已经确定了你是本宫女儿的身份,还叫皇后吗?” 苏韵婉…… 她还真是有些叫不出口。 活了两世,她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竟然还有这样一层尊贵的身份。 但看到皇后盯着自己那期盼的目光,她最终还是克服了心中的小尴尬,轻声喊了一句:“母后!” 皇后顿时笑得开怀:“哎……这样就对嘛!” 皇上见状,故意咳了咳,很明显的,是在吸引女儿的注意力。 苏韵婉看了看皇上,又轻声叫了一句:“父皇!” “哈哈哈……好好好,朕的好女儿。” 大笑过后,皇上感觉自己久病的身体愈发舒坦,就好像年轻时候,身上那种一点儿负担都没有的轻松。 他甚至感觉,自己即便是不服用聚魂草配置的药物,也能活得很久。 皇后心中满满都是与女儿重聚后的喜悦。 就在皇后想询问一下,女儿这么多年过得如何的时候,外面传来了冯嬷嬷的声音。 “皇后娘娘,薛贵妃在馨宁宫门前大闹起来,声称若是皇上再不见她,她就召集满朝文武来找皇后娘娘讨说法。” “混账!”皇上满脸不悦,但语调却是中气十足。 皇后也生气,但见皇上动怒,生怕他刚好些的身子,再气出个好歹来,连忙上前安抚。 “皇上息怒,贵妃的性子你我都了解,今晚她若是再见不到皇上,恐怕真能闹出什么事情来。” 皇上闭了闭眼,尽量让自己情绪缓和下来。 他对着门外吩咐:“让她进来!” 冯嬷嬷守着馨宁宫的大门,还不知道皇上身体已经恢复的消息。 看到那么多太医一股脑离开,以为皇上已经…… 不光冯嬷嬷如此想,薛贵妃恐怕也是猜想到了这一点,才会在馨宁宫门前大放厥词。 想必是已经做好了与皇后破釜沉舟的准备。 薛贵妃带着人进入馨宁宫寝殿的时候,还是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模样,当她见到坐在上首的皇上后,顿时吓得花容失色。 苏韵婉的身份还没有公开,不方便参与其中,已经被皇后命人带到寝宫的后面。 但前面的声音,她还是能够听得清楚。 皇上沉着一张脸,看向吓傻了的薛贵妃。 “贵妃如此关心朕,是觉得朕死了吗?” 薛贵妃以往见到皇上,基本都不用行跪拜礼,她觉得,自己不但生了那么优秀的三皇子,还有母族的势力撑腰。 今日则与以往截然不同,薛贵妃不知为什么,在看到皇上后,听着他那中气十足的质问声,还有对方那比往日不知红润多少的气色,顿时感到一阵心虚和恐惧。 她连忙跪下,声音颤抖地说道:“皇上恕罪,臣妾……臣妾只是担心皇上的龙体,一时情急,才做出如此失礼之举。” 皇上冷冷地看着她,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担心朕的龙体?贵妃的关心,朕心领了。 不过,朕的身体如何,还轮不到你来操心。 倒是你,今日这般大闹馨宁宫,究竟是何居心?” 以往,皇上对薛贵妃多少有些忌惮,主要是,薛贵妃的父亲说,家里有个远房亲戚,手中有聚魂草。 只是他这位远房亲戚,经常在外云游,薛家已经派出去大量人手寻找此人。 为了薛家远房亲戚手中的聚魂草,最近几年,皇上对薛贵妃一直都很纵容。 以至于,让薛贵妃变得蹬鼻子上脸,在后宫中嚣张跋扈。 现在,皇上还没服用聚魂草配置的药物,就感觉身体好了很多,更何况,还有女儿献出来的聚魂草,更是可以保证他的身体万无一失,皇上哪里还需要忌惮薛家? 薛贵妃微微抬头,就与皇上那如同看死人的目光对上,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额头也渗出细密的汗珠。 第415章 薛贵妃原本以为皇上病重,甚至可能已经驾崩,这才敢如此放肆。 可现在皇上不仅安然无恙,气色还比以往更好,她顿时感到自己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境地。 “臣妾……臣妾只是……”薛贵妃支支吾吾,一时不知该如何辩解。 皇上冷哼一声,挥了挥手:“罢了,朕今日心情好,不想与你计较。 不过,贵妃既然这么关心朕的身体,那从今日起,你便在宫中为朕抄经祈福,没有朕的旨意,不准离开寝宫半步。” 从今日薛贵妃的表现,就可以体现出薛家的狼子野心。 他的身子好了,再不能受薛家人的任何牵制。 薛贵妃闻言,顿时如遭雷击。她明白,皇上这是要软禁她,剥夺她的自由。 她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什么,但看到皇上那冰冷的目光,终究不敢再开口,只能低头应道:“臣妾……遵旨。” 皇上挥了挥手,示意她退下。 薛贵妃站起身,脚步踉跄地退出了寝殿,心中满是懊悔与恐惧。 随着薛贵妃的身影在视线中消失,皇上立刻吩咐董公公暗中派出人手,盯紧那边的动向,一旦发现什么风吹草动,立刻向他汇报。 薛贵妃在皇上面前伏低做小,还不是因为自己理亏,但她绝不甘心就这样被禁足。 要知道,后宫的禁足,和坐牢没什么区别,不光她这个主子,就连身边伺候的下人也同样不能进出。 她以后想要与娘家人和儿子联系,就成了大问题。 想到这些,薛贵妃气得差点儿咬碎一口银牙。 薛贵妃连忙吩咐跟在身边的宫女:“你立刻去三皇子那里,将今日发生的事情告知,让他心里有个准备。” 至于什么准备,那就是他们母子之间的心照不宣,即便不明说,想必三皇子也应该清楚。 馨宁宫内,再次恢复了刚刚的温馨。 小董公公不合时宜的提醒道:“皇上、皇后,许尚书还在馨宁宫外面候着呢!” 人是他请来的,总要有个说法。 皇上直接摆了摆手:“让他先回去,顺便告诉他,韵婉被皇后留在宫里了。” 小董公公悄悄挑眉看了一眼卸磨就要杀驴的皇上,缩了缩脖子,退下去了。 许尚书从小董公公口中得知,皇上已经无碍,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 可又听说,自家外孙媳妇被皇后娘娘留下,就打心底里的不愿意。 人是他带进宫的,结果,却没跟着自己回去,女儿和老妻若是问起,他都不知该如何交代。 可皇后的话,许尚书又不敢质疑,只能一步三回头的跟着小董公公一起离开…… 这次,张勋亲自负责给皇上煎药,皇后就不用亲力亲为。 她与皇上一左一右拉着苏韵婉坐在寝殿的软榻上。 皇后轻轻捋着苏韵婉垂在鬓边的碎发,眼中充满了慈爱。 “孩子,你所嫁之人是许尚书的外孙?” 苏韵婉点头:“我也是不久前,才知道婆婆是许尚书的女儿,原本,相公就是村里一个普通的猎户……” 苏韵婉大致将自己在麦禾村的情况讲述了一遍。 想到万金之躯的女儿,竟然嫁给一个穷猎户,帝后二人心中都很不是滋味。 他们的嫡长女,可以说是整个夏华国最最贵的千金,在他们看来,即便是京城中的才俊,也配不上。 可她,却嫁给了一个穷猎户。 皇后见皇上脸色不对,连忙安抚道:“皇上,驸马的身份虽然低了些,可毕竟还有许尚书这个外公撑着,总比彻头彻尾的乡下人要好。” 第416章 苏韵婉明显感觉出亲生父母对何项北的轻视。 “父皇、母后,相公他虽然出身农家,但人却是很优秀。” 苏韵婉语气坚定,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 “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心地善良,待人真诚。 在麦禾村,他深受村民们的爱戴和尊敬。 他虽然出身不高,但他有着一颗上进的心,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 见皇上与皇后对自己的话不以为然,苏韵婉继续说道:“相公在我来京城以前,参军去了边关,他一定会以自己的本事,博得似锦前程。” 苏韵婉不光对何项北的本事有信心,更是对自己空间产物有信心。 何项北参军去边关,苏韵婉给他带了那么多好宝贝,再加上他在空间内阅读的大量兵法书籍,想不发光都难。 见女儿如此看重这个猎户女婿,帝后二人相视一眼后,不再对何项北做出任何评价。 但他们还是打心底里觉得女婿配不上女儿的身份。 为了不让女儿不高兴,两人默契的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紧接着,皇上像是想起来了什么,问道:“韵婉说,你原本生活的地方隶属昔阳县境内?” 苏韵婉颔首:“是的,我一直就住在昔阳县内的麦禾村。 父皇应该知道顾远之顾大人吧?前不久,他作为钦差去昔阳县征收的高产玉米种子,就是我相公偶然得到的。” 高产粮种的出处,一直都是何项北在背锅,面对帝后,苏韵婉也是这一套说辞。 皇上没想到,给朝廷提供高产粮种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女儿和女婿。 他眼中的惊喜与骄傲相互交织。 “好好好……朕的大公主,即便不在京城,也比其他人对朝廷的贡献大。” 皇上直接忽略了何项北,将功劳全部扣在了女儿的头上。 待皇上高兴过后,苏韵婉问出了心中的好奇。 “父皇,去年顾大人没有调任京城以前,号召昔阳县境内大量种植的高产作物是红薯,不知为何今年收购的却是没有多少种子的玉米。” 作为一国之君,且许尚书还说过是明君的情况下,不可能放弃那么高产的红薯种子。 这其中,若是没有什么隐情,苏韵婉绝对不相信。 她询问出来,也没想过皇上一定会给出答案,但这问题在心中纠结许久,不问出来总是不心安。 皇上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皇后看了皇上,又看了看宝贝女儿,说了一句:“这件事,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解释清楚的。” 想到顾远之没有带回红薯种子的真正原因,皇后不得不提醒一句。 “韵婉,你刚回京城,很多内情还不清楚,总之,你要多提防薛贵妃和三皇子。” 虽然当着皇上的面儿,让苏韵婉提防人家儿子不合适,但皇后就是忍不住。 三年了,就因为聚魂草,皇上处处受到薛家人的限制。 若不是女儿出现,及时献出聚魂草,这样的日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头。 皇上并没有因为皇后的话不高兴,在他心中,早已看出了薛家和的狼子野心。 本来他都打算破釜沉舟了,可想到太子君昊然的势力还不稳固,皇上也只能暂时委曲求全。 他看了看苏韵婉,心中衡量一番,开口道: “韵婉已经被朕和你母后认回,你大公主的身份自然不可能对外隐瞒,有些事情,还是提前知晓的好。” 第417章 顿了顿,见皇后没有反对,皇上才继续说道:“刚刚在馨宁宫门前闹的那位,就是薛贵妃,三皇子的生母。 多年前,薛家在朝中还拥有着庞大势力,是朕联合一些大臣,明里暗里的多次打压,才缩减了薛家的势力。 薛家低调下来不久,朕的身体就出现了问题,在太医们的调理下,也只能维持生命,但却无法治愈。 后来,太医们终于研究出了治疗根本的办法,但需要聚魂草入药。 薛家人得知朕的病需要聚魂草入药,便声称自家远房亲戚手中拥有。 朕当众许诺薛家人,只要找到聚魂草,朕愿意花重金购买。 薛家人答应的很好,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推脱那位拥有聚魂草的远房亲戚出门云游,始终没有取得联系。 这么多年,朕为了得到聚魂草,在一些小事上面,多多少少会被薛家人拿捏一二……” 说到这里,皇上重重叹了一口气。 “这红薯种子的事情,就是三皇子和朕说,要亲自去昔阳县带回来。 朕怎么可能不明白他的心思? 高产的种子,谁负责带回京城,谁就是大功一件,三皇子如此要求,无外乎就是想争一份功劳罢了! 三皇子如此做,必然是薛家人出的主意。 朕就想着,高产红薯种子,不管由谁带回京城进行推广,受益的都是夏华国百姓,朕就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出意外的话,三皇子那边已经派人去了昔阳县,降雪前,会将红薯种子带回京城!” 苏韵婉虽然有前世记忆,但那时候夏华国种植的高产作物,都是李子安负责上交给朝廷,与这一世的情况完全不同。 因此,这方面,苏韵婉没有什么可以对比的地方。 但想到前世,李子安在京城官拜大司农的时候,当时的皇帝就是三皇子,如今的瑞王。 这也不奇怪,因为上一世,太子君昊然早早就死在了刺杀当中,瑞王登基为帝也算是顺理成章。 这一世,因为她的重生,很多事情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 苏韵婉更是清楚,她与何项北救过两次的君昊然,就是自己的亲生弟弟。 想到这里,苏韵婉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以后会提防这些人的。” 同时,苏韵婉心中也有了新的决断。 虽说她刚刚得知自己是大公主的身份,但也面临着需要站队的现实。 不管其他,仅凭君昊然和自己是一奶同胞这层关系,苏韵婉也不会去支持其他人。 皇上刚刚在讲述三皇子和薛家野心的时候,虽然表面上看,并没有将这些小把戏放在心上,但苏韵婉可不想功劳到别人手中。 同时,这也是帮何项北在帝后面前取得好感的一次机会。 “父皇、母后,我相公在昔阳县救了一个人两次,我无意间听到他自称孤,如果我没有猜错人的话,此人就是太子。” 苏韵婉只是从君昊然与林羽辰一同被刺时候猜测到的,但当着帝后的面儿,她不能这样说,只能改了个方式。 君昊然在昔阳县遇险两次,被同一人所救的事情,皇上和皇后都知道。 但君昊然看出来了,救自己的人,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故而,回到京城后,也只是私下和帝后提及,并没有对外声张。 皇后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韵婉,何项北就是你的相公?” 这个名字,皇后还是没有忘记的。 说起这个名字,皇上似乎也想起了什么。 “顾爱卿说过,找到这些高产粮食的人,也叫何项北!” 本来,女儿提起那个身份低微的驸马时,帝后二人都没怎么往心里去。 结果,没想到的是,这位驸马,不光给朝廷提供了高产粮种,还是两次救了太子性命之人。 再想想女儿刚刚说的,何项北参军去边关,打算建功立业。 这样的人,想必真能成事! 此刻,帝后是发自内心的对这个还没谋面的女婿高看很多。 想到太子君昊然,在昔阳县内两次历经生死,皇后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世界竟然如此小,竟是女婿救了儿子两次。 听君昊然说,在昔阳县官道埋伏截杀他的那群黑衣人,实力绝不一般。 女婿能在那种情况下救了他和林羽辰,可见其本事绝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帝后二人对何项北重视起来,自然要询问一些细节。 “韵婉,你说你相公去了边关,可是西北的边关?”皇上问。 苏韵婉点头:“正是西北边关,听说是到那边,与太子大军汇合。” 皇上闻言,直接站起身,朝着门外喊道:“董公公,帮朕拟旨!” 他要立刻派人将圣旨送到太子手中,让太子在军中找到何项北加以重用。 当然,他并没有打算现在就告诉君昊然,何项北是他姐夫的关系,皇上想先考察一番这个人的本事再说。 岂不知,此刻的何项北,已经与君昊然见面。 时间回到三天前。 太子率领大军夺回一座城池后,下令大部队暂时休整。 谁知,夜里却遇到了敌方突袭。 夏华国大军连日奋战,疲惫不堪,敌方的突袭,对他们来说,抵御能力十分薄弱。 而且所有人都看出来了,敌军突袭的目标就是他们的主帅,太子君昊然。 连续作战好几天,君昊然好不容易放松的休息一下,结果,自己休息的营帐,被瞬间出现的敌军团团包围。 何项北作为军中一个不起眼的无名小卒,发现情况不对,顾不得询问上司的意思,直接施展轻功赶往太子的营帐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