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大明》 第三百四十章 大明 而此时整个朝鲜正在经过女真人的掳掠后完全处于混乱状态,五月拼死前往釜山地区找到船只的信使,很快在登莱地区看到了登莱巡抚李嵩,李嵩得知朝鲜被女真人侵略,也是震惊无比,第一时间安排人马带着信使前往北京,同时与登莱总兵董遇时商议快速支援得法子。 “是否可以让登莱水军带着一支兵马登陆。”孙国祯与袁可立沈有容陶朗先政策一致,都是要保证朝鲜对女军人的军事压力,得到女真人入侵朝鲜的消息之后也是焦急万分。 李嵩虽然不是明确的的阉党人员不过确实是天启皇帝任命的登莱巡抚,他的政见与在座的都是一样的,尤其是全力支持辽东地区现存登来军。 “来不及的,开春之后女真人就对着李官镇方向进行了牵制型的进攻。现在登莱水军的全部船只都用来支持登莱军,而且从朝鲜那里传来的情报来看,这次女真人出动的兵力最少有8万人。(开始没有这么多,但是朝鲜王是觉得还是要多报一点,以表达朝鲜并非是孬废物。)且不说现在我们没办法抽调出兵力,即使抽调出兵力也并不能保证能帮助朝鲜王室击退女真人。”董遇时开口说道。 “我看不如行围魏救赵之计,现有兵力依旧按兵不动,而是全力支持登莱军对正面的女真进攻。”李嵩说道。 于是时间就到了女真人撤退的日子,唯一的战果就是登莱军出击歼灭了1200左右汉军旗士兵,精准射手打死了三十多个女真中低级军官而已。 而八月中旬,天启皇帝驾崩的消息传来,整个登莱震动,尤其是李嵩惊诧不已,得知消息的时候,他的懵逼状态不亚于李适,但是董遇时与徐光启等人反倒是没有太多震惊,或者说即使现在大明换上哪一个皇帝,都不会让登来地区的人有任何震惊的心态,此时的登莱越发的独立于大明,且不说从万历末到天启这段时间整个登莱是大明最放心的区域,就是崇祯上位要动登莱也不是说句话的事情。 既然天启皇帝没了,那么在海南的兴化公司就不要闲下来了,控制整个海南的计划就开始发动吧。 不过那是明年的事情,而今年吴启荣决定年底之前最好再搞一波大规模商业行动,不要谋利多少而且要宣传出去。 于是八月初,登莱两府配合青州以及前几年陆陆续续在登来地区安定下来的其他地区百姓。共计多人陆陆续续开始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北直隶地区进行贸易活动。 而且后续开始沿着黄河地段开始建立据点用来接纳以及运输各地区的百姓。 “目前真人留在咸镜道的兵马有5000人,不过现在朝鲜王室正在忙着处理本地的叛乱,因为女生人这么一搅和。京畿道黄海道各有更南方的尚庆道都有土匪叛乱出现,朝鲜王室采购一批军备用来再武装一支新军用来平叛。”杨小了将目前的情况讲述了一番。 “袁崇焕那里也希望采购一这装备。”康应乾说到。 “目前有多少储备?”吴启荣询问后勤部长。 “东来本土我们有三个主力团,在辽东半岛有5个主力团。这些都是装备了三型后装燧发枪,除了辽东半岛5000支储备,登莱加青州有8000支三型火枪,民兵的话登莱青保留训练的民兵加起来可以编成12个团,二型燧发枪只,都在几个县城的武装部内,公司的军械库还有3000支一型燧发枪,8000支二型燧发枪。从采购清单上来看,袁崇焕需要大概3000只。朝鲜想采购5000支,都是外贸的二型燧发枪,如果不留库存的话,目前的存货完全足够销售。不过我还是建议在冰封之前从台湾和库叶岛地区运输一批。”后勤部长将数据给大家归拢了一下。 “这次袁崇焕怎么只采购这么多一点儿?”吴启荣反而好奇起来。 “这方面倒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天启皇帝死了,原来天启地通过烟党对各地进行查抄,打压东林党时的一些赃款用来支持袁崇焕,那时候基本上可以保证只有4成欠款和货物,现在天启皇帝去世,继任的皇帝是否继续重用烟党还未可知。二来是因为这次女真人入侵朝鲜时确实给了袁崇华很大的军事压力。加上天启皇帝确实很难不保证女真人会趁着这段时间进攻,所以袁崇焕这次是将手中的存款用来购买这批装备。 不过我们倒是也并不需要从库页岛与台湾,运输太多的装备,通过剿灭汉军旗其实缴获了一批废枪,军工部门已经将这些材料回炉进行重新制作,其实也可以做一些,而且很多汉军旗的甲胄也可以修补之后,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卖给袁崇焕,不过外贸部门的意见是袁崇焕没钱了。朝鲜人虽然没钱,但是人家有矿产作为货款代偿。”贸易部做了个大概解释。 见大家都点头表示同意之后贸易部又说出了新的意见:“现在贸易部更担心的是因为天启皇帝给烟党做靠山,大力打压东林党,新皇帝上台之后是否会继续扶持烟党,如果东林党重新启用很有可能会对公司的登莱地区插钉子,我们不担心新来的人会做搞什么事情,但是他们搞事情我们撕破脸也确实不太合适。” “我看短期内应该没有什么 问题,如果东林党重新夺权之后第一时间打压的反而是曾经的阉党。我担心的是东林党扩大打击面。最晚两年时间就会波及到我们。其实从阉党或者说天启皇帝的治理来看,阉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央的集权压制了文官集团的过度膨胀。对于辽东的以守为主的军事策略也要很大的支撑作用。 我担心的是东林党一旦执政,名字会非常好听。但是阉党极力维持或者保持的对南方富人的税收行动会被叫停,所有的赋税依旧会压到平头百姓的身上。其实这对于我们也是有很大的益处,没有这些贪婪的士绅和地方土豪们,我们也没办法获得更多的百姓支持。”吴启荣无奈的摊手说道。 “依我看啊,东林上不上,阉党在不在,对我们来说都不是大事,整个国家制度需要进行一次大的变革,但是现在这个国家状态完全不支持进行一场大的变革。内忧外患情况下的大明,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广袤的领土可以维持几年的时间,但是被替代或者覆灭是迟早的事情。说起来我们登莱接纳的齐党,楚党,浙党,不都是阉党出身吗?而且有的基层干部也是曾经东林的,所谓什么样的党派其实并不重要。或者说杨先生正在建立的党派其实远超于所有历史上的党派,谁被人民拥护谁就可以代表人民。我们的要做的就是代表最广大的人民,来保障他们的权利和利益。为什么我们可以在登莱搞得这么好,前前后后从我们登莱迁移走的,迁移来的有快70万人次了,即使换了这么多人依旧拥护我们,这还不说明问题吗?”杨小了开口说道。 “我看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建立我们自己的党?”吴启荣开口了。 “嗯!我也认同所谓党同伐异嘛,我们要自己的主张,这事情可以和在台湾的向东谈一下。”康应乾开口说道,此时他也要准备退休了。 而杨向东此时正在台湾总部,今年从库页岛运到的蒸汽动力的滚床正在调试,因为有巴布亚岛铜矿的供应,库页岛那里其实每年都有铜矿的大规模供应,尤其是他紧挨着日本。吴启荣一直在强调定装弹药,霍尔后装燧发线膛枪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不过如果要对女真人的重装骑兵产生压制性的效果。还是要被铜弹头和底火金属弹壳的突破,而这次运过来的滚床主要作用就是将已经投入使用的蒸汽锻床生产出来的2铜板经过多次退火制作出适合蛋壳使用的铜板,其实这种铜板的使用场景也不仅仅是军工,这些制造好的薄铜板在兴华公司的各种五金和家具制造上也有非常大的用处。 杨向东的意思是大规模制作后装枪弹药供应是个非常 大的难题,不过制作霰弹枪还是可以,尤其是对付在南太岛屿的反抗势力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武器。不过库页岛岛送过来的样品来看,他们目前能做到的就是已经突破了单管的霰弹枪工资,只能少量生产双管的,不过台湾地区正在制作类似于温彻斯特杠杆步枪的霰弹枪,不过不管是台湾地区研发还是库页岛研发的口径都在18,这个口径的通用性和平衡能力是最好的。弹药的设计已经完成了,一种是铁砂霰弹,一种是独头弹,不过按照物业岛那边的工作人员推荐的话,其实是非常推荐白磷弹的,这种威力比这几种弹药更大,不过枯叶岛地区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白磷制作难度很大,只能保证小规模的生产。从他们带过来的弹药来看,一年也就生产了500发,而同样的时间铁砂霰弹和独头弹加起来有发。 “库页岛的同事们在滚床这种机械的设置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毕竟他们那里的技术人员更多,研发环境也比我们这儿要隐秘的多。我试验了他们的单管霰弹枪,这种火炮的可靠性和耐用性非常好,完全可以进行量产。如果军部选择装备的话,明年初我们可以提供3000支,弹药可以提供发,不过双发霰弹枪就差一点,我们台湾得设计思路与库页岛的同事差不多,制作出来的也大差不差,如果是三型霰弹枪估计需要3-5年时间,三型虽然有木质模型和完善图纸,不过他的很多关键性的零部件需要突破。”台湾军工部长坐在杨向东面前说道。 “我看你们有中折式的霰弹枪,在枪管的左侧有一个专门负责储存弹药的弹匣,可以一次性状态三发加上枪管内储存的一发,可以保证有四发的备弹。我看那个设计的就挺不错。那个能保证明年量产吗?”杨向东询问。 “老师,你说的是我们军工部的一个参考是吧,那个方案还是小吴司令提供的。量产的话到明年年中就可以做到,但是他的很多弹簧的部件其实不太适合海军和南部岛屿使用,海上腐蚀的会很离开,而在岛屿上,雨水和泥沙也会导致这个结构安全灵活性大大下降。军部部门其实更推荐三型霰弹枪。” 第三百四十一章 袁崇焕 时间就这么到了天启七年的腊月,李嵩正在忙着给内阁解释,并且汇报工作,但是袁崇焕却已经离任,回家路上顺带的到登莱地区看看,虽然自己一直在辽东作战,与登莱地区的军队配合默契,商业和装备的采购也非常多,但是自己确实没有亲自来登莱地区进行正式的考察。 这次也是希望看看,自己离任后登莱地区是否可以继续维持辽东地区对于女真人的防御,从登莱军历次与女真人的战争来看,登来军的战斗力远超于明军其装备也远超其他军队。但是无奈的就是登莱军没办法维持一支人的大规模军队,不过能维持一支3万人左右的军队,确实是登来地区的极限了。而且登莱地区还要保证辽东地区六成的装备和武器供应, 腊月二十日经过一个月的旅途,袁崇焕终于是到了兖州府,沿途袁崇焕都看到了第一队队的难民在一杆红色旗帜的带领下,200人或者500人的队伍在官道上,袁崇焕大概也估算了一下。这种队伍加起来居然有50多个,小人了,而且每50里就有一个提供热水和热粥的地方。而这些供应热水和吃饭的地方都挂着各个商行的旗帜。 花了一天多时间袁崇焕终于是到达了青州府的穆棱关,此时穆棱关外聚集起来的百姓差不多有五六千人的样子。而在这群百姓周围有简易的栅栏,将他们分别隔开成一条条的蛇行通道。而穆棱关这个属于内陆防御型关隘原本是并不大的。城墙的高度原本就两丈高一点不到三丈的样子。两座关门,一座主关门一座副关门。 但经过兴华公司的建设,穆棱关城墙高度到了三丈,墙体外面涂满了在宁远城重点防御区域同款的水泥。看得出来登莱青的水泥使用比关外还要奢侈。对此袁崇焕也是比较理解,毕竟登来青本身就是生产水泥的主要地区,人家在内陆上什么时候都可以运输。而且登莱青不同于辽东地区使用水泥只能公布或者兵部采购。想到这里袁崇焕便想起自己离任时其实关宁地区还欠着登来巡抚一批水泥的款子。 看着关外的主关门对向六车道向着兖州府延伸了不到两里,此时主关门很明显被重新修缮过。厚实的墙体不亚于宁远城的防御。而且城墙外部的防御设施也很到位,原本穆棱关可以驻扎3~500人。但是从现在城墙上来看这里驻扎了1000多人,很明显还装备了火炮。 负责维持秩序的也基本上是类似于登莱军的短衣打扮,这是很明显的事情。相比于明军那种传统的长袍加长裤,登莱军都是短衣长裤,腿部都缠上了行滕(绑腿),邀请登来军负责培训宁远地区火 枪兵的时候,那些教官就讲述过这些行滕的使用,不过相比于大明普遍装备的兴腾,登莱军的行滕就比较普通了基本上都是漂染过的土黄色。而且登来军的军帽也与大明的军帽并不相同,登莱军有三款帽子,一款是简单的作训帽,类似于鸭舌帽的一种主要的功能就是遮阳,而且透气在夏季训练的时候不会出现中暑的现象。这一款就是明军最常见的头盔。最后一款就是雷锋帽了。这个在宁远的袁崇焕冬季的时候就经常会看到在军营内的登莱教官带着。 而且登莱军的军靴相比于普通士兵的布鞋也不相同,登来军的军靴是布面加左右穿插牵引的鞋带,而且鞋底都是千层底加铁钉。而且鞋子分为夏冬两款夏季鞋子鞋头包裹皮革。冬季内衬乌拉草和铁头。可以说登来巡抚对于登来军的装备其实是非常上心的。而这些显着的特征也让袁崇焕一眼就认出了这些负责维持纪律的士兵。 袁崇焕的推测没有错,这些确实是青州府的士兵。不过现在都是挂着青州府的名,实际上都是兴华公司的,不过这些士兵也是有区别的,负责穆棱关防御得是轮换的登莱军,而负责维持纪律的是兴华公司的新兵,些新兵也都是从难民中挑选组建的。 与负责登记造册的这些干部的况差不多。这些难民都是从汝宁府,开封府,襄阳府,南阳府,怀庆府,卫辉府,还有潞安府。河南府等地区随着宣传队到来的,而为了更方便的交流和工作时的亲和度,这些时不时说出亲切乡音的工作人员与负责维持纪律的士兵,也让这些跋山涉水艰难而来的难民情绪稳定。 “喝口水吧。”负责登记的员工接过来替班的同事拿过来的水杯喝了一杯热水。又在旁的火盆上烤了烤手。 “今天中午吃什么?”站起身子直了直腰的员工询问替班的同事。 “大杂烩!”同事坐在椅子上看着厚厚一叠的文件。 “又是大杂烩?”员工的语气里有些不太高兴。 “你就知足吧。外面的那些人一周能吃上一次咸鸭蛋和鱼罐头就是美味了”同事调侃到。 “嗯,确实是,我到现在还能想起那时候第一次吃鱼罐头时候的味道。后来我在这里工作之后整整吃了一年的鱼罐头。可惜我闺女海鲜过敏。不能吃海鱼的罐头。”员工从身后的衣架上拿上自己的大衣还有后世那种雷锋帽带在脑子上。 “对了昨天上午是我在值班。晚上太晚了,就没来得及问你。今年年假有什么安排?”员工在穿戴完成之后询问自己接班的同事。 “能有什么年假 安排?难民收容局那里依旧照旧。不过今年三十晚上会有年会表演。”同事说着走过头乐呵呵的对着员工说道。 “看你的表情,今年是有相声和小品喽。”员工乐呵呵说到。 “那必须的啊,这次还是杨相公和宣传部一起写出来的。”同事语不惊人说到。“你最喜欢的。南海熏肉肠这几天就到了。”同事突然说到。 “哦,我估计没时间了,只能让丈夫去买。”员工走出去关上了房门。 中午的时候,穆棱关会有一个小时时间吃饭,不仅是工作人员吃饭,这些难民也要在施粥铺前排队领饭。 相比于那些难民吃的稀粥和咸菜,专门负责用来外地商人和其他地方拜访的人员预留的窗口,供应的都是要自己花钱的。不过餐费也并不是很贵,从几元钱的烧饼到几十两银子一顿的佳肴都可以买得到,作为从外地来的袁崇焕防疫检测与难民一样。不过不一样的就是难民是6个人一间房,而袁崇焕就能保留一个比较好的单间。不过虽然是单袁崇焕还是和自己的副手住的进去。 因为自己住的是招待所,而且自己的官位比较大所以就被安排在最好的位置。吃过午饭,仆人贴心的给袁崇焕又拿来一份椰肉罐头。身为广东人的袁崇焕,很难得的吃到自己家乡的东西,椰肉的口感很不错。可惜椰子水不能保存否则就可以长一口甜美的椰子汁了。 自己将会在这里待三天的时间,而三天后董遇时安排好的马车会把自己拉到蓬莱,不过按照袁崇焕的想法其实是更希望自己慢悠悠的一边溜达一边观察。 袁崇焕手中其实没有那么多关于登莱青的消息,只是从他的角度能得到的是登来青地区是大明整个地区的例外。所有地区都在加税,登莱青三地自万历末就没有交过赋税,而且还要源源不断的满足工部和兵部的装备需求。其实如果算下来的话,他们供应的这些东西比赋税还要多。也可能因为这一点导致登来青三府就不必再为大明户部提供赋税,毕竟内阁诸位大人也不是傻子嘛。 在他的印象中登莱精通西学的徐光启坐阵,火器制作本就应该有些成效。而且从装备的质量和数量上来看登莱地区也有很多的工匠。因为工匠数量的增加,那么登来青三府就非常缺少种地的人,一直收纳难民也就情有可原了。关键是如何产出足够的粮食来养活三府的人。 自己最想看到的也就是这些,可惜还需要等待三天,不过自己竟然已经到达了登莱青,那么也就不差这几天的时间了。 第二天早上随从询问自 己是否要查看最新的抵报(报纸),袁崇焕自然是要看一看的。报纸的规格是8k纸,而且从纸张的裁切边缘来看,兴华公司的报纸制作水平非常高。展开对折的报纸就能闻到刚刚印刷出来的油墨味道,报纸的左上角上用醒目的红色字写着大明日报。 报纸居中的头版头条上,记录着魏忠贤行至河北阜城(今衡水市阜城县)时,得知末日将至,于驿站中自缢而死终年约58岁,并且大概写了一下魏忠贤的生平经历。 看着魏忠贤的死去,袁崇焕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很清楚随着魏忠贤的死去。东林党人就会陆陆续续回到朝廷中枢自己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第三百四十二章 见闻(一) 在招待所隔离了三天的时间,袁崇焕没有办法离开屋子,不过外边的消息确实可以得到。除了魏忠贤自杀以外,基本上看不道太多关于大明内阁的消息。不过大明其他地方的消息还是有的,不过也基本上都是坏消息,比如东南的叛乱,北部的干旱蝗灾瘟疫,不过登莱青地区的招募消息算是每天都有,招募铁匠的招募农夫的,招募织女纺织工的消息基本上每天都不重样,而且这些招募的数量也比较多。 也许是来到隔离所的日子内吃到了太多的甜食,导致袁崇焕本来烦闷的心情反而有些舒缓,三天的时间也就过得飞快。 第四天的早上,带着白色口罩的工作人员查看了袁崇焕的体温和身体状况,确定没有问题以后,拿出文件让袁崇焕查看后签字画押,袁崇焕得副手已经将东西打包完成,两人在楼下与其他的仆从一起在招待所汇合时,登莱巡抚李嵩的使者与董遇时的秘书已经在马车旁等待了。 率先开口的是李嵩得人,他先是对袁崇焕在招待所的等待表达了抱歉,同时也说明这是规定,袁崇焕表示理解,随后使者邀请袁崇焕前往蓬莱,董遇时的秘书反而一句话也没说,不过袁崇焕并没有应邀前往蓬莱,而是决定自己慢慢回蓬莱。确定袁崇焕想观察的两人也没有多说什么,使者只是将准备好了文书证件递给袁崇焕的副手,并且告知袁崇焕其他部下可以先前往蓬莱等待,董遇时的人会作为导游陪同袁崇焕四处走走。 当天下午袁崇焕在董遇时安排的军官带领下开始外青州府得官道上前进开始自己的考察经过。 相比于袁崇焕的待遇,从陕西来的一家人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陕西既然可以能养出两代闯王这民间起义组织其百姓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以至于从陕西来的在今年特别多,从事后统计来看,仅仅天启七年末进入青州关口的有多人,而后续的人数可能有3-5万的样子,从那里的宣传队员递交的文件上来看。如果公司扩大宣传队数量的情况下其实一年的时间可以从陕西地方招募10多万人。对于现在极度缺乏人力的新华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数字。 相比于陕西地方那种,在难民营的情况就算不错的了,这一户姓李的家庭从宣传队进入他们所在的县境内之后,食不果腹的一家之主李四成很聪明的就投靠到了宣传队的队伍中。因为宣传队提供粮食而且有官府的正式购买合同,所以李四成就靠着自己的体力带着6岁的儿子跟着宣传队开始收容贫苦百姓,儿子虽然不擅长言语,但是脑子很灵光,宣传队伍中也有很多因为生计而被迫购买 的孩童。不过相比于那些孩童,自己的儿子确实很有天赋。 难民营的条例是所有的食物,由难民营家庭中的女性或者孩童来领取,而男性会被组织起来修缮临时住所,以及营地周围的卫生和清扫工作,李四成只能让儿子和路上救下来的小女孩儿一起领取食物,按照流程两天后就到他们营地进行登记,而李四成也确实是个干活的,凭借着在宣传队中的表现,此时自己已经成为二十户人家的甲长。 营地内也并不全部都是难民,兴华公司的宣传队会一直带领自己招募来的难民在难民营地中等待,直到自己所处的营地被登记完成之后,才会进入青州府进行自己的休假。 李思成这批难民一共是800人,算是比较大的一只规模。负责的宣传队是20人,带队的是原来潼关一带的老员工,一口正式的官话夹着算听得懂的陕西话,相比于比较忙碌的上午要对营地和营地周边的情况进行清理。中午吃过饭之后,下午的事就比较简单了。负责人会带着甲长,而甲长会带着自己管辖的男性户主前往燃料分发地区领取蜂窝煤用来冬季的过冬,相比于夏季接受难民兴华公司更喜欢冬季接受难民,因为冬季寒冷的温度并不会导致像夏天那样有大规模的瘟疫发生。比较麻烦的就是冬季需要保证难民的燃料供应,不过对于这种规模的燃料需求外东北都可以完全提供。 家中的男性被安排进行燃料的搬运,而女性和孩童会被留守的负责人组织起来进行文化学习。其实这种文化学习在接收难民开始之后回到山东的整个过程中也会一直持续文化学习。而短则十几天,长则几个月的旅行,让这些难民有一定的文字书写能力,而这段时间负责人也会进行观察。对于难民的性格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毕竟谁也不希望把贼招到家里边。而文化学习快的或者说人品不错的就会被提拔为甲长。 花了一天的时间袁崇焕到达了青州府南部,一边走一边询问董遇时安排的导游,得知这片区域是青州的棉花种植区,不过青州府地区种植的都是长绒棉。而且了保证土地肥力。登来青三府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实行轮换制度,而兴华公司也会大量提供蚯蚓土。这也是为什么袁崇焕会闻到一股味道的原因。 负责人讲解的很详细,袁崇焕提出的问题也被细致的回答。“登莱青三府的农事管理的确非常细致。就看这连绵不断的梯田就需要非常大的人力投入。”袁崇焕看着远处连绵不断的农田感慨道。 “确实青州府其实比登莱更适合农业种植,梯田休整确实需要大规模人力,这也是为什 么我们一直在大明各地招募难民的原因。”导游语气很平淡丝毫没有因为袁崇焕的夸奖而洋洋自得。 “我可是听说周边的几个州府很是不满啊。”袁崇焕话锋一转说道。 “这也没有办法,地方官要保证人口数量,才能有足够的税收。现在大明的天灾人祸不断,百姓总是要活下去的。既然百姓已经流出来了,我们就尽可能的将这些逃难的百姓收容起来。饿急眼的百姓是会生事的,山东说起来已经经历过两次白莲花叛乱了。”导游说起这些反而神情很凝重。 “这么多的难民有土地安置他们吗,据我所知青州府还可以,登来地区的土地根本没办法维持这么多的难民。”袁崇焕询问。 “目前来说确实如此,不过我们将海边得那些岛屿进行开发也可以安置难民。”导游解释道。 “那也不够吧?登莱青本地的百姓最起码也有70万。你们接受难民不是一天两天了。从我沿途看的情况来说,你们最起码接收了有10万人。”袁崇焕有些较真起来。 “陶大人在任时,我们和朝鲜那里签订了一些土地合同,我们一些难民就安置到了那里。”导游无奈的说道。 “我听闻你们登莱一直在向南方运人,而且故园(老家)也有传闻有登莱地区得人在东番(台湾)那里工作。”袁崇焕依旧询问,虽然面色平静但眼睛死死的盯着导游。 “这事情我就不太了解了,淘大人在任时,为了缓解登莱地区粮食压力,同时也为了支援辽东作战。那时候就和南方的商人进行了海贸,后来商人就会和我们签订人口雇佣合同。我们这里收钱,商人那里把人拉走工作,具体干什么确实不清楚。”导游也是真假参半的回答。 “你们登莱地方最大的一家商行是名为兴华公司的吧?”袁崇焕又开启了一个话题。 “确实如此,第一次白莲花叛乱以及后续登莱地区的民生京华公司都有参与,而且正是因为这些商行的参与才能让登莱地区不至于出现百姓饥寒的情况。”导游这话确实是实话,不过实话后面的真实意图大家都清楚,这登莱青三府不姓大明,姓兴华了。 其实对于登莱地区的兴华公司,大明的几个高层,包括李任的,甚至已经死亡的阉党魏忠贤也知道。不过兴华公司这家商行与大名其他的商行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就是大明的官商勾结,在新华公司这里其实也是存在的,不过商人的官商勾结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利益,兴华公司的目的也是如此。不过兴华公司赚的钱确实没有装到自己的腰 包里,而是通过货币隐性的与粮食挂钩,粮食又作为准备金发行了大量粮票。拥有了准备金和发行货币的能力之后,又将这些货币用来改善百姓生活,进行科技发展和工业发展,而兴华公司的官商勾结不仅为了扩大自己的利润其次也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最重要的是通过登莱巡抚这个位置比较关键的名头将自己更好的隐藏下去。 而兴华公司也不是贪财的人,手中大量的经营货币,通过行贿的方式传达到了一些高层的手中。而兴华公司的官商勾结不仅给历任登来巡抚都留了一个好名声,而且也将登来巡抚的政绩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天启年间兴华公司没有被阉党过多的渗透的关键原因,还是因为兴华公司通过内阁内天启皇帝信任的人,而获得了天启皇帝的信任,以至于天启在位时经常会直接召见登莱巡抚,这也导致即使现在崇祯皇帝要清算阉党,兴华公司名义上和阉党关系不错,但是实质上确实不会被过于清算。 而历届登来巡抚也得到了自己的实质利益,陶朗先就不要提了,整个陶家已经完全绑定在兴华公司身上,徐光启更是因为登莱的科技让老爷子有些乐不思蜀,乔一琦康应乾更是识时务,沈有容告老还乡够也是回到了老家,而袁可立孙国祯的子女与孙侄一辈已经都到了南太地区,或者进行商业贸易或者进入仕途。也保证了兴华公司得保密性。李嵩因为自己上任登来巡抚确实和阉党有些摸不清的态度以至于积极向着兴华公司靠拢,希望通过他们与神有荣袁可立,陶朗先这种名望高的人搭上关系来抱着自己。 第三百四十三章 见闻(二) 相比于袁崇焕如同一个好奇宝宝一样,询问着带领自己的导游。李四成就没有那么多的好奇了,在袁崇焕参观棉花田的时候,李四成就已经开始组织自己甲内的各户人开始按照性别年龄分开。孩童通过的速度是最快的,毕竟即使家人再怎么照顾自己的孩子,长途跋涉也不适合孩子。这数多难民中有不到1000孩子,而宣传队换回来的孩子就比较多了登记在册的有380人,这些孩子中16岁以下的将会全部安排到学校,16岁以上的就要到各种技术类的学校进行边学文化边学技能。 李四成的儿子李大郎已经随着自己甲内的孩子进了关口,自己和队内的其他甲长都留在最后进入,以保证自己甲内的人都完全进关。 李四成和另一个甲长俩人和宣传队的副队长一起走进登记屋子,副队长等待工作人员将内容填写完成之后和他闲聊了几句。从表情和语言上来看,两个人都是老熟人了。事实上两个人也算半个老乡,都是陕西人,不过一个是潼关的一个是米脂的。 “老张记着点儿这俩人,人很老实本分。有机会的话可以给你们领导说一声,让这俩人负责关口登记。”副队长一边给工作人员介绍一边指着身后的两个人。李四成和另一个甲长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自己的脑袋。 “孙队你推荐的人没错,就是他们的文化水平怎么样?”这个叫老张的工作人员,隔着口罩还是可以发出清晰的声音。 “没事儿,这个我安排,只要他们通过了考试我就和你打招呼。”副队长一边说着一边从自己随身的口袋拿出一份陕西的特产交给老张。老张开心的摆了摆手,让副队长赶快进去。 李四成和另一个甲长就随着副队长一起进去了,看着长长的走廊尽头是一个挂着厚厚门帘的屋子,从缝隙中一阵阵的热气冒出来。 走廊的旁边临时搭建的棚子内,正在有人给这些进来的难民发放包裹,“走过这条长廊,你们的户口就彻底落在了青州府,好好干!这里不缺活下去的营生。但是也不缺搞死不守规矩的人的手段。”副队长对着身后紧跟着自己的两个人交代着。 “孙队长,我们一定好好干,不给您丢脸。”甲长脸色郑重的说道。 “你们俩人不错,我很少给人推荐的,一会儿进去洗完澡之后,会给有吃饭的地儿。吃完饭外面就有招工的档口。四成咱俩年纪差不多,家里就剩下一个儿子了,以后要娶媳妇儿治家产。压力很大先找个好的活儿要好好干。一边干活儿一边好好学习读书识字,见到刚才和我说话的人了吧 。我们是先后脚来的青州府,不过我比他早来半年。这小子脑子不错学文化很快,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通过了考试来到这里上班,家里现在一套房子,婆姨也讨到了还有一儿一女。你俩一个有儿子,一个有老婆,好好干!”副队长把工作人员分配俩的包裹带到他们手里,对着工作人员摆摆手。 三个人陆续脱的精光,顶着一头短发跳进热乎乎的池子里,“进了这青州府不比外头,有什么事可以找街上那些带着小帽黑衣服的。” “那些都是官府的人……”李四成有些心虚的说着。 “我说了这里不比外边,那些黑制服的都是和你们一样,老实本分肯干活儿的,不要担心欺负你们。”孙队将热乎乎的毛巾放在自己的脑袋上。 洗完澡出来的三人在食堂内吃饭,相比于在难民营时期,每周才能吃到一次的鱼罐头,在这里每人可以领取两块,而相比于外面的稀粥,米饭更是以吃饱了不浪费为主。这也是他们进入登莱青地区之后吃的第一顿饱饭。 虽然自己收入已经很不错了,不过这几个月的奔波也让孙队长肚子里缺油水,因为要和难民同吃同住,等待的这几天也是米粥咸菜,所以他也是吃的胃口不错。三人吃饱饭后带着自己的餐具去清洗一下后,站在门口的孙队长对着两人说道:“你们来的真是时候,马上就要新年了,你们去难民开垦营可以吃一顿饺子,难民营要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土地平整和水利建设工作,这段时间公司会给你进行夜校培训,你俩好好学。” 听着孙队长的叮嘱两人如同鸡啄米一般点头,“孙队长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找你帮忙吗?”李四成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说道。 “可以,不过估计碰不到一块儿去。我有一个月的休假时间,不过你们在难民开垦营是封闭式管理,只能在工地和宿舍周活动。出不来,不过我每年正月都在家休假,这里面不会离开登莱。”孙队长一边说着一边从从口袋内抽出自己的笔和一个小小的本子,将自己的地址写下来之后分给两个人。随后两人便离开了。 “我听闻你们对各地的土地都进行了分配,每个农户都能领到自己的土地吗?”袁崇焕很清楚大明的土地兼并情况非常严重,不过他还是好奇在登莱青这三个地方是否有所不同。 “这个土地数量确实不多,但是能保证足够资格的百姓确实可以分配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导游这有所保留的话让好奇宝宝袁崇焕皱起了眉头。 “此话怎讲?”袁崇焕好奇的询问。 “袁大人不知 道您是否亲自下地干过活,在我们三府有一句很流行的俏皮话,擅长种地的人和擅长读书的人一样可贵。”导游说完这句话,袁崇焕沉思不语点了点头。 “粮食或者其他农产品的生长基础无非就是好的田地加上灌溉和土地肥力。但是如果要让土地能够产出更多的东西那就需要一个好的庄稼把式。而普通百姓其实并不擅长这件事情,所以在灯莱青三府。有土地的人都是有种地能力的人所有。”导游解释着。 “那没有土地的人呢?”袁崇焕接着询问。 导游说着指向远处类似于村落的一片区域:“自陶大人作为登莱巡抚起,我们一直在搞公有制的农场。也就是通过农业学校出来的优秀人才与那些没有种地技巧的百姓进行培训,会经历三年的时间,根据百姓的能力确定其种植粮食还是经济作物,再经过考核之后对土地进行分配,其实那些有种地经验并且有土地的百姓会自发的建立这种集体的农场。毕竟现在大名的天气实在是太恶劣了,单个农户的能力确实不如团结起来应对灾害的能力要强。”导游解释着。 “那老夫还有两个问题,剩余的土地不会搁置下来,而那些确实擅长种地的人也要吃食。”袁崇焕还是问题满满。 “粮食一直都是我们最大的需求,所以适合种植粮食的区域一直在开垦,我们也在扩大粮食的种类,小麦,大麦,玉米,土豆,番薯都在做,那些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区域都种植了各种经济作物。而不适合种地的百姓也是有去处的,比如养殖业和采摘行业。我们登莱最大的投入是公有制的各种厂,譬如农场,纺织厂,加工厂,这些出来的产品用来和登莱地区的商人贸易,通过贸易商人将粮食送入登莱地区。”导游倒是不厌其烦的解释。 “商人逐利,你们怎么保证商人和登莱的合作?”袁崇焕又问了起来。 “袁大人,商人需要的最重要两点是营商环境和产品质量,我们登莱的营商环境放眼大明应该也算数一数二吧。产品质量,我们以质量和待遇挂钩,好的商品我们奖励,不合格的商品我们惩罚。其次,我们给商人们提供的员工素质也非常高。您清楚的在大名读书确实可以实现自己地位的提高,但是这确实只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很多读书人其实并不能取得功名,而因为读书而导致的家庭贫苦,确实实实在在会出现。所以在登莱青三府我们雇佣大量读书人对进入灯来的。难民进行文化教育教他们读书写字。所以很多其实进入这些商人的工厂时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可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导游也是据实以告 。 “那登莱青有这么多银子养人吗?”袁崇焕终于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其实当来地区百姓之间流通的并不是银子和铜钱。”导游说着从自己的口袋拿出一张粮票递给袁崇焕。“银子有多少也是不够使的,但是粮食吃多少是有个定量的。” “这票据……”看着手中印刷精美的粮票,袁崇焕想到了那臭名昭着的宝钞。 “正如我刚才所说的,粮食是可以再生的而银子却是做不到的。和大明宝钞不同,登莱青三府的粮食发行需要抵押物,而这些抵押物就是我们手中的粮食。大明宝钞为什么会被人们所抛弃?主要原因还是他没有抵押物。或者说他的抵押物并不能保持其能稳定发行和得到人们的使用。我们的粮票可以在登莱青三府的各处农业合作社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百姓基础用到的商品也无非就是柴米油盐以及一些小五金。”导游认真的解释。 看着印刷精美的粮食袁崇焕陷入沉思。 第三百四十四章 见闻(三) “难民开垦营的规定就是这样。”在八人寝的宿舍内,带队的班长对着这些刚刚进去青州府得难民说着,一边将自己拿出来的粮票交给靠近自己的人,让他们互相传阅仔细观看。 “大……班长,我们在难民开垦营的时候不会给发钱,我们吃饭怎么办?”李四成举手提问。 “公司在三个月的工作时间内会保证每三天一顿肉食,日常供应米饭管饱,三个月时间内不会给你们发放任何薪水。不过三月结束后会给一份奖励金,这份奖励金的数量不一定,就看各个班的工作效率如何工作效率高的,产出高的。那分发的奖励金就多,少的奖励金就少,所以大家要好好好,其次,我刚才提到的夜校学习文化文化程度高的同样也有额外的奖励。”班长说到。“不要光说话,还要看看你们手中的粮票,记住粮票是怎么防止伪造的。这是我们登莱地区特别发行的货币。也就是说大家想要什么都可以用这张粮票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发现有假的粮票直接去找那些穿黑制服的举报又会有奖励。如果私自使用或隐瞒这种假币会受到惩罚。”班长认真的叮嘱。 “这种货币会不会被别人伪造?”袁崇焕询问道。 “可以做到,但是会很困难,我们制作这种粮票的材质非常特殊,而且印刷和制作时也增加了防伪。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更新这种粮票的防伪版本,目前还未出现过任何仿制的现象。”导游也是认真回答。 “你所说的合作社是什么东西,”袁崇焕有些不好意思的询问。 “袁大人不要客气,我这次来就是陪伴袁大人看看登莱的,来的时候董大人已经交代过了,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袁大人带着好奇来,带着答案走。”导游看出袁崇焕的不好意思于是宽慰起来。 “我们登莱建立的合作社是个公立的供销社的扩大体,原本百姓采买日常生活用品时候需要到各个镇或者是县城购买,或者是一些跑货郎挑着或许四处售卖,我们为了让百姓方便就在固定区域建立了供销社,提供百姓所需要用品。后来不止提供生活用品,我们建立了磨坊和医疗所给百姓和家中的牲畜治疗,这样供销社面积就要扩大了,所以供销社就成了合作社,而我们有了固定的合作社,那么对于货物的采购就有了定点,和那些商人就可以签订稳定的合同。”导游依旧是细致的解说。 “那商人会对他们征税吗?”这次提问的就不是袁崇焕了,而是他的副手。 “税收我就不太清楚了,毕竟那是登莱巡抚和他们签订的合同就会提及的。 不过我们登莱确实会对商人进行税收,因为不交税的商人我们不会和他们合作。”导游这话也算是真的,毕竟兴华公司虽然是承包最多的商业,不过其他与公司合作的商人也确实需要给登莱交税,不过税收落不到登莱巡抚的户头了,而袁可立和李嵩接手时登莱的库房确实没有什么金银铜币,倒是各地的粮仓满满当当的。 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登莱青三府一共24个县,而登莱两地官员即使经历党争召唤的官民也不多。登州六县,莱州五县,只有3名县令替换过,而青州最多13个县反而替换了8个,这也导致县令名义上有,不过处理日常事务全部是兴华公司派遣的工作人员。而知县如果真的想做点事情譬如潍县的刑国玺就要经过登莱巡抚的派遣考核(实际上是兴华公司的组织部)通过后根据能力担任实际的事务。不过其现在因为清正廉洁已经升任莱州府法院的副院长。 不过他既然可以能升到法院的副院长,仅是因为他的品格好,而且是他家中的子弟和亲属在兴华公司担任的职位也比较多。 “对商人进行收税是大名比较困难的事情,你们居然在登来可以做到真的是很难得。”袁崇焕的语气里都是夸奖,不过眉头却皱的很深。 “确实如此,税收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但是税也不能全部交给农民。目前大明的商人最主要的组成都是通过倒买倒卖来进行中间的差价牟利。其实他们应对的困难反而比农民的要少,在如今的自然条件下,百姓税收负担其实很重,尤其是辽东战事兴起之后。商人逐利但是也让他们见识短浅。中华大地上经历过这么多次的王朝变迁。哪次商人可以在战乱之中受到好处?”导游有些愤愤不平。 他很清楚大明的商人不是生产型商人,如果在和平时期对于国家的作用确实有,但是现在局势不同了,混乱的政局确实可以让他们手中能获得更多的粮食。将很多收到的银子铸成银冬瓜藏在地窖里,更多的土地几乎免费收到自己的名下,但是这对于这个时期的大明来说反而是巨大的危害。 参观一直在进行,袁崇焕又随处观看了兴华公司在青州府建立的几个比较大的水库,而水库的修缮和灌溉区的建设其实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么大型的水利建设需要很多的人力成本和粮食物资的投入,对名利财力是一种很大的伤害。”袁崇焕看着即使临近年根,依旧在奋力挖掘和运输土方的难民。 “确实,这是在短期内看来投入产出比差距很大的工程,但是我们登莱青地区的官员也很清楚,时候对民力 的使用,是为了百姓安定下来有更好的生产环境。其实相比于很多饱读诗书的人,百姓才是最聪明的,他们知道做什么是好的,做什么是坏的。哪些做起来会对自己有利?水利设施建设确实是一个花费时间长,见效慢的过程,不过相比于大明其他地方,登莱青三府百姓参加水利建设的积极性还是很大的,毕竟现在建立的每一条灌溉渠未来都会将水引到自己家的田地,而且我们不同于其他地方。登来青三府的各种基础建设都会提供粮食与工具,虽然说到底是为了自己,不过百姓也不能空着肚子去干活儿吧。而且修建水渠和这种工程的工具对百姓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不仅提供伙食和工具,而且对于那些工作积极的队伍也会有奖励。”导游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那脸上担忧的表情反而变得有些欣慰。 众人离开这段工地之后继续向东走,看着随风转动的风车。袁崇焕的副手对着风车询问:“那里是不是你们口中所说的合作社。” 导游都没有看副手指的方向,他很清楚这里确实有一个合作社,合作社比较标志的一个建筑就是风车,“确实那里就是这附近几个。村庄和农场的合作社,这位相公看到的就是合作社使用的风力磨坊。登来青三府粮的百姓的税收是一成半的定额,但是百姓种出来的粮食。如果要出售,必须出售给官府,登莱地区一直在稳定粮食价格,从万历末开始到现在登莱地区的粮价没有任何变化,百姓除了将一部分粮食出售给官府之后,剩下的粮食自己使用就需要用到磨坊,而风机磨坊的收费低廉,一些家里没有磨盘的家庭就会来这里。” 看着铺设了石块儿硬化平整过的小路上,一个赶着牛车的老人车子上放了几个木桶还有一个包裹起来的杂货。导游开口解释:“这个应该就是刚刚磨房拿过来的面粉,还有在供销社买的一些商品。马上过年了家里总要吃点平常不舍的。”导游解释到。 不过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袁崇焕还是决定要进去看一看。掀起厚重的门帘,屋子里一股热气让袁崇焕的身体感觉到了一阵温暖。 屋子并不算大,但是正中的柜台后坐着一个年轻的姑娘,柜台后面是一排排摆放整齐颜色亮丽的货物,姑娘正在柜台上擦拭着一个同志的小物件儿。导游一眼就看出了那个东西,那是青年团特有的徽章,这是一个是圆形的和硬币一样大,铜浇筑铸造的,上面的花纹正中间是一个书本轮廓,书本轮廓没是一个锄头和铁锤交叉下面横放着一支毛笔。 这个徽章和导游得不太一样,导游的徽章略大于这个青年团的徽 章,徽章着正底下会书写5个正楷得小字“为人民办事”而这一行小字上面是一个镰刀和锤子的交叉图案。而整个徽章外圈是一圈花纹,中间则是以鲜艳的红色打底,将铜金色的5个小字和交叉图案映衬的很显眼。 看着班长胸前的徽章,李四成很好奇,他的眼睛很不错看得出这是一个铜制的,不过那一行小字自己确实看不清。 不过工作的忙碌让李四成也来不及多想,很快就到了傍晚各个班开始排队拿上自己的午饭,今天的晚饭比较不错,玉米碴子粥和土豆番薯混合米饭的杂和饭,每人还给发了一个咸鸭蛋。每个人的饭盒里放的满满当当的还盖上一层咸菜,班长虽然是轮替的干部,不过一下午的劳累也让他感觉到了饥饿,也在大口吃饭。 从晚饭开始,大家其实已经到了休息的时间,看着班长吃饭没有那么急迫地李四成凑到班长的旁边询问他胸口的徽章是什么意思? 听到李四成询问,班长满脸都是喜悦的表情。“这个是党徽。” “啥是党徽啊?”和李四成一个班组的另一个甲长也是好奇。 “你们刚来也不太清楚这个党徽。是兴化公司接纳那些干实事,干好事的人进了这个党,以后才有能到的。”班长把板块都放到自己的左手,右手摸了摸胸口的党徽。 “这个党是啥意思?”另一个班里的同事询问。 “这个晚上学识字的时候我给你们讲。”班长给大家留着谜语。 章,徽章着正底下会书写5个正楷得小字“为人民办事”而这一行小字上面是一个镰刀和锤子的交叉图案。而整个徽章外圈是一圈花纹,中间则是以鲜艳的红色打底,将铜金色的5个小字和交叉图案映衬的很显眼。 看着班长胸前的徽章,李四成很好奇,他的眼睛很不错看得出这是一个铜制的,不过那一行小字自己确实看不清。 不过工作的忙碌让李四成也来不及多想,很快就到了傍晚各个班开始排队拿上自己的午饭,今天的晚饭比较不错,玉米碴子粥和土豆番薯混合米饭的杂和饭,每人还给发了一个咸鸭蛋。每个人的饭盒里放的满满当当的还盖上一层咸菜,班长虽然是轮替的干部,不过一下午的劳累也让他感觉到了饥饿,也在大口吃饭。 从晚饭开始,大家其实已经到了休息的时间,看着班长吃饭没有那么急迫地李四成凑到班长的旁边询问他胸口的徽章是什么意思? 听到李四成询问,班长满脸都是喜悦的表情。“这个是党徽。” “啥是党徽啊?”和李四成一个班组的另一个甲长也是好奇。 “你们刚来也不太清楚这个党徽。是兴化公司接纳那些干实事,干好事的人进了这个党,以后才有能到的。”班长把板块都放到自己的左手,右手摸了摸胸口的党徽。 “这个党是啥意思?”另一个班里的同事询问。 “这个晚上学识字的时候我给你们讲。”班长给大家留着谜语。 章,徽章着正底下会书写5个正楷得小字“为人民办事”而这一行小字上面是一个镰刀和锤子的交叉图案。而整个徽章外圈是一圈花纹,中间则是以鲜艳的红色打底,将铜金色的5个小字和交叉图案映衬的很显眼。 看着班长胸前的徽章,李四成很好奇,他的眼睛很不错看得出这是一个铜制的,不过那一行小字自己确实看不清。 不过工作的忙碌让李四成也来不及多想,很快就到了傍晚各个班开始排队拿上自己的午饭,今天的晚饭比较不错,玉米碴子粥和土豆番薯混合米饭的杂和饭,每人还给发了一个咸鸭蛋。每个人的饭盒里放的满满当当的还盖上一层咸菜,班长虽然是轮替的干部,不过一下午的劳累也让他感觉到了饥饿,也在大口吃饭。 从晚饭开始,大家其实已经到了休息的时间,看着班长吃饭没有那么急迫地李四成凑到班长的旁边询问他胸口的徽章是什么意思? 听到李四成询问,班长满脸都是喜悦的表情。“这个是党徽。” “啥是党徽啊?”和李四成一个班组的另一个甲长也是好奇。 “你们刚来也不太清楚这个党徽。是兴化公司接纳那些干实事,干好事的人进了这个党,以后才有能到的。”班长把板块都放到自己的左手,右手摸了摸胸口的党徽。 “这个党是啥意思?”另一个班里的同事询问。 “这个晚上学识字的时候我给你们讲。”班长给大家留着谜语。 章,徽章着正底下会书写5个正楷得小字“为人民办事”而这一行小字上面是一个镰刀和锤子的交叉图案。而整个徽章外圈是一圈花纹,中间则是以鲜艳的红色打底,将铜金色的5个小字和交叉图案映衬的很显眼。 看着班长胸前的徽章,李四成很好奇,他的眼睛很不错看得出这是一个铜制的,不过那一行小字自己确实看不清。 不过工作的忙碌让李四成也来不及多想,很快就到了傍晚各个班开始排队拿上自己的午饭,今天的晚饭比较不错,玉米碴子粥和土豆番薯混合米饭的杂和饭,每人还给发了一个咸鸭蛋。每个人的饭盒里放的满满当当的还盖上一层咸菜,班长虽然是轮替的干部,不过一下午的劳累也让他感觉到了饥饿,也在大口吃饭。 从晚饭开始,大家其实已经到了休息的时间,看着班长吃饭没有那么急迫地李四成凑到班长的旁边询问他胸口的徽章是什么意思? 听到李四成询问,班长满脸都是喜悦的表情。“这个是党徽。” “啥是党徽啊?”和李四成一个班组的另一个甲长也是好奇。 “你们刚来也不太清楚这个党徽。是兴化公司接纳那些干实事,干好事的人进了这个党,以后才有能到的。”班长把板块都放到自己的左手,右手摸了摸胸口的党徽。 “这个党是啥意思?”另一个班里的同事询问。 “这个晚上学识字的时候我给你们讲。”班长给大家留着谜语。 章,徽章着正底下会书写5个正楷得小字“为人民办事”而这一行小字上面是一个镰刀和锤子的交叉图案。而整个徽章外圈是一圈花纹,中间则是以鲜艳的红色打底,将铜金色的5个小字和交叉图案映衬的很显眼。 看着班长胸前的徽章,李四成很好奇,他的眼睛很不错看得出这是一个铜制的,不过那一行小字自己确实看不清。 不过工作的忙碌让李四成也来不及多想,很快就到了傍晚各个班开始排队拿上自己的午饭,今天的晚饭比较不错,玉米碴子粥和土豆番薯混合米饭的杂和饭,每人还给发了一个咸鸭蛋。每个人的饭盒里放的满满当当的还盖上一层咸菜,班长虽然是轮替的干部,不过一下午的劳累也让他感觉到了饥饿,也在大口吃饭。 从晚饭开始,大家其实已经到了休息的时间,看着班长吃饭没有那么急迫地李四成凑到班长的旁边询问他胸口的徽章是什么意思? 听到李四成询问,班长满脸都是喜悦的表情。“这个是党徽。” “啥是党徽啊?”和李四成一个班组的另一个甲长也是好奇。 “你们刚来也不太清楚这个党徽。是兴化公司接纳那些干实事,干好事的人进了这个党,以后才有能到的。”班长把板块都放到自己的左手,右手摸了摸胸口的党徽。 “这个党是啥意思?”另一个班里的同事询问。 “这个晚上学识字的时候我给你们讲。”班长给大家留着谜语。 章,徽章着正底下会书写5个正楷得小字“为人民办事”而这一行小字上面是一个镰刀和锤子的交叉图案。而整个徽章外圈是一圈花纹,中间则是以鲜艳的红色打底,将铜金色的5个小字和交叉图案映衬的很显眼。 看着班长胸前的徽章,李四成很好奇,他的眼睛很不错看得出这是一个铜制的,不过那一行小字自己确实看不清。 不过工作的忙碌让李四成也来不及多想,很快就到了傍晚各个班开始排队拿上自己的午饭,今天的晚饭比较不错,玉米碴子粥和土豆番薯混合米饭的杂和饭,每人还给发了一个咸鸭蛋。每个人的饭盒里放的满满当当的还盖上一层咸菜,班长虽然是轮替的干部,不过一下午的劳累也让他感觉到了饥饿,也在大口吃饭。 从晚饭开始,大家其实已经到了休息的时间,看着班长吃饭没有那么急迫地李四成凑到班长的旁边询问他胸口的徽章是什么意思? 听到李四成询问,班长满脸都是喜悦的表情。“这个是党徽。” “啥是党徽啊?”和李四成一个班组的另一个甲长也是好奇。 “你们刚来也不太清楚这个党徽。是兴化公司接纳那些干实事,干好事的人进了这个党,以后才有能到的。”班长把板块都放到自己的左手,右手摸了摸胸口的党徽。 “这个党是啥意思?”另一个班里的同事询问。 “这个晚上学识字的时候我给你们讲。”班长给大家留着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