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遐福》 第七百零五章 敲打 “这是做什么呢?” 赵二爷一进来看到这幅地狱绘卷,还以为自己走错了片场。 走到名签那里坐下,看了一眼跪在后面官服褪去的两人,转头对伍桐说道,“你刚才都说了什么?” 伍桐耸了耸肩,“他们自己心里有鬼。” 赵二爷看着地上,恍惚间想到了什么,“没事你吓他们干啥,都是少有的清贫官员。” 伍桐瞥了他一眼,“他们在保你呢。” “哦?”赵二爷笑了几声,抬了抬手,“行了行了,你们两个起来吧,别跪着了,都是郡守了,蜀州除了肃国公和老夫,就属你们官职大,跪在地上成何体统。” 两人不动,伍桐看着他们说道,“还是赵二爷解释清楚吧,这俩人明显是误会什么了。” “解释什么?”赵二爷呵呵笑道,“解释他们给老夫递拜帖送礼?还是解释他们就买了两张假的字画想送你?” “起来吧,蜀州现在上下俱为一体,你们担心我借你们发难赵家,却是落了下乘。你们刚才说的三罪,端的是才思敏捷,既然说罪,那就要罚。”伍桐轻呵一声,“撤去你二人郡守之职,以蜀州巡检领权郡守一职。” 张望杨放对视一眼,似乎确实不是冲着赵家和自己来的,此番也是自作孽,两人齐齐拜了一声肃国公宽容,起身穿上官服。 刚要落座,伍桐的声音冷冷的传来,“再有下次罢官乞罚,你们就不用干了,发生事端就要摘取官帽衣袍,可对得起上峰的信任,对得起治下的百姓,还有一点责任在心吗?” “下官知错。” 这次倒是老实认错了。 赵知州摆摆手示意他们赶紧落座,看了看两边的人,“今日来的都是熟人,这边是蜀州官府,那边是蜀州军事,许些事情,不可外传。” 那边何苗郭凤齐齐点头。 伍桐坐在首位,低头看向手中的文卷,看好名头传递下去,“这里是蜀州近年来出现的问题,还有我自己对蜀州明年的一些规划,你们拿到手之后,我们一条一条的看,能不能改正,能不能实现。” “蜀州世家的事情因为战事已经解决大半,赵家与蜀同休,也看出世家对一地的破坏,现在捐出大半的家财,也分了家,只留了一脉,所以,现在的蜀州目前不会有世家之害。”伍桐看着在场的所有人,“在座的诸位都是受过世家恩养,我希望今后为蜀州、为蜀州的百姓鞠躬尽瘁,不想听到你们为了哪一姓哪一家再做错事。” “第二个问题,官员的贪腐问题,这个我和赵知州、严郡守都谈论过,没有什么好的手段,只有严苛法令,加强约束而已,你们若是有什么办法,可以说出来研讨一番。” 伍桐说完,看着场中几人,等了一会儿,也没有人出声说话。 “下一个问题,蜀州的文教问题,一直以来蜀州的文教不算太好,毕竟因为历史遗留因素,柴周朝廷不信任蜀州籍的官员,而蜀州虽然出过几个有名的大儒,但和各地交流不便,近些年的科举,蜀州都在中下,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也是因为世家,蜀州府库现在不缺钱财粮草,所以要建书院,建学校,给蜀州的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我是想播出一部分钱款用作教育专项资金,现在我们也有水泥,三个月就可建造可供数百人学习的学校,位置也有,钱财也够。” 伍桐拿着炭笔在自己的文件上点了几下,“我想明年先在你们三郡建造十所小学,给七到十五岁的孩子提供教育,教师,生源,这是紧迫的事情,你们有什么想法?” 赵绪转头看着三位郡守,先是笑了一声,“老夫补充几句,肃国公在锦阳也建了两所学校,云华学院和一个附属小学,这个等到会后,你们有时间可以去了解一下,也可以去参观,这两个学校教的内容不是我们传统的四书五经,当然这些也要学习的,只是小学面向的是蜀州的全体百姓,百姓的孩子不可能一辈子也去说之乎者也,他们要学的是更偏向于实践的,比如怎么增产田亩,怎么育肥牲畜这些,所以这个教师,主要的是思想问题,你们要去解决。” 读书回去种地? 严勇是看过书的,也担心身旁的两个同僚会说错话,所以严勇先开口道,“这个问题,在资石县肃国公和下官说过,下官的想法是,请秀才去教国学,请有经验的老农来教实践,资石县县令和下官的想法差不多,不过他提出一个,每个月要请云华学院的老师,或者优秀学生来进行指导。” 伍桐点了点头,狄子旭提出这个建议是没问题。 “另外,我再补充一点,这一点要在入学的时候和家长说好,学生要学的不只是农业,也会有数算,工匠技艺等等,具体的你们手上的文件都有,我就不赘述了,另外,学生如果有优秀者,学校会推荐他去云华学院深造,这一点说清楚,在云华学院是没有费用的,由蜀州财政负责。” 伍桐讲完,抬了抬下巴,“你们两个有什么想说的吗?” 张望看着手中的文件,闻言说道,“肃国公,下官 已经知晓肃国公的意思,文教一事关乎蜀州未来,让百姓之子都去学习,恐怕百姓不会同意啊,十岁的人已经是重要的劳动力,家中农活都要参与,若是去上学,家中的田亩怎么办,肃国公还要重新均田,百姓手中的田只会更多,没有人耕种怕是会荒芜。” 杨放也说道,“四书五经肯定是要找秀才教的,可是,不仅教典籍,还要教种地,有些人会觉得有辱斯文。” 伍桐冷笑一声,“平时都说自己是耕读传家,真耕读的时候就不说话了。” 赵绪放下文件看着下首这三个人,“是秀才不愿意,还是你们不愿意?” “这”严勇看了一眼肃国公,出声说道,“两位郡守也是担心耽误蜀州大事,下官在想,是否还像之前肃国公所言,入学院做老师的书生,满五年赐官身?” 伍桐沉吟半晌,严肃道,“不,不赐官身,而且要传令下去,蜀州之后的官员选拔任用一是要有特定的考试,而考试的内容就是现在学院教授的东西,当然这只是大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则是要有基层工作经验,比如吏员,比如教师,凡有能力突出,专业优秀者,可推荐提拔为官,当然也是需要考察才能提拔任用。” 严勇点头,对此倒不是很意外。 赵绪说道,“就按这个办法,传达下去,你们三郡比较重要,这个要盯紧。” 三个郡守齐齐应了声是。 “各地的田亩先不急,你们三郡的田亩先厘清,还有清算地方豪绅,均田文教,你们的任务很重。” 伍桐看着这三人语重心长,“提拔你们是你们官声极好,考察之后并无错误,所以不要让我和赵知州失望,明年的这些事一一进行,年末也要像今日一般开会总结,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回肃国公,下官明白。” “并无问题。” “好。”伍桐点了点头,转向另一旁的武将。 赵二爷也同步看向他们。 何苗和郭凤这两人只觉得被猛虎,老狼盯上一般,冷汗直流。 (本章完) 第七百零六章 “四镇裁军有什么问题吗?” 伍桐看着一旁的四镇军主叉着手问道。 王彻抬头,看了看左右,装模作样的咳嗽一声道,“回肃国公,没有问题。” 按理来讲,王彻是没有资格第一个说话的,他是二镇军主,按照序列来说,他不应该先开口,只是两侧的人已经心惊了,他不开口,场面会更加尴尬。 伍桐冷哼一声,“李闯的事情你知道了吧,这次是你运气好,李闯的事情是严郡守尽心,才没有酿成大祸。” “我问你,不,我问你们。” 伍桐指着四镇军主,何苗、王彻、郭凤,最后的叶三叔他可不敢指,不过三叔还是很给面子的转了过来,“我问你们,如果再发生这种事,你们应该怎么做?” 王彻傻眼,虽然经历了一次这种事,但他还真想不出什么办法,犹豫半天语气弱弱的说道,“末将会将事由告知肃国公,一切请肃国公定夺。” 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干的,就是时间晚了点。 伍桐不悦的看了他一眼,将视线转向何苗,“何军主,你说!” 何苗愣了愣神,“末将…末将也是请肃国公定夺。” 还没将视线转向郭凤,郭凤急忙回道,“末将也是,唯肃国公定夺。” 伍桐烦躁的看着他们,这时候叶三叔站了出来,直接道,“末将会写信上报,同时告知肃国公,他一日是末将的兵,一辈子都是末将的兵,他受欺负,末将会给他讨个公道。号召大军出营,围困城池,不交出末将的兵,一日不得出入。” 伍桐诧异的看了叶三叔一眼,“哪怕最后会追责于你?” 叶三叔轻笑一声,“末将相信肃国公。” 在这演双簧呢? 四镇军主是你妻族三叔,你当我们都傻,不知道这事? 当然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肃国公在蜀州最开始只是拿住赵家,各地皆有不服,保卫蜀州拿到军权之后,蜀州才没有人敢和肃国公叫号。 因为敢叫号的,或者背地里干些好事的,现在坟头草都找不着,埋哪块地都没人知道。 军权才是肃国公在蜀州立足的关键点,他对士卒一定宽容。 就是刚才这出戏有点太吓人了,自己最开始对肃国公也不是很尊敬,他们是真怕啊。 “军人,要有血气,不要想太多,纯粹些,直来直去,别学文官一肚子弯弯绕。” 伍桐颇为不满的看着何苗、郭凤,“你们两 个一开始就惴惴不安,说话唯唯诺诺的,有一点军主的样子吗!” 何苗郭凤想起刚才那两文官的样子,起身抱拳,声如洪钟,“末将知错。” “坐下吧。”伍桐摆了摆手,“你们军中回家的士卒,都没再发生其他事吧?” 何苗郭凤对视一眼,最后一镇军主何苗说道,“回肃国公,一镇裁撤的五千名士卒,返乡的只有一百余人,回到乡中并未发生…” 何苗看了一眼王彻,小声说道,“并未发生王彻军中的事件。” 郭凤也抱拳道,“回肃国公,三镇军中也未发生此类事件,裁撤五千名士卒,只有七十一人返乡。” 叶三叔也回道,“四镇比较特殊,他们一直在南疆,所以裁撤士卒都在南疆,也并无此类事件。” 伍桐点了点头,“明年的军改主要是两件事,第一,就像我刚才所说,我希望军人,尤其是在前线的军人是纯粹的军人,不事生产,只有训练,保家卫国,这样我们就可以将现在十万人的军饷集中在少部分人身上,打造一支铁军。” “你们四位军主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将领,以你们看,如果这样做,需要多少人能战力不减?” 伍桐话说完,下面几位齐齐皱眉,王彻作为已经投效的顶级马仔,先提醒道,“肃国公,不只是精兵主力,后勤的辅兵民兵都是很重要的,这些人加起来,估摸着再难裁撤了。” 伍桐点头,“我知道辅兵民兵的重要性,但现在我们讨论的不是这个。” “这次三国来犯,号称五十万,其实呢,主力也就八万不到,其余的都是辅兵民兵,柴周那十万龙神卫,你们也知道下场,被三千陵山军砍瓜切菜,冲了个七进七出,无人能敌。” “所以我想知道一个数,不事生产,全时训练的军人,需要多少能和现在我们这十万人抗衡。” 几位军主暗暗捏着指尖,心里计算一下。 不事生产,全时训练,这句话可不一般,职业军人,在此之前都是很少有的,大家都是拿刀砍人,砍完了回家收麦,板车在战场上运尸体,回家就得运粮食。 这时候,兵、民,其实是不分家的,给了武器上战场就是兵,甚至不给武器,上战场也是兵。 兵和兵是不一样的,披甲和不披甲也是不一样的。 “三万人!”叶三叔说道,“最多三万人,最多三万精兵,再多蜀州供养不起。” “叶军主说得对。”何苗也赞同道,“陵山军是重甲军,冲杀 步卒有那种战绩也是正常的,而且,陵山军的马匹、骑兵、重甲颇费钱财,供养一个重甲骑兵的费用恐怕能养十个兵,三千重甲已经是蜀州的极限,再供养三万精兵,怕是很难,末将觉得两万,蜀州既能供养得起,战力也不会有太多波动。” 王彻也出言道,“肃国公明鉴,非是末将贪财,如果供养两万精兵,其实钱财消耗和现在是差不多的,肃国公要是想依靠这个办法裁军节省开支,大概率是行不通的。” 伍桐摆了摆手,“不是节省开支,是节省人,蜀州要建设,各地都需要人,士卒经历过战争,也是保护百姓的第一道防线,让他们返乡或开垦,我用着放心。” 郭凤道,“若不是为了节省钱财,末将私心以为三万之数最好,公心则觉得两万两千人。” 呼—— 伍桐长出一口气,“这样,四镇各留五千精兵专心训练,各留一万辅兵,农时耕种,闲时训练,各地” 伍桐转向文官方向,“各郡,各县,各乡,乃至村屯,农闲时候,都需要民兵训练。” “这样的话,就引出第二件事了,正好也要和你们商量一番。” “裁撤的士卒并非弃用,第一批分了田地,第二批则给一个身份,和之前一样,有文化读过书的参加考试,可以给官职或吏员,这一批主要是在各县任捕快、戍城卫、民兵教头。” “若有战事,即刻召回。” “你们觉得如何?” 四镇军主再次陷入沉思。 这次,文官方面也都在思索。 思索此事的可行性。 (本章完) 第七百零七章 提炼精兵。 设一二三等不同训练强度的辅兵、民兵,这样一算,应该还有别的事情没说完。 赵绪只觉得有些地方不对,但没想出来到底是什么地方。 严勇深吸一口气,拱手道,“肃国公,职业军人,是不是就有年龄限制了?” 年龄限制? 伍桐点头,“对,我的想法是,十八岁之后男子入伍服兵役,两年期满发回原籍,军队可以择优留存。” 择优留存? 也就是说会退出行伍的人会分散到各地? 然后再补充民兵队伍。 我滴个乖乖,蜀州全民皆兵? 何苗看着文件后面的内容,只觉得肃国公的想法太激进了,蜀州这是要对抗天下吗? “肃国公容禀,此事末将觉得可为,三千陵山军再加上两万多的精兵确实可以守住三关,不过民兵的训练,是不是可以商榷,这么多民兵的训练,衙门要多开支许多军费。” 王彻也说道,“民兵也按照一二三等和年龄划分,第一等一年一训,二等两年,三等三年,如此训练也能保持战力。” 严勇继续道,“而且民兵的数量也要控制,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州县按照比例设置镇军和民兵,互相钳制。” “退伍的士卒也可以进入衙门做捕快,三方监督。”赵绪补充道。 “可以。” 伍桐点头,环视一周,“既然裁军大家都同意,那么裁军之后,就需要改革军制,设立蜀州都督府,蜀州大都督、都督同知总领军务,三关设卫所戍军,改军主为指挥使,权职不变,撤销四镇番号,改为天威、天兴、天武、天胜,制军旗以成魂。” “蜀州都督府蜀州大都督和两名都督同知就由你们担任,王彻任第一任蜀州大都督。” 伍桐盯着何苗与郭凤,“你们可有异议?” 何苗郭凤齐齐抱拳,“末将听从肃国公安排。” 王彻这才松了口气,抱拳道,“末将遵命。” 伍桐点了点头,“现在举手表决,蜀州军改是否按照计划进行。” 这边文官肯定是支持的,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他们就看向武将,想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听从。 让他们有些失望,武将这边也没有反对,齐齐举了手,不过想想也是正常,毕竟这次蜀州防御战,伍桐在军中有很大的声望,王彻已经抱上伍桐的大腿成了头号马仔,叶三叔自己人,何苗郭凤对伍桐也 是服气,只不过杀人太狠,他们着实有些害怕,现在知道自己并无性命之忧,还能更进一步,自然不会阻挠。 伍桐和赵绪也举起手,“好,那接下来就是财政问题了。” “牧星会长,蜀州银行、蜀州商会再加上蜀州府库,现在的收支如何?” 早在最下首的位置坐了一整场的牧星面带微笑。 格老子的作者是不是把他忘了。 “目前蜀州的税收和衙门开销基本持平,今年结余一万两白银,当然这只是今年,按照战后蜀州境内三国商人的行走来看,明年的结余会更多。” 牧星看了看手上的账簿继续说道,“除了这个,蜀州现在拥有的库银近百万。” 说着说着,牧星抬头笑了一下,“那些蜀州大户挺有钱的,这都是现银,要是算上田产地契,古玩字画,金银珠宝,估计千万都挡不住。” “这就又反映出一个问题。” “我们的铜钱不够,蜀州银行发行了临时的银票,还是和周国的类似,我们是不是要再做一款蜀州的票钞?” 严勇不禁问道,“那之前的银票怎么办?” “可以在银行兑换。”牧星说道,然后看着严勇欲言又止的表情,他又露出一个笑容,“不用担心增发,现在能换得起银票的人不多,毕竟蜀州现在唯一的大户是肃国公。” 几个人齐齐望向伍桐,旋即意识到不对,然后四处转头。 啊,这天花板可真天花板啊。 这桌子可真桌子。 伍桐面对老友的调侃也没解释什么,他天生不爱钱,那是什么,就是数字而已,在秣陵有造船厂和捕鱼罐头厂的股份,在大周,甚至各国他都有一点小生意,几乎是垄断了饮品糕点行业的小生意。 他对钱真没有兴趣。 “蜀州制作蜀州的票钞势在必行,按照一二五十这样来制作,顺便做一些文化输出。”伍桐露出笑容,“不过,这种纸币一定要难以仿制,我可不想看到蜀州银行的存款都被假钞换走。” 牧星从身边的挎包中拿出了一个盒子,“事实上我们已经设计了一款,肃国公请过目。” 王彻早就下场捧起锦盒送到伍桐面前,打开盒子,伍桐看到里面的几张纸币,从设立蜀州银行的那天起,有些事情他就和牧星提及过,只不过后来事情太多,他这边无从顾及,牧星倒是很合心意,默默的将这些事情都做了。 闻了闻墨香,捻了捻暗纹,随口问了一些防伪、造价 的问题。 牧星一一答复,这让在场的文官们齐齐侧目,没想到锦阳城中还有这样的人才,而且这可是财神爷啊。 严勇捏着短须笑眯眯的看着牧星,自己的磐郡下面都在建蜀州银行,这要比两位同僚早上几个月,一步快步步快,等会儿再找这位牧行长谈谈感情,不怕磐郡没有资金,实在不行,就让狄子旭出去摇人,这小子后台硬。 杨放和张望对视一眼,均是看到对方眼中的信息。 此人,决不能让对面先得到这位财神爷。 却不知已经有人准备先下手为强了。 随着会议的进行,天色渐晚。 “诸位,今日已经不早了,府衙已经备好酒菜,接下来,我们不谈公事,去用席吧。” 伍桐起身打断了下面的讨论,拍了拍手宣布散会。 这种会议不是一天能够开完的,还是需要几日。 接下来的三日,蜀州最高的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在这小小的议事厅中,定下来许多政策,这些政策都将影响蜀州的未来。 文臣武将皆有进取,斗志满满,这几日的会议已经将大方向定了下来,他们只要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走下去,必将让蜀州惊艳三国。 当然,蜀州现在还隶属于周国。 那么,眼药就不能不上了。 不是想继续改革吗? 好,改! 肃国公上奏折,言土改事宜。 均田,富民! (本章完) 第七百零八章 第四? 蜀州官员的升职请求? 这是请求?人都调完了,这就是个通知。 挑衅! 他就是在挑衅自己,他想说蜀州是他的蜀州,官员任免只要一纸书信通知自己。 柴瑾看了一眼肃国公递上的奏折,没看两眼就扔到一旁,魏琳赶紧接住,合好放在桌案上。 和奏折一起来的还有一封安于的书信,这封信柴瑾倒是看了很久。 良久之后,柴瑾才将信放下。 看着信上的字迹,柴瑾失神间问道,“这次只有这一封信。” “回主子,肃国公只送过来一封信。”魏琳想了想,还是不要说这个折子了,主子明显不喜欢。 “他这是什么意思?向朕炫耀蜀州他治理的很好?”柴瑾有些气闷,蜀州之地他才去多久,如臂使指,朕,万方江山之主,治下两万万百姓,为何如此艰难。 “他是向朕示威?还是嘲笑朕?”魏琳不知道信中究竟写了什么,面对主子的问话,他勉力回道,“主子,您是天下之主,犯不上与肃国公置气,而且蜀州之地还是大周领土,主子想治他还不是轻轻松松的。” 柴瑾摆了摆手,“不,若是没有之前置气攻蜀的事,朕还是能和安于同案共饮的。” “现在,不行了。” 柴瑾回想当初,伍桐说什么都要去蜀州,设计将阮凌辅叫回京城,又设计让柴瑾忌惮他。 白蟒吞龙? 这一出戏整得好啊,让所有人下意识的怀疑到他头上,他也不自辩,就这么默默的看着朝堂上这些衣冠禽兽上蹿下跳。 朝中这些官员,忠奸难辨! 阮凌辅是自己的启蒙老师,自己上位重用他,他是忠臣吗? 哪个忠臣把控朝政,户部礼部礼部兵部都是他的门生故旧,自己都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个犄角旮旯钻出来的,后来还是自己设计,拿下一个武相,杀了他的兵部尚书。 靖王叔难道不忠吗?自然是忠的。 能力不强吗?自然是强的。 可是太强了,还是皇亲,这就需要对他加一些束缚。 狄英生,这位京兆尹,自己尚在潜邸之时的垂拱殿辅政大学士,因为年纪尚轻与年少的自己交往最深,他是忠臣,可他忠的不是朕,是这个江山社稷。 六部尚书换了又换,他们的忠奸不重要,只要听话就行。 六部侍郎逐渐替换成了自己在潜邸时候的属官。 禁军拱 卫京畿,统领也换成了自己的亲娘舅,可以稍稍安些心。 可然后呢?出了京城呢? 天下万方,自己的政令都很难出京城,地方官员层层加码官逼民反的事情层出不穷,他想借势除掉阮凌辅,更想利用这件事弄乱魏国。 既然自己这边的改革会因为这种事情民变不断,那用相同的办法是不是也能激起魏国的民变。 自古变法无外乎这几样,加强中央集权、土地与税制改革、官僚体系整顿、军事改革。 只要变法就会有利益碰撞,加深这种碰撞就是一步妙棋。 虽然魏国拓跋皇族把持军队,各地叛乱皆起,你又该如何应对呢? 回答朕! 乱吧,都乱起来才好! 柴瑾看着一旁的魏琳,这个从自己登基之后就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太监总管,内侍监现在也是他主管,“内侍监有什么消息吗?” “回主子,阮凌辅近几个月都会去昭文阁与韩世松、杨幼郎两位大学士谈论史书编修一事,不过和之前内侍监探听到的消息一样,韩世松、杨幼郎两位大学士为阮凌辅出谋划策,阮凌辅保举他们入朝出仕。” 柴瑾闻言不禁冷笑,“朕的朝廷就这么随意,首辅一句话就能让两位大学士冲锋陷阵,朕的话谁都不听。” “靖王叔的隐太子党也是他们弄出来的,倒是帮了朕。”柴瑾想到靖王叔因为此事连朝廷政务都不参与了,这个借口可以用很久,“阮凌辅他们又准备做什么事?” “东南民变,韩世松大学士说隐瞒不报,让阮相上书言东南匪患严重,需靠禁军剿匪。阮相已经写了奏折,明日早朝应该就要上奏。东南的事情朝廷一直都是知道的,只是在瞒着主子,内侍监在东南的探子递密信,没走军中的路子,东南民变都是当地豪绅对抗官府,实际上,也是对抗朝廷。” 魏琳小心说道,“内侍监还探到消息,东南州府的官员大多都是氏族子,他们也是反抗的主力,而且敛财奇巨。” 柴瑾挑眉,“这是冲着朕来的啊。” “百姓受蒙蔽,不知道主子用心劳苦,被世家蛊惑,真是一群刁民!”魏琳跟着小声骂道。 柴瑾摆摆手,“行了,朕还没昏庸呢,用不着你在这拍马屁。” “安于曾经说过,世家对皇室毫无敬意,他们都是想着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在他们眼中,我柴氏皇族不过是运气好了一些,抢到了皇位而已,下次就是他们。” 魏琳愕 然的看着柴瑾,他读过书,自然诧异于皇帝竟然能说的这么直白。 “天博学院现在如何?”柴瑾突然问道。 魏琳回道,“按照教头说法,现在天博学院所属两千人可称强兵,就是没见过血,见血之后才能成为精兵。” 柴瑾点了点头,“时间还够,让他们继续训练,见血的事情,朕来想。” “明日传召阮凌辅,早朝之前来垂拱殿,告诉御膳房,做一碗八宝粥给阮相。” “另外,这封信,八百里加急送到蜀州。” 柴瑾将刚写好的信递给魏琳。 魏琳弯腰恭敬接过。 “诺!” 次日寅时。 垂拱殿内。 柴瑾看着面前喝粥的阮凌辅,神色淡淡,语气颇冷,“阮相,如今各国变法,我大周的变法如何?可为前列否?” 阮凌辅闻言,放下粥碗,正色拜道,“回陛下,现在东南匪患严重,老臣以为先行剿匪然后再推行变法。” 柴瑾看着长拜的阮凌辅,嗤笑一声问道,“阮相觉得需要多少兵马,户部要拨多少粮饷才能平定东南匪患?” 阮凌辅弯着腰看不到柴瑾的表情,听到问话犹豫了几息,才缓缓开口,“具体老臣不知道,还是请兵部户部核算之后再做定夺。” 柴瑾不禁眯起眼睛,看着阮凌辅的脖子半晌,才开口道,“阮相老成谋国,平身吧,这么大岁数就不必行礼了,这些事让下面安排就是了,朕要与阮相说另一件重事。” 阮凌辅再次欠身,“陛下请讲,老臣尽心从命。” “朕自登基以来,已有两年,编撰典籍之事也应该提上日程,朕以为编书一事,当从氏族志开始。”柴瑾露出一丝微笑,转身负手继续说道,“我大周三百年,少不了氏族帮助看管一方,更何况我柴氏也是千年的世家,所以氏族志要修,要大修,更要好好的修!” “阮相,如此大事,朕就交给你了。” 氏族志吗? 确实是一件大事。 阮凌辅摸了摸胡须,这倒也不错,重修氏族志,这里面门道很多啊。 “老臣遵命。” 柴瑾背着身不去看阮凌辅,“等会儿早朝,阮相知道怎么做吧?” 阮凌辅颔首,“老臣明白。” “来人!” 魏琳捧着托盘,上面放着一件衣裳。 “天气寒了,这大氅就赐予阮相遮风避寒。” 魏琳抖开大氅,为阮凌辅围上,最后系上系带。 “阮相。” 柴瑾转过身看着自己的启蒙老师,神色肃然,“不要让朕失望。” 阮凌辅躬身长揖,“老臣定然尽心。” 皇帝要修氏族志。 这个消息在早朝之后就传向各地。 当然也传到了蜀州。 伍桐拿着朝廷的告示,下意识的思索其中是否有什么算计,这件事是阮凌辅当朝提出来的。 想了半天,最后伍桐觉得是不是自己太过紧张了,氏族志的修撰都是合理的。 还是问问赵二爷,他们赵氏是上面的常客。 “氏族志?” 赵二爷放下刚配好的叆叇,抬眼看向伍桐,神色古怪,“朝廷又要修这个了吗?那看来是真缺钱了。” 伍桐又不是什么世家豪族,不懂这里面的路子,但听到这话还是有些反应的,“缺钱?你是说花钱买位置?” 赵二爷呵呵一笑,“不然你以为林家的五姓七望哪来的?” “五姓七望,除了柴家是皇家,位高一等,我们赵家是妥协,但蜀州的盘子还在,他们给我们面子;其他几个世家里面,也就常州张氏还算不错。” “剩下那几个,只能说是千年世家而已,就是有钱罢了,暴发户。” 而已? 伍桐没想到,有朝一日他还能被赵二爷秀一脸。 “能传承千年的世家只是有钱这么简单?”伍桐对赵二爷的话产生疑问,“以我了解,世家一是入朝掌权,二是掌握当地,三是文化传承。” “各个世家都有家学,我也曾看过科举名单,一百多名进士中,就二十余人不是世家,有没有世家资助还不能确定,可见世家在朝堂上的掌控。” “虽然六部尚书不一定是他们的人,但是朝堂百官,能上得了朝的,最少三成都是他们的人。” 赵二爷再次发笑,“所以老夫才说钱财开道啊。” 伍桐一愣,“买题?” “这是最小的事,后面还得贿赂上峰,买官买位。”赵二爷笑呵呵的说着掉脑袋的事也不对,这事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其实最近你也发现了吧,蜀州来的商人越来越多,想要见你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老夫听说那些人为了见你,已经开出一万两的价码了。” 伍桐对此事倒是知情,不过商人的事情一直都是牧星对接的,那是蜀州商会的会长,不找他难道找我 啊。 多大的商人都请动肃国公啊! “你说的这事我确实有耳闻。” 赵二爷指着远处随意点了几下,“都是世家派来的,要见你,钱开路,在花钱这方面,没人能比过世家,没有人!” 伍桐也笑了,“这么个用钱买啊,也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是小问题,那都不叫问题。”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见你吗?” 伍桐略有所感,但还是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赵二爷又笑了起来,“你刚才说世家靠什么来着?家学?地盘?钱财?” “老夫告诉你,那都是浮云。” “最主要的,是两头下注,如此才能传承千年世家。” 赵二爷说话,呵呵的笑个没完。 伍桐一愣,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话说得倒也是没错。 “你在三国中也写过一样的事情,恐怕忘了吧。” “你的三国写的好啊,里面世家就更好了,四世三公这种在这千年可不少见,只是没人提罢了。” 赵二爷继续说道,“老夫看你的三国,好就好在都是门阀内斗,大家都知道分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头破血流还留着一点体面,夏侯家、诸葛家,这个家那个家的,三国里面哪家没有?” 伍桐忽然一滞,“他们来见我,是想在蜀州投资?在蜀州不也是在周国吗?” 赵二爷摇了摇头,“你还没有意识到,在各国眼中,你已经是第四国了!” 第四国吗? (本章完) 第七百零九章 氏族志 论眼界,赵二爷稍逊一筹。 论世家,赵二爷碾压肃国公不止一筹。 有些事,伍桐能理解,但是跟自身经历有关,他第一时间反应不到,毕竟真正的世家他又没接触过核心区域。 “两头下注,庄家通吃!” 赵二爷将世家传承千年的秘诀总结出来。 伍桐点了点头,忽然想到什么一般,露出一个古怪笑容,像是憋着笑一般说道,“氏族志要是修出来,跟生死簿也没啥区别了。” 赵二爷挑了挑眉,“这对于一些世家来说是荣誉,那些不大不小的世家还是要靠这个比一比人脉的,跟生死簿怎么着也联系不到一起去吧。” 伍桐对历史上这件有名的故事很有记忆,所以提醒一句,“要是来蜀州想再把赵家写上,别写自己这一脉吧。” 赵二爷摇头,“先不提他来不来蜀州,就是来蜀州,要写也是写你,我们赵家现在都排不上第二。” “呵。”伍桐噷了一声,“蜀州现在哪有世家了,都是建设家乡的好青年。” 赵二爷摆摆手,忽然听到外面的马蹄声音,“这般急促的马蹄声,八百里加急?” 伍桐也正色道,“听声音确实像八百里加急。” 两人同时起身,伍桐看了他一眼,“赵二爷你还是坐着吧,我出去看看。” 没多大功夫,伍桐拿着两封信回来了,一封是鸡毛信,另一封则是飞鸽传递的暗信。 “第三密码本。”伍桐看了一眼竹筒上的数字,将信卷扔给赵二爷,“你先看看这个吧。” 赵二爷接过竹筒,又戴上了叆叇,想了想又拿起一个放大镜,从一旁拿起刚才说的第三密码本,摊开飞鸽信,开始翻译,“这封信是控弦司传的,那你手里的鸡毛信呢?” “柴瑾送的。”伍桐撕开信封,“他说以后给他送信发八百里加急。” “他对你还真是上心。”赵二爷调侃道,“这个皇帝对你到底是什么想法?想杀了你,还是想用你?” “都有吧。”对于人性怎么分析都有道理,伍桐也不去猜这个皇帝心里想的是什么,一般的皇帝都是精神病,他们做的事大多都没有逻辑可循,低头看着信,“没有公事,一些问候和私事。” “问柴珑休养的怎么样,问珞儿如何,又问了我在蜀州是否习惯。” 伍桐将信收好,“说起来我在京城的时候和柴瑾相处很久,那时候的他和夺得皇位之后的他简直判若两人,那个位子 真就能让人变化如此之大?” “不知道。”赵二爷还在干正事,干脆回道,“我们家又没做过皇帝,不过和其他世家不同,我们没有争皇位的意思。” “为什么?”伍桐不解道,都说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世家的游戏罢了,怎么就你们赵家唱反调。 “不当皇帝的世家才能传承千年。”赵二爷抬起头冷笑说道,“朝代更迭真的会屠杀皇室,从今往上数三代,不过七百年时间,立国称皇的就有五六十人,七八个家族最少有三个没了,剩下几个都是苟延残喘,出国皇帝还想让后代王朝对你们好?做梦去吧。” 伍桐闻言也不禁笑了笑,将信收好,就凑了上去看老头解密。 别的不说,赵二爷解密还挺快,没多大功夫就对着密码本将密信翻译好了。 皱着眉头看了看,“东南叛乱。” “东南叛乱?”伍桐一怔,“继续说。” “东南叛乱,周廷政策推行下去,东南地方官以倍之,致民反。” 赵二爷皱的眉头忽然松开,“周国变法出了问题,地方官加倍推行朝廷的政策,最后官逼民反了。” “周国的政策都是什么来着?”伍桐找到卷宗翻动一下,“考成、青苗、更改税制?” 考成是官员的政绩考核,以用来整顿吏治。 青苗是赈济民户,抑制高利贷,增加收入的法子。 更改税制是合并赋税,折银征收。 三个方法怎么这么熟悉呢? 阮凌辅这老东西和王舒王、张居正有啥关系? 这种招属于好心下面办不明白的事情! 当然,很有可能也是故意办不明白。 这三条一条条都砍在世家脑门上啊。 你以为谁放贷最狠? 当然是寺庙了,难道是世家啊! 呃,第二总归会轮到世家。 得罪了世家还想好,就是皇帝又能怎么样,不服软就让你飞起来! 伍桐捏了捏眉心,忽然停下动作,看着面前三国的卷宗,良久之后,伍桐忽然拿起魏国变法的档案看了起来。 赵二爷发现了伍桐的异常,但是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只能干等一会儿。 “不对”伍桐长舒一口气。 “到底怎么了?突然像着了魔一样。”赵二爷倒了一杯水递过去。 伍桐低声道谢,旋即说道,“官逼民反?不太对,现在的造反的主力还是世 家。” “柴瑾对周国的掌控不会低到连敌人是谁都不清楚吧。” 伍桐按了按指尖,“赵二爷,如果说氏族志的目的是把这些世家一网打尽的话,你是不会信的吧?” “???”赵二爷猛地抬起头看向伍桐,旋即摇头,“不能吧不可能,世家传承千年,要是会因为氏族志出现问题,早就不会修撰氏族志了。” 伍桐皱着眉,“就当是我想多了吧。” 赵二爷想了想,“如果有编修氏族志的人来蜀州看族谱,老夫都给他们打发走。” 伍桐心中还有些古怪,摆了摆手,倒也没多说什么。 “书霁呢?” 伍桐走到门口,忽然回身问道。 赵二爷抬头道,“和惜儿去云华学院了,老夫听朱书霁说明年你要弄一个女子学院,惜儿好奇,朱书霁就带惜儿走了一趟。” “这臭小子,什么事都藏不住。” 伍桐笑骂一句,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行了,书霁在蜀州就我一个师长,赵二爷什么时候有想法,我好带着书霁来提亲。” “嗯,最好再过一年。”伍桐想了想,“明年书霁就要加冠了,等到取字之后,再成亲不迟。” “成亲还要看年纪?”赵二爷纳闷道,这年头束发就成亲的人也不少,朱书霁和惜儿也已经一年多了,要不是伍桐在中间拦一道,赵二爷早就给他们操办起来了。 “过早成亲生子对身体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女子。” 伍桐想了想,“等明年女子学院开学之后,让惜儿去读一年就知道了。” 赵二爷嘟囔一句事多,倒也没出言反对。 在哪学习都是学习,尤其是在云华书院,那地方教的东西才是实用学。 (本章完) 家。” “柴瑾对周国的掌控不会低到连敌人是谁都不清楚吧。” 伍桐按了按指尖,“赵二爷,如果说氏族志的目的是把这些世家一网打尽的话,你是不会信的吧?” “???”赵二爷猛地抬起头看向伍桐,旋即摇头,“不能吧不可能,世家传承千年,要是会因为氏族志出现问题,早就不会修撰氏族志了。” 伍桐皱着眉,“就当是我想多了吧。” 赵二爷想了想,“如果有编修氏族志的人来蜀州看族谱,老夫都给他们打发走。” 伍桐心中还有些古怪,摆了摆手,倒也没多说什么。 “书霁呢?” 伍桐走到门口,忽然回身问道。 赵二爷抬头道,“和惜儿去云华学院了,老夫听朱书霁说明年你要弄一个女子学院,惜儿好奇,朱书霁就带惜儿走了一趟。” “这臭小子,什么事都藏不住。” 伍桐笑骂一句,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行了,书霁在蜀州就我一个师长,赵二爷什么时候有想法,我好带着书霁来提亲。” “嗯,最好再过一年。”伍桐想了想,“明年书霁就要加冠了,等到取字之后,再成亲不迟。” “成亲还要看年纪?”赵二爷纳闷道,这年头束发就成亲的人也不少,朱书霁和惜儿也已经一年多了,要不是伍桐在中间拦一道,赵二爷早就给他们操办起来了。 “过早成亲生子对身体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女子。” 伍桐想了想,“等明年女子学院开学之后,让惜儿去读一年就知道了。” 赵二爷嘟囔一句事多,倒也没出言反对。 在哪学习都是学习,尤其是在云华书院,那地方教的东西才是实用学。 (本章完) 家。” “柴瑾对周国的掌控不会低到连敌人是谁都不清楚吧。” 伍桐按了按指尖,“赵二爷,如果说氏族志的目的是把这些世家一网打尽的话,你是不会信的吧?” “???”赵二爷猛地抬起头看向伍桐,旋即摇头,“不能吧不可能,世家传承千年,要是会因为氏族志出现问题,早就不会修撰氏族志了。” 伍桐皱着眉,“就当是我想多了吧。” 赵二爷想了想,“如果有编修氏族志的人来蜀州看族谱,老夫都给他们打发走。” 伍桐心中还有些古怪,摆了摆手,倒也没多说什么。 “书霁呢?” 伍桐走到门口,忽然回身问道。 赵二爷抬头道,“和惜儿去云华学院了,老夫听朱书霁说明年你要弄一个女子学院,惜儿好奇,朱书霁就带惜儿走了一趟。” “这臭小子,什么事都藏不住。” 伍桐笑骂一句,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行了,书霁在蜀州就我一个师长,赵二爷什么时候有想法,我好带着书霁来提亲。” “嗯,最好再过一年。”伍桐想了想,“明年书霁就要加冠了,等到取字之后,再成亲不迟。” “成亲还要看年纪?”赵二爷纳闷道,这年头束发就成亲的人也不少,朱书霁和惜儿也已经一年多了,要不是伍桐在中间拦一道,赵二爷早就给他们操办起来了。 “过早成亲生子对身体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女子。” 伍桐想了想,“等明年女子学院开学之后,让惜儿去读一年就知道了。” 赵二爷嘟囔一句事多,倒也没出言反对。 在哪学习都是学习,尤其是在云华书院,那地方教的东西才是实用学。 (本章完) 家。” “柴瑾对周国的掌控不会低到连敌人是谁都不清楚吧。” 伍桐按了按指尖,“赵二爷,如果说氏族志的目的是把这些世家一网打尽的话,你是不会信的吧?” “???”赵二爷猛地抬起头看向伍桐,旋即摇头,“不能吧不可能,世家传承千年,要是会因为氏族志出现问题,早就不会修撰氏族志了。” 伍桐皱着眉,“就当是我想多了吧。” 赵二爷想了想,“如果有编修氏族志的人来蜀州看族谱,老夫都给他们打发走。” 伍桐心中还有些古怪,摆了摆手,倒也没多说什么。 “书霁呢?” 伍桐走到门口,忽然回身问道。 赵二爷抬头道,“和惜儿去云华学院了,老夫听朱书霁说明年你要弄一个女子学院,惜儿好奇,朱书霁就带惜儿走了一趟。” “这臭小子,什么事都藏不住。” 伍桐笑骂一句,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行了,书霁在蜀州就我一个师长,赵二爷什么时候有想法,我好带着书霁来提亲。” “嗯,最好再过一年。”伍桐想了想,“明年书霁就要加冠了,等到取字之后,再成亲不迟。” “成亲还要看年纪?”赵二爷纳闷道,这年头束发就成亲的人也不少,朱书霁和惜儿也已经一年多了,要不是伍桐在中间拦一道,赵二爷早就给他们操办起来了。 “过早成亲生子对身体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女子。” 伍桐想了想,“等明年女子学院开学之后,让惜儿去读一年就知道了。” 赵二爷嘟囔一句事多,倒也没出言反对。 在哪学习都是学习,尤其是在云华书院,那地方教的东西才是实用学。 (本章完) 家。” “柴瑾对周国的掌控不会低到连敌人是谁都不清楚吧。” 伍桐按了按指尖,“赵二爷,如果说氏族志的目的是把这些世家一网打尽的话,你是不会信的吧?” “???”赵二爷猛地抬起头看向伍桐,旋即摇头,“不能吧不可能,世家传承千年,要是会因为氏族志出现问题,早就不会修撰氏族志了。” 伍桐皱着眉,“就当是我想多了吧。” 赵二爷想了想,“如果有编修氏族志的人来蜀州看族谱,老夫都给他们打发走。” 伍桐心中还有些古怪,摆了摆手,倒也没多说什么。 “书霁呢?” 伍桐走到门口,忽然回身问道。 赵二爷抬头道,“和惜儿去云华学院了,老夫听朱书霁说明年你要弄一个女子学院,惜儿好奇,朱书霁就带惜儿走了一趟。” “这臭小子,什么事都藏不住。” 伍桐笑骂一句,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行了,书霁在蜀州就我一个师长,赵二爷什么时候有想法,我好带着书霁来提亲。” “嗯,最好再过一年。”伍桐想了想,“明年书霁就要加冠了,等到取字之后,再成亲不迟。” “成亲还要看年纪?”赵二爷纳闷道,这年头束发就成亲的人也不少,朱书霁和惜儿也已经一年多了,要不是伍桐在中间拦一道,赵二爷早就给他们操办起来了。 “过早成亲生子对身体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女子。” 伍桐想了想,“等明年女子学院开学之后,让惜儿去读一年就知道了。” 赵二爷嘟囔一句事多,倒也没出言反对。 在哪学习都是学习,尤其是在云华书院,那地方教的东西才是实用学。 (本章完) 家。” “柴瑾对周国的掌控不会低到连敌人是谁都不清楚吧。” 伍桐按了按指尖,“赵二爷,如果说氏族志的目的是把这些世家一网打尽的话,你是不会信的吧?” “???”赵二爷猛地抬起头看向伍桐,旋即摇头,“不能吧不可能,世家传承千年,要是会因为氏族志出现问题,早就不会修撰氏族志了。” 伍桐皱着眉,“就当是我想多了吧。” 赵二爷想了想,“如果有编修氏族志的人来蜀州看族谱,老夫都给他们打发走。” 伍桐心中还有些古怪,摆了摆手,倒也没多说什么。 “书霁呢?” 伍桐走到门口,忽然回身问道。 赵二爷抬头道,“和惜儿去云华学院了,老夫听朱书霁说明年你要弄一个女子学院,惜儿好奇,朱书霁就带惜儿走了一趟。” “这臭小子,什么事都藏不住。” 伍桐笑骂一句,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行了,书霁在蜀州就我一个师长,赵二爷什么时候有想法,我好带着书霁来提亲。” “嗯,最好再过一年。”伍桐想了想,“明年书霁就要加冠了,等到取字之后,再成亲不迟。” “成亲还要看年纪?”赵二爷纳闷道,这年头束发就成亲的人也不少,朱书霁和惜儿也已经一年多了,要不是伍桐在中间拦一道,赵二爷早就给他们操办起来了。 “过早成亲生子对身体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女子。” 伍桐想了想,“等明年女子学院开学之后,让惜儿去读一年就知道了。” 赵二爷嘟囔一句事多,倒也没出言反对。 在哪学习都是学习,尤其是在云华书院,那地方教的东西才是实用学。 (本章完) 家。” “柴瑾对周国的掌控不会低到连敌人是谁都不清楚吧。” 伍桐按了按指尖,“赵二爷,如果说氏族志的目的是把这些世家一网打尽的话,你是不会信的吧?” “???”赵二爷猛地抬起头看向伍桐,旋即摇头,“不能吧不可能,世家传承千年,要是会因为氏族志出现问题,早就不会修撰氏族志了。” 伍桐皱着眉,“就当是我想多了吧。” 赵二爷想了想,“如果有编修氏族志的人来蜀州看族谱,老夫都给他们打发走。” 伍桐心中还有些古怪,摆了摆手,倒也没多说什么。 “书霁呢?” 伍桐走到门口,忽然回身问道。 赵二爷抬头道,“和惜儿去云华学院了,老夫听朱书霁说明年你要弄一个女子学院,惜儿好奇,朱书霁就带惜儿走了一趟。” “这臭小子,什么事都藏不住。” 伍桐笑骂一句,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行了,书霁在蜀州就我一个师长,赵二爷什么时候有想法,我好带着书霁来提亲。” “嗯,最好再过一年。”伍桐想了想,“明年书霁就要加冠了,等到取字之后,再成亲不迟。” “成亲还要看年纪?”赵二爷纳闷道,这年头束发就成亲的人也不少,朱书霁和惜儿也已经一年多了,要不是伍桐在中间拦一道,赵二爷早就给他们操办起来了。 “过早成亲生子对身体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女子。” 伍桐想了想,“等明年女子学院开学之后,让惜儿去读一年就知道了。” 赵二爷嘟囔一句事多,倒也没出言反对。 在哪学习都是学习,尤其是在云华书院,那地方教的东西才是实用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