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石风云》 第一章 水石 早晨五点的边城,天还没亮。 王屿已经从床上爬了起来。每天早上摸着黑去早市,算是他除下雨天之外,雷打不动的日程安排。 二十啷当岁的年纪,脸上却总是挂着跟年龄极为不称的老成。就算他长得好看,也难以让人主动生出亲近的念头。 王屿刚从院子里推出他那辆电动车。 “等我一下,王屿。”身后就传来一个男孩的喊声。 王屿不用看也知道,是一起合住的吴晓醒了。 整个院子里,也就他跟自己还亲近些,“你也要去早市开包吗?” 吴晓抓着牙刷,摇着头咕哝道:“我不买蒙包料,我去淘两块水石。” 王屿想了想,“也好。反正顺路。” 吴晓不会骑两轮车,每次要想去边城那个对外口岸,就得搭别人的顺风车。王屿也乐得多个人一起。筆趣庫 虽然边城属于亚热带气候,但是二三月份早上的风,还是寒意刺骨。 吴晓整个人缩在车后座上,紧紧贴着王屿,“冷死了。” 明明王屿在前面,应该比自己还要冷上几分的。可是吴晓看着他笔挺的后背,竟是仿若未觉一样。都是相仿的年纪,他过的却跟个苦行僧似的。 王屿这人,总觉得跟别人有些不一样…… 越往关外走,人也越发多起来。 等王屿穿过关卡,来到原石交易市场外的时候,街边已经密密麻麻停了数不清的电动车。 “一天天的,哪来这么多人。”吴晓咕哝着,伸手使劲搓了搓冰凉的脸,“王屿,你冷不冷?” 王屿摇摇头,麻溜的锁上电动车,闪身直奔目的地而去。 吴晓只得快步跟上去。他原本还想去买一个糍粑,边吃边暖暖手的。 外围这些卖成品的摊位,此刻还是空着的。摊主们怎么也要等到八九点钟,才会带着货物出摊。 王屿跟吴晓的目标,是这些摊位的最后边,一条不起眼的逼仄小巷里。 说是小巷,其实原本就是连接市场内外的其中一个过道。 不知道从何时起,来国内做水石生意的骠国人,聚集在这里,自发的形成了眼前这个小型交易场所。 “你找水石,做什么用?”王屿问身后的吴晓。 “有客户找块带雾层的料子,仿着你那块雕个俏色手玩件。”吴晓声音稍稍提高了些。 越靠近这地方人越多,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吴晓生怕王屿听不到。 他那个客户,自从有一次看到了王屿那手玩件的照片后,就一直念念不忘。 听到吴晓说起自己的手把件,王屿的眼神闪了闪,却没说什么。 这过道十分狭长,里面人又 第二章 蒙包料 边城关外这几个交易市场,都是连在一起的。放眼整个关外,除了这各种原石以及成品的交易区域之外,也就只剩那三两间免税商店了。 边城人民,依托着这条与骠国毗邻的漫长边境,在这里生存、生活。 无数外地人,为了一刀富的梦想,前赴后继的赶来这个西南边陲小镇,无不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够一石翻身。 王屿跟吴晓,就都是外地人来到边城,有缘凑到一起成了合租的室友。筆趣庫 只不过,王屿比吴晓早来两年。 因此,吴晓更愿意跟在王屿屁股后面看料子,守着金山,干嘛要去要饭吃。 像今天,如果不是王屿来这里开蒙包料,吴晓自己是打死都不会来的。 以他们的小身板,一想到要跟那么多精壮的老爷们抢料子,光是从别人嘴里听到的那些,也足以让吴晓打心眼里发怵。 吴晓还沉浸在自己吓自己的忐忑中,脚下已经随着王屿来到了卖蒙包料的店门口。 也就七点多的光景,天色都还没有完全放亮,店门前虽然卷帘门还没打开,却已经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 都是在等着抢蒙包料的同行们。 吴晓大概的扫视了一下,清一色身强力壮的大老爷们。视线所及,全场称得上“弱小”的人,就是王屿跟……胖胖的自己。 抢蒙包料这件事,无异于虎口夺食。毕竟谁也不会放着赚钱的机会不赚,去做什么好人。 倒是为了抢夺蒙包料打起来的新闻,屡见不鲜。 吴晓感觉自己的手心,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水。他很想拉住王屿说,算了,下次再来吧。 话到嘴边,他看着王屿那副悍不畏死的架势,伸出去的手犹豫了一下。 也就是这瞬间,门口的卷帘门“哗啦啦”一声,被拉开了。 前一秒还站在吴晓身边的王屿,“嗖”的一下,就弹了开去。 人群开始了异样的涌动。 吴晓眼睁睁的看着,王屿像一枚射入湖面的石子,消失在乌泱泱的人潮里。 蒙包料,顾名思义,骠国那边打包好刚刚运回国内的明料。这些料子 ,虽说是明料,但是在拆开包装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拿到手的,究竟是什么品质的石头。 因为它们在运输过程中,通体都被骠国的报纸严密包裹,还缠了不知道多少层的黄色胶带。 也就意味着,在你抢蒙包料的时候,永远不知道里面是惊喜还是可惜。 蒙包料的开包规则,简单也原始。 谁先抢到,谁就拥有最先竞价权。除非双方价格实在谈不拢买方放弃,否则没有第二个人能横刀夺爱。 对于以此为生的边城玉石交易者们,这种到手就能赚上一翻的机会,怎么都不会放过的。 等到人群的疯狂慢慢消退,吴晓终于再次看到了王屿的身影。 他左脚下踩着一块,右臂弯还紧紧的箍着一块。 在他身旁,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正拉扯那块被王屿抱在怀中的石头。 吴晓赶忙跑上去。还没靠近,就听到那男人满嘴不客气的说道:“这块明明是我先碰到的。你都有一块了,年轻人,贪多可是嚼不烂的。 “你先抢到的?”王屿毫不退缩的回击道:“那怎么会在我怀里?” “你还好意思说?要不是你不讲规矩,又怎么会被你抢了去。”男人振振有词。 王屿冷笑,动作依旧丝毫不让。 “嗬……”男人见他这么不识相,立刻变了副嘴脸,“你要是不想把石头让给我,我今天就当着大家伙的面,教你懂点事。” 男人眼神凶狠,脸上的神情却透出对王屿的不屑一顾。 吴晓赶紧上前,打算拉着王屿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料子而已,就算错过这一块,后面总会遇到其他的,犯不着这么拼了命的去抢。 可还没等他靠近,王屿突然发难。 他劈手夺过男人正在抢夺着的料子,双手高举过头,毫不犹豫的冲着男人的脑门就砸了过去。 他的动作果断利落,带着不计后果的凶狠。 男人出于本能的抱头闪避,无比狼狈的堪堪躲过脑门开瓢的血光之灾。惊魂未定下,他指着王屿,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就这点胆量,还敢跟我抢料 子。我呸!”王屿气势如虹,没有丝毫胆怯。 吴晓看着眼前这一幕,顿时一口冷气直直窜上了天灵盖。 他以前怎么就没发现,王屿是这么刚的一个人呢? 眼看着想截胡的男人悻悻的走了,王屿这才淡定的收回目光,看着手里的蒙包料。 一把大剪刀适时的递到他眼前,王屿抬眼一看,一个漂亮的姑娘正忽闪着大眼睛看着自己。 王屿的脸微微一热,伸手接过,“谢了。” 厚厚的包装层只三两下,就被王屿彻底扯开,“啧,帕敢的黑乌纱……摆件料,可惜。” 想也没想,王屿就准备把这个料子给放回去。 吴晓觉得这是一个天赐的学习机会,赶紧凑上来,“王屿,好不容易抢来的呢,就这么不要了?” “不然呢?带回去当顶门石吗?”王屿一门心思都在剩下的那块料子上,此刻说话也没有顾及吴晓的情绪。 吴晓倒也没在意,“我就是看你刚才抢的多不容易……” 王屿看着吴晓惋惜的表情,忍不住乐了,“不拆开又怎么知道是不是惊喜呢。你看这切面的表现,豆种,局部还有黑藓。这样的料子,你说有什么价值?” 吴晓顺着王屿递过来的料子,探头一看,顿时也没了脾气,“黑乌纱,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就算是他刚接触原石才一年,也能很明显看得出来,这块被开了盖的黑乌纱料,的确没有多少交易的价值。 除非,有人正好需要做一个放桌上观赏的摆件,那还是有那么一点唬人的成分。 也就仅此而已。 黑乌纱又叫鬼见愁。在原石里属最难判断的料子之一。 这种料子的难缠之处就在于,在玉肉靠近皮壳的位置,多伴有一层发灰的暗绿色层。跟达摩坎水石的红黄雾有些相似,所以也有人管这叫“绿雾”。 区别在于,达摩坎的雾层造就了水石的可塑性,而黑乌纱的这层“绿雾”,却是具有相当强烈的迷惑性。尤其以帕敢场口的黑乌纱料最为显著。 多少人赌石,一刀下去奥迪变奥拓,就是它的功劳。 第三章 莫湾基 “明明是有概率出高绿的料子,整这么个鸡肋出来。”吴晓嘟囔着。 “哪有那么多的高绿。尤其这样的明料。你见过几个爆色的?”王屿随口应着吴晓的唠叨,手上不停开始拆踩着的那块蒙包料。 看这体积,怎么也有二十公斤以上。 很快,一块被切为二半的料子就出现在王屿的视线中。 料子呈长条状,顺一道贯穿裂下刀,将石头一分为二。横切面上露出的玉肉通透细致,滑腻如脂。 简单审视过切面之后,王屿反手将料子翻了过来,皮壳通体水泥色,翻砂紧致且细密。 他心里大致有了判断,这是典型的莫湾基场口出来的翻砂皮。 这个场口,再结合切面的表现,他初步估计是块可以取手镯的油青偏蓝糯化底的料子。 拿定主意,王屿开始认真研究这块石头的具体表现。 周身一条贯穿裂横穿石心,下刀的时候,应该就是考虑到这点,所以直接依这条裂而下,将石头分为大小不一的两半。 除此之外,外壳上再无其他明显纹裂。局部位置有几个小的跳壳裂…… 看到这里,王屿摸出自己的手电,顺着这几个地方打灯照了进去。 目光所及之处,纹裂并没有深入玉肉。 这个料子倒是可以玩一玩。 吴晓看着王屿逐渐认真起来的表情,知道他对眼前这个料子动了点心思。于是赶紧凑到他身边,“怎么样?” “手镯料,还不错。考考你的眼力,打一下价,看看多少拿下合适。”奔波一早总算有所收获,让王屿的心情大好。 吴晓蹲在地上脑子飞快地转着。 按王屿的说法,取成品手镯,以每片一点六的厚度下刀,小的这块估计可放出三片,大的那块以五片计算,各自去掉皮壳处的盖子,实际有用的片料为六片。 目测每片可取镯胚约四个,总共计数的成品数量为二十四个。 以横切面玉肉的表现来看,糯化底油青色偏蓝的成品手镯,就算在源头市场批发的价格怎么也能打 到一千五上下。 本着打价要打最低的原则来计算,这个料子能产生的成品手镯总价值在两万四左右。 除掉加工产生的费用,时间成本,本金成本,以及毛料不可控的风险成本,吴晓最终开口给了王屿一个价格范围,“两万之内拿下,就有的赚。” “你心里的底价是多少?”王屿问道。 “我能给到一万八。”吴晓小声回答。 王屿点点头,没有发表意见。 扭头对店里的一个骠国小哥喊道:“货主底价多少?” 小哥踢踏着人字拖走过来,看了看石头的编号,伸出三根手指。 王屿也不废话,“一万二。” 小哥摇摇头,“挂徕!”(差得远) 王屿也不着急,继续还价,“一万三。” 小哥对这个价格似乎有些为难,想了一会,给王屿比划了一个打电话的手势,就走了。 王屿知道他是去找货主谈价了,空下来的时间就跟吴晓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起来。 “王屿,你能给出多少?”吴晓趁着这会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王屿倒也没卖关子,“最高一万五。” 吴晓抽了一下嘴角。 对比之下,自己的利润空间比王屿少了三千块。 这时候,小哥又踢踏着他的人字拖回来了,“挂徕。” 王屿思考了一下,直接亮了底牌,“一万五不能再多了。你去好好跟货主谈,成了我包五百小费给你。” 小哥眨了眨眼睛,对着王屿点点头,再次离开。 “能成吗,王屿?”吴晓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他这会心情有点复杂。 虽说看价高低各凭本事,但是同样餐风露宿,若每次都因为自己看价不准,而使得利润空间被压缩,怎么着都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吴晓这会,既希望王屿能成,又希望他谈不成。 同时他也下定决心,如果王屿真的谈成了,以后自己一定要好好跟着他,继续磨练自己的道行。 小哥很快就回来了,人还没到,就跟王屿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 这个 结果在王屿意料之中,等到小哥走近,他扬了扬手中的银行卡,对着小哥说道:“封起来,我去银行取钱,一会回来拉走。” 这种情况,在边城的原石交易市场上再正常不过,小哥自然不会拒绝。 等王屿跟吴晓取完钱,顺带将电动车骑来的时候,小哥早已经麻溜的把料子打包好了。 王屿将一万五千块点出来,又单独封了五百块小费,一道给了小哥。 小哥拿过钱,冲着王屿竖起大拇指,然后二话不说将石头搬上他的电动车脚踏。 王屿下意识的伸手进裤兜,摸了摸静静躺在里面的手玩件。 不知道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每次买料子,他都下意识的想摸一摸它。如果有人发现问起来,王屿就把自己这个行为,归纳为“安抚巾效应”。 “想什么呢王屿?我跟你说话呢。”身后的吴晓用肩膀蹭了他一下。 “你说什么?”王屿的神智一下被唤了回来。 “我说下面咱们去哪里?吃早饭还是直接回去?”吴晓伸手看了看时间,九点多。 正常这个时候,他会去摊位旁边的那排大排档吃早点。 可是,今天王屿整了这么个大家伙在车上,两个人搬着石头去吃早饭,吴晓总感觉有些别扭。 王屿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回去吧。路上打包两份撒撇回去吃。” 吴晓吞了口口水,“真的要吃撒撇吗?” “多吃几次就习惯了。”王屿难得的调侃起来。 吴晓不想扫他的兴致,话题一转,“这个料子,你是打算带到夜市上卖吗?” “目前是这么计划的。回去好好研究一下,打打数好定价。”王屿略一沉思,就回答了吴晓的问题。 “要不,考虑一下算我们合买?”吴晓提这个要求的时候,略微有些底气不足。 话说出口,他自己先不好意思起来。 这料子即使还存在着各种赌毛料的风险,但已经可以说是百分百稳赚不赔了。 自己这时候提出这个说法,怎么看都是在占王屿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