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醉》 第1章 辗转入宫 天降大旱,连续三年颗粒无收,百姓易子而食,华夏大地上饿殍遍野。 “孩儿她爹,家里的米缸又见底了,我去周家地主那里借点儿米来。”漏风的茅草屋中,白氏对着空空的米缸发愁。 白氏原是河南那边逃荒过来的,那会儿听说陕北有粮,一家人跟着逃荒的人一路逃到了这里,从此就定居在了这片黄土高坡。 只是好景不长,逃荒的人太多,人多地少,她爹娘跟人抢一块荒地的时候,滚下山坡摔死了。 爹娘死了,可是白氏还得活,于是,在村长的介绍下,给山里的猎户做了媳妇。 猎户姓王,今年三十有四,至今没娶媳妇,白氏嫁给他之后,就生了个小闺女儿。 小闺女儿名叫柳儿,看着有点儿营养不良,没办法,这世道,能活着就不错了。 这边白氏来到地主周家大院,上前叩门两声,出来的是林婆子。 林婆子一见白氏就知道她来干嘛,她道:“王家媳妇,又来借米?上次借的都还没还呢,这次又来借,不是我说你,借米没有你这样的,如今大旱,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哪儿能供得起你们天天这样借啊!” “林婆子,借给她吧。”周太太正要出门,见有人来借米,她一向是个乐善好施的,今天碰着她,白氏心道借米这事儿成了。 果不其然,听了这话,林婆子便回去提了一小袋米。 沉甸甸的一袋米,压在白氏肩膀上,又可以吃好久了。 晚上白氏一家蒸了米饭,还烤了兔子,今天运气不好,只猎到一只野兔。 白氏舍不得吃,把肉都让给了屠户,自己只吃了小半碗米饭,然后去给柳儿喂奶。 猎户饿了一天,但也舍不得吃完,还要留点儿肉,明日白天带在身上,这就是他白天打猎的干粮了。 如今大旱,庄稼都不长了,猎户整天也打不到什么猎物,偶尔有几只兔子、小鸟之类的,跟前几年不是一个光景,前几年还能打到野猪,现在几乎已经绝迹了。 第二日,猎户早早地进山打猎了,白氏抱着柳儿在家里做针线活,绣点儿香包,拖隔壁二麻子到镇上卖掉,也能补贴点儿家用。 外面狂风呼啸,吹得路边的小树都东倒西歪的,白氏都担心自己家的茅草屋被吹走,好在并没有。 白氏心想:这种天气怕是打不到什么猎物了,猎户应该会早早地回来。 于是她先熬了点儿粥,又烙了两个饼,就坐在屋里等猎户回来。 谁知等到天黑也没见他回来,饭都被她热了两遍,也不见猎户的身影。 白氏心想:难道是出什么事了? 她终于坐不住了,给柳儿喂过奶,哄睡之后,就准备去外面找一找。 她打着灯笼,也不敢走远,在村子里寻找,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 惦记着柳儿,她还是回了家,想着明天再去找找,兴许是有什么事情耽搁了也说不清。 等回到家,柳儿依旧睡得香甜,白氏便和女儿一起躺下了。 这一夜她睡得很不安,总觉得要发生什么事情,就这样迷迷糊糊过了一夜。 早上她就进山去找猎户了,谁知这一去,竟是没回来。 邻居家的周大娘听到柳儿的啼哭,她一边说:“造孽哦,把这么小的小孩子扔在家,做爹娘的真是不负责。”一边吧柳儿抱回家喂米糊糊。 周大娘心道这孩子要是给她养,准能养得白白胖胖的,谁知这一养,就养了五年。 五年后,柳儿已经长成一个乖巧可爱的小姑娘了,她的爹娘再也没有回来,周大娘眼睛也花了,祖孙俩相依为命。 “柳儿,别编了,歇歇吧!”周大娘的声音从屋里传来。 “奶奶,我不累,编一个筐,可以买两个肉包子,就够咱们吃一顿了。” 柳儿才六岁,已经学会了做饭洗衣服,平时还会编筐卖钱。 周大娘是这村里有名的孤寡老太太,老伴死了知乎就一个人独居,她儿子媳妇去镇上生活了,虽然相隔不远,可是已经好几年没有回来了。 因此周大娘格外喜欢柳儿,她一个人太孤独了,柳儿简直是个小天使。 至于柳儿的父母,那是一对苦命人,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山里的狼吃了,两个人都没有回来。想到这里,周大娘更可怜柳儿了,刚出生没多久,就没了爹娘,小孩子这么懂事乖巧,唉! 两人一老一少已经这么生活了很久,周大娘渐渐忘了不孝的儿子。 谁知,这天下午,儿子媳妇竟然回来了,说是要接她去镇上生活。 周大娘本来不信,可是这消失了几年的不孝子口口声声说知道错了,那悔悟的样子不像假的,儿媳妇倒是不吭声。 周大娘带着柳儿来到了镇上儿子家,过了几天好日子。 可是没几天就发现柳儿不见了,追问之后才知道柳儿被她儿子给卖了,儿子欠了赌债,讨债的要他拿自己女儿抵,儿媳妇听说老婆子收养了个小姑娘,和儿子一合计,就拿这姑娘冒充自己家女儿,卖给了人贩子。 再说到柳儿,她被人转卖又转卖,不知怎的,被卖进了宫里。 寒冬腊月,柳儿在浣衣局洗宫人们换下来的衣服,她的小手生了冻疮,脸上也生了冻疮。 可是衣服还得洗,洗不完就没有饭吃。 像柳儿这样的可怜人,宫里多得很,每个人都忙忙碌碌,麻木地活着,根本没有心思去可怜别人。 柳儿洗完衣服,将她们晾到绳子上。 她来到膳房,从大家的剩饭剩菜中翻出来半个馒头,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吃完之后就着冷水喝了几口,这一天便算过去了。 柳儿是被人从床上揪起来的,她的耳朵现在火辣辣地疼,是管事嬷嬷。 “贱蹄子,这就是你洗的衣服,谁让你洗完了就这么放外面的,这能干得了吗?现在都冻成冰棍了。”说着,李嬷嬷拿起冻成冰棍的衣服就往柳儿身上抽,“给你个教训,下次再这么干,小心老娘揍死你!” 原来是昨天洗的衣服都冻上了,柳儿没想到这也要找她的麻烦,她还以为只要把衣服洗了就行,也没想到这种天气不能在外面晾,会结冰。 可是不挂在外面挂哪里呢? 没有人告诉柳儿,柳儿也不知道。 李嬷嬷走后,柳儿找到同屋的小红姑娘。 红姑娘告诉柳儿:浣衣局会设立专门的烘干房间,内置炭火盆或地龙(火炕系统),利用热量缓慢烘干衣物。 柳儿因此知道了,洗完衣服要放到专门的烘干房间里,还要隔一段时间翻个面,防止衣服被烤坏。 这就好了,原来是这样,柳儿虽然挨了一顿打,也学到了东西。 只是,柳儿也会委屈地想: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告诉她要把衣服放到烘干屋,为什么要通过打她一顿这样的方式来教她,奶奶就不会这样,她好想奶奶啊! 柳儿的生活就这样平淡地过着,在宫里,犯错了会挨打,因此柳儿时时刻刻绷着一根弦,不敢让自己犯错。 好在每月初八她还可以出宫放风,她现在跟着李嬷嬷做事,李嬷嬷初八要出宫采买,她就也能跟着出宫看看。 李嬷嬷是个严厉的人,虽然叫嬷嬷,但其实年纪不大,看着也就20多岁30岁的样子,宫女过了25就可以放出宫出嫁人,李嬷嬷不想出宫,选择留在宫里。 柳儿自从上次挨过打,后来倒是还好,李嬷嬷做人对事不对人,只要干得好,她也不会多加为难。 柳儿还是挺满意的,至少不会平白无故地害她,这就够了。 柳儿现在月银也有不少,今天揣着出来,在街上看见什么都想买。 有卖糖人的,糖葫芦的,卖凉皮的,棉花糖的,卖各种各样糕点的,柳儿把自己肚子塞得圆滚滚的,吃饱喝足了才罢休。 晚上她跟着李嬷嬷回宫,李嬷嬷叫她谨言慎行,路过官差大哥,李嬷嬷照例打点一番。 柳儿疑惑:“嬷嬷,我们是正常出宫采买,为什么要给官差银子呢?” 李嬷嬷不屑地看着她,道:“宫里做事,少说话多做事。”她不耐烦地一挑眉,“那官差大哥要是说你夹带了什么违禁品,你这条小命可就没了。人家就靠这点好处费活着呢,你要是不给人打点好了,分分钟能从你身上翻出来毒药,到时候就是人家一句话的事。一句话要你死,一句话要你生。给你扣一个图谋不轨的罪名,你就交代在这里了。中了,你这傻子,小时候你妈给饿傻了吧,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跟个小傻子一样,你要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赶紧多学点儿,你多学点儿,以后我就能轻松点儿,多给老娘我干点活儿,少问为什么,啊烦不烦啊,我讨厌带孩子!” 柳儿听她絮絮叨叨了很久,心想这人还行,最起码愿意教她。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夜里周太后宫里失火,据说是有人买了火药来炸,李嬷嬷昨日出宫采买,不知怎么被人搜出了烟花,烟花和火药,李嬷嬷就这么被人当场打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辗转入宫 第2章 绣女 周太后宫中着火,死了不少宫人,不光是被大火烧死的,还有很多被牵连的,李嬷嬷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个。 柳儿继续矜矜业业地洗衣服,日子平淡而枯燥但对于宫里的人来说,这样平淡的生活已经是最好的生活了,多的是刚进宫就犯了错被处置的。 宫外的人犯了错,可能就是罚点儿月银,挨顿打,宫里犯了错,动不动就是要掉脑袋的。 自从周太后宫里那场风波之后,宫里倒是平静了很久,不知道是不是那场风波的余威,大家都不敢犯一点错,所幸最近并没有什么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就来到了春天。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连这小小的浣衣局里也洋溢春天的气息。 大家终于不用在冰冷的水里洗衣服了,手上的冻疮终于要好了。 柳儿这半年并没有歇着,她遗传了母亲的刺绣天赋,这半年都在苦练刺绣技能。 柳儿不想在浣衣局呆着了,她想去绣房,绣房的绣娘月银比她们高的多,也不用担心手会冻伤。 进宫这么久,柳儿也了解了点儿宫里的等级制度,比如说浣衣局的宫女就不如绣房的,绣房的不如宠妃身边的,但是在绣房做工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凭本事吃饭。在宠妃身边做事宠妃得宠时人人高看你一眼,一旦失宠,只会得到比普通宫人更多的打压。 因此柳儿得知绣房每年春天都会从各处招募新人后,就投入了刺绣技能的学习中。 与柳儿同屋的小红也想去绣房,她们每天晚上都熬夜刺绣,争取在比赛那天拿到入场名额。 只是小红技艺不精,与柳儿相比真是差远了。 这天小红拿着自己绣的东西找柳儿指点:“柳儿柳儿,你看我绣的凤凰怎么样?” 这哪里是凤凰,分明是一只鸡! 一只脱了毛的大公鸡! 柳儿实在不忍心打击她,就在她的基础上绣了两针。 “你看,在这里绣两针,就能让凤凰更加有神了。当然,你绣的很好,只有绣好了基础,才能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 柳儿实在是不善言辞的女孩子,她胡乱说了一通,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只不过小红仿佛是顿悟了,她道:“柳儿,你真聪明,多加的这两针真是让我有一种,额……画龙点睛,醍醐灌顶,让我热血澎湃!” 小红自己最近也学了点字,也不管这个成语什么意思,就胡乱用在了一起。 柳儿懂她的意思,两人相视一笑,互相明白对方的心意。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倏忽已至大挑之日,此番绣房择选,先试女红,再察德仪。 初试那天,所有人都来到一处空旷的院子里,当场绣一幅画——百鸟朝凤图。 小红激动地心,颤抖的手,她没想到自己竟然压中题了,于是自信满满地开始动手。 柳儿这边也着实一惊,为了防止和小红的一样,她选择了一种更为高级的绣法,这并不是说她藏拙,不告诉小红,这种绣法需要功底,初学者还不能掌控,容易弄巧成拙。 成绩放榜,柳儿名列前茅,小红也入选了。 小红高兴地告诉柳儿:“柳儿柳儿,我入选了,还好那天你教了我一手,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你好厉害呀!这样咱们又能一起当差了!” 柳儿也很开心,她说:“小红,这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努力,我不过是加了两针,你自己才是最厉害的!” 小红被柳儿夸的都不好意思了,她羞涩地笑道:“哪有啊!你看你,你那么厉害,我哪儿比得上你啊!你可是第一名!天哪!我竟然和第一名一个屋,以后柳儿你发达了可得罩着我啊!当然,我要是飞黄腾达了也会罩着你的!” 柳儿也觉得小红这人很好,她提议道:“不如我们义结金兰吧!” 两人便以天为媒,结为姐妹。 柳儿道:“我们都是孤身一人在外,宫中生存不易,希望我们都能活到放出宫去,在宫里攒点钱,出宫后做点儿小生意,做一个快乐的小富婆!” 正说着,柳儿就看见一个人在破口大骂。 “这棵树是谁砍的?”一个太监尖着嗓子喊道,“被咱家知道了,小心扒了你的皮。这可是太子殿下种的树,敢祸害太子殿下的树,真是胆肥啊!” “呀!王大监,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这是谁又惹您生气啦!哼,让我逮到他,一定狠狠地教训他给您出气!天杀的,究竟是谁的胆子这么大,竟然敢惹我们英俊潇洒的王大监生气!” 这人是启祥宫的太监刘保,他早就不想在启祥宫呆着了,启祥宫住的是一个老太妃。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老太妃虽然有个儿子,但是当今天子登基后,对其他兄弟自然是打压居多,连着老太妃在宫里的日子也不好过。 主子不好过,底下人肯定更不好过,日子不好过了,底下人肯定心思就活泛起来了。 这刘保就属于人蠢还到处蹦哒的。 当今登基后,就册封了自己的嫡长子为太子,王大监跟着太子,身份自然水涨船高,要是太子殿下以后登基了,更是有机会成为一朝大太监,如前朝的魏太监,虽然是霍乱朝纲的无耻阉党,但作为太监,谁不想成为这样可以呼风唤雨,主宰朝政的一代枭雄! 王大监光是想想就觉得自己前途一片光明,他本就是个阿谀小人,当今立太子后更是嚣张。 他和刘保属于一丘之貉,只不过他也看不上刘保,像这样的阿谀小人,去东宫这不是抢活儿来的吗? 要是太子有了刘保,还会这么信任他吗? 他丝毫没有考虑过太子看不看得上刘保的问题,就在这里意淫起来。 所以他也不理刘保,但刘保还是每天跟在他屁股后头,王大监长王大监短的,奉承的话谁不想听,只不过听听得了,王大监才不会帮他调到东宫呢! 刘保每次奉承完他就是求他调动,果不其然,刘保下一句就是。 “王大监啊,那弟弟这个给太子殿下养马的活计,或者也不一定是养马,别的什么活计也行,弟弟什么都干得来。只要太子殿下有用得到我的地方,我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会为太子殿下办成……” 王大监神秘一笑:“哎呀!不是哥哥不帮你,实在是东宫里没有空缺呀!” 刘保心想你这个老东西,说了你这么多好听话,也不见给安排安排,不过他要是这么容易放弃的人,就不会活到现在了。 刘保微微一笑:“那行,哥哥要是有空缺了一定要告知弟弟一声啊!” 他顿了顿,又道:“找砍树人这个事情就交给弟弟,三天,保证三天之内给哥哥找出这砍树的杂种!” 王大监道:“莫非弟弟你有什么线索?” 刘保也神秘一笑:“佛曰:不可说。哥哥就等弟弟好消息吧!” 柳儿和小红围观了这一过程,直觉不对劲,这树明明是王大监自己砍的。 她们前一天夜里分明看见了王大监在砍树! 王大监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但是下一秒她们就知道了! 王大监见刘保走后,就自言自语道:“不过是我发发牢骚吗?刘保这孙子还真给我找去了。哼!爱找不找,找得到算你有本事。” 柳儿和小红等他们走后才从暗处出来,围观这一出闹剧,两人都有点儿疲惫。 于是一起回了原来的屋子,她们刚被录取,现在就要搬东西过去了。 从此以后就是一名绣女了,再也不用做浣衣女了! 回到原来的屋子,自然有人恭喜,不过大部分人都对她们视若无睹。当差嘛!管那么多闲事也没用,这宫里的人浮浮沉沉,笑到最后也没几个。 能平安到出宫就很好了,宫女25岁出宫,已经是大龄剩女了,只能看看有没有好人家死了老婆的,给人家做个继室,还是攒点钱好,有钱才有地位,才能活得潇洒! 这是宫女们朴实无华的想法,宫女不像太监,太监没有后路,大部分宫女并不想在宫里蹉跎岁月,出宫之后,才是天地任我驰骋! 启祥宫宫女小樱也是抱着这样朴素的想法的一员,她今年二十四了,再熬一年就能出宫了。 她这些攒了不少银子,出宫的时候可以都带走,只要她顺利活到出宫。 所以尽管老太妃这里日子不好过,她也没有乱七八糟的想法,只每天做自己的事。 她有时候看着老太妃,觉得她还不如自己。 老太妃年轻时候也是姿容绝色,倾国倾城的大美女,年轻时候也受宠的很,一度要艳压皇后。只是没多久,老皇帝死了,贵妃成了太妃,年轻时候又得罪过皇后,等皇后成了太后,自然日子难过得很! 可是她只能老死在宫中! 而小樱明年就可以出宫了,她再也不想在宫里呆着了,这些年她目睹太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只想离开这里了! 可是小樱不知道,她的命运即将因为一棵树改变! 第3章 废太子 暮春时节,皇帝陛下不知抽了什么风,决定发兵瓦剌。 柳儿听说这一消息的时候,皇帝已经被俘虏了,瓦剌人浩浩荡荡,兵临城下。 瓦剌人声称不开门就要杀掉皇帝陛下,懦弱的皇帝陛下站在城下,无助地呼喊着,只不过大臣们必不会同意打开城门。 城门一开,城中必然血流成河,双方血战十日,都已经筋皮力尽。 皇帝陛下在这期间也受了不少罪,包括但不限于被逼吃生肉、被打,骄傲的皇帝陛下再也没有了出征时的意气风发,生活的苦涩第一次被皇帝陛下狠狠地尝到,做皇帝久了,习惯了锦衣玉食,这段时间的打击快要将他击溃,可是他也顽强的活下来了,他觉得自己还会回来做皇帝的! 瓦剌人灰溜溜的走了! 因为周太后宣布,立成王为新皇帝。 成王登基,前一任皇帝就没有价值了,瓦剌人带着他们的俘虏灰溜溜的走了! 帝国照旧运转着,对于宫里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大家并不关心谁当皇帝。 这得益于周太后主导的和平交接,成王是被周太后收为嗣子,立为新帝的,周太后依然是后宫之主。 尽管成王的母亲还活着,可是成王只能尊周太后为圣母皇太后,却放着亲生母亲不册封。 这对母子之间究竟发生的多少争吵大家不得而知,只知道那位可怜的太妃,半个月后就郁郁而终了。 她死后成王跑到她生前的宫中痛哭,然后追封她为母后皇太后,对此周太后并没有说什么,宫中一切照旧。 七月,灵帝,也就是当初的成王,与周太后侄女杨氏成婚,封皇后。 八月,皇后和禧嫔双双查出怀孕,次年五月,禧嫔早先一天生出皇长子,而皇后杨氏,只生了一个女儿,灵帝大喜,欲立皇长子为太子。 周太后听闻震怒,灵帝也就罢休了。 柳儿此时在周太后宫中做事,每日掌管周太后宫中与吃食有关的一切事项,经过这一年多的努力,已经混成了周太后的心腹。 此时周太后长吁短叹,她心知,现在的灵帝已经不是当初的成王了。 登基前那个柔柔弱弱,懦弱不堪都孩子,在这一年里已经收获了不少威望,周太后在前朝的势力越发收拢。 掌权之人一旦失权,只会比普通人更难活下来。 周太后道:“如今这般局面,该如何破局!” 柳儿回:“冷宫里还有一个太子殿下!” 周太后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个亲孙子。 “哎呀,这孩子,也不知他最近还好吗?你去帮我看看!” 柳儿应声离去了。 秋风萧瑟,太子殿下一人在东宫住着,里面的奴仆婢女都走了,每日只有送饭的人会来,饭都是馊的,可是不吃只有饿死了。 柳儿是这无尽黑暗中唯一的光。 自从宫中换了皇帝,原来的太子就在灵帝有意无意的打压中,生活越来越苦。 那日,太子殿下实在饿得不行,在地上抓雪吃,柳儿刚巧从此处经过。 昔日的太子殿下,今天却趴在地上抓雪吃。 柳儿声音清脆:“太子殿下,你在干什么,王大监呢?” 太子殿下并不认识柳儿,但是他看见了柳儿手中的馒头,他夺过来就狼吞虎咽起来,渴了就抓雪吃。 柳儿被他的样子吓到了,她喊:“王大监呢,他没在这里吗?” 太子殿下这才抬头看了柳儿一眼,一个弱小的小宫女,和自己一样,穿得破破烂烂的。 王大监早就投靠灵帝去了,可是他年少聪慧,并不会对柳儿解释什么。 “明天你能再给我一个馒头吗?” 他只说了这一句。 此后柳儿便日日给太子殿下送饭,有了柳儿之后,太子殿下凹陷的脸颊总算变得红润起来了。 此时柳儿轻快的脚步走来,太子殿下心中竟然升起了一股喜悦。 好奇怪,一个小宫女而已,他以往并不会在乎。 柳儿趴在太子殿下耳边,道:“杨皇后生了个女儿,周太后应该会把你推出去,和禧嫔抗衡。” 三日之后,果然是杨皇后带着圣旨过来,杨皇后宣布,要收朱玉为子,朱玉就是太子殿下。 朱玉跪在地上亲昵地喊着娘亲,杨皇后也一脸慈爱的看着朱玉。 太子殿下就这样成为了叔叔的儿子,继续做太子殿下。 王大监本来正巴结着杨皇后,抛弃了昔日的旧主,太子殿下一来,不日之后王大监就暴毙而亡了,宫人们都说王大监是死于马上风,对此都深恶痛绝。 成王似乎也放下了心事,除了禧嫔一直闹个不停,但事已至此,禧嫔除了每天咒太子殿下死也并没有什么方法。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艰难,生活原本就这样艰难。 成王牺牲了母亲,也并没有能够让自己的血脉当皇帝,他并不是有多喜欢禧嫔,只是周太后不允,后宫中只皇后杨氏和禧嫔两位嫔妃,而他幸过的宫女,第二日总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周太后对后宫的把持,似乎从禧嫔生子之后就变本加厉了。 成王时常抱着女儿长吁短叹,女儿可爱的面容总是能让他心中释怀。 只是他看着朱玉,他想,自己只是苛待了他一段时间,也没有明面上出手,他应当是不知道的。 自己原本就是个闲王,侥幸当了皇帝,能封自己儿子当太子当然更好,不能也就算了。 至于太子怎么想,就像他不能否定周太后,太子同样否定不了自己。 生活一天天过去,禧嫔的儿子樱儿也越长越大了,每日里,朱玉都会带着樱儿去读书写字,不管大人们斗得多狠,这对异父异母的兄弟似乎相处的很好。 “柳儿姐姐,你又给樱儿带什么好东西了!偏你偏心,只给皇兄带,不给我带,我生气了,命令你现在就把我哄好!” 樱儿似乎很依赖哥哥朱玉,不管母妃怎么说哥哥的坏话,他都像耳旁风一样,依旧和哥哥玩成一团。 柳儿给他们带来了刚做好的玫瑰饼,咬一口唇齿留香。 三个人围坐在一起吃吃喝喝,谈天说地,谁也不去想阴暗角落里面的污秽。 比如,禧嫔曾经给太子殿下下过几次毒,都没有成功,太子殿下也曾想将小樱儿推入湖中,柳儿阻止了这一切。 那天的风很大,樱儿一个人坐在湖边,他想抓湖里的鱼,鱼儿扑腾跳进了更深的湖里,于是樱儿往前一扑。他悬在岸边,差一点就掉下去了,路过的太子殿下看见了这一幕,那一刻,恶念在心中涌动,但是柳儿阻止了他。她冲上前去把婴儿抱了起来,于是三个人变好到了现在。 有时候很奇妙,两个不死不休的人因为某一个瞬间的美好,成为了同盟。不管大人们斗得如何,这并不妨碍他们小孩子之间相处。樱儿并不知道这些东西,如果他知道,柳儿也不知道他会怎么想,最好这事成为一个秘密,谁都不要提起。 又是一年初春,太子殿下和和婴儿一起去了郊外,他们骑马打猎,谈天说地。 他们将打到的猎物送给了山下贫苦的百姓,还去了青楼里,玩耍。太子殿下已经是个12岁的少年了,可是樱儿还小,樱儿才九岁。 柳儿不知道太子怎么想的,他有时候对婴儿很好,有时候又似乎是怀着恶意将一些恶习传授给樱儿。但只要不伤害樱儿的性命,柳儿也都不太管。太子殿下带着樱儿去了马场跑马,到天黑才回来。 柳儿看见两个人脸上都挂了彩,她以为是两个人打架了。只不过俩人爽朗的笑声传来,似乎并不如柳儿所想。 原来是他们碰见了一个恶霸在欺负民女,兄弟俩一起把恶霸打的屁股尿流,只不过自己也挂了点彩。柳儿非常高兴,她他知道如果太子殿下对着婴儿下手,其实自己也不会好过,禧嫔的母族又在前朝立了功,将瓦剌人打退了8000里。尽管这8000里实际上有点夸大的成分,但是禧嫔母家立了功是显而易见的。 近年来,灵帝对朝堂的掌控越来越强,他利用禧嫔母族,彻底在朝堂站稳了脚根,朝堂上都是禧嫔家族的人。 尽管周太后不想如此,可是她已经年老,有些事情力不从心。当然这都维持了一个平衡,只是年老的人终究抵不过年轻人。 悲剧发生在一个冬夜,周太后缠绵病榻许久,太子殿下在榻前尽孝。然而周太后喝了太子殿下地来的药,却不治身亡了。灵帝震怒,骂太子罔顾人伦,残害伤害圣母皇太后。 对于灵帝自导自演的这一出闹剧,大家心知肚明,只不过是灵帝想一箭双雕,既能除去周太后,又能废了太子。但是迫于灵帝的威亚,人人都不敢说,太子殿下又被废了。这世上没爹没娘的孩子就是可怜,太子殿下就是这样可怜的孩子,柳儿在心里这般想到。 灵帝隐藏许久的恶意,在这一刻释放,他将自己对周太后的恨,转移到了废太子身上。 第4章 百日复辟 没人知道灵帝隐藏的这些年,他心中到底有多恨。 当他处于弱小时,似乎并不恨。可当他越来越强大,他渐渐不满足于此。 可能人就是这样当人有约束的时候,心中还是善良的。可是没有了约束,没有人来约束自己的恶念,恶念就会无限放大。 他先是废了太子,然后又立自己的皇长子樱儿为太子。这对曾经的兄弟在这场变故中,也不知道以后要如何面对。因为周太后去世,柳儿变成了没有主的宫女。 柳儿自请前去照顾废太子,杨皇后同意了。 杨皇后本来就是周太后的附庸,周太后一走,杨皇后在这宫里也步履履维艰起来,好在他有一个女儿,与灵帝算是有点儿夫妻情分。 只不过禧嫔的儿子当了太子,往后怎么样还不一定。灵帝活着的时候还好,等灵帝一死,杨皇后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不过这都是以后才要考虑的事情,杨皇后现在暂时不想想这些。 她同意了闺女柳儿的要求,让她去照顾废太子。 这些年她与废太子不说有多深厚的母子情,但也算是相处产生了点儿亲情,未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但是身为灵帝的妻子,她没办法选择废太子,她只能听从丈夫的旨意,再也不看一眼废太子,冷眼旁观废太子的苦难。 这下宫里人都明白了风向,人人都去禧嫔宫中道贺,禧嫔一时风头无两。 只不过灵帝将禧嫔的儿子立为太子,却迟迟没有将禧嫔晋为妃位。禧嫔心中也有疑惑,然而这疑惑像是一把刀,一刀一刀割在禧嫔的心中。 她已经隐忍了这么多年,按理说再隐忍下去,等到儿子登基,最终就会获得胜利,可她似乎是终于忍不下去了。 一场阴谋,三方算计。 灵帝不知出于什么心思,想让禧嫔的儿子认皇后为嫡母,这下禧嫔终于是炸了锅。 她明白了一件事,只要灵帝活着,自己是当不上皇后了。可是她不知道灵帝在前朝遇到的阻力有多大,周太后的势力果然还是很多。 他们没有了周太后,可是还有杨皇后。尽管杨皇后是一个没有儿子的皇后,可是太后皇后天生就有垂帘听政的能力。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废太子的势力,在博弈下,灵帝宣布了将禧嫔的儿子樱儿,记在杨皇后名下,并且封为太子,借此收拢了周太后的残余势力,至于废太子,灵帝肯定是不希望他再被推到台前的。 但是这似乎刺痛了禧嫔。 灵帝想得很好,这样既收拢了周太后的势力,又能保证太子是自己的血脉。但是他忽略了禧嫔作为一个女人的嫉妒和不甘。 一场变故突然发生,灵帝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禧嫔用一碗毒药送走了灵帝,然后宣布太子继位,也就是九岁的樱儿继位,但是前朝的大臣们并不如禧嫔所想得痴傻。她的一举一动,早就传到了宫外,有人就等着她动手。 啊!场面一片混乱!先是禧嫔的哥哥准备废掉废掉新立的九岁小皇帝,自己造反做皇帝,然后他就是被冲进来的清君侧的义士砍掉了脑袋。 一场混乱过后,皇宫中只剩下杨皇后和她的女儿,禧嫔和他的哥哥都被冲进来的义士砍死了,樱儿一个人躲在了废太子的宫中,两兄弟相依为命。 京都这场混乱持续了很久,宫中无皇帝,没有人主持大局,所有的公务都停摆了,全国的政令都混乱不堪,好在宰相站出来主持大局,力排众议,这场混乱暂时平息了。 至于为什么这么快就能平息,那是因为在这混乱当中,瓦剌再次攻来。他们带着已经俘虏了很多年的皇帝归来,叫嚣着打开城门,迎接皇帝。皇帝不知处于什么心思,竟然听从瓦剌人的命令。 让城墙上的将领打开城门,可是城墙上的将领早就换了一波又一波,根本就不认识皇帝。偶尔有个别认识的,也会假装不认识,宰相不准他们开门,他们也知道,开门只会让京都变成一片血海。 十年的俘虏让这位曾经的皇帝陛下像是老了八十岁,他的头发也白了,牙也掉光了,京都的人不知道他受了多少苦! 该死,这些人都该死,竟然不听他堂堂皇帝陛下的话,等他回来,这些人都该死! 他怨毒地看着这些人! 双方陷入了僵持。 瓦剌可汗孛儿只斤也很苦恼,自己俘虏回来的皇帝,根本一点儿用都没有,千里迢迢来这一趟,没有什么好处,尽是消耗。 他怨毒的目光看着这位曾经的皇帝,似乎是感受到了他的杀意。 皇帝陛下突然想到一个办法,他兴冲冲地道:”大汗,我愿意回到城中,乱了这朱氏江山!” 孛儿只斤自是不信,道:“你能把自己的江山乱掉吗,想来是放虎归山吧!” 皇帝陛下立刻表忠心:“这么多年,他们对我不管不问,我狠之入骨!” 那恨意直达眼底,孛儿只斤觉得这老货留着确实无用,但是放了总归是不行。 不过,马上又一个新消息,让孛儿只斤相信了皇帝的话。 宰相为废太子平凡,推选废太子为皇帝。 这下孛儿只斤乐了,父子相争,兄弟相残,到时候这朱家江山好不了了。 于是他急行军离开了京都,只留下了这位饱经风霜的皇帝。 皇帝被人接进宫里,奉为太上皇。 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为期一百天的废帝复辟就来了。 太上皇并不想当太上皇,于是他推翻了自己的儿子,把自己的儿子重新立为太子,自己当皇帝。 远在瓦剌的孛儿只斤脸上笑开了花,他可正等着看笑话呢。 然而这场复辟只维持了100天,太上皇的身体早就垮掉了,一直以来,就是想回皇宫这个念头支撑着他。 尽管他成功了。 但是成功就像是一口气,只要这口气还在,还有这个念头,他就能一直活着 然而等这个愿望实现了,人也就没有这口气了。 太上皇死在了一个冬夜,没有人害他,只是油尽灯枯,自然死去。 远在瓦剌的孛儿只斤听后叹了一口气,这个倒霉又愚蠢的皇帝,落在他手里,实在是又蠢又坏。 他实在是看不起这种人,为什么不抓到他的时候就自杀呢,这么懦弱的人,回去也是祸害自己的国家。 他对这位太上皇并没有过多的关心,死了也就死了,他就当看了个笑话。 只是苦了妹妹,妹妹带着两个孩子独自生活,这位傻姑娘以后只能独自扶养这两个孩子了。 京都了这场混乱持续了这么久,对于京都生活的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所谓,只不过是皇帝天天换,明年到我家。 宫中的血腥与宫外的平静格格不入。 朱玉登上了帝位,他的弟弟樱儿现在改名叫朱令,朱令现在是新的成王,两兄弟相处的很好,在朝堂上团结一心,杀掉乱臣贼子,把混乱的局面重新拉回了正轨。 十年后,成王率领50万大军进攻瓦剌,他恨瓦拉的孛儿只斤,他觉得都是因为瓦剌,京都才发生了这么多的变故。 等他将瓦剌一网打尽之后,却并没有找到孛儿只斤的踪影。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孛儿只斤也老死在了草原,瓦剌灭族! 暮春三月,柳儿已经成为了宫中风头无两的柳贵妃。 不过,宫中也只有柳贵妃和李皇后两位嫔妃。 大家都说,李皇后和刘贵妃必然会像前朝的杨皇后和禧嫔,争得头破血流,然而并没有。 李皇后是李将军的女儿,李皇后对于如今无间后宫的局面非常满意,柳儿并不是个闹事的性格。 她似乎并不在意自己是否能够诞下皇子,甚至还偷偷服用避孕药,对此皇帝也无可奈何。 李皇后对皇帝和柳贵妃的事情深感同情,两人这么多年风风雨雨过来。到如今,终于是苦尽甘来。 最重要的是,刘贵妃并没有想要生育子嗣的**,李皇后是是下一代皇帝唯一的母亲。 因为宫中嫔妃稀少,李皇后裁撤了不少冗余组织,这些大大减轻了内务府的财政压力。 其实朱氏王朝曾经出现过数次经济危机,许多问题都是因为财政压力过大。包括那位疯狂的太上皇出兵瓦剌,这位太上皇,被一系列说不清道不明的政治力量博弈着。 李皇后不懂这些,她只是觉得浪费,撤掉没用的,只保留了必要的宫女和太监。尽管这对于国库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朱氏王朝摇摇欲坠,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尽管瓦剌被灭,可是北方的金朝迅速成长起来。当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现在的朱氏王朝已经经不起任何的折腾,这也许就是柳贵妃不想要孩子的一个愿望,也许她经历了太多,活得太久太累,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去承受这一切苦难。 生在帝王家,生来便要自相残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可是身处迷局之中,每个人都被命运裹挟着,又有谁能看透! 第5章 第 5 章 晚间朱玉来到启祥宫,启祥宫,也就是柳儿现在的住所。 柳儿正在赏荷,荷叶连连,启祥宫有一大片湖,这是朱玉登基后命人挖的。 夕阳斜照,柳儿白净的脸上覆上了一层金光,尽管已经成婚,可她并未挽发髻,还做少女披发的打扮。 朱玉看着这一幕,嘴角上扬,眼中带上了柔光。 “柳儿,如今天下安定,还有你相伴,这真是极好的事情。”他感慨道。 “陛下如今已是九五至尊,柳儿是该退场了,为什么陛下不肯放我离开呢?” 朱玉已经习惯了她的话,他想,她会习惯的,习惯这宫中的生活,习惯与自己做伴,预算他照旧转移话题。 “这池子里的荷花太小,朕让房林从花市移栽了新荷花,不日就会送到。” “何必劳民伤财呢?” “令弟也快回来了,柳儿,你见到他一定很开心!” 两人如此这般牛头不对马嘴地各自说下去,说到最后两个人也都累了,于是柳儿自顾自回去休息。 朱玉跟着进去,却被柳儿拦下,“别动,就在那里!” 又是这样,朱玉内心升起一股暴戾的想法,柳儿喜欢朱令,他知道,可他偏要强取豪夺。 朱令在北方赢得了一场胜利,他带着十万大军归来 朱玉亲自在城外迎接他。 晚间两人酒足饭饱,喝得醉醺醺之际,柳儿进来了。 朱玉一把将柳儿拉入怀中,柳儿挣扎,朱令拉着柳儿的另一只手,要将他们分开。 柳儿挣脱了这两人,跑了出去。 朱玉和朱令便撕打起来,最后他们被冲进皇宫的乱军射杀。 柳儿也死于乱军之中。 荷花正在盛开。 宫里一轮又一轮,你方唱罢我登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第 5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