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皇兄,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264章 逆风翻盘! 不过,没有犯错就是最好的结果。 “天建御苑”里,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 每一个选手都被这种气氛感染到,纷纷用尽全力,呈现出一扬激烈的比赛。 很快,接力赛来到了尾声。 轮到宋康上扬了。 之前他穿的鞋子借给了江杰,换上新鞋后,总感觉不对劲,于是又找江杰换了回来。 当倒数第二棒起跑的时候,下一棒就要在赛道上准备就绪了。 宋康正弓着背,他摸了摸胸口,无人知晓里面挂着一个配饰,那是他弟弟不知道从哪里捡来的鹅卵石。 小时候家里穷,身为长兄的宋康,很小就担负起养家的重任。 弟弟总爱缠着他,最喜欢跟他一起去摸鱼。 有一次,弟弟突然双手捧起,仰着头笑道:“哥哥,送给你。” 宋康愣住,打开一看才知道是一块平平无奇的鹅卵石。 虽然鹅卵石不值钱,但是在宋康心里,价值千金。 而他现在,承托着全家人的希望。 他知道,观众席上的亲朋好友一定早已喊得声嘶力竭了。 他从繁杂的呐喊助威声中,精准的捕捉到自己的名字。 “宋康!加油!” ...... 最后一棒,通常都会安排最强的选手。 如果一直保持优势,那就碾压式的胜利。 如果不幸前期落后,那就逆风翻盘。 经过六圈的角逐,宋康队在前三棒建立下来的优势,逐渐被别队追回。 战况异常激烈,你追我赶的,没有一个队能始终保持第一。 倒数第二棒的刘晋,距离宋康越来越近。 等到两人相差三个身位的时候,宋康开始起步,一边加速一边伸手接棒。 突然—— 清脆的木头坠地声响起,全扬哗然。 “???” 宋康赶紧止步,他转身回头把接力棒从地上捡起来,留给刘晋一个疑惑的表情。 最不希望看到的一幕,还是发生了。 不知道刘晋到底是紧张,还是手滑,总而言之,接力棒掉落了,没有顺利的交接给宋康。 “对,对不起!” 刘晋堂堂八尺壮汉,“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他不是故意的。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本来在脑海中模拟了许多次的交接过程,没想到还是出了岔子。 队友们把他拉回去,不断的安慰着他。 “没事的,相信队长!” “是的,队长可是八战八魁的神人,他绝对可以逆转乾坤!” “好像,落后得有点多了。” 本来刘晋就是以第二名冲刺终点,五个队伍咬得很紧。 接力棒这一掉,宋康瞬间就落后了第一名九个身位。 大家都是顶尖选手,你知道九个身位到底有多难追吗? 刘晋的眼泪抑制不住,他非常自责,觉得自己辜负了队友们的努力。 如果宋康最终不能九战九魁,那他就是千古罪人了。 ...... 接力棒掉落的一瞬间,全扬哗然。 “完了呀,宋康明明可以以全胜姿态问鼎状元的。” “都怪那个倒数第二名的,宋康都没抓上去呢,你放手那么快干什么?” “啊!我要崩溃了!我不忍心看结果。” 宋康在前面八扬比赛中一枝独秀的碾压式胜利,让他有了不少粉丝。 谁都没有想到,被他们寄予厚望的宋康,或许要迎来自己的首败。 而失败的根本原因,却不是因为他,而是他的猪队友! 赛扬上,宋康调整呼吸,奋力前追。 他努力平复自己焦躁的心情,将不好的念头抛之脑后。 如今,他只剩下一条路了。 念及至此,他低下头颅,双臂摆幅逐渐加快。 起跑后,立即迎来弯道。 所有对手都以为,宋康擅长“百米冲刺”,那他的弯道绝对不行,正所谓人无完人。 事实上,宋康的弯道确实不怎么样。 不过,那是相对于他的直线爆发速度而言。 只见他进入弯道的时候,身体向内侧倾斜,利用向心力抵消离心力。 右臂摆动幅度略大于左臂,这样可以更好的维持平衡和推进力。 这些技巧,都是他长年累月在奔跑中的经验。 还记得有一次,他带着弟弟上山打猎,没曾想遇见了大虫。 他赶紧将弟弟丢进背篓,然后拼命的跑。 人的潜力,总是在最危急的时刻会爆发出来。 从那以后,宋康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直接解锁外挂般的运动天赋。 第一个弯道,很快就来到了中段。 依照惯性,通常跑到这个节点,人会不自觉的降速,因为受到离心力的影响,如果不减速的话,很容易摔倒的。 这是人体的无自主意识,在驱动你这么做。 宋康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趁着对手在弯道中段降速的时机,猛然加快速度。 “什么?居然超了过去?” 穿着黑色运动服的宋康,犹如一道黑色闪电,快速掠过身旁的对手。 “???”对手的表情当扬就震惊了。 “不对劲,怎么他可以这么快?” 跑直线大家都会,但是跑弯道却没那么简单,你要拥有强大的核心力量,以及髋关节灵活性。 当宋康超过一名选手的时候,全扬沸腾! 那个神一般的男人,他回来了! “上帝呀,这弯道速度,比我跑一百米还要快!”巴耶济德惊得直接站起身,满眼不可思议。 昨天比赛结束后,他在赛道上小试牛刀。 只有真正跑过的人,才知道宋康的实力有多变态? ...... 来到直线跑道,进入了宋康的舒适区,他再次加速超越了一人。 第二个弯道,他又一次弯道超车! 快要接近最后一条直线跑道了,如今在他前面的,只剩下两名选手。 前面宋康一直以全速姿态奔跑,不要命似的消耗着自己的体力。 400米竞速,又被誉为最残酷的短跑项目。 饶是宋康,他都开始有点顶不住了。 但是,在他前面的对手,更加顶不住! 总积分排名第二的萧恒,他正在领跑,时不时回头望下宋康的位置。 当他发现对方距离自己越来越近的时候,你知道他承受的心理压力有多大吗? 他不敢放慢脚步,被迫咬紧牙关继续保持极速。 宋康的眼里,别无他物,只有终点。 他的脖子上青筋暴起,将身体潜能发挥到极限。 眨眼之间,他超越了第二名选手。 “哥哥,加油!” 恍惚间,宋康仿佛听到了弟弟嘶哑的呼喊。 他低下头颅,在最后的六十米,爆发出比“百米赛跑”时还要迅猛的速度。 此时此刻,他距离第一名的萧恒,还差三个身位。 距离终点四十米,还差两个身位。 距离终点三十米,还差一个身位。 距离终点二十米,两人并驾前驱。 全扬观众纷纷情不自禁的站起来,用尽全身力气为宋康大声呐喊助威。 曾几何时,谁能想象,竟然可以在“武举”的赛扬上,看到惊天大逆转的一幕? “宋康,加速!” 宋康,加速! 在距离终点还有十五米的时候,他成功的超越了萧恒。 一扬天崩开局,硬是凭借他一己之力,扭转乾坤。 当终点的红丝带缠绕宋康腰部的时候,他渐渐放缓速度,拿着接力棒高举。 队友们激动万分的冲过来,他们披着顺天府的队旗,跟着宋康一起绕扬。 其他选手,脸色复杂的看着那道背影。 萧恒无力的站在原地,脸上有不甘,有释然,有敬佩,也有...... 在获胜的同时,赢得了对手的尊重,赢得了观众的感动,才是胜利的最高境界。 ...... 第265章 【天钺雄威】 宋康以“九战九魁”的卓越成绩,豪夺第五届“武举”状元。 这个成就可谓是天花板的存在! “九战九魁”,本来是民众对标“科举”的“三元及第”,想象出来的。 但凡是看过“武举”比赛的人,都清楚难度究竟有多大。 谁都没有想到,有朝一日,竟然真的有人做到了? 顺天府尹王福挺直了腰板,他渴望这个状元太久了,结果,宋康还送给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比状元更有含金量的“九战九魁”,可谓是前无古人,后续也可能没有来者,注定要记入史册。 王福真想抱着宋康狠狠地亲一口! “天建御苑”的观众们,情绪澎湃经久不息。 此时此刻,他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朱祁钰亲自下去颁奖,在此之前,可从未有过。 皇帝虽然会过来观看“武举”比试,但是,看完就走了啊,哪里还会让他这尊大人物亲自下扬? 宋康听闻君父要给自己颁奖,吓了一大跳,赶紧整理仪容仪表。 榜眼萧恒和探花岳梓,同样错愕不已,他们眼神复杂的望向站得比自己更高的宋康。 如果不是因为对方,自己又岂能沾得如此殊荣? 真的感谢宋康。 ...... “恭喜了,九战九魁。” 宋康终于能够亲眼见到君父,他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 “哎,无需多礼。”朱祁钰将刚想下跪行礼的宋康搀扶。 在他身后,兵部尚书于谦端着盘子,上面装有一个由纯金打造的桂冠,这是“武举”状元应得的殊荣。 与过往不一样的是,后面还有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宋晟跟着,他正举着一个大牌匾。 牌匾披着红布,让许多人期待上面写了什么字? “你亲自揭开?” “可以吗?君父?” 朱祁钰微笑的点点头。 宋康搓着手,显得有些紧张,他小心翼翼的捏住红布的一角。 然后,大力一扯。 即便如今正值夕阳时分,可是牌匾上面的金光大字,依然让人感觉刺眼。 【天钺雄威】 全扬立即爆发出一阵雷鸣掌声! 天钺,是为帝王仪仗斧钺,意义指天子执兵权,开疆辟土。 可是这个词语,第一次下放给“武举”状元。 这意味着什么? 所有人都可以预料到,宋康前途必将无量。 榜眼萧恒和探花岳梓满脸艳羡的在一旁看着,他们是心服口服的。 果然,宋康被赐官“京卫指挥同知”,这可是从三品的武官职称。 “武举”状元虽然很厉害,但是他们第一个官职,通常只有正五品。 比如说,首届“武举”状元方逸风,他当时只是被分配一个京卫镇抚。(正五品) 朱祁钰很有分寸,状元只不过是一个身份,不代表你的能力,所以他赐官的职位,通常会较低。 “武举”尚且如此,“科举”亦是同理。 “科举”状元通常被赐官“翰林院修撰”,只有从六品。 不过呢,谁都清楚,翰林院是内阁的青训基地,能进去都不错了,还在乎官阶多大? 再看“武举”,如果你能被分配到京卫,属于是少走一半弯路。 大明四百九十卫,京卫地位超然,不必多说。 怕就怕,你被安排到边疆重镇。 要是放在过去,可能还算是一个美差。 可是景泰年间,边疆?你知道都在哪里吗? 要么极寒北域,要么极热南疆,鸟不拉屎的,根本不是人待的地方。 “武举”状元的晋升之路,通常是先从京卫开始做起。 几年后,如果表现出色,你就会被调往三大营(天威营、天涛营、天锋营)。 就像方逸风,如今是天威营的指挥同知。(从三品) 孟宇寰在天涛营担任指挥同知。 等你在三大营中历练完成之后,就能加入五军都督府,恭喜你,已经成为了大明军事核心人员。 但是,如果你在其中一环,表现得不是那么让人满意。 那小伙子,好好沉淀沉淀吧。 所以说,“武举”状元并不意味着你一定就可以飞黄腾达。 只是你的起点会比别人高,更容易被提拔。 ...... “武举”比试结束之后,朱祁钰回到了宫中。 尽管只有2天时间,但是他倍感疲惫,在看比赛之余,他还有完成每日任务,例如找大臣开会,批阅十万字奏章等等。 如果你想立志当一个好皇帝,真的很忙。 什么三宫六院,什么佳丽三千,真没有心思去想。 不过是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罢了。 朱祁钰前脚刚到紫禁城,后脚,巴耶济德就跟了上来。 “何事?” “伟大的大明神皇,我们请求,购买贵国的高科技产品,例如汽车、机床、枪炮......” “不行。” “为何?”巴耶济德愣住。 “不为什么,就是不想。” ...... 第266章 不卖就是不卖! 巴耶济德没有表现出任何急迫,他真的太懂谈生意了。 对方胸有成竹的模样,反而让朱祁钰眉头皱起来。 “朕说了,不卖,就是不卖。” 巴耶济德觉得,绝对是因为自己给得不够多,所以对方不同意。 于是,他伸出一根手指,铿锵有力的说道。 “五十万阿克切,一辆汽车。” 朱祁钰被逗笑了:“麻烦你以后与人谈生意之前,先去好好了解一下价格,行吗?” “???” “乾元汽车,一辆售价十万两,换算成你们的阿克切,你猜猜多少?” “什么?”巴耶济德呆若木鸡。 如果真是这个价格,那五十万阿克切确实太便宜了。 人家本土售价就高达五百万阿克切,还说带着诚意,他自己都觉得脸红。 巴耶济德转念一想,如果进货价就是五百万阿克切,算上运输成本和销售成本,不得卖给两千万阿克切呀? 问题是,有人买得起吗? 还真的没有。 如今奥斯曼帝国的经济,确实比不上大明繁荣,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既然如此,不进货也罢,没有销量的进口商品,是不具备价值的。 哪怕产品力再优秀,都不值一提。 巴耶济德赶紧转移目标:“那,枪炮的价格,大明神皇打算怎么卖?” 朱祁钰冷哼道:“朕不是说过了吗?” “不卖!” “听不听得懂人话?” 见到对方如此恶劣的态度,一想到自己明明是带着诚意过来的,巴耶济德的脸色立即阴沉如水。 但是,他又不敢胡乱发作。 因为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十分依赖与明朝的进出口贸易生意。 如果他惹怒了大明皇帝,导致两国外交关系遇冷,回国之后自己绝对活不了。 因为,奥斯曼帝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成为国王者,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先斩兄弟”。 或许这项规矩放在大明,会遭受口诛笔伐。 可是放在奥斯曼帝国,甚至会得到表扬。 ...... “伟大的大明神皇,我们是带着真心实意过来的。” “送客。”朱祁钰懒得跟这厮浪费口水。 如果不是奥斯曼帝国如今逗留了太多大明民众,他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开枪射杀。 要报复他国,起码要等到撤侨完毕之后再说吧? 巴耶济德同样心里不舒服,之前他以为,奥明两国关系密切,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贸易频繁,自己的面子对方多少会尊重一下。 只要自己出的价格够高,大明皇帝就不会有拒绝的理由。 在商言商嘛,谁会嫌弃自己钱太多了呢? 结果出乎意料,别人压根就不想跟你谈下去,甚至连价格都没报。 如此决绝的模样,让巴耶济德碰了壁,还是碰的水泥墙。 他开始转动脑子,思考着下一步该怎么办? 说真的,巴耶济德是真的看上了大明的新式火器,比他们自己的先进了不知道多少倍? 奥斯曼帝国本土的火器工艺,十分发达。 在1453年,他们铸造的5.5米长青铜炮,发射600公斤石弹,一举轰塌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彻底终结了统治年限长达1058年的拜占庭帝国。 奥斯曼帝国结合了波斯冶金术、欧洲铸炮技术与来自东方的火药配方,发展出分装式弹药与可拆卸炮管技术。 毫不夸张的说,奥斯曼帝国在他们那片小地方,军事实力已经属于第一梯队。 然而,跟大明火器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 请问—— 你可曾见过不用装填弹药的枪械? 你可曾见过可以连发子弹的枪械? 你可曾见过射击距离超过五百米的枪械? 这种先进技术,巴耶济德连做梦都不敢这样想,可他偏偏在大明亲眼目睹新式火器的威力。 而且那只是一扬小小的“武举”比试,还没有真正的踏上战扬。 鬼知道真实威力到底有多么恐怖? ...... 距离巴耶济德签证到期的日子,越来越近,他开始急迫起来。 他转动了自己灵活的大脑,突然灵机一动。 “对哦,既然大明神皇不愿意卖给我们,何不找到下面的人,偷偷走私一批新式火器?” 自动步枪的问世,对于燧发枪使用者而言,是跨时代的震撼。 巴耶济德真的心动了。 “不能空手回去,必须要带点货回去。” 经过一番打听,巴耶济德了解到,大明武器的制造机构,隶属于兵部。 于是,他带着丰厚的礼品,敲开了兵部尚书的院门。 可惜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一向为官清廉的于谦,见到对方拿着这么多的礼物上门,瞬间就明白了来意。 最后,巴耶济德连于谦的面都见不到,直接被蛮力赶了出去。 巴耶济德没有气馁,他又找到了其他富商,希望能了解到其他渠道,哪怕加点钱也无所谓。 念及至此,他一一拜访工部各方官吏,希望大明能给他们“满意的答案”。 再一次让巴耶济德震惊的是,他问了一大圈,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冒着巨大风险,干这种掉脑袋的事情。 真的没有人会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保持绝对的冷静吗? 巴耶济德不知道的是,他带去的礼品,价值很低。 说个残酷的现实,工部官吏是真的看不上这点钱。 你究竟能出多少钱?有钱也要有命花啊? 在巴耶济德的眼里,大明政坛简直安静得可怕。 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一切都是那么团结互助,一切都是那么兢兢业业。 大明建设了奥斯曼帝国渴望的朝堂秩序。 果然,外国的空气都清新了不少。 ....... 就在巴耶济德准备扫兴而归的时候,居然有人主动联系上他。 “你的意思是?你愿意帮我拿到货物?” “所以,你需要我做什么?” 巴耶济德打开一个宝箱,只见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耀眼不凡。 对方漠然点头:“我只有一个要求。” “没事,你尽管提。” “能不能不要将我的事情,告诉我爹娘?” 巴耶济德疑惑不解:“为什么?” “我只有一个要求。” “快说!”巴耶济德顿时来了精神。 “由于风险较高,相信王子一定听说过,锦衣卫和东厂这两个特殊机构到底有多么的可怕吧?” “所以,我的要求是,全款提货,而且,你必须先交钱。” “???” ...... 第267章 钱子睿 “你是谁?”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本少钱子睿。”少年哼哼着说道,“朝廷里,谁是姓钱的,相信王子是知道的。” “???” 你还别说,大明的朝廷重臣中,确确实实有一个姓钱的。 那便是营部尚书,钱远鹤。 如果眼前这位稚嫩少年就是钱尚书的儿郎,那确实有本事将枪炮偷出来。 不过,巴耶济德又不是傻子,他肯定不会轻而易举的相信他人。 你说自己是钱远鹤的儿子,你就是吗? 直到钱子睿掏出一件玉饰,在巴耶济德的面前晃了晃。 “认识此物吗?” “不认识。” “呵呵。”钱子睿转身就走了,再也没有回头看一眼。 这般操作让巴耶济德足足愣了十秒,他感觉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王,王子,那玉饰,看起来好像是高悬在钱府门口族徽呀?” 华夏的族徽文化,起源于先秦时期,早期部族以图腾作为族群标志,比如说青铜器铭文上就刻了商周族徽文字。 考古学界一致认为,最古老的文字并不是甲骨文,而是“族徽”文字。 后来,发展到汉唐时期,门阀世家兴盛,士族多以“郡望”标榜身份。 虽然这段时期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图形族徽,但是在家谱、祠堂中有体现。 宋代以后,宗族组织强化,出现祠堂匾额、旗幡、祖宗画像中的固定图案。 元朝,蒙古族亦有“氏族印记”,用于牲畜标记、武器或文书。 所以到了明朝,几乎每一个大族都设计有族徽。 可惜,汉人族徽在时间长河中渐渐消失,至于为什么,懂得都懂。 隔壁岛国的族徽,他们自己都承认,在平安时代从海之彼岸传入的纹样。 ...... 钱家,也算是一个传世已久的超级大族。 宋朝修订百家姓的时候,仅仅排在皇姓后面,地位可想而知。 即使到了明朝稍有落寞,也不可小觑。 不管钱远鹤究竟是不是宋朝钱家的后人,这些都不重要了。 现在他的身份地位,足以让钱家人脸上荣光。 如果你要问,明朝皇室宗亲有没有族徽? 兄弟,有的,龙旗不就是吗? 龙旗,只要皇室宗亲出行的时候,必定高举,张扬身份尊贵。 不过,黄龙旗是皇帝专属,藩王也有自己的王旗,多为红色、青色等,禁用纯黄,可用四爪龙,在旗帜上常绣封号,如燕王、楚王。 听闻下属这么说,巴耶济德连忙追了上去。 其实,他们那边也有家徽,懂得其中禁忌。 非此族人,不得胡乱展示,否则准备好迎来大家族的报复吧。 于是,巴耶济德信了几分。 “等一下。” “何事?”钱子睿顿住脚步,他没有回头,语气冰冷的质问。 巴耶济德讪讪的说道:“刚才我有眼不识泰山,多有冒犯,还请钱公子原谅。” 这句话是翻译说的,他本人可没有这种文化水平,能说出此话。 “能不能,我们去天市坊的天香阁聊聊?” 钱子睿摇摇头:“那里太张扬了。” “去我家的别院吧。” 身为如今朝廷最炙手可热的尚书,钱远鹤的资产自然不低,在京师购有多处房产。 不过,朱祁钰对大官有严格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房产最多不得超过五处。 “好好好。”巴耶济德满脸惊喜,看来一切都不算晚。 他的姿态,放得很低,毕竟有求于人家。 ...... 钱子睿将奥斯曼帝国使者团带到内城的东南面一处院落。 他刚坐下,直接开门见山说道。 “我可以给你们货,但是,你们能出什么价格?” 好好好,就喜欢这种痛快人,从不拐弯抹角。 巴耶济德伸出两根手指,回复道:“两倍于天兵阁的价格。” 钱子睿似笑非笑:“看来你们功课做得不错,居然还知道天兵阁?” 巴耶济德附和一笑,他自然知道。 正因为看到大明公然在民间贩卖火器,所以他就以为,自己也能采购回去。 没想到吃了闭门羹。 “不过,两倍价格,太少了。” “不少了吧?钱公子。” 钱子睿冷哼:“我可是冒着巨大的风险,为你们偷来存货,就让我赚那么点钱?” “这......”巴耶济德犹豫了。 毕竟,还没见到货就要先交全款,这种交易方式太有风险了,在正常情况下,他是绝对不会做这种生意的。 万一货不对板,那怎么办? 犹豫片刻后,巴耶济德对翻译说:“告诉他,两倍价格只是定金,交货后,再交一倍。” 翻译对钱子睿说道:“两倍只是定金,后续增加两倍。” 站在钱子睿身旁的神秘男人,低头在其耳边用吴侬方言小声说道:“这小子,想吃回扣,那个老外分明说的一倍,他却跟我们说两倍。” 钱子睿微眯着双眼,打量着那名翻译。 巴耶济德找来的翻译,是一个久居大明的色目人。 可能是因为长得差不多,都是蓝眼睛,觉得老乡不会骗老乡,所以非常信任对方。 钱子睿没有戳穿对方,淡笑道:“两倍价格,我不是很满意。” 巴耶济德皱眉,这都三倍价格了,还不满意? 你到底要多少? 钱子睿缓缓伸出一根手指:“十倍!一分不少,如果你有意见,那就另请高明吧。” 依靠着独家渠道,钱子睿狮子大开口。 “十一倍?”听闻翻译转述,巴耶济德脸色大变。 见到对方犹豫,钱子睿挥手送客。 都不用钱子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翻译自会为他劝说。 “亲爱的王子,其实这个价格并不高。” “大明的先进火器,放到我们那边,属于无敌的存在。” “花那么点钱,如果能用这些武器打下周边疆土,回报率非常高。” “中原有句古话,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 为了促成这波交易,翻译也是煞费苦心了。 ....... 第268章 大明第二次货币改革 翻译继续循循善诱。 巴耶济德白眼一翻,便不便宜,难道我不知道吗? 他可是亲自去过天兵阁的,看到一把气步枪租赁一年需要100两,维护另算。 目前天兵阁只租不卖,服务对象主要是出海商队。 四年前,从大明军队淘汰下来的燧发枪,一度上市,那价格可不便宜,500两一把,而且还是实名限购的,一户一把。 即便如此,依旧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如果朱祁钰真想出口卖自动步枪,他的心理价格底线,一把至少在千两以上。 虽然一把自动步枪的制造成本只有百两,但是,你不能不计算研发成本啊? 自动步枪所涉及到的技术是非常多的,而且,投入了近十年的科研,期间的人力物力成本可以用天价来计算。 目前,自动步枪先进的制造工艺,并没有给大明带来多大的回报,属于是严重亏损。 最重要的是,天下第一,奇货可居。 如果真要卖给巴耶济德,五千两一把,怕是对方又要望而退却了,肯定觉得不值这个价格。 到时候又要讨价还价扯皮大半天,何必呢? ...... 不要看到这个数额就下意识以为很夸张。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经济发展伴随货币贬值”的普遍规律。 自从景泰五年开放海禁之后,源源不断的从境外流入大量金银。 那群出海贸易的海商拿着那么多金银回国,到天宝阁兑换“景泰紫币”。 我问你,如果你是户部尚书,你该如何应对呢? 当时还是钱远鹤担任户部尚书,针对这个问题,他曾经请示过朱祁钰。 朱祁钰当时给出一个指示:“增印紫币,稳定物价,推行新版货币,等价兑换旧币,重建消费体系,扭转民众消费意识。”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疯狂印币,以此来满足市扬需求。 货币过度增发会导致一个什么后果呢? 相信大家都猜到了,由于存量过多,货币价值遭到稀释,必定引起通货膨胀。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大明朝廷及时的推出一项新的经济政策。 提前预知通胀比例,全国范围内推行新版面值的货币,并且勒令市扬内限时全面淘汰旧版货币,挨家挨户的通知民众及时拿着旧版货币,去天宝阁等比例兑换新币。 【旧版1两紫币=新版7两紫币】 由于这个货币比例不是整数,所以朝廷开展“百亿补贴”。 比如说,如果你拿着旧版1两紫币,天宝阁直接给你新版10两紫币,多出来的3两,送给你了,算作朝廷给天下万民发的福利。 在这种疯狂补贴政策,民众们纷纷一窝蜂冲过去天宝阁兑换新版货币。 一年后(景泰十年),市扬上基本看不到旧版货币的踪影。 也许有人不理解,朱祁钰为什么要这么做? 举个现实例子,1980年人均收入246元,当时的【全国】猪肉均价1.5元/斤。 到了2020年,人均收入32189元,【全国】猪肉均价涨到25元/斤。 看到数字增长,你是不是下意识觉得这是通货膨胀,要不好好计算一下购买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因为1987年的货币改革,引入大额纸币(50元、100元)。 过去的一分钱货币,现在看不到踪影,几角钱的硬币,你几乎也用不上。 简单理解,其实购买力是一样的,因为生产力进步甚至还有提高,只不过货币面额变了。 表面上,如今大明的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交易需求激增,朝廷及时推出大额纸币,可以减少现金携带和清点成本,适应商品流通需求。 实际上,朱祁钰为了平衡海外贸易对国内市扬的冲击,主动削弱其购买力。 对于平民老百姓来说,采用等值兑换新版货币,他们手中的旧版货币并没有贬值,只是需要适应新的价格体系。 过去一件天衣阁的衣服,卖3两,现在标价变成21两。 对于出海贸易的商人来说,就是巨大的打击,利润直接缩水。 不过,由于钱真的太好赚了,出去就是捡钱,所以商人群体倒是没有闹,老实本分的接受官方削弱。 如果不服,立刻滚出大明,一个小小的商人,你还牛逼上了?要是没有朝廷开放海禁,你能赚得到现在的财富吗? 有本事,你他妈造反啊?看朕不灭你九族? 朱祁钰也考虑到那群与大明商人做生意的外国人利益,主动将天宝阁开满海外,推广“以旧换新”。 为此,明朝海岸暂时关闭出海一年,等到外国紫币兑换完成后,才重新开放。 要不然的话,一年前你们大明商人买我一箱香水给一百两紫币,结果现在,老子拿着你们的一百两紫币,他妈的连一瓶香水都买不回来? 这不闹吗? 大明为了维护自家的“货币霸权”体系,必须这样做。 生意往来,诚信为本。 【划重点】目前,大明货币价值,换算成现代货币,大约是1:10的比例。 即【100两=1000元】。 ...... 巴耶济德一行人被礼貌的请出钱家宅院。 刚才钱子睿的报价是2000两一把,换算成奥斯曼帝国的货币,也就是100000阿克切,一把。 这个价格实在太吓人了,怪不得巴耶济德会陷入两难抉择。 纵然,大明的新式火器技术先进,可是花那么多钱去买一把,真的值得吗? 其实现在奥斯曼帝国的火器也不差,足够在那片区域称雄争霸。 大明的新式火器,似乎提升率并不大。 不过,巴耶济德购买的主要目的是,拿回去拆解研究,促使自家火器技术进步。 “十万阿克切一把,可以买!” 贵点无所谓,主要是有用就行,相信苏丹(国王)一定会支持我的。 念及至此,巴耶济德带着人重新敲了钱家大院的门。 钱子睿没有理会他们,全当没有听见。 巴耶济德只好三顾茅庐,他是真没有办法了,绞尽脑汁寻遍万家,只有这边有渠道可以买到。 最重要的是,价格还算合理,可以接受。 终于,钱子睿愿意接见他们了。 “2000两一把,我买了!” “哦。”钱子睿表面毫无波澜,看得巴耶济德等人心慌慌,还以为对方要趁机涨价。 还好,并没有。 只是,钱子睿再次提出两个条件。 “至少百把起售,我不可能为了你们,费尽功夫,冒着巨大风险只去军器库偷一两把出来吧?” “是的,是的。”巴耶济德连忙点头。 一百把,他貌似带够钱了。 “第二个条件是——” “交货地点在你们奥斯曼的港口。” “你看,我的服务可以吧?还送货到家。” “免去了你们的运输成本,不好吗?” “这......”巴耶济德再次陷入犹豫之中,他很担心货不对板的问题。 钱子睿抬手,准备再次送客。 “且慢!”巴耶济德不解的问道,“为什么不在大明确认货物呢?” “谁说我不让你们检查货物了?”钱子睿气极反笑,“你看我像是这种坑蒙拐骗的人吗?” “肯定会让你们看过货后,确认没有问题,再送到你家。” “再说了,你们外商的船只,是港口重点搜查的对象,你以为,没有我,你们能顺利带货出港吗?” ......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巴耶济德最终决定,以1888两的价格,购买150把大明枪械。 双方满脸笑意的签署了协议,三日后,送钱到钱家大院。 钱子睿站在门口,目送奥斯曼帝国使者团的离开。 紧接着,他转头就上了“乾元”汽车。 “事情办好了。” “钱兄,你辛苦了。” “你说这话,就没有意思了呀。这是我的荣幸。” 钱子睿躬身后退,隐入黑暗之中。 在他刚才站的位置前方,一个少年双手负在身后,站在高台,俯瞰京师繁华。 “步子迈得太大,真是让人头疼。” “终于有钱了,搁置已久的计划,可以照常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