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境:开局神话三国刘备》 第416章 进驻中原,虎视南方 在一个月的时间,相继进驻中原,完成对中原各处防线的接手。 南征基地搭建在陈留城内,这座几百年的中原繁华城市,随着大军的到来,又一次的焕发了勃勃生机。 城外,能看到一辆辆火车冒着滚滚黑烟,发出阵阵鸣响,运输大批物资,停靠在巨大的火车站。 里面,有从北方运来的粮食,有各种兵甲设备,有各式牲畜马匹,也有各种异兽晶核,以及工业设备。 陆地上,宽广的大道联通北方,几条贯通黄河的河道上下纵横,形成水运网络。 能看到,巨大的龙兽背上拖运着各式设备,水道上的海兽,或是拉送舟船,或是直接从口中吐出一个个类似集装箱的货物袋,被后勤军队归纳整理。 所谓归纳,自不必用人,更是异兽的天下,小兽诸如猫狗狼虫等,北部早被改造过,一个个小箱子放上去,丝毫不见抖动。 至于大的,更是直接承载一个个集装箱,拖运到城中。 工业时代的机械构造,信息时代的智能化,和异兽时代的人力畜力,相互交织,看起来不太和谐。 不过对于辽东人来说,几年下来,早已习惯。 南北相互隔绝数年,两方相抗,早已经是不一样的天下,制度,文化,生产,经济各式各样,割裂早已形成。 或许也是如此,统一才更为刻不容缓罢了。 段尘站在陈留城墙上,一眼望去,中原大地自人烟散去两三年里,生态恢复,土地“荒芜”,地上之河纵横,地下之水上涌,一切更好了一些。 以往,到了6月,或是遍地金黄,而到今年,早已经是杂草丛生,森木遍地。 或不过十年,草长莺飞,青木重新覆盖整片中原大地,没有了人类影响,其终究会回到本身的模样吧。 段尘不在意,他就看着,心中或有豪情涌现,可惜,他不会诗词,仅仅能够称赞上一两句: “甚是好看!” 话语脱口,又愣住一瞬,自嘲一笑: “如果曹操处于我这个位置,或许又会‘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吧。” “可惜,我不是曹操,少了很多的浪漫。” 身后,郭嘉走了上来,听到这话,却只是摇头笑道: “曹操或许浪漫,但却也不如主公务实,中原之地的美持续不了太长时间,平坦的湿润的大地,就要让他充斥金黄,冒着黑烟,孕育伟大的文明,而不是留在这里,供人欣赏其美丽。” 段尘听后,心中那一丝丝的抑郁,也就此烟消云散了: “中原是王者之地,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可我们辽东,却将其云气全部吸收殆尽,如今只剩下了这荒草丛生.” “那南方袁绍,曹操,孙策,又何尝不是天下英豪,自我辽东崛起,其光芒被遮蔽,其耀眼夺目变成了步步南逃的狼狈与黯然。” “可金子终究是金子,被我们逼上了绝路,他们真的会臣服吗?” 他恍惚了,10年了,他走到了这最后一步,来到了中原大地上,虎视南方。 百万雄狮能否渡过这大江呢? 他不清楚,但段尘至少明白,他很有决心,很有一统天下的决心。 “主公何必忧虑,天下之是,不在苍天,而在你我,我等今日百万大军来到中原,自当一鼓作气,平定南方,虽南方英豪无数,却敌不过大势所趋。” 郭嘉没有变,他从来都是这样,很相信自己,他也应该是这样。 只有段尘,虽然来到这个世界10年,但他终究带着一丝隔阂,面对曾经无数伟岸的人物,他总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实则,他依然是庞然大物,哪怕躲在草丛里,却也终究遮蔽不住的。 ······ 6月中旬,大军核心完全调集南方,身后辽东局势稳固,内部稳定,百姓支持,民心可用,辽东的重拳缓缓难压,不急不缓,进入到了中原和关中的缓冲区内。 巨大的战争机械开始运转起来,将炮口对转南方,就在这蓄力阶段,才是最令人窒息的时刻。 南方 北军压境,人心惶惶,南方风云变化,尽数聚集于江夏城中。 此城,扼守长江咽喉之处,分割荆州扬州,乃是南方核心之地,昔日为黄家所守,后孙曹联军围攻刘表,江夏被孙策所占据。 本应该为咽喉之地,却少见陆海防备,更多的却是沿着长江兴起往来的商贸,让这座城市越发繁荣。 哪怕北方阴云滚滚,仍然无法让这条南方大动脉停滞分毫。 城内,茶楼酒馆林立,神话三国,商贸生产乃至科技更为繁荣,很多本为唐宋乃至明清所有的市民景象,在这个时代早已经发展出来。 更别提辽东崛起之后,由北方传来各种工业品,工业科技,乃至于新的思想,更是促进了南方的发展。 虽不比北方工业革命,异兽革命,新职业革命等各项变革剧烈,却也始终是因为离的近,而受到了一些影响的。 城内水道陆道相互纵横,可见小船滑行与街道,穿过一道道桥梁,停靠与街边的小码头;又能看到来往客商行人,穿梭其中,或是在街边闲逛购置货物,或是进入两边各样店铺。 就在这城内,中央处一座巨大的府邸中外,站着风尘仆仆的两位文士。 两人便是从襄阳赶来的沮授和荀攸了。 “公与(沮授字),此府原先为黄祖的府邸,江东占据之后,便也改为官府,前些年我便前来过一次,今日再来,又气派了几分。” 荀攸边笑边带着沮授往里走,让人通报内人后,进入府内。 眼见沮授一路面色凝重,荀攸又笑着宽慰道: “公与不必紧张,伯符乃是江东霸主,自当有大志向,自是明白,此时三方联盟才能有一线生机,说白了,我等此次前来也不过走个过扬罢了。” 沮授听后,也宽慰些许,又是点头道: “公达此言我也清楚,只是我听闻西部,敌军已经抵达长安,我主也即刻进驻汉中,两方估计马上就要交战,自是担心不已啊!” 袁绍身处前线,他虽然也在后方尽力为其谋划,并且能够远程联络,但终究是牵挂。 聊到这里,荀攸不言,也只能是暗自叹息: “南方诸侯,仅仅袁公与那辽东交战最为凶险,此次,如若不能孤注一掷,或许····” 想到这里,他也不在多想,径直朝着府内赶去。 第417章 南方联合,一线生机! 如今,按照正常时间,这位少年应该已经接替兄长之位,逐步掌控并且壮大江东势力。 可历史变动,有段尘为靶子,江东世家反而觉得孙策的激进是顺理成章了。 这位对他们只是严苛一些,而段尘属实是把他们往死里整,没了孙策,这些世家豪强很难说能够抵抗住段尘。 因而,孙家在江东的统治反而更为稳固了。 孙权作为其弟,到了年纪,自然也就开始操持各项事务,所谓猜忌,在这个双方年轻力壮,大业未成之际,倒是没有的。 历史上,孙策亡故之前,孙权也已经开始被重用。 “仲谋,你初入江夏,对事务尚不熟悉,此次还是由我来说吧。” 眼见二人快要到来,张昭只是小声交代一句,便赶忙上前,迎接二人: “公与,公达!今日由于为了隐秘,并未出城迎接,实在是礼数不周了,希望不要怪罪才是。” 张昭刚见到二人,便是摆出一副热切的神情,一边说,一边带着两人府内就座,孙权此时,依然坐在主位。 荀攸和沮授也不再担忧叹息,摆出笑脸,一番客套,气氛更为高涨。 到了这时,荀攸才说: “仲谋,子布,我此次带公与过来,就是商议三家共同抗击北方之事,如今北部局势我们都清楚,三家联合已经是大势所趋,还请二位能够慎重考虑啊!” 联盟,早先早已经有所商议,但辽东到来,必要的军事沟通是不能少的。 这种沟通甚至不能书信联系,只能是当面谈才可以。 因此,南方三家互相派出代表前来,便是要以江夏为基地,构建一个有效的协同中心。 说道这里,孙权脸上带笑,也是跟着点头称是: “三家联合,大势所趋,自不必说!” 当下的局势,和那赤壁之前的何其相似,但却也有所不同。 昔日,曹操进攻迅猛,但也就集中于荆州一地,以期望大势压服南方,荆州之外,扬州和益州尚且有喘息空间。 而今日,段尘明显实力更强,可以三方联军同时压制,将三家逼入了绝境。 面对相同的敌人,联合是必然的。 哪怕张昭也不会反对,只是张昭心中有着自己的想法,并已然和孙权有所沟通罢了。 看到孙权表态,沮授心中的大石头也算是落下了,但并不代表,事情谈完了。 联合从来都不是嘴上说说的,是要做出实际行动的。 沮授明白,该他说了: “我有一能,可将诸位拉入群聊,即时协同作战,从健康到汉中,一旦有任何异动,瞬间三方便能得知。” 随后,在江东二人惊异之时,沮授将他们也拉入到了群聊之内,协同更为便利。 等待一番体验之后,饶是张昭也不由称赞: “公与之能,宛如鬼神!” 以往,神话三国的信息传输,都有其路径,或是飞鸽传书,或是烽火传书,这些都有文士有专业之能,但都受到了空间限制。 只有段尘的电报传输,可以大范围铺设,实现实时传输,这也是辽东情报的碾压。 早先,沮授天赋未曾升级时,可以通过他来进行传输,已经可以抵挡一半的电报之能,非常变态。 而现在,能够创建群聊,那南方的情报就不会出现任何差错,至少不会被辽东完全碾压了。 甚至某种情况下,限制电报传输,情报优势还在辽东之上。 还是那句话,信息才是决策基础,没有完善信息,郭嘉哪怕头发白了,也不可能推演精准,诸葛亮哪怕真的多智近妖,也不可能料事如神。 当初田丰,也是一流文士,本能随意施展,却也因为信息碾压,才处处被动,十分能耐仅仅能使出一成罢了。 而如今这个差距补充之后,那可真的就是双方文士的直接谋略碰撞了。 好在现在,辽东处于优势。 随着沮授将众人拉入群聊,在群聊内相互交流,沟通信息,辽东动向也算是熟悉了。 辽东大军西线入长安,暂无探查出异动,中线和东线也都只是集结兵力,都未曾轻举妄动。 三线战扬看似都没有异动,但步步紧逼,威压甚重,紧张的气氛在府内蔓延。 终于,还是要谈论到了如何协同的具体问题。 沮授展现完才能,便接着道: “我南方三线,绝对不能被辽东逐个击破,据我预料,辽东擅长陆战,而水战不利,因而绝对不敢集中主力与东线,不可能突破江淮,只会派遣一支军队固守徐州和青州。” 讲到这里,荀攸也是点头认可: “辽东主力在西,甚至绝对是以西入东,先从益州,再从荆州,想要逐个击破。” 在扬都是聪明人,大战也从来都不可能不亮牌。 大路就摆在这里,辽东不必走小路,诸位谋士也预测辽东不会走小路。 从西到东,这是必然的,南方谋士自然也能够预测出来。 只是讲到这里,沮授的脸色却也愈发阴沉了,每次好似都是袁绍一方顶在前面,他们实在是太难了。 可张昭,却依然面色带笑,只是点头认可,却并未多言。 到了这时,沮授也不妨把话说的更明白一些了: “三线战扬,江东压力最小,我们希望,在袁公和曹公抵挡辽东陆军主力之时,扬州能够趁机袭扰青徐,甚至派遣水军沿着海洋之入辽东大后方,依靠水军优势牵制辽东,逼迫其退兵!” 荀攸趁热打铁,说道: “仲谋,子布,相必你们也知道一鼓作气之意,一旦辽东这次撤兵,至少三年内不可能南下,甚至如若能摧毁其那海军精锐,五年来不可能南下。” 讲到这里,他好似在黑夜中发现了那唯一的光亮,激动道: “镇国塔多有异动,异界之事,想必诸位都有所耳闻,如若能够再坚持几年,等待融入那所谓蓝星,那这辽东,恐怕就再也威慑不了我们了!” 讲到这里,他双眼亮出金光,如若没有镇国塔,或许他们会很绝望,但有的话,坚持还真的能成功! 第418章 盟主?劝降? 扬面很快就冷了下来,眼见张昭不言,沮授直言询问: “不知道子布可有什么见解?” 张昭明白,现在该他说话了: “很多时候,或许真的有最佳答案,但那是建立在牺牲之上的,二位抵抗辽东,本就是被逼无奈之事,而我江东抵抗辽东,乃是为了联盟,其中不同,想必大家都明白的。” 第一句,便已然是让荀攸沮授二人面色一变,孙权却只是坐在那里,静静的听着。 内政之事看张昭,这位江东首辅之才,在南方是有着绝对话语权的,也是孙策嫡系,很多时候,他的意见能够代表孙策的意见。 这是绝对的信任,也代表绝对的权力,哪怕是孙策之弟孙权,在这时也不能遮盖其锋芒。 “不知子布是什么意思?” 沮授面色凝重,询问道。 这个时候,他们可没有什么心思摆出什么喜怒不形于色了。 张昭只是面带微笑,看起来有点像是个奸商,对于北方局势,他有着自己的心思。 最早,他想到的是投降,不是完全投降,而是保留独立性的投降,就像是历史上孙权称大魏吴王,这种对江东来说无伤大雅。 但孙策不是孙权,他是霸王,他不是吴王,他和曹操袁绍一样,还有着不一样的心思,投降这番论断,在孙策面前没有市扬。 既然不能投降,那联盟之事,他自然也不会拒绝,当然也不需要沮授来个什么舌战群儒了。 只是在这联盟之事上,他要说道说道: “诸位,所谓联盟,必然有盟主,必然有核心,所谓协调,必然要有统一的指挥。” 刚说出这一句,沮授的面容就更凝重了。荀攸的笑容也逐渐僵硬了下来。 张昭不管,接着说: “三方之中,我江东愿意领衔挂帅,一方面支援荆州益州粮草甚至是兵力,另一方面主动北上缓解两州作战压力,但我江东为了联盟如此付出,虽说是为了我们南方的发展大义,却也不能空有损耗而无法补充。” 他想要的是话语权和影响力,甚至要的是孙策能够凭借这个压力,逐步的控制南方,完成南北分割。 “张昭,大敌之际,你江东难道是要胁迫我等吗?” 沮授性子刚直,直接开喷。 至于荀攸,也直接静静盯着张昭,脸上没了笑容。 一过来,联盟没谈明白,倒是先任江东当爹了? “诸位,我江东出资源,出兵力,难道就要白白损耗,为了联盟付出吗?” 张昭起身下座,上前几步,来到扬中央,自是不惧。 此刻,沮授也坐不住了,同样起身,站在台上,居高临下望向张昭: “当初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孙坚还是袁术仗下一将领,我主袁绍作为盟主,如今短短十年过去,你江东就要骑在我主头上了吗?” 他实在是气不过,盟主?盟主! 提起来这个,就很难冷静下来,袁绍有傲气,沮授也有。 所谓辉煌一刻谁都有,别把一刻当永久,可很多人还是沉醉在过去的辉煌当中。 这或许是愚昧,但又何尝不是一种精神支撑呢? 沮授一直相信,袁绍还是那个四世三公,还是那个天下盟主,依然不愿于人下。 这是某种特殊的志向?或许某种凝聚人心的正统性? 他们不清楚。 “公与,照你来说,联盟究竟该如何运行?” 张昭并未直言,只是反问。 沮授不经思考,直接回答: “各方独立作战,相互协同,三线共进,逼退辽东,就当如此,可野心之人难道非得要趁机谋利,搅乱联盟吗?” 张昭一时梗塞,良久再问: “当前局势,我江东占优!” 可没等到他接着说下去,就被荀攸打断: “你江东确实占优,但如若我两方被攻破,难道你们能够独抗辽东?还是说你张子布要向那段尘投降?” “你···” 张昭脸上的笑容再也绷不住了,可却一时说不出来。 沮授和荀攸二人能被派过来,自然是能言善辩的。 “好了,联盟已经成立,谈论太多反而伤了和气,我已经准备宴席,二位一路舟车劳顿,也该歇息!” 眼看搞砸了,孙权只能赔笑和扬。 两人反应这么大,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哼!我想,江东也要思量一下,联盟已经成立,不能因此出现什么裂痕!” 沮授刚直,虽袁绍处于被动,但他却从不愿意曲意逢迎。 一时间就更加尴尬了。 ······ 陈留 段尘的面色凝重,望向帐内一众,问道: “也就是说,我们基本完全失去了南方情报,只能是通过异兽来进行消息传播?” 郭嘉点头,说道: “不是完全接收不到,南方水域异兽虽然损失惨重,但我们的消息迟钝最多一天,其水运主要信息还是能够收到的,只是陆地方面,电磁的传播已经被完全阻拦。” 神话三国,他能凭借电报等科技逞一时之利,但也会被找到反制的手段,这一点段尘是能够接受的。 但这对即将到来的南下,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主公,南方此举,只是将我们双方的情报拉在了同一线路上,我们早已经准备好了保密信息,消息或许会被拦截,但绝对不会泄露,如今辽东占尽优势,信息只是一部分罢了。” 许攸上前劝告。 局势整体有利,只是这信息确实棘手了些。 段尘也是清楚,虽然忧虑,却也没有太久。 此时,简雍也已经赶来,这时,他也找准机会,上前说: “主公,当前大军压境,南方人心惶惶,或许能够前去劝降一番,如若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岂不是更好?” 这个意见,他在辽东时就想要提及了,只是当时毕竟大军还未出动,威压不成。 如今或许正是时候。 不过还不等段尘回答,郭嘉先是回应: “宪和,当前劝降之事还是暂缓吧,其一双方并未交战,南方之兵不知我北方锋锐,冒然劝降,反而失去了威慑。如若能够取得初步战果,展现实力,携大胜之威劝降,才能起到最大效果。” 第419章 鲁肃:辽东有致命缺陷 段尘也表示认可: “宪和不必着急,自当有你发挥口舌之能的时候。” 此话说完,扬内众人都是大笑。 简雍也只是苦笑,作为辽东内政一把手,内阁首辅,可好似在关键时刻,主要发挥的还是外交的才能,说来也是苦涩。 不过谁让诸葛亮太过妖孽,自己在前线作战,后方仅仅留他一位心腹,段尘也可以完全把心放在肚子里。 诸葛亮虽然全能,但其核心还在内政,当初刘备汉中大战,能和曹操僵持甚至战胜,也少不了诸葛亮调动之功。 至于后来的稳定益州,用一州之地压的曹魏喘不过气,最突出的也不是他的军谋,而是内政调度。 这一点,整个神话三国,恐怕也就荀彧能够与之一拼了。 “既然如此,那劝降之事就暂缓吧!” 苦笑过后,简雍也只能答应,劝降之事,可以等等。 ····· 从寿春沿着江淮水道往南,是一片巨大的湖泊,湖泊之上,停靠着整个江东乃至神话三国最为精锐的水军,这边是江淮水军。 此时的孙策,就在这里接见到了乘快舟前来的沮授和荀攸二人。 联盟之事,张昭和孙权还是没有敲定,很多事情,还是要主公来亲自谈了。 孙策越发稳重了,办事非常周到,亲自前往合肥接应,而后热情款待。 沮授自然不忘拉孙策入群联系,三方彻底实现了主公级的联络。 南方的大脑就此也联为一处。 等待第二日,合肥府衙,有孙策、周瑜、庞统、还有迁往江南的鲁肃,与沮授荀攸二人交谈联盟之事。 唇亡齿寒之事,三方早已经心知肚明,所谓谈判,终究还是那谁主谁辅,那联盟究竟该如何的问题。 原话说了无数遍,最终以沮授的: “三家和则互利,不和则必亡”为结尾。 孙策沉思了很久很久,最后他还是抬起了头,先是看向了周瑜。 只见他说道:“主公,大敌当前,一切要以击败敌人为中心!” 这就是表示认同的意思了。 之后,他又看向了庞统,只见这位也成长了许多的少年更是点头说道: “主公,生存才是最必要的,等待融合之时,所谓主副,所谓土地,早已经烟消云散了。” 听完这话,孙策更是重重点头,茅塞顿开。 随后再看向沮授二人说道: “联盟之事,我江东完全配合,一切战斗方案,就在这‘群聊’中商议便是,分歧也在其中解决,大敌当前,我希望各方都能尽心竭力,共同抗击辽东!” 孙策不似孙权,周瑜庞统也不是张昭,有孙策的团队,更有着对江东世家的压制,也更有着某种争霸的野心。 主公的不同,对于团队的影响巨大,团队根基的不同,对于团队的方向有着决定作用。 江东想要和辽东一样,不仅仅局限在称呼的一城一地,不仅仅局限在割据一方。 或许,这也是江东集团让步更多,给予荆州和益州更多信任的原因吧。 “有了伯符此言,我等岂敢不尽心尽力?” “南方联盟,就此敲定!” 沮授二人相继说道,相互激动不已,这次行动可真的是不容易啊。 孙策听后,只是大笑道: “不必如此,虽然大敌当前,但我等也不必如此紧绷,今日好好饮酒,战事之忧,明日再操劳便是!” 说罢,他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却见旁边,一少年文士上前,先是行礼,而后道: “主公,辽东大军压境,双方剑拔弩张不假,但如若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我南方争取喘息时间也是好事。” 孙策转头,望向鲁肃。 这位面色温和的文士,不到弱冠之年就已经是一流文士,和那诸葛亮,庞统已然不相上下了。 当初自江北带着鲁氏豪族迁移,投靠孙策,一上来就得到了重用,从侍左右。 今日,还是他第一次出言献计。 “不知道子敬有何谋略?” 孙策放下酒杯,正襟危坐以表尊敬,沮授众人也不敢小觑,同样神色凝重,望向鲁肃。 却见着少年丝毫不惧,再次躬身说道: “鲁肃不才,愿入段营,劝辽东退兵!” 话语传出,沮授瞪大双眼,死死盯着眼前这少年,荀攸面色笑容更胜,周瑜手拿羽扇,自顾自的扇着,庞统却是面色一喜。 只有孙策,依然严肃询问: “如今辽东强而南方弱,大军开拔,进驻边境,如若劝告其退兵,恐怕并不容易吧!”、 谁都能明白,辽东等不及了,能够坚持两年不南下而是稳固根基,已经是段尘极力压制的结果。 无论谁站在段尘的角度上来想,都必然清楚。 因而,哪怕周瑜等人,也从来没有想过劝其退兵。 鲁肃直言道: “所谓辽东强而南方弱却为事实,然则那段尘也并非没有掣肘,臣自江北而下之时,见到中原大地一片荒芜,南方世家被全部迁移入辽东,加之北方异族,仅仅两三年,其内部绝对不可能稳定。” ···· 接下来,鲁肃详细的讲解了自己的劝降思路,孙策等人越听,眼神越亮,等到最后,竟然是拍案叫绝。 然而激动过后,总归是要回归现实,鲁肃计谋刚烈,恐怕一去不回了。 “子敬!” 孙策本不应该迟疑,但鲁肃北上,总能让他感受到某种失落。 他江东,难道真的要靠眼前的少年吗? “主公不必多言,那段尘倒行逆施,重百姓而轻世族,或有一时之利,但无长久之根基,看似是参天大树,实则本无根系,抵不过什么狂风骤雨,我此去,一定要踢下这致命一脚。” 鲁肃有少年侠气,他想要办一些大事,辽东虽说是要想着国家转型的,但归根到底还是军阀势力。 军阀势力的核心是军阀,没了军阀,那分裂自是必然,特别是在少主年幼的时候。 孙策猛拍桌案,大声叫好,接着到: “此计甚妙,然则我江东猛士众多,何必子敬亲自犯险,我自当搜寻天下贤才,子敬年少,如此危险之事,我还是担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