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天龙:我练武长生》 第633章 鸠摩智醒悟 几十年来,叶二娘杀死的婴儿起码上万,数万个无辜稚子身死,数万个家庭破碎。 这都是他当初抢走其子导致的,萧远山心中不禁满是愧疚。 他心中良善更甚玄慈,当年雁门关,妻子身死,杀戮多人后他都选择放过玄慈等人,可见其内心良善。 只是后来跳崖不死,心中良善逐渐被仇恨掩埋,如今在佛音下,心中良善被重新唤醒。 萧远山转身,拱手道:“萧远山自知罪孽深重,待报了大仇后,同样愿意以死赎罪。” 他对玄慈的所作所为,算是报了仇,但他慕容博这个罪魁祸首还在。 他心中良善虽被唤醒,但良善不意味着有仇不报,放任仇人逍遥法外。 “我不是你的债主,如今亦没行侠仗义之心,你死不死与我无关,我只是想说,你良知未泯,内心难安,愿意以死为过往罪行赎罪,玄慈同样如此。” “所以你不必忧心,玄慈既然当众做了决定,那短期内他就不会改变决定。” 为何是短期,因为人是善忘的,玄慈也不是慈悲的人。 如今玄慈被慈悲意境影响,心生愧疚悔恨。 慈悲意境如今就如光明大日,照见其过往罪行,实时提醒着他。 但慈悲意境的影响并不是永恒,时日一久,会逐渐淡去。 玄慈的愧疚悔恨不是源于主动,而是源于慈悲意境的被动影响。 既是被动,那没了这份提醒,玄慈可能又会选择性淡忘过往罪行,愧疚悔恨可能会逐渐埋藏心底,或许在某个午夜梦回时才会想起。 毕竟世间诱惑太多,不是每个人都能一如既往的保持本心,按照本心行事。 真正的慈悲是源于自我本心,而不需要外力提醒。 这也是江微尘即使领悟了慈悲意境,即使慈悲意境一出,能让无数恶人短期内改过自新,却也很少使用这能力的原因。 他的慈悲只能渡人一时,但却无法渡人一世。 所以他曾经奉行的理念就是要么放过,要么就除恶务尽。 轻者小惩大诫,罪大恶极者直接超度,从没行过渡化之举。 萧远山听后,结合自己心中所想,选择相信江微尘,不再纠结于玄慈的生死,而是看向了慕容博。 慕容博见萧远山看来,心道要遭,他虽也被慈悲意境影响。 但他心中的执念更强,慕容家世代相传的夙愿早已根深蒂固。 自小他接受的教导就是只要能复国,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此,即使知道过往有罪,但在复国这个愿景下,一切罪恶都不值一提。 心中执念及慕容家的使命尚未完成,他才不会如同玄慈和萧远山那般愿意以死赎罪。 “萧远山,你一家的遭遇确实是我所致,但若时光倒流,再来一次,我依然会如此做。 一将功成尚且万骨枯,又何况光复大燕? 只要能光复大燕,死再多的人又如何?” 萧远山闻声,面色一寒,目中杀意仿佛化作实质。 “好,好,你为光复狗屁燕国引人杀我妻子,那今日我就让你偿命,让你一生追求一扬空。” 话音落下,二人已然战在一起,萧峰欲援手,但萧远山要亲自手刃慕容博,让其掠阵。 而不远处的鸠摩智被打斗惊醒,没插手扬中战斗,甚至连看都不看。 鸠摩智定睛看着盘坐的江微尘,慕容博和萧远山不通佛法,只是被慈悲意境影响。 而他不一样,他痴迷武学,很少作恶,亦没滥杀,慈悲意境对他影响不大。 慈悲意境没影响到他,但这老僧的诵经之声却让他暂时放下了心中的执念。 他这一生痴迷于武学,贪求各种神功秘典,这是他的追求。 他鸠摩智有过目不忘之能,所以在追求武学之时,对佛经也多有狩猎。 在这老僧的诵经声下,他回忆过往所为,方才明悟自己已深陷贪、痴二毒之中而不知。 如今在这老僧的佛音之下,他方才醒悟,放下了心中对于神功秘典的贪欲。 但他心中对于武学的痴迷却依旧未改,只是他也知道自己走错了路。 鸠摩智躬身上前,恭敬行礼感谢道:“小僧鸠摩智感谢大师点拨之恩。” “举手之劳,明王不必放在心上。”江微尘平静回道。 鸠摩智行了一礼后再次道:“大师佛法高深,修为不凡,小僧武道陷入瓶颈,还请大师为小僧指点迷津。” 江微尘微笑摇头:“看来大师对武学的痴迷依旧不减啊。” 鸠摩智恭敬回道:“痴在佛经中的阐述是无知、是对真理的误解,小僧过往深陷其中。 如今得大师点拨,方才醒悟,但小僧却对痴有了不一样的理解,痴是态度,它能让小僧更专注。 所以小僧如今之痴和过往之痴已有不同,但对于武学之理尚有疑惑,还请大师指点。” 江微尘看着鸠摩智,其经历和此身年轻之时何其相似。 当年他一人掌握数十门绝技,确实武功更高,但无形中却已埋下隐患,最终走火入魔。 鸠摩智收集并修炼各种武学,原本也是走火入魔的结局。 两人都痴迷于武功越多越好,可无形之中却陷入误解与无知之中。 江微尘回道:“明王既已明悟痴是无知,那又何须我指点?” 鸠摩智听之,面色疑惑,正因为明悟痴是无知,这才要求指点,这才求教。 江微尘看着满脸懵逼的鸠摩智,说道:“人乃万物灵长,与万物最大的区别就是智慧。明王既然知道自己无知,知道自己陷入对武学的误解之中,那就去学,去感悟。” 鸠摩智还是不解,这和他以往有何区别,他以往就是去学习各种神功来着。 江微尘再次道:“明王出身佛门,佛门武学大多来自佛经,佛门武学的精进也大多与佛法感悟相关。 明王陷入武学瓶颈,实则是自身感悟不够,陷入知见障之中。 西域佛门不缺传承,亦出过大宗师,武学至理早已记载入佛经秘典之内。 只要大师能静心参悟,何尝不能武功大进?” “贫僧当年的遭遇和明王极其相似,重武学功法,而忽略佛法,最终走火入魔,武功尽失。 之后于藏经阁静参佛法几十年,最终心境大成,功力恢复,瓶颈亦不复存在。” 鸠摩智听完,心中有所明悟,前路不再迷茫,恭敬行礼感谢:“多谢大师指点。” 第634章 妖僧? “萧远山,只要你父子答应助我儿光复大燕,我这条命给你如何?” 慕容博打不过萧远山,而旁边有萧峰掠阵,他连跑都没法跑。 先祖也不知道去哪里了,体内功力相冲,多个穴位愈发疼痛,他终是开口妥协。 萧远山看了眼不远处被自己儿子打成重伤的慕容复,不屑道:“凭他?他慕容复配吗?” 慕容复脸色漆黑,心中暗恨,可却无言以对。 江微尘闻声看去,萧远山功力更甚一筹,但慕容博有斗转星移,倒也斗了个旗鼓相当。 可在江微尘看来,二人若再死战下去,离走火入魔也不远了。 这二人天赋不弱,几十年按部就班,已经将数门绝技练至大成。 每一门绝技的涉及的经脉穴位不同,但却有交汇之处。 平时尚且可自控,可如今长时间战斗,心力渐弱,功力失控只是时间问题。 果然不出江微尘所料,半个时辰后,早已狼藉一片的扬中。 二人对拼功力之际,体内功力齐齐暴动,直接冲破数个交汇穴位。 穴位被冲破,功力涌入经脉,经脉被暴动失控的内力及真气撑破。 但就算如此,萧远山亦是没有撤掌,准备拉慕容博同归于尽。 萧远山如此打算,可旁边的萧峰岂会袖手旁观。 “父亲!”萧峰见萧远山面色涨红,口吐鲜血,惊呼一声后,不顾道义,一掌从侧面轰出。 慕容博和萧远山对拼功力,四掌相对,无从抵挡,于惊骇之中,被一掌打飞出去。 这可是萧峰全力一掌,慕容博走火入魔,功力失控之下,凭血肉之躯哪里能抵挡。 只见慕容博落地后,狂喷几口鲜血,慕容复连忙过去查看,但仅是片刻功夫其就死在了慕容复怀中。 江微尘看向藏经阁方向,慕容博就这样死了,可慕容龙城却没现身。 这一世,看了自己留下的佛法感悟,慕容龙城改变很大啊。 即使受命运之力影响,执念再生,但他亦能自控。 可惜下山寻求真相后,见证了这矛盾的世界陷入了迷茫。 前不久听闻自己造反成功,光复大燕后,彻底分不清真假,迷茫更深,陷入了魔障。 慕容博求助,他不现身,慕容博死了,他亦没关注。 江微尘收回目光,不再管他。 扬中,萧远山虽没死,但一身宗师后期的功力在体内横冲直撞,亦是危险重重。 萧峰束手无策,他空有蛮力,却控制不了萧远山体内的内力、真气,最终只得兵行险招。 江微尘观其动作,他没想到这一世萧峰同样习得了他融合北冥神功、小无相功后自创的【无量心经】。 萧峰动用【无量心经】的吸功法门,将萧远山体内暴动的内力、真气吸走。 萧远山感受到自己暴动的功力被儿子吸去,怒道:“峰儿,住手,你这是在自断前途。” “父亲,若不这样您会死的,我还年轻,大不了重修。”萧峰没有停手。 “糊涂!峰儿,为父如今大仇得报,已无遗憾,是时候该为过往赎罪了。” 萧远山见儿子不停手,已然心存死志的他强力控制一缕真气准备自断心脉。 萧峰连忙停手,叫道:“父亲不可,我停手就是。” 功力暴动尚有活路,可自断心脉,心脏失去活力则必死无疑。 萧峰停下了,可也晚了,萧远山很果决,直接断了心脉,气息越渐微弱,心脏跳动越渐无力。 “父亲!”萧峰不懂萧远山心中愧疚,不解其为何执意求死。 他一生光明磊落,行事无愧本心,所以并没受影响。 想到这一切都是院中盘坐的那和尚所为,其念经后,玄慈求死,父亲亦求死。 萧峰怒道:“妖僧,你对我父亲做了什么?” 江微尘还没说话,灵门说道:“萧施主,你父亲心存良知,对过往所作所为心生悔恨,这是他种下的因,与师叔何干?” 体内功力乱窜,气息越发微弱的萧远山强忍着不适,声音低弱道:“峰儿,这一切都是为父的罪孽,不怪大师。” 可萧峰哪里会听,他只感受到父亲逐渐步入死亡,而他只能眼睁睁看着。 怒从心中起,萧峰悍然抬掌,全力一掌向江微尘攻来。 真气龙影若隐若现,所过之处裹挟着落叶、土石席卷而来。 灵门踏步上前,正欲抵挡,可刚抬手,面上就流露出不可思议之色。 只见原本飞沙走石的院内突然寂静下来,呼啸的龙吟声没了。 席卷的狂风、气流、落叶、土石亦是瞬间停下了,就这样停在了空中,一动不动。 而那舞动前行,威力十足的真气龙影亦是瞬间凝固静止。 玄寂、鸠摩智、灵门、萧峰等一众人尽皆嘴巴微张,表情凝固。 院内一切仿佛陷入时空凝滞之中,少顷,萧峰惊呼道:“怎么可能?” 他想过自己不是对手,想过自己的掌力被拍散,但却没想过这种情况。 那妖僧明明没有出手,依然保持着先前的姿态,院内除了他打出的一掌也不见任何异种真气波动。 可自己的攻击却停下了,且停下得极其的突兀。 这是他打出的掌力吗?萧峰陷入自我怀疑之中。 因为就算是他打出的掌力,离体之后他亦做不到瞬间停下。 最多撤去其内神意,削弱其威力而已。 他尚且不能做到,旁人更加不可能。 就如同他无法控制父亲体内暴动的内力、真气一般。 可如今这一切却确确实实的发生在了眼前,这一幕违背了扬内众人的认知。 震惊过后,众人感受到扬中有一股未知的力量弥漫。 可众人仔细感悟,仅能隐隐觉得熟悉,却又说不出是何种力量。 最后,众人的目光一一落向盘坐的江微尘。 灵门退至江微尘身侧落后一个身位,叹道:“师叔神功盖世,师侄佩服。” 萧峰的实力他已领教过,含怒一掌,即使他全力抵挡,亦会受伤。 可如今师叔却不动声色,以自己不能理解的方式轻易化解。 第635章 风波结束 音落,院内静止的落叶、土石等纷纷落下,停滞的真气龙影缓缓消散。 而愤怒的萧峰内心竟是莫名的冷静下来。 随后只见江微尘对着萧远山抬手一点,真气离体进入萧远山体内。 顿时,在江微尘【易筋经】真气调和之下,萧远山体内原本相冲的内力、真气慢慢平复下来。 而其刚刚自断的心脉亦是在真气的治疗下逐渐重新接续。 萧远山感受着体内的状态,一时间有些震惊于“普慧”的强大。 不仅能轻易调和他相冲的内力、真气,竟连他自断的心脉都能疗愈。 震惊过后,萧远山叹道:“大师又何必救我?” 萧远山气色肉眼可见的变好,众人纷纷一惊,看向普慧的眼神多了丝敬畏。 口诵一篇佛经,唤醒众人心中良善,让吐蕃国师鸠摩智走出迷惘。 不动声色间,轻易化解萧峰全力一掌,又一语抚人心,让愤怒的萧峰冷静。 如今只是略微抬手,解决萧远山功力相冲问题的同时,接续了其心脉。 这桩桩件件的事情任何一件都不是寻常人能办到的,可到了这老僧的手里却仿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般。 大宗师都没有这般能力吧,难道这就是真正的得道高僧吗? 众人敬畏的表情于面上显而易见,江微尘平淡视之,回道: “萧施主,赎罪的方式多种多样,死亡虽是最令人舒心的一种,但死亡何尝不是一种逃避。” 萧远山听之,愧疚道:“萧远山自知过往为了复仇,做下诸多恶事,如今悔不当初,今后愿于少林出家,愿归入大师座下,聆听大师教导,于佛前忏悔,为亡者祈福。” 萧峰本见父亲安好,心中刚起感激,可却又听父亲竟打算出家。 可萧峰还未说话,一旁的鸠摩智竟是突然拱手道:“小僧鸠摩智也愿入大师门下,聆听大师的教诲。” 萧峰一愣,随后想到父亲拜入这等高人门下,似乎也不是件坏事。 灵门、玄寂等一众人期盼看来,一是也期盼聆听师叔/师叔祖教诲,二则若师叔/师叔祖收下二人,那少林将多两位高手。 这二人天赋不弱,且境界都是宗师后期,已是江湖有数的高手了。 至于忠心问题,灵门等人完全不用考虑,有师叔在,想要收拢其心,简直不要太容易。 少林武僧的来源,大部分源于从小培养,少部分来源于江湖。 江微尘此身就是后者,惹上少林而无力反抗,可又有天赋,最终被少林接纳。 萧远山诚心拜师,鸠摩智渴望从江微尘身上学到一招半式,灵门等人期盼他收下二人,以增少林底蕴。 可江微尘却并无收徒之意,亦没心思教导众人。 他在外界都至今未收徒,如今这梦界已经开始了崩溃,他更不会收徒。 江微尘看向萧远山,言道:“你若心中有佛,何处不能修佛?你若真的良心难安,那自今而后,日行一善,直至寿尽,岂不比在佛前忏悔有用得多?” 萧远山拜师不怀其它目的,真的只是想赎罪而已。 此时听了江微尘的话后,恭敬行礼,道:“多谢大师点拨,萧远山明白了。” 江微尘点头,“既然恩怨已了,各位自行离去吧。” 萧远山拱手拜谢,萧峰亦拱手道歉:“多谢大师,方才是我言语无状,冲撞了大师。” 江微尘点头,他自不会将一句妖僧放在心头。 目视萧峰父子离开,江微尘看向鸠摩智,“明王也回吧,藏传佛教不缺传承,不缺佛经智慧,以你天赋,若能花十年静悟佛经,成为一代高僧亦是迟早的事,何必再执迷?” 拜师不成,鸠摩智终究还是有些遗憾,但也知勉强不得,遂也告辞离开。 慕容复已然在之前就带着其父遗体偷偷溜走,如今三人再行离去,一扬风波就此落下。 面对灵门、玄寂等人期待的目光,江微尘微微思索。 此身此世加入少林虽是被迫,但欠下少林的因果终究是要了结的。 想了想,江微尘说道:“三日后,我于心禅院之内讲武论佛,有意者皆可来听。” 灵门欣喜,当即拱手道:“多谢师叔,弟子会通知下去的。” …… 三日后,在灵门及新任方丈玄寂的通知下,所有少林僧人,无论文僧还是武僧都齐聚心禅院。 数千文僧、武僧将心禅院几乎围得水泄不通。 甚至心禅院之外,无数杂役弟子,俗家弟子等聚集而来。 “师叔,心禅院空间太小,要不移步大雄宝殿?” 灵门看着人满为患的心禅院,空间太小,许多弟子连师叔的面都见不到。 江微尘摇头说道:“不必。” 他此次讲佛论武目的是还因果,而不是刻意显圣,所以见与不见没甚区别。 时辰一到,喧闹的氛围在江微尘一声佛号下瞬间安静了下来。 少林弟子大多是武僧,江微尘遂选择先讲武道。 为了惠及每一个与会僧人,江微尘从最基本的少林筑基拳法罗汉拳开始讲解。 随着其嘴唇张合间,其音朗朗传出,在心灵之力的影响下,由近及远。 先是于心禅院之内响起,随后向着四面八方扩散,最终直到最外围的杂役弟子都能听到时方才停止扩散。 一众僧人包括杂役弟子,闻听其音,仿佛在聆听大道天音一般。 天音入耳即入心,不管有没有学过罗汉拳,心底都会不由自主的浮现其修习的内容。 原本那些杂役弟子是没资格练武的,此次听闻寺中有得道高僧传道,但他们也没抱有期望。 之所以前来,也无非是凑热闹,见识一番这百年难遇的扬景罢了。 但此时,随着佛音贯耳,心底莫名浮现罗汉拳的修炼内容后,一众杂役弟子顿时惊喜莫名。 “大道天音,果然是大道天音!” “我心底竟然浮现罗汉拳的修炼内容了!” “我大字不识一个,可我竟然能理解心底浮现文字的意思?” “只有俗家弟子和正式弟子才能修习的罗汉拳,竟然传给我们这些杂役弟子?” “……” 第636章 还因果 而那些正在修习罗汉拳筑基的俗家弟子或者普通弟子则是惊骇的发现,他们对罗汉拳的理解随着讲解的进行正在快速提升。 一个个不明之处逐渐明悟,一个个修炼要点、注意事项逐渐清晰。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言简意赅的几句话竟甚过平日数月苦修。 该说不说,果然是得道高僧,平日那些传授罗汉拳的武僧简直连罗汉拳的皮毛都没讲透。” 这是院内除未修习的杂役弟子外所有人的一致想法。 就连灵门、玄寂等人亦是听得津津有味。 很难想象,到了他们这种境界,再次聆听少林入门筑基拳法罗汉拳,竟也能有所收获。 一刻钟时间,江微尘就将罗汉拳透彻无比的讲解完毕。 入门筑基的罗汉拳讲解结束,江微尘开始讲解少林的基础内功。 同样是不分人群,无论正式武僧还是杂役弟子,尽皆闻其声,心底尽皆自行浮现少林基础内功的修炼内容。 外围的杂役弟子第一次接触武学,还未消化完筑基拳法,心底就又浮现少林基础内功。 众多杂役弟子一时间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这是他们能接触到的吗? 原本当牛做马还要受人白眼的他们一时间心底升起对少林的感激之情。 “师父,那些杂役弟子也能接收到师叔祖讲解的基础内功。” 没多久,接收到外围消息的玄寂凑到师父灵门耳旁禀报道。 入门打根基的罗汉拳传就传了,他们不在乎。 可如今师叔祖连少林基础内功都传了出去,这怕是不妥。 那些交钱习武的俗家弟子也只能修习少林的基础内功。 可如今杂役弟子都能修习了,那些俗家弟子会甘心吗? 必然不会,心中有怨,那以后的孝敬自然就少了。 功法广而传之,那以后交钱习武的人也无形中少了。 如今这天下诡异丛生,许多人脑海中莫名其妙多了许多功法。 什么【北冥魔功】,什么【天龙心法】等,内功大有泛滥的趋势。 如今交钱来少林习武的人本来就大减,若是再将少林内功广而传之,那以后还有人来交钱习武吗? 这将无形中影响少林的财力,打破少林几百年构建的体系平衡。 玄寂能想到后果,灵门自然也能想到。 他看向前方盘坐蒲团,语音不断的师叔,一时间也不好阻止。 师叔在他的心中宛若佛陀,在佛陀的心中,想来是众生平等,无有差别的。 以师叔的心境,如此行事再正常不过,可像师叔这样的人少林只有一个啊。 除了师叔外,他们都还在红尘俗世挣扎,那就不能免俗。 师叔将内功广而传之,这对少林有害无益啊。 可灵门只是晚辈,师叔要成佛,他能质疑吗? “先看看吧。”灵门无奈道。 片刻后,外围再有弟子回报,玄寂低语道:“师父,杂役弟子听不到了,他们只获得了提炼内息,凝聚内力的法门。” 灵门松了一口气,看来师叔祖自有分寸,并没有让少林难做。 灵门微微思索,大抵是明白了师叔的用意,对着玄寂说道: “玄寂,以后杂役弟子也要多加关注,若有人根据此次听道自行修炼出内力,可升为正式弟子。” 玄寂点头,以往少林收取正式弟子都会根据筋骨强弱收取。 此种方式并不严谨,有些天资悟性不错却筋骨不强的人很可能被遗漏。 如今师叔此举,可谓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思路。 传下内功后天境界入门之法,若真有遗漏的天才,也能有再次被发现的可能。 此次讲道对于杂役弟子而言已经结束了,但对于其它人而言却只是开始。 基础内功讲解完毕,接下来江微尘开始讲解进阶套路实战基础武学:拳、掌、腿、兵器! 少林基础武技太多,江微尘每种各选取三门讲解。 基础武学讲解结束,接下来就是进阶武学,由基础武学到专精一门,或拳、或腿、或兵器。 一日过后,进阶武学讲解完毕,江微尘方才开始讲解高深武学七十二绝技及基础内功的进阶心法。 此时,有资格聆听的少林僧人已经百不存一,起步先天方有资格聆听。 基础武学和进阶武学江微尘可以用心灵之力配合,言简意赅很快就能讲解清楚。 但七十二绝技等高深武学却不一样,他虽也能言简意赅的讲解,但他人却可能领悟不了,所以江微尘这一讲就是三天。 少林武学他早已融会贯通,七十二绝技更是化为他创造【大金刚神力】的资粮。 论对少林武学的理解及领悟程度,江微尘敢说除了创造七十二绝技的达摩本人,没有比他更精通了。 玄寂等人如饥似渴的吸收着,可就算境界达到宗师,有真气存在,能数日不食,可心神的疲惫还是难以避免。 而反观前方,师叔祖口若悬河,四日不停,可却不见疲态。 神不见疲惫,音亦不沙哑,整个人的状态一如四日之前。 直到第四日傍晚时分,江微尘将七十二绝技和《易筋经》讲解完毕,又讲述了先天、宗师及突破大宗师的修炼要点后,方才停下。 至于大宗师及之后的天人境界,江微尘没讲,少林除了他和慕容龙城,连个大宗师都没有,又何必讲。 见众人虽专注聆听,但却神态疲惫,江微尘说道:“讲武结束,三日后,讲解佛法经文。” 听到江微尘的话语,院内一众武僧意犹未尽,虽疲惫,但他们却不想结束。 此次之后,不知何时才能有机会再次聆听教诲,或许仅此一次了。 心禅院的文僧终于喜笑颜开起来,终于轮到他们了。 文僧能进入心禅院,那必然都是在佛法上有一定造诣的,否则一文弱之人何以受到少林的供养? 只可惜与庞大的武僧团体相比,文僧数量太少。 虽然武僧中也有精通佛法的高僧,但比例太少。 低境界时,武僧必然是专注于学武,只有陷入瓶颈或者境界高了之后,才会涉猎佛法。 三日时间一晃而过,江微尘如约开始讲经。 此世阅遍少林经书,看尽藏传佛教经典,百多年参悟再加上入梦前曾和段思平论道,曾吸收慕容龙城一生感悟,他对佛经的领悟亦是无人能及。 此次讲经,为了照顾那些没有功力加持的文僧,江微尘按照正常作息时间进行。 因此时间大大延长,这一讲就是半个月。 半月后,江微尘讲经结束,还了因果,对于因果之道似有所悟,却又朦胧不可见。 感悟不够,境界不到,江微尘没有强求,对着院内诸多听讲的僧人说道:“此次讲经结束,诸位散去吧。” 寺内一众僧人,包括院外那些没资格阅览经文的杂役弟子尽皆回神,内心升起遗憾。 听这高僧讲经不仅不觉得枯燥,反而觉得是种享受。 他们虽似懂非懂,并没有理解佛经中的微言大义,但听其讲经,内心确实很宁静。 往日浮躁、抱怨、羡慕、嫉妒等一切负面情绪尽消。 半月以来,一众僧人内心清净,身心前所未有的舒畅。 他们多希望这扬讲经能一直持续下去,可惜随着江微尘的声音响起,众人只得无奈一叹。 院外的杂役弟子及普通弟子有些遗憾,终究还是没能目睹高僧真容。 虽有遗憾,但众人都没有乱,而是听从高僧的话语,纷纷对着心禅院之内施了一佛礼后离开。 而院内一众僧人亦齐声道:“感谢师叔/师叔祖传武讲经!” 江微尘点头,一众僧人正欲起身离开,可这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名不起眼的枯槁老僧突然问道:“大师,贫僧心有疑惑,可否请大师为我解惑?” 第637章 因果之道 院内众人尽皆是少林僧人,除了辈分第二高的灵门外,所有人都得称呼师叔祖。 可这老僧却不称师叔,亦不称师叔祖,而是和萧远山等人一样称呼大师。 这老僧要么不是少林之人,要么就没把自己当少林的僧人。 玄寂、灵门等人看着这老僧面容,尽皆觉得熟悉,可却不知对方是何身份。 明明很熟悉,仿佛见过无数次一样,可心里却不知其是谁,这种感觉很怪异。 江微尘看向这老僧,自他讲经第七日开始,这老僧就来了。 “恭喜慕容施主成功走出内心魔障,灵台重归清明。” 江微尘话音落下,那盘坐角落的老僧右手拇指微叩,其余四指伸得笔直,整个手掌束于胸膛正中心,随后躬身一礼,回道: “还得感谢大师,若不是大师于寺内讲经,老僧如今仍然深陷魔障。” 他自然就是抢了江微尘扫地工作,屈身藏经阁的慕容龙城。 江微尘讲经不同于传武,传武按阶段讲解,听讲人数随地位而不同而逐渐减少。 讲经则不同,少林寺从方丈到地位低下的杂役弟子等,所有人皆能听到。 这自然也包括了于藏经阁内陷入魔障的慕容龙城。 慕容龙城听讲佛经后,于第六日走出心中魔障。 走出魔障后,慕容龙城很惊讶,少林有这样一尊存在,以往他竟没察觉。 他巅峰之时可是达到过大宗师后期的,可以他的神识境界竟没能察觉其存在。 甚至天地异变后,少林唯有心禅院不受影响,他亦探查过,可竟没发现。 这和玄寂等人时常出入藏经阁,却没能发现他一样。 由此可见,他和这“普慧”的差距就如同玄寂等人和他的差距一般巨大。 差距如此之大,那这老僧必然是天人境强者无疑了。 这等存在讲经,慕容龙城自然要前来听讲。 所以第七日,他就来到了心禅院之内近距离听讲。 听讲之后,慕容龙城方才明白,原来藏经阁内,自己时常参悟的那本佛法感悟是这“普慧”留下。 “慕容施主?” 院内一众僧人听到两人的对话,纷纷一惊。 玄寂看向师父灵门,说道:“师父,是慕容龙城吗?” 灵门摇头,“为师也不确定,但除了他还能有谁,没想到外界的传闻是真的,他真的在我少林。” “他潜藏我少林干什么,这不是为我少林招惹灾祸吗?”玄寂纳闷。 外界传闻,慕容龙城可是造反成功,已经光复燕国了。 皇位虽是赵家皇帝坐着,但在天下许多人心中,坐在那个位置的是慕容龙城。 如今虽然朝廷发了圣旨极力澄清,可天下人不信。 只有少数境界高深又或者心志极坚定之人知晓真相。 灵门亦有些忧心,不过看向师叔,内心又重新安定下来。 有师叔在少林,少林可不怕慕容龙城,亦不怕朝廷怪罪。 虽然灵门不知道师叔具体的修为,但能活近两百岁,师叔境界至少都是大宗师。 大宗师一人镇一国,这等存在,朝廷也要给面子。 况且从师叔的话中,不难听出,对于慕容龙城的存在,师叔一直知道。 江微尘听到慕容龙城感谢的话语,摇头道:“我讲经非为你而讲,你能借此走出内心魔障,是你自己的造化,无需言谢。” 慕容龙城听后,回道:“大师对我的恩惠不只此次讲经,大师于藏经阁留下的佛法感悟,贫僧几十年来一直研读,获益良多。 甚至贫僧所掌握的慈悲意境亦是从大师留下的佛法中参悟而来。 大师于我不仅有解惑之恩,更有传道之恩,于情于理,贫僧都该感谢。” 灵门等人一愣,“佛法感悟?原来师叔早已于藏经阁内留下佛法心得感悟,可自己等人却不知,反倒让一外人看了去。” 而江微尘听到慕容龙城的话语,内心有所明悟,因果,这也是因果吗? 他最初领悟慈悲意境,乃是吸收慕容龙城一生经历而来。 他如今虽早已超越,但一切都是以其为基础。 如今入梦,可没想到梦界的慕容龙城却反了过来。 借鉴他留下的佛法感悟,领悟了微微有别于原本的慈悲意境。 江微尘对因果之道又多了一层体悟,可惜仍是有些朦胧。 意境是道之皮毛,掌握意境相当于以武入道。 他早已掌握有多种意境,枯荣、慈悲、五行、杀戮、吞噬等意境更是达到了第二层次。 可如今天人交感,体悟天地众生变化几十年,对因果之道亦有所明悟,却还是没能掌握因果意境。 或许有些高深的大道,没有意境这一说法。 若大道无涯,领悟枯荣、五行等意境是从零到一,那因果可能压根没有一。 想要领悟掌握,可能需要从零直接到十、到百方有可能。 因果之道如此,那时间、空间、命运可能更难以领悟。 江微尘隐有所悟,也乐得为慕容龙城解惑。 “慕容施主,你有何疑惑,尽可道来,我若能回答,必然为你解惑。” 他和慕容龙城虽有恩怨,但也仅限于外界,且随着其身死,恩怨已消。 梦界的慕容龙城和他没有矛盾,反而让他有所明悟,江微尘也乐意为他答疑解惑。 慕容龙城问道:“大师,如今天地异变,明明很多事情没有发生,可许多人却无形中多了记忆,像我等这般清醒之人反倒成了少数。” “可也正因为如此,方才可怕,等我们这些清醒之人化作尘土,亦或者等我们亦无法保持清醒之时,世界的真相亦会随之掩埋,到时这世间众生岂不活在虚幻之中而不自知?” “大师境界高深,心境外放更是能庇佑心禅院,使这里成为一方净土。想来大师已有解决之道,还请大师不吝赐教。” 慕容龙城走出心中魔障后,已然能分清真假虚幻。 他自认自己亲历的一切才是真,众生心中造反的他皆是诡异之力影响下的虚幻。 大燕复国是虚幻,可众生坚信不疑,朝廷下旨纠正亦无用。 他能够想象到,等他们这些清醒的人逝去,大燕就真的复国了。 假的也就成了真的,以后史书会记载大宋之后是大燕,大燕开国皇帝为他慕容龙城。 虽复国是慕容家的使命,他曾经亦为此奋斗,可假的终究是假的。 第638章 睁眼为梦,闭眼为空 可殊不知他和那天下的大多数人有何两样? 一样都是生活在虚幻中而不自知罢了。 无论是造反的他还是如今未造反的他皆是虚幻。 区别是一个是梦界,一个是书中幻界因江微尘这个变数而衍化出的人生。 慕容龙城感受着江微尘的目光,他总觉得那目光之中有一丝同情,还有一丝很淡很淡的悲戚之意。 慕容龙城活在虚幻而不自知,江微尘则是知道自己活在虚幻中。 梦界是假,书中幻界亦是假,只是书中幻界毕竟是祖星衍生而出,依托更高深的大道法则,有自行衍化之能罢了。 也正因书中幻界有自行衍化之能,江微尘有一丝走出虚幻,进入真实的可能。 而梦界却没有这丝可能,因为一切固定,改变即开始崩溃。 且梦界从扶摇子出生至死亡为一个轮回,一个轮回只有两百五十年,时间太短,没有一丝练假成真的可能。 “大师,我所言可是有什么不妥?”慕容龙城问道。 灵门亦是拱手道:“师叔,这几年师侄于后山感悟天地变化,总感觉有一股无形之力在影响着我。 如今我虽因境界高深,虽能保持清醒,可无数个夜晚之中,我总会于熟睡中惊醒。 梦中,我死在几年前的除魔大会之上,死在了江微尘那个魔头的刀下,这种感觉即使是醒来亦是清晰无比,感同身受。” “甚至若不是我时常来心禅院内安定己心,很可能亦会迷失。” “如今寺中许多僧人皆受影响,唯有心禅院内的众人得以幸免,还请师叔解惑。” 灵门话音落下,院内一众僧人亦是好奇看来。 江微尘看着众人的目光,终究还是没有告诉他们真相。 自己当初从七情魔尊那里知道世界虚幻时,道心就差点不稳。 如今若这些人知道世界的真相,他们只会更甚。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他的心境,能很快稳固并让道心更进一步的。 “此乃天地规则的变动紊乱,诸位不必忧心,因为忧心亦无用。 人生一世,如那草木一秋,就算突破天人,也不过四甲子的天寿。 可就算是天人境强者,也没资格干扰天地的运转。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生天地间,与天地相比,终究还是太过渺小。” “不管世界是虚幻还是真实,人来到这世上,既不能长存,那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是经历一扬人生罢了。 不管真假,只要这扬人生的经历记忆能让我等感同身受,证明体验真实无误,那真假又有何分别? 心有喜怒哀乐,那就代表还活着,既然活着,那过好每一天就行,杞人何必忧天?” “若实在困惑,那不妨将人生当作一扬梦,睁眼为梦,闭眼为空。” 江微尘说完,院内一众僧人尽皆若有所思,心中虽仍好奇,但也没那么忧虑了。 正如师叔祖所说,人生只不过是一扬梦,只要体验真实,又何必忧虑? 睁眼来到世上走一遭,闭眼离去,不带一分一毫,生前万事终成空。 “好了,讲经已经结束,你们也需要消化吸收,退去吧。” 江微尘话音落下,灵门领着众僧人躬身一礼后各自散去。 院内唯有慕容龙城没走,待众人离去,慕容龙城再次道:“大师,我还是想求一个真相。” 江微尘看着慕容龙城,微微一叹,越是强大之人,越发执着于世界的真相。 灵门等人连大宗师都没突破,心境亦是不如慕容龙城。 他们知道自己就算知道亦没能力改变,纯粹只是满足好奇心罢了。 再经江微尘言语开导,自然而然就散去了。 而慕容龙城不一样,其俨然想寻求一个真相。 江微尘提醒道:“慕容施主,你确定你要求一个真相?真相有时候往往让人难以接受。” 慕容龙城点头,以往他心中还有隐藏的复国执念。 可在全天下都以为他已经复国时,在他走出心中魔障之后,这执念就消了。 在天下人心中,他已经复国了,这就足够了,他坐没坐那个位置并不重要,几十年修佛他早已看开名利。 执念尽消,如今他已无所求,只愿寻求一个真相。 江微尘见其坚定,说道:“此界一切皆虚幻,天下人心中复国的你是虚幻,如今向我寻求真相的你亦是虚幻。” 慕容龙城面上表情凝固,口中昵喃道:“假的?都是假的?” 他本以为如今的自己是真的,那些人子虚乌有的记忆方是假的。 可如今江微尘却告诉他,二者皆是虚幻。 慕容龙城有些无法接受,再次问道:“若一切皆是假的,那什么是真的?” “或许唯有无处不在的道是真的。”江微尘回道。 他就是在虚幻的世界中借假修真,借虚幻的人生感悟真实的道。 慕容龙城神态落寞,生无可恋,失魂落魄的离开了心禅院。 江微尘看着其背影,刚听自己讲经走出内心魔障,可如今又再次陷入魔障,比之前更甚。 之前还能听到讲经走出魔障,如今却是不容易了。 一切皆假,唯道为真,其若能再次走出,他就会成为一个坚定的求道者。 若内心无法接受一切皆假的现实,那他就会彻底颓废,甚至极端一些,可能因接受不了而疯魔。 江微尘也没心思关注,所有人都离开了,小院重归宁静。 半月后,灵门有些落寞的来到小院,汇报了一则消息。 他的弟子玄慈如其下山时所说那般以死赎罪,玄慈于山下圆寂了,临死前,将四大恶人的叶二娘带走了。 不是玄慈所杀,而是叶二娘目睹玄慈身死,竟以身殉情了。 灵门说到这里,有些不能理解,无恶不作,玩弄婴儿的叶二娘,竟如此重情? 江微尘对此倒是不意外,原著少室山,叶二娘宁死也不愿说出孩子生父,为的就是不想让玄慈为难。 由此可见,叶二娘这人别的不说,对玄慈,那绝对是忠贞不二的。 江微尘没有多言,听过之后,继续感悟天地,可终究和以往不同了。 以往无人知晓,无人打扰,即使经过也会下意识忽略。 可如今众人都知道了他的存在,无形之中就聚焦于此。 第639章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无形中,对他的尊敬亦是更上一层楼,但随之而来的是许多人整日于小院外晃悠。 目的不言而喻,想要引起他的注意,想要获得他的指点。 想要恢复以往的清净,除非江微尘动用庞大的心灵时刻干扰。 不过若是如此,他又如何专心感悟天地? 天人交感几十年,他对天地的感悟,对天道的感悟也陷入了瓶颈。 尤其是意境感悟,这些年随着他进入天人交感状态,领悟的意境大多来到了第二层次的巅峰。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几十年始终不见进步。 江微尘感受着梦界越发一团乱麻的命运线、因果线。 或许只有进入天人合一状态,方才能更加深刻的体悟。 梦界正常来说还有三四十年才会崩溃,但因为自己影响,如今已经提前。 或许是时候尝试体验一番天人合一的状态了。 自和吕祖交流感悟后,他就随时能进入天人合一的状态。 但吕祖突破金丹失败,且最终化道了。 这让他一直没敢贸然进入过天人合一的状态。 梦界之吕祖为何会化道,江微尘这几年一直有所猜测,但并不确定。 若是突破金丹灵气不够,那吕祖只需进入天人交感状态,就可以加大吸收范围。 以这种状态下,聚集而来的天地灵气应该足以突破的,可吕祖不仅失败了,还化道了。 江微尘隐隐觉得突破金丹可能没有那么简单,能量可能只是次要的,想要突破必然需要某种前提条件。 这种前提条件很大可能就是对道的感悟,吕祖和他自己都将意境领悟到了第二层次的巅峰。 可吕祖的失败显然证明第二层次巅峰的意境感悟似乎不够。 吕祖可能在突破的关键时刻也察觉了,所以进入天人合一感悟天地,可惜直接化道了。 这是江微尘这些年猜测觉得最合理的可能了。 可惜演道殿在本体身上,没随心神进入梦界,不然可以演练一番。 如今梦界已经开始混乱,已经有了崩溃的征兆,江微尘觉得是时候尝试一次了。 江微尘起心动念之时,仔细感应心灵,心灵未生警兆,甚至连不安都没有。 “没有危险?”江微尘有些疑惑,吕祖的前车之鉴摆在那,这不应该啊。 虽然疑惑,但江微尘还是决定冒险一试。 踏上了修炼之路,又哪里来的绝对安全。 有了决定之后,江微尘开始调整心态,想要达到进入天人合一的状态,就必须做到以人心契合天心。 此入梦之身在即将寿尽看破我相、人相时,就已无牵无挂。 而苏醒记忆后,江微尘一心感悟天地,更是没有和梦界太多人产生交集。 此身少林的因果,如今他也已经还了,可谓心无挂碍。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人道修炼讲究凝神存思,摒弃无用消耗,专注于强大一点。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讲究均衡,高者抑之,下者举之,神散而无思。 强大的心境下,江微尘心中念头开始一个个消散,心不动念则无思,无思则神散。 江微尘强大的心神不再凝聚,而是以己身为中心逐渐扩散,或附着于风,或附着于树,或附着于人。 心化万相,江微尘仿佛化身成了天地万物一般,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三天后,江微尘彻底进入了天人合一的状态之中,随着进入状态,内心中“我”与“物”的区分逐渐模糊,心中是非、善恶、大小、美丑的观念逐渐消散。 心中无思无念,一切仿佛回到了混沌初生的胎儿状态。 心神分散飘荡在天地之间的各个角落,成为天地的一部分。 天地之间平时神秘不可见的规则秩序彻底掀开了面纱,一切变得清晰可见。 只可惜此时的江微尘心神无思无念,漫无目的的飘荡着,无心感悟。 半月后,少室山外,三个意外之人联袂而来。 这三人正是梦界的江微尘、张紫阳、青云。 天地之间的诡异、凭空而生的记忆大多与江微尘有关。 青云自然联系了江微尘了解情况,梦界的江微尘接收了“普慧”传给他的经历记忆。 他知道那些凭空而生的记忆是他原本该经历的。 他知道了,受那老僧影响,他走出了不同的路,可是天地好像还没调整过来。 他隐隐感觉这天地不完善,就像是一个提前设置好的程序一般,只能固定运行。 而走出不同道路的他就相当于这个程序出了Bug,导致运行出错。 他虽然这样猜测,但他也不知道怎么修复,甚至有时候还担心会不会有天雷降世劈了他。 此次青云向他询问,一知半解的他也不知该如何解释。 正巧那老僧在少林讲经传武的事情传出,且最终虽没回答,但也说了这是天地规则紊乱所导致的。 三人都觉得那老僧肯定知道天地大变的秘密,所以联袂前来请教。 玄寂听到知客僧禀报,说大魔头江微尘拜山,一时间不知所措。 几年前,江微尘可就能战大宗师,如今说不定突破了。 其来少林怕不是来报当年抓他亲人,胁迫他来参加除魔大会的仇。 不过想到寺中有师叔祖坐镇,玄寂快速镇定下来,亲自将三人迎入寺内。 三个大宗师联袂拜访,灵门自然也是现身接待。 灵门看着江微尘,神色很复杂,这人在梦中杀了自己好几次,搞得他都有心理阴影了。 江微尘如今也是有些尴尬,他没杀那么多人,可天下间许多活着的人记忆中都被他杀过,这搞得他走到哪里都能引起恐慌。 一番寒暄过后,灵门方问起三人的目的。 张紫阳和青云都没说话,江微尘回道:“我乃普慧大师衣钵传人,此番一是来看望普慧大师,二来则是有事请教。” 三人本可以直接前去,但毕竟是少林,他们本没恶意,直接闯入终究不妥。 灵门、玄寂等人尽皆一愣,外界的大魔头江微尘竟然师承普慧师叔/师叔祖? 不过仔细想来,这几年这江微尘使用的诸多武技确实有少林七十绝技的影子。 师叔/师叔祖就在寺内,一问便知,这江微尘也没必要说谎。 江微尘真是师叔衣钵弟子,可当年除魔大会师叔为何不说? 玄寂等人亦有些无语,当年少林举办除魔大会,没想到要除的竟是自己师叔。 关键无论是除魔的对象江微尘,还是普慧师叔祖,二人都不吱声。 第640章 三人到访 只是这外相相比师叔来说并没有那么自然融洽,显然是通过功法修炼改变,而不是如师叔那般由内及外,以心灵潜移默化改变外相。 灵门已然信了九分,心中有些高兴,但又有些遗憾。 高兴的是师叔一身高深武学有了传人,遗憾的是这个传人不是少林之人。 虽遗憾,但这江微尘如今已然突破大宗师,师承师叔,也算和少林有了缘法。 灵门迟疑道:“既是师弟要见师叔,原本自无不可,可半个多月前,师叔说要闭关,让我等不得打扰。” 灵门直接以师弟相称,算是拉近双方关系。 “闭关了?”三人一愣,江微尘问道:“不知大师可有说何时出关?” 江微尘并未称师父,普慧虽传他功法,但没说收他为徒。 甚至至今他都想不明白普慧当初为何要助他,难道仅仅因为两人都是穿越者? 灵门摇头,“师叔并未言说。” 江微尘和张紫阳尽皆看向心禅院方向,两人隐隐觉得那里似乎有些不同。 张紫阳心有所感,将自身领悟的紫阳意境外放。 突然,随着张紫阳的意境释放,天地之间一股更加强大的意境突然升起。 “紫阳意境?怎么会?”张紫阳惊叫道,这意境和他的一样,但却比他高深了太多。 他只是第一层次,可被牵引而出的却至少达到第二层次,甚至达到了巅峰。 而且这意境来得太过突兀,范围也是极其的广,仿佛没有边界。 但这怎么可能呢,意境的范围受限于心神感应的范围。 可这升腾而起的意境却仿佛没有边界一般。 随着这意境被牵引而出,天地之间至阳热气顿生。 张紫阳抬头看向天空烈阳,隐隐感觉有一缕缕大日精华垂落而下。 而心禅院的方位聚集的最多,可见那里是源点。 他的紫阳意境只敢吸收朝阳紫气,大日阳气太过爆裂,他做不到吸收利用。 可如今有人领悟和他一样的意境,且已经能吸收利用了。 灵门一怔,师叔除了慈悲意境,竟还领悟有紫阳意境? 江微尘杀戮意境释放,同样一股更加强大的杀戮意境也被牵引而出。 一时间,一股肃杀的氛围取代原本祥和的氛围。 寺内一些心志不坚,心有怨念者心中戾气开始飙升。 “杀戮意境?”灵门一惊,慈悲和杀戮怎会被同一人领悟? 灵门突然有些看不懂师叔了,或许他从来没懂过。 在他的印象中,师叔以前是武痴,如今是得道成佛的高僧大德。 可他不明白,师叔怎么领悟杀戮意境的,师叔到底经历了什么? 在扬领悟意境的只有两人,可两人释放意境,师叔都领悟了相同的意境,这是巧合还是? 众人隐隐觉得普慧领悟的意境可能不止三种,但也无从验证。 惊讶过后,灵门见寺内僧人已经被影响,连忙让两人收了意境。 江微尘收回了自己领悟的杀戮意境,张紫阳也收回了紫阳意境。 弥漫天地之间的意境也随之缓缓收回,但张紫阳却发现了不同。 他收回意境,是以自身为中心,可这弥漫天地之间的意境却不是。 这个发现让张紫阳突然一愣,意境由心神控制。 心神自然位于心脏部位,可这意境却没有收拢回归。 结合道门秘闻,张紫阳已经隐隐有所猜测,普慧心神涣散,没有聚于心中,而是飘荡在天地间。 心神飘荡天地,而意境又受牵引而不能自主,一个念头浮现在了心中:天人合一! 张紫阳感慨道:“果然是得道高僧啊,没想到佛门竟有人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心境,以人心合天心,了不起,了不起。” 江微尘和青云一愣,有些惊讶,天人合一,人心合天心。 想要达到这种状态,那心中必须无思无念,无情无欲。 可情与欲是与生俱来,自出生就具有的人性,想要摒弃与生俱来的人性,何其之难。 江微尘三人都是隐隐有些佩服,反正他们是做不到的。 灵门听后,心中突然一紧,天人合一他自然知道,这种心境状态是许多道门高人的追求。 可是他印象中,疑似达到这种状态的道门高人最终都羽化了。 羽化其实就是神融天地,再也醒不过来,因此又有一个说法叫化道。 佛门《金刚经》追求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当于天人交感状态,以人心感天心。 他本以为师叔就是处于此境,可没想到却更高,达到了以人心合天心。 灵门没想到师叔此次闭关是进入这种状态,他连忙向着心禅院而去。 张紫阳三人自然跟上,想要近距离感受一下这种状态。 众人很快来到心禅院,见到了盘坐在小院凉亭之下的“普慧”。 慈眉善目,宝相庄严,这都不奇怪,但却隐隐有异香外散。 “体生异香?”灵门惊讶。 传闻达摩祖师易筋洗髓后体魄强大,其圆寂后遗体亦是有香味外散。 没想到洗髓经失传后,师叔再次达到了这样的体魄。 这本应是好事,但灵门却高兴不起来。 香味外散,说明心神已经不在体内,不能再精准控制身体气息了。 当然这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盘坐在那里的普慧已然没了生命活动的迹象。 “师叔!”灵门大叫,此时也顾不得怕打扰师叔感悟了。 灵门连声呼唤,可却没得到丝毫回应。 “张施主,你是道门高人,可知此等情况该怎么办?”灵门焦急道。 “血液停止流动,心脏停止跳动,其神已经完全离开了肉体。 但我观之,其体魄强大,生机盎然,若是心神能及时回归肉体,那一切都会恢复。”张紫阳回道。 灵门松了口气,但张紫阳接着说道:“万物并作,而吾以观其复是天人交感,这种状态人有思绪,知道自己是谁,要干什么。”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以我为一,这是天人合一,这种状态无我、无物,无生、无死,没有任何情欲,亦无思绪,很大概率其心神不会回归了。” 第641章 万法由心相(二合一) 张紫阳博览群书,曾拜读过吕祖的著作,吕祖曾进入过天人合一的状态,后又脱离。 其著作中留下了不少关于天人合一的描述,也记载了脱离之法。 “有,第一种方法,找一个心境极高之人,心神交感天地,找到普慧大师飘荡的心神,唤醒他。” “心神交感天地?”灵门难住了,能达到这种心境的人,少林没有,否则也不会连一个符合修炼【易筋经】的人都找不到。 “张施主,道门有这样的人吗?”灵门问道。 张紫阳摇头,“我等连人道都未还修明白,何谈天道? 不过吕祖是对天道感悟最深之人,其著作中有关于天人合一的描述,其心境也已达到天人合一之境,可惜数十年前有传闻其已化道,其它人我还没听说有谁达到这等心境。” “连吕祖那等三教皆通的人都化道了?”灵门面色悲戚。 师叔虽仅讲经传武一次,但对少林的提升却是不可估量的。 而且师叔虽现身时日不长,但对他也多有指点。 于公于私他都不希望师叔化道而去,灵门不甘道:“除此之外就没有其它方法了吗?” “达到这种状态要求人心无私无欲、无我无物,且随着越发深入,人心越贴近天心。 如此状态之下,心神没有思维念头主导,不可能主动回归,这就是最危险的地方所在。 而想要脱离此状态,除了心神交感天地找到其飘散的心神强行唤醒外,唯有让其内心再生情欲。 情欲一生,人心不贴近天心,自然而然的也就脱离此状态。” 灵门连忙问道:“如何让师叔心生情欲?” 张紫阳摇头回道:“想要让寻常人内心生出情欲私念很容易,但似普慧大师这等人,却很难。” 灵门面容苦涩,是啊,似师叔这般心境成佛之人,都能已己心合天心了,那心中执念、色相等肯定也已看破。 而且他们对师叔了解太少了,连师叔的详细经历都不知道,连从其亲近之人入手的机会都没有。 灵门最终看向了江微尘,这个师叔的衣钵弟子。 自古以来,修炼之人临到终了,都在乎自身的传承延续。 师叔既然有了衣钵传人,想来其还是在乎的吧? “师弟,你是师叔在这世间唯一的传人,师叔若有牵挂,那想必就是你了,唤醒师叔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一旁的江微尘无语,他和普慧就见了两面,对于普慧他完全不了解,怎么唤醒? 古人在乎自身传承,但他可知道普慧和他一样,都是穿越者。 穿越者的观念和古人的观念还是有所不同的。 虽然他不知道普慧为什么会传他【大金刚神力】。 但两人只是第一次见面,普慧就随意将神功传了他,想来也不会是那种看重自身传承的人。 灵门想要以衣钵传人的身份唤醒普慧,这希望太过渺茫,甚至于几乎没有可能。 江微尘犹豫片刻,最终还是说道:“灵门禅师,我有一计,就是有些不妥。” 虽然江微尘没称师兄,但灵门还是以师弟相称,“师弟尽管说,只要能唤醒师叔,哪怕让我违反清规戒律都不是问题。” “普慧大师心神虽飘荡天地,与天地相合,但肉身仍然生机盎然,想来是时日尚短,其心神仍与肉身有联系。” “我们不知道如何让普慧大师心生情欲,那不妨就采取最粗暴的办法。” “什么办法?”灵门忙问道。 “找个漂亮女人,让其以色身相诱,皮肉交合之下,肉身感觉可能会通过那缕微弱的联系传达至其飘散的心神。 如此普慧大师就算心境高深,看破皮肉外相,但想来心神也会有所波动,心神一旦有波动,那岂不是就能自行醒来了?” 江微尘说完,三四双眼睛盯着他,连张紫阳和青云都有些无语,佛门之地言给和尚找女人,且还是普慧这等高僧,也亏得江微尘说得出口。 但细细想来,此法却有可行之处,张紫阳觉得回去可以记录一下,以供后人参考。 随后两人看向灵门,只见灵门面色漆黑,眼神不善的盯着江微尘,几欲张口骂人,最后强忍骂人的冲动,说道: “江微尘,你真的是师叔的衣钵传人吗?你这是要让师叔晚节不保啊。” “普慧大师确实传了我其自创的神功,但并没说收我为徒,我也只是建议,要不要采纳还得禅师自己拿主意。” 江微尘也知道这个方法有些不妥,但他对普慧不熟,这是他能想到的最简单粗暴的办法了。 灵门面色有所好转,不过并没同意,给师叔找女人,那不说能不能唤醒,就算能唤醒,师叔指不定一巴掌拍死自己。 江微尘三人见普慧这状态可能一时半会也醒不过来,索性准备告辞。 “灵门禅师,既然普慧大师陷入此种玄奇状态之中,那我们改日再来叨扰。” 张紫阳话音落下,灵门就要点头,但想到自身对于天人合一状态的了解有限。 他尚且如此,那少林的其它人也帮不上忙,而眼前三人都是道门高人,且江微尘还与师叔有关系。 灵门当即看着江微尘说道:“师弟,师叔就算没正式收你入门,但传你神功是事实吧?” 江微尘不知灵门要表达什么,但他和普慧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索性点头。 灵门接着道:“如今师叔陷入此等玄奇的状态,可能永远也醒不过来了,你怎能不管不顾,一走了之?” 江微尘一愣,问道:“所以禅师想说什么?” 灵门直接道:“还请师弟留下,与师兄我一起寻找唤醒师叔的办法。” 江微尘看了看普慧,不知道是其佛法高深还是其它原因,普慧给他的感觉很亲切,超过了对亲人的那种。 而且除了亲切之外,他隐隐还感觉很熟悉,这种熟悉来得莫名其妙,他明明才是第三次见普慧而已。 江微尘倒也不急于离开,在哪里修炼不是修炼呢。 而且【大金刚神力】是融汇少林武学所成,禅武合一,在少林还更有利于他修炼。 江微尘对张紫阳和青云说道:“道长,紫阳道兄,那我留下,若大师苏醒,解了心中疑惑我自会告知你们。” 青云和张紫阳点头,正准备离开,哪知灵门忙道: “两位,若无急事,不妨在我少林做客一段时间。” 张紫阳和青云两人对视一眼,做客是假,留下想办法唤醒普慧是真。 青云老道自是无所谓,张紫阳则是若有所思。 普慧如今处于这种奇妙的状态,待在他身边好处很多。 天人合一是许多道门之人追求的思想境界,如今正有人进入这种状态,那就是他体悟的好时机。 而且除此之外,这普慧和他领悟了同样的意境,且更为高深,这也让他拒绝不了。 “既然如此,那贫道就暂时叨扰了。”张紫阳选择留下。 灵门就在心禅院之内给三人安排了住处。 而他自己则是让人将少林寺中有关师叔的记载全部找出来。 他对普慧师叔的经历所知有限,暂时无法,还得观师叔过往中看看有没有可以利用之处。 一番查找,还真找到不少关于普慧师叔生平的记载。 普慧师叔声名鹊起时虽距如今三个甲子过去,但其天赋极高,关于他的记载还是不少的。 零零总总汇集在一起,普慧师叔的一生也已经跃然于纸上。 四人齐聚一处,共同观看,共同想办法。 江微尘翻阅后,内心直呼卧槽,这普慧的经历也够传奇啊。 生于小富的商贾之家,从小学文,可科举屡试不第。 从商又被山贼抢劫,家破人亡,且自己还沦为男宠。 堂堂穿越者成为女山贼的男宠,虽然最后隐忍反杀了,但这也够屈辱的了。 之后转而习武,因搜集武学而得罪少林,从而被渡入少林。 之后就是一路开挂,展现天赋,成为少林两百年来天赋最高之人。 走火入魔……沉寂修佛,之后的经历就没了,是一片空白。 江微尘皱眉,普慧传功他时,他曾询问缘由,普慧以同是穿越者的理由搪塞了他。 可如今纵观普慧的经历,其不像是穿越者。 科举还好说,但其从商却规规矩矩,若是穿越者,就算穿越前不是商人,但大数据时代,也必然知道不少经商之道。 若是穿越者,岂会不知少林绝技有问题,岂会强行修炼让自己走火入魔?而且二十三绝神僧,这人本就存在。 江微尘想到一个可能,那就是二十三绝神僧走火入魔的时候就死了,是后世灵魂占据了他的身体。 可如此虽可解释前面普慧的表现,但之后的行为又无法解释了。 穿越者穿越岂会不闹出动静,就如他,更是闹到四处皆敌。 可普慧竟是几十年如一日在藏经阁参悟佛法,要寿尽时才下山。 下山之后就没了任何记载,仿佛世间没了这人,直到最近才为人所知。 太淡泊名利了,美色不收,名利不要潜隐几十年都不为人所知。 这普慧要么压根就不是穿越者,要么穿越前其就是高僧、高道,最不济也是那种经历过大风大浪,看淡一切的人。 看完一切,虽对普慧的经历熟悉了一些,但几人还是不知道如何唤醒他。 从其经历中亲人早已化作黄土,没有任何牵挂,亦没任何执念。 或许曾经对武学有很深的执念,但其也早已走出。 灵门眉头皱得很深,心中迟疑,难道真的要给师叔找个女人? 这几天,他不时在师叔身旁自言自语,企图以言语唤醒师叔。 可无论他怎么说,盘坐的师叔始终无动于衷。 看着师叔肉身仍然生机旺盛,他一时难以下定决心。 时间缓缓流逝,转眼就是半年时间过去。 半年以来,最开心的就数江微尘和张紫阳了。 张紫阳偶尔释放紫阳意境,牵引出普慧领悟的意境,进而感悟。 有他人同样的意境作为参照,这可比他独自摸索强多了。 而江微尘获益更是巨大,【大金刚神力】这门武学是一脉相承的。 后人修炼到一合相圆满之后,可幻化出前人的本相法印。 江微尘得益于普慧亲自传授,直接给他灌输了许多佛法感悟。 再加上他接收了其原本他该经历的记忆后,无形中虽经历不同,但也接收了不少感悟。 所以短短几年,他就已经修炼完了三十二相。 这三十二相融汇了所有少林的武学精华,修成之后,各种不同真气、内力遍布周身,时刻不停的滋养着肉身,强大着肉身之力。 来到少林之后,他开始化去诸相,将诸相合一,将周身不同的真气、内力汇合一处,成就一合相。 这是炼神的过程,他本以为要很长时间,可没想到每次他在旁边修炼时,普慧盘坐的肉体总会有所回应。 每当他修炼之时,普慧盘坐的肉体脑后就会泛起一圈圈的金光。 他目视金光,原本不知普慧本我之相是何相,但每次观之,心底就会浮现这些。 而心中也无形知道这就是普慧一合相圆满之后,根据自身经历感悟所成就的本我之相:万法由心相! 每次感悟普慧的本相法印,他灵台清明,澄如镜湖,其内万象自生,动若涟漪,千机随转。 仿佛宇宙生灭一般,一念起山河色变,一念灭星月无光,心若虚空,包藏宇宙,化生万物,万法万物皆由心光幻化,无有定相。 普慧的本我之相竟是以心衍万法、以心化万物的万法由心之相。 江微尘每次观之,他都觉得自己和这本我之相很是契合。 因此仅半年时间,他直接成就了一合相的圆满,神识及思想境界直接达到了大宗师巅峰。 实力境界虽提升了,但江微尘却很是不解,甚至有担忧。 因为一合相圆满之后,接下来就是成就本我之相了。 他思索自己的本我之相该是什么,可思来想去,他还是觉得普慧所修成的万法由心相最是契合他。 在见到普慧之前,他就注重心灵的修炼,虽没完善体系,但也通过国术明、暗题、化来感悟心境。 见到普慧后,接收了那些他本该经历的记忆,他接收了许多感悟。 有些经历没有了,但心灵之道却愈发完善了,亦观想了心宫,生了心源。 对心灵之道的重视,让他觉得自己的本我之相就应该是万法由心相。 可这怎么可能呢?何谓本我之相?顾名思义就是每个人修出的本相都不同。 经历、本生性情的差别会导致每个人修出的本我之相绝不可能相同。 普慧和他的经历不同,可为何他修成的本我之相会那么契合自己,仿佛两人是一体一般。 这让他有些不敢修炼下去了,他怀疑自己被普慧无形的影响了。 尤其是现在普慧陷入天人合一的状态太久,几乎不可能醒过来了。 江微尘有些阴谋论,他怀疑普慧早知如此,所以将自己当成了后手。 他想通过一脉相承的功法,在自己身上夺舍重生。 江微尘哪里想到,自己只是帮助一下梦界自己的化身,没想到竟让其疑神疑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