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修仙日记》 第1章 第 1 章 青萝镇依山傍水,常年弥漫着淡淡的草药清香。镇子东头的林家小院,更是被层层叠叠的晾晒药匾和蓬勃生长的药圃包围着。林穗安蹲在药圃边,小心翼翼地给一株叶片肥厚、边缘泛着银光的月见草松土。她手指纤细却带着常年劳作留下的薄茧,动作熟练而轻柔。阳光透过藤架洒下斑驳光影,落在她专注的侧脸上。 “穗安丫头,仙师们到镇口了!”隔壁王婶的大嗓门带着兴奋传来,打破了小院的宁静。 林穗安的手顿住了。她抬起头,眼中没有乡邻们那种狂热的期盼,只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深藏的思索。仙人测灵根……爹常说,是福是祸,皆看缘法。她放下小药锄,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站起身。青布衣裙洗得有些发白,却干净整洁。她快步走进屋里。 林父,镇上有名的采药人和大夫,正小心地将几包晒干的止血藤和宁神花包好。林母则默默地将几件厚实的衣服、几块耐放的粗粮饼子,还有一个小巧的、被摩挲得光滑的捣药杵塞进一个半旧的青布包袱里。 “爹,娘。”林穗安轻唤一声。 林父转过身,将药包郑重地塞进包袱最里层:“穗安,拿着。仙门路远,难免磕碰,这些常用的药材,或许用得上。”他声音沉稳,眼神却透着浓浓的不舍与担忧。 林母拉过女儿的手,将包袱递给她,眼眶微红,却强忍着没让泪掉下来:“去了……要好好的。听仙师的话,别逞强。家里……不用惦记。”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最朴实的叮咛。 林穗安用力点头,将包袱紧紧抱在怀里,那熟悉的草药味和家的气息让她鼻子发酸。她深吸一口气,对着爹娘深深一拜:“爹,娘,女儿去了。你们保重身体。” 林穗安的日记—戊戌年八月初十晴 镇口那株老槐树下,人头攒动。仙师来了两位,一老一少。老者须发皆白,眼神清亮,穿着素净的青色道袍,自有股出尘气。年轻的那位师兄,面容平静,侍立在旁。 测灵根用的是一块尺许高的青玉璧,温润剔透。轮到我了。手心有些微汗,在粗布裙上擦了擦。爹娘的目光隔着人群落在我背上,沉甸甸的。 手放上去,玉璧先是微凉。很快,一种奇异的牵引感传来,仿佛身体深处有什么东西被唤醒。紧接着,青玉璧上光华流转!三道清晰、温润、充满生机的光芒同时亮起:如雨后新芽般充满生机的青(木),如深潭溪流般清澈柔和的蓝(水),如厚重大地般沉稳包容的黄(土)。它们并非刺目耀眼,却异常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光芒稳定而纯粹。 “咦?”那位一直闭目养神的老仙师睁开了眼,目光落在我身上,带着一丝明显的讶异和赞许。“水木土三灵根?相生相济,纯净度颇高,难得的好苗子!” 周围瞬间安静,随即爆发出更大的议论声。我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聚焦过来,有羡慕,有惊奇。爹娘在人群里,爹的背挺得更直了些,娘紧紧抓着爹的胳膊,眼里有水光闪动,嘴角却努力向上弯着。 “小姑娘,可愿随我回青云宗修行?”老仙师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心,在胸腔里擂鼓般跳动。三灵根?好苗子?巨大的惊喜像潮水般涌来,几乎将我淹没。但下一刻,爹常说的话就在耳边响起:“福祸相依,脚踏实地。”我压下翻腾的心绪,对着老仙师恭敬地行了一个晚辈礼:“弟子林穗安,愿意!” 老仙师颔首微笑,对身旁的年轻师兄道:“玄清,记下。林穗安,三灵根,水木土相生,纯净上品,入外门。” 玄清师兄看向我的目光也多了几分重视,点头示意:“林师妹,稍后随我启程。” 三灵根……外门弟子……青云宗……这一切来得太快,像一场梦。但怀里包袱沉甸甸的重量,爹娘那交织着骄傲与不舍的眼神,还有鼻尖似乎还未散去的草药香,都在告诉我,这是真的。我的路,要拐向一个从未想过的方向了。仙门……会是什么样子?那里的灵草,会比后山的更奇特吗? 离别没有太多煽情。林穗安再次对着爹娘拜别,将爹给的药包和娘塞的饼子小心收好。林父只重重说了一句:“医者仁心,修道亦是修心。莫忘本。”林母则用力握了握女儿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玄清师兄祭出一片青翠欲滴的柳叶状法器,迎风见长。林穗安在众人或羡慕或复杂的目光中,略显笨拙但努力镇定地踏了上去。柳叶腾空而起,青萝镇在脚下迅速变小,熟悉的药圃、屋舍、蜿蜒的小河都成了微缩的图画。强劲的气流扑面而来,带着高空特有的清冽。 林穗安紧紧抓住柳叶边缘,指节泛白。她强迫自己睁大眼睛,俯瞰着迅速掠过的山川大地,心中震撼莫名。这就是……仙家手段?飞行的感觉,新奇、刺激,也带着一丝对未知的惶恐。她忍不住回头望去,小镇已隐没在群山之后,再也看不见爹娘的身影。心头涌上一股强烈的酸涩,她连忙低下头,将脸埋在带着草木清香的包袱里,深深吸了一口气。 林穗安的日记—戊戌年八月初十晚 飞起来了!真的在天上飞!脚下是绵延的山峦,像铺开的绿色绒毯,河流如银带闪烁。风很大,吹得眼睛发酸,头发乱飞,必须死死抓住玄清师兄的衣角才不至于掉下去。新奇过后,是眩晕和一点点害怕。原来天这么高,地这么大。 回头已经看不见青萝镇了。爹娘的身影也消失在群山间。鼻子突然好酸,眼泪差点掉下来。赶紧把脸埋进包袱里。娘叠的衣服上有皂角的味道,爹包的药草散发着熟悉的清苦香气……这味道让我稍微安心了些。 玄清师兄话很少,只提醒我抓稳。他御使这片柳叶,稳得像在地上行走。这就是修仙者的力量吗?三灵根……是不是意味着,我以后也能这样飞? 肚子有点饿了。摸出娘塞的粗粮饼子,啃了一口,有点硬,但很香。看着脚下飞速掠过的陌生风景,心里五味杂陈。兴奋、忐忑、离家的愁绪,还有一丝对未来的茫然。仙门会是什么样?外门弟子要做什么?听说要自己种灵田?不知道仙门的灵草,和家里药圃的有什么不同?打理起来会不会更难? 爹说“莫忘本”。我的本……就是这些花花草草,就是给人把脉抓药的手。这仙路,到底该怎么走?先看看吧,就像爹教我认药一样,一点点来。至少,不用再担心山里的猛兽叼走药圃里的宝贝了。青云宗……我来了。 第2章 第 2 章 玄清师兄御使的柳叶法器,最终停在一片依山而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外围。这里灵气明显比山下浓郁许多,空气清新沁人,带着草木和湿润泥土的芬芳。与青萝镇的烟火气截然不同,入眼皆是青瓦白墙、飞檐斗拱的屋舍,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被葱郁的灵植和缭绕的薄雾半掩着。不时有身着统一淡青色外门弟子服饰的身影匆匆走过,神色间带着修炼之人特有的专注或疲惫。 “林师妹,此处便是外门弟子居所,‘青竹苑’丙区。”玄清师兄指向山坡中段一片较为密集的竹制小院。这些小院格局相似,皆以青竹为篱,围出一个小小的院落,院内似乎还留有翻整过的土地痕迹。“丙区二十七号,便是你的居所。钥匙与身份玉牌已绑定,注入一丝灵力即可开启院门禁制。” 他将林穗安引至其中一间小院前。院门紧闭,门上挂着一个刻有“丙廿七”的木牌。玄清师兄又递给她一个沉甸甸的布袋和一个薄薄的玉简:“这是新晋外门弟子的份例:引气期基础功法《长春诀》前三层口诀玉简、三块下品灵石、十粒辟谷丹、一小袋‘青禾米’灵种,以及宗门规戒玉简。住处已布下简单禁制,可安心修炼。明日辰时,到传功堂丙字院听讲,莫要迟到。” 交代完毕,玄清师兄微微颔首,便化作一道流光离开了,留下林穗安独自站在陌生的院门前。 林穗安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陌生感与一丝微弱的怯意。她学着玄清师兄所说,将一丝微弱得几乎感觉不到的精神意念(她尚不知何为灵力)集中在握着身份玉牌的手上,尝试着“注入”。玉牌微微发热,院门无声地向内滑开。 小院不大,但干净整洁。正面是一间独立的竹屋,左侧有一小片翻整好的、约莫半分大小的灵田,土壤呈现出一种比凡土更深的褐色,隐隐透着微弱的灵气。右侧则是一个小小的石台,上面摆放着一个粗糙的石臼和一个木桶。院角甚至还有一口小小的、以青石砌成的井。 推开竹屋的门,里面陈设极其简单:一床、一桌、一椅、一个蒲团、一个空置的木架。床上铺着干净的青布被褥,桌上放着一盏普通的油灯。虽然朴素,但比她想象中仙门弟子的居所要好得多,至少是单间。 林穗安将包袱放在桌上,那份沉甸甸的草药和捣药杵带来的熟悉感让她稍稍安心。她走到那片小小的灵田边,蹲下身,用手指捻起一小撮泥土。土质松软微润,带着山林特有的清新气息和淡淡的灵气。她下意识地判断着:“这土……比家里药圃的底肥还要好上几分,排水性看着也不错,就是不知酸碱如何……种‘青禾米’?不知道这灵米习性如何?” 她拿出那个小布袋,倒出几粒“青禾米”灵种。种子颗粒饱满,呈淡青色,表皮有细微的灵气纹路,入手微沉。“比凡间的稻种蕴含的生机强太多了……就是不知道发芽率怎样,种植周期多长?”医家采药种药的经验,让她本能地对这些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 林穗安的日记—戊戌年八月初十一晴(青云宗·青竹苑丙廿七) 到地方了。青竹苑,名字雅致,确实满眼都是修竹,风一过,沙沙作响,比家里的竹林更显清幽,灵气也足,吸一口都觉得肺腑舒坦。玄清师兄把我送到就走了,他话是真少,不过该交代的都交代清楚了。 这小院子,比我想的好!有单独的房子,有田(虽然小得可怜),还有井!爹娘要是知道,肯定能放心些。屋子干净简单,床铺被褥都是新的,比我那洗得发白的旧被褥强多了。最意外的是那片小灵田,土看着就肥!忍不住抓了一把细看,土质松软,带点润气,灵气虽然微弱但很均匀,是好土。就是不知道具体该怎么伺候。 份例领到了:一个小布袋里装着三块亮晶晶的小石头(这就是灵石?摸着温温的,里面像有雾气在流动)、十颗灰扑扑的小药丸(辟谷丹,闻着没啥味)、一个薄玉片(贴在额头就能“看”到里面的字,神奇!是《长春诀》)、一小袋青色的米粒(青禾米种,灵气很足的样子)、还有一块记载规矩的玉简。 爹给的草药包和娘的捣药杵,我小心地放在了木架上。看到它们,就像看到家一样。捣药杵摸着冰凉光滑,心里也定了不少。 刚才试着按玄清师兄说的,用那玉牌开门。集中精神想着“开门”,玉牌就热了一下,门真开了!这应该就是灵力?虽然我一丝都感觉不到身体里有它。看来引气入体是头等大事。 天快黑了,点起了油灯。光线昏黄,屋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有点想家,想药圃里的草药,想爹娘。不过,路是自己选的,灵根也是老天爷给的,没道理不往前走。 明天要去传功堂听讲,得早起。今晚……先试试这《长春诀》?玉简上说,初次引气需静心凝神,感应天地灵气,引之入体,循经脉运转……听起来像爹教我的呼吸吐纳,但肯定复杂得多。 盘腿坐在蒲团上,把玉简贴在额头。一股清凉的气息涌入脑海,果然浮现出许多文字和一幅复杂的人体经络图,还有灵气运转的路径。看得我头晕眼花,好多穴位名字都陌生得很。只能先死记硬背第一步:感应灵气。 闭上眼睛,努力放空……可脑子里乱糟糟的,一会儿是家里的药圃,一会儿是飞在天上看到的景象,一会儿又是明天要去陌生的地方……静不下来。努力去感觉周围……除了油灯燃烧的微小声响,竹叶的沙沙声,还有……似乎,真的有点不一样?空气里好像多了点东西?像夏天雨后山林里那种特别清新的、带着凉意的水汽感,又像春天新翻泥土的生机感,很淡很淡,若有若无。这就是灵气吗? 试着像玉简说的,用意念去“捕捉”它们……好难!它们像最滑溜的小鱼,根本抓不住。集中精神去感应那点凉意或生机,它们又好像散开了。 折腾了大半个时辰,额头都冒汗了,除了坐得腿麻,啥也没引进来。唉,果然没那么容易。爹常说,学医辨药,急不得,要静心,要积累。这引气入体,大概也是一样的道理吧? 不急,不急。林穗安,慢慢来。至少,你感觉到了它们的存在,不是吗?这青云宗的灵气,确实比家里浓郁多了。这就是希望。 肚子咕咕叫了。吃了一颗辟谷丹。没什么味道,像嚼蜡,但吃下去没多久,饥饿感真的消失了,很神奇,就是感觉空落落的,少了点吃饭的满足感。有点想念娘烙的饼子了。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先去听听仙师怎么讲,或许就有门道了。睡吧。 油灯的火苗跳跃着,在林穗安专注而略带疲惫的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她并没有因为初次引气的失败而沮丧太久,反而很快调整了心态,将注意力转向了明天。她起身,将《长春诀》玉简和灵石小心地收在枕边,又将那袋青禾米种拿到灯下仔细看了又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种子表面那细微的纹路。 窗外,青云宗的夜色静谧而深邃,星河仿佛触手可及,洒下清冷的光辉。山风穿过竹林,带来阵阵清凉的草木气息和隐约的虫鸣。这远离尘嚣的仙家之地,对林穗安而言,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也蕴藏着改变命运的契机。她吹熄了油灯,躺在陌生的床铺上,裹紧了带着阳光味道的青布被褥。黑暗中,她睁着眼睛,望着屋顶模糊的竹梁轮廓,脑海中回响着父亲的话:“莫忘本。” 她的本,是青萝镇药圃的泥土芬芳,是草药熬煮的清苦气息,是爹娘殷切的叮咛,更是那双习惯了侍弄花草、诊脉抓药的手。在这条崭新的仙路上,她该如何守护这份“本”,又能走出多远?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思绪和对明日传功堂的期待,林穗安渐渐沉入了来到青云宗后的第一个梦乡。梦里,似乎有熟悉的药草香,又似乎有陌生的灵气在缓缓流淌。 第3章 第 3 章 翌日清晨,林穗安在天光微熹中醒来。山间的空气带着露水的清冽,竹叶沙沙作响,比青萝镇清晨的鸡鸣狗吠更显空灵。她不敢耽搁,仔细洗漱后,换上那套崭新的淡青色外门弟子服饰。布料柔软舒适,裁剪合身,穿上后整个人精神了许多,也真正有了几分“仙门弟子”的模样。她对着屋中唯一一块打磨光滑的铜镜照了照,将一丝散落的鬓发捋到耳后,眼神里带着对未知的郑重。 凭着昨日玄清师兄的指引和路上遇到的几位同样行色匆匆的外门弟子,林穗安顺利找到了位于半山腰的传功堂。这是一座恢弘古朴的大殿,殿前广场上矗立着几尊形态各异、蕴含道韵的灵兽雕像。殿内空间极大,分布着数个讲坛。丙字院在偏殿,已坐了二三十人,大多年纪与她相仿,少数稍长,皆穿着同样的淡青服饰,脸上带着新人的好奇或倦怠。 辰时正点,一位身着深青色道袍、面容清癯、留着三缕长须的中年修士步入丙字院。他步履沉稳,目光扫过台下,带着一种温和却不失威严的气度。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吾姓陈,负责丙字院新晋弟子基础讲道。”陈师叔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今日讲《长春诀》引气篇精要,及引气入体之关窍。” 他没有立即讲深奥的道理,而是从最基础的“何为灵气”讲起,描述其如天地之息,无形无质,却蕴藏造化生机,无处不在。又讲到人体经脉窍穴,乃沟通天地之桥梁。他将复杂的经络图简化,重点指出引气初期需打通的几个主要窍穴和几条关键经脉路径,配合手势在空中虚划,清晰明了。 “引气入体,首重心境。需澄心静虑,如古井无波,方能感知天地灵息之细微流动。”陈师叔的声音平和舒缓,仿佛带着某种韵律,“次重意念。意念如引路之灯,需专注而柔和,切忌急躁强求,否则易惊散灵气,反伤己身。” 他详细讲解了引气时的呼吸吐纳节奏、意念引导的步骤(如何想象灵气如涓涓细流,从头顶“百会穴”或手心“劳宫穴”等感应较强的位置缓缓渗入),以及灵气初步进入后如何在特定经脉中做最简单的周天搬运(丹田—会阴—命门—夹脊—玉枕—百会,再回丹田),强调“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长春诀》核心。 林穗安听得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分神。陈师叔的讲解深入浅出,许多昨日让她看得头晕眼花的玉简内容,此刻豁然开朗。尤其是关于心境和意念的阐述,让她联想到父亲教导她辨药时,也常说“心静则明,急躁则谬”。她默默记下每一个要点,特别是呼吸节奏和意念引导的关键词。 讲道持续了一个时辰。结束时,陈师叔道:“引气非一日之功,短则数日,长则数月,皆属寻常。切忌攀比,按部就班,水到自然渠成。若有疑难,每月逢五、逢十,可来此寻我解惑。”说罢,飘然而去。 林穗安的日记—戊戌年八月初十二晴(青云宗·青竹苑丙廿七) 传功堂真大!人也多。陈师叔讲得真好!比玉简上干巴巴的字清楚多了。原来引气入体,心境和意念这么重要,像点灯引路,不能急也不能太用力。他说的呼吸法,有点像爹教的吐纳养生功,但更精细,要配合意念。 重点记下了: 静心:像古井水,不起波澜。(这个最难!我脑子里总爱乱跑。) 意念引导:想象灵气像清晨的露水,或者……像药汁慢慢渗进干枯的草根?从头顶或者手心一点点渗进来。 搬运路线:丹田(小腹)—会阴(尾骨下)—命门(后腰)—夹脊(后背心)—玉枕(后颈窝)—百会(头顶)—再回丹田。一个小圈。 呼吸配合:吸气时,意念引气入;呼气时,意念引气在体内走一段路。要慢,要匀。 听完课,感觉心里有底多了,不像昨天瞎摸索。不过陈师叔也说,急不得,有人快有人慢。看到旁边几个同门一脸轻松,好像早就懂了似的,心里有点没底。不管了,按自己的节奏来。 下午没安排,回来研究了一下那块宗门规戒玉简。规矩真多!不过重点记住了几条: 每月需完成至少一项宗门任务,换取贡献点(任务堂在传功堂旁边)。 外门弟子份例每月初发(灵石三块、辟谷丹十粒)。 灵田需自行打理,所产青禾米七成上交,三成自留(或可换贡献点)。 不可私斗,不可擅闯禁地。 住所禁制需灵石维持(每月消耗约半块下品灵石)。 原来种田是强制任务!还好,我喜欢弄这个。份例只够基本开销,想多点灵石买功法丹药,就得做任务或者种好田。压力不小啊。 又去仔细看了看我那半分灵田。土是好土,但空着太浪费了。拿出那袋青禾米灵种,玉简里说最好在灵气相对活跃的清晨或傍晚播种。等不及了!今天就想试试! 学着家里种稻的样子,先用石臼提了点井水(井水甘甜清冽,也带点微弱的灵气),把一小片地均匀浇湿。然后小心翼翼地数出二十粒种子(怕浪费),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用手指在湿润的土里按出小坑,每坑放一粒种子,再轻轻覆上薄土。做完这些,太阳都快落山了。腰有点酸,但看着整齐的小土包,心里莫名踏实,好像种下了一点希望。 晚上,再次尝试引气。盘坐蒲团上,先做了几次深呼吸,努力把白天听到的、看到的、种田的事都暂时抛开。默念陈师叔的话:“心静如古井无波。” 想象自己坐在一片雨后初晴的山林里,空气湿润清新。慢慢地,那种熟悉的、带着凉意水汽感和泥土生机感的气息又出现了。这一次,我没有急着去“抓”,而是想象自己像一株刚刚种下的青禾苗,根须在泥土里安静地舒展,渴望着滋润。 吸气……意念想象头顶百会穴像张开的小口,那些清凉湿润的气息(水灵气?)如同细密的露珠,被缓缓吸引,渗了进来。一丝极其微弱、几乎难以察觉的凉意,真的顺着想象中的路径,流入了头顶! 心中一震,差点破功!赶紧稳住心神,不敢有丝毫欣喜或急躁。按照路线,用意念小心翼翼地引导着那丝微弱到极点的凉意,沿着陈师叔说的路径:从头顶缓缓下行,经过后颈窝(玉枕),沿着脊椎向下(夹脊、命门),到尾骨下(会阴),再向前汇入小腹(丹田)。 整个过程极其缓慢,意念必须高度集中,稍一松懈,那丝凉意就像要散掉。当那丝凉意最终沉入丹田时,一种奇异的“饱胀”和“生根”的感觉瞬间传来!虽然极其微弱,但无比真实!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感觉,而是真真切切地有了一点东西停留在体内! 呼气……想象着丹田里那点微光(虽然看不到,但感觉像有),随着呼气,似乎更凝实了一丝丝? 不敢贪多,只引导了这一次。缓缓睁开眼睛,窗外月色如水。明明只是坐了不到半个时辰,却感觉精神有些疲惫,但丹田处那点微弱的充实感,却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和狂喜! 引气入体……成功了?虽然只有一丝丝!像头发丝的万分之一!但……是真的! 没有大喊大叫,只是对着窗外的月光,咧开嘴无声地笑了。爹,娘,我……好像真的摸到一点仙路的边了。 虽然只有一丝,但这第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明天,继续!还有田里的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发芽?希望它们也能像我引到的这丝灵气一样,顽强地活下来,生根发芽。 月光透过竹窗,在林穗安带着满足笑意的脸上投下温柔的光晕。她轻轻抚摸着丹田的位置,感受着那微弱却真实存在的第一缕灵气。疲惫感袭来,但她精神却异常振奋。她没有立刻躺下,而是走到窗边,借着月光看向院中那片小小的灵田。覆着薄土的田垄在月色下泛着微光,仿佛也蕴含着无限生机。 她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引气入体成功,仅仅意味着她真正踏上了修行路,后续的积累、突破、资源的获取,每一步都充满挑战。陈师叔的教诲、宗门的规戒、每月任务的负担、灵田的期待……种种思绪在她脑中盘旋。 但此刻,丹田那丝微弱的灵气,如同在黑暗中点亮的第一颗星子,给了她无比坚实的信心和继续向前的力量。她回到床边,没有立刻入睡,而是再次拿起《长春诀》玉简贴在额头,对照着陈师叔今日的讲解,重新梳理了一遍引气和搬运的要点,将感悟与疑惑默默记下。做完这一切,她才带着对明日朝阳和灵田种子的期待,沉沉睡去。梦里,仿佛有一株青翠的小苗,正努力地破土而出,贪婪地吸收着雨露和阳光,与她丹田那点微光遥相呼应。 第4章 第 4 章 接下来的几日,林穗安的生活逐渐有了规律。每日天未亮,她便起身。第一件事便是去查看那片小小的灵田。播种后的第三天清晨,当她小心翼翼地拨开覆土,惊喜地发现几粒种子顶端,竟顶开了微褐色的种皮,探出了一点极细弱、嫩生生的白芽!虽然只有寥寥数株,但这新生的力量让她雀跃不已。 “成了!真的发芽了!”她蹲在田边,像呵护珍宝般轻轻碰了碰那脆弱的嫩芽,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这青禾米,是她在这陌生仙门扎根的第一份见证。她立刻按照玉简里提到的基础《小**诀》描述(虽然她还未学会),提来井水,细细地、均匀地洒在田垄间,确保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照料完灵田,便是雷打不动的修炼时间。她盘坐蒲团,依照陈师叔的教导和自己的“青禾苗观想法”,一遍遍重复着引气和那最初级的周天搬运。过程依旧缓慢而艰难,意念引导需全神贯注,稍不留神,那丝好不容易引入体内的微弱灵气便会逸散。但每一次成功的搬运,丹田处那点微弱的充实感便会凝实一丝丝,虽然进展微乎其微,如同滴水穿石,却让她真切感受到积累的力量。她牢记陈师叔“勿攀比”的告诫,只专注于自己这方寸之间的进步。 除了修炼和照料灵田,林穗安也开始有意识地了解外门生活。她去了趟任务堂。那是一座异常热闹的大殿,殿内三面墙壁上挂满了闪烁着不同光芒的玉牌,上面用简短的文字标注着任务内容、要求、地点和贡献点奖励。人头攒动,喧闹异常。有寻找组队的,有讨价还价的,也有像她一样的新人,仰着头,眼花缭乱地看着那些玉牌。 任务五花八门: “清理灵兽园‘铁甲犀’圈舍三日,需练气一层,日结1点贡献。”(又脏又累) “协助丹房分拣‘清心草’五十斤,需辨识基础草药,日结2点贡献。”(这个似乎对口?) “后山外围采集‘露凝花’二十朵,需小心‘针尾蜂’,每朵0.5点贡献。”(有风险) “照料‘火纹椒’灵田一亩,为期一月,需懂基础灵植照料,月结15点贡献。”(周期长) “誊抄《基础符箓图解》十份,字迹工整,限时三日,每份1点贡献。”(费神) 林穗安看得咂舌。贡献点获取不易,风险与收益并存。她目前修为低微,又无特殊技艺傍身(丹房分拣需要辨识草药,她虽有家学,但不确定仙门灵草与凡间是否一致),能选择的范围很窄。最终,她目光落在了一个相对稳妥的任务上: “清理青竹苑丙区公共区域(道路、水渠)落叶杂物,每日清扫一次,持续十日,需勤勉。日结0.8点贡献。” 虽然贡献点很低,胜在安全、就在住处附近、且每日时间可控,不会过度占用修炼和照料灵田的时间。她咬咬牙,接下了这个任务。负责登记的执事弟子面无表情地在一个玉册上记录下她的名字和任务编号,递给她一把特制的竹枝大扫帚和一个收垃圾的藤筐。 林穗安的日记—戊戌年八月十六阴(青云宗·青竹苑丙廿七) 发芽了!我的青禾苗发芽了!虽然只有几棵,但嫩生生的白芽看着就让人欢喜!像看到了希望的小火苗。每天早晚都去看它们,浇水都格外小心,生怕冲坏了。井水果然带点灵气,希望它们能好好长。 引气搬运越来越熟练了!虽然每次引入的还是只有头发丝那么细的一点点,搬运一圈也慢,但能感觉到丹田里那点“气”稍微厚实了一丁点,运转时也没那么容易散掉了。陈师叔说的“水到渠成”真有道理,只要坚持,细水长流也能成河。现在每天早晚各搬运十个周天,精神会有点累,但很充实。 今天去了任务堂,真是开了眼!人山人海,任务多得像星星。贡献点真难赚!看来看去,就那个扫地的活适合我。虽然一天才0.8点,十天也才8点,听说最便宜的《小**诀》玉简都要20点!唉,蚊子腿也是肉,先干着吧,至少安全,不耽误正事。 下午就开始扫了。丙区的公共区域不小,主要是几条青石板路和旁边浅浅的排水沟。落叶、枯枝、偶尔还有同门丢弃的果核什么的。竹扫帚很沉,扫起来尘土飞扬,得用布蒙住口鼻。干了不到半个时辰,手臂就酸得抬不起来,腰也疼。在家虽然也干活,但没这么长时间单调地挥扫帚。难怪贡献点这么低,这活计是真耗体力。 扫到靠近丙廿三号院那边时,看到院里有个师姐在打理她的灵田。她的青禾苗比我早种几天,已经长到一指高了,绿油油的,看着真羡慕。她好像用了什么法子,指尖有淡淡的绿光拂过苗尖,苗儿就轻轻摆动,似乎很舒服。那应该就是《小**诀》或者类似的灵植法术吧?真好!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攒够贡献点学到。 那师姐抬头看了我一眼,没什么表情,又低头侍弄她的苗了。我赶紧低头继续扫地。同住一个区,感觉大家都很忙,彼此之间淡淡的,没什么交流。也好,清净。 扫完回去,浑身像散了架。打水好好洗了把脸和手,灰尘真多。看着镜子里灰头土脸的自己,忍不住笑了。哪有一点仙门弟子的飘逸?倒像个扫地的村姑。不过,靠自己的力气挣贡献点,不丢人。爹娘知道了,大概会心疼,但也会夸我踏实吧? 修炼不能停。忍着胳膊的酸胀,还是坚持搬运了十个周天。奇怪的是,身体疲惫时,搬运那丝灵气反而感觉更清晰了?好像意念更容易集中在那一点微弱的流动上。是错觉吗? 灵田里的苗好像又多了几棵冒头!开心!虽然累,但看到它们,就觉得今天没白过。明天继续,扫地,修炼,看苗苗。 夜幕降临,林穗安拖着疲惫的身体坐在桌前。油灯下,她摊开一小块素白的粗布(从旧衣上拆下的),用炭条在上面简单记录着: 八月十六:青禾新发7株。引气搬运20周天(早晚各10)。接清扫任务第一日(完成)。贡献点: 0.8(累计0.8)。 目标:攒20点换《小**诀》。 字迹不算好看,却工整认真。这是她给自己定的“账本”,记录着在这仙门中每一天微小的积累与目标。 她走到院中,借着月色再次看向灵田。新发的嫩芽在清冷的月光下显得格外柔弱,却也格外倔强。她又摸了摸丹田的位置,那里一丝微弱的暖意静静蛰伏。身体的疲惫是真实的,扫地的尘土味似乎还留在鼻尖,但灵田的希望和丹田的微光,如同黑暗中的两粒星子,支撑着她疲惫却并不迷茫的心。 她知道,仙路漫长,天才或许可以一日千里,而她这样的三灵根,只能靠这一点一滴的汗水与坚持去堆积。清扫落叶是修行,照料灵苗是修行,引气搬运更是修行。只要脚下的路是实的,手里的扫帚是实的,田里的苗是实的,丹田里的那点气是实的,这仙路,她便走得踏实。 第5章 第 5 章 清扫任务的第八日,林穗安已渐渐适应了这份体力活带来的酸胀感。竹扫帚挥舞起来不再那么沉重,效率也高了不少。每日清晨扫完固定的区域,她还能剩下些时间去照料灵田和修炼。那片小小的灵田,如今已有近半数的种子破土而出,嫩白的芽尖舒展成两片细小的、带着淡淡青意的叶片,在晨光中轻轻摇曳,充满勃勃生机。看着它们,林穗安仿佛也汲取到了生长的力量。 丹田内,那丝微弱的灵气在日复一日的搬运中,如同溪流汇聚,已初具规模。不再是飘忽不定的“丝”,而是凝聚成一小团温润、略带凉意的气旋,稳定地盘踞在小腹深处,随着她的呼吸微微起伏。她感觉自己的身体似乎也轻盈了些许,五感更加敏锐,扫帚挥动间带起的风声、远处竹林的鸟鸣都清晰可闻。 这一日傍晚,搬运完最后一个周天。当那缕新引入的、带着山林清冽气息的灵气(她感觉水灵气似乎更容易被自己吸引)汇入丹田气旋时,气旋猛地一震!一种奇异的“满盈”感传来,仿佛某个无形的界限被瞬间突破。气旋骤然凝实、稳固,自行旋转的速度也快了一丝,与外界的灵气似乎产生了一种更清晰的共鸣。 林穗安霍然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的精光。她清晰地感觉到,身体似乎挣脱了一层无形的束缚,变得通透而充满力量。丹田气旋的规模虽只增长了一小圈,但那种质变的凝实感却无比清晰。 引气一层!成了! 她没有欢呼,只是长长地、缓缓地吐出一口浊气,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近一个月的坚持,无数次的搬运,终于踏上了这仙路的第一级台阶! 喜悦过后,是更迫切的渴望。引气一层,意味着她终于可以尝试修炼最基础的法术了!《小**诀》!她的目光立刻投向院中那片青翠的禾苗。它们已长到寸许高,叶片舒展,正是需要更精细照料的时候。 贡献点已经攒到了9.6点(清扫任务8点 本月新发份例3块灵石,按1:1兑换规则,她留了两块自用,兑换了1点贡献)。距离20点的目标,还有一半多的缺口。但林穗安等不及了。她揣着9.6点贡献和两块下品灵石,再次来到任务堂旁边的“藏法阁”外门兑换处。 兑换处柜台后的执事弟子依旧面无表情。“《小**诀》,引气一层可修,20贡献点。”他眼皮都没抬。 “师兄,我……我只有9.6点贡献,还有两块下品灵石,能不能……”林穗安鼓起勇气,试图商量。 “灵石不收。只认贡献点。差太多,不行。”执事弟子干脆利落地拒绝。 林穗安的心沉了一下。看着柜台上摆放的几枚散发着柔和光芒的《小**诀》玉简,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她咬了咬唇,目光扫过任务堂的方向。短期、高贡献的任务都需要实力或特殊技能,她接不了。长期任务又远水解不了近渴。 她失落地走出兑换处,站在人来人往的殿前广场,阳光有些刺眼。难道还要继续去扫一个多月的地?或者冒险接那些有风险的低阶采集任务? 林穗安的日记—戊戌年八月廿五晴(青云宗·青竹苑丙廿七) 引气一层!成了!今天搬运完,丹田那团气猛地一沉,自己转得更快了,感觉整个人都轻快了!力气好像也大了点,扫帚挥起来更轻松。总算没白费这些天的功夫!爹娘知道了肯定高兴。 高兴劲儿还没过,就被泼了冷水。去换《小**诀》,差10.4点贡献!灵石人家不收。执事师兄那冷冰冰的“不行”,听得人心里发凉。看着田里的苗苗,它们长得可快了,已经有寸把高,叶子绿油油的。光靠井水浇,怕是不够滋养了。玉简上说灵植关键生长期需要灵雨滋润。 怎么办?继续扫地?太慢了。冒险去采药?听说后山有蜂有毒虫……心里没底。 下午在院里对着禾苗发呆,心里急得慌。鬼使神差地,我试着回忆《长春诀》玉简里提到的最基础灵力外放原理,还有陈师叔讲课时说的“意念为引,灵力为水”。丹田里那团气是实实在在的了,能不能……模仿一下下雨的感觉? 盘坐在田边,闭上眼睛,努力集中精神。想象自己就是一片小小的云,丹田里的气就是云里的水汽。用意念引导着那团气,小心翼翼地分出一缕,顺着手臂的经脉,慢慢流向指尖…… 好难!那缕气像不听话的泥鳅,在经脉里乱窜,胀得手臂发酸。好不容易引导到指尖,感觉指尖微微发热发胀。想象着水汽从指尖散出,凝结成细小的水滴…… “噗……” 一声轻微得几乎听不见的响动。指尖……好像真的冒出了一小团……极其稀薄、比雾气还淡的白气?飘了不到半尺高,就消散在空气里了。别说雨滴,连地面都没沾湿一点。 丹田里那团气却瞬间少了一小半!头也一阵发晕,像是熬了几天夜没睡。 失败了……而且消耗好大!看来没有正经法诀,光靠蛮干瞎想是不行的。法术果然不是那么容易的。有点沮丧,但至少证明,灵力真的能外放了!虽然只有一点点,一团没用的白气。 看来,只能老老实实攒贡献点了。明天去任务堂再看看,有没有稍微快点又不那么危险的任务。 傍晚,例行查看灵田。惊喜地发现最早发芽的那几株青禾苗顶端,竟然抽出了细小的穗子!虽然还是青绿色,小小的,但这意味着……快成熟了?!玉简上说青禾米从播种到成熟大约四十五天左右,我这批才种下不到二十天啊?难道是井水带的那点微弱灵气,或者……是我引气时散逸的灵气被它们吸收了?(瞎猜的) 不管怎样,抽穗了!这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看着那几根稚嫩的穗子在晚风中轻轻摇晃,心里的沮丧顿时被冲淡了不少。希望它们能顺利灌浆成熟。 扫完最后两天地,就能拿到剩下的1.6点,加上之前的是11.2点。离目标又近了一点点。慢慢来吧,林穗安,像种药一样,急不得。 清扫任务的最后一天,林穗安扫完最后一片区域,将工具交还任务堂,看着玉牌上记录的数字跳到了“11.2”,心中稍安。她回到小院,正准备打坐恢复一下灵力(之前失败的“人工降雨”消耗不小),院门禁制却被轻轻触动了。 林穗安疑惑地打开门,门外站着的,竟是丙廿三号院那位一直没什么表情的师姐。她依旧穿着淡青弟子服,面容清秀,眼神平静无波,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的小布袋。 “林师妹?”师姐的声音清冷,但不算生硬,“我是住丙廿三的苏敏。看你院中青禾长势颇佳,抽穗也比旁人早几日,想问问你平日如何照料的?”她的目光越过林穗安肩头,落在了那片绿意盎然的灵田上。 林穗安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位看起来冷淡的师姐会主动搭话。她连忙侧身:“苏师姐请进。我……我也没特别照料,就是早晚用井水浇灌,可能……可能是井水带点灵气?” 苏敏走进小院,目光扫过整齐的田垄、长势均匀的青禾苗,尤其在几株已抽穗的苗上停留片刻,微微颔首:“基础打理得很用心。井水灵气稀薄,不足以促其早熟。”她蹲下身,仔细查看了一下土壤和苗的根部,“土也养得不错,松软透气。” 她站起身,将手中的小布袋递给林穗安:“这是我用剩下的‘润土散’,对灵植初期扎根和促穗有些微效果。不是什么值钱东西,放着也浪费。看你是个勤勉的,送你吧。撒在根部周围,少量即可,莫要贪多。” 林穗安受宠若惊,连忙双手接过:“谢谢苏师姐!这……这太贵重了!”她虽然不知道“润土散”具体价值,但既然是能促进灵植的东西,肯定不是普通物品。 “不必谢。”苏敏语气依旧平淡,“同在一区,灵植长得好,看着也舒心。你好生照料吧。”说完,她微微点头示意,便转身离开了,留下林穗安一人握着那袋珍贵的“润土散”,站在院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低头看着布袋里散发着淡淡草木清香的淡黄色粉末,又看了看田里生机勃勃的禾苗,丹田里那团凝实的气旋也似乎更温润了些。前路虽难,但并非孤身一人。引气一层的实力,苏师姐的赠药,田里抽穗的希望……这一切,都让她对接下来的日子,重新燃起了更明亮的期待。她小心地收起“润土散”,决定等苏师姐指导的“少量”时机成熟时再用。现在,还是先去打坐,把丹田的气补满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