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种田养家糊口》 第333章 一个个都不安好心 赵二秀在角落找到苗大力,让他拿主意。 苗大力瞪了她一眼:“急什么,回家问问爹娘的意思再说。”他是舍不得把小玉送给赵林,但又怕赵林真不借粮,一家人都要跟着饿肚子。 都怪赵二秀没用,当初赵林送信的时候不知道多买点粮食,害得一家人现在饿肚子。 赵二秀也很委屈,什么事都怪她。 是她不想买粮食吗? 明明是苗大力说不用买那么多,说家里的钱要留着给儿子读书用。她没钱,拿什么买。 苗家听到赵林提出的要求,纷纷反对把小玉送出去。养了十几年,马上就到能收彩礼的时候,这时候送到赵林那,等于前面白养了。 苗父瞪了一眼家里人:“不送,那家里缺粮,怎么办?你们谁能借到粮食?” 一家人你看我,我看你,还是把目光落到苗大力和赵二秀身上。有赵家在,哪轮到其他人说话,还是让老三俩夫妻想办法吧。 苗大力不吱声,赵二秀回娘家已经借过了,也该轮到其他人想办法了。 赵二秀倒是长出几分本事,抱着儿子直接斥责:“我们已经分过家了,看我干什么。我上次借回来的粮食,被你们分走,不会还指望我吧。”找赵林借粮也是逼不得已,儿子还小,吃野菜吃不下去,天天嚷着要喝粥。 结果也看到了,赵林不借,还指望她,一个个都不安好心。 苗父对赵二秀的反应十分不悦,顾及到赵林没说什么,对苗大力就不客气多了。儿媳妇有个厉害的娘家,他不能骂,亲儿子想打想骂总能随他吧。 小玉坐在角落里冷眼旁观这一切,看着两边争吵不休,甚至闹着要动手。她站到屋中间:“都别吵了,我不愿意去舅舅家。” 为什么要去二舅家占便宜,留在家里才能把苗家折腾得不得安宁。 苗父看小玉不像孙女,倒像是仇人。可小玉有本事,能赚钱,背后还有赵林撑腰。心里再不情愿,苗父也得承认小玉可惜了,要是个男孩,苗家就不用愁了。 小玉不愿意去赵林那,借粮的事只能让赵二秀再想办法。管她是苦求还是威逼,一定要想办法从赵林手里弄到粮食。 第二天,赵二秀一大早就往城里赶。 赵林没见到小玉,自然还是不愿意借粮,最后是被逼得没办法才松口,借粮是不可能的,但她可以带着孩子在家暂住一段时间。 宁可养着赵二秀,也不能让苗家占便宜。 赵二秀还有些迟疑,她和孩子住进来,苗大力怎么办。 赵林根本不给赵二秀考虑的机会,不愿意就算了。 “我愿意。”赵二秀怕说慢了,赵林改主意,赶紧答应下来。她先顾着儿子,苗大力那么大个人,有苗家人在肯定不会看着他饿死。 赵二秀回到娘家,也不敢提要住到城里的事,只悄悄找到小玉,让她收拾东西先走,她抱着弟弟会跟在后面。 小玉朝天翻白眼,到底没说不去。 母女仨走了很久,苗家人一直没发现,等到吃饭的点苗大力才发现不对。他要找人,第一时间跑到城里问赵林。 “对,她们是在我这里,怎么啦?”赵林大方承认,也没谁规定女子嫁人就不能走亲戚。 苗大力在家里还能说几句,和赵林站在一起,却是屁都不敢放一个。赵二秀走亲戚,那他一个人在家怎么办。他想见赵二秀,赵林也让夫妻俩见面,只是带人走就不行。 赵二秀觉得挺对不起苗大力,但让她回苗家也不愿意。 住进来之后才知道,以前儿子不分白天黑夜的哭,都是饿的。现在吃饱喝足,一觉睡到大天亮都没事,在旁边吵都吵不醒。 赵二秀不愿意回去苗家,她过苦日子可以,儿子不能过苦日子。孩子还小,连说话都不太会说,她这个当娘的帮不上忙也就算了,不能还坑孩子吧。 苗大力见劝不动,果断选择跟从:“一家人怎么能分两处住着,你们住在城里也行,我也回去收拾东西搬过来。” 赵林适时站出来,提醒苗大力这个家可没人欢迎他来做客,他还是回去和苗家人同甘共苦。想妻儿的时候,隔段时间到城里看一眼就好。不看也行,他也不会留赵二秀住太久。 苗大力求情也没用,赵二秀看赵林脸色不好看,主动把他扫地出门。 赵林多看赵二秀两眼,问她不怕苗大力事后找麻烦吗? 赵二秀抬起头傲气回答:“不怕,我有儿子,还有娘家,怕什么。”她以前忍气吞声都是因为没有儿子,有儿子还怕什么,苗家也不敢休妻。 赵林不理解她的想法,但只要不再天天围着苗大力转,被苗家人哄骗也行。儿子再怎么样也比男人靠谱,前提是儿子不要养成败家子。不过以苗家的情况,赵二秀想要养一个败家子出来也难。 赵林让赵二秀住进来,也没有把她当成客人。吃他的喝他的,没有钱就干活抵,别想着白吃白喝。 这一点赵二秀倒是自觉,不用赵林喊就主动知道要干活。小玉更是勤劳,家务活都不给王秀英沾手的机会。除了干活,她还想赚钱,可惜外面情况不好,赵林不让她一个人出门。 一个小姑娘,万一出点什么事还得了。 钱可以等以后情况好了再赚,人才是最重要的。 小玉听赵林的话,赵林说不去,她就老实在家干活,有空闲时间就跟着王秀英读书。 赵二秀倒是不拦着女儿读书,她想得挺好,小玉学会之后可以教弟弟认字。听起来没问题,但她就没想过小玉的年纪多大,让她教弟弟,还要不要嫁人。 王秀英实在看不过眼,主动提出愿意帮小玉在城里找个人家。 外面再乱也不影响婚丧嫁娶,更何况只是年景不好,也没到乱的地步。乡下地方不愿意娶儿媳妇进门是为了省粮食,城里有家底的小户之家反倒愿意趁着这个时候找个便宜儿媳妇进门。 嫁进城里总比嫁乡下强吧。 第334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 小玉提到婚事脸上没有害羞和期盼,还不忘记提要求。她想嫁个没公婆的孤儿,哪怕穷一点都可以。 赵二秀不高兴,穷小子有什么用,彩礼钱都拿不出来。她想让闺女嫁城里,除了面上好看,更图城里彩礼比乡下多,甚至将来儿子要到城里读书,还能投靠姐姐。 王秀英拉住赵二秀,好奇问小玉为什么想找个孤儿。 “没有公婆就不会有婆媳矛盾,孤儿没有家产,不用担心分家不公,更不用担心兄弟长辈会抢儿媳妇的好嫁妆。”还有很多好处小玉没说,最重要的缺点没钱,对她来说根本不用担心。 她有手艺,靠自己就能赚钱。 赵二秀越听越不自在,每句话都好像在说她。她也不想这样,还不是被逼的,孩子都有了,难道还能和离不成。苗家再不好,她也只能跟着苗大力过一辈子。 小玉的话深深刺伤赵二秀的心,也不愿意多管闲事了。 “想嫁孤儿可以,只要他能得起彩礼钱。”她倒要看看,上哪找出得起彩礼钱的孤儿,以为嫁人是过家家,想什么就有什么。 王秀英努力调节气氛,对母女俩的矛盾尽量当看不见。事后她悄悄和赵林抱怨,早知道就不多嘴了。 赵林为了哄王秀英开心,主动把错都揽到自己头上,是他同意赵二秀住进来才有这些事。 王秀英被他几句话就哄好,也反思自己有不对的地方。她是一片好心,也是想着替赵林分忧,错就错在好心没应对地方。真要给小玉找门合适的婚事,她也不能主动得,得让赵二秀求上门才行。 赵林是大力支持她晾着赵二秀,等赵二秀着急再带小玉相看也不迟。有赵林的支持,王秀英还真把赵二秀的话当耳边风了。小玉的婚事也先不提了,有赵二秀这个拖后腿的,她找到合适的也谈不成,还是先等等。 天气热起来,夏收马上要开始,赵二秀才开始坐不住。她可以不管苗大力,但是地里的粮食却不能扔下不管。她要回去,赵林是好走不送,最好没有下次。 走之前,赵二秀才期期艾艾问王秀英:“那个小玉的婚事有没有消息?” 赵林朝王秀英挤眼睛,看他说得不错吧。 王秀英嘴角轻轻向上翘起,告诉赵二秀没有找到合适的未婚小伙,还问她苗家能多少陪嫁。城里娶媳妇给的彩礼重,但也同样看中女方的嫁妆,太轻进门后也会被全家看不起。 赵二秀小声嘀咕了一句,谁也没听清她说的什么,只有小玉站在她身边听到只字片语,好像是说村里的嫁妆就是两床被子,再加一身新衣裳。 赵林能猜到赵二秀嘴里没有什么好话,要不是小玉,他是真不想管这事,也会拦着王秀英不让她管。可小玉又值得同情,他只能把赵二秀往好处想,至少她没有住进来就不走,也还算有救。 小玉的婚事暂时放一边,赵林亲自把赵二秀和小玉姐弟送回苗家。他也是顺路,正好看看村里怎么样。很长一段时间没回来,也不知道村里情况怎么样。 赵林一回村就吸引全村人的注意,这段时间村里人全被村长关在村里,好不容易有人从城里回来,都想知道城里的情况。赵林简单说了说,他也有很多问题想问,等他问完再说。 赵天明告诉赵林,山上的水果他摘下来不少,但运不出,除了少量做成果酱,大部分都分给村民们吃了。 果子不扛饿,但也比吃野菜强,村长还说了,以后要把果子钱还给他。 赵林可不好意思收这钱,村民们不吃也是烂在地里,就当他请全村人吃果子吧。 老宅的情况还是那样子,赵有德和李桂花身体都好着,能吃能喝不生病。 赵大麦告诉赵林,赵有德除了脑子犯糊涂,其他方面都好得很,特别是胃口好,一顿饭吃得比他还多。也就是家里条件好起来,换成家里条件不好的,吃都要吃穷。 王氏用力掐赵大麦都不能让他闭嘴,说多了赵林还以为他们是想多要粮食才不停提赵有德饭量大。 赵林还真没有多想,养老钱当年分家的时候就有约定,他心情好就多给点,心情不好就按规矩来。赵有德身体好是好事,他也不会盼着人出事。 看完人,去地里转一圈,地里的水稻也差不多要收割了。 今年没种地,总算是不用顶着大太阳忙双抢了。地里的粮食收成还行,比起他预计的情况要好很多。 赵林之前还以为第一年的租子就收不到,现在看还能保住一些。他找到赵大河,告诉他今年租子减去一半,不过这件事他自己知道就行,别对外说。 说出去,村里人只会眼红,但周围的地主却会记恨他把租子定太低,影响到他们的名声。他又不是特意做好事,只是和赵大河关系好,不忍心他为难,家里又不靠收租吃饭才主动减免租子。 赵大河大为感动,别的话没说,只让赵林以后有事喊一声,他保证随叫随到。 新粮上市之后,粮价慢慢涨下来。 今年的粮食有减产,但受影响的范围不大,也就庆县收成不好,其他地方可是大丰收。远的不提,王耀学任职的地方就是大丰收的年份。去年他表现不错,今年收成好,再加上之前的功劳,三年任期没满就收到升职的好消息。 好消息是升官,坏消息是这次是当属官,官职是升上去,但却不是一把手。还有一个不足之处是这次任职的地方离家又远了百来公里。 王耀学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赵林,是有事让他去办。有赵林在,很多私事不用管,可以专心做官。 赵林并不是很想出门,王秀英却希望他去帮王耀学,还说家里有她在,平安肯定好好的,她也会把自己照顾好。 有赵天宝这个成年男丁在家里住着,不用担心赵林走后会被周围人欺负。真遇到大事,她往娘家求助就是。总之就是家里有赵林肯定是更好,没有他大家也能照常过日子。 王秀英也不知道王耀学那边有什么急事,在赵林答应后,她恨不得马上就把人送出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