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嘉庆:朕与和珅打造万世帝国》 第1章 我是嘉庆?!! (脑子寄存处~) “皇上,快醒醒!您不要吓奴才啊!”一阵喧闹的声音响彻在赵梓辰脑海里。他不由地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像摊开的烧饼似的大脸。 看到赵梓辰终于醒来,王福喜顿时松了口气,同时悬着的心也慢慢落下。刚刚皇上脸色苍白,气息微弱地晕倒在戏楼,差点没把他给吓死。 “皇上,您终于醒了。奴才还以为…”,王福喜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跪在赵梓辰床榻前哭诉。 听着身边尖细的嗓门,赵梓辰并没有回应,而是抬起来头环顾四周。 看着周围古代装扮的房间,他不禁有些疑惑,自己刚刚不是被一辆大卡车给撞飞了么?想着这里,他急忙活动了一下浑身筋骨,没骨折! 除了身体有些虚弱,身体其他零件都还完整。还好!还好!自己真是大难不死啊,这样都没事! “放我进去,我要见皇上!王福喜,要是皇上有什么三长两短,太上皇将你千刀万剐也不为过”!正当他沉浸于内心喜悦时,外面嘈杂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等等!就算他没事,按道理也应该在医院住院观察一下啊,怎么莫名其妙出现这里。而且这里四周的装潢,明显就是类似于横店的影视剧现场啊。 “你好,请问知道是谁把我送到这里的么?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赵梓辰坐起身子拍了拍还处于表忠心状态的王福喜。 王福喜听到他的话急忙回应:“皇上,您难道忘了?刚刚在戏楼听戏的时候,您突然晕倒了,是奴才情急之下才把您扶到四楼”。 赵梓辰这个时候才从王福喜的话中提取到关键词语:皇上?戏楼? 想到这里,他连忙看了一眼自己的衣着——明黄色马褂上镶着威风凛凛的五爪金龙。 就算拍戏也没有灯光组、摄像组等工作人员在现场啊!而且从王福喜的只言片语可以看出那种恭敬又后怕的表情不似作假。 难道我真的穿越了?还成了皇上!身为历史剧爱好者的赵梓辰,一看王福喜戴的那顶帽子就知道这里是清朝。就是不知道穿越成哪位皇帝了?如果是乾隆,那我可就……。 正幻想着的时候,一些零零散散的记忆碎片从脑海里浮现出来。赵梓辰一下子接受如此庞大的信息,让他头瞬间疼得胀痛,好像要炸开一样。 他连忙用双手的五指紧紧按压在头顶,疼得他呲牙咧嘴,忍不住“啊”了一声就陷入了昏迷之中……。 “皇上!皇上晕倒了”,这下王福喜真被吓的六神无主了。起初赵梓辰第一次晕倒的时候,他以为是这段日子皇上心情不好,加上纵欲过度所致。 而且他害怕带着晕倒的赵梓辰返回皇宫,哪怕最后主子安然无恙,自己也会被安一个照顾不周的罪名扔到乱葬岗。 本以为赵梓辰醒来就万事大吉了,结果从这次晕倒的情形来看,多半凶多吉少,看来自己的小命要不保了。下一秒,一股热流从他的胯间流了下来。 这时,外面的王杰听到呼喊声,直接推开拦在门外的侍卫冲了进来。看着脸色煞白的赵梓辰正昏迷在床榻上,他连忙上前查探一下鼻息。 “哭什么哭!皇上还没驾崩呢!还不赶紧送皇上回宫诊治,耽误了病情,谁都担待不起”,查探完气息的王杰顿时松一口气。转身看见大太监王富喜正跪倒在地上哭泣,浑身还散发着尿骚味,王杰一脸嫌弃地捂着鼻子怒喝道。 毓庆宫 乾隆坐在病榻前,身后是乌泱泱一片跪倒在地上的人。太医此时正在为赵梓辰诊脉,片刻后才收回手指,心里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 “启禀太上皇,皇上脉象乃是虚脉:三部有脉,但举按皆无力。正气亏虚,从而出现虚软无力的脉象。只要…只要……”,汪必昌说到这里有些吞吞吐吐,不敢继续讲下去。 跪在一边的和珅看到汪太医话讲一半,不由地急忙催促他说下去,脸上露出悲伤的表情,似乎只要确诊驾崩,下一秒他就可以奔丧一样。 乾隆皇帝还没退位的时,他就与当时还是和硕嘉亲王的永琰(嘉庆登基后,为了避讳才改为顒琰)不对付。如今自己最大的靠山已然退位,虽仍掌握着手中大权,可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他也曾几度讨好与巴结永琰,老主子乾隆起草退位诏书的时候,他就提前派人给他送一柄玉如意,祝贺他荣登大宝,可顒琰却丝毫不领他的情。 如今见汪太医对皇上的病情都支支吾吾不敢开口,想必已然病入膏肓,说不定还会走在老主子的前面,这样另立一个亲自己的新君,往后必然高枕无忧。 “和大人,你不要担心。皇上只是体虚,只要安心静养,加上往后节制一下房事即可”,看到大清第一权臣为皇上的病情感到担忧,心里不由地有些纳闷:不是相传,和珅与皇上政见不和,互相不对付么?怎么如今看来,却不是一回事。 带着心中的疑惑,他看到太上皇挥了挥手后,微躬着身子退了出来。 和珅听到汪太医的诊断心里暗自惋惜,可脸色却没有表现出来,仍旧一副“悲伤”的表情。 这时,赵梓辰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在接收完脑海里的记忆碎片后,他才知道自己穿越到清朝皇帝嘉庆的身体里。 看到赵梓辰的挣扎着想起身的动作,一旁的王福喜连忙上前将他扶起来靠在龙榻上。 赵梓辰微微扭头望向传说中的十全老人——乾隆,此时已是老态龙钟。他双眼无神,伸手摸向自己的手都微微有些颤抖。 历史记载乾隆皇帝退位后仍旧当了四年太上皇,直到嘉庆四年才龙御归天。赵梓辰仔细端详了一下乾隆,心里暗暗猜测,照此情景,距离他大限也近在咫尺。 看着众人随乾隆离去后,赵梓辰这才确信自己真的穿越了。 可为什么是嘉庆帝,倒也不是嫌弃他,只是他一生虽勤政爱民,但保守的眼光和温和的手段让他难以将这座看似盛世,实则腐朽不堪的江山挽救下来。 而且他这一生非常坎坷,相比自己老父亲乾隆而言。他经历过刺杀,白莲教起义,天理会攻打紫禁城,鸦片泛滥等事件,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第2章 处置王福喜 身为大清第一败家子的便宜儿子,赵梓辰有苦难言。刚刚他已在宫女的旁敲侧击之下,得知目前是嘉庆三年。 此时天气已入冬,距离便宜老爹大限只剩下几个月。既然魂穿嘉庆,也许是上天不忍心看到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华,才安排自己穿过来。 既来之,则安之。目前当务之急还是要强身健体。才三十九岁的身体,居然如此虚弱,怪不得在位二十五年就撒手人寰。 不仅如此,嘉庆后辈的皇帝也是一茬不如一茬,甚至同治皇帝年仅19岁就因病去世。他可不想好不容易穿越过来,结果才当几年皇帝就驾鹤西去。 其实嘉庆这样也怪自己的皇阿玛弘历,每一项重大决策背后,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对权力的不舍尽显无疑。哪怕已经退位三年,仍旧牢牢把持朝政。 从古至今,有哪位皇帝像自己这么憋屈。嘉庆无奈之下,也只能在戏楼与后宫之间流连忘返。 如若不然,从小就练就一身武艺的嘉庆怎么会在登基的短短几年,身体就垮成这样。 愚孝是他的一大通病,明明有自己的想法,却碍于乾隆的压力,始终无法施展。渐渐地,他也就彻底摆烂了,每日浑浑噩噩。这与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在和珅自尽后的状况十分相似。 想到这里,赵梓辰就拖着自己肥胖的身体走出大殿。 在一众太监与宫女的簇拥下,赵梓辰向演武场的方向而去。刚走到奉天殿的箭亭,他就累的上气不接下气,更让他坚定了对减肥的决心。 围着场地跑三圈后,赵梓辰就气喘吁吁地坐在地上。一旁的王福喜见状连忙脱掉自己的外褂垫递到他的面前,谄媚道:“皇上,大冬天坐地上凉,您还是垫下奴才的褂子好一点”。 赵梓辰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王福喜,微微起身让他将褂子铺上去。 对于王福喜,他心里有些复杂。现在回想起来,在戏楼第一次苏醒的时候,他就知道王福喜的小动作。 揣摩领导心思可以,但做起事情效率低下,身无长处,就知道拍领导马屁,有时候还擅自做主,这就僭越了! 如果真是病入膏肓,且没有及时得到救治,那他就是从古至今第一个刚穿越过来就翻白眼的奇葩了。 但脑子里受原身记忆影响,潜意识排斥自己想要处死王福喜的想法。嘉庆生前,身边的大太监也就王富喜对自己的胃口。 平常在太上皇的极度压力下,嘉庆每次出宫散心,王福喜都能将他安排的舒舒服服。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于明朝叫门天子朱祁镇和王振一样。 朱祁镇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大明战神,很大一部分功劳都归功于王振的教唆。 想到这里,赵梓辰思索了片刻,开口道:“小喜子,想必你所作所为,自己心知肚明吧?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念在你以往对我…对朕忠心不二,自己去内务府领二十大板,去辛者库当管事太监吧”。 “皇上,奴才知错了,饶了奴才这回吧。”王福喜闻言,急忙跪下来求情。他能爬到如今地步,中间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其中不乏太监、宫女,甚至于后宫的主子,有时候他也只收钱不办事。 一旦被调往辛者库,他怕是活不过三日,来日必不明不白的死在某个枯井里。要知道大清入关才多少年,后宫的枯井都不知道清理多少具无名尸体了。 可求饶半天,望着赵梓辰闭着眼睛一言不发的模样。他只能认命地磕了一个响头,起身哭泣道:“奴才走了,今后日子里,还请万岁爷保重龙体,奴才会在辛者库日夜祈祷的”。 眼看最后的感情牌打出来,赵梓辰还是无动于衷。无奈之下,他只能躬着身子缓慢离去。心里祈祷着赵梓辰能看在以往朝夕相处的份上,能早日让自己脱离苦海。 王福喜离开后,他歇息了一会儿,又继续跑了几圈才坐着龙辇前往浴德堂。 浴德堂,清朝皇帝专用沐浴之处。赵梓辰在现代曾去北京参观过故宫,可浴德堂从故宫开放起,就一直锁着门。 来到浴德堂门口,门外的太监宫女都纷纷跪倒在地。这时,从里面急匆匆地跑出一位太监。 看到皇上驾临,他连忙上前请安:“奴才浴德堂管事太监小全子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前面带路”! 听到赵梓辰的命令后,他急忙跑到前面引路。踏入浴德堂,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团白雾,扑在脸上,暖洋洋的。 等看清屋内场景后,赵梓辰不由地惊叹:这不就是人造温泉么!果然古代的皇帝是会享受的。 片刻后,他坐在温泉内享受着宫女的按摩。心里不禁感叹: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不过现在大清朝内忧外患,看似繁华的康乾盛世,实则早已千疮百孔。若不再横加干预,任由历史重演,那自己岂不是白来一遭。 可是从他所了解,嘉庆身边的治世能臣少之又少,能独挑大梁的更是凤毛麟角。 王杰、刘墉和董浩等人守成还行,但改革弊症,勇于尝试就难以胜任。不然也不会在和珅倒台后,竟无一人能帮助嘉庆帝挽救濒临倒塌的大厦。 若说治世能臣,赵梓辰首先想到的就是和珅。虽然他这个人贪财又贪权,可对于皇权从来没有觊觎,个人能力更是独树一帜。 历史上嘉庆在乾隆驾崩后的第一时间,就将和珅和他的心腹福长安以及其他党羽一网打尽。 从和珅府中搜出白银八亿两,足足相当于大清朝十五年的国库收入。所谓和珅一倒,嘉庆吃饱,不是没有道理。 可嘉庆解决和珅还是太急切了,他并没有在登基后徐徐图之,而是以雷霆手段瞬间拿下,也因此导致朝廷的官员人人自危。 而且自古以来,历朝历代贪官是杀不完的。杀一批,又会冒出一批。明朝时期,朱元璋甚至处死贪官及牵连之人多达数万。 还专门颁布了一系列针对贪官的法律,还鼓励民众监督百官,甚至制定出“贪污六十两,剥皮充草”的严厉酷刑。可贪官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反而愈演愈烈,从明面转到暗下。 第3章 接受和珅的善意 归根结底,光处置一个和珅,只是治标不治本,并没有在根本上对腐败问题有明显的作用。 既然贪官就像韭菜一般一茬又一茬,还不如暂时安于现状,让和珅继续作为他们集团的领头人呆在自己的身边,受自己控制为好。 攘外必先安内,当务之急还是要整顿内政。雍正时期,胤禛就以雷霆手段进行一系列改革,例如: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等,解决了很多康熙晚年时期的积累的亏空。可惜被大清第一败家子刚登基就给废除了。 想到这里,赵梓辰心里瞬间就有了决定,距离乾隆驾崩只剩三个月左右。没必要急于抢班夺权,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还是暂时安于现状,等待时机。不过对于和珅的善意示好,他不会再拒人于千里之外。 更何况他个人对和珅这个人并不讨厌,甚至喜欢大于畏惧。如此治世能臣,只要运用得当,君臣一体,绝对是1+1>2。 沐浴完回到毓庆宫时,门外的小黄门的异常引起了他的注意。 赵梓辰叫来身边的侍卫,示意他将那个鬼鬼祟祟的太监抓到宫里。 大殿正堂,他坐在主位看着被押送而来的太监。心里微微有些紧张,难道自己魂穿的身份被察觉,这位小太监是乾隆派来监视自己的? 不应该啊,一方面自己才穿过来一天,自问行为举止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另一方面,他继承了嘉庆生前大部分记忆。 在赵梓辰的认知中,自己已然登基,并且前身处处事事顺从乾隆,他没必要担心自己会急于争权夺利。 正在赵梓辰苦思乱想之际,匍匐在地上的小太监早已吓的脸色煞白。不怪他多想,实在是赵梓辰思索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太过吓人。 他也就收和大人五十两白银,帮他送点东西给皇上,可不能就因此丧命。 想到这里,小顺子连忙磕了三个头,然后闭着眼睛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出来,同时将包装精美的盒子举到头顶。 赵梓辰盯着礼盒一言不发,换作平时,他身边的大太监王福喜早就将礼盒和人通通扔出去。 自从王福喜被贬到辛者库后,他的徒弟赵德禄就自告奋勇地向赵梓辰领了这份差事。不同于他师傅的圆滑,他性格反而比较沉稳,能凡事做到令行禁止。 赵德禄见皇上并没有浮现出难看的表情,他也站在赵梓辰旁边没有说话。在他的认知里,皇上不发话,属下就不能擅作主张替主子发号施令。 所谓伴君如伴虎,猜测对了那是他一时幸运。猜测错了,将来他就是妥妥的替罪羊。 殿内瞬间陷入寂静之中,安静地掉一根针都能听见。小顺子此时还如坐针毡地跪在地上,保持着举手的姿势。 这时,赵梓辰觉得火候够了,于是缓缓开口道:“回去告诉和珅,就说东西朕收下了”。 小顺子顿时如释重负,又向赵梓辰磕了下头就匆匆忙忙离去,这屋里他是一刻也不想待了,气氛太压抑了。 赵梓辰看着他离去的身影,心里不断地复盘自己刚刚的表现。方才之所以要晾一晾小顺子,走的时候又没刻意阻止他观察自己的一举一动。 这些都是他在电视里唐国强老师学的,再结合嘉庆的记忆。这帝王心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钻研透彻,还是先骑驴找马,走着瞧吧。 “启禀皇上,王杰求见”!这时,门外传来御前侍卫的声音。 “宣”! 得到通传的王杰,拿着奏折走了进来。此时的王杰已经被乾隆任命为军机大臣,上书房御前行走。 “王爱卿找朕有什么事么”?赵梓辰望着一脸正气的王杰,心里却有些暗暗叫苦。 这个人虽刚正不阿,是朝廷清流派中的典型人物。因此他与和珅从不来往,曾发誓一定要将和珅这种首恶巨贪绳之以法。 果不其然,只见王杰跪倒在地,开口就是王炸:“启禀皇上,微臣要参军机大臣和珅。奴才曾亲眼目睹,他在您昏迷之际暗自欣喜。说明他已有不臣之心,请皇上下令将和珅革职查办”。 “爱卿,你先起来。先不说你有没有证据证明和珅有没有不臣之心。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如你所说。难道朕就有权利处置和珅了?”边说着同时,赵梓辰将王杰扶了起来。 看到王杰似要准备开口,他继续说道:“再者说了,你这奏疏上呈太上皇批阅了么”? 一连串话将王杰说的哑口无言,只见他张了张嘴,却没有声音传出。 “走吧,今日朕还没去给太上皇请安,你就随朕一同前去吧”!说完,赵梓辰率先走出大殿。愣在原地久久没有动静的王杰直到被赵德禄拍了拍胳膊,才回过神来。 今日的皇上似乎有些不对劲,往常自己只要指出任何与和珅有关的事情。他都会对此大加赞赏,并且还会主动召自己前来商讨如何打压和珅。 就在赵梓辰他们出发去找乾隆的路上时,王杰觐见嘉庆帝并一同前往养心殿的消息就传到了和珅府上。 和府 “你确定皇上收下了”?和珅不可置信地再三询问小顺子。 “真收下了,和大人,咱家还能骗你不成”,就这一会儿功夫,他都问自己七八遍了,鹦鹉也没有他这么能折腾人。 “这就怪了…这就怪了”,和珅坐在椅子上不停的嘟囔着这几句,似乎仍旧觉得不真实。 从顒琰亲封嘉亲王到登基以来,他至少给顒琰送了七八次礼物,每次都被拒之门外。 本来他早已放下了巴结嘉庆帝的心思,可昨天自己在他昏迷之际曾隐晦地流露一丝欣喜,却不曾想被一旁的王杰看见。 回到府中,和珅思来想去,决定送一些上好的茶叶给嘉庆,试探一下他的反应。 本以为茶叶被物归原主是预料之内,结果从小顺子口中得到嘉庆帝收下礼盒的消息,这不得不让他有些胡思乱想。 第4章 与乾隆探讨画作 就在和珅与几名心腹大臣猜测赵梓辰的用意时,管家刘全急匆匆地从外面跑了进来。 “老爷,大事不好”!从门外跑到正堂,刘全喊了两声就来一个大喘气。 和珅见状气不打一处来,上前就是一脚,怒喝道:“什么不好,你老爷我身体好着呢”! “不…不是,老爷,王杰进宫了,这会儿正和皇上前往养心殿”! “什么?这该死的王杰,定是和皇上说起此事了”。和珅闻言气急败坏地拍了一下桌子。他和刘墉一样,就像茅坑里砖头一样——又臭又硬,动不动就奏我一本。 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毙。如今太上皇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了,有时候甚至早上承诺的事情,下午就忘的一干二净。 想到这里,和珅急匆匆地就进宫了,此时他也顾不上猜测嘉庆的意图,只想赶紧过去。绝不能让嘉庆帝和王杰在太上皇头脑迷糊的时候哄骗他签一些对他不利的东西。 养心殿 赵梓辰正与太上皇在评价一幅由黄公望所画的《富春山居图》,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所谈之事皆与朝政无关。 他之所以能畅谈无阻,还要得益于他曾在台北市故宫博物院看过此画。当时在导游的讲解下,他对此画的内容与相关名人趣事略知一二。 这时,正在兴头上的乾隆突然叹了口气,双眼紧紧盯着画卷中的景象一言不发,似乎陷入某种回忆之中。 “皇阿玛,怎么好端端的叹气啊”? 乾隆指向画中的山川、水流、村落等对赵梓辰说道:“记得朕第六次南巡时,路过浙江,曾在此处短暂歇脚。看见没,这里就是富春江,朕还让随行的御厨抓过江里的鱼搭配过满汉全席呢”。 说罢,乾隆就背着双手在大殿里走动,只消片刻,他就气喘吁吁地坐在龙椅上。 “不服输不行啊,看来朕是真的老了。如果再年轻二十年…不…再年轻十年,朕一定要再南巡一次。” “皇阿玛老当益壮,儿臣还想在您身边侍奉万万年呢”,赵梓辰随手就是一记马屁奉上。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果然乾隆听见后龙颜大悦,不停地夸赞他有孝心。 望着父慈子孝的两人,王杰站在一旁暗暗着急,可又不敢上前打扰他们,只能不停地给赵梓辰递眼色。 “王爱卿,你不停的眨眼睛干嘛,有什么事直说,皇阿玛又不是外人”。赵梓辰知道王杰要告和珅的状,可如今的他已不是曾经的嘉庆帝。 既然决定要保和珅,自然不能让王杰坏自己的大事。于是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事情的主动权交到乾隆手中。 和珅作为乾隆的心腹大臣,他自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和珅身陷囹圄。 想不到赵梓辰一招祸水东引,王杰顿时叫苦不迭。只是眼下皇上询问,他又不能不回答。 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准备冒死进谏,如果太上皇一旦龙颜大怒,他不信嘉庆帝会见死不救。 想到这里,王杰猛地跪下,从袖子里拿出奏折举到头顶,“启禀太上皇,皇上,微臣……”。 只见王杰刚要开口,养心殿门外就传来和珅卖惨的声音:“太上皇,奴才冤枉啊,您不能听王杰胡编乱造”。 乾隆晚年已是老眼昏花,听力也是大不如前。此时只是隐隐约约听见有人在外面吵闹,也看不清是何人。 于是扭头询问顒琰,“外面是谁在吵闹,怎么听着有些耳熟?” “皇阿玛,是和中堂在外面”,赵梓辰低头在乾隆耳边解释道。 “哦,是和珅啊,传他进来”。 和珅一进金銮殿,直接跪在地上控诉自己的冤枉,希望太上皇能给自己做主。 结果跪在地上讲了半天,换来乾隆一句:“和珅,你上前说,声音那么低,朕一句也听不见”! 和珅闻言一脸欣喜,叩谢后就连忙跑到乾隆旁边,“太上皇,你可不能听信王杰的一面之言。奴才对您,对皇上从来都是忠心耿耿,何来不臣之说”。 “和大人,你可不要恶人先告状,本官何曾说过你有不臣之心。”看到和珅先行卖惨,王杰临时决定闭口不说奏折里所说之事。 乾隆听到两人争吵的好没道理,忍不住训斥道:“都给朕住口!和珅,王杰的确没给朕说过此话。这些你是从哪里听说的”? 乾隆话一出,和珅直接原地懵逼。什么情况,不是接到奏报,王杰早在半个时辰前就到养心殿。 以他对自己的憎恨程度,不可能在半个时辰里毫无作为。 既然没有在背后捅自己一刀,那这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此时此刻,和珅的内心迫切地想知道。 赵梓辰看着和珅欲言又止的模样,决定卖给他一个人情。 于是上前主动开口解围:“和爱卿,方才朕与太上皇一直在探讨《富春山居图》。这不,刚说完,就听见你在殿外喊冤”。 看到赵梓辰主动帮自己答疑解惑,和珅微微有些感激。从今天皇上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对自己恨之入骨。 也许他可以尝试着交好嘉庆帝,毕竟太上皇看样子距离大限也不远矣。 如果能在乾隆驾崩前取得嘉庆帝的谅解,自己的家族也能够安然无恙。不过他又把握不准嘉庆帝的心思,又不能直接询问。 大脑飞速运转后,突然眼前一亮。对哦!可以让自己的儿媳十公主替自己探一探皇上的口风。 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四十年所出,算得上是老年得子,也被称为“十公主”。因幼时长相酷似乾隆,所以自出生以来,颇受乾隆的喜爱。 甚至乾隆还在养心殿亲口说过:“可惜公主是个女儿身,不然一定将皇位传给她”。 而且固伦和孝公主也与嘉庆帝的关系不错,性格活泼好动,从小嘉庆帝就对她宠爱有加,经常带她去木兰围场狩猎。 可以说,十公主的骑射基本都是嘉庆帝所教授,算得上她半个老师。在听闻乾隆在养心殿所言后,嘉庆帝也并没有因此迁怒于她。由此可见,由十公主去试探口风,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