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逆袭指南》 第1章 咸鱼入海 晨光被厚重的遮光窗帘阻隔,却无法阻止手机闹钟发出第三次刺耳的警报。程晓溪挣扎着伸出手,在枕头底下摸索着,终于拍停了那罪恶的声音。她眯缝着眼,打开手机,屏幕上赫然显示着一张“打工人精神状态稳定”的表情包,配文是“周一的我,又活过来了,但没完全活过来。”她咧了咧嘴,扯出一个比表情包还疲惫的笑。 “又是新的内耗开始。”她喃喃自语,声音被困在二十平米的合租屋里,显得格外渺小。 起床,洗漱,敷衍地拍上几层护肤品,再对着镜子强行挤出一个“充满活力”的笑容,这是程晓溪每日开启“打工人”模式的必备仪式。她对着镜子里那张略显苍白的脸,自嘲道:“程晓溪,加油,今天也要做一条合格的薪水小偷。” 随便套上一件舒适的卫衣和牛仔裤,抓起昨晚点好的外卖面包,程晓溪冲出家门,扎入早高峰的洪流。地铁里,人头攒动,空气混浊,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生无可恋”和“强颜欢笑”的混合体。她被挤在人群中央,一手抓着冰冷的扶手,另一只手艰难地举起手机,熟练地打开小红书。 “职场生存指南:如何在工位上隐形摸鱼?”一个帖子吸引了她的目光。程晓溪点进去,津津有味地学习着“带薪上厕所的黄金时间”、“假装认真看电脑实则刷购物APP的技巧”、“如何在会议上假装思考实则放空自我”……她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心里盘算着今天要在新公司实践哪几项。 这并非程晓溪第一次踏入职场。大学毕业两年,她也曾在一家小型互联网公司打杂,被老板的“梦想和情怀”画了几张大饼,也曾天真地以为只要努力就能实现价值。然而,现实狠狠地给了她几个大耳刮子。无休止的加班,模糊不清的职责,以及永远无法满足的领导和客户,让她彻底熄灭了那团名为“奋斗”的火焰。她最终选择跳槽,来到这家号称行业翘楚的“光合作用”广告公司。 “这一次,我一定要当一条安静的咸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她跳槽前,在招聘网站上投出简历时,给自己定下的最高人生目标。她发誓,绝不内耗,绝不内卷,只求安安稳稳,薪水到位。 踏入“光合作用”广告公司的大门,程晓溪瞬间被一股高效且略带压抑的氛围包裹。宽敞的开放式办公区,玻璃隔断的会议室,以及各种充满艺术感的装置,无不彰显着这家公司的“逼格”。每个人都坐在电脑前,键盘声噼里啪啦,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仿佛一个巨大的精密仪器正在高速运转。 人事部的Lucy姐领着程晓溪,穿过一排排工位。“这边是策划部,你的团队就在这里。”Lucy姐指了指最里面的一片区域。 程晓溪刚想抬头打量,就听见一个响亮的声音:“欢迎新同事!我是王磊,策划部文案!”一个皮肤黝黑、笑容灿烂的年轻男生从工位上跳了起来,热情地伸出手。他的工位上堆满了各种励志书籍,电脑桌面是“奋斗!冲鸭!”的定制壁纸,眼神里充满了程晓溪曾经拥有但现在已经消失殆尽的——狼性。 “你好,程晓溪。”她礼貌地回握,心里咯噔一下:“完了,是个卷王。” 王磊仿佛没看出她的尴尬,继续滔滔不绝:“来,我给你介绍一下我们部门。那位是Amy姐,我们的策划部经理,女中豪杰!”他指向一个雷厉风行的女人。 Amy姐,年约三十五六,短发利落,身着一套剪裁得体的西装。她正对着电话,声音洪亮而果断:“……对,我们方案就是这样,不可能再改了!不是我这人死板,是你这要求不合理!”她的气场仿佛自带“生人勿近”的结界,让程晓溪瞬间紧张。Amy姐挂了电话,目光扫过来,带着“这都是小场面”的自信,让程晓溪感觉自己像个被看穿的透明人。 “你好,小程。”Amy姐冲她点了点头,声音虽不带感情,却也算平和。 王磊又指向另一个方向:“那位是陆鸣,资深策划,我们部门的AI。” 程晓溪顺着他的方向看去。一个身材高挑的男人正背对着她们,坐在最靠窗的工位上。他的工位整洁得像个样板间,除了电脑和水杯,几乎没有其他杂物。他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衬衫,头发一丝不苟。听到王磊的介绍,他缓慢地转过身。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深邃,仿佛在看一份极其复杂的报告。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反射着电脑屏幕的荧光。 “你好,陆鸣。”他声音低沉,每一个字都精准而没有多余的音节。程晓溪感觉他像一个被设定好的程序,精准地完成了“自我介绍”这项任务。 “你好,我是程晓溪。”她有些拘谨地回应。 陆鸣只是轻轻点头,然后转回身,继续盯着屏幕。他的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全是复杂的Excel表格,各种数据和函数让人望而生畏。程晓溪内心OS:“这人怕不是AI成精吧?用Excel管理生活的人,得多无趣啊?” Lucy姐将程晓溪带到她的工位。一个靠墙的角落,离茶水间和厕所都很近,她暗自窃喜,这可是摸鱼的黄金地段! “这是你的电脑,账号密码都在上面。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我或者部门同事。”Lucy姐说完,便匆匆离开了。 程晓溪坐下,打开电脑,开始熟悉公司系统。她发现,这里的每一个员工似乎都自带“卷王”属性。她旁边的王磊已经开始噼里啪啦地敲键盘,嘴里还小声念叨着:“这个方案,要再有冲击力一点!”陆鸣则更吓人,他敲击键盘的频率仿佛一台打印机,每一个按键都带着一股“生人勿近”的严谨。 “看来,我的咸鱼之路,任重道远啊。”程晓溪在心里叹了口气,然后,她鬼鬼祟祟地打开微信,在私人小群里发了条消息:**“救命,我掉进卷王的窝了!”** 程晓溪在新公司的第一周,过得既紧张又“充实”。 紧张是因为她发现,这里的同事效率都奇高。她写一份文案需要构思半天,王磊可能一小时就甩出了三份不同风格的初稿。陆鸣更是可怕,他提交的报告不仅逻辑严谨,数据支撑充分,连排版都堪称艺术品。程晓溪感觉自己像个学龄前儿童混进了奥数班。 “充实”则是因为她真的在努力学习“摸鱼”技巧。 每天上午十点半和下午三点半,是程晓溪的“带薪上厕所黄金时间”。她会带着手机,在隔间里刷小红书,学习各种“职场听劝”指南。有一次,她看到一个帖子教“如何在办公室隐形吃零食”,她立刻学以致用,悄悄从包里掏出一包薯片,结果刚撕开,旁边的隔间就传来一阵清晰的咳嗽声,吓得她赶紧把薯片塞回包里。后来她才知道,那是陆鸣,他有胃病,习惯在固定时间去洗手间。她内心OS:“MD,AI连上厕所都这么有规律!” 午休时间,王磊通常会去健身房或在工位上处理邮件,然后发一条朋友圈:“今日份的奋斗,吃个减脂餐继续努力!”程晓溪则雷打不动地抱着外卖,打开“电子榨菜”——一部搞笑综艺,边吃边看。她发现,在办公室里,只有在看这种无脑搞笑节目时,她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真正的稳定。 “小程啊,你这精神状态很稳定啊。”Amy姐有一次路过她的工位,看到她屏幕上的综艺,嘴角带笑地说了一句。程晓溪尴尬地干笑两声,赶紧切回工作界面。Amy姐只是摇了摇头,没再说什么,但程晓溪总觉得,Amy姐的眼神里,藏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看透”。 这天下午,Amy姐把程晓溪叫到会议室。 “小程,你入职一周了,感觉怎么样?”Amy姐直入主题。 “挺好的,Amy姐,同事们都很专业,我也学到了很多。”程晓溪官方地回答。 Amy姐笑了笑:“少来这套。说点真实的。是不是觉得节奏很快,压力有点大?” 程晓溪愣住了,没想到Amy姐会这么直接。她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嗯……确实跟以前的公司不太一样。大家都很拼。” “我们广告公司,就是靠创意和速度吃饭的。而且,这里大部分客户都是大甲方,要求多,改稿频繁,是常态。”Amy姐靠在椅背上,双手抱胸。“我这里有个小项目,你来负责一下文案,先练练手。这是一个快消品,面向年轻女性,主打情绪价值。” 程晓溪兴奋起来,这是她第一次独立负责项目! “要求呢,要大气,要国际范,但又要接地气,还要有点儿科技感,最后呢,要有点小清新……”Amy姐说着说着,自己都笑了。“总之,核心就是‘五彩斑斓的黑’,你明白吗?” 程晓溪的兴奋瞬间被浇灭。“五彩斑斓的黑”?这不就是典型的甲方玄学吗?!她嘴角抽搐,努力维持着微笑:“Amy姐,我尽量理解……” “嗯,不懂就问,但不要问太多重复的问题。遇到瓶颈,先自己想,想不出来再找陆鸣或者我。”Amy姐拍了拍她的肩膀,“去吧,看好你。” 程晓溪回到工位,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个空白的文档,感觉头上悬着一把名为“甲方爸爸”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她尝试构思,写了几个版本,总觉得不对劲。一会儿觉得太土,一会儿又觉得不够“科技感”,一会儿又失去了“小清新”。她抓耳挠腮,茶水间去了三趟,厕所也去了两趟,灵感却丝毫没有光顾。 王磊凑过来,看到她的文档,热情地问:“小溪,遇到难题了?要不要我帮你看看?” 程晓溪心里嘀咕,这人是真热心还是想看我笑话?但还是把初稿给他看了。 王磊看了一眼,皱了皱眉:“嗯……这个有点太直白了,没有高级感。而且‘情绪价值’体现得不够,要赋能产品,让用户产生心智共鸣!” 一连串的职场黑话把程晓溪说得云里雾里。她只能干笑:“嗯,我再琢磨琢磨。” 王磊又开始滔滔不绝地分享他的“创意秘诀”,从“高举高打”到“组合拳”,再到“构建用户画像”,听得程晓溪头都大了。她看着王磊自信满满的样子,心里不禁想:“他怎么能这么自信啊?” 晚上七点,办公室里的人依旧很多。程晓溪看着自己写了又删、删了又写的文案,疲惫感油然而生。她偷偷打开微信,在私人群里狂发表情包:**“我真的会谢!”“救命,我快被甲方爸爸逼疯了!”“五彩斑斓的黑,到底是什么黑啊!”** 李姐,行政前台,她今天加班在帮同事订餐。她端着一杯胖大海茶走过程晓溪的工位,看到她一脸愁容,便停下了脚步。 “小程啊,怎么了?愁眉苦脸的。”李姐是个热心肠,也是公司里行走的“八卦百科”。 程晓溪叹了口气,把甲方的要求跟李姐大概说了一下。 李姐听完,笑呵呵地说:“嗨,这算什么!甲方爸爸的要求,你就往玄学了听!他说要‘五彩斑斓的黑’,你就给他整点渐变色、珠光色、磨砂色,名字取得高级点,比如‘星空墨色’、‘极光幽黑’。反正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想要啥,你只要让他觉得‘嗯,好像是这个意思’就行了。” 程晓溪听得一愣一愣的。 “还有啊,”李姐压低声音,“职场里啊,最要紧的就是管好自己的嘴和手,还有那颗玻璃心。”她意味深长地看了程晓溪一眼,“有些话,在心里OS就行了,别说出来。有些事,装傻比聪明好。尤其是在我们这种公司,人精太多了。” 李姐的话虽然带着八卦和市井气,却让程晓溪茅塞顿开。她开始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文案,不再拘泥于字面意思,而是更多地去揣摩甲方爸爸“想要的感觉”。 她又改了一版文案,把那些“玄学”要求都用“高级”词汇包装起来。比如“捕捉都市女性的内在张力与外在柔美,以科技赋能情绪感知,构建独特的心智图景。”她自己看着都觉得有点拗口,但又觉得这好像是甲方会喜欢的那种“高级感”。 “程晓溪,这个文案给我看看。”陆鸣的声音冷不丁地在她身后响起。 程晓溪吓得一哆嗦,赶紧把电脑屏幕调到文案页面。陆鸣凑过来,眼神锐利地扫了一眼。 “嗯,”他只发了一个单音节,程晓溪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你这逻辑像一团乱麻,我给你梳理一下。” 陆鸣拿起她的鼠标,三下五除二,把她的文案重新进行了结构调整。他删掉了很多华丽但空洞的词汇,保留了核心的“情绪价值”部分,然后用简洁的语言重新组织,并加上了一些数据支撑的建议。 “文案不是堆砌辞藻,是要解决问题。你解决的是甲方的心智问题,还是消费者的问题?”陆鸣淡淡地说,然后就把鼠标还给了她。“按这个思路再深化。” 程晓溪看着被他修改过的文案,瞬间感到茅塞顿开。原来“五彩斑斓的黑”可以这样理解!陆鸣的话虽然不带感情,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除了她文案中的冗余和病灶。 “谢谢陆老师!”程晓溪脱口而出。 陆鸣没什么反应,只是推了推眼镜,又转回了自己的工位。 当晚九点,程晓溪终于将修改后的文案发给了Amy姐。十分钟后,Amy姐回复:“不错,有进步。明天早上,你来跟我一起见甲方。” 程晓溪看着屏幕上的“有进步”三个字,兴奋得差点跳起来。她赶紧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仅自己可见的动态:**“今晚不睡,甲方不睡!但是,我好像有点进步了!这算不算咸鱼翻身的第一步?”** 她走出公司大楼,夜风吹来,带着一丝凉意,却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清醒和一点点小小的成就感。她掏出手机,刷着刚才在小红书上收藏的“报复性熬夜指南”,心里想着:今晚可以放心地熬到一点了,毕竟,明天还要继续和甲方爸爸斗智斗勇呢。 第2章 内卷实录 第二天早上,程晓溪顶着一对淡淡的黑眼圈,努力让自己看起来“精神稳定”。和Amy姐一起走进会议室时,甲方代表已经端坐在那里。那是一位看起来三十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女士,名叫张总,脸上带着礼貌而疏远的微笑。程晓溪直觉,这人不好惹。 整个会议,程晓溪感觉自己像个透明人。张总大部分时间都在和Amy姐交流,她的问题犀利而直接,Amy姐则沉着应对,将所有棘手的问题都四两拨千斤地化解。当Amy姐拿出程晓溪修改后的文案时,张总只是快速地扫了一眼,然后语气平淡地说:“嗯,比上一版好一些,但总觉得还差点意思。没有完全打到我的心坎里。” 程晓溪的心瞬间凉了半截。什么叫“差点意思”?这不就是“五彩斑斓的黑”的升级版吗?! “张总,您说的‘差一点意思’具体是指哪方面呢?我们可以再优化。”Amy姐微笑着问道。 张总手指轻敲桌面,眉头微蹙:“就是……没有灵魂。这个文案,感觉没有完全理解我们产品的核心理念。我们是想要构建一个与消费者深度链接的品牌心智,赋能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一连串的职场黑话把程晓溪听得云里雾里,她内心OS:“灵魂?我的灵魂还在出租屋里睡觉呢!”但她也明白,这意味着她的文案再次被否定了。 会议结束后,程晓溪有些沮丧。Amy姐拍了拍她的肩:“没事,大甲方都这样。他们要的不是一个文案,是一个情绪。你得让他们感受到,你比他们更懂他们自己。” 程晓溪回到工位,感觉精气神都被抽走了。她点了一份外卖炸鸡,试图用卡路里来抚慰受伤的心灵。王磊路过,看到她颓废的样子,故作轻松地说:“哎呀,又被甲方爸爸虐了吧?没事没事,习惯就好,我们这行,抗压能力就是这么练出来的!”他嘴上说着安慰的话,但程晓溪总觉得他眼神里带着一丝“你看,我说得没错吧”的优越感。 接下来的几周,公司进入了一个大型项目的竞标阶段。这个项目是公司今年的重中之重,号称能决定“光合作用”未来的十年发展。陈总每天在办公室里踱步,不停地强调“创新”、“颠覆”、“突破”。 “各位,这次我们一定要拿出前所未有的创意!要做到行业标杆!要让甲方觉得,离开我们他们就玩不转了!”陈总在早会上声情并茂地“画大饼”,唾沫横飞。晚上,他会在工作群里发消息:**“灵感来了!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如何用‘AI 大数据’赋能传统广告?”** 并附上一个意味不明的截图。 整个公司都进入了“战时状态”。加班成为常态,晚上九点前能下班都算早的。程晓溪的“摸鱼”时间越来越少,她的“精神状态稳定”标签也摇摇欲坠。 她负责的项目文案依然进展不顺,甲方爸爸的反馈总是模糊不清。她尝试在网上搜索“如何与模糊需求型甲方沟通”,看到有人建议“先按自己的理解做一版,然后引导甲方具体指出问题”。程晓溪学着做了一版她认为很优秀的文案,结果被甲方回复:**“你这东西,没灵魂。你这理解,有点low。” 程晓溪看着这两个词,怒火直冲天灵盖。她真的会谢! 她又看到一个“听劝”帖子,说“职场沟通要用结果导向型思维,直接亮明你的专业判断”。于是,她壮着胆子,在下一次沟通时,直接对甲方说:“您这个要求从市场角度来看,可能效果不佳,我们建议……”话还没说完,就被甲方冷冷打断:“我的要求,不是拿来讨论的。你只需要执行。” 程晓溪顿时哑口无言。她觉得自己的职场生存哲学受到了严重挑战。不是说“听劝”就能解决一切吗?为什么她每次“听劝”都翻车? 王磊的表现则和她形成了鲜明对比。他每天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走,即使是周末,也会发朋友圈配上加班的照片,文案是:“今日份的奋斗,向着目标冲刺!”他提交的PPT总是美轮美奂,即使内容空洞,也能用精美的图表和动效唬住人。在会议上,他总是积极发言,声音洪亮,观点激进。 “小溪,你这个文案还是太平了,要注入灵魂啊!你看,我这个PPT,用了最新的AI视觉元素,是不是一下子就有高级感了?”王磊指着他的PPT,上面是各种炫酷的动画和渐变色,程晓溪看着头疼。 程晓溪心里嘀咕,你这PPT是好看,但内容呢?她感到强烈的内耗,每天下班回到家,只想瘫在沙发上,用“报复性熬夜”来弥补白天失去的自由。她刷剧,玩游戏,直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再顶着黑眼圈上班,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工作的压力,很快蔓延到程晓溪的个人生活。 一天晚上,她刚洗完澡,就接到房东的电话。 “程小姐啊,最近房租要涨了啊,下个月开始,涨五百块。”房东大妈的声音不容置疑。 “啊?涨这么多?!”程晓溪心里一凉。五百块,那可是她好几顿外卖的钱啊! “市场价啊!现在年轻人,哪个不努力啊!你看看我们小区,哪个不是高薪白领啊!”房东大妈循循善诱,仿佛在教育她要更加努力赚钱。 程晓溪挂了电话,看着手机银行里可怜的余额,瞬间没了报复性熬夜的心情。她的“外卖自由”梦想,似乎也岌岌可危。 紧接着,是母亲的微信视频电话。 “晓溪啊,你最近怎么回事?怎么头发掉了这么多?脸色也这么差!”妈妈的关心带着一丝担忧和抱怨。“是不是工作太累了?要不回老家来考个公务员吧,稳定!” “妈,我没事,就是最近有点忙。”程晓溪敷衍着,不敢告诉她自己每天加班到深夜,肠胃炎都犯了好几次。 “你看看你表姐,孩子都两个了!你呢?是不是该考虑找个男朋友了?女孩子啊,不要太拼,身体要紧!”母亲的话像一把刀,精准地扎进程晓溪的心窝。 程晓溪挂断电话,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疲惫。工作不顺,生活一地鸡毛,连头发都在离她而去。她看着镜子里憔悴的自己,眼眶有些发热。她想辞职,想逃离,可辞职了又能去哪里呢?没有存款,没有退路,她只是一个普通社畜,被困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 那天晚上,程晓溪加班到快十一点。整个办公室只剩下她、陆鸣和王磊。王磊依旧在激情澎湃地敲打键盘,时不时发出几声“哼哧”的努力声。陆鸣则像一座雕塑,纹丝不动地坐在电脑前。 程晓溪的文案再次被甲方发回,这次的反馈更绝:**“我感觉你没睡醒。你这东西,没有灵魂。” 她看着屏幕上的这行字,再也绷不住了。她关掉显示器,起身冲向茶水间。 “我真的会谢!我灵魂都快没了,还要我给文案灵魂?!”她对着空荡荡的茶水间低声咆哮,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我就是个废物!我根本不适合这行!我只想当条咸鱼,为什么连咸鱼都当不好?!” 她感到胸口一阵闷痛,连日来的压力、委屈、不甘,像洪水一样喷涌而出。 “哭完了吗?” 一个清冷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吓得程晓溪瞬间僵硬。她猛地转过身,看到陆鸣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杯。他脸上依然没什么表情,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 程晓溪赶紧擦了擦眼泪,狼狈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陆、陆老师……我、我没事。” 陆鸣走到饮水机前,慢条斯理地接了一杯热水,然后递给她。 “喝点热水。你这逻辑像一团乱麻,我给你梳理一下。”陆鸣的声音依然平静。“甲方说你‘没有灵魂’,不是真的指文案没有灵魂,是他对你的付出不满意。他想看到你的‘情绪价值’。” 程晓溪愣住了。情绪价值? “他们要的不是一个完美的文案,而是一个让他们觉得‘你很懂我’、‘你为我绞尽脑汁’的感受。”陆鸣继续说,语速不快,“你不能只写文字,你得把你的思考过程、你为了迎合他的‘五彩斑斓黑’所做的努力,也展现给他看。让他觉得你为他倾尽所有。” “那……那不就是‘舔狗’吗?”程晓溪小声嘀咕。 陆鸣的嘴角几不可见地动了一下,似乎是在笑。“你可以理解为一种高级的‘舔狗’。但更准确地说,这是职场沟通的一种策略。让别人知道你的付出,是建立信任和获得认可的关键。这和你的专业能力是两回事。”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回去把你的思考过程写一份笔记,跟文案一起发过去。就说,这是你为这个项目付出的心血。” 程晓溪看着手中的热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从未想过,这个看似“AI”的陆鸣,竟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他没有指责她的眼泪和抱怨,反而冷静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并给出了实用的解决方案。 “你晚上不休息吗?”程晓溪忍不住问。 陆鸣看了一眼手表:“回去给猫铲屎。它们还在等我。”说完,他便转身离开了茶水间。 程晓溪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原来,他也不是真的AI,他也有牵挂。 她回到工位,喝着热水,陆鸣的话在她脑海里回荡。她想起Amy姐也提过“情绪价值”,李姐也说过“别把玻璃心暴露在职场”。原来,她们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在被动地接受和抱怨,从未真正理解职场的游戏规则。 她深吸一口气,打开电脑,开始写她的“思考笔记”。她决定,不能再当一条只会抱怨的咸鱼了。她要学会如何“翻身”。 第3章 反内耗自救指南 从茶水间的“情绪崩溃”事件后,程晓溪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不再只是被动地接收任务、被动地接受甲方的“玄学”反馈、被动地被王磊的“内卷”所裹挟。陆鸣和Amy姐的那些话,像两束光,照亮了她原本只想躺平的职场之路。 “情绪价值。”程晓溪对着电脑屏幕上的空白文档,默默念叨着这四个字。她决定不再纠结于甲方那些摸不着头脑的形容词,而是将重心放在如何“展现努力”和“提供价值感”上。 她开始尝试逆向思维。与其绞尽脑汁去猜甲方想要什么“灵魂”,不如直接抛出她认为最好的方案,然后附上一份详尽的“方案解读与心路历程”。这份解读不仅包含了她对市场和用户的分析,更写明了她为了满足甲方“五彩斑斓的黑”而进行的多轮尝试和思考过程,甚至包括了她为此查阅了多少资料,熬了多少个夜晚。她把这称为“打工人的自我感动式汇报”。 当她把这份“思考笔记”连同文案一起发给Amy姐时,Amy姐笑了,眼神里满是赞许:“小程,你这进步很快啊。学会了。” 几天后,甲方爸爸的反馈来了。这次没有“没灵魂”,没有“low”,取而代之的是:“嗯,这份方案和您的思考过程,我们看到了诚意,也看到了专业。某些点很出彩,我们认可。” 程晓溪看着这几行字,差点没跳起来。这简直是她职场生涯中听到的最动听的赞美!她发现,陆鸣和Amy姐说的是对的,有时候,让甲方看到你的付出,比你实际的成果更重要。她开始理解,职场里,除了实力,还有“情商”这门学问。 公司即将进行大项目竞标的最终提案。整个策划部都进入了冲刺阶段,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王磊更是每天早上六点就发朋友圈打卡,晚上凌晨一点还在工作群里分享“最新灵感”。程晓溪看着他的朋友圈,内心OS:“他真的不用睡觉的吗?” 在一次关键的头脑风暴会议上,陈总提出了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我们这次的竞标,要来点颠覆性的!要让我们的方案,像一股清流,直击用户心智!”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各种“高大上”的方案,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陆鸣坐在角落,一言不发,偶尔敲击几下键盘,仿佛在进行他自己的“AI分析”。 程晓溪突然灵光一闪。她想起了自己刚入职时的那句“精神状态稳定”,想起了所有打工人每天的挣扎。她举起了手。 “陈总,各位同事,我觉得,我们不需要再追求那些‘高大上’的概念了。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就做个‘打工人,你还好吗’的Campaign。用一种‘精神稳定’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产品,可以是他们枯燥生活中的一个‘小确幸’,是他们保持‘精神稳定’的‘续命良药’。” 她详细阐述了她的创意:通过自嘲、幽默的方式,精准捕捉当代打工人的痛点——内卷、焦虑、房租、脱发、报复性熬夜,然后将产品巧妙地融入到这些日常场景中,以一种轻松治愈的调性,触达用户。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王磊皱了皱眉,似乎觉得这个创意太“躺平”了。 陈总却突然眼睛一亮,手指轻敲桌面:“嗯,有意思!有点颠覆性!程晓溪,你继续往下说。” 程晓溪详细地解释了她的创意如何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甚至办公室周边产品进行传播,如何制造出“打工人”的共鸣和病毒式传播效应。她甚至举例,可以设计一系列“精神稳定”的表情包,让大家在吐槽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记住产品。 陆鸣终于开口了。他放下手中的笔,推了推眼镜:“这个创意,从用户洞察和传播路径上来看,具备高转化率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碎片化信息时代,这种‘反套路’的亲和力,更容易建立品牌心智。” 陈总听完,满意地拍了拍桌子:“好!就按这个方向去深化!程晓溪,你和陆鸣、王磊组成一个项目小组,全力推进!” 程晓溪看着陆鸣,他面无表情,但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她心里一喜,自己的“咸鱼”创意,竟然得到了“AI”的认可! 项目组正式成立,程晓溪和陆鸣、王磊开始紧密协作。 程晓溪发现,陆鸣虽然依然惜字如金,但他的指导却异常精准。他会指出她文案中的逻辑漏洞,会提醒她数据支撑的不足,但每次都会给出具体的优化建议。有一次,她为了一个细节卡了很久,陆鸣走过来,只说了句:“你是不是忘了‘用户画像’的颗粒度?”程晓溪瞬间茅塞顿开。 她也发现陆鸣不为人知的一面。有一次加班,她看到陆鸣的手机亮了一下,屏幕上是一个超级可爱的猫咪表情包。她心里嘀咕:“AI也会用猫咪表情包?!”还有一次,她无意中看到他朋友圈,竟然是他家猫的照片,配文是:“我家主子今天又用鄙夷的眼神看我,难道我工作还不够努力吗?”程晓溪差点笑出声,这个冰山下的男人,竟然是个资深猫奴,而且还会自嘲! 陆鸣对她的关心,也变得更加具体。她加班到很晚,他会悄无声息地给她倒一杯热水,或者在她不经意时,给她点一份夜宵。他从不邀功,只是默默地做着。程晓溪的心里,陆鸣的形象逐渐从“AI”变成了“口嫌体正直的毒舌暖男”。 与王磊的合作则更为直接。初期,王磊对程晓溪的“咸鱼反卷”创意并不完全认同,他觉得不够“高大上”。 “小溪,我们是不是可以再加入一些更具科技感的元素?比如元宇宙、NFT什么的,这样才能显得我们够前卫。”王磊建议。 程晓溪则坚持:“王磊,我们的核心是共鸣和治愈。那些高科技元素,消费者会觉得离他们太远了。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觉得,‘嘿,这不就是我吗?’。” 两人为此有过几次小争执,但陆鸣总能在关键时刻介入,进行调和。他会用数据分析来支撑程晓溪的创意方向,也会用精准的市场定位来肯定王磊对技术的热情。 渐渐地,王磊开始对程晓溪刮目相看。她不再只是那个只会抱怨的“咸鱼”,她的洞察力和坚持,开始赢得他的尊重。在一次制作PPT时,王磊不小心把所有图片格式都弄错了,眼看要赶不上时间,程晓溪没有落井下石,而是默默地帮他重做。 “程晓溪,谢谢你啊。没想到你这条‘咸鱼’,关键时候还挺靠谱的。”王磊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程晓溪笑了笑:“我不是卷不动,是我不想卷了。而且,我这条咸鱼也是会翻身的。” 两人从竞争走向了真正的协作。他们一起熬夜改PPT,一起吐槽甲方爸爸的奇葩要求,甚至一起偷偷在办公室吃外卖炸鸡。办公室里,程晓溪和王磊的工位上,开始时不时传来“哈哈哈哈”的笑声。 终于,到了最终提案的那一天。 程晓溪穿上了她认为最“精神稳定”的一套衣服,紧张得手心出汗。陈总、Amy姐、陆鸣、王磊以及核心团队成员都齐聚一堂。 当他们走进甲方的会议室时,程晓溪发现,对面坐着的不止是甲方爸爸,还有他们的好几个高管,以及其他几家竞标公司的代表。她心里咯噔一下,这阵仗,比她想象中要大得多! 陈总作为主提案人,率先开场,激情澎湃地介绍了“光合作用”的实力。随后,程晓溪作为核心创意的提出者,开始向甲方爸爸们阐述“打工人,你还好吗”的Campaign。 她声音清晰,逻辑流畅,结合PPT上生动有趣的打工人日常场景,以及她精心准备的“思考笔记”,将整个方案娓娓道来。她将内卷、焦虑、摸鱼、报复性熬夜等现代职场人的痛点一一剖析,然后巧妙地将产品融入其中,将产品定位为打工人“精神稳定”的救星。 她甚至在PPT里展示了一系列她设计的“精神稳定”表情包,引得甲方高管们都忍不住笑出了声。陆鸣在旁边,偶尔会补充一些数据支撑,王磊则负责PPT的精美呈现。整个团队配合默契,行云流水。 提案结束后,会议室里鸦雀无声。甲方高管们互相看了一眼,然后那位张总率先开口:“这个方案……很有趣。你们抓住了当下年轻人的核心痛点,而且,形式非常新颖,确实有‘灵魂’。” 陈总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最终,“光合作用”成功拿下了这个大项目! 几天后,公司的内网上,关于这个“打工人,你还好吗”的Campaign的消息铺天盖地。项目还没正式上线,相关的表情包和梗就已经在网络上小范围流传开来,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程晓溪看着这些评论和点赞,内心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她不再仅仅是为了那点薪水而摸鱼的“咸鱼”,她参与创造了一个能引起大众共鸣,甚至带来改变的东西。 办公室里,李姐笑呵呵地给她端来一杯红枣茶:“小程啊,你这回可是真出息了!听说甲方爸爸都点名表扬你了!恭喜你,咸鱼翻身了!” 程晓溪笑了,她拿出手机,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仅自己可见的动态:**“不是我卷不动,而是我不想卷了。我的精神状态很稳定,且持续稳定中。这大概就是,从咸鱼到‘精神稳定’的职场老油条吧!”** 她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看着电脑屏幕,内心轻松而满足。陆鸣走了过来,递给她一杯他刚泡好的咖啡。 “辛苦了。”他依然惜字如金。 “谢谢陆老师!”程晓溪接过咖啡,对他笑了笑。咖啡的香气弥漫开来,带着一丝微苦,却又回甘。就像她现在的职场生活,充满了挑战,却也开始有了甜头。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甲方爸爸”和“五彩斑斓黑”等着她,但她已经不再害怕。因为她学会了,如何在内卷的海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成为一条懂得适时“翻身”的智慧“咸鱼”。 第4章 成功的代价 “打工人,你还好吗?”系列广告的成功,像一场及时雨,浇灌了“光合作用”广告公司略显疲惫的士气,也让程晓溪彻底坐稳了“潜力新星”的位置。她办公室的工位上,多了几盆同事送来的小绿植,甚至还有一张手写的贺卡,上面写着:“咸鱼翻身,未来可期!”落款是——“你的好卷友,王磊”。 王磊这几天看她的眼神都带着一丝敬佩,不再是当初那种带着“我要卷死你”的竞争意味,更多的是“哇,你这条咸鱼竟然真的能翻身”的惊讶。偶尔,他还会主动向她请教一些关于“用户情绪洞察”的问题,让程晓溪心里暗爽,觉得自己终于也能当一回“职场前辈”了。 然而,成功的喜悦,总是短暂的。 一周后,公司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同时也是一年一度的员工大会。酒店宴会厅灯火辉煌,陈总在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讲,回顾了公司一年来的“辉煌成就”,并着重表扬了“打工人,你还好吗”项目组,点名赞扬了程晓溪的“创新思维”。 “程晓溪,你这次的创意,很好地诠释了我们公司‘以人为本,洞察人心’的理念!”陈总声情并茂,还邀请程晓溪上台发言。 程晓溪硬着头皮走上台,接过话筒,面对台下几百双眼睛,紧张得手心冒汗。她努力回想Amy姐教的“情绪价值”和“表达艺术”,最后挤出几句:“……感谢公司给予的机会,感谢Amy姐和陆鸣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王磊的鼎力支持……”她内心OS:“求求了,快放我下去!” 台下掌声雷动,王磊更是吹起了口哨。程晓溪瞄了一眼陆鸣,他正坐在角落里,低头玩手机,似乎在回复什么消息,脸上的表情一如既往地平静,仿佛台上的热闹与他无关。但她注意到,他的手机屏幕上,是几张猫咪的萌照。程晓溪忍不住笑了。 陈总在表扬完后,开始“画更大的饼”。“2023年,我们将迎来更大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做行业内的颠覆者!我们的目标是,赋能更多品牌,深挖市场潜力,构建更强大的品牌生态闭环!”他激情四射地宣布了公司明年的战略目标,以及每个人都要背负的更高KPI。 程晓溪听着这些熟悉的职场黑话,只觉得一阵眩晕。高光时刻伴随着更沉重的担子,这大概就是“成功的代价”吧。 庆功宴进入抽奖环节,王磊抽到了一个三等奖——空气净化器,激动得手舞足蹈。程晓溪则抽到了一个“安慰奖”——一本《职场沟通的艺术》。她看着书名,哭笑不得,这奖品简直精准打击。 中途,程晓溪去洗手间,偶然听到几个部门的同事在窃窃私语。 “听说这次‘光速项目’要启动了,时间紧,任务重,听说客户方是个超难搞的林总。” “啊?又是那个林总啊?上次我们部门跟他合作,直接搞垮了一个小组。” “听说是陈总亲自拍板的,因为看重我们这次‘打工人’项目的成功,特意点名我们部门。” 程晓溪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光速项目”?“超难搞的林总”?她有种不祥的预感。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Amy姐就召集了核心项目组会议——包括程晓溪、陆鸣和王磊。 “各位,我们刚拿下了新项目,‘光速项目’。”Amy姐的表情严肃,不同于往日的从容。“甲方是鼎力集团,他们的总经理林总亲自对接。这个项目时间非常紧张,要求非常高,而且林总这个人……非常强势,他习惯性地微管理,并且非常相信他自己的判断。” 程晓溪的心沉了下去。她预感到的不祥,正在成为现实。 “程晓溪,这次你是核心创意负责人,要和陆鸣、王磊一起,从前期策划、创意到后期执行,全程把控。”Amy姐看向她,“这次项目,是对我们团队的又一次考验。尤其是对你,是独当一面的机会。” 程晓溪感觉肩上的担子瞬间重了几十斤。她只是个刚学会“翻身”的咸鱼,现在却要独当一面了? 陆鸣坐在旁边,敲了敲桌面,发出清脆的响声。“林总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前期方案,他可能会认可,但随时可能推翻重来。而且他对数据的要求极高,要能够量化,可追溯。” 王磊则摩拳擦掌,显得很兴奋:“太好了!又可以挑战自我了!我听说鼎力集团的项目奖金很高!” 程晓溪心里苦笑,奖金再高,命也没了。她看了看陆鸣,他依然面无表情,但她总觉得,他眉头深处,似乎比以往多了一丝疲惫。 “光速项目”果然名副其实,从一开始就以一种令人窒息的速度推进。林总要求每天汇报进度,每周开两次大会,随时可能一个电话打过来,要求立刻调整方案。 第一次与林总的对接会议,程晓溪就体会到了什么叫“强势甲方”。林总西装革履,坐在会议桌的C位,眼神锐利。他指着程晓溪提供的初步创意方向,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口吻: “程小姐,你这个创意,太‘小家子气’了。我们是鼎力集团,要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而不是那种网络上的‘小打小闹’。你们的‘打工人’那个项目确实不错,但我们不需要那种‘精神稳定’。我们要求的是‘精神亢奋’,是‘狼性’!” 程晓溪愣住了,她精心准备的“共鸣”方案,被他直接定义为“小家子气”。她试图解释:“林总,现在年轻人……” “年轻人需要被激励!而不是被安抚!”林总打断她,语气加重,“你们的创意,要围绕‘奋斗’、‘成功’、‘财富自由’这些主题。要让用户看了以后,立马热血沸腾,立刻下单!” 程晓溪感觉自己的“咸鱼”哲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她心里OS:“奋斗?成功?财富自由?我只想下班!” 会议结束后,程晓溪回到工位,感觉自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王磊则显得兴奋,他觉得林总的要求“很符合市场规律”,甚至开始构思一系列“狼性”文案。 “小溪,我觉得林总说得对,现在大家都在追求成功,要把握住这个!”王磊说。 程晓溪叹了口气:“可是王磊,我们做广告,不是为了拍马屁,是为了解决客户的问题,同时也要让受众觉得真诚啊。” “哎呀,真诚这种东西,在大甲方面前,就是个屁!”王磊一副“过来人”的架势。 程晓溪看着王磊兴致勃勃的样子,突然觉得有点陌生。她和王磊的“协作”关系,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理念不合”。 更让她烦恼的是,林总开始实施他的“微管理”。他会随时发微信问:“方案进度怎么样了?”“那个图片,我觉得可以再亮一点。”“文案里面那个词,是不是可以换个更有冲击力的?”甚至半夜一两点,他还会给陆鸣和程晓溪发邮件,要求明天一早看到修改后的方案。 “林总这是把我们当私人订制团队了?”程晓溪在私人群里吐槽。 李姐回复:“小程啊,这就是职场。甲方爸爸说了算。他愿意搭理你,说明你还有利用价值。最怕的是,他连搭理都不搭理你。”** 陆鸣的眉头也开始紧锁。他每天接到的电话更多了,偶尔程晓溪会听到他用一种她从未听过的疲惫声音回复电话,内容模糊不清,似乎是关于家庭或个人事务。有一次,他接完电话,眼神有些空洞地盯着电脑屏幕,平时如AI般冷静的他,罕见地表现出了一丝人类的脆弱。程晓溪想关心,又不知道从何开口。 她感到自己再次陷入了内耗的泥潭。她努力迎合林总的要求,一次次推翻自己的创意,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她的头发掉得更多了,肠胃也开始频繁不适。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份工作?她想当咸鱼,但林总却要把她逼成“咸鱼干”。 一天晚上,她加班到凌晨一点,办公室里只剩下她和陆鸣。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 陆鸣的手机又响了,他走到窗边接起电话,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焦急:“……医生怎么说?……嗯,我马上过来……” 程晓溪隐约听到几句,似乎跟“医院”、“检查”有关。她心里咯噔一下。 陆鸣挂了电话,走到她工位旁,声音沙哑:“程晓溪,我有点急事,要先走了。今天这些,你先收尾,明天我来。” 程晓溪看着他疲惫的脸色,第一次没有计较工作,而是担忧地问:“陆老师,你没事吧?需要我帮忙吗?” 陆鸣摇了摇头,没有多说,只是匆匆披上外套,消失在雨夜中。 程晓溪看着陆鸣消失的背影,心里隐隐不安。这个平时滴水不漏的“AI”,似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软肋。这雨夜中的匆忙,到底隐藏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