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辑要》 黄庭外景经 蒋国祚注 外景经者皆櫽括内景之辞第其中较内景易晓者如悬膺 气管受精符急固子精以自持又如子欲不死修崑仑弃捐 淫慾专守精又如外本三阳神自来内养三阴可长生还魂 返魄道自然又如璇玑悬珠环无端载地悬天周乾坤象以 四时赤如丹象龟引气至灵根等语又如言心部也而及于 意之动静言肝部也而及于胆之淸虚言肺部也而及于心 言脾部也而及于胃言肾部也而及于黄庭足爲内景拾遗 外景旧分三篇其辞与内景逐章符合遥缀其後此许元庄 序内语采之以俟同志考订 老子闲居作七言解说身形及诸神上有黄庭近脾丹田之上下关元 近尾闾丹田之下後有幽阙肾也前命门脐也呼吸庐外入丹田从鼻上至丹田也 玉池淸水灌灵根审能行之可长存玉池在口中上生玉华在眉间流下黄庭中 人衣朱衣土无所不受生于火成于火故云朱关门壮龠合两扉此中如关能开阖大丹也幽 阙侠之高巍巍从下升上曰侠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淸水上生肥玉池 淸水乃身中精气所化从上腭降下甘羙如露淸凉可爱灵根坚固老不衰灵根命根也最易衰老今得玉 池淸水灌滋方坚固不衰中池有士衣朱衣田下三寸神所居性命圭旨金鼎是也中 外相距重闭之卽关门壮龠两扉意神庐之中当修治鼻也玄膺气管受精 符玄膺本上升今使气管下滋符合也急固子精以自持先须固精方得受精旣已受精更易固精还返 之道宅中有士常衣綘子能见之可不病横径长尺约其上子能 守之可无恙呼吸庐间以自偿保守完坚身受庆 方寸之中谨葢藏精神还归老复壮侠以幽阙流下竟丹田也养 子玉树令可拄身也至道不烦无旁午此大道正中而行不渉邪径也灵台通天 临中野方寸之中至关下上下四维无处不到玉房之中神门戸皆是公 子教我者明堂四逵法海源从眉门降也眞人子丹当我前心意俱注是间 也 三关之中精气深三关之中深根固蒂能生能受变化无穷子欲不死修崑仑脑不漏也 綘宫重楼十二级津不枯也 宫室之中五气集五藏利也赤城之子中池立心爲血所养下有长城玄 谷邑下达小肠以至胞中长生要妙房中急受长生愼房中弃捐淫慾专守精寸 田尺宅可治生心肝也系子长留心安甯观志游神三奇灵舌脐精房 也闲暇无事心太平恬淡无爲也 常存玉房神明达洞视得见时念太仓不饥渴胃也役使六丁神女谒 胃中不可用阳火故云六丁神女阴神主守者闭子精路可长活正室之中神所居心神 正中洗身自治无敢污无欲故明厯观五脏视节度六腑修治洁如素 虚无自然道之故虚无本自然自然卽大道物有自然事不烦物卽身中脏腑也合朔自 然之道自不逐于外间之事垂拱无爲身体安虚无之居在帏间寂寞旷然 口不言恬淡无欲游德园积精香洁玉女存修德明逵道之门 以上上卷 作道优游深独居修道不涉於俗扶养性命守虚无性爲天赋原出虚无遏絶嗜慾扶养 正直命由人立必须金丹点化惟恐近於旁门扶养之法决宜虚无葢虚能涵万有无能生变化神明不测自然之道也恬 淡无爲何思虑羽翼已成正扶疎长生久视乃飞去 五行参差同根节地丹法象五行递推本於大道三五合气要本一若非三五之土断不 能合眞一之道谁与共之斗日月始初只有日红月白斗者以爲主也抱玉怀珠和子室 旣能采药当念结胎养胎神室中须愼宻也子能知之万事毕但苦不知知之易行万事备参子自 有之持勿失人人可爲愚昧小人亦可行持立跻仙域岂可蹉跎自异耶子欲不死藏金室 出日入月是吾道地丹法象也以日入月名曰合朔天七地三回相守天魂本三今下 降故谓之七地魄本七今上升故谓之三回相守者魂魄俱交互也昇降进退合乃久循环火候务期合道 玉石珞珞是吾宝修链至此石俱化玉眞足爲宝子自有之何不守人皆可爲心晓 根基养华采端本澄源先须正心服天顺地合藏精乾坤爲匡廓坎离爲运用七日之 五回相合七火数五土数火土相合也崑仑之上不迷悞药升於上九源之山何 亭亭中有眞人可使令功至九转丹熟眞人现蔽以紫宫丹城楼以赤变紫节次 见效也侠以日月如连珠日月相近如连珠也万??昭昭非有期与道俱存年??难限 外本三阳神自来此纯阳之丹外来内养三阴可长生我身纯阴藉阳丹点化故三阳 外来三阴内养正有温养工夫不卽飞昇也魂欲上天魄入泉世人不服丹之苦还魂返魄 道自然仙人服之卽化 以上中卷 璇玑悬珠环无端鼎器中有黍米悬珠至宝玉牝金龠常完坚载地悬天周 乾坤象以四时赤如丹包罗天地周行四时宝珠色赤金丹成矣 前仰後卑各异门丹法始功铅候汞投似乎仰承继而丹熟脱下似乎卑牧各异门者时有不同也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以还丹与玄泉九还之丹起於一还上池之泉汛乎玄泉象龟引气至灵根龟能通任脉引 气化卵修士抱一守眞饵丹温养化之中有眞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金飞日旺 化汞爲铅七返旣眞九转可至此非枝叶实是根此虽喻言实是大道昼夜思之可长生 思用功也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所致爲专年专年长年也 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旣与天偕老 试说五脏各有方各以五行相向心爲国主五脏王仙人道士只贵一心意中动 静气得行心主虚明原无善恶善恶之分动静由意意动气随专壹诚意而後愼气道自守我精神 光心之神明卽道今因气引光辉乃见昼日照照夜自守昼夜动静神明如之渴自得饮饥 自饱炁足不思食经厯六府藏卯酉转阳之阴藏於九左三右七藏九於一也 常能行之不知老 肝之爲气修且长罗列五脏生三光上合三焦下玉浆我神魂 魄在中央三焦分上中下魂魄居中央神合精气而爲三也精液流泉鼻臭香立於玄 膺舍明堂津液本五脏之精华三焦叠进从上齶而来闭口屈舌使元膺之窍降入明堂以滋主宰通我华 精调阴阳如上所云伏於玄门候天道玄门玄牝之门天道自然而然也近在我身 还自守知而守之精海无爲神留止胆爲精海肝胆爲表里淸气上下关分理 七孔已通不知老上下分理七窍宜明还坐天门候阴阳鼻也下於喉咙通 神明过华盖下淸且凉此木液下降也入淸虚囦见吾形淸虚囦卽淸海也期 成还丹可长生究竟以入琼丹爲长生之效百二十年以後危平古人如此今气薄神漓未能至期也还 过华池动肾精望於明堂临丹田上自明堂下至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 通利天道藏灵根阴阳列布如流星肝气似环终无端一炁周行似环 无端肝肾交互如此 肺之爲气三焦起伏於天门鼻也候故道气也淸液醴泉通六腑随 鼻上下开二耳精也窥视天地存童子神也调和精华理发齿颜色 光泽老不白下於喉咙何落落逆则修眞诸神皆会相求索肺爲百脉之长 下入綘宫紫华色阴藏华葢通神庐专守心神转相呼心爲君肺爲相 观我诸神辟除邪肺气充盈内能调护腑脏外能扞格诸邪 脾神还归依犬家藏养灵根不复枯至於胃管通虚无闭塞命 门似玉都命门精之所系夀传万??将有余脾中之神游中宫朝会五 神和三光神合五脏外接三光上合天气今明堂从泥丸过天庭通利六府调五 行金木水火土爲主足上文通利血脉汗爲浆血液所化二神相得下 玉英脾与胃也上禀元气年益长循护七窍去不祥日月列布张阴 阳伏於太阴藏其形 五脏之主肾爲精天一生水命蒂也出入二气入黄庭上至泥丸下及涌泉似乎其二 实一也总归黄庭呼吸虚无见吾形此自然之道强我筋骨血脉成肾之经络恍 惚不见过淸灵不可以意求坐於庐下观小童旦夕存之神明光机在 目也出於无门入无戸无形之气彻内彻外有形之气方有出入恬淡无欲养华根水净 源淸服食元气可遂生眞一之炁先天炁也还返七门饮太渊周而复始开窍云耳通 我喉咙过淸灵问予仙道与奇功服食灵芝与玉英平平无奇过於餐英 茹之头带白素足丹田潭底日红山头月白沭浴华池灌灵根洗涤身心爲沐浴一三 府相得开命门三元循环也五味皆至善气还大道荡荡心勿烦被 发行之可长存吾言毕矣勿妄传 以上下卷 喜欢道藏辑要请大家收藏:()道藏辑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黄庭内景玉经注卷上 黄庭内景玉经诀推七 黄庭内景玉经者一名太上琴心文琴和也/诵之可 以和六府宁心/神使人得仙也一名大帝金书扶桑大帝君/宫中??诵此 经以金简刻书/之故曰金书一名东华玉篇东华者东方/诸宫名也东 海青童君所居其中玉女仙人皆/诵咏之刻玉书之故爲玉篇也当清斋九 十日诵之万过使调和三魂制链七魄除去 三尸安和六府五藏生华色及婴孩百病不 能伤灾害不得干万过旣毕自然洞观鬼神 内视肠胃得见五藏其时当有黄庭眞人东 华玉女教子之神仙焉此文不死之道也子 有仙相得吾此书也此文罗列一形之神室 处胎神之所在耳恒诵咏之者则神室明正 胎眞安宁灵液流通百关调畅血髓充溢肠 胃虚盈五藏结华耳目聦明白髪还黑朽齿 更生所以却邪痾之纷若者谓我巳得魂精 六绦之姓名也形充种寜而曰欲死不可得 也故曰内景黄庭爲不死之道受道斋九日 或七日或三日然後受之授者爲师受者奉 焉结盟立誓期以勿泄古者盟用玄云之锦 九十尺金简鳯文之罗四十尺金钮九双以 代割髪歃血不泄之约此物是神郷之奇帛 非赤县之所有也今锦可用白绢罗可用青 布钮可用金鐶亦足以誓信九天制告三官 矣皆奉有经之师散之寒栖违盟负誓七祖 受考於汤谷河源身爲考鬼於风刀也汤谷/中山 王口/诀也一人受书得传九人审视形气必慈仁 忠信躭玄注眞者不毁眞正敬乐神仙乃可 示耳非其才是爲漏泄谨量可授亦诚难也 又先求感应推讯虚灵者乃佳也审可传者 亦将梦以告悟临时之冝亦玄解於心矣宣 泄之科旣重传之者良爲嶮?有黄庭内经 之子寜不慎宻之哉清虚眞人口诀夫内景/黄庭经者扶桑大帝君 之金书链眞/之袐言也 读黄庭内景经者常在别室烧香洁盛乃执 之也诸有此经辟百邪若入山林及空暗之 地心中震怖者正心向北读内经一过即神 静意平如与千人同旅而止能读之万遇自 见五藏肠胃及天下鬼神役使在已若困病 者心存读之垂死亦愈大都忌食六畜鱼臊 五辛殗浄之事若脱履之者沐浴盟漱烧香 於左右读经一过百痾除也右小君言暮卧/先读黄庭经一 过乃眠使人魂魄自制/链得三四过乃佳也 夫万法以人爲主人则以心爲宗无主则法 不生无心则身不立心法多门取用非一有 无二体随事应机故有凡圣浅深愚智眞假 莫匪心神辩识运用之所由也但天下之道 殊涂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从麤入妙权实则 有二阶脗迹符眞是非同乎一见有黄庭内 景经者东华之所秘也诚学仙之要妙羽化 之根本余襞习未周而观想粗得裁灵万品 模拟一形义有四宗会明七字指事象论内 外两言绌聦隳体之余任嘘从呬之睱舐笔 磨墨辄贻原筮 梁丘子注 黄者中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 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 中故曰黄庭内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论 即日月星辰云霞之象也内象论即血肉 筋骨臓腑之象也心居身内存观一体之 象色故曰内景也 上清章第一 上清紫霞虚皇前 三清之境有玉清上清太清此三清之中 一切大圣之所居也按玉纬经云上清者 虚皇大道君之所治也即大域之城色罗 三清又常朝仪西南方有太灵虚皇天尊 即元始之本号也道君欲明作七言之所 始乎紫霞之宫也亦名紫琼宫亦曰紫晨 之宫 太上大道玉晨君 太上尊之号也按本行经有无始五老之 君号也玉晨君即皇老之一号也 闲居蘂珠作七言 秘要经云仙宫中有寥阳之殿药珠之阙 七映之房道君在中而说经也人身备有 之也 散化五形变万神 谓隳交体黜聦明离形去智同於大通先 本後迹故假神以托用也夫神者随感而 应者也故有其数岂直万乎 是爲黄庭曰内篇 因中而得名也 琴心三叠舞胎仙 琴和也叠积也存三丹田使和积如一则 胎仙可致也胎仙胎息之仙也犹胎在腹 中有气而无息 九气映明出霄间 三田之中有九气炳焕无不烛也大洞经 云三丹曰及三元三洞房合为九宫宫中 有天皇九魄变为九气化为九神也 神盍童子生紫烟 观照存思假日为事下文云眉号华盖覆 明珠华盏即神盖谓眉也明珠目童子也 紫烟目精妙之气 是曰玉书可精研 文因迹始专则能通 咏之万遇昇三天 精备神充名上三清 千灾以消百病痊 精神具则灾病自消 不惮虎狼之凶残 元残伤也 亦以却老年永延 此一章都说黄庭之道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上有章第二 上有魂灵下阙元 上魂天分也下关地分也魂灵无形关元 有质人法天地形象具之一如後说 左爲少阳右太隂 左东右四卯生酉杀 後有宻户前生门 前南後北宻户後二窍言隐宻也生门前 七窍言藉以生也合为九窍也 出日入月呼吸存 日月者隂阳之精也左出右入身有隂阳 之气出为呼气入为吸气呼吸之间心当 存之上清紫文云心存日月坐立任所便 是也 元气所合列宿分 元气一也使心与道一合存日月星辰辉 光照耀罗列一身分明与天地合也 紫烟上下三素云 紫烟是目精之气存见三丹田中上下俱 有白气白气流通一体又云目光有紫青 绦三色为三素云仙经云云林夫人呪曰 目童三云两日眞君 灌漑五华植灵根 素云之气在口为玉液存咽之以灌五华 五华者五臓之英华灵根命根植生 七液洞流冲卢间 七窍之液上下周流上流曰冲下流曰廻 庐客额庐间明堂中 廻紫抱黄入丹田 内象论也脾气黄目氯紫七液周流抱黄 廻紫出入呼吸俱入丹田丹田有三所灵 命之根也按大洞经云眉间却入三分为 双田入骨际三分为壹阙左为青房右为 紫户二神居之眉间却入一寸为明堂宫 左明童眞君右明女眞官中明镜神君眉 间却入二寸为洞房左无英君右白元君 中央黄老魂眉间却入三寸为丹田宫亦 名泥丸宫左有上元赤子君右有帝郷君 又却入四寸为流珠宫有流珠眞神居之 又却入五寸为玉帝宫有玉清神毋居之 又当明堂上一寸为天庭宫有上清神女 居之又洞房直上一寸爲极眞宫太极帝 妃居之又丹田直上一寸为丹玄宫有中 黄太一君居又流珠直上一寸为太皇 宫太上君居之男为雄一女为雌一雄雌 二神男女益可兼修之 幽室内明照阳门 幽隐之室内自思存心目明鉴燎如日月 夫神者无方之谓也心识无方存之则有 遣之则亡 口为章第三 口爲玉池太和官 口甲津液为玉液一名醴泉亦名玉浆贮 水爲池百节调柔五臓和适皆以口为官 主也一本有作太和宫於文韵不便也大 洞经云心存胃口有一女子婴儿形无衣 服正立胃管张口水注魂液仰吸五气当 即漱满口中内外津液满口咽之遗直入 玄女口中五遇毕叩齿三通微呪曰玉清 高上九天九灵化在玄女下入胃清金和 玉映心开神朗服食日精金华充盈 漱咽灵液灾不干 灵液眞气邪不干正 体生光华气香兰 不食五榖无秽滓也 却减百邪玉链顔 肌肤若霜雪绰约若处子 容能修之登广寒 广寒北方仙宫之名又云山名亦曰广霞 洞眞经云冬至之日月伏於广寒之宫其 时育养月魄於广寒之池天人采青华之 林条以拂日月光也 昼夜不寝乃成眞 勤修静定则为眞人 雷鸣电激神泯泯 泯泯取平声读调神理气精魄恬愉虽遇 震雷而不惊慑又曰雷鸣电激爲叩齿叩 齿存思乃是神用不得言泯泯 黄庭章第四 黄庭内人服锦衣 黄庭内人谓道母黄庭眞人谓道父人身 备有之锦衣具五色也即谓五臓之眞气 也三庭之中备有之 紫华飞裙云气罗 十方经云髙上玉皇衣文明飞云之裙即 神仙之所服也 丹青緑条翠灵柯 五色杂气共生枝条仙衣之饰 七??玉龠闭两扉 外象谕也七窍开阖以谕关仑用之以道 不妄开也??龠之饰也存神必闭目故名 曰闭两扉 重扉金关宻枢机 金取坚刚也老子云善闭者无关捷而不 可开言养生者善守精神不妄泄也 玄泉幽阙高崔巍 玄泉口中之液也一曰玉泉一名醴泉一 名玉液一名玉津一名玉浆两眉间为阙 庭两肾间为幽阙如门之左右象魏中间 阙然为道肾在身中故曰幽阙也据肾在 五臓之下而云高者形伏存神即在丹田 之上故言髙也 三田之中精气微 内指事也丹田之中神气变化感应从心 非有非无不可为色象从麤入妙必其有 系故以气言之气以心为主因主立象至 精至微不可数求也道机经云天有三光 日月星人有三寳三丹田三丹田中气左 青右黄上白下黑也 娇女窈窕翳霄晖 真诰云娇女耳神名言耳聪朗彻明掩玄 晖也 重堂焕焕明八威 重堂喉咙名也一曰重楼一曰重环本经 云绦宫重楼十二级绦宫心也喉咙在心 上故曰重堂喉咙者津液之路流通上下 滋荣一体焕明八方八卦之神曰八威也 天庭地关列斧斤 两眉间爲天庭紫微夫人祝曰开道天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使我长生列斧斤言勇壮 灵台盘固永不衰 心爲灵台言有神灵居之静则守一动则 存神神具体安不衰竭矣 中池章第五 中池内神服赤珠 胆为中池舌下为笔池小腹胞为玉池亦 三池之通名胆部曰龙旗横天掷火铃赤 珠者火铃之服 丹锦云袍带虎符 丹锦云袍心肺之色也在胆之上故曰云 袍符命符也九眞经云皇老君佩玄龙神 虎符带流金之铃并道君之服也 横津三寸灵所居 内指事也脐在胞上故曰横津脐下三寸 为丹田眞人赤子之所居也 隐芝翳鬰自相扶 谓男女之形体也隐翳交合自然之道按 内外神芝诀云五臓之液为内芝内芝则 隐芝也又云隐奥者也 天中章第六 天中之岳精谨修 天中之岳谓鼻也一名天台消魔经云鼻 欲数按其左右令人气平所谓漑灌中岳 名书帝録 灵宅旣清玉帝游 面为灵宅一名尺宅以眉目鼻口之所居 故为宅也修之清通则神仙矣洞神经曰 面为尺宅字或作赤泽 通利道路无终休 太素丹景经曰一面之上常欲两手摩拭 之髙下随形不休息则通利耳目鼻口之 气脉 眉号华盖覆明珠 明珠目也 九幽日月洞空无 五辰行事诀云眉上直入一寸为玉璫紫 阙左日右月又玉歴经云太清上有五色 华盖九重人身亦有之当存日童如日月 之明也 宅中有眞常衣丹 眞谓心神即赤城童子也亦名眞一亦名 赤子亦名子丹亦名眞人心存见之常存 目前与心相应衣丹象心气赤色也 审能见之无疾患 元阳子曰常存心神则无病也 赤珠灵裙华蒨祭 玄膺之象色外论也 舌下玄膺生死岸 内指事玄膺者通津液之岸也本经云玄 膺气管受精府 出清入玄二气焕 谓吐纳隂阳二气焕然着明也 子若遇之昇天汉 人能善遇吐纳之理则成天仙矣 至道章第七 至道不烦决存眞 专心则至 泥丸百节皆有神 神者妙万物而为言因象立名则如下说 髪神苍华字太元 白与黑谓之苍最居首上故曰太元 脑神精根字泥丸 丹田之宫黄庭之舍洞房之主隂阳之根 泥九脑之象也 眠神明上字英玄 目谕日月在首之上故曰明上英玄童子 之精色也内指事也 鼻神玉垄字灵坚 玉垄之骨象玉也神气通天出入不竭故 曰灵坚 耳神空闲字幽田 空闲幽静聦物则审神之所居故曰田也 舌神通命字正伦 咽液以舌性命得正其五味各有伦理 齿神崿锋字罗千 牙齿坚利如劒崿刀锋推罗衆物而食之 者也 一面之神宗泥丸 脑中丹田百神之主 泥丸九眞皆有房 大洞经云三元隐化则成三宫三三如九 故有三丹田又有三洞房合上三元为九 宫中有九眞神三九二十七神气相和人 当存之亦谓天皇九魄变成九气化为九 神各居一洞房 方圆一寸处此中 房有一寸故脑有瓣也 同服紫衣飞罗裳 九眞之服皆象气色飞犹轻也 但思一部寿无穷 存思九眞不死之道 非各别住俱脑中 丹田之中衆神所居 列位次坐向外方 神绕丹田而外其面以扞不祥八素经云 眞有九品向外列值则当上眞上向髙眞 南向太眞东向神眞西向玄眞北向仙眞 东北向天眞东南向灵眞西南向至眞西 北向夫眞者不视而明不听而聪不言而 正不行而从 所存在心自相当 心存玄眞内外相应 心神章第八 心神丹元字守灵 内象论也心为臓腑之元南方火之色栖 神之宅故曰守灵也 肺神皓华字虚成 肺爲心之华盖皓白也西方金之色肺色 白眞赞轻虚故曰虚成也 肝神龙烟字含明 肝位木行东方青龙之色也於藏主目日 出东方木生火故曰含明 翳鬰导烟主浊清 翳鬰木象也得火而烟生得阳而气生清 则目明浊即目暗有别本无此一句 肾神玄冥字育婴 肾属水故曰玄冥肾精为子故曰育婴也 脾神常在字魂停 脾中央土位也故田常在即黄庭之宫也 脾房食消神康力壮故曰魂停 胆神龙矅字威明 胆色青黄故田龙矅主於勇扞故曰威明 外取东方青龙雷震之象者也 六府五臓神体精 资保一身废一不可故曰神体精心肝肺 肾脾为五臓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为 六腑所言腑者犹府色之府取中受物之 义故曰腑也臓者各是一质共藏於身故 谓之臓也言三焦者多矣而未的其眞盖 心肝肺三臓之上系管之中为三焦中黄 经云肺首为三焦当指其所也又据五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之色脾为中黄应为五臓之主而今共以 心为主者何也答曰心居臓中其质虚受 也夫虚无者神识之体运用之源故徧方 而得其主动用而获其神不可以象数言 不可以物类取 皆在心内运天经 五臓六腑各有所司皆有法象同天地顺 隂阳自然戚摄之道故曰运天经也 画夜存之自长生 依上五神服色思存不舍不死之道也仙 经曰存五臓之气变为五色云常在顶上 覆荫一身日居於前月居於後左青龙右 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即去邪长生之道也 肺部章第九 肺部之宫似华盖 金官也肺在五臓之上四垂为字也 下有童子坐玉阙 童子名皓华肺形如盖故以下言之玉阙 者肾中白气上与肺连也 七元之子主调气 元阳子曰七元之君负甲持符辟除凶邪 而布气七窍主耳目聪明七元七窍之元 气也 外应中岳鼻脐位 中岳者鼻也又为脐也脐为崑仑之山鼻 为七气之门位犹主也 素锦衣裳黄云带 素锦衣裳肺膜之色也黄云帯者肺中之 黄脉蔓延罗络有象云气 喘息呼吸体不快 有时而然 急存白元和六气 白元君主肺宫也大洞经云白无君者居 洞房之右是也 神仙乆视无笑害 邪不干正 用之不巳形不滞 常存此道形气华荣至诚感神之所致也 心部章第十 心部之宫莲含华 火宫也心臓之质象道华之未开也 下有童子丹元家 心神丹元字守灵神在心内而云下者据 华盖而言 主适寒热荣卫和 寒热隂阳静躁之义也人当和适以营卫 其身老子云躁胜寒静胜热清浄以为天 下正 丹锦飞裳披玉罗 象心臓之色也有肺之白气象玉罗 金铃朱带坐婆娑 金铃内药之象朱带血脉之象生婆娑者 言神之安静也九眞经云黄老君带流金 之铃仙服也 调血理命身不枯 心安体和则无病夭 外应口舌吐五华 心主口舌吐纳五臓之液辩识五行之味 故言外应 临絶呼之亦登苏 有病厄当存丹元童子朱衣赤冠以救护 之也 久久行之飞太霞 常修此道能获飞仙 肝部章第十一 肝部之宫翠重裹 木宫也肝色苍翠大小相重之象也 下有青童神公子 肝东方木位主青故曰青童左位为公子 公子一名含明上有华盖故曰下 主诸关镜聪明始 於时主春青阳之本始於窍主目五行之 关镜也故田聪明之始 青锦披裳佩玉铃 青锦肝之色玉铃白脉垂之象也昇玄经 云三天玉帝蔕火玉之佩素灵经云灵耀 君衣青锦单裳皆神仙之服也 和制魂魄津液平 内指事也东春和煦万物生成 外应眼目日月清 肝位属眼象日月明 百痾所锺存无英 左为无英肝神在左故存之有本为无英 无英者物生之象也 同用七日自充盈 五藏兼存故言同用七日为一竟一竟一 复也故周易曰七日来复是也 垂绝念神死复生 存念青衣童子形如上说 摄魂还魄永无倾 太微灵书云每月三日十三日二十三日 夕三魄弃身游外摄之者当仰眠去枕伸 足交手心上瞑目闭气三息叩齿三通存 心中有赤气如鸡子从内出於咽中赤气 转大覆身变成火以烧身使币觉体中小 热呼三魂名曰爽灵胎光幽精即微呪曰 太微玄宫中黄始青内链三魂胎光安宁 神寳玉室与我俱生不得妄动鉴者太灵 者欲飞行唯诣上清若有饥渴得饮玄水 玉精又每月朔望晦日七魄流荡交通鬼 魅制检还魄之法当此夕仰眠仲足掌心 掩两耳令指相接於项上闭息七遍叩齿 七道心存鼻端白气如小豆大须臾渐大 冠身上下九重气忽变成两青龙在两目 中两白虎在两鼻孔中皆向外朱鸟在心 上向人口苍龟在左足下灵蛇在右足下 两玉女者锦衣手把火光当两耳门毕咽 液七遇呼七魄名曰尸狗伏矢雀隂吞贼 非毒除秽臭肺即微呪曰素气九四制魄 邪奸天兽守门娇女执关链既和柔与我 相安不得妄动看察形源若有饥渴听饮 月黄日丹 肾部章第十二 肾部之宫玄关圆 水宫也玄关圆者肾之形状也玄水色内 象论也 中有童子冥上玄 肾爲下玄其神玄冥字育婴心为上玄上 玄幽远气与肾连故言冥上玄 主诸六府九液源 五臓六腑九液交连百脉通流废一不可 六腑如上説九液九窍之津液 外应两耳百液津 肾宫主耳气衰则聋阴阳和合血液流通 苍锦云衣舞龙幡 苍锦肾色之象也云衣肾膜之象也龙幡 青脉之象也九眞经云道君服青锦衣苍 华之裙也 上致明霞日月烟 肾气充足耳目聪明隂阳不衰外象论也 百病千灾急当存 元阳子曰寒暑相生男女相成肾中二神 常衣青左男戴日右女戴月存想见之则 永无炎患者也 两部水王对生门 肾臓双对故曰两部肾宫水王则化爲赤 子故曰对生门 使人长生昇九天 赤子化为眞人面昇九天九天者谓九气 青天其气主生者也 黄庭内景玉经注卷上 喜欢道藏辑要请大家收藏:()道藏辑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黄庭内景玉经注卷中推八 梁丘子注 脾部章第十三 脾部之宫属戊己 土宫也戊巳中央之辰也 中有明童黄裳裹 明童谓魂停黄裳土之色 消壳散气摄牙齿 脾爲五臓之枢脾磨食消性气乃金齿为 罗千故摄牙齿 是为太仓两明童 太仓脾府此明童谓脾神神名混康 坐在金壹城九重 注念存思神状当然 方圆一寸命门中 即黄庭之中丹田之所也 主调百榖五味香 口中滋味脾磨之所致也 辟却处羸无病伤 内指事也食消故也 外应尺宅气色芳 尺宅面也饥饱虚羸形手面色 光华所生以表明 示知虚实 黄锦玉衣帯虎章 脾主中黄谓黄庭眞人服锦衣也玉清隐 书云太上道君佩神虎大章也 注念三老子轻翔 三老谓元老玄老黄老之君也念脾中眞 人自然变化子谓受黄庭之学 长生髙仙远死殃 庄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 方不可方可以此而谈其理均也故长生 者不死寂灭者不生不死不生则眞长生 不生不死则眞寂灭何死殃之所及也 胆部章第十四 胆部之宫六腑精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爲六腑也太平 经云积精成青故胆为六腑之精也 中有童子矅威明 文云胆神龙矅字威明勇扞之义也 雷电八根掦玉旌 八方雷震有威怒之象也玉旌刚气之色 也 龙旗横天掷火铃 胆青龙之色旌旗威战之具也火铃者胆 边肉珠之象也怒则奋张故言掷也 主诸气力摄虎兵 胆力互用主於扞难故摄虎兵 外应眼童鼻柱间 内指事也心之喜怒形於眉目之间 脑髪相扶亦俱鲜 人之震怒髪上冲冠 九色锦衣緑华裙 青锦东方九气之色也緑华裙胆膜之象 佩金帯玉龙虎文 胆神威明之服饰也 能存威明乗庆云 内象喻也思存胆神不倦则仙道可致也 役使万神朝三元 三元道君各处三清之上诸天神仙并朝 宗之致也 脾长章第十五 脾长一尺掩太仓 太仓胃也中黄经云胃为太仓君元阳子 曰脾正横在胃上也 中部老君治明堂 脾黄庭之宫也黄老君之所治上应明堂 眉间入一寸是也 厥字灵元名混康 脾磨食消内外相应大肠为胃之子混元 而受纳之康安 治人百病消榖粮 胃管荣华则无疾伤 黄衣紫蔕龙虎章 脾居胃上故曰黄衣也紫带龙虎章胃络 之象 长精益命頼君王 太仓混康为君为王 三呼我名神自通 思胃腑之神则心虚洞鉴也 三老同坐各有朋 上元老君居上黄庭宫与泥丸君苍华君 青城君及明堂中君居洞房中父母及天 庭眞人等共为朋又中玄老君居中黄庭 宫与赤城童子丹田君皓华君含明君英 玄君丹元眞人等为朋也下簧老君居下 黄庭宫与太一君魂停君灵元君太仓君 丹田眞人等为朋也常存三老和合百神 流通部位营卫无有差失也 或精或胎别执方 玉暦经云下丹田者人命之根本精神之 所藏五气之元也在脐下三寸附着脊号 为赤子府男子以藏精女人以藏胎主和 合赤子隂阳之门户也其丹田中气左青 右黄上白下黑 桃孩合延生华芒 桃孩隂阳神名亦曰伯桃仙经曰命门脐 宫中有大君名桃孩字合延衣朱衣紫芙 蓉冠暮卧存之六甲六丁来侍人也生华 芒谓隂阳之气不衰也 男女徊九有桃康 男女合会必存三丹田之法桃康丹田下 神名主隂阳之事徊三为九故曰徊九大 洞眞经云三元隐化则成三宫三宫中有 九神谓上中下三元君太一公子白元无 英司命桃康各有宫室故曰有挑康 道父道毋对相望 隂阳两半成一故曰相望 师父师毋丹玄郷 道为宗师隂阳之主也丹玄郷谓存丹田 法也 可用存思登虚空 学仙之道 殊途一会归要终 合三以为一散一以为三此道之要也玄 妙内篇云兆欲长生三一当明 闭塞三关极固停 文云口为天关精神机手为人关把盛衰 足为地关生命扉又脐下三寸为关元亦 曰三关言固精护气不妄施泄 含漱金醴吞玉英 金体玉英口中之津液大洞经云服玄根 之法心存胃口方一女子婴儿形元衣服 正立胃管张口承注魂液仰翕五气当漱 满口中内外津液满口咽之遣入玄女口 中五过毕叩齿三通咽液九遇也 遂至不死三虫亡 洞神诀云上虫白而青中虫白而黄下虫 白而黑人死三虫出为尸鬼各化为物与 形为殃击之冲破也其余衆虫皆随尸而 亡故学仙者精谨备於五情之气然後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食药物以去三虫又云上尸彭琚使人好 滋味嗜慾凝滞中尸彭质使人贪财寳好 喜怒下尸彭矫使人变衣服耽婬女色亦 名三毒 心意常和致欣昌 道通元碍 五岳之云气彭亨 五臓之气为五岳之云彭亨流道无拥之 称也 保灌玉卢以自偿 玉庐鼻庐也言三虫旣亡眞气和洽出入 玄牝绵绵不絶故四自债 五形完坚无灾殃 五体五臓自然相应故也 上覩章第十六 上覩三元如连珠 三元谓三光之元日月星也非指上中下 之三元也 落落明景照九隅 三光在上而下浊九隅九隅九方也言常 存日月洞照一身也 五灵夜烛焕八区 五灵谓五星也炳焕罗列一身常能存之 则与天同休也 子存内皇与我逰 大道无心有感则应 身披凤衣衔虎符 仙官之服御者 一至不乆昇虚无 一者无二之称也学道专一与虚同体则 神仙可致也庄子云人能知一万事毕 方寸之中念深藏 方寸之中谓下关元在脐下三寸方圆一 寸男子藏精之所言谨闭藏之 不方不圆闭牖窗 方静圆明不动不静但当社塞不妄泄也 三神还精老方壮 还精神於三田则久寿延年也 魂魄内守不争竞 魂阳魄隂各得其一故易曰一阴一阳之 谓道 神生腹中衔玉璫 腹心内明口吐珠玉按五神行事诀云两 眉间直入一寸为玉璫紫阙窃观文意未 应是此也 灵注幽阙那得丧 存神守一无横夭也 琳条万寻可荫仗 外象谕也琳条玉树葛寻高远象身形同 眞则神明之所死荫者也 三魂自宁帝书命 眞道旣成名书帝籙 灵台章第十七 灵台鬰蔼望黄野 灵台心也谓心专一存见黄庭黄庭即黄 野也 三寸异室有上下 三丹四上中下三处各异每室方圆一寸 故云三寸今人犹谓心为方寸即一所 间关营卫高玄受 三田之间各有间关营卫分部至髙至玄 心当受以存念之也 洞房紫极灵明户 大洞经云两眉间直上却入三分为守寸 双田入骨际三分有台阙明堂正深七分 左为青房右为紫户却入一寸为明堂宫 左有明童眞君右有明女眞官中有明镜 神君却入二寸为洞房左有无英君右有 白元君中有黄老君却入三寸为丹田宫 亦名泥丸宫左有上元赤子右有帝卿君 却入四寸为流珠宫有流珠眞神居之却 入五寸为玉帝宫有上清神毋君之其明 堂上一寸为天庭宫上清眞女居之洞房 上一寸爲极眞宫太极帝妃居之丹田上 一寸爲玄丹宫中黄太一眞君居之流珠 上一寸为太皇宫太上眞君居之故曰灵 门户也 是昔太上告我者 我者扶桑太帝君自谓也言我道成承昔 道君授以黄庭之术也言此道不远止下 丹田故即言是昔也 左神公子发神语 据大洞经左有无英此云公子亦互言耳 发神语者用心专一则教之以道 右有白九并立处 右为学道者之侍 明堂金匮玉房间 皆上元之宫释如下说也 上清眞人当吾前 上元部神想在天庭之际 黄裳子丹气频烦 谓中元童子庭於赤城频烦气盛不表竭 借间何在两眉竭 明堂之前 内侠日月列宿陈 五晨行事诀云太上眞人招五辰於洞房 南极元君受传每夜年坐卧心存西方太 白星在两眉间直上一寸入一寸为玉璫 紫阙在日右月又次存北方辰星在帝郷 玄宫在髪际下五分直入一寸也又次存 东方岁星在洞阙朱台洞阙朱台在目後 一寸直入一寸是也又次存南方焚惑星 在玉门华房玉门华房在两目?际直入 五分是也又次存中央镇星在金匮黄室 长谷黄室长谷在人中直入二分是也存 之缀悬於上毕叩齿五通咽液二十五过 微呪曰高元紫关中有五神寳矅敷晖放 光冲门精气积生化为老人首巾素容緑 帔绦裙右带流铃左佩虎眞手把天刚散 绦飞晨足蹑华盖吐芒链身三景保守令 我得眞养魄制魄乘飙飞仙是其事也内 象谕 七矅九元冠生门 七矅七星配人之七窍九元九辰配人之 九窍发一不丁故曰生门 三关童第十八 三关之内精气深 谓关元之中男子藏精之所也又据下文 口手足为三关又元阳子以明堂洞房丹 田为三关并可以义取而存也 九微之中幽且隂 上清大洞经云三元隐化则成三宫是名 太清太素太和三三如九故有三丹田又 有三洞房合上三元为九宫九宫中精微 故曰九微言幽玄而不可见也 口爲天关精神机 言发於情犹枢机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足为地关生命棐 言运用已身而生也棐或为扉 手为人关把盛衰 纵舍由己 若得章第十九 若得三宫存玄丹 三丹田之宫故曰三宫玄丹丹元谓心也 存思在心故偏指一所也 太一流珠安崑仑 太一流珠谓心精洞神经云头为三台君 又为崑仑指上丹田也又云脐为太一君 亦为崑仑指下丹田也言心存三田诸神 皎然在目前本经曰子欲不死修崑仑山 名也 重中楼阁十二环 谓喉龙十二环相重在心上心为绦宫有 象楼阁者也 自髙自下皆眞人 高下三田十二楼阁皆有眞神有如上说 玉堂绦字尽玄宫 绦官明堂上下相应皆宫室也 璇玑玉衡色兰玕 喉骨环圆动转之象也兰玗其色也 瞻望童子坐盘桓 存见赤城童子子丹眞人坐言其神安静 问谁家子在我身 言巳有之 此人何丢入泥丸 与上元诸神上下相应洞神经云脑为泥 丸宫 千千百百自相连 神本岀於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变 化不离身心 一一十十似重山 存见万神重叠安坐山象坐形 云仪玉华侠耳门 云仪玉华鬓髪之号言耳居其间经曰髪 神名苍华几言华者敷荣之义犹草木之 花 赤常黄老与我魂 赤帝南方之帝君也黄老者中黄老君也 魂为阳神魄为隂神隂阳相应故言与我 魂太微灵书云人有三魂一曰爽灵二曰 胎光三曰幽精常呼念其名则魂不离人 身也 三眞扶胥共房津 魂与赤帝黄老为三眞言相应扶胥同津 共气者也 五斗焕明是七元 五斗星北斗又灵寳经有五方之斗亦为 五斗调房诀云存九元七元者眠起初卧 及食毕微呪曰五星开通六合紫房廻元 隐道豁落七辰生魂者玄父变一成神生 魄者玄母化二生身摄吾筋骨者公子为 吾精气者白元长生乆视飞仙十天 日月飞行六合间 天地内爲六合存念身中日月星辰森罗 万象一如天地之间了了然也 帝郷天中地戸端 眉上髪际五分直入一寸亦为帝郷又明 堂上一寸为天庭天庭即天中也又鼻为 上部之地户心存日月星辰等诸神皆当 在其端端谓之鼻上髪际之下 面部魂神皆相存 内外心神自相应也 呼吸章第二十 呼吸元气以求仙 采飞根采玄矅吞五牙把九霞服食胎息 之道皆谓天地隂阳四时五行之气 仙公公子巳可前 此洞房诀也洞房宫左为无英君一名公 子仙公直指黄庭学者言学黄庭仙公复 行洞房之诀而存见公子故言在前 朱乌吐缩白石源 朱鸟舌象白石齿象吐缩导引津液谓隂 阳之气流通不绝故曰源 结精育胞化生身 本巳之所从来 留胎止精可长生 眞诰曰上清眞人口诀夫学仙之人安心 养神服食治病使脑宫填满玄精不倾然 後可以存神服气呼吸二景若数行交接 漏泄施泻者则气秽神亡精灵枯竭虽复 玄挺玉籙金书太极者将亦何解於非生 乎在昔先师常戒於斯事云学生之人一 交接则倾一年之药势二交接则倾二年 之药势过此巳徃则不上之药都倾於身 是以眞仙常慎於此以为生主之大忌也 三气右徊九道明 三气谓三丹田之气右徊言周流顺序调 和隂阳则四关九窍通流朗彻而无病也 正一含华乃充盈 存正守一神气华荣故能充满六合乘物 而变 遥望一心如罗星 存见赤城童子居在城中如星之映罗壳 金室之下不可倾 谓心石肺下肺主金其色白故曰金室常 能存之长生不死也 延我白首及孩婴 内指事也谓童顔不老也 琼室章第二十一 琼室之中八素集 谓上元清眞琼室体骨之象也 泥丸夫人当中立 经云洞房中有父母母即夫人也亦名道 母泥丸洞房上巳释 长谷玄郷绕郊邑 长谷鼻也玄郷肾也郊邑谓五臓六腑也 言鼻中之气出入下与肾连周镜臓腑心 居赤城存想内外郭外曰郊故为象论也 六龙散飞难分别 言六腑之气微妙潜通难可分别当害存 之也 长生至慎房中急 气亡液漏体脑枯竭虽益以畎浍而泄以 尾闾不可不慎也 何为死作令神泣 房中不慎伤精失明故神泣也 忽之褐郷三灵殁 祸郷死地三灵三魂也谓爽灵胎光幽精 殁亡者也 但当吸气録子精 呼吸吐纳闭房止精 寸田尺宅可治生 谓三丹田之宅各方一寸故曰寸田依存 丹田之法以理生也经云寸田尺宅彼尺 宅谓面也 若当决海百渍倾 谓房中淫泄不知闭止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叶去树枯失青青 象人死无生气 气亡液漏非已形 仙经云闭房链液不多言不远唾反是亡 矣 专闭御景乃长寜 专闭情欲存服日光老子曰善闭者无关 楗而不可开又上清紫文灵书有采飞根 之法常以日初出东向叩齿九通毕隂呪 日魂名日中五帝字日魂珠景照韬緑映 廻霞赤童玄炎飈象祝呼此十六字毕冥 目握固存五色流霞来接一身於是日光 流霞俱入口中名曰日华飞根玉胞玉胞 水毋也向日吞霞四十五咽毕又咽液九 过也 保我泥丸三奇灵 泥丸上丹田也大洞经云三元隐化则成 三宫一曰太清之中三君二曰三丹田之 神三曰符籍之神故曰三竒灵也 恬淡闭视内自明 谓存思三丹田之法一如上说 物物不干泰而平 行道眞正邪物不干 悫矣匪事老复丁 猛兽不据攫鸟不搏老者反壮病者皆强 悫矣必然 思咏玉书入上清 精研内景必获仙道 常念章第二十二 常念三房相通达 三房谓明堂洞房丹田之房也与流珠玉 帝天庭极眞玄丹泥九太皇等诸宫左右 上下皆相通达 洞得视见无内外 存思丹田三三如九合为一明朗洞彻无 有内外也 存漱五牙不饥渴 灵寳有服御五牙之法五牙者五行之生 气以配五臓元精经云常以立春之日鸡 鸣时入室东向礼九拜平坐叩齿九通思 存东方安寳华林青灵如老帝君九千万 人下降室内鬰鬰如云以覆巳形从口中 入直下肝腑祝曰九气青天元始上精皇 老尊神衣服羽青役御天官焕明岁星散 耀流芳淘漑我形上食朝霞服引木精固 养青牙保镇朽零肝腑充盈玉芝自生延 年驻寿色反童婴五气混合天地长并毕 引青气九咽止便服东方赤书玉文十二 字也余南方西方北方中央依按灵寳服 御五牙之法而行之 神华执巾六丁谒 神华者玉暦经云太隂玄光玉女道之母 也衣五色朱衣在脾腑之上黄云华盖之 下六丁者谓六丁阴神玉女也老君六甲 符图云丁卯神司马卿玉女足日之丁丑 神赵子玉玉女顺气丁亥神张文通玉女 曹漂之丁酉神臧文公玉女得喜丁米神 石叔通玉女寄防丁巳神崔巨郷玉女开 心之言服链飞根存漱五牙之道成则役 使六丁之神 急守精室勿妄泄 精室谓三丹田上下资连而不绝制之在 心心即中丹田也缓急之所由眞妄之根 本也 闭而寳之可长活 积精之所致也 起自形中初不阔 调心使气微妙无形 三宫近在易隐括 谓三丹田眞官近在人身隐括精气常以 心为君主者也 虚元寂寂空中素 外指事也素有二说 使形如是不当污 使形轻浄如悬缣素於空中也又云身中 空虚使如器之漆素虚静当然污谓有其 事也 九室正虚神明舍 九室谓头中九宫之室及人之九窍使上 宫荣华九窍眞正则衆神之所止舍也洞 神经云天有九星两星隐故称九天地有 九宫故称九地人有九窍故称九生言人 所由而生也 存思百念视节度 存念身中百神呼吸上下一如科法文云 千千百百似重山皆神象 六府修治勿令故 按洞神经云六府者谓肺为玉堂宫尚书 府心为绦宫元阳府肝为清泠宫兰台府 胆为紫微宫无极府肾为幽昌宫太和府 脾为中黄宫太素府异於常六府也 行自翔翔入天路 谓升仙羽化也 治生章第二十三 治生之道了不烦 无爲清简约以守志 但修洞玄与玉篇 洞玄谓洞玄灵寳玉篇眞文黄庭也 兼行形中八景神 玉纬经云五臓有八卦天神宿卫太一八 使者立八节日八卦合太一为九宫八卦 外有十二楼楼谓喉咙也脐中为太一君 主人之命也一名太极一名太渊一名崑 仑一名持躯主身中万二千神也 二十四眞出自然 天有一十田眞气人身亦有之又三丹田 之所三八二十四眞人皆自然之道炁也 髙拱无爲魂魄安 行忘坐忘离形去智 清静神见与我言 能清能静则心神自见几覧无外而与巳 言即谓黄庭眞人 安在紫房帏慔间 紫房帏幙一名绦宫谓赤城中童子所安 之处存思心神其状如此 立坐室外三五玄 谓八景及二十四眞神营护人身则三田 五藏眞气调柔无炎病也 烧香接手玉华前 玉华即华盖之前谓眉间天庭也百神之 宗元眞人之窟宅当仰面而存之也 共入太室璇玑门 洞房经云天有太室玉房云庭云庭中央 黄老君之所居也玉房一名紫房一名绦 宫通名明堂上有华盖东西宫洞通左右 黄庭之内人身具有之如上文说璇玑中 枢名 髙研恬淡道之园 研精恬淡眞气来游 内视密眄尽覩眞 入静思存百神森森 眞人在巳莫问隣 玉暦经云老子者天地之魂自然之君常 侍道君在左右人身备有之 何处远索求因縁 老子曰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言不远也 黄庭内景玉经注卷中 喜欢道藏辑要请大家收藏:()道藏辑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黄庭内景玉经注卷下推九 梁丘子注 隐景章第二十四 隐景藏形与世殊 学仙之士含光藏辉灭迹匿端 含气养精口如朱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带执性命守虚无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名入上清死録除 得补眞人列象玄名 三神之乐由隐居 理身无为则神乐理国无事则人安三神 三丹田之神也 倐歘游邀无遗忧 倏歘疾发也下文云驾歘接生宴东蒙或 云倐歘龙名也元遗忧谓悬解 羽服一整八风驱 八风八方之风先驱扫路也羽服仙服按 上清寳文仙人有五色羽衣又飞行羽经 云太一眞人衣九色飞云羽章皆神仙之 服也 控驾三素乗晨霞 外指事也三云九霞神仙之所御也 金辇正立从玉舆 元録经云上清九天玄神八圣骖驾九凤 龙车玉舆金辇皆仙人之服器 何不登山诵我书 书即黄庭经也 鬰郁窈窈眞人墟 山中幽? 入山何难故踌躇 情志不决 人间纷纷臭如帤 疾人间世不可居帤币恶之帛也 五行章第二十五 五行相推及归一 五行谓水火金木土相推者水生木木生 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周而 复始又相刻法水刻火火刻金金刻木木 刻土土刻水水刻火周而役始相推之道 也反归一者水数也五行之首万物之宗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又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一也两仪 天地天地生万物万物又终而归一一者 无二之称万物之所成终故云归一 三五气合九九节 妙眞经云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 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寳在人为耳鼻口 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怀五故曰三 五其常精也合三三者为九宫夫三五所 怀顺衆类也调和万物理化隂阳覆载天 地光明四海风两雷电春秋冬夏寒暑温 凉清浊之气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 故曰天道不远三五复返三五者天地之 枢帯六合之要会九宫之气节九九八十 一为一章云云 可用隐地廻八术 九官中有隐遁变化之法太上八素奔晨 隐书是曰八术又太微八録术云太微中 有三君一曰太皇君二曰天皇君三曰黄 老君三元之气混成之精出入上清太素 之宫能存思之必得长生 伏牛幽阙罗品列 伏牛肾之象肾为幽阙中黄经云左肾为 玄妙君右肾为玄元君罗品列存思见之 三明出华生死际 天三明日月星人三明耳目口地三明文 章华是生死之际际音饰也 洞房灵象斗日月 存三光於洞房洞房明堂巳释於上者也 父曰泥丸毋雌一 明堂中有君臣洞房中有夫妇丹田中有 父母泥丸脑神名老子云知其雄守其雌 雌无为一也 三光焕照入子室 明白四达 能存玄眞万事毕 庄子曰通於一万事毕也 一身精神不可失 常存念之不舍须臾 髙奔章第二十六 髙奔日月吾上道 吾道君也上清紫文吞日气法一名赤丹 金精石景水毋玉胞经其法常以日初出 时东向叩齿九通毕微呪日魂名日中五 帝字日魂珠景照韬緑映廻霞赤童玄炎 飈象呼此十六字毕冥目握固存五色流 霞来接一身於是日光流霞俱入口中又 上清紫书有吞月精之法月初出时西向 叩齿十通微呪月魂名月中五夫人字月 魄暖萧芳艳翳廖婉虚灵兰鬰华结翘淳 金清莹炅容台标呪呼此二十四字毕冥 目握固存月中五色精光俱入口中又於 光中有黄气大如目童名曰飞黄月华玉 胞之精也能修此道则奔日月而神仙矣 鬰仪结璘善相保 鬰仪奔日之仙结璘奔月之仙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故二仙来相保持也 乃见玉清虚无老 昇三清之上与道合同也 可以廻顔填血脑 魂魄反婴得成眞人 口衔灵芒携五皇 口吐五色云气光芒四照与五皇老君同 游六合也 腰带虎籙佩金璫 仙人之服也九眞经云中央黄老君腰佩 龙玄神虎符带流金之铃执紫毛之节佩 符籙 驾歘接生宴东蒙 歘倐歘言乘风气忽发而徃或云歘条龙 名也东蒙东海仙境之山也接生之方与 生气相按连歘然而游其处 玄元章第二十七 玄元上一魂魄链 资一以链神神链以合一 一之爲物叵卒见 一者无二之称也心恬淡以得之知得之 而不可见 须得至眞始顾眄 守眞志满一自归已 至忌死气诸秽贱 凡飞丹链药服气吞霞等事皆忌见死屍 殗秽之事此卫生家之共忌也然至道冲 虚本无净秽未获眞正则净秽有殊珠而 不齐则是非起於内生死见於外则清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者生之徒浊秽者死之徒故为养生之所 忌也 六神合集虚中宴 六甲六丁六府等诸神俱在身中身中虚 空则宴然而安乐不则忧泣矣 结珠固精养神根 结珠谓咽液先後相次如结珠固精不妄 泄神根形躯也夫神之於身犹国之有君 君之有人人以书爲命君以人爲本互相 资藉以为生主而调养之也 玉??金龠常完坚 老子云善闭者无阙楗不可开龠锁龠?? 或为匙也 闭口屈舌食胎津 屈舌导津液食津而胎仙故曰胎津 使我遂錬获飞仙 积功勤诚之所致也 仙人章第二十八 仙人道士非有神 修学以得之也 积精累气以爲眞 有本或无此句遂阙注 黄童妙音难可闻 黄童黄庭眞人一名赤城童子妙音谓黄 庭道之妙音也 玉书绦简赤丹文 黄庭经一名太帝金书一名东华玉篇也 字曰眞人巾金巾 眞人即黄童也金色白在西方主肺肺白 在心上故曰巾九眞经曰青帝衣青玉锦 衣帔苍华飞裙建扶芝丹冠巾金巾又元 阳子四眞人凭午侰子履卯戴酉酉者金 负甲持符闇七门 老子六甲三部符云甲子神王文卿甲戌 神辰子江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卫上卿 甲辰神孟非郷甲寅神明文章存六甲神 名则七窍开通无诸疾病 火兵符图备灵关 赤章斩邪籙皆役使三五火兵又卫灵神 呪田南方丹天三炁流光荧星转烛洞照 太阳上有赤精开明灵童总御火兵备守 三官即火兵三五家事也符者八素六神 阳精玉胎链仙隂精飞景黄华中景内化 洞神鉴乾等诸符也图谓太一混合三五 图六甲上下隂阳图六甲玉女通灵圆太 一眞人图东井沐浴图老子内视圆西昇 八史图九变含景图赤界等诸图可以守 备灵关灵关即三关四关等身中眞有之 前昂後毕高下陈 列位之形象也 执劒百文舞灵幡 神兵幡劒之状 十絶盘空扇纷纭 空中作气炜晔挥霍 火铃冠霄队落烟 金精火铃冠彻霄汉都伍队阵状如落烟 屯云之势 安在黄阙两眉间 存思大兵气状俱在天庭天庭一名黄阙 两眉间是 此非枝叶实是根 学仙之本 紫清章第二十九 紫清上皇大道君 亦名玉晨君也 太玄太和侠侍端 太玄太和眞仙之嘉号也 化生万物使我仙 道气之功积也 飞昇十天驾玉轮 乘歘而徃 昼夜七日思勿眠 至诚则感 子能行此可长存 延年神仙之道 积功成链非自然 学以致其道也 是由精诚亦由专 守一如初成道有余 内守坚固眞之眞 不失节度也 虚中恬淡自致神 神以虚受 百縠章第三十 百榖之实土地精 草实曰榖隂之类也 五味外美邪魔腥 非清虚之眞气 臭乱神明胎气零 胎气谓无味之味自然之正气也服气有 胎息之法零犹失也 那从反老得还婴 言不可得髪白反黑齿落更生此一句应 在自存神之下超此不类者 三魂忽忽魄糜倾 忽糜不恬淡糜倾朽败也 何不食气太和精 进劝服链之道 故能不死入黄寜 黄宁黄庭之道成也 心典章第三十一 心典一体五脏王 神以虚受心爲栖神之宅故为王也 动静念之道德行 谓念丹元童子也夫念为有忘为无念则 易心而後语忘则及心而神全故道德行 清洁善气自明光 常念之故 坐起吾俱共楝梁 神以身为屋宅故云共栋梁吾丹元子也 画日矅景暮闭藏 庄子云其觉也形开其寐也魂交交闭也 通利华精调隂阳 谓心种用舍与目相应华精目精也心开 则目开心闭则目闭昼阳而暮隂故云调 隂阳 经歴章第三十二 经歴六合隐卯酉 举心之用舍阴阳之所由也昼为经历暮 为隐藏六合天地内上下四方卯百也北 为暮幽隐属也 两肾之神主延寿 肾神玄冥字育婴配属北方主暮夜人能 上精则长寿河上公曰肾藏精 降逍斗藏初九 九阳数也斗北辰也北辰主阴谓阳气下 与隂合易曰乾吉在无首无首藏也 知雄守雌可无老 守雌则藏九之义也 知白见黑急坐守 老子云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皆 藏九之义也 肝气章第三十三 肝气鬰勃清且长 肝位东方东方木主春生气之本也清长 气色之象 罗列六府生三光 存想生气徧照五臓六脾如日月星辰光 矅明朗也 心精意专内不倾 能之一也 上合三焦下玉浆 言肝气上则与三焦气合下则为口中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液亦犹隂气上则为云下则为雨雨润万 物玉浆润百骸九窍也 玄液云行去臭香 眞气周流则无炎病矣 治荡髪齿链五方 云行两施无所不通五方五臓也 取津玄膺入明堂 咽液之道必自玄膺下入喉咙喉咙一名 重楼重楼之下爲明堂明堂之下爲洞房 洞房之丁为丹田此中部 下漑喉咙神明通 身命以津气为主也 坐侍华盖游贵京 华盖肺也肝在肺之下贵京丹田也 飘颻三帝席清凉 三帝三丹田中之道君也亦名眞人言肝 气飘??周流三丹田之所也肝气爲目精 故言席清凉 五色云气纷青葱 肝气与五臓相杂上为五色云也 闭日内眄自相望 常存念之五脏自见矣 使心诸神还相崇 赤城童子与五臓眞人合契同符共相尊 敬也 七玄英华开命门 七窍流通无留滞也 通利天道存玄根 身为根本也 百二十年犹可还 当急修行时不可失 过此守道诚独难 去死近矣 唯待九转八琼丹 九转种丹白日昇天抱朴子九丹论云考 覧养生之书鸠集乆视之方曾所披涉篇 巳千计矣莫不以还丹金液为大要焉又 黄帝九鼎神丹经云帝服之而昇仙与天 地相毕乗云驾龙出入太清八琼丹砂雄 黄雌黄空青硫黄云毋戎盐消石等物是 也 要复精思存七元 虽服神丹兼习黄庭之道七元者谓七星 及七窍之眞神也又五帝无君及白元无 英君亦为七元道君洞房诀云存七元者 其呪曰廻无隐遁豁落七辰乃七元也 日月之华救老残 左目为日右目为月目主肝配东方木行 也木位春春为生气故云救老残 肝气开流终无端 庄子曰指窍为薪而火传生得纳飬而命 绩也 肺之童第三十四 肺之为气三焦起 中黄经日肺首为三焦肺之为气谓气嗽 气嗽起自三焦故言三焦起说三焦者多 未的其实今以爲五臓之上系管爲三焦 焦者热也言肝心肺头焦热之义也 视听幽冥候童子 童子心神赤城中者元阳子曰閲离而下 存童子童子是目童也谓人欲知死生当 以手指柱目眦候其目光有光则生无光 则死也 调理五华精髪齿 五华五臓之气仙经曰髪欲数栉齿欲数 叩也 三十六咽玉池里 口爲王池亦曰华池胆为中池胞为玉泉 华池咽液入丹田所谓漑灌灵根也 开通百脉血液始 身中血液以口爲本始也 顔色生光金玉泽 百节开通 齿坚髪黒不知白 反老还婴 存此眞神勿落落 专诚不堕 当忆此宫有座席 此宫谓肺宫也座席神之所安中黄经云 肺首为三集玄老君之所居也 衆神合会转相索 衆眞同聚虑有邪精 隐藏章第三十五 隐藏羽盖看天舍 此明脾宫之事脾为丹田黄庭中央戊已 土行也上观肝肺如盖如舍也 朝拜太阳乐相呼 谓魂神与衆仙合会也素灵经云太上神 仙有太阳君少阳君太虚君浩素君群仙 宗道之游乐也 明神八威正辟邪 八威八灵神也眞诰云北帝杀鬼呪曰七 正八灵太上皓凶长卢巨兽手把帝钟素 袅三神戚劒神王卫法辟邪之道也 脾神还归是胃家 脾神名常在字魂停脾磨食消胃家之事 也中黄经云胃为太仓太仓脾府也 耽养灵根不复枯 脾为黄庭人命之根本心专养之延年神 仙也 闭塞命门保玉都 元阳子曰命门者下丹田精气出入神之 处也养童下龠护其主主身也身为玉都 神聚其所犹都邑也 万神方胙寿有余 胙报也万神以养见报故寿余也 是谓脾建在中宫 脾王中宫土德 五臓六腑神明王 以脾为主 上合天门入明堂 存五臓六腑之气上合天门天门在两眉 间即天庭是也眉间入一寸为明堂 守雌存雄倾三光 老子一云知其雄守其雌雌牝柔弱也三光 日月星也 外方内圆神在中 外方内圆明堂之象 通利血脉五臓豊 神恬心静 骨青筋赤髓如霜 百脉九窍皆悉眞正 脾敕七窍去不祥 脾磨食消耳聦目明 日月列布设阴阳 日阳月隂日男月女 两神相会化玉浆 男女阴阳自然之津液也 淡然无味天人粮 神虽合会当味无味 子丹进馔肴正黄 馔气也子丹眞人进丹田之眞气脾为中 黄脾磨食消也 乃曰琅膏及玉霜 津液精气之色象也 太上隐环八素琼 谓绦宫重楼十二环即喉咙也中有八素 之琼液也 漑益八液肾受精 咽液流下入肾宫化为玉精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伏於太隂见我形 太隂洞房为覩琼液之形象也 扬风三玄出始青 青杨风感而化也隂阳二气与和气为三 三生万物生物微妙故曰三玄出始青言 万物生而色青也太平经曰积精成青也 恍惚之间至清灵 隂阳生气至微至妙 戏於飚台见赤生 调畅之气化为赤子赤子真人也飙台阒 风台神仙之游集也 逸域熈眞餋华荣 物外眞气自然养生 内盼沉默链五形 内观形体神气长存 三气徘徊得神明 三丹田之气也 隐龙遁芝云琅英 仙经云肝胆为青龙故曰隐龙五臓九孔 八脉为内芝故曰遁芝云琅英脾气之津 液 可以充饥使万灵 服气道成役使鬼神 上盖玄玄下虎章 神仙之服御也元録经云仙人有玄羽之 盖神虎玉章也 沐浴章第三十六 沐浴盛洁素肥薰 盛古浄字肥无肉薰五辛 入室东向诵玉篇 太帝在东故也 约得万徧义自鲜 不出身中 散髪无欲以长存 仙经服九霞必先散髪天胎息法仰卧散 髪令挑髙二寸五分屈两手大毋指握固 闭目申两臂去身五寸乃漱满口中津液 咽之满三徐徐以鼻内气气入五六息则 吐之一呼一吸为一息至十吐气可少频 申讫复为之满四九为一竟矣寻观文意 此散髪非尊此道也盖散髪无为自得之 意无外情欲而已 五味皆至正气还 合五为一自然之道 夷心寂闷勿烦冤 闷静也寂默清静道经云其政闷闷其民 淳淳 过数巳毕体神精 专精所致 黄华玉女告子清 丹田隂神与巳言也 眞人旣至使六丁 眞人指学者身也至谓精至六丁如上说 者也 即授隐芝大洞经 隐芝谓隐道也以仙人喻芝英 十读四拜朝太上 玉精眞诀田东华玉篇者必十读四拜玉 篇谓此文 先谒太帝後北向 太帝在东七元居北故也 黄庭内经玉书畅 仙道成矣 授者曰师受者盟 斯文可重故以为盟 云锦凤罗金钮缠 信誓之物 以代割髪肌肤全 契诚不假出血断髪 携子登山歃液丹 受行黄庭道者必重盟而後传 金书玉景乃可宜 信洽方授 传得可授告三宫 三官天也水也 勿令七祖受冥患 传非其人殃及先世患读为还也 太上微言致神仙 可尊可贵 不死之道此眞文 一心散重奉而行之 黄庭内景玉经注卷下终 喜欢道藏辑要请大家收藏:()道藏辑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修眞十书卷之五十八五十九/同卷 重三 修眞十书卷之五十八五十九/同卷 重三 黄庭外景玉经注 梁 丘 子 注 解 老子闲居作七言 老子者先天地而生後天地而存有三十 六校七十二名及胞李母八十二年而生 故作黄庭以遗後世运周反覆道毕自然 得其人跪而受之不得其人万世勿语也 解说身形及诸神 老子恬淡自然周流八极恍惚莫测变化 无常自能把符摄籙总校诸神道无二家 究备使然道无二亲常与善人 上有黄庭下关元 黄庭者在头中明堂洞房丹田此三处是 也两眉间却入一寸爲明堂二寸爲洞房 三寸爲丹田此三处爲上元一也黄庭者 两半於洞房中共生赤子则爲眞人也常 思之慎无失赤子化爲眞人在明堂中字 子丹故知一者在明堂一处也行气导引 闭目内视安心定志混沌无涯致精上流 泥丸运眞人子丹也明堂中有君臣後洞 房中有父母丹田中有夫妇一解云黄庭 者脾也长尺余在太仓之上脐上三寸脾 爲中主黄老君中央神也治在其中矣关 元在脐下三寸元阳之门在其前悬精如 镜明照一身不休是道 後有幽阙前命门 幽阙者两肾也如覆杯却着脊去脐三寸 上小下大又有日月命门者及脐下也 呼吸庐间入丹田 呼吸喘息气出爲呼入爲吸庐鼻也谓吐 故纳新之要眉间却入三寸爲丹田宫也 谓引气从鼻入至丹田也 玉池清水灌灵根 玉池清水口中津液也灵根者舌也常当 啄齿漱液灌溉舌根 审能修之可长存 令人昼夜修行不懈可得长生 黄庭中人衣朱衣 存思脾中有子母从胃管入脾中着赤衣 关门壮龠合两扉 下丹田之门龠无妄开也 幽阙使之高巍巍 两肾在阙门之门地官之楼生气之府上 通於耳耳在头两边故曰巍巍 丹田之中精气微 脐下三寸是也方圆亦三寸其气微妙存 之则在忘之则无又易失故曰微 玉池清水上生肥 玉池口也清水口中津液也上生肥者津 液会聚舌上故曰肥也 灵根坚固老不衰 灵根者舌根也常卷舌根啄齿行之勿令 舌根凋燥常存其神乆寿不衰 中池有士衣赤衣 常存思心中赤子着赤绫绦衣居丹田古 凶缓急可驱使也 田下三寸神所居 谓脾也在下胃上焦下有脐中灵根神所 居也 中外相距重闭之 令人闭精自守勿妄施若闭以金关玉龠 也 神庐之中当修理 神庐爲鼻鼻中毛常须修理除去之行气 鼻中除邪恶也 悬膺气管受精符 舌下爲精符喉咙爲气管精气从上下也 上元合会气微妙眞人上下通神路也 急固子精以自持 令人闭气遗精自守勿妄施泄遗精补脑 不死之道 宅中有士常不绦 常存思心神着绦丹衣出入无灾害可却 衆邪也 子能见之可不病 精念心神思之不止内见赤子则身无病 也 横立长尺约其上 脾横长尺余覆在太仓之上 子能守之可无恙 常守养脾神思之不止则无灾病也 呼噏庐间以自偿 以鼻引气入口咽之元气润泽故德天之 偿也 保守完坚身受庆 保精养气身神光泽故曰受庆 方寸之中谨盖藏 丹田方寸念守精气谨洁护持爲谨盖藏 也 精神还归老复壮 遗精链形以填脑气齿坚发黑身不老 使以幽阙流下竟 引明堂中赤子下看绦宫值脐且存变爻 精流入丹田以养其形又思两肾间气从 上至下吸气自上及黄庭一曰眉间爲幽 阙使也 养子玉树令可壮 常当守下元精气如玉坚闭精守神令可 枝壮也 至道不烦无旁午 无至愤乱安心定意正行向午也背子向 午腰带卯酉 灵台通天临中野 心爲灵台上通气至脑户下通气至脾中 其气周匝一身也 方寸之中至关下 喉咙广一寸也明堂中眞人下和丹田上 遗明堂也 玉房之中神门户 阴阳爲神门户主其精约也男曰精女曰 约男以藏精女以月水故曰门户 皆是公子教我者 心爲太府公正当左肾爲司徒公右肾爲 司空公皆受精气不得漏泄能守一则见 之 明堂四达法海源 眉头一寸爲明堂气皆流达如海之元也 眞人子丹当吾前 赤子爲眞人字子丹在明堂中常能思之 寿乃可延 三关之中精气深 关有三部天关口也地关下部也人关两 手也掌握固闭塞三关邪气不生也 子欲不死修崑仑 崑仑者头也令人养脑中泥丸不死得长 生也 绦宫重楼十二级 喉咙十二环在心上爲绦宫也 宫室之中五气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五藏之气心爲帝王最居中央衆神来会 於赤子之侧也 赤城之子中池立 赤城心也舌谓之子口爲中池也 下有长城玄谷邑 小肠爲长城引气入於胞中也 长生要妙房中急 养性要妙闭固精门 弃捐淫慾专守精 长生要妙守精爲上 寸田尺宅可理生 目爲寸田面爲尺宅理生仰观上部一神 也 系子长留心安宁 常观赤子之身形也魂魄常在万神不倾 恬淡无欲心不恐惶故自安宁 观志游神三奇灵 守上部灵根舌也守中部灵根脐也守下 部灵根精房也 闲暇无事心太平 恬淡寂寞守虚无情身体安宁心太平也 常存玉房神明达 玉房神之门户常存精气往来神明自达 时念太仓不饥渴 太仓胃也五谷之厨时思念之不复饥渴 役使六丁神女谒 帝思黄庭中眞人则六丁玉女自来自卫 可役使也 闭子精路可长活 絶邪弃俗关闭精路可得长生 正室之中神所居 正室明堂洞房也常思赤子生其中爲眞 人存之则在不思则忘也 洗身自理无敢污 清静独处焚香思眞绦宫眞人诸玉女当 来见形与凡人言语 历观五藏视节度 常思五藏诸神勿离己身 六府修治洁如素 六府也胆爲一胃爲二膀胱爲三大肠爲 四小肠爲五脐爲六都府也凡此六府常 须洁净 虚无自然道之故 虚无十有二气自然爲先人离道远无知 其眞 物有自然事不烦 能知自然爲眞人坐在立亡万世常存何 烦也 垂拱无爲身体安 恬淡无爲块然独处安心定志正气自居 故身体安泰也 虚无之居在帏间 帏间自障闭洞房修道常居此都不与人 争故曰帏间之居 寂寞旷然口不言 闲居自处念道思眞见之勿惊闭口不言 也 恬淡无欲游德园 寒不衣暑不汗恬淡无欲块然独居出隐 於山不贪荣贵也 清净香洁玉女存 清净独处专心自禁香薫斋洁玉女侍卫 也 修德明达道之门 令人守命门端坐正念无邪视也修道明 白观表知里神自爲人开道户也 修眞十书卷之五十八 喜欢道藏辑要请大家收藏:()道藏辑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黄庭外景玉经注 修眞十书卷之五十九 黄庭外景玉经注 梁 丘 子 注 解 作道优游深独居 作道当入净室中及胎链形遗於精神也 扶养性命守虚无 虚无者自然也守道养形修契自然无离 於己身也 恬淡无爲何思虑 恬淡清净养神爱体远害万里无复思虑 也 羽翼已成正扶疏 学道俱备身体轻举恍恍惚惚如有毛羽 来即举昇故曰扶疏 长生乆视乃飞去 得道不死度世长存乃能白日魂飞入太 清也 五行参差同根节 五藏法五行或上或下参差同一喉咙也 三五合气要本一 上下三五合一室三五亏则返一也 谁与共之斗日月 左目爲日主父治在其中右目爲月主母 治在其中斗者七星候也亦爲七政 抱玉怀珠和子室 碌碌如玉落落如石行气握之念如运珠 子能知之万事毕 修道守一服气延年反命神仙万事毕矣 子自有之持勿失 闭精自守念赤子也 即得不死入金室 修道审入九室返胎炼形修理玄白眞气 恬然闭塞三关邪气不生也 出日入月是吾道 日月爲两目也侠於左右所治也在紫房 宫中出爲道之眞 天七地三回相守 天有七星地有三精元气回行无穷极也 昇降进退合乃乆 元气昇降上下混沌亦无形端天地得之 乃能长生 玉石珞珞是吾寳 玉白如石在下部也 子自有之何不守 闭精自守受气养神 心晓根基养华采 根基者谓人知守一也华采者谓入面目 悦泽体有光华也 服天顺地合藏精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二合成德变化相生 闭气守精养神炼质 九原之山何亭亭 泥丸中气王色明眞人太一住其中亭亭 心也 中住眞人可使令 眞人赤子可爲使令也不出户知天下不 窥牖见天道 内阳三神可长生 阳谓元阳也白也须臾变异长生之要守 三黑之神者也 七日之五回相合 七窍五藏共相和同共於一室 崑仑之山不迷误 崑仑爲头也眞人所游戏其中日月运行 寒暑更变终不误也 蔽以紫宫丹成楼 丹田上通紫宫中有五城十二楼眞人在 其中游戏 侠以日月如连珠 两目也玄气明照出若连珠五色恍恍子 常念之寿命无穷也 万岁昭昭非有期 眞人得道万岁易形男八女七从此而生 与日月相守天地相保 外本三阳神自来 三阳三九历候也婴儿生时一神魂魄来 入形中也 内养三阴可长生 鼻引阳气取之以内养赤子眞人婴儿是 曰三阴亦食神也 魂欲上天魄入泉 魂阳魄阴也谓世人无道德魂魄离身归 散本也 还魂返魄道自然 拘魂制魄令不动作帝在身中道以自然 修眞十书卷之五十九 修眞十书卷之六十      重四 黄庭外景玉经注 梁 丘 子  注 解 璇玑悬珠环无端 璇玑运转气脉流通无复休竟也闭口养 神漱炼醴泉如流珠 迅牝金龠常完坚 阴爲牝阳爲龠两不相伤得中和之气遗 精链形故得完坚 载地悬天周乾坤 地载人人悬天道不在上不在下微妙在 乾坤中央故周流天下也 象以四时赤如丹 明堂四达应爲四时眞人子丹之所居矣 子能思之咀嚼其气则寿无穷也 前仰後卑各异门 头与足肾与心心赤肾黑本同根水火相 尅故异同 送以还丹与玄泉 丹者血也化入下源变爲白精当此之时 缩鼻遗之上至泥丸下至口中变爲玉泉 也 象龟引气至灵根 以鼻引气至於舌根咽送腹中则雷鸣应 之眞气使之然也 中有眞人巾金巾 赤子着绦衣冠金巾也 负甲持符开七门 服符六甲辟却邪凶布气七窍耳目聪明 又云背子向午腰带卯酉符者气也 此非枝叶实是根 自然要道非虚文也 昼夜思之可长存 昼夜思道勿懈也开目视眞闭目思神可 得长生 仙人道士非有神 道无二家充备使然同共一根无复他神 和心定志故道日生 积精所致爲专年 阴阳不妄施精神不漏泄积精受气寿可 万岁矣 人皆食谷与五味 俗人食土地之精以身死报地圣人食元 和之气以身仙报天 独食太和阴阳气 学仙之士朝食阳气暮食阴气并食元气 故能不死天相既 得道者不死也年命无极与天相既也既 者通也 试说五藏各有方 五藏象五行四肢象四时土爲之主居中 央 心爲国主五藏王 心如鸡子危而难安国有贤致太平心处 清身安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意中动静气得行 谓存守内神身心安静不妄惊动气易行 之故也 道自持我神明光 守一念道持护我精神明光也 昼日昭昭夜自守 谓思心中赤气明照万神守日月光思两 肾根昼即守光夜即守神故也 渴自饮浆饥得饱 饥食自然之气渴饮华池之浆不饥不渴 可得长生 经历六府藏卯酉 耳也根生六府藏出卯酉要妙达矣不可 得也 转阳之阴藏於九 阳反属阴转体相尅遗藏於九九爲头也 故经云左二右七藏九居一也 常能行之不知老 常以鸡鸣时仰卧被发啄齿三十六通吞 津咽气远死之道 肝之爲气修而长 谓修气上行达於顶以补泥丸 罗列五藏生三光 五宫六府各得所主肾上下各有日月三 光三光者日月星候之谓也 上合三焦道饮浆 三焦三关元也饥食自然气渴饮华池浆 不复饥渴也 精候天地长生道 精是吾神气是吾道佩精思气上下食方 理也 我神魂魄在中央 中央魂魄两肾也左魂右魄昼当以魂守 魄暮当以魄守魂拘魂制魄不得动作也 津液流泉去鼻香 阴阳交接漏液失精饮食无味鼻失芬香 立於悬膺含明堂 舌下爲悬膺肺爲明堂含气咽之灌於明 堂流行身中也 通我华精调阴阳 谓畜精养神也负阴抱阳调精神也 伏於玄门候天道 门爲鼻也候上部之一神 近在我身还自守 令守神精自念已也 清净无爲神留止 内当修道作无爲外当修道作无欲心不 烦乱精神留止 精气上下关分理 气当精思上下部守一神也 七孔已通不知老 头面七孔精神门户通利身识不知老也 还坐天门候阴阳 朝食阳气暮食阴气都会於口中也 下於喉咙通神明 喉咙有十二时亭长皆持玉?使守喉咙 眞人住其中主通气上下 过华盖下清且凉 眉爲华盖神住其中 入清虚困见吾形 入脑户见泥丸君也 期成还丹可长生 却自住年身不衰老故得长生 还过华池动肾精 从脑户历脊下至肾中也 望於明堂临丹田 眉间却入一寸爲明堂却行三寸爲丹田 也 将使诸神开命门 鼻引眞气昼夜绵绵鼻爲天根 通利天道藏灵根 头圆象天灵根舌也 阴阳列布如流星 面有七孔象七星极阴反阳观日而望见 列星也精施气布入玄庭矣 肝气似环终无端 肝气周流身中似环无端也 肺之爲气三焦起 肺气出由三关天关口也人关手也地关 下部也 伏於天门候故道 天门爲口候故道者通脑户也 清液醴泉通六府 漱涌华池灌沃舌根流通大肠小肠胆胃 膀胱命门乃六府也 随鼻上下开二耳 元气出入鼻中上下通於二耳任以爲也 窥视天地存童子 天爲头地爲下部童子爲存念守一神也 调和精华理发齿 令人吸五气啄齿三十六通咽液三十六 过乃理玄白也 顔色光泽老不白 令人却白住年面目即生光泽发不复白 也 下于喉咙何落落 喉咙中有十二亭长持玉?使守喉咙 诸神皆会相求索 谓诸神聚会也心意存之在八极也 下入绦宫紫华色 谓心神赤气色紫也 隐藏华盖通神庐 眉爲华盖下通气至鼻也 专守心神传相呼 当存念心神爲国主诸神爲民使呼召无 有不到也 观我诸神辟除邪 精思内达见於神明邪气无复敢干也 脾神还归依大家 赤子遗入黄庭中脾爲中主制御四方道 之深者也 藏养灵根不复枯 令人养灵根不复乾燥也舌下有醴泉出 如流珠常含而咽之勿妄吐也 至於胃管通虚元 本文缺此一句按御临本收入 闭塞命门似玉都 人生系命於精约常当爱养精约勿妄施 泄精凝如玉在下部也 寿传万岁将有余 令人却向住年遗丹养命身不衰老可得 长生 脾中之神游中宫 脾在太仓上朝爲老君守坐堂上游明堂 宫爲太一君也 朝会五神和三光 脾宫中主诸神皆会於阙下三光日月照 也 上合天气今明堂 自气上昇下遗脑中今会明堂中也 通利六府调五行 五藏六府各有所主五行下法五常主爲 五星也 金木水火土爲王 金爲白木爲青水爲黑火爲赤土爲黄爲 中主制御四方 通利血脉汗爲浆 五内安宁血脉不惊手足汗液神明之信 也 二神相得下玉英 谓道有雌雄转相成玉两不相伤也 上禀元气年益长 谓食元气勿伤内精气与神和故寿三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年得爲地仙游於人间矣 循护七窍去不祥 面有七窍皆悉开通耳目聪明音声孔彰 邪气不生喜气自至 日月列布张阴阳 谓两目也左目爲日主父主阳右目爲月 主母主阴 伏於太阴成其形 谓婴儿在於胎中幽隐慎固阴成其形也 五藏之主肾爲精 肾却着脊去脐三寸主吐精气头戴日月 星辰 出入二气入黄庭 谓元气从鼻口两孔中出入通於黄庭黄 庭者脾也 呼吸虚无见吾形 握固链形自见虚无之形 强我筋骨血脉成 谓骨轻肉腾也肉化爲骨肠化爲筋血化 爲精神化爲丹乃成神仙 恍惚不见过青灵 谓坐在立亡过历脑户变化无常也 坐於庐下观小童 鼻者庐也观见赤子住其中也 旦夕存在神明光 朝暮存神不离己身光辉常在目前 出於无门入无户 既已得道能自隐於出入行步不由门户 而乃爲神也 恬淡无欲养华根 恬淡无欲以道自存修行玄白养黑发根 服食玄气可遂生 谓服食两肾间白气故云玄气 还返七门饮太渊 谓面有七窍皆通达也饮太渊者谓咽食 口中体泉也 通我喉咙过青灵 气爲道也气从喉咙中下历於胆也 问於仙道与奇功 仙有三千六百法备有万端得道禀气守 自然不死之术各有奇功 服食灵芝与玉英 不独名山有芝草玉英也五藏中亦有芝 草玉英常服藏中芝英故寿同天地也 头戴白素足丹田 巾月履日遗精补脑名曰链形长生不死 之道 沐浴华池灌灵根 华池口也灵根舌也当漱满醴泉灌沃舌 根也 三府相得开命门 洞房华盖明堂爲宫府也命门者鼻也开 通阴阳合会耳目故令聪明也 五味皆至善气还 漱满口中醴泉五味皆至遗丹链形故得 长生也 大道荡荡心勿烦 大道如江海持之不极思行守一勿多思 虑恐乱神也 被发行之可长存 分发食日月之精与日月相保故得长生 也 吾言毕矣勿妄传 此道非人勿妄传也 修眞十书卷之六十 喜欢道藏辑要请大家收藏:()道藏辑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太上黄庭中景经典六 上清元命眞人李千乘注 黄老黄庭经洞房经云人有大室正房黄庭/庭中黄老君所居元始也龟山 籙经云黄老君在上清金珠府理化黄者是/中正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取在天中地 中云霞之上内取於脑中心肝脾之间爲道/者莫不炼存形神尅成羽化以致长生超出 圆罗之表故曰/黄庭者也 念吾头顶戴天神三元之气降生三八景神/生於人身上洞天部一景 生脑神之府有元气人脑有九瓣内生九眞/皆列次位以绕丹田而外其面以御不祥上 眞上向高眞南向太眞东向神眞西向玄眞/北向二十四神行事诀云脑神在头九宫正 九当顶内脑膏之中形长一寸一分高/五分半向前面外坐守丹田神是也 发爲星辰万余纶发神名玄父华字道卫形/长二寸一分色正玄在躯 皮内膏外周流发根正在头上万物之中人/之最贵一形之内包含天地日月星辰社稷 刚柔无所不法亦立天子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百二十郡千二百县万 八千乡三万六十亭长十八侯亦有宫阙宅/舍门户竈井诸神饮食而知修者即得长生 所以头圆象天足方象地发爲星辰目爲日/月眉爲北斗耳爲社稷口爲江海齿爲玉石 纶理也发之始/必一又存神也 纡长盘屈光若玄纡回屈曲盘结栉发不必/解髻面有神庭髻脑之华 心悲发焦髓满骨坚不泄精气顶上中央名/通天入发际一寸顶名通天栖神之宅也 孔德之容大如钱道德经云孔德之容唯道/是从爲衆妙之门者也 天星和气从此间头爲三台天星/九眞君其上矣 养人骨髓浸灵根绦宫三景合明养人眞灵/根舌也本灵根者是也 下和六府绍五宫肠胃大小肠膀胱三焦爲/六府心肝肺脾肾爲五宫 消除恶气出脐门下丹田入命根精神之本/截五气分阴阳之户也朝 餐玉馔暮爲秽/滓之气是也还念两目白黑分目者是身/之明镜也 林夫人咒曰目童三云两目眞君丹字紫书/云常存目中三神合眞内视即见五藏肠胃 久行神/仙矣左目爲日天神存左目象日神名上/明字英玄一名飞 灵/也象长一寸衣丹玄目中童子人长/一寸服玄衣十二神 女回四边左目外有十二眞/人周回营卫目也右目爲月太一 然右目象月神名太一字晨婴一名明珠鷄/鸣时存东方青气从月来满泥丸泥丸中 有青烟又从目出鬰郁然变成二/童子着青衣如婴儿形状者矣神长一寸 衣白纨左目眞人长一/寸白纨素衣也十二神女周成还左目/十二 神女十二眞人/周还坐卫目也日月相去三寸间日月两目/相去三寸 中有北斗七政陈存北斗七星天中帝卿帝/卿玄宫玄宫从准头直上 至发际五寸於夜半东向平坐散发呼上元/三眞眞中婴儿大人面各有门户七政如北 极紫房也面上眞人神皆有方/位若视北极紫房玉阙是也上有元一五 华君元一五华/五藏神也当头如居圆如盘太一在头/头法天圆 盘坚固/者也象长七寸变化神形长/七寸耳象昼夜空如 聦修道先令目明耳聪爲事主也耳目是寻/眞之梯级综灵之门户夫目欲得数按抑 其左右亦令无数使人聪彻/所以营理城郭名书玉皇也中有黄庭主听 门黄庭是脑/中眞人也欲下天神如赤丹九眞降下於/脑宫丹者仙 服/也盖长三寸青帻冠耳神名娇女一名空闲/字幽田形长三寸青帻 冠/也常居鼻上候百神大洞经云鼻神名山源/一名鬼井有三元之山 岳能候万神爲/邪正之主也念鼻通利芳如香引灵注体/调和百神也 中有一人衣黄金鼻中眞人/黄金仙服神长二寸出居 人鼻神长二寸二分半向外/坐主神他居在人中上清虚神气处中 央鼻中岳处中央内通脑双孔丹田清眞之/气爲邪正之气都府是一身之武津道者 先塞山源鬼井悔/吝不动长生无咎也令我不惑知四方斋戒常/革夷心 注立是不惑耳鼻舌/各居一处爲四方者念口鸿赤大如方含气/养精 易曰观我朵/頥自求口实多淤玉液涌金粮口中津爲玉/液不食五谷 吸风饮露金粮/不饮之貌是也神长七寸赤如强口中眞人/名赤虚丈 人字素明在玄扉之下形长七寸一分高三/寸半向外服赤衣强者犹坚盛之貌也 左右展转吸玉浆展转反覆中有眞人/能吸津液徃来不倦象斗 钺初受四方眞人器钺遏邪之状初调神之物/学道之士先当拘魂??消灭尸鬼 常以月晦日庚申甲寅之辰清斋入室以眞朱/笔点左目眦下雄黄笔点右鼻下令一小入谷 中讫微咒叩齿三通咽液三过以左手第二指/捻右鼻孔下右手第二指捻左目下各七遍当 按之勿举手也於是都毕此二处是三魂七??/之门户钺灭精邪之津梁也故朱黄之精塞尸 鬼之路乃太极上法行之则魂??和气尸秽散/絶灵通彻视行之三年色念都泯四支无疾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长生/者也神长三寸衣玄黄神在脑中第一节/居於骨形长三寸 高一寸七分/半向外坐也固其神女东西厢体中皆有男/女眞君列阴 阳之位厢左右洞房明堂官/眞人在其中央位相望也扶持黄泉五味 长黄泉是颔下喉上五味入/口咀嚼而咽皆眞人扶持此道妙神利锋 芒自然妙有神通锋芒利器夫人道所生神/所育含灵受爽以成乎身百姓日用不知 万物得之而不见潜/行内运或曜无方矣神长七寸衣赤丹神长/七寸 在玉枕中脑内户髓/膏内向前坐丹赤衣群神化养滋五常眞人/爲群 神五常阴阳之主衆聚曰群/滋生也眞人化养生人身也大管蕃茂令上 方大管玄膺在舌下喉上一名下管受上下/膺其管受精蕃茂形长八寸故曰蕃也 能知舌道寿未央舌者无英之龙机/若能修之致长生舌根玉 □赤如丹玉??舌名也若用机/行能以消刚柔者也主禀滋味通 醴泉舌是心之官舌和则审/五味醴泉津唾者也下念喉咙十二 环喉神名虎贲眞气之路津液之源一名重/堂在颔下故曰下念绦宫重楼十二级外 应十二时/亭长也自下通流两乳间喉咙向下也两/乳名天府玉堂 眞人居/其间中有阴阳夫妻仙左乳属阳男眞所/居右乳属阴女眞 所居形长八寸高四寸各面就/坐相对向似人相对曰夫妻也对持玉戟四 方边持犹执也玉戟犹眞人之以守喉/咙四方谓胸隔上下乳内外也饮食 不累讵令还上焦旣通水谷不/积能归下元也念肺五叶象 玉光五藏次第肺最爲上对胸/有五叶如纱映縠者也青白皓皓若 氷霜氷霜皓皓肺主西/方金之正位也邹震覆心卫四方肺/在 心上故曰覆邹仙兵也卫近也/肺叶四垂以近心故曰四方也上有玄童象 月光肺神名皓华字虚成在肺中神长四寸/半白衣向斗坐月阴精肺主阴如月光 也眞精华盖内修明肺心之华盖在/肝上故曰明也肺中空 洞上下行肺藏魂??之官魂性虚浮鼻通天/气垂五叶以掩内孔相应爲上下 行/也大如锐孔通太常保气则得通神保精也/保精则神明肺体轻浮 隐孔内属精气徃/来自然昇降也乏絶道使享之亡六府调/和神明 则住三部不宁我/眞必散享去声也絶立无万神不详道去身/人死水 乾鱼终万神皆/散岂不亡也养性审之喘息端修身养性/闭气一名 炼气一名胎息从夜半至日中爲生气从日/中至夜半爲死气常以生气时偃仰冥目握 固闭气无息於中心至百二十口中出之日/增其数如此身神见五藏安至二百五十日 即绦宫神守泥丸常满丹田盛数至三百日/华盖自明耳举身无病引息之法寒热不畜 水谷无滞一日一夜万三千五百息经千焉/具能养一身具元气则无门不通无脉不齐 无畜不散仰头缩鼻而气上昇龟导缩头含/息精气下行蛇导正屈不直而气上昇即周 旋人导闭口微息气入丹田能明嘘吸/神眞内备飞上紫清由喘息之所致也上有 流神五形彰流神五藏神明彰明审/而思之其形乃明矣风伯雨 师调阴阳风伯名比君号曰长斋雨师名冯/修号拊徒在人脑户曰庙在人项 後名仕在脾端名稷在人大肠曰风伯在脐/傍名雨师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南华经曰天在人中地在/人中包含万物自然玄运在身也伏羲女 娲或存亡伏羲三皇之王女祸上古之君皆/创立革抉制造权舆人三宫五藏 之内有此君王胃太仓/乃三皇五帝府传之也肺合太白华阴乡肺/雍 州之分主西/岳华山也出驾白虎乘风雨肺神在外爲/白虎大洞经 云肺君白元君也居洞房宫出驾白虎/或乘白气从官太和君二千六百骑矣心紫 五寸锐下行心爲帝君居肺下肝上对尻尾/下一寸心者一名绦宫爲一身 之主以管万民呼吸诸神无不到者/锐者心中孔应八门万神出入也营若灵 根扶中央灵根命根也玉液化清水灌之/子能修三寸长存心居中央也明 珠赤白如日光明珠即心中精面/色如缟映绦也中有三孔 气堂堂心有三孔精气流/行堂堂施张貌也千乘一朝导明堂 夫修道者皆灰心槁体坐忘遗彼聪内自爽/形神罗照一身之内见千乘万骑眉间却入 一寸爲/明堂也精营霍山在南方心扬州之分/衡岳霍山心君要 妙衣太阳心神童子一名要要/妙太阳之正色是也缜緑曜赫履 朱冠缜緑仙发或心中晖赤之/色也戴华盖朱雀是也九度明带服 赤兵三部内各爲九度上元九气爲冠盖使/者中元九气爲谏议下元九气爲鸿胪 三九二十七大神皆部制神灵主运驱体然/义有两说九度九窍也明带赤脉交加连兵 扞武上部九变中部九孔/下部九名以通九州也饮食华澧太阳东 饮食水谷华澧津液旣从上流下须摄运/运心次肝左主东方故曰太阳之东也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如赤子精神澄赤子婴儿心神长九寸高/四寸半赤衣面向外坐也出 驾丹车御三双丹车心正色居绦宫元阳府/出或赤气三亭人心面主南 方阳心之位与面相应出则从/官南极老人三千六百骑卫也隆盖朱舆赤 帷裳隆高赤乌盖/丹蛇爲舆也丹乌持符鼓翼翔丹乌朱/雀乃败 外象故玄武水玉液朱雀见终日用之故不/遍符气也人气从下向上出仰如飞乌举翼 也出入上下论九星九气化爲九神在人身/中大洞经云天皇九魂 变化爲/之也计曾清神絶存亡计念曾易清神五/藏神人能胎息养 气必易生死则/神仙可得也迁徙得天制其裳心爲身主/制动爲神 微妙飞形深诚/正静则五映也下历长城度九梁崑仑山有/五城十二 楼人内亦有之在下部/九梁下元九气是也肝青七叶寄胆仓肝/东 方木青左三右四叶/色如缟连胆故言寄也状如凫翁鸟翼翔取/凫 外喻凫水鸟若胎息旣眞神/虚必备肝满则超如凫欲翔复似鹊葱走日中 似九鹤鸲鹆也气满肝盛如/雉高飞若昇天入日中也中多诸神东西 王神者天映君一名公子一名含明肝元眞/神灵宝经云无英公子白元尊神下镇人 身在泥丸/宫是也宫属皇叠紫亭乡肝有青阳宫中/有无英眞人其 神主生録叠精也紫亭乡目也目气紫主肝/也人饮浊肝盛则目暗至人道虚肝满则目 明若吐纳旣备肝胆内充则精/神和精以成一德无倾覆殆也肝之妙神衣 青光肝色青东方/木星正色也形长八寸乘青龙长八寸/青色之 衣居明堂宫出乘青龙青色之车/从官东极老人三千六百骑也上包岁星 岱岳宗岁星角亢岱/宗东岳青州胆在肝中色緑浆胆在/肝中 左右叶之间水延下碧緑/色盛水青黄白緑浆是也大如鷄子中正黄 二十四神行事诀云胆色/青黄緑大如鷄子是也神长三寸衣青阳 胆名龙跃形长三寸八/分青黄色向外坐也精爲螣蛇辟蜚祥胆/爲 六府外爲螣蛇亦爲青龙胆刚勇奋发/能除不祥蜚毒虫或云三尸虫是也名曰 轨敌御四方六府之神胆最壮勇人行邪正/皆在胆胆正则无事自安胆邪 窍之见灭常能外御轨则法胆主/扞敌夫修上道莫不由於胆也胃受三升 应日月胃太仓随五藏逐四季而行胃水/谷之海大肠之委输神灵所舍上白 中泽赤文章胃色外白中则/润赤有文章也中有和气上微 王和气眞气也微王胃中眞人胃开五藏明/胃闭五藏暗爲万灵之溢塞成一躯之要 津云行雨施/皆由其始也渴思其水当玉浆大洞经云夫/服玄根之法 心存胃口有女子如婴儿无衣正立胃管张/口承注魂液仰吸五气口中津液满口咽之 遣入玄女口中五过毕叩齿/三通咽液九过皆依是法也饥思其内象黄 粮饥则咽液是自然/之粮黄中央正也神长三寸衣中央神名/黄帝 子形长三寸衣黄衣/向外坐消磨食物也变化丹田百病亡赤子/居上 丹田眞人居中丹田婴儿居下丹田一神名/眞人字子丹一名光坚人能存之即无病夭 眞人贵三田合而/成一神仙之本也脾之嬖媵色正黄脾黄庭/之宫也 脾横胃上/色黄明也两木颇锐迫太仓两木两边锐坚/迫着胃爲太仓 两边/也状象金坠色混熿金坚刚脾有故膏膜/如缟裹黄白混横是 也常甘包裹开庭堂凡爲道者令三关常调/是根精固髓三关调五 藏安则身/无病也神长九寸衣黄光脾长九寸黄衣/八景神童名字 人欲存时则形长三寸横於胃/朝爲老君暮爲明堂太一君是也出乘苍车 驾龙翔脾爲明堂宫太崇府中有玄光玉女/丹田之女出乘黄龙之车从官黄老 君三千六/百骑也上连镇星少室堂镇星玄房少室/者中岳豫州也 主生五味养四行脾分五味制强/四方是爲主可以不饥 禀神明精液内备神具体安不饥不/渴长生久视定慧自然也肾黑侠 脊当脐居肾居下部水宫在脐下三寸附着/脊左爲命府右爲太和左司徒右 司寇肾在脐内两边主运三焦之气灌溉津/液通之路元阳子云寒暑相生男女相形肾 中二神青衣左男戴日右女戴月至/夜半时人能精存思则可得见也大如一 拳如覆杯下丹田人命根神宅藏五气左/青右黄上黑下白如大拳是也又 似大鼠如关台肾如伏牛大小如鼠台向肾/形肾部之宫玄关台也 快如纯漆鸟憧来肾色如黑漆旣若秠鼠又/复如鸟若胎息旣满引肾 气双孚上如飞鸟而/欲飘举憧憧然是也黄白足脂若躯中眞精/溢满 如人体/光悦也中多无形万物神无形生於有形隐/伏能生赤子也 大宝之宫中天部夫无用即有所宝无用而/常足者莫妙乎道故三度 之中各有九人右有司命左有司録左司廷/尉皆内外速记人善恶肾爲玄元君元阳子 命门一名玉都下丹田也精气出入神居之/所当脐後是也故寻眞之士外身幽岩屏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人事恐犯女秽则下丹田危人鬰録冥司夺/算三一经云以夜半时甲子戊子壬子日呼 之曰北极名玄通女某乙欲得金液玉浆醴/泉可饮者因冥思念肾间有白气左有司命 右有司録呼之曰司録六丁玉女削去某乙/死籍皆当言之生我能知三一神名可长生 矣易曰圣人之大宝曰/位言万象在人身内也神长六寸衣赤褐神/名 玄冥字育婴长六寸七/分半衣白外向坐是也出驾玄武御神龟玄/武 神龟北方正色肾爲幽暗府中有太一君出/驾玄武与飞龟从君官北极老人三千六百 骑是/也戴水上下浸九州肾两边名溪水中有/神龟呼吸养流行爲 两分通四支周遍三一经云肾有神龟亦/爲玄武乃布流润泽通九窍应九州也百 脉孔窍盛以治三部中九窍神龟戴水上下/九孔百脉皆和润所以治也 上有星辰相合持五星藏内皆内应外运夫/至人不矜其细行朗然玄 照与天地合其德与星辰合其度一体离罗/万象内应回元行事诀云诸步七星之道存 眞人星从斗而来下飞入兆口注在肝中使/光照五藏内外洞明毕北向再咽液九过矣 下与恒山相连扶四维上下之中北方最下/恒山北岳属冀州分野是 也气合玉泉下丹田也大洞经云三光阴化/成三官藉三宫中九神上中下三元君主命 是/也神长六寸衣玄黄神名婴儿字元阳子一/名谷玄形长六寸高一 寸八分赤/衣面外坐神妃十二同帷帐神妃则青腰玉/女玄光玉女并 随母所帷帐丹田/中也同守下元也五光玄曜照四方脐下都/五藏故 云五光周圆四方/故云四方是也青赤白黑服外黄肾在脐/外脐近 肾上是故/名外黄周卫五重四门张上下相连周卫/五藏相通五星 相通五重精液周流五气和释四门/脐四闭也上通於顶下彻包裹是也中虚灵 台华屋堂中虚脾部灵台心居华盖之下脐/爲下海总通六气府与心连也 朱楼二寸自相通上清经云脐有黄阙金室/银城朱楼是帝一君之内 宅三眞之/宝宫是也神女游戏集中央二十四神行事/诀云神女名逐 元马字道极生男则阴茎内女在子藏中形/长二寸二分紫色向外坐能爲男女生雌雄 仙经云人脐中有崑仑弱水玄冥之渊日月/所行与外崑仑不异也唯至人游神於内则 见矣有一切神仙飞游其上故天有日月下/临地万物皆明人亦如之日月下照脐脏腑 常明夜则日在胃照於脐故/脐正当天地三元中央是也驾无极乘焉阴 阳阴阳下丹田神阴阳之主含二气变化/成形故男女媾精万化生是眞神也御 六苍龙建左方左主阳六苍龙亦阳三如六/生象之始成形之质仙经云 左三右七戴九履一故/求眞之人存三守一也白虎把弓居右方右/阴 白虎弓弧也主阳易曰先张之弧遇/雨则吉此言阴阳成象斟酌变化也朱雀前 引把五兵心爲朱雀居脾上故引前五/藏之中各有神守是五兵也玄武 提鼓在後行玄武爲肾当脊两边故在/後下近胞囊爲提鼓是也千神 万骑引纵横夫一体云内有三万六千眞神/千二百精光营卫成形故至人 若隳支体黜聪明养精灵则千乘万骑西昇/经云神生形形生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 不得形不能自成言神人/内省便能致神仙是也轩如高举登九苍鹤/鸣 子和修成则应贞群/仙翼轩乃登九天也持我黄神转八关黄神/黄庭 也八关八方若道行内修备/则周行六虚必游晏八方也与道合同相候 迎提向必应养神见报与/道合同上昇紫极也还复返我形中央 天道不远三五复返可乎不可然/而不然是形返神归乎妙寂是也恍惚出入 面无常老子经云恍惚中有物眞诰曰面爲/尺宅西昇经云面常欲两手摩拭高 下随形使之令极热令人面光泽皱斑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可谓山川行气常盈不 设/也莫能知之存与亡能知眞道则/不衰惫耳故曰五藏 六府王五藏六府各/有司主之神法象会一於丹田名之/爲一 盛德日生道与一布化生三才人得一成形/而生三部存三守一与道同子能知一万事 毕一身精/神是也诚能通之度世方诚实也方道也/能守其身必获 度世之/道也脐下一寸名丹田下丹田名利机一/名精露一名交阴 一名命门三焦/右府之命也诸肠之纡与脊连诸肠大小/肠也傅着 脊双承胃口对脐大肠左回十六曲小肠右/回十六曲通津流回入肠爲滓秽之物清者 後胃过入肾胞注阴阳爲溺浊者从肺而分/入肠出乃爲粪故通者絶饮食而神灵爽是 也方圆三寸名关元关元在脐下三寸一名关明/一名液门男子藏精之阁 女子藏/胎之宫纵横四方爲朱垣四方四向也纵横/交会於垣墙者也常 在中央两关门对两肾/中央也神长五寸衣金文旦/暮 存之令人不衰长/二寸一分是也能大能小变化神神妙万/而爲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变化自然运/载一体是也下念天门依命门命门脐也一/神名桃孩君 摄景气之命始君也是天地之元阴阳之宗/金门玉阙房户之宝夫人命由桃君所制魂 化精液/而生也去脐一尺变化神一尺阴下胞上在/大便前小便後两 阴交会之门也中有眞人号曰制命又人主/年月之本命摄寿夭之间太一变魂而并列 司命之会而合对魂帝君故云司命之神主/典年寿魁柄长短之期是以混合之府籍莫 不由之一名/灵华神宗也两女夹侍败乱人两女阴中之/神居命门下 和合阴阳皆由此若眞神竭而精液不通女/则胎落男则内神耗竭而祸自连也子欲不 死收精内视子欲长生收精返形夫人谁不/知生之可贵乎只自不能止交接耳旣泄之 以尾闾而气浊液漏脑减髓竭徒益以消溃/故非本眞而邪其内与元神渐丧而衰朽日 逼也西昇经云人所以轻命早终者自令返/污之然非天地毁鬼神害以其形故也养生 之夫恳絶世事凑彼山林将欲/断诸浮俗塞兑炼形保正吉也能爲大小惑 人心不见是而无闷欲何所/惑也自然心清意定也意审三神病去 身三丹田也志/诚必感也安乐道经可备矣一劳永逸/乃得长生 然後复何言乎唯天道/三一爲首门乾坤是也合乾坤定六府三生/六府 寂然不动感而不生/寂无爲也遂使念之知机眞神穷理尽性彼/肤 耳莫不遂内修成辟灾厄长离膏肓利贞无/咎读如法精义入神深研妙赜神精运化引 息相拥形质已具还部矣五藏生灵三田内/实却衆邪魔若干犯鬼贼逃亡去万里入水 不濡猛兽不据秘五道守我黄庭蜜掘/阙镜传贤士受者获福当朝太上也 太上黄庭中景经 喜欢道藏辑要请大家收藏:()道藏辑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太上洞真贤门经宿六 九经同卷宿八 玉清胎元内养真经 玉清无上内景真经 太上真一报父母恩重经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 太上安镇九垒龙神妙经 太上洞真安竈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金光明经 元始天尊说三宫寳号经 玉清胎元内飬真经 玉清寳神元台真君下传 尔时太上老君因朝 元始上帝告太上曰精虚则炎上气虚则下 走隂阳各行於水火金木不成於夫妇是致 下上之人真气日衰隂邪日戾残其本寿精 神不全沦爲下鬼我尝授汝胎元妙道以外 玄牝合内玄牝以外真神补内真气聚集天 之万寳养我胎之元精使神生於胎气恋於 神心君潜御气息调匀万神敬礼群魔束形 汝当教其兆民先学定心心定气住气住神 全神全形固绵绵若存而不息用之不穷而 见功谷神不死合我真宗我愍世人外爲酒 色之所贼内爲思虑之所萦惟贪名利消落 精神恋着粉屍巧笑蛾眉逐外亡本崩我灵 基使坎离之壊散致魂魄之流离儿女成列 形骸渐衰爲一棺之聚土失天地之真机良 可悲乎汝劝世人先持小戒以至大戒先学 息心渐入无爲因定生明因明悟道上品之 人以麄易细成光明身居清净天寿命无量 中等之人延年住世补复胎元不致夭伤下 品之人远离情慾淡薄利名归向真风顺行 圣教汝当以我妙语分千万形周流教化渐 渐接引舍邪归正去浊留清证无上道是时 太上老君恭奉圣训即与紫光天母各化其 形爲尘沙衆分身世界普度有情未久之间 上界万二千天於莲华中化生无量天人各 各乗空诣玉清境面对真尊而说颂曰 无上神父开大方便戒敕太上紫光天母 化形下方广度我辈并因戒定咸得上生 获意生身 证无上道 我等变化 百千万身 身具万舌 讃扬玄徳 百千万劫 亦未能尽 巍巍功徳 不可穷诘 我等信受 将何补报 誓发大愿 於未来劫 复度有情 惟此一心 是名报徳 无量天人说是妙颂各以天华寳香散虚空 中而爲贡奉遥望真尊百礼而退 玉清胎元内养真经 太上洞真贤门经宿六 尔时 元始天尊即说十方天尊灵像一百八十道 君千二百老君若广说前劫天尊名号数若 微尘穷劫说之亦不可尽今说近劫成道十 方天尊应身乃有五百七十三天尊之名号 者礼拜讃叹功徳难胜若男若女闻此老君 贤门经一句一偈获福寿报灭除三业大罪 如是种种功徳不可具陈不可具载弹指顶 礼唯诺而答敬奉教言是时 髙上元始天尊又告东方普济真人及诸仙 衆曰东方九气无极世界之中应身乃有一 百天尊灵像之名号者今须至心归命信礼 至心归命信礼东方玉寳皇上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太极冲用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爲湛然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托质灵应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因独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安和万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隐徳冲变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惠品慈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灵符威力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髙上玄虚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玉清上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髙清太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龙威九变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髙极明皇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西那应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断灭邪惑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太虚至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上清运感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名起十转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力制魔试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髙上空洞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珍藏说法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善力救护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寳林敷果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见得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寳慧自在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上真凝智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含慈慧妙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垂化太和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髙上王保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紫虚玉皇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传经教授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髙清至圣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慈悲应感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髙济危难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敷信惠爱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严净洞曜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法忍含和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崇真吐妙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应变无穷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髙上化感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紫虚焕曜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髙上清玄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常乐玄教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善济平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智慧海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常寂大罗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乗空慧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慈大悲天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至心归命信礼慈悲救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长乐太平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寻声救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拔苦与乐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长生保命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太华琼曜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内景通真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通灵回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飞歩九空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歩纪七元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豁落长耀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元耀延灵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混成开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太霄曜景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啓明元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空玄明梵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太空玄廕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灵都集庆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景云普被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洞浮七耀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灵光四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保命护魂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洞空圆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丹华皓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流耀帝一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洞啓幽玄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圃灵耀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神通虚朗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紫庭?圣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四?衆真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广运弘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灵元普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崇真玄古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安化太元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耀景西真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保耀洞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八景回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圆景耀霞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光明晨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玉虚琼耀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金光朗耀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八景齐耀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緫御衆真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法明灵鉴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结朗辉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啓真玄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混化变生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思玄?籍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凝原流耀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惠原玄畅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凝虚善寂天尊 礼足至心懴悔 复次懴悔 天尊说言一切衆生舍身受身沈沦苦海动 经累劫不蒙解脱皆是心口造诸重罪三业 十恶带染声闻欲求出离证常乐果去离三 涂五苦八难并乞消除既得罪灭无量无边 归命懴悔 至心归命信礼 无上天尊重复懴悔杀生之罪衆等自从无 量劫来至于今日舍身父母兄弟六亲眷属 过去见在不念慈悲或因征战杀害就敌或 爲吏胥巧文曲判枉人直道或因嫉妬断絶 人命堕胎落子毒药伤命杀害一切衆生啖 食骨肉或爲父母及以已身兄弟亲族聚集 郷闾噉食衆至或婚男嫁女三朝满月或祭 祀神鬼伤杀衆生不可计数或杀牛羊驴马 猪狗鸡鸭六畜之属或杀鹿狐兔虎豹犲 狼野兽之属或杀含血鸟鹊之属或杀鼋?? 鱼鼈之属如此等罪无量无边今日慙愧至 诚皆悉懴悔是时 元始天尊又告南方延寿真人及诸仙衆曰 南方梵气无极世界之中应身乃有九十九 天尊灵像之名号者今须至心归命信礼 至心归命信礼南方景福护魂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龙汉梵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光啓寳藏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髙上玄微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上微妙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勤化方便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玉虚玄监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慈慧海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微上圣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真容碧落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慧觉洞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法海常湛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九光普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苦海得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惠用无穷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虚紫晨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玉虚三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智胜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能弘至教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方便惠人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髙虚不动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常转法轮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玉虚无上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三素飞灵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量常乐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紫虚太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徳冠无穷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十华髙上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太微金简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延福皇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五明通耀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九光神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素灵慈善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丹灵弘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通灵应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常道慧解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八威拒遏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四明洞曜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流焕明空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常虚玄一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抱素怀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诛除氛氲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收魔束鬼天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至心归命信礼光映素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上玉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帝光洞景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飞丹流彩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耀晨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太帝真玄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灵光琼耀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慧通景洞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寳光通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琼光流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定安祚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珠琅洞宴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平等洞虚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玉明玄耀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金简法藏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元和敬爱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智明空解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丹洞玉皇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七耀神真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天景玄微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金映光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元阳龙景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都緫徳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景宁万善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耀灵兴国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辅真灵妙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流珠光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寳光元洞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齐真緫圣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帝图净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真元耀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保命长存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洞灵玄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长生司命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紫极流霞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飞歩明灵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飞烟结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丹华耀日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虚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琼洞空解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珠耀彩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明玉皓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太极金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日耀流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碧堂流焕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金华慈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降灵保耀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明霞焕彩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延生主筭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慈隂普廕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重光逺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玉琳流液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务降景耀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庆云常廕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灵通福庆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道润光善天尊 礼足至心懴悔 至心归命信礼 无上天尊重复懴悔杀生之罪衆等自从无 量劫来至于今日杀生害命不可胜记或祀 鬼神杀害衆生或割裁其头足燖去皮毛猛 火煎煑生分父母断其胎孕或故絶命根令 其磨灭枉杀贤人道士百姓男女或杀债主 ??家四方良善或以毒杀药杀呪杀骂杀自 杀教他杀见间随喜如斯等杀举手动意残 害无数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发露皆悉 懴悔是时 髙上元始天尊又告西方慈悲真人及诸仙 衆曰西方七气无极世界之中应身乃有七 十三天尊灵像之名号者今须至心归命信 礼 至心归命信礼西方慈悲救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慈等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当来救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流布法力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九华敷保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边明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转轮不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上徳无形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承寳华台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一切智海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智徳行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碍庄严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乗法藏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不动威力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示因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慧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法利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妙徳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上徳王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破衆疑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得玄微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运宿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威徳普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量光相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香林边界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相端严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边自在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示一切法天导 至心归命信礼普见诸法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边王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智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最胜上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万重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金华妙徳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能坚固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智慧明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衆智具足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欲精进法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医王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离烦恼障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边智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妙王生解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转诸难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藏名闻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常亲善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志坚固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华观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贞皇玉虚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金真妙寳天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至心归命信礼贞素元景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皓映真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妙相崇古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崇寂凌空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髙真妙果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监王大施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盛光普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开化度人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威光威徳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宗仙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玉隆法寳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妙成慧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显明开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显明梵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定光大焕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明梵太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华恭上妙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明梵行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玉真大梵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度生太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寳光法教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寳云妙果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法雷慧眼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梵气妙解天尊 礼足至心懴悔 至心归命信礼 无上天尊重复懴悔偷盗之罪衆等自从无 始劫来至于今日过去见在六亲眷属父母 已身九祖七玄因縁骨肉舍身受身运心动 意常行偷盗天尊财物或盗法师出家财物 或盗天尊供养财物或盗岀家供养财物或 盗讲说财物或盗玄坛供养财物或盗灵观 供养之物或盗经戒供养之物或盗修尊像 之物或盗经法之物或盗玄坛之物或盗修 造观宇之物或盗供养清净之物或盗护戒 信心之物或盗常住大衆之物如是等罪无 量无边今日至心皆悉懴悔是时 元始天尊普告北方保命真人及诸仙衆曰 北方五气无极世界之中应身乃有九十九 天尊灵像之名号者今须至心归命信礼 至心归命信礼北方慈悲与乐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真冥衆相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常度衆生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得妙道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保物命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金寳相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宣道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念慈施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碍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法施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上清凝寂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灵感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弘信道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严整相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庄严寳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都湛寂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归妙门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慧意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破?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常普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除爱慾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弘正道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光昭微隐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随感应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制魔护命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断除宿瘴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分身应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随变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开袐藏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广度真仙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灵化无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常应世界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宿世因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髙上慈救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常寂真身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忍垢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普济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延生济厄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随縁应感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常游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法无碍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流光遍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垂法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髙上玄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流规玉简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圣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弃邪念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入无爲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镇法长生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梵形景徳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元曜明皇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玉虚真洞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灵慈?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法本元灵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回真法相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法本好生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元灵法相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普夀长乐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香林寳相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保报身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智光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报应善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虚无善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慈悲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月光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万福大慈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六度大悲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妙福堂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法云普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慈善敬爱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慈敬流思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法王普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妙真弘教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普明大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广明度脱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弘济威徳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普度王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寳真相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制消魔天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至心归命信礼太平国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镇国境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彻应真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景寜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太霞景徳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慈忍保命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度脱延筭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徳普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简寂崇信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舍光洞曜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通玄入寂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洞照幽寂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思微慧解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真宗慧朗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朗普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兴教道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碧落空歌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寂通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谷神灵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福胜常乐天尊 礼足至心懴悔 至心归命信礼 无上天尊重复懴悔偷盗之罪衆等自从无 量劫来至于今日运身发意常行偷盗人等 财物或以方便取或以迫脇取或以非法取 或以下脱取或以借贷不还或罔冐欺负不 偿凡非己物华果草木一草一叶起一念心 皆爲偷盗乃至路上拾得野间逢遇风吹鸟 衔车马布帛米来微尘不论多少无量劫来 隐藏在身未曽发露今既懴悔灭除累劫之 罪万劫蒙原七祖父母过去见在六亲眷属 各乞子孙兴盛谷帛盈丰宅宇清吉历代衣 缨今日慙愧皆悉懴悔是时 元始天尊又告上方太极真人及诸仙衆曰 上方梵气无极世界之中应身乃有九十五 大尊灵像之名号者今须至心归命信礼 至心归命信礼上方大慈大悲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惠海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玉真相好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寳林敷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玉寳流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弘智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保护贤徳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弘慈训道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遍通夷狄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示现威神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化生法身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降魔制变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通逹慧命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歩虚慧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广大济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预善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坚持禁戒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常无畏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回灵变灭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南昌普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纲维四象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慈育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香林说法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净智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常见金容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化万物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定慧念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常乐导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慈念玉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更生垂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不受功报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都下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行道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布衣威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弘纶万象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退转天王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端严定相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金顔寳曜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宗匠无爲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遍识宿命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化入法门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散功流徳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示物生源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静生和气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九灵应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垂妙气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圆光明彻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洞观有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含弘万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传示?教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遍照除疑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慈大悲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寻声救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香光过界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慧明遍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梵音开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相端严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边自在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善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普现诸法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金华妙徳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衆智具足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量光相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飞歩明灵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灵曜保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丹华曜日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日曜流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明玉皓齿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延生主筭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玉琳流液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重光逺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保命长存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七曜神真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帝图静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寳光元洞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天景玄微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长生司命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上玉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慧通景洞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玉明玄曜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平等洞虚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元和爱敬天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至心归命信礼丹洞玉皇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微上圣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通灵应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五明通曜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常道慧解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九光神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十华髙上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玉虚无上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紫虚太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智光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能弘至教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九光普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苦海得度天尊 礼足至心懴悔 至心归命信礼 无上天尊重复懴悔邪婬之罪衆等自从无 量劫来至于今日父母兄弟眷属过去见在 舍身受身所在生身恒滞邪婬不能清静常 行婬慾或对天尊起诸慾想或对经法起诸 慾想或对法师起诸慾想或对善男女起诸 慾想或对衣服玄黄缯彩起诸慾想或对华 果起诸慾想或见牛马起诸慾想或见山林 起诸慾想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至诚皆 悉懴悔是时 元始天尊又告下方玉虚真人及诸仙像曰 下方梵气无极世界之中应身乃有九十七 天尊灵像之名号者今须至心归命信礼 至心归命信礼下方回屍起死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太虚凝寂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龙汉威徳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光明三景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寳慈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千赴感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灵元妙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长乐济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导化原寂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太极无上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衆妙空寂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信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出世智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智光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运因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万重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量法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医王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最尊上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欲精进法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智慧明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明梵太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明梵行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度生太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寳云妙果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宗仙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玉陵法寳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灵洞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得自在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施法乐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善救无遗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视现玄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自在胜乐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善增益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端严妙相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妙香王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髙胜慈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善光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胜慧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量广相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垂光历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善现灯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净徳魔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智光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妙元魂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功徳王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羽保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智胜徳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辩正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喜明昭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爱清静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日月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保度生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保海王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常保秘藏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敬香华王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日月光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量慈悲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常住虚空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凝常寂静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姿胜慧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常破滞惑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无忧徳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离爱敬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慈天悲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慈大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平等救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化生救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慈忍救苦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三光洞晏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玉晨上境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通真得道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扶桑玄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昇玄飞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圃流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五云七曜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云善廕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月华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曲晨镜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碧流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灵华境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玄飞渉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太微下景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金光景化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丹华清映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景丹霞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含日明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明三景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空清灵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延生保命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日光曜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灵晖相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黄素老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流光四照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洞扶法轮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大梵都天尊 至心归命信礼玉诞玄天尊 礼足至心懴悔 於是 髙上老君普告无上天尊重复懴悔邪婬等 罪不可一一具说因縁或离人母子别人恩 爱隔人怜念不择好丑不避亲踈或抑人男 女和合隂阳体露三光侵凌四辈耳淫音声 眼观玄黄鼻受声香口贪滋味身贪细滑如 此等罪无量无边结在身心今日至诚恳祷 皆悉懴悔衆等弹指顶礼共结因縁各受千 春同沾福庆再拜奉行 太上洞真贤门经 喜欢道藏辑要请大家收藏:()道藏辑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太上感应篇集注序上 太上感应篇集注序 儒者之学以求诚也而诚贯乎学 之终始传曰不诚无物况学之大 乎六籍皆劝善禁恶导吉避凶之 书学者服习其文至於老死鲜有 明於心而行於身者则亦不诚之 故而已矣夫天之与人一诚之所 爲也故举念而天监焉出言而天 听焉行事而天视焉祸福之报各 以类应亦惟其诚而已孔子曰善 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 灭身董子曰善恶之极乃与天地 流通而往来相应夫善恶积之而 至於极则诚矣诚安有不感感安 有不应孟子曰至诚而不动者未 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动卽 感应之谓也古今言感应者未有 深切着明於此者也余观太上篇 中旣列善恶之目而於终篇则要 之以语视行三者夫一日之间三 者皆备可谓诚矣而又积之至於 三年则诚之至矣祸福之应岂自 外来乎夫无妄之福无妄之祸君 子无所容心焉若夫致自己者正 当取之以考其善与不善诚与不 诚如是则祸福皆修身之助矣世 之讳言之者窃以爲过矣一日在 内直见查澹远宫詹手一编专视 而貌肃若神明与俱者就而视之 则感应篇集注不书撰人名氏其 笺释则先发明义理而後证以事 实或更引他说以畅之其文约而 不漏详而不杂切近而显明用之 警世动俗可以勉进於正而惩创 其邪僻与六籍所载劝善禁恶导 吉避凶之指无异焉而澹远好之 如此其诚由是道也暗室屋漏出 王游衍皆若昊天鬼神之降监其 有裨於吾儒立诚之学者岂浅尠 哉旣嘉是书之可以警世动俗也 遂与澹远共捐赀以付剞劂澹远 属余标其大指书於简端云 龙集康熙四十又五年六月朔日丁亥    泽州陈廷敬书 太上感应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 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 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 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 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 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輙上诣天 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竈神亦然凡人 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 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是道则 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 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 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 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 己之失不彰人短不衒己长遏恶扬善 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 求报与人不追悔所谓善人人皆敬之 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衞 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 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 善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爲能 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 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 诈僞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 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謟上希旨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 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 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淩孤逼寡弃 法受赂以直爲曲以曲爲直入轻爲重 见杀加怒知过不改知善不爲自罪引 他壅塞方术讪谤圣贤侵淩道德射飞 逐走发蛰惊栖塡穴覆巢伤胎破卵愿 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 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 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 骨肉侵人所爱助人爲非逞志作威辱 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骄 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 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 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 弃五谷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 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 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见他荣贵愿他 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 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 便生呪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 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 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至富巧诈 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 吓於他怨天尤人诃风骂雨鬬合争讼 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 故口是心非贪冒於财欺罔其上造作 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 顺效逆背亲向疎指天地以证鄙怀引 神明而鉴秽事施与後悔假借不还分 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慾过度心毒貌慈 秽食餧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 升以僞杂眞采取奸利压良爲贱谩蓦 愚人贪婪无厌呪诅求直嗜酒悖乱骨 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妬忌无行於 妻子失礼於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 作爲无益怀狭外心自呪咒他偏憎偏 爱越井越竈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 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唾涕及 溺对竈吟咏及哭又以竈火烧香秽柴 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 霓輙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猎对北 恶骂无故杀龟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随 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 乃殃及子孙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 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 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 事以当妄取之直又枉杀人者是易刀 兵而相杀也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 救饥鸩酒止渴非不蹔饱死亦及之夫 心起於善善虽未爲而吉神已随之或 心起於恶恶虽未爲而凶神已随之其 有曾行恶事後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 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爲福也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 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 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 行之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五月朔奉持弟子 海甯查昇斋沭敬书 太上垂训 感应之篇 日诵一遍 灭罪消愆 受持一月 福禄绵绵 行之一季 七祖昇天 久行不怠 夀命长延 天神恭敬 名列诸仙 太极眞人赞  秋浦曹曰瑛敬书 重刋道藏辑要 太上感应篇集注 太上者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言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此二句合下二句爲一节乃一篇之纲领也葢言天地无私因物付 物是以祸之福之常因人之善恶本无一定之门今人求福则萌侥幸之念而不知福缘善生遇祸则起怨尤之私而不知祸 因恶致善恶实由人自作则祸福岂不由人自召乎太上恐人不肯反求诸已故首揭己召二字以示人也大抵一念起处卽 分善恶善恶旣分祸福卽殊昔衞仲达初爲馆职被摄至冥冥官命吏呈善恶二录恶录盈庭善录才如筋小索秤称之小轴 乃能压恶录官曰君可出矣衞曰某年未四十过恶何得如是之多乎官曰一念不正此卽书之不待犯也衞曰轴中所书何 事官曰朝廷尝兴大工修三山石桥君上疏止之此疏稿也衞曰某虽言朝廷未从何益官曰君此念已在万民向使听从则 善力更大矣奈恶念太多力已减半不可复望大拜後果止吏部尙书噫仲达止是空念尙损合作宰相之福况本自福薄又 多实犯者乎李昌龄曰祸福由自召亦由自转转念得则?业可破善根可培矣是在人之反求也善恶之报如 影随形善恶感也祸福应也此感彼应毫发不爽如人有形则有影也佛说众生造业其报有三一现报今生造业今 生受二生报今身造业後身受三後报今生造业更一生受此通三世论也儒家亦言之曰子孙保之曰苟爲善後世子孙必 有王者亦通三世论也今但据目前某人善而得祸某人恶而得福岂通论乎曰然则形影之喩其说何也曰此言其必然也 非定言其速也卽影之肖形亦有远近影远则大影近则小报之远近甯独不然速则报轻迟则报重或恶业多则先受恶报 或善业多则先受善报或善心退转则又因福而得祸或恶念改悔则又因祸而得福虽是种种不一总之一定不移故曰如 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自此至算尽则 死爲一节言人之一生日夜时刻上下四旁皆有鬼神鉴察也葢神居幽暗人居显明神尝见人人不见神譬如人居幽暗能 见显明人居显明则不能见幽暗也因人之不见神而遂谓之无神可乎中诫经云皇天虽高其应在下后土虽卑其应在上 人处其中凡有言动天地皆知故天有三官五帝地有五岳诸司日夜巡行察人过犯其中又有举意司专主关达人之事始 事始者人之起念处也凡此皆谓之司过之神不言司功言司过者非不记功以人之所爲过多功少故止言司过也聪明正 直谓之神聪明则无遗漏正直则无委曲是以轻重之间各得其当犯轻者夺算亦轻犯重者夺算亦重算谓夀数也五福以 夀爲先故罚过以夺算爲首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财禄有长有消厯境有安有危无非鬼神主之 旣已夺其算矣禄料甯得独丰故贫耗福气安得独厚故忧患靑帝之训曰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 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按亏损二字卽贫耗忧患之根也人皆恶之旣爲减算之人则必爲人厌恶玉枢经曰 斩神除魄使之癫倒人所厌恶人所嫌害今但恨人之欺我岂知乃天夺吾监令不逢世乎刑祸随之谚云人非 欺心不遭官刑人无隐过不遭横祸彼罚算之人能免此乎随之有跟定不离之义吉庆避之惠迪乃吉积善斯庆 一经减算便是有罪之人吉化爲凶庆转爲祸若或避之也恶星灾之吉庆旣避则必有恶星爲灾葢恶自人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星因灾之非星恶也世人不明此义而徒仗师巫禳解顺星何其不察之甚乎算尽则死自依人所犯轻重至此句 皆太上苦口垂诫之词言减算不已毕竟至此眞可哀也夫浮生短世人夀几何今日以某事减算若干明日以某事减算若 干减之又减以至於无则死期至矣一死之後更有三恶险道或爲畜生或爲饿鬼或堕地狱又非是一死便能了帐也又 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人纪算此一节言人之一身行住 坐卧皆有鬼神鉴察也三台有六星上台司命中台司中下台司录上帝署爲天曹主人生死夀夭人有三魂上应三台北斗 乃紫极都曹精应玉淸尤位之至尊者也业报因缘经有云七星之炁常结爲一星在人头上去顶三寸其人爲善则光大而 明其人爲恶则光小而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 言人罪过此一节言人之一心几微萌动皆有鬼神鉴察也三尸亦名三彭上尸名彭踞中尸名彭踬下尸名彭蹻 每於庚申日乘人寐时上至天曹言人罪过所谓心口意语鬼闻人声者三尸其最也庚申属金乃天曹断决之日故修眞之 家遇此日则守夜不寐然非淸心寡慾检身克已卽何能己三尸讳之程子霄诗云不守庚申更不疑此心常与道相依帝天 已自知行止任尔三彭说是非此言诚见道者矣月晦之日竈神亦然此一节言人之一家动静居处 皆有鬼神鉴察也月晦之日月尽之日也竈爲司命之神司人一家之命於人朝夕善恶无微不察每至月终辄上诣天曹奏 之最能旋转祸福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此一节总结上文言鬼神鉴察如是是以 大小之过皆不能掩而夺纪夺算确乎其不诬也十二年爲一纪百日爲一算经云人之受生所得之算皆纪在诸天太上勅 诸神巡行考校三日一言十日一奏百日一结若修善立功便可延年万一造罪立见减削唐娄师德爲左骁衞郎将後迁纳 言一日晨起入朝忽见星官谓曰汝曾误杀二命罪当夺纪星光将尽矣言讫不见是日随卽神昏不能入朝因谓侍者曰我 一生谨愼只因误杀二命今遂早死一纪未几卒此大过夺纪之证也宋符仲信白手起家年三十五因病入冥遇故旧数人 呼曰恩公何爲至此相与拜求一吏吏曰此人本合饥寒以好施故能起家夀本五十九以不烧香睡起迟今将削尽数人谓 此二事皆小过吏曰不烧香卽是无敬奉天地心睡起迟卽是有多淫之意岂爲小过数人相顾叹曰厚德如符公尙以此夺 算况其他乎符惊寤因自述其说以告人此小过夺算之证也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 者先须避之此节承上文而言过大夺纪过小夺算是过无大小皆害我者也见害不避名爲眞痴太上悯之故 特指人以避之之路数百事如篇中自非义而动以至杀龟打蛇皆其事也又因夺纪夺算之言而专及求长生者以见造命 延年之诀莫切於此其实天下无人不在过中无人不当避过若欲求长生者尤当修眞链性使身心净若明珠卽纎翳微尘 亦不可有耳先须二字又啓下文千善百善之义葢未立善先须避过旣避过更须立善也是道则进非道 则退此一节是纲下二段是目不履邪径以下是道之目也非义而动以下非道之目也道犹大路也坦平正直卽是道 也崎岖邪僻卽非道也进退两途决之於已有趋吉避凶之义赵淸献公尝曰吾昼之所爲夜必焚香告之於天不敢告者不 敢爲也苏黄门书阴君之言曰昼之所爲夜必记之於纸不可记者不可爲也二公所言卽是此义不履邪径小路 爲径邪者不正也动履不正皆从心起心正则步履不期正而正矣赵拚帅蜀时有妓戴杏花公偶戏曰髻上杏花眞有幸妓 应声曰枝头梅子岂无媒至晚公使一老兵呼妓迟迟不至公忽厉声呼曰赵拚不得无礼急令人召回老兵老兵乃自幕後 出曰某实未往某事相公最久相公邪径分毫不染知今日之事不过一时此念便息耳此将履邪径一念能改者也陈良谟 游学广德本庠张掌教谓公曰归安武大尹今秋必入帘吾引尔往拜其门塲中必当留意公唯而出私念穷通有命进不出 正识者所鄙遂托辞不往而是嵗恰中武公房内假使当时一拜则彼此俱无以自明矣此未履邪径一念能持者也夫邪径 二字所包极广路头畧差便是大错一朝失足遗恨千古可不愼乎不欺暗室暗室者人所不见不闻之处也经云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孰谓暗室遂可欺乎宋黄靖国爲仪州判官一夕被摄至冥冥官曰卿在仪州有一 美事曾知之乎命吏取薄示之乃医士聂从志某年月日在华亭杨宅行医杨妻李氏淫奔从志从志力拒得免上帝赐聂从 志延夀一纪子孙三世登科靖国旣还说与从志从志骇曰此事妻子亦未尝与言不意已书阴籍此不於暗室欺人色者也 蒲州杨溥父爲人忠信不欺业商淮扬一日有陕客事急回家宻以千金寄公处三年不返公将金埋花盆中植时卉於上遣 人关中访之本商巳死止生已子公呼至以金与之其子疑不敢领公曰此汝父所寄尔何必辞其子叩谢携去後生溥爲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师孙俊民戸部尙书曾孙元祥翰林检讨此不以暗室欺人财者也善乎王梅溪诗曰室明室暗两奚疑方寸长存不可欺莫 问天高鬼神恶要须先畏自家知人能於独知处时时检点又何欺之与有积德累功存诸心曰德见诸事曰功 由少至多曰积由卑至高曰累德不积不崇功不累不大汉先主诫其子曰勿以善小而不爲此正积累之说也今人不肯行 善动云做好事那得钱使岂知积德累功自有不必用钱者乎鎭江太守葛繁尝语人曰始予日行一利人事或二或三或数 四今四十余年未尝少废问何爲利人事公指座间踏子曰且如此物置不正则?人足吾爲正之若人渴与之杯水皆利人 事也无论贫富皆可行惟悠久乃有益此则贫贱家所当效法者也然有力之家亦不得以此借口宜兴吴颐山无子有李生 献种子方曰方今嵗荒殆天假公以会也乃列数事一贫民钱粮两数以下代纳二轻犯追赃赎罪者代完三各城门设粥厂 四族属姻党贫者不时馈遗五村落穷民亲自给粟六置药疗疫七掩骼八造桥九置义庄十助学田吴公欣然行之後连举 三子此又富贵家所当效法者也大约力到处行好事力未到处常行好心勿务名勿辞难勿始勤终怠则所云一千三百善 日行一事只须四年三百善日行一事只须一年人亦何惮而不爲乎慈心於物慈者万善之本诚欲积德累功 不独爱人兼当爱物第物类至殊易多忽畧故太上於此先言之大藏经曰人不杀生得长夀报又云人家小儿顽戏凡蝇蝶 鸟雀之类切宜禁戒非惟伤生且炽其杀心长大不知仁恕又云人於行住坐卧间见一切众生投身死地当方便救护使得 生全又经云灯烛熖上别有微细众生吞食其光人气一吹随吹卽死故诸佛戒人勿以口气吹灭灯烛又云水中有微细虫 人不能见须以囊滤水方可飮诸圣於微细物命切切护念如此况飞走之大者乎昔陶隐君已获道要不得上昇托桓闓访 之三日桓君来吿曰君所修本草以?虫水蛭爲药功虽及人而害及物命以此淹留耳隐君复以草木可代物命者另着本 草三卷行世遂得仙去噫隐君以救人之故而伤害物命尙且不免有过今人害物命而恣餍口腹视此又何如耶忠孝 履兹土者人孰无君具此身者人皆有亲无君无亲是与禽兽等矣故立善多端莫先忠孝卽成仙证佛亦何尝不根基於此 东鄕司命曰人虽有应仙格当登仙品然必多厯年所始得渐进惟大忠大孝今日谢世明日便补仙阶释家则曰皇王水土 不敢忘也又谓人不先供养父母而有施者是名恶人孰谓二氏之学爲不谈忠孝者耶然所谓忠孝者惟在随分自尽不必 犯难死节然後爲忠不必割股割肝然後爲孝居官有居官之忠士庶亦有士庶之忠富贵有富贵之孝贫贱亦有贫贱之孝 此中义类不可胜举卽古来贤喆芳规亦难槩述姑引一二以见大凡李善南阳李元家奴也元家染疫尽死止遗一孙名续 未满周嵗诸奴咸欲谋杀分其财产善乃潜负续入山中亲自哺养推燥居湿备尝辛勤续虽孩稚奉之不异长君每出入间 必跪吿乃行至十余嵗出山吿县令锺离意意捕诸奴悉杀之後朝廷闻之拜善及续俱爲太子舍人复迁善爲日南太守道 经南阳至元塜一里外卽脱朝服衣故衣持锄去草拜墓哭甚哀自执爨以祀曰主君夫人善在此数日乃去以厮养之卒尙 知尽忠如此彼居官食禄俨然称缙绅先生者又可自恕乎杨一武进圩桥人也行乞养父母所得食虽极饿不敢尝必先以 奉亲有酒则跪进跳跃起舞唱山歌以悦之如是者十年鄕人感其孝与之金雇爲佣不受曰吾亲乌可一日离也父母相继 死乞得棺脱已衣殓之己严寒赤身弗恤葬於野卽露?棺旁日夜哀号嵗时拜献未尝缺失以乞丏之义尙知孝亲如此彼 旧家子弟力量少能自给者又可自恕乎友悌兄爱弟曰友弟敬兄曰悌兄弟之生情同手足卽有继有庶其原止是一 人薄待兄弟便是薄待父母矣礼曰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眞知重父母者固未有薄待兄弟者也吴兴富翁莫氏老年私一婢 有娠惧其妪姤遂遣嫁一卖羹者已而生男甫十嵗翁遂死里中羣小指爲奇货因语其婢曰汝子孰不知莫氏子其家产应 有分胡不归取之不听则讼之耳因作一孝服被其子使往且戒曰至灵前拜毕亟出我辈俟汝至屋旁卽吿官其子如其教 入其家哭且拜家内骇然妪骂欲逐之莫长子亟前曰不可遂抱持问曰汝非卖羹子乎曰然遂引拜其母曰此汝母吾乃长兄汝当拜遍指家人曰此爲汝长嫂此爲次兄次嫂当拜又指云此爲汝长侄此爲次侄汝当受拜拜毕曰汝当在此执丧勿 去卽命栉沐去故衣易新衣使与诸兄弟同寝处又呼其生母至许以月廪嵗衣羣小俟久不出计遂大阻夫此子一敦友爱 内全先人之体外息羣小之祸不可爲分别异母者劝乎然世亦有同胞共乳而兄弟往往参商者揆厥所由匪止一端而争 较财物尤其最着不知财物易求兄弟难得朋友相洽尙通有无何况兄弟昔赵彦霄兄彦云好游生业废半彦霄谏不听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求析箸五年而兄荡费已尽除夕彦霄置酒语兄曰弟初无分爨意以兄不节敬爲兄守先业之半亦足以供朝夕请归仍主 家政卽取分劵焚之付以筦钥更出所蓄偿诸负者次年彦霄与长子俱乡荐登第今人重财物轻手足其食报亦可知已法 昭禅师偈曰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爲弟兄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 前生子又兄弟畱与儿孙作样看此语最堪感悟正已化人表正影直已正人化不能化人是已未正耳自不 履斜径至此皆属正已自此至与人不追悔皆属化人化人亦正已中事也陈白沙尝舟行遇盗尽劫财物白沙居舟尾呼曰 我有行李在此可取去盗问爲谁答曰我陈献章盗讶曰小人无知惊动君子舟中之人卽公友也忍取其财乎悉还而去海 陵王心斋从阳明先生讲学以良知爲宗一日盗至其家公亦与之讲良知羣盗譁曰如吾辈者良知安在公曰汝试去衣良 知便露羣盗因去衣惟一裤相顾不去公曰此卽良知所在也汝不去此是有耻心此心本有谓之良知因爲之反覆晓喩羣 盗感悟而去夫人之难化莫如盗而两公俱能格其非心岂非正已人自化耶苟不知正已专务化人虽至亲岂能相信矜 孤恤寡孤儿寡妇世之穷而无吿者我能矜之恤之是以补天地生成之不逮矣阆州陈喩言已度世爲眞武部下判 官一日随眞武下降忽闻哭声俯听乃其妻也因恳眞君求通音信允令写书差直符送下书中示其妻以始末且嘱曰抚育 诸孤保守门戸噫嘻已得度世者系念尙尔况未得度世者耶是矜孤恤寡不但植厚德於人间兼可慰幽魂於地下此处关 系阴骘更是不小敬老老者阅世久更事多衮衮少年无限沦丧龎眉皓首独保康强可不敬乎语云敬老得老四字 实有至理昔杨亿以弱冠中殿元与周翰朱昻同在禁掖时二公皆老杨轻侮之翰曰君莫侮我老老亦终留与君昻摇手曰 莫与莫与恐後人侮之亿果方壮而卒○抑闻老吾老因以及人之老垂白在堂不知尊礼而泛云敬老秖成悖德无怪乎逆 子顽孙踵踵相继也原谷有祖年老父母厌其苛察命谷作一舆送祖至别室谷泣谏不听随收舆归父曰尔焉用此曰留此 以待父老耳父感悟卽迎祖归养卒成孝子此事虽奇可以爲鉴怀幼幼者位卑力弱苟挟长凭陵则彼无利口辨是 非又无强力较胜负可悯孰甚故吾之幼宜加意抚惜人之幼亦宜抚惜之也昔杨翥官宫僚出入止乘一驴隣翁老而得子 恐家驴惊之遂卖驴徒行怀幼如杨公者尙何分人我耶由此推广字养之仁益无穷尽叶梦得云子在许昌嵗大水流殍无 数奏发常平赈济活十余万人惟遗弃小儿无法救之偶问左右无子者何不收养曰愿子者固有颇患嵗丰人长而父母来 认耳因爲设法凡因灾伤遗弃小儿父母不得复子当其弃置时恩义已絶收之爲恩更多遂作空劵数千印给内外凡得儿 者自言所从来明於劵畧爲籍记使以时上数收多者赏且分常平余粟量给贫者爲赀事定稽劵凡三千八百人此亦临民 者所当知也又云兵兴以来有伏匿林莽者多因儿啼闻声遂得其处不免被害於是避贼者率弃婴儿不顾有教爲绵球置 儿口中畧使满口而不闭气少蓄甘草末系时量水渍使咀其味儿口中有此自不作声绵软又不伤口因镂板以揭道上已 酉冬贼自江西犯饶信居民空城去而婴儿得全活者甚多此又遇变者所当知也○遗弃婴儿不独灾伤时有之卽太平丰 年亦然葢贫家不能举子多置路傍或厌儿女繁者甘心弃置甚有私胎分娩者溺死盆中其爲惨毒更甚迩有扬州居民蔡 琏建立育婴社募众协举爲利甚溥其法以四人共养一婴每人月出银一钱五分遇路遗子女收至社所有贫妇领乳者月 给工食银六钱每逢月望验儿给银考其肥瘠以定赏罚三年爲满待人哺养此法不独恤幼又兼赈贫免一时溺婴之惨兴 四方好善之心世间功德莫此爲盛凡城邑村鎭皆可仿此行之爲官司者循此劝导各方利济更易宏也时陈曼仙致政家 居爲之刋定社规极精极详名之曰育婴编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前言慈心於物意已尽矣此二语启 下文爱人之意葢言昆虫物之至微者也草木物之无情者也存心爱物者犹且不忍伤之况於人乎宜悯人之 凶宜字直贯下十六句乃承上二语而言也凶者凶恶之凶何龙图曰凡人恶之初作只缘一念之差未必不可劝禁恶之 旣炽犹有一念之明未必不可救解但世每拒絶如仇而渠亦趋死如鹜彼固不肖我亦非贤故邵子曰闻人之恶如负芒刺 爱人犹己者自如此矣周文襄公忱阅一死狱欲活之无由反覆不安形於愁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 处忽点首曰幸有此可生乃出其罪此眞能悯人之凶者乐人之善人发善愿天闻若雷诸佛护念上眞主持奈何 世人妄行嫉妬假使妬不行彼之善自若也卽使妬行而彼之善愈高矣徒坏心术於已何利苟能乐善不独诱掖奬劝善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我成者爲吾善也卽彼之善已成吾能播扬之推引之使有善者固而坚信无善者亦闻而兴起此便是无量功德矣谁谓善 之在人於我无与哉昔范文正公卜居钱氏园林阴阳家谓此地当踵生公卿公曰吾家独贵孰若使吴中之士咸教育於此 遂奏以其地爲学宫此眞能乐人之善者济人之急人之急不止一端疾病则医药急死丧则殡葬急饥乏则衣食 急如此之类不可悉数但当各随其急济之宋邓元发知郓州时淮南京东大饥元发虑流殍日聚必且蒸爲疫疠先相度城 外空地召谕宦家富室使出力爲蓆舍一夕之内成二千五百余间井竈器用无一不具民至如家遇疾卽治全活五万人後 爲龙图阁学士年八十五无疾而终张彦明善医贫者不受钱或反周之富者以钱求药不问多寡必多与药人有请者必速 往不计远近尝雪夜赴人延请家人止之曰彼病人辗转牀榻可缓须臾乎一夕城中火起周回烧尽其居独存後子孙俱贵 显济人疾病之急者鉴此刘岑守维扬有故人子以父未葬爲请诘以所费几何子厯厯具陈岑曰且留相伴密使干吏齎金 往办之两月吏回使与说曰丧已举矣子可速归岑语人曰此子气太爽得钱必不以亲爲重不若留此而毕其事先友之志 酬矣浮梁甯崇礼常造棺衬施人享夀至八十没後托梦与家人曰我生平多做屋定与人济人之急坐此积累阴功庆流子 孙可说与十四郎明年必发解自此接续登科者不絶十四郎名谦光次年果发解自此无虚榜济人死丧之急者鉴此范忠 宣知庆州嵗大饥公请发仓赈济郡官皆曰须奏乃可公曰人不食七日则死奏岂能及乎诸君但勿忧有罪吾当自坐卽日 发仓赈之扬州兴化韩乐吾家素贫适嵗饥典质俱尽一日正余米二升五合有同社友絶粮欲分半以赠妻曰如明日何乐 吾曰吾等是明日死彼却是今日死遂分赠之济人饥乏之急者鉴此救人之危元帝垂训曰凡人在顚沛患难 之中善用一言解救上资祖考下廕儿孙又曰推人与扶人都是一般手陷人与赞人都是一般口甯使扶人手莫开陷人口 若能依此言前程永固久又云笈七籖曰危难中救人一命延年一纪救是善人又当倍之衢州范元之贫士也一日盛暑浴 於江岸傍拾遗金一袋归语其子曰世人以财命爲往往殉财以死匿之不忍明日乃携金待於岸果见一妇悲号前来诘其 故言夫久系狱旦夕将死昨鬻产谋出夫罪急遽亡此夫其休矣元之验实而还之次年父子俱登第此以还遗救人之危者 也徽商王志仁三十无子相者谓其十月必有大难王素神其言因急往苏州歛赀归旅寓中晚步见一妇投水王急取二十 金呼渔舟救之问其故妇曰夫佣工度日畜一豕将抵租昨卖之不意皆假金也夫归箠楚且无聊生耳王倍价周之妇归告 其夫夫不信偕妇至王寓质焉王已阖门寝妇叩门呼曰投水妇来谢王厉声曰汝少妇我孤客昏夜岂宜相见妇曰吾夫亦 在此王乃披衣起才启门墙忽倾倒卧榻已压碎矣夫妇惊叹而去王归复遇相者骇曰子满面阴德不独免难抑且获福後 生三子两登科第此以已财救人之危者也庐陵周必大监临府和剂局局内失火火犯当死公问吏曰假若火起自官当得 何罪吏曰削籍爲民必大遂自诬伏坐失官吏免死後必大复中词科官至宰相封益国公此以已位救人之危者也吴献臣 与罗玘同在太学玘仆染疫死玘亦染疫献臣爲煮粥负之登厠昼夜十数次玘病痊同登进士此以已身救人之危者也感 应种种累牍难尽又有最奇者高邮张百戸往淮安返舟湖堤望一小舟浮沉波上有人居舟背呼救张怜而急出白金十两 呼渔舟救之至则其子也正德年七月海溢沿海居民皆漂没少定见一女子手扶一笥浮沉而来将抵岸一人利其笥遂沉 此女及发笥见一庚帖乃其所聘妻也夫救人而适救其子杀人而适杀其妻天道之报施亦巧矣哉见人之得 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世人忌得幸失只缘此心不平抑思人所得岂分诸我而有忌 心人所失何益於我而有快心总之自生烦恼徒增罪孼耳建德王本立尝云某爲诸生时於嵗考後适有分守某行县诸生 谒见间言及考事惟问案首姓名帮补进学人数而止余不问焉越数日分巡某继至亦言及考事惟问黜退停降人数而止 余不问焉诸生私讶曰二公发问相反如此吾曹志之观二公去後禄位何如未几分守公官至戸部侍郎子继登第分巡公 陞陕西副使遇安化王作乱腰斩之吁岂一问间遂能致祸福哉言者心之声而行之表也存心仁厚则一言一行依乎厚焉 存心刻薄则一言一行依乎薄焉君子以厚德载物彼残忍刻薄之人岂享福之器哉然则见人之得如有所失见人之失如 有所得者皆残忍刻薄之人也不彰人短人处尘劳不能无短苟或彰之则彼之名从此败而素守亦从此隳矣是 以韩魏公爲相每见文字有攻人隐恶者必手自封记不使人见文待诏徵明不喜闻人过有谈及者必巧以他语更之先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用心之厚今古同辙如此又如罗状元父循会试寓京失去罽褐同舍生不自安访得之绐循访其人比至举褐示循循急趋 出语生曰我失褐初无损彼得恶名尙可爲士乎生始谢服又如王状元华居官时人以他人事诬之或劝之辩白曰此吾同 年友事若白之是我诘友也竟不辩後新建官京师闻士论犹爲此事纷纷新建欲具疏奏辩公驰书止之曰汝以此事爲父 耻倘攻发吾友反爲吾一大耻遂止噫此二公者一则宁失己物不形人丑一则宁损己名不扬人过岂不更超出寻常万万 乎不衒己长人有所长定有所短胡可衒露且一念自矜卽此已是短处矣是以欧阳修长於文章对客多谈政 事不及文章蔡襄长於政事对客每谈文章不及政事二公皆善居其长者也每见年少英露之士眼前并无一切到底只是 平常甚有困顿湮郁而死者岂非福量浅薄自无受享之地乎昔李泌七嵗能文尝赋一长歌见志闻者莫不叹赏张九龄戒 之曰君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韬晦歌诗只可赏咏风景岂得自扬乎泌感悟泣谢从此不复自衒遂爲一代名相遏 恶扬善恶者易横势如燎原则阻遏之使其改行善者易微机如伏火则表扬之以成其美黄仲昭爲吏部文选汲汲 以人才爲虑尝曰国家需才如农之积粟今士大夫矫激沽名以闭门谢客爲高天下人才何由知之故公每客至辄延见询 访有所得必书於册虽小官亦不敢忽此遏一人卽以遏万人扬一人卽以扬万人之法也刘梦震曰人尝谓激浊扬淸是非 太明亦足召祸此不尽然宜遏则遏宜扬则扬此爲顺天之命安可一意姑息昔王贺爲御史逐捕羣盗多所纵舍自谓子孙 必食厚报後果贵盛无比至於王莽乃竟族灭此何以故葢捕盗而纵盗必有不当纵而纵者不当纵而纵则如放虎驱蛇害 人不少人旣受害岂得无报梦震此言的是至论推多取少人生穷富天已注定今日取多岂遂爲多今日取少 岂遂爲少究竟能吃亏者未尝不是讨便宜处也昔薛包与诸弟分财异居田庐取荒顿者曰吾少时所理也奴婢取其老者 曰与我共事久尔不能用也器物取其朽败者曰吾素所服食身口所安也後诸弟屡破其产包复赈之张士选幼寄养於叔 叔有七子一日叔谓选曰吾与汝析箸产分爲二选曰不忍诸兄弟止共一分可分爲八彼此固让卒如选言选年十七预荐 入京一术士谓之曰此少年乃有满面阴德必登高第及揭榜果然然推多取少不独兄弟世人皆然不独财产凡事皆宜然 也受辱不怨凡人辱我定非无因但思我有可辱何怨於彼我无可辱彼自妄耳我又何怨昔吕文穆公初爲相 有朝士於帘内指而讥之同列欲诘其姓名公曰若一知姓名便恐不能忘不如不知富文忠公少时有骂之者公若罔闻或 吿之公曰恐骂他人曰明呼公名公曰恐同姓名者其人闻之大慙二公所谓量大福亦大者也长洲尤翁开典铺嵗终有人 白手来取质物司典者不允遂大声骂詈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爲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爲命检原质得衣帷四 五事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爲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嘿然而去是夜竟死於他家涉讼 经年葢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翁可诈故来此旣不获则移於他家耳翁因语人曰凡非理相干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 则祸立至矣古人云忍字敌灾星人若不能忍未有能受辱者故佛法以忍辱爲第一受宠若惊宠荣宠也一切 名位利禄皆是世间祸福相倚事难预料人於受宠时或有盛满之念卽此便有祸机卢多逊初拜叅政其父愀然曰吾家世 儒素一旦富贵至此未知所终矣多逊不念父言竟以事败种放初爲上召声名大振其母言曰吾劝汝勿求名今果爲人知 不得安处矣放不思母言竟以名败然则受人之宠遂可恃乎故儒者以爱我爲美疢佛氏以恭敬供养爲软贼三教圣人其 言如出一口施恩不求报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曰朕一生施舍有功德否师曰无功德葢有心求报卽非功德 也经云求报故施名不净施若求报施名爲施者商贾之人亦可爲施是故万万不宜求报也北魏李士谦好施值嵗荒出粟 千石贷鄕人明年又荒人无以偿公卽对众焚券明年大熟人争偿之不受明年又大荒公复施粥赈济全活万余或曰子阴 德大矣公曰阴德犹耳鸣人无知者今子已知何爲阴德後谦夀百嵗子孙皆显官宜兴邵灵甫积谷数千石嵗大饥或劝之 出粜公曰是图利也或劝之赈粥公曰是好名也乃尽发所积雇佣除道自县至湖四十里复浚蠡河横塘水道八十余里又 通罨画溪入震泽邑人争受役皆赖全活而水陆又均得利後灵甫夀九十余子孙相继登第如此二公眞施恩不求报者究 竟我不求报报亦未尝不得语云恩虽乱施有不期而自会怨不可结恐窄路之遭逢洵确论也与人不追悔 恶事追悔之则将来恶事渐止善事追悔之则将来善念不生以物与人而更追悔非惟堕厥初心且塞将来善念也范文正 公子纯仁尝往江东收租麦五百斛舟载以归道遇石曼卿自言三丧未葬当世无可谋者尧夫悉以麦舟付之单骑抵家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父文正公曰江东曾见故人否尧夫曰石曼卿爲三丧未葬久滞丹阳文正曰何不以麦舟付之尧夫曰付之矣文公闻而大 喜此不惟不悔且以爲快圣贤德器过人岂不远乎明正德间江西舒翁远馆湖广嵗底归里路逢一妇哭甚哀问之答曰夫 欠官银十三两有零卖吾以偿吾去则儿失哺必死故悲耳翁爲恻然曰吾同舟皆江西塾师各出一两足完汝事矣返告皆 不应翁遂尽捐束修与之未至家百里粮尽众凑银买米翁无有人争非之中有怜而食之者翁亦不敢饱及至家呼妻曰吾 饥二日矣速炊饭妇曰无米翁曰借之隣家妻曰借已多专候汝归偿之翁告之捐金之故妻曰如此则吾有家常饭可同饱 也遂往山中采苦菜和根煮烂同食一饱旣寝忽闻窗外有神呼曰今宵食苦菜明年产状元此甘受饥馁而不悔者後生子 芬果状元及第所谓善人自此至神仙可冀爲一节言积善受福厯厯不爽如此也此言能行上文所言善事卽爲 善人人皆敬之人心本善见眞实善人未有不敬者古昔芳踪难以尽述姑以近代一二言之王恕爲吏部尙书罢 归天下缙绅过三原者必屏呵从走谒刘大夏爲兵部尙书居家时值朝廷调士兵讨流?所在掳掠至华容见公悉罗拜曰 大人鄕里安敢犯陈献章新会人岭南有游国学者北士必问曾游白沙先生门否因以之爲轻重文徵明居吴四方入贡者 造之不得见必望其居遥拜而去呜呼王刘二公功业在世宜人皆敬之白沙衡山不过一书生耳而爲人敬慕若此岂非善 心感发自然而然者欤天道佑之古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葢善人行善与天心合故天佑之也昔刘器之疏劾 章惇贬窜岭外谚云春循梅新与死爲隣高窦雷化说着便怕凡此八州公厯其七人谓必死公未尝一日病时有一赀郎揣 知惇意求杀公爲效惇卽擢爲本路运判其人飞骑将至去公所仅二十里至夜半忽闻运判暴死矣此之谓天道佑之福 禄随之随之谓不求而自得也善气所感福气顺应自然之理卽如医官甄百里本一庸人然能用心治人病不厌烦 苦一日上不豫或荐之一服果愈於是宠冠宫禁数月之间积金至二万余是福禄非不求而自得者乎众邪远之 邪正不两立譬日照冰山日固自如冰当自解所谓远也昔景淸爲人正直赴举过湻化邸有女爲妖所纒淸入妖遂不至淸 去妖复来女诘之曰避景秀才女以告父父追景语之爲书景淸在此四字粘於戸妖遂絶心正可以治邪信然神灵 衞之神灵随处皆有所敬者道德所兴者忠厚所契者正直所取者阴德果系善人神灵无不衞也昔管甯自辽东归渡 海遇暴风惟自反以一日科头三晨晏起爲罪已而他船皆没惟甯州自若时夜晦瞑舟人莫知所泊远望有火光趋之得岛 岛无居人又无火烛人皆以爲神光烛之也嘉靖壬戌年兴化被冦止忠孝世德三家保全先是世德之家失去珠环婢恐惧 逃匿城隍庙夜闻元女至城隍问曰兴化城将破奈何答曰天数也那可救吾来专欲保全三家耳一忠一孝一世德俄唤婢 出谕曰环系猪误吞此其小者汝家有世德速告主人宜远避婢归杀猪果得环遂全家避贼後贼入城亦戒勿入忠孝两家 所作必成人事旣合天心则天意岂违人愿善人凡所作爲无有不成者天与之也梅公仪知滑州夜报河决势甚 危险公督兵夫随处堤塞正窘急间见白须老人载一舟?秆往来助力天明老人忽不见水势遂平竟有成功歙县余永甯 祖贩木爲业一日邑中议建石桥估费四千金余立意独任而赀本适止四千又已市木在山因往彼急卖归而举事及至彼 木价腾涌获利数倍桥工旣成其本如故所作必成大都如此神僊可冀锺离曰仙之求人甚於人之求仙纯阳亦 云天涯到处人求我走遍天涯不见人孰以神仙之道爲??茫不可冀者乎求之闻见最着者如子房之忠吴猛之孝兰期之 友爱兄弟王惟贤之不失妇节刘翊之损己分人赵素台之济穷恤死许眞君之行符施水严君平之以善导人周伯持之收 瘗遗骸李五郎之不欺斗斛陈安世之不杀物命李奚子之拯济饥禽唐若山之性无忿怒景相之酷好放生皆自积功累行 以至登仙若使人人积功累行岂不人人可望登仙乎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 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此一节总结上文深明作善爲修眞之本也功行满足超居洞天名曰天仙炼 形住世长生不死名曰地仙立积也一千三百亦刻期成功之意孙眞人曰养成自性虽絶药饵可保延年若德行不充虽玉 液金丹亦自无益斯言可爲修仙一大印证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自此至杀龟打蛇皆承前 文其过大小有数百事而来此二句先统言之以下然後条分缕晰示人儆戒夫一念有差谬已千里非义背理岂在大乎 以恶爲能恶如用刁用势之类以爲能者自负爲手段也眼前做得行则扬扬得计究竟自作自受未曾讨得些子 便宜安见爲能陈良谟曰正德巳卯余北上至漷县正家渡同泊数舟皆吾辈也俄闻舟人与土人殴捽至乃余家僮余薄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家僮谕遣土人去坐中同年某者新喩人忽怒骂曰咄尔何人敢集多人上我官船行刼反诬我舟人殴尔耶缚而挞之其人 叩头哀乞乃叱去在坐者皆啧啧称其才能某亦扬扬自爲得意语余曰兄何迂哉今之爲官者才能智畧耳人心天理四字 用不着矣余抚然不答其人後爲绍兴推官惟凭胸臆肆虐百姓竟以考察谪爲?阳县丞疽发背洞胸而死无子今其家且 狼籍不忍闻矣吁人心天理讵可置乎哉忍作残害残害指杀生害命而言人之所以不作残害者恃有此不忍之 一念也一有忍心则无所不爲矣闽将吴某新铸一劎甚利祷於黎山庙曰某愿以此劎手戮千人其夕梦神谓曰人不可发 恶愿吾佑汝使汝不死於他人手後果以此劎自刎夫闽将止是空愿而不免以身受报所以然者恶其忍也至如微躯物命 亦当时存不忍心不宜残害王愈忿鹊噪生断其舌後竟死於舌疮张霖忿蛙鸣沃以??灰後忽死於汤烂周昂恶燕雏呢喃 饲以蒺藜後生三子皆哑果报昭昭眞可谓如影随形阴贼良善阴贼谓之阴谋贼害也阴谋爲害比之暗箭伤 人其心最惨不可施之庸流况可施之良善良善之人在朝廷则爲国之桢在鄕党则爲民之望苟阴贼之必爲天地所不容 矣故庄子曰爲不善於显者人得而诛之爲不善於幽者鬼得而诛之近时衙门吏胥砌欵单买窝访下邪火送匿揭种种阴 谋爲害不少而徒恃佞佛斋僧销除罪业岂知庇奸党恶佛必不爲贼人未已终当自贼天道好还理自不爽也暗侮 君亲君亲恩同天地此身皆君亲所有所恃以报恩者惟此心也可暗侮乎暗侮君者非是违背乎君凡隐忍规避先私 後公此心不可与君知卽暗侮君也暗侮亲者非是忤逆其亲凡虚文粉饰奉养不诚此心不可以对亲卽暗侮亲也万石君 石奋每遇赐食於家必稽首俯伏而食如在上前尹和靖将赴经筵必沐浴端拱以明日所讲书置案上朝衣再拜此非不暗 侮君者乎顾悌得父书拜跪读之每句应诺或闻父疾则临书垂泣语便哽咽郭琮事孀母三十年不茹荤酒朝夕虔祷暗祈 母夀母得夀一百四嵗此非不暗侮亲者乎推之刘璡夜闻兄呼下牀着衣立然後应且不暗侮其兄矣米芾将书柬於友至 顿首字必叩首者三是又不暗侮其友矣大抵暗侮二字无有是处旣可暗侮卽可显悖太上不言显悖而言暗侮亦严矣哉 慢其先生人生於三事之如一是先生之尊与君亲等也不可暗侮君亲又可慢先生乎正统间祭酒李时勉忤王 振被囚国学前太学生石大用具疏请代谒银台银台惧之以法石曰死生以义何惧之有疏入?诏并释此直救之危难敢 慢之居平耶宋彭汝砺少师倪天隐及官保信卽迎天隐於斋阁犹执弟子礼甚恭天隐死母犹未葬明年妻亦死公爲葬其 三丧嫁其女於同年进士宋涣此直敬之没後忍慢之生前耶○陈成卿曰古人十年以长则兄事之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凡 长於我者卽谓之先生俱不可慢叛其所事僚属之於官长卒伍之於主帅仆妾之於家主皆所事也叛不必背 逆凡缓急不相倚利害不相?皆是赵延嗣事制诰舍人江陵几江死止遗三女家甚贫延嗣竭力养之十余年未尝识女面 及三女长乃至京访舍人旧交翰林宋白侍郎杨徽之大哭道其所以二人惊谢曰汝之所爲吾侪不及也於是合迎三女至 京择名士嫁之延嗣不以存亡易心诚可爲义仆矣举此一条庶几出於仆之上者知所愧慕焉诳诸无识诳者 言语虚诈之谓无识之人正当随事晓谕岂可欺诳以无爲有以非爲是使之迷误楞严经云眩惑无识疑误众生死後当堕 入无间地狱彼世之诳妄者习久成惯岂复畏罪如僧人则挟谈空而诳方士则挟丹药而诳师巫则挟鬼神而诳医卜则各 挟其术而诳不知作妄时已久爲鬼神伺察矣昔白岑遇异人授发背方疗疾甚验有驿吏欲传其方普行救济与数十金岑 以假方授之以之治疾不效後岑爲虎所食遗一小囊於道上吏过而得之内乃发背眞方也此可爲医士诳人者戒亦可爲 一切诳人者戒谤诸同学同学之友情同兄弟面当责善心存回护若妄加谤毁是小人也昔郭尙书贽初作赋有 名同学李勉忌之飞布谤语後贽竟登第及再知贡举勉方以明经充选诏下之日勉甚愧悔然则谤之而终不能掩其长谤 亦何损于人乎三山苏大璋治易有名戊午鄕试梦中第十一名偶与同经友言之友欣於郡谓其与考官有约及塡榜十一 名果习易者郡守携状徧示考官因抽一备卷更之旣折号则自备卷而中式者大璋也由中式而改爲备卷者欣状之人也 然则谤人而适以自阻其进谤亦何益於己乎虚诬诈僞漫无根据曰虚妄有污蔑曰诬诡计?人曰诈矫情欺世 曰僞合而言之皆不诚也此辈纵能欺人一时久必败露丁谓平生无眞实语自谓人莫能测乃世共目之爲五鬼岂非枉用 机心乎药山曰欲识饿鬼道卽今之多虚少实令人不信者是阳世阴府俱恶虚僞如此攻讦宗亲宗亲谓本族一 脉相延自当亲厚少有猜嫌卽肆攻讦薄德甚矣且宗亲不肖辱及祖先我攻讦之卽是攻讦我祖也岂非大逆昔范文正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犹龙传序敬五 司马子长唱始作史书而帝纪世家列传叙 前古圣哲之云爲灿然若当年目击故班固 而下皆以爲则焉聃圣降世之迹虽预其列 大率简约学者莫能究始末愚不揆浅陋紬 绎内外书而广之庶其详也然涉世之外其 间不能无耳目不相接之论盖着于传记无 敢略之且不以辞害意者其是之谓欤老氏 姓李讳耳字伯阳谥曰聃当商十八王阳甲 之十七年岁在庚申其母昼寝梦太阳化流 珠入口因吞而有娠凡八十一年极太阳九 九之数母氏因逍遥于李下由左腋而生既 生皓首而能言指李曰此吾姓也一云父姓 李名灵飞母尹氏名益寿即商二十二王武 丁之九年岁在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生于 楚国苦县万乡一作/濑曲仁里涡水之阴至纣 王时居岐山之阳西伯命爲守藏史武王克 商诏爲柱下史至昭王二十五年癸丑岁五 月乗青牛薄軬车徐甲爲御而去周因度函 谷关关令尹喜善天文知有圣人之来乃斋 戒迎伺王七月十二日老君至授道德二经 约千日後会蜀郡青羊肆而俱适流沙至幽 王时却还诸夏故孔子适周而问礼後於涡 水故居乗白鹿登桧而昇天或曰老莱子或 曰太史儋或曰百有六十余岁以其修道而 养寿也或曰受学於容成问道於常枞士恭/切说 文松叶栢身也古本文子/作松字读俗作牎非是世莫知其然不而 谓之隐君子也其子名宗仕魏爲将军有功 封於段干宗之子注注之子宫宫之远孙假 假仕汉孝文帝假之子解解爲胶西王卭太 傅因家於齐夫有天地则有道术道术之士 自书契之作而至今世世有之且老氏本亦 人灵盖得道之大者也所以能通神达见而 爲道主故万灵所奉三界所归至若九丹八 石玉醴金液存眞守元思神历藏行炁链形 消灾辟恶治鬼养性絶谷变化役使魑鬽皆 老氏常所经历救世之术非至至者惟其虚 无恬淡寂寞无爲清静简易动与道合故在 周历年之多而名位不迁者盖欲和光同尘 而不自异故着书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 下莫能知莫能行以其当世之士鄙纯素尚 奇变所以世与道交相丧也而不知圣人起 於无始禀於自然现眞身而啓师资历劫运 而造天地至于登位统典灵篇撰仙图传寳 藴爲帝师示降生皆圣人恢鸿妙本匠成一 切逮夫涉世则有宗绪之鸿源历官之华也 乆之辞荣去周青牛命驾东离魏阙西度函 关以吉祥草而试徐生以上下篇而授尹喜 复昇紫府宿约青羊西入流沙化于犷俗却 还诸夏屡接宣尼在孝文时号河上公在孝 成时授干吉太平经在东汉时授辅汉天师 经籙嘉禾中葛孝先居天台山而获冲科秘 典至後魏道士寇谦之继有所受焉有唐推 眞鸿源尊爲圣祖圣宋有天下至眞宗命驾 朝谒所谓无始者子太极孙三才族万物者 道也圣人以道爲身故无乎不在推五太之 先则爲无始逮夫以三炁氤氲流乎混茫则 爲元炁之祖也禀自然者前起於无始後见 於眞身自然而然不知其所以然故谓之自 然圣人体道之自然则有所禀由混元之泮 而论之生者性也有贤愚焉有寿夭焉合其 体则自然离其用则非自然也见眞身者妙 本无形至眞非像结气凝形强爲之容灵寳 经云上无复祖唯道爲身道之身即眞身也 降此则爲法身所谓法身具足微妙三界特 尊故九圣九眞九仙位业昇降申兹始也啓 师资者圣人运兹兴感接物振人故立于教 教既立矣而师资之法行焉经曰爲学日益 爲道日损始於学而日益则有所得也终於 道而日损则有所忘也不得不足以爲学不 忘不足以造道故圣人遗其学相而无大迷 要妙之异则贵爱两忘师资双泯也历劫运 者三界九地有成坏之期自种人四天至三 清大罗不干阳九百六之灾而亡拂石芥城 之数所以三境慈尊四天种人劫运终而无 终诸圣尽而无尽也造天地者太上降眞元 始之三炁而成三十六天三十六地每天立 一天帝每地立一地皇以司百灵以御万有 救苦经云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谓此也 登位统者天地无爲也而岁功归焉圣人无 爲也而位业成焉三界十方既广且大非统 之有宗会之有元则乱矣易曰卑高以陈贵 贱位矣世之以贵贱知其卑高以黜陟明其 昇降而圣人则不然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 无不覆也无不载也典灵篇者太上道君以 大洞眞经智慧消魔经神虎寳章以金简玉 书命老君典领以付上学之士也撰仙图者 凡二十四阶上清大洞登眞上法慈尊以洞 阳之炁化生此图按而修之能自致三部八 景二十四神之现也传寳藴者开辟之初天 尊命天眞皇人裁云作篆字方一丈八角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芒爲天书之始也圣人欲诠妙本故着之以 爲经籙符图所以有三洞四辅凡三十六部 爲大教之栌锤也爲帝师者在伏羲时号郁 华子神农时号大成子祝融时号广寿子黄 帝时号广成子颛帝时号赤精子帝喾时号 録图子帝尧时号务成子帝舜时号君臣子 夏禹时号眞行子商王时号锡则子皆以经 术授帝俾行化于世降生者以商第十八王 阳甲十七年庚申岁托孕於玄妙王女九十 十一年诞於亳之苦县即武丁九年庚辰岁 二月十五日也明宗绪者灵飞之先起於颛 帝之後至灵飞凡数十世灵飞娶天水尹氏 尹氏即玄妙玉女也爲柱史者圣人隐圣同 凡潜龙卑秩以示臣子之道也去周者圣人 委质以同尘涉世以伸道所以进非于时退 非匿迹岂穷通得丧之所系哉试徐甲者孔 子曰如有所誉必有所试圣人虽目击而道 存犹且试之又况徐甲乎故仙道有二十五 试以财色爲先而徐甲试之以色则有所不 过也试关令者以其道縁深重故有斯遇所 以凡试之皆过也次授经者盖试之过则其 行实其心坚圣人格量中有主焉故以上下 经而授之庶传洪大道也青羊肆者太上与 尹眞宿约之所千日之期一时之遇忻跃稽 首命从云驾而後化八十一胡王九十六种 外道者流沙异俗声教不闻狸面狼心惟知 杀戮其次或男或女若人非人断发尔须乌 衣跖足作种种魔事以乱其土太上乃命尹 眞摄以正法也孔子问礼者孔子问老氏之 言而起犹龙之叹然以圣问圣岂不玄同盖 圣人尊道之大爲起教之端也号河上公者 孝文时应迹河滨洎授微言复昇云汉授太 平经者孝成时北海人干吉於琅琊遇太上 授之至後汉顺帝时琅琊人宫崇诣阙投进 其表云臣亲受於干吉吉言亲受于太上凡 一百七十卷也度汉天师者天师留侯之後 本大儒士抑干禄之志修出世之法乃於维 岳遇神人授以丹诀遂往西蜀修链太上降 驾爲说南北二斗经授二十四阶法籙已而 戒五瘟八部六天故气化地作咸泉又建斋 醮之法乆之於云台化白日登眞葛仙公者 修行於天台山又降授以六斋之法道士寇 谦之隐于嵩岳亦降授以经籙及太平眞君 之号具以闻太武帝遂改太延爲太平眞君 之年者爲此耳大唐圣祖者自神尧御历之 初示现自称帝祖至僖宗朝每降迹皆载之 国史也本朝眞宗具法驾诣景毫朝谒以旌 钦崇之意 喜欢道藏辑要请大家收藏:()道藏辑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犹龙传卷之一 左衔都监同佥书教门公事/崇德悟眞大师贾善翔编 起无始 浑沦之未判神灵之未植而爲冥妙之本者 道也所谓道莫穷其根本莫测其津涯而有 大圣人禀之而生于其间故谓之无始者即 太上也太上生乎无始起乎无因爲万道之 先元炁之祖盖无光无象无色无声无宗无 绪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眞弥纶无外 故称大道焉夫道自然之妙本也於微妙之 中而生空洞者眞一也眞一者不有不无也 从此一炁而生上三炁三合成德共生无上 也自无上而生中三炁三合成德共生眞老 也自眞老而生下三炁三合成德共生太上 也自太上乃生前三炁三合成德共生老君 也自老君化成後三炁三炁又化生眞妙玉 女自玉女禀三炁混沌凝结变化五色玄黄 大如弹丸流入玄妙口中吞之有身凡八十 一年乃从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老 子即老君也乃大道之身元炁之祖天地之 根也夫大道微妙出於自然生於无生先於 无先挺於空洞陶育乾坤号曰无上变化无 常不可得名故曰吾生於无形之先起乎太 初之前长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浮游 幽虚出入杳冥观混沌之未判清浊之未分 三景之未光万物之未形独能寓惚恍之庭 游旷浪之野卓然独立大而无配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所谓混元由兹而始矣 禀自然 老君乃元气之眞造化自然自然者道也强 爲之容即老君也以虚无爲道自然爲性莫 能使之然莫能使之不然亦不知其所以然 不知其所以不然故曰自然而然也至若乗 地爲舆操天爲盖驰骛扩荡翱翔八表不足 比其大也穷幽极微至纤无际析毫剖厘至 小无内不足言其细也八音交奏五声迭和 烈风迅雷海潮夔鼓不足言其声也玄黄焕 烂丹青爚赩焜煌炜晔绮靡华丽不足言其 色也光耀熠烁神明恍惚风行电逝震霆流 矢不足言其疾也结根九地沉峤八海水凝 薮泽泉渟岳峙不足言其止也阴阳不测变 现无常进退造化鼓舞万物不足言其神也 光烛霭昧洞鉴无形仰观至阳之原俛察至 阴之本不足言其明也影离响絶云歛雾散 归根返本寂然不动不足言其无也涤宇宙 之尘滓扫云汉之昏蒙下际无根上通寥廓 并包六合控驭三界不足言其虚也且道本 无形眞非有相盖托虚假有体用互陈不足 以尽其妙故归之自然自然者理之极致也 合之爲自然离之爲道德故衆圣所共尊今 古不能泯经云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 常自然此之谓矣 见眞身 老君乃无生之至精兆形之至灵也昔於大 空之中结炁凝眞强爲之容体大无边相好 衆备上无所攀下无所蹑或在云华之上身 如金色面放五光自然化出神王力士青龙 白兽麒麟狮子列于前後或作千叶莲华光 明如日头建七耀云霞之冠身披九色离罗 之帔项负圆光手执五明或乗八景玉舆驾 五色神龙建流霄丹节廕九光鹤盖或乗玉 辕之车金刚之轮骖驾九龙辅翼万仙飞云 寳盖流焕上下烧香散华浮空而来天钧妙 乐前导後从或坐金殿七寳之帐珠幡寳网 罗覆其上仙眞列侍神丁卫轩种种仪卫充 满太空或金容玉质黄裳绣帔凭几振拂朝 会仙眞或玄冠素服白马朱騌仙童夹侍神 光洞明巍巍胜相不可名状然上善之士澄 心结念注想尊容则随感而应应而获福故 能周流三界救度无穷且大道处於无形无 形则非凡所见应念通感通感则非在一端 或示仙姿妙体爰及肉身或飞或步或尊或 卑或山或世或夷或夏不可测量随感精麤 应己则隐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洞有洞无周 徧一切悟者此心通达迷者永劫沈沦欲识 道之眞身不出于此夫道不可见见而非也 道不可闻闻而非也盖示理教俱渊寂然不 动於不动中亦能使未见者见未闻者闻此 明境智相发感而遂通然通寂虽殊其致一 也故曰道常无爲而无不爲无爲者体也无 不爲者用也本际经云心之念道凡有二种 一念法身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具足微妙三 界特尊二念眞身犹如虚空圆满清静不生 不灭若於此相未能明审须凭图像系録其 心当铸紫金写此眞形泥木铜彩称力所爲 殿堂帐座幡华灯烛随心供养如事眞身想 念丹倒功德齐等若能洞观非身之身图像 眞形理亦无二是以敬像随心获福报之轻 重唯其在心念念增进自然成道所谓人能 念道道亦念人是也沿此法身即法号以应 羣情老君挺生空洞变化自然智慧无穷圣 德周备形既莫测号亦无边在天爲万天之 主在圣爲万圣之君在仙爲万仙之总在眞 爲万眞之先在星爲天皇大帝在教爲太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老君或垂千二百号或显百八十名或号无 爲父或号万物母与大道而轮化爲天地之 根原浩浩荡荡不可名也约而言之凡有十 号即降生之後空中十方诸圣赞十号者是 也一号无名君二号无上元老三号太上老 君四号高上老子五号天皇大帝六号玄中 大法师七号有古先生八号金阙帝君九号 太上高皇十号虚无大眞人推此言之由法 身以归眞身由眞身以合妙本皆出处通感 之迹也 启师资 夫道之妙非形色声味之所可求而必资于 师授也古之圣贤有生知之性以一悟万然 後至於无所修无所证无所修修之至也无 所证证之至也夫如是犹假师之以发明又 况非圣贤者邪故圣人垂世立教而有授受 之法中人以下以之爲绳墨去之则无以加 其意也如三洞四辅之所载上清经籙以金 龙玉鱼盟天而传故传授者之谓师礲受者 之谓资所以结志诚戒漏慢而免轻泄阴考 之咎推此则道不可无师尊教不可无宗主 故老君师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 始天尊之弟子也天尊生亿劫之前爲道炁 之祖所以道君爲天尊之弟子老君之师二 圣既立即老君嗣焉而曰老者何也老者处 长之称君者君宗之号以老君天上天下历 化无穷先亿劫而生後亿劫而长天天宗奉 帝帝师承故赐以太上老君之号三圣相承 千古垂范欲旌授受故着尊毕此师法之本 也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万物而不以爲 义泽及万世而不以爲仁长於上古而不以 爲老覆载天地雕刻衆形而不以爲巧在太 极之先而不以爲高居六极之下而不以爲 深先天地生而不以爲乆是也且道君老君 具至圣之德动息合道岂假师承邪盖以圣 传圣理自玄同然起教之端必资授受爲今 昔之筌蹄人天之鸿范也 历劫运 灵寳经云保制劫运使天长存且劫有小大 运有修短拂石芥城劫之小也阳九百六劫 之大也金木水火土运之主也一成一亏运 之交也劫尽而运未交运交而劫未尽非所 以爲劫运也惟其二者会合然後见其成亏 大率圣人与天地并生与万物爲一故能造 天地植神灵保而制之则无天阏盖历劫运 而长存者老君是也生於无始起乎无因独 立於溟涬之前周行於开关之後经历劫运 甚爲乆远劫者天地成坏之名阴阳穷尽之 数阳尽即生阴故爲大水阴尽即主阳故爲 大火阳极於九故云阳九阴极爲六故云阴 六小则三千三百年次则九千九百年大则 九九八十一万年爲劫终也老君降生行化 经此劫运不知其数赤书云劫运者三十日 爲一交十二交爲一度三千三百度爲小劫 九千九百度爲大劫又阳九百六之数极而 爲劫运者以夫阳极於九阴极於六凡阴阳 之数极於九六者则三界荡然所以汤汤之 水炎炎之火皆阴阳穷极之数理使之然也 且夫大道既分离爲五行流於五劫每至劫 之初终太上垂世立教以度天人所谓五劫 者龙汉之爲木劫赤明之爲火劫延康之爲 土劫开皇之爲金劫上皇之爲水劫所以五 劫之开则五行爲之主一起一伏周而复始 西昇经云上世始以来所更如沙尘动则有 载劫自惟甚苦辛是也 犹龙传卷之一 喜欢道藏辑要请大家收藏:()道藏辑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犹龙传卷之二敬六 左衔都监同佥书教门公事/崇德悟眞大师贾善翔编 造天地 混元之判而爲三才轻清者上而爲天重浊 者下而爲地有天焉有地焉阴阳之质具矣 然後以冲和之炁爲人经曰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谓此也或曰以一圣而造天地可乎 答曰天地有形中之大者也而有形生於无 形惟无形故能造天地盖无形者道也圣人 亦未尝出于是所以裁云作篆流布诸天铨 圣注眞掌握幽显以圣传圣奚异夫古初推 此言之故无疑矣盖老君乃混沌之祖宗天 地之父母故立乎不疾之途游於逍遥之墟 御空洞以昇降乗阴阳以陶埏分布清浊阖 辟乾坤悬三光育羣品天地得之以分判日 月因之以运行四时得之以代谢五行得之 以相生故於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亿万炁 之初运眞元始之三炁而爲天上爲三清三 境即始炁爲玉清境眞炁爲上清境元炁爲 太清境是也又以三清之炁各生三炁合成 九炁而爲九天第一郁单无量天第二上上 禅善无量寿天第三梵监须延天第四寂然 兜术天第五波罗尼密不骄乐天第六洞玄 化应声天第七灵化梵辅天第八高虚清明 天第九无想无结无爱天此之九天各生三 炁每炁爲一天合二十七天通此九天爲二 十六天则三界四民上极三清是其数也初 下六天爲欲界一太黄天二太明天三清明 天四元胎天五元明天六七曜天是也次十 八天爲色界一虚无天二太极天三赤眀天 四恭华天五曜明天六皇笳天七虚眀天八 端靖天九元明天十极揺天十一元载天十 二太安天十三极风天十四始皇天十五太 黄天十六无思天十七上揲阮乐天十八无 极昙誓天是也次四天爲无色界一霄度天 二元洞天三妙成天四禁上天是也此二十 八天名爲三界劫运所及阴阳所陶炁有穷 极人有寿数初第一太黄皇曾天人寿九百 万岁一天加一倍凡二十八天年寿之数极 於一千二百七万九千七百七十五万五千 二百万岁下至日月所交四千四百四万四 千四百四十四亿炁一炁三千里也此上又 四天名爲种人天一常融天二玉隆天三梵 度天四贾奕天此四天超出三界日月之光 所不及其天人皆以身光相照故不生不灭 无年寿之数无沦坏之期虽大劫之交灾所 不至而下诸天诸地随劫沦灭劫运再开混 沌复判则此天之人承太上所初下化人间 垂法立教一如昆劫之初三皇继理矣又上 三天爲三清境一曰太赤天二曰禹余天三 曰清微天最上曰大罗天包罗诸天极高无 上玄都玉京鎭於其巓三尊所处万圣朝轩 爲极道之域变化之根也既分诸天即以纯 阳之炁上爲三十六天次以纯阴之炁下爲 三十六地每天立一天帝每地立一地皇七 十二君同禀命於老君矣所谓三十六地者 始於九垒第一垒润色地第二垒刚色地第 三垒脂色泽地第四垒润泽地第五垒金粟 泽地第六垒金刚铁泽地第七垒水制地第 八垒大风泽地第九垒洞渊无色纲维地九 垒之地每垒徒上第一一重土次一重水次 一重风合二十七重也九地者九垒也每地 有一重土一重水一重风更相擎持下极九 垒之下号曰洞渊纲维之地其下浩荡顽空 凝滞不可极也洞眞经云九地各有四土皇 分掌东西南北之域官寮曹属亦皆万衆复 每洞有一仙王合三十六仙王统下界羣仙 官属亦然即九地合有三十六土皇三十六 仙王上应三十六天中应三十六洞下有三 十六地也儒家所云九天九地此乃天地之 大数耳天以清浮之炁凝而成形地以浊滓 之质积而成象天地之间别有灵府洞宫处 於名山潜通地下盖以通九地之炁爲空蒙 之宂日月分精烛於其内仙圣分位理於其 中列子所云地积块也无处无块此亦言其 大体耳自日地之下幽暗冥昧无复光华积 阴之炁使之然也宗元先生云九天之上无 阴也九地之下无阳也阴阳混蒸以生死万 物者正者天地之间其言信矣洞眞外国放 品经云第一垒去天九十万七千二百里九 垒之上去天一千二百一十八万里历象书 云八极之阔共一百八十一万四千四百里 天地相去半八极之数此与经文相符也九 地之下太空之根经图不载难更详测列子 云天地之外无极无尽则无无极无无尽也 其诸天境域分布凡有五亿之殊皆三十六 天之炁所生也故清浮谓之天浊滓谓之地 阳光谓之日阴精谓之月日生谓之星殒坠 谓之石方谓之珥圆谓之晕向日谓之蜺背 日谓之虹上浮谓之云下屯谓之雾鼓谓之 雷激爲之霆轻爲之雪重爲之雹霔爲之雨 散爲之风炎爲之火凝爲之冰坚爲之金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爲之木液爲之水壅爲之土通爲之川回爲 之泉平爲之陆积爲之山在天爲之文在地 爲之理月生爲之朔月终爲之晦朝爲之昼 夕爲之夜灵炁爲之神精炁爲之人休炁爲 之鬼烦炁爲之虫杂炁爲之禽兽奸炁爲之 精邪别爲之阴阳杂爲之四时四时变化万 物生焉其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 受无形舒之覆於六合卷之不盈一握小而 能大昧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舍阴吐 阳无所不爲也地中有三十六洞天亦与上 天相应日月分精烛于其间则天文地理六 甲五行阴阳变化皆老君开衆妙之门运百 灵之力生之成之行之化之矣故曰道者万 化之宗重玄之本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宁 物得之以生神得之以灵海岳得之以安鎭 王侯得之以太平道士得之以神仙枯朽得 之以发荣也老君即阴阳之主宰万神之帝 君元炁之父母先王之师匠品物之橐龠陶 冶虚无造化万有衿带八极载地悬天游驰 日月运斡星辰呼吸六甲制御乾坤推移寒 暑驱役风云奋赫雷电主水旱之进退定历 数之虚盈一出于此 登位经 道无先後悟之者一也位有升降证之者殊 也故三界浩渺百灵纷错非其道则离非其 主则乱所以在夫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则无 其极矣以人间世观之贵贱有其位卑高有 其等先王御天下之法尚或然而况开明三 景之後天地不增不损幽明有降有升讵非 眞圣以位业统之者其孰能与於斯然老君 以大圣之功生化天地运育万物岂复有品 位名称者哉然上有元始之尊次有道君之 圣老君次道君之位演化立功既以三炁运 行万天周布衆法元功克着乃证极道之果 三尊之位嗣太上之任爲法王之尊也所以 上总羣圣中理衆眞下制诸仙而统摄三十 六天三十六地七十二君星辰日月岳渎万 灵阴阳变化一切神明至于天上天下地上 地下五亿天界有情无情有识无识有形无 形皆老君之所制御焉而常处太清境太极 宫丹台紫阙玉堂之中有三大仙九太帝二 十七天君八十一卿大夫千二百仙官二万 四千灵司七万仙童玉女五亿天丁神王并 列侍云衢至于臣虬狮子金翅孔雀凤凰灵 兽天马麒麟备卫左右老君时亦上朝元始 疏奏罪福中谒玉晨赏校九宫下统三界生 死之簿一切神官鬼僚考察之司及十大洞 三十六小洞七十二福地三十六靖庐二十 四化仙宫灵洞福食之曹无幽无隐莫不仰 隶焉或下理九天在太微鈎陈六星中号天 皇大帝曜魄寳所以乗三使六把九枢机统 摄万一千五百二十名件秉持仙籙主领神 人眞人仙人圣人贤人但见百亿天王拜手 于前恳求风雨水旱丰俭逆顺死生善恶之 事游行万方以洪道化而一老君常在太清 太极之宫也 典灵篇 夫琅函寳笈玉字金书始裁云之後皆演道 之法言爲衆妙之铃键灵寳经云无文不光 无文不明无文不立无文不成正谓是也昔 老君於太上道君洎虚皇太微凡所得者以 自护度故能掌握天地制御神只济死度生 登眞证道故太上典领神虎符图智慧素经 於协晨灵??嶒之台下荐九玄於紫霄上总 羣眞於青简於是太妙眞人玉清神女执朱 陵之香华捧要妙之幽章太上道君漱碧水 吐绦炁虚心静躬安神注妙左带神虎右佩 金眞说智慧上经及灵药消魔上章焉或云 金阙帝君曾侍座而问之此即老君之别号 也或诣虚皇天尊或谒太微帝君凡是上清 大洞眞经召灵灭魔神符寳章并掌録焉此 经皆结飞玄自然之炁以成灵文其道高妙 衆经之尊总统万眞制御羣仙秘於九天之 上大有之宫金晖紫殿玉映瑶房铸金爲简 以刻灵文或云白玉丹书以明其篇或藏太 微灵都琳宫玉房卫以巨兽毒龙神虎凡七 千备于玉阙金晨玉童素灵玉女各三千人 侍卫灵文衆眞典领万圣朝轩玉陛亏盖于 霄庭太帝屈节於几前玉皇改度以推运璇 玑命斗以回神大道君乃登??嶒之台九曲 之房引後圣九元金阙帝君对斋三月依盟 啓授至大劫之周三道亏盈二炁离合终则 有始运度无差承唐之世阳九之灾翦除凶 悖搜罗上贤方是时也有修行大洞眞经精 雌一之幽关施八道以招眞研金华於三元 诵素灵於静室策五行以招魂佩金神之虎 文移七星於天关掌玄名於帝图建青籙於 上清胞玉秀以结络含瑶胎以内灵絶世好 於长阜独守默於自然可以眞授于八景告 妙诀於金章施招灵於曲字置豁落以御神 拔七祖於幽宫俾五苦八难应时消落有得 此文超腾九天洞见三精自无其人永劫不 传末学之夫安知其道浩博而悟在精思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功累尘沙徒自疲薾竟不通感内外蔽蒙一 失兹生轮回退堕今故钞集上皇玉文以相 告当择贤而传其法寳秘爲万道之宗也依 按明科则衆眞监度轻泄漏慢则殃延祖祢 可不愼邪 撰仙图 图籙经像出於师承乃上圣之秘言即修行 之要指故三部八景二十四神具于人身各 有图像按而行之立致通感在昔元始而授 之於後圣君俾流布於人天後圣君者即老 君也以上皇元年九月十日上皇上天号也/人间之号?此 而生寡闻者不知/所从常多排此号出游西河历观八方遇元 始天王乗八景玉舆驾九色玄龙三素飞云 导从羣仙手执华幡狮子白鹄啸歌邕邕浮 空而来降西河之上後圣君稽首请问曰昔 蒙训授天书玉字二十四图虽得其文未得 其妙虽有图赞而无其像修之庵蔼莫测津 涯今遇天尊喜庆难言愿垂成就示以道眞 於是天王口吐洞元内观玉符以授君使清 斋千日灵香薰体东向服符即形神备见自 当洞达诸疑顿了君稽首奉承依天仪长斋 千日东向服符三部八景神并见金书玉字 二十四图空中焕明洞彻无碍是时即命主 图上仙而篆图焉金书紫字玉文丹章於此 成音而後南极上元九光太眞王夫人东西 二华南北眞公五岳神仙清虚眞人所受眞 文图像皆由後圣君所传焉後圣君三天列/纪中自有传 二十四图者上一沐浴东井图上二神仙五 岳眞形图上三通灵决精八史图上四神仙 六甲通灵图上五神仙九官紫房图上六神 仙元始太清图上七神仙眞道混成图上八 神仙西昇保籙图中一神仙通微灵化图中 二神仙蹑虚九灵图中三神仙九变天图中 四神仙常存图中五神仙守一养身图中六 神仙守神舍景图中七神仙菽默养精守志 图中八神仙芝英玉女图下一神仙六阴玉 女图下二神仙九元导仙图下三神仙导引 图下四神仙洞中皇寳图下五神仙变化隐 侧图下六神仙采芝开山图下七神仙明镜 图下八神仙无极太一图右二十四图以洞 天元始之炁化生因撰施行仍以诸圣妙旨 更相发明所谓应物无择者道也赴感随机 者圣也常以经图戒律广化一切分形应感 无量无边而太上之体端寂无爲无生无灭 也 传经藴 三十六部尊经肇自劫初云篆之作而有之 也皆大梵隐语诸圣格言故爲妙道之筌蹄 人天之药石矣总之则三十六部析之则万 八千篇寳藴金书圣眞珍护乃文字之根本 万法之纪纲故後圣君云上皇寳经皆结自 然之章以行长生之道不死之方符章玉诀 起於九天王传於历劫之眞至三五改运九 灵应期吾推校本元以历九万亿九千劫上 皇典格多不相参吾以中皇元年三月一日 於玉清天金阙之中命东海青童君寻俯仰 之格考校天文撰集灵篇爲寳经三百卷符 图七千章玉诀九千篇以付上相青童君俾 传未学合眞之人也上清者老君於上三皇 时人尚淳朴以龙汉元年号玄中法师以上 清圣教一十二部开度天人也灵寳者中三 皇时老君以赤明元年号有古先生降灵寳 眞经一十二部开化一切救度兆人也洞神 者下三皇时人心朴散老君以开皇元年号 金阙帝君出洞神经一十二部开度万品谓 之三十六部尊经也又一曰洞眞二曰洞玄 三曰洞神各有一十二开合爲三十六部尊 经上应三清三十六天中应三界三十六帝 下应九垒三十六土皇内通人身三十六宫 故人头有九宫心有九孔脐有九神形有九 户凡三十六所外合三十六音也 爲帝师 南华经云吾师乎吾师乎??万物而不以爲 戾泽及万世而不以爲仁此庄周以道爲师 也老氏在天以玉晨大道君爲师在人间世 以常枞爲师虽老氏之圣犹不能无授受之 迹又况非老氏者邪书云事不师古以克永 世且先觉者博古而知今适足以爲楷模以 之修身与夫治天下则能长且乆故老氏自 三皇五帝变名易号皆所以扶世立教以授 天下之人在伏羲氏时人已浇漓而未有法 度老君号郁华子下爲师说元阳经教以画 八卦造书契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爲文教之始 也在神农时人捕禽兽茹毛饮血老君号大 成子下爲师说元精经教以化生之道播百 谷以代烹杀和百药以救百病尝桑得禾尝 柳得稻尝榆得黍尝槐得豆尝桃得小麦尝 杏得大麦尝荆得麻既登五谷以活民命止 杀禽兽羣分类聚长善遏恶以全其生不食 血肉故无业累示好生之道由兹始也在祝 融时人食生冷未知火化故多疾苦老君号 广寿子下爲师说按摩通精经教以安神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道乃钻木出火陶铸爲器以变生冷人保其 寿故陶铸之法自兹始也自伏羲之後老君 示以世法制礼乐以叙尊卑造衣裳以明贵 贱作宫室以代巢宂爲舟车以济不通置棺 椁以免衣薪造弧矢以威不顺立刑狱以戒 凶暴造书契以代结绳服牛乗马引重致远 日中爲市交易而退耒耜杵臼之利重门击 柝之规皆出於此矣在黄帝时老君号广成 子南华经云黄帝立爲天子十九年令行天 下闻广成子在於崆峒之上故往见之曰我 闻吾子达於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 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 以遂羣生爲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 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 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 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 以语至道邪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 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 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 达於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乆广成 子蹷然而起曰善载问乎来吾语汝至道至 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 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 形无揺汝精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 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愼汝内闭 汝外多知爲败我爲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 彼至阳之原也爲汝入於窈冥之门矣至彼 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愼守汝身 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 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黄帝再拜稽首曰广 成子之谓天矣广成子曰来余语汝彼其物 无穷而人皆以爲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 爲极得吾道者上爲皇而下爲王失吾道者 上见光而下爲土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 於土故余将去汝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 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爲常当我缗乎 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帝行之天 下大治乆之帝诣青丘见紫府先生中黄眞 人大隗君黄盖童子青城甯先生峨嵋山天 眞皇人皆得眞诀铸鼎荆山乗龙白日昇天 羣臣同昇者七十二人混元又爲说道戒经 复传道与天老力牧风后三人皆得道又西 王母授帝玉像五躯曰此则元始天尊之像 也又传二仪眞形图与帝帝受讫乃置像於 高观以异香名花千珍万寳晨夕供养虽后 妃宰辅莫得睹焉观之上常有异色云气加 之天香芬郁谓之道观道观之号自兹始也 帝有离宫别馆在名山洞府者三百余所并 舍爲道观每观度道士七人以焚修在颛帝 时老君下爲师号赤精子居衡山授帝微言 经教以忠顺之道在帝喾时老君下爲师号 録图子居江滨授帝黄庭经教以清和之道 在帝尧时老君下爲师号务成子居姑射山 授帝政事离合经教以廉谨之道在帝舜时 老君下爲师号尹寿子居河阳授舜道德经 教以无爲清静之道此上下二经出於兹焉 在夏禹时老君下爲师号眞行子居商山授 禹德戒经教以勤俭之道又授灵寳五符檄 召神鬼之法然後能濬九江决百川通汤海 矣在商汤时老君下爲师号锡则子居??山 授长生经教以恭爱之道汤行之视人如己 恩及昆虫而後太上以商王阳甲十八年庚 申之岁驭九龙分身下降於楚亳之地苦县 濑乡曲仁里寄胎於玄妙玉女凡八十一年 以武丁九年庚辰岁二月十五日降生因指 李而爲姓既生能行复能言而又白首故号 老子因爲侍者说百病之源授百药之要使 世人知之以保其寿兼示三光三元之术五 行五牙之法保神固形内外还丹金液之道 以致长生然後出三界昇九清上跻圣位下 灭死根不终不始绵绵长存故边韶作圣母 碑云於惟眞德抱虚守清乐居下位禄势不 营是也 犹龙传卷之二 喜欢道藏辑要请大家收藏:()道藏辑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