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国之劲旅,从少将师长起》 第一章 1936年,少将师长 会议室的正中央,摆放着一张长方形的会议桌,周围坐着来自各个部门的军官们。他们身着整齐的军装,神情专注地聆听着会议的内容。 一名少将军官站在会议桌的一端,他手持一份任命书,声音洪亮地宣读着:“国民革命军第 87 师教导旅从即日起脱离 87 师编制,以原有的官兵为基础扩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师。” 他的话语在会议室里回荡,引起了与会者们的一阵低声议论。接着,少将军官继续宣读任命书:“任命原教导旅旅长李振华为新编第一师师长,授予少将军衔;任命原教导旅参谋长张国华为新编第一师参谋长,授予上校军衔。” 听到这里,李振华和张国华同时起立,向少将军官敬礼,表示接受任命。 少将军官继续说道:“新编第一师为二旅四团标准国防师编制,番号依次是 601 旅,辖 1201 团、1202 团;602 旅,辖 1203 团、1204 团。” 然后,他又宣布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任命原教导一团团长王元奎为 601 旅旅长,授予上校军衔;原教导二团团长梁山虎为 602 旅旅长,授予上校军衔。团级以下军官由新编第一师师部拟定名单上报军政部。” 少将军官宣读完命令书后,将其交到了李振华的手中。李振华接过任命书,表情严肃而庄重。他深知这份任命书的分量,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李振华拿起早就拟定好的军官任命书名单交给少将军官,说:“团级以下军官,我们已经拟好了,1201团团长安文杰,1202团团长刘洪涛,1203团团长马秀波,1204团团长张忠。”四名团长都是中校军衔。 少将军官接过去就交给张治中,张治中看了一眼就交给他收起来。 坐在主位上挂着上将军衔的张治中将军好示意少将军官坐下,然后让人把早就准备好的军装和军衔牌拿进来。 张治中说:“振华呀!你和我师生多年,今天就由老师我替你换上领章吧!!” 李振华站起来向张治中敬礼,说:“多谢老师,学生有今日之成就,全赖老师培养。” 说着李振华把两杠三星的上校军衔的领章取下来,张治中把挂着金星的少将军衔给李振华戴上去,随后其他人也举行换装。 午饭过后,张治中等人要回南京复命,李振华等新一师军官送他们到城门口。 张治中说:“振华呀,你是黄埔第一期的学员,现在你也已经是一名将军了,需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你要尽快把部队建立起来。” 李振华说:“是,老师,学生明白。” 送走张治中等人,李振华对身边的人说:“你们先休息一个小时,下午两点到会议室开会。” 王元奎和梁山虎向李振华敬礼,说:“是”。然后就先回去了。 张国华问到:“老李,这么快就要召开会议,你是有什么急事吗?”李振华和张国华都是黄埔一期的同学,二人关系很好,所以私底下都称呼老李和老张。 李振华回答:“我们教导旅只有四千四百人,军政部那边虽然已经给我们补充了三千新兵,但是我觉得还是太少了,下午就部队扩充和团以下军官的安排进行讨论,争取早点把部队的架子搭起来。” “好,”张国华说,“是要尽快行动起来。” 回到军营,李振华和张国华各自回到各自的房屋。 李振华坐到办公室里,回想着自己的过往。 其实李振华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准确来说并不是这个时空的人,他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原本他是21世纪一个普通人,忙忙碌碌的度过每一天,在一次上班的路上却发生连环追尾事故,然后昏昏沉沉的晕过去了,再次醒过来,却发现自己穿越了,而且和大部分穿越者不一样,李振华是直接穿越为婴儿时期,而婴儿原主早就已经胎死腹中了。 也许是碰巧,也可能是缘分,李振华这辈子的名字也叫李振华,这一世的他出生于1908年,和前世一样,出生地都是在云南,父母也都是中产阶级,家里做一点小生意。 前世,李振华也是熟读中华历史,尤其是民国时期中华大地所受到的灾难,对日寇所犯的一切罪孽,李振华铭记于心,现在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就要有所行动,所以李振华在这辈子很用心学习,在高中毕业后,李振华便前往昆明报名参军,在军队中锻炼自己,也为了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1924年黄埔军校正式招生,已经是上士班长的李振华退出军队只身前往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并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 毕业后李振华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任职排长、连长,而后在首都警卫一师任职营长。 1931年首都警卫一师二师依次改编番号为87师88师,李振华升任87师259旅518团副团长。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19路军与日军在上海展开激战,随后国民政府以87师和88师组成第5军增援上海的19路军参战,后来因为军政部分别抽调了87师88师这两个师的补充团组建36师,而87师需要组建新的补充团,李振华被任命为87师新的补充团团长。 1935年,87师补充团扩编为教导旅,李振华任旅长,下辖教导一团和教导二团。 同时李振华还有另一层身份~共和党党员,但是知道他这个身份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曾经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先生。 回想起来,李振华感觉自己这二十多年来就像一扬梦,此前,为了能够组建一支强大的部队,李振华也利用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发展了一笔财富,想到距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仅剩一年时间,自己要在这一年时间用自己积攒的财富来把部队建立起来,,打造一支强大的部队,在以后的抗日战扬上消灭更多小鬼子,让小鬼子知道中华人是不好惹的,既然命运让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自己就不能再像前世那样虚度光阴。 想到这些,李振华拿起笔,打开笔记开始写起来。 第二章 部队发展计划 李振华心中暗自思忖,如果不出意外,抗日战争一旦爆发,自己部队的首战很可能就是淞沪会战。这扬战斗将是一扬残酷而激烈的较量,他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想到这里,李振华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迅速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计划。他详细地分析了部队的现状、装备情况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思考着如何优化编制和提升战斗力。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下午开会的时间。张国华、王元奎、梁山虎以及四名团长纷纷抵达师部会议室,他们各自找到座位坐下,等待会议的开始。 李振华环视了一下会议室,见人员都已到齐,便开口说道:“各位,我们原有的四千四百人,再加上新补充的三千人,目前总共有七千四百人。根据这个人数,我们将其编为四个团。”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首先,我们按照最基础的步兵团来组建。每个旅安排三千三百人,每个团则编制为一千五百人。这样一来,每个营大约有四百五十人,每个连一百三十人,每个排四十人,每个班十三个人。” 李振华的声音清晰而坚定,他详细地解释了每个层级的编制人数,确保所有人都能理解。与会者们认真倾听,不时点头表示认同。 张国华说:“师长,就算按你的这个标准,排和班也比正常编制的人多了啊,难道你还有什么想法吗?” “没错。”李振华拿出笔记,说:“我的确还有更大的计划,这是我中午的时候做好的一个规划,我先给你们讲一下: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师各级人员编制如下。” “每个班增设3个人的轻机枪小组,一共15个人,每个排设六个人的重机枪班,加上正副排长一共53个人,每个连设炊事班7个人,侦讯班12个人,运输班10个人,运输班两匹骡马,机炮排四个班50个人,配备两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四门60毫米迫击炮,加上连部一名文书和正副连长,每个连241个人。” “每个营设炊事班8个人,警卫班12个人,侦讯班12个人,机炮连120人,配备六挺重机枪,十二挺轻机枪,四门82毫米迫击炮,加上营部一名文书和正副营长,每个营878个人。” “每个团设炊事班10个人,警卫排38个人,通讯班12个人,侦查班12个人,炮兵连设四个排160人,配备六门75毫米步兵炮,六门75毫米山炮以及六门120毫米迫击炮,运输连每个班10个人,每个排31个人,加上炊事班7个人和连长101人,十八匹骡马,再加上团部机关人员 每个团约3000人。” “每个旅设炊事班10个人,通讯班12个人,侦查班12个人,警卫连120人,炮兵连同样也是四个排160人,配备四门75毫米野战炮,六门75毫米山炮,机枪连120人,配备六挺重机枪和十八挺轻机枪,加上旅部机关人员,每个旅约6400人。” “师直属部队采用常规编制,:警卫营约400人,特务营约400人,辎重营约400人,炮兵营辖四个连约500人,工兵营约400人,师部机关有参谋处,军需处,情报处,作战处,电讯处,全师人数约15000人。” 听完李振华说的话,其余纷纷倒吸一口气。 601旅旅长王元奎惊叹道:“师座,按照你的这个标准,我们师的人数就要比88师的人还要多啊!88师也才14000人,而我们脱离87师的编制以后,87师也剩下不到10000人,还要组建新的补充团。” 602旅旅长梁山虎也附和:“老王说的是啊!按照师座的标准,我们新一师的四个团都是加强团,军政部会批准吗?” 李振华解释说:“军政部那边我已经沟通好了,你们只要负责把人招起来就好,不过现在我们需要移防到新的驻地,然后才能开始招兵买马。” 王元奎问:“师座,我们要移防去哪里呀?” 张国华回答:“这里毕竟是87师地盘,现在我们既然已经脱离87师的编制,就需要换地方,军政部命令本部于5月20日开拔到闽浙赣三省交界处的闽北地区,为我新编第一师驻地。” 梁山虎问道:“去福建,这得有一千多公里路了吧!为什么军政部会让我们去这么远的地方?” 李振华面带微笑,眼神闪烁着一丝狡黠,他故意压低声音,仿佛要透露一个重大的秘密:“是我主动要求的,不过呢,在告诉你们原因之前,我想先问你们一个问题。” 他稍作停顿,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然后接着说:“你们喜欢打内战吗?”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王元奎率先打破沉默,他语气坚定地说:“师座,您在这里待的时间最长,对我也最为了解。我这个人并不是不能打仗,只是实在不喜欢打内战。每次接到这样的任务,我都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总是出工不出力。” 梁山虎紧接着附和道:“师座,我也是一样啊!自从我当兵那天起,我就立志要保家卫国,可内战让我觉得违背了我的初衷。所以,我也非常不愿意打内战。” 其他四名团长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的看法。 李振华满意地看着大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笑容。他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好!既然大家都这么想,那我就告诉你们,我为什么会选择去福建。” 他站起身来,走到会议室的地图前,用手指着福建的位置,继续说道:“首先,去了福建,军政部就不可能再把我们大老远地调去西北打红军了。虽然在闽赣地区也有不少红军游击队,但那毕竟只是小股力量。到了那里,打不打、怎么打,可就完全由我们说了算啦!” 他顿了一下,然后提高音量说:“其次,我这么做也是在为打鬼子做准备啊!” 听到打鬼子,所有人为之一振,王元奎说:“师座,你的意思说,我们去福建,是为了打鬼子。” “没错,”李振华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后面的中华地图前面,说,“根据我的猜测,小鬼子最多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对我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而小鬼子首先进攻的只有两个方向。”然后李振华根据自己的记忆,对日军在七七事变以后的进攻方向开始讲解起来。 听完李振华的分析,梁山虎说:“如果小鬼子真的是按照师座分析的进攻,那么我们先去福建做好准备是很好的,到时候也不会匆匆忙忙上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