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鉴赏家最新章节》 第六百六十二章 天国通宝 但是用作风水时,风水师却是用小五帝而不用大五帝,因不同朝代的皇帝在一起难以和平共处,容易打战导致不协同,会破坏气场。 而且铜钱外圆内方表天圆地方法相,中间帝号表人,刚好满足天地人三才,半两和五铢等却非帝号不满足天地人三才。 当然,也可能是大五帝钱中一些铜钱不好收集,而且人手一串,缺了道具,搞不好都没法开张。 毕竟在市场上,还是小五帝钱更加常见。 风水师讲究,普通人可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在收藏上,肯定更喜欢大五帝钱,除了价值不同,也有对历代大帝的瞻仰和追崇。 在收藏市场上,大小五帝钱也算一个收藏的趋好,但是只有真正的五帝钱,才具有风水的功能,市面上有很多五帝钱,其实都是仿制品。 别说大五帝钱,就是小五帝钱,同样有人造假,绳头小利都不会放过。 很多人在价格低一些的东西上不太留意,就很容易吃这样的亏。 “这里还有一枚贞观通宝,好像差异比较大。” 将数十枚铜钱一一辨认,一个村民忽然拿起一枚铜钱说道。 “贞观通宝?我记得贞观是唐太宗时期的吧?这难道是唐朝时期的铜钱?那会不会很值钱?” 这一次,就连何向云都热切起来,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他同样是很崇拜的。 这些铜钱被他老爸用一个盒子装起来不知道有多久了,除了小时候找来玩玩,都不知道多久没碰过了。 话说,小时候这些铜钱可是弄丢不少,不知道其中有没有珍贵值钱的? “一样的,哪怕是唐朝时期的开元通宝和贞观通宝,都不太值钱,也就比康熙通宝和乾隆通宝值钱些。实在是盛世时候发行的钱币太多了,每种可能都多达几亿枚,即使经过那么长时间,还是会有不少流传下来,达不到物以稀为贵的收藏标准,只是因为它们蕴含的特殊意义,才有收藏价值。” 赵天明说道,彻底掐灭他们的最后一丝幻想。 “不过,你这些铜钱其实也有不普通的存在,比如这枚天国通宝,其实很值钱。” 赵天明从里面挑出一枚铜钱说道。 “这个好像是太平天国的钱币,它很值钱吗?离我们的时代也不远吧?” “太平天国?也就十几年时间,和那些几百年的朝代没得比,肯定更加珍贵啦!” “天明,那你说他值多少钱?” “这东西我好像有点印象啊!不行,我也得回家找找,发财就靠这个了!” …… “太平天国确实离我们的朝代很近,它存在的时间也短,但这并不是这枚铜钱值钱的原因。 太平天国在攻占南京之后,为了持续和清朝抗衡,发展经济,就开始铸造自己的钱币,用以发行,并且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但他们一开始发行的货币,就是这种天国通宝,只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又重新规定新的货币,一律使用‘圣宝’字样,变成了‘天国圣宝’,而‘天国通宝’,则停止铸造,并且开始回收。 所以,市场上天国通宝其实数量很少,很有收藏价值。” 赵天明说道,他都没想到,这里会有一枚天国通宝,可能太平天国起义于两广地区,这里有很多他们的拥护者和追随者吧! 他们这里,其实和桂省不远,顺着省道再过去,就是两省交界的地方。 这些地区的民间,留有一些太平天国时期的物品也说不定,很有可能,这枚天国通宝并不是唯一的,以后有时间,得留意一下才行。 “就是说,天国圣宝才是太平天国流通的主要货币,不值钱,而通宝才值钱?” 一个村民在钱堆中找到一枚天国圣宝,两者确实有些不一样,印证了赵天明的说法。 “你还没说,这枚天国通宝值多少钱呢?” 有心急的人催道。 “这枚铜钱铜色黄亮而熟旧,地章包浆紧实纯厚,钱体厚实,钱文楷书,算是比较珍贵的一种,而且保存完好,价格应该在一万元以上。” 赵天明说道,古钱币除了看品种,品相也很重要,一些保存得不好的,价格会大打折扣。 “一万块?” “这也太夸张了吧?” 一群人瞪大了眼睛,就这样一块小小的铜钱,居然有这么值钱? 之前说有老校长弄回来的古董值上百万,但那只是听说,他们连古董的影子都没见到。而现在,这却是切切实实发生在眼前的,冲击力完全不一样! 更重要的是,这种东西,看起来普普通通,很可能在他们家里就能找一枚出来! “不行,我得回家去找找,我记得以前家里也有挺多铜钱的。” “唉!我老家都拆掉建楼房了,有也早当垃圾扔掉了。” “我记得我建楼房的时候,老屋有一袋铜钱,我扔下去打地基了,现在不知道还能不能挖出来?” …… 一众村民纷纷躁动,这上万块钱,来得也太轻松了! “那天明,能不能帮我出手卖掉?不过,你看仔细点,这不会有假吧?” 何向云说道,这枚铜钱,他就不打算留着了。要说用来辟邪保平安,还有其它铜钱,价值不同,但是用法一样的。 再说,他觉得这天国通宝也有些不吉利,历史上太平天国就没落下个好下场,他们的铜钱还是算了。 别说他是大学生不信这些,趋利避害乃人之本性。 “我可以帮你处理,假倒不会有假,不过要等年后我出去了,你要是想过年用钱,我也可以先给钱你。” 赵天明说道。 太平天国其实也有不少东西造假,而且范围不小,还是成规模的。 上世纪的时候,一些史学家及有关部门学者前往江浙一带调查太平天国史迹时,古董商们闻风而动,认为有利可图开始造假,尤其无锡、苏州、南京、杭州等地的古董商捷足先登,赶造了一批太平天国假古董兜售。 那批伪品不断渗入公、私收藏,有的还流传到海外,诸如太平天国宝钞、太平天国会盟书及翼王石达开草书楹联等等,都是出自此时古董商之手。 中国民间都是人才,自古就是,在造假方面,一直都是非常之强的。他们用手工,可能就能造出现代人用最先进高科技还要逼真的东西来,非常可怕! 这批假古董制作精工,色泽陈旧,一眼看上去很像百年外之物,鉴定时稍不审慎,是很容易上当的。 导致一些水平不够的收藏家,对太平天国时期的物品避之不及,轻易不入手。 () 第六百二十三章 值钱的硬币 何向云也不想弄得那么麻烦,最后两人很快敲定一万块钱将这枚天国通宝交给赵天明处理。 他不知道具体价格多少,让赵天明赚点无所谓,不说鉴定费什么的,人家也是凭本事赚的钱,他就怕赵天明价格给高了,最后反而自己亏钱。 他本来想降点价的,不过赵天明说值这个价,他不懂行,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接下来又帮何向云看了几样东西,然而之后没有了惊喜出现,东西都比较普通,一些老物件也够不到收藏的标准。 “天明,帮我看看,我这里有没有值钱的铜钱?” 一位村民拿着一袋子铜钱走进来,脸上充满期盼,此外还有几个人,他们就住在附近,将东西拿过来很方便。 “你这里也有一枚天国通宝呀!我靠!发财了!” 其他人也毛手毛脚帮忙筛选,想找一找有没有赵天明刚才说的那些铜钱。 结果还真找出来一枚天国通宝,顿时喜上眉梢,就好像是属于自己的一样。 “不过你这枚好像比何支书的差多了啊!这都生锈了。” “那肯定不值那么多钱了吧?” “值不值钱另说,这还有人要吗?” …… 待观察过那枚天国通宝,大家纷纷露出可惜的表情,好好一枚值钱的东西,就这样被糟蹋了。 不过想想也是,何向云的是因为和他奶奶的遗物放在一起,盒子密封,保存完好,而其他人大多不会注意这些铜钱,一般只是仍在抽屉里,只有一些爱整洁的人,才会用个铁罐或者盒子装起来。 “天明,这枚铜钱你还要吗?” 那个原本兴冲冲的村民,听大家这么说,脸上顿时也充满了担忧,大大一万块呀,对他们这些穷人来说也是一笔大款,能解决许多事情,尤其现在是年关,更是用钱的时候。 “破坏不算太严重,还可以挽救,不过价格方面,我只能给你六千块了,你觉得怎样?” 赵天明说道,他也知道大家不容易,这价格已经偏高,换平常人他不可能出到这个价,不过拿去让人好好维护一下,依然有价值,他不会亏本。 “那行,就六千块,我现在转给你吧!” 一下子少了四千块的预期,村民有些失落,不过看看自己这枚生锈磨损的铜钱,再看看何向云那枚包浆圆润、铜质厚实的铜钱,他是一点底气都没有,怪只能怪自己不识货,好东西随便乱扔。 接着赵天明又从其他人手上收了五六枚天国通宝,这数量绝对算得上密集,他都没想到自己一个村里居然还有那么多天国通宝。 天国通宝当时是在南京铸造的,按理说那边流通的数量会更多才对。可能是两广地区对太平天国的崇拜,它的东西才较多保留吧! 有了开头,其他人也纷纷掏出一堆铜币来,甚至连一分两分五分还有一角两角五角的硬币都掏出来。 “你们也太夸张了吧?这一分两分的都拿过来?这些硬币多的是,谁会要啊?” “老张我看你是想钱想疯了!” “五角的梅花币我记得现在还流通吧?平时买东西那些商家都会找给我,你要多少?我卖给你。” 一个村民说道,他家里就有不少五角梅花币,偶尔一些商家找给他,扔在那里一堆都没用掉,有些商家还拒绝收这些硬币。 其实他不知道,只要是还流通的人民币,商家是不能拒收的,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就像毁坏人民币一样。 不过他一个山村里的法盲,哪里知道这些?别人不要,他也只能扔家里发霉。 “这些没用的硬币,我也是和其它铜钱杂物仍在一个盒子里,这不顺势拿过来了嘛?懒得挑出来了。” 被大家讨伐,老张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其实不然,硬币收藏现在也一直被大家看好,有些硬币,也是很值钱的。我们国家在设计这些硬币的时候,也是下了许多功夫的,加上不同的年份发行的数量不一样,有一些发行很少的,就有了收藏的潜力。 比如说这些几分钱的硬币,就存在‘五大天王’,又称‘五朵金花’,是收藏界的热门,它们分别是1979年的五分硬币、1980年二分硬币和五分硬币、1981年的一分硬币和五分硬币。目前这五种硬币,价格都已经涨到了千元以上,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赵天明给他们解释道。 “不是吧?这几分硬币的也能卖到上千块?这什么世界?我看不懂了!” “几分钱硬币也有人收藏吗?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估计是有钱吃饱了撑的吧!” “别管他们怎么想,找找看家里有没有才是真的。” “对对,先回家找找,铜钱没有,硬币还没有吗?我就不信没有!” …… 赵天明的一番话,再次刷新大家的三观,原来这些几分钱的硬币,居然有那么值钱的?收藏界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他们还真跟不上! 一些人已经开始行动,因为对钱的执念,很多人明知道那些几分几角钱的硬币没用了,也不会扔掉,反正放家里也不占地方,可能那些有强迫症的人才会看着碍眼扔掉吧! “你们不用找了,找也找不到,这五大天王并没有公开发行,仅仅是作为装帧礼品赠送外宾,只有极少数套币回流国内,所以大家不必翻箱倒柜找了,五大天王贵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看他们群情汹涌的,赵天明制止说道。 “啊?这样啊!原来是送给外宾的东西,怪不得那么值钱!” “那种东西,回流也不可能到我们手上,确实不用找。” “发财哪有那么容易?想多了!” …… 一群人纷纷叹气,感觉错过了好几万,不过还有人不死心,在钱堆里翻找着,其中就包括老张,不过很可惜,确实一枚都没找到。 1981年的二分硬币倒是找到一枚,不过赵天明告诉他,这个只值十来二十块,他顿时就焉了。 不过蚊子再小也是肉,这东西留在手上一点用没有,卖掉也能买斤猪肉吃。 () 第六百二十四章 错币 “还有五五年到六四年的一分硬币,价格其实也在百元以上,其它二分五分的价格也各有不同,都比较值钱,如果你们有这些硬币,也可以找找。” 赵天明说道,几十上百块,对这些村民来说,都是值得计较和在意的钱,所以他也提醒一下。 “另外这些几角一块的硬币,有些也是有收藏价值的,在硬币收藏界,有个很出名的说法叫‘老三花’,是对1991年至2001年前发行的一角菊花图案硬币、五角梅花硬币、一元牡丹硬币的泛指。” “一块钱的硬币还有收藏价值啊?” 大家感觉更神奇了,原本几分一角的硬币能成为收藏品就感觉够神奇了,没想到连一块钱的硬币都能收藏。 一块钱的硬币现在都还流通,能值钱到哪里去? 不过他们也知道赵天明不回无中生有乱说,既然值得收藏,肯定有其特殊之处。 “一元牡丹硬币材料为钢芯镀镍,发行年份从1991至2000年共发行十个年份,是继长城币时隔五年后,又推出的一套硬币中的最大面额一元硬币。 梅花五角硬币材料为铜锌合金,发行年份从1991至2001年共发行十一个年份,比一元牡丹硬币多发行了一年,而1993年发行的梅花五角硬币被称为梅花王。 菊花一角硬币发行年份也是从1991至2000年共发行十个年份,它有着空前的内九边形设计,从古至今从古至今都是独一款,铸造难度也大很多。 另外,它还有高浮雕图案的设计,菊花图案的浮雕明显深于牡丹一元和梅花五角,厚度最厚,直径大小也违反了常规。一般硬币面值大小和硬币直径成正比,只有这个老三花中的菊花一角违反常规,比梅花五角还大。 理论上,菊花一角存世量是老三花中最大的,但现实生活中要找到好品相的菊花一角却不容易,因为菊花一角的材质是铝锌合金,重量轻、质地软,容易磨损和划痕,这个就导致了流通菊花一角的好品率大大少于牡丹和梅花。 也因为这个材质,在造币的过程中,残品率较高,社会上的硬币错币中,菊花一角就占到了大部分。 错币是指在印钞造币环节中,出现错误的人民币和硬币,又叫残次币,值得注意的是,错币可不是假币,不但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使用,还能形成一种收藏,你们以后见到那些错币,也可以注意一下,一枚错版的硬币,有可能卖出上万元。” “我去!上次在超市里买东西,收银员找给我一张二十块的,我就以为是假的,1999后面那个9是反过来的,也亏我眼光好才能看出来。” 赵天明这样一说,老张就跳起来说道。 “钱呢?拿过来看看?我还没看过这所谓的错币呢!” 其他人很好奇,纷纷说道。 “我以为是假的,当时一生气就撕掉了。” 老张气呼呼地说道,他哪里知道这种钱还能收藏? 银行里能换损坏发霉的钱他知道,但是拿假的钱去换,人家管你才怪,说不定还得被抓起来,没看到很多商店都说什么收到假钞报警的吗? “那你撕了干什么?拿回去换啊!二十块不是钱啊?” “瞧你这小脾气,活该你倒霉!” “让你撕,现在爽了吧?” …… “那是在镇上的超市,跑一趟来回要几个钟,况且你后面才拿回去,人家一个不承认你有什么办法?不是找罪受吗?” 看到一个个家伙揪着他来说,老张脸更黑了,没好气地说道。 “其实也不用太在意,这些虽然有收藏价值,但是也是那些比较稀有的币种价值才高,二十元面额纸币现在很多,除非遇到那些专门有这种收藏嗜好的人,才能卖出价钱。” 看到老张一副气不顺的样子,赵天明安慰他说道,这根本不必在意。 “天明,那按你刚才所说,这老三花就值钱?我好像看到挺多的啊!它们大概是什么价格?真能卖钱我也回去找找。” 有人心急的问道。 “老三花单枚的价格并不高,要成套才行,价格能上到几百上千块,那是专业的人玩的,成套的硬币,要专门收集,你们应该不会有。我记忆中,单枚价格最贵的是93年的梅花五角,单价在二十元左右。 不过这老三花中,也有一些是非常珍贵的,值得注意。老三花中也有一个年份是只发行了装帧套装,而并没有发行过流通币,那就是2000年,并没有发行牡丹一元以及菊花一角,它们只作为收藏品发行了三十六万套,数量极少,并不参与流通,所以收藏价格很高,两者被并列为流通硬币之王。 目前市面上,流传的一枚一元硬币价值一千元,指的就是2000年的牡丹一元。 而2000年的菊花一角硬币,成为第四套人民币一角硬币的“关门币”,也是最后一枚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的一角硬币,其后的兰花一角硬币标的是“中国人民银行”。 所以2000年的菊花一角硬币单枚价格也在千元以上,并且菊花一角硬币还有发行精制币,精制币的数量非常的稀少,一枚原封的2000年的精制币菊花一角,能够卖到5000元。” 赵天明说道,不过,这样的价格,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吸引力,在纸币和硬币收藏上,目前都属于大众级别的,也只有那些珍贵的错币和有纪念意义的绝版钱币价格才会更高,能达到几十上百万。 而在国外,钱币的收藏更加火热,有些价格都能炒上天,比如美国一些南北战争时期有纪念意义的纸币,还有英国殖民时代的一些钱币,基本全世界认可,有着庞大的市场受众,收藏潜力很高。 不过,对他来说,这些都不怎么稀罕,因为他无意收藏,要说到货币收藏,他还是对国内的各种铜钱感兴趣。 华夏泱泱五千年,各个朝代发行的铜钱不知凡几,其中不乏各种珍贵的品种,浩如繁星,哪怕投入一辈子的经历,可能都不够时间研究完。 () 第六百二十五章 三足金蟾 “看来以后这些几分几角的硬币也不能乱扔了,说不定以后就变值钱了。” 听说这些硬币也这么值钱,大家眼神就不一样了,以前还嫌它们碍地方,现在却是越多越好。 “其实也没太必要,短时间内这些普通的硬币升值幅度不大,而且硬币有流通就会有磨损,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收藏原装没拆封过的那种全新硬币,都是成卷成套收藏的,你们也不太可能凑得齐。” 赵天明说道,甚至很多强迫症还致力于将发行的每一版钱币都收藏齐全,给自己创造难度。 说到底,这些硬币都是现代产品,收藏难度不算大,很多都只因为退市不再流通了,引发一些人的情怀进而开始出现一股收藏热。 当然,其中也不免有投机倒把进行炒作的。 凑齐个屁!他们连一套有多少都不知道,听赵天明这样说,大家也知道这碗饭不是他们吃的了,还是老老实实锄地种田。 “天明,你帮我看一下这东西值不值钱?” 一个胖子中年人将一个袋子放到桌子上笑呵呵说道,他在边上已经等了一会,等赵天明有空,才将东西拿出来。 看到这胖子,大家有些意外,他叫邱荣,家里算是村里比较有钱的,在外面开店做生意搞批发,路数很多,平时很少回村里。 “邱老板什么时候回村里了啊?少见呀!” “什么宝贝让邱老板你也这么紧张?还亲自登门?” “一段时间不见,邱老板你又胖了不少啊!看来混得很滋润,又发财了!” …… 看到邱荣,一群人纷纷打招呼,他虽然不像赵天明一样大把撒钱,但是平时村民有什么困难,他遇见还是愿意帮一把的,在村里人缘也很好。 “什么邱老板,传出去让人笑话。这是一只三足金蟾,我之前找人看过,不过他们说是铜做的,只有背面这薄薄一层刷了金漆,不过我觉得没这么简单,就寻思着拿过来让你看看。” 邱荣将东西拿出来解释说道,对赵天明的鉴宝水平,他也有传闻,一段时间没回来,好像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啊! 他知道古董鉴赏这种东西可不是那么好学的,而种种事迹,却印证赵天明有这本事,他年纪明明还那么轻。 邱荣也算见过一些世面,和这些没什么概念的村民不同,他知道赵天明的厉害之处,有这种本事,发财是分分钟的事,所以,他对赵天明更高看一眼。 当然,要是被打了眼,破产也是分分钟的事,任何行业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存。 “我这就帮你看看。” 赵天明将目光放在桌子上的三足金蟾,它全身呈金黄色,背负两串雕刻的铜钱,底下还有刻着各种吉祥寓意字体的铜钱和金元宝,充满喜庆,古朴中带着金光宝气,似乎不是凡物,也难怪邱荣找人看过还不死心。 “这是蛤蟆吧?都说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这还真有三条腿的蛤蟆啊?” “废话,没有的话古人又是怎么想出来的?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对呀!古人见到解释不了的东西,就喜欢用神神怪怪来解释。” “这叫金蟾懂不懂?刚才人家都说了,没文化就是没文化!” “这外面一层真的刷了金漆啊?摸一下不会掉色吧?” “怎么可能?古人的工艺可没现在这么水。” “你怎么就知道是古代的?说不定它是现代的仿制品呢?” “这东西一看就是古物,说不定还是古董。” “确实,看上去好像有点历史啊!” “不知道值多少钱?邱老板又要发一笔了呀!” …… “其实在道教中,蛤蟆被称为“蟾”,传说它能口吐金钱,是旺财之物。说到最招财的神兽,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貔貅,吞万物而不泄,招财聚宝。不过说起“招财”的属性,三足金蟾也不比貔貅差。 金蟾是人们眼中的招财灵物,很多人通过供奉金蟾来改善自己的财运,除了财运之外,供奉金蟾还可以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镇宅护院、辟邪化煞,防止小人侵扰,保佑人们发家致富、富贵长久、事业辉煌。 你们看它的样子,有硕大的嘴、突出的大眼、满身的蟾纹,蹲坐在金元宝之上,背负钱串,丰体肥硕,喜气洋洋,有财源广进的美好寓意,有些人还将供奉的金蟾开光,赋予金蟾灵性。” 赵天明说道,同时一边观察着这个比巴掌还大的三足金蟾。 “我这件三足金蟾就是开过光的,很灵验的,有高人说过足可以作为风水法器。” 邱荣立刻说道,很显然,他对这三足金蟾宝贝得很。 “那怎么非要弄个三条腿的金蟾出来?感觉怪怪的。” 有人说道。 “关于三足金蟾,还和古代的传说‘刘海戏金蟾’有关。 传说吕洞宾弟子刘海功力高深,喜欢周游四海、降魔伏妖,布施造福人世。一日他遇到了作祟的金蟾妖,这金蟾妖口能吐钱,偏偏为害百姓,于是刘海便使计将其降服,也就是“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由来。 在这过程中,刘海还断掉金蟾一条腿,金蟾技不如人,只能乖乖认栽,给刘海当手下。而且为了将功赎罪,金蟾使出绝活口咬着金银财宝,当起了“散财童子”,天天帮助穷人。所以后来才有了“招财金蟾”、“三足金蟾”的说法,而刘海也因此成了民间信奉的财神之一。” 邱荣说道,这一点他还是了解的,为了弄清楚自己手中的三足金蟾是不是古董,他也做了不少功课。 “这种物件作为风水法器确实比较多,咬钱蟾蜍三只脚,背负北斗七星,嘴衔两串铜钱,头顶太极两仪,是瑞祥之物,在阳宅风水招财物中十分常见,这件三足金蟾确实可以当法器用。 不过我们现在是从古董的角度来看,这个三足金蟾应该不会太久远,最多一两百年的历史,他其实是黄铜做的,外面刷了一层金漆,在古代也价值不菲,铸造工艺也算得上高端,它的线条流畅娴熟不生硬,是一件不错的古董。” () 第六百二十六章 咸丰通宝母钱 “这算是古董啊?那能卖多少钱?” 老张问了一句,结果被邱荣瞪了个白眼,这种招财的风水宝物,他怎么会卖掉?拿过来让赵天明看一下,也是为了心里有个底。 不过他同样想知道这三足金蟾价格如何。 “价格的话,二三十万应该是有的,不过要找对人。” 赵天明说道,有些人对这方面不感兴趣的,认为迷信,自然就不会高看三足金蟾一眼。 “二三十万,这么值钱?” 听到赵天明的报价,一群人直了眼睛,没想到这样一个白风水的物件,有那么大的价值。 “几百年的古董,值个几十万也不出奇。” “说的也是,上面这一层金漆刮下来都值不少钱吧?这可是金子!” “邱老板,我看你还是换一个风水物件算了,三足金蟾不难找吧?要不干脆换个貔貅算了,我听说这东西才是最能带来财运的。” “对啊!二三十万啊!还有什么生意那么好赚?” …… 很快有人反应过来,甚至以己之心,开始劝告邱荣,有这么多钱,能办多少事。 不过邱荣一点迟疑也没有,坚决不买,要自己留着,几十万块钱,他也拿得出来,银行里应急的存款就不止这个数。 “其实这只是最基本的价值,但是你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也是最影响整个物件价格的地方。” 赵天明开口说道。 “你是说法器吗?它还能给这宝贝带来加值?” 邱荣有点急切的问道。 赵天明摇头:“法器也就对风水师有用,但是他们很少在意古董本身的价值,而一些收藏家,也未必搭理你法器的说法,所以这两者加成其实等于没有。 我想说的,是它口中的铜钱,整个三足金蟾,价值最高的,其实还是它嘴里咬着的铜钱。” 邱荣顿时大喜,这么说来,岂不是价格更高?而且听赵天明的口气,这三足金蟾口中衔着的铜钱,似乎来历不一般,更加值钱。 其他人连忙再次看向被邱荣挡着严严实实的三足金蟾,那枚铜钱,刚刚没有太过留意,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金蟾本身。 现在才发现,它口中那枚铜钱,并不是和三足金蟾一体的,它是后来放进去的。 刚才赵天明的一番说教,他们也知道,铜钱也是一个热门的收藏,有些难得一见的精品,价值也是高出他们的意料。 只是他们发现,这枚铜钱比普通的要大一些,而且更加精致,油亮金黄厚实凝重,仿佛工艺品一般。 “这枚铜钱好像大许多啊!这是做出来的工艺品吧?我感觉更像是现代的产物。” 老张说道,要是古代流传下来的铜钱,哪有这么新的这么完好的?为了印证大家没看错,他还特意选了枚康熙通宝放上去做个对比。无论是大小成色,都很不一样。 “不是所有铜钱都差不多大小的,除了各种通宝,反而其他大多数种类的铜钱,都很不一样,不过这么确实更加特别,也难怪你们认为是工艺品,其实,它是一枚罕见的母钱。” 赵天明说道,在征得邱荣的同意,他将三足金蟾口中的用钱拿下来,放在手中观察。 其他人也看清楚上面的字样,这是一枚咸丰通宝。 “它上面也写着通宝啊!不是说通宝都一样的吗?” “你没听见吗?这是母钱,很罕见的肯定不一样。” “母钱又是什么?它是母的吗?” …… “母钱就是古时铸造钱币时,中央和地方财政所制作的标准样板钱。普通的铜钱都是根据这个模板来铸造的,这些母钱比普通的大一些,颁发到各地,各地则用母钱作为范本铸造钱币。 母钱的雕制是很精良的,如今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制,是质地优良的铜材,铜雕母的钱文很精美,字口深竣。雕母钱不见刀痕迹象,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 而且它们极少在市面上流通,磨损很少,所以即使经过几百年,只要保存的好,也会像新的一样,被大家认为是工艺品,其实一上手,就会发现,这些和工艺品是很不一样的,重手得多,也精致得多。” 赵天明说完,将母钱递给跃跃欲试的何向云他们。 “确实很不一样啊!感觉都有点坠手。” “给我看看,我都还没摸过呢!” 看到母钱在大家手中传来传去,就是没传到他手上,大家好像故意的一样,邱荣顿时就不乐意了,他以前将这三足金蟾供着,没有乱动,还真没有将这枚铜钱取下来过。 “这什么母钱,价格肯定不低吧?” 只有这么一批范本,又不流通,不用想都知道有多稀少。 “这是一枚咸丰重宝当十钱的母钱,价格的话,应该值五十万吧!母钱虽然稀少,但是古代各种钱币种类繁多,算起来就不算少了,当然,这并不影响其价格,母钱就是母钱,其稀有性注定了它的收藏价值所在。” 赵天明说道,他记得,曾经有一枚当百钱的咸丰通宝母钱,拍卖出了近两百万的价格,那才是真正的稀有。 其他人想想也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什么铜钱没有?再珍贵的也不少见,不过,价值五十万,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巨款了。 怪不得赵天明现在又是买车又是捐款,还给钱几个弟弟搞那么大的生意,老祠堂重修了,老屋也在重建,一笔笔数目算,都不知道花了多少钱。 他接触的东西,和自己平民百姓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看他云淡风轻的样子,似乎也不见怪,想来以前这种场面见过不少。 要是自家儿子能跟他学学,不说多少,就一层半层的本事,也够混得开了,根本不用他们愁。 不过,听说古董这种行业,最怕的就是半桶水晃来晃去,要是学的不到家弄几件假货,分分钟破产,把人卖了都没得陪。 这种事,不是普通人玩得起的。 () 第六百二十七章 建国瓷 “一枚铜钱就值五十万?这也太过分了吧?” “这加起来都七八十万了,再凑上一些就上百万了吧?邱老板你还打算留着?” “一百万,这是要发财了啊!” …… 许多人感叹,之前赵天明和何向云说拿出来一百万的时候,他们已经够惊讶了,现在,邱荣一个人就能拿接近这个数目的钱,简直是天上掉下来一笔巨款,这种好事,他们连想都不敢想! “这枚母钱用来做风水,确实可惜了,邱叔你要是想卖掉,我可以帮你出手。” 赵天明说道,这样一枚铜钱拿到拍卖会上,还是有些分量的,现在收藏铜钱的藏家也不少,受众很大。 作为锦和拍卖行的股东之一,他除了鉴定一下古董,好像其他方面出的力不算多。 “我再想想,再想想!” 邱荣有些哆嗦的说道,说实话面对这样一笔巨款,说不心动是假的,有那么多钱,她可以盘下一间更好的铺面,将门面扩大,甚至开家分店,将生意做大,更上一层楼。 而且,三足金蟾的摆法也有些讲究,有的金蟾口中含有钱币,有的金蟾不含钱币,这其中有着不同的寓意和作用。 在民间风俗中,口中含钱的金蟾,为“送财金蟾”,摆放的时候嘴巴朝向门内,寓意朝自家吐钱送财。 口中不含钱的金蟾,为“吸财金蟾”,嘴巴朝向门外,才能将八方财气吸进自己的口袋,如果搞反了,可能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拿掉那枚珍贵的母钱,换个摆法一样有作用,甚至三足金蟾叼的铜钱,完全可以用其它铜钱来代替,这枚母钱卖掉就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不过,对于这种招财的风水法宝,他不敢乱动,说不定自己有今天的成就,就是三足金蟾的作用,万一动了财气,那就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因为贪心而变得一无所有的例子,他见过不少。 这样一想,邱荣就将卖掉的心思按了下去,这招财法宝不但不能卖,还要子子孙孙传下去,作为传家宝,保佑他们家繁荣昌盛,丰衣足食。 邱荣打算自己留着,赵天明也不在意,只是随缘而已,拍卖行供货方面,有专人负责。 有了前面的例子,大家纷纷将家里看上去像古董的玩意都搬过来,一一让赵天明鉴定,何向云家也变得无比热闹,吵吵闹闹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 不过,古董要是那么好找,价格就不会炒到这么高了,除了几件能卖点钱的东西,其它的基本都是一些普通物件,卖不了钱,让一群人失望不已。 “老村长,你这瓷杯能不能给我看看?” 赵天明看了一大堆东西,没多少收获,也有点兴趣缺缺,老村长等一些人也在围观,他一眼就看到了老村长手中拿着的瓷杯。 老村长是何向云大伯,虽然早就分家了,但是大家的房子还是在附近,没走两步就到了,何向云家这边这么热闹,他也就过来瞧瞧。 “嗯?我这杯子有什么特别的吗?不会是个古董吧?” 看到赵天明的眼神,老村长有些错愕,开玩笑地说道,这个杯子他都用了几十年了,除了质量很好一直没掉色,好像也挺普通的。 以前的老物件,质量都是杠杠的,用个几十年没坏很正常,没什么奇怪的。 “应该也算吧!不过是比较新的古董,建国瓷不知道您老人家听过没有?” 赵天明接过老村长手中的瓷杯观察了一会说道。 “好像有那么一点印象,大概就是建国之后制造的一批瓷器吧?我听说还有专门造给***用的。” 老村长点点头说道,随即反应过来: “你小子不会想说,我这个瓷杯就是建国瓷吧?” “您老人家猜的没错,这还真就是建国瓷,而且是质量很好的那种。” 赵天明点点头说道,建国瓷他也是第一次见,主要是它的年份很短,并不是什么收藏热门,属于低端的收藏。 不过,在大多数人都将目光放在明清以前的瓷器的时候,也有一些人将目光放在了民国瓷器和建国瓷身上,在他们看来,近代瓷器的市场价正处低位,值得长线投资。 毕竟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升值空间也不小,要是遇到有团伙专门炒一炒,价格翻个几倍都没什么难的。 “建国瓷?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很不简单,那岂不是很值钱?” 其他人也看向老村长那个瓷杯,对这个瓷杯,这里可是大多数人都有点印象,老村长端着它喝茶,都不知道多少年了。 没想到,它也是个宝贝,老村长端着它穿家过户那么多年,也幸亏没有摔坏。 对了,他们家各种瓷器也不少啊,说不定其中就有了不得的宝贝,得回家拿过来看看! “所谓的建国瓷,狭义上特指五三年国家组织生产的首批官窑产品,产品为青花、青花斗彩、青花釉里红等品类。 这是建国瓷中的精品,但该瓷器在市场上少有流通,因此也有藏家把四九年到六六年,也就是建国到文革前的瓷器统称为‘建国瓷’。 不过,由于建国瓷缺乏一定的历史积淀,一直以来并不被藏家们所重视。 一些藏家认为,建国时期生产的瓷器,特别是老百姓生活日用的瓷器,较其他藏品,具有大众性、普及性、门槛低等特点,和古董收藏的高雅性不沾边。 因此,很多建国瓷藏品价位低,甚至被当作废品处理,使存世量稀少下来,这也成就了建国瓷的收藏契机——物以稀为贵。” 赵天明给他们介绍道。 其实,与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的明清瓷器相比,民国瓷、建国瓷更适合初级藏家。 这些瓷器价位较低,即使一些较为典型的建国瓷,价格也在数千元左右,只有少数稀有瓷器价格超过万元。 另外,正是因为不受重视,建国瓷赝品也相对较少,反而不容易被骗,对于一些刚入门的古玩爱好者来说,不容易造成大的损失。 () 第六百二十八章 意义 “那老村长这瓷杯怎么样?值多少钱?” 听到赵天明这样说,其他人顿时有些失望,那么响亮的名字,居然在市场上没什么位置,属于低端产品。 不过想想也对,建国到现在才多少年?古董两个字,确实和他们好像有点不沾边。也就是那特殊的时期和伟大的意义,才让大家将目光放在上面,形成收藏价值。 只是既然赵天明看上这个瓷杯,那肯定不会简单吧?莫非其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老村长你这个瓷杯虽然算是精品,不过价格不会太高,也就一两万吧!主要是你这个瓷杯上,画的是红军长征的图案,属于反映时代特性、传承革命精神的政治内容,比较有价值,不然的话,最多也就几千块。” 赵天明说道,这主要还是官窑产品,而一些普通民间生产的建国瓷,即使有抗日战争、工农劳动、解放战争之类的时代特性,也不值多少钱。 毕竟这种东西民间肯定不少生产,可能一些人家中都还能找到保存完好的,最多也只值个几百块。 官窑产品和民窑产品的区别,出了品牌的追捧,最重要的还是质量的体现,有时候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其他人看向那个瓷杯,杯身上确实有一幅红军长征的图案,寥寥数笔就充满了神韵,让人想到那个苦难而坚韧的岁月,不知道多少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今天的自主和和平,可惜,有太多的人不懂得珍惜! 就是多了这样一个图案,价格就上升了一个级别,然而他们却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这其中的价值,确实相差很大! “所以说,值钱的还是这个图案呀?” 有人感慨道。 “也不能这么说,这个红军长征图,也要相应物品的承载,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换做是印在一张白纸上,最多也就是让人挂起来让人怀念一下吧?哪里都可以找到,谁愿意花大价钱? 所以说,古董这一行,一个细微的差别,物品的价格就会千差万别,而这样的情况,在古董界更是比比皆是,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打眼,有时候吃了亏,并不只是因为买了假货赝品,即使一些真东西,它少了某样东西,意义就完全不一样。 这种时候,有眼力的人往往能金睛火眼赚上一笔,但是眼力不足的人,很多时候就是交学费,有时候甚至倾家荡产。你们想想,那些瓷器那些书画,动不动就好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一般人哪里承受得了?也只有那种身家特别丰厚的人,才交得起学费。” 赵天明提醒一下大家,有他作为榜样,基本是一夜暴富的典范,大家看在眼里,说没有点心思是假的,尤其是年轻一代,什么都敢试。 但是以他们的眼力,真要鼓捣些什么,甚至学人去收集古董倒卖,怕是要阴沟里翻船,血本无归。 是啊!别看赵天明现在风光无限,手中的钱想花不完一样,嘴里说的动辄就是几十万几百万,但是要是他一个不小心,弄错了一件古董,那损失也一样巨大,有可能就是他口中说的几十万几百万。 现在是千万富翁,但说不定下一刻就会变成千万负翁,而且人家有本事在身,是输得起那种人,可不像自己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 要他们去正正经经·去学这种本事,先别说赵天明肯不肯教,自己有没有这种本事,还是比较清楚的。 一些人想着,心思不免就淡了许多。 “一两万?那也不低了。” 老村长眼中满是惊喜,宝贝似的捂着他的瓷杯,像是今天第一次认识这位老朋友似的,对它有了个重新认识。 还有这小子,真是年轻人不知道日子艰难啊!一两万居然还说不值钱,年纪不大,口气倒不小! “老村长,你这个瓷杯要不要卖掉啊?” “用了那么多年,口水都不知道多少,恐怕也没谁想买吧?” “切,又不是自己人买,不说谁知道啊!” “也亏得老村长以前发脾气的时候都是摔其它东西,舍不得摔他那个宝贝,不然今天不的后悔死他。” “说不定他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根本就不会知道自己造了什么孽!” …… 其他人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能开老村长的玩笑,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看到大家的嘴脸,老村长顿时恼羞成怒,以前他主管村里事务的时候,脾气确实大,看到这村里一穷二白的,很多人饭都吃不上,偏偏自己没本事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能不窝火吗? 还有这群兔崽子,他的好就记不住,这种狗屁倒灶的事倒是记得一清二楚! “老村长,如果你暂时不缺钱的话,我建议你还是将这个瓷杯好好保管一下,未来,它的价格应该会持续上涨的。至于上涨的幅度,我就不好说了,这种东西很难把握,如果有一大帮人故意炒热近代瓷器,价格翻个几倍甚至几十倍都没什么难的,其实近代的书画,价格就炒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天价。” 赵天明说道,不过这些瓷器,怎么炒也是不可能达到和近代书画一个级别的,毕竟,近代书画的艺术成分摆在那里,再低也低不到哪里去。 “我也正是这个心思,还是自己留着,反正现在还不缺钱用,换了钱,还不是存到银行去。” 老村长点点头说道,现在的钱存到银行里,那点利息根本没用,好像还贬值得更快,现在物价天天上涨,一天一个样,等他到时候将钱取出来,那几万块还不知道能买点什么东西。 而一个古董放在自己手里,却能继续升值,一比较,立判高低,傻子也该知道怎么选。 只不过,以后肯定不能在用这瓷杯喝茶了,得好好放起来,一想到这么珍贵的东西给他用来喝了几十年的茶,顿时就感觉一片罪恶。 正如有人所说的,要是有买家知道,估计都不值钱了吧?他一个老家伙的口水,不用想肯定是人人嫌弃的。 () 第六百二十九章 照顾 “这些建国时期的瓷器,好像我家也有,印有镰刀锤子、工农劳动的,还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天安门升旗的,我回去拿过来瞧瞧。” “这样的瓷器我家好像也有,就是不知道丢哪里去,好久没见过了,得回去找找。” 看到老村长这不起眼的杯子居然只那么多钱,其他人纷纷动起心思来,恨不得把家里是瓷的东西都搬过来让赵天明瞧一瞧。 “天明,帮我看看这些瓷器,我有好几个呢!你看看,这个是抗日战争杀小鬼子的。” 不一会,就有人那一堆东西过来,杯碟盘碗茶壶瓷瓶各种各样都有。 “你这些都是民间生产的,不值什么钱。” 赵天明鉴定了一下,就摇摇头说道,让原本兴致冲冲的人顿时失望。 “我这里有个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还有上山下乡的。” 其他人没有放弃,期望在这一堆东西中找点值钱的出来。 “你这个更新,是八十年代之后烧制的,连建国瓷的范畴都算不上,上山下乡是六六年之后的事情。” 赵天明说道,村里的人,对各种历史事件有明确时间概念的人,压根没几个,平时更不会去关注这些。 只有那些经历过这些时期的老人,才会记得这段时光吧! “我这里也有一个,你能帮我看看吗?” 一个妇女有些怯懦的递上来一个沾了灰尘的杯子,赵天明认识她,是昨天那个在会议上耍无赖的王老二的老婆。 那家伙以前吃喝嫖赌,烂酒鬼一个,家里的事就没管过,好像和他没关系一样,家长里短、送儿女读书,全都是他老婆一个人做,靠在地里种些庄稼勉强维持。 这样的环境,让她在村里几乎抬不起头来,平时都很离群,很少和大家一起聊天说话,每次看见她都是忙碌的身影,即使大家看不过去帮助她一下,都是下意识的拒绝。 今天会出现在这里,也是村里几个妇女怂恿,拉着她一起过来的。 一上手,赵天明就知道这个杯子不错,和老村长那个一样,属于建国瓷的官窑产品。 建国瓷官窑产品也有区别,有很多同样产自景德镇,并且它的用途很多也是面向老百姓的,要是能找到一个“毛瓷”,那才值钱。 它们是专门烧制给毛主义以及一些高级将领使用的,产量稀少不说,质量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和以前的工艺也不遑多让,值得自己留着收藏。 不过,这山旮旯地方,想找到这种不在民间流通的东西,基本是不可能的,赵天明也不抱什么希望。 “这上面的图是什么啊?好像也是红军那时候的?上面红旗印的还是镰刀锤子,肯定是建国以前发生的事。” 其他人也凑过来,现在他们对也对这些瓷器上面印制的图案有了兴趣,那几乎都是一段段历史,以绘图的方式展现出来,有些是他们熟而能详的,有些是他们压根没听说过的。 “这个你们不会不认识吧?这是井冈山会师,戴帽子穿军装那个是朱德,站在中间迎接的人就是***!” 赵天明无语的说道,***的画像,很多人家的大厅上都挂有,怎么可能不认识? “这是井冈山会师呀!” 其他人恍然大悟,这么有名的历史事件,他们怎么可能没听过?只是那绘图本来就不是很清晰,还印在杯子上,他们不留意,怎么会认得出来? 况且,井冈山会师他们听是听多了,还真没见过绘图,要是一些读书的年轻人,或许还会记得,历史课本上就有这插图。 “原来井冈山会师是***和朱德呀!” 住的作为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他们肯定知道。 “不止有朱德,还有陈毅、彭德怀、聂荣臻、林彪,十大元帅里面这里就占了一半,他们在这时候都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发挥历史作用了。” 赵天明说道。 “伟人就是伟人啊!在黑暗的时代,就是他们站出来扛大旗,为新中国开拓一片新天地!” 老村长一群人感慨道,对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大家是打心底里敬仰! “那我这个杯子能卖钱吗?” 王嫂犹豫了好久,才艰难开口问道,脸上带着一丝期盼。 “当然能了,你这个比老村长的茶杯还要好,属于官窑产品中的精品,你看这里,有景德镇的印记,属于景德瓷。这样吧,这个杯子你转给我,我给你五万块。” 赵天明展示了一下杯底的标记说道。 “五万块这么多?” 不止王嫂,其他人也是一脸的惊讶,景德镇这个鼎鼎大名的地方,他们当然听说过,是专门为国家生产瓷器的地方,那里出产的瓷器,肯定不简单啊! 人群之外,老村长摸了摸他那个陪伴了几十年的老伙计,杯底下面,同样有一个景德镇的标记,只是,这小子刚才完全没提好吧?还说他的杯子只值一两万块。 怪不得这小子开口就要王嫂将杯子卖给他,估计是看她境况,特意照顾一下。 想到这里,老村长嘴角就泛起一丝笑意,赵天明这小子,还是很有心的,懂得照顾村里的人,最主要的,还是人家有能力,照顾得起! 不像自己,一穷二白,有心无力,想把村民的生活搞好一点都没能带起来。 当然,老村长也得承认,王嫂手中那个杯子确实好像比他的好,色彩更鲜亮不说,单单是人家的放在那里没用过,就比他的新得多。 “这真的值五万块吗?” 王嫂激动之中有些迟疑的说道,她也听说,老村长那个印有红军长征的杯子也是什么建国瓷,都只值一两万块,她也是听说这个,再加上邻居几位妇女的怂恿拉扯,才抱着一丝侥幸过来。 现在,这价格却相差太大了,让她不得不敏感。 “当然了,景德镇官窑的瓷器,哪里有那么容易找到的?你这个杯子本身工艺就很好,况且,还保存得那么完整,和新的一样。” 赵天明说道,老村长猜的没错,他确实是把价格标高了一些,未来升值会值多少钱不说,现在这杯子肯定是不值五万块的。 () 第六百三十章 纪念品 五万块一个的杯子,超出王嫂的想象,虽然带着疑惑,她也无从反驳,对古董这些东西,她压根不懂,都是人云亦云,赵天明说什么,她也只有听着的份。 “王嫂,这钱你也先放我这里吧,我给你弄一张卡存起来,以后要用再拿出来。” 这时,站在外面的老村长说道。 这钱落入王嫂手里,要不了多久就得被她老公坑走,肯定保不住,这种事情他也不是第一次干了,又打又骂,抢不到就偷,就没干过人事。 “那我等下把钱给老村长。” 得到王嫂确认,赵天明便说道,他也觉得这钱王嫂自己拿着不安全。 王嫂嫁进村里那么久,一直以来勤勤恳恳本本分分,大家早把她当一家人,反而是王老二那混账东西,不少人恨得牙痒痒的,一摊子烂事没少干,把他们村的脸都丢光了,那臭名声在附近几个村子都是出了名的,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 长期以往,大家向着王嫂的心比王老二多得多,更不少认为她鸣不平,其中老村长以前主持村中事务,是对她照顾最多的。 “天明,我这里也有个杯子差不多的,你帮叔看看。” 眼看王嫂转瞬之间就入账五万块,大家为她高兴之余,也对自己的东西充满了期待,万一走了狗屎运,在其中发现了一件古董,那岂不是要发了? 说话的是齐腾云老爸,他拿出来的杯子,上面也印有一幅红军图案,和王嫂拿出来的有点像。 图案上红旗招展,一个领导在发表讲话,而且一个个都戴着红领巾?那不是小学生才戴的吗? “这上面画的是南昌起义,站在中间讲话的人就是周总理。” 赵天明看了一眼说道,这又是一幅他很熟悉的绘图,根本不需要鉴定。 “这是周总理?你不说还真认不出来他们年轻时候的样子。” 对于周总理,每个人几乎都是怀着崇高敬意的,纷纷凑过来瞻仰一番,只是,这上面的绘图,面容不是很清楚,只是看身形很神似。 “原来南昌起义是周总理领导的啊?” 南昌起义作为打响我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枪,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的,只是具体的来龙去脉不了解而已。 “除了周总理,参加南昌起义的人还有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林彪,他们全都是后来的十大元帅之一,在这里,就早已经拧成一股力量。 另外,陈毅元帅本来是要来参加南昌起义的,结果来到南昌时队伍已经走了,后来追上队伍,和朱德参加了湘南暴动,之后到井冈山与***会师。 而叶剑英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次起义,但是也在幕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当时在武汉的汪精卫集团已经怀疑**和贺龙是共产党人,准备迫害他们,是潜伏在高层的叶剑英通知了他们,才逃过一劫。” 赵天明说道,不得不说,叶帅的一生堪称传奇,即使后来反蒋,有人找老蒋报告了三次都不相信。而且,每每在历史节点上,他总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年少时,他投笔从戎,进入军校,上完军校之后,他在军阀和老蒋之间选了老蒋,进入黄埔军校,他在国党和共党之间选择了共党,进入共党之后,在张国焘和***之间,他选了当时受到排挤的***,建国之后,他没有脱下军装,选了政治斗争少的华南,文革十年,他毫发无伤,直至后来粉碎四人帮、保举邓总设计师,而自己功成身退…… 他不但是站队正确,而且都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的作用,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前进,成为决定胜利的那一股力量,在历史紧要关头中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堪称中流砥柱! ***给他的评语是:“诸葛一世为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就连逝世时,中央对他的悼词都是,“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敢于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断”。 “好多位元帅,比井冈山会师的还多,而且参加秋收起义的,也是这些元帅吧?” 对于普通人来说,井冈山会师肯定比武昌起义更加熟悉,而且赵天明刚刚才讲过,大家都记得。 怪不得人家能成为开国大元帅,这做的贡献,也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其实这两个历史事件是连贯的,武昌起义之后,撤离的人多地辗转,最后朱德元帅就带着剩下的人到井冈山和***会师,还有一部分人,则参加了广州起义。” 赵天明说道。 “这上面的人好像都戴着红领巾啊?” 围观的人很快也发现这一点,这东西他们太熟悉了,哪家的小孩没有一条?很多人还帮小孩子洗过。 “红领巾其实是源自俄共,曾经有很多个国家都使用过,不过,我们现在的节日,就有一个是来自武昌起义,那就是八一建军节,同时也是工农红军的纪念日,因为武昌起义就是在八月一号发动的。” 赵天明说道,从这一点上就知道,武昌起义的意义有多重要,它是我党拥有武装和军队的开端,也是武装斗争思想的萌芽和确立。 “不过,你这个杯子并不是建国瓷,你看杯底,有一个1984的字样,它是后面才烧制的,用于纪念改革开放以及庆祝香港回归谈判成功。” 看到齐腾云老爸一幅喜笑颜开的样子,赵天明都有点不忍心打击他,这就是所谓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吧! “不是建国瓷啊?” 齐腾云老爸脸上顿时充满了失望,儿子现在有出息了,他是不缺钱,他要的是发现宝贝时的成就感,现在连吹嘘的机会都没了。 “它虽然没那么值钱,但也是官方烧制的,同样有纪念意义,能值几百块钱,碰到中意的人,上千块都有人出。” 赵天明解释说道。 “算了,我还是自己留着吧!怎么说也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齐腾云老爸很快就从沮丧中恢复过来,反正他的目的也不是钱,这虽然比建国瓷差了点,却也很不错,说不定收藏到以后,它的价值也会高起来,这种官方发布的纪念物品,想来不会太多。 () 第六百三十一章 闹剧 赵天明正鉴定着其他人的东西,就看到一个小屁孩吭叽吭叽的弄着一个大陶罐到门口,那陶罐太大了,他没力气搬起来,只能在地上滚动着。 “小猴子,你弄这玩意过来干嘛?哪里找来的?” 看着他满头大汗的吃力样子,何向云有点好笑地说道,这小家伙是他的侄子,老村长的孙子,平时也是跟个猴子一样停不下来,有小儿多动症,以至于大家都叫他小猴子。 “你们不是在鉴定古董吗?我觉得这个就是呀!它好像有很多年了呢!一定是古董!” 小猴子一脸认真地说道,那陶罐湿漉漉的,弄得他身上也脏兮兮的,有些狼狈,他却一点也不以为意。 “我怎么觉得这东西有点熟悉呢?好像在哪里见过?” 一个村民看着地上那个躺着的陶罐,带着点疑惑说道。 “你这样一说,我也觉得啊!好像是有点眼熟。” 其他人也发话。 “这不就是村口龙眼树下那个装香的香坛吗?你个小兔崽子连这种东西都动,是不是又皮痒了?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是吧?” 本来不管事的老村长,此刻却脸色变黑,大家一说,他一下就认出来那个陶罐是村口那棵老龙眼树下的,都放在那里不知道多少年了。 以前装上沙子用来装香烛,平时有心的时候祭拜一下,大家都认为,那棵几百年的老龙眼树是通灵的,早把它看作了村里的风水树。 村子里虽然没什么起色,大家日子不好过,但是也平平安安,平淡安乐,没出过什么事情,大家一直都觉得是通灵的老龙眼树在保佑。 没想到这小子居然去动树下的香坛,还滚到这里来,真是岂有此理! “你快点给我弄回去,按原来一样弄好,不然今晚你就知道厉害!” 老村长板着脸训斥道,他老人家追不上这小子,做竹笋炖肉条,还是得他老爸来。 “弄都弄来了,急什么,先看一看嘛!” 小猴子却不是很怕,老爸不在这里,淡定多了。爷爷以前还会经常揍他,后来觉醒了逃跑技能,就发现爷爷根本追不上他,至于何向云这个二叔,对他好得很,都没揍过他。 大家听小猴子这么说,也把目光看向赵天明,在他们的记忆中,这个陶罐和那棵龙眼树一样,一直就存在记忆里,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的风吹雨打,应该有一段历史了。 那陶罐上还有一些古老的花纹,真有可能是一件古董。 “陶罐这种东西,能保存的时间非常的久,如果没有人文艺术的加成,哪怕时间再久,最多也只是个有考古意义的东西,无法形成收藏价值,历史上,春秋秦汉时期的陶制品都有不少,很多都是用作考古研究。” 赵天明蹲下去观察了一会,摇摇头说道: “这个陶罐是宋朝的,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不过,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陶罐,上面的纹饰也是当时常见的,没有什么艺术加成,也没有文化名人留下来的痕迹,所以,尽管它的历史足够长,也并没有什么价值。” 听赵天明说这陶罐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宋朝的东西,原本大家还很兴奋,再听到他说不值什么钱,顿时就焉了。 不过,这么古老的物件,怎么说也不普通,用来做香坛,或许会更加灵验呢!以前还真用对了地方! “听到没有?还不给我弄回去?记得给我弄好,装上香拜一拜。” 老村长没好气地说道,从墙角拿起一条棍子就抽在他屁股上。 “知道了。” 小猴子气息奄奄地滚动着陶罐离开,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原本还想弄件古董来炫耀一下,没想到却是不值钱的东西,白费力气不说,还被揍了一顿,今天真是丢尽了脸! 晚上老爸回来,还不知道要被他啰嗦多久,烦啊! 一顿闹剧过后,大家将注意力重新放在其它东西身上,王嫂没多停留,此间事了就匆匆离去,显得很不合群。 “这么多人?挺热闹啊!” 她离开没多久,她老公王老二就抱着一堆东西兴匆匆跑过来。 大家顿时很有默契的不再谈起刚才王嫂得到五万块的事,要是被这家伙知道,不知道又要怎么闹,肯定家无宁日。 而且,这家伙脸皮也太厚了,昨天开会的时候才站出来搞事情,给何向云他们上眼药,今天就完全没事人一样自己找上门来,也不管别人换不欢迎他,这脸皮也是堪称一绝! 和他一起的,还有几个狐朋狗友,平时也是游手好闲的货色,也不知道从哪里听到消息,赵天明在这里鉴定古董,一人手上拿着几样东西,大概在幻想着一朝发大财。 “这么多人啊?大家都鉴定出什么好东西?” 王老二笑嘻嘻的打着招呼,不过,只有几个人敷衍着他,和这混账东西说了,水知道会不会被惦记上? 虽然没什么前科,但是不得不防上一手,尤其是邱荣的三足金蟾这种宝贝,价值高昂,财帛动人心,穷途末路的时候难免不会动心思。 “快快,帮我们也鉴定一下。” 王老二心思根本不在这上面,也不管大家的反应,火燎火急的将一堆东西放到桌面上,飘起一堆灰尘。 “能不能有个讲究?先来后到懂吗?就算要请人家鉴定,也该排个队吧?” 看到王老二他们一股脑将东西放下来,占据了前面的地方,有人不爽的说道。 “谁先来还不是一样?你们赶时间吗?再说了,你这些东西一看就没什么门道,都是破烂,哪点像古董?” 王老二没脸没皮的说道,一点也不在意大家的目光,要是在意的话,他也不会是这副德行了。 “就你还懂古董了?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货色,那么会看怎么不自己看完了?干什么要跑来这里找赵天明帮忙?” 对于这种无赖,一般人都惹不起,也不愿搭理他们,但是这口气实在咽不下,真论起来,也不是怕了他们,大家只是想本本分分过日子而已。 () 第六百三十二章 蜜蜡 “啰嗦那么多干嘛?快点鉴定不就完了?” 和王老二一起的一个人说道,他们来不是吵架的,而是来找古董的,有钱落袋最实在。 “你们等一下,我看完这些东西先,他们都比你们先来。” 赵天明不介意帮他们鉴定,但是这样乱闹引起大家反感,他就不奉陪了,换个脾气不好的,早让他们滚蛋。 不过这里毕竟是何向云家,他都没说话,赵天明也就不多说,他只负责鉴定东西。 看到赵天明这样的态度,王老二几个人有点不爽,不过,现在是有求于人,还得他帮忙,也只能忍着了。 却也不想想,别人帮他是人情,不帮他是道理,谁也没有帮他们鉴定的义务。 “好了没有?还要等多久?这些破烂拿来碰什么运气?早扔了完事。” 前面人不少,等了一会王老二就不耐烦地说道,对手中这批东西,他早已经心痒难耐。 “不想等的,你可以将东西拿回去,这里没人逼你。” 看到这些人闹个没完,赵天明也有点生气,抬头说了一句。 “王老二,是不是把这里当你家了?” 何向云这次没再忍着,昨天还出来给他搞事,还没和他算账呢!搅屎棍一个,他管理村子最怕的就是这种人,正事不干,整天想着歪门邪道。 其他人更是不客气,平时就看不惯他们了,只不过是事不关己也管不到他们而已。 一看群情汹涌,王老二他们也闭嘴了,但是没一个人离去,都乖乖等着,谁知道错过了这次,赵天明什么时候才会有空再出手? 以他们的劣迹斑斑,不用想也知道赵天明会搭理他们的可能性有多高。 “六叔,这是一块蜜蜡,你从哪里找来的?” 赵天明继续帮其他人鉴定东西,虽然大部分都是普通货色,不过,也在里面找到点值钱的东西,只要不是打算自己留着的,多数都让他处理。 “蜜蜡?这是什么东西?” 看着赵天明手中挑出来的一块明黄色的玩意,那块物品的主人一脸茫然,他压根没听说过这东西。 “我记得,这是我家那小子放牛的时候从山上捡回来的,我看着好像一块玉,就让他留着别乱扔,今天就顺便拿过来了,这不是玉啊?” 赵晖回忆着说道,常年的劳作,让他身体有些消瘦伛偻。 赵天明喊他六叔,并不是客气,而是按辈分算的,他们同一个祠堂,和赵天明的父亲平辈,只不过他住得比较远,平时反而没什么来往。 赵天明这几年都比较少回村里,但是也知道,这位六叔的妻子好像有病,断不了跟,要常年吃药,花掉了不少钱,而且生活的重担也落在他身上,不是一般的辛苦。 前段时间,好像赵天华才借了一些钱给他应急,因为用的是他的钱,回来之后,赵天华和他提过一下,通说也有说过赵晖家里的状况,所以他比较清楚。 赵晖其实之前就来过,发现有两枚天国通宝和其它几枚铜钱,价值几千块,解了他燃眉之急。 尝到甜头于是继续回家翻箱倒柜,这次看赵天明的表情,估计这东西应该也挺不错,能治些钱,顿时有些微微激动。 “蜜蜡其实就是琥珀的一种,或者说是琥珀的低端产品,通常我们把呈不透明状或者半不透明状的琥珀被称作蜜蜡。” 赵天明解释道,手上这块蜜蜡,虽然不透明,却整块呈明亮纯正的明黄色,而且分布均匀,质感温良,也难怪他会认为这是一块玉石。 居然没经过任何加工,就形成这样的成品,大自然真的是太神奇! “琥珀又是什么?” 有人问道,这些名词,对他们来说显得有些陌生。 赵天明拍拍脑袋,平时生活中,或许蜜蜡比琥珀听得更多,他们这些地方很少见,也没人弄这些东西,没听过也不奇怪。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树、柏树、杉树等植物的树脂,掩埋在地下,在压力和热力的各种作用下,经过几千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化石。 不管有没有杂质,透明能够看到里面的就叫琥珀,不透明的就叫蜜蜡。” “几千万年啊?那岂不是很值钱?” 其他人顿时瞠目结舌,其它那些古董几百上千年就值钱得不得了了,这几千万年前的,会有多珍贵? “这概念是不一样的,自然界形成的宝贝,玉石、翡翠甚至矿石石油煤炭等等,哪个不是经过亿万年才形成的?有些确实非常珍贵,而有一些,则便宜很多,即使是同一品种,也要根据个体而论,要外形好的才值钱。” “六叔你这块蜜蜡,凝如蜂蜜、肌理细腻,温润油亮,品质非常的好,而且块头也大,交给一些专业人士,或许还可以进行二次加工,改变造型或者描绘一些图案上去,肯定有很多人想要。按我的估算,应该值个十几二十万,如果六叔你放心给我,我可以二十万和你收。” 赵天明估算了一番说道,市场上,蜜蜡毕竟属于低端产品,即使品相完好,依然比那些珍贵的琥珀价格低很多,而且琥珀珍贵就珍贵在它们的独一无二。 比如赵天明自己拥有的那块极品琥珀,里面包着一只完整的未知种类的蝴蝶,还是一个伪装成花朵、惟妙惟肖的蝴蝶,不说科研价值,艺术价值也非常的高,完美的品相加上独一无二的造型,放在手上几年,甚至炒作一番,几百万上千万都是有可能的。 而蜜腊虽说戴久了因人体温关系,琥珀酸会慢慢减少,变成透明的琥珀,但是这个可能性并不高,想要品相完好,就更加难,很少人会往这方面动心思。 “不是吧?二十万?就这样一块东西?感觉比古董值钱多了啊!” “蜜蜡有这么值钱吗?感觉这么大一块玉都不值这个价啊!” “老六,这次你不用苦了,有二十万,应该够医好你老婆。” …… () 第六百三十三章 都是假货 “二十万?那我卖给你吧!什么时候才能拿到钱?” 赵晖顿时咧开嘴笑,有这二十万,他可以带老婆去外面的大医院,看看能不能把病根治好,如果还有钱剩,再把欠大家的钱还上。 单是村里面,他就借过不少人的钱,以前都不敢面对他们,路过都绕着走。 不是大家不借钱给他,是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再借,这借的每一分钱,连能不能还上,他都给不出一个保证。 “我身上现金没那么多,我等下转账给你,你将你银行卡的账号给我。” 赵天明说道,他那么多钱来往,在银行里也是贵宾,可以电话转账,有专人给他服务。 “那好,太谢谢天明你了!” 赵晖感激地说道,随后找何向云要一张纸,将银行卡号写下来。 “老六,问问你家儿子,这是在哪捡的?我们也去找找,说不定还有呢!” 这山上捡的东西,居然能值二十万,说不动心是假的,古董不好找,这山里的东西还不好找吗? “对啊!玉石呀、翡翠呀还有红宝石蓝宝石、天然水晶之类的,都是像矿物一样扎堆存在的,这什么琥珀大概也不例外?说不定能找到一大片出来。” “就是在山上水库那边的,具体我也不记得了,你们得去问我家那小子,他现在应该在家。” 赵晖说道,虽然隔了几年,但是他还有印象,记得那天,那小子到山上放牛,居然还跑到水库里游泳,被他狠狠抽了一顿。 赵天明对此并不抱太大希望,琥珀的形成虽然需要特殊的地脉环境,但是基本都是很零散的,很少会像玉石翡翠一样形成矿脉那么集中,翻转整个山头,说不定能找到一些。 不过,他也不拦着大家的热情,随他们去。 “现在该轮到我们了吧?” 因为大多数都是普通物品,赵天明鉴定也花不了多长时间,一大堆东西很快被他清理完成,除了还有些人没拿过来的,就剩王老二他们那一堆。 赵天明看了一下,杂七杂八的都有,老酒盅、煤油灯、火钳甚至装盐的瓷盆都带了过来,洗都没洗过,上面还一堆盐。 这家伙,家里能卖的东西也给他卖的差不多了吧?还拿一些破烂来想着发财。 “这些你拿过来干什么?弄脏地方,你以为这是你家里祖传几百年留下来的?是也不值钱。” 赵天明没好气地说道,只是随便看了一眼就确定是一堆垃圾,碰都不用碰一下。 “那你再看看别的,我这有个以前瓷做的老茶壶,还有一套瓷酒杯,都是我爷爷那一代留下来的。” 王老二也知道那些东西是古董的可能性很小,拿过来只是碰碰运气,很快又给赵天明推荐其它“宝物”。 “这个老茶壶确实有点价值,不过你这个磕磕碰碰,上面还有几个缺口,这些茶渍也不知道多少年了,脏兮兮的哪有人要?” 赵天明摇摇头说道,这瓷茶壶质量还挺好的,上面还绘有风景图案,就是不知道珍惜。 茶渍还可以用其它方法清除,崩掉的缺口,却没法修补,加上这种瓷茶壶也算不上多珍贵,有了这样的缺陷,自然不再具有收藏的价值。 他再看向另外一套酒器,是两个老酒盅和六个小瓷杯。 “这两个酒盅用的是青花工艺,不过都是现代产品,还是民间生产的,工艺也不精湛,随处可见,值不了多少钱,这杯子也一样。这一整套,遇上想买的人,值个一千块吧!” 赵天明看了一下,连转手的兴趣都没有。 王老二有点疑惑,他在外面也是见过世面的,青花瓷一向都是价格昂贵的代名词,动辄几百万,莫非这小子看他不识货,想坑他一笔? “才一千块?你都说是青花工艺,不可能那么低吧?” “古代的青花瓷当然之前,但是到了现代,瓷器制作工艺的提升,很多地方都能烧出来,你随便到街上看一看那些现代瓷器,其中有不少就是青花种类的。” 看到这家伙怀疑自己,赵天明觉得有点好笑,他那东西值一千块,并不是因为时间关系,而是现代瓷器本来就价值不算低。 一些专门售卖现代瓷器的正规店铺里,烧制的瓷器都是精品,要入手一件大些的瓷器,都要几百上千块钱,并不便宜。 当然,要是遇到卖假货的,同样要吃亏,别以为现代瓷器就没有假货,多的是粗制滥造的东西,和那些精品不是一个级别的。 王老二还是有点半信半疑,并没有开口要卖给赵天明,他打算有空,自己去找人看看。 他显然也知道瓷器值钱的可能性大一些,带来的东西,瓷器占了大半,不过赵天明发现,大部分都不值什么钱,能算的上古董的,更是一件没有。 “那你再帮我看看这些东西。” 王老二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随后,又小心翼翼拿出一堆东西,用布包的严严实实的。 等他打开,赵天明发现居然是十几件玉器,如意、观音、龙马,各种造型的都有,看样子还挺不错的。 这家伙他去哪里找来那么多玉器?就算以前家里有,也早被他拿去卖钱了吧?他要是有这种忍耐力,也不至于像现在这德性。 看到这些玉器,就连王老二几个狐朋狗友都很意外,这家伙以前一直哭穷,原来还藏着这么多好东西! “你这些玉器哪里来的?” 赵天明有些好奇的问道,说是他家里留下来的,他一百个不信。 “这些都是我自己藏起来的,舍不得卖掉,你快帮我看看。” 王老二催促着说道。 看到他左顾而言它,赵天明就更加疑惑了,不过他也懒得多问,把所有玉器看了一边说道: “你这些玉器连个标记都没有,全都是假货,用不着那么宝贝。” “假货?不可能!你再看清楚一点,你不会是以为我不识货,想坑我吧?” 王老二这次脸色急变,他没想到,赵天明居然会说他这些寄予厚望的玉器,会全都是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