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我要扎根四九城》 第1章 逃荒到四九城 赵冬宝猛的抬起头,终于到四九城了。 这时,旁边有人拽她的衣角,接着传来奶呼呼的声音,“姐姐,石头肚肚饿,额,额要次窝窝!”赵冬宝低头看了看小弟石头,大名叫赵冬升。她伸手摸了摸小孩子的小脸,从怀里绿挎包中,拿出一个窝窝,已经干巴的裂开了 ,她一掰两半儿,给小家伙一块儿,又给另一边的大弟一块儿。 “姐,我不饿,你吃吧!”大弟抬手推回窝头,“姐,你盯了一晚上了,肯定饿了!我光睡觉了,也动弹,昨晚那个窝头还在呢!” “行,你饿了再跟我说。”赵冬宝收起窝头。 “姐,你在眯会儿,刘叔叔说了,四九城是终点站,不要着急下车,人少了再走!”大弟心疼的对姐姐说。 赵冬宝的大弟弟,大名赵冬旭,和小弟名字连起来就是旭日东升的意思。冬旭的小名叫虎头,50年正月生的。 赵冬宝一边仔细检查着挎包,一边随口回应道:“好的,我再稍微眯一会儿,你帮我照看一下石头和行李哦,等会儿记得给石头喂点水喝。”话音刚落,她便缓缓闭上了眼睛,但脑海里却像放电影一样,不断闪现着各种事情。 她的挎包里,还剩下三个半窝头。这可是上火车前,爸爸的战友们特意为他们姐弟三人准备的二十七个窝头啊,原本是打算作为他们四天的口粮。而现在,时间已经来到了 1959 年 10月底,天气也越来越冷了。 从家里到四九城,需要坐整整三天三夜的火车。这一路上,窝头就是他们的救命粮。这些窝头虽然不大,甚至还没有冬旭的拳头大,但在这个饥荒的年代里,它们却是能保命的珍贵食物。 这一路上,赵冬宝始终紧紧地将挎包搂在怀里,仿佛那是她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每次拿窝头的时候,她都只敢拿两个出来,然后小心翼翼地分给弟弟和自己。而且,为了防止人贩子趁她睡觉的时候把弟弟偷走,她晚上根本不敢合眼,一直守着弟弟和行李。 毕竟,在这个年代,人贩子实在是太猖獗了。尤其是男孩儿,更是他们的抢手货。因为在那个重男轻女的社会里,有些人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想尽办法生个儿子。哪怕是去买一个孩子回来,也一定要有个儿子才行。 这个赵冬宝为啥知道这么多,因为她是个穿越者,一个月前稀里糊涂的穿到这个饥荒年代。 她本名赵书瑶,来自2030年。她出生在冬天,家里有三个哥哥,所以小名冬宝,来自冬天的宝贝。 之所以会穿到小冬宝身上,其实是有原因的。原来,她特别喜欢钓鱼,尤其是海钓,简直可以说是痴迷。而她的家人也都很喜欢钓鱼,不过和她比起来,可就没那么疯狂了。 就在一次去海钓的时候,发生了意外。由于她没有扣好安全扣,一个巨大的浪头突然袭来,直接将她卷入了大海之中。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了一个落水的小冬宝身上。 虽然这让她一下子年轻了十多岁,但面对这个艰苦的年代,她实在是喜欢不起来。毕竟,这里的生活条件远不如她原来的世界。 更糟糕的是,她刚一穿越过来,就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先是亲娘病重,接着亲爹又不幸牺牲,而恶毒的奶奶竟然还打算把她卖给一个老光棍儿,用她来换取粮食。 就在这时,对面坐着的一个中年男人开口问冬旭:“小子,你家大人呢?一路上就只见你们姐弟三人,有大人来接吗?需要我帮忙拿行李吗?” 听到这话,赵冬宝立刻睁开双眼,一脸警惕地回答道:“我家大人就在四九城,一会儿车到站了,他们会上车来接我们的。” 然而,中年男人并没有就此罢休,他站起身来,伸手去拿……架子上的行李,低头又问:“我帮你们把行李拿下来吧!一会儿下车人多再给你们顺走了!” 赵冬宝也站起来,笑了对中年男人说:“谢谢叔叔了!”指了指上面那个绿色的背包,“那个被子是我们的。” 中年男人帮着拿下来,还翻过来看看。“三横压两竖,专业的背包打法,家里有人是当兵的?” 赵冬宝接过背包,“我爸爸和大哥都是当兵的。谢谢叔叔!” 中年男人笑了,“嗯,我儿子也是军人。我们都是军属,就应该互帮互助!”他把自己的提包放在地上,又坐下来。从上衣兜里拿出一支笔和半张信纸,在上面写了一溜字,递给赵冬宝,面带慈爱的说道:“这是我的工作单位 ,有事儿可以来找我!” 赵冬宝还在犹豫接不接,这个人又说:“别害怕!我观察你们两天了,是来投奔亲戚的吧!四九城生活也不容易啊!”说着就把纸条塞进虎头手里,又说道:“孩子 ,我也是外地逃荒到的四九城,赶上国家政策好,儿子参了军 ,我也有份工作!有事儿就来找我,上面有我的工作单位,咱们军属要互相帮助!大叔姓于啊! ”他边说边拿着行李随着人流往外走。 赵冬宝看了看纸条,上面写了“于向前,东城区供销社”。她把纸条叠起来,放在衣服兜里,其实是她的空间里。 赵冬宝穿越的福利就是得了一个随身空间,还是灵泉空间。空间是一片光秃秃黑土地,而且地里躺着有一块儿平坦的石头,石头中间有一个脸盆大小的坑连接旁边一个深井。 小坑里的灵泉每天冒出来一点儿,多亏了这一点儿灵泉水,延续了小冬宝的亲娘苗英华的寿命。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月,但也让这个坚强的女人为自己的孩子谋得了新生。 “姐,人都走的差不多了,我们也下车吧!”虎头拽拽姐姐的衣袖。 “好,我们拿好东西,石头,我们要下车了!”赵冬宝站起来,把石头抱出来,整理衣服帽子。小家伙被冬宝用小褥子裹着,放在她的座位里面,三人坐的两人座,这时候的绿皮火车上很冷的!一路上,三个人身上裹着一床绿军被。也因为绿军被,让周围不怀好意的人有了忌惮。 冬宝快速的绿军被和小褥子按军人打背包的样子捆好。先给虎头背上这背包。整整他的棉袄和帽子。 她自己背上一个大点儿背包,这个是苗英华的陪嫁的一套被褥和石头的被子捆成的。两个背包被捆的方方正正的,要不于向前能一眼看出冬宝他们家有人当兵。 虎头背着水壶,提上军绿色的帆布手提包,走在前面。冬宝背好挎包,戴上围巾,一手拎着一个网兜,一手领着石头,慢慢往外走。 他们站在空旷的站台上,清晨的寒风刺骨,像刀片一样滑过脸颊。冬宝把网兜递给虎头,把她的围巾解下来 ,围在石头脖子上,包裹得只露了两只眼睛。 她又从提包里翻出两件旧绒衣,是自己父亲的遗物,给虎头脖子裹了一件,自己裹了一件。 全副武装好了,他们往站外走。2030年的赵冬宝虽然来过四九城,但五十年代的老北京她还真不熟悉。他们只能拿着刘叔叔给的地址见人就问,也有板儿爷问他们要车不。 其实冬宝身上有钱有票,有父亲的抚恤金,刘叔叔他们给捐的钱,但他们不敢坐啊!虽然身上多是军用品,但也就吓唬吓唬胆小的人,真正的恶人能怕这些! 第2章 初到四九城 冬宝看了看四周,不远处有个拐角处搭穿过棚子,里面是一家早餐铺子,此时看起来像是要收摊了。 “虎头,我们去早点铺子问问吧!”冬宝说着,迅速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抱起石头,然后迈着小步朝铺子走去。 走进铺子,里面摆放着两张矮桌和几个小凳子。虎头刚准备坐下,老板就赶忙迎上来,满脸歉意地说道:“哎呀,真是对不住了,爷们!我这马上就要收工啦!您要是想吃的话,明儿可得起个大早儿哦!” 虎头闻言,指了指案子上的馄饨皮和馅,疑惑地问道:“这不是还没卖完吗?” 老板有些无奈地解释道:“就剩下这么一点儿啦,我留着带回去给孩子解解馋呢!” 冬宝听后,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将石头放在座位上。接着,她缓缓地从衣兜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币,这些钱显然已经被她紧紧攥在手中很久了,上面甚至还残留着些许汗水。 冬宝深吸一口气,像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一般,将钱放在桌子上,然后用一种坚定而又略带紧张的目光看着老板,说道:“老板,您别误会,我们可不是逃荒的。我们是来走亲戚的,所以我们有钱!” 老板见状,连忙点头哈腰地解释道:“闺女啊,真是对不住啊!这买卖可不是我们自个儿的,是公家的,所以有些事情我们也做不了主啊。” 这时,案子后面的女人也走了出来,她一脸歉意地对冬宝说:“闺女,你们别见怪啊!这几天逃荒的人太多了,我们实在是给不起啊!” 冬宝理解地点点头,说道:“大妈,没事儿的,我知道您也有难处。那给我们来两碗馄饨吧,多加点汤,这天儿太冷了,让我弟弟暖暖身子!” 虎头听到姐姐的话,赶紧坐过来,说道:“姐,一碗就够了,让石头吃点儿就行!我又不饿!”然而,话刚说完,他的肚子就不争气地唱起了歌,发出一阵“咕噜咕噜”的声音,仿佛在抗议他的谎言。 “哥哥的肚肚在叫,石头的肚肚也在叫!石头饿了,哥哥也饿了!”说完,石头就把脑袋趴在虎头腿上。 “两碗,我们三个分着吃,石头好好坐着。”冬宝直接决定了。 几分钟后,馄饨好了。 “闺女,一碗馄饨两毛,不要粮票。承蒙惠顾,您一共四毛!”老板端上来两个大海碗。 冬宝从几张钱里拿出两张两毛的钱票。“给,老板,谢谢您了!” 在一个巨大的海碗中,七八只小巧玲珑的馄饨如浮萍般漂浮着。这些馄饨的皮儿透明如纸,透过那薄薄的外皮,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包裹着的鲜嫩肉馅。 冬宝迅速解开脖子上的绒衣,然后又轻柔地解下石头的围巾。她拿起小勺,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热气腾腾的汤,轻轻地吹了吹,生怕烫到石头。待汤稍微凉一些后,冬宝将小勺送到石头嘴边,温柔地喂给他。 石头开心地张开小嘴,一口吞下了那勺鲜美的汤。冬宝见状,又迅速舀起一只小馄饨,同样吹了吹后,放入石头的口中。石头吃得津津有味,一口一个小馄饨,不一会儿便将肚子填饱了。 然而,一旁的虎头却还没有开始动筷子。冬宝有些着急地对他说:“你在干啥呢?快点儿吃呀,这里还有窝头呢,光吃这几个馄饨可填不饱肚子哦。” 冬宝拿出一个半窝头,给了虎头一整个,自己吃半个。虎头不接,冬宝一瞪眼,他乖乖的接过去。 打小,虎头就对他姐惧怕三分,虽然姐姐仅仅比他大三岁,可那真是说打就打啊! 冬宝将那干硬的窝头掰成碎块,泡进馄饨汤里,那碗里的八个小馄饨,都进了石头的肚子。 冬宝刚要去舀那泡着窝头的汤,碗里却突然多了几个小馄饨,“姐,我吃不了这么多!”虎头边说边把馄饨舀给冬宝。 “好啦,姐碗里的够了,你自己吃吧,尝尝这老北京的馄饨!”冬宝赶忙制止虎头,不让他再给自己舀。 “哎呀,今年啊,大部分地区都收成欠佳,城里的口粮也减半喽!大家都不容易啊!”老板边收拾边念叨着。 冬宝没几口就把馄饨和窝头吃光了,然后慢悠悠地喝着汤,向老板打听:“大爷,您知道南锣鼓巷在哪儿不?还有街道办事处?或者第一轧钢厂也行!” “嘿,你可真赶巧了,这整条街道可都是南锣鼓巷啊!知道具体哪个院子不?” 冬宝摇摇头,“只知道是南锣鼓巷,具体哪个院子不知道,但知道在轧钢厂上班!” “噢!你就去街道办问问,前段时间刚合成的交道口街道办!去那儿问问!你就顺着这街道一直往南走,靠边的第二个门就是,旁边挂着牌子呢。这会子他们还没下班,正好呢!”老板热情的给她指起路来。 冬宝他们吃完,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背上行李,朝街道办走去。 他们来到第二个大门前,只见那牌子上赫然写着“交道口街道办事处”。他们刚要抬腿跨过门槛,一个老头却从旁边屋里窜了出来,扯着嗓子喊道:“小孩儿,小孩儿,这可是公家办公的地儿,可不能在这儿玩!” “爷爷,我们找人,请问有位叫王秀荣的在这儿上班吗? ”冬宝十分有礼貌的问。 “找王主任,有啥事儿?她倒在里面。你们要是逃荒来的,就直接隔壁那个院儿,那里有个难民收容所,有专门负责安置逃荒来的人。”老大爷耐心的指给她。 “我们不是逃荒的,是探亲的,找人的,有地址有介绍信的“。”冬宝礼貌的向老大爷解释着。 冬宝小心翼翼地拿出信封和介绍信,毕恭毕敬地递给老大爷,老大爷粗略地看了看,随手指了指院里三间正房左边的一间。嘴里还扯着嗓子喊道:“王主任,王主任,有人找你!” 一个中年女人快步走了出来,问道:“谁找我?” 冬宝赶忙趋前几步,满脸笑容地打招呼,“您好,您是王秀荣,王主任吗?” 王主任不卑不亢地回答:“是,我是王秀荣,你们找我有啥事?” “我从晋省榆县来,武装部刘忠奎托我给您送封信。”说着,冬宝从棉袄里面掏出一封信,恭恭敬敬地递给王主任。 王主任接过信,并没有急于打开看,而是热情地招呼三个孩子进屋,“快,快,咱们进屋暖和暖和!”说着,她笑意盈盈地伸手接过虎头手里的提包。 冬宝三人在王主任的盛情邀请下,高兴的走进办公室,王主任还帮着解下背包,让孩子们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又贴心地给倒了三杯水。然后,她才回到办公位置坐下,开始全神贯注地看信。 第3章 四九城寻亲 那边王主任看着信,脸上的表情风云变幻,让人如坠云雾,难以揣测。 大概过二十多分钟,王主任放下信纸,微笑着说道,“姐姐叫赵冬宝,是吧?晋省榆县李窑村的。” 冬宝点点头,又听到王主任说:“你们是烈士家属 ,是来寻亲的?” 冬宝又点点头,“我们的父母都去世了,妈妈临终前嘱托我,一定要带弟弟们来投奔舅舅的。我们老家的情况不太好!” 王主任微笑着,语气和蔼,“我知道,你在老家受苦了,刘同志信里说了你家里还有爷奶,那……” 没等王主任说完,虎头噌的一下站起来,高声喊道:“我们绝不回去!爷奶他们竟要把姐姐卖给老光棍儿换粮食,还要将我弟卖给别人做儿子!谁知道是当儿子,还是当口粮!这样的人,就不配做我们的爷奶!” 虎头情绪异常激动,满脸涨得通红。这个十岁的少年,被近期接踵而至的变故吓坏了。 就连冬宝怀中的石头也被吓到了,小手不停地摆动,嘴里嘟囔着:“不卖姐姐,不卖石头,石头的肉肉不好吃!石头肚肚不饿!” 冬宝拽了一下虎头,厉声道:“虎头,坐下!不许这样大声说话!不懂礼貌!咱妈是怎么说的?快向王主任道歉!” 虎头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莽撞,赶忙向王主任深深鞠了一躬,说道:“对不起,王主任,我错了!” 冬宝一边安抚着石头,一边说道:“实在不好意思,王主任,我弟弟们被这段时间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吓坏了,情绪有些失控!” “没事儿,没事儿,我知道你们受了委屈!”王主任边说边起身,来到姐弟三人跟前,轻轻地摸了摸虎头的脑袋。 “你是冬旭,对吧?”又低头,摸了摸石头的小脸,问道:“你是冬升,别害怕啊!大姨不是坏人!”说着从衣兜里掏出三块儿水果糖,递到石头面前,“来,乖宝 ,吃糖吧!” 石头看了看糖,又看了看姐姐,不敢伸手,眼里又露出出十分渴望的表情 ,让人哭笑不得。 冬宝从王主任手掌心上拿了一块儿,给了石头,“我们石头该说什么?” 小家伙像只小仓鼠一样双手紧紧抱着糖块儿,开心地拱了几下,声音软糯得仿佛能掐出水来:“谢谢!谢谢王主银!” 王主任把糖递给虎头,虎头却像个小大人一样,坚定地摇摇头,“我是大人了,不吃糖了!” 王主任微微一笑,她把糖块儿轻轻地放在茶几上,顺手拉过一把椅子,稳稳地坐在他们面前。 “你们别害怕!我可不是那洪水猛兽,要把你们送回去!刘同志可是我的亲密战友,你们的父亲赵永强,我也略有耳闻,只可惜一直没机会见面!” 王主任稍稍停顿了一下,语气更加坚定地说道:“我们绝对不会让英雄的鲜血白流,更不会让军属遭受半点欺辱。我们一定会帮你们寻找亲人。” 虎头听到这些也安静的坐下来。冬宝拿出一个破损的信封给王主任,说到:“我舅舅叫苗英贵,舅妈叫李招娣,不,现在叫李爱华。还有表哥叫苗来喜,表姐叫苗丽珍。信封上面的地址只能看出轧钢厂。” 王主任仔细看了看 ,“苗英贵,苗师傅,我认识的 ,原来第一轧钢厂的八级焊工,技术可好了,可惜了!” 冬宝听出了王主任话里似乎隐藏着一些事情,但还没来得及细问,就听到王主任说要叫人去喊舅妈过来,并且告诉她轧钢厂下班还需要一段时间,让他们先喝点水。冬宝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 时间过得很快,大约十几分钟后,院子里突然传来一阵急切的呼喊声:“冬宝,冬宝,冬宝在哪儿呢?”这声音听起来十分焦急,仿佛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紧接着,冬宝听到了王主任的声音:“苗嫂子,你别急,孩子们都好好的,在我办公室呢,这边,这边!”王主任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安抚。 随着王主任的话音刚落,办公室的门“砰”的一声被撞开了,一个大约五十岁左右的女人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冬宝见状,连忙放下手中的石头,站起身来,定睛一看。 虽然冬宝拥有原主的记忆,但对于眼前这个女人,她只有一点点模糊的印象,同时又感觉到有一丝丝的熟悉。还没等冬宝反应过来,那个女人已经一个箭步冲到了她面前,一把将她紧紧地抱在怀里,不停地拍打着她的后背,嘴里还念叨着:“哎呀,我的冬宝啊,可把舅妈急死了!你这个臭妮子!家里这么大的也不知道跟你舅舅舅妈说一声!” 王主任满脸笑容地走过来,轻声说道:“好了,好了,苗嫂子,您可别吓着孩子了,快坐下,坐下,慢慢说吧!” 冬宝还迷迷糊糊的,李爱华松开她,柔声问道:“不记得舅妈了?也是,我们分开时,你也就三四岁,跟他差不多大呢!”李爱华又将目光投向抱着姐姐腿的石头,“这是虎头,不对,虎头应该十岁了。” 冬宝终于回过神来,“噢,噢,舅妈,他是石头,这个才是虎头。”说完,她赶紧拉过同样懵懂的虎头,“虎头,快叫人呐!这是舅妈!” 虎头有些羞涩地叫了一声“舅妈”。石头则像只调皮的小猴子,松开冬宝的大腿,毫不畏惧地径直扑向李爱华,紧紧抱住她的双腿,然后抬起那张胖嘟嘟的小脸,奶声奶气地喊道:“舅妈,舅妈,我,我,我是石头!” 李爱华的眼眶瞬间湿润了,仿佛被清晨的露水打湿,她赶忙俯身抱起石头,又顺手牵过虎头,温柔得如同春日的微风,轻声说道:“走,孩子们,咱们拿着行李跟舅妈回家,你们舅舅在家肯定等得着急了!”说罢,她转身对王主任说道:“王主任,我先带孩子们回家啦,要是后面还有什么手续要办的话,我再过来。冬宝她舅舅在家估计都快急得坏了!” 王主任连忙应道:“好的好的,你们先回去吧,让苗师傅赶紧见到孩子们。后面的手续也不着急这一会儿办。”说着,她还热心地帮着搬起了行李。 “谢谢啦,王主任,我们自己来背!”虎头和冬宝异口同声地说道,声音如同黄莺出谷,清脆悦耳。然后各自背上行李,拿起提包和网兜,准备出发,那模样,宛如即将出征的小战士。 一路上,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犹如一群欢快的小鸟,李爱华则微笑着倾听,时不时回应他们几句,那笑容,恰似冬日的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