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 第282章 绿洲争夺战:奥斯曼的西退与大明的东进 清晨的阳光刚越过帕米尔高原,西域行省的“拓荒号”蒸汽犁就已在塔里木河下游的绿洲里忙碌。铁犁翻过冻土层,露出湿润的黑土,随船而来的农技师正指导归附的牧民播种耐旱麦种——这是林远特意为西域培育的“沙改1号”,亩产比奥斯曼控制区的作物高两倍。 “将军,奥斯曼的巡逻队又往后撤了!”了望兵在新建的“镇西堡”上大喊。戍将赵武举起望远镜,只见奥斯曼的骑兵在十里外徘徊片刻,最终还是调转马头,消失在戈壁尽头。 “按计划推进,”赵武对参谋下令,“第一农垦队进驻库车绿洲,铁路营跟上,月底前必须把铁轨铺到阿克苏——咱们要让奥斯曼人看看,这片土地在咱们手里,能长出多少粮食。” 断水困敌:蒸汽工程的威力 奥斯曼在西域的最后据点——苦盏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水荒。城守阿里帕夏站在城头,望着城外被明军截断的阿姆河支流,嘴唇干裂得出血。三个月前,大明的工程队在河上游筑起蒸汽水闸,把水流引向了自己的农垦区,苦盏城的护城河都快见底了。 “城内存粮只剩七天,”副官慌张来报,“百姓开始抢水,有牧民偷偷往明军那边跑了!” 阿里帕夏一拳砸在垛口上。他曾以为苦盏城的城墙固若金汤,却没想到明军根本不攻城,只用几台蒸汽抽水机就断了水源。更让他绝望的是,望远镜里总能看到明军的农垦区一片葱绿,麦浪翻滚,而自己的土地早已干裂如龟甲。 “要不……降了吧?”有老兵颤声提议,“听说明军给归附的人分地、分种子,还教用蒸汽犁……” 阿里帕夏拔出弯刀,却迟迟砍不下去。远处传来明军的喊话声,用突厥语喊着:“打开城门,送你们水和种子,再晚就来不及了!”城根下,几个偷偷凿冰的百姓被巡逻兵抓住,却没人反抗,只是哭着要水喝。 地中海的钳形攻势 就在西域得手的同时,埃及行省的舰队正封锁奥斯曼在北非的最后港口——的黎波里。三艘蒸汽巡洋舰并排停泊在港外,主炮对准城堡,舰载飞舟在港口上空盘旋,撒下印有阿拉伯文的传单:“离开奥斯曼,加入大明行省,免三年赋税。” “总督大人,希腊盟军已攻占克里特岛,”副官向李默汇报,“塞浦路斯行省的铁路也修到了安纳托利亚边境,奥斯曼的援军根本过不来。” 李默指着地图上的钳形箭头:“西域大军往东压,咱们在地中海往西挤,中间再让波斯商省断他们的商路——这叫‘关门打狗’。告诉的黎波里守将,要么开城投降,要么尝尝开花弹的滋味。” 港口内,奥斯曼的守军看着传单上的承诺,再看看港外坚不可摧的蒸汽舰,军心开始动摇。一个曾去过埃及行省的水手偷偷说:“明军的话算数,我在亚历山大港见过,他们给阿拉伯人分的地,比奥斯曼贵族的还好。” 奥斯曼的内乱:从兵变到归附 伊斯坦布尔的皇宫里,穆拉德四世正对着各地告急的文书发呆。西域的苦盏城、北非的的黎波里、巴尔干的塞尔维亚同时求援,可国库早已空空如也,连近卫军的军饷都欠了半年。 “陛下,近卫军哗变了!”首相帕夏连滚带爬地闯入,“他们冲进军火库,抢走了所有火药,说要去投靠大明的行省!” 穆拉德四世冲到窗边,果然看见宫墙外火光冲天,近卫军举着“要粮、要水、要土地”的标语游行,与忠于苏丹的军队交上了火。更可怕的是,街头巷尾都在传:“明军在苦盏城给百姓分粮食了”“埃及行省的棉农赚大钱了”。 “完了……全完了……”穆拉德四世瘫倒在王座上。他这才明白,大明的“挤压”不止是军事,更是民心——当百姓发现跟着奥斯曼只能挨饿,跟着大明却能吃饱穿暖时,帝国的根基早就被掏空了。 苦盏城的易手:不流血的胜利 苦盏城的城门最终还是开了。不是被攻破的,是百姓推着守军打开的。当赵武率领明军进驻时,看到的不是反抗,而是捧着空水罐的牧民,和排队等着登记领种子的农民。 阿里帕夏解下弯刀,递给赵武:“我守了这座城二十年,以为守住城墙就守住了一切。现在才明白,百姓要的不是城墙,是能种出粮食的土地,是不会干涸的河水。” 赵武接过弯刀,却没没收,反而还给了他:“林先生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你熟悉这片土地,留下来当农垦顾问吧,给你的族人教新耕作法。” 当天下午,蒸汽抽水机就开始往苦盏城送水。看着清水流进干涸的水渠,孩子们欢呼着扑进水洼,阿里帕夏忽然老泪纵横——他打了一辈子仗,却不如几台机器能让百姓笑起来。 京师的新蓝图:欧亚非连为一体 万历皇帝在御书房展开新绘的疆域图,西域到北非的红色区域已连成一片,奥斯曼的绿色地盘被挤压成零星的小块。沈括兴奋地说:“陛下,苦盏城一破,西域到波斯的通道彻底打通;的黎波里投降,地中海与非洲的航线全归咱们了!” 林远指着地图上的铁路规划线:“下一步,修通从喀什到亚历山大的铁路,让亚洲的丝绸、非洲的棉花能一路直达地中海,再通过蒸汽舰队运往欧洲。奥斯曼剩下的地盘,不用打,自己就会瓦解。” 皇帝拿起朱笔,在图上圈出三个新行省的位置:“苦盏设‘西域西省’,的黎波里设‘北非行省’,巴尔干设‘多瑙河前哨’——告诉赵武和李默,巩固这些前沿阵地,给下一步进军欧洲搭好跳板。” 夕阳下,苦盏城的蒸汽水塔与的黎波里的灯塔同时亮起灯光,照亮了从亚洲到非洲的新通道。赵武站在苦盏城头,望着远处延伸的铁轨,知道用不了多久,这铁轨就会像血管一样,把欧亚非的土地紧紧连在一起,而奥斯曼帝国的残影,终将被新的文明浪潮彻底淹没。 喜欢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请大家收藏:()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83章 帝国残阳:奥斯曼的崩解与欧亚非走廊的贯通 伊斯坦布尔的晨雾中,残存的奥斯曼军队正撤离这座千年古都。曾经飘扬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上空的新月旗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大明的龙旗在朝阳中舒展——这不是通过惨烈攻城实现的,而是城内贵族与长老主动打开的城门。 “苏丹穆拉德四世带着残余势力逃往巴尔干了,”大明北非行省总督李默站在托普卡帕宫的露台上,对赶来会师的西域戍将赵武说,“城里的法官、学者联名上书,请求设行省,说‘宁为明人编户,不做奥斯曼遗民’。” 赵武望着宫墙外忙碌的人群——希腊工匠在修复被战火损坏的输水管道,阿拉伯商人正与大明的税吏商议税率,连奥斯曼的前财政大臣都捧着账本来请教蒸汽计算器的用法。“林先生说‘民心即疆土’,果然没错,”他感慨道,“咱们在苦盏城分的种子,在的黎波里修的铁路,早把他们的民心收过来了。” 巴尔干的最后抵抗与瓦解 穆拉德四世逃到巴尔干的普里什蒂纳,试图依靠当地的封建领主重整旗鼓。可当他号召领主们“为奥斯曼而战”时,得到的回应却是沉默——这些领主早就通过希腊盟军得知,大明在多瑙河沿岸设的“前哨”,给归附者的待遇比奥斯曼的封地好三倍。 “陛下,明军的蒸汽列车已经过了索菲亚,”亲兵慌张来报,“领头的火车上还挂着标语,用塞尔维亚语写着‘土地归耕者,自由归百姓’!” 穆拉德四世冲到城外,果然看见远处的铁轨上冒着白烟,一列火车正缓缓驶来,车顶上的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更让他胆寒的是,身边的亲兵开始偷偷溜走,甚至有人摘下头盔,朝着火车的方向挥手。 “叛徒!都是叛徒!”穆拉德四世拔剑砍向身边的领主,却被对方的卫兵按住。那位领主冷冷地说:“苏丹陛下,您看看田里——明军的农垦队正在教农民用蒸汽脱粒机,而我们的士兵还在饿着肚子。这仗,没人愿意打了。” 当晚,普里什蒂纳的领主们联名投降。当赵武率领的明军入城时,看到的是捧着面包和盐的百姓,还有主动打开军械库的卫兵。穆拉德四世被软禁在领主的城堡里,透过窗户,他看见孩子们围着明军的蒸汽玩具车欢呼,忽然明白:自己输掉的不是城池,是让百姓活下去的希望。 欧亚非铁路大动脉的动工 奥斯曼帝国的核心区域刚平定,大明的工程队就开始了一项震撼世界的工程——从中国西域的喀什,经波斯行省、伊拉克故地、埃及行省,直抵北非的的黎波里,修筑一条贯穿欧亚非的铁路大动脉。 在底格里斯河的铁路桥上,大明工程师与阿拉伯工匠正合力吊装铁轨。桥下的蒸汽渡船往来穿梭,运送着从欧洲买来的钢铁;岸边的临时工坊里,希腊铁匠在大明技师的指导下锻造道钉,铁锤声与蒸汽锤的轰鸣交织成一片。 “这条铁路修成,从喀什到的黎波里只要半个月,”工程总负责人王征擦着汗说,“比走海路快三个月,运费还便宜一半。以后亚洲的丝绸、瓷器,非洲的黄金、棉花,不用绕好望角,直接从这里运到地中海,再装蒸汽船去欧洲。” 附近的阿拉伯部落民也赶来帮忙。一个曾赶着骆驼走商路的老驼夫,看着铁轨延伸向远方,笑着对儿子说:“以前咱们走一趟要半年,还怕劫匪。以后坐火车,三天就能到埃及,你也能去亚历山大港的学堂念书了。” 新行省的治理:民心与规矩 新设立的“安纳托利亚行省”(原奥斯曼核心区)官署里,首任总督李彦正在主持第一次政务会议。与会者有奥斯曼的前法官、希腊的主教、阿拉伯的长老,桌上摆着的《行省治理章程》用三种文字写成: - 土地按人口分配,农民只需交三成税,比奥斯曼时期少一半; - 宗教信仰自由,教堂、清真寺都由行省拨款修缮; - 开设多语言学堂,孩子们可以学汉语、希腊语或阿拉伯语,学费全免。 “以前奥斯曼的税吏说收多少就收多少,”前奥斯曼法官易卜拉欣感慨道,“现在章程写得明明白白,还用蒸汽计算器算税,谁也做不了假。昨天我去市集,看到希腊商人用明币买阿拉伯人的地毯,双方笑着讨价还价——这在以前,是要打起来的。” 李彦笑着补充:“林先生特意嘱咐,在安纳托利亚要多修‘惠民工程’。你们看,这是蒸汽纺织厂的图纸,用埃及的棉花织布,让当地人有活干;这是新式灌溉渠的设计,能让安纳托利亚的新式多收两成粮食。” 窗外,一群来自不同族群的孩子正在新建的操场上玩耍,他们手里拿着大明送来的皮球,用夹杂着汉语、希腊语、阿拉伯语的混合语交流,笑声传遍了曾经被战火笼罩的街道。 欧洲的震动与观望 当欧亚非铁路动工的消息传到欧洲,各国宫廷一片哗然。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在议会展示着明军蒸汽列车的图纸:“大明已经把亚洲、非洲连起来了,下一步就是欧洲!他们的铁路修到多瑙河,蒸汽舰队游弋在地中海,我们再不当回事,就要被远远甩开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法国的凡尔赛宫,路易十四看着从安纳托利亚传来的报告——那里的百姓用明币交易,孩子学汉语,连奥斯曼的前贵族都在穿大明的丝绸。“他们不是在征服,是在同化,”首相柯尔贝尔忧心忡忡地说,“用铁路、工厂、学堂,一点点把土地变成他们的样子。” 只有威尼斯的商人嗅到了商机。他们派出使者,求着与安纳托利亚行省通商,愿意用玻璃、钟表换大明的丝绸、瓷器。“与其对抗,不如跟着赚钱,”使者在谈判时说,“听说你们的铁路要修到多瑙河,我们愿意出钱修最后一段,通到威尼斯。” 京师的战略布局:以走廊为基,向欧陆挺进 万历皇帝在御书房看着贯通欧亚非的铁路蓝图,上面的红色铁轨像一条巨龙,将三大洲紧紧缠绕。沈括指着巴尔干的位置:“陛下,奥斯曼一灭,欧洲的门户就开了。多瑙河前哨的明军已经开始训练欧洲雇佣军,希腊盟军也愿意配合我们进军——现在就等铁路修通,粮草、军械能及时运上去。” 林远补充道:“安纳托利亚行省的纺织厂、埃及行省的钢铁厂、西域行省的兵工厂,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下一步,可在多瑙河设‘欧陆前哨行省’,作为进军欧洲的跳板,先用贸易和技术让他们依赖我们,再一步步推进。” 皇帝拿起朱笔,在蓝图上的多瑙河沿岸画了个圈:“传旨给李彦、赵武,铁路要快,治理要稳。告诉欧洲诸国——顺我者,共享铁路之利;逆我者,看看奥斯曼的下场。” 御书房外,新造的“洲际飞舟”正准备试飞,它将沿着铁路的路线,勘察从安纳托利亚到多瑙河的地形。飞舟的机翼上,“欧亚非一家”的标语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预示着一个由大明主导的新时代,正在旧帝国的废墟上缓缓拉开序幕。 喜欢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请大家收藏:()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84章 文治武功:欧陆根基与东瀛暗流 多瑙河畔的“欧陆前哨行省”官署,正举行一场特殊的入学典礼。来自巴尔干、希腊、安纳托利亚的百名少年,穿着崭新的明式校服,对着孔子画像行拜师礼。行省学监徐光启站在台上,用拉丁语和希腊语双语讲授《论语》:“‘有教无类’,不分你们是塞尔维亚人、希腊人还是阿拉伯人,进了这学堂,都是大明的学子。” 台下,一个塞尔维亚少年摸着课本上的汉字,眼神里满是好奇。他的父亲曾是奥斯曼的士兵,如今在行省的蒸汽工厂当工匠,特意让儿子来学“能让人吃饱饭的学问”。这场景,正发生在大明新占的欧亚非土地上——用学堂代替堡垒,用课本消解敌意,成了巩固统治的核心策略。 清除暗流:铁腕整肃与民心归向 安纳托利亚行省的山区,一队明军正押解着被俘的“复兴党”成员——这是奥斯曼残余势力组建的秘密组织,妄图用暗杀、纵火破坏行省治理。行省总督李彦站在绞刑架前,看着名单上的名字,对围观的百姓说:“这些人昨晚烧毁了蒸汽轧棉厂,让两百个家庭没了生计。大明的土地上,谁砸百姓的饭碗,就砸谁的脑袋。” 绞刑架旁,摆着被烧毁的机器残骸,旁边则是行省发放的救济粮。一个曾在工厂做工的阿拉伯青年指着“复兴党”成员怒吼:“我们好不容易有了活计,你们却要毁掉它!该杀!” 类似的整肃也在非洲的沙漠边缘进行。一支试图勾结欧洲势力的部落武装,被埃及行省的骑兵围歼在绿洲。总督李默让人将缴获的书信公之于众——信里,欧洲贵族承诺给部落首领“黄金与爵位”,条件是破坏大明的铁路。 “谁想当欧洲人的傀儡,就是与全非洲的百姓为敌,”李默在处决叛徒时宣称,“行省给你们修水渠、教耕种,不是让你们当白眼狼的。” 铁腕之下,民心越发稳固。在巴尔干,塞尔维亚的农民主动向明军举报潜藏的奥斯曼残余;在北非,阿拉伯部落送来欧洲间谍的首级;连曾敌视大明的希腊贵族,都开始让子弟学习汉语——他们发现,跟着大明不仅安全,更能过上好日子。 文化深耕:多语学堂与典章同化 安纳托利亚行省的印刷厂里,蒸汽印刷机正日夜不停地运转。三种文字的课本从这里运往各地学堂:汉语版的《格物入门》教物理化学,希腊语版的《农政全书》讲耕作技术,阿拉伯语版的《大明律》则明确了行省的规矩。 “不是要他们忘了祖宗,是要他们明白,大明的学问能让日子更好,”学监徐友对教员们说,“比如这蒸汽机原理,用希腊语讲透了,他们才能更好地操作机器;这税法条文,用阿拉伯语写清楚了,他们才知道为何要交税。” 在行省的“译经局”,大明学者与当地智者合作,将《论语》《荷马史诗》《古兰经》中的向善思想摘录汇编,出版了《万国善言》——书中没有宗教对立,只有“爱人如己”“勤劳致富”的共通道理。一个奥斯曼前学者捧着这本书,感慨道:“以前我们总说自己的教义最正确,现在才发现,好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更深远的影响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行省发行的明币上,除了龙纹,还印着希腊神话的橄榄枝、阿拉伯的新月图案;官方文书的抬头,并列写着汉语、当地语和拉丁语;甚至连婚丧嫁娶,都允许保留本地习俗,只是流程要在行省备案——这种“求同存异”的策略,让不同族群渐渐有了“大明人”的认同。 东瀛异动:潜伏者与反制之策 就在欧亚非的治理渐入佳境时,一封来自南洋行省的密报送到了京师:日本天皇愚仁正秘密派遣“遣明留学生”,伪装成商人、僧人,潜入大明本土及各行省,目标是学习蒸汽技术、军事谋略,甚至试图进入学堂、工坊担任教职。 “这些日本人学东西快得很,”密报里写道,“在江南的纺织厂里,已有日本工匠混入学徒,偷偷绘制蒸汽机图纸;在泉州的水师学堂,有僧人伪装的‘留学生’,总打听战舰的布防。” 万历皇帝在御书房拍了桌子:“倭寇之患未除,现在又来这套!林远,你怎么看?” 林远展开日本地图,指着九州、四国的位置:“日本列岛资源匮乏,天皇想借学习大明技术来壮大,迟早是心腹大患。现在他们羽翼未丰,正好借机敲打——先断他们的技术来源,再陈兵沿海,逼他们臣服。” 沈括补充道:“可直接驱逐会打草惊蛇。不如明面上继续接纳‘留学生’,但严格筛选,只教些粗浅技艺;暗地里派密探跟踪,摸清他们的潜伏网络,再一网打尽。同时,让南洋舰队进驻琉球,封锁日本与大陆的私商通道。” 皇帝点头:“就这么办。传旨南洋行省,严查日本入境人员,凡涉及军工、格物的学堂、工坊,一概不许日本人进入;让水师提督郑海,率‘镇海’舰队进驻长崎外海,名为通商,实为施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釜底抽薪:技术封锁与情报反制 江南的蒸汽机车厂里,一个名叫“松平”的日本工匠正假装擦拭机器,偷偷用炭笔在衣角画着齿轮结构。他没注意到,身后的大明监工早已通过密探得知其身份,正不动声色地记录着他的一举一动。 “这台是淘汰的旧机器,让他画去,”监工对身边的技师说,“真家伙都在密室里,钥匙只有咱们的人有。” 与此同时,泉州港的海关正对日本商船进行“特别检查”。凡是运往日本的书籍,涉及技术、军事的一律扣留;所谓的“僧人”,要核对寺庙的备案文书,稍有可疑就驱逐出境。一个试图携带《炮术图解》的日本商人,被当场揭穿身份——他竟是睦仁天皇的亲卫。 更狠的是情报反制。大明密探伪装成“反天皇势力”,向日本潜伏者提供假情报:故意错画的蒸汽机图纸、虚假的舰队布防、掺了错误数据的数学公式。据说,日本工匠按“秘方”造出的蒸汽机,点火就炸,白白浪费了大量煤炭。 “让他们学,学些没用的东西,”南洋总督在给京师的奏报里说,“等他们发现费时费力学的都是废品,锐气自然就泄了。” 欧陆前哨的军事准备 多瑙河沿岸的明军大营里,一场跨洲军演正在进行。来自西域行省的骑兵、埃及行省的炮兵、希腊盟军的步兵,在蒸汽战车的掩护下演练协同作战。赵武站在指挥塔上,看着沙盘上从巴尔干到中欧的路线:“铁路修到维也纳城下时,就是咱们进军欧洲的信号。” 营地的军械库内,新造的“迅雷炮”正在试射。这种结合了欧洲炮管与大明火药的武器,射程比传统火炮远两倍,炮弹里的“开花弹”能炸开成百上千的钢珠,威力惊人。炮兵统领笑着说:“这是用奥斯曼的青铜、欧洲的铁矿、大明的技术造的——专治各种不服。” 为了适应欧洲战场,明军还组建了“雇佣兵团”,吸纳塞尔维亚、希腊的勇士,按大明军制训练,配发迅雷铳和蒸汽动力的侦察车。一个曾反抗奥斯曼的塞尔维亚首领,如今已是明军百夫长,他对士兵们说:“跟着大明打仗,不仅有军饷,还能帮家乡修铁路——这才是值得卖命的事。” 京师的双线布局 万历皇帝在御书房看着两份奏报:一份是欧亚非行省的治理总结,上面写着“税银翻倍,流民归乡,学堂增至百所”;另一份是对日防范的进展,标注着“扣压可疑人员三百,截获假情报十余份”。 “西边要稳,东边要狠,”皇帝对林远、沈括说,“欧洲那边,先用文化、贸易让他们依赖咱们,时机成熟再用兵;日本那边,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明年开春,就派郑海舰队直抵长崎,逼他们签下‘臣服条约’。” 林远指着地图上连接欧亚非的铁路网:“这条大动脉一旦贯通,咱们的兵、粮、武器就能源源不断运往任何战场。日本小小岛国,欧洲零散诸国,根本不是对手。” 沈括补充道:“臣已让人在江南赶造二十艘新式蒸汽战舰,专门适合在日本近海作战。等舰队一成,配合陆上的威慑,不愁日本不低头。” 御书房外,夕阳正为新落成的“万国馆”镀上金光。这座展示大明及各行省成就的建筑里,既有西域的棉花、非洲的黄金,也有缴获的奥斯曼弯刀、日本武士刀——无声地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顺大明者,共享繁华;逆大明者,仅此下场。 喜欢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请大家收藏:()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85章 东瀛惊雷:长崎登陆与血火奠基 江南水师大营的灯烛彻夜未熄。提督郑海将日本地图铺在案上,手指重重戳在长崎湾的位置:“这里,就是咱们敲开日本国门的第一锤。”地图上,长崎港被红笔圈出,旁边标注着水深、潮汐、日军布防——这些情报,来自三个月来潜伏在日本的密探,甚至包括当地渔民画的简易航道图。 “按陛下的‘铁血荡倭策’,”郑海对副将们说,“登陆后不接受投降,不保留俘虏,凡是持械反抗者,格杀勿论。日本列岛狼子野心,怀柔只会养虎为患,唯有血洗震慑,才能让他们永世臣服。” 帐外,二十艘新式蒸汽战舰的烟囱已开始冒烟,舰首的撞角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这些战舰特意加装了适合近海作战的浅吃水舱,主炮能发射带燃烧弹的开花弹——对付日本的木质城堡,正好用得上。 长崎湾的血色黎明 日本长崎的守军还在睡梦中,大明舰队的第一波炮弹已砸进了城堡。燃烧弹炸开的火焰舔舐着木质城楼,日军的弓箭在蒸汽舰的舷炮面前如同玩具。郑海站在“镇海”号的舰桥,看着望远镜里慌乱奔逃的日军,冷冷下令:“放下登陆艇,告诉陆战营——除了女人孩子,带刀的一律杀。” 陆战营的士兵踩着齐腰深的海水冲上滩头,手里的迅雷铳喷吐着火舌。日军的武士刀刚拔出鞘,就被连射的铅弹打成筛子。一个戴着“备前长船”家纹的武士嘶吼着冲锋,被蒸汽登陆车直接碾成肉泥——这种履带式的钢铁怪物,是专门为登陆战设计的,能在沙滩上自如行驶,车顶的机枪扫过之处,日军成片倒下。 “将军!明军的铁车杀过来了!”日军小队长连滚带爬地向长崎奉行报告。奉行正想组织抵抗,却发现城内已乱成一团——百姓抱着孩子往寺庙跑,武士们要么死在滩头,要么扔下刀跪地求饶,可明军根本不看投降的人,只要手里有武器,抬手就是一枪。 正午时分,长崎城的天守阁升起了大明的龙旗。郑海踩着日军将领的首级登上城楼,看着城内燃烧的房屋和堆积如山的尸体,对身边的参谋说:“把尸体扔进海湾,让海水告诉整个日本——敢反抗大明的,就是这个下场。” 建立滩头堡:用尸骸铺就的基地 长崎湾的滩涂被鲜血染红,明军正在清理战场。活着的日军俘虏被赶到海边,用刺刀逼着修建防御工事——挖掘战壕、堆砌沙袋、架设铁丝网。郑海让人在工事外围竖起木桩,上面挂满了日军首级,木桩之间拉着铁链,链上拴着未死透的武士,惨叫声响彻海湾。 “这就是给日本人的‘见面礼’,”郑海对前来视察的南洋行省官员说,“基地要修得像铁桶一样,外围是铁丝网和地雷阵,中间建蒸汽动力的了望塔,塔上的探照灯能照到十里外的海面——谁敢靠近,先尝尝炮弹的滋味。” 工匠们在废墟上忙碌,用日军的盔甲熔铸成防御工事的铆钉,用烧毁的寺庙木材搭建营房。仓库里堆满了从舰队运来的物资:大米、火药、迅雷铳,还有专门给日本女人孩子准备的“归顺粮”——郑海知道,要让日本彻底臣服,既要杀光反抗的男人,也要让剩下的人明白,活下去的唯一方式就是听话。 一个抱着孩子的日本妇人怯生生地来领粮,看到木桩上的首级时吓得瘫倒在地。郑海让人把她扶起来,用日语说:“告诉其他人,男人敢反抗,就和这些首级一样;女人孩子乖乖听话,有饭吃。” 扫荡周边:不留一个反抗的村落 长崎基地刚站稳脚跟,郑海就派出三支扫荡队,目标是周边的村镇。第一队开往平户,那里曾是倭寇的巢穴;第二队直指谏早,据说藏着日本的火药工坊;第三队则沿着海岸线清剿,凡是有武士聚集的村落,一律焚毁。 平户的倭寇据点被蒸汽战车碾平。当明军冲进去时,发现里面不仅有日本浪人,还有几个假扮商人的日本密探——正是之前潜入大明的“遣明留学生”。郑海让人把他们的手指一根根剁掉,再用烙铁烫掉脸上的皮肉:“让你们学技术?现在知道学来的东西,救不了你们的命!” 谏早的火药工坊被燃烧弹点燃,爆炸声持续了整整一夜。日军试图用骑兵偷袭,却被明军的地雷炸得人仰马翻。 最惨烈的是沿海村落的清剿。凡是家里藏有武士刀的,无论男女老少,全部处死;拒绝说出武士下落的,整个村落被付之一炬。一个老僧试图用佛经劝说明军,被郑海当场砍下头颅,挂在寺庙的门楣上:“佛渡不了你们这些狼心狗肺的东西,只能用刀渡。” 日本的恐慌与天皇的挣扎 京都的皇宫里,愚仁天皇看着长崎失守的奏报,双手止不住地颤抖。奏报上写着:“明军如恶鬼,见人就杀,长崎湾浮尸千里,血水染红海面。”旁边还附着一张密探画的图——木桩上挂满首级,龙旗下的明军正在焚烧房屋。 “快!召集全国武士!”天皇对着大臣嘶吼,“让他们去长崎送死,也要把明军赶下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可大臣们面面相觑,没人敢接旨。负责征兵的官员哭着汇报:“陛下,沿海的武士要么死在长崎,要么吓得藏进山里,谁也不敢去啊!百姓说,‘宁愿当大明的狗,也不当天皇的兵’,连藩主都开始偷偷和明军接触了……” 更可怕的是,大明舰队开始封锁日本的港口。 大阪的粮船出不了海,江户的商人囤积的丝绸卖不出去,连天皇的内库都快空了。有近臣劝天皇投降,却被他一剑刺死:“朕是神的后裔,岂能向明人低头!” 可夜里,天皇却做了噩梦——梦见自己被明军吊在长崎的木桩上,首级被海鸟啄食。醒来后,他偷偷让人打造了一艘逃生船,准备一旦京都失守,就逃往北海道。 加固基地:从滩头到纵深 长崎基地在血与火中迅速扩张。明军沿着海岸线修建了五座卫星堡垒,堡垒之间用铁轨连接,蒸汽列车日夜运送士兵和物资。基地中央建起了大型码头,能停泊十艘蒸汽战舰,旁边的修船厂已开始维修在登陆战中受损的舰船。 “三个月内,要把长崎变成咱们在日本的‘钉子’,”郑海对工程营下令,“修铁路通到岛原半岛,在那里建铁矿场——用日本的铁,造杀日本鬼子的武器。” 被俘的日本工匠被逼着挖矿、打铁,稍有懈怠就被鞭子抽。一个曾参与仿制蒸汽机的工匠,被强迫画出所有图纸,然后被砍掉右手:“以后再也别想造机器反抗。” 基地里还设立了“归顺营”,关押着从周边村镇抓来的日本女人和孩子。孩子们被强制学习汉语,唱大明的歌谣;女人则被分配给明军士兵当仆役,不听话的就卖给南洋的商人。郑海说:“要让他们的后代忘了自己是日本人,只知道大明是主子。” 京师的决断:年内踏平京都 万历皇帝在御书房看着郑海送来的战报,上面写着“长崎基地稳固,已歼敌三万,控制周边百里”,旁边附着用日军头骨做的酒器——这是郑海特意派人送来的“战利品”。 “打得好!”皇帝把战报拍在案上,“就该这样,对日本不能有丝毫手软。林远,你看何时能拿下京都?” 林远展开日本地图:“长崎已成为稳固的跳板,下一步可兵分两路——一路沿濑户内海北上,攻大阪;一路从九州东进,取广岛。两路夹击,年底前必能兵临京都。” 沈括补充道:“臣已让江南制造局赶造三十艘浅水蒸汽艇,适合在濑户内海作战;还从欧洲前哨调来了十门迅雷炮,对付京都的城墙绰绰有余。” 皇帝拿起朱笔,在战报上批了八个字:“斩草除根,永绝后患。”他让人把那个头骨酒器送给皇子们看:“记住,对付豺狼,就要用猎枪;对日本这种岛国,只有把他们打怕了,才能保我大明万代安宁。” 长崎的夕阳下,龙旗在堡垒上空猎猎作响。郑海站在了望塔上,望着远处日本内陆的方向,手里把玩着武士刀——那是从长崎奉行尸体上缴获的。他知道,这把刀,很快就会染上更多日本人的血,而整个日本列岛,终将成为大明版图上一块用尸骸奠基的新土地。 喜欢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请大家收藏:()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86章 濑户内海绞杀:大阪陷落与京都合围 长崎基地的蒸汽船坞里,十艘新造的浅水炮艇正加装侧舷装甲。郑海用马鞭敲着艇身的钢板,对舰长们说:“濑户内海的水道浅、暗礁多,这些‘蝮蛇艇’吃水不到三米,主炮能打穿日本城堡的木墙,正好用来清理沿岸的据点。” 海图上,从长崎到大阪的航线被红笔标出,沿途密密麻麻标注着日军的砦(小型堡垒)和町(村镇)。“第一阶段拿下平户、小仓,第二阶段肃清四国岛沿岸,第三阶段直逼大阪湾,”郑海的手指沿着航线划过,“记住,遇到挂着‘投降’旗号的也别停,炮弹先砸过去——日本人的假意归顺,比真刀真枪更可恨。” 平户港的焦土 平户港的渔民刚升起“恭迎王师”的木牌,明军的“蝮蛇艇”就已冲进港湾。炮弹呼啸着砸向岸边的房屋,燃烧弹让木质的町街瞬间变成火海。日军在砦墙上架设的铁炮(火枪)刚响了两声,就被炮艇的侧舷炮轰成碎片。 “将军有令,平户是倭寇老巢,鸡犬不留!”登陆队长举着迅雷铳喊话,士兵们如潮水般涌上滩头,见人就杀——无论男女老少,只要不是跪地抱头的,一律开枪。一个白发老妪试图用婴儿挡在身前,被士兵一脚踹开,火枪子弹同时穿透两人的身体。 平户藩主的城堡被蒸汽登陆车撞开大门。藩主穿着华丽的胴丸铠(铠甲),举着太刀(长刀)高喊“玉碎”,却被侧面射来的流弹打穿咽喉。他的家臣们要么死在城堡的火焰里,要么被赶到海边,用刺刀逼着跳进冰冷的海水,再被舰炮轰成碎肉。 黄昏时,平户港已无一处完好的建筑。郑海站在藩主的天守阁废墟上,看着港湾里漂浮的尸体和燃烧的木板,对参谋说:“把这里的焦土照片印成传单,用气球飘到四国岛——让他们看看,和大明作对的下场。” 四国岛的“梳篦式”清剿 四国岛的山谷里,明军正进行着“梳篦式”清剿。第一队士兵沿着山脊推进,用望远镜搜索藏在密林里的武士;第二队在山谷间架设铁丝网,阻断逃跑路线;第三队则带着军犬,逐村搜查,遇到地窖就用炸药炸开,遇到山洞就往里灌烟。 “将军说了,漏一个武士,咱们就得多死十个弟兄!”班长踢着一个蜷缩在草堆里的少年,对方怀里藏着一把短刀,刀鞘上还刻着家族纹章。少年咬着牙不肯说话,被士兵直接按在石头上砍了头——血溅在旁边吓得发抖的母亲脸上。 日军残部躲在德岛城的城堡里负隅顽抗。城主让人在城下挖了壕沟,灌满海水,还派武士乘着小划子夜袭明军营地。可明军早有防备,营地周围的绊发式地雷炸翻了划子,探照灯照亮了水里挣扎的武士,机枪子弹像雨点般打下去,海水很快被染红。 攻破德岛城的那天,明军放了一把大火。火焰烧了三天三夜,连城墙的石头都被烤得开裂。郑海让人把城主的尸体挂在城门上,尸体肚子里塞满了火药,引线一直拖到城外——任何试图取下尸体的人,都会被炸得粉身碎骨。 清剿结束后,四国岛的村庄十室九空。幸存的百姓被集中到沿海的“归顺营”,男人被剃掉头顶的头发(按大明样式留发),女人被迫穿汉服,孩子们则被单独关押,每天背诵“大明皇帝万岁”的汉语口号。一个老和尚偷偷给孩子讲日本神话,被发现后,舌头被割掉,挂在营门口示众。 大阪湾的钢铁封锁线 大阪湾的海面上,明军舰队组成了三层封锁线:外层是蒸汽巡洋舰巡逻,中层是“蝮蛇艇”清扫近海,内层则用铁链和水雷封锁入港水道。湾内的日军战船像困在池塘里的鱼,想冲出去的被舰炮击沉,想躲藏的被水雷炸翻,连运粮的小划子都逃不过巡逻艇的搜查。 “大阪城快断粮了,”密探带回的情报写道,“城内百姓开始吃树皮,武士们抢不到粮食,已和町人(市民)打了起来。”郑海看着情报冷笑,让人把缴获的日军粮船凿沉在入港处:“让他们连树皮都没得吃。” 大阪城主派人乘着伪装成渔船的小船,带着黄金和美女来求和,说愿意“永世称臣”。郑海把黄金扔进海里,把美女赏给士兵,然后砍下使者的头,装在木箱里送回大阪城:“告诉你们城主,想活,就带着所有武士的首级来投降——少一个,我就屠城三天。” 使者的首级被吊在大阪城的城楼上,城内的恐慌达到了顶点。夜间,不断有武士偷偷缒城逃跑,却不是被水雷炸死,就是被巡逻艇抓住,捆在船舷上活活淹死。一个逃跑的武士在日记里写道:“明人的船像鬼船,灯笼照处,尽是血水……” 破城之日:大阪的末日 攻城的命令在黎明下达。三十门迅雷炮同时轰击大阪城的城墙,开花弹炸开的碎石和钢珠像暴雨般落在城头。日军的铁炮根本无法还击,守城的武士成片倒下,连大将都被流弹削掉了半边脑袋。 蒸汽登陆车撞开城门时,明军士兵踩着日军的尸体冲进城里。巷战比攻城更惨烈——日军武士躲在房屋里放冷箭,甚至用女人和孩子当肉盾。郑海下令:“凡是有抵抗的街区,一律放火,不用管里面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火焰很快吞噬了大阪的町街。哭喊声、爆炸声、枪声混在一起,像地狱降临。一个抱着婴儿的妇人跪在路边,举着“归顺”的布条,却被失控的蒸汽车碾成肉泥;寺庙里挤满了避难的百姓,被士兵用炸药炸塌了屋顶,活埋在瓦砾之下。 大阪城主在天守阁切腹自杀。他的首级被挂在最高的旗杆上,旁边飘着大明的龙旗。郑海登上天守阁,看着燃烧的城市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让人清点人数:“男人杀了多少?女人孩子抓了多少?” “回将军,能打的男人基本杀绝了,抓了三万多女人孩子,”参谋递上清单,“还搜出了天皇藏在这里的火药和武器——看来愚仁早想让大阪当替死鬼。” 郑海把清单扔在地上:“女人孩子分去修铁路,反抗的直接扔去填海。告诉京都方向的部队,准备合围——该给愚仁送终了。” 京都合围:天皇的绝望 从大阪到京都的道路上,明军正铺设临时铁路。蒸汽列车拖着火炮和士兵,日夜不停地向前线运送兵力,沿途的村庄被彻底焚毁,变成一片无人区,防止日军偷袭。 京都的皇宫里,愚仁天皇看着窗外的夕阳,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近臣们要么逃跑,要么投降,连最忠心的武士都开始劝他“体面投降”。可他看着祖先的牌位,想起长崎、大阪的惨状,知道投降也是死——明军根本不会留他这个“神的后裔”。 “把传国玉玺藏起来,”天皇对年幼的太子说,“带着几个武士往北海道逃,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记住,永远别相信明人,永远别忘记仇恨。” 太子刚被送走,明军的先头部队就已抵达京都城外。他们没有立刻攻城,而是在四周筑起堡垒,架设火炮,像铁桶一样把京都围了起来。郑海让人把大阪的焦土照片射进城里——每一张照片上,都是日军的尸体和燃烧的房屋。 “给愚仁三天时间,”郑海对使者说,“要么自己出来受死,要么我就屠城,让京都变成第二个大阪。” 使者回城时,看到京都的百姓正试图冲破城门逃跑,却被日军武士砍杀——天皇宁愿让百姓陪葬,也不愿投降。城墙上的日军武士眼神绝望,手里的刀在夕阳下闪着冷光,却没人敢冲出去一战。 郑海站在城外的高地上,望着京都的轮廓,手里转动着从大阪城主那里缴获的太刀。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这把刀就会染上日本天皇的血,而整个日本列岛,将再也没有敢反抗大明的人。 喜欢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请大家收藏:()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87章 京都归降:教化之始与东瀛新序 京都城外的明军大营,炊烟与晨雾交织。郑海站在高台上,望着远处紧闭的城门,手里捏着从大阪搜出的日本古籍——那是一本手抄的《论语》,字迹娟秀,显然曾被人反复研读。 “传我令,暂停炮击,”他对传令兵说,“把这本《论语》射进城里,附上告示:凡开城归降者,武士缴械免死,百姓各归其家,学堂照常开课。但有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 副将有些不解:“将军,之前的策略是……” “日本与奥斯曼不同,”郑海打断他,“他们自古受中华教化,骨子里认汉字、敬圣人。杀尽顽抗者即可,剩下的,要用经书而非刀枪收服。” 城门内外的抉择 京都皇宫里,愚仁天皇捧着明军射来的《论语》,手指在“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字句上颤抖。旁边的告示写得明明白白:开城后保留百姓家产,孩童可入大明学堂,甚至允许日本士族保留部分田产——只要他们愿让子弟学习汉语、研读儒经。 “陛下,明军已围得水泄不通,粮草只够三日,”老臣泪流满面,“大阪的惨状在前,可京都有十万百姓啊!若再战,必是玉石俱焚!” 主战的武士们仍在嘶吼:“我等愿战死城头,保全天皇尊严!”可当有人提议让自家子弟加入“玉碎队”时,却无一人应声——谁都知道,真正送死的只会是底层武士和百姓。 深夜,几个士族偷偷打开了京都东门。他们举着写有“归降”二字的白幡,跪在明军营地前,献上了城内主战派的名单:“这些人藏匿兵器,煽动百姓反抗,愿献与将军处置。” 郑海看着名单,冷笑一声:“告诉城里的人,天亮前交出主战者,开城迎接王师。否则,这名单上的人,就是全城的榜样。” 开城之日:刀与书的博弈 天刚破晓,京都的十二座城门同时洞开。百姓们捧着自家的《论语》《孝经》跪在路边,武士们则卸下佩刀,将刀鞘朝上摆在身前——这是日本最卑微的臣服礼。愚仁天皇穿着素色和服,站在皇宫门口,身后跟着二十名剃去发髻、换上儒衫的大臣。 郑海率领亲兵入城,目光扫过街道:没有想象中的抵抗,只有低垂的头颅和压抑的啜泣。他让人把主战派武士押到广场,这些人曾叫嚣“宁为玉碎”,此刻却瘫在地上发抖。 “按告示所言,缴械者免死,”郑海高声宣布,“但你们煽动叛乱,需受惩戒——罚为劳役,修筑大明学堂,为期三年。” 武士们愣住了,没想到竟能保住性命。可当他们看到郑海让人抬来的东西时,脸色骤变——那是二十副枷锁,上面刻着“弃武从文”四个汉字,枷锁的铁链上还拴着《论语》竹简。 “戴着这枷锁干活,”郑海说,“什么时候能背出《为政篇》,什么时候摘下来。” 学堂里的新声 京都最大的寺庙被改造成“大明学堂”,门前的石灯笼换成了孔子像。第一堂课,学监徐光启(从欧陆前哨调派)用汉语和日语双语讲授“有教无类”,台下坐着日本孩童和士族子弟,后排还站着偷偷围观的百姓。 “这是‘仁’字,”徐为在黑板上写字,“左边是‘人’,右边是‘二’,意思是人与人相处,要存善心、行好事。” 一个名叫佐藤的武士之子,曾被父亲逼着练刀,此刻却盯着黑板上的汉字入了迷。他偷偷问身边的明军士兵:“学会这些字,真的能像告示说的那样,去大明的工坊学技术吗?” 士兵笑着点头:“不仅能学技术,还能考功名。你看那位先生,就是从江南考中秀才,才来这里教书的。” 学堂外,郑海让人将缴获的日本刀熔铸成农具,分发给百姓:“刀能杀人,也能铸犁。以后靠耕种吃饭,比靠打杀活命安稳。”一个老农摸着崭新的铁犁,上面还残留着刀鞘的纹路,忽然对着明军士兵深深鞠躬。 士族的转向 在“归化馆”里,日本士族正学习大明的典章制度。郑海特意让人请来江南的乡绅,讲解“士农工商”的秩序:“你们若能教百姓耕读,朝廷会保留你们的身份;若仍想着恢复武家制度,大阪的焦土就是例子。” 前关白(日本古代官职)藤原忠通,曾是主战派,如今却带头穿着明式官服,给子弟讲解《大明律》:“以前咱们学中华皮毛,只知仿唐制,却不知‘民为邦本’的真意。你看明军虽占京都,却不抢粮、不掠财,只让百姓读书、种地——这才是大国气象。” 他的儿子藤原清,曾在濑户内海偷袭明军,如今却在学堂里帮徐为抄写课本。当有人骂他“忘本”时,他指着窗外:“你看那些背着书包的孩子,他们以后能识汉字、算算术,去大明的船上当翻译,去工坊当技师——这难道不比提着刀砍人强?” 天皇的结局与新秩序 愚仁天皇被废黜后,并未被处死,而是被封为“京都居士”,赐宅居住,但不得干预政务。他每日在庭院里抄写《论语》,看着街上穿明式校服的孩童、用明币交易的商人,眼神复杂。 郑海去见他时,他正写“天下大同”四个字。“将军觉得,日本能成为大明的一部分吗?”愚仁问。 “不是成为一部分,是回归正道,”郑海指着窗外的学堂,“你们的祖先学大唐,如今学大明,本质上都是学‘教化’二字。顽抗者已除,剩下的,就看这些孩子——他们认汉字、读儒书,几代之后,自然是大明的子民。” 在大明的治理下,日本列岛渐归平静。长崎成了蒸汽舰船的停泊港,大阪建起了纺织工坊,京都的学堂里传出朗朗书声。郑海在给京师的奏报里写道:“杀一人以儆百,教百人以化千。东瀛之地,已非刀枪能定,唯靠教化深耕。” 万历皇帝看到奏报,在御书房对林远笑道:“郑海这小子,比他先祖多了几分智慧。日本既服,下一步,该让欧洲人看看,何为‘中华之教,四海同春’了。” 御案上,新绘的地图上,日本列岛已被标为“东瀛行省”,与欧亚非的明土连成一片。而在京都学堂的课本上,第一页印着的,正是那本被射进城内的《论语》里的句子:“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喜欢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请大家收藏:()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88章 环欧暗网:潜伏者与西进之基 亚历山大港的夜色中,一艘挂着威尼斯国旗的商船正悄悄卸货。码头工人搬下的不是香料或丝绸,而是几十个密封木箱——里面装着伪造的身份文书、微型望远镜和用欧洲文字书写的《格物入门》简本。埃及行省总督李默站在灯塔下,对前来接应的希腊间谍头目说:“这些‘种子’,要埋在英法俄的心脏里。” 木箱被装上马车,驶向沙漠边缘的秘密据点。那里,来自北非、巴尔干、安纳托利亚的当地人正接受训练:学欧洲语言,记贵族礼仪,模仿各国口音,甚至要学会用葡萄酒杯代替茶盏——他们将成为大明安插在西欧的“眼睛”,而这一切,都服务于一个目标:为进军西欧铺路。 跨洲基地网:从沙漠到冰原的跳板 在非洲的撒哈拉边缘,一座伪装成商站的堡垒正昼夜运转。这里是大明连接南北非的枢纽,蒸汽列车从这里出发,能直达摩洛哥行省的直布罗陀海峡,再换乘蒸汽渡轮横跨地中海,48小时内即可抵达希腊的雅典。 “堡垒的地窖里藏着五十门迅雷炮,”北非行省驻军统领对来访的欧洲前哨军官说,“表面上是骆驼商队歇脚的地方,实际上能随时出兵控制北非海岸。一旦西欧有变,这里的兵能三天内出现在法国马赛。” 更北的多瑙河沿岸,“欧陆前哨行省”的铁路已修到维也纳郊外。明军士兵穿着奥地利雇佣军的制服,在车站巡逻;蒸汽工坊里,捷克工匠正按大明图纸打造火炮零件,他们以为是给神圣罗马帝国干活,却不知这些武器终将指向巴黎和伦敦。 最隐秘的是俄罗斯边境的“冻土驿站”。从安纳托利亚行省出发的雪橇队,带着耐寒的粮食和武器,在这里建立了补给点。驿站的管理者是皈依东正教的波斯商人,他们与俄罗斯的哥萨克打交道,用皮毛交易作掩护,收集莫斯科的军事情报。 “这些基地就像串在欧洲外围的珍珠,”郑海在给京师的密报里写道,“平时是商路、工坊、驿站,战时就是兵营、军火库、前进哨。” 潜伏者:用肤色伪装的眼睛 威尼斯的酒馆里,一个阿拉伯商人正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喝酒。他说着流利的意大利语,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着,讨论如何避开大明在埃及的关税——没人知道,他是大明从波斯商省选派的间谍,代号“沙漠之鹰”。 “听说大明在非洲的铁路修得很快?”英国职员醉醺醺地问。 “快有什么用?他们的工匠笨得很,”商人笑着灌酒,“上个月我亲眼见他们的蒸汽机炸了,死了十几个呢。”——这话半真半假,炸机是真的,但死的是故意安排的奥斯曼俘虏,目的就是让欧洲人放松警惕。 在巴黎的纺织工坊,一个希腊女工正偷偷记录机器的运转数据。她是从安纳托利亚行省的“归化营”选出来的,因长相与南欧人相似,被派来学习欧洲的纺织技术。工坊主对她很满意,觉得“这些东地中海来的女人,比法国女工听话多了”,却不知她每晚都把数据写在薄纸上,藏进发髻里,等待接头人取走。 最危险的潜伏者在莫斯科。一个改信东正教的亚美尼亚人,靠着给沙皇的妹妹治病,成了宫廷御医。他给沙皇把脉时,会留意对方的脸色判断健康;给贵族开药方时,会打听军队的调动——这些信息通过加密信件,经“冻土驿站”送往多瑙河前哨。 “用当地人当间谍,比大明人可靠十倍,”负责情报的官员在手册里写道,“他们懂语言、知风俗,递出去的消息,欧洲人不会怀疑。” 文化渗透:披着“西学”外衣的教化 巴黎大学的图书馆里,一本名为《东方格物新论》的书悄悄流传。作者署名“威尼斯学者马可”,实际是大明译经局的学者伪造的——书里用欧洲人熟悉的逻辑推理,讲解大明的蒸汽机原理,只是把“大明发明”改成“东西方共同发现”。 “你看这段关于杠杆原理的解释,比阿基米德的更透彻!”学生们争相借阅,却没发现书里藏着“天下一家”的思想:“蒸汽机能让马车不用马拉,正如道理能让万国不用打仗。” 伦敦的剧院里,上演着新编的戏剧《丝路奇遇记》。讲的是一个英国商人在波斯商省的见闻:那里的阿拉伯人、波斯人、明人同吃同住,靠贸易发家,最后一起打败了“好战的奥斯曼领主”。剧终时,主角说:“原来不用刀枪,也能让日子变好。”——这出戏的背后,是大明通过威尼斯商人资助的剧团。 甚至在罗马教廷,都有修士开始研究“儒教与基督教的共通之处”。他们收到了来自希腊行省的信件,信里说“孔子讲‘仁’,耶稣讲‘爱’,本是一回事”,还附了《论语》的拉丁语译本,译者署名“拜占庭神父”,实际是徐光启的学生。 “让他们觉得咱们的东西‘不陌生’,才会愿意学,”林远在给欧洲前哨的指示里说,“先让他们接受咱们的技术,再接受咱们的道理,最后……自然会接受咱们的秩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经济绞杀:用商路勒紧欧洲的脖子 英国的纺织厂主们最近很头疼。从埃及行省运来的棉布,不仅比英国本土的便宜三成,花色还更鲜艳。他们向议会请愿,要求提高关税,却被议长驳回:“不能得罪大明,否则咱们的羊毛就卖不到波斯商省了。” 法国的葡萄酒商人更惨。以前靠向奥斯曼出口赚大钱,现在奥斯曼被大明打垮,新设立的安纳托利亚行省只认明币,还规定“每桶葡萄酒,必须换同等价值的大明丝绸”。商人一算账,利润比以前少了一半,却不敢反抗——大明的蒸汽船控制着地中海,不让他们的船靠岸,就得破产。 俄罗斯的皮毛商人最无奈。他们的貂皮只能卖给大明,因为欧洲市场被大明的棉布和瓷器占领了。大明商人故意压低价格,说“安纳托利亚行省的皮革厂,用蒸汽鞣制的皮料,比貂皮还耐用”,逼得俄罗斯不得不按大明的价格交易。 “经济上让他们依赖,比军事威胁更管用,”沈括在朝堂上说,“现在欧洲的贵族穿大明的丝绸,百姓用大明的瓷器,国王靠和咱们通商赚钱——真到用兵时,他们自己就会先乱。” 京师的西进蓝图 万历皇帝在御书房看着欧洲地图,上面用虚线标出了三条进军路线: 1. 南路:从北非行省渡海,经西班牙、法国,直抵巴黎; 2. 中路:从多瑙河前哨出发,攻占德意志诸邦,直指荷兰; 3. 北路:从俄罗斯边境南下,牵制英国和北欧。 “情报网已铺开,基地已建成,经济上也卡着他们的脖子,”皇帝对林远、郑海说,“现在就等一个契机——比如欧洲内部打仗,咱们再以‘调停’的名义出兵,顺势拿下。” 林远指着地图上的英国:“臣已让潜伏者煽动苏格兰独立,一旦他们内乱,咱们的舰队就能从埃及行省出发,控制英吉利海峡。” 郑海补充道:“日本已平,南洋舰队可抽调一半兵力,配合地中海的舰队行动。陆军方面,从非洲、欧亚行省抽调的兵力,已足够对付欧洲的联军。” 皇帝拿起朱笔,在地图上圈出巴黎、伦敦、莫斯科三个城市:“明年开春,让欧洲人知道,什么叫‘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但记住,拿下之后,要学日本的法子——杀顽抗者,留顺服者,用经书而非刀枪,让他们真正成为大明的百姓。” 御书房外,传来了新造蒸汽战舰下水的鸣笛声。那声音穿过宫墙,仿佛在预示着一场席卷欧洲的风暴——而风暴的源头,是大明在欧亚非埋下的无数“种子”,即将破土而出。 喜欢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请大家收藏:()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89章 欧陆烽烟:导火索与三面合围 苏格兰爱丁堡的广场上,一场由“苏格兰独立会”组织的暴动正在上演。民众举着写有“自由”的旗帜冲击市政厅,石块砸碎了窗户,呼喊声震彻街巷。没人知道,这个“独立会”的首领是大明安插的苏格兰裔商人,暴动的武器来自俄罗斯边境的“冻土驿站”,连传单上的印刷字体,都带着安纳托利亚行省工坊的特殊水印。 消息传到伦敦,英王查理一世震怒,当即下令出兵镇压。可他刚调派军队北上,议会就传来争吵——议员们质疑国王“穷兵黩武”,要求先解决与法国的贸易争端。这场内乱,正如大明京师所预料的那样,成了撬动欧洲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南路先锋:直布罗陀的枪声 北非行省的蒸汽渡轮“迦太基号”,伪装成摩洛哥商船,悄然驶入直布罗陀海峡。甲板上的阿拉伯水手看似在捕鱼,实则在用望远镜观察西班牙的要塞布防。当英国舰队因苏格兰内乱撤离海峡警戒时,“迦太基号”的货舱突然打开,涌出百名穿着西班牙军服的北非士兵——他们是大明训练的“摩尔军团”,任务是控制这座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的咽喉。 要塞的西班牙守军还在午睡,就被缴了械。领头的北非军官用流利的西班牙语喊话:“我们是‘自由摩尔人’,要夺回被西班牙占领的土地!”——这番说辞,是大明情报官精心设计的,既符合当地历史矛盾,又不会暴露幕后主使。 直布罗陀的枪声惊动了欧洲。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急调军队南下,却发现通往海峡的道路已被炸毁——炸药来自埃及行省的工坊,由希腊间谍伪装成商人运抵。更让他恐慌的是,摩洛哥行省的明军开始在边境集结,打着“支援摩尔兄弟”的旗号,实则步步紧逼。 “这是大明的圈套!”法国首相黎塞留在凡尔赛宫拍案,却拿不出证据——战场上的士兵是北非摩尔人,武器上的铭文是西班牙铸造,连挑事的“独立会”,看起来都像是欧洲内部的矛盾。 中路突进:多瑙河的蒸汽铁流 就在直布罗陀枪声响起的同时,多瑙河前哨的明军营地响起了集结号。三万士兵登上蒸汽列车,车厢外贴着“神圣罗马帝国援军”的标识,目的地是德意志诸邦的科隆。列车驶过维也纳时,奥地利贵族还派人送来酒肉犒劳,以为是来帮他们抵御法国的“友军”。 “告诉士兵,进入科隆后,先控制军械库和桥梁,”中路统帅赵武在列车上发布命令,“对外宣称‘帮神圣罗马帝国维持秩序’,遇到反抗的贵族,就说是‘勾结法国的叛徒’。” 科隆的德意志贵族果然反抗了。他们召集骑士团,试图阻止明军入城,却被蒸汽战车碾得粉碎。赵武让人把贵族的头颅挂在城门上,用德语喊:“顺大明者,保留领地;逆大明者,这就是下场!”——这句话由皈依天主教的捷克工匠喊出,比明军士兵说更有威慑力。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派人抗议,得到的回复却是:“我们是应贵国议会请求而来,若陛下不欢迎,可亲自来科隆谈谈。”此时他正被波西米亚的叛乱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无力对抗装备蒸汽武器的明军,只能眼睁睁看着多瑙河流域落入大明之手。 北路牵制:哥萨克的“意外”南下 俄罗斯边境的“冻土驿站”,突然向哥萨克部落赠送了一批蒸汽步枪——这些枪被刻意做旧,看起来像是“奥斯曼残余势力的战利品”。驿站的亚美尼亚商人对哥萨克首领说:“听说波兰人在边境抢了你们的牧场?有了这枪,就能抢回来。” 本就好斗的哥萨克果然动了心。数千骑兵突然南下,猛攻波兰边境的要塞。波兰国王急忙向俄罗斯沙皇求援,可沙皇正忙着镇压境内的农奴起义(起义的导火索,是大明间谍散布的“农奴解放传单”),根本抽不出兵力。这场混乱,成功牵制了东欧的力量,让英国、瑞典等国无法西援。 伦敦的查理一世看着地图,发现自己陷入了三面困境:北有苏格兰暴动,南有直布罗陀危机,东有德意志被“不明军队”占领,而法国还在趁机抢夺海外殖民地。他想联合欧洲诸国对抗“共同威胁”,却发现各国早已自顾不暇——这正是大明想要的“分而治之”。 潜伏者的盛宴:伦敦的情报狂欢 英国议会的秘书办公室里,一个名叫托马斯的文员正整理文件。他看似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实则是希腊行省的孤儿,被大明情报部门收养训练,十岁就潜入英国。此刻,他正将议会关于苏格兰战事的机密决议,用隐形墨水写在《圣经》的空白页上,等待接头的威尼斯商人取走。 巴黎的沙龙里,一个自称“西班牙流亡贵族”的女人,正与法国大臣们谈笑风生。她是安纳托利亚行省的亚美尼亚人,精通法语和宫廷礼仪,总能在不经意间套出法国的军备计划。她喝葡萄酒的姿态、对艺术的见解,甚至身上的香水味,都与法国贵族无异——没人知道,她的“贵族身份”,是大明用三年时间伪造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些潜伏者像毛细血管,将欧洲的脉搏实时传回大明:英国的军费缺口、法国的粮食储备、神圣罗马帝国的内部矛盾……郑海在京师收到的情报汇编,比欧洲任何一个国王的奏折都详尽。 “苏格兰暴动将持续三个月,法国会趁机进攻佛兰德斯,西班牙无暇北顾,”林远在御前分析,“此时中路明军可从科隆西进,直逼荷兰;南路拿下直布罗陀后,舰队能封锁英吉利海峡——欧洲的大门,已经向咱们敞开了。” 京师的决断:饮马塞纳河 万历皇帝看着战报,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巴黎、伦敦:“告诉赵武、李默,年底前必须饮马塞纳河,开春后进攻伦敦。记住,拿下城池后,按日本的法子办——留顺民,除顽抗,学堂要开,汉字要教,但表面上,要让他们觉得是‘欧洲人管欧洲人’。” 沈括递上拟好的“欧洲行省规划”:“已在科隆、直布罗陀设立临时官署,任用归顺的德意志贵族、西班牙教士担任副职,大明官员只负责军事和财政。等站稳脚跟,再逐步推广儒经和汉语。” 皇帝点头:“让潜伏者继续煽动欧洲内部矛盾,咱们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吃掉他们。告诉前线将士,拿下西欧,天下就再无对手了。” 此时的科隆城头,明军正升起龙旗。赵武望着西方的落日,那里是荷兰的风车、法国的城堡、英国的海峡。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蒸汽列车的铁轨就会铺向那里,而大明的教化,将像多瑙河的河水一样,浸润这片古老的土地。 喜欢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请大家收藏:()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90章 西欧决战:塞纳河畔的臣服与英伦海峡的炮声 巴黎郊外的凡尔赛森林,法国骑兵正仓皇逃窜。赵武率领的中路明军踩着蒸汽战车的履带,在林间开辟出一条通路,迅雷炮的轰鸣震落了枝头的积雪。三天前,明军刚突破法国东部防线,此刻已兵临塞纳河畔,巴黎城内的钟声日夜不息,像是在为波旁王朝敲响丧钟。 “将军,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带着贵族往卢瓦尔河谷跑了,”参谋指着地图上的撤退路线,“议会派人来谈投降,说愿意割让勃艮第地区,年年纳贡。” 赵武冷笑一声,将劝降书扔在地上:“告诉他们,要么开城受降,接受大明设立‘法兰西行省’,要么就尝尝开花弹轰平卢浮宫的滋味。”他让人把缴获的法国王室旗帜倒挂在战车前,旗帜上的鸢尾花徽旁边,很快就会插上大明的龙旗。 巴黎的最后抵抗与瓦解 巴黎城内,主战派贵族还在组织民团,用马车和石块堵塞街道。他们宣称“要让明人见识法兰西的勇气”,却在看到蒸汽战车撞开城门时,率先扔掉了武器。民团里的工匠们更是直接调转方向——他们早就通过潜伏的希腊女工得知,明军进城后会保留工坊,还会教新的纺织技术。 “别打了!明人说不抢粮食!”一个面包店主对着民团高喊,他的儿子在城外学堂学过汉语,带回的消息比贵族的煽动更可信。很快,越来越多的百姓放下武器,甚至有人搬来梯子,帮明军翻越街垒。 攻占卢浮宫时,明军没有遇到抵抗。宫内的珍宝被封存登记,侍女和工匠们跪在地上,却得到“各归其位,照常工作”的命令。赵武登上宫顶,看着塞纳河上飘着的大明蒸汽巡逻艇,对身边的法国教士说:“告诉巴黎人,只要听话,教堂照开,生意照做,孩子还能去大明学堂念书。” 教士战战兢兢地点头,他已通过罗马教廷的密信得知,大明对宗教“只管秩序,不干涉信仰”,甚至愿意拨款修缮圣母院——前提是,教堂的钟声要为“大明皇帝万寿”敲响。 英吉利海峡的钢铁封锁 就在巴黎陷落的同时,李默率领的南洋舰队主力已抵达英吉利海峡。二十艘蒸汽巡洋舰列成横队,将英国的海上通道拦腰截断,舰炮瞄准了多佛尔港的要塞。从北非行省赶来的补给船源源不断,在海峡中间建起临时锚地,像是一座漂浮的堡垒。 “英国舰队躲在泰晤士河不敢出来,”副将指着望远镜里的英国海岸线,“他们的木质战舰,根本不敢和咱们的铁甲舰对阵。” 李默却没掉以轻心。他让人放出几十艘蒸汽侦察艇,艇上的希腊水手伪装成渔民,摸清了英国沿海的暗礁和炮台位置。同时,潜伏在伦敦的托马斯传来密报:英国议会正争吵不休,一半人主张投降,一半人要“血战到底”,国王查理一世已偷偷准备逃往苏格兰。 “给他们最后通牒,”李默下令,“三天内交出主战派贵族,开放伦敦港,否则就炮轰多佛尔。”他特意让使者用英语宣读通牒,使者是个在大明学堂学过汉语的爱尔兰人——用欧洲人传递最后通牒,更能击垮他们的心理防线。 苏格兰的“转向”与英伦困局 苏格兰的“独立会”突然变了风向。首领在爱丁堡发表演说,宣称“愿接受大明保护,共同对抗英格兰的压迫”。这番话让查理一世的逃亡计划彻底破产——苏格兰不仅不再是反抗英格兰的力量,反而成了明军的“盟友”。 更致命的是,英国的粮食储备快耗尽了。大明舰队封锁海峡后,从波罗的海运来的谷物无法抵达,伦敦的面包价格涨了十倍,百姓开始暴动。议会里的主和派趁机发难,指责国王“为一己之私让伦敦挨饿”,甚至有人偷偷与明军联络,愿意献上伦敦城门。 “这就是用当地人打当地人的好处,”郑海在给赵武、李默的信中说,“苏格兰人恨英格兰,爱尔兰人不满英国统治,咱们只要轻轻推一把,他们自己就会乱。” 当明军的蒸汽登陆艇出现在苏格兰的克莱德河时,当地贵族竟派骑兵前来“迎接”。他们抬着苏格兰的圣安德鲁十字旗,与明军的龙旗并排前进——这场景被画成图画,传遍欧洲,让所有人都看到:反抗大明的法国濒临灭亡,依附大明的苏格兰却得到了“优待”。 欧洲的震动与“新秩序”的雏形 欧洲诸国看着英法的结局,陷入了恐慌与动摇。荷兰联省共和国主动派使者来见李默,愿“以通商换取中立”;瑞典国王放弃了波罗的海的扩张,转而向大明献上貂皮,请求“结盟”;连罗马教皇都派人送来祝福,说“大明的统治符合上帝的旨意”。 只有俄罗斯还在抵抗。沙皇米哈伊尔一世下令加固莫斯科城墙,征集全国农奴组成“圣军”,誓言“不让明人踏入俄罗斯一步”。但他不知道,潜伏在宫廷的亚美尼亚御医已在他的药里加了慢性毒药,而哥萨克部落因分赃不均,正与俄军发生冲突——这些,都是大明情报网的“杰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在已被占领的西欧土地上,新的秩序正在建立: - 巴黎的工坊里,法国工匠在大明技师指导下操作蒸汽织机,织出的布匹印着“法兰西行省制造”; - 伦敦的学堂里,英国孩童开始学习汉语,课本封面是孔子与莎士比亚的肖像并排; - 科隆的市场上,明币与欧洲货币同时流通,商人用大明的算盘计算利润,嘴里说着夹杂汉语的德语。 赵武在巴黎的市政厅召开“西欧行省筹备会议”,与会者有归顺的法国贵族、英国议员、荷兰商人,他们讨论的不再是“如何反抗”,而是“如何治理”——比如,要不要像日本那样设立“儒教宣讲所”,要不要把欧洲的骑士制度改成大明的科举制。 京师的“天下图” 万历皇帝在御书房展开新绘的“天下图”,欧亚非大陆已大半被标为明土,西欧的英法被红笔圈住,只剩下俄罗斯和北欧还未纳入。沈括指着地图上的铁路规划:“从巴黎到伦敦的铁路明年就能动工,再修通到莫斯科的冻土铁路,整个欧亚大陆就彻底连起来了。” 林远补充道:“臣已让人编纂《欧洲教化要略》,选了《论语》《孝经》里适合欧洲的内容,用拉丁语、法语、英语翻译,准备在西欧学堂推广。不出三代,他们就会忘了自己曾是法国人、英国人,只认自己是大明子民。” 皇帝看着窗外,御花园里的牡丹开得正艳。他想起年轻时读过的《史记》,里面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时只当是古人的想象,如今却在自己手中变成了现实。 “告诉前线将士,”皇帝拿起朱笔,在地图上的莫斯科画了个圈,“拿下俄罗斯,天下就真的‘太平’了。但记住,治天下靠的不是刀枪,是让百姓有饭吃、有书读——这才是大明的‘天命’。” 塞纳河畔的夕阳下,明军士兵与法国百姓一起修补被战火损坏的桥梁。一个法国工匠用刚学会的汉语对士兵说:“明天……能教我修蒸汽机吗?”士兵笑着点头,递给他一本用法语注释的《格物入门》——书的扉页上,印着一行字:“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喜欢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请大家收藏:()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91章 冻土归心:俄罗斯的臣服与欧亚一体 莫斯科的红场寒风呼啸,沙皇米哈伊尔一世的葬礼刚结束,新沙皇阿列克谢一世就站在克里姆林宫的台阶上,望着城外黑压压的明军营地。三天前,明军的蒸汽炮炸毁了城墙的一角,冻土铁路已铺到莫斯科郊外,铁轨上的龙旗在风雪中猎猎作响,比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更刺眼。 “父亲到死都在说‘绝不投降’,”阿列克谢对身边的贵族说,“可现在,城内的粮食只够三天,哥萨克的援军被明军挡在喀山,连宫廷的御医都……”他没说下去——那个亚美尼亚御医已被证实是大明间谍,父亲的死因至今成谜。 台阶下,一个穿明式棉袍的俄罗斯商人(实为大明安插的联络人)低声说:“明军统帅赵武说了,只要开城,保留东正教,贵族的土地也能留下,只是要派子弟去大明学堂念书。” 莫斯科的最后抉择 克里姆林宫的会议持续了一夜。主战的贵族摔碎了酒杯,喊着“要像先祖那样战死”,却在看到窗外饥民抢面包的混乱时闭上了嘴。主和的大臣拿出巴黎、伦敦的案例:“法国王室保留了头衔,英国议会还能参与治理,咱们何苦让莫斯科变成废墟?” 黎明时分,阿列克谢做出了决定。他让人降下克里姆林宫的沙皇旗,换上一面写着“归顺”的白布,自己则带着大臣走出城门,跪在赵武面前——这个年仅十六岁的沙皇,亲手将象征权力的权杖和皇冠奉上。 赵武接过权杖,却把皇冠还给了他:“大明允许俄罗斯保留王室,但要改称‘莫斯科大公’,受欧亚行省管辖。”他指着身后的蒸汽战车,“这些铁家伙能在冻土上跑,以后会帮你们修铁路、开矿山——只要听话,日子会比以前好。” 进入莫斯科的明军没有烧杀抢掠。士兵们帮百姓修补被炮火烧坏的房屋,军医给冻饿的灾民分发粮食和药品。当蒸汽抽水机抽干护城河的积水,露出冰层下的鱼时,围观的俄罗斯人发出了惊叹——他们从未见过不用人力就能抽水的机器。 冻土铁路:连接欧亚的钢铁动脉 从莫斯科到喀山的冻土上,明军工程队正顶着风雪铺设铁轨。俄罗斯工匠在大明技师的指导下,用特制的耐寒铆钉固定铁轨,他们的皮靴里塞着明军分发的羊毛鞋垫,手里捧着热乎乎的姜茶——这些细节,比刀枪更能让他们安心干活。 “这条铁路修成,从莫斯科到北京只要两个月,”工程总负责人王征搓着冻红的手说,“冻土下埋着蒸汽加热管,再冷的天也冻不坏铁轨。以后俄罗斯的皮毛、木材,能顺着铁路运到大明,咱们的丝绸、瓷器,也能三天就到圣彼得堡。” 铁路沿线的驿站里,俄罗斯驿卒和大明士兵同吃同住。驿卒们学着用汉语写收条,士兵们则跟着学俄语的“你好”“谢谢”。一个俄罗斯老兵喝着明军的烧酒,对同伴说:“以前咱们靠马送信,暴风雪天要走半个月,现在火车一天就到——明人虽占了咱们的地,却带来了真东西。” 东正教与儒教的共存 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前,一场特殊的仪式正在举行。东正教大主教与大明的儒教官员并肩而立,前者为铁路祈福,后者诵读《论语》中的“和而不同”。教堂的钟声与大明学堂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竟没有丝毫违和。 赵武让人在教堂旁建了一座“双语学堂”,上午教俄罗斯孩子读《圣经》(东正教版本),下午学《三字经》。首任学监是个懂汉语的俄罗斯神父,他在课堂上说:“上帝教我们爱人,孔子也教我们爱人,其实是一回事。” 贵族们的态度也在转变。曾经抵制大明的波雅尔贵族,如今让女儿学习汉舞,儿子临摹汉字书法——因为他们发现,懂大明文化的子弟,更容易得到行省衙门的任用。一个贵族在日记里写道:“与其抱着过去的荣耀饿死,不如学着明人的法子活下去。” 北欧的归附与全球商路的贯通 俄罗斯的臣服像一块投入北欧的巨石。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派人送来国书,愿“以芬兰湾的贸易权换取和平”;丹麦则开放了厄勒海峡,允许大明舰队自由通行。这些国家都明白,连庞大的俄罗斯都挡不住明军,自己更不是对手。 随着北欧的归附,一条贯通全球的商路彻底成型:从大明本土出发,经西域行省、波斯行省、安纳托利亚行省,过莫斯科、巴黎、伦敦,直达北欧;海路则从南洋行省出发,经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抵达大西洋沿岸。 在这条商路上,蒸汽火车与帆船并行,明币与各国货币通用,汉语与拉丁语、俄语、法语混杂着交流。伦敦的商人用大明算盘计算利润,巴黎的工匠按《天工开物》的图纸生产器械,莫斯科的农奴穿上了来自江南的棉布——欧亚大陆,第一次真正实现了“货通天下”。 京师的“万邦来朝” 万历皇帝的六十寿辰,成了一场真正的“万邦来朝”。朝贡的队伍里,有穿着明式官服的法国大公,有捧着《论语》译本的英国议员,有戴着儒巾的日本士族,还有骑着骆驼来的波斯商人。他们向皇帝献上的礼物,既有欧洲的油画、非洲的钻石,也有俄罗斯的皮毛、日本的漆器——这些礼物不再是被迫的贡品,而是贸易与交流的见证。 林远在寿宴上展示了新绘的《天下舆图》,图上的大明疆域从东亚延伸到西欧,标注着铁路、商港、学堂的位置。“陛下,”他奏道,“如今欧亚非美已连为一体,天下真正‘大同’。” 皇帝看着舆图,又看看阶下各国使者,忽然想起年轻时读过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他举起酒杯,用汉语和拉丁语说道:“今日之宴,不为征服,为共生。愿从此刻起,四海之内,皆为大明百姓,共享太平。” 宴罢,皇帝独自登上角楼,望着满天星斗。他知道,自己留给子孙的,不仅是庞大的疆域,更是一套用教化而非刀枪维系的秩序——就像那条贯通欧亚的铁路,用钢铁连接土地,用善意连接人心。 喜欢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请大家收藏:()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92章 大同新制:皇权新定与天下经纶 D?(??-bji??u???Z1D?Q??????vc?J?????t? ?u?Q?R&F??h?vU?J??????,??C{???E???Mq?1??wr?2?l?n\?x??9?nТ?a?c4?????|$!???,Oq????M???}N?(?(?Qt?HN??t?o?????=?Ρ?d?I??#??8?:?M???:p?=?~?}??N??N?}????v+?+??i???B?m??:?a@.??0)??????6?a5GlV??=)?z?3?" %?}?G??t???v????_ ?8A.4??????*=R?U>??Z?;??????)?C??V?}?Lz40?)????7W? l)?`???j?PA???P5??B6?)n?@???*????}\???? 廯?;?s??????kT:q tU??y?G0??Z?oKz????????)D+-muzZ&?????????????fc???mvW8????q?]???B???o???<$?pg?2f??m?U?U??k]?hl,? &?A[-??????t??a6>9?8????????%??8?s"?bp?翥Ay ???''?2O? ???2e??[}w??>? ??=i8?''/?Mf??H??T5@?[?Z???S???S ???3??\N??Z?7??G????4???4Ee?6}?v?c??9att7???-:??? ???k?????D[??JR?C8??? ? ??2????JD?T3~T∥;?? MS?Q??/?`W?M!?5??<"8??M a?+m?:????8?}t???la?9,I:??~?K??]??C?6??>|???)??]H??q,Z???&?s?.<??#?A,u?!?3?? ??i?A?P???I??N??I?:0>????s{?F$??q#PX?=?l~???????jJ?j/??Hy? ?cb?k???^? R?X^???#??>??b7KQ?X_"*?u$πb????7?}`g???[??i#1?`????xP?drE?}?+?A:??r?xz^~?TC?@N?????aev ??;?y?^??jzU"m????MU???dR,v???? Jx????AF3???e???p?`h?*??o]???| Zbf????k??L?L????Jg ??1u?3????Rm?ZX?O?????65Z??U:?X?)I??????nN?z??Zv??$??&?i?:R??5?"?X??k?d#?tkC`t?????!?|4???b?d9?k?"?B??QLtK1?=?Z?S????)V?y???????w???+??B? ??[D???C?3?@)?|? ?>{?+??.=?G?/g?q?K?I???7sr1?8}?^&??q?????hYh???d???k??Y+????l??Rv???n??????ly???@_5 L??{L??Bv]b?t??s??U c??y????+????l?E??L1?[?Q?ju?V?M??z???L?x??TP?)?τ?? ??x?f?Iz ????x\`9?o???H??~Xh??V?c>z[x????{wt6?+?"???Fy?????\???@#8?2???C?I?t?V"?:??W?=??s? x8 ?·Qd????? ?x?g?J?"獌?2Y???j???{???? ?????????#C?Q?D!?|?o???^???^????=???n????????W??m=A%?[VS)a?? )?v?pV?k; ?>5kFC?g??C?cVs????M?m??J?????NI????W????''?AVY?I?\????2k??yJ??M??0?i??Y95????rV?!????BL??L??tY??rF??j????/=???S?????;?? 埅?nt???4?n?g????N??;?2?QOk?E????w????C?ep8??s9??z??@??H5?0??u?D??ye???=?????W??g?:>Eni#??E??????| F*,???gd??g\S?C?C?U??E??]?A????o+??R1?mk ?~b????7?I????O|9z?(?????(b"???u????J???????v?ò??k?2??_??J??_?o?}?se?4?????z??????W????W?p6Le?e`l+??Ns?"?2? -{?Z?????b??`??????l?)W?c?~???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Q X??? M??-_$~? ?e#??????5?ZS ???@/??^)?uCC?? ??;mF 7?9?''@H??F?r??)",?p2.#,??f??Q???hT??????uB??`T?v?Tǔ????{)(??C??;?R?D?x B%x ??rU??o[?x;???=? BP?i$_?H??????2?}??S4?Z????MU??????W???a^??%N6?r?%??? >???:2:?s??LS??i?/?T3?????O?w??T/?N??"??3?$????/2?H?*??????G?t?il????? ??????{u-?????,???v?????7???$?=??????{??{\HQ?3,W4??? ??9C??G?T''?BR8??33?c?s?n????U?i ? j 3Jt?;??O?}*?/????v??.V0??9c4?d7???v}IW??????Q!?@?????X?;?m#?Qò?a??NX??#s?N??x b??????wN}G?? *???"f9??k???X??,j?{e?????????#????N????~?{D???g??-??9L?#V????P-w+bK?-? .?p??;)??#&??@y` ???X ?D???C?? ?!?d9?s?L!.??FpX8t?R7???Y-??pJ??i??]??x8?8 0???9?~??m???p??R?)??? t??9????(??g?0?|__DY?? ??????-??s?P\??????t?!? ;s0N???.?*"QkX?4?<?n??.?K?]??g???!?Xj?C''??h??S??@??V????.?*??0?}?&?????w?????S?0K?r$f?x????K?YN?{???q?f?*?bs?a?D? ?P??i????B?r?e?$@??g???????????Y??? ??X??.?(????tN蟗Τ+?_g??Oe?(??í???6??t?@J??U?)?G???n,??W$???????Y"?S???|??a??q%????H/!?%(?,?#z`??uK?h?8iH0=T??G0Og?i3?+VtZ????^=Z[2?q;?O}????t RJ?|?Hm??? {??#?p? ??g]??Sk[?Hk7??X??D?$??^??N?? ????-???n,?!???4`?/???E$???`1?~??{?6G?I???V???A]???K?@H5ujt;??????????????CW????5?nF>pMg{B ????G???_`?t??$-S?>?f?)1K27??p]Dw????8+`??iA?pB?p#?{?w>?.qjH>??!7-????vF@B{?????''6???T????g????@-??ih?Y?b??~?}???[%?hd?jA?($8?3z??r??@?????? ?????W?????Q:???u?"7[???P??M???}?I}B?#??1???ND????1???kr?V?,]>?4y??{????c&?3?f?????)?S???Z???R?}(?Gu?M?e.6?nz~ 7???OE4?ω?_(??fq????T,??eqn??~???r????x?z?N??p?s??Bu劙??]?????*:L?iIj????K??7i??/?? p/???? ?F?M???$v??Y?qi?g??)?O ??-_???_ ?E???>j??U??? ??H ?>?l??WV XZ???V4Y?|\/???^?H?S?f???E??:?V$7?????J? Nz?j?`? R/?w??E????o%\?H"??#)???????a?\\`Q?J)???,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m?0黳=??????:J_5-?0???0O?[?4???}1LO?y?????Tl?"?&???yO??yEH)G ?????h7??1Z??_S?A????+V????S?;G?I??!??dd?\j+И?e?????BI?e''???8??M??t?q???r?A?%???q0?W????y?n??d? ??S??s??????????w??(??H''??Sa???s???h <??&??7??2-?G?D$i,5????Β&9??s??A??`$??-?????y%.?n?!?%?L???????bp???P?A"??x???a??L#???????T?J??%?{%?S?u?I?>?0?????s???A??[???yc*???????IX?}Bu?1?t??P0???b?W[?=]?>?W????i? G??? ?r?y?@u?}HI?6 ?j?h?K???*??6kj??/??H?J?SI5?7?h?w,h?Lb4??U矘4F5??"?c???]E??t?!??_??EZ???z?9?W???~??)t???a?2e??AG?RX?~?\?*??k''O??l(?n?3P??l?Y?ez??_? Q?t?p?????P??????o?~??U?????ВY?*J]{b?p?V?p???{?/ #?zA??o?S?e?W}l!?q?? L?4? ????D9u?????A???D ?6g??&??d????isf???(??By&???v?????r?|???,#2??PGK_???=????}??{T????I?X???8?? ??Lo? y?{X??????/&????F??!?~?_S??''rr?$9?g\p??J??g??1(???? ????5??%??V??:?? ??)?d?r??u?f???W???WX?????(?Y???C??i=??YI[?7????-??@??? ]??W*?6?:??xu?p?^7?1?''m????`KU~J?? "?(?-?A????&{?????c9(p!*?O?A???P?$???????x???R????."?J?u?d?>&?9?? H?Z?:?#v??$?1??Nw?????c?t?dh??W?}?????]?G?l?k?!]6i>?0m|?r?XJ>-?X?[???x\??4?cх?b@?y?*???Pc??w?s3nWL0?????5??*?,?6?M9>?*?T?M???&?d??{??????V99??????S?^{QE??|t??4????$???@?Ζ???`JR????|????p????N%?B5kDS???AC?y?-1_ }??,??\{(~????9b|?1 :??BI?{9?-?=???bi4?j???G??(??ηS?(-????[??:?lV??+? ?P=?|E?\?? 6S? ?.U?????#????S?Y?????^E3?????G????P\?~kC?m*AD?l?(???I??>?5?::2?a?,???/%a*???D%????F???z???Z?d?H` ?5??3?Ia }w??^????:S ????_???j4????L???????o?eK?3?Cu???$C???K??V??0?[??/?f?@??6????/?m??K???C ?y??|?+????t?da? ???I'' ??%ǚ`?k???x???3??h???Y????[NEJ??O?Y????\k?d???/n]?,????@?????? ?h?N?]4?''$W?????Vf?g???W??h,?????D?????7?xD??,???????i???F1???9-???ks?&n*???L?x??TL7e;?? ??4??|???)?W??N?g?^;?71?}?X{& ? ?(?GIp??f?3~?%??%???1???qZ??p??? \c???XEUf"q8?w??????????)???V?.??^?L!MW?@"? ?wPAl?q$?evV??G????n?? ??K?"s??>C??-??vrdE?n?3?|?????#?????g?B?"?_?-??IKpE7?????$dZ?C??=?m|??,ow???K?????\?r??T??????? R?A?V*d?G@?j?πw???L???J*????,W+????O ???: ?''???????.??#z??? ?? \L[?"?$28???%g????1?]?s ???i?%?]?V???z???? ??MA ?? P?`-t?????Ot=!-?$??! ??R>?[+?z???o!???t ???HA) ?z6??Kp??$????m~???P??(??L??M4g?)???????=5??Au??????Y?7???LX?.?}?|?z??F?{ ??r???A??M?H? ??s?????8.??(?v????&?h?l?[???d?~JE?&??C????$K?^?n??0M|??u+????n?i????JW????^?j?S??ю??D?????>v?T?g??\?G?2??f?s"??I?(??????Oh??*??l?9???hg?!??*?{??x????jt??l?U? :I??H?,A????i k?? ?j????3?b ???.C?n????Goq??B?Yi???}}>&l?b?=?V???W??,????W?L??{?H??b9p?n?*h?3/?F?j`?}?=E!?P??.?u.?&?oUv??[?N3z????` ]??D??A?~k?D?@?J ??V?B??????N?]d"?y??? ?_3??L??K>)w?μu-_????????3?s??F???????B??? ?yVR??I???O?@f kaqz=o?[???R;????)G?p~N????? f?f??#(}r???? ??i5??bL??u_??^?5U"???>????????9????-nx ǐ @??b??1?yl)K9iq?@ z???? o?L???????@??ZRf?N?? ??L]dR7?W???0???''|??uL ?"pɡq?.Z?3 ??2?"?x:? ?h?kd?fd???''? ?>t(??Z?k@;?_?P-?:?@???h?? ?????t?I???v6n''?,H?6?j???b???2??*??`?ne?????? 8c?g????D?&?PWСh?B k]''#?V??*? ??Q???3P?Pqd?f???;^??]?9???????o>?Z??l??|?p?]l??$K?)?`U?_?????tv?c?s d?3???eQTg%o??y!??x?<{??+?yU"Iz?pGC?d??8?)?g?? ?>(???;8?b-z????W?????O@!"??1&???ZZ??~???Z??Ak??????e??kT????;?!aV?0\???F???R?Cq?D?$J?EWt?Mx????? ?C1??*#OC???`0j??MNv?p???`??u?. ?[???I????????R?e?Y1?>i? ?{z??(\?0"M???i??f?濻?????b%??Q?)DSJ''??A???q?? ,????? ?}:?p?_?@??q??gH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G???????S?b]?g??3?(???Z?f??:b?W???H??''7>???rh?) ?3? /@bX???bˊ???~"^?????l.?mzM?u?|c]?Up?}?G#4?p???E?lA???;??|R?Q ?TH?X??v?(I?a??4?gz&?? ????P??}??????x?LPM??kHm????F?%?C?????)?[?????`?~?,?Bx4??`?{?p?[??v??qs?b?????^?3???N*w3c)?y]d??,?hVP1???)?T??qN??*;?????К>.????-kT??Qv??-b??JT;??(??M=?????oE???6?f#f?E???7?????|?r???6????G??X????f??,???????TwV?P?u??6)?db7:??n???RP?v0??B[??d???X?<7?rM??VdXV''/??U??i?p??U??_/{???#Oi:`???g`ZD2??1? ???? ? 9+?.??9???/R?}???Uv`(M?x?G?j??5????/???s????l`?????%????u7i??u??VY>???z?"?5???????(:??!)????q`????@?$?e?/?-m??I?Y?U/ɑSR?N"j??????????K????)????S???3R>??&???(??_j??u.??"?8?h??UY7 O?|p7~?cgK?U 9?B?r`>9?/?*s?j???>T ?Tq????T 9z ?~y2? ?????\???t????O???u???-I??u?cE?1\?!? H?,P?X?(?????l?? <]j? ??T???W?xx]???RT?]?I?*??V?>??j/bm??t%kw] *n?X?T???3????????I?|??o?3?g R??ga???A}?/i???????w?N -??????[?r???K ???Z]?s??? ?[ et A?ψu?q??lo???X???G `?B?W????I,w ?F????P?z?*??f??qNR??y4w=Y(u????S?0???#?F~cN?~ ??J??_????w? ];?????0? n?-@?????V?? ??R$,??%\RPC^l5?9$??8.??|???? aZ?/?quv?M?q?s\O=?^??$??:C???"?%?G? ??<0v?u????k??b???|????? x?Β???y?hH???????{?U?????+f????_?kJ]?{dLt?Q?!z?H?z??`?????J?U?E??H???/?z????ǎf???z?H3?P?`??v@$+? Y?????y?m???z0?? *??S% $??=??ˋ?b????7>???>?P?J?t??u??Qω9-dbtj?sr?1lM??dB?e?f??=?????c? ?5a?????"???Y?? ~?R??|A?R??5[$?&?????u???g?+?6???q>ux33????????%u?y0(F?zk?????7????>JP?R???GE??[?????GA?y??J??v?wZ?8?]???????4T?????C?)?4?}s? +?Y dbJ??+^~?Ь?I?q??nE0?????MA:9????F5?`?:={?]?*"Ru???Z "i4?\??iz5Q?Zz;?????^?s%?d???pT???[?C?%????:j???? ?I???*????}f=K?H??Uw??? ???: !??!?mn?y?/I??^???nPp?*??^?^=??]$Z???|???3G;i?W???n??z?ic?? ?ar,?l????XA??$8? ????7?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W?Fx*??+2Hx?: Qh?)?n=??Mv?X?U???7????!k??(?????~:?ee??I??^ ???CM??V???L?8?Q6?Mk?g??ap?x[?K?(3Q{h?????_L?$????4??}?Xe ?N$?a??p$?V??''?\?N?8?.V?8G?f??OcJ??Q???1V^{?s??t?um?(=????]]?V?/$t??E? ?\x+?b??,D?A?2!???5??''Π a??#?s/?????*#?{ ?{??qgXN??+8=??.?:?W??D?N???[4?????;?f????7i~??%jSo2??????}?L???? @?M???3?Y?q5?q?/''??a? Y???h?|ó???Y:?S?????_??)ag?????]{ ?] r)?eN?oi? ?9????>??H%i?K??? I??! Ov]??溺.?}?" ??E???6C??gx?_Mh?>PdO???KV]??m??$lYy?|=???Rz?.?W#?i?????v????-"???}&i/???YE???\錴? $?>hg?U?s??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