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113章 洪灾请求运输支援 第113章 洪灾~请求运输支援 七月份,昌城的气温就很热了。 不过热归热,没有后世那样闷热。城市里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建筑少,空气流畅。大家有很多地方可以乘凉。 而且南方六七月份属于梅雨季节,会经常下大雨,不会一直热。 “江工,牙仙。你们下班回来啦。” “王大妈,你好呀。” 回话的是谭雅萱,她现在在院子里的人气很多。很多人见到她都会跟她打招呼,并且交谈几句。 虽然院子里的人见到江成也都会找招呼,但江成回应的不热情。很多时候都是‘诶’一声,应一下然后点点头就走了。 院子里的人对谭雅萱热情,可不光因为她是江成的媳妇,又或者大家真的很喜欢她。 因为谭雅萱有一根铁棒,江成给她的铁棒,把铁棒给她的时候,江成是想唱一句‘我要这铁棒有何用’。 压水井的铁棍是谭雅萱保管着的,院子里的人也认可这压水井是江成家的。不会偷着用,怕被其他人看见,背后偷偷告诉江成。 不过这压水井是真好,在夏天压上来的水是冰凉的。而且吸上来的水并不是下面井里表面的水,压上来的水看上去清澈干净。 外面街道旁那边的水井,用水桶打上来的水,表面多少有点东西。所以大家只是在那边洗东西用,煮饭和喝的水都是用的自来水。 江成和谭雅萱回到家后,有看见他们的邻居提着水桶就跟过来了。江成是不管这些事,到家里后,就歇着等饭吃,等伺候了。 这年代有些男人,可以在外面累死累活。但在家里,就是什么事情也不干的,吃饭的时候,都要媳妇盛好端到桌子上。 江成不是这样的观念,但已经快要被谭雅萱养成这样的观念了。江成在家务活上面本来就有点懒,谭雅萱嫁过来后,直接大包大揽的,不让江成碰一下。 而且谭雅萱也怕别人说闲话,嫁到江成家,还要江成干家务。 “老江,你歇着,早上我买了点肉的,晚上吃辣椒炒肉。”回到家里的谭雅萱摸着铁棍就往外走,边走边说道。 “你看着弄,我躺一会。”江成回答道。 谭雅萱点了点头,自己男人就是好。不像她爸,问他吃什么还经常不耐烦。 当然了,她家里条件虽然过的去。但没有奢侈到经常吃肉和鸡蛋的地步,一样要吃粗粮。要是天天问谭雅萱她爸吃肉还是鸡蛋又或者什么,怎么可能会不耐烦。 铁棍被谭雅萱拿出去了,先交给了一个邻居使用。这压水井现在算是给大家限时使用,早上谭雅萱起来的时候,还有就是下班到吃饭的时候。 中午江成跟谭雅萱在厂里吃食堂,大家也就没的用了。 别看谭雅萱样子瘦弱,到了时间点,她要把铁棍收起来,谁来都不好使。 很快谭雅萱就把饭菜弄好了,辣椒炒肉的香味又馋到了院子里很多小孩,然后晚上必须是香喷喷的大米饭。 给江成盛好米饭端桌子上后,谭雅萱就自己夹了一些菜出门了。 谭雅萱喜欢站在前后院相连的那院门口吃饭,她其实也不老实,有点小坏。江成也是如此,真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江成其实一开始只是家里弄好菜的时候,让她蹲门口吃饭,馋一下邻居的。是谭雅萱跑前后院中间去吃的,而且吃饭的时候,看见邻居还会招呼。 一边招呼人,一边大口吃饭吃菜。 江成其实一开始也想那么干,但他的身份让他不好那样弄。 谭雅萱在外面吃完一碗饭就回来了,盛了第二碗才老实的在家里吃。 她也想精打细算省着点粮食吃,但也点不行。 谭雅萱的体能很好,在家里能忙上忙下,哪怕是在厂里上班,也是一直很有精神。 但到了晚上做那事的时候,她容易被干饿来。特别是这天热,江成折~腾的久,动不动一身汗的。 所以谭雅萱现在晚上得多吃一点,这样就不会出现干饿了的情况。 吃第二碗饭的时候,谭雅萱放慢了速度的。等江成吃完,确认不吃了,她才会开始清盘行动。 辣椒炒肉的汤汁很下饭的,谭雅萱不会浪费一点。 吃过饭后,谭雅萱就去洗刷碗筷了。等忙完后,她就把压水井的铁棍一收,使用时间到了。 现在自来水是便宜,但大家都是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压水井里压出来的水也干净,大家都会用桶装好一些水用。 “老江,洗脸了,我给你洗,还是你自己洗。”谭雅萱端了一盆水到房间喊道。 煮饭的时候,她就烧好了热水装热水瓶的。家里条件好,热水瓶多,两人洗完还能留热水到晚一点擦身子用。 晚上会出不少汗的,粘人。 “你帮我洗。”江成笑着说道,语气中有点感谢的意思,他可不会有那种很严重的大男子主义,觉得媳妇跟一个丫鬟一样伺候自己就是应该的。 起码给一个好的态度,也能让人家体会到付出最少是有回报的。 见到江成的笑脸,谭雅萱也是露出笑容,拿自己的毛巾在水盆里搓了几下。结婚了,两个人用一条毛巾,一条擦脚的也正常。 就是洗屁股的时候,得换一盆水。 ~~ 深夜,突然电闪雷鸣。 然后下起了大雨。 一直到第二天早上,雨依然在下。 不过雨大也对城市里上班的人没有阻挡,大家该上班的还是要上班的。 谭雅萱弄了早饭和江成吃完后,江成是披着厚实的雨衣骑着自行车带着她去上班的。 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钻在雨衣里面,谭雅萱就不怕路人看见了。是在车后面抱着江成的腰去上班的。 江成也没有想到,今天的雨只是一个开始。 这雨是下一天,停一天,偶尔晴个两天又开始下的。但昌城的气温还是热的,梅雨季节就是这样。 要送往四九城的轻卡汽车已经通过铁路运输出去了,第一汽车厂的解放卡车弄到四九城方便,距离近,直接安排人开过去就是了。 答应给昌城这边部队在八一建军节用的五辆汽车也被开走了,不过部队也没有轻易开走轻卡,给汽车厂留下了两门迫机炮才走。只有炮身,没有炮弹。 迫击炮被江成固定在了全地形车尾端,立刻提升了车子霸气的感觉。 江成觉得这车子要是开出去,保证震惊所有人。光摆放在厂里,康书记和周厂长都老是过来看看,他们也很喜欢江成设计的这车子造型。 江成就等着八一建军节,自己开着车,带着厂里的人八一路观看部队演练呢。到时候亮瞎所有人的眼睛。 下雨天,留客天。这些天江成也没再折腾什么,把厂里四台边三轮的壳子给组装成新的边三轮车了,然后就是在厂里研究内燃叉车。 拿着汽车票来购买轻卡汽车的人,哪怕是在下雨天都有人过来。 李安这个新晋升的供销科主任是日子过的很爽,金钱上的贿赂肯定不敢要,现在他抽烟都没自己花过钱了。 厂里现在开始积压了一些轻卡,反正宁愿压着,不给好处也不让人家买走。 日子就这样慢慢到了七月下旬。 一个电话打破了汽车厂的平静,隔壁FZ市因为连续暴雨,临川圩堤决口多出,冲毁水闸水库多座。 现在很多地方人民子弟兵前往救援,昌城这边作为省会城市,要一批物资过去。但是车辆太少,牛车驴车也不好运输太远。可能要部队的人推着板车去运输后援物资。 所以地方单位领导,恳请昌城汽车厂,能不能调的出一些车辆进行运输。 (本章完) 第114章 地形车简单亮相 临川那边发生水灾,救援工作有部队人员冲在第一线。 现在地方部门只是希望汽车厂能调不能调一批车子,帮忙运输一下粮食和生活物资。 昌城汽车厂这边是有轻卡汽车,为了救援做出点贡献,肯定是应该的。 但问题出现了,在周厂长回复地方单位领导能调出十辆车作为临时的物资运输车辆后。发现缺少开车的司机,一个城市要迅速凑齐十个司机竟然都难。 现在这个年代属于先有车后有司机,很多单位没有汽车的话,也不可能去招司机。另外就是有汽车的单位,一般也不会多招司机,甚至连汽车学徒都不会要。 有些单位能弄到一辆汽车就算是不错的了,根本不指望弄第二辆。培养汽车学徒也就没有意义。 有汽车学徒的一般是运输单位和大型工厂,小工厂的产品运输是依靠货运站的货车运输。 最后还是部队那边抽了几个汽车兵过来,地方上从汽车站那边临时调了几个司机过来。还有两个是某单位里的司机,临时被调遣过来。 七月二十六号,六点多,十个汽车司机就来到了汽车厂。 大家虽然会开车,但新车也要适应一下,别操作失误,在运输支援的路上出现故障。 汽车厂这边的一个食堂也专门为大家准备了免费的早饭,早饭比较简单,没什么花样,就是面条和鸡蛋。 有面条和鸡蛋在这个年代就已经算是很好的招待了,免费吃的东西还有什么讲究。 而且今天大家都是身上带着任务的,七点半就要从汽车厂出发,去物资局指定的地方领取粮食,帐篷,药品和一些生活用品。 汽车厂第二食堂内~。 “老江,你真的也要去嘛。” “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而且是运输东西,又是不是抗洪。我想去出一个风头。” 江成在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是看了一下四周没人才小声说的。都是枕边人,没有必要那么虚伪。 也就是这一句话,让谭雅萱放心了下来。出风头可以,可别去冒什么风险,她可不想当寡妇。 “老江,我再去打一碗面,你还要嘛。”谭雅萱把碗里的面汤都喝光了后询问道。 “我差不多了,鸡蛋你放好了没,等会你妹妹和燕子来上班了,你给她们。”江成询问道。 两个人的工资和福利加起来一个月有两百多,但两人的品德有点问题。一个喜欢占小便宜,一个喜欢带着人占小便宜。 如果是江成一个人,他是不会为了面条和鸡蛋起早来厂里的。但带着人一起占便宜,他就觉得有意思。 谭雅萱听到厂里早上有免费的面条和鸡蛋,虽然是给司机供应的,但能跟着江成来一起吃点,她怎么能放过这机会。 听到江成不吃了,谭雅萱还是把他的碗拿了过去,直接盛了两碗面过来,两碗都是她的。 其实面条是装在一个大盆里,没有人看守着。厨房里的人都在忙手上的活了,一些厨房的帮工本来就要很早来厨房洗菜择菜的,煮面条和鸡蛋的是厨房里的一个炒大锅菜的学徒工。 江成等谭雅萱吃的差不多了,才起身的。他今天也吃了不少,这不花钱的好像的确吃的香一点。 “你收拾一下,我先走了,今天什么情况我也不知道,你自己照顾好自己。”江成说道。 “嗯,你路上小心点。”谭雅萱关心的说道。 江成点了点头,要去装逼了。 要去出个风头是一方面,其实还是想看看洪灾过后的情况。他还没见识灾难现场情况了,后世也是在手机里看过一些报道和视频,一直想看看真实的情况。 离开食堂,江成喊了一个保卫科的人,跟他一起去研究车间。他可不是跟人家坐轻卡汽车去看现场,而是要当运输支援队的头车。 听说那边有些路段不好,那正好是六驱地形车展现实力的时候了,道路探测还不是轻轻松松。 研究车间的门被打开,江成走了进去,没一会守在门口的保卫科人员就听到车间传来的发动机的轰鸣声。 可惜没有BJM,也没多少观众,江成启动发动机后,踩了几脚油门完全是浪费油。达到自我感觉良好罢了。 六驱六轮,长度四米六,宽度一米六,高度一米八。其实就是后世全地形猫猫车的加长版,然后车架进行了一定的货物加装。可以在后车架上加装一些武器。 就算是加长了的六驱地形车,体型上也比不过厂里生产的轻型卡车。 但江成把车子开到停车场,吸引了所有司机的目光。机械质感,硬朗,哪怕不好开,男人也想开。 特别是部队里过来的汽车兵,眼睛都要直了。江成在停车场上简单的开了几下,这车在平地里显示不出什么性能。如果是在沙土地里,还能表演一下什么叫一百八十度平行转弯,简称漂移。 在停车场里那样弄,太伤轮胎了。 在场的司机,都是开过卡车的,而且这年头部队和地方交通学校培训的时候就是用卡车进行的。 只不过卡车有不少车型,大家来熟悉一下。而昌江轻卡对于大家来说太好上手了,汽车启动是按钮启动的,这对于汽车站调过来的司机来说是降低难度。 当大家看到方向盘比较小时,大家也是楞了一下。怕转弯的时候可能有点麻烦了,但当大家驾驶后,才发现这车子有点奇妙呀。 打方向盘很轻松,可以一只手就行,另外一只手可以喝茶可以抽烟。 而且这车不颠人,坐在车上给人很平稳的感觉。 反正开轻卡汽车比开其他车难度还降低了,大家一会就适应了。现在看江成开了一辆大家没见过的汽车,司机都围了上来,就差没直接把他拉下了,然后自己上去试试了。 “同志,这车也是参加物资运输救援嘛,能不能让我试一下手。” “兄弟,抽跟烟,这是什么车呀,我怎么没加过。” “让我上去坐坐,带我一圈。” ~~ 大家并不知道江成就是汽车厂里的工程师,其实江成在昌城,汽车圈子里已经很出名了。 汽车司机这个职业在这年代吃香的很,面对很多人都高傲的很。如果汽车司机是单身要相亲的话,抢手程度差不多跟后世的国际航班机长差不多。 不夸张的说,女人能随便他们挑。 但汽车司机都会佩服能造汽车的人,能开汽车不算什么,能造汽车才是有大本事的人。 在昌城,大家都知道能有汽车厂,是因为有一个会造汽车的工程师。之前昌城可没有专门生产汽车的汽车厂。 只不过大家知道有这样一个人,没见过而已。甚至很多人都觉得汽车厂的工程师应该不会太年轻,根本不会把眼前这个人联想到工程师的身份上去。 (本章完) 第115章 换车开怎么可能 在五十年代,城市之间,相连的道路大多数是土路和砂石路。很重要的路段也不过是铺设了一些碎石和煤渣,能有一条柏油路都算是特别好的了。 而在赣省,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占省内将近百分之八十的面积。道路稍微好一点的也就昌城,九江,景德镇这几个城市。 抚州临川那边,临近武夷山脉和武功山,山路占比例比较高。 开卡车前往抚州临川,在进入一些山路上,但缓慢行驶。 这次昌城这边送物资前去抚州临川救援,先是物资局的人带着车队装上各种物资。 然后由部队的人指挥去抚州临川,物资局的人来汽车厂后,也不认识江成,没有询问他的身份。听到江成说他开的车是指挥车,也只当他是一个司机。 等到了领取物资的地方,也有部队的人会跟着一起去抚州临川。 负责指挥的人是一个连长,算是一个不小的军官了。 “同志,你好。我是这次负责物资运输的指挥员,这是我的证件你看下。你能不能跟我们部队里的驾驶员换一辆车开。” 在装物资的时候,指挥员笑着客气的对着江成说道。对于江成开的这里车,他很是喜欢。特别是听到江成说这是打头阵的车,可以提前查看道路山地形,有没有什么障碍,更是高兴了。 关键是作为这次的指挥员,他可以坐这辆地形车前往抚州临川。 一开始指挥员也不想闹什么幺蛾子的,但大家都以为江成只是一个驾驶员。这次部队安排过来的驾驶员都是部队里的汽车兵。 是有汽车兵找到指挥员,想跟江成换车开。 在汽车厂的时候,大家只是觉得这车好看,没感觉出性能如何。可从汽车厂开出来,这车就像一匹脱缰了的野马,在江成的驾驶下,一些好路不走,老往一些乱七八糟的地方开。 但是这车不管什么地方,都如履平地,能不让部队里的汽车兵眼红嘛。 而且解放初期,当兵的有点痞性很正常。到了装货的地方,要出发的时候,有人想开指挥车很正常。 “指挥员同志,这可能不行。我是带着汽车厂测试任务开这里车的,要检测这车的性能,不能换人开。这辆汽车其实不在支援范围内,是临时加入的。”江成解释道,这也是老周和老康答应他参加的原因。 否则进行援助,哪里需要一个汽车厂的最高技术工程师来当一个司机呀。 其实江成也就是看在这个连级军官是指挥员,才主动答应让他可以坐上来的。让江成跟其他驾驶员换车开,他宁愿打道回府。 在这个年代,道路条件问题,江成可能没机会飙跑车了。但地形车的话,也刺激呀,特别是看到小山坡的时候,直接加速冲上去。 指挥员听见江成这样说,笑容有点不自然的收起来了。只不过这是专门的测试车,还真没办法把人换下来。 特别是现在还在城区内,不能乱来。只能跟江成点了点头,去跟同样是部队人员的汽车兵说明一下情况了。 为了早去早回,装货速度很快。一辆汽车一装就是几十麻袋的东西,而且还要带人。 这年头开车的人根本不讲究什么设计的载重量是多少,有货就是装,除非司机说开不动。轻卡当中型卡车在使用。 果然光按照自身的想法设计是没有用的,得考虑到国内情况。 要想节省成本,直接用轻卡的底牌设计一款小型班车就是了。把用途固定了,那样的情况下,用三缸发动机绝对没有问题。 在县城和乡下跑,领导下乡都要骑自行车或者坐牛车的,谁会嫌弃汽车发动机会抖动。 支援的货物装好后,指挥员坐上江成的地形车就出发了。没有导航,江成不带人的话也不会去。 只是刚才那事让江成的兴致降低了不少,在车上也没心情跟指挥员交谈了。本来还想着在在路上听听部队里的一些事情。 车队开出城区外没多远,道路就不算太好了,可能跟最近下的雨多有关系。不少地方坑坑洼洼的,司机担心开到一些坑里,震的太厉害。 江成是不管那么多,一些小坑都是直接开过去的。开过去的时候不是震动,而是跟坐跷跷板一样,稍微有点起伏。 悬挂装置那么多弹簧和液压减震器不是白装的,而且这车身就算加长了,配了安装装置。跟轻卡相比也是轻很多。 坐在车里的指挥员也没有出声阻止江成往一些坑里开,甚至在一些转弯的地方,江成直接不沿着道路开,从小山坡上开过去的。 指挥员内心有点热切,这车神了。从小山坡开过去的时候,给人感觉就像是坐在坦克上一样,一点点山坡根本就不用放在眼里。 “同志,这车能从这边直接穿过去不。”指挥员坐在车上,看见一个没什么树木的小山头后忍不住询问道。 江成也没回话,直接换档,一脚油门。转速达到一定的速度后,涡轮增压的效果就出来了。 这六驱地形车,虽然牺牲了一些动力。但现在车上就两个人,而且还是一个小山头,这要是开不过去,车子可以开回去回炉了。 而且不但要开过去,还得轻轻松松。 反正跟在后面的卡车驾驶员都看懵了,虽然现在是夏天,但因为最近下雨的原因,一些山地的泥土还挺湿润的。车子开上去,不小心开到比较软的地方是很容易车轮打滑的。 可现在大家看那车翻山头就跟玩一样,大家不禁想起了那车的轮胎就跟普通车子不一样。 轮胎面更宽更厚一些,纹路也跟普通轮胎不一样。 从昌城到抚州临川,就算现在没高速公路,也没国道省的道,也最多一百五十公里左右。如果是后世,走高速,就一百二十公里不到,开车两个小时内绝对能道。 但是在这个年代,吉普和轿车之类的,一个来回得一天。而卡车,如果是解放卡车,去一趟得八个小时以上。 山路,弯道和坡道多。就算是正常的路,也是坑坑洼洼的,解放卡车那钢板减震只是防护车辆的,碰到一个大点的坑,你速度稍微快点,整个车子都要震一下。 司机开卡车过山道,车速也就十五至二十五公里一小时。 但昌江轻卡不一样,小坑不怕震,大坑避开或者慢点通过就行。在弯道的时候,大家发现打方向盘并不用那么费劲,以前要是开卡车装了货,在弯道转弯的时候,那得整个身子发力才行。 另外就是大家在启动的时候,感觉速度不快,力气是有,但速度提升的慢。以为这车装了东西和人后,车速可能开不快。 但开着开着,大家发现,这车有点怪。每次感觉这车应该是极限了,但踩一点油门,动力又上来了。 反正驾驶昌江轻卡在过山路弯路,会让驾驶员感觉比较轻松,这速度自然也就快了。以前进口的卡车,在山路上行驶,好一点的路也就开三十多码。 这昌江轻卡,在转弯的时候,大家发现开到二十来码左右,好像都行。 大家感觉好像今天不需要住在抚州临川那边了。 (本章完) 第116章 剧情没有按照想的走 夏天,昌城这边傍晚六点多,外面都是比较明亮的。 今天谭雅萱在厂里盼着江成一天了,都没见他回来。下班的时候,是她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回家的。 谭雅萱早就练会骑自行车了,练自行车的快慢取决于个人的平衡能力,容易把握平衡的人,就练的挺快的。 现在天色已经暗了,谭雅萱猜想着可能是因为送物资耽误了时间,可能回不来了。但自己男人出门在外,多少有点担心。耽误时间今天回不来没有什么,别出什么事情就好。 江成没回来,谭雅萱感觉自己的胃口都没有往常好了。虽然没少吃,但状态不一样。以前吃三碗饭还能意犹未尽。今天吃三碗饭,没心思想着再多吃一点了。 现在谭雅萱坐在家门口,看着邻居在用她家的压水井,感觉有些无聊。 突然,谭雅萱好像听到前院有人喊江工的声音,让她不由自主的盯着后院大门口看。 几分钟后,谭雅萱嘴角上扬,高兴的站了起来,她男人回来了。 “老江,你回来啦,吃饭了没有。”谭雅萱快速的走到江成身边询问道。 “在外面吃过了,给我倒一杯水喝。”江成说道。 “诶,我这就去给你到。”听到自己男人口渴了,谭雅萱是立刻回房间里拿热水瓶倒水。 江成跟在谭雅萱身后回了房间,刚坐下,她就已经把水给倒好了,搪瓷杯都递在了自己的面前。 “牙仙,今天早点洗了上床。”江成喝了一口水后说道,现在他心中有点闷气,想发泄一下。 “我昨天都没洗澡,你们男的真方便,穿个短裤拿一桶水可以在墙角里洗。”谭雅萱说道。 现在天热,容易出汗,男人洗澡方便。女人就没那么方便了,澡堂是可以去洗,但天热能天天洗的起澡堂嘛。 大多数女人还是在家里用一个大木盆装水洗澡的,洗完了把水倒掉就是了。 江成笑了笑,把今天的烦心事放在了一边。谭雅萱今天肯定是要去木盆里洗澡的,江成等会去帮她搓澡,仔仔细细的搓。 今天江成是受了气回来的,去抚州送物资的时候,本来他是想以平民的身份跟大家相处。自己只是体验一下全地形车性能的,毕竟开全地形的确很有意思。 只是没想到的是,指挥员看见全地形在山路上这样好开,没让江成等后面的车队。直接先去抚州临川那边了。 全地形车在山路上跑的快呀,跟其他车辆在平路上比肯定比不了。但平均保持个四五十码的速度没有问题,三个小时就到那边了。 然后到了救援现场,江成还是第一次看到洪灾后的场面,就在那边观看灾情了。 全地形车被指挥员喊了那边几个军官过来跟江成说好话给借走了,说等下午回去的时候一定送过来。 车子在借出去的时候,江成还想过会不会出现状况。但还是借了,因为他坏呀。又怕出现状况,又怕不出现状况。 江成可是有证的人,出现状况后,他就要亮证了。告诉别人自己可是汽车厂的工程师,这车子就是他设计制造出来的,今天开出来是测试性能的。 江成相信他只要亮证后,那场面就有意思了。毕竟他想装逼比能硬装,一开始就亮证,让大家一脸崇敬那没意思。 只是江成想到了开头,也想到了中间的剧情,但没有想到结尾。 那指导员竟然一开始跟他玩走为上计,装物资的轻卡都开到了现场,卸了货大家要回去的时候。江成找不到指导员的人了,也找不到车。 后来江成亮证了,大家知道江成就是汽车厂的工程师,昌江轻卡就是他设计并且组织很多工厂一起生产出来的。 那场面不用说了,很多司机围着他,各种崇拜。有司机还询问江成下次会造什么款式的车。 部队的人也知道可能闯祸了,让人赶紧去找这次救援运输物资的指挥员。 后来人是找来了,但车没了。指挥员玩套路,他上级也给他玩了一下套路。让人开车溜走了,说是征用几天,到时候会跟汽车厂那边交涉的。 搞到最后,指挥员都忍不住骂上级是土匪。怎么能没组织,没纪律呢。 江成是下午坐轻卡回的昌城,本来在他亮证的时候,还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谁知道车子被人开的很远去了,根本要不回来。 部队那边的人也知道闯祸了,如果江成在那边等车子开回来的话,可能今天天黑之前都回不了昌城了。 这也是现在江成生闷气的地方,剧情偏离了他的想法。他想的是自己亮证后,人家就乖乖的把车子开到他面前,然后放下一开始桀骜不驯的样子,跟他说好话。 不过全地形车,应该明天就有人开到汽车厂这边来。部队那边应该不愿意跟汽车厂交恶,除非他们以后不想采购汽车厂的车子了。 江成坐在房间里的凳子上,用蒲扇扇着风,想着部队那边把车子还回来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姿态。 本来别人来汽车厂买汽车,江成和厂里的人都要雁过拔毛,不额外留下点东西,车子没那么容易买到。 这次给灾区送物资,汽车厂又是给车又是出钱的,起码柴油都是汽车厂给加满了的。还招待司机在厂里吃早饭。 现在光车子还来可不行,不表示表示,可不能平息他的怒火。 想着想着,江成看到自己媳妇提着一桶水去隔壁房间了,有一个房间没住人。那房间里就放了一个大木盆。 江成眨了几下眼,起身跟了过去。 小白兔,白了又白,蹦蹦跳跳真可爱,小了白了兔~。 半小时后~~。 “老江,你肯定是流氓,别的人男人不可能跟你一样。” “都一样的,牙仙,我警告你呀,可别乱想别的男人是怎么样的。不能有这思想,我都不想别的女人是什么样的。说不定你可能比别的女人还不要脸呢。” 江成警告着说道,他希望跟谭雅萱这种涩涩的情况,是要带着纯洁的心态来看待的。 (今天晚上有点事,搞到现在,本来想晚上写两章的,只能到这里了。明天努力。) (本章完) 第117章 第二工业部任务真晋升 第117章 第二工业部任务·真·晋升 一九五六年,八月一号。 因为全地形车已经提前亮相,很多部门都知道汽车厂研发了一款能在山路山丘等地形驾驶的汽车。 不过这车好是好,但目前造车的逻辑核心是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生产服务,这全地形车太个性化了。 工业局是没批准全地形车进行计划性的生产,不过部队看中了,想给汽车厂下订单。但是订单下不了,很多零部件都是合金钢材,没有部门审批,根本采购不到。 全地形车已经被还回来了,还回来的时候,车子清洗的很干净。并且有部队的军官亲自上门道歉。 江成本来想问部队要两门迫机炮或者什么炮,装在全地形车上装样子。但想想还是算了,只是装饰用,自己完全可以造一个假的。 造一个没有发射装置的小型联装火箭炮,车后面一排火箭炮管,样子货就行。最好再来两挺机关枪,要的就是拉风。 不过这一切都只是想着玩,在建军节这一天,江成没开全地形去八一路那边溜达。而是跟着厂里的一些领导去吃酒席了,郑可跟组织部介绍的对象结婚了,速度是够快的。 也就是在这一天,江成才知道组织部给郑可介绍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部队军官转业,在某部门担任领导的。说是在部队执行任务,受伤后转业的。 但江成看到郑可的对象,也没看出来哪里受伤的样子。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郑可要结婚,在结婚前几天,江成也没见她请假。 不像谭雅萱,放了几天假,在买各种东西,筹备结婚时候要办宴席的东西。 就算筹备婚礼的事情,是郑可的对象在弄,这要结婚了,也应该放假两天,陪对象亲热亲热,去哪里玩玩才对。 而且今天江成看到郑可的时候,她也没什么喜庆感。不像自己跟谭雅萱结婚那天,谭雅萱几乎是一直笑容满面的,从她的样子来看就知道她嫁的很满意。 ~~ 四九城,第二机械工业部。 重工业部已经解散了,随着国内的工业发展,重工业部的体系已经太庞大了。 以前重工业部下面的很多部门,直接成为独立的工业部了。 比如以前的煤炭,电力,石油,林业等等,其实都属于重工业部下面的管理部门。 还有就是冶金,化学,建筑材料之类的,也成为独立的工业部。 种类太多,在国内刚解放的时候,一个部门可能就几个项目,重工业部还能审批管理的过来。 随着国内工业的发展,加上苏联的一百多个重点援建项目。现在随便一个部门就是成百上千的项目,大家都往上汇报,重工业部根本就运转不过来。 这就跟下面的工厂在发展一个道理,当项目产品多了,而且需求不断增加时。一个领导班子很难管理过来的时候,就得把一些生产项目单独剥离出来,去组建一个分厂,安排一些人单独去管理那个分厂。 这样的话,分厂那边的管理者,每年只要汇报几次工作情况就可以了。 重工业部的情况稍微有点不同,它不是开很多分厂了,而是某种程度上的‘化整为零’。 第二机械工业部,主管兵器,坦克,航空工业,也就是负责部队需求为主。 现在第二机械工业部收到了军W后勤部提出的摩托仿制任务,解放后这些年,差不多从苏联购买了三千辆M-72型三轮摩托车,也就是边三轮。 对于第二机械工业部来讲,他们收到任务后,又会根据内容,把任务下发到归属的某局。 比如仿制摩托车,这是用于部队后勤的。并不完全属于兵器和装备类,那么就不用交给军工厂去研发生产。 交给航空工业的一些部门就可以,其实这任务要是交给第一机械工业部更合适。第一机械工业部负责民用机械,电信,船舶工业。 第一汽车厂就归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还有生产自行车的也是一样。造汽车和造自行车的,他们去仿造摩托车,比航空工业更合适。 但这任务是军W提出来的,军用产品就是归第二机械部负责。 第二机械部的负责人本来是打算把任务交给下属的第四局去负责的,因为第四局管理航空工业的。但突然想到了某人,把第一局也加了进去。 这只是仿制任务,并不是直接指定哪个工厂去生产。 一般这样的任务是会下发到好几个工厂的,谁有能力先研发仿制出来,就算谁立功了。后续的生产就会交给那个厂。 “李部长,你这是不是搞错了,怎么把一局弄进来,应该是六局吧。” “就是一局,你去告诉一局那边,说一下5xx兵工厂就知道了。” 李部长说道,他说的这个兵工厂,就是昌城那边跟机械配件厂合并的兵工厂。当然了,现在叫昌城汽车厂了,因为一直保留着枪支和子弹的成产,自然还归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局管理。 第一局管理的是枪炮和枪弹的工业,比如现在生产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机枪之类的。 而第六局是管理坦克装甲车辆的,这摩托车不属于军用车,而且坦克的生产和研发本来就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怎么可能把摩托车仿制的任务交给第六局。 交给第一局看上去更不合适,但李部长是冲着昌城汽车厂去的。只要昌城汽车厂在生产枪支弹药,就得归第一局管。 但有意思的是,昌城汽车厂也属于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因为那边的业务问题,两大工业部都可以管理。 而今年还建立的第三机械工业部,不过第三机械工业部是真的管不到昌城汽车厂,因为第三机械工业部是负责核工业和核武器的。 也正是因为有昌城汽车厂在,历史又开始改变了。本来在历史上,第二机械工业部收到军W提出的仿制要求任务,并没有立刻安排下去的。 第二机械部,也要考虑到下面工厂自身的生产和任务问题。现在已经八月份了,下半年一般很多工厂都任务紧,不好调度。 所以在历史上,军W要求的仿造任务地区是今年提出来的。但第二机部四局是在五七年年初下发的任务,年初好调度安排。 但是因为有昌城机械厂的存在,别小看那厂目前只有几千职工,而且业务种类还多。在汽车生产方面其实只有一千工人左右,但那边背后可是有一条生产链的。 现在工业部说到汽车方面,为了比较起来不绕口,也不说什么第一汽车制造厂和昌城汽车厂了。 直接是北~解放,南~昌江了。现在这样称呼,只是为了简便,并不是说两个生产汽车的地方实力相当了。 但能跟第一汽车厂相提并论的,已经证明了昌城汽车厂是有实力的了。在南京还有汽车制配厂呢,也仿造过不少扯,怎么就没拿出来比较。 江成是不知道上面已经有北解放南昌江一说了,现在天龙八部也没有出来。要是大家知道天龙八部,那现在两款车还真像是北乔峰南慕容。 南慕容并不是浪得虚名,会很多招式。但乔峰内力深厚呀,要是跟慕容复一样的内力,还真不一定打的过他。 这就跟解放卡车一样,它其他性能可能比不过昌江汽车。但他材料厚实,防御高,性能稳定呀。两车对撞,昌江汽车肯定撞不过。 所以在部队选用上,解放卡车优先。 但昌江汽车可不是南慕容,慕容复接住不乔峰的降龙十八掌,但他爹可以。功力够的情况下,降龙十八掌也能被一招北斗星移给转移走。 也就是目前国内基建不行,道路不好走。等以后道路好走了,轻卡汽车的优势就更突出了。 “等一下,让昌城工业局那边给江成同志升为中级工程师,提升为五级工程师。并且在待遇方面依然照顾一下,福利按照四级工程师发放。” “好的,部长。” 李部长点了点头,他可没有忘记那小子当初要造车去换肉的事情。那时候给他补了一级的福利标准,每个月可以多领三斤肉和其他一些东西。 (本章完) 第118章 有点巧合了 昌城,工业局,内院。 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的单位,办公楼下面肯定是有停放车辆的地方。 只不过这年代车辆少,自行车和汽车随便停。如果是汽车,停在工业局大门口外也行的。 不过这次周厂长和江成还有郑助理来这边,三个人骑一辆边三轮刚好。在城区里,汽车真不如边三轮方便,小道都可以随便穿梭。 厂里有四个边三轮壳子都修复好了,现在汽车厂里有四辆供厂里领导办公的边三轮了。为了组装这四辆边三轮,可真的不容易。 边三轮用的是汽油发动机,目前昌城没有制造汽油发动机的。哪怕是飞机制造厂,那边的飞机发动机其实是湖南那边湘江机械厂生产的,湘江机械厂专门研制航空发动机的。 想要弄汽油发动机,还是边三轮上面的。除了进口,就只能请求第一汽车厂或者湘江机械厂帮忙按照要求去研发设计。 因为第一汽车厂和湘江机械厂只是能生产汽油发动机,不代表他们可以直接生产江成要的型号发动机。 而昌城的柴油机厂,别看是生产柴油发动机的,让他们生产双缸柴油发动机没有问题。而且那边本身就有生产双缸柴油发动机,但柴油发动机体型比汽油发动机大多了,用在边三轮上根本不适合。 总不能边三轮的发动机用摇杆钥匙启动,脚踩式的启动不是说不行。但在天冷的北方,没有持续性的压缩,那可能真的会趴窝。 汽车能在北方使用柴油发动机,那是因为汽车体型大,可以装一个预热装置。并且油箱分离,可以想办法给油箱的油稍微加热。 但在摩托车上,有些问题真是致命的硬伤。江成也不可能较真非要用柴油发动机去代替汽油发动机,所以要解决汽油发动机的问题,只能让昌城机械厂对汽油发动机进行研发。 可别看都是发动机,只是燃油不同。其实两者区别很大,如果是以前的柴油发动机厂,根本就不会去尝试和折腾。 虽然柴油发动机和汽油发动机有一些结构类似,但核心原理完全不用。柴油发动机是压燃的,需要的是高压缩。 而汽油发动机是依靠的火花塞点火,依赖的是油气混合。要掌握点火控制,油气混合的比例,需要化油器和点火系统。像一些轮轴和化油器的量孔都需要精密设备去生产。 柴油发动机厂对于那些技术都是零掌握,厂里的设备也不一定能生产出需要的零部件。 如果是历史上的柴油机厂,没有技术支持,可能是制造不出来汽油发动机的。 就算是历史上生产长江750发动机的湘江机械厂,也是根据图纸仿造出来的发动机,并不是研发的。 但现在不是没发生的历史,江成虽然拿不出整体的双缸汽油发动机的构造图。但他能提供汽油发动机的油气混合数据,能提供火花塞,化油器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设计指导。 加上电机厂那边的技术人员也提供一些点火系统的帮助。 至于精密零件,还没高到非得全自动化设备才能生产的地步。 一些小型的精密零件,汽车厂以前的那些设备就已经可以生产了。现在汽车厂这边都有机械设备厂的技术员过来学习设备如何设计了,在尝试仿造汽车厂升级后的设备。 厂里的机修人员,都被邀请去一些厂进行技术指导了。 江成在设备升级这一方便,已经很难发力了。不是说已经到顶了,但也差不多了,除非国内在一些材料上进行突破,江成还能对很多设备进行优化。 现在江成在努力生产各种产品,其实是想以需求带动一些其他工业的发展。当需求达到一定量时,江成不相信上面的部门还依赖进口。不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研发。 就像橡胶厂,它一开始是目标是生产雨衣和雨鞋的。现在因为汽车厂的需求,轮胎产量在增加。而且因为橡胶厂能生产出汽车轮胎,不光是给昌城汽车厂供应。 还有其他需要轮胎的单位都向工业局提出了需求,希望橡胶厂能生产一些只能进口的轮胎。 但是橡胶厂无法为一些乱七八糟的车辆生产轮胎,原材料橡胶依赖进口。而且橡胶厂目前以配合汽车厂的生产为主。 汽车厂生产的轻卡每个月都在产量上升,而且托盘车和堆高车的产量增长的更快。另外还要配合工程师江成的新车辆研发来生产配套的轮胎,现在根本没能力去仿造其他车辆的轮胎。 如果橡胶能轻松的采购到,橡胶厂也可以去生产自行车轮胎的。 现在自行车轮胎都是大量依靠进口,不是生产不了,是重心不能放在那上面。所以在这个年代换一条自行车轮胎就要几块钱。 工人一天工资才一块左右,这几块钱等于后世几百了,所以这算是有点昂贵的了。 边三轮的车壳子在汽车厂里放了几个月了,要是有配件,江成早就组装好了。 也就是有江成对很多部件的生产技术支持,加上其他厂的一些配合。没有依靠其他汽油发动机的图纸,攻破了一个个难关,生产出了双缸四冲程汽油发动机。 才让放在汽车厂里的几个边三轮车壳子重见天日,不是一堆废铁丢在一个角落了。 这边三轮的车壳子,应该就是小鬼子入侵时候那款式。反正在江成眼里没有从苏联进口的边三轮外观好看,因此稍微在边斗的外观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反正江成也就是动动笔,活是下面车间的人干的。他要切到什么部位,换一个什么样的形状。下面的人有是切,又是敲的,焊接好后还要打磨上漆。 “周厂长,江工。你们这是骑的这边三轮来的。” 工业局的赵局长带着人从其他单位处理了点事回来,这还没进办公楼,就看见周厂长几人正在一旁停放着边三轮,这有点让他震惊。 周厂长和江成他们本来就是赵局长让人通知过来有事商量的,他们出现很正常。而工业局管理的部门有很多,办公楼下面的院子停放一辆边三轮也很正常。 震惊的是周厂长他们是开着边三轮摩托车来的,现在汽车厂是市里的重点单位,赵局长最近都去那边视察了很多次了。 汽车厂那边有什么车辆,赵局长是清楚的。之前肯定是没有边三轮的,而汽车厂里有车,来工业局也不需要去借什么边三轮,赵局长有点怀疑这是汽车厂自己生产出来的。 要是平时汽车厂搞个什么东西出来,赵局长也不会震惊。主要是这次也太巧了,因为喊周厂长他们来这边,就是跟这边三轮摩托车有关系。 另外一方面,就是赵局长也快要改口了,以后得喊江成为江总工了。汽车领域里的五级技术工程师,这含金量可不低。 有些领域里的总工程师,可能到顶也就四五级。而汽车领域,专业技术依赖性很大的,是有很大机会升到三级以上的。 飞机领域,只要是总工程师,技术级别就不可能低。 “赵局长,骑边三轮过来不行嘛?” 周厂长见赵局长一副错楞的神情,感觉有些奇怪的询问道。 “这边三轮是你们厂生产出来的?以前怎么没有看见。”赵局长认真询问道。 “算是我们厂里生产出来的吧,这车壳子和架子是其他边三轮上弄来的。” 江成解释道,车壳车架虽然简单,但不是他们生产的,目前只能用一个‘算’字。要是有零部件不能生产,那就只能说是配了一些东西组装的。 (本章完) 第119章 五级工程师 在工业局的局长办公室内,江成和周厂长还有郑助理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工业局的上级部门安排了仿制的任务过来,是仿制苏联M-72型摩托车的,也就是一款边三轮摩托车。 而且苏联那边也提供了结构图纸,如果不是苏联换了第一书记,这大哥是真当的不错的。 这仿制任务,其实期限也挺长的。因为国内除了昌城这边被江成弄出来了一条产业链,其他城市和工厂都没有。 一体化的缺点也在这,研究的时候,很难每个零部件一起上。一体化的优点是只要找对了方向,就能按照要求推进过去。 而产业链最怕的就是心不齐,一旦闹矛盾,来一句老子不搞了。产业链是自发的合作团队,是互相配合的,如果没有工业局下达的任务,谁也没用强制对方的权利。 就像柴油机厂现在想搞传动皮带,橡胶厂的材料有点不达标,目前使用寿命很短。要增加耐温性和一些性能,这需要橡胶厂去进行材料研发。 但这不是强制性的,橡胶厂要是觉得柴油机厂用传动皮带代替齿轮是瞎扯蛋,翻脸不去搞。那柴油机厂也是没有办法,而且柴油机厂总不能自己去弄些橡胶来,自己研究如何生产合适的皮带吧。 所以一体化和产业链化各样各的优势,也各有缺点。 但是目前昌城汽车产业链上的这些厂,算是甜蜜期,那真的是有困难互相帮助。毕竟大家都想坐在这条船上乘风破浪。 不光是汽车厂在扩张,是整个产业链上的工厂都在扩张。所以也不是周厂长一个人从副处晋升为正处级了。 现在办公室内,大家面临着一个问题,还要不要仿造M-72。 昌城汽车厂这边已经有整套的边三轮摩托车生产技术了,而且还有配套生产产业链。 上面下达的是仿造M-72摩托车,这不仿造行不行。 另外就是赵局长本来打算约谈周厂长他们后,就去一趟制造厂的,把任务也给那边交代一下。 只是现在飞机制造厂那么好像不用去了,就算汽车厂这边生产的边三轮摩托车不符合要求。人家最多就是调整一下硬件,车型的一些细节和造型改一改就可以了。 “周厂长,江总工。你们稍等一会,我还是打一个电话去汇报一下情况。”赵局长是坐不住了,这任务可能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现在赵局长要做的不是下达任务,而是向上面汇报。如果只是要求生产一款边三轮,数据能达到要求,那么可以派军W的人来昌城汽车厂验收了。 验收没问题的话,就可以按照军W那边的要求,投入生产。 其实不需要军W那边要求,昌城汽车厂能有能力生产边三轮。地方上也可以立项,进行计划生产。 只不过生产边三轮涉及到发动机,发动机有些原材料需要进口。给地方生产,材料采购方面审批的比较慢。给部队生产,那自然是优先供应的。 这边三轮地方上能用到的地方也多了去了,先不说一些单位可以当交通工具。邮政局送信送报,这个就特别合适。还有交通以及执法队的,可以开着边三轮在街道上巡查。 现在街道上维持治安的巡逻执法队人员,都是靠两条腿在走。特别是出现什么犯罪的人,要去调查,有可能还要去郊区走访。 因此这边三轮的需求量其实特别大,很多单位没资格分汽车,要是能分到一辆边三轮。那也是能解决出行问题的。 比如下面的县ZF,现在都是骑自行车或者坐牛车下乡镇走访的。 “江成,恭喜呀,我还以为要等到十月份你才会晋升呢。”周厂长在赵局长离开后,对着江成恭喜道。 “江总工,恭喜你。”郑可也站起身子恭喜道。 在赵局长离开之前,就已经正式通知江成成为了五级工程师。 江成提升职称后,就可以被称为总工程师,这也符合让他也带头研发仿制摩托车的身份。 要是一个工厂,连一个五级技术工程师都没有,怎么承接部级以上下达的任务。 总工程师虽然是一个岗位,但也是一份职责。以前江成只是初级工程师的时候,给他下达整体性的研发任务,他是可以不接的。 甚至让一个普通工程师去完成某些任务,可以认为是强人所难。 现在让江成晋升到五级技术工程师,由他负责某个项目的研发,也算是符合身份。 而且上面也知道,江成都能自主研发生产轻卡汽车了。光这一点,给他的职称定为五级技术员,肯定是低了。 可职称评级是有要求的,只要江成肯调任到第一汽车厂,凭借他现在的成绩,绝对直接成为高级工程师。甚至可以分管设计部或者某个部门。 可目前昌城汽车厂的规模不行,限制了江成的晋升。 “诶,周同志,郑同志。你们太客气了,我也就是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一点点小小的贡献。是上面的领导在鞭策我,在给我加担子,让我小小的晋升了一下。其实我~,对了,老周,我这工资和福利是不是要加很多呀。” 江成还想装一下的,只是突然想到晋升后的实际利益,在自己人面前就不装了。 “那得回厂里人事部问问,我这个厂长也不是万能的,什么都知道。”周厂长笑道,这小子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没个正行。 郑可也在一边笑,一个总工程师,一点稳重的样子都没有。 “老周,那我成为五级工程师了,厂里是不是要给我点奖励呀。”江成询问道。 听到江成说这样的话,周厂长疑惑的看着他。周厂长记得前些天昌城汽车厂成为重点省企单位,他跟康书记在级别上都上升了一级。 然后江成要求他们请客吃饭,虽然只是在厂里的食堂请客,也算是被江成宰了几顿了。 现在江成也晋升了,而且是连跳两级。并且在烟酒,肉,布票等福利补助,是按照四级工程师的标准来发的。 按照道理,不应该是江成请大家吃饭的嘛,怎么还问厂里要奖励。 “江成,你要是不当工程师,我觉得我这个厂长更适合你来当。”周厂长说道。 这话虽然有点玩笑,但周厂长是真的这样认为的。郑助理是后面进厂的,不了解江成的真正的能力。 康书记来厂里后,厂里有些事情要开会,如果不涉及到工程科的。不会喊江成,涉及到了,一般也是私下喊江成去谈谈话。 其实让江成去开会,特别是他谈话的时候,会议室的人都是认真的听的。 那气氛的带动,周厂长自认为学不了。 这生产汽车的产业链,如果换一个人想到这样搞,恐怕也搞不起来。 周厂长现在都忘不了赵局长被江成忽悠的,真是当场拍桌子,那态度就是这局长哪怕不当了,也要把属于咱们昌城的汽车给造出来。 是属于昌城的汽车,不是昌城汽车厂的汽车。而现在昌江轻卡汽车也的确是昌城的一个工业门面。 赵局长被江成说的热血沸腾不算什么,真正沸腾的场面是那场4.18会议,连分管的领导都是全程认真听的。 在场的人就差没跟着江成去起义了,不过也算是起义,为昌城汽车制造业打响了第一枪。 “老周,我才不当什么厂长,累死累活的,拉磨的驴都不敢跟你换位置。”江成调侃道。 以前工厂还是机械配件厂的时候,周厂长还算轻松。 现在成为汽车厂了,不是在外面跑,就是开会和处理各种事情。身为汽车厂的厂长,很多事情真的身不由己。不是弄一个汽车票出去,就可以挡住人情往来的。 老康那边也一样,厂里能生产出计划任务外的卡车,就不可能拒绝的那么坚决。 周厂长听到江成把他跟驴比,感觉江成是在讽刺他,可好像说的也是事实。现在他没有一天能休息的,但干的有劲呀。 最近周厂长有种跟刚当上厂长时候的那种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有动力,有冲劲。主要是他自己定的发展目标,很快就能完成。 如果昌城汽车厂要生产边三轮,那汽车厂发展成为万人大厂,又得往前跨一大步呀。 一千人的加工厂,半年的时间,已经翻了几倍了。这样发展下去,不用明年下半年,明年上半年就能职工达到一万人了。 三人在工业局的办公室闲聊着,当然主要是江成跟周厂长在说,郑助理跟不上他们谈话的思路。 江成跟周厂长能这个话题聊的好好的,会突然转移话题的。比如刚聊造车的事情,能莫名其妙的聊到康书记那造步枪上面,然后又突然聊到食堂的伙食上面。 关键是这种跳跃性的话题闲聊,两人还能聊的很有兴致。 差不多聊了半个小时,赵局长总算出现了。 (最近追定下降了很多,我也知道有点水,但不是故意的,老是写到一样东西,然后忍不住会去写的很细,关键是还没有做到量大管饱,得调整一下状态,看看能不能更新快一点。) (本章完) 第120章 真是幼稚 M-72边三轮摩托车暂时不需要仿制了,仿制和仿造意思差不多,结果都是制造出来。但仿制一般是掌握技术,比如苏联提供的图纸,然后按照类型,自己去生产配件制造出来。 而仿造,零部件不一定要求自己制造,按照某产品的造型和结构弄出来就行。 所以仿制其实很费成本的,有时候一个零件不光零件成本问题,而是要造出这个零件成本的问题,很可能为了一个零件,花很多钱去弄成产零件的设备。 现在既然昌城汽车厂有能力生产边三轮摩托车,自然是要节省仿制的成本了。现在国家也不容易,欠债搞发展,到处需要钱,但又不能不花钱。 不过具体答复得等待,汽车厂得拿出一辆边三轮车给军W后勤部那边,如果那边觉得没有问题。那么就可以开始组建生产线了,进行边三轮摩托车生产。 按照道理,是有多少生产多少的。这边三轮不光是部队有需求,地方上的需求并不少。但具体产量得看能进口多少材料,橡胶这方面国内其实也开始种植了,但产品不足万吨。 万吨不要以为有多少,在国内还不能生产汽车的时候,每年都要进口五万吨左右的橡胶才能勉强满足需要。 而这几年国内工业在起步,天然橡胶五万吨都不够用。西方国家现在对中是实施封锁禁运的,很多东西根本买不到,当然也可能买不起。 现在国内的橡胶,可能是这边多用了一点,就有地方要少用。 比如在农业,目前只有天津有拖拉机厂,并且拖拉机还只是在研制过程中。还有一家拖拉机厂在建设中。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还没开始生产自己的拖拉机,也就一下农场有进口一些拖拉机,进口一台拖拉机要一万两千块钱。 按照道理,生产拖拉机能节省进口费用。但此时的国内行情真的没必要,因为此时国内的耕地并不多,依靠人力和畜力能满足需求。 当然了,不是说人力畜力能满足需求就不生产拖拉机了,关键是拖拉机生产的技术没掌握,另外一个就是原材料的问题。 现在的拖拉机都是履带拖拉机,履带是用高锰钢为材料生产的。在没有技术的情况下,天津拖拉机厂那边别说更换形式了,连螺丝都要进口,怕配不上。 原材料的问题,江成也解决不了。但江成能把拖拉机改成轮式拖拉机,可避开了高锰钢,又要面对橡胶问题。 不过有一点好的就是,橡胶起码国内还能扩张规模生产,高锰钢只能完全依赖进口。 另外发动机和变速箱也是依赖进口的,这方面其实江成也可以解决。 但是能解决又如何,资源调配又不是江成能说的算的。 周厂长带着江成和郑可回汽车厂了,回到汽车厂后,他是消失不见了人影。 江成和郑可回到办公室,两人开始研究起内燃叉车的构造。对于内燃叉车,江成可以提供的也就一个外观设计之类的。 没穿越之前,江成工作的地方就有叉车,不过不是内燃的,是电力的。在外观的设计上,江成能轻易的画出来,甚至在网上也偶尔看到过一些这类的工程车,还可以提供几个差不多的车型。 但是江成拆过近千辆汽车,没有拆过一辆叉车呀。加上在单位里的是电动叉车,拆了也看不到发动机。无法提供内燃发动机的一些大致的信息。 发动机上面都会标注马力转速和扭矩的,有这个数值参考,再对应着车型。这也是为什么江成能让柴油机厂那么快生产出符合自己设计的车辆发动机原因。 现在想生产内燃叉车,难点就在内部构造搭配。 “郑助理,这没有专门对应的力学公式,我看也没有必要再继续无谓的推算了。用笨办法吧,先用大马力的发动机和常规变速箱还有一些零部件组装一下吧。试制出来后,再哪里有问题就调整哪里。”江成望着图纸摇了一下头说道。 “那这车自重按照几吨来生产呢。”郑可点了一下头询问道。 叉车要讲究平衡,车身的重量最少要减去货叉的重量,然后要大于限定举重货品重量。 总不能两吨重的叉车,去搬运三吨重的货物。那在举重的时候,叉车百分百一下就翻了。 叉车自身重量够了,举重还要看发动机转换的动力够不够。发动机要是马力不行,你叉车造三吨,只能升举一吨多的货物也没有什么意思。 “先按照三吨来吧。”江成思考了一下说道。 “好的。”郑可记录了一下回应道。 三吨的自重叉车,基本上就只能升举两吨的货物。不是说举不动三吨的货,而是只能升举两吨左右。 毕竟叉车是有轮子的,轮子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翘板的支点,如果轮子装的比较靠后,甚至不用举重车子就往前栽了。 所以这是力学的问题,并不是动力学。底盘设计不好,自重三吨的叉车被两吨多的货物压翻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得测试和调整,要是有力学方面的技术人员,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实际上生产的叉车,都是设定一个升举货品的数值,然后来调整叉车的自重的。因为叉车的自重也很好增加,轻了就直接加铁板就是了。 所以叉车一般是按能举重的货物来定义的,比如1.5T叉车和2.5T叉车什么,不同的设计工艺,叉车的自重也不同。 现在汽车厂缺各方面的技术人才,江成又喜欢乱折腾,造内燃叉车,只能用笨办法了。 ‘叮叮~订。’ 在江成跟谭雅萱讨论一些内燃叉车车身构造细节的时候,办公室的电话响了。 这换了新的办公楼,工程科也安了电话。不过这电话不是独立的,整个工厂就一个电话号码,但有很多分机电话。 外面拨打进来的电话都会经过话务室,话务室的人员会询问对方是什么单位,有什么请求。 如果打电话过来的人,单位不行,级别不够,话务室的工作人员也不会随便把电话转到其他科室去。 总不能随便一个单位的办事员,说找厂里的厂长,话务室的人员就把电话转接过去吧。 话务室的人员也会根据情况,可能先记录一下,然后亲自去科室汇报。领导要是愿意交谈,再打电话过去。 “郑助理。”江成示意了一下,让郑可接电话。 郑可忍不住笑了一下,又是这一套,电话能打进这里的,除了找江成的就没找其他人的。 江成就是摆架子,装领导。下属先接电话,然后再跟他汇报一下。反正就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喂,你好,这里是汽车厂工程科。” 郑可接起电话说道,说完还又看了一眼江成,真是幼稚。 (晚上又没睡着,昨天最后还说要努力更新的,怕晚上睡不着白天起来不来,干脆写一点是一点。到中午肯定是没的更新了,大家早安~~。) (本章完) 第121章 这觉悟 话务室转接过来的电话,江成没有想到是农业局那边打过来的。 可以说是病急乱投医,询问这边能不能提供拖拉机改装服务。 省内没有拖拉机厂,也没有专业的拖拉机机修人员。但有九个国营拖拉机站,拖拉机站由机耕队组成,机耕队自然是服务机耕田地,很多农场就是机耕用地。 现在下面的拖拉机站面临好几个问题,一个是拖拉机要是坏了,维修需要依赖进口零件。成本高,效率慢,有时候因为没某些零件问题的,一等就是不少时间。 第二个问题就是拖拉机站并没有什么专业的机修人员,并不是拖拉机出现问题就能完全解决的。 像今年黑龙江某国营农场那边进口的十台拖拉机,就有三台因为出现故障,不会修直接闲置了,这样的情况在赣省这边也有。 然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进口的拖拉机有些因为时速快,牵引力不足,拉不动三铧犁。这个问题被沈阳那边一个机械厂给解决了,并且还帮附近农场的拖拉机进行了改装。 可赣省离那边太远了,直线距离都两千多公里,所以想看看昌城汽车厂能不能提供技术支持,也能完成拖拉机的改装。 面对农业局的请求,江成思考了一会,还是答应出力来尝试解决问题。 为农业发展做贡献嘛,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很多人要是有能力,一般都会愿意出力。 在江成答应农业局那边的时候,郑可也是觉得他在某些时刻还是挺高尚的。 “郑助理,周厂长应该不在厂里,我去找康书记说一下这事。叉车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江成一脸平稳的表情说道。 “好的,江总工。”郑可回应道。 江成点了点头,然后走出了办公室。这一出办公室,脸上的喜色就压抑不住了。 说实话,江成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抱着自己的媳妇谭雅萱进行一番蹂躏。并且跟她说自己内心一点蔫坏的小心思。 但是绘图室那边现在也不是谭雅萱一个人了,绘图室加晒图室已经有五个职工了,谭雅萱成为了那边的组长。 江成去谭雅萱那边,也无法亲热一下,所以他现在去找康书记。 康书记现在也比较忙了,以前负责兵工厂的时候,工厂是在偏僻的郊区。兵工厂对接单位是部队后勤,他其实挺清闲的。 现在在汽车厂担任书记,虽然是上面的部门有特殊用意安排过来的。但不管如何,他和之前兵工厂的同事属于转到地方工厂了。 到了地方工厂担任书记,生产的产品使用面又广,怎么可能清闲的过来。 江成来到康书记办公室的时候,他办公室正好有几个人在跟他交谈呢。不过应该正好是谈的差不多了,江成一出现,康书记也正好借机送客了。 “老康,刚才农业局的人打电话到我那边了。”江成说道。 “农业局打电话到你那边,什么事?”康书记奇怪的问道。 江成那边工程科的电话,一般都是产业链上的一些工厂会打过去,进行一些技术上的询问。康书记是猜想不到农业局那么能跟厂里牵扯什么。 “想要我们厂帮忙修理拖拉机和改良的事,我答应下来了。”江成回答到,然后把农业局的一些请求细节简单的说了一下。 “如果能帮忙的确的帮一下,我们厂能为农业生产出一份力也是好的。”康书记认真听完后,对江成答应下来的行为表示了一种肯定性的点头回答道。 “老康,帮农场修理拖拉机好处多多呀。这么热的天,听说农场有种西瓜的,还养家禽。你说我们厂要是真能帮他们解决问题,不得表示表示。”江成笑着说道。 康书记楞了一下,这觉悟~~。果然还是熟悉的感觉,当初造卡车,一开始也是以为江成要为工业运输做贡献,可后面搞出汽车票后,他和周厂长就怀疑起造车的初衷了。 现在江成晋升为总工程师了,插手农业去修理和改进拖拉机,目的竟然是为了那三瓜两枣的。 这格局真的有时候让人猜不透呀,康书记现在都怀疑,等以后江成晋升为高级工程师了,做出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都很有可能。 但是现在康书记不需要管江成的目的是什么,只要方向是正确的,那就必须支持。 “行,江成,你只管负责修理和改良拖拉机。西瓜和捞好处的事情,交给我和老周。”康书记笑着说道,这事情他是记下了,并且一定会去执行的。 只要江成开心,能保持研发的动力,管他的初衷是什么。他想玩气枪,康书记都能专门去给他造。 他娘的,半年的时间,搞出了轻卡汽车,千斤顶,托盘车,堆高车,边三轮还有一辆什么地形车,还升级了很多工业设备。 别看江成好像有时候没点什么正形,但有一点没有一个人可以否认他,他自从来到机械配件厂后,对于工作上的投入就没有停歇过。 在厂里并没有人监管他的工作,他完全可以搞出一样东西后,其他什么都不弄,在一样产品上折腾一年,甚至几年都可以。 但江成基本上都是管杀不管埋的,弄出一样东西后,就投入到下一个产品研究中去了。虽然江成研究投入真的可能目的不纯,比如厂里的边三轮,他弄出来的目的可能是为了骑着下乡打鸟玩。 “对了,我晋升为五级工程师。老康,你作为厂书记,不代表厂里给我点奖励什么的嘛。”江成询问道。 “这个给你,行了吧。”康书记从抽屉里掏出了一张票证交给江成说道。 “行,你忙,我走了。”江成看到票证上的字样,笑着放口袋里说道。 “江成,你晋升五级工程师了,这工资待遇和福利都上涨了,不请我跟老周吃一顿?”康书记在江成要离开前询问道。 “得了吧,你跟老周招待领导和一些单位人员的时候,很多次没喊我,我请个屁。”江成一边说一边往外溜。 康书记还真被江成又说楞了一下,厂里招待领导和一些单位来参观学习的,他跟周厂长也时候作陪不很正常嘛。江成一个搞技术的,职责不一样呀。 关键是厂里招待人跟他晋升请客吃饭有什么关系,大家其实也不搞晋升就要请客吃饭这套,还不是江成之前先逮到他们要求请客吃饭的,还把他在厂里的媳妇都喊上了。 江成拿着康书记给的票证没有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去一楼的绘图室找谭雅萱了。 康书记给的是一张缝纫机票,缝纫机的牌子也很霸气,叫‘无敌’缝纫机。 无敌多么寂寞~~,江成打算以后弄辆吉普越野车,名字就叫霸道。你无敌,老子霸道。 (本章完) 第122章 搞拖拉机行不 五级工程师,也就是中级技术干部,一个月工资一百七十八块五。 福利也有了很大的调整,香烟增加了两条甲级香烟的供应,基本上只要烟瘾不算很大的人,足够自身抽好烟不用担心票不够了。 甲级酒也增加了两瓶的供应,肉票,定量粮,布票等等,也都有所提升。不过主要是提升一些高级东西,像定量粮也不过多了两斤,这两斤还不全部是细粮。 级别上去了,接触到的层次高了,所以再往后面晋升,有些福利增加不了多少。就算是高级工程师干部,一级工程师,口粮定量也不会比普通职工超过十斤。 但单位里平时还有各种标准外的补助,如果江成不帮衬亲戚,就算是旱情三年来临,他的份额也减少一些,也足够他和谭雅萱生活的很不错了。 不过谭雅萱想给江成生五个孩子,如果顺利的话,按照计划‘生产’,旱情来的时候。江成应该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 下午,三点四十。 谭雅萱被江成喊走了,开着边三轮摩托车带着她离开的。说是带她去其他单位画一个零件的图纸,就这样冠冕堂皇的不用请假离开了厂里。 然后两人用三种方式庆祝了一下,第一是给邻居发了点糖果,庆祝家里有缝纫机了。 第二种方式是在饭店里吃了一顿好的,江燕一家和小姨子也喊去吃了。 第三种,就是两人在床上开心的鼓掌了很久。然后江成解锁了一点‘知识’,让谭雅萱也点不知所措。 怎么~怎么还能那样,那也叫亲‘嘴’嘛。 ~~ 农业局在汽车厂这边的技术负责人答应帮忙修理和改进拖拉机后,就立刻通知了下面的拖拉机站。 然后汽车厂这边陆陆续续有拖拉机拉着有故障的拖拉机过来,昌城这边其实没有拖拉机站,都在其他市区弄过来的。 每个城市其实都有运输车辆,但货运部门连正常的一些货物运输都难以完成,哪有工夫去拖拉机站帮忙拉有故障的拖拉机。 那些拖拉机站只能自己用拖拉机拉过来,因为道路不好走,有些远一点的城市,一天都不一定能拉的过来。 江成在停车场看见这个年代的拖拉机后,安排几个人拆开了一辆,然后内心笑了一下。 现在江成也熟悉这个年代的发动机结构了,感觉问题不大。这拖拉机牵引力小的问题很好解决,调整变速箱齿轮大小就行。降低转速,就能增加牵引力。 这是属于最简单的办法了,等于牺牲车速。 江成只要安排人把变速箱拆下来,就可以调整了。但是还有一种办法能不牺牲车速来达到牵引力加强,动力是牵引力的源头,增强动力也能解决这问题。 而增加动力,简单。优化发动机的一些零部件就行,把喷油嘴换一下,用汽车厂设计出来的喷油嘴,然后调整一下油嘴喷油的压力,让燃油更好的雾化就行。 不过这事情只要学孙悟空找救兵就可以,让人打电话,找柴油机厂的人来解决发动机的问题。 以现在的柴油机厂的技术,解决这问题不难。 上次农业局也说了,人家沈阳那边一个很小的机械厂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江成猜测,那边应该没有优化发动机的能力,基本上就是改了变速箱,让车子转速减慢了达到牵引力变强的。 至于拖拉机故障问题,汽车厂这样多能维修汽车的,还查不出一辆拖拉机的问题不成。别人查不出,是没有专业的机修人员。 没有后世的设备,最多一个个部件给你拆下来检查就是了。 汽车厂有液压千斤顶,有托盘车,有堆高车。有些工具虽然不是用来修车的,但不需要爬在地上检查。 至于拖拉机零部件损坏,要进口零件更换的事情。江成有点不想解决,打算让他们继续进口零件更换。不是解决不了,而是太费劲。 一辆这样的拖拉机,竟然要一万两千块一台,只比昌江轻卡便宜一千块。这让江成有点受不了,凭什么国内生产的东西就便宜,进口的就贵。 重力叉车都要快研发出来了,江成觉得自己要是搞拖拉机,不信搞不过眼前这些又笨重又土的拖拉机。 想到要不了两三年,旱情就要来了,在历史上也就赣省这边好一些。如果生产拖拉机的话,放在其他城市,面对旱情也无用武之地。 但在赣省,历史上可是在那几年支援全国好几次粮食的。 弄点拖拉机去开荒,建设农场,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跟农业局合作,厂里以后要弄点农产品还不容易嘛,听说农场还养羊的。江成也想在天冷的时候,尝尝这个年代的烤羊是什么滋味。 “郑助理,你说我们厂也生产拖拉机如何。”江成对着身边的郑可询问道。 “有拖拉机的话,对农业发展帮助很大。而且今年看样子国内已经对农业工业开始重视起来了。”郑可回答道,她现在只讲生产拖拉机对国内的贡献,不讨论能不能生产的出来问题。 对于江成的设计能力,郑可感觉有鬼神之才,有些东西设计出来,那速度和结构完美程度,真的让人不知道如何形容。 郑可也知道江成的一些过往历史,资料记录着他在美利坚读大学的时候就小有名气了。但后来应该是因为一些什么原因,没有深造下去,参加了工作。 但在参加研发工作的时候,跟一些人发表了一些机械动力的深层运用文章。 后来江成是和某个被西方说一个人可以抵的上五个海军陆战师的人一同回国的,现在在郑可看来,不说江成能抵的上五个什么师的,起码在汽车领域里,他展现的设计能力,不比五个研发团队差。 所以一个江成最少能抵的上五个设计团队起码没有问题,因此在他面前,郑可不想说研发难度的问题。 “不错,把拖拉机弄出来,跟农业局合作,肯定能弄不少吃的。”江成意气勃发的说道。 干事情总想着弄点好处,这是江成的职业病。当然不是说工程师这个职业病,是他没穿越之前当汽车拆卸工的时候留下的职业病。 每次拆车时,就想捞点好处,希望拆到不错的东西,能弄出去卖。 没办法,如果光靠工资的话,江成说不定自己去开汽车修理厂去了。 “弄红薯花生嘛。”郑可笑了一下说道。 “你这觉悟不高呀,红薯花生肯定要。听说农场里好东西多着呢,养家禽养羊还有鱼。种的东西也多,茄子黄瓜萝卜都是女人喜欢的。”江成说道。 “行,那江总工,你什么时候开始设计呀。”郑可询问道。 不知道为什么,郑可觉得跟江成说话的时候,总是那么的自在,有时候觉得有趣。再想想家里的那位,她真的不知道自己嫁给那位到底对不对。 郑可现在的丈夫,身体是有问题的。但在相处的时候,对方就坦白了,并且算是为国家付出导致的。 当时郑可也不知道是同情还是感动,觉得有些事情无所谓。 但是结婚后,郑可感觉自己的丈夫,在性格方面好像也有点问题。跟他交流,只能谈他的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郑助理,走呀,我们回办公室。你信不信,我今天就能把拖拉机的造型图纸画出来。”江成拍了一下郑可说道。 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大家对工作的投入跟后世比有激情多了。 江成对于设计东西,并没有当工作看待,而是娱乐。别人的成就感可能是设计出一样东西,他的成就感是大家崇拜他的态度。 所以设计东西就是玩,玩的话自然有积极性,根本不需要等待,想弄什么就立刻上。 (本章完) 第123章 两小时就画出了造型图 赣省,山地和丘陵地势多,占全省将近百分之八十的面积。 上饶婺源,吉安井冈山,宜春明月山等等,很多地区的田地都是以梯田为主,开垦在山脚或者山腰上。 像进口的这些拖拉机在赣省的作用不如北方好使,像轻便型的手扶拖拉机其实能在赣省发挥很大的作用。 但是现在生产小型手扶拖拉机没有用,田地还在老百姓手里,他们哪里有钱买的起拖拉机呀。 起码得等五八年以后,乡镇公社集体化,然后拖拉机是以一种上级分配的形式分配到公社里,那时候手扶拖拉机才适合量产。 现在汽车厂要生产拖拉机的话,得考虑的是适合农场建设和种植的轮式拖拉机。履带式不考虑,普通钢材生产的履带不实用,好钢材得进口。 重型大马力拖拉机也不考虑,不是说用不上,是得先满足最需要的类型。大马力的拖拉机适合平原地势,开荒好的土地进行翻耕犁地适合。 江成想要的是多开荒,目前粮食产量低,只能用开荒来增加田地,提升粮食产量。 此时在工程科的办公室内,郑可站在江成身边,看他只是发呆了一会,然后就开始动笔了。 郑可也是学机械工程的,也会设计,也会画图。以前她一直认为自己很优秀,优秀到觉得男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别人能做到的她也能。 起码在同一批次被国家选上赴苏联学习的人员当中,郑可也算是那批人中比较优秀的,就算有人比她强,也最多是一丁点的那种程度。 大家设计画图,哪一个不是慢慢构造和推算的。哪怕是外观设计,也是想半天,然后画出某一个部位。 但是郑可站在江成身边,感觉自己像大海中漂泊的一只小船,巨浪不断的在拍打着她。说实话,人和人相比,有时候很打击自信心的。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郑可真怀疑江成眼前就有一辆拖拉机,他只是看着参照物临摹了下来而已。 一辆拖拉机的造型设计,一两个小时就完成了。虽然郑可也不懂拖拉机,但在美观上,比停车场那边的拖拉机好看多了。 江成退出了记忆画面,看着自己画好的图纸,真佩服自己的‘创作’能力。再看看身边的郑可,一脸受精~~震惊的样子。江成真想说别崇拜哥,哥只是一个传说。 因为这次郑可靠的近,加上天气热,江成闻到了她身上的体香味。其实也些事情江成一直有疑惑的,到底是女人长的好看,男人不管闻道她身上什么味道都会觉得好闻。好是好看的女人身上就是香的。 当然了,除了中国女人之外,这身体的原主是领教过洋妞的。就算是少女,身上多少都有点异味。只不过国外的人,他们自己闻习惯了不会觉得有什么。 “郑助理,怎么样,我这个总工程师厉害吧。”江成笑着说道。 “是真的很厉害,我见过的人里面,没看见过比你快的。”郑可认真的回答道,造型设计的是真的快。 “这拖拉机的造型好看吧,我们就按照这样式设计如何。”江成继续询问道。 他画的是小四轮中型拖拉机,也带一定越野性能的。从图形上来看,底盘就比停车场那边的拖拉机高,而且看上去很有张力。 当然了,为了成本和一些方面考虑,江成没有弄密封的驾驶室。没有汽车玻璃,就不搞驾驶室了。 反正南方冬天其实也不很冷,特别是在干活的时候,反正用在开荒上面很不错。 大型机耕方面,需要的重型拖拉机。汽车厂就不去弄了,发动机要的大,材料要的多。何况江成对拖拉机的设计也不在行,不能堵死其他拖拉机厂的研发之路。 郑可看着图纸上的拖拉机造型,点了点头。 这造型出来了,后面的设计其实就是填充式的添加了。在设定的有限空间里,来合理的利用这空间。 比如说动力系统,一个发动机要多大马力的,然后会占用多少体积,风冷还是水冷装置。 油箱,变速箱,各种结构。 并不是说你车头画的好看就行的,外面那些拖拉机车头那么大。让江成觉得土,人家设计的时候,不一定没考虑过更好的设计。 而且这个年代讲究实用,拖拉机不需要太多花里胡哨的车头造型。 所以最终江成设计的拖拉机能不能造出来,还是得看这个年代的工业水平。 先按照江成的想法,定好了马力大致的范围,还有一些功能。拖拉机是农业工具车,在工作行驶的时候,速度就不会快。转方向盘肯定不急。 如果是重型拖拉机,江成肯定会考虑安装方向助力泵。当然了,这个年代的汽车都没有方向助力泵,别说拖拉机了。 只不过汽车厂有这个技术,按照方向助力泵成本也不会大。但中型拖拉机好像真不需要就是。 现在江成和郑可只是初步的设计,设计出来的架构能不能实现。到时候还得召集其他工厂的技术人员一起来讨论的。 一旦有问题,是改图纸,还是升级技术,达到要求,这都是要考虑的。要改图纸的话,江成这拖拉机造型画的好看也没有用。 江成和郑可在办公室开始讨论起拖拉机的架构,这时候助理工程师就起到作用了。加上江成对拖拉机的架构也不了太了解,水平也算是跟郑可差不多。 造型图画的快,但内部结构一讨论,半天都没弄出初步的方案。 而郑可还在负责内燃叉车的零部件生产,她也不可能整天在办公室里跟江成设计这个。她是助理工程师,不是工程师助理。 江成其实最近也没办法把精力全放在拖拉机的设计上面,都八月份了,他得带自己媳妇去钻树林了。 ~~ 八月五号清晨,江家。 “老江,让我起来吧,天气太热了。你二叔和姑姑家,有多少粮食呀。” “一家能有百来斤粮食就不错了,菜地里应该有不少菜,到时候去摘一点回来。” “你不是说还要去打鸟的嘛,还不起床。” “牙仙,反正你今天也调休了,我们早上要不要来一下。” 听到这个,谭雅萱笑了一下。天气热归热,但那事情她现在也算是食髓知味。属于年轻人不懂得节制的阶段。 “老江,昨天不是弄了嘛,你会不会太累了。”谭雅萱询问道。 “死在你身上也值得。”江成说道。 江成这句话算是对谭雅萱的认可,谭雅萱也不明白他怎么就这样迷恋自己的身子,在他眼里好像自己哪里都长的好看。 一个屁股每天都要摸,一开始谭雅萱也害羞,现在倒是是习惯了。 “那你来,早上弄快一些的。”谭雅萱现在也有点没羞没臊的说道。 结婚一个多月了,夫妻之间有些事情早就顺其自然了。 现在谭雅萱比较害羞的就是江成跟她亲那个‘嘴’,但不知道为什么又有点期待。 另外就是结婚一个半月了,谭雅萱肚子还是没动静,虽然知道一个半月时间短,有了也不可能有动静。但谭雅萱还是期待早点怀上一个,前些天回娘家一趟,她妈还私下问了这事。 谭雅萱她妈是让她积极点,不要害羞。多做些,容易怀上。 (本章完) 第124章 买粮 早上,江成和谭雅萱带了几个麻袋和两把枪,开着边三轮离开的院子。 边三轮是从厂里借用的,这东西哪怕以后厂里开始生产了,也不可能个人购买。不过江成如果不怕举报的话,能一直借用当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枪的话,倒是属于江成自己的。只要有证明枪支来历没问题,在这个年代是可以合法拥有枪支的。 今天去乡里收亲戚家的粮食,前一阵子就谈好了的。粮食是七月中旬就收割了,但要脱谷要晒干,然后加工去皮,成为大米。 这粮食收上来,种粮的人都会称重一下。盘算交完公粮后自己还能有多少,然后留下口粮,其他的换钱。 江燕帮忙去二叔和姑姑家问了的,加一起也就只有二三百斤粮食能卖给江成。二三百斤粮食,只够江成家里自己吃和适当的救济一点给妹妹家。所以没有必要收只是晒好的稻谷,存放的长没有用。 另外这次去收粮食,也准备弄一袋米糠回来,谭雅萱想用缝纫机做几个枕头,里面装米糠就行。 这交公粮和卖统购粮,都是把晒好的稻谷交上去的,不是弄成大米。卖统购粮,现在稻谷八分五厘一斤。但是城里大米的价格可不便宜。 大米也是分等级的,一等的现在要一毛八左右。不过大家普遍吃的是三等大米,价格在一毛五左右一斤。 反正统购价收的粮食,肯定比城市里买的大米便宜不少。毕竟要加工和运输,中间有不少环节。 一斤晒好的稻谷差不多能出七两以上大米。七两大米也差不多一毛钱,关键是还能有两三两米糠呀。 所以种地的人,巴不得江成这种亲戚去家里买他们的粮食的。因为江成购买的价格又没有要求便宜,是按照城里的价格来算的,只不过江成不需要粮票来购买。 江成到二叔堂云中家的时候,两个姑姑也在那边。姑姑家的粮食也准备好了,为了不麻烦江成一家家跑,约定好全部弄到二叔家这边来的。 “老江,你不是说叔和姑姑家里就二三百斤粮的嘛,这里怎么这样多。” “我哪里晓得,问问情况再说,先下车。” 粮食就摆放在屋前门口,很多袋,怎么也不可能只有二三百斤。 开边三轮过来,是想着用麻袋装好粮食,放边斗里面,到时候谭雅萱坐在后面稍微扶一些就能带回去了。 现在如果门口的粮食都是要卖给江成的,那他得吃一年。不过对于江成来说,粮食其实多多益善,就是怕来路有问题,不是亲戚的真不敢收。 “大侄子,侄媳妇。你们过来拉,赶紧到屋里坐。” “是呀,进屋里坐。” 二叔和二婶见江成他们来了,立刻招呼着。姑姑和姑父也走到跟前说着一些客套的话。 另外就是二叔的子女都对江成喊哥,喊谭雅萱嫂子。喊谭雅萱嫂子倒是正常,但堂亲和表亲之间,一般都不以哥弟姐妹这样称呼的。 甚至亲兄弟姐妹之间,喊小名的都是大部分。在记忆里,以前他还没出国的时候,这些堂弟堂妹都是喊他‘成子’的。 这些堂亲都围在边三轮旁边,这东西在乡下真是稀罕物,别说摸了,见都很难见到。自行车的话,虽然他们也没有,但起码都看过。 “叔,门口这些粮食都是卖给我们的?”江成把三轮车熄火后,下车询问道。 “对,全部是。”江云中有点笑的不自然的说道。 “成子,上次燕子过来说你有多少要多少,只要不是外头人的就可以。这里有不少是婶子娘家那边的。”二婶李桂兰说道。 “是呀,大侄子,这里也有些是你姑爷那边的兄弟拿过来的。都是一家人,算不得外头人。”大姑听到江成询问,也是马上插嘴说道。 这年头,只要收成过的去,谁家不卖些粮食换点钱购买日用品。按照统购粮去卖,比江成收的等于一斤要少几分钱。而且拿稻谷去卖,米糠都留不下来。 卖给侄子江成,一百斤能多卖三四块钱,还能留下二三十斤糠。这米糠能喂鸡,也是好东西。要是十多年前,闹灾荒的时候,米糠都没的吃,吃观音土。 江成听到这样一说,好像还真是。其实江成也有舅舅的,不过不是下阳乡这边的人,是昌城下面义安县那边的人。 江成他爸去做布匹生意,最早还是他舅舅那边带的。后来因为生意的时候吵闹过,就没什么来往了的。 这婶子娘家的粮食,还有姑爷家兄弟姐妹的粮食,仔细想想也可以收。就跟妹夫那边一样,江燕的公公婆婆也收了不少直系亲戚的粮食,这给城里的儿子儿媳弄点粮食过去,不卖给收统购粮的,谁能说闲话。 “婶子和姑爷那么的人,是算不得外头人。不过跟你们说好呀,这事情千万别帮别人。下次有粮我再来收,不过下次还这样多的话,我就只收稻谷了。我买去是自己吃的,大米吃不了那么快,稻谷放的时间久”江成说道。 江成说的是实话,不过这话让大家有点不相信。只是大家心里有想法,也不会揭穿江成。 现在这里的就够江成家吃一年的了,而且还都是细粮。下次还来收,最多也就是四个月左右的时间。 大家是觉得江成收的粮食,可能也帮别人收了一些的。否则就算存粮食,也不用存那么的多,完全可以今年吃的差不多了,明年再来收。 而且江成现在也没说明年就不收了,继续收的话,肯定有问题。 江成是不知道大家的想法,知道了也不会告诉他们,两年后他可就收不到粮食了。 当然了,两年后在乡镇农村的人,也要过上一年左右的好日子了。 公社成立,虽然土地集体化了,大家开始挣工分。这公社成立的同时,大锅饭也来了,也叫集体食堂。 大家吃饭不用花钱了,那些集体食堂还搞评比,看哪些公社食堂办的好。乡镇农村人在某一些时候真的是放开了肚皮吃。 城里那所谓的粮食定量,在农村人眼里算个球。 只不过好日子最多就一年,赣省这边能撑一年,北方有些地方一年都没撑到。 等那时候,江成和谭雅萱端一碗米饭蹲门口吃,都要羡慕很多人。 不过那时候可能江成跟谭雅萱不会住在大院里了,要馋人也馋不到院子里的人了。 厂里已经在建干部房了,江燕和谭雅萱连普通单位房都没资格分。但江成有资格分干部房,并且还有资格优先选位置比较好的房子。 江成是想过了,江燕那边孩子比较多,七个人就两间房。现在就要爬阁楼睡,等杨慧娟长大一点,开始发育明显了,有了避讳又得想办法。 关键是江燕这日子才刚好过一点,竟然还想再生一个儿子。想生儿子的原因竟然跟谭雅萱想生三个儿子的原因一样。 说现在大部分人都最少两个儿子,打架也没有优势。家里有三兄弟稳妥一点,长大了没人欺负。 面对她们这种想法,江成还问过她们。难道不打架就不行嘛,生三个儿子难道就是为了打架的。 可谭雅萱说,可以不打别人,但儿子多,别人不会欺负到他们头上。 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人的想法,江成改变不了这个年代人的想法。其实他还逐渐有点认同了,因为这个年代法律不健全,道德评判更占优势。 打架斗殴在这个年代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只要不打的太狠,这事情还没偷东西严重。 这年头哪怕是骂人骂的狠了,被人打了,喊公安来也没有用。不看谁先动手,看有没有理,动手的也最多教育几句。 而且邻里之间的矛盾,动手了,也是调解为主,打不过的真的会吃点亏。 江燕还想生一个儿子,江成也没什么劝说的。但妹夫杨枫的酱油厂没有建职工楼,江燕又没有资格分房子,哪怕是过几年,她也不一定有资格。 江成不是说大公无私不给江燕走后门,起码要堵人家嘴呀。如果是以后她跟别人都有资格分房的时候,谁先分谁后分的问题。江成给她开一个后门,谁也不能说什么。 所以江成是打算干部房弄好了后,江成带谭雅萱去住干部房的。现在住的房子本来就是属于江家的,也不存在退房的问题,到时候给妹妹江燕住就是了。 ~~ 现在江成看着摆放在二叔家门口的粮食,他还想上午就带谭雅萱去钻树林里打鸟的,这想法算是泡汤了。 就一辆边三轮,这些粮食得捆绑在上面,还得运三趟。 不过不需要江成来回跑,谭雅萱也会开这个,江成教她的,这个好学。 而且别看谭雅萱瘦弱,真的是能吃就能干。上次缝纫机买回家的时候,她一个人搬进屋的,搬的很轻松。 在有些时候,江成也感觉她真带劲。 所以江成可以拿着气枪到附近去打鸟,让媳妇谭雅萱喊一个堂妹帮忙就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