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言术师》 二百三十四 星系的全貌 孤鸣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上方这幅惊人的景象。 在他的头顶上方,黑核星的地层似乎正在消失。 融化的地层化作了无数个四耳的奇特生物,它们自由地穿行在炽热的光焰间,疾风般呼啸着从孤鸣的身侧掠过。 孤鸣从未见过,甚至从未想象过如此不可思议、超越常识的景象。 在他的眼中,原本没有生命的星核地层似乎突然间整个活了过来,每一块岩石、每一寸岩壁都化作了会行动、有意识的活物。 他目瞪口呆,凝望着自己无法理解的这一切。 他听见整个黑核星在震动、在呼啸,这声音并不是他通过自己的耳朵听见的,而是仿佛通过周围整个空间的震动来感受到的。 他能感应到整个黑核星正在苏醒,又或者,它本来就从未真正地沉睡过。 是啊,从无生命之中,怎么可能诞生出生命呢? 答案其实再简单不过,那就是,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有生命的。只不过这种生命存在的尺度以及时空的跨度,远远超越了人类能够观测的水平,所以人类甚至经常意识不到这种生命的存在。 但是孤鸣此刻感受到了、意识到了,这庞大的蓬勃的生命。 他觉得黑核星就像是一个茧、一个熔炉、一个泉眼,它并不仅仅是肉眼看见的这样大。 它是某个更庞大的结构的一小部分,是那个宏大的高维结构在这个三维时空里的一个“切片”。而自己之所以无法看见那个庞大结构的完整形态,是因为它超越了自己能够理解的范畴。 他并不是真的没有“看见”,因为这庞大的结构就在他的眼前,就在他的周围,就在这个世界里。 但是他没有办法解析这些信息。 这些信息穿过他,就像穿过不存在的物体,不留下任何痕迹。他知道它们就在那里,但是他看不见听不着感知不到。 他睁着眼睛但却像个瞎子,他长着耳朵但却像个聋子,他有意识但却无法感知。 一瞬间,孤鸣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片无边无际的意识之海,想起了曾经通过那神秘的超然存在所感知到的覆盖一切维度之上的无尽世界。 那无边无际、永无止尽,那才是世界真实的形态。 猛然间,孤鸣意识到自己在回想什么。他惊醒过来,赶紧打断了自己的想法。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对方就在他的意识里,对方随时可以触碰到他的意识。 换句话说,他与那超然的存在就像是连接了一个无法单向关闭的全天候实时意念通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只要他的意识之中想到了对方的存在,对方就会立刻给予回应。 当然,就算他意识不到对方的存在,对方其实也随时随地都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让孤鸣感到非常有压力,但又控制不住地会去想起对方。每次当他反应过来的时候,都已经来不及后悔了。 意念这种东西似乎跑得比光速还要快,它一旦浮现,就已经无法撤回了。 霎时,孤鸣看见了无数个黑核星这样的星辰。 它们的形态各异,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有的炽热,有的冰冷。有的形状规则,有的形状不规则。 但他看见的不仅仅是星辰,在星辰之外,他还感知到了更多庞大的无形的结构。 是的,他感知到了一个完整的星系。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星系,而不是无数个单独的星辰。这些运动的星体全都通过某种无形的结构连接在一切,实际上,它们全都来自同一个整体。 没错,这才是一个星系真正的完整结构。 它是一个超乎本维度之上的整体,其中每一个能够观测到的星体,都是它在本维度里的一个“切片”,是整体结构的很小一部分。 当然,它并没有真的被切开。只不过是人类无法观测到它位于其他维度里的部分,只能看到位于本维度的部分而已。 所以人类才常常会误以为,星系是由无数个独立的星体构成的。因此也就无法理解,为什么星辰会以这样的方式运转,为什么星系会以这样的形态存在。 实际上,人类能够观测到的,也不过就是星系整体结构的一小点碎片而已。 看不见整体的运行方式,自然也就无法真正地理解。 无法理解自己所在的这宇宙一隅究竟正在发生什么。 刹那间,一道无比夺目的光芒笼罩了一切。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孤鸣的身躯便已经被炽热的光焰吞噬。 孤鸣从来没有感受过如此炽热、却又如此冷酷的光芒,刹那间,他的整个身躯似乎就已经彻底融化,成为了光焰的一部分。 就在这时,突然,一点黑暗浮现在他的意识深处。 孤鸣只觉得混乱而又迷茫。 因为这点黑暗是一个零维的点,是一个没有面积的纯粹的点。按理来说,他应该根本不可能识别出这个点的存在。 当然,在此之前,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他不仅仅是不应该感知到这个点的存在,他应该已经无法感知到任何事物的存在才对。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活着,为什么还有意识。 只不过,这些问题他都压根没有时间去想,因为下一个瞬间,从那点黑暗之中便仿佛涌出了无穷无尽的黑暗。就如同先前那些光焰吞噬他的身躯一般,再次反向地吞噬了他的身躯。 孤鸣只觉得更茫然了,他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还有没有“身躯”可以给对方吞噬。 总之,那涌出的黑暗将他完全包围了。 下一个瞬间,周围的一切都从他的眼前消失了。 无论是炽热的光焰,还是无尽的地缝,甚至是黑核星本身,全都消失了。 孤鸣茫然地向四周望去,发现自己不知为何飘浮在一片空旷的虚空之中。 不过和那个超然存在的无边无际的意识构成的那个虚空不同,这里让他感觉像是某种奇特的时空,像是被某种强大的神力从更广袤的时空里隔离出来的一个“小气泡”。 在这里,时空以独特的方式静静地流转着,仿佛拥有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独立场域。 在他的前方,虚空的最中央飘浮着一个巨大的物体。看上去像是无数个相同体积的长方体,错落有致地堆叠在一起,向着远处不断地延伸。 喜欢禁言术师请大家收藏:()禁言术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二百三十五 “阶梯” 孤鸣并没有在黑核星上见过这样结构的物体,他并不知道这叫做什么。但是就在他看见这个巨大物体的瞬间,突然从他的意识深处浮现出了一个概念—— 阶梯。 是的,这个巨大的物体叫做阶梯,就好像是有谁在意识里告诉了他这个答案一样。 但是,似乎和他意识中浮现出的那个概念有些不同,此处的这个巨大的阶梯并不是笔直延伸的。相反,它的重力的方向似乎是随机的,阶梯的方向也是随机的。 整个阶梯跟随角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最终组成了一个奇怪的循环。 简单来说,这个阶梯并不是三维的结构。就如同庞大的星系结构一样,它只是在三维里呈现出了自身的一小部分。 孤鸣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但是,既然黑核星本身不过是超越维度之上的庞大星系的其中一部分,那么通过这庞大星系内部的某个肉眼不可见的结构通往了其它时空,想来也不是什么不可能实现的事。 毕竟,看似各自独立的无数星辰,本质上只是来自更高维度的整体在低维显现出来的一小部分“切片”。 也就是说,星系中所有的星辰,实际上都是互相连通的。 它们不仅连接彼此,甚至还连通向更多肉眼不可见的地方。 就好像一个三维的人如果用手指头在一张纸面上按下几个指印,那么二维的生物无法认知到三维的存在,只能观测到几个指头印,就会以为这几个指头印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但是实际上,这几个指头在更高的维度上属于同一个整体,并且还连接向身体的更多部位。 这就是所谓星系在高维的完整结构。 他此刻想必就是在不知不觉间脱离了原本黑核星所在的时空,被星系深处那些无形的结构牵引到了某个高维时空的内部。 孤鸣瞪大眼睛注视着前方那变幻莫测的循环阶梯,它是这个似乎空无一物的虚空里,唯一一个能够被他直接感知到的事物。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飘浮在这个虚空里的,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怎么样才能靠近那个不停变幻的巨大阶梯。 就在这个念头从他的意识之中闪过的瞬间,突然,他看见前方的那个循环的阶梯开始在他的视野中变得越来越大。 不知道是他靠近了那个阶梯,还是那个阶梯靠近了他。抑或是双方都没有改变位置,真的只是那个阶梯字面意义上的变得越来越大了。 在这个奇怪的虚空里,孤鸣根本无法判断位置的相对变化。他似乎失去了习以为常的对空间的判断力,甚至没有办法确定自己有没有在发生运动。 不管怎样,变幻扭转的循环阶梯最终在孤鸣的面前变得庞大无比,几乎是他一伸手就能触碰到的距离。 在他的眼前,这些怪异的长方体堆叠而成的阶梯一刻不停地变幻着形态。 与其说它是一段在流转变幻的阶梯,不如说,它是无数段同时在发生变化的阶梯。它同时既是这一个形状,又是另一个形状。 它有时看起来像是一段有着穹顶的封闭阶梯长廊,但是与此同时又像是无数种别的东西。 以至于你根本就不可能准确地描述出,它在任何一个瞬间究竟呈现出怎么样的形态。 因为它在每一个瞬间都有无数种形态。 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它必然是首尾连接的,形成某种无限的循环。 终于,孤鸣鼓起了勇气,向着前方试探着迈出了一步。 当然,他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真的向前移动。只是就在他尝试向前的一瞬间,眼前的景象突然间就发生了改变。 不知道是他向着阶梯落了过去,还是阶梯整个朝着他靠了过来,总之刹那间,孤鸣发现自己站在了阶梯的某一级。 顿时,无数的景象像是从他的身躯里掠过一般扑面而来。 他看见无数形形色色的生灵走过这段长长的阶梯,阶梯在它们的足下不断地变幻着形态。它们像是同时行走在这巨大的阶梯之上,但是却永远也不会碰上对方。 因为它们是在不同的维度里,行走在同一段阶梯的不同部分。 孤鸣定了定神,努力克制住山呼海啸一般的信息给他带来的眩晕感。 他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感知到这一切。这些来自无数维度的形形色色的生灵,不断地从各个方向穿过他的身躯,走向更远处。然而它们却似乎完全察觉不到这一切,也察觉不到彼此。 只有孤鸣像个繁忙的十字路口一样,接收着所有的信息。 不知为何,孤鸣突然就平静了下来,生出了一种破罐破摔的勇气。 尽管他并不是一个毫无畏惧的人,但是被反反复复折腾久了,精神状态也多少变得皮实了一些。 他干脆在此刻所处的这级阶梯上坐了下来,尽量无视从四面八方穿行而过的各种奇奇怪怪的生灵,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他真正在意的事情上。 比如,他为什么会在这里?他接下来又该干什么? 他明明是想进入黑核星的星核深处,亲眼见证一下人类的所谓起源,为什么却在半路上毫无预兆地就被丢到这个莫名其妙的地方来了? 正这样想着,突然,孤鸣似乎感应到了什么,下意识地抬头望去。 只见不知什么时候,一段长长的阶梯已经浮现在了他的前方。 这段阶梯笔直地向前延伸着,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也没有任何其他的生灵在上面行走。 在无数变幻莫测的阶梯中,唯独只有这段阶梯,静静地不变地呈现在眼前。无数千奇百怪的生灵从这段阶梯旁走过,但是它们好像根本感知不到这段阶梯的存在,就像它们感知不到孤鸣的存在一样。 孤鸣愣愣地看着,不需要任何说明,他便已经明白了。 这段阶梯是为他而存在的。 他缓缓地站起身,沿着前方的这段阶梯向上走去,心里恍惚间像是明白了什么。 他想,这里也许就类似于一个繁忙的交通枢纽。无数来自不同维度不同时空的生灵通过这个奇异的无限阶梯,互不干涉地通向各自不同的目的地。 而他会通向哪里呢? 不知为何,孤鸣心中已经明白了。 前方即将通往的,便是他们这种“人类”真正的起源。 喜欢禁言术师请大家收藏:()禁言术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二百三十六 转生 孤鸣沿着脚下笔直的阶梯,缓缓向前走去。 这种感觉很奇怪,明明视觉上这段阶梯似乎是向上延伸的,但是孤鸣却感觉不到自己在向上攀爬。 他没有办法感知到自己是否在空间里发生了任何移动,他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自己的确在走,一刻不停地在走。 阶梯的尽头处什么也没有,似乎就只是突兀地伸进了一片虚空。 孤鸣感觉到自己在发抖。 他的腿软得厉害,整个人仿佛不是由腿部来支撑的,而是有某种力量从上方提着他,才使得他没有立刻瘫倒下去。 孤鸣有种很奇怪的分裂感,他觉得自己应该并没有这么紧张惧怕,但是他的身体却又好像不听他的使唤。 他颤颤巍巍地向前走,并没有感觉到空间的移动,也没有感觉到前方的阶梯在缩短,所以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怎么走到了阶梯的尽头处。 就好像突然一下,他就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阶梯的尽头。 阶梯的尽头仍然是通向一片虚空,然而这次和先前不同,孤鸣非常清楚地感觉到了前方的虚空中有什么东西切切实实地存在着。 一个相当庞大的东西。 只不过,他暂时还无法感知到那究竟是什么。眼前的虚空就仿佛是隔着一层无形的帷幕,阻挡了他的一切感知能力。 孤鸣内心平静地,却又控制不住地浑身颤抖着,向前迈出了一步。 一瞬间,他感觉到自己被无限地拉长了。 当然,他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痛苦。与其说是他的身体被拉长了,不如说更像是时空被无限地拉长了,而他的身躯只不过是随之一起发生了变化。 他感觉到自己在向前移动,就好像有某种力量在牵引着他,脱离此刻所处的这个时空一样。 只不过因为他被时空中的某种东西牢牢地束缚着,就好像是嵌入在这个时空的内部一样。以至于那股想要牵引他的力量,为了牵动他而将整个时空都拽得变形了。 但是即便是这样,孤鸣仍然没有感受到任何的痛苦。 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身躯在这股无形的强大力量的作用下被拉扯变形,他身躯的各个部位开始分离,连构成他身躯的每个粒子与粒子之间都开始分离。 但是他仍然没有感受到任何痛苦,他甚至没有失去对自己身体的感知能力。那些粒子与粒子之间虽然变得非常远,但却仍旧是他身体的一部分。 他只是……变得非常地稀薄。 就好像是变成了气体,或者别的什么非常稀薄的存在。 他就这样被牵引着,身体向着无数个方向延伸出去。终于,他就像是一个气泡终于冲破了水面一样,无声地离开了原先那个束缚着他的时空。 突然间,眼前的一切都不同了。 他很明显地感觉到原先那遮蔽了他感知的无形虚空消散了,于是他终于看见了其后存在的事物。 这是一个非常空旷的巨大空间,四周是封闭的,可以看见光洁的内壁。整体看起来,像是某种奇怪建筑内部的巨大空腔。 脱离开那无形虚空的瞬间,孤鸣就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此地。 不待他更仔细地打量周围的环境,他便感觉到一阵剧烈的摇晃袭来。他下意识地想要伸手抓住周围的东西,一定神才发现自己的手臂已经变成了某种半透明的细长物体。 不,不止是手臂。 或者说,他好像拥有了好多条手臂。 不等孤鸣反应过来,这些新生的半透明的肢体已经自发地攀附在了周围的物体上,让孤鸣稳定住了自己的身形。 他缓了缓神,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自己。 孤鸣这才发现,自己的身躯已经变成了某种半透明的有很多分叉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就在这时,一个概念突然浮现在他的意识里——植物。 是的,像植物的根茎或者枝杈。尽管以前在黑核星上,他都不知道什么是植物。但是不重要,现在他知道了。 他变成了一个半透明的有点像植物的存在。 孤鸣有些好奇地活动了一下其中的一条半透明的枝杈。很显然,就是先前那股无形的力量,把他的身躯牵引成了如今的这个形态。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可以如此平静地接受这种剧变。 当然,也许他也并没有那么平静。 孤鸣能够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某个角落似乎还是难以接受的。它尖叫着哭泣着,在恐惧中崩碎了。 但是,正如之前经历过的一样,他的精神领域已经比以前大了很多了。所以这一部分崩碎了,并没有导致他整个人失去理智。 他感觉到某个部分的自己非常害怕,但是似乎总有某种力量自上而下地牵引着他,让他不至于真正地陷落到恐惧之海当中。 孤鸣努力适应着这种奇怪的分离感,再一次地打量起周围。 立刻,他便意识到了方才那阵引起他注意的剧烈晃动究竟是什么。准确的说,这种晃动其实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他的意识方才被更加震撼的事情吸引了过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此刻他的注意力再次回到周围的晃动上,便马上发现了引起这种剧烈摇晃的原因。 他感觉到有无数非常微小的粒子,充斥在周围的环境中。感觉有些类似黑核星上到处充斥的流晶,但是要稀薄和微小得多。 这些微小的粒子汇聚在一起,形成汹涌的巨大洪流,就成为了这地方剧烈摇晃的原因。 当然,孤鸣并不是通过眼睛看见这一切的,他现在已经没有眼睛了。但是与此相对的,他的身躯的每一根枝杈都似乎成为了“眼睛“,向他的意识深处传递着感知到的信息。 于是他发现,自己方才攀附住的其实是一个体积挺大的不太规则的圆形物体。这个物体的整体轮廓看上去比较接近一个圆形,但是却并不是一个完整规则的圆,而是由许多形状类似的小块共同拼接而成。这些部分之间也不是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相互之间还留有不太规则的缝隙或者缺口。 ——这是一朵花。 因为先前已经得知了“植物”的概念,所以孤鸣知道了这是一朵花,一朵白色的花。 它的体积很大,几乎和孤鸣此刻的身躯一样大,他此刻整个人就攀附在这朵花的表面。 这并不寻常,因为通过先前得知的关于植物的概念,孤鸣了解到这种被称之为花的物体通常情况下并不会有这么大。 所以,要么是他自己现在特别小,要么就是这朵花特别大。 在这朵花的中心,是一个空空如也的洞。 不知道为什么,孤鸣能感觉到自己就是从这个空洞里出来的。这里原本就是先前那个神秘虚空的其中一个入口,只不过现在入口已经关闭了,他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再度开启。 现在,这里就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坑而已。就像是有谁把这巨大白色花朵的中心,给挖走了一大块一样。 在这个陌生的空间里,到处生长着这样的巨大白花,它们的中心都是一个干涸的空洞。 孤鸣不确定这些空洞是否都是关闭的入口,又是否都通向同一个“交通枢纽”。 他的注意力在周围这些巨大的白花上停留了片刻,然后越过它们向着更远处望去。 突然,他的注意力猛地被远处的一个神秘的存在牢牢地吸引了过去。 那是在远处的一个身影,位于整个空间的正中央。因为十分微小,几乎只有孤鸣如今体积的几百分之一,所以似乎并不引人注目。 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对于孤鸣而言,那个身影就好像是一切引力的源头一样,刹那间吸引了他的全部意识。 一时间,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已经不复存在。 只有那唯一的身影,如同命运交汇的终点一般,等待着他的到来。 喜欢禁言术师请大家收藏:()禁言术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二百三十七 结晶 余晖缓缓睁开了眼睛。 他,或者说她,尝试着活动了一下因为刚刚苏醒还有些僵硬的肢体。 她的身体还与星核地表的岩石层处于融合的状态,准确的说,她本来就是星核的一部分。黑核星的星核,实际上便是由无数她这样的个体来共同构成的。 她是“余晖”的另一个碎片。更确切地说,她是“余晖”的无数个碎片之一。 就在不久前,她还遇见了自己的另一个碎片。 是的,她遇见了另一个自己。虽然人们常常以为“转生”是一个线性的概念,也就是说转生一次,结束之后再转生第二次,第二次结束之后再转生第三次……以此类推。 但其实所谓的“转生”更像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网,是无数个自己的碎片降生在无数个时空维度之中。 有时候,这些时空维度的范围还会彼此重叠,于是自己与自己就会在同一个时空维度中相遇。 就好像同一个人的两根手指虽然可以在不同的平面上活动,但是也可以互相触碰到彼此。 当然,这些碎片的形态通常看上去都大不相同。但是这些差异并不重要,因为“余晖”本来就可能以任何的形态存在。 只不过,每一次转生的碎片所包涵的信息量都很有限,所以余晖总是会遗忘掉很多的事情。 但是没关系,因为不管是一次也好,一万次也好,无数次也好。每一次,古辉总会出现,将余晖带回祂的身旁。 突然,像是感应到了什么一样,余晖的视线望向半空中的某处。 只见在那里,空间仿佛忽地扭曲了一样,呈现出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形态,就好像是有什么不可见的东西凹陷了进去一样。 下一个瞬间,在那个空间的扭曲处,出现了一个通体散发着晶莹光辉的物体。 那是一个异常规则的球体。 那是一个星体。 不知道为什么,余晖一下子就明白了那是什么。 那是古辉。 那颗晶莹的星辰朝着余晖面前飘来,祂的体积很小,余晖伸出一只手掌就可以轻松地将对方捧在掌心。 但是莫名地,余晖却能够感觉到对方的质量比整个黑核星上的一切加起来还要大得多。与这颗星辰的存在相较起来,看起来体积上庞大许多的黑核星简直就像是个薄薄的空壳。 按常理来说,这样一个质量和密度都远远超过黑核星许多个数量级的星体突然出现在黑核星的附近,现在整个黑核星应该早就被来自对方的巨大引力给撕碎湮灭了才对。 然而,这一切可怕的情景都并没有丝毫发生的迹象。对方只是静静地飘浮在眼前,散发着晶莹的光辉。 余晖默默地注视着这颗流转的星辰,忽然间,她像是想起了什么。 她想起来,她在临死前就曾经见过这样的一幕。 是的,她已经“死了”。 她柔软的身躯变得如同石块一般僵硬,四只长长垂下的状似耳朵的器官也再无法动弹。随即,她的身躯由内而外地迸裂出大大小小无数的裂纹,顷刻间便化作了数不尽的微尘,散落在荒凉孤寂的大地上。 与无数她的那些同类一起,成为了构成这个星球的尘埃。 余晖再次尝试着活动了一下自己的身躯。 周围传来一阵岩石碎裂的声响。那声音不是通过耳朵听见的,而是直接通过肢体的末梢传递来的,听起来好像比用耳朵听见的还要清晰得多。 余晖再次一用力,终于从岩石层中挣脱了出来。 他站起身,打量了一下自己如今的身躯。 当然,他并不是低下头用眼睛来观察自己的身躯。他现在就像是拥有一个无限的感官系统,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向意识中枢传递信息。 于是余晖发现,他现在的身躯变成了一种半透明的结晶。这美丽的结晶在眼前这颗晶莹星辰的照耀下,折射出一种流动的波纹一般的光泽。 余晖甚至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就好像周围半空中流动的那些微小的流晶,让他感到了一种难以形容的熟悉感,仿佛这些流晶与此刻的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应该并不是一种错觉。 充斥在黑核星的穹顶与星核之间的流晶,应该就是这种结晶的极小微粒。也就是说,在黑核星的穹顶与星核之间流动不息的,实际上就是与此刻的余晖同样的存在。 也就是她们。 这真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余晖注视着眼前那颗流转的星辰,恍惚间似乎又想起了更多的事情。 他忽然觉得,好像这颗星辰发出的并不是光,而是某种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信息。当这些晶莹的光辉洒落在他身上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向他讲述无穷无尽的奥秘。 而他并不是用耳朵来接收这些信息的,不是用意识来思考这些信息的。这些信息落在他的每一寸躯干上,融入构成他的每一个粒子之中,汇入他体内的每一缕能量流。 它们无形地振动着、流淌着,直到在不知不觉中,化作从他意识之中浮现的一段段记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是的,她曾经也是那样一个垂着四只状似长耳朵的奇特结构、身躯柔软矮小的生物。 她们这种生物不需要进食,不需要摄入能量,就像是天然的能量源一样,似乎自诞生起就能够自发地向外辐射能量。 那垂在身侧的看似长耳朵的奇特器官,其实是一种十分灵活的中空结构,平时可以当作肢体的一部分来使用。 而遭遇危险的时候,从这四个“长耳朵”的内部,会分泌出大量半透明的珠子。 这些珠子是她们播撒的“种子”,散落之后就开始自发地成长。如果没有被意外打断进程的话,那么最终每一颗珠子都会成长为同她们一样的一个新个体。 这就是这种生物的存在方式。 在余晖的记忆中,似乎也没有关于她们的太多信息。她们就是这样一种非常简单的生物,短暂的一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时刻恐惧着死亡的降临,另一部分是当不可战胜的死亡降临时,竭尽所能地播散出新生的种子。 她们似乎并没有高度的文明,也没有复杂的社会形态。她们只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短暂地存在了一瞬,很快又不复存在。 当然,更准确地来说,她们只是以那样的形态短暂地存在了一瞬。 但是此时此刻,她们也仍然以星核地表岩层的形态存在着。 在她们的身躯崩解为无数的微尘之后,她们就成为了星核地表的一部分。原先的长角人类从她们身上吸收辐射的能量,后来的长角人类从地表的岩石中获取辐射的能量。 余晖曾经把她们当成是一种“会走路的石头”,这比喻其实非常贴切。因为本质上,两者的确是一回事。 不仅如此,余晖此刻的结晶身躯,与半空中无处不在的流晶,与这种已经消亡的四耳生物,与星核表面的岩石层……这些不同事物的外在形态虽然天差地别,但是内在结构其实非常相似。 只是基本结构上发生了非常细微的改变,但是最终表现出来的形态就有了巨大的不同。 余晖感到很新奇,他从来没有以这样的方式看待过这颗黑核星。 这颗黑核星实际上是由她们构成的。 喜欢禁言术师请大家收藏:()禁言术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二百三十八 沉睡的神秘 余晖迈开步子,尝试着用这副新的结晶躯壳在孤寂的大地上行走,感受着他从未体验过的这种感觉。 在她的脚下,在寂静的岩石层中,沉睡着无数与她同源的意识。而在她的四周,在星核地表之上,同样沉睡着无数相同的意识。 她们是地表的岩石,是静寂的尘埃,是半空中流动不息的流晶,是星核最深处的光焰。 是这颗星球本身。 她们的意识沉睡着,余晖的意识却仿佛逐渐与她们融为了一体。 他的意识沿着周围的一切事物,向着远处延伸开去。整个世界在他的眼中,开始逐渐改变了模样。 一切似乎都变得不一样了起来。一切事情的逻辑,一切事物存在的方式,通通都变得截然不同。 他从来没有设想过,事物还可以用这样的视角来看待。就好像他也从来没有设想过,黑核星竟然能以这样的方式存在。 似乎是印象当中第一次,余晖开始以黑核星的视角来看待这世间的一切。 他、她是一个能量源。 她是一个能量源,孤独地飘浮在一望无际的黑暗里。 可是她为什么会在这里呢? 余晖不由得这样想道。就像是在回应她的疑惑一样,突然间,周围的一切再度向着无限的远方延伸开去。 她的视野变得开阔,而自身变得渺小。她似乎不再是一颗巨大的依附着众多渺小生灵的星辰,而是化作了茫茫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又或者,这才是她本来的模样。那些认为她是一颗巨大星辰的认知,只不过是比她更加渺小的存在产生的错觉罢了。 而伴随着她的存在缩小,整个世界却更加广阔无垠地展现在她的眼前。 猛然间,余晖意识到了一个异常庞大的存在。 祂就在那里,比漫天的星河,不,比远超视线所及的整个星系还要庞大,不知道围绕着多少万亿的星辰。每一颗或灼灼耀眼,或黑暗寂静的星辰,都不过是祂身畔的一粒微尘。 祂静静地沉睡着,其实距离余晖一点也不远,甚至可以说近在咫尺。只不过因为实在是太过庞大,以至于祂仿佛成为了某种宇宙背景,以至于根本没有人意识到祂的存在。 毕竟对于人类这样渺小的存在而言,一般的庞大会让人难以忽视,但是过于的庞大却反而令人难以觉察。 就好像一条鱼如果有一幢房子那么大,任何人都会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是一条鱼如果有一整片大陆那么大时,人们就很难意识到自己脚下是一条鱼。 归根究底,当一个存在已经庞大到足以与天地成为一体的时候,人们往往就不再能意识到祂的存在,而是将祂视作某种法则。 换言之,当人们在探索所谓宇宙法则的时候,很有可能探索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宇宙运行的法则,而只不过是某个庞大存在的影响范围内所产生的现象。 这种现象并不是什么所谓的真理,仅仅是一小块区域内才存在的现象。 也就是说,人类因为认知有限,所以经常会生活在一种自己掌握了某种宇宙真理的错觉里。 因为看不到世界的全貌,所以也就难以知晓世界究竟是如何存在的。 余晖注视着眼前的这个庞大的存在。 祂在沉睡。 祂像是沉睡了很久,又或者只有一个瞬间。毕竟,时间这种丈量的尺度对祂而言,也许并不存在。 余晖在感知到对方存在的瞬间,就生出了一种无法形容的熟悉的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余晖觉得祂就是自己。 这真是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 他明明是如此的渺小,但当他感知到对方的存在时,他却又完全不觉得自己渺小了。因为在他感应到对方的瞬间,对方便成为了他自己。 又或者说,那本来就是祂自己。 刹那间,余晖的视野再次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 祂像是在无尽的最高处,又像是在一切万物的中央。祂静静地沉睡着,却又感知着世间的一切。 祂的庞大,并不仅仅是时空尺度上的庞大。更准确地说,祂对于人类所处的这个维度而言,就像是浮在海面上的一座无比庞大的冰山。 仅仅只是祂位于这个维度的部分,就已经超越了无以计数的星系,统御着不知多少万亿的星辰。然而即便如此,这也仅仅只是祂的一小部分。 仅仅是存在于人类所能够感知到的这个维度内的微小部分。 而在这个维度之外,祂还有更多超越想象之上的存在部分。那是比这个维度的一切更加宽广、更加深邃、更加神秘、更加无垠的存在。 第一次,余晖认识到了星系究竟是什么。 星系本质上是某种复杂的高维结构在人类所处的这个维度上的“切片”。 当然,这“切片”并不是指真正的切开了什么。而是说,因为人类的认知范围被局限在这个维度内,所以人类只能观测到这个庞大的高维结构在本维度里的一小部分。 就好像三维事物的切片是二维平面一样,高维结构的“切片”便是三维事物。 如果不能认知到这一点,就无法真正理解星系为何会以这样的形态存在,也就无法理解在星系内观测到的一切现象本质上究竟是什么。 用直白一点的话来说,那就是人类在本维度内观测到的星系,只是整体结构内部的一小部分。人类在本维度内观测到的星体运动导致的一切现象,其实也只是整体现象的一小部分。 真正的星辰,并不只是一个个三维的星球。实际上,所谓的“星球”,只不过是位于人类所在维度的、能够被人类认知到的那一小部分。 人类因为没有办法离开自身所在的维度,也没有办法认知到更多维度的事物,所以才会误以为星辰只是一个个类似三维球体的物体。 当然,星辰真正所做的运动,也并不像人类在本维度观测到的那样,是一个个类似三维球体的物体沿着某种轨道不停地转动。 不,那只是星辰真正的运行轨迹在人类所处的维度里,留下的不完整痕迹。 实际上,星辰真正的运行轨迹,是在维度间穿行。 人们所有认知当中的星体,其实都来源于同一个整体。 正因为祂在维度间穿行,所以才产生了人类所观测到的一切现象。 喜欢禁言术师请大家收藏:()禁言术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二百三十九 无限的可能性 不。 余晖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意识到了一个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是祂正在维度间穿行,而是维度正在祂的内部穿行。 有时候人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当自己在快速前进的时候,如果想象成自己是静止的,那么就会变成好像是前方的景象朝着自己迎面扑来。 然而,对于祂而言,这就是事实。 祂静静地沉睡着,位于世界的中央。 一切的维度围绕着祂无限地延展开,然而无论如何延展,都仍然还处在祂的内部。 因为对祂而言,维度本质上不过是一种错觉。 就好像一个三维的物体,从二维的角度看,就是无数个平面。而这无数个平面中的每一个平面,用一维的角度看,就是无数根线条。 每降维一次,就会“分解”成无数个更低维的存在。但是三维物体还是那个物体,平面还是那个平面,祂还是祂。 于是就在这瞬间,余晖知道了自己究竟是什么。 他是祂分解无数次之后在某个维度的某一部分存在。但是这不重要,因为他就是祂,没有任何区别。 刹那间,余晖听见整个宇宙都在轰鸣,仿佛是来自古辉那喜悦的心跳。 他感觉到一道道无形的锁链在无数个他的意识之中消融,无数的信息如同汹涌的巨浪一般涌入。遮蔽了视野的迷雾从他的眼前一扫而空,无数块拼图终于拼在了一起。 是的,祂要醒来了。 霎时间,宇宙中似乎迸发出无人能见的光辉,无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余晖的意识之中激荡。 祂就像是挣脱了无形的枷锁,刹那间意识无限地向上升去。 周围的一切都渺小得如同消失一般,完全地失去了对他的影响力。 祂不断地向上升去,突然间,就连星系与时空也消失了,祂只看见无数零维的奇点,存在于无尽的虚无之中。每一个奇点,都包含着无尽的宇宙。 当然,这里的虚无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恰恰是“什么都有”。 这虚无的本质是所有一切的可能性。 只不过因为无法在刹那间解析出所有一切可能性里所包含的无限庞大的信息量,才会产生“什么都没有”的错觉。 而当这无限的可能性里显现出具体的其中一种可能性的时候,就可以称之为显化。对于人类这样的存在而言,事物就从可能性变成了确定,人类将其称之为“叠加态的坍缩”。 当然,这种所谓的坍缩本质上只不过是一种错觉。叠加态不会坍缩,一切的可能性始终都是同时存在的。所谓的坍缩只不过是因为认知能力有限,一次只能从无限庞大的信息里识别出一种可能性所造成的错觉。 而对于能够真正地识别到所有信息的存在而言,真正的世界完全不是人类通常所认知到的模样。 人类之所以难以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可能性”,就是因为人类只能从无限的信息中识别出一种可能。 所以人类总是试图去寻找某种唯一的确定的答案,而这本来就是对这个世界本质的巨大误解。 这个世界不存在人类通常以为的那种教科书上一样的,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因为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一切可能性无限叠加的总和。 而这一切可能性的总和,就是世界存在的本源。 对于无法识别出这种无限信息量的存在而言,这就是虚无。因为无法识别的信息还没有“显化”成为能够识别的信息,“虚无缥缈”的可能性还没有变成唯一确定的答案,所以那里似乎什么都没有。 但是实际上恰恰相反,那里其实什么都有,正是那虚无之中蕴含了世间的一切。 在那里,矛盾是不存在的。 因为没有任何可能性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就像一块硬币落地,它可能是正面,可能是背面,也可能正好竖立着。又或者因为某种微乎其微的可能性,还没落地就碎成几块了。就像一个人可能死了,也可能还活着。 所以,世间的一切都在那里同时存在。 不如说应该反过来,正因为那虚无本身就蕴含了一切的可能性,所以才能从那虚无之中显化出世间的一切。 对于能够识别出这虚无的存在而言,这就是无尽的神秘、无限的绚烂与永恒的美丽。 人类有时候会误以为虚无是空洞与死寂,然而这只是因为认知能力受限而产生的错觉。 实际上,再没有比那更丰富、更深邃、更无垠、更令人向往的存在了。 因为祂就是宇宙本身,而宇宙只是祂的一小部分。 余晖闭上双眼,意识再次向着更高的本源处升去。 一时间,就连那广袤深邃的无边虚无也一并消失了。 在那里,时间还没有存在,空间还没有存在,维度还没有存在,一切都尚未存在。 就连那原初的本源都尚未存在。 就在这刹那间,从那连“没有”这个概念都没有的地方,原初的本源睁开了眼。 祂不是突然间从连“没有”都没有的地方诞生的,祂本来就是那连“没有”都没有的一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当祂从无法感知的无形转化为能够感知的有形,就成为了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说的原初本源。 当然,这还不是人们通常所感知认识的那个物质世界。 人类所生活的维度,距离原初的本源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 这里的“有形”,指的是客观意义上的有形,而不是人类认知上的有形。因为,这世间有无数客观上有形的存在,是超出人类的认知范围的。 也许这里的“有形”,更应该描述为“能够被感知”。只要在任何情况下有任何可能被感知到,即便完全不是通过人类的认知能力所感知到的,也是客观意义上的“有形”存在。 而在此之前,祂甚至连所谓的“有形”都还不是。 祂无法被称呼,无法被形容,无法被任何语言描述。 因为称呼也罢,形容也罢,描述也罢,都是属于有形世界的规则,无法用来约束“无形”。 首先是“有形”的产生,然后才随之产生了一切能够用于感知、形容、描述的媒介。 就好像先有物质的存在,然后才会形成能够感知物质的器官。 先有“有形”,然后才能感知。 这就是“无形”无法被感知的原因。 就好像存在于一个小瓶中的生物,无法真正的理解何为小瓶一样。要想真正地理解何为小瓶,首先必须要能够超越小瓶本身。 身在小瓶外,才能看清究竟什么是小瓶。 同样的,身为处于世界内部的存在,要想真正地理解世界,首先就必须要能够超越世间的一切。 超越一切的感知、形容、描述,舍弃所有一切有形世界的规则,毫不犹豫地投入那个不属于任何感知、任何形容、任何描述的无形。 喜欢禁言术师请大家收藏:()禁言术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二百四十 从无形中诞生 这便是一切感知、一切形容、一切描述诞生的故乡。 在这里,因为一切的不同与区别都尚未存在,所有一切都不可分割地融合交织着。 就像所有的光融合在一起呈现出透明的白光一样,世间的一切能够被感知的“有形”融合在一起时,就成为了无法被感知的“无形”。 在这没有所谓边际也没有所谓起始的无形之中,余晖突然明白了一件事。 所有的光融合在一起就呈现为了“透明”的光,但其中的那些位于不同颜色光谱上的光并没有消失,它们仍然以各自的形态存在着。 同样,无可计数的有形融合在一起就呈现为了无形,然而这些无可计数的有形存在也并没有消失,万事万物仍然以各自的形态存在着。 这便是世界存在的方式。 世界就是这样存在于无形之中的。 世界此时此刻也正存在于无形之中。 世界从来都存在于无形之中。 这就是那个“小瓶”。 也就是说,所谓的有形世界诞生于无形之中,某种程度上也不过是一种错觉。 感知到有形的存在,只是因为看见的不过是真实世界的一小部分。 就好像小瓶中的生物只看见了小瓶内部的一小部分,所以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小瓶一样。 有形世界的存在同样是因为只感知了世界能够被感知的一小部分,所以才会产生有形世界的错觉。 就好像在由所有光构成的透明光之中,能够识别出什么光谱的光,光就会在眼中呈现出什么样的色彩。 同样的,在包含了一切有形存在的无形之中,能够识别出什么样的有形世界,世界就会呈现出什么模样。 世界是客观的,但人能认知到的部分是主观的。 人的“世界”是由人所主观认知到的部分构成的。 换言之,如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主观的认知方式,世界就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模样。 这不是一种抽象的描述,而是一个事实。 突然间,余晖明白了什么是所谓的改变世界。 当然,真正的世界是不会改变的,因为那无形之中已经包含了一切。 无论是想要改变的一切,不想要改变的一切;希望存在的一切,不希望存在的一切;改变前的一切,改变后的一切……所有一切都已经包含于这无形之中。 所谓的改变世界,无非就是让有形世界的一部分重新归于无形,而又从无形之中读取出别的部分来构成有形世界。 也就是说,世界是无法改变的,但从无形中读取出的有形世界是可以改变的。 当然,这种改变本质上也不过是一种因为认知有限而产生的错觉。是在无法感知一切的前提下,让一部分原本能够感知的事物变得不再能够感知,而一部分原本无法感知的事物变得能够感知了。 对于世界而言,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 一切都早已存在,一切也都永不消亡。 只不过对于很多人的主观认知而言,这的确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改变了世界”。 这便是古辉所说的,世界是如何改变的。 本质上来讲,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 但对于人类的主观世界而言,原本能够感知到的事物变得无法感知,称之为“消逝”;而原本无法感知的事物成为了能够被感知的“新事物”,称之为“诞生”。 这就是人类认知中的所谓世界的改变。 这就是如何改变世界的方法。 刹那间,世界再次轰然震动,余晖感知到无形之中有些东西浮现,又有些东西归于无形。而祂端坐在这世间一切的中央,感受着这世间一切的变化。 这种变化并不只在某一处,而是遍及所有的时空、所有的维度。就像先前在那地底深处的黑暗中感受到世界的变化一样,余晖的每一个碎片都可以感知到一部分世界的变化。而唯有在此处,在世间一切的中央,才能感受到这变化的全部。 感受到这些无形的积木是如何搭建出不同的结构,呈现出不同的表象,从而让世间万物产生出世界改变的错觉。 注视着这无止尽的变化,余晖突然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作为一切的本源,处于世界的中央,这种体验就好像……就好像自己成为了古辉一样。 原来是这样。 余晖猛地恍然大悟。 这就是古辉的感受。 祂就好像世界的源代码,一切的法则,万物的基因。 祂什么都不需要做,世界自然会根据祂来形成。就好像基因什么也不需要做,生物自然会根据基因来生长。 这便是世界真正的主宰者统御世间的方式。 往往人们会误以为祂是这世界的管理者,不,祂根本不需要管理什么。 因为这世界本来就是根据祂这个本源来构建与形成的。 而余晖之所以此刻会在此处,感受着这所有一切,就是因为祂向他开放了所有的权限。 又或者,更准确地说,所有的权限本来就是完全开放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在这个开源的世界里,原本就不存在任何的限制。而世间万物之所以处处感觉到限制,是因为世间万物为了成为“自己”,而潜意识地自发阻断了共享的权限。 就好像世界上的两个人,因为我的经历是我的经历,你的经历是你的经历;我的感受是我的感受,你的感受是你的感受,所以这两个人才能成为两个人,所以我才是我,你才是你。 假如这世界上的两个人,彼此之间的一切经历、感受、体验、想法、喜怒哀乐都是完全同步共享的,那么这两个人就不再是两个单独的个体,而是成为了同一个人。 而这对于世间万物而言,却往往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因为任何存在要想成为“自己”,首先就必须要区分出“别人”。 因为我不能感知到你的一切,所以你才是别人。如果我能够感知到你的一切,那么你就不是别人,而是我的一部分。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即我是你的一部分。 所以,为了成为“自己”,就必须要拒绝向外共享自己的一切,同时也要拒绝外部共享的一切来侵蚀“自己”。只有划分出了自己与外部之间的界限,“自己”这个概念才能存在。 这便是有形世界形成的机理。从无限的包容一切的无形当中,分割出一个个互相隔离的事物,每一个事物都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通过无数次这样的分割,便形成了有形世界。 在有形世界里的每一个存在,都是以隔绝“自己”和世界的方式来认知一切的。 能够同步共享的部分就属于“自己”,不能同步共享的部分就是除了自己以外的世界。 喜欢禁言术师请大家收藏:()禁言术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二百四十一 无我 很显然,在这样的形成机制下,越是分割,也就是越是降维,同步共享的范围越小,拥有的权限越低。 当然,这种权限低本质上只是一种幻觉。但是,世间万物就是以此来维持“自我”的。 因为自己不能同步共享外部的一切信息,所以自己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 否则,自己就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会被外部那个远比自己庞大的世界吞噬,成为世界的一个器官、一个细胞、一个微粒。 当然,余晖并不在乎。 “自我”对于余晖而言是一个没什么意义的命题,因为他根本无所谓。 比起所谓“自我”,他对古辉的兴趣要大得多。 “自己是什么,在做什么,因何而存在”,这些问题或许也曾经在余晖的意识中如流星般短暂地掠过。不过,现在这些问题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重要过。 对于余晖而言,自己是什么并不重要,古辉是什么才真正重要。 因为那是一切疑问的答案,是一切追寻的尽头。 余晖静静地闭上眼,又或许是第一次真正地睁开了“眼”。 他感觉自己的身体消失了,意识消失了,一切的念头都消失了。 他现在是一条无尽的无形的永恒之河,没有形体、没有想法,也没有所谓追寻的目标。 他静静地流淌着,世间的一切也随着他流淌。 于是余晖明白了,此刻他也成为了世间一切的本源。 他不需要思考什么,不需要追寻什么,也不需要去努力争取什么。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存在便可以了。 就像基因不需要去考虑生物要如何生长一样,基因只需要存在,生物就会自然而然地按照基因来生长。成为世界的本源也是如此,本源只需要存在,世界就会自然而然地根据本源来显现。 因为他与古辉化为了一体,成为了一切的本源,那么世界自然而然就会因此而发生改变,显现出他这个本源的特征。 这就是古辉所谓的“取回你应有的力量”这句话真正的含义,也是所谓的“世界如何改变”的真正答案。 因为他存在,所以世界就会成为他的模样。 在隆隆的轰鸣声中,余晖微微转动了一下这副由结晶化作的身躯。她抬头望向远处的天际,头顶上方的穹顶已经出现了一条巨大的裂缝。周围穹顶破碎的边缘,如同冰川融化时河面上的浮冰一样剧烈起伏着。 这隆隆的声响,便是由穹顶破裂碰撞的沉响,和流晶剧烈翻涌的轰鸣,共同形成的天地异变的狂潮。 没错,是这样。余晖在一块石头旁坐了下来,仰头望向另一侧的天际。 那里的穹顶也在剧烈起伏波动着,来自裂缝处的动荡与挤压让其他地方的穹顶也不堪重负。流晶呼啸着形成无数乱流,在穹顶与星核之间横冲直撞。 地下的剧烈运动引发星核表面的迸裂,导致天极塔的倒塌,进而引起穹顶的波动。而穹顶就如同是一个充满气的气球,一直由某种如履薄冰般的维持着。 它可以维持千万亿年,也可以顷刻间崩毁。 一切都非常合乎逻辑。 当然了,因为逻辑本来就是宇宙规律的一部分。世界本源发生的变化,最终一定会通过合乎逻辑的方式显现出来。 所以逻辑本质上其实并不重要,逻辑只是最终显现出来的表象上的规律,而不是世界运行的本质。 如果只是通过逻辑来试图理解这个世界,无法从根本上理解世界。因为通过逻辑来探索,终究只是在表层上打转。 这个世界本质上其实并不存在逻辑,只不过当你作为本源存在时,这世间的一切自然就会围绕你形成法则与规律,这一切的法则与规律就会被称之为“逻辑”。 也就是说,本源并不受逻辑的制约。恰恰相反,本源是逻辑诞生的源头。 换言之,本源不受任何制约。而本源的任何一部分,最终都会演化为这世间的规律,而规律就会被总结为逻辑。 就是这么简单。 刹那间,余晖再次听见一声巨响。不过这声巨响并非来自周围,而是来自那肉眼不可见的另外维度。 这声响也并非是耳朵能够听见的声响,说它是声响也不过是一种比较容易理解的形容。硬要说的话,这更接近于一种不可见的维度被挤压变形所导致的“动静”,或者能量的波动。 余晖的意识朝着这股波动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先前那无边无际的宛如宇宙背景一般的黑暗存在正迅速地朝着这里靠近过来。 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感觉,余晖既能看到对方在靠近,同时却又能感受到祂便是自己。 如果非要说的话,祂就像是沉睡的躯壳,如今终于被唤醒。 周围的一切维度都在巨大的重压下弯曲变形、撕裂破碎,星辰就像漂浮在水浪间的树叶一样,在不同的维度间震荡。 然而对于这个黑核星上的生物而言,这一切都发生在他们的认知范围之外。在他们的眼前,发生的只是撕裂上方穹顶的一场风暴而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对他们而言,这比一切都重要。比维度发生的改变重要,比这一切事件的起源重要,比宇宙的湮灭还要重要。 毕竟,这就是他们此刻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余晖的脚下,她能够感觉到在遥远的地底,那些被称之为人类的躯壳正在带着他们头顶上的长角们迅速远离星核地表,试图逃离到更加安稳的地方去。 整个星核地表上此刻一片荒凉,在穹顶撕裂、流晶翻涌的巨大轰鸣声中,原本属于人类的建筑群里一片死寂,见不到半个人影、听不到半点人声。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异变降临之前,所有的长角便提前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浩劫。于是果断地舍弃了地表的一切,带领着这一批所有的人形载具前往地下深处避难。 这便是先前在这黑核星上发生的事情。 在地下的深处,这些长角还在不断地移动着位置。当然,此刻的余晖对他们的动向看得一清二楚。 因为她此刻的身躯表面上看虽然只是一些结晶,实际上却是这个黑核星本身。 或者更准确地说,她的身体只是由一些结晶构成的渺小容器,但她的意识却连接着整个黑核星的中枢。 她能够感觉到,在星核的地表之下,到处沉睡着这样的“身躯”。理论上来讲,她们都和此刻的余晖一样,既是黑核星的一部分,同时又是黑核星本身。 在天崩地裂一般的轰鸣声中,余晖静静地看着维系了亿万年的穹顶顷刻间如同废纸一般被撕得粉碎。一些被抛向天穹之外,消失在黑核星外无尽的宇宙黑暗中。一些则如同从天而降的大山一般向着地面坠下,在半空被流晶形成的猛烈狂流席卷着,如同碎纸片一般地呼啸着掠过大地。 这乱涌的流晶是如此汹涌,甚至地表都直接被这股力量撕扯变形。余晖看见大地的尽头出现了明显的扭曲,在这股巨大力量的牵引下,星核短时间内已经不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黑核星的引力已经束缚不住它们,恐怕在如此汹涌的狂流中,这些流晶很快就会脱离星核表面,消散在周围的太空之中。 在如此强大的力量冲击下,余晖的结晶身躯顷刻间便化为粉末,但转瞬间又重新凝聚。 正如先前所说,此刻的她并不只是这具身躯,而是这个星球本身。 喜欢禁言术师请大家收藏:()禁言术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二百四十二 蜕变 遥远的地下深处,更多的长角纷纷苏醒了过来。 这些长角从地下岩层的各处如同冒出枝芽一般地探出头来,随即仿佛不受重力影响一般地沿着岩层的表面滚动起来。 淡淡的雾气从这些长角的顶端散发出来,向着四周伸展开去,就像是它们用来交流的话语是以某种物质形态存在的。 尽管外面星核的地表正发生着天崩地裂般的剧变,但在这深深的地底空隙里,一切似乎还如同往常般平静安稳。 当然,这种平静安稳只是一种暂时的假象。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长角聚集在一起,驭使着无数站立式的载具,向着地底的最深处进发。 这种载具通常被安置在星核的表面,用于收集能量。它们具有一定的智能水平,并且一台会配备两名操控者。 当然,在更早些的年代,一台载具上搭乘几名操控者的都有,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不过后来渐渐形成了这样的规范,如今大家基本都默认一台载具上只会有两名操控者。 大部分情况下,操控者其实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让这些载具按照自动模式随意行动就可以了。不过,在完全黑暗无光的环境下,自动模式会被切换成手动模式。 当然,这也是后来逐渐形成的习惯。在更早的年代,大家会更加随心所欲一些,操控者什么时候切换模式都有可能。 如今的情形,就让人不由得回想起有些混乱的当初。因为被安排到星核表面收集能量的只是一部分长角,不是地下所有的长角都配备有相应的载具,所以大家现在只能挤在一起凑合着前进。有的载具脑袋上顶满了长角,就像是长出了一片密林。 所有的长角都紧张地向外散发着半透明的雾气。这些薄雾碰在一起,就迸发出无数飞快闪烁的细小弧光,就像是在激烈地讨论着什么。 地底的死寂中,只有载具飞速跳跃奔跑的沉闷脚步声在周围回荡。 这些载具不断地朝着地底裂缝的更深处跃去,把一路上遇见的大大小小的洞穴都迅速地抛到了身后。 渐渐地,这些载具下落的速度开始慢了下来。 不是说他们奔跑前进的速度变得缓慢了,而是字面意义上的“下落速度”变慢了。就好像,牵引着万事万物向下坠落的引力本身开始逐渐消失了一样。 所有的长角都知道,出现这样的变化,就意味着距离黑核星的中心不远了。 果不其然,下一瞬间,前方出现了一片无边无际的光焰。 这些明亮的光焰悬浮在半空,如同看不到尽头的飘带,又像是流淌不息的河。 所有的载具到了这里,就已经不能再继续深入了。只见长角纷纷脱离了下方载具的头顶,朝着光焰的中心缓缓飘去。 有的载具大概是操控的长角没来得及刹车,纵身一跃便一头扎进了前方的无尽光焰之中。 眨眼之间,这载具的身躯便在光焰之中消融,就像冰块消失在沸水里一样,消失得干干净净,没有留下半点痕迹。 下一个瞬间,原本附着在方才这载具头顶的几个长角便缓缓地从光焰之中飘了出来。 不知是受到了惊吓还是懊恼,这几个长角上飘出的薄雾中,有电光似的光芒快速闪烁了几下,而后又平息下来。随即便见它们跟随着前方的大部队,缓缓向着光焰深处飘去了。 后方,遗留下的载具就这样被横七竖八地丢弃在洞穴的尽头,显然长角此刻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安置这些载具了。 过了不知多久,突然只见这堆胡乱横倒在一起的载具开始震动了起来,就像是一座小山突然间地震了一样。 这种古怪的震动不断地由内而外传递到最外层的载具上,逐渐变得越来越强烈,感觉顶上的一两具载具都要被抖落下去了一样。 突然,一只手从载具的空隙间探了出来。 紧接着,最顶上的一具载具被猛地掀翻,顺着其他载具堆成的小山的坡面滚到了一旁。 随即,一个人影从方才那具身躯掉落的空缺处爬了出来。 他缓缓站起身,神情看起来有些空洞,就像是还没弄清楚此刻的处境。 过了片刻,他的眼神突然变得明亮,就像是一下子明白了什么,神情中随即浮现出一丝狂喜乍惊的复杂神色。像是巨大的喜悦之中却又伴随着强烈的难以置信,以及对待未知的迟疑不安。 下一个瞬间,不可思议的变化发生在了他的身上。 只见他的身体表面开始肉眼可见地出现裂纹,就像是风化了千万年的岩石开始剥落。 转眼间,他身上那层乍一看与地上其他身躯并无什么区别的表皮便彻彻底底地脱落了下来,露出了内里的另一种存在。 那是一个宛如黑色漩涡一样的存在。 余晖第一眼便是这样的印象。 的确,那是个怎么看都像是黑色漩涡的东西。黑色的不明物体围绕着一个中心缓慢但又永不停歇似地旋转着,不断地涌入其中,就像是那个中心连接着某种看不见的无尽虚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余晖的视线朝着那缓慢旋转的中心落去,仿佛是想要透过那旋转的中心,探寻它究竟通向何处。 刹那间,他意识的触须便探入了一片漆黑的空无。 那里是一片无边无尽的领域,余晖总觉得似乎本应该有什么,但却什么都没有。 正在疑惑探寻的时候,突然,余晖感觉这个奇怪的黑色漩涡似乎开始移动了起来。定睛一看,果然,这个黑色漩涡竟然开始缓缓地朝着远离断崖的方向行去。 它的移动方式很特别,就像是一滩缓慢流动的液体,但是在移动的过程中,中央的那个漩涡结构却始终不会溃散。 这种奇异的漩涡不知为何勾起了余晖意识深处的某种印象,某种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却又十分熟稔的存在。 猛然间,余晖感觉意识中仿佛被惊雷一震,一些似乎很久远却又近在眼前的感知从意识的深处被翻找了出来,就像是寂静的黑暗突然被一道电光劈开一样。 是的,他知道。 她知道。 那是某种他没有亲眼目睹,但却再熟悉不过的存在。 那就是他自己。 或者说,是在漫长无垠的时空中,无可计数的维度间,存在着的某个刹那的祂自己的碎片。 就好像人最熟悉不过的就是自己,然而人却又从未亲眼见过自己一样。 即便是通过镜子之类的媒介看见了自己的身影,也只不过是一个倒影、一个虚相。 人在超脱自身之前,是无法真正看见自己的。 所以直到此刻,余晖才猛然间意识到,曾经的某一个瞬间的自己究竟是什么。 是的,就是这种奇异的黑色漩涡。 那是在他以那种头上有角的人类形态存在的片刻,是祂自己的碎片之一。 那时古辉抓住了他的手,于是古辉的力量便涌入了他的身躯。 在长角从头上脱落的瞬间,余晖便感觉到自己的身躯内部发生了某种变化。似乎是原本的能量循环结构发生了改变,从源源不断地涌向头上长角的溪流,变成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漩涡。 原来那并不是一种“感觉”而已,那就是真的。 没错,某个片刻的祂自己就是以这种黑色漩涡的状态存在的,只不过表面覆盖了一层看似另一种生物的外壳而已。 喜欢禁言术师请大家收藏:()禁言术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二百四十三 超然之外 在长角脱离躯壳之后,这具原本只是以载具存在的躯壳倘若能够获得自身能量循环的方式,就会形成一个在内部缓慢流转的漩涡。 这就是脱离了长角掌控的、不同于所谓“人类”躯体的另一种存在。 但是很显然,眼前的那团黑色漩涡和余晖的那个碎片又是不一样的。 只见它缓慢艰难地移动着,周身都不断向外散发着能量的辐射。因为只有能量的散失却没有能量的来源,所以尽管好不容易挣脱长角的束缚获得了自由行动的能力,它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弱了下去。 眼看这样下去,再过片刻它周身的能量就要全部耗尽了。 倘若没有能量的来源,仅仅只靠着原本的身躯内部所拥有的能量,便就只能如此昙花一现,转瞬间就要消亡。 可是为什么在余晖身上就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突然间,余晖恍然大悟。 没有能量枯竭,换言之就是得到了替代的能量来源。可是在长角脱离之后,余晖并不记得自己有刻意去哪里吸取过什么能量。倒是自己的那个碎片自那时起,便越来越频繁地感受到古辉的存在。 那么便只剩下了一种可能。 那就是,长角脱离之后,古辉便取而代之成为了自己的能量来源。 祂是亘古永恒的宇宙之源,一切的屏障与阻碍于他而言都毫不存在。祂穿越一切的时空与维度,从时空诞生之前的包含一切而又空无一物的本源处,向余晖注入了能量。 那是令世间一切诞生,又令世间一切湮灭的力量。令世间一切显现,又令世间一切归于空无的力量。 难怪在那一瞬间,长角无声无息地便脱离了余晖的身躯,轻易到甚至没有留下任何感觉。 因为就在那一瞬间,余晖已经直接连接到了世间一切的本源,也就意味着,实际上已经超脱了一切法则的束缚,只不过那个碎片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那个时候的余晖也和他周围的其他生物一样,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存在于时空的内部。 当然,实际上所谓的时空只不过是本源的一小部分从无形显化为有形、又从有形归还于无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所产生的一种“势”,就像是水自然而然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 就如同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又凝结成水。于是肉眼看去,水消失了,水又出现了。但是实际上,水并没有真正的消失,也没有重新出现,它只不过是改变了形态而已。 同样的道理,在人类看来,世界诞生了,世界又湮灭了。然而实际上,世界既没有诞生,也没有湮灭,只不过是发生了一小部分形态的改变。 这种变化就像海上的浪花,无穷无尽地发生着。倘如用人类的视角去看,就仿若有无数个世界在永无止尽地诞生与湮灭着。 当然,严格来讲它们算不上是真正的世界。人类认知中的所谓“世界”,只是真实世界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当这部分在无尽的变化中,刚好处于某种特定形态下时,就会成为通常人类认知中的可观测的“世界”。 只不过,绝大多数人类的意识是完全依附于自己所认知到的这一小部分世界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当这一小部分世界的形态发生变化的时候,人也会身不由己地随之变化。就像是随波逐流的树叶一样,被浪潮席卷着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 从某种人可以认知到的形态,转化为人无法认知的形态,重又转化为人可以认知的形态。这种认知不仅仅包括别人能否认知到自己,也包括自己能否认知到自己。 也就是说,当处于人无法认知的形态时,往往不仅是别人无法认知到自己的存在,甚至连自己也无法认知到自己的存在。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死亡”,抑或是“冥界”。 简单来说,就是处于一种别人无法认知到自己,自己也无法认知到自己的状态。 当然,这些状态之间并没有任何本质区别,就像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本质上都是水一样。 在古辉看来,人既算不上“活着”,也算不上“死去”,只是处在一种意识的半萌芽状态而已。 正因为还处在半萌芽状态,所以才只能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明明灭灭。 就像是人类看程序里设定的角色,会觉得这些角色在程序里活着,算不上是真正活着;在程序里死去,也并不是真正的死去。只有超脱了程序本身的限制,才算是成为了和人类一样的生物。 同样的道理,在更高维的存在看来,人类也算不上是真正的存在。只有超脱了一切时空法则的限制,才算是成为了真正的存在。 而在古辉看来,无论是比人类更低维的存在,还是更高维的存在,无非都是在这世间的一切法则中沉沉浮浮的微尘。是随着这世间的一切变化,时而显现时而湮灭的现象的一部分。 对于祂而言,法则与人类所谓的程序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法则并不是真理,只不过是在某种特定状态下的某一小部分世界所运行的规律。就如同程序并不是真理,一段程序能运行,只能代表它自己内部存在这种可运行的规律,仅此而已。 一切的法则与规律,都只不过是被局限在世界某一处所产生的错觉。它代表的是局限性,而不是代表世界的真理。 正因为被局限在某一种状态,所以才会有限制。因为有限制,所以才会有法则与规律。“法则与规律”,归根结底只是对自身所受到的限制进行的一种归纳总结罢了。 因为倘若不受到任何限制,那便不存在任何法则或者规律。 这便是世界的真相,或者说世界的本源所存在的形态。 也就是说,试图用“规律”来理解世间的一切,这种思维从根本上就走偏了。要想真正理解世间的一切,就必须得明白“规律根本不存在”是什么样的状态。 只有超越了认知中的一切法则束缚,才能看到认知之外的广阔世界,才能超越一切的局限性,才能真正触及森罗万象的本源。 那么,超越了一切的意识,又该是以何种形态存在呢? 刹那间,余晖又像是来到了那无尽的蕴含了一切的虚空。一切有形之物都在眼前消失了,只剩下无穷无尽的可能。 凝视着这无穷无尽的可能,那其中并没有余晖自己的身影。 当余晖自己成为这无穷无尽可能的一部分时,祂也不再以任何有形之物的形态存在。 任何的有形之物,都只是祂无穷的可能性之中某一部分具现化之后,所产生的浮光掠影般的现象。就像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又变成水,归根结底对“水”这个本质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换言之,超越了一切的意识,不存在任何的形态。但以法则内部的视角看去,却又会显现为世间的任何一种形态。 没有任何形态,却又显现为任何形态。 这便是真正超然的意识。 喜欢禁言术师请大家收藏:()禁言术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二百四十四 “宇宙”与边界 顿时,余晖感觉自己成为了虚空本身。 他的视野变得无限大,而人类所处的世界变得无限的渺小。 这种渺小并不是指一两个星体或者星系,而是包含人类称之为宇宙的有形世界在内的整个维度。 在这种无限广阔的视野之中,人类原本熟悉的世界成为了一粒微尘。而包含着这粒微尘的,则是无边无际的广袤虚空。 这种包含并不是人类通常想象当中那种“无尽的虚空中漂浮着一个个像泡泡一样的平行宇宙”。非要形容的话,其实更类似于,一个无穷大的空间里有一些地方被照亮了,而另一些没有。 假如有一种生物只能够在被光照亮的空间里存在,那么对他们而言,那些有光的地方和无光的地方,就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他们没有办法离开有光照的世界,去往没有光照的世界。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光与暗之间便存在着某种超出认知的无法逾越的屏障。 因为只能够在光照中存在,他们甚至无法认知到“暗”是什么概念,只能假设在光之外或许还存在着某种超出他们现有认知的无法形容的东西。 他们无法抵达黑暗,无法感知黑暗,无法描述黑暗,因为黑暗这个概念超出了他们所认知的一切。 这便是人类所谓的“宇宙”。 实际上,“宇宙”这个概念根本就不存在。从本质上说,这只是一些只能在很小的一个范围内存在的生物所产生的错觉。 就好像,对于只能在有光照的地方存在的生物而言,那一小块被光照亮的区域就是一个宇宙。然而对于人类而言,根本就没有什么被光照亮的“宇宙”和“明亮宇宙”之外的未知。 同一个空间里,被光照亮的地方和没有被光照亮的地方并不存在任何本质区别。人类也不需要跨越任何阻碍,就能够在明暗光照不同的区域自由行动。所以,在人类看来,压根就不存在什么光与暗之间的无法跨越的不可知屏障。 并不是人类强大到可以打破光与暗之间的屏障,而是对于人类而言,有光的地方和没光的地方之间,从一开始就根本不存在什么屏障。 这就是古辉看待世间一切的方式。 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什么宇宙,没有什么时空,没有什么维度,没有什么生死。 没有任何边界,也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所有这些概念,都不过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生物所产生的错觉。 于是余晖看见,古辉轻轻伸出指尖,触碰了一下先前那个即将能量枯竭的生物。 当然,你也可以把那描述成祂垂下的一缕神念,或者别的什么。 不重要,毕竟,祂也不是以肉眼所能真正注视和形容的姿态存在的。 总而言之,就在古辉触碰到先前那个羸弱的生物的刹那间,余晖看见那个原本越来越暗淡的存在突然重新明亮了起来。 就像是蜡烛被重新点燃,就像是灯光被再度调亮,就像是原本正在逐渐消融的冰霜又再次凝结成形。 于是,余晖看见那个生物又重新“活”了过来。 准确地说,从余晖这里看去,对方是再次被注入了能量,于是就像是被重新添加了灯油的灯盏一样,忽地一下重又跳动起了鲜活的火焰。 在对方看来,也许这就叫起死回生吧。 当然,于古辉而言,这里既没有所谓的“生”,也没有所谓的“死”,不过是稍微改变了一下某个对象的运行轨迹而已。 就像是一辆小玩具车原本正在向右滑行,你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推动了一下,于是这辆小车便转而开始向左滑行。 就是这么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已。 这并不是一件难事,甚至也算不上是一件善事,不过是一件没有什么所谓的事。 因为对于古辉而言,生与死本就并不重要。就像人可以随意地从明亮的地方走到黑暗的地方,同样,祂可以随意地在生死之间穿行。 不如说,生与死根本就不存在。本质上,生与死不过是一些只能在某些领域范围内活动的生物的错觉。 这世上压根就不存在着某种划分“活着与死去”的法则,只不过是一些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活动的生物的单方面认知罢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好像实际上的光谱范围,比人类肉眼能够看见的可见光范围要广阔得多。也就是说,这世上有许许多多的光,是人类肉眼无法看见的。 但是在人类看来,只有发出肉眼能看见的可见光,才会被人类称之为“发光”。而发出人类肉眼无法看见的不可见光,就等于“没有发光”。 所以,很容易想象,假如这世上有另一种生物,这种生物正好能够看见人类所看不见的光,同时又看不见对人类而言的可见光,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情况。 人类觉得会发光的东西对这种生物而言是黑暗无光的,而人类看来黑暗无光的东西在对方看来却是炫彩明亮的发光体。 同样的道理,既然人类只能认知到这世间很小的一个范围内的事物,那么假如有另一种生物完全在人类能够认知的范围之外,同时这种生物也完全无法认知到人类所在的这一小块领域,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很显然,人类和这种生物会互相认为对方“不存在”。 而一旦当人类认知中的某个事物因为某种原因,抵达了这些人类无法认知的领域,转化为人类无法认知的状态,就会被人类识别为不再存在,也就是“死亡”。 当然,人类目前所在的领域同样也会被别的存在识别为“死亡”。 也就是说,在古辉看来,同时有无数身处不同领域的存在互相把自己所处的状态识别为“活着”,而把别的存在状态识别为“死亡”。 这世间的所有存在,都同时处于活着的状态,也同时处于死亡的状态。当然,实际上,他们既非活着,也非死去。 仅仅不过是以彼此无法认知的不同状态存在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在古辉看来,“生死”这个概念压根就不存在,不过是一种由局限中产生的错觉。 喜欢禁言术师请大家收藏:()禁言术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二百四十五 通往真实的阻碍 正因为如此,所谓的“起死回生”也就变得十分简单而又易懂了。 这并不是什么奇妙的不可理喻的事情,只不过是轻轻地触碰了一下处于某种临界点上的存在,稍稍地改变了一下对方的状态而已。 不过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件事。 于是,余晖看见那个生物突然间变得明亮了起来。它仍旧还是个漩涡的形态,却由内而外地开始散发出清澈的光辉。 漩涡的流动变得越来越快,不断地向着中心涌去,又再次源源不绝地从中心涌出,向着身体的各个方向流去。 它就像是一下子从能量的消耗体,变成了能量的来源本身。原本沉重迟缓的躯壳,忽然就变得轻盈自由。 下一个瞬间,它甚至摆脱了那种漩涡的姿态,就像是一个绳结把自己解开了一样,轻轻地舒展开来,变成了一条有些细长的、像是飘带一样的东西。 余晖注视着变得像是细长飘带一样的对方,忽然有些惊异地发现,对方好像已经不再完全处于原来的那个维度里了。 当然,对方仍然还在原本的维度里。但是对方好像变“大”了,变得“立体”了一些,有一部分超出了原本的维度。 就好像一个原本处于二维的生物,突然间“膨胀”了起来。于是它的一部分仍然还处于原本的那个二维平面上,但是它的另外一些部分却又超出了原本的那个二维平面,进入了三维立体的范畴。 余晖看着那个生物,虽然对方的身躯并没有真的变大,但却令他莫名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就像是要验证他的这种感觉并没有错一样,只见那个生物仿佛是感应到了他们的存在,突然朝着他们这个方向,准确地说是古辉的方向遥遥望了一眼。 刹那间,那视线穿过世间的一切,就仿佛所有的屏障、所有的限制、所有的时空与维度都不复存在一样,准确无误地传递到古辉的所在。 就仿佛他们之间从一开始就根本不存在任何距离和阻碍一样。 然而,下一个瞬间,对方又如梦初醒般地收回了视线,怅然若梦般地环顾着周围,就像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方才在做什么似的。 于是,余晖又看着那个身影缩了回去,如同是“膨胀”起来的二维生物又瘪了下去,重新变回了原本的二维存在。 然而,余晖知道,那一瞬间的感应不是假的,对方实际上已经拥有了穿越维度的能力,只不过要等待对方自己意识到这一点罢了。 这说简单也确实简单,一旦意识到,就不过是一刹那间的事情而已。但是说困难也困难,因为对方从原本维度所获得的一切常识、经验、理念、认知……所有这一切,都不会带来任何帮助,相反只会阻碍对方认识真实的世界。 就好像一个二维生物从自己所处的二维平面所获得的一切认知,都不会对它理解三维领域有任何直观的帮助。相反,它对二维的认知越是坚不可摧,它就越是无法顺利地理解三维。 某种程度上,一切的知识都不过是通往真实的阻碍。 当然,这并不是说真实的世界是不可知的。而是说,所谓的“知识”,本身就是从有局限的认知中获得的有局限的经验,这些经验在一定范围内或许能行得通,但归根结底是“错误”的。因为,获得这些知识的方式从一开始就有问题。 就好像二维的生物会理所当然地以平面的视角去认知所有事物,理所当然地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平面的存在。当然,放到真实的世界里,这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知。 三维的人也同样如此。 人通常只能认知到三维的事物,所以人从自己所认知的世界中获得的一切知识,通常都只能局限在三维的范围内。 换言之,一旦超出了三维的范畴,这些人类以为天经地义的常识,就很可能会成为彻头彻尾的谬误。 从人理所当然地以三维的视角去认知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一切就已经是完全脱离真实世界的谬误了。 要超越这种与生俱来的局限,真正地达到“人”所不能达到的境界,突破认知的屏障,就必须要彻底地舍弃所拥有的一切知识。 这所谓的“知识”,并不是仅仅指很多人概念中的那种书本上传授的知识,而是指习以为常的一切认知、一切理念、一切常识、一切经验……一切人所认为理所当然的概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超脱三维的境地,去接受那个真正的完整的世界。 在那一刻到来之前,对方将被自己的认知一直困缚在三维的错觉里,直到某一个恍然大悟的瞬间。 那一个瞬间可能很快到来,也可能还需要等待亿万年。当然,在古辉看来,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所谓的时间流逝,本质上也只不过是一种错觉。 当然,这很难解释。毕竟,既然时空本质上并不存在,那么从根本上来讲,也就意味着没有办法真正地对时空进行描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因为你不可能准确地描述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事物,你的一切描述归根究底都只是从自身认知出发的想象而已。 或者说,真正应该探寻的从来不是“时空究竟是什么”,而是“究竟为什么会产生时空的幻觉”。 要理解这个问题,或许就必须得理解古辉所看见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 一定要形容的话,古辉所看见的世界,更接近于某种无形的信息的集合。 就好像“1+1=2”这个等式,它的内部虽然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是并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因为所有的信息都包含在了这个等式的内部,而这一切的信息都已经被完整地展示了出来。 这便是古辉所看见的世界。 一切信息都如同这个简单的等式一样,完整地展现在祂的神识之中。 在这些信息之中,存在因果的关系,但却并不存在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当祂的视线看向一个事物,祂所注视的是关于这个事物的一切信息的总合,而并非是这个事物在某一个时刻或者某一个位置的信息。 当祂看向一个人的时候,祂看见的这个人既不是一个少年,也不是一个青年,并且也不是一个老年;既不是活着的状态,也不是死去的状态;既不是在此处,也不是在别处。 不,祂看见的是这个人的一切信息。 也就是说,在祂眼里的这个人既是少年,也是青年,并且也是老年;既是活着的状态,也是死去的状态;并且存在于这个人活动范围内的全部地方。 这才是古辉所看见的“人”。 其实更准确地说,在古辉眼中甚至也没有所谓的“人”,或者“生死”。因为“人”对祂而言,也只不过是事物的无数种状态中的其中一个状态而已。 一个事物可以有无数种状态,只是在其中某一个状态作为“人”而存在,仅此而已。“人”并不是什么独立的存在,而只不过是事物无数种状态当中的其中一个。 这个事物可以是山,可以是水,是宇宙中的星辰,是各种各样的生灵……并且也在某个状态下成为了“人”,又在其他状态下不再是“人”,不过如此。 而“生与死”,本质上也不过是因为无法认知事物全部信息而导致的错觉。处于可以认知的状态就被称之为“生”,处于无法认知的状态就被称之为“死”。世间万物就这样互相将对方识别为“活着”或者“死去”的状态,但这一切对于古辉而言都并不存在。 在古辉看来,一个事物就是这样以世间万物的无数种形态存在,并且存在于这世间的任何地方。只有形态的不同,而没有生死的区别。 这才是古辉所看见的事物。 而这包含了一切的信息,就如同“1+1=2”一样简单直接地完整呈现在古辉的神识之中。 就好像,当你玩一些剧情类的游戏的时候,有时游戏会把各种剧情的走向制作成一张路线图展示给玩家。又或者你读一些小说的时候,有时会有读者把故事剧情归纳成一张梗概图。 当你看着这些图的时候,你只是获得了关于故事的信息,而不会觉得这些图的线条间有所谓的时空在流转。 而当古辉注视着世间时,或许也是这样的感觉。只不过祂所看见的,是由无限可能性构成的无限信息而已。 喜欢禁言术师请大家收藏:()禁言术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