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搬空前妻家下乡逆袭上清北》 第565章 不能年轻就肾虚 (内容对不上可能是前面卡审核了) 现在这样就挺好的。 对于他提出来的事,她有不认同的地方,可以站出来反对他。 虽然林子阳不想这么快让陆晓雪生二胎,但在这丫头的强势坚持下,最后只能选择同意了。 尤其是陆晓雪在床上一主动,林子阳是真的经不住磨,也特别容易被她弄得缴械投降。 接下来几天,因为不用看书学习了,陆晓雪每天晚上都实行着自己的造娃计划。 刚开始的时候,林子阳还觉得吃肉吃到爽的感觉不错,但慢慢的发现有些不对劲,人好像越来越虚了,次数多了,好像不太能招架得住。 林子阳意识到这种情况,当即担忧起来。 特么的他才二十出头,千万不能肾虚啊。 从现在开始,他就得注意锻炼养身,让身体一直保持生龙活虎。 几天后,温度骤降,下起了大雪。 大雪封山,黑省的温度非常低,大家只能待在家猫冬。 现在陆晓雪和林子楠都清闲下来了,家里多了两个带娃的人,许柔不用像以前那么累了。 平平和安安两个小家伙也在成长。 随着两个小家伙的茁壮成长,比小时候好带了很多。 小时候只能抱着,现在能自己走路了,大人解放了许多。 林子阳很注重对孩子的自主能力培养,虽然他们还小,但会试着让他们自己学着做一些事情。 一岁多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习自己吃饭了。 一开始刚学的时候,俩孩子吃的浑身满嘴满脸都是。 但让他们练了一段时间后,两个小家伙慢慢就掌握了吃饭的本领,吃的熟练了许多,不会弄得满身都是了。 看到平平和安安这么快就学会了自己吃饭,曹雪萍忍不住又夸了起来,觉得自己的外孙和外孙女都是天才。 “平平和安安真厉害啊,这么小就学会自己吃饭了,村子里这么大的孩子,哪个不是大人追在屁股后面喂的?跟他们比,他们俩真的是聪明太多了。” 林子阳听到丈母娘的夸赞,笑着道,“娘,不是人家孩子学不会,纯粹是人家大人不教孩子。 从小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只要不是特别笨的孩子,简单基础的技能,他们都是可以学会掌握的。” 曹雪萍却不听林子阳的解释,还是坚持己见,认为平平和安安就是聪明的异于常人。 林子阳对此哈哈一笑,家里的长辈对家里的孩子总会带有滤镜,觉得自己家孩子是全天下最厉害的,这也无可厚非。 外面大雪纷飞,田里的农活都停了,但大队的榨油厂和养猪场还要继续运行。 胡长平有条不紊的给队员们分配工作。 到了严寒下雪的天气,可不能一天到晚猫在家里,得多出来看看,排查一下安全隐患。 下大雪,积雪在屋顶堆积多了,是非常危险的,需要及时清扫。 再就是养猪场需要注意保暖事项,东北的气温很低,养猪场内部的温度不能太低了,不然会把猪崽冻坏,得想办法给它们取暖。 生产队在入冬之前,储备了足量的饲料,猪崽们的口粮问题不用担心,吃得饱住的暖,猪崽们便不会有事。 大雪连着下了一个星期才停下。 雪停了,但出行还是不方便,到处都是积雪,寸步难行。 于是大队长又组织人手,给大队的道路做清扫工作。 从大队到县里的大路,各个公社也组织沿途的大队及时清扫,保障队员们的正常出行。 去县里的大路清扫出来,许柔让林子阳去一趟县里,买点儿棉花和布料回来,再买点毛线。 大冬天的,在家待着没事,照看孩子的人手足够,她闲了下来,便打算给平平和安安做点小衣服和小鞋子,再织几件孩子穿的毛线衣。 这年头,大人比较好买到成衣,但孩子的衣服不好买到,基本都是家里的长辈帮着做。 听到老娘的吩咐,林子阳赶紧照办,抽空去了一趟县城的供销社,买了布料棉花还有毛线。 林子阳寻思着,大老远来一趟,不如顺便去秦爷那看看,看能不能再淘点古董老物件。 去了之后发现,秦爷最近还真攒了一批好东西,就是数量没有之前那么多了。 林子阳遇到了,当然不会错过,一股气都买了回去。 加上他之前买的古董,这么多真东西,以后转手卖出去,肯定能大赚一笔。 这事儿也给林子阳提了个醒,往后去到京市,也可以找渠道多买些名家字画,坐等升值。 根据林子阳的了解,那些名家字画在这个年代并不值钱,也不抢手,尤其是那些近现代大画家大书法家的作品,简直就是白菜价,花一点钱,就能买一大堆,但再过一些年头,这些字画会变得价值连城,投资这些东西,不仅赚钱,而且赚的还是大钱,比炒房的利润更大! 林子阳从县城回来,又在家待了几天,然后收到了志愿填报的通知。 去县里的路是通的,考生很快就赶了过去,开始填报志愿。 胡家湾生产队的考生们,根据自己的估分,再加上林子阳的建议,很快就填好了志愿。 志愿填好,接下来就是等录取通知书了。 只有收到通知书,才是真的考上了大学。 没收到通知书,那就说明没考上。 大学录取流程比较慢,按林子阳的判断,至少得等到过年,他们才能收到录取通知书。 林子阳对这事并不着急,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肯定是能上京大的。 他媳妇和妹妹同样考的很好,远超重本线大几十分。 以她们的分数,不出意外都能上京大,就算上不了京大,也能上重点本科。 现在他们该干嘛干嘛,静等好消息就行了,时间过得很快,离过年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了。 他们填报完志愿没几天,又开始下大雪了。 在东北这种地方,下雪是非常正常的,大家根本不当回事。 都安心的躲在家猫冬。 以前林子阳还会进山打柴火过冬,今年忙的没时间,直接花钱从县里买煤回来取暖。 第565章 杨老头摔了 不少队员都和他们家一样,直接花钱买煤。 因为上山打柴不仅辛苦危险,而且还耽误挣工分。 胡家湾生产队的工分很值钱,把上山打柴的时间省出来去挣工分,三两天挣的工分,都够买一整个冬天的煤了。 林子阳继续在家猫冬了几天,家里人都在,平平和安安有人照顾,许柔便腾出手来,多做了几套小衣服,小鞋子。 看着婆婆做出来的小衣服和小鞋子都格外好看,陆晓雪忍不住夸了起来,“妈,你这手艺也太厉害了吧!做的衣服鞋子真好看,一点不输百货大楼里卖的。” 听到儿媳妇的夸赞,许柔的嘴角扬起笑容,“没有你说的那么夸张,这就是我随便琢磨着做的,你觉得好看就行。 咱家平平和安安长得好,就得穿得漂漂亮亮的。” “哈哈,妈,有你这么心灵手巧的奶奶,平平和安安可真幸福。” 谁不喜欢听好听的话,被儿媳妇这么一哄,许柔笑的合不拢嘴。 “我是孩子的奶奶,奶奶肯定不是白当的,得为孩子做点什么。” “妈,你手艺这么好,教教我,等我学会了,帮他们做,不能让你一个人辛苦。” “这没啥好教的,基础的针线活儿你都会,主要就是款式问题。 妈看的好看的衣服多,照葫芦画瓢就行。 你看得少,所以才不知道做好看的款式。 以后去了京市,你多跑一跑百货大楼,或者友谊商店,脑子里多一些服装的款式,自然就知道怎么做漂亮衣服了。” 陆晓雪笑着应道,“好,妈,那我以后去京市了,多看看。” 林子阳在一旁看到婆媳二人相处的跟母女一样亲密和睦,嘴角不由得上扬起来。 对比前世的糟糕婚姻,这一世的婚姻简直太完美了。 就在林子阳沉浸在家庭温馨的气氛中时,胡长平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林会计,不好了。” 见胡长平满脸惊慌,嘴里还喊着不好了,林子阳觉得应该是出了大事,不然大队长不会这么失态。 林子阳心中一紧,赶紧从屋里跑出来,冲胡长平问道,“大队长,怎么了?” 胡长平着急忙慌的冲林子阳道,“你杨叔出事了,他今天上山打猎,不小心摔着了。 幸好咱们大队有几个上山捡柴火的队员发现了,这会儿人是扛回来了,但是腿好像摔断了。” 胡长平这么着急,是知道林子阳和杨老头的关系好。 再加上杨老头是抗日老英雄,他们大队的人都非常尊敬他。 现在杨老头受伤了,胡长平真心着急。 林子阳一听杨老头摔着了,心里咯噔一响,赶紧跟着胡长平过去查看。 此时杨老头已经被人抬到了陆家。 大队没有医院,队员们平时有个伤风感冒,或者受点小伤,都会来陆家,让陆德山帮着处理一下。 现在杨老头摔着了,队员们也是第一时间把他送来了陆德山这里,让陆德山看看情况,给他治一治。 陆德山已经在给杨老头做检查了。 杨老头的情况有些不容乐观。 如果是简单的骨折,陆德山这边就能直接帮他治疗。 但偏偏杨老头摔的特别严重,骨头好像都粉碎了。 陆德山只是普通的中医,外加懂一点点西医知识。 简单的外伤,他都能处理处理,但这种粉碎性骨折,陆德山是有心无力,根本无法应付。 自己能力有限,陆德山肯定不会逞强,硬着头皮上,只会耽误杨老头的病情。 陆德山觉得,杨老头这种情况,必须立刻送医院。 大医院的医生更专业,这种情况他们应该能应对。 陆德山刚帮杨老头检查完伤势,便见林子阳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林子阳到陆德山跟前问道,“爹,我师父的情况怎么样?严重吗?” 林子阳询问陆德山时,眼睛看向了杨老头。 虽然杨老头忍着没吭声,但额头上却渗着豆大的汗珠。 不用想,腿摔的肯定非常疼。 看到杨老头这样,林子阳的心里也非常难受。 陆德山见女婿问起杨老头的情况,当即说道,“有点严重,子阳,你赶紧送人去医院,让专业的医生看看。 这不是普通的骨折,骨头里面好像碎了,需要送去医院,找专业的骨科医生治疗。” 林子阳听到老丈人的话,也不敢耽误,当即便让人帮忙,把杨老头抬上他的小轿车。 幸好,去县城的路已经清扫出来,这要是昨天摔着,还没法及时送去医院呢。 林子阳考虑到杨老头的摔伤比较严重,所以尽量开慢点,不让他颠着。 平时半个小时的路程,今天开了一个小时才到。 到了县医院,林子阳赶紧带着杨老头去做检查。 县医院的医疗资源其实也一般般,这里的医生水平有限,远远比不得大城市。 这里都没有专业的骨科医生,只有普通的外科医生。 小地方的医院就是这样,一个医生可以给你看很多病,看得范围广,注定就看的不精。 但不管咋样,县医院外科医生的水平,肯定比陆德山高多了。 送来县医院,让外科医生看看,至少能知道伤势的具体情况。 在县医院做完检查,外科医生冲林子阳道,“同志,这位老先生的伤势很严重,是开放性骨折,伤到的是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承重关节。” 林子阳听到医生说明的情况,当即皱起了眉头。 随后他说道,“医生,那你们这里能不能给他做手术,把他的骨头接起来。” 医生摇头道,“不行,我们县医院的医疗条件不达标,也没有那么厉害的骨科医生。 这种开放性骨折,术后很容易感染。 县医院缺乏高级别抗生素,也没有严格的无菌手术条件。 一旦手术有个差池,很容易导致骨髓炎,甚至有截肢风险。 如果要给病人进行手术,依我的建议,最好是去省里的医院。 越大的城市越好,小城市的医疗资源实在有限,手术的成功率也低。” 林子阳听到医生的话,眉头皱得更深了。 万万没想到,杨老头会摔得这么严重。 第566章 安排去省城手术 杨老头对他很好,林子阳已经把他当做家里的长辈了。 现在杨老头出了这么大的意外,林子阳不可能不管。 他当即便在心里盘算起来,这事到底该怎么办。 如果医生说明的情况属实,确实得去省城走一趟,找省城的骨科专家,帮杨老头做手术。 如果能去京市的大医院,那肯定是最好的。 毕竟京市的医疗资源是全国最好的。 但是对比去省城,京市的距离更远。 杨老头的腿受伤太严重,这要是大老远的带他去京市,可能在路上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二次伤害,后果不堪设想。 林子阳纠结了一番,最后决定去省城。 省城的距离不算太远,而且省城的医疗水平也可以。 至少相关的骨科专家是有的,比县医院的医生水平高很多。 “好,谢谢医生,我们这边准备一下,把病人转去省城的大医院。” 见林子阳这么说,帮杨老头检查的外科医生,跟着松了口气。 他们做医生的,见过不少执拗的病人,伤者不把自己的病情当回事,不愿意转院治疗。 当然,有的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病情严重,但是没有那个条件去重视,去转院。 现在很多家庭饭都吃不饱,生病了都不敢上医院看病。 对于大多数农村人而言,上县医院看病都已经是天花板了,哪里舍得去省城看病,也根本没那个钱。 好在今天遇到的伤者家属通情达理,也不缺钱,愿意把病人送去省城治疗。 患者的腿伤这么严重,如果不及时手术,这腿怕是要废了。 腿废了倒也罢了,最可怕的是如果不手术,很可能造成严重的感染。 一旦感染严重,很可能丧命。 林子阳知道杨老头疼的厉害,现在没法立刻送他去省城医院,做不了手术,但可以先给他止止疼,让他好受点。 林子阳把这个要求和县医院医生提了,对方当即便喊来护士,给杨老头打了止痛针。 打了止痛针之后,杨老头不说完全不疼了,但对比之前,痛感减轻多了,体感舒服多了 帮杨老头止疼之后,林子阳当即又去借了医院的电话,先给家里打电话,告诉家人,他这边短时间内回不去了。 杨老头的伤势很严重,他要送人去省城的大医院,给他做手术。 得知了杨老头情况危急,林家人让林子阳赶紧带他去省城。 他只管带杨老头去省城,家里的事情不用操心。 林子阳和家里人说完,便给省里的书记梁安国打了一个电话。 林子阳如果直接带杨老头去省里的医院,不一定能及时安排上手术。 就算去了立马就能做手术,人家医院大概率也不会给他们安排最好的医生。 想最大程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当然是用最快速度的,安排医院最好的医生亲自操刀。 林子阳打电话给梁安国,有了梁安国的帮忙,这事便很容易就办了。 毕竟人家是省里的一把手,省里医院肯定得听他的话。 只要梁安国和省医院打好招呼,林子阳用最快的速度带人过去,一到医院,就能立刻进行手术,中间不会有任何耽搁。 梁安国接到电话,“喂,哪位?” 林子阳对着电话说道,“喂,梁书记,是我,林子阳。” 听到林子阳的声音,梁安国瞬间来了精神。 没想到是这小子联系他。 在梁安国心中,林子阳的地位非常不一般。 他帮国家造出了尿素生产线,给他的政绩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份功劳比天还高。 他们省因为有了林子阳造的那条尿素生产线,今年生产了大量化肥,供应给下面的农村生产队。 在化肥产量明显提高的情况下,他们黑省今年的粮产量有了质的提升,老百姓都乐开了花,直呼政府领导的好。 黑省发展的越好,梁安国这个当书记的就越高兴。 毕竟他干出的政绩越多,对往后的晋升越有利。 “是你啊,林同志,咱们好长时间没联系了,你今天给我打电话,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事情吗?” 林子阳在电话里开门见山,“对!梁书记,我打电话给您,确实有事儿,想找您帮个忙……” 林子阳赶紧说出自己的请求。 梁安国听完他的叙述,当即爽快的答应下来。 “林同志,这是小事儿,没问题,我这就帮你安排。” 见梁安国答应了,林子阳可算放心了。 “好,梁书记,那麻烦您了。” 梁安国笑着表示,“林同志,客气了,举手之劳,不麻烦。” 梁安国先跟林子阳挂了电话,然后赶紧给省医院的院长打了电话过去。 得知是梁安国打来的电话,省医院的院长当即重视起来。 听完梁安国的交代吩咐,省医院的院长当即表示,他一定会安排好这事,通知他们医院最好的骨科专家来做手术。 梁安国和省医院联系上,很快又给林子阳回了一个电话过去,表示事情办妥了,林子阳直接带人去省立医院做手术就行。 林子阳也没耽误时间,当即就开车带着杨老头前往省城。 杨老头这会儿好受了点,但是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疼的牙关紧咬。 不过老爷子到底是上过战场,打过鬼子的真汉子。 受了这么严重的伤,愣是没哼一声,换做别人,肯定已经叫的歇斯底里了。 老爷子因为剧烈疼痛,脸色一片煞白。 林子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想赶紧飞奔到医院,早点给杨老头安排手术。 安平县到省城的距离不近,加上林子阳也不敢把车开太快,以免颠到杨老头,最后足足开了五六个小时,才从县城到省城。 他们到达省城时,已经晚上六点钟了。 冬天黑的早,加上黑省的纬度高,所以天色早已经黑透了。 正常情况下,这个点,省医院的专家早就下班回家了。 下班后,值班的急诊医生基本都是小年轻,那些厉害的老专家,是不会大晚上辛苦值班的。 如果不是梁书记和省立医院提前打好招呼,林子阳这会儿赶来,医院肯定是没法给杨老头快速安排手术的。 第567章 手术顺利 杨老头这种情况,是越快手术越好。 手术做得越快,成功的概率越大,术后的恢复也能越好。 时间拖久了,就算手术成功,可能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林子阳带着养老头进入省立医院,好几个医生护士迎接他们,中间没有任何耽误,当即就被推进了手术室。 帮忙做手术的,是省立医院最好的骨科专家。 虽然这位医生比不得京市协和医院的大专家,但水平也没有差太多,让他给杨老头做手术,也是十拿九稳。 杨老头被推进去做手术,林子阳一直守在手术室外面。 手术是医生们做的事,林子阳帮不上忙。 他只能默默祈祷,希望杨老头手术成功,平平安安,不要落下后遗症。 如果杨老头的手术不成功,废了一条腿,以后可就惨了。 林子阳在手术室外等了几个小时,终于见到做手术的医生走了出来。 看到医生从手术室出来,林子阳赶忙上前询问情况,“医生,手术顺利吗?” 主刀的医生大概五十多岁,听到林子阳的询问,他笑着表示,“顺利,顺利,手术做得非常成功。 病人只要好好休息养伤,能恢复到和术前差不多,不会留下后遗症。” 听到主刀专家的话,林子阳长舒一口气,终于放心了。 “好,谢谢医生。” “客气了,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 和主刀专家说完,杨老头也被推出了手术室。 因为手术是在麻醉的状态下完成的,杨老头被推出来时,人还是昏迷的,没有醒来。 现在时间也不早了,杨老头也该睡觉休息了,等一会就不把他喊醒了。 手术成功是一回事,后期的休养更为重要。 即便手术成功了,后期不注意休养,也可能前功尽弃。 因为梁安国的特意招呼,杨老头不仅及时进行了手术,而且手术后,还被安排进了单人病房。 没有特殊关系,在县医院想要住单人病房都很难,更别说省里的大医院了。 能在省里医院住上单人病房的,大部分都是领导干部,普通人没有这个待遇。 要不是梁安国面子大,杨老头就只能挤多人间。 入住单人病房,杨老头能有更好的休息环境。 多人病房人多嘴杂,在嘈杂的环境里,根本不可能休息的多好,睡不好觉,伤势的恢复也会受影响。 把杨老头安顿好,林子阳也一起在病房里睡下。 单人病房的条件不错,陪同的家属还有专门的床铺。 今天忙了一天,林子阳这会儿也累的不行了,躺上床后,没一会儿,便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林子阳是在医生查房的动静中醒来的。 其实晚上护士已经来查过两回房了,重点监测病人的体温。 这种大型手术,最担心的就是术后感染。 一旦发现术后发热,就必须紧急处理,给病人使用抗生素治疗。 今早医生继续来病房查看,检测杨老头的各种生命体征。 好在杨老头术后一切正常。 医生查完房便离开了。 林子阳也睡得差不多了,起床洗漱,然后伺候杨老头洗漱。 杨老头得知自己的手术做的很成功,当即也松了口气。 他的腿如果治疗不及时,留下后遗症,那以后可就完蛋了。 废了一条腿,不方便走路,生活就很难自理,需要被人伺候了。 杨老头知道,林子阳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如果他的腿真废了,这小子肯定会照顾他,不会弃他于不顾 但是杨老头并不想麻烦林子阳。 他还很年轻,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去做,哪里能一天到晚围在一个糟老头子跟前? 现在听说手术很成功,以后不会留下后遗症,杨老头打心里高兴。 杨老头也清楚,他这次受了这么严重的伤,还能保住腿,都是沾了林子阳的光。 要不是这小子,他就不可能这么快到省里的医院接受治疗。 就算及时来了省医院,找不到关系,也不可能这么快进行手术,更不可能让医院最好的骨科医生给他操刀。 所以他这条腿就是林子阳帮他保住的。 当初认下这个徒弟,杨老头只觉得自己赚翻了。 知道林子阳对他的好,知道这小子的真心,杨老头觉得,自己私藏的那些宝贝,应该早点传给他了。 这次摔伤的事也给他提了个醒。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他这次运气不错,只是摔断腿,没有摔死掉。 如果不小心摔死了,撒手人寰,那他藏的那些宝贝,就永远没机会重见天日了,想想就好可惜。 既然那些东西早晚都要给这小子,还不如早点给。 杨老头想来想去,最后下定决心,等他出院以后,伤势恢复好了,就把宝贝全部挖出来,传给林子阳。 林子阳见杨老头双目失神,呆坐着不动,还以为他怎么了,赶紧上前问了一句,“师父,你怎么了?腿不舒服吗?” 杨老头被林子阳的声音拉回神,对上他关切的眸子,笑着回了句,“没有,我的腿好得很,都不怎么觉得疼了。 我是想事情想出神了,这次得亏有你,我才保住了这条腿,不然不死也半残,真死了也就算了,如果变成了残废,那可真是生不如死啊。” 林子阳忙道,“师父,有我在,肯定不会让你出事的。” “哈哈,还是你小子有能耐。 这要是没有人脉关系,哪里能找到省医院的专家给我做手术?保住我的腿。 收了你这么个徒弟,老头子真的三生有幸啊。” 杨老头脸上的自豪根本藏不住,俨然忘了自己的腿还伤着。 林子阳认可杨老头的话,不管是这年代,还是后世,有人脉关系才好办事。 很多时候,有钱可能都不顶用,只要有人脉关系,很多事都能享受便利。 这次的事也给林子阳提了个醒,这一世他不光要挣钱,也要尽力多经营各种有用的人脉。 比如说像梁安国这种级别的大佬,省内的很多事,对他而言就是一句话的事,有他帮忙,走遍黑省都不怕。 第568章 得住院一个月 术后见杨老头术后的状态挺不错,已经过了危险期,林子阳彻底放心了,让老头子再躺着睡一会,他去食堂买吃的。 术后需要多休息,营养摄入也很关键。 吃得好了,身体才能更好的修复。 林子阳去到医院食堂,打了两份白米粥,四个大肉包,外加两个水煮蛋。 买好早饭回来,林子阳招呼杨老头起来吃。 吃完以后,林子阳又去找医生了解情况。 杨老头刚做完手术,得问清楚,他们还需要在医院住几天。 另外手术后的各种注意事项,也要问清楚,避免误触禁忌,耽误恢复。 杨老头的摔伤很严重,伤筋动骨,还是粉碎性骨折,做了这么大的手术,不用想,肯定要多住一段时间院。 按照医生的建议,最好是能在医院里住上一个月,然后才考虑出院。 因为骨科手术和其他手术不一样,这次杨老头的手术后,只是对他的骨头做了内固定,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术后还会辅以石膏固定或者下肢牵引,这就需要在病床上用重物通过滑轮牵拉腿部。 而这种固定需要持续数周,在此期间,病人几乎是完全不能移动的,必须在医院里才行。 林子阳询问了医生详细情况后,回到了病房。 杨老头见林子阳回来,赶紧询问他,还得在医院待多久才能出院。 杨老头自己倒是不着急回家,主要是他知道,住院期间,林子阳肯定要留下来照顾他。 杨老头纯粹是不想占用林子阳的时间。 这要是在医院少住几天,倒是还好说,这要是住的时间久了,林子阳哪里能陪他耗得起?他还有自己的正事要做呢。 “师父,医生说至少得住一个月,你这腿还需要多固定一段时间,可不是三两天就能康复的。 为了恢复的更好,不留下后遗症。 咱们尽量配合医生,在医院多住一段时间,别着急回去。” 林子阳担心杨老头时间久了躺不住,毕竟一个月都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动,还是挺受罪的。 尤其是对于喜欢自由的人而言,必须在床上躺这么久,没办法出去溜达,不得闷死啊? 杨老头一听要住院一个月,当即就麻了。 “一个月?要住这么久吗?”杨老头觉得时间太久了,等出院时,都快过年了。 “嗯,医生说的,最少也得住这么久。” “不能提前出院?” “师父,咱先别想着提前出院的事,你这情况,只管安心在医院住着,咱们一切听医生的。” 杨老头见短时间内没有出院的可能了,无奈的叹了口气,只能接受现实了。 不过想到还要在医院住那么久,杨老头不想耽误林子阳的时间,于是便冲他商量道,“子阳,既然我必须住这么久,那你就别管我了,你先回去。 你家里的事情也多着呢,哪里能在医院待一个月。” 虽然杨老头让他回去,但林子阳咋可能丢下他。 杨老头这情况,根本没办法下床,饮食起居都在床上,必须有个人贴身伺候才行。 虽说可以花钱找人伺候,但外人伺候,肯定不如自己人伺候的尽心。 而且林子阳不在跟前,杨老头这边万一有什么突发情况,他也无法及时赶到,到时候会很棘手。 “师父,你让我回去,我哪里能放心得下你? 这一个月,我哪里也不去,就在医院伺候你。 我家里的事也基本忙的差不多了,我在不在家都无妨。” 现在考试考完了,陆晓雪和林子楠都闲了,能照顾家里了。 他们家属于三个大人照看两个孩子,没啥压力。 而且丈母娘那边还能搭把手帮帮忙呢,一点问题没有。 要说杨老头有亲人倒好说,他这孤苦伶仃一个人,只有他这么个徒弟,若是林子阳不管他,还能指望谁照看?这么大年纪,一个人住院,想想就辛酸,万万是不行的。 杨老头对他很好,林子阳一直在心里记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如今杨老头住院需要照顾了,林子阳肯定要像亲儿子一样,在身边照顾他。 林子阳见杨老头还愁着一张脸,便又宽慰道,“师父,为师为父,我这也算是你半个儿子了。 儿子伺候老子,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你不用有心理负担,不用觉得麻烦我。 当初我说了会孝顺你,给你养老送终,可不是只嘴上说说的。 如今你受了这么重的伤,我如果对你不管不顾,良心也过不去啊。 您老要是再跟我客套,那就是不把我当晚辈看待,我可生气了,谁家老子和儿子这么客气的?” 林子阳这么说,杨老头的心理负担小了许多。 与此同时,杨老头觉得心头暖暖的,眼眶热热的。 他这无儿无女的,半截身子都快入土了,居然得了个这么孝顺的好徒弟,老天爷真是待他不薄啊! “好,既然你这么说,师父也不和你矫情了。” 杨老头没有再催促林子阳回去,安心的接受他的照顾。 林子阳先伺候杨老头解决完大小便,随后抽时间给家里人打电话,说明这边的情况。 他要在医院待一个月,暂时回不去。 因为走的匆忙,林子阳换洗的衣物都没带。 他打电话回家,除了和家里人说明情况之外,还告知家里人,让他们帮他收拾几件衣服,同时给杨老头也收拾几件换洗的衣服。 他会让乔国伟回一趟大队,把这些东西拿来省城。 陆晓雪听闻杨老头手术顺利,脱离生命危险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至于她男人留在医院照看杨老头,她丝毫没有意见。 杨老头无儿无女,孤零零一个人住院,林子阳肯定不能不管。 就算林子阳不说留下来照看杨老头,陆晓雪也会建议他这么做。 林子阳知道,住院躺在床上什么都干不了,会非常无聊,杨老头还需要躺上一个月,只怕得把老头子闷坏了。 七十年代和后世不一样,后世有手机,有电视,就算在床上躺一年半载,有娱乐消遣的情况下,也能撑得住。 第569章 想给杨老头找老伴儿 但七十年代,基本什么娱乐方式都没有,让人躺这么久,真的会闷出病来。 林子阳索性去一趟百货大楼,整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回来。 以后杨老头就躺在床上看电视,便不会觉得太无聊了,能打发时间了。 去百货大楼走一趟,林子阳索性多买了点东西。 比如水果罐头和点心。 没事的时候吃点零嘴,也能消磨时间,尤其是嗑瓜子,是很不错的消遣方式。 杨老头见林子阳提了大包小包的吃的回来,这倒也罢了,没想到这小子还提回来一台电视机。 看见林子阳买的电视机,杨老头好奇的问道,“你小子咋又买了电视机?你家里不是有一台吗?” 林子阳笑着解释,“师父,这不是怕您躺久了,觉得无聊吗?给您买了一台电视机,消磨打发时间。” 杨老头一听这电视机是给他买的,当即吹鼻子瞪眼道,“你小子留下照顾我就够了,咋还给我买电视机?太浪费钱了!” 虽然嘴上数落着林子阳,但杨老头心里还是高兴的。 一台电视机可不便宜,林子阳舍得给他花这个钱,就说明这小子打心眼里把他当自家长辈,发自真心的想孝顺他,对他好。 林子阳虽然不是他亲儿子,但人家能为他做到这个份上,和亲儿子还有什么区别?或者说已经胜过了绝大部分的亲儿子。 林子阳笑着道,“师父,你徒弟我不差钱,买了就买了。 您在医院还要躺一个月呢,看看电视才能消遣。 比之把您给闷坏了,这么点钱,真不值一提。” 林子阳说着,搬来一个柜子,把电视机放上去,面对着杨老头,方便杨老头躺着就能看电视。 杨老头看着林子阳各种忙活,再听这小子说的话,心里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有这么个孝顺的好徒弟,杨老头再也不羡慕别人有好儿女了,现在他自己也有,而且是全天下最好最孝顺的儿子! 林子阳把电视机摆好,随后打开电视,接收频道。 这年代的电视节目就那几个,远不如后世那么丰富,不过饶是如此,已经足够看了。 很快,杨老头就看的入神了。 一开始杨老头还觉得林子阳乱花钱,等看了一会电视后,又觉得这钱花得值。 在医院照顾杨老头,林子阳每天需要做的事很少。 主要就是给杨老头解决一下大小便问题。 因为他只能躺在床上,下不来,所以大小便都得在便盆里解决。 再就是端水到他跟前,帮他洗漱。 隔三差五再给杨老头擦擦身体,换一下衣服。 单人病房,找不到人聊天,只能看电视,电视看腻了,林子阳就陪杨老头聊聊天。 林子阳被这次的事敲响了警钟,不放心杨老头以后一个人在胡家湾生产队养老,便和他提了下,让老头子跟他去京市一起住。 反正他在京市买的宅子大,房子住起来宽敞,杨老头跟着一道过去,肯定住得下。 杨老头知道,林子阳是真心想带他去城里,但他果断拒绝了。 杨老头不同意去京市养老,不仅是不想太麻烦林子阳,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去了肯定住不惯。 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还是觉得胡家湾生产队住起来更舒坦,大队都是认识的熟人,说话聊天的人也多。 这要是去京市养老,除了林子阳一家,他根本没有一个熟人,想找个人说话都难,那种日子,光想想就压抑。 再就是杨老头习惯了在生产队的生活方式,若是跟着去京市,肯定难以习惯,老年人不同于年轻人,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很差。 他这一把年纪了,自然想着怎么舒坦怎么活。 杨老头把心里的想法告诉了林子阳。 对于杨老头的想法,林子阳也能理解。 别说杨老头了,上一世林子阳也见过太多老人不习惯进城生活的。 就说他前世遇到的不少朋友,都做成了大老板,想接父母来城里享福。 城里有别墅,有保姆伺候,可人家父母就是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子。 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确实会对这片土地产生难以割舍的感情。 你觉得是接他们去城里享福,实际上他们去了,过得并不开心,就像蹲大牢,难受得很。 既然杨老头不愿去京市养老,林子阳自然尊重老爷子的选择,不会勉强他。 不过杨老头身边没个照顾他的人,林子阳还是不放心,于是便说道,“师父,等这次出院回去了,我给您找个老伴吧。 有了老伴,您身边有个知冷知热,关心照顾你的人,我就放心多了。” 其实如果担心杨老头一个人照顾不好自己,林子阳可以给他请保姆的。 但是请保姆的话,你想让保姆对你多上心,根本不可能。 找个不错的老伴,人家会真的心疼你,在意你,比保姆强多了。 老两口互相扶持,彼此照应,肯定比指望着外人强。 杨老头一听林子阳要给他找老伴儿,当即就回绝了,“你小子瞎说什么呢,我这都一把年纪,快入土了,还找啥伴儿? 我一个人挺好的,自由自在。” 林子阳觉得杨老头肯定是拉不下面子,不好意思说想找老伴儿,当即便劝说起来,“师父,年纪大了,找个老伴不是很正常吗?越是年纪大,越是应该找一个。 先不说您没有子女在身边,就算有子女的,子女有自己的事业要忙,不可能一天到晚陪着你。 但是老伴可以!有个老伴真的好处多多,先不说你们互相之间能有个照应,就说平时能多个人说说心事,这份情绪价值就无可比拟。” 虽然林子阳的劝说很有道理,但杨老头还是严词拒绝,似乎很抗拒这件事。 他说的很决绝,自己不需要老伴,也不可能找老伴儿。 见杨老头的反应这么应激,林子阳隐约觉得老头子有点不对劲。 该不会是他心里藏了人,所以才不接受找老伴吧? 结合老爷子一辈子未娶,林子阳更加怀疑,老爷子是不是在守着谁。 第570章 成绩出来,省状元! 于是林子阳旁敲侧击,冲杨老头问道,“师父,您能和我说说,为什么年轻时候不结婚吗? 就您这条件,想结婚,应该不难啊。 是不是您心里藏了一个我素未蒙面的师娘啊?你们当初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在一起,您因为心中的执念,才终身未娶。” 被林子阳猜中了,杨老头的脸色瞬间一红。 随后他瞪了林子阳一眼,“你个小崽子,瞎说什么呢。” 林子阳瞧着杨老头涨红的脸,外加略微惊慌失措的模样,便知道他是猜中了,只不过老爷子要脸面,不好意思承认。 林子阳对杨老头的责备不以为意,挠了挠头,嘿嘿一笑,继续说道,“师父,我是自己人,又不是外人,在我面前,您还有啥不好意思的? 您快和我说说,我那素未蒙面的师娘,到底什么情况。” 杨老头原本不想承认的,但知道林子阳这小子鬼精鬼精的,有事瞒得了别人,可别想着瞒过他,就算他不说,这小子肯定也会想办法打听到。 没办法,杨老头叹了口气,说道,“你小子,别胡咧咧,什么师娘不师娘的,我根本没娶人家,咋能算师娘?” 随后杨老头把心中藏了一辈子的女人,说给了林子阳听。 杨老头一辈子深爱的那个女人,是地主家的大小姐。 她父亲就是胡家湾本村的大地主。 现在杨老头住的地方,就是那个大地主家的老宅。 杨老头年轻的时候,在这户地主家做帮工,在他的描述中,地主家的大小姐,那叫一个人美心善。 两人的关系处的很不错,虽然没有在一起处对象,但也就差捅破最后的窗户纸了。 杨老头虽然非常喜欢人家,但也知道,自己就是一个穷小子,跟对方差距太大了,就算两人私定终身,人家父母也不可能同意他们在一起。 后来国内的形势发生巨变,杨老头去参了军,一来是想用一腔热血保家卫国,二来是想去部队闯出一番事业,这样就有底气和资本迎娶自己喜欢的姑娘了。 可等他参军回来,地主家的大小姐已经嫁人了。 听说她的婆家条件还不错,两家算是门当户对。 对方已经嫁为人妇,他也没能混出头,便没理由再去打扰对方,只能把这份感情永远封印在内心最深处。 杨老头虽然没有去打扰心爱之人的婚姻,但却一直对她念念不忘。 他放不下爱人,所以选择了一辈子未娶。 林子阳听了杨老头的故事,没想到师父竟然还是个大情种。 此生非卿不娶,这种事,很少男人能做到。 就算没能和最爱的女人在一起,大多数的男人还是会选择娶妻生子。 像杨老头这样,对爱情如此坚守和忠诚,不禁让人敬佩,同时也让人唏嘘。 既然老爷子心里有个一辈子都放不下的人,林子阳也不好给他介绍老伴了。 他这大半辈子都过来了,咋可能在这么大的年纪,接受另一个女人。 其实杨老头的晚年倒也不用太担心,虽然老爷子不愿意跟他去京市养老,但只要他还在胡家湾生产队,林子阳就能找人把他照顾好。 依着林子阳现在在胡家湾生产队的地位,只要他和队员们招呼一声,队员们往后肯定会在生活上照应老爷子,不会让他吃苦受累。 所以这么看,杨老头选择在胡家湾生产队养老,也能安享晚年。 林子阳在医院照看了杨老头半个月,高考成绩终于出来了。 现在是先报志愿,后出的成绩。 根据你的考试成绩,再结合你的志愿填报,就能知道你有没有考上,能上哪个大学了。 估分毕竟只能估个大概,具体考多少分,还是得等考试成绩下来了才能确定。 这次的考试结果,和林子阳预想的一样,他是黑省的状元。 林子阳的考试分数非常高,近乎满分。 他之所以没有考满分,主要是有很多主观题。 有些阅读理解性的东西,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所以考生的答案不可能和参考答案一模一样,只能大概结合参考答案给出分数。 而这一部分分数,很难拿到满分。 如果考的都是客观题,只要林子阳想,就肯定能拿满分。 虽然在主观题上丢了点分,但林子阳考出这么逆天的成绩,在普通人看来,绝对是神一般的存在! 因为这是中断十年的高考刚恢复的第一届,很多人早就忘了以前的知识,别说考满分了,只要能考及格,都能达专科线,胡家湾生产队的知青们,提前看了那么长时间的书,大部分也就只能上个专科,在大家普遍都考低分的情况下,林子阳这个分数,说出来真的吓死人。 考试成绩出来,还没报到地方教育局之前,林子阳这个状元,已经成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黑省省报想要对省状元开一篇专访,把专访内容刊登在报纸上,让全省人民都认识这个了不起的年轻人。 这种大新闻,肯定会吸引民众的好奇心,很有话题度。 话题度够了,他们的报纸才能好卖。 其实这年代的传统媒体和后世的网络媒体差不多,都是需要炒热度才能赚钱。 高热度的新闻越多,大家才更愿意花钱买报纸。 买报纸的人多了,报社就不愁赚不到钱了。 省报这边先查了一下省状元林子阳的住址,然后计划着赶紧去对他进行采访。 当然,在过去之前,他们报社得提前和采访对象取得联系。 首先需要确定人家现在在不在那个地址,再就是确定人家愿不愿意接受采访。 要是不提前问清楚,他们的记者很可能白跑一趟。 等省报记者查到林子阳的具体信息后,惊讶的发现,这个省状元来头不小,之前他们已经采访过一次了。 上次省报采访林子阳,是因为林子阳获得了黑省特别贡献奖。 这个奖项的含金量特别高,能获得这个奖的,都是顶级人才,省报对他进行专访,也是理所应当。 第571章 得知林子阳考上状元 而这次,省报再次对林子阳进行采访,原因是他考取了省状元,考得省状元和获得黑省特别贡献奖,这两件事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真的太不可思议了,把所有人都惊呆了。 要不是地址和名字都对得上,省报这边还以为是搞错了,只是出现了同名的人。 毕竟一个省的人那么多,出现同名同姓两个人,再正常不过了。 这个年代,名字取的最多的就是建国,建军,建华之类的。 林子阳这名字算不上太大众化,但取这个名字的,肯定不止一个。 得知这次的省状元就是之前的黑省特别贡献奖得主,已经上过一次省报,报社的负责人不由得在心里感慨,这年轻人,真的太逆天了。 原本以为他之前做出的成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谁知道人家转头又考了一个省状元,惊艳了所有人。 这顶级人才就是不一样啊,干啥啥行,普通人对他只能仰望。 林子阳顶着省状元的名头,又是黑省特别贡献奖得主,省报的负责人便觉得,把他的传奇经历报道出去,肯定会带来无与伦比的关注度。 相关的报道一出,他们省报的销量肯定能暴涨,赚的盆满钵满。 于是省报的领导立马打电话,跟胡家湾生产队取得了联系。 他们是想直接找林子阳的,没想到他不在大队。 接电话的是大队长胡长平,胡长平冲省报的记者问道,“同志,不知道你们找我们大队的林子阳同志,有什么事情啊。 若是有什么急事,你可以和我说一声,到时候我帮你们转告。” 省报的领导也不磨叽,赶紧把具体情况和胡长平说明。 他们是省报的人,打电话联系林子阳,是想对他进行专访。 因为林子阳是他们黑省今年的高考状元,这个成就太了不起了,省报想把他的事迹刊登出去,让全省人民都认识他。 省报的领导又在电话里和胡长平叮嘱,如果他能联系上林子阳,务必尽快帮他们转告消息。 胡长平听了电话另一头的说明,这才知晓,林子阳考上了省状元。 虽然胡长平早知道林子阳的能力超强,参加高考,肯定能考取很不错的分数。 但胡长平还是万万没想到,林子阳竟然牛逼到了这个程度。 那可是省状元啊! 这搁在古代,可是能光耀故里的成就。 林子阳考得省状元,不光给他自己带来莫大的荣耀,他们胡家湾生产队,也势必会因为这件事闻名全省。 想到林子阳又给胡家湾生产队挣来一份天大的荣耀,胡长平就忍不住的激动起来。 这两年胡长平见过太多大场面,心理调节能力比之前强多了。 虽然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万分,但很快,胡长平就冷静了下来,没有表现得很失态。 他对着电话另一头道,“原来你们是想采访他啊,那你们的运气不错,不用来我们大队了。 林子阳同志现在就在省立医院,你们想采访他,直接去医院找他。” 省报的领导听胡长平这么说,也高兴得不得了。 原本他们还愁着联系不上人呢,没想到人家就在省里。 在省里好啊,他们都不用大老远的去胡家湾生产队了,直接去省立医院找人就行。 得知了林子阳的情况后,省报的领导赶紧挂了电话,准备派人去采访他。 胡长平也挂了电话。 挂完电话后,胡长平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朝林子阳家的方向跑去。 林子阳考得省状元,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因为消息提前下来,这会儿除了他,其他人都不知道这件事。 胡长平得去林家说一声,让他们家人也乐呵乐呵。 林家人知道林子阳考上省状元的消息后,肯定也会非常高兴。 胡长平想快一点通知林家人,所以跑的飞快。 胡长平来到林家时,许柔正在腌菜。 菜园子里收获了不少蔬菜,对于吃不掉的部分,许柔全部腌制了。 这些腌菜回头带去城里吃也不错,到了城里,吃个菜都得花钱买,可不如在乡下这么方便。 许柔见大队长急匆匆的来到她家,停下脚步时,还一脸气喘吁吁的样儿,便知道他肯定是有什么急事,不然不会这么着急忙慌。 许柔冲胡长平询问,“大队长,这是怎么了?” “有大事和你们说。”胡长平喘了几口粗气,回道。 许柔当即心里一紧,担心胡长平别是来通知什么不好的事情。 胡长平注意到许柔的神色变得紧张起来,当即笑着说道,“许同志,你别着急,不是坏事,是大喜事儿。” 许柔见胡长平这么说,紧张的心情这才放松下来。 还不等许柔询问什么大喜事,便听胡长平道,“许同志,刚才我接到了省报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他们想联系林会计,准备采访他。 我这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是提前得知了今年的高考成绩。 林会计是真牛逼啊,考了全省第一名,也就是省状元! 咱们黑省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很多,他能考第一名,真的是文曲星下凡。 他考的这么好,不仅自己光荣,也给咱们胡家湾生产队争了光。” 许柔听到胡长平说的话,整个人都懵了。 她儿子考上省状元了? 这确实太牛了! 虽然之前林子阳在刚考完试的时候,就夸下了海口,说他能考得省状元。 但许柔觉得,想考上一个省的状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度非常大。 她儿子确实聪明,把高考知识掌握的滚瓜烂熟,但一个省毕竟那么多人,肯定不缺真正的考试高手。 在这么大的竞争中,想考取省状元,实在难如登天,所以她对林子阳的话并没有抱有太大希望。 正因为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所以现在听闻儿子考上了省状元,许柔才会如此激动。 如果原本就觉得这事八九不离十,儿子考上省状元,对她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冲击力。 许柔因为过于高兴,一时间血压飙升,大脑一片空白,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呆愣在原地。 第572章 天上文曲星下凡 胡长平见许柔这副反应,觉得很正常,肯定是高兴懵了。 胡长平站在许柔的角度想一下,更能理解她的心情了。 如果林子阳是他儿子,别说给他考个省状元了,给他考个普通大学,胡长平估计嘴都能笑歪。 胡长平继续道,“许同志,我来也没别的事情,就特意和你们分享一下这个大喜事。 同时感谢你对林会计的培养,要不是你们当父母的教育好,我们胡家湾生产队也得不到这么优秀的人才。” 胡长平和许柔说完,便离开了林家的院子。 这事儿他不光要和林家人说,还要通知整个大队,让队员们都跟着一起乐一乐。 不过通知其他队员,就不需要一家家的跑了。 为了方便大队的集体管理,大队早已经安装了大喇叭。 等他去大队部,直接对着喇叭通知就行。 胡长平走后,许柔才从震惊中回过神,随后赶紧进了屋子,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儿媳妇和闺女。 此时陆晓雪和林子楠都在屋子里带孩子。 平平和安安一岁多了,这么大的孩子,很是调皮。 大冬天的,外面天气冷,不方便带孩子出去遛弯,只能让他们在家玩。 孩子困在家里,很无聊,就会闹腾,大人必须抽出更多时间陪他们。 见许柔急匆匆进屋,陆晓雪和林子楠都望向了她。 许柔一进屋,直接说出林子阳考上省状元的事。 陆晓雪和林子楠听了后,也都惊呆了。 “我哥真厉害啊,还真让他考上省状元了!” “是啊,阳哥太牛了,他都没怎么看书复习,到底怎么做到的?”陆晓雪一边惊呼,一边又崇拜于林子阳的恐怖实力。 许柔笑着道,“我原本想着那小子是不是吹牛的,没想到还真让他考上了呢,太争气了。 子楠,你去大队部给你爸打个电话,让你爸也高兴高兴。” 对他们这种书香门第来说,很在意和重视孩子的教育。 林怀钧自己就是知识分子,如果他知道儿子考上了省状元,更不知道得高兴自豪成啥样呢。 林子楠听到许柔的吩咐,笑着应了一声,“好,妈,我这就去。” 林子楠说着,走出屋子,准备去大队部打电话。 而在林子楠前往大队部的路上,大队的广播响了起来。 广播里是胡长平的声音。 只听胡长平在广播里说道,“紧急通知一个好消息,咱们大队林会计的高考分数提前下来了,他考取了咱们黑省的省状元,为咱们胡家湾生产队再次争光啦!” 胡长平这句话一连在广播里说了五遍,就怕有队员没听清楚。 而随着这条消息公布之后,整个胡家湾生产队都沸腾了。 不管咋样,林子阳现在是胡家湾生产队的知青。 林子阳考取了这么好的成绩,他们胡家湾生产队肯定能跟着沾光。 再就是林子阳带着他们胡家湾生产队脱贫致富,队员们都非常感激他。 如今见林子阳混的越来越好,现在还考取了黑省状元,队员们都是打心眼里为他感到高兴,队员们一个个都为此欢呼雀跃。 队员们高兴,大队的知青们同样高兴。 大家考试之前,都接受了林子阳的辅导。 林子阳能考上省状元,说明他的能力毋庸置疑。 林子阳给他们的参考答案,估计和标准答案差不多都能对上。 这样一来,他们的估分应该也不会出入太大。 按照估分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知青都有机会考上大学。 另外,林子阳的考试成绩出来了,相信他们的考试成绩也快下来了。 成绩下来后,招生的录取分数线,也会随之一起公布。 到时候他们这些考生,就能结合自己的考试分数,对比一下录取分数线,在结合志愿填报情况,大概判断出能不能考上大学。 老陆家这边,曹雪萍听闻女婿考上了黑省状元,当即在陆德山面前感慨道,“老头子,你听到了吧?你女婿可真有出息,居然考上了省状元。 啧啧,这小子估计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不然脑子咋能那么灵光呢?” 陆德山听到曹雪萍的念叨,脸上也是藏不住笑意。 “哈哈,子阳这孩子确实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普通人可没有他那个脑子。” “你说咱们家是不是走了狗屎运,竟然得了这么一个好女婿。 等会儿我就去买点儿纸钱,必须给老祖宗烧点儿。” 前些年大力破除封建迷信的时候,还不允许搞这些。 但这两年这方面的管控明显放宽了。 曹雪萍去买点纸钱,晚上偷偷的去老祖宗的坟前烧,问题不大。 对于曹雪萍的决定,陆德山没有反对,因为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老陆家这几年沾了女婿的光,日子越过越好。 别的不说,老二能在部队里晋升,大闺女的户口能迁回胡家湾生产队,全都是林子阳的功劳。 这么好的女婿,要不是老祖宗保佑,他们上哪里找? 可惜这会儿女婿在省里的医院照顾杨老头。 要是林子阳还在家,陆德山高低得拎几瓶酒,去女婿那边喝几杯,好好庆贺庆贺,高兴高兴。 林子楠这会已经到了大队部,借了大队的电话,给父亲那边打了过去。 林怀钧这几天的工作很忙,毕竟各个省份的高考成绩陆续都要出来了。 随着高考成绩公布,大学录取等相关事项都要随之启动,而这些工作都是需要他们教育部门去做的,自然就忙得不行。 再就是随着高考的恢复,大学办学的重新开始,他们教育部门得做出各种规划,忙得飞起。 因为工作太忙,林怀钧都没时间操心儿女他们考的怎么样。 当然,林怀钧没有操心太多,主要是知道他们考的肯定不错。 在他们考完没几天后,林怀钧就打电话给他们,询问了他们的高考情况。 得知了林子阳几人的高考估分后,林怀钧便知道他们的成绩稳了。 只要估分差的不多,他们考上京市的名牌大学,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上京大。 不过林怀钧完全没想过,儿子能考上省状元。 第573章 接受采访 在电话里听到林子楠汇报的好消息,林怀钧高兴的就差跺脚。 对于他这种教育工作者而言,儿子考上省状元,比挣到万贯家财更让他高兴。 林怀钧在电话里说了一连串的“好”。 得知这个好消息后,林怀钧赶紧和身边几个老朋友分享。 郑洪和秦喻安得知林子阳是黑省的高考状元,无不佩服这小子的能力,同时也在羡慕林怀钧的福气好,生了一个这么出色优秀的儿子。 他们两家的子女都是一代不如一代,但林家不同,是一代更比一代强,林子阳比林怀钧优秀太多了,做到了青出于蓝胜于蓝,做父母的,都盼着子女混的比自己更好,在这方面,他们俩是真的羡慕林怀钧。 第一届恢复的高考,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林子阳能考取省状元,前途绝对不可限量。 再加上有他们这些叔叔伯伯的人脉加持,真不敢想,这小子以后能做出多大的成就。 此时的林子阳正在医院陪护杨老头,浑然不知,他已经是高考状元了。 这会儿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林子阳冲杨老头问道,有没有什么想吃的东西。 杨老头道,“你看着买,有啥我吃啥。” 杨老头想着,有的吃都不错了,哪里还要挑挑拣拣。 也是这两年胡家湾生产队的条件好了,这要是早两年,队员们吃饱饭都是问题,对伙食质量从来不会有要求。 林子阳点点头,去食堂随便买了点吃的。 考虑到杨老头在养伤,营养摄入不能太差了,林子阳每一顿都会买点荤菜回来。 今天这顿饭,林子阳买了一份黑鱼汤,一份猪油渣炒青菜,一份白炖萝卜。 别说,这年代的鱼都是野生的,比后世的养殖鱼好吃太多了。 野生黑鱼汤,不光味道好,营养价值也高,很适合养伤的人。 杨老头吃着林子阳买回来的饭菜,觉得很幸福。 这几天一直躺着不能动,困在一张小床上,身体有点难受和不自在,其他方面倒是比他在生产队的待遇更好。 一日三餐不用他操心,都是林子阳去食堂买好了,给他送到跟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日子太舒服了。 无聊的时候还能看看电视,林子阳也能陪他聊聊天,不会觉得太无聊寂寞。 杨老头在医院养了小半个月,因为吃得好,整个人明显比之前胖了不少。 原本他是比较瘦,比较干巴的身材,现在变得圆润了很多。 而且林子阳不怕麻烦,很会照顾人,经常给他擦澡,修理头发和胡子。 杨老头觉得自己活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这么精致清爽过。 在林子阳的照顾下,他不光长胖了,整个人的精神气也焕然一新。 杨老头刚吃完,就听到了敲门声。 林子阳起身去开门,还以为是医生护士来查房。 没想到开门后,见到的不是医生护士。 来的是省报的记者和摄像师,他之前见过这两人,觉得眼熟。 林子阳飞快的在脑子里搜索,很快想起来,眼前这两人是之前采访过他的省报工作人员。 见到这两人找上门,林子阳只觉得奇怪。 省报咋找上他了? 这段时间他也没干啥大事,一直在医院待着,照看杨老头,都没机会出门,按理说不会被省报注意到。 来采访林子阳的记者见到他,当即激动的说道,“林同志,你真的在省立医院啊。” 林子阳则是疑惑的问道,“请问你们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省报记者当即冲林子阳解释道,“林通知,我们是来找你做专访的。 今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了,我们省报提前在教育局那边得知了你的考生成绩,你是黑省的理科状元。 我们想对你做一次深入的采访报道,不知道你这边方便吗?” 林子阳听到对方的解释,这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他就说,这段时间他啥也没干,不可能莫名其妙被省报关注,原来是高考成绩出来了。 考上黑省理科状元,这件事早在林子阳的预料中。 所以此时他从省报记者嘴里得知这个消息,根本没有表现出惊讶。 “方便,你们进来做采访吧。”林子阳把省报的记者和摄影师请到了病房里。 外面走廊人多,太嘈杂。 既然是做采访,肯定是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再就是林子阳不想让别人看到了,过多关注他。 这要是让省报的记者在外面采访他,估计没一会儿功夫,医院的人就都知道他是高考状元了。 这要是引起轰动,后续肯定会给林子阳带来不少麻烦。 为了避免麻烦,林子阳赶紧把省报记者和摄影师请到房间。 好在这会儿杨老头也睡够了,不然他们估计得换个地方。 杨老头方才躺在病床上,依稀听到了林子阳和省报记者的对话。 但是他担心自己听错了,可别白高兴了。 所以在林子阳带着记者还有摄像师进入病房后,老头子赶紧冲他问道,“子阳,这两位同志是来干啥的?对你做采访的?他们刚才说你是咱们黑省的高考理科状元,真的还是假的?我耳朵没听错吧? 老头子我年纪大了,有时候耳朵也不灵光了。” 林子阳笑着冲杨老头道,“师父,您老没听错,他们确实说我考了省状元。 正因为我是咱们黑省的理科状元,所以省报想对我进行一下专访。” 杨老头确认了这个事,当即激动的说道,“好好好,你小子真是太有出息了,竟然成了状元。真是光宗耀祖啊!” 在杨老头看来,林子阳就等同于自己的儿子。 哪个当父母的,不想见到儿子有出息? 杨老头也是一样,得知林子阳考上了省状元,一脸的高兴与自豪。 这小子原本就有本事,现在更是牛逼大了,往后的前途绝对不可限量。 他收了这么个有出息的徒弟,往后走哪儿,都能吹到天上去。 知道林子阳需要接受省报记者的采访,杨老头也不耽误他们的正事。 他连电视都不看了,静静地听着记者对林子阳的采访。 第574章 包揽全县前三 这次省报记者采访林子阳,主要就是询问他,为什么能考出这么好的成绩,对国家未来教育的一些看法,还有对未来人生的展望,等各种问题。 在记者说要采访他的时候,林子阳就已经预料到了对方想问的问题了。 等他们问出来时,林子阳不假思索的回答了他们的各种问题。 整个采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 林子阳觉得,只要省报有点水平,把他回答的内容!整理归纳的好一点,他的这篇采访报道,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到时候引起注意的不光是教育界,估计高层也会受到点启发。 现在国家的改革正处于摸索阶段,很多事情都是摸石头过河。 林子阳回答的一些问题,思路很有前瞻性,相信能给迷茫的改革之路,指明正确的方向。 林子阳之所以这么爽快的答应省报的采访,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希望给华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等省报记者采访完,林子阳礼貌的送走了他们。 林子阳想着,他考上省状元这件事,家里人不一定知道,所以借了医院的电话,给胡家湾生产队打了过去。 没想到等他电话打回去,才知道家里人早就知晓了。 现在不光是林家人知晓了,整个胡家湾生产队都知道了这件事。 陆晓雪在电话里还提及,她已经让大哥去了一趟县城,买回来很多糖果,分给大队的队员们,让大家一起沾沾喜气。 林子阳对这妮子的安排很满意,原本他就想让陆晓雪买点喜糖分给队员们的,没想到这妮子早就张罗好了。 果然,结婚久了,两口子的心意越发的相通。 陆晓雪在电话里嘟嚷道,“阳哥,你的高考成绩实在太好了,不知道我有没有那个本事,和你考上一所大学。 如果我也能考上京大,到时候咱们就能一起上学了。” 林子阳听到陆晓雪的嘟嚷,觉得这妮子太不自信了。 他当即说道,“放心吧,按照你的估分,只要结果差的不是很大,考京大是稳稳的。 媳妇儿,你得相信你自己,别那么不自信。” “这分数还没下来呢,我也不敢想太美了。 我担心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还是等考试成绩下来,看看到底考得咋样吧。” 李子阳笑着应道,“好,那就等成绩下来。估计也就这两天了,等不了太久。” 其实高考成绩都已经出来了,教育局这边通知到地方教育局,需要点时间,但最迟也就这两天。 成绩一公布,到时候都能知道自己考的到底怎么样,能上哪个学校了。 “嗯,那我安心等考试成绩吧。” 想到这两天就能知道成绩了,陆晓雪是既期待又紧张又担心。 她知道自己考上重点大学应该不难,但她不满足于此,满心希望能和林子阳考到同一所学校。 毕竟在一所学校,往后上大学了,在一起接触相处的机会才能更多。 如果不在一个学校,他们两口子上大学了,不可能天天见面,到时候聚少离多,难免会影响夫妻感情。 林子阳在电话里又问了些家里的事情。 这段时间他在医院照顾杨老头,没时间照顾家里。 离家半个月了,林子阳很惦记家人,尤其是老婆孩子。 陆晓雪笑着道,“阳哥,家里一切都好,你不用担心。 我现在和小妹都不用看书复习了,空闲时间比之前多多了。 咱家好几个大人带两个孩子,游刃有余。” 而且现在平平和安安一天比一天懂事了,孩子大了,能省心许多。 陆晓雪可不是为了宽慰林子阳,故意这么说的,她说的全是大实话。 问完家里的情况,林子阳和陆晓雪恋恋不舍的挂了电话。 和林子阳预想的一样,高考成绩在两天后,全部公布出来了。 安平县的高考成绩很亮眼,考上了几十个大学生。 而这几十个大学生中,有一大半是胡家湾生产队的。 陆晓雪和大队的其他知青一起,一大早坐着生产队的拖拉机,上县里的教育局查成绩。 高考成绩公布,安平县教育局直接以张贴榜单的形式公布的。 考生对着榜单查找自己的姓名,就能知道自己考得怎么样了。 同时为了方便考生知道自己有没有考上大学,安平县教育局还特意统计了达到专科线,本科线的考生名字,以及相应的分数。 陆晓雪很快就在榜单上看到了自己的考试成绩。 她之所以查的这么快,是因为她的名次很靠前。 她男人是黑省的理科省状元,也是安平县的高考理科状元。 而她也不差,竟然考了全县第二的好名次。 林子楠考的同样不错,是全县第三。 这下子好了,他们一家三个人,直接把安平县高考理科前三包圆了。 虽然他们三个人的名次连在一起,但分数还是有差距的。 林子阳的分数高高在上,考了480分,这都近乎满分了。 陆晓雪考了420分,虽然很优秀,但和林子阳还是有几十分的差距。 看到这个分数,陆晓雪长长的松了口气。 因为她听林子阳说过,这个分数肯定是能被京大录取的。 林子楠的分数又比陆晓雪低了一截。 林子楠考了392分。 这个分数上重点大学,没多大问题,但能不能上京大,不好说。 所以陆晓雪因为自己的考试分数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因为小姑子的分数悬起了心。 不管是陆晓雪还是林子楠,都梦想着上京大。 先不说京大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上了京大,以后的前途更光明。 最重要的是,一家人上一所大学,往后能有个照应。 尤其是陆晓雪和林子楠姑侄两人,平时关系就很好,像闺蜜一样,上了同一所大学,还能继续给彼此当伴儿,多好啊。 林子楠看到自己的分数,也揪起了心。 说不满意吧,考得已经很好了,说满意吧,又感觉差了一点。 满意的是达到了重本线,而且还考了全县第三。 不满意的是,和哥哥嫂子差的有点多,担心不能和他们一起上京大。 第575章 大队考了二十多个大学生 陆晓雪看出了小姑子的心思,拉着她的手,说道,“子楠,如果你哥估算的没错,你这分数,也是有很大机会上京大的。 回头和你哥打个电话,再问问他。 或者给咱爸打个电话,咱爸在教育部工作,肯定知道京大的大概录取分数线。” 林子楠觉得嫂子说的有道理。 先不急着发愁,回到大队,打电话问问她爸和她哥。 不仅林子阳一家三人考的很好,胡家湾生产队的知青们,考得也非常优秀。 好几个达到了重本线,一大半人达到了本科线和专科线。 胡家湾生产队参加考试的知青,有二十八人,考上大学的一共20人。 外加陆晓雪几个不是知青的队员,这次胡家湾生产队考上大学的人数,是23人。 正常情况下,一个生产队能出一个大学生,都非常了不起了,更别说一下子出了二十多个,说出去真的吓死人。 而且这次县里理科前三名,全都是胡家湾生产队的,这让原本在全县已经有一定名气的胡家湾生产队,再次出尽了风头。 不用说,回头县里肯定会结合今年的高考成绩,对胡家湾生产队进行重点表扬。 看完分数,大家便跟着拖拉机回了生产队。 他们一回到生产队,大队长胡长平还有队员们,都上前围住了他们,询问他们的考试成绩。 对于考试结果,徐洪庆做了总结。 当队员们听到他们大队的知青还有队员都考的这么好,当即沸腾了起来。 知青们考的好,队员们觉得都在预料当中。 毕竟他们胡家湾生产队的知青,和其他地方的知青不一样。 他们这边对人才的要求很严格,大队的知青们,每天都要抽时间看书学习。 他们的基础打的比别人好,去参加高考,自然更容易考出好成绩。 让队员们最惊讶的是陆晓雪,这妮子竟然考出了全县第二的好名次。 要知道,这妮子只有初中学历,居然比那么多高中毕业的知青考得还好,真的太牛了。 依着陆晓雪的考试成绩,估计能和林子阳一起上京大。 陆晓雪是他们胡家湾生产队的人,不是外来的知青。 这丫头能考出这么好的成绩,证明他们这些乡下泥腿子,只要够努力,奋发图强的学习,同样能学有所成,有机会考上好大学。 所以对比那些外来的知青们考上大学,队员们自然更兴奋于陆晓雪的成功。 “哎呦,晓雪这丫头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没想到是个隐藏高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是啊,之前以为晓雪只是长得漂亮,没想到这丫头的脑子还这么灵光!” “这说明啥,说明咱们林会计有眼光。 人家肯定不是只图晓雪的外貌,也是被晓雪的聪明劲吸引了。” “林会计那么聪明,看人的眼光自然差不了。 他们两口子都这么优秀,真是越看越登对。” “哈哈,咱们大队这次也算出尽风头了,考了这么多大学生不说,还把全县前三名都占了!这说出去,外人肯定羡慕死了,会说咱们大队风水好,人杰地灵!” “……” “……” 外人震惊于陆晓雪考了全县第二的好成绩,陆家人也都是惊喜交加。 曹雪萍哪里能想到,他们家有个文曲星下凡的女婿就算了,结果闺女也这么争气,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因为过于高兴,陆家人激动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一个个都呆若木鸡。 胡长平听到队员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嘴角不由的上扬起来。 大队出的人才越多,说明他这个大队长当的好。 这事儿上面知道了,肯定要表扬他,表扬大队的。 胡长平乐呵呵的冲队员们道,“咱们大队的考生考得太好了,这是大喜事,咱们得好好的庆贺庆贺,所以我建议,举办一场庆功宴,咱们全村的队员们一起做酒席,大吃一顿。” 大队自己就有养猪场,去养猪场拉一头猪出来,就能做出丰盛的宴席。 胡长平这么提议,也不光是为了这件事庆贺,同时也想弄点好吃的,给大家补一补,算是给队员们发福利了。 到时候他再借着队员们一起吃酒席的机会,宣传一下教育的重要性,希望他们胡家湾的队员们,以后都能重视起对孩子的教育。 人才是未来,往后胡家湾生产队每家每户,都得让孩子去读书,抓紧孩子的教育问题,争取让他们大队的孩子,能和这些下乡们知青一样,考上大学,走出山村,闯出一片天。 他们大队的人才越多,后辈们才能更好的建设家乡,让他们胡家湾生产队发展的越来越好。 对于胡长平的提议,队员们都听进了心里,表示以后一定会重视孩子的教育,对庆功宴的事,也是举双手赞成。 毕竟庆贺宴是大队出钱来办,大家白吃白喝,有什么好反对的? 大队出了这么多大学生,很多队员也想沾沾这份喜气,把酒席摆的排场一点。 决定好这事,胡长平便安排队员们忙活起来。 之前在林子阳的建议下,大队出资建了一个大礼堂,方便全体队员开大会,也方便举办各种活动。 这次的庆贺宴,正好可以去大礼堂办。 不然这大冬天的,外面天寒地冻,吃个酒席把人冻麻了。 队员们热络的忙开了,考上大学的知青们,则是涌去了大队部,借用大队部的电视,给家里人汇报这个好消息。 知青们都不是本地人,这么大的好消息,肯定得和家里人知会一声的。 不过这些报喜的知青中,不包括涂卫国。 涂卫国自从结婚后,就和家里彻底断了联系。 从家里人让他下乡的那一刻开始,涂卫国就对家人彻底死心了。 他们不在乎他,那么往后不管他取得多大的成就,和家里人也没任何关系了。 这次他考上大学,便不需要告知家里人。 倘若家里人知道他考上了大学,知道他过得不错,指不定又想来搜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