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钱票穿六零,嫁有钱有颜工程师》 第1章 穿书 完蛋,她竟然穿书了,还是六十年代,要吃没吃,要喝没喝的年代,赵宜欢坐在礁石上,一脸的生无可恋。 赵宜欢大学毕业后没干自己学的会计专业,反而回了老家的小县城当老师,闲暇之余最喜欢的就是在网上冲浪看小说。 最近这段时间迷上了年代文,可是,她也不想穿进一本年代文里呀,还是只看了前面五章的年代文! 好不容易五一有假期了,赵宜欢迫不及待地上了去上海的高铁,在高铁上闲着无聊,找了一本叫做《七零之我在纺织厂的日子》的小说来看,看了五章,高铁就到站了。 好家伙,要是知道会穿进这本书里,说什么她也要看完呀,赵宜欢一脸的欲哭无泪。 赵宜欢一下高铁,就拖着行李箱直奔崇明岛,在岛上走了一小段路,越走越奇怪,怎么路上一个人都没有了,远处的房子也是低矮的泥胚房,赵宜欢开始觉得不对劲。 等走到一个礁石边,看到一个很古董的书包,赵宜欢的不安感越来越强烈。 等她把书包打开,里面放着几本书,翻开书,里面写着:赵宜欢,高三三班。 这本教材可跟现在的完全不一样,等再看到后面的印刷日期,1967年,赵宜欢像是被雷劈了一般,石化了。 等再看到学生证上跟她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时,赵宜欢已经傻了。 她,她这是穿书了啊,书里只出现了一句话的女孩子。 《七零之我在纺织厂的日子》女主是赵宜欢的妹妹,赵宜欣。文中女主感叹了一句:二姐赵宜欢也是傻,不想下乡又不争取,只会把自己给逼死。 书里的赵宜欢在高三毕业的前一个月跳海了,原因是高中毕业后家里要她下乡,她不想去,就借口去崇明岛姥姥家玩,一气之下跳海了。 所以,这个书包是书里的赵宜欢的,她,她跳下去了。 赵宜欢给吓一跳,忙趴在礁石边往下看,什么都看不到。 书里描写,赵宜欢跳海了之后,尸体也没打捞上来,所以,原来的赵宜欢死了,变成了从二十一世纪来的赵宜欢! 赵宜欢脑瓜子嗡嗡地响,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太玄乎了!太让人不可置信了!但是,手中的学生证和远处的场景让她不得不信。 这该死的老天爷,她赵宜欢是做错什么了啊,她不就是出来旅个游吗?不就是看了几章小说吗?不就是跟文中出现了几句话的炮灰一样的名字吗?至于这样对她吗? 赵宜欢气地蹲下了身子,呜呜的哭了起来。 过了好一阵儿,被海风一吹,赵宜欢才慢慢平复下来。 在哪儿生活不是生活啊,在原来的那个世界,她从小父母离异,父不管母不要的,跟着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前几年也去了,也没什么可挂念的。 问题是这是书里的六十年代啊,没吃没喝的,还要面临着下乡,想到这,赵宜欢又想哭了。 打起精神来,你是打不倒的小强,赵宜欢给自己打气。 摸摸手腕上的金镯子,还好还好,金镯子还在,这可是她去年年底用了一年的绩效工资给自己买的。以她多年看年代文的经验,这个时期的金子可是很贵的,不行,就把它换成钱,赵宜欢磨搓着手腕上的金镯子。 咦,这是六十年代啊,赵宜欢突然想起了行李箱里的收藏册。这是一位姨奶奶,也就是奶奶的表妹听说她要去沪市,托她带给一个老姐妹的。 听姨奶奶说起,她和这位姐妹当时结婚的时候,对象家里穷,买不起那时候流行的三大件,后来,等到条件好了,姨奶奶就喜欢上了收藏那个时候的种种票据,弥补当年买不起的遗憾。 这次就是想托赵宜欢带给她的老姐妹瞧瞧的,没想到啊,这倒是便宜了赵宜欢。 姨奶奶,收藏册丢了您也别伤心,毕竟,您的侄孙女也丢了。 赵宜欢马上打开箱子,箱子里除了那本收藏册,就几件换洗的衣服,还有出门旅游准备的化妆品。 这可是六十年代啊,这些衣服也不合时宜啊,是不能拿出来了,这个箱子也不行啊,还有她的化妆品,可都是才买的啊,真的要扔掉吗,赵宜欢肉疼。 翻开收藏册,都是些自行车票,缝纫机票,收音机票,手表票,还有大团结,粮票……各种票据都有。 有这个赵宜欢总算是好受一点了,这可是她往后安身立命的本钱了,得好好收好。 就是还要再整理一下,现在是六几年还不没完全弄清楚的,可不能冒冒然拿出来,有的日期都还没到呢。 把收藏册放进原主的书包里,现在她只能顶用这个赵宜欢的身份了,不然,她就是个黑户。 把行李箱和里头的衣服,还有化妆品装起来,准备扔海里去,可不能让人给看到。 突然想起,这个时代的人都吃不饱,面黄肌瘦的,她也不符合这个形象呀,赵宜欢是张小圆脸,大眼睛,皮肤白白嫩嫩的,虽然跟书里的赵宜欢有几分像,但是,脸颊比她可丰盈太多了。 那还是把修容笔留下吧,这个也方便,把脸涂黑一点,看起来也要瘦一点。 再看看自己今天穿的,复古的白衬衫,黑色长裤,一双白球鞋,看起来倒也没那么突兀。 把高马尾拆了,还好用的两个橡皮筋,利落地给绑了两个麻花辫,看起来跟照片上的女孩子比较接近了。 就是书里的赵宜欢是家里的老二,从小生活在家里的最底层,难免有些内向,眼神没有她这么活波,自信。 这个也没办法了,这段时间尽量低着头吧,早点换个别的地方生活,可别暴露了。 就是赵宜欢可是马上就要毕业了,一毕业就得去下乡,看了这么多年代文,下乡那得吃多少苦啊。 在自己那个世界,赵宜欢吃够了生活的苦,难道在书里还要吃苦? 呸,老娘这辈子只吃甜,不吃苦,这苦,谁爱吃谁吃去。 反正,赵宜欢是坚决不吃苦的,下乡也是绝对不会去的,总能有办法的。 把箱子收拾好,里头放了一大块石头,扔进了海里,看着箱子逐渐沉入大海,赵宜欢放心了,二十一世纪的赵宜欢也跟着消失了,现在是六十年代的赵宜欢。 第2章 回忆剧情 又仔细的检查了一遍自己的穿着,问题不大,接着掏出一个巴掌大的小圆镜,用修容笔把脸涂黑一点,还有脖子,手,看着小了一圈的修容笔,赵宜欢蹙了蹙眉,这可不经用啊。 这小圆镜还是某宝购物送的,把外头的图片给撕下来,扔进了海里,还是保险一点的好。 收拾好了,赵宜欢总算舒了一口气,这下不会暴露了吧。 又把手腕上的金镯子给撸下来,费了好一番劲儿,手腕都红了一片。 把原主的书包拿过来,先把金镯子放进书包里,又仔细翻看了一遍,就几本书,一张学生证,一个铝饭盒。书里倒是夹着几张毛票,总共才六毛钱,这估计还是原主攒了好久才攒下来的。 把书包抱在怀里,赵宜欢坐在礁石上,开始回忆起了剧情。 赵父赵小河和赵母王翠梅都是沪市机械厂的工人,有个哥哥叫赵宜江,原主是老二,下面一对龙凤胎赵宜滨和赵宜欣。 赵宜江比原主大两岁,今年二十岁,前年高中毕业家里出钱给买了份机械厂学徒工的工作,他也就不用下乡了。 轮到老二赵宜欢要毕业了,家里就说,前面给老大买了工作家里还有不少饥荒,可没钱给她买工作。 本来她同学给她出了个主意,可以顶她妈的班,这样她有工作就不用下乡了。哪知王翠梅一听想要她的工作,立马就变脸了,骂她不知好歹,家里供她吃,供她读书,还要家里的工作,这份工作是留给赵宜滨的,让她想都不要想。 这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原主一时受不了父母的偏心,又害怕下乡,一时想不开,就借口上姥姥家来,趁人不注意就跳海里去了。 唉,家里赵宜江是老大,得父母的看中,赵宜欣和赵宜滨是龙凤胎,又是最小的,父母总要偏心些,就老二夹在中间,父不疼母不爱的。 不是所有的子女都能得到父母的疼爱的,这点赵宜欢看的很开了,无所谓,自己好好生活就是了。 就是,还是得赶紧想办法离开这里才是,一是怕暴露身份,二是没有工作就得下乡。 还是得有份工作才行! 虽说现在工作难得,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学生要下乡去,但是,总会有办法的。 赵宜欢摸着书包里的收藏册,这就是底气! “欢欢,欢欢,你别吓姥姥啊,赶紧回来。” 一个带着哭腔,慌乱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思绪被打断,赵宜欢稳了稳心神,是原主的姥姥,王老太。 记得书里说过,赵宜欢跳海后,王老太怪自己女儿王翠梅逼死了自己的外甥女儿,王翠梅又怪王老太没看好自己的女儿,母女俩闹翻了,再也不往来。 赵宜欢缓缓起身,蹲久了,腿有点麻,一个踉跄,差点跌海里头去。 后边儿王老太心都快跳出来了:“欢欢,欢欢你可别犯傻啊。” 赵宜欢也是心有余悸,她可不会游泳,忙退后一点。 见她退回来了,王老太一个箭步冲过来,一把拉住她的手腕往前走,直到离海边五米远这才停下来。 见危险已除,王老太粗糙的巴掌在赵宜欢身上狠狠地拍了几下:“你个死孩子,做什么想不开的,你要是有什么事,你让我怎么跟你爸妈交代啊。” 王老太一想起来就心有余悸,这会儿声音里都带了哭腔。 外孙女早上一言不发地来了她家,问她,又不说话,就呆呆地坐在堂屋里。 家里人都忙,也没空守着她,谁知道一转眼的功夫就不见了,她还以为是回城里去了。 谁知道隔壁桂容来家里说,看见个姑娘,像她外孙女,在海边坐了一上午了,怕是有点不对劲。 王老太魂都快吓没了,这会儿看见外孙女好好的站在自己边上,腿都还有点打颤,一颗心好歹落了地。 赵宜欢任王老太在自己肩膀上拍几下,跟她奶奶一样的老人家,这会儿倒是感觉有些亲切。 也不敢抬起头来说话,怕被发现自己不是原主。 好在原主是个沉默的性子,向来都是低着头不说话的,王老太倒也没发现什么异样,忙拉着赵宜欢回去了。 边走边想,吃过午饭就让大成把赵宜欢送回去,在这里要是出了什么事,她可负不起这个责任。 走了十来分钟,就到了王老太家了。 赵宜欢抬起头来,偷偷打量了几眼,普通的泥胚房,屋顶铺着瓦,比起一路走来看到的茅草屋顶,王家的日子显然过的还可以。 进了屋,王老太忙着去做饭,交代孙女王佳佳看着她表姐。 王佳佳是个听话的孩子,得了奶奶的嘱咐,就拉着赵宜欢进了她的房间。 赵宜欢坐在床上,是个高低床,看了几眼这个房间,不大,上下铺都住了人。 像是不经意地问道:“佳佳,你睡哪里啊?” 佳佳还是刚刚听王老太喊的。 “我睡你坐的这个床啊。”王佳佳疑惑的看着自己表姐,来过这么多次了,还不知道她睡哪儿,奇奇怪怪的。 不过,家里就她一个还不上学的孩子了,哥哥姐姐上工的上工,上学的上学,她平常也无聊,这会儿也愿意跟赵宜欢聊天。 “上面是我姐姐王玲玲睡的啊。” “隔壁是大强哥和小强哥的房间。” 经过王佳佳的一番爆豆子,赵宜欢倒是了解了王老太一家。 王家是王老太当家,王家爷爷已经过世了,王老太生了两子一女,老大王大成,女儿王翠梅,老小王小成。 王大成家两儿子,两闺女儿,王小成家也是一儿两女。 赵宜欢不禁感叹,好大一家子啊。 吃饭的时候,赵宜欢看着满满一屋子的人,晃花了眼,都不认识。 也不敢做声,低着头小口小口地吃饭。 是加了红薯的高粱米饭,有点噎嗓子,赵宜欢一点一点的挑着吃。 引得王老太时不时地看她几眼,什么时候欢欢吃饭这么秀气了。 一大家子人吃饭,向来都是跟打抢一样,谁不是大口大口地吃,就怕吃慢了,菜都被抢完了。 王老太夹了一筷子小鱼仔放进赵宜欢的碗里:“欢欢,多吃点,一会儿吃完让你大舅送你回去。” “嗯。” 赵宜欢小声地应着,王老太看了她好几眼了,她心里有点发怵,也想早点离开王家了。 第3章 赵家 吃过饭,王老太收拾了一篮子的小鱼小虾,让王大成提着,送赵宜欢回城里。 王大成脚步快,赵宜欢加大步伐才能赶上,等坐上了轮渡,这才松了一口气。 崇明岛到市区坐轮渡票价要五分钱,赵宜欢看王大成掏钱买了票,忙从原主的私房钱里拿出一毛递给王大成。 王大成是个憨厚沉默的中年汉子,常年在海上打鱼,晒得黝黑,这会儿见外甥女这么见外,也不说话,只是把赵宜欢递钱的手推了过去。 见王大成不收,赵宜欢迟疑了下,又把这一毛钱放进了裤子口袋里。 一个小时后,轮渡靠岸。 两人又搭公交车去五金厂家属院,这回赵宜欢学乖了,先王大成一步上车,给了售票员一毛钱的车费。 王大成看了一眼赵宜欢,见她一直低着头,只能看见一个乌黑的脑袋。 在心里默默地叹了一口气,想到他娘说的,欢欢想不开,怕是跟这次下乡有关。 心里不由得埋怨起妹子妹夫,都是自家的孩子,怎么能厚此薄彼呢。 想他四个孩子,哪个不是一样的疼,等会儿可得跟他妹子好好说道说道。 两人沉默着,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就听售票员大声喊着:“五金厂家属院到了。” 赵宜欢忙站起来,跟王大成一起下了车。 不知道路,赵宜欢怕露馅儿,亦步亦趋地跟在王大成后面。 跟着王大成走了几百米,进了家属院的大门,走到一幢筒子楼前。 这会儿太阳还老高,家属院都没什么人。 跟着王大成上了筒子楼的二楼,在第三间门口停下。 大门紧闭,铁将军把门,显然,主人还没回来。 王大成示意赵宜欢开门,赵宜欢摇摇头,表示没有钥匙。 王大成擦了擦脸上的汗,嘴唇紧紧抿着,自己家里都没有钥匙! 赵宜欢也在思索,原主有没有钥匙的啊,书包里没有,难道,在原主身上? 两人一言不发地站在门口,好在没等多久,王翠梅提着菜篮子急急忙忙地回来了。 今天副食品站有猪肉供应,她特地请了一个小时的假,买了一斤猪肉回来。 这可是五一的限量供应,这要是平时,你凌晨排队都不一定买得到。 见到自家大哥和闺女儿站在门口,王翠梅笑道:“大哥来了啊。” 王大成微微点头,见王翠梅掏出胸前的钥匙,把门打开。 赵宜欢跟着进了门,不着痕迹地打量着赵家的布局。 普普通通的两室一厅的布局,客厅还隔了一点出来,又多了一个房间。 这样客厅就窄了很多,刚刚好摆下一张四方桌,旁边立着一个五斗柜,再放下四条凳,也没有多余的位置了。 王大成把手里提着的篮子交给王翠梅:“这是咱妈给你带的。” 王翠梅伸手接过,里头是些小鱼小虾,娘家在渔村,吃这些还是挺方便的。 把菜篮子和这篮子鱼虾一起放到厨房去,说是厨房,其实是阳台隔出来的,一大半当做厨房,还有一小半用来晾衣服。 王翠梅放了东西出来,就见赵宜欢低着头坐在凳子上,跟个木头人似的,一动不动。 没好气地说:“没点眼力见的,还不给你大舅倒杯水。” 赵宜欢微微抬起头,见王翠梅微黑的圆盘脸,两道浓浓的眉毛倒竖着,正怒视着她。 这就是原主的亲妈啊,赵宜欢心里沉了沉。 王翠梅见她还没动,正准备骂人了,赵宜欢猛地起身,拿起五斗柜上的杯子,倒了一杯水,放在王大成面前。 见赵宜欢一句话都不会说,王翠梅又生气了,正准备好好说说她,就听王大成说:“欢欢,你进房里去,我跟你妈有话说。” 进房里去,她不知道原主住哪间房啊。 正踟蹰的时候,王翠梅见她一动不动,气冲冲地冲过去打开最边上的房门,一把给她推了进去。 看得王大成眉毛皱成了一团,忍了忍,还是道:“孩子大了,你脾气也收一收。” 王翠梅正要应她大哥几声,就又听王大成道:“下乡的事,孩子要是不愿,你们也想想办法,别太逼孩子了。” 又把王老太的话说了,赵宜欢似乎有轻生的念头,给王翠梅唬了一跳。 她先前还奇怪,今天又不是周末,赵宜欢不在学校怎么还跟她大哥一块回来的。 一时也沉默了。 该说的都说了,王大成把杯子里的水一口喝完,就说:“我要回去了,不然赶不上轮渡了。” 赶不上轮渡可就麻烦了,王翠梅也不留他,急忙把篮子里的小鱼小虾都倒进盆里,又斟酌着切下一块巴掌大的猪肉,用油纸包好,放到篮子里。 待把王大成送出门,见赵宜欢还在房里,也不说出来帮忙做饭,正想骂人,又想起她大哥的话。 想了想,咽下了嘴里的话。 又想了下刚刚那死丫头的神情,一直低着头,跟平常也没什么两样啊。 不过,王翠梅眯着眼,眼神闪了闪,老二今天穿的衣服,不对劲,干干净净的,一个补丁都没有。 家里孩子多,可没什么布料给赵宜欢做衣服,赵宜欢的衣服可都是补丁烙补丁的。 走到门边,大声质问:“老二,你今天穿的谁的衣服啊,你出门还不是这身呢。” 正在房门口偷听的赵宜欢心都要跳出来了,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掐了下自己的大腿,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这才小声回道:“今天早上劳动课,我摔了一跤,衣服破了个口子,这是同学借我穿的。” “你个败家玩意儿,你有几件衣服经得起你这么摔啊,摔破了,我看你穿什么。” 听见王翠梅的声音远了,赵宜欢刚松口气,就听王翠梅又走了回来:“赶紧换下来啊,把人家的衣服穿坏了,我可没钱给你赔。” “好,我就换下来。” 听见这话,王翠梅才走去厨房了,一边嘀咕,一边做饭。 想起他大哥的话,王翠梅眉心紧紧地拧在一起,她也愁啊。 家里四个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宜江和宜滨是男孩子,她以后老了还得指望儿子呢,家里可不得重视一点啊。 再说了,宜江这又谈了个对象,要是结婚,彩礼还得花好大一笔钱呢,家里哪有钱给赵宜欢买工作啊。 唉,都是穷闹的。 第4章 清点财产 听见王翠梅走了,赵宜欢的心才从嗓子眼里落了回来。 拍拍自己的胸口,她可真怕露馅儿啊,在王家的时候,就已经被王老太吓个半死了。 她在现代过的好好的,不就出来旅个游嘛,这倒霉催的。 气的她扯了扯自己的辫子,嘶,真疼啊。 生气可没用,还是好好想想以后怎么办吧。 先把身上的衣服换下来再说,看了看这个小房间,还不到五个平米,摆着张高低床,靠墙立着一个油漆斑驳的老式衣柜。 打开一看,泾渭分明,上面叠放着满满当当的衣服,下面一层就零星几件,估计一个季节就一两身衣服,还都是打满补丁的。 用脚想都知道,上面的衣服是赵宜欣的,赵宜欣和赵宜滨是龙凤胎,从小就嘴甜,在家里很得宠。 原主呢,沉默寡言的,不会讨王翠梅的喜欢,只会低着头做事。 还有一点,原主是奶奶带大的,就是赵小河的娘,赵老太一手带大的。 等赵宜欢十五六岁了,赵老太过世后,王翠梅这才接回来养着,所以,王翠梅对这个二女儿不怎么亲热。 这个季节的长袖衣服就一身了,赵宜欢没的选。 脱下身上的复古衬衫,换上原主的灰色补丁上衣和黑色补丁裤子。 再穿上原主的布鞋,鞋帮都快掉了。 估计原主也就两双鞋,好的那双她穿走了。 唉,赵宜欢叹口气,原主苦,她也苦啊。 这都是什么命啊。 认命地把衣服和鞋子收起来,这个房间可是原主和赵宜欣一起住的,可不能让她看到。 四处看了看,也没有个能藏东西的地方啊。 只能把衣服和鞋子放在衣柜的最下面,用原主的衣服遮住了。 把柜子整理了下,确定不怎么看得出痕迹了,赵宜欢这才拿起书包,爬上了上铺。 推理了下,赵宜欣娇气,应该会是睡下铺的吧。 看房门紧紧地拴着的,赵宜欢忙把收藏册拿了出来,得趁着赵宜欣还没回来,抓紧时间清点下财产。 又从书包里把金镯子摸了出来,想了想,直接把垫着的床单掀开,放在枕头下的棉胎里头。 又打开收藏册,仔细清点起票据来。 先前在客厅的时候,赵宜欢瞟了一眼挂在墙上的日历,今天是1967年,五月一日。 那67年,五月一日以后的票据可就不能拿出来的,只能用在这天以前的,还得看看,过期的也不能用。 一页一页的翻过去,能用的赵宜欢都挑了出来。 两张自行车票,两张手表票,两张缝纫机票,两张收音机票,全国粮票十张,五市斤,十市斤的,总共八十斤粮,还有十二张大团结。 这些都是能用的,赵宜欢一张一张的放在书里夹好。 又把收藏册跟金镯子一样,放在垫着的棉胎下面藏好。 还有好多票据呢,等年限到了,就能拿出来用了。 赵宜欢不禁笑道,就像存银行里的定期一样,到期才能取出来。 又把书包仔细藏在被子下面,一切搞定,就听到拍门的声音,接着听门外传来一个娇纵的声音:“赵宜欢你干什么锁门啊,快把门打开,你在里面干什么呢?” 赵宜欢又看看自己藏东西的地方,没什么疏漏了,这才爬下床,把门栓打开。 门外赵宜欣正准备推门呢,这猛地开了门,一个没刹住车,差点摔倒。 顿时生气了,一张圆盘脸怒目斜视,“赵宜欢你有病啊,大白天的锁什么门啊。” 开门就被骂,赵宜欢懒得搭理她,不做声,又退回了房间。 见赵宜欢不理她,赵宜欣更生气了,又拿她没办法,哼了一声,一屁股坐到自己床上。 想了想,幸灾乐祸道:“等你下乡去了,这个房间就是我一个人的了,总算是没人跟我抢房间了。” 赵宜欢没回来之前,赵宜欣都是一个人一间房的,好多同学都是跟姐妹挤在一起睡。她能有一个自己的房间,可是让她得意了好久呢。 结果,赵宜欢这个讨厌鬼回来了,一切都变了,想起来她就生气。 看着她得意洋洋地朝自己笑,赵宜欢不想跟她计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就瞟了她一眼,漂漂亮亮的小姑娘,穿着件玫红色带花的上衣,圆脸大眼睛,跟王翠梅很像,但是皮肤比王翠梅白很多。 就一个娇纵的孩子,赵宜欢低下头笑笑,懒得同她计较。 见赵宜欢不做声,赵宜欣像只斗胜的公鸡似的,得意地昂起了头。 不想跟赵宜欣说话,也不想出去客厅里,赵宜欢便站在窗户边上,往下看去。 这里是二楼,窗户外有一棵很大的梧桐树,枝繁叶茂的。 正是下班的时候,透过梧桐树的缝隙,赵宜欢看到家属院热热闹闹的,孩子们蹦蹦跳跳的,大人有骑自行车的,有走路的。 一个个都是面黄肌瘦的,放眼望去,就没有一个胖的。 但是人们脸上的表情都很乐观,积极。 这个时代,虽说少吃少喝的,但人们的幸福感可比二十一世纪的人强多了。 现代人天天忙忙碌碌的,为生活,为房子奔波着。 这个时代的人可不用想这么多,有单位的人,单位都分配房子呢。 赵宜欢正想的出神,就听身后赵宜欣幽幽道:“二姐,我怎么感觉你胖了点。” 赵宜欢心里咯噔一下,她露馅儿了? 大脑快速运转:“没有吧,难道是我得了浮肿病?” 说着煞有其事的按按自己的胳膊:“好像是按下去有个坑。” “不会吧,昨天见你还好好的呢。”赵宜欣疑惑极了,但也说不出哪里不对。 但是,就感觉今天二姐跟平常不太一样。 又目光炯炯地看过去,见玻璃反射的光影照在赵宜欢的脸上,比平常好看很多。 喃喃道:“你好像白了一点。” “是吗?”赵宜欢轻声道。 不着痕迹地侧了侧身,难道是自己画的修容还太浅了? 正当两人沉默的时候,门外的王翠梅大喊:“吃饭了,赵宜欢,赵宜欣,你俩不吃饭了?” 赵宜欢松了一口气,率先走出房门。 王翠梅没好气地道:“不帮忙也就算了,吃饭还要人叫,懒死你算了!” 赵宜欢默不作声地在四方桌子边坐下。 第5章 饭桌上 赵父赵小河坐在四方桌的上首,旁边各坐着一个男青年,应该就是赵宜江和赵宜滨了。 赵小河中等偏上的身材,国字脸,浓眉高鼻梁,常年在五金厂工作,一身的腱子肉,看起来就很不好惹。 赵宜江和赵宜滨随了赵小河的长相,倒也能算得上是中等相貌。 王翠梅把最后一盘菜端上了桌,赵宜欣才出了房门,跟赵宜欢坐在一条板凳上。 待看清桌子上的菜,顿时两眼放光:“今天吃肉啊,我都好久没吃肉了。” 赵宜欢低着头,又抬眼看了一眼桌子上的菜,一盘青椒炒肉,青椒多,肉少。 还有一盘子小鱼小虾,炒青菜,没放什么油,看起来微微泛黄,叫人没多少食欲。 主食是放了红薯的大米饭,红薯多,米饭少,但看起来比今天中午在王家吃的高粱米饭可好多了。 这年头,工人家庭比起农民来,那可是一个天一个地。 赵父是一家之主,他动了筷子,其他人才敢伸手去夹菜。 就连咋咋呼呼的赵宜欣都是看赵父开动了,这才把手伸过去,一筷子夹起几块肉放进自己的碗里。 来不及先吃一块,又去夹碗里的肉,引得王翠梅不悦地看她几眼:“够了啊,你夹了这么多了,你爸,你哥他们吃什么?” 赵宜欣吐了吐舌头,虽然不满她妈的话,倒也不去夹那盘肉了,转而去夹盘子里的小鱼仔。 旁边赵宜滨和赵宜江也是一人一筷子肉,大口地吃了起来。 看他们吃的那么香,赵宜欢也有点饿了,拿起筷子伸过去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嚼了嚼,还挺香的。 便又伸出筷子去夹肉,对面的王翠梅见了,蹙了蹙眉头,可没几块肉了。 忙给赵宜欢夹了一筷子的青菜:“多吃点青菜,今天的青菜好吃。” 赵宜欢看了眼碗里的青菜,默不作声,也不去夹菜了,就着几片菜叶子默默地吃着碗里的饭。 赵宜江看了眼低头顺眼的赵宜欢,一边吃着碗里的饭,一边状似玩笑道:“爸,二妹不想下乡,那就嫁人呗,嫁了人就不用下乡了。” 一语惊起千层浪,赵宜欢险些被嘴里的饭噎死,好不容易咽下去,就听赵父道:“哦?嫁人?” 赵宜江见他爸感兴趣,忙赔着笑脸道:“我们车间主任不是老婆死了几年了吗,正准备找个媳妇儿呢。” 死了老婆的男人,说给自己妹妹,赵宜欢猛地抬起头看了眼赵宜江,这是什么哥哥! “啪!”赵小河重重地把自己手里的筷子拍在桌子上。 瞪大了眼睛,大声说道:“我赵小河的闺女儿,绝不可能嫁死了老婆的男人,给别人当后妈!” 见赵宜江还要说话,赵小河站起身,凉凉地看了一眼赵宜江:“你打的什么主意,我一清二楚,不该想的不要想!” 赵宜江被赵父这样看着,心里有些打哆嗦,家里的孩子都怕赵小河,他可是动手打人的。 可是,那是车间主任啊,要是成了自己妹夫,他转正还不是人家一句话的事儿。 但是,赵小河不同意,他也没有办法,只能低下头,不敢说话了。 王翠梅刚开始还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二女儿嫁了人,那就不用下乡了,家里也不需要想法子给她找工作了,多好的事儿啊。 再一听,鳏夫啊,赵宜江他们车间主任都四十多岁了,人家儿子都十多岁了,让自己妹子嫁个这样的人,他也说的出口。 王翠梅瞪了一眼大儿子,这可是他亲妹子啊。 自从处了张小花这个对象,她这个儿子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王翠梅顿时对张小花就有点不满意了。 听赵小河严厉拒绝了,赵宜欢高高提起的心放了下来。 这一天被吓了这么多次,赵宜欢心累到不行,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看着鹌鹑似的二闺女,又看看旁边还在看热闹的小儿子和小女儿,赵小河顿时火冒三丈。 一家子兄妹,不说亲亲热热的,也不是这样事不关己的啊。 沉重地呼吸了几声,赵小河郑重地说道:“老二,你要么就下乡,要么就嫁人,家里是没有那个能力给你买工作的。” 见赵宜欢低着头,一句话都不说,赵小河顿了顿,又说到:“你要是下乡的话,家里给你准备五十块钱,要是嫁人,我跟你妈给你找个合适的。” 说着,又瞪了一眼大儿子,快步走出了屋。 赵小河出去了,一时赵宜滨也放下碗一溜烟出了门。 赵宜江又看了一眼赵宜欢,一言不发地出了门。 见人都走的差不多了,赵宜欢就准备回房里去。 看了一眼二女儿,王翠梅忍住没喊她洗碗。 叫住了要出门去玩的赵宜欣:“欣欣,你把碗筷洗了。” 为什么是自己,赵宜欣正想跟她妈叫唤,见着王翠梅板着张脸,也不敢多说话了。 气咻咻地端着碗筷去了厨房。 赵宜欢一进房间就爬到上铺躺着了,掀开被子,把自己的头蒙住。 下乡? 不可能,这个时代去下乡,她可干不了多少农活,再说了,她也不想去受这个罪。 嫁人? 在这个时代嫁人,还是面都没见过几回,都不熟悉的人,她也不想。 谁知道嫁的人是人是鬼啊,自己一个人有钱有闲不好吗? 胆战心惊的,怕被发现低了一天的头了,这会儿脖子都疼。 再这样下去,她都怕得颈椎病了。 得赶紧离开才是。 她想清楚了,她得找一个工作,还是得找一个离沪市远一点的工作。 远离赵家人,自己轻轻松松的过日子。 又回忆了一边遍剧情,才看了五章,实在是没有什么能用的上的信息。 不过,似乎她有一个家里条件比较好的同学,叫朱雪,书里赵宜欢跳海后,朱雪还来家里慰问过。 似乎,她爸是纺织厂的厂长,赵宜欣就是因为认识了她,这才在毕业后找了个纺织厂的工作。 明天去学校好好关注下这个朱雪,看能不能找个机会,用手里的票据换个工作,远离沪市的工作! 想着想着,迷迷糊糊睡了过去,今天实在是惊心动魄的一天。 睡到半夜,猛地惊醒,摸了摸自己的脸,油腻腻的,这样可不行,她引以为傲的好皮肤可不能这么毁了。 偷偷地爬下床,拿起门背后的毛巾,蹑手蹑脚地去了厨房,把毛巾打湿,把脸擦干净了。 又轻手轻脚地回了房,躺下的时候还在想,明天可得早点起床,趁大家还在睡的时候,把自己收拾好才行。 第6章 同学 窗户外还是一片灰蒙蒙的,早起的鸟儿已经叽叽喳喳准备觅食了。 赵宜欢见下铺还没动静,直接拿起昨晚浸湿的毛巾擦了擦脸,掏出小圆镜,用修容笔在脸上一阵涂抹。 看着镜子里瞬间黑了很多的脸,赵宜欢这才停下来。 看了看手上的修容笔,还要涂脖子和手呢,这可不经用啊,这两天的用量比自己往常半年的用量都多了。 等收拾完,屋外刚好有了动静。 不敢太早出门,硬生生挺到王翠梅开始骂人了,赵宜欣准备起床的时候,赵宜欢这才出了房门。 一出门迎接赵宜欢的就是王翠梅的阴阳怪气:“这是把自己当大小姐了啊,都等着吃现成的了啊。” 这话可严重了,这个年代大小姐可不是一个好词。 赵宜欢不敢多说话,忙走进厨房里拿碗筷。 等把碗筷摆好,家里其他人陆续出来坐在四方桌前。 早饭吃的是玉米面稀粥,二合面的馒头,还有一个佐粥的咸菜。 赵小河,王翠梅,还有赵宜江急着去五金厂上班,三人几大口一下就喝完了,放下手里的碗就出了门。 临出门前,王翠梅对着赵宜欢道:“老二,洗了碗再去学校啊。” 也不管赵宜欢答没答应,脚步匆匆地走了。 她是五金厂的剪板工,不同于赵小河是厂里的钳工,可没有多少地位,要是迟到可得被主任好一通说的。 上班的走了,赵宜滨也大口把碗里的粥喝完,放下碗筷,背着书包就跑了。 这下家里就只有赵宜欢和赵宜欣还在吃饭了。 她还不知道学校怎么走呢,高三三班在哪头都不知道,赵宜欢想着,等下该怎么办才好呢? 看赵宜欣吃完了,也准备走,赵宜欢忙说:“赵宜欣你等等我吧。” “我为什么要等你啊?” 这话怎么回啊,看了看赵宜欣辫子上的红头绳,赵宜欢脑子一转:“我不是看你的红头绳已经褪色了吗,特意给你买了一对新的,昨天放在课桌里,忘记带回来了。” 还有这好事,赵宜欣狐疑的看着自己二姐,那可是个铁公鸡。 不过,有好处不要白不要,甜甜地说:“谢谢二姐,那我等你啊,你快去洗碗吧。” 见赵宜欣在桌子前坐的稳稳当当的,赵宜欢这才去厨房洗碗去了。 等两人背着书包出门的时候,路上上班的行人都没几个了,大多是去上学的学生。 跟着赵宜欣的脚步,一路快走,弯弯绕绕十来分钟,就到了学校。 待走到一间教室前,赵宜欢还在记路呢,就听赵宜欣道:“二姐,你进去拿给我吧,我就不进你们教室了。” 她又不知道原主坐哪个位置,这怎么进去啊,坐错了怎么办? 往教室里一看,还只坐了一半的人,这也不太好猜吧? 眼珠子一转,赵宜欢忙捂着肚子:“哎呦,我突然肚子好疼啊,欣欣,你把我的书包先放桌子上吧,我得去上个厕所。” 说着,眼疾手快地把手里的书包塞给了赵宜欣。 看着飞快跑出去的赵宜欢,赵宜欣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了。 她怎么就那么多事呢。 看赵宜欣拿着她的书包进了教室,赵宜欢这才从角落里出来,飞快走到教室门口,见赵宜欣把书包放在一张课桌上,正弯腰找里头的红头绳。 赶紧走过来,总算是知道原主的位置了。 “红头绳在哪里啊,我怎么没找到,你桌洞里什么都没有!”赵宜欣生气极了,一大早就被赵宜欢耍了一通,也不管赵宜欢上厕所怎么这么快了。 可不敢让她在教室里发脾气,赵宜欢忙拉着她的手腕出了教室。 “我没骗你,我真的买了,可能是我记错了,我放哪儿了呀,对了,难道是昨天落在姥姥家了。”赵宜欢装模作样地回忆道。 赵宜欣狐疑地看着她二姐,总觉得她这两天不对劲,奇奇怪怪的。 见赵宜欣看着自己的眼神不对,赵宜欢忙把头低下去一点,又从口袋里掏出特意准备好的两毛钱,塞到赵宜欣的手上。 “红头绳不见了,给你两毛钱行了吧。” 行,怎么不行,找她妈拿一寸布票,能买两对了呢。 赵宜欣高高兴兴地走了,把刚刚的疑虑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见她走了,赵宜欢长舒一口气,真的是还好她脑子转的快,这两天脑细胞都得死好多。 又赶紧回到教室,书包里可有重要的东西呢。 “叮铃铃……”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赵宜欢偷偷地四周看看,还是有好多空位置的。 就听讲台上的男老师道:“还有一个月就要毕业了,能找着工作的,可以直接去单位,到时候直接回来领毕业证就行。” 原来如此,难怪有这么多同学不来上课了。 都是家里有关系,有能力能找到工作的。 毕竟,城里的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工作的就只能下乡。 那朱雪呢,家里条件这么好,她要是不来学校了,那怎么办哦。 赵宜欢蹙着眉头,愁啊。 讲台上老师也没有讲课,就让同学们上自习,现在可没有人有心思听课的。 赵宜欢还在想后面该怎么办呢,就听后头有两个女生在小声地聊天。 “朱雪,你不是家里已经找好工作了吗,今天怎么还来学校了?” 朱雪,她来了! 赵宜欢顿时头脑一震,可算是找到人了。 就听朱雪道:“下个星期才去报道,我家里三哥要结婚了,家里吵吵闹闹的,我不想在家里待着。” “结婚是好事啊,你家里条件又那么好,怎么还吵吵闹闹的啊?”另一个女生好奇的问道。 赵宜欢也好奇,竖着耳朵听着。 朱雪叹了一口气:“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有三个哥哥,大哥前年结的婚,二哥去年结的婚,他俩结婚已经把家里掏空了。 结果今年我三哥结婚,女方必须要三转一响,还得要一百八十块钱的彩礼。” 那女同学倒吸一口凉气:“要这么多啊!” 三转一响可没有几个人能凑齐的,彩礼一般都是六十,八十,这直接要一百八,这怕是金子做的吧。 朱雪也愁啊,要钱还好说,她们家找亲戚凑凑也行,主要是三转一响,前几年存的已经用完了,现在去哪里凑这些票哦。 想起家里这些日子的低气压,朱雪就不想回家。 前面的赵宜欢听到这里,眼睛霎时就亮了,机会来了! 第7章 换工作 下课铃一响,赵宜欢迅速转过身,对朱雪小声道:“操场见。” 朱雪一头雾水,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同学竟然主动邀请她去操场。 见赵宜欢已经背着书包先一步出了教室,朱雪随后也跟着出了教室门。 操场上,两人面对面站在一边的草坪上。 “说吧,你找我什么事呀?”见赵宜欢迟迟不开口,朱雪主动问道。 面前的女生亭亭玉立地站着,脸上带着笑,应该值得相信吧。 赵宜欢在心里组织了下语言,说道:“我刚刚听你说你哥哥要结婚的事。” “嗯?” “你们家缺三转一响的票是吗?” “你有办法?”朱雪的眼睛瞬间精神了,一眨不眨的望着赵宜欢。 “我有票,但是,我想换个工作。” 说完,赵宜欢吞了吞口水,又不敢抬头去看朱雪的表情,只能等着她的回应。 看着眼前穿着补丁烙补丁衣服的赵宜欢,鞋帮都快掉了,竟然说自己有三转一响的票,朱雪有点怀疑。 赵宜欢一直低着头,朱雪看不清她的表情,只能看到她乌黑的头顶,又问道:“你没骗我?” “我骗你做什么,这是我过世奶奶留给我的嫁妆,我不想下乡,所以想换一份工作。” 说着,赵宜欢从书包里拿出一张准备好的自行车票,递了过去。 朱雪小心地接过,正反面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是真的。 顿时喜笑颜开,要是有了这票,她三哥结婚的事就没问题了。 可是,一份工作多难得啊,家里给她找工作都已经费了老大功夫了,也是难办啊。 看朱雪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愁的表情,赵宜欢轻声道:“我不需要沪市的工作,远一点没关系。” “真的?”朱雪震惊了,竟然还有人不想留在沪市,不过,对于她家来说,这倒是一件好事。 沪市的工作无能为力,找一个外地的工作还是可以的。 她爸是纺织厂的厂长,外地还有很多兄弟单位呢,远一点的城市,不成问题。 赵宜欢点点头,她只想要离沪市远一点。 “那好,我等下就回去跟我父母商量,下午就来告诉你。”说着,朱雪把手里的票还给了赵宜欢。 “到时候,你先给我两张票,办理了工作再把剩下的给我。” 三转一响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 “好。” 见赵宜欢答应了,看着眼前低眉搭眼的女同学,朱雪又说了一句:“我让我爸给你找个好点的城市,最好是坐办公室的,放心啊,我们家不会叫你吃亏的。” “那谢谢你了。” “不谢不谢,你帮了我家大忙了,咱们是互相帮助。” 就此别过,朱雪赶紧回家去了,赵宜欢慢慢腾腾地回了教室。 中午饭是早上从家里带的,放在铝饭盒里,一早上王翠梅就把家里要上学的饭准备好了。 不过,饭盒是王翠梅装的,装多装少也是她来定。 学校食堂可以热饭菜,不过这个天气,吃凉的也没事,赵宜欢就没费这个功夫了。 红薯糙米饭,一点点咸菜,赵宜欢艰难的咽了下去。 糙米是那种喇嗓子的,吃的赵宜欢嗓子噎的疼,又没有带水,直接在学校食堂的水龙头那里用手接了一捧水喝了下去。 总算是咽下去了,赵宜欢拍拍胸口,顺下气。 又把饭盒洗干净,磨磨蹭蹭的又回了教室。 趴在桌子上休息的时候还在想,放学后要去买一把牙刷,昨晚和早上都没有用牙刷,挤了点牙膏在手指头上将就着漱了口,原主的牙刷都掉的没有几根毛了,再说了,牙刷还是不想用别人的。 还有水壶,真的好需要啊,不过,这个时候都是军用水壶,你家里有当兵的,这才能淘换一个军用水壶呢。 想着想着,趴桌子上睡着了,这两天发生了太多事,精神高度紧绷着,可累坏了。 “醒醒,赵宜欢。” 赵宜欢是被朱雪叫醒的。 一时还有点迷茫,自己在办公室睡着了? 揉了揉眼睛,看着斑驳的墙,有历史感的课桌和讲台,这才想起,她穿到了六十年代。 忙打起精神,不敢揉眼睛了。 “你这么快就回来了啊。”看着朱雪满头是汗的,赵宜欢道。 “我跑着来的。”又喘了口粗气,“我们去操场上说吧。” 赵宜欢点点头,两人一前一后地出了教室门。 又是上午那片草坪,半下午正是太阳晒的慌的时候,两人跑到树底下躲着。 “我爸说了,可以安排你去榕城,那里有个纺织厂,他跟厂长打声招呼,可以安排你去人事科。” 这么容易的吗?工作不是很难得的吗? 看赵宜欢有点疑惑,朱雪解释道:“我爸先安排你在沪市纺织厂挂职,之后以工作调动的名义安排你去榕城。” 这样啊,“那我还需要在沪市纺织厂工作?” “不用,沪市纺织厂可没有多的岗位,就是走个程序。” 赵宜欢点点头,她懂了,暗箱操作。 “那我们什么时候去办手续?” “你想什么时候?” “越快越好!” 朱雪家也是这样想的,未免夜长梦多,还是赶紧办好吧,她家还等着票结婚用呢。 “那我让我爸明天就办好调动手续,你拿着调动凭证和户口本去派出所迁户口,之后,直接去榕城纺织厂入职。” 赵宜欢点点头,这效率可以。 “可是,我还没有领到毕业证啊。”高中毕业证可是非常重要的,这年代,高中生已经是高学历了。 要不是她有这个文凭,怕是暗箱操作都不行的。 “这个你放心,毕业证明天我就能给你一起拿到。” 那就好,有关系办什么事都快。 看说的差不多了,赵宜欢从书包里翻出两张票,一张缝纫机票和一张收音机票,递给朱雪。 朱雪接过票,仔细地收到自己的书包里。 看赵宜欢盯着自己的书包瞧,朱雪笑道:“放宽心,我还不至于昧下你的东西,事情准保给你办好。” 赵宜欢笑笑:“我相信你,你是个好人。” 被人发好人卡了,朱雪笑的眉眼弯弯,又看了看赵宜欢身上的破衣服,道:“纺织厂有不要票的瑕疵布,你要吗?” 怕赵宜欢以为自己要去的也是纺织厂,不懂货,多说了一句:“沪市纺织厂的布可是国内一顶一的。” “我要!” 布多难得啊,她有很多的票据,就是没有布票,还有这好事呢。 “那行,你明天办好工作了,跟我去纺织厂后勤处看看。” 赵宜欢赶紧点头。 第8章 迁户口 下午放学后,赵宜欢左看右看没见到赵宜欣,应该是已经回去了。 自己低着头缓慢地走着,路过供销社,进去买了一把牙刷,花了两毛九分钱。 想了想,牙膏就先不买了,先用着家里的吧。 回的路上,赵宜欢一路都在想,该怎么去迁户口好一点。 有工作的事要不要跟王翠梅他们说呢,不是她狭隘,实在是人心经不起考验。 她又不是家里得宠的孩子,要是王翠梅和赵小河要扣下她的工作,留给赵宜滨呢,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还有赵宜江的对象,听说也是个临时工,就赵宜江昨天的态度,她不敢赌,赌输了,她就只能下乡了。 还是要瞒着他们,偷偷地把户口转过去,把工作落实才好。 想了想,赵宜欢心里有了主意。 到家后,王翠梅已经在厨房摘菜了。 瞧见赵宜欢回来,也没做声。 赵宜欢有眼色的把书包放回房里,用被子盖住,这才踱步到了厨房。 看着王翠梅的背影,一声妈,怎么也叫不出口。 她自己亲妈都已经十多年没见过了,妈这个字对她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 深吸了一口气,凑到王翠梅边上,蚊子似的声音,叫了声:“妈。” 接着拿起篮子里的菜,跟王翠梅一起摘菜。 王翠梅看了一眼她的二闺女儿,也没做声,一时厨房里十分安静。 还是王翠梅打破了这份安静,说:“你爸昨天说的,你怎么想的,是下乡还是嫁人?” “我不想下乡。” 要嫁人可就得快点,不然好的,都被人家挑走了。 王翠梅正想开口,就听赵宜欢道:“我也不想嫁人。” “那你想干什么,”王翠梅心里堵得慌,“家里可拿不出钱给你买工作。” 就她那个成绩,家里就从来没有想过让她去工厂考试,再说了,好多都是内定了,根本就没给普通人机会。 赵宜欢一边摘菜,一边细声细气地道:“我同学家里是纺织厂的,她给我介绍了个工作。” “这么好!”王翠梅顿时眼睛发亮。 “嗯,不过,不在沪市,在榕城,还是个临时工。”赵宜欢想了想,还是不能交代出是个正式工。 王翠梅的眼神瞬间暗了下去,在榕城啊,要是在沪市就好了,家里宜滨和宜欣明年也要高中毕业了。 看王翠梅颇为遗憾的表情,赵宜欢心里咯噔一下,还好自己留了一手。 “工作多难得啊,要不是这个工作在榕城,我同学就自己去了,她家里有关系,也不想她离开沪市,这才介绍给我了。” “她就这么介绍给你了,不要点好处?”王翠梅怀疑道。 赵宜欢掐了掐自己的手心,用略带得意地语气道:“我平常跟她关系好,她不忍我下乡,这才把这个工作介绍给我了。” 看王翠梅半信半疑的样子,赵宜欢又道:“对了,她跟我说明天纺织厂后勤有瑕疵布卖,不要票,四毛钱一尺。” 还有这好事,王翠梅顿时忘了这茬,一心在瑕疵布上头了。 “不过,需要拿户口本去,说是限量,一个户口本只能买五尺布。”赵宜欢说这个话的时候心都打颤,就怕被王翠梅怀疑。 还好还好,王翠梅没想这么多,这年头买东西限量那是再正常不过了,她也想不到,赵宜欢胆子这么大,竟然敢去迁户口。 “行,明天早上我给你拿两块钱,你拿着户口本去纺织厂买布。” 赵宜欢点点头,心里松了一口气。 “对了,” 啊,赵宜欢那口气又提了起来,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 “挑些好的啊,尽量挑点看不出瑕疵的。” “好。”赵宜欢声音都有点发颤。 …… 吃饭的时候,王翠梅直接说了赵宜欢要去榕城做临时工的事。 一时家里几口人都盯着赵宜欢看,被几双眼睛一起注视着,赵宜欢后背都有点冒汗了。 还好,这个工作比较远,从沪市到榕城一千多公里呢,还是个临时工,他们可看不上。 也就听一听,又低下头吃饭去了。 赵宜滨罕见的说了一句:“那挺好的啊,二姐,你就不用下乡了。” 赵宜欢不说话,低头吃着饭。 看赵宜江又朝自己看过来,赵宜欢只能把头低的更下去了,眼睛都快要到碗里了。 这时,一家之主赵小河开口了:“有个工作远点就远点,临时工也好好做着,比下乡强。” 赵宜欢正想,赵父还是不错的,就听他又说道:“临时工迁不了户口,粮油关系还在家里,你以后每个月给家里寄十块钱,我让你妈把你的粮票寄给你。” 赵宜欢深吸一口气,以她看年代文的经验,一个临时工工资一个月也就十六七块吧,给家里寄十块! 几个人目光炯炯地盯着她,赵宜欢缓缓点点头。 先答应下来,以后再说吧,反正,户口是要迁走的。 …… 战战兢兢一夜,一晚上都没睡踏实,听见窗外鸟叫声,赵宜欢一骨碌爬了起来。 吃过饭,接过王翠梅递过来的钱和户口本,不敢看她的眼睛,一把塞进书包里,故作镇定地先赵宜欣一步出了家门。 在学校门口东张西望,待看到朱雪的那一刻,赵宜欢心头的乌云都散开了。 “走吧,我带你去迁户口。”朱雪拍了拍自己的书包,意思是东西都弄好了。 赵宜欢赶紧点头,跟着朱雪的脚步走着。 “你户口本带好了吧?” “带好了。” “我有个叔叔在派出所,等下把东西给他,他直接给你办迁出证明,你到时候先去厂里报道,拿着厂里的入职证明和迁出证明,然后才能去榕城派出所办理户口本。”朱雪一口气说完。 赵宜欢认真地听着,点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到了派出所,熟人好办事。 先是拿着工作调动证明给民警看了,人家确定是真的,没问题了,又看了户口本,给开了一张户口迁出证明。 这年头的户口本都是手写的,事情办完,看民警拿着那页作废的户口纸准备撕掉,赵宜欢忙阻止道:“警察同志,这个,能给我做个念想吗?” 按理来说是不能的,但是看着旁边的朱雪,民警把那页作废的递给了赵宜欢,反正也盖了作废的印章了,拿着就拿着吧。 赵宜欢欢喜地接过:“谢谢警察同志。” 把户口本,迁出证明和工作调动证明珍而重之的放进书包里,心里的雾霾散开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