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三年,朱元璋请我当皇帝!》 第1章 我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父皇,岭南百姓过得苦啊……” “我从未想过,岭南会是如此的贫穷,当本王三年前来到岭南,尽是满目疮痍,街上的百姓瘦骨嶙峋,唉,本王心里痛苦啊,每每见到食不果腹的百姓,本王就吃不下饭……” 朱拓流着泪,思索着该如何给朝廷写信。 “大王……您怎么流泪了?” 站在一旁的,是几个美人,长得曼妙多姿,此时她们正轻轻揉着朱拓的肩膀,身上传来的胭脂香,让朱拓心里痒痒的。 有美人小心翼翼剥开荔枝,放在朱拓嘴里。 “没办法,今天中午胡椒吃多了。”朱拓吐着舌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又想了想,写道:“父皇,我从未想过,岭南如此难以治理,粮食产量极低,当我看到空荡荡的粮仓时,我沉默无语,如果扔进去一只老鼠,都一定会被饿死。” 朱拓摸了摸下巴,看着面前的长史,问道:“长史啊,今年粮食的收成如何?” 长史急忙回答道:“大王,今年又是大丰收啊,原先的粮仓不够用了,现在我们正在修建大量的粮仓,用来囤积粮食,目前粮食还在路上,只希望粮仓建快点,要不然容纳不下这么多粮食。”https:/ 朱拓点点头,又写道:“父皇,岭南情况复杂啊,地势高耸,语言复杂,南方还有大大小小的土司五十多个,可恨那些土司无法无天,经常劫掠我岭南百姓……” 随即朱拓看向太尉,问道:“太尉啊,今年的战事如何啊?” 下面一名英武的汉子身着盔甲,严肃的抱拳道:“禀大王,这次出征,共攻占五个土司,有十二个土司愿意归降,并献上粮食二十万石,人口十万,现在这些人口如何安置,还请大王示下。” 朱拓嘴差点都笑抽了。 岭南是个好地方啊! 想当年,他原本是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就因为熬夜,穿越到了古代。 好巧不巧,成了朱元璋的十八皇子,也就是才十二岁的朱拓身上。 朱拓心情是崩溃的,他虽然贵为皇子,但是生母早逝,又是庶出,在宫内没有强大的内援,在朝廷没有强大的外援…… 这就是炮灰的命啊。 再加上朱拓熟悉历史。 朱元璋去世后,孙子朱允炆成了皇帝,然后开始大力削藩,湘王朱柏举家自焚而死,周王朱橚被废为庶人,流放云南,岷王朱楩被贬为庶人,流放漳州…… 就连燕王朱棣也被逼着吃猪食,与猪同寝。 所以,为了躲避这些是是非非,在朱元璋分封天下的时候,朱拓强烈想要岭南之地作为封地。 记得当时老爹朱元璋够震惊的。 毕竟别的皇子在挑选封地的时候,要么是关中险要之地,要么是中原膏腴之地。基本上是怎么重要怎么来,怎么繁华怎么来。 生怕自己的封地不够富庶,将来自己的子孙会吃亏。 但是谁能想到,朱拓竟然想要岭南之地。 这可是大明最不受待见的地方,根本没有任何存在感。 因为这个地方不仅仅充满瘴气,还常年湿热,并且远离京城。 当初朱元璋见朱拓语气强烈,也没有进行过多的干预,便把岭南分给他了,号肃王。 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岭南也是大明的领土,也需要藩王去镇守的。 再说,十八皇子朱拓在他心中,远没有太子朱标、燕王朱棣等人来的重要。 将岭南分封给朱拓后,朱拓便迫不及待的就藩,朱元璋拗不过他,只能同意了他的要求。 于是,才刚刚过了十三岁,朱拓便背井离乡来到了岭南,至今已经有三年的光景了。 记得刚来岭南时,岭南是真穷啊。 盗贼远比百姓多,耗子远比粮食多。 朱拓当时励精图治,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捣鼓出优质粟米、纸张、火药等发明,又整顿军备、改革吏治,终于带着岭南百姓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 一想起这三年的经过,朱拓就忍不住流泪。 容易吗我! “大王啊,您每个月都往朝廷写信,可是为什么把咱们岭南写的这么穷苦?”一旁的侍中吕青问道。 “这你就不懂了吧?”朱拓得意洋洋的指点道:“咱们岭南过得越苦,就越不会引起朝堂的注意,哎,我也就越安全,你是不知道啊,朝堂想害我的人不在少数啊。” 吕青嘴角抽了抽。 他有时候怀疑自己这位大王得了迫害妄想症。 您算老几啊? 离开京城三年了。 恐怕现在朝中都不记得你这号人物了。 吕青苦口婆心道:“大王啊,您在岭南做了那么多事,如果不宣扬出去,朝廷那边又怎么知道你的功绩呢?又怎么能表彰你呢?” “切,表彰值几个钱啊?”朱拓不屑的一笑,问道:“你知道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吗?” 吕青摇摇头。 朱拓大声道:“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骑着骏马在天下各地奔驰,结交各地的豪杰,吃各地的美食美酒,让各地的美人躺在……” 还没等朱拓说完,吕青忍不住提醒道:“大王,从朝廷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太子逝世了,皇上处理好政事后,近期要巡视四方,到时候来了咱们岭南,这里不就被暴露了?” 朱拓摸了摸下巴,记得历史书上记载,在太子朱标逝世后,朱元璋悲痛欲绝,为了扶持亲孙子朱允炆上位,一手掀起了蓝玉大案,株连杀戮者超过一万多人,整座京城因此血流成河。 朱拓摇摇头,拍着胸口大声道:“把心放到肚子里,我爹现在忙着呢,就算去巡视四方,也不可能来咱们岭南!” 说着,朱拓大手一挥,安排身边的美人道:“来,接着奏乐接着舞!” 吕青语重心长的道:“大王啊,每日喝酒吃肉看跳舞,不是贤王所为啊。” 朱拓一拍案桌,大声叫嚷道:“聒噪,我辛辛苦苦治理了三年岭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通往岭南的官道上,还没有进入岭南的范围,路上零星有几撮人。 其中,有一支商队缓缓向前。 商队中间的马车中,有一老者脸上古井无波,一手抚额,另一只手在膝盖上轻轻地敲击。 身边坐着一名威武的汉子,面色刚毅,看了一眼窗外,提醒道:“陛下,再往前走就到了岭南的地界,咱们还要去吗?” 这位汉子名叫李文忠,是明朝开国第三功臣。 明朝建立后,曾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这位老者,正是当今天子,朱元璋。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浓浓的悲伤。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来丧子。 人生三大苦,已经被他全都尝遍了。就算他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洪武皇帝,也难以掩盖心中的悲痛。 但是,他可是朱元璋,摆在眼前的事情远比悲伤更加重要。 那就是整个大明帝国的存续。 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接班人突然暴亡,半辈子的心血付之东流,打的自己措手不及。 第2章 他一直都这么勇敢吗? “这是岭南吗?” 朱元璋心里深深地怀疑。 城门处的集市应有尽有,过往行人言笑晏晏。 百姓的打扮纵然并非是绫罗绸缎,但也是布衣麻衫,脸上的笑容,是掩盖不住的。 就算是见到外来商队,也不过是打量一眼,然后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这……这莫非是桃花源?”朱元璋非常诧异。 他之前巡视四边,所见城池大多暮气沉沉,就算是街上的行人,也都是步履匆匆,根本没有什么交流。 这也没办法,大明初立,百姓生活的困顿。 可……为什么在这岭南城中,所有的百姓都是一脸喜气洋洋呢? “朕真没想到,在大明朝,竟有如此安乐祥和之地啊。”朱元璋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道:“朱拓那小子莫非说谎?岭南的百姓其实过的富裕。” 李文忠提醒道:“陛下,可是前些年有不少从岭南逃荒的百姓,据他们所说,岭南确实穷苦,卖儿卖女之事很常见。” “那这真是奇了怪了。”朱元璋笑了笑。 李文忠又问道:“陛下,需要通知十八皇子前来接驾吗?” 朱元璋想了想,摇头道:“算了,咱们这一次就微服私访吧,一块进城瞧瞧,瞧瞧这岭南到底是真的繁荣,还是徒有其表。” 两人信步走进城内。 而映入眼帘的景象却再次让这位大明之主傻眼了。 李文忠也是一脸不可置信。 “这城内繁华更甚……朕是不是来错地方了?”朱元璋喃喃。 因为两人踏入城内,只见铺满沥青的光滑道路直通远方,街上行人商贩井然有序。尤其是两侧的房屋,尽皆是白墙青瓦,平整美观。 此时的朱元璋觉得,自己才是乡下来的土包子。 “两位,报纸需要来一份吗?”有商贩抱着报纸,笑着问道。 “报纸?”朱元璋一脸迷茫。 那商贩笑意吟吟解释道:“看两位这样子,想必是第一次来岭南吧,这报纸啊,是我们岭南独有的书册,里面记载了各种各样的事情。” “哦,那给我来一份。”朱元璋一脸古怪,接过报纸。 这报纸上面写了很多东西,例如什么时节该种什么粮食,养殖家畜的一些办法,还有近期岭南发生了什么事,例如官兵剿灭了哪里的毛贼。 “这记载的好详细啊。”朱元璋咂咂嘴,又道:“不知道哪位大才能想出这种办法,将岭南发生的事宣扬出去。” “陛下,您看这纸。”李文忠小声提醒道。 朱元璋细细抿了纸张,这才发现纸张和一般的宣纸不同,这纸张细薄、通透,质量比宫廷内御用的宣纸还要好。 “这又是哪位工匠制的呢?” 朱元璋脑子里满是不解,心中对岭南越来越好奇。 朱元璋正想拉住一名商贩询问,远处却传来的喊叫声,百姓们惊恐的开始躲避,大叫着,慌忙的让开了道路。 就在朱元璋的注视下,一名瘦弱的老头从人群中跑了出来。 那老头看起来年龄不小,衣衫破烂,脏兮兮的。 老头奋力的跑着,整个人大喊大叫的,几乎是哭了出来,不断的求饶。 而在他的身后,则是几个人骑着高头大马追赶,尤其是最前方的那个青年,正张狂的大笑着,大叫道:“你喊啊,继续喊啊,就算喊破喉咙也没人来救你!” 朱元璋眼眸瞬间阴沉了下去。 朗朗乾坤,竟有纨绔子弟当街行凶! 作为以平民之身登基的皇帝,朱元璋这辈子最厌恶的就是豪绅贵族,尤其是欺负百姓的豪绅贵族。 此情此景,让他怒火中烧。 这岭南城内如此繁华,竟也有恶人行凶! “李文忠,拦下他!”朱元璋命令道。 “是!”李文忠直接扑了上去,一把拉住那狂奔的老者,将他拉到一旁,随即抽出腰中的佩剑,对准了奔来的白马。 白马前蹄高高跃起,被马上青年拉紧缰绳,随即重重落在一旁。 李文忠大声质问道:“你是何人,怎么敢残害老者?” 马上的朱拓一脸桀骜,用马鞭指着李文忠,大声道:“赶紧给我让开,要不然连你一块揍!” 李文忠惊呆了,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年轻气盛吗? 李文忠缓缓将剑横在面前,摆出防御的姿态,冷声道:“当街行凶,欺压老者,不是君子所为,我今日要代表你父母教育教育你。” 一听这话,朱拓顿时就乐了。 问道:“你知道我是谁吗?” 李文忠摇摇头。 朱拓看着周围群众大声道:“你们说,我欺负这老头了吗?” 让李文忠心寒的是,周围的百姓居然没有一个敢仗义执言的,都在大声恭维这个年轻人。甚至还有些百姓,也偷偷踹那个老者两脚。 李文忠只觉得天翻地覆,大明尊老的传统到哪去了? 人心不古啊! 一旁的朱元璋此时心也冰冷到了极致,没想到啊,在繁华似锦的岭南,竟然有如此大的苟且之事! 豪绅竟然如此为非作歹! 只手遮天! 朱拓得意洋洋,居高临下看着李文忠,吩咐道:“吕青,给我拿下此人,让他知道知道厉害!” 话音刚落,吕青就从马上飞跃而起,跳到李文忠身旁时,探出手就想锁住李文忠,将他擒下。 可李文忠经验老道,一脚踢出,正踢在吕青腰间。 吕青手顺势向下一压,左脚踹出。 李文忠不躲不避,右手化掌为拳,狠狠一砸。 吕青一个鹞子翻身躲开。 两人的交手在电光火石之间,看着对方的眼眸中都有些惊异,没想到对方的武功不错。 马上的朱拓乐了,摇头晃脑道:“吕青,你这一个左正蹬,一个右鞭腿,看着不行啊,真是丢我的脸。” 可是李文忠心中微震,因为他可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刚才又没有留手,眼前这侍卫竟然能躲开。 朱拓道:“喂,我看你倒也是条汉子,有没有兴趣当我的侍卫?” “呵呵。”李文忠不屑一笑。 天底下有资格让他当随从的,只有大明皇帝朱元璋。 见李文忠刚正不屈,朱拓来了兴趣,拍着胸脯叫道:“我乃皇上的第十八子朱拓,只要你跟了我,保准吃香的喝辣的,想干什么干什么!” 闻言,李文忠脸上顿时变得惊愕起来,然后目光转向朱元璋。 眼前的纨绔子弟,竟然是皇帝的亲生儿子。 朱元璋眼眸极为诧异,惊疑不定的打量着朱拓。 犹记得当年朱拓幼年时期,每日在国子监用工读书,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对待所有人都彬彬有礼。 可是现在的朱拓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宛然是一个混世魔王。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竟然是同一个人? “喂,本王就算长得俊美,但也没必要一直盯着我看吧。”朱拓看朱元璋一直打量自己,有些不满,又叫道:“你这侍卫多少钱,开个价,我买了!”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没想到啊,这朱拓连自己也不认识了! 真是欠揍啊! 朱拓确实没认出来眼前的朱元璋。 主要是他穿越后,没过半年就到了岭南,在京城的半年里,总共就见了朱元璋两次面。 再加上已经过去了三年,肯定认不出来一身平民装扮的朱元璋了。 朱元璋强忍住揍朱拓的冲动,缓缓道:“这人跟了我几十年,不卖。我们是从京城来的,来岭南做生意的。” “哦哦。”朱拓大喜,道:“原来是外地来的啊,本王最喜欢结交各地的豪杰了,来来来,本王宴饮你们。” 李文忠看了一眼朱元璋。 朱元璋古井无波点点头:“行,那就吃饭吧。” 朱拓拉着两人进了饭庄,小二赶忙迎了上去,笑着道:“大王,今天本店有上好的牛肉供应……” 朱元璋顿时身躯一僵,牛肉? 他自从登基便已下令,禁止宰杀耕牛!筆趣閣 没想到啊,朱拓身为皇子,竟然知法犯法! 强压着心中怒火,朱元璋盯着朱拓。 朱拓满不在乎的吩咐道:“那就来个葱爆牛肉、水煮肉片、红烧牛肉、爆烤小牛犊……还有你们店的招牌菜,再来十个八个的。” 听到朱拓点那么多菜,朱元璋心中怒火更盛。 他身为皇帝,常常以身作则,每日吃饭只有一荤两素。 可朱拓竟然违反禁令,不光吃牛肉,还这么铺张浪费。 撤藩之事,必须提上议程了! 如果任由朱拓这样鱼肉百姓,恐怕用不了三年五载,岭南的百姓就要反了! 朱拓点好菜后,有些好奇的打量朱元璋等人:“你们是从京城来,怎么想起来岭南做生意了?” 朱元璋含糊道:“听说岭南穷苦,所以我们想来贩卖些物资,没想到岭南百姓过得这么富裕。” 闻言,朱拓自夸道:“这全是本王的功劳!” 朱元璋看着一桌子的菜,问道:“我听说,朝廷下旨禁止宰杀耕牛,你怎么敢吃牛肉呢?” 朱拓毫不在意道:“没事,该吃吃该喝喝,反正朝廷离了十万八千里,根本不知道。” 朱元璋皱皱眉,忍不住问道:“可是岭南过得这么富裕,京城那边一点消息都不知道。而且我听说,岭南瘴气多,百姓容易得疟疾,常常不治身亡。” 朱拓洋洋自得的说道:“疟疾早就消灭掉了。” 朱元璋又说道:“听说岭南百姓吃不饱、穿不暖。” 朱拓摇头道:“岭南百姓家家有余粮,身上的衣服从来没打过补丁。” 朱元璋询问道:“我听说南方有土司侵略,边境的百姓十不存一。” 朱拓嘿嘿笑道:“我岭南军队长驱直入百里,取百越之地。土司不敢北上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闻言,朱元璋眼中的冰冷快要溢出来了。 整整三年,朱拓给自己写的信是胡说八道! 亏自己还以为岭南百姓过得有多凄惨! 这朱拓把自己当成傻子耍呢!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询问道:“岭南过得这么富,为什么朝廷不知道呢?” 朱拓咂咂嘴,叹道:“实不相瞒,当今世道不太平啊,我不想让岭南百姓卷入是是非非,所以每次写奏折,都对岭南的情况有所隐瞒。” 此时朱元璋眼眸有些疑惑。 缓缓问道:“当今大明扫除元廷,革新弊端,天下已定,有什么不太平的?” 朱拓瞧着两人,笑着道:“这里天高皇帝远,说什么话都无妨,既然如此,我就给你们分析分析。你们说,太子也就是我大哥,近期是不是逝世了?” 闻言,朱元璋眼眸中闪过悲伤,缓缓点头。 第3章 他没这个能力知道吧 “不是我说,太子朱标逝世,朝廷好不容易稳定的格局又有波澜了,说不定啊,天下又要动乱了。”朱拓煞有其事的分析道。 侍卫吕青面不改色,他对朱拓这种危言耸听的言论早就见怪不怪。 可听到这话,朱元璋眼睛顿时猛然一怔,一旁的李文忠眼眸微眯。 这朱拓好大胆,竟敢妄言朝廷大事! 而且还危言耸听! 朱元璋脸色变幻几次,然后沉声道:“岭南消息闭塞,朝廷很多政令传不到这里。在我看来,现在天下初定,朝局稳固,整个天下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难道你觉得,当今大明有人要造反吗?” 说到这里时,朱元璋心已经冰凉一片。 倘若朱拓的回答不能让他满意,恐怕下一秒这位铁血皇帝,就要暴走了。 没想到朱拓摇摇头,说道:“这是什么话?大明灭元廷,恢复汉族荣耀,是大势所趋,千古功绩!虽然现在大明律严苛,但是乱世用重典,也是很合理的。” 听到朱拓的话,朱元璋脸色稍缓,又问道:“那你说要天下大乱……” 朱拓叹口气,道:“如果我大哥不去世,那自然不会有任何问题。可是现在大哥去世了,大明帝国的存续怎么办?” 朱元璋不由的点点头,这也是困扰他的最大问题。 朱拓道:“我想,父皇会不顾一切的扶持侄子朱允炆上位,到那个时候,会为他铺平一切道路。那些骄兵悍将大多是不服气的,恐怕父皇会再一次大开杀戒。” 朱元璋瞳孔一缩,朱拓的话倒是不假。 因为为了给孙子朱允炆铺路,他心中已经有这个打算了。 那些跟着自己一起打天下的人,各个功勋卓著。 但是也让这些人养成了一股子骄兵悍将的风气。 除了自己以外,唯一能够压得住他们的只剩下儿子朱标,可惜朱标早早离世。 所以为了孙子朱允炆能够顺利继位,他要将这些障碍和不稳定因素一一清除。 朱元璋没有想到,朱拓竟有如此见识。 朱元璋缓缓道:“既然皇上出手要为朱允炆铺路,那有什么可担心的?” 朱拓点点头,带着几分可惜说道:“朱允炆能当皇帝吗?当不了,他没这个能力知道吧。不是我说,朝廷里面有几个服他的,他能镇住谁,以后肯定会起波澜。” 朱元璋心头巨震,他实在想不到,朱拓十三岁离京,这三年一直窝在岭南。 他哪来的信心说这种话。 朱元璋道:“只要皇帝给他铺平道路,大臣们就算心中不服,也不敢造次。” 朱拓想了想,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全说了也不要紧。 “主要是大侄子想削藩,可是他的那些叔叔们南征北战,一个个本事大的不行,哪一个愿意削藩?” “削藩?”朱元璋眉头一皱,他将子嗣分封全国各地,拱卫京都,就是为了保大明的千秋万世。 另外,也是为了自己这些儿子留下一份家业,好让这些儿子的后代好好活下去。 朱元璋缓缓道:“你这是危言耸听,我在京城根本没听到过这样的传闻。” 朱拓笑了起来,满不在乎的道:“朝廷的事谁说得准呢?反正也波及不到岭南,我就在这里好好当个富家翁,就算外面洪水滔天,也不关我什么事。” 说着话,朱拓拿着一根牛大骨,道:“吕青,给我掰开。” 吕青应了一声,双手拿着牛大骨,猛一用力,牛大骨咔嚓一声从中间断开。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咂舌不已。 好一个壮士。 但是这么厉害的壮士竟然跟了朱拓,真是暴殄天物啊! 朱拓可不知道朱元璋的想法,嘿嘿笑道:“本王自幼喜欢结交朋友,咱岭南物产丰富,你们既然好不容易来一趟,这样吧,这里正好有点新奇的玩意,让两位见识见识。” “哦?”朱元璋皱眉。 朱拓让吕青拿来一个五彩斑斓的瓶子。 “这是?” 朱元璋不解。 朱拓笑道:“你看这瓶子啊,它又大又圆,你看这表面啊,它又亮又光。这可是岭南的特产,从极南之地挖出来,又经过一百三十八道工序,烤制的纯天然琉璃瓶,二位不妨仔细看看。” 朱元璋这才细细打量起来。 这琉璃瓶晶莹剔透,通体没有任何杂质,更重要的是,这上面还绘制着花纹,这花纹就像是在里面一样,看上去活灵活现。 朱元璋敢保证,就算是大明最有名的工匠,也制作不出来如此高品质的琉璃瓶。 “这是……” 朱拓咂舌道:“二位有所不知,这琉璃瓶制作起来极为繁琐复杂,通常一批产品中,一百个里面只有一个完好的。” 说到这里,朱拓又吩咐道:“吕青,将咱们的宝贝琉璃镜子拿上来。” 吕青应了一声,将一人高的琉璃镜子拿上来。 “这镜子竟然如此清晰!” 朱元璋震惊了,失声喃喃自语。 现在的镜子都是铜镜,也就是将铜片仔细打磨,能倒映出人影。 可那铜镜,也就仅仅能照出人的大概面貌。 这琉璃镜子竟然丝毫毕现,就像对面坐着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镜子竟然有一人多高,可想而知制作难度有多高。 太不可思议了! “这镜子,连皇上都没用过。”朱元璋一脸失神的喃喃道。 岂料话音刚落,朱拓就一把攥住朱元璋的手,神色激动地道:“皇上乃是我大明之主,普天之下什么没见过,他竟然没用过我岭南造的镜子。” “这是我岭南的罪过啊!” “父皇日夜勤勉国事,已经很操劳了,我身为皇子不能分忧解难,总不能让父皇用不上镜子吧?” “那我们这些当儿子的和禽兽有什么区别?” 朱拓捶胸顿足,面带悲切,听到身旁侍卫无不撇嘴,生怕打扰了朱拓的即兴表演。 一旁的吕青嘴角抽了抽,熟悉朱拓套路的他知道,自家大王又要坑人了。 不过朱元璋面露感慨,朱拓说的没错,自从他登上皇位之后,千疮百孔的大明等着他治理,哪有时间照镜子呢? 没想到啊,朱拓心里还记挂着自己呢。 本来在暴怒边缘的朱元璋眼神温和许多。 “难道你打算将这些琉璃献给朝廷?”朱元璋问道。 闻言,朱拓大手一挥,道:“献给父皇,献给朝廷父皇也不接受啊!天下人都知道,父皇心忧百姓,百姓不用这镜子,父皇怎么好意思自己独享呢?” “那你打算?”朱元璋问道。 “我打算和二位做一笔生意,把这琉璃镜子推向京城,不,推向全国,让全国的百姓都能用得起这镜子,二位觉得如何?” 朱元璋隐隐猜出朱拓的想法,不动声色的道:“这琉璃镜子打算卖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