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雪姬》 第1章 贵妇人,当场被抓获!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贞观元年, 京畿道云阳县。 暴雪连续下了半个多月,茫茫白雪盖住了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一个玉面公子,躺在摇摇椅上,旁边一个漂亮小丫鬟烹着茶。 老人家手里抓几把玉米洒在雪地上,鸟落下来啄食。 孩子打雪仗,咯咯的笑声回荡在庄子里。 一片祥和安宁。 此人名叫苏玉,乃是这个庄子的主人。 他当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而是个穿越者。 五年前,苏玉在大学课堂上打了个盹,醒来发现躺在一张陈旧的床上,破旧的被褥,用几张羊皮制作,不保暖,也不舒服。 旁边一个小丫头趴着床沿哭泣。 反复确认后,苏玉终于接受自己穿越了的事实。 他的身份是大唐京畿道云阳县一个小庄园的公子。 爹娘不在了,他也是个病秧子,当时穿越过来时,正好身体扁桃体发炎,浑身高烧。 要知道在古代发高烧是很危险的,因为没有抗生素。 幸亏苏玉是重点大学生,平时读书多,用土法制作了急救药,把自己救活了。 要不然刚穿越就死了,岂不尴尬。 穿越者都有系统,苏玉也有。 系统激活了,但是不完整,只发放了一个新手大礼包和一个技能,然后就关闭了。 重新起开启要十年后。 新手大礼包也很简单,一大罐种子。 玉米、土豆、红薯、杂交水稻、葡萄、棉花籽、西瓜籽、西蓝花.... 就是这些。 。

还给了一个技能,但是这个技能是苏玉最不想要的,等于废物。 别人穿越大唐攻打突厥灭吐蕃,征服西域,开启大航海时代... 而苏玉属于混吃等死的咸鱼性格。 所以穿越过来后,整顿庄园搞生产,当起了富贵咸鱼公子。 “少爷,这暴雪下了半个多月了,还没有停的意思,据说长安快断粮了。” 小丫鬟肤白胜雪,苏玉给她取名雪姬。 “莫要去管它,李二这货能解决。” 雪姬紧张地东张西望,低声劝道:“少爷,都说了几回了,不能对当今皇上不敬。” 现代社会,什么唐宗宋祖孙十万,随便编排。 可是在古代,直呼当朝皇帝名讳就是大不敬,要杀头的。 “不就是娶嫂狂魔李二嘛,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去看看牛棚,是不是有感冒的。” 苏玉喝了一口茶,口感和现代社会的绿茶已经差不多了。 雪姬摇头说道:“公子,你想吃牛肉也找个好点的借口,夏天说中暑,冬天说感冒。若是官府追究起来,那可是大罪。” 耕牛在古代社会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地方官府会让乡绅地保造册登记耕牛数量,私自屠宰可是重罪。 “放心吧,按照律令,冻毙的牛可以吃。”苏玉说道。 苏玉觉得,其实他不过分,华农兄弟才过分。 一个中年人,身材魁梧,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从外头走进来。 拍了拍身上的雪,这人说道:“少爷,外面的积雪快一米多了,隔壁泾阳县的百姓断粮了。哎,真是遭难,去年被颉利可汗扫过一次,今年夏天大旱,秋天又遭了水灾,如今又是雪灾。真是可怜...”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此人叫做老陈,原本是隋朝的校尉。 隋朝灭亡后,隐居在这个庄园,给苏玉当保安队长。 老陈的意思很明显,想接济泾阳县的百姓。 苏玉摆摆手:“老陈,这不是我们该讨论的事情。你跟雪姬去看看今天哪只耕牛感冒了,救不活就吃了吧。” 老陈嘴角抽搐几下:“少爷,您这是顿顿吃牛肉啊。” 饲养牲畜,有个现代名词叫做料肉比。 意思就是吃多少饲料,才能长一斤肉。 喂大一头牛是很花时间的,很贵的。 这暂且不说,光是这个法律风险就贼大。 李世民登基后,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明令不许宰杀耕牛。 苏玉这是顶风作案。 “别废话了,去吧。还有仓库里的棉衣,发给庄子里的老人家,每人一件。还有,昨晚上的羊肉没吃完,给门口阿黄加餐吧。这天怪冷的,别让阿黄感冒了。” 苏玉眯着眼睛,舒舒服服的,雪姬帮着捏脚。 别让阿黄感冒了? 老陈嘴角抽抽...二话不说,马上端着羊肉出去了。 阿黄是老陈养的心肝宝贝狗。 苏玉刚才说别让阿黄感冒了,老陈以为他想吃阿黄? 欲吃其肉,何患无辞。 对于老陈的建议,苏玉早就想过了。 。

庄子里大把粮食,莫说救济泾阳县,就是整个京畿道都够吃的。 可是,苏玉不能这么做。 现在是什么社会? 皇权社会啊。 对于皇帝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人心。 当年张角靠着替老百姓治病,得了人心就造反。 皇帝最忌讳别人跟他抢民心。 如果苏玉开仓放粮,人心归他,李世民马上杀上门来,包围苏家庄。 所以此事万不可为。 过了会儿,老陈端了一盘牛肉上来。 雪姬麻利地拿出一个铁做的二层锅。 中间是大烟囱,周围是环形的锅,上好的木炭放进去,辣椒下锅。 等水烧开,牛肉就可以下锅了。 “队长,有情况。” 二麻子从外头跑进来。 “突厥来了?” 老陈握紧腰刀,眼神突然变得犀利,杀气外露。 “不是,我们抓了一个小偷。” “还以为是突厥,小偷打发走就完了。” 老陈其实很心善,他只是对突厥恨之入骨。 这大灾之年,偷点东西保命,老陈不计较。 其实这也是苏玉的意思,每天庄子外头都会放粮食,需要的自己拿,当然不会太多,否则惊动官府难做。 “不是啊队长,她不走,非要见少爷。” 苏玉搓了搓手,哈一口气。 “那就带进来吧。” 第2章 吃火锅,莫不是神仙!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穿越到大唐,苏玉应该说运气不好不坏。 比一般的农民好,总算有个庄子,有下人伺候。 特别是雪姬这丫头,肤白胜雪,水灵灵的。 可也好不到哪里去。 云阳县地处长安西北角,土地不算肥沃,气候也不好,旱涝相连。 最大问题是突厥骚扰。 五年前刚穿越过来时,庄子里的农民食不果腹,衣不暖体,实在可怜。 苏玉凭借自己的种子,带领大家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深挖洞广积粮的策略,把庄子的规模扩大了十倍不止。 庄子内粮食大大的有,庄民安居乐业。 那些消息灵通的,想方设法想进入庄子给苏玉当庄民。 特别是漂亮的姑娘,都想着嫁入苏家庄。 苏玉不想太招摇,庄民数量到了两万后,就不再进人了。 云阳县的县令忙着对付突厥,对于苏家庄的情况不清楚,也没时间过问。 苏玉乐得自在,当一个逍遥咸鱼贵公子。 没事搞搞生产,逗逗雪姬,日子优哉游哉。 ...... 二麻子出去一会儿,哈着腰引路。 老陈啧啧称奇,什么人能让二麻子点头哈腰引路? 不是个小偷吗? 要知道苏家庄的庄民走出去,比那一般的地主还要高傲。 普通的地主不过是早晚两顿饱饭,苏家庄的狗都比他们吃得好。 二麻子平时对待那些小偷,那叫一个横。 。

后面走进来两个女子,一个三十多岁,身披貂裘,头戴金簪子,雍容华贵,器宇不凡。 身后跟着一个年轻女子,腰间佩剑,一件大氅披风,脚下胡靴。 因为寒冷的原因,脸颊有些通红,但是气色很好。 这样的打扮气质,绝非饥民,更不可能是小偷。 “怎么回事?为何闯我苏家庄?” 苏玉坐下,夹了一片牛肉放进火锅中涮牛肉。 “这位就是我们苏家庄的少爷,你们不是有话跟他说吗?” 二麻子色厉内荏,想耍横又不敢。 苏玉不奇怪,这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女子绝对不是一般的富贵人家,可能是世家大族的女儿。 大唐五姓七望,世家豪门子弟虽大多不成器,可也有好的。 “两位为何窥我庄园,意图偷盗?” 老陈杀气重,敢问话。 “放肆...” 年轻女子厉声喝道。 中年女子马上举手阻拦,年轻女子低头退下。 “本宫...妾身长安粮商,因为近日连降暴雪,长安粮价贵腾,想来看看周围的郡县有无粮食可以买些回去。” 旁边的年轻女子似乎非常警觉,生怕这个中年女子遇到危险。 苏玉看了一眼年轻女子,杀气外露,跟老陈很像。 中年女子连忙说道:“妾身姓孙,人们都叫我孙大娘。这位是我的保镖,上官云。” 商人行走在外,带个贴身护卫正常。 而且隋唐之际,连年征战,如今贞观改元偃武修文,很多军人解甲归田,当保镖的不少。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至于一个女人抛头露面做生意,这也很正常。 为何? 因为隋唐承袭了北周之风。 那时候北方鲜卑族多,胡汉融合,女子穿胡服,骑马驾车,行走公侯门第,甚至诉讼公堂,都是常见的事情。 女子虽不能围观,可是家族的事情里里外外打点,女人也可以去。 所以隋文帝的老婆独孤皇后才那么强势。 “原来如此,我叫苏玉,这个庄子的主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人买贱卖贵,乃是陶朱公之道。不过,周围的情形你也看到了,长安天子脚下尚且缺粮,这云阳县更是自秋洪以后颗粒无收,想在这里买粮食,只怕是缘木求鱼啊。” 苏玉又吃了一片牛肉,入口爽滑有劲道。 “所言甚是,我从长安走来,路上有饿殍,官府施粥稀得跟汤水一般,问了几个地主,都说无粮可卖。” 孙大娘忧心忡忡,愁容满面。 “雪姬,上门就是客,给孙大娘和上官姑娘拿一副碗筷过来。” 苏玉受过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尊老爱幼懂礼貌,这是最基本的思想品德。 孙大娘年长,又是大雪天,自己一个人吃火锅,别人站着,多不合适。 雪姬拿了两副碗筷过来。 “夫人请坐,姑娘请坐。” 雪姬拉开椅子。 孙大娘非常大气,毫不扭捏作态,径自坐下。 上官云替孙大娘收好披风,也坐下。 。

火锅的水烧开了,咕噜噜冒着热气,辣椒和牛油翻滚。 孙大娘盯着火锅,手里的筷子停在半空中。 看着造型古怪的火锅,孙大娘问道:“苏公子,这是何物啊?” 大唐吃东西,多羊肉汤饼,即便是喝汤,也是用鼎,从未见过火锅。 “哦,这是火锅,我自己做的,春夏秋冬,四季皆宜,而且不管什么好吃的,放进去就行。” 孙大娘夹起一片肉,脸皮立即微微抽搐一下...这是,牛肉? “吃吧,新鲜的牛肉,你在其他地方绝对吃不到。” 孙大娘学着苏玉,把牛肉放火锅涮一涮,放进嘴里。 嘶... 刚才路上的寒意顿时消失,全身暖融融的。 “苏公子,你这锅里放了何物?为何一片牛肉下肚,妾身就觉得浑身的寒气散尽了?” “哦,这叫做辣椒,驱寒最好。” “辣椒?辣椒又是何物?” 这个.... 若是现代社会,三岁孩童也知辣椒为何物。 但是大唐时期,解释不清楚。 这个要等到地理大发现,从美洲带回来才有。 “就是一种驱寒的食材佐料。” “雪姬,青菜呢?还没上来?” 雪姬马上端了一盘青菜上来。 “来,吃点青菜,解解腻。” 孙大娘和上官云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这隆冬时节,居然有青菜? 这个苏玉莫不是神仙? 第3章 议国政,统统是白痴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位所谓的孙大娘其实就是当朝长孙皇后,后世称为文德皇后。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十三岁嫁给李世民,一辈子跟着李世民辛辛苦苦勤勤恳恳。 玄武门之变时,长孙皇后亲自慰劳将士,登基后封为皇后。 一生给李世民生了很多子女。 最重要的是她贤德过人,李世民其实脾气比较急,长孙皇后总能劝导他。 历史上对长孙皇后的评价极高,贞观之治,有她的功劳在。 今年是贞观元年,李世民登基的第一年。 去年是武德九年,就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 刚刚铲除李建成和李元吉,突厥可汗颉利就借着勤王保护李渊的名义发兵三十万南下,兵临渭水。 长安城内无兵可用,李世民倾尽府库,才结下屈辱的渭水之盟。 本想着励精图治,老天爷给个好年景,谁知道今年入秋后发洪水,关中大地几乎颗粒无收。 入冬后更是大雪连绵。 李世民乃是明君圣主,长孙皇后更是贤内助。 大灾之年,以民为本,李世民打开了含嘉仓和洛口仓赈济灾民。 皇宫内更是节衣缩食,皇后带头,后宫只吃汤饼,不得食肉。 因为肉是牲畜的,而喂养牲畜必须耗费粮食。 即便是长孙皇后自己,也是三个月没吃过肉了。 节省归节省,坐吃山也空,两个大仓都开了,可是粮食仍然不够,饥民嗷嗷待哺。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愁眉不展。 朝中的李建成余党趁机兴风作浪,说此乃天谴,李世民应当将皇位还给李渊。 。

甚至有人扬言,要将李世民祭天谢罪。 长孙皇后寝食难安,今日不顾劝阻,带着上官云微服私访,走到了云阳县,既是为了视察民情,也是为了看看这里的地主能不能找点粮食出来。 一路看过来,一个比一个惨,有的庄子全部饿死了,惨不忍睹。 唯独走到苏家庄时,发现有成群的鸟落进庄子里。 要知道动物比人聪明,这大雪天,成群的鸟落在地上,肯定是里面有吃的。 而且庄子里烟火缭绕,一片安居乐业之象。 特别是走到大门口时,看到老陈端着一大碗羊肉倒给了看门狗阿黄。 长孙皇后被震惊了。 本宫三月未吃肉,这里的看门狗居然比我皇后吃得好? 所以她闯进了苏家庄。 ......... 闲话休叙,言归正传。 在宫里,长孙皇后都三月没见肉,上官云这个贴身护卫更是吃不饱。 一个军人,运动量那么大,肚里没点油水,半夜经常饿醒。 坐下后,上官云不顾是不是牛肉,大口往嘴里塞,吃得满头大汗。 “雪姬,再给上官姑娘上一盘牛肉。” 雪姬马上又端了一盘过来,上官云秋风扫落叶,哗啦吃完了。 雪姬大快朵颐的时候,长孙皇后自己也没有歇着。 大口吃着牛肉,涮出来的口感爽滑嫩,比宫里的烤肉强。 特别是锅底的辣椒油,长孙皇后吃下去后,背上出了一层汗,瞬间感觉自己呼吸顺畅了许多。 苏玉看在眼里,暗自摇头:这孙大娘虽然是长安富商大户,可这日子也不好过,看把自己和这个保镖饿的,怕不是三月没吃过肉。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若是长孙皇后知道苏玉的想法,肯定会惊讶:本宫还真是三个月没吃过肉。 吃饱了牛肉,长孙皇后夹了一片菜叶放进锅里涮,然后吃进嘴里。 那种甘甜脆爽,沁入心脾。 “苏公子,这又是何物?为何这般好吃?” “这是娃娃菜,我们庄子的特产。” “隆冬时节,苏公子如何种出来的?这不像是地窖里储藏的过冬菜品。” 这鲜嫩欲滴的色泽,一看就是刚摘下来的。 “对啊,这是后院种的,刚摘的。” 苏玉笑道。 长孙皇后和上官云惊愕,此人果然是神仙,否则何以在这大雪连天的时候在后院种出青菜来。 既然他是神仙,何不问问他。 长孙皇后放下筷子,正襟危坐,非常地端庄威严有威仪。 旁人没注意到,苏玉却看在眼里。 这个孙大娘绝非富商这么简单。 “苏公子,虽说我们商人莫谈国事,可如今朝廷内外议论颇多。都说,突厥进攻,天灾不断,这是当今皇上为政不德,后宫干政的缘故。您怎么看?” 上官云突然停下了筷子,紧张地看着苏玉。 面前这位可是当朝国母,如果苏玉也跟其他人一样妄议国政,那可是杀头诛九族的大罪。 如今那些朝中的大臣和名门望族乱说,李世民选择隐忍,是因为外有突厥,内有灾年。 若非如此,李世民早将那些人该杀的杀,该罢免的罢免。 。

苏玉冷哼两声,并不回答,而是让雪姬拿出一盘果碟,上面盛着刚切好的西瓜。 红色的瓜馕,黑色的瓜籽,一股清新的甜味。 “孙大娘尝尝。” 长孙皇后拿了一片,轻轻咬一口,那种甘甜解腻的感觉,味蕾爆炸。 “苏公子,这又是何物啊?” 长孙皇后好似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啥都新鲜。 “这是我种的西瓜。” 大唐时期,也有西域传入中原的甜瓜,但是甜味不如西瓜,口感也不如。 长孙皇后虽贵为天下之母,可也没吃过这么好的瓜。 吃完一片,皇后又吃一片。 这莫不是王母瑶池的仙品? 长孙皇后越发怀疑苏玉是神仙下凡。 “苏公子,妾身刚才的问题您还没有回答呢。” 苏玉放下筷子,吃着西瓜,靠在椅子上,不屑地说道:“统统是白痴,狗屁不通。” 长孙皇后突然来了兴致,想听听苏神仙的意思。 这些天在宫里,闲言碎语屡禁不止,皇后这次出来也有解闷散心的意思。 “哦?如何说?还请赐教。” 苏玉说道:“天灾,什么叫天灾,人力无法左右的才叫天灾。若说水旱相连就是不贤德,那么当年大禹治水怎么说?大禹父子可是受命于尧舜二帝,难道尧舜也是昏君?狗屁不通!” 听了苏玉所说,长孙皇后心中的块垒顿时消解,这些时候胸中的闷气出了一大半。 “而且,这天灾也是机会。” 苏玉说道。 机会? “怎么说?” 长孙皇后急切地问道。 第4章 修水利,他能算天机?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上下五千年,强汉盛唐,后世国君无不倾羡之。 但贞观年间,李二其实很苦。 贞观元年春,先是河北大旱,到了夏天,山东诸州也大旱; 紧随大旱之后,关中之地霖雨成涝,而关外则是蝗灾; 还没缓过劲来,冬天又是雪灾。 刚刚登基一年,就接连的天灾,莫说朝臣乡野,连李世民自己都怀疑是不是天谴。 “苏公子为何说这天灾也是机会?” 长孙皇后急切地问道,身子不自觉地往前倾。 “天灾不可改变,但是我们人可以改变。水旱雪灾,三灾相连,对于李二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有道是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苏玉娓娓道来,不急不慢。 李二? 长孙皇后眉头微皱,嘴角抽抽。 即便是长孙皇后自己,也称李世民为二郎,从未敢叫他李二。 这个苏玉... 也罢,或许他是神仙也未可知。 “如何把危转化为机呢?” 皇后最想知道这个。 苏洋招招手,雪姬跪在地上捏脚。 上官云心中暗道:皇后娘娘正襟危坐,苏玉却让丫鬟捏脚,成何体统。 皇后却丝毫不介意。 “如今都说天灾是因为李二夺了李建成的皇位,还逼着太上皇李渊退位。” 长孙皇后身体一震。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斩杀李建成和李元吉,众人皆知。 但是逼着李渊退位这件事情却没人知晓。 。

这件事情做得极其隐秘,外人最多就是猜测,拿不到实锤的证据。 可苏玉说得如此肯定...他真的是神仙? “但是如果战胜了天灾,那就可以收拢民心,证明自己的才干。要知道,天灾之年是皇帝收拢民心的绝佳机会。而且...” 苏玉嘿嘿坏笑,莫测高深。 “而且?” 皇后都要急死了,总是被苏玉吊胃口。 “而且,还可以趁此机会打压世家豪族。” 苏玉坏笑道。 “那如何收拢民心,如何打压世家豪族呢?” 皇后问道。 苏玉突然停下来不说了。 “孙大娘,你不过是个商人,为何对国政之事如此感兴趣?” 商人是绝对不可以参与国政的,否则就是官商勾结。 她自己的孩子也不可能做官,因为士农工商,商户属于贱籍,无法入仕。 皇后慌忙解释:“我们做生意的,如果不关心朝政,怕是要亏死。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未雨绸缪,好比如果知道天要下雨,我先囤积伞,岂不是倍增的利润。苏公子若是告诉我日后朝政会如何,我也好赚点小钱。” 这个解释说得通。 “其实简单,第一个:兴修水利,关中平原有三大河流渭河,泾河,北洛河。这些地方的水利设施从秦国以来一直在修建,但是自从东汉以后,逐渐荒废,特别是三国魏晋之后,加上隋末动乱,基本是废掉的。好比今年,若是有兴修的水利设施,秋洪可以蓄水,水灾不会这么严重。而且,明年春夏还有干旱,后年、大后年,还有旱灾,到时候可以开闸放水灌溉。”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皇后震惊,居然要连续干旱四年? “今年冬季大雪,明年初春解冻,如果兴修水利及时,还可以蓄一波水,勉强应对明年的夏季干旱。至于秋天,还有洪灾。可在夏季干旱时疏浚河道,让洪水入黄河,洪灾也不打紧。” 皇后惊叹,此人能算天机? 其实苏玉并非神机妙算能看天象。 即便是现代社会,天气预报也是很不准确的。 就连明天的刮风下雨都说不准,更别说几年以后天气如何。 只因为他学过古代历史,看过贞观年间的水旱灾害记载。 “这是一个长远之策。若是兴修好了水利设施,往后几年,虽然天气不好,但是不会成为灾害。那时候百姓自然称颂李二是一个好皇帝。老百姓嘛,最重要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有饭吃有衣穿,其实谁当皇帝他们根本不在乎。” 苏玉说道。 雪姬乖巧地拿起一片西瓜,喂给苏玉吃。 长孙皇后感觉自己的三观被颠覆了。 苏玉所说的话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句句话都非常震撼人心,但是又合情合理。 改朝换代那么多,谁让老百姓过得好,他们就支持谁,根本不在乎怎么得到皇位的。 “那当务之急呢?刚才您说可以趁机打压豪门世族,如何做?” 皇后问道。 。

她身为皇后,既要顾长远,也要顾眼前,总不能让老百姓没饭吃,冻死饿死。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兴修水利的事情不能等,否则拖到开春,来不及蓄水,夏季大旱,秋天又是洪灾,李二岂不是完蛋。所以要现在开始修建水库。” 长孙皇后愣住了。 刚才的话都很合理,可是这一句话完全不像是一个神仙该说的话。 “可是苏公子,如今雪灾,百姓饥馑,国库空虚,此时大兴徭役,岂非背道而驰?” 在关中三大河流兴修水利,这可是大工程。 如今关中百姓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这个时候如果再修水利,岂不是暴君行为。 皇后实在不懂苏玉是怎么想的。 苏玉微微笑道:“孙大娘,这做生意搞买卖,你是内行,可若是说治国理政,你是外行。” 上官云正在喝茶,茶叶泡在水中,一层琥珀色,入口微涩,入喉却清甜,刚才的油腻顿消。 这是何等的仙品,居然如此神奇。 上官云一口闷了绿茶,像喝酒一般。 就在此时,听到苏玉说皇后治国理政外行,一口茶呛在喉咙里。 其他不说,长孙皇后十三岁嫁给李世民,从小接触政治。 李世民常年征战在外,后宫内政都是长孙皇后在打理。 就连李世民都佩服她在政治上的见解,苏玉却说她是外行不懂国政。 “还请苏公子赐教。” 皇后有点乐了,居然有人说她不懂国政。 第5章 赈灾民,治国之鬼才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来,我给您说说。您觉得不适合兴修水利的三大原因:雪灾、百姓没饭吃、国库没粮。对不?” 苏玉拿出一把扇子,缓缓扇着。 外面风雪连天,里面却温暖如夏,苏玉吃了火锅,微微感觉有点燥热。 等下让雪姬服侍一番才行。 “没错,这三个原因都是致命的,无法克服的困难。此时应当与民生息,不可妄谈土木水利之事。” 长孙皇后颇读历史书籍,在历史上,遇到大灾之年,通行的做法就是与民生息,不兴徭役。 苏玉哈哈笑道:“此乃乡野匹夫之谈,泛泛之论,不足以谋天下。” 皇后惊奇,古人的通行做法居然是乡野匹夫之谈? “敢问苏公子高论?” 苏玉起身说道:“若我是李二...” 上官云震惊,此人是疯了吗? 他竟敢自比皇上,此贼可杀。 上官云就想拔刀,皇后目视之。 上官云默默收手。 “若你是皇上,你会如何?” 皇后其实也在压着怒火听,若不是苏玉方才的举动好似神仙一般,此时定然将苏玉拿下。 自比当朝皇帝,这就是谋反。 特别是...他是李世民,那我岂不是他的女人,岂有此理。 “若我是李二,我当征调这些灾民,给他们吃饱饭,修水利。你想想,如果一味地赈济灾民给饭吃,毫无意义,不产生价值。但是,如果我以工代赈,既可以救活这些灾民,又可以在冬天把水利设施修好,待到明年开春,雪化开,水库可以蓄水。那么,今冬的雪灾就是瑞雪兆丰年。” 。

苏玉一副指点江山的气势震撼了皇后。 以工代赈? 此子,治国之鬼才! 这番言论,是长孙皇后从未听说过的治国妙谈。 即便是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智囊,也从未说出如此稀奇的旷世之论。 可长孙皇后毕竟是深谙治国之道,这朝廷内有几两银子几粒米,她心里门清。 以工代赈的治国之策有一个最关键的地方,那就是粮食。 若是没有粮食,一切都免谈,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 朝廷根本没有粮食了。 含嘉仓和洛口仓马上就要见底了。 天下最大的地主李世民,也没有余粮了。 “苏公子所言的确是旷世之论,可是...我在长安做粮食生意,这朝廷如今可真是没有一点粮食了。这绝非李...李二哭穷。” 皇后也跟称呼李世民为李二。 上官云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才多久的功夫,苏玉居然把皇后给同化了。 “孙大娘所言又差矣。” 苏玉呵呵笑道。 “如何又差了?” 长孙皇后这次不认怂,她是皇后,朝廷的账目她全部看过,朝廷上下的确是没有粮食了。 而且,去年颉利可汗趁火打劫,国库的金银财宝全部给了颉利求和,国库是空的。 “请问孙大娘,李二何许人也?” “自然是大唐天子,天下之共主。” 苏玉听完后嘿嘿冷笑,只是不说话。 皇后惊讶:“苏公子,难道我说错了?” “不,你说得没错,说的很对。既然李二是大唐天子,天下之共主。那我请问,是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苏玉微微笑道。 “当然是,自周武王一统天下,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当受我汉人天子号令,敢有不从,当征伐灭国。” 长孙皇后说起来,气势霸道恢弘,不愧是开国皇后,跟着李世民打过仗的女人。 “那请问孙大娘,既然李二是天下之主,那么这天下的粮食难道不是李二的吗?” 苏玉微微笑道。 “自然是,不过如今天下都没有粮食了。即便是扬州一带,也开始缺粮。” 皇后说道。 因为东晋在建邺一带建立国都,所以苏杭那一片在隋唐时期成了鱼米之乡。 中原的稻米依赖那边的供应。 自从秋洪以后,朝廷几次从苏杭征调粮米,已经无法再征了。 而关中华北中原一带,都受到了旱灾洪灾影响,没有粮食。 可以说,天下已经没有粮食了。 “孙大娘,要不我怎么说您只是一个商人,不懂国政。您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