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我抽卡黄袍加身》 第147章 一桩桩一件件 “主公,这是这个月他们送来的账簿,还有新加入杨家堡的名单,您要不要看看。” 杨家大宅中,杨安正饶有兴致的利用黄天在上的能力查看其他几个世界呢。 有了这个能力之后,杨安突然发现自己不怎么无聊了。 这能力能让他观察其他的地方,就像是在看一场场真人秀一样,而且是绝对没有剧本的那种。 时不时的他还显现一下神迹,给这里下个雨,给那边吹个风啥 。 都是小面积的来,毕竟信仰之力这个东西他现在也很缺。 眼下他能控制的地方,都已经被他用了风调雨顺的技能了,所以到处都是一片欢声笑语。 至于攻城掠地这种事,那就不是他能插手的事情了。 好在自己的手下都很能打,倒也不用他操心。 这边杨安看着真人电影,身边就是一张牌桌子,自己的丫鬟正跟另外几个女人打牌呢。 花月奴作为杨安目前为止唯一的丫鬟,虽然只是丫鬟的身份,却稳坐杨安内宅第一人的位置。 主要杨安这个人也够随意,并不觉得自己需要人服侍。 对花月奴这个吃过苦的小女孩也有些怜惜,所以基本不使唤。 她倒是也有些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职责做的还是很好的,不过这仅限于在杨安面前。 大家对她都很恭敬,尤其是三个牌搭子的奉承更是让她有了种成为杨家女主人的错觉。 对同样是在杨安大宅里服侍的其他人,花月奴是看都不会多看上一眼的。 王氏常氏和李氏三个人,如今也是杨安家里的常客了,因为牌打的好,所以经常被叫来陪着打牌解闷。 带着各种账簿进来的朱无视看到了这个场景之后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 其他几个女人暂且不论,身为一个丫鬟,却在该伺候主人的时候去玩耍,怎么看都不合适吧。 不过这是杨安家庭内部的事情,他也不好说什么。 只是暗暗在心里记下需要给杨安找一个统领内宅的正牌夫人了。 丫鬟,终究还是上不得台面。 “账簿什么的就不用看了,你办事我还能不放心吗,有什么事就说吧。” 杨安知道,如果没有什么事情的话,朱无视和张角等人是不会来找自己的。 现如今张角说出去寻找机会,已经离开了龙城关了。 至于去了什么地方,除非杨安刻意的用黄天在上去找,否肯定不知道的。 杨家堡里,现在就剩下一个朱无视在主持大局。 武大和时迁两个人,一个在市场上卖烧饼卖的不亦乐乎。 一个则整天泡在马厩和兵营里,看得出,他对这两个地方是真的情有独钟。 “主公,龙城关新来了一批流民,现在他们准备把已经分配的土地转卖给我们,然后寻求杨家堡庇护。” “打算做我们的佃户或者工人,另外还有一些人,并不打算加入杨家堡,但希望能在杨家堡定居,您看这收吗?” 杨安挑挑眉道:“收啊,为什么不收,有地就收,反正我们需要人手,又不是养不起。” “至于那些不加入只想定居的,也收,卖给他们一些宅基地,但只卖年限。” “就算七十年好了,七十年之后另外续交一笔钱就可以继续居住。” 杨安毫不犹豫的回答道,杨家堡的人越多越好,只有人多了才热闹,才会焕发生机嘛。 朱无视:“我明白了,对了,还有另外一件事。” 杨安:“说。” 朱无视:“杨家堡的学校,那些外来的人,也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之中学习。” “以我之见也可以让他们交些学费加入进来,这样有利于我们加强对下一代的统一教育,您看这样可以吗?” 杨安想了想道:“没问题啊,让大家都有读书嘛,好事,都送来吧。” 朱无视:“还有一件事,在杨家堡的边缘多出了一些人自发组建的村庄,需要把这些人都赶走吗?” 听说有人在杨家堡的边缘处组建村庄,杨安多了些许好奇。 其实到了现在,杨安自己都已经搞不清楚杨家堡的边界在哪里了。 “发生什么事了吗?为什么要把他们赶走?”杨安有些好奇的问道。 “是这样的,是因为界碑的关系,我们把界碑放在哪里,结果就有人在界碑旁建立村庄。” “这原本没什么,可是隔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的巡逻队去巡逻。” “却发现,界碑已经到了那些村子的后面去了,而村子已经被划定在了杨家堡的范围内。” “这些村民说自己也是杨家堡地界上的一员,希望能够得到杨家堡的种子还有在杨家堡找工作的机会。” “杨家堡的种子只供应杨家堡的农田和佃户。” “至于工作岗位,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一般都是杨家堡的民众优先的。” “他们这样的做法,导致那些土地的契约并不在杨家堡的手中,却又想要享受堡民的福利待遇。” “他们有点钻空子的嫌疑,但主公毕竟以仁爱闻名,所以属下不得不请示一下您的态度。” 从一开始的方圆十里,到现在的方圆百里,他都没有概念的,只是随口一说。 但他的随口一说,却被下面的人坚定的执行了。 以杨家堡为中心,直接放马跑一百里,然后摆上一个界碑。 直接就把杨家堡的边界定下了,关键这个界碑它还不是固定的,随时都能移动的那种。 本来是为了方便以后扩张的,没想到他们自己还没动手呢,先被别人给利用了。 这个诉求却让杨安有点哭笑不得,不过也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干。 说白了就是希望能得到杨家堡的庇护罢了, 毕竟这里是关外,其实是没有所谓的土地契约一说的。 牧民们一般都有自己的部族,部族的范围之内,都是牧民可以放牧的地方。 只有不同的部族之间才会为了地盘而打架,私人不会。 现在他们这样做,就是不懂如何加入杨家堡做出来的无奈之举罢了。 “加入就加入吧,告诉他们那些地是我的,要住在上面就要为我工作,放牧也好种地也好,或者干其他什么活儿。” “总之想要进来可以,但不能懒惰,如果做不到就把人赶走,能做到就让他们加入。” “是,属下明白了。” 第146章 不如做佃户 明明到了一个可以活下去的地方却偏偏活不了是种什么体验? 来到龙城关之前,这些人还真想过要是这里的人不接受他们要怎么办。 结果来了之后发现,不是这里的人不接受自己,只是接受的程度不太够。 当看着分配给自己的土地和本土居民的差距之后,有人不服的告官去了。 为了让龙城关重视这件事,他们甚至还串联了许多人一起去,可结果却让他们感到愤怒。 “你们不要无理取闹,该分给你们的土地已经分了。” “你们可以不要选择跟那些人一样出去打工,但不能说我们官府不公平。” “如果真的不公平的话,你们连地都不会有。” “那些你们眼中的好地,本身也是跟你们拿到的一样。” “只不过人家辛苦多年慢慢打理才有了现在的改变,难道你们一来就要把人家辛苦多年的成功抢夺了去” “如果这是你们要的公平,那不好意思,我龙城关给不了,立刻走,再敢无理取闹抓你们进大牢。” 官府的人把他们赶出来的时候说的义正辞严,官府的人根本就不带怕的。 因为他们之前的行为是完全没问题的,就算是差的田地也是地,分配的面积也足够大。 只不过这些人嫌弃不想要而已。 至于那些好地,全都是龙城关曾经的百姓和坐地户的。 现在则是主动出售给了杨家堡,然后主动加入杨家堡成为其佃户,跟他们官府的可没有关系。 至于先卖地之后又作为佃户加入杨家堡这个做法的合理性,虽然看似不合理实际上却很合理。 杨家堡有良种,但却只给自家人用,不加入杨家堡就得不到这样的种子。 而没有这样的种子就无法得到更多的产量。 有人仔细算了一笔账,发现地在自己手里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还让自己穷困潦倒。 反而把地卖给了杨家堡之后,自己不但得到了一份钱财,还加入杨家堡为其打工,将来也得到了保障。 杨家堡中工作的机会可太多了,至少在初期的时候是这样的,根本不担心没有事情做。 退一步说,哪怕你不想做其他的事,也可以成为其佃户,继续为其耕种自己曾经的田地。 而这个收入也是远远大于自己曾经作为自耕农的收入的,同样还是种子的问题。 自耕的亩产才几百斤,做了佃户却亩产几万斤。 就算是八成上缴,自己还能有几千斤的剩余,这么一算,还是卖地划算。 当新加入龙城关的人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他们都被震惊了,这种事还用选吗? 然后,要怎么加入杨家堡,就成了他们的问题。 “难道就这样直接找上门去?会不会被拒绝啊?” “要不选几个人上门去问问嘛,就说卖地,看他们收不收呗。” 被赶出了官府的一群人在一个茶馆里商量了起来,茶馆的小二闻言眼珠子一转道:“各位,冒昧问一句,各位可是想要加入杨家堡?” “是啊,小二哥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当,不过要说这加入杨家堡,我倒是有些消息,就是这个······。” 说到这里小二就不说话了,而是搓着手指头,一副嗓子干了要喝水的模样。 “哦哦,我懂,就当是给小二哥买茶水的,还请小二哥指个明路。” 小二看着手里的二钱银子笑了笑道:“好说好说,你们到城门口去就能看到,哪里有一个杨家堡招工和收购田地店铺的公告栏,上面都写着呢,要是不识字啊,还有人专门给讲解,到了哪里一切就都清楚了。” 众人满怀期待的等着明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这样一个答案。 呆滞的看着小二回身擦桌子去了,还隐约听到小二嘴里嘟囔着“这钱真好赚······。” 说不上是被骗钱还是什么情况,但起码得到了有用的消息,怪只怪他们自己进来的时候根本没注意这些细节也没有找人了解,否则根本不可能忽视这些情况。 一群人喝了茶吃了饭之后就急匆匆的往城门口赶去,发现那公告栏就静静的放在城墙根的角落,时不时的会有几个人上前去查看。 一行人上前去看了之后发现,还真是招工找佃户以及收购田地商铺的告示,告诉他们该找谁,招工的都是什么待遇,需要什么条件等等等等。 看到这个告示之后,大家都觉得好像加入杨家堡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尤其是有田地在手里的情况下,问题的核心在于,大家舍不舍得把手里的田地卖出去。 公告栏前,一群人眼神闪烁,显然都有各自的打算。 “如今办法就在眼前,大家伙都是怎么想的,说说看。” 有人受不了这种气氛站出来说话道,一群人还是畏畏缩缩的不敢开口。 刘老汉狠狠的吐了一口唾沫道:“卖了!谁不是种,自己有地没有好种子又有什么用,再说了,那地,你们愿意种?老汉我五十多了,家里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娃娃要养活,不求能大富贵,但求有口饱饭吃。” 刘老汉的话像是打开了某种开关一样,之前不敢开口说话的人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话说开了之后人群中都多了些活力,大家找到了活路,好像心情都好了不少。 “那我们要是都卖地,这一下得有好几百户呢,你说这杨家堡他吃得下吗?这要是万一吃不下,有些地能收,有些地不能收可咋整?” 有人担心的说道,这话像是给刚刚燃起热情小火苗的他们浇了一盆冷水一样。 场面一下就冷下来了,众人再看自己身边的人,又突然发现这些人不光是自己的同伴同乡,更有可能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家中有事出门的时候忘记交代,我先回家了!” “切,家?帐篷也算家?那个,帐篷烧了水,还有小孩在,我得去看看。” “我,我去抓鱼吃。” 一个个说着自己都不相信的借口,然后迅速的消失在城门口。 刚刚还是一个团体的他们瞬间又变成了各顾各的状态,其实走的人打什么主意他们清楚的很。 心照不宣的离开,然后加速朝着自家所在的位置赶去,这个时候,他们得拿身份牌和家里的地契,要是晚了,谁知道人家还要不要? 第145章 区别对待的威力 知道了王焕所有经历后,王老太爷沉吟许久后叹道:“报应啊,世美抛妻弃子,如今却落得子嗣艰难。 “可我王家的孩子何其无辜,让他吃苦受累我如何忍心,如何能不管?阿信。” “在,老爷有何吩咐?”在王焕面前一副慈祥老者状态的王信,此刻却显得十分精悍干练。 “把孩子带回来,至于那女人,到底是孩子的母亲,给她留个体面吧。” “是!” 原本老态龙钟的王信,下一刻就消失在了原地。 王老太爷走出静室,看着天上的星辰叹了一口气,家族命运多舛,儿孙亦是如此,他就连死都不敢死啊。 ······ 龙城关内,当第一批流民到来,看到眼前沃野千里的景象的时候,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这眼泪不是心酸的,而是幸福的,终于,他们不用再忍饥挨饿了。 龙城关的官府早就等候多时了,圣旨下来之后他们就上报给了杨家堡的那位。 得到了允许之后就开始了积极的准备,那大路口上就有人负责登基。 流民的安置区也放在了曾经杨安想要拿到的那块缓冲区的位置上。 为什么不安置在龙城关之中?一来流民太多,二来这些人不是罪犯,不可能被他们分开安置到各个军堡去。 杨安占下的那块地,如今早已经没了蛮族入侵的可能,却是正好变成了安置流民的风水宝地。 在关外有一个杨家堡,如今这关内看样子也会有一个杨家堡出现了。 官府安排的人手,与其说是官府的,倒不如说是杨家堡的。 吴忠和师爷两人早就全面倒向杨家堡,下面的人所有执行的一切都是对杨家堡有利的。 “你们这些外来的流民都听好了。” “按照上面的命令,你们都需要在我们这里进行登记,以方便未来的调整和分配土地的问题。” “现在一个个上来报到,你们的身份信息会被刻录在身牌上。” “注意,这会是你们在龙城关的凭证。” “任何没有身牌的人在龙城关一经查证,都会被作为奸细处理,你们,好自为之。” 登记的书吏早就做好了准备,旁边更有匠人等着现场制作身牌。 流民们看到这个场面,非但没有害怕,反而多了几分放心。 不怕规矩严,就怕没规矩,人家会管理起码证明不会让他们自生自灭。 几千人的规模,硬是在三天之内搞定了所有的身牌制作,人也全都在杨家堡的领地中安置好了。 可到了分配土地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大人,这,这怎么能行?这土地全都是石块,那边更是沼泽,这如何种地?” “大人,您就可怜可怜我们爷俩,给我们换一个能种的地吧。” “哪怕是小一些也行啊,这地,我们是真种不了啊。” 刘老汉带着自己的孙子拦着分配的官员苦苦哀求着。 官员被拦着,被刘老汉哭的心烦了怒斥一声:“你这老汉,糊涂。” “朝廷分配调整自有其法度和考虑,你们爷俩一共就两个人,这地如何不够?” “虽然这地看上去贫瘠了些,可面积足够大,只要你勤益一些,如何种不出庄稼来?” “要多考虑那些人多的家庭,好地当然要给有更多劳动力的,否则你一个人也种不了,岂不是浪费?” “人不能只考虑自己,那样太自私了,让开,本官今日还有任务,不可在你这里逗留太久。” 官员说的义正词严,以至于刘老汉甚至还心里产生了愧疚感,连哭泣都忘记了,更忘记了拦住人。 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人家都已经走远了,再想追过去,却是无力了。 看着面前一大片土地还有另外一边的沼泽,刘老汉心里满是无力。 一边的地里面石头太多,土地太硬,另外一边呢,又是沼泽地。 前一脚还是踏实的草地,后一脚说不准就要陷下去,这让他怎么办? 他一个快五十岁的老头子要怎么办啊? 刘老汉的欲哭无泪同时在第一批的流民中上演着。 龙城关的总管府中,军师和吴忠听着手下的报告全都忍不住笑出来声。 一切当然都是他们安排的了,好地?龙城关如今哪里还有无主的好地? 这里面的土地明里暗里的都已经被转移到了杨家堡的名下了。 就连坐地户的三家,现如今也是给杨家堡交税。 至于给朝廷的,朝廷都让驻守的都总管自己收税供养当地军队了。 这龙城关的税自然是不用往上交,反而每年还能收到来自朝廷的援助。 “传令下去,各大商铺之中的商品对流民的价格都要提高三倍。” “米粮之类,除了日常官府救济之外不得随意出售。” “是,大人,那,要是杨家堡的商铺,咱也管吗?” 书吏想了想问了一句,吴忠脸色一整道:“混账,杨家堡乃是良善之地,堡主更是悲天悯人,他要做好事,我们不但不能阻拦还要全力配合,焉能限制?” 书吏一听,明白了,坏人他们做,好人杨家堡做。 下面人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 很快原本满怀希望来到这里的流民就发现,他们得到的土地都是人分配剩下不要的,根本不是好地。 另外,他们在龙城关之中买卖东西都被坑,买东西比别人贵,卖东西也被别人压价,你都没地方说理去。 官府就知道一味的帮助龙城关中的人说话,他们这些流民简直就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被针对。 也就只有在杨家堡的商铺那里,他们才会被公平对待。 回想起他们在路上那个崔家管事说的。 关外杨家堡想吃多少吃多少,突然就对杨家堡产生了好奇和好感。 正好有人给他们透露了一点消息,那就是龙城关的大部分百姓,都会去杨家堡打工挣钱。 而龙城关之中生活的这些人,他们其实也都是杨家堡的人,所以官府会袒护他们。 他们这些流放来的人就不一样了,因为不是杨家堡的人。 他们是流民,所以并不被认真对待,甚至还变相的被剥削。 分地分到最差的地就是证明,好地都是人家杨家堡的员工和佃户的。 地里是种不出什么来了,想要活命,显然只能去杨家堡看看了。 凭什么当地的人能去杨家堡打工,他们这些流民就不行呢?他们也入籍龙城关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