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环绕》 1. 第 1 章 [] 周芸和乔伊华结婚还没三个月,马上要去度蜜月,没想到却看到这样的场景。 在她眼里,乔伊华是个对任何人都克制的人,当然这个观点很多人反驳,特别他的朋友,总非常“善意”微笑说:“嫂子,你这眼光可真行。” 可是她更相信自己的眼睛。 每日穿着最时髦最契合的衣服,彬彬有礼,说话从来没有很高的语调,一直平徐,不爱打断任何人,酷爱抽烟,眼睛炯炯有神,不需要过多的情绪就可以立马审视所有人。 这么多年,她都无法忘怀几年前第一次见面,迅速被吸引,是一种致命的性吸引力导致多年都念念不忘。到现在终于走在一起,除了一见钟情,还有更看重他们在一起时的风趣狡猾聪明又对她包容,任何女人的矫情哭闹都不会生气,当然更重要的是有金钱的支持后半生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 周芸有自己的骄傲,她当然知道这样的人从来不缺女友,也知道乔伊华最无法忘怀的是大学时候女朋友,毕业后出国分道扬镳再也没回来。但是自己依然是与他最为般配,出身在古代也算官宦人家,虽然父亲不是什么大官,但是也是小公主衣食无忧。 所以周芸对小珍并不熟悉,或者说并没有在意,完全没放在心上。和乔伊华在一起的一段时间他很少提起她,而且多年前也见过一次,印象没那么深刻,短短的头发,瘦瘦的,脸是白净,有些呆呆的,很安静,像个清秀的男孩,完全看不出相貌好看难看。 乔伊华朋友说那是他妹妹。他当然没什么兄妹,大约就是一个认领的干妹妹,至于其他的缘由,周芸并没有过多询问。 不过那都是多年前的事情。 却没有意识到这个像男孩的人上了大学,她春节时和乔伊华回家,见到小珍时候还有点讶异看不出是谁在开门,因为已经留着长长的头发,长得亭亭玉立,已经是个女人了。因为不太爱说话,两个人并没有交流很多。 周芸也没用看出她和乔伊华有什么关系,很客气很疏离。 如果今天乔伊华只是单纯的搂住她,周芸根本不会放在心上,而是搂住后很重的吻了一下,中国也没有接吻的礼仪,他上车后路边女人看着车目送离开。 无论从哪个直觉周芸都无法不多想这种亲密的关系。 她脑子炸开,混沌一片。 晕晕乎乎的坐在路边的凳子上。 晚上回家时已经八点多,灯还关着,并没有人过来。 她想打电话到公司问下乔伊华出差已经半个月了,有没有回来。可是拿起电话还是犹豫了。 可明明已经回来。 乔伊华回到公司后,任秋把所有发生的事都说了一遍,包括昨天妻子打电话过来询问出差是否回来。 乔伊华听完都没什么反应,摆了一下手。 没有什么愧疚和表情,昨晚他回家,自然是回到从前的家,换句话说,他前天就出差回来,和别人在上床。 这些天他兴头正起,根本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婚姻对他来说是什么,从来没憧憬过的东西,但是什么阶段做什么样的事,三十多岁结婚,已经是响应国家号召晚婚晚育。 晚婚什么,他不在意。 晚育是很在意。 他是传统教育下的男人,虽然接受过大学教育,最前沿的城市读书,毕业后创业成功失败有多少女人,能稳定下来的原因就是想要孩子。 周芸是很不错的伴侣,虽然长得不算突出,气质突出教养好,家教也不错,对他有感情却并不是小姑娘一样依赖,很有自己的想法,会给他面子,说白了各方面都拿得出手。 并不是他没有道德底线出轨,而是一开始还是在意的,后来就不在意,仿佛是催命符一样拖着他沉浸其中。 对,就是小珍。 如果从现在回想七年前初遇的场景,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和她发生关系。 1991年,改革开放十多年,一批批人下海经商。 仿佛做什么都可以赚钱,都可以发家致富,全世界的投资商和资本都注视这个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 乔伊华大学毕业,在80%同学都出国留学或移民潮时期,他选择了经商,因为脑子和在大学时候见识还可以,毕业后没多久就大发横财,不过年轻气盛,自己有心机别人更有。 乔伊华生意失利,被信任的合作伙伴骗了钱,和小春两个人从香港找到广州,从广州又去深圳渡口,一周都没寻到李凯的任何踪迹。 开着一辆二手车,胡乱转,最后竟然被逼迫的上香的地步。 乔伊华并不是穷的什么都没有,公司没倒闭,业务说的过去,资金链却断了,基本是退一步就是倒闭边缘。 两个人去光孝寺,非常虔诚的买了两串佛珠和香火,跪了好一些。 出了门又遇到算命的,还算了一卦。 多行善,善缘可以化解灾难和晦气。 乔伊华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过的,对这种是完全不信。 小春是南方人,身边都是做生意的人,是宁可信其有的,说:“华哥,幸好你不在广东做生意啦,轻蔑的语气是会得罪神灵的,要虔诚,虔诚啊。” 乔伊华是走投无路的,最后直接拿出了身上的百元大钞给了算命先生,以显示诚心。 这种诚心是对于生意还是对过去做的事种种愧疚他也不清楚,毕竟在一切欣欣向荣中法律不健全部分地区风气彪悍,可以“不择手段”。 晚风吹过的广州,夜生活极其丰富,各种琳琅满目的服务应有尽有。 乔伊华在街边公用电话打到上海公司询问下情况,任秋没有隐瞒,很实话实话的告知每天都有追债堵着,报警也没什么用,就多雇佣了几个保安。 乔伊华倚在公共电话亭抽了一会烟,然后坐上车,准备坐火车回上海。 小春是个很乐观的人,开车一直劝乔伊华:“哎呀,华哥,小意思啦,场面不大,都可以掌控啦,大不了破产变卖再来嘛。下次 2. 第 2 章 [] 就是说他执意带着一个女人会出现很多未知的问题,如果是小男孩,十五六岁在外打工,那怕和家里没消息一年两年也不会多处想。 一个小姑娘,真的是太危险了。 回到上海之后,他让任秋安排小珍到了公司宿舍,公司宿舍之前还租了七八间房间,这几个月效益不好裁员辞退离职的空了一大半,本来是房租没到期,空着也不是办法,任秋就当起了二房东,继续对外租。 九十年代,大部分人都是国家的工作,能出来找工作的大学生少之又少,所以并不能立马租出去,好在上海是比中国其他地方发达一些,零零星星还是能租出去两间三间。 任秋是公司的行政主管,不过掌管一切公司杂事,端茶倒水接待客人还有招聘住房这些都要做。 小珍没带什么衣服,一切都要她掏钱先垫出来,没时间提前批准财务。 因为乔伊华的父亲从西安过来。 ……脸色一直非常不好,才五十多岁全身都是病,加上之前那十年的时候留下来的病根,所以这次来上海除了看病就是看看从上大学到现在已经快毕业十年的儿子,不进单位,到底在干啥。 当年□□结束之后,他是可以调回杭州的,不过乔伊华的母亲想回北京,两个人争执不下。 最后还是都留在了西安,乔伊华大学毕业后没多久,母亲就回到北京。 他们的感情如何他看的很清楚,小时候看别人父母吵架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的鸡飞狗跳,他家非常客气。像是合租人,从记忆中母亲很少关心外界的八卦邻里的琐事,父亲也是埋头苦干的人,后来去学校做了讲师,讲师的习惯带来家里,乔伊华听很多大道理。 不过即便父母感情很冷,他还是不认,性格也是执拗,去上海上大学有两三年无论春节还是暑假硬是没回家,说是工作挣钱,后来父母专门来上海,年纪也稍微长一点方才解脱。 父亲病到什么程度,他去年已经知道。 这几个月家里和上海去的次数也是最多。 医院里的气氛烘托的人很想流泪,不过乔青冠却没有往日做老师一样的滔滔不绝。 说从小就不爱上学,读书没儿子好,最想做的事骑着自行车是大街小巷的卖冰棍,说他小时候的冰棍和现在的不一样,就是糖水熬制的,是纯透明无色的,不是现在的五颜六色有色素。 当时也想好怎么买一个冰柜,就是去国营厂捡一些旧的,还说垃圾场每天丢弃的东西,修修都可以用,他已经知道电路怎么修,所以高中时候物理是学的最好。 人可能在这时候总是想童年少年无法释怀的事情,乔伊华削着苹果,听他一言一语的说着。 任秋送来的饭早上爷俩都没吃一口,晚上是小珍来拿回去饭盒。 她对上海一切都很陌生,对医院更陌生,即便来了几天还是无所适从,兜兜转转走了很久才到病房。 小珍看着沉默的父子俩,不知道开口叫什么,说什么,就鞠了一躬。 乔青冠笑了一下。说:“我就是这个年纪想卖冰棍的。”他转头对乔伊华道,“不过这个时候是读书的年纪。” 后来他出了院,任秋和乔伊华工作开始忙碌起来,她的年纪确实除了扫地收拾房间什么都做不了。 但是让一个瘦弱的十几岁的小姑娘打扫卫生,跟雇佣童工有什么区别。 不过她说自己会劈柴做饭,所以小珍会时不时来家里做一些饭,因为习惯吃一些辣的,做的微微辣当配料都吃不惯。 好在剩下的一般都是乔伊华吃完。 “我爸从小就爱吃甜淡口味,你这点辣椒真的会让人扛不住,不过我没事啊。” 小珍这几天吃的也不习惯,感同身受自然可以理解到。她年纪小,家里吃的东西少之又少,肉菜都不是很常见的东西,会做的东西其实不算多,只能说不算难吃。 本来乔伊华是想请人照顾老父亲,他执意不肯,而且本身也没什么钱,在医院已经很大一笔开销,就说:“小珍做顿饭可以了。” 后来没多久他病情渐渐好起来,并没有医生说的很严重坚持不了多久。想回西安。 乔伊华拗不过他。 乔青冠临走在火车站时,看着帮忙提包的小珍说,“暑假结束就让她去读书吧,这么小年纪还是个女孩子,做什么苦工。” 小珍以为要赶她走回老家,摇头的像拨浪鼓,“不,不,我不读书了。” “我不管,你看着办,还当人家哥呢。” 小珍在家帮忙照顾老父亲时,乔伊华回来一般都跟着小春他们一样,叫华哥,有的时候就简称叫一声哥。 乔伊华知道她小心思,因为说了几次暑假要把她送回老家,每次都哭丧着脸。 小珍是恨自己不是个男人,不然也可以拜把子称兄道弟,就不用去那个地方。 暑假倒数的日子,小珍过的恐惧,每天都幻想任秋通知她可以走人了。 直到消失好久的小春去办公司和乔伊华说了下情况,他方才考虑留下问题。 不管是父亲随口一提,而且已经一两个月有些感情在,加上去她老家看都说小珍被他爹人贩子卖到外地做媳妇,还收了两千块钱。她年纪方才十五岁,各方面都不适合出来打工服务。 乔伊华倚在老板椅上抽着烟,听着小春一番口吐星子说话,“你去让夏强来,我有事跟他说。” 具体就是去西安找人开了户口证明,那时候除了北京上海户籍都不值钱,也没其他手段,手写都可以完成,生日和错别字满天飞。 开好父母插队证明来上海读外地中学。 不过是从初三开始重新念一遍。 小珍是初三上了没多久辍学,加上在老家教学条件很差,学的东西也是一知半解。 几乎初中甚至小学的东西都要重新教一遍。 一开始她还住在公司宿舍,后来就跟他回到家,毕竟补课这种事任秋也是中专毕业,初三的题基本已经看不懂,其他男人更教不了。 只有乔伊华回家能看她写的作业。 字写的歪七八扭,很多东西都不懂不理解。 所以专门请了个补课老师。 小珍是受宠若惊,从小哪里有这样的条件,有台灯,有书包,还有文具盒,笔可以 3. 第 3 章 [] 不过他们是兄妹,所有人都知道和默认的事实,接吻甚至拥抱并不足以证明他们有什么,乔伊华在自己面前几乎没提起过这个人,最主要她真正的出身和性格不会是他喜欢的类型。 这些都是恋爱中女人的想法,而且会自我说服。 周芸专门请假了一天,早早起来去菜市场买了很多东西,做了很多菜,中午去了公司。 办公司很大,不逊色任何国际公司,在上海最繁华的地方。 秘书看到她过来,立马内线打给了任秋。 “老板娘来视察啦。” 任秋笑盈盈出门迎接,然后把她带到会客室。 周芸道:“你会做你们乔总的帮凶吧。” 任秋在公司这么多年,应付一切都炉火纯青根本不会接这一茬,一口一个老板娘叫着:“老板娘,你知道公司最近一直准备上市,乔总可真的忙啊,公司上下员工不少都一两个月没休息,这不还在开会。他是掌舵人忙东忙西,比古代的皇帝都日理万机,每天除了在公司就是要见各种人,你是最懂他的,知道他没吃过一顿好饭好菜,公司的员工餐每次都是凉的,看来今天中午能吃顿好的了。” 任秋说话如沐春风,让人非常舒服,而且解释的很到位,她很满意。 周芸就忍下来没有去询问那天早上的事。 辛苦的肯定的,但是乔伊华过的跟红军两万里长征一样是不可能的,他绝对不是一个亏待自己的人。 只是很多东西任秋都未必知道,她说的可能是实情,私人的事情他越来越不喜欢公开。 任秋看她脸色缓和下来继续说:“老板娘做的菜我在这都闻到香味,我看还热着呢,要不你去敲门看看开完会没有?” 周芸知道他工作时候,无论在家还是在公司,甚至在开车的路上接电话都不能任何人打扰。 当然过了工作时间,一切都可以随便,甚至对她想做什么事买任何东西都无限制宽容完全不在意的地步。 周芸最后还是等到一点多他开完会,办公司的人推开走完之后才敲门进去。 乔伊华抬头看到她,接着电话示意她先坐下。 周芸本来就打算来维持下关系,看他很疲倦的样子马上打消了试探询问的想法,他们两个都很聪明,那怕旁敲侧击都可以听出来,而有些事一旦说出来就会产生裂痕。 就在这短暂的几十秒,她回忆到去年他们重逢的样子,两个人都在香港,场景很像张曼玉黎明电影甜蜜蜜在纽约见面,周芸很兴奋,马上又燃起来之前的爱慕之情。 这次乔伊华没有像几年前一样打马虎不说话,两个人走在香港的街头说了快一个小时的话,从小时候到读书,再到大学,最后到创业这十多年,目前的小有成就。 周芸生活很简单,很幸运当年父母都没去下乡,一直是比较好的生活条件,性格也大方开朗,从小学四五年级父亲就地方调到上海,她跟着一起过来,正常的上中学大学出国,似乎一切很完美,很纯净。 因为回去的时间不一样,周芸把家里的电话号码留给他,嘱托他晚上什么时间打。 乔伊华很爽快,并没有留家里和公司的座机号码,而是留了bb机号,可以随时大哥大联系。 当时长时间在深圳广州和香港东南亚出差,他们就在电话里确认了关系,周芸会不顾一切的飞过去陪他过国庆节和中秋节,直到春节前终于忙完。 两个人一起回到上海,然后见了周芸的父母。 大家都很满意,定了结婚日子在五一。 思绪转过来,还没到一年的时间,沉浸在爱情神话中,这样的回忆冲淡了很多欺骗谎言和其他。 乔伊华挂掉电话起身走过来,坐下,他没打开饭盒,说道:“你不需要忙这些。” 周芸道:“我知道你很忙,也没什么可帮得上忙的,你打开吃一点吧。” 饭盒保温程度很好,打开还冒着热气。 “你也不会照顾自己,老张还说你连个热口饭都没吃上。” 他对饭菜从来不挑剔,任何都吃得下,拿起筷子就吃了起来。 夫妻两个简单交流一些琐事,而且表现的很自然完全没什么心虚的样子,周芸几乎是放了90%的心。 其实爱一个人的时候,很容易冲昏头脑,天秤都是偏向的,又怎么会怀疑其中? 很大程度是对方引诱导致,而且即便吻了那下很深很重,也不代表真的有什么感情和不妥。 自己看重他的感情,父亲看重他的为人,他脾气又很好,很少和她争吵,彼此都有地位金钱支持,为什么要去制造一些矛盾。 这就是她悟出来的相处之道。 乔伊华不知道,或者从来没猜过,眼前的妻子这些天都在想什么,如何自我安慰,情感洁癖的人如何渡过这段煎熬的时光,直到现在他吃饭那一刻放下心来,准备重头来过。 而女人最看中的事情,对男人来说,压根没在心里掠过一点。 后来他们争吵的时候,周芸哭着问他:“当初为什么要和我结婚?” 他不咸不淡的说道:“年龄到了,刚好你来了,就结婚了。” 乔伊华说的是没错的,他受过很良好的教育,依然是非常传统的人,当时父亲临走时候最大遗憾就是没结婚还是光棍一个,要他结婚生子。 当财富越积累越多,孩子家庭更为重要,尤其是母亲都可以不重要,孩子重要。 而周芸不清楚,她年纪也不是二十出头刚大学毕业的姑娘,任何时候都幻想爱情,维持这段婚姻不是神经开始敏感关注每个他身边的女人,而是一次次不回家,回家时候买再贵重的礼物都无法弥补心中的伤痛。 或许是因为做的太过,他开始频繁的回家,变的和之前恋爱时候差不多的态度,有时候也会说个冷笑话。 会很郑重其事的解释说,我身在飓风之中,感觉退一步 4. 第 4 章 [] 从目前公司结构来说,除了他本人,四个人副总控制主要方面,任秋是人力资源负责人员调动,张建华营运发展(包括华菱深圳这个新公司),黄忠直属领导财务审计,银行贷款,技术生产中心是刘清华,也是从外公司挖过来中国最顶级人才,最后市场部王强。 严格意义来说,刘清华是他亲自去谈的,人很低调,贡献最大,因为来没几年,即便股份也是技术人员参与,并不会太大比例,是第一个排除。 乔伊华给他很大权限,不过他是很典型的理工生,在管理方面很不在行,是最容易说服的一个人。 虽然此刻并不流行什么成功学,但是地摊文学很有用,他的读的所谓管理的书,很多时候就不接地气,或者说不符合中国文化,德国经验,日本管理经验还是美国管理经验,都不是中国特色的经验。 若非如此,也不会再今年公司周年开会,中层以上管理一两百人,无论怎么谣传是公司上市分红会议,但是80%的人各自都在吹嘘自己的直属上司领导。 他听到一半就借故离开。 这么多年乔伊华那套模式好比古代的分封制,以至于到割裂的地步,别说地方的中层经理,公司的部分人他都面孔很生。 男人就是没钱的时候渴望金钱,周围人的金钱崇拜满足所有的欲望,有了钱就想控制欲和权力。视线开始转向个人崇拜式的公司,如果塑造出来公司的精神领袖,那怕以后做任何事,权力声望起来那怕下面的所有人都会把眼睛集中在这个人身上。 他出差最多,几乎每个重要项目都要亲自过问,但是这些东西并没有传达下去,导致几乎要架空,一旦上市分股不满足很多人,要下台的是谁都不一定。 这就是乔伊华的烦恼。 夏强听到周建东大略分析,笑了下:“这可真的是笑话一样,公司的开拓者要被奸臣架空。我看那些副总每天除了抽烟喝酒吃公款,有几个谈业务?能力可能之前是有,都不用正途,还没几年就搞政治斗争,可真行。” 周建东开个玩笑:“在家三国演义看多了。” “我还天天追水浒传呢。”夏强说,“人有时候就不能讲道理。” 乔伊华仰着头沉思一会,“搞□□搞政斗就算了,现在又不是封建社会。大学都快要扩招,房地产都要市场化,大家都只想赚钱,不想搞斗争。我的目的不是杯酒释兵权。” 是绝对的控制权和控制欲,华菱是他大学就想好的名字,毕业就注册的公司,十多年的心血,经历过在上海发传单,一家家的寻找投资人,甚至出国找融资,因为是实体并不看好,最后又被骗的几乎倒闭,重新被扶持。 他不能说整个公司付出多少,但是绝对在难处都是靠一己之力,从前没这方面心思,每天的想法不过是存活下来,等到一切安定的时候,什么都掌控不了。 这当然是他夸张的说法,男人对权力和金钱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外界压力小的时候就开始内部斗争。 相对女人后宫那点争夺,男人更加无耻和无底线。 所以对道德的底线就更低。 婚姻不忠就在情理之中,他们的想法就是做老婆就得有眼色主动承担古代大房的格局,好好做一个有面的虚荣心大婆,别操心那么多,现在香港娱乐圈那么多闹得沸沸扬扬豪门事件,没一个老婆会去主动离婚。 但是有小三或者出轨也就算了,婚前协议签订后,现在所讨论的一切股权完全没她的份,感情这个东西本身就是存在短暂的荷尔蒙期间,谁先去谁赢了。 从古到今这么多年,女人总是幻想能让浪子回头,只爱她一个人,改邪归正,独爱自己,本身就是痴心妄想,哪个男人无论是谁都做不到。 乔伊华想法没这么极端,更没有想过为了第三方女人要死要活的地步,周芸爱面子,对朋友对同事夸赞为主,见了合作伙伴端庄稳重,在外基本是合格的妻子,如果再生一个孩子,大家只要面上过得去什么都可以的地步。 三个人谈事谈的很晚,坐上车后司机问了一句:“乔先生回哪?” 意思是去哪个家里。 “今天周几?” “周四。” 乔振华沉思片刻说道:“先回公司吧。” 他回去并不是躲避,而是取之前出差买的礼物。 回家的时候阿姨已经做好饭,周芸接过他的衣服挂好,丝毫没有提任何事,很轻柔的说:“秋姐说你忙的焦头烂额的。” “嗯。”乔伊华轻声说,看她要拿拖鞋过来,“你别管了,我来吧。” 他向来独立,还没有享受大爷的习惯。周芸也是独生子女从小家里的公主,也完全不适合做这样的事。 阿姨做完饭收拾下东西就走了,嘱托吃完东西放下,她明天早上过来打扫。 “阿姨做的饭感觉没吴妈的好吃。”周芸找着话题。 “她都是现学的,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就干活麻利点,做饭还需要小珍帮着打下手,后来小珍读书,她就自己琢磨,没什么菜系,慢慢我就吃习惯了。” 乔伊华语调不带一点起伏。 周芸道:“那没办法,吴妈还要在家给你妹妹做饭。” “这几个月她不在,回老家了。”乔伊华说道:“等新房子装修好,可以每周过来几天。” 新房子是乔伊华买的别墅,现在住的房子是婚房,他也没什么爱好,就是纯有钱烧的,可能不住大房子格格不入,没几处房产不显得身份。 不过别墅去年就买了,装修就得一两年,花费如流水,不过人得意的时候这些都不在乎。 新婚的房子极简风,东西都是最好,和当时的居家风很不一样,空空的跟没什么人气,结婚后周芸住进来,窗帘床单桌布都换了下,才显得清新自然。 吴妈是家里的几年的阿姨,一开始刚毕业谁会请保姆保洁,国内都不太流行这个,没有形 5. 第 5 章 [] 乔伊华面不改色说道:“她那能力做个小职员还差不多,不过跟我说过想出国留学,真不知道那点口语会不会在外国饿死。” 周芸听到小珍要出国,吊着心不知怎么落下了一半,一般来说除非家里有什么财产资源继承,大部分出国的人是都不会回来。从乔伊华口气中知道,他俩关系马马虎虎,可能之前自己真的多虑了,从关系上判定,任秋的亲密程度都更高一些,毕竟在任秋办公司她看见过两个人合照。 这个男人被喜欢很正常,任秋她是最放心的,她长得端庄气质不过总有一种姐味在,完全不可能是乔伊华喜欢的类型,即便出轨,也出不到她身上,身为女人的直觉。 小珍就完全不一样,他们见面不多,很多年前见一次还是小孩子,然后就是在一起后春节去他家,不说她长得好看不好看,完全是年轻青春逼人,一头又黑又亮长发,说话一直很轻柔,对乔伊华完全是崇拜的眼神,那种叫“哥”的神情当时还不觉得有什么,现在想起来的确有点暗示意味。 当时她还笑着和乔伊华说,小珍长大了还和你住在一起,能方便吗? 乔伊华非常坦然的说,她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平时住在学校,周末才回来。 事实是周芸把她停留在十五六岁时候,乔伊华真的如此吗?如果当成妹妹亲人小孩子,何必那样的亲吻她? 所以脑子转了那么多事,还是回到这个场景解脱不了。 都过了半个月了,那个画面还挥之不去,很想开口问一句。 “不如周末让小珍过来,想出国哪些问题我还可以帮忙下,让吴妈也过来做点饭,我现在都记得她做的鱼香肉丝味道呢。” 乔伊华没说话。 周末他也没回家,说公司有事。 周芸不想神经质一样再去公司追问。 打电话给任秋时候,对面笑盈盈的说:“老板娘,乔总出差了呀,出国了,今天早上临时走的,让我打电话给我,我给忘了,都怪我都怪我。” 任秋不愧是人精,乔伊华有没有走他不知道,早上的时候他是肯定去了小珍的大学,她周末没回家,打电话到宿舍,宿舍的人说她早早就出去不在。 特地嘱托任秋去学校看了下,小珍的事情她是一点不耽误,放下手头的工作就去了学校。 在大学门口商店自掏腰包专门买了很多零食,她来这里的次数很少,第一次是小珍大学开学,乔伊华工作忙没时间,任秋开着车带一些行礼洗漱用具,本身她周末就是要回家,带来的东西就很少。那时候宿舍四个人都没到齐。 第二次就是大学军训结束开车接她去酒店吃饭,脸晒的黑不溜秋,任秋去的时候给她擦了很多美白霜才遮住。 她是个很识眼色的人,乔伊华说过,小珍不爱说话那么娴静的人,又没住过集体宿舍不会和人合不来吧。 所以去接小珍时,买了很多很多女生爱吃的零食巧克力,真的是花了几百元,还是自掏腰包。 从性格方面,没什么合不来的,但是从做事和消费习惯来说,那是肯定不一样的。 这所大学民办本科,在上海学费每年不是顶级也是中上水平,来上学的人七成家庭条件都不错,花钱谈朋友还有每周末出去玩消费恐怕十年后的普通大学生也比不了。 乔伊华当然是不穷,无论法律上哥哥还是像对小春那样兄弟,都很大方,尤其是钱赚的越来越多后,出手就越大方。 可是小珍从小过的穷,也没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再多的钱艰苦朴素的作风没变,是非常普通的大学生生活,花不完的生活费就自己攒着,而且除非班级举行郊游外出旅游,到了周末就跑回家。 她本身就是很低调的人,上课时候也坐在中后排,头发扎高高的马尾,或者窝着丸子头,可能除了宿舍的人,班里一学期都很难听到她说一句话。 当然十多岁大学的年龄,无论男女都有攀比的风气,衣着化妆包包化妆品这些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在这个城市是中国最前沿的东西。 她就是过于内向,一般衣服行头都是乔伊华出国时或者回来买,偶尔也让任秋去挑选季节衣服。 从各种表现来说,乔总是上位者的态度,既不是之前兄弟之间平等交流,也不是公司上下级,同样又不是真正兄妹那样相依为命对小妹妹的无限宠爱包容,就是比借住家里的感情高一点。 任秋不知道周芸是担心小珍,这段时间频繁来公司和电话给她,只以为是新晋老板娘来查岗。 谁不知道乔伊华从来都不是个守身如玉的人,态度都是不拒绝不反对不负责,而且到底什么情况他私人的事也很少带到公司,谁也不清楚不明白,只能实事求是说是去出差,没什么搪塞之词。 即便知道约会什么情人小三,她一个外人会说这些吗,还在手下工作,两口子今天吵架明天和好多嘴只会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如果知道怀疑的小珍肯定会第一时间哈哈大笑。 直到中午时候再学校食堂才看到小珍,她穿着很宽松的牛仔裤,一件白色衬衫,松散的扎着头发,一个人低头正在吃饭。 任秋走过去把包放在一边,坐下,笑着说:“麻婆豆腐盖浇饭,看着很有食欲啊。” 小珍抬头看见任秋,笑了一下,想开口说什么,不过最后继续低着头。 以前见面她都是很礼貌叫一声“任秋姐”,今天喊都不喊一声了。 任秋说道:“乔总让我过来看看你,我也没别的事。” 说着拿出来五千块钱,“他最近要出差,这是下月生活费。” 小珍看了一眼,语气很轻的说:“我不想要,我现在够花了。” 五千块钱一个月,乔伊华给的生活费甚至超过很多普通人一年的收入,她应该知足吧。 任秋愣了一下,依然带着微笑:“小珍,你应该很了解乔总呀,他对谁都很大方,你不用有心理负担,你可能没去看过他买的那个别墅,装的跟宫殿似的。自己日子过的好肯定得先有钱呀,你哥对你已经算抠的了,给老板娘买一个手链就是几万块钱。” 任秋公司事情很多,也没过多说什么,把钱放下就走了。 下午时候乔伊华打电话过来询问此事,她就把所有事说了一遍,他似乎自语说了一句,哪来那么大脾气。 所以周芸询问,她说是出差临时走了。 日子过的很快,马上到了国庆节,春节的时候乔伊华就说到国庆节时候去老家看一看,带她转一转,他说的老家不是浙江也不是北京,而是西安。 顺便也想给父亲上坟,他们结婚时候就没有去,母亲从北京过来两天就匆匆离开。 有时候乔伊华就不知道母亲对他到底什么态度,小时候过的很苦时候省吃俭用什么都留给他,长大了突然又很冷漠,几次要她来上海住在一起也不乐意。 对儿媳妇工作什么都表现的很满意,可是就是不肯逗留在身边一刻,只喜欢北京。 乔伊华每年都去北京几次,无论是工作还是看望,想给她换个大点房子母亲也是不肯,水管老化修了好几次,这是长大的地方,长大的地方就是怀念的。 男人女人有时候都会怀念小时候,把童年润色成最美好的回忆画面。 他有时候也会想起少年时候日子,可是怀念却从不流连,不流连是因为并不喜欢,怀念只是怀念那时候夏天的气味,冬天的味道,那时候年龄的想法,别无其他。 国庆节前夕总是很堵车,周芸和乔伊华去机场的路上,走走停停,幸亏出来的早,不然可能真的会迟到。 天气阴沉沉的,淅淅沥沥滴点小雨又停下。 周芸看到窗外,很随意的说道:“你妹妹坐在那干什么?” 乔伊华本身接着电话,大哥大的外音很强,可是随着周芸声音还是扭头过去。 小珍坐在路边花坛沿边上,低着头一小口一小口的吃着面包,今天天气降温,她还穿着短袖裙子,有些发呆。 乔伊华挂掉电话随即开了车门走过去。 周芸看着他一句话都没说径直走过去,车流本身还在缓缓移动,他错过车大步走了过去。 其实她早就看见小珍,只是没有开口。从前周芸对她没有半点讨厌不喜欢的感觉,可心里就是不舒服。从那件事之后已经过去快半年,除了期间她生日送了一个礼物之外,基本没见过。 后来乔伊华生日要聚会本身要一起吃饭,周芸表现的并不喜欢,不知道是不是丈夫看出来,那天小珍并没有过来。 今天坐在必经之路花园旁,谁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她看到后憋在心里很久,车移动的太慢,随口说了一句。 他反应那么大。 司机把车停到一旁,周芸走下去,很远就看到小珍快哭的表情,乔伊华伸手抓住她的胳膊,说些什么。 小珍看到周芸缓缓走过来,挣脱开乔伊华的手臂。 只听到他声音很大的说道:“你在作什么?是不是吃饱了撑得?脾气大到离家出走了是吧。那就走啊,最好上月球火星,没人去找你,想干嘛干嘛。” 小珍看了一眼周芸,又看了下乔伊华,她什么都没说。 周芸轻声说道:“要不一起去吧,反正小珍也放假没事。” 小珍瞬间泪如雨下,转身就走,乔伊华走的很快跟上去。 至于说什么,周芸没跟上去,也听不见,不过也不需要女人的直觉了,两个人关系很亲密,乔伊华对她的关心完全超过男女之情,是不是发生关系她也不想去问。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天的折磨,今天突然有了答案后有些解脱。以前真的很在乎很在意,想尽方法不去想,她就是感情洁癖的人,那怕是亲吻拥抱都不行无法接受。 她还是那么爱眼前这个哄 6. 第 6 章 [] 就是在此刻她对这个男人重新产生的怜悯,这个罪是有多大啊,可以把人的名声扫地,真假又如何? 这对表面的兄妹佯装了多少年,这些年乔伊华对她如何别说周围的人清楚,她就接触这一年就很清楚。 一起吃饭的时候,小珍必定是坐在他身边,乔伊华非常自然的给她夹菜;周一开车送她去学校,临走时必定从钱包里拿出很多钱当生活费,她身上的衣服鞋帽哪一样不是他亲手买的。 怎么会决裂如此? 周芸问夏强:“乔小姐找到了吗?她不是在上海没有什么可认识的人的吗?怎么会找不到?” 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乔小姐是被伊华惯的太任性了,没有了男女界限。他整日工作怎么会了解女人的心思?当初我们结婚之前如果她要乔伊华不准结婚,或许对我们三个都好。那就没有结婚后这些荒唐事,我能责怪谁?去日日骂他,还是去学校抓奸骂她?只能自己承受。” 夏强向来不过问乔伊华之间的事,更别说小珍,乔伊华的态度早就表明她是个人私人物品,而且道德问题,上床女人这种私密之事对他来说根本无足轻重,发生过也好,没发生过也好,都是无所谓的事。 却没想到在公司最震荡的时候出现这样,而这件事迅速传遍公司,速度之快令人乍舌,导致全公司休息放假,这才是他从深圳回来的原因。 回来见面时候,乔伊华见到他说着话越怒不可遏,尔虞我诈商场是正常,可这是背叛和心痛。 至于周芸还在说男女之情,已经不是他关心的范围。 当年乔伊华在街头发现垂死捡着垃圾吃的小珍,那乞丐一样的模样,和现在年轻漂亮的女人完全是两个人。 那时候回上海的火车上,她懵懂无知的眼睛,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明白,眼神追随乔伊华身上,在她眼中只有这个人可以拯救她于水火,只有他能决定能不能脱离火海。 她确实很聪明,年纪幼,无知,对任何人都拘谨,吃饭的时候从来不敢夹菜,只埋头吃白饭。 一整天话可能都不会说一句。 唯一有情绪就是,让她说过去的事,还有赶她回去。 提起就哭。 小小姑娘对过去对那个遥远的家乡恨意到如此地步。 乔伊华从一开始对女人排斥,主要原因就是担心事多,惹出不必要的麻烦,后来一度是当成做好人好事积德行善资助希望工程了。 不过那时候是真的没有任何私心。 夏强过来谈事,每次小珍都在房间写作业。有时候乔伊华过去会看她的成绩和排名,顺便会看下她错的题,分数当然是不高,不过他是真的很少生气,顶多拍着她的头说:“傻妹妹啊,你这都写的什么啊。” 于是在重读初三的时候,一个小时一百块钱请来最好的名师,数学语文和英语一点点的教,数学从初一的元一次方程。语文就从古诗开始。英语就从abc一点点教。 中国教育本来差距很大,和家庭城市省份都有关系。 小珍不是很笨的人,只是小时候基础太差,课本两个人一起看,作业本正面反面甚至橡皮擦涂抹了重新用。 当然这些都是她后来才开口对乔伊华吐露。 乔伊华比她大十多岁,本来以为自己小时候生活条件已经很坏了,可没想到世上还有更穷的地方。 小珍初中时候,第一次见钢笔,文具盒,铅笔刀,书皮,可以有独立的书桌,台灯,甚至夏天可以开空调,可以有冰箱,随时吃到冰霜的东西。 她不会表达,也不善言辞。 乔伊华工作很忙的时候,极少回家。不过只要出差很久回来之前一定会打电话,问小珍要什么书,什么笔,什么书包和文具。 小珍会在他回来的前一天晚上,写一张小纸条,她从来不说什么肉麻的话。 “语文成绩进步了十分。”画了一个笑脸。 当然有时候会很诚实说“这次数学又没及格,咋办?”画一个哭脸。 有时候写一句英文,“Everything you think about is beautiful, but you will not be too disappointed if you feel that the beauty is not enough” “物理一窍不通,我的脑子被踢了吗?” 大多数情况下乔伊华都是随手看一下,她是以退为进,做生意时候是很不骄不躁,一度等得起忍得住的样子。 可是人看到读书不争气时候是真的会生气,忍不住发脾气。 幸而小珍年龄不似七八岁,十几岁年龄有羞耻心和脸皮薄,能说的重话顶多就是,“这到底有什么难的!”“前天晚上老师补课的时候我都听见讲过了,怎么还不会?” 小珍握着笔写着数学题听他啰嗦,有时候忍不住叹气。 她本身内向不太说话,这样一来两个人更没话说。 当然这些都是乔伊华春节他们一起聚会时候,小珍帮着吴妈打下手,洗碗摘菜时候,随口说的闲话。 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永远都是一句话不说,像个透明一样。 吃完饭会默默的打扫卫生,帮忙做家务,在外人看来就像请来的小保姆。 没有人会想到他们之间会有什么男女之情。 后来上高中大学见面更少。 这么多年她最活泼的事,大约就是公司八周年办的酒宴。 小珍上了高中高二,当时每个人都要表演一个节目,她唱了一首歌,叫潇洒走一回。 穿着一身红裙子,头发已经不说刚来的时候短发假小子,披肩长发,还被任秋在前额两边编了辫子,又扎上两朵很小粉色的头花,涂抹了一点粉底,很淡的口红。 乔伊华看到笑起来,伸手摸脸上的粉底,说,这都什么啊。 任秋说,这算什么浓妆,年轻皮肤好,就擦了一点。 乔伊华说,红色头花,红色衣服,还这口红,这是什么审美啊。